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师职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关注幼儿教师生命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完善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教师生命异化的实然状态是必须高度警惕的教育危机信号,应该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转换思维范式,重新全面构建幼儿教师的生命体系,让教师的生命可能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关怀生命是使个体实现生命可能性的教育需要,教育对生命的关怀必须由教师来实现,因此教师对于生命意义的体悟,要比一般人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关注幼儿教师的生命,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完善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师生命的异化
放眼国际,幼儿教师的地位一直不容乐观,“我们对这些在儿童能学得最多的时期教育儿童的教师太不重视了。公正地说,这些教师做得最多,得到的却最少”。聚焦国内,幼儿教师的生命意义更是遭到严重忽视,生命异化问题令人堪忧。
(一)生命的泛道德化与工具化
受职业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一直被视为利他主义的职业,泛道德主义影响至深至远,似乎只有无私奉献与辛勤耕耘才配得上“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与“托起太阳的人”之类的美誉。然而,这种道德预期“并未涉及到教师职业劳动对教师本人现实生命质量的意义;并未涉及到教师是否在日常的职业生活中感受到对自己的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对自己生命发展和生命力展现的价值,感受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满足”
受职业偏见的影响,幼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视为母亲或保姆职能的一种替代和延伸,是一种纯粹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工具,并未被当作专业人员给予必要的尊重,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均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有的幼儿教师也把这种职业纯粹作为赖以谋生的手段和工具,精神生命式微,教师职业对其生命而言只是一种异化的存在。
(二)生命的机械化与超载化
在目前的幼儿教育改革中,教师往往被教学模式所囿,认识不到教学模式背后的教育理念,更逞论根据教育理念灵活地选择、反思和创造教学模式。同时,大多数幼儿教师也没有真正领悟到园本课程开发的真谛,只是习惯了传统模式中按部就班的传授,批判意识与创新能力乏善可陈。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幼儿教师生命的机械化,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幼儿生命的发展。
随着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固然为他们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增加了不小的负担。此外,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我国接受幼儿教育的主体,而师幼比例偏小与幼儿园班容量普遍超标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幼儿在园的安全、生活、发展等方面的直接责任人,幼儿教师生命的超载化程度可想而知,“忙”和“累”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职业幸福感正与他们渐行渐远。
(三)生命的低效化与钝化
多元化的幼儿教师来源直接导致教师岗位竞争日趋激烈,职业稳定性面临消解。在专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这些新要求、高期望与重大的安全责任意识已日益成为幼儿教师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教师与其职业之间出现严重分疏。同时,大多数幼儿教师对主动提高自身心理素养的意识也处于混沌状态,这种生命的低效化使生命价值很难在教育活动中得以实现。目前,对新信息的敏感、接纳以及运用已成为幼儿教师成功的关键,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教师却只是满足于复制性劳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加上教师职业的低回报和成功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与长期性,幼儿教师生命的钝化现象也日益凸显。
二、幼儿教师生命异化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由于尚未纳人国民义务教育范畴,幼儿教育的实际地位一直不明确,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未将幼儿教育纳人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和列人教育财政支出的专项预算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问题更是无法真正纳人政府解决的范围。如今,把幼儿园推向社会,并在幼儿教育中引人市场机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细致的论证以及后续监管的不力,社会劳动保障配套措施并未适时跟进,从而造成幼儿教师的编制、工资、医疗、培训等均缺乏应有的保障,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体现其劳动价值的报酬,这就大大影响了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组织因素
作为幼儿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是兼具规范性和功利性的组织。目前,在组织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专制管理(即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和外行管理(即非专业化管理)。这两种管理都只是把幼儿教师视为“物”的存在,缺乏对他们的生命关怀,其中,专制管理正在剥落着教师的生命尊严和压抑着教师的生命个性,而外行管理则使其丧失了专业成长中的成就感。在组织的常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混乱与角色冲突。职业角色混乱是指幼儿教师所在组织未能对其职责做出明确规定,或未能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而导致的幼儿教师不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目标、地位和应尽的义务;角色冲突则是指幼儿教师对组织所提出要求的一致性与合理性提出质疑。在幼儿教师的评价考核方面,组织长期奉行以幼儿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倾向于把教师的价值外在化,即教师的价值取决于社会的需要,而非教师自身的发展。这种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外部评价方式,势必造成社会评价导向的偏差与教师生命的抽象化,进而弱化幼儿教师的职业自主性,阻碍其职业成长和职业专业化的实现。
(三)个人因素
尽管幼儿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幼儿教育市场比较混乱,准人方面把关不严,门槛(师资、场所、设备、资金等条件的要求)较低,教育质量监管不力,所以仍有相当多的幼儿教师存在生命意识缺席、专业成长困顿等问题,总体素质亟待提高。生命的受动状态是造成幼儿教师生命异化的内在因素,教师自身的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专业水平和应对变化的能力等)就是导致职业压力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但是由于职业主体性较差,加之自身的生命个体意识淡薄,又缺乏调节或舒缓这些压力的能力,所以,过度的职业压力一直是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职业坚定性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有59.5%的幼儿教师具有比较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而疲惫感和对事故的担忧,更是成为困扰绝大部分教师的突出问题。对于个体在精力过度消耗状态下的职业倦怠现象,在缺乏自预或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许多幼儿教师并未认识到这只是人人都可能体会到的正常心理现象,而是往往陷人“角色超载”的恶性循环之中,产生很多悖论性的行为和心理。
三、幼儿教师生命的重建
就幼儿教师的生命现状来看,若想提高其生命质量,外部环境的改善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样重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转换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重建。
(一)自爱反省:生命的关怀
作为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自爱体现了个体对自身生命的一种关怀。生命关怀是哲学思考的重要命题,因为,“从狭隘功利目的和占有欲望或外在强制和自我否定的现实活动中超越出来,进人理想地表现自身自由的生命活动,是解决人的异化生存状态的根本出路”。幼儿教师的自爱主要包括:认识并悦纳自己的生命状态、实现自己的生命需要和价值。教师自爱不仅能促进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化,推动教师主动地追求德性的完善,而且有助于教育爱的生成,最终转化为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幼儿的理解与尊重。反省是对自我的重新再认识,这种心灵力量的烛照标志着人类超越了动物界其他物种,可以自觉地修正自己的生存状态。繁忙而琐碎的日常工作使幼儿教师几乎时时处于“赶路的行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很多人生的乐趣被剥夺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被大大地压缩了,生命的浓度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学会做一名反思性实践者,形成自己关于生命价值实现的负责任的思考和行动,进而获得职业活动的永续动力。
(二)职业认同:生命的返魅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它是克服了职业的外在性、异己感而把自己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同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内在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它所形成的职业工作的动力更具有自觉性、主动积极性”。由此可见,职业认同是职业生涯成功实践的核心,是促进幼儿教师生命返魅的前提条件和有效途径,对他们的生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认同越高,对本职业的情感依附和规范掌握程度就越高,从业坚定性也就越强。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教师待遇,实现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健全幼儿园管理体制,创造一种关怀教师生命的管理文化;幼儿教师应发掘教师职业之美,把幼儿教育工作视为“值得追求和托付的事业”,力争成为一名“生命型教师”,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幼儿教育的新元素。
(三)专业发展:生命的提升
专业发展是以个体的生存为基础,是通过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以实现生命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它是教师生命在教育生活世界中的动态显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特定发展核心、主题和问题,每一阶段核心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程度如何对后一阶段有很大影响,这决定了后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所以,必须对处于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育措施,提出相异的目标要求,从专业发展角度探讨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历程。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在幼儿园大力倡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完善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实行资源的优化组合,鼓励他们以团队形式经常性地反思、质询以及合作,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充实和发展自我,最终实现生命的丰富与提升;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和意识,拥有专业发展的自,通过积极的研究和反思制定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让生命发展成为推动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四)职业幸福感:生命的完善
论文摘要: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瓶颈。从我国幼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性地提出八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法守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尊重幼儿,热爱幼儿;严谨治学,锐意创新;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拒腐防变,廉洁从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全部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对幼儿教育给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广大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成为一个社会共同瞩目的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是评价教师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
突出问题目前,国家制定并颁布了统一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尚未制定出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做出了本地区、本部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极不统一,其内容也不尽科学,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识片面,许多与幼儿教师职业紧密相联的道德要求没有被反映出来;②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位不准,规定中的一些内容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岗位职责或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并非职业道德;③主题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内容分类不尽科学,甚至存在逻辑错误;④部分内容陈旧过时;⑤表述形式不规范、不简洁,因而不便记忆、不够实用。
当前,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瓶颈
(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职业活动无所遵循
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职业活动无所遵循,这必然给幼儿教师道德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极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乘虚而人,在幼儿教师中压制创新精神,助长不良学风,异化师幼关系,影响团结协作;第二,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大肆蔓延,在幼儿教师中涣散敬业精神,导致腐败现象,败坏师表形象,滋生自由主义;第三,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大行其道,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致使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无所适从,导致幼儿教师道德建设误人歧途。
(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
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道德评价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由于善恶标准混乱,评价结论不一,使作为评价对象的幼儿教师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导致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许多困惑和矛盾。诸如:幼儿教育应该以知识传授为主还是以素质培育为主?幼儿教师应该主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还是保育者的角色?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应依据什么标准?幼儿家长对教师的各种赞扬或指责是否公道合理?教育单位对教师的评价与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经常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二者孰对孰错?......这一系列的困惑和矛盾都函待解决。
因此,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步人规范化道路的瓶颈。
三、制定统一师德规范是加强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关键
针对目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缺位,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的状况,笔者从我国目前幼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考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多家单位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尝试性地提出如下八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供协策部门参考。
(一)学法守法,依法执教
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指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其基本要求是:自觉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爱岗敬业,保教并重
爱岗敬业、保教并重是指幼儿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幼教事业中。爱岗敬业、保教并重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其基本要求是:对教育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教育,热爱岗位;尽职尽责,保教并重;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传播有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思想;牢固树立保教并重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三)尊重幼儿,热爱幼儿
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处处尊重幼儿,关心幼儿,爱护幼儿。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情感的集中体现。其基本要求是:全面了解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对幼儿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对幼儿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幼儿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保护幼儿合法权益,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锐意创新
严谨治学、锐意创新是指幼儿教师在研究学问、钻研业务、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经验,做到推陈出新。严谨治学、锐意创渐反映了幼儿教师探求科学真理的端正态度。其基本要求是:学习知识自觉主动,孜孜不倦;教学工作亚格认真,一丝不苟;钻研业务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对待问题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教育规律,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五)团结协作,取长补短
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是指幼儿教师要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是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其基本要求是:谦虚谨慎,尊重同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幼儿中的威信,维护集体荣誉,共创和谐园风。
(六)尊重家长,热情服务
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是指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家长,热情为家长服务,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是做好幼教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要求是:尊重幼儿家长,对所有家长一视同仁,不训斥、指责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强化服务意识,时时处处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七)拒腐防变,廉洁从教
拒腐防变、廉洁从教是指幼儿教师要正确处理事业与利益的关系,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无私。拒腐防变、廉洁从教是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其基本要求是:培养高尚人格,坚守高尚情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牟取私利,为幼儿做出表率,达到身教与言教的统一。
(八)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一)知识生命周期的阶段在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范畴中,其知识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从企业实际运作、问题的解决以及对知识的需求角度出发,认为知识生命周期包括商业运作过程、知识过程和知识结果三个过程。⑴商业运作过程是使用知识而不是产生和整合知识,当现有知识和解决问题所需知识之间出现差距时,就激发了人们弥补这种差距的愿望,从而促进了知识过程即新知识的产生过程。⑵知识过程由知识产生过程和知识整合过程组成。知识产生过程则包括信息获取、个人和团体学习、知识假设表述和知识假设评价四个阶段;知识整合过程的子过程则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搜索或检索、知识共享以及教学。⑶知识过程结束,产生知识结果。在商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知识产生过程中得到解决方案,继而经过组织的后期知识整合,问题消失,这就是一个生命周期。2、根据知识在企业中所处的状态及其发挥的作用的不同,将企业知识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知识获取阶段、知识的记忆整合阶段、知识使用阶段和知识退出阶段。⑴初生期——知识获取阶段:当企业的知识结构或存量达不到特定时期的要求时,企业就需要去获得必要知识。知识获取的方式有员工学习外部已有知识和企业自己发现知识。经过初生期,外部知识变成企业知识。⑵成长期——知识的记忆整合阶段:经过初生期,外部知识已成为企业知识的一部分,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新增知识往往只掌握在个别员工大脑里;二、新获得知识的员工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不充分。为了便于其他员工的使用和知识的长久保存和发展,必须对知识进行验证、补充、整理和确认。在记忆整合阶段,企业对新增的、刚获得和识记的知识进行编码、存储、传播、共享、整合、提取,使其进入可以使用、便于使用的成熟知识状态。⑶成熟期——知识使用阶段:经过前期工作,企业员工获得各自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随后便将这些知识用于工作中,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成熟期是企业知识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前两个时期的知识获取、知识记忆整合,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因此这一阶段的工作做不好,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⑷衰退期——知识退出阶段:在成熟期末期,企业知识的价值已被充分挖掘,此后其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将会迅速降低,这是企业知识进入衰退期的标志。在衰退期,企业知识的创利能力进一步降低,最终其创造的价值会低于组织持有这一知识的成本,企业通常会使知识本体退出企业记忆系统,结束其作为企业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知识的发展并不一定遵循这个过程。因为知识同生命体相似,也会出现未老先衰和意外夭亡。如知识泄漏使得提前进入衰退期;或员工离职将自身知识带走都可能使企业知识提前消失。
(二)企业知识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产出、收益分析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中,企业为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知识为企业带来的产出和收益都是不同的(如图1)。由图1可以发现,在以知识生命周期运动过程为横轴、以企业收益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成本投入曲线一直在0以下,说明在知识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都需要成本投入。在初生期及成长期的前期,由于知识刚进入企业,人们对其理解不深,投入并不大;在成长期后期及成熟期的前期,人们对企业知识的认识已深刻全面,企业内部需要对知识进行充分的传播和整理,因此产生较大的成本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熟期的中后期,企业内部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越发完善,成本投入慢慢减少;到了衰退期,知识的创利能力迅速降低直至完全丧失,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其维护所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少,直至不再投入任何成本,任由知识消失。知识产出曲线体现的是知识在其生命历程中所带来的企业产出情况。在初生期和成长期,虽然少数员工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会有利于其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知识还不完善,正处于补充、整理、传播、共享等过程中,并未投入正式的大量使用中,因此认为企业由此得到的产出是0;进入了成熟期,企业相关人员对知识的使用使知识的价值物化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企业产出开始大于0,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达峰值;随后,知识的溢出、泄漏、老化等使其为企业带来的产出逐渐降低,到了衰退期,几乎趋于0。企业收益曲线反映的则是企业在知识运动过程中所得到的产出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在初生期和成长期,由于知识产出等于0,企业收益曲线同成本投入曲线重合;在成熟期前期,由于投入成本大、所获产出小,此时的企业收益可能仍为负值;随着知识的大量使用和成本的减少,企业收益逐渐增加并到达最高点,但企业收益的峰值并不一定是在知识产出到达最高点时得到的;随着知识的创利能力的降低,企业收益曲线也逐渐下滑,最终趋于0。可以看出,知识的遗忘和泄漏在不同时期带给企业的损失是不同的。在初生期及成长期的前期,知识被遗忘或泄露,企业虽有损失但还可忍受,因为企业尚可调整部署予以补救。在成长期后期及成熟期前期的知识遗忘或者泄露,对企业伤害很大,企业前期的巨大投入将无法收回成本。到成熟期后期,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已很低,这时发生泄露或遗忘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很小。到衰退期,知识已完全不能为企业创利,这时的遗忘及知识外流对企业毫无损失。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期对知识的遗忘和泄漏采取不同的措施,还需要特别重视前三个阶段的知识管理工作,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对知识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总结,如下:①知识的运动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②不同生命阶段中知识的价值体现是不同的;③知识价值实现的峰值出现在知识使用阶段;④在知识的运动过程中,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二、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一)理论支持国内外学者在旅游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视角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外学者往往从狭义上对“知识管理”进行理解,较多地关注于“对知识处理过程的管理”,但未能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过程,往往限定于某一环节,因此割裂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而国内学者则比较宏观,更多地将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强调“基于知识的企业管理”。知识生命周期理论从全新的视角阐释了知识的特征和运动规律,有助于旅游业知识管理研究视角的修正。首先,针对“知识运动过程”的研究是必需的,脱离了对知识的具体处理过程的管理是无法真正将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其次,对知识处理过程的研究应该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出发,采用系统和整体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避免对知识运动过程的割裂。该理论对知识特性和运动规律的正确理解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旅游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实践指导根据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呈现出不等的价值,知识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产出和收益。旅游企业应该认识到所有有关知识的处理活动,如存储、共享、传播等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知识。在旅游业知识管理工作中,应敏锐觉察各种企业知识所处的生命运动阶段,根据其特点和价值大小,采用适宜的管理方式和应对措施。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整个生命历程,都是与人互动的过程。在知识管理中,人才是主导因素,而不是以往所强调的技术。以该理论指导旅游业知识管理实践,会充分认识和重视人的作用,有利于深入挖掘旅游企业员工的隐性素质,改善企业的绩效和学习能力。
一、保护幼稚产业的若干原则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还是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都认为实行自由贸易能够增进全人类的利益,对各国均有好处。但是在现实中,各国却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况且自由贸易的基本假定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垄断竞争市场和规模经济递增的现实完全不符。在理论上,许多经济学家主张一国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幼稚产业。在实践上,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中都含有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成分。也就是说,保护幼稚产业是大多数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保护幼稚产业促进幼稚产业发展,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而谋取远期的动态比较利益。然而,保护幼稚产业是一项有风险的事业,从历史上看,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都有。为了取得大于近期保护成本的远期的产出,政府在保护幼稚产业的操作中应考虑以下原则:
1.科学选择幼稚产业。选择幼稚产业失误被认为是保护幼稚产业的风险之一。并非所有的尚未成长起来的产业都是幼稚产业。综合汉密尔顿、李斯特、约翰·穆勒、小岛清、赫尔普曼、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的理论,幼稚产业大致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潜在动态比较优势。幼稚产业应是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尽管近期内尚不具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但是在保护一段时期之后该类产业能够成长起来,并在逐步取消保护之后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远期的产出要大于近期的保护成本。幼稚产业保护是有成本的,如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生产效率的降低、资源配置及利益分配的扭曲等等,这些成本必须要小于远期的产出。(3)具有规模经济递增的性质。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条件下,大规模企业具有边际成本低的优势。为规模经济递增的幼稚产业提供贸易保护,能够促进本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市场扩大规模,从而有利于本国企业通过扩大产量和边干边学的动态发展以不断降低边际成本。(4)具有一定的外部经济性。幼稚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为幼稚产业提供贸易保护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顺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并有利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
2.随着幼稚产业的发展递减保护力度。为幼稚产业提供贸易保护成本之一是生产效率的损失,即企业在贸易保护下缺乏竞争动力而不思进取,不尽最大的努力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相对于X—无效率造成的损失,垄断和关税的福利损失是较小的。我国汽车产业效率低下便是例证。我国汽车产业在高度贸易保护下成长了40多年,几乎成了“老幼稚工业”,仍处于效率低下的水平,若不借助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可能连今天的成就也不会有。保护幼稚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为了把其培养成为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如果达不到此目的,还不如不保护。一般说来,保护时限越长,保护成本越大,效率损失也越大,但是保护时限过短,又达不到保护的目的。同时,保护力度越大,保护成本越大,效率损失也越大,但是保护力度过小,也达不到保护的目的。因此,科学确定保护时限和保护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在选准幼稚产业之后,政府应制订在一定期限内保护幼稚产业的目标,并制订随着幼稚产业的成长递减贸易保护力度直至完全废除的方案。
3.尽可能地避免与他国的贸易战。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从理论上讲,在国际贸易中的两国都选择合作是最优决策,都选择不合作是最不好的决策。但是,在单次博弈的情况下,两国往往选择不合作;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两国往往会总结上次选择的教训而选择合作。在国际贸易中,多边、双边协议对缔约方是有约束作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也不可低估。WTO提供了一种集各种政治方法、法律方法和准法律方法的综合性的争端解决机制,其实质在于求得有关争端的有效解决,维持和恢复争端当事国依照有关协议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平衡。WTO的有关协议是120多个缔约方之间的多边协议,体现着国际规范,况且我国加入WTO是迟早的事。WTO并不反对在一定条件下的贸易保护。为了避免因为保护幼稚产业而与他国发生贸易战,政府应采取符合WTO有关协议的贸易保护的措施和力度。一旦发生了贸易战,政府应通过外交途径,尽可能地达成双边协议,选择合作对策解决贸易战。
4.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替代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三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逐步被取消,国内企业将和“三资企业”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一国为幼稚产业提供保护实际上是为幼稚产业中所有企业提供保护。保护程度与受保护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显著相关。一般说来,保护程度越高,受保护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就越大。因为,贸易保护程度越高,两国间的交易费用越大,而外商的直接投资正是将这种高昂的交易费用内部化的方式。政府在确定贸易保护程度时应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在我国,饮料行业的有效保护率高达340%,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高达293%。这种过高的有效保护率促进了外商对受保护产业的直接投资,换句话说,外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绕过了高度贸易壁垒,进入了庞大的且充满着诱惑力的饮料市场和汽车市场。因此,在确定贸易保护程度时,忽略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替代作用是危险的,因为进口关税率过高会引致外资流入增加而不能转移租金或使得保护失效。
二、新形势下保护幼稚产业措施的选择
为幼稚产业提供贸易保护的措施主要有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政府采购、反倾销、反补贴等。在组合运用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以WTO的有关协议为准则调整贸易保护措施的组合。进口关税保护原则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相比,关税措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视性,便于其他国家和贸易经营者辨析保护的程度。在肯定进口关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该组织还主张通过多边谈判递减进口关税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可见,尽管进口关税保护是WTO所倡导的,但是进口关税水平的上限有一定限制。此外,WTO并不反对在一定条件下采取非关税措施保护幼稚产业。事实上,由于进口关税保护功能的弱化,各国越来越重视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但是,在我国保护幼稚产业措施中,进口关税水平为23%,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13%—15%的平均关税水平,同时对非关税措施的运用不够。光等近期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贸易保护程度并不高,远低于日本。在选定的25种产品中,我国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价的加权平均值为43.29%,其中经过调整的关税率为21.74%,非关税数量限制的关税等价为21.55%。日本采取价值量方法对1989年五大类产品(食品和饮料、轻纺产品、金属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的贸易保护程度进行了估计,关税和非关税数量限制的关税等价为178.2%,其中平均实际关税率为4.7%,非关税数量限制的关税等价为17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幅度调整了贸易保护措施。1996年4月1日,我国不仅大幅度地将进口关税水平由35.9%降至23%,还取消了176种商品的进口配额,削减配额商品约30%。这次大调整大大降低了我国的贸易保护程度。以WTO的有关协议为准则进一步调整贸易保护措施的方向是:将进口关税率由23%降低至15%左右,同时灵活运用WTO的有关协议赋予发展中国家的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
2.使既定的进口关税水平发挥最大的功能。我国进口关税水平的上限可确定为15%左右,且这一进口关税水平还会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而递减。其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的贸易政策取向。我国的贸易主管部门于1995年5月宣布,我国将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能与世界通行的贸易制度接轨的自由贸易制度,而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水平的关税政策是与这一制度不相容的。二是因为我国履行国际多边、双边协议的客观需要。近年来,WTO的有关缔约国对我国申请加入该组织提出了苛刻的降低进口关税水平的要求,亚太经合组织的有关协议及我国对外签订的有关双边协议也驱使我国把进口关税降低至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为了使既定的进口关税水平发挥最大的功能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措施:(1)给予幼稚产业适当的进口关税保护。对于没有发展前途的商品及已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应尽快降低关税水平。眼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与鞋帽、食品等已具备竞争优势,再保持较高的进口关税率是不妥的。(2)注重有效保护率的运用。有效保护率是衡量某个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程度的指标。我国1996年的关税结构从上游产品至下游产品呈逐渐上升的格局,总的说来这种格局有利于有效保护水平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产品,如船舶、火车、电力等处于负保护状态;另一些商品,如仪器仪表、飞机等有效保护率大大低于名义关税率。盛斌在1996年的研究表明,化纤、钢铁、有色金属、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实际保护率仍是偏低的,应实施适度的有效保护,以促进这些产业充分发挥动态的学习曲线效应降低生产成本。(3)强调最优关税率的运用。征收最优进口关税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并提高福利。最优关税率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当国内外市场为完全竞争时,把进口关税水平最好定为T,T=l/S,式中S为进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当国内外市场为垄断竞争时,把最优关税率定在怎样的水平上,不仅要考虑购买外国商品的支出份额,而且要考虑国内外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最优关税率的确定还应考虑外国厂商的垄断程度。外国厂商的垄断程度越高,其获得的垄断租金R就越高,R=P-MC,式中P、MC分别为价格与边际成本。要在外国厂商垄断度的基础上制定垄断租金转移的从价关税率,以抽取外国出口厂商的垄断租金。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但在现代职场中,无论男女都怕入错行。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人生价值,已成为每位求职者关注的重大问题,“人才测评”目前渐渐被众多的求职者和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所认知和接受。
据介绍,科学的“人才测评”体系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帮助求职者客观地分析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求职方向、避开择业误区,同时还可以帮助用人单位确定用人标准、选择招聘方法等。
人才测评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测量学、考试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个体的知识、技能、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和动机等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方法体系。它正逐渐成为企业、组织普遍采用的选人、用人的必备手段;成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辅助、支持工具。
“人才测评师”是为帮助各类型组织解决人员选拔中运用多种方式做到人职匹配、掌握员工真正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等技术性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全球化的浪潮使整个知识界的面貌得到了深刻的改变,同时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变。我国的国有企业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自身的组织文化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保持企业员工稳定发展。然而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国有企业现有组织文化中出现出以下的特征:一是对物质资本过多的重视,从而将知识资本忽视了。二是不具备创新意识,不愿意去改变传统守旧的惯性思维和俗套的思想,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受到传统守旧思想的影响,并不认同创新的观点,就算是产生了创新,很多国有企业又往往过于依赖真实摆在眼前的创新以及经过实验成功的创新,这样就会错过本应不断变化革新的市场,而同时,知识管理由于没有创新也就失去了灵魂。三是具有十分严重的官本位的思想,产生了非常大的权力距离,有的甚至要求企业的下属必须要做到绝对的服从。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能够使自身所谓的权威和地位得以保持,在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很难摆正自己的心态和隐瞒各种知识。一些企业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必要的规章保密制度,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知识共享的实现。因此,将一种互不信任的环境培育出来,并不具备知识共享,所以也就无从谈起知识管理[1]。四是很多国有企业含蓄而隐晦的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干预,而且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任人唯亲的观念[2]。很多企业由于政策以及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在选拔和培养人才以及确定合理收入等方面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使得在人才市场中,国有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冷落,到现在仍然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这样就对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2.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国有企业文化组织的有效建设途径
知识管理就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组织文化发展的主线和动力就是知识文化竞争的并存以及对组织文化的积极整合。要想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就必须要综合管理及统一规划产权资本知识、市场资本知识、结构资本知识以及人力资本知识等。鉴于我国国有企业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实现知识管理的大发展,必须要将和谐、分享以及开放的企业组织文化建立起来[3]。
2.1建立企业知识智库
企业知识智库的建设是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组织文化的进步,加快知识经验的传承和学习,形成企业组织中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对国有企业组织文化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建立知识智库可以通过几种方式,首先是把企业内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职称的人员,集合起来,打造成为企业内部的讲师团队,通过教授、开办培训,让企业累积起来的知识经验能通过这样的渠道分享到每个需要学习的员工中,等同于让企业的血液沸腾起来,而不是像流水般流走,让属于企业的核心知识能传承下去,甚至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促使员工的价值观真正充分地融入企业组织的价值观中。第二是建立人才库,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通过建立竞聘机制、选拔机制,把企业组织中的各类精英人才分到不同的人才库中,形成人才知识智库,打破任人唯亲的国有企业守旧观念,促进企业组织文化的良性建设,让有才能的员工能发挥其自身价值,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通过建立员工激励机制,让传授知识、学习知识以及发挥其价值的员工都得到应有的激励,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官本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传统思想,更让企业的组织运行更顺畅,让这种知识传承和发扬的模式形成良好的企业组织文化,让企业和员工个人更和谐、稳定地发展。
2.2建设学习型个人及团队
建设学习型个人,就是要有效地把个人职业生涯和企业知识共享结合起来,把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中蕴含的和谐性和分享性更好地体现出来。在职业生涯中一个人要想实现质的飞跃,前提条件就是不断地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并且要将新的知识观念树立起来。因此企业必须要对职工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的规划。首先是纵向发展,也就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员工职务等级的不断提升;其次是横向发展,也就是在同一层次不同职务之间的调动。采用横向发展的方式可以将员工的最佳发挥点寻找出来,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对各个方面的经验进行不断的积累,对各种新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从而为员工以后的发展和创造提供给更加有利的条件[5]。此外,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对国有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也十分重要,积极的对分享的组织文化进行构筑,积极的开展团队学习,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团队成员共同实现目标的能力。团队学习能够将团队每个成员的不足和缺陷有效地减少,同时还可以让团队学会集体聆听以及集体思考,从而有效地加强团队的其实力,总之,只有将有利于学习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将学习型的团队建设起来,才能够将学习的文化塑造出来,对组织的学习氛围以及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通过建设学习型个人及团队,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促进企业组织文化的进步。
2.3将创新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新常态下,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转型的社会以及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这个社会环境是具有动态发展的性质,从传统的技术竞争、资本竞争、要素市场竞争发展到现在的创新能力的竞争体现了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必须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所以必须要具备创新的行动和创新的思想。知识创新能够对各种新知识进行积累、对新规律进行探索、对新发现进行追求,并且将知识附加值创造出来,最终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不断提升。因此国有企业在组织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充分的重视知识管理的作用,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投入创新资本、加大研发费用、引入新设备、建立技术中心等方式,培养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匹配外部环境。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加大从事创新工作的员工比率,革新企业技术,促使企业升级改造,建立起具有创新型的组织文化。通过这种知识管理的方式,将企业蓬勃向上的精神展现出来,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把员工的才能展现出来,为员工提供发挥的空间,还可以将与企业特定发展阶段相符合的价值观树立起来,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以提升。同时,要将有利于员工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人性化环境创造出来,使员工在知识管理下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使创新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4],促进国有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
3.结语
内涵式高职教育的发展一般来说有其自身的涵义,通常来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就是再最短的时间内将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凸显出来,这就需要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质量的提高加强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高职院校做好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深入的来讲,就是要培养一种内涵式发展得特有文化氛围,做好办学理念的培养和坚持,使得高职教育体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属性并带给所有的高职生一种自豪的文化感受。这需要在培养人才上要严格要求达到相关目标的规定。高职院校要做好改革和完善的决心,不能因外界的行动所动摇。
二、加强优势专业建设,以此为推手做好内涵式高职教育
专业是高职教育的基点,是办学的主要内容。内涵式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以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加强为主要任务,把内涵建设的基点放在专业层面是正确而科学的选择。深入来讲就是要加强推动一批优势专业的建设来促进内涵式教育理念的深入,为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助一臂之力,同时为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必须要有优势专业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并根据周围市场需求做好优势专业的正确定位。优势专业必须是一门有潜力的职业,能够有较长时间的市场需求,并且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不仅师资队伍要落实完善,相关的办学条件也有完备,并且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教学,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作为对于机械类和建筑类专业需求比较广泛的地区,我们可以加强金属材料、建筑工程、环境化学、机械自动化和电子专业的开设与完善,作为优势专业加强。其次对于优势专业的开设院校要与相关的政府支持部门做好一个优势专业建设的规划,做好优势专业的建设标准和相关支持办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区域的市场特点做好相关部门的协助工作,尤其多个高职院校并存的情况下,主管部门要做好相关专业的分工,推动每个高职院校的哦偶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并且中间可以互补互助。再次任何专业的开展与建设都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专业建设要做为内涵式发展的重点。做好专业建设的办学机制,并且要有培养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办学方案,做到有特色的先进性教学。同时专业开展的过程中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理念的传达到到位,其中最重要要吸收高素质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中必须要办成有特色的龙头优势专业,以带动相关专业的设置,提升社会影响力。最后优势专业的开展也要加强创新探索任务的开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没有明确目标的摸索阶段,有了一定目标的探索阶段,推进大众化的规模发展阶段和专科层次的内涵建设阶段,目前处于按照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强以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建设阶段。
三、小结
(一)实习功能的客观性。
从学生认知规律上看,旅游管理专业的部分理论课程若缺少实践环节的支撑,则难以实现知识的内化。从就业需求看,缺乏实习这一载体,学生的职业精神与伦理、职业技能和素养难以形成。对学校而言,实习更是检验教学质量、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尽管在现实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完全取消实习环节的充分理由。实习功能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实习功能的有限性。
实习的目标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最通用的技能,初步适应企业文化,从而比较顺利地实现“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化,完成学校和企业的对接。当前有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专家都认为,实习阶段的训练就是让学生在毕业前成为一个熟练的员工,企业招之即可顺手使用。这种认识并不切合实际。从宏观看,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妥善处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关系的问题。若以熟练员工作为实习的终极目标,实习时间必然要拉长,通才教育将受到影响,二者此长彼消的关系相当明显。当前,旅游高职教育正面临着“高等性”和“职业性”协调的突出矛盾,以“职业性”取向为特征、强调起航能力的实习环节若占用学时过多,则代表毕业生持久发展能力(或曰远航能力)的“高等性”往往无法通过充足的理论课学时落实。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结论证实了这点。诧异的是,多数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抱怨的并非专业技能,而是感觉毕业生在发展后劲方面与中职生、高中毕业生相差无几。他们普遍希望学校在外语、计算机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上加大力度。
(三)实习功能的指向性。
从逻辑上讲,高职学生在三年学制期内均为学习者身份,通过校内课程来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校外实习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遗憾的是,我国旅游高职教育专业的实践表明,实多已异化为就业:譬如企业来学校大张旗鼓地举行招聘见面会,学生上岗后领取一份还算体面的工资,尽管我国的法律及司法解释还并不承认学生的劳动者身份。学生的“学习者”属性淡化的同时,“劳动者”属性日益彰显,学校与学生的联系松散,教育管理职责难以落实,最终“放羊式”实习盛行全国。其直接的后果是,社会各界开始质疑三年学制存在的合理性。学费按照三年来收取是否经得起正义尺子的检验?正如北大的朱苏力先生所言,在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情况下,非教学管理期间收取的学费变成了法律上的、实实在在的“不当得利”,学校的公益性形象大打折扣。总之,实习环节的教学本质属性意味着学生实习不应以获得报酬为前提,实习仅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探索,其主旨在于检验所学知识,积累必要的经验。实习环节的这一本质属性还意味着其时长的设置应以技能学习的必要性为限度。超出这一限度的实习将背离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亦难以找到法律依据。从内涵的归属指向性看,实习应界定为教学工作的自然延续。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实习模式的反思
20世纪90年初起,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一些过去乐意承担批量实习任务、对经营成本和收益不太敏感的旅游企业渐成为真正的自负盈亏、独立面对市场风险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基于理性人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在接受实习生方面态度发生了变化。据权威媒体调查,70%以上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其主要原因有:担心影响正常工作;担心泄漏商业机密;担心增加额外负担;有可能为竞争对手做了嫁衣;担心安全事故;实习生不好管理等。同时,在教育内部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旅游管理学生数量开始大规模增加,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至2013年底,全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959所,在校生49.44万人。旅游管理学生的外派实习(尤其是到大、中型旅游企业)面临僧多粥少的困境;二是学生的就业方面实现了由计划分配向完全自主择业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学校再无法通过行政命令为特定的旅游企业输送急需人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惠关系发生了变化;三是实施了学费改革。较之以往的无偿方式,学校与购买教育服务的学生之间的关系亦发生了变化。作为民事主体身份的学校的任何一举措,都必须首先考虑权利义务是否对等的问题;四是学生的就业领域呈现多元化状态。即在供需机制的制约下,不再强调专业的完全对口。但在上述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高职旅游管理实习模式并未有相应的革新。
(一)实习组织方式的反思。
据我们的调查,在组织方式方面有分散的自主实习和学校指派的集中实习两种模式。前者由学生自己通过应聘、家庭关系介绍等方式与实习单位进行接洽,获得岗位。后者适合于大中型旅游企业的批量式实习,它由学校出面联系外派单位,就实习待遇代表学生进行谈判,并外派随行指导教师。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自主实习是学生个体与单位进行一对一博弈的结果,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双方的意愿。从经济学上看,自愿达成的交易一般属于典型的帕累托改进。故暂抛开学生的“学习者”身份,纯粹就资源配置角度看,这种实习组织方式无疑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其弊端在于: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学校的教师无法进行有效指导,学生在企业很难结合所学理论课程进行系统训练,从而形成岗位必备的核心能力。学校指派实习模式能使学生获得在当地一流旅游企业锻炼的机会,随行教师的指导工作成本较低。可是,由于学生本人不属于企业谈判的直接对象,因而这种实习安排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例如在某校的实践中,某国有大型旅游公司以整班建制形式一次性接收了实习生40人。然后,按照学生的外貌条件进行了岗位分工,一些面容和体态较好的学生被分配到工作相对轻松的前台接待、检票等岗位,另一些学生则被分配至餐饮等对体力要求较高的部门。未获得期望岗位的学生情绪低落,希望早日结束实习生涯。客观而言,站在企业角度,岗位的安排上让大多数人甚至让是,1/3的人满意,确非易事。学生情绪不稳定,企业要求学校出面维稳。为了省心,多数学校不再组织集中实习,于是自由式实习日渐成风。
(二)实习路径的反思。
笔者在前文论述过,实习的本质是学习而非就业。按照教育心理学家们的定义,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更进一步指出,学习的本质是把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他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已有生活经验的重要意义。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也表明,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效果越好,学习越成功。教育心理学家们要求我们在实习路径设计问题上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交替进行的模式。我们研究了各校公布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践,发现80%以上的学校实行一次性的连续式实习。即将实习时间集中在第三学年度,或第五学期的后半部分与第六学期。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实际上,旅游管理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需要前置的实践,例如《旅行社运行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缺乏一定生活经验支撑的课程,学生感到枯燥难学。一种与理论课紧密配合、分段择时进行的实习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已经被一些学校的成功实践所证实。
(三)实习时长的反思。
以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宗旨和存在理由的实习到底需要持续多长时间?笔者认为,第一要考虑支付教育成本的家长及学生的意愿。为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时长的设置有3个选项:1年、1个学期、3个月。三个选项的时长均包含在总学时以内。73%以上的家长和毕业生选择3个月。家长希望孩子坐在校园里面多学点知识,人的一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相当有限,但实践锻炼在毕业后有的是机会,即长时间的实习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第二要考虑专业技能形成的难度。旅游行业人士给出的答案是最好不要少于6个月;第三要考虑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我们对旅游管理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高达45%的人有意愿学好本专业知识,但却不要求毕业后能对口就业。对他们而言,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一种储备性的资源即可,并非一定要拿出来用。近年来,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统计也显示,高达70%的人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无关。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信号,意味着不宜在特定的职业技能训练环节上消耗过长的时间,因为相当大的群体在支出这部分成本后无法获得期望的收益。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考虑,学校要认真严肃地考虑实习领域的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在学生实习的边际收益为零,即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方面已处于无所收获的状态时,学校应果断终止实习。这是设置实习时长的重要节点。
(四)实习内容的反思。
以《前厅与客房管理》的实习为例,本应包括客房预订、前台接待服务、前厅管理实务、客房卫生服务、客房安全管理、客房劳动管理等多个训练项目。但现实中常常是:甲实习生站了1个月的岗,乙铺了1个月的床……酒店的实习本应是培养学生职业荣耀感、使命感的第一站,事实上却成了学生与旅游职业分道扬镳的节点。他们在实习后对行业大失所望,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专业选择。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以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为由,无视学生通过轮岗提高综合技能的诉求,令其全程在单一操作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在学生抱怨被企业当苦力使时,学校考虑到企业支付了工资报酬,为维护校企合作关系,多数情况下只是派指导教师做一些象征性的心理疏导工作。
三、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的重构
基于上述分析,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发,从平衡学校、学生与企业利益关系出发,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应在以下方面进行革新:
(一)在组织方式上,自主实习与集中实习并行。
这两种实习方式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若学校完全排斥自主实习,意味着寻找实习单位的责任全落在学校身上,学生将很难获得足够的实习机会。若学校废止集中实习制,尽管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会认真进行专业实习,但毕业生在技能方面的统一规格将不复存在。或者说,不符合最低质量标准的“产品”流向社会已在所难免。
(二)在实习路径上,实行螺旋式交替进行式。
建议整个实习划分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为教师监督下的粗放式的认知实习,分别放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的暑假。总时长约3个月。认知实习不占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学时,可由学生在家乡附近自行联系酒店、风景区或旅行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习单位,但学校应为实习接收单位设定一个最低的资质。在有资质单位完成的实践,方被认可为有效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般不需要临场实地指导,但要通过现代的技术性措施加强过程的监督,保证学生的出勤到位,学生实习结束后要提供详实的予以佐证的资料。第三个阶段为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在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完成,为时3个月,可安排在第五学期末和第六学期初,或全部安排在第六学期。此阶段的实习应由教师全程带队指导,严格按照事先拟定的实习计划进行。这一阶段的实习主要让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训练,可选择在2~3家企业依次进行。
(三)在实习时长上,坚持适度原则,合理照顾各方主体的关切。
建议总时长为6个月。为确保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通才教育的实施,其中3个月利用暑期进行,不占用基本学时。
(四)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力戒单调,尽量让学生轮岗体验。
关键词:问责制;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64-02
1 问责制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石
现代经济学研究证明,制度已经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除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又一重要要素――制度资本。制度的作用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有力的验证,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但制度总是要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没有惩罚的制度是无用的。只有运用惩罚,才能使个人的行为变得较可预见。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带有惩罚的规则创立一定程度的秩序,将人类的行为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
而问制制就是这样的一种实施机制。所谓问责任制,就是在某项活动中针对相应的权力明确相应的责任,有权利就应有对等的责任,并对相应责任履行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及时察觉失责,依据相应的失责度量对当事人追究和惩罚,靠“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实现的一种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中建立严格科学的问责制,并严格执行,可以增加内部经营活动各方逃避义务的风险,增强各方互利合作的可能和绩效,促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实施。问责制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石。
1.1 问责制能克服经济人搭便车或机会主义的行为
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个人为了私利而行动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前提,经济人在行为选择中总是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人理性的显露,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辟害的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搭便车或机会主义的行为是经济人行为的两大特征。人类创造了制度来限制经济人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的行为,激发人类做出利于主体的行为。为了使人类行为符合制度的要求,设计的制度中应该包含能够影响人的行为的问责制,制度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同样如此。
1.2 问责制能影响制度执行人的行为动力机制,从而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
为了使问责制有效施行,设计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清楚是什么推动着个人为他人利益而行动?有关研究发现有三种途径能使个人为他人利益而努力。
(1)他们出于爱、团结或其他各种利他主义而努力有益于他人;
(2)他们受到胁迫,胁迫者以对他们使用暴力相威胁;
(3)他们按自己的自由意志行动,但出于明智的自利动机,他们预期能获得充分的回报,因为他们为别人做的事会产生对自己有利的副效应。
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这一原理去设计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如何约束个人的行动自由,从而使这样的机会主义得到抑制,依据这些发现,我们可以找到如何激励人们作出按照制度所希望的目的行动要素,其中对其不能履责行为进行严格的问责和追究无疑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最好选择。
1.3 问责制能影响制度执行人的德性、功利,从而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
德性论、功利论、命令论是三个较具代表性的哲学派别,从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施行严格的问责制度的理论根据。
德性是人的各种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品质的积淀,是内存的、稳定的道德倾向,因而德性也是内在人格的灵魂,是社会对个体作出道德评价的第一坐标系,按照德性论的观点,个人履行职责是出于德性的内在要求,出于个人实现道德目的的理性冲动,问责制的设计可以充分考虑人的德性需求,依据相应的德性设立责,依据责的履行作出德的评价。如果充分利用人的这一内在资源,也许问责制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推行反过来还会有利于焕发人类的德性。
功利原则认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寻求的,就是善(利)超过恶(害)的可能最大余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注重思想、行为的绩效、效果或结果,不计较行为的动机,人的行为道德与否看行为的结果而定;二是在行为前权衡、比较,计算利弊得失,不合算的事,吃亏的事不干;三是立足于个人推衍到他人或社会。根据这种观点,个人履行责任的理由主要不在于个人的德性,而在于某种外在的功利目标,这是功利主义在责任根据问题上的体现。在功利概念中,存在着公利与私利的矛盾。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中设立严格的问责制,对失责进行惩罚,可以促使行为人为逃避惩罚而尽力履责,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可以以各种利益诱导他们自觉履行其相应的职责。
1.4 问责制可诱导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的博弈行为,从而有利于制度的实施
博弈论作为一门研究相互影响着的局中人进行策略选择时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这样一种情景:存在若干局中人(即博弈的参与者);每一局中人有一系列的策略(行动方案);博弈结果取决于局中人策略的组合,每个局中人对每一种结果有其偏好。内部控制制度实际上也是控制方与被控制方之间的博弈,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实际上给博弈的局中人提供了可评价预期结果的信息结构,在其中设计完备的责权利制度,辅之以严格的追究制可以诱导被控制者采取有利于内部控制效果的策略,达到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
2 责任界定是问责制的核心环节
2.1 内部控制制度中明晰地界定责任是首要问题
“责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以下基本语义:一是指份内的事,即应该做的事。二是指特定的人对特定的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负有积极的助长义务。三是指因没有做好份内的事或特定的人对特定的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没有履行积极的助长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
2.2 责任界定依赖于一定的基础条件
这些基础条件包括:组织机构与岗位规范设置,完善责任衡量标准、手段、工具与制度,规范会计信息记录报告制度等。他们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单位如果缺乏相应的基础规范,实施严格的问责制、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就是一句空话。
任何单位任何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不仅要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还必须全责规范控制组织和适当的岗位设置。规范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应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有利于各项业务的履行。控制和效率是一对矛盾,过分及不恰当的控制就会损害效率,甚至影响单位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初衷,但规范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可以使这两者兼顾;
(2)保障单位对相关业务日常监督的实现,促使所设立的组织及其责任人重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每一个岗位的员工忠诚执行各项制度,履行相应的职责,保障相应的经济利益的实现;三是有利于分清每一个组织或岗位的责任,明确各自应负的责任;四是保证实施全面业务的考核,考核业务或职责的分配 、作业程序的执行及控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3 严格问责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机制保障
3.1 异体问责是保证问责制客观、科学的前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设置问责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规定由谁来问责?几何学原理,在所有的几何形状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依据这一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同样存在一条基本原理――三角制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解决由谁来问责这一问题时,这一原理值得重视,单位所有经济业务涉及到以下人员,他们是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支付人、检查人、监督人等,他们的权力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经办权,另一类是审核、审批或支付权,还有一类是检查、监督权,这三类人所分管的工作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并形成相互制衡关系,如同三角形的三个边。这也体现了内部控制的两个基本原则――岗位分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自动化控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控制算法和方案为前提,并以控制理论为基础,对石油化工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模拟量进行自动控制,如温度、压力、液位等等。实现自动化控制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其一,先进的控制设备和系统,如分散集中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火灾控制系统等。其二,满足控制系统运行的实施方案,为自动化控制目标的实现构建平台。其三,高素质人才。通过上述三个条件的有机协调,能够实现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2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国内很多石油化工企业都应用了大量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使得生产能效和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可燃性和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极其严重,所以必须采取稳定、可靠地火灾控制系统。FDGS是可燃性气体监测与火灾控制系统的简称,与传统的DGS控制系统相比,FDGS的优势更加突出,具体体现在该系统能够独立完成对危险气体泄漏和装置火灾的检测、分析及防控。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其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使得各个生产环节对SIL(安全设备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构成FDGS系统的各个部分均必须符合SIL国际认证。FDGS系统不仅可以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探测,而且还能发现装置所在区域内可能出现聚集的各种危险气体,如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等等,不仅如此,系统还可以最早发现火情,并针对实际情况提供手、自动装置灭火。通过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现场的安全性。
(1)FGDS系统的构成
FDGS系统的主辅设备会分布在两个区域当中,一个区域是装置现场,即危险区域,另一个区域是中央控制室,即相对安全区域。系统中的各个传感器具备检测功能,终端执行器主要负责执行功能。危险区域内的主要仪器和设备包括:IR火焰检测器、感温感烟探头、气体检测器、HVAC系统、熔断检测、火灾报警控制盘等,除了以上的自动化检测装置之外,在生产现场还布置了大量的手报按钮,当遇到突发火灾事件时,可通过该按钮进行报警。
(2)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①FGDS系统具备连续不间断的探测功能,能够在早期发现各个区域内可能聚集的有毒气体以及可能出现的火情。②系统为灭火提供了手自动装置,并设置有声光报警器,不同颜色与声音代表着不同的危险,现场操作人员可按照报警时的颜色和声音对险情进行判断,据此采取应对措施。③具备执行控制欲连锁逻辑功能,可以提供事件石油化工企业中自动化控制的应用研究陈寿宝(中海油能源发展油田建设工程分公司,天津300459)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石油化工企业应用自动化控制所需具备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能效有所帮助。关键字: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生产能效发生的顺序记录报告。
(3)系统设计方案
在对FGDS系统方案进行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生产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①火灾检测仪表选型。目前,市场中的火灾检测仪表种类十分繁多,每一种仪表的性能和应用场所均有所差别。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在选择仪表时,必须要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防火分区的要求。按照我国现行GB50116-2013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在选择火灾检测仪表时,应当满足如下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由于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会产生出烟和热,对于无明火辐射的场所应当选择感烟探测器。二是对于火灾发生后可能产生大量烟、热,且存在火焰辐射的场所,则应当选择感温感烟和火焰探测器。三是对于因温升过高可能引发火灾的场所,则必须选择感温探测器。②有毒及可燃气体检测仪表选型。在选择此类仪表时,应当以石油化工企业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为依据,并确保所选的仪表满足以下规定要求:一是在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应当安装可燃性气体检测器。二是对于使用有毒的装置和设施区域内,则应安装有毒气体检测器。三是如果可燃气体当中含有有毒气体,但有毒气体泄漏时达不到最高允许浓度时,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检测器。③安全性设计。由于FGDS系统归属于安全仪表系统的范畴,所以它的主要元件均应当选用故障安全型。如I/O应具备短路和断路检测功能;AI点则应具备异常电流检测功能;执行元件应当为励磁型;逻辑运算器要具备可靠地冗余和冗错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结语
1.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大力发展阶段(1997~2006年)2001年,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我国终于加入了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平台得以提升,但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入WTO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尤其是在大量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之后,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及外资并购的迅猛增加也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产生了直接推动。对此,必须加大会计改革的力度,通过会计改革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我国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更好应对已经发展起来的多元经济体系,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等会计准则,为国有企业会计改革的推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国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臻于完善阶段(2006年至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迫切要求建立满足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会计准则体系,提升会计准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这种国际环境的影响,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包括首次的22项新具体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极大地满足了国有企业市场化、国际化需求下会计制度的不足,并意味着我国国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臻于完善。
二、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变迁的特征分析
1.路径依赖性在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市场化、国际化变迁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旧制度在此过程中的顽强维持和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新制度的逆向渗透,导致会计准则的变迁路径依赖性非常强,主要体现为一系列过渡性的会计制度性安排,如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不仅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同样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准则的痕迹,带有新旧两种制度安排的某些相互矛盾的特性,但又能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有机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双轨制”。
2.内容局部性国有企业会计准则的变迁,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极为相似,表现为逐步推进、分步到位、先易后难、先解决急需后解决一般,然后再进行整体协调的过程。其优点是把变迁成本分散化,尽可能减少整体变迁风险及时提供在哪些领域进行变迁具有最大收益的信号为整体变迁创造了一个过渡。例如许多规定都是先在国有企业试行,经过修订后,再推广到全国所有企业,带有明显的以点带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特征。
3.内外结合性所谓的内外结合性,即是指国有企业会计准则变迁遵循着国际化、市场化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向结合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极为明显,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考虑本国特殊的环境,盲目迁就国外,而是充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充分实现变迁成本最小化,实用性最大化的目标。如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等会计准则,就明显体现了这一特征。
三、结语
在我国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各相关单位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品牌和商标保护意识却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商标知识产权注册保护的只有10%,绝大多数旅游景区景点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漠,没有把商标申请注册提到议事日程。正是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给一些企业和个人可乘之机。最近,我国各地频繁发生不法企业和个人把历史古迹、风景名胜的名称抢注成商标的事例,给旅游景区景点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危害。
未注册商标带来的危害: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至今年3月底,全国60%以上的重点旅游景区(点)的名称被抢注为商标。
在首都北京,随着“京郊游”的日渐火爆,景区知名度的提高,怀柔景区成了企业抢注的热门商标。怀柔已有7家景区的名字,被注册了12类33件商标。响水湖景区用“响水湖”三个字注册了饮料、水果等三个商标。2003年,慕田峪旅游公司仅一家就注册了包装、客运、餐饮等5类商标。北京雁栖时装雨衣开发公司注册了“雁栖湖”商标,主要生产雨伞、雨披等防雨设备。
在旅游名胜江苏扬州,“凤凰岛”旅游商标被扬州琴曼集团抢注。在湖北襄樊注册的一家外企--湖北钻石公司,主营房地产业,兼做旅游。从2002年6月起,该公司先后斥资百万元,申请注册了“高峡平湖”、“神农架”、“武当山”等多个自然景观和600多个文化遗址。在商标公告期内,却没有任何一个资源所在地政府、旅游企业提出异议。
在安徽,“天堂寨”商标抢注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天堂寨位于安徽金寨县、湖北罗田县、英山县两省三县交界处,然而,2003年11月湖北省罗田县“成功”注册了“天堂寨风景区”、“天堂湖风景区”两大旅游商标,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席卷安徽旅游界的风波。
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瘦西湖”已在七八个类别被抢注商标;桂林的“西街”旅游品牌已被个人在旅游、服装、食品等类别抢注商标;湖北的“武当山”、“神农架”等均遭抢注。
2005年5月,“牡丹之都”商标被黑龙江省大庆市一家旅行社抢注并公告,其注册的商标类别是第39类,注册的项目是“游艇运输”、“货运”、“船只运输”等。
“九寨沟”、“香格里拉”,分别被抢注者标价120万元、200万元进行商标转让。黄山、九华山也分别被一旅行社和青阳县一家乡镇资产管理企业注册,无奈之下,经营旅游业务的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只能注册英文版的黄山旅游服务类商标——“HSTD”;而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只能以“九”字变形的山峰图案作为自己的旅游服务商标。
商标一旦遭到抢注,追回商标的难度非常大。如果是品牌遭到恶意注册,可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但如果是同行竞争者注册,追回商标将非常棘手。
景区品牌一旦被抢注,在被抢注的商标类别范围内,被抢注者会面临三种选择:放弃商标的所有权;花巨资买回商标所有权;向商标权利人每年交纳许可使用费。无论何种方式,最终受损的是当地的旅游经济。
有的地方只重视打造旅游品牌,忽略了对旅游商标的保护。拥有景区商标,会使景区拥有的无形资产增值;商标注册后,还能防止其他人借风景区信誉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些被抢注的商标已成为企业延长旅游产业链的巨大障碍。
已经注册商标带来的效益:
陕西的“老君山”,2002年注册申报,到2003年取得注册商标。赢得了老君山旅游开发的主动权,这不仅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避免了因商标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经济纠纷。现在老君山已经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又一个集道教文化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著名旅游风景区,首期规划投资13000万元,形成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6000万元,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经济增加值42000万元。
在1996年至1998年期间,故宫博物院曾先后两次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故宫”、“紫禁城”15类服务商标,涵盖了珍宝估价、艺术品鉴定、观光旅游、文娱活动、组织和安排文化教育展览、书籍出版等几十小项。1997年至2000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陆续批准了“故宫”、“紫禁城”商标并颁发注册证书,故宫博物院成为全国文博界第一家拥有注册商标的单位。
为了保护“故宫”、“紫禁城”这块金字招牌,2006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故宫”、“紫禁城”为驰名商标,类别及服务包括组织和安排文化教育展览、艺术品鉴定和观光旅游。成功注册商标后,不仅景区景点可以营销自身形象,也是打击商标侵权行为的重要保障。
迪士尼公司创建于1923年,1986年就在中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目前还在景区之外的其他类别注册了商标。作为一个综合性娱乐巨头,迪士尼公司拥有众多子公司,并且业务涉及到的方面也很多,而迪士尼公司将这些众多业务分为4个大的部分:影视娱乐、主题乐园度假区、消费品和媒体网络。在其涉足的众多的领域中,不论取得成果如何,迪士尼都会把这些成果注册为商标,从而在维权行动中取得主动权,为公司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有关资料统计迪士尼:
年营业额:307.52亿美元(20*年度年报数据,名列2005年财富全球500强第159位)市场总值:509.6亿美元(2005年8月29日)
我国《商标法》规定,我国商标是实行注册在先的原则,谁先注册谁就拥有该商标权。“品牌标识”只有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后才能成为注册商标,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拥有自己的专用权,才能阻止他人擅自使用。同时商标作为企事业单位开拓市场的品牌标识,成为产品或服务质量、信誉的载体,构成企事业单位的价值可观的无形财富,商标是企事业的无形资产。
景区名称遭抢注原因分析:
1、傍名气
虽然景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天生的,但是自然风景区的品牌和魅力都是依靠巨额的旅游开发投入和宣传投入取得的。许多景区至今已投入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巨资进行营销宣传,使自身拥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是景区的高知名度,使景区名称倍受抢注者的亲睐。作为经营者来讲,使用景区名称作为商标,既不用花钱搞宣传,也不用担心消费者的信任程度,又可以借助景区培养的品牌影响力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扩大自己产品的知名度。而且,景区知名度越高,商标价值越大。
2、景区忽视品牌保护
景区商标屡被抢注,主要在于景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很多地方的景区重视耗资打造旅游品牌,发展旅游经济,却忽略了对旅游商标的保护。当景区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时候,部分经营者看到其品牌后面蕴藏的巨大商机,遂在各个类别注册,自己使用或高价转让。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景区名称即使遭遇抢注,很多景区管理处也反映平淡,不采取应对策略。部分景区管理处认为景区是公共资源,商标被抢注不会对景区造成威胁。很多地方景区管理处的不作为,也一定程度的助长了景区名称抢注风。
3、职业注标人的操作
著名景区名称注册为商标的背后往往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职业注标人或高价转让或从景区收取高额许可使用费。商业利益的诱惑,抢注热随之出现。职业注标人有资金、有实力并且深谙相关法律,他们的专业化运作,使整个旅游行业陷入商标危机。
4.法律方面的问题
关于商标抢注行为,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明确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条明文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向商标局申请商品商标注册”。这就明确了商标注册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自然人注册商标仅需身份证复印机即可,这样以来,一些自然人成为炒作和抢注商标的“专业户”。这些“专业户”注册商标的目的不是自己使用,而是倒卖或转让商标从中渔利,严重地扰乱了商标注册秩序。2007年2月1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了新的政策,对不从事经营活动的纯自然人申请商标注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不再受理。新规定的出台,限制了自然人注册商标现象,对企业的产品品牌及企业名称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而根据《商标法》的规定,自然人是可以申请注册商标的,显然新规定是与《商标法》相冲突的,仍然会引发新的商标纠纷。
保护措施:
商标抢注现象目前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作为企业或商标所有权人如何应对商标抢注问题?下面列举几点建议:
当你的商标被抢注后,首先要认真分析抢注人注册商标的目的,其次密切关注商标局对抢注商标的初审公告。
(一)就初审公告的商标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对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在异议的同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因为商标异议采取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则。如果你不提出异议,国家商标局将认定在公告之日起准予注册。
(二)如果被抢注的商标已被他人注册成功,在5年内就已注册的商标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争议。
(三)构筑起防御性注册的措施。
由于我们在此之前没有意识到商标注册的重要性,使一些知名商标被他人抢先申请注册。但对当前还没有注册的知名品牌商标就更应该筑起防御措施。如故宫博物院早在1995年就开始将“故宫”、“紫禁城”等商标在旅游相关类别进行了注册申请保护,2006年下半年已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还有四川都江堰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斥资200万元,已对当地旅游品牌资源进行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共注册“都江堰”、“青城山”、“宝瓶口”883个注册商标,同时,将注册的商标许可租赁给企业有偿使用,达到了宣传品牌和增加经济收益的双重目的。建议各地政府要有商标注册的前瞻性,对当地旅游文化品牌要采取防御措施,加强对自身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加强海内外商标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国家商标局
颁布的《商标初审公告》。对被抢先注册的商标要密切关注商标市场的情况,如果抢注人商标注册后三年内没有使用,根据《商标法》第四十四条(四)之规定: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由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三年后你就可以再次注册此商标。如果被抢注商标正在受理中,就要密切关注商标局的《商标初审公告》,在三个月初审公告期内及时提出异议。
总结:
致谢一
时光荏苒,我的硕士生涯已接进尾声.这几年的时光既漫长又短暂,其中充满了酸甜苦辣,更有收获和成长.几年来,感谢陪我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每位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正是你们的帮助,我才能克服困难,正是你们的指导,我才能解决疑惑,直到学业的顺利完成.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恩师童群义教授的殷切关怀和耐心指导下进行并完成的,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从课题的选择、项目的实施,直至论文的最终完成,童教授都始终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支持,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恩师的汗水和心血.恩师开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童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与我一道分享他们青春的快乐!在此还要对实验室所有师兄弟姐妹们在平时开展相关工作中的支持和帮助一并表示感谢.感谢我的伙伴们崔竹梅、胡新洁、彭英云、冯再平、李娟等,在实验过程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热心帮助!无论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他们不辞劳苦地为我提供无私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江南大学xx级硕士班的全体同学陪我一起走过这段人生难忘的历程!
感谢合肥师范学院的领导给我提供的机会.我会更加珍惜教师的岗位,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做终生学习型的人.感谢我的家人常年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他们是最爱我的人,也是我亏欠最多的人,他们默默的奉献是我求学四年来的支持和动力.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参与审阅、评议本论文各位老师、向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值得好好珍惜,这段美好岁月,因为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很幸福.我会更加勤奋学习、认真研究,我会努力做得更好,我想这也是我能给你们的最好的回报吧.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你们,愿永远健康、快乐!
致谢二
行文至此,意味着我的硕士生涯已至谢幕时刻.回首九年多的江大生活,百感交集,苦辣酸甜集结于心头,但心中充盈最多的仍是感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钟芳教授对我生活和学业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钟老师品德高尚、待人和善、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在我五年多的博士学习期间,她不仅传授了我做学问的技巧,还传授了我做人的准则,这些必将让我受益终身.在课题进行过程中,钟老师耐心听取我们的阶段汇报,及时提出修订方案,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值此课题完结之时,再次向钟老师致以我最真诚的谢意.感谢李玥副教授,徐菲菲老师和关天琴老师对我平时实验和生活给予的关心和照顾.此外,感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朱松老师和食品加工与配料中心的于沛沛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舒俊生主任、徐迎波主任和王程辉主任对我实验提供的帮助,感谢徐志强师兄对我实验的指导和生活的关心,感谢分析检测室的田振峰、陈开波、汪华、朱青林、谢映松、周顺、葛少林、胡永华等对我实验和生活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山东瑞博斯烟草有限公司的薛长森总经理、孙伟经理、田海龙主任、李刚、李晓华和李玲在我实验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烟草课题组的孙伟峰师姐、殷春燕师姐和周志磊师兄,在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一起学习一起实验的日子让我终身难忘.感谢实验室所有的兄弟姐妹带给我的帮助和鼓励,他们是:梁蓉、祁静、刘治涛、栾宏飞、徐胜男、魏冬、张超、易江、王海洋、许智婷、冯兆欣、吴佳、付婷婷、刘欢、张明秀、吕淑一、马菲菲、刘小楠、李超、常玉梅、夏熠珣、王浩、刘飞,虞健、程雯丽、彭田慧、王庆卫、林全全、陈雪梅、陈翰、汪娇玲、桂莎莎、姚佩毓、袁玲、雍晓磊、常冰玉、王芳、李卢娟、于哲、陈羚、王一涵、kingsley、zehadi等.
感谢读博期间陪伴我一起奋斗的战友们,他们是闫博文、唐鑫、翟齐啸,你们让我在读博期间充满了开心与快乐.感谢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感谢哥哥、嫂子、妹妹对家庭责任的承担,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安心心顺利毕业.
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祝你们一切顺利,幸福美满!
致谢三
在论文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望着满纸文字,欲言还休.三年半的时光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逝.初时的梦想,经历的磨练和拥有的快乐最终都在淡然一笑中,成为漫长人生旅途中的一段过往.在这段经历中,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那些鉴证我成长的师长们和相伴我成长的兄弟姐妹们.感谢师长们对我的不倦教诲,感谢兄弟姐妹们分享我的苦与乐.特别感谢我的恩师王兴国教授在我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的无私帮助.恩师渊博的学识,辩证的思维,创新的意识以及严于律己的品格在给我树立成功榜样的同时也成为我将来奋斗的目标.在此,我衷心的祝愿恩师绿水青山春常驻,桃李芬芳满天涯.
此外,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男朋友.他们的支持和关怀不仅给与我心灵上的蕴藉,还成为我坚持奋斗的不竭动力.
最后,感谢江南大学,感谢您为我的成长提供一方乐土!
致谢四
站在学生生涯的尾巴,回顾过去21年的学生生活,一时间发现学生身份给了我太多的庇护,期间照顾我帮助过我的人太多,有太多的感谢和感恩,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但是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yoshinorimine教授和江波教授.你们为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也给了我到加拿大圭尔夫大学食品学院进行联合培养的机会,并对我的博士课题进行了耐心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博士期间,在导师们的指导下,我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和心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让我体会到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科学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在前进的方向,导师永远是我的指明灯.
同时,我很想感谢实验室的张涛老师、沐万孟老师、缪铭老师和袁博老师,感谢你们这些年来的支持、帮助与信任.每次跟你们沟通都会让我更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大环境,保持好的心态更重要.我还要感谢江南大学曾经的和现在的实验室同僚.我特别感谢胡兴、李赟高、段翔和战荣荣师姐与我分享研究生教育信息.感谢舍友张映瞳和吴梨给与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感谢赵萌师姐、贾敏师姐、杨成、郭钰洁、张鹏、易江、李海方、李晓卉、邢庆超、熊珊珊、张瑜、张天萌、刘虹蕾、张皓在各方面给予我的帮助和督促,怀念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
我还要感谢在圭尔夫大学实验室的同僚们.感谢prithyrupa博士和jenniferkovacs-nolan博士的慷慨帮助,感谢rongtsao教授给予的实验仪器和方法上的支持,感谢涂永刚老师、赵燕老师、吴萍老师、汤凯捷老师、杨雨虹老师、刘成海老师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关怀,感谢yutarokobayashi,toshihikofukuda,mackenziechee和elizabethkunkel让我的实验室生活充满乐趣,英语水平也有了提高.最要感谢张华(华姐)让我在加拿大有了家的温暖,很想念姐夫和俊俊.感谢加拿大的朋友们,王祎、徐彩娜、邓力、郝赫颖、钱科盈、胡婕伦、杨玥曦、刘欢、丁辉煌、郭庆斌、康继、李莹、汤尧、余强、张兵、袁陵、张汇、陶涛、耿放、耿佳慧、王文婧、高江宇、王秀菊、赵正涛、王荻、maner、linda以及我的房东jason.是你们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我如此留恋与你们在一起的时光,期待还会再见.
我也要感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给我受高等教育的资源和支持,江大永远是我的后盾,无论到哪我都会谨记我出自江大,要给江大争脸.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行政老师们.
实践证明,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问题有很多方面,但是只要从工作的实践和积累中不断获得职业幸福的各个途径,那么,就能真正感受到自身职业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现状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开发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可见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教师在工作中能否体验到幸福感,不仅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还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幼儿的培养和教育。
(一)有关职业幸福现状的调查研究
1.5月28日,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在甘园长、孙园长的组织下,专门在会议室对全园教师进行了一次大调查,做了一份有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幸福吗?”的调查表。近日,幼儿园也公布了调查结果。从显示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幸福总体现状不容乐观,一少半(39%)的被调查教师体验到幸福感,有近一半(46%)的被调查教师“体验到不幸福感”,15%的被调查教师处于混合的情感中。
2.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徐燕、王芳撰文指出,教师是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之一。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
为此,工作在不同级别、不同人际关系的幼儿教师,其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好”学校的教师比“差”学校的教师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不同工龄阶段教师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他们因性格、经验、环境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幸福感发生变化。男教师往往比女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二)产生上述职业幸福现状情况的原因
教师本人对培养幼儿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的优劣,而且影响着他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
1.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幸不幸福。
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名幼儿,这些需要耗费大量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加,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除了应付幼儿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幼儿“四面出击”,现在加上交报表、计划表、迎检查、教师培训、开会,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
2.教师职业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甚高,且复杂多样。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幼儿,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例如,某些孩子好动调皮,经常伴有攻击,有些家长只会责怪教师,也不先找找孩子自身的缺点,幼儿都各有差异。教师在家长工作这方面确实难做,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报道上看到一些家长不满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一直抱有指责和埋怨,并借助媒体大做文章。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甚至是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
二、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途径
(一)工作中感知、获得职业幸福
1.教师认为职业幸福在于大多数人给予。
孩子的童真带给了教师年轻的精神状态,孩子的善良带给了教师纯真的情谊,教师的精神自然处于愉悦的精神状态;有的认为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的投入和工作的境界。教师的幸福,“能有效地感染幼儿”,“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精力、毅力,是职业忠诚的基础,决定着对幼儿负责的程度”,能“激发教学的兴趣”,“是教师职业的高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最富有创造力,其教育能力的发挥是最好的”,这些又促进了教师新的幸福的产生。
2.教师的职业幸福可来源于外在的评价。
当教师在工作和行为上,满足了外在所要求的标准时,就会得到一种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当教师所教班级成绩突出、班级管理优良,教师对所教学科有独立的见解,并且能与同行分享,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肯定,以及看到幼儿的成长时,教师就会产生工作上的成就和心理上的幸福。
(二)教学中不断追寻教师的职业幸福
1.要研究课堂教学。
把教学工作看作一种简单的重复,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教师要通过对自身角色的反思、对学校课程的反思、对学校文化的反思、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在各主体间、各文化间、各阶层间开展互相尊重的平等的对话,分享知识、分享理解、分享多元文化。权威式的教学形式必须让位于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流意见为标志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更接近幼儿的经验世界。只有在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合作性劳动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价值,才能更多地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2.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幼儿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3.要感恩、关爱幼儿。
教师的职业幸福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幼儿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幼儿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幼儿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幼儿、呵护幼儿、尊重幼儿,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么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4.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不仅要善于与幼儿分享知识和经验,而且要善于与同事、与幼儿家长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从多方面吸取教育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5.要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一)石油企业内的改革。自从改革开发以来,为了使企业更加满足国内外的形势,各行业都对自身企业进行了改革,以不断的适应市场的变动,尤其是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一项大型国有企业,在内部进行了更深入、更细化的改革,各项制定逐步的建立和完善,制度的改革导致企业人员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必然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消除不良心理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石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有重要的意义。石油资源的储备直接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国际上甚至将一个国家的石油企业作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见石油企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极大,国家为了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已将石油企业的发展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上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得石油企业的结构、制度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化,而不变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石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措施
(一)利用各种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石油企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需要利用到各类的载体,所谓的载体指的是既能够实现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又能认可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落实石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一类平台。载体不仅是实现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工具,同时也是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利器。石油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报刊、报告、讲座、书籍等形式来不断的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知晓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人员自身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企业管理人员的带头下,带领所有人员积极的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方便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减轻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负担。
(二)坚持以人为本。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石油企业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根本,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以为为本的理念能够使思想政治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石油企业的领导在第一线,关心并鼓励每位员工,积极的了解并解决人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人员能够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心,增强人员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不仅利于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还能有效的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