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

第1篇

(一)课堂教学模式教条化

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课堂上闪电式地推进教学流程,虽然保证了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表面看来是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但实则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很多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没有真正确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前也不研读教材,更不会根据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整体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难突破,即只追求高效课堂的形式,而无高效率、高效益。

(三)课前预习不科学

高效课堂建设以“先学后教”为原则,很多教师虽然能够根据要求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但却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指导学生预习。预习内容过于宽泛,甚至对一些探究性内容也让学生课前预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对探究的兴趣。此外,有的教师既不注重对课前预习的指导,也不检查预习的结果,致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四)数学课堂气氛沉闷

课程改革初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感到新颖有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学生习惯了小组合作学习,反而降低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又回归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气氛逐渐沉寂下来,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激情。

(五)小组合作缺乏时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载体,但在调查中我却发现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小组合作讨论时,主要是组长发言,组员倾听。即使有的组员参与讨论也是各说各的,学生之间没有思维的真正碰撞,缺乏有效的交流、讨论。

(六)练习设计不科学

部分数学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不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练习,导致练习设计形式单一,没有层次和梯度。另外,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的教师设计练习过于简单,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练习,有的教师设计练习难度太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课堂评价形式单一

有的教师不关注课堂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很少对学生的给予激励性评价;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作用,但是因为语言平乏,经常使用相同的语言评价,导致学生对教师评价不感兴趣,课堂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在校本培训中,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学习,举办新课程标准专题讨论,组织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让广大教师真正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另外,还要督促教师课前研读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方案,从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做到重点明确,难点突破。

(二)创新模式,探索策略

我校虽然构建了五环节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对每一个环节操作技术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继续学习该模式内涵,把握该模式精髓,认真备课、上课,组织教师认真听课、说课、评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研究数学课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探索高效课堂的操作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科学预习,提高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抓好课前预习,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让学生课前预习,像一些探究性教学内容,在课前最好不让学生接触,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确定预习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预习提纲,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检查预习的结果,搜集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以梳理、整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他们的生活储备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做实验、动手实践等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五)科学分组,加强培训

建立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分组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学生的成绩,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要保证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不断优化小组结构,建立科学和谐的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要明确,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联络员要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实施组员角色定期轮换制度,让全体组员都得到不同的锻炼。同时,要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组长、组员培训工作。学校要定期组织通识培训,使组长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掌握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让组员学会如何倾听他人发言、与人合作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适时点拨,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六)分层设计,有效练习

数学练习既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又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练习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练习题,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多样性。具体来说,练习设计既要注重练习的多样性,设计基础题、探究题、实践题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关注数学基础知识,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分层设计,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七)关注评价,构建机制

第2篇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除了上述一部分教师视而不见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过犹不及。这些教师显然意识到新理念、新精神的优势,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他们做到改变自己的思路,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然而在求新过程中,却无法有效把握适宜的“尺度”,对教学改革理念理解浮于表面,课堂上盲目地创新,整节课看上去十分充实,实际上却是外在繁华,内里空洞,收获寥寥。

二、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三个存在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及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这个关键能否有效落实,取决教师能否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急先锋,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在改革的道路上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将新课程改革的各种新思路、新观念落到实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当前,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包括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及情境教学法。其中情景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复杂、繁琐、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处理得更直观、生动、具象,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建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所创设的情境要具有探究价值,另一个是创设的情境需富有实践性。

(三)积极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实践数学并运用数学。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一节时,如果不结合生活实际,空谈三角形是如何稳定的,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一特性。对此,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钉子和木条,在课堂上鼓励他们自由将木条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最后学生发现,无论是矩形、多边形还是其他图形,都不如三角形稳定。于是,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无需强调,学生自然而然就心领神会。

三、结语

第3篇

论文关键词: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毫无疑问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现就如何把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

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小学数学论文,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统计”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教学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记录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以《九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一课为例,就可以在资源库中找到用手指指法记忆九的乘法口诀的图片和一段关于乘法口诀的动画视频,这些资料都可以在网上点击预览,需要的话直接下载到指定的地点就可以使用了。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 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龙源期刊。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掌握数学知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可以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比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许多矛盾,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声、形、色并茂,给小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知识更多更广。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放开一些,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从他们最近的发展区出发,给其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体尝成功的愉悦。例如,在应用电脑课件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学校派来了三辆汽车来接同学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你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小学数学论文,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向,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生呈现出极高的热情,很快理解了题意,进行了解答。这样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在思考发现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的进行练习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龙源期刊。

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任意点击课件动画图中的任意景物,问题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均得到训练,这一点光靠教师是很难做到的。

在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小学数学论文,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总之,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也能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应努力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第4篇

为了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准确的采取具体措施来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几下几点:

1.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积极自主的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念的培训且自身也很少主动补充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诸如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老师对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提高,学生甚至开始厌烦小学数学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讲解的也是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没有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也没有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成果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他们系统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开端,但是关于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对于低年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没有认识清楚,即便一些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良莠不齐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导致在实践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数学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力求为学生创建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所以,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后,应该采取科学高效的具体措施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老师的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两种导入形式:其一,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小学生由于还是处于孩童阶段,故事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利用游戏进行导入。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动,老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圆的半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认为这是一门既枯燥又难以理解的学科。但是,事实上,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具体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多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还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争取实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建立反馈机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建立反馈机制,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之后都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更要及时纠正。同样,这样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方便学生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给予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实现整合和生化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三、结束语

第5篇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多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并不大。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1顺逆说

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

1.2转换说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1.3辩论说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老师问学生:“计算圆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

2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2.1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象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2.2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

例如“某村计划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3一题多变

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例如:“某商厦共有6层,每两层间的板梯长5米,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两层5米”和“6层”与学生的解题动机发生共鸣,忽视了“6层只有5段间距”这一特点,而容易得出“5×6”的错解。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

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型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3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3.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否则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2联系正误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第6篇

一、分析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讲授,导致上课的气氛不活跃,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强烈,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被局限于机械式的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而教师也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单一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合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往往仅靠自己的冥思苦想,同时受到课堂纪律的限制,很少会有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己寻找答案,而教师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也就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师生之间缺乏情感意识,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对于情感的体验和人格的培养。同时,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缺少反馈意识,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造成了学生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学习现状。

(二)经济因素制约。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对于一些旅游热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发达,因此教育方面的资金比较充足,教学过程中各项条件设施更为完善,但是有些老师就会过分依赖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内容虽然直观有趣,但有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反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但是对于一些山区内的较为偏远的学校来说,教育资金匮乏,学校的校舍和软硬件设施落后,许多教学模具、教材不到位,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会比较枯燥,尤其是数学这样的课程,学生容易产生疲倦的心态,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

(三)沟通受限。由于民族地区会受到语言交流的影响。对于这些地区的学校,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当地的数学教师数量不一定能满足教育的需求,而一些支教的教师有些不一定会少数民族的语言,这就导致了沟通方面的障碍,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这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和教师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在接收起知识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也就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四)课后时间未合理利用。课后对于知识的预习和巩固方面存在问题。由于课前教师的备课、学生的预习、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等教与学的准备不充分、不到位,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最优化,效益不能最大化。另一个原因由于小学数学练习只满足于布置常规作业,练习而繁,缺乏针对性,日常教师又会忽视检查和批改,不能及时反馈矫正,导致练习的效率低下。

二、如何保证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性

(一)教学模式转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不能只按照传统,一成不变的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将传统的数学教育做的更有意思,使学生愿意学习。

(二)培养教师队伍。民族地区要注重发展当地的师资力量,培养更多的本地教师,这样师生在进行沟通时会减少语言上的障碍。同时,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民族风俗,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对于前来支教的教师,应当在上岗前进行相关的培训,使老师更加了解其所处环境的人文习俗,这样才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学习,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三)教育资金投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硬件设施投入,完善教学用品,课堂上教师需要结合现代的科技,同时再加以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知识的传授上更加完整,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及时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和技术,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一些重点的知识还是以板书形式,便于学生区分主次,加深记忆和理解。

三、结束语

第7篇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态。当我们拿着教案走进课堂时,如果心里想着:我讲课来了,学生必须坐好认真听我讲课!那么这节课一定不会太精彩!如果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来了,我一定让我们每个人学得愉快。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飞机上和坐在自行车上想问题角度是不一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和走进学生中间想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走进课堂时,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摆正,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忘记师道尊严,全身心投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老师要学会美化目标。任何一节课都有预定的目标,但是如何让目标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的了。上课前,老师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语言描述达到教学目标后的美景,吸引每个孩子向着目标前进。

第三,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快乐还是痛苦,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评价一节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们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难受极了,等欣赏到大海的美景时,一定会大打折扣。对于师生,学习过程是生命的常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是提高我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不可忽视。

第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备好课和没有备好课走进课堂时,心情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真的是这样,课堂的高效率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课堂的魅力也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能够吸引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二、努力拓展课堂的宽度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三、挖掘课堂的深度

决定一个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积,容积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节课的有效性,也与知识的深度成正比。我们的课本知识都是很浅显的,一般智力的学生自己看几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师像传声筒一样,只传授课本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当的挖掘知识的深度,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其实,每节课都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增加课堂的容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延伸课堂的长度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激发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育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体会。

一、导语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谜语等,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学从一个神秘的破案故事中开始“一天,一个珠宝行发现一块价值超过10万元的钻石被人盗走了,神探柯南在现场勘测时发现了盗贼留下的一个脚印。很快,柯南就知道了这个窃贼的身高,并根据这一重要信息进行排查搜索,很快就将盗贼捉拿归案。神探柯南究竟是怎样根据脚印推断出身高的呢?”教师绘声绘色讲述的故事情节,加之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孩子们被深深吸引了,满脸认真、好奇的表情。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同学们就会和柯南一样,具有这个神奇的本领,有信心吗?”随着孩子们异口同声、兴奋的回答,教师板书出课题开始了新课的教学。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让学习变得富有生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的教学就此走向深入。

二、营造氛围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变化的能产生新奇感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例如教学整数加减法时(让学生模拟):车上原有10位乘客,到站上车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位乘客?后来又有4人下车,那时车上还剩几位乘客?先让学生独立思维,再让学生说一说。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只有让学生接近生活,接近现实,学生才会感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尽量多创设一些游戏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三、设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探疑才是教学的真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去判断被遮掩的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就可以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则无法判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这两个充满悬念的问题,自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实现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疑”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在思维的转折点上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导入中设疑,教学中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思维活动迭起。

四、实例诱趣

第9篇

高效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包含许多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也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应当重点突出,并且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只有注重实效性的教学活动设计,才能够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对于相关的思考问题在难度与深度的设置上也要更为合理.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当不断思考和学习,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讲“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时,有的教师这样设问:

(1)你能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α与α+180°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吗?(此问起点太低,无法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你能用圆的几何性质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吗?(此问起点太高,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理解上的障碍).类似的不合理的设计还有很多.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无法有效实现知识教学,还会给学生在知识理解上造成误区.

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要设计更多开放化的教学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与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知识点形成更为深刻的体验,也能够深化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且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有更加牢固的掌握.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来创设学生动手探究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探究“椭圆的定义”时,我组织学生展开如下探究活动.用具:两个图钉、一根长约20cm没有弹性的细绳、一支笔、一块纸板.活动步骤如下:

(1)分组(四人一组).

(2)将纸板固定在桌面上,把细绳拴在图钉上,再把图钉固定在纸板上.

(3)用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纸板上慢慢移动,从而画出椭圆的图形,然后提出以下问题:椭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果绳长刚好与两个钉子间的距离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绳长比两个钉子间的距离小呢?绳长不变,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椭圆的形状有何变化?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有趣,随着对于这几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对于椭圆的定义也慢慢形成了认知.这样的知识获取,才是高效课堂教学应当采取的教学方式.

三、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分析

对于课堂提问来说,已经成为了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提问工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控制好教学的流程,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且从实际上来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教师就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来说,造成课堂有效提问的因素有许多中,如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因此,在实际中想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分析好现阶段中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不足的原因,以此来保证解决的效果。

(一)提问的难度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是不断递进的,且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未知性,加之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因此,针对这一现象,也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分析工作。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好知识的基础上真正了解好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堂中提问的次数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做好适当的提问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需求。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提问的现象,这样也就直接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出了相应的影响,甚至还会让学生陷入到盲目回答问题的阶段中去,这样也就不能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了。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提问可以加强课与课之间的衔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进入到思考,保持一定的焦虑,在有限的课堂中掌握好数学知识。

(一)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开始认识到了将问题带入到情境中的重要性,且在情境的影响下,还可以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才能更好的认识数学知识,从而也就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做好问题的融入工作,启发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生在学习“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通过让学生猜出商品的价格等来吸引学生,同时通过不断的缩小价格的范围,可以让学生逐渐“逼近”准确值。通过这一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情境中去,从而也就可以体会到“逼近”求解的数学理念,在向学生展示二分法的算法时,也可以更好的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保证提问的准确性,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空间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怎样提问与什么时候进行提问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而是在课堂中随意的提问,很容易造成课堂氛围的松散,甚至还会降低课堂中的提问效果。因此,对于课堂提问来说,教师想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做好提问内容的分析工作,确保提问的关键,从重点与难点上出发来做好提问工作。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准备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避免出现重复提问等现象。而是要让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思考,在学生回答后的基础上来进行提问,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说明与补充。如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初步”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提出教学中的重点,以此来培养好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且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上出发,来进行分析。

(三)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设置时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主动性为目的,在问题设置的难度要有分寸,问题不能太简单,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或是让学生脱口而出,反而不利于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也达不到刺激思维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置也不能过难,以免让学生失去信心,觉得数学高不可攀,让他们觉得数学很难学,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难易适中。

(四)课堂提问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不是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的标准。如果课堂上设置问题太多,学生会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互动热火朝天的现象,实际上会由于问题不鲜明、不突出,学生对这些问题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由于学生根本没有消化吸收的过程,会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在课堂提问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五)教师要保证提问可以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确保问题的针对性,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要运用好教学方法,保证提出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思考一些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就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上入手,做好教学的分析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创新好提问的方法,确保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相符,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提问的目标,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151-152.

第11篇

1.合理设置导入环节,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课程相对较为抽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初中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要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化和具体化,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数学课堂教学,并且学会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导入,使教学情境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并且具备感染力,引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

2.创建学习小组,强化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所面临的难题,一定要深入讨论与思索,针对疑难问题应该互相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而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本身的特点,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智力情况,科学分配学习小组。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进行合作学习前,要使所有的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了解合作学习的具体流程,使所有的学生认真参加合作学习。另外,在小组长引导下进行讨论与学习,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各个小组学习中,确保所有的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分成五组,然后各个小组要选定一个代表,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应资料,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知识,然后进行汇总,最终由小组代表完成总结。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初中生团队合作意识。

3.创造性运用教材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充分展现了开放性数学教学方法,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需求,并且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经过科学的教学加工,将抽象和严谨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初中生容易接受和便于理解的教学知识,进而使学生完成探索,有效巩固初中生的基础知识。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教师可以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提出问题:若是擦去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就剩下了三角形,怎样才能够将此平行四边形重新绘制出来?这时学生要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教材中并没此种设计,教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使其认真地学习和参与讨论,最终获取知识。

第12篇

积极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地位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到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积极教学理念充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积极心理品质。因此积极的教学理念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基于积极心理取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和主体地位,在积极的课堂教学和环境中实现学生积极素质和知识能力的培养。

2基于积极心理学原则的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1积极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建构积极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首要遵循的是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积极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具备积极价值观。第二是,开展积极的教育制度和积极教育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教学法为主,看到学生的进步,从基础抓起,帮助学生弥补数学基础薄弱的不足。

2.2发展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人具有发展性,对高职学生教育教学应该是一个发展性的教育,因此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是具有发展性的。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身心发展接近熟期,思想上想独立但独立能力还不够,高职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不仅促进高职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成长,还应注重发展其健康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二是积极心理理念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循序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目标。

2.3自主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自主性原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自主的人必须是自由本性的人,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的;二是自主的人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的原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4系统性原则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把相关的管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与教育等诸因素看成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整体。多种因素的互动性发展,共同打造合理的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结语

第13篇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则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以及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建立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为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做好准备。本文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展开,具体分析见下: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一节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课堂教学的有效建立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要能够在开始阶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这就需要讲究一定的导入技巧。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得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有效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先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主动去探究,才能更爱学、乐学、会学且善学,进而再增进知识。因此,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笔者一般会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以及创造情景等方式导入,具体采用哪一种情况,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小学生正处在快速发展中的阶段,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就是他们的潜在能力。因此,为了把学生们的学习潜能充分激发出来,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空间,把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出来,调动他们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其实,“自主学习”是就个体学习的内在的质而言的,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自己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中的角色地位和具体表现。与之相对的则是“被动学习”,因此,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实际“切合点”,让数学知识融入到他们的学习当中,使学生积极地获得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有利于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引入多媒体创设情景,点燃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色彩绚丽的、动感十足的、充满趣味的事物感兴趣,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很难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尽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还是不能真正抓住小学生的思维,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思想走神,无法真正激发他们内在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很有必要。例如,在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为了达到训练的预期效果,笔者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出不同形式的习题,不只是数字,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笔者分别用不同的水果图形来做材料,一个个鲜红欲滴的草莓、黄澄澄的芒果、金色的橘子等,既能调动学生的食欲,又能把学生内在的思考欲望激发出来,他们也都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思考,踊跃发言。

四、积极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实践数学并运用数学。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一节时,如果不结合生活实际,空谈三角形是如何稳定的,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一特性。对此,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钉子和木条,在课堂上鼓励他们自由将木条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最后学生发现,无论是矩形、多边形还是其他图形,都不如三角形稳定。于是,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无需强调,学生自然而然就心领神会。

五、有效的作业反馈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练习,练习能有效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因此,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时也要充分考虑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内容,也要照顾到学生接受知识、领悟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要恰当地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努力做到触类旁通。要通过一道题目,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或者也可以多选择一些具有多种解法的数学题目,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把学生课堂学习生成性得到有效延展,把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教学过程其实也是反馈和调控的过程。科学且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也能够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激发出来,反过来又能够延续课堂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也能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利于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另外,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实践,勇于创新,有必要的话,可以主动联系家长,力求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为造就数学高效课堂的形成打造牢固的基础。

六、结语

第14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已成为新的学习方式之一。这些年来随着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转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态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1.多媒体环境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前景

多媒体应用数学教学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借助网络资源技术优势搭建数学教学平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对瞬变做定格分析,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难点顺利突破。

1.1多媒体在目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时至今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很多学校中的课程和教学至今还没有因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产生根本的变革。

1.2多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多媒体能把声音、图像、音响、动画等集于一体,并赋予教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尤其是用于辅助教学,可将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

2.依托优质的教学平台,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效率最大化

2.1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教学依托的“一快黑板+一根粉笔+一本课本”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经历和阅历限制,对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无法想象和理解,从而制约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快速提高。化抽象为形象:几何案例一教材分析。《投影与视图》这一章节要求以分析实际例子为背景,通过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经历画图、识图等过程,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实际操作:对于“投影”,同学们就在熟悉不过了,所谓“投影”指的是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面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形成一个物体的影子的因素除这个物体外,还需要有照射光线和形成影子的地方,这就是投影线和投影面。太阳光的照射以及灯光的照射形象的对投影进行了分类,利用计算机演示教学,演示太阳光对古代计时器日冕照射的运动轨迹,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平行投影,而且也让学生增长了关于科普常识方面的知识,一举两得。对于“视图”,以往传统教学的借助黑板与模型显然无法模拟出几何体的立体图形与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便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工具模拟出图形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以及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抽象的空间图形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情况。化繁杂为简单:代数案例二—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用计算机能制作电子表格(spreadsheet),利用电子表格可以进行数据计算。例如,计算当X=163,Y=235时,求式子的值,我们可以在电子表格中,分别在单元格A1和B1中输入163和235(即X和Y的值),然后在C1中输入“=A1^2*2+B1*3”(“^”表示乘方,“*”表示乘号),计算机就会算出的值,并自动填入C1。

2.2提供了优质丰富的练习资源,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得效益最优化。

化静态为动态:案例三—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计算机制图软件利用“描点”的方法画图不但能画出精确度很高的图像,而且画图的速度也非常快,并能帮助我们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进一步画出较复杂的反比例函数图像。

3.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易犯的错误

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只有我们为教学提供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导向,教学才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3.1盲目追求课件的表现形式,设计不当造成刺激干扰。

在这个信息时代,上课时只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但要是一味追求多样的表现形式而将多媒体运用不当,效果会全然相反。例如有的课件背景过于复杂,过多的使用动画、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干扰;有些课件,忽略了字体的大小、颜色与背景之间的反差,使得在电脑上能看清楚的内容在屏幕上模糊不清,影响其教学效果。

3.2按照自己的预想过分赶进度,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

多媒体课件是制作成PPT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掌握键盘上的方向键就可以翻页,点鼠标就可以进行超链接,完全可以按照预想较快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需要时间来思考、记笔记。如果在播放课件时未掌握好节奏,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

多媒体工具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完全取决于教学的需求,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

结论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小学现代教育工程在各地的实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2]李永成.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

第15篇

(一)没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不能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创建

创建高效数学课堂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这是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创建高效熟悉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传统的就教学观念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在学校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应试教育为总指导方向,完全不能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不能顺利科学地发挥。

(二)教学手段特别单一,教学模式不能及时创新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决定创造高效课堂的另一关键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创造高效课堂将大受影响。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或者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却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行充分训练和讲解,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死板,一般就是以题海战术为主要方式,以单纯的知识点讲解为课堂主要授课方式,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呆闷,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特别高的参与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

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上的有关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而一直以来,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数学知识点的罗列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清解题思路,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自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自如地运用,这样会极大地阻碍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学生课题主体地位

要想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如果我们再用以前的方法和眼光看待学生,无疑不会取得好的结果。我们只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支点,来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方法,还学生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自己在数学中的教学方向,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当成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上课之前需要详细掌握学生的基础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从而能够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堂标准要钻研透彻,知道需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知识高度;其次,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对教学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可以向有经验的老教师或者权威教授学者进行咨询;再次,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要真正地去做这个事情,不要走过场和作形式,要让教研活动真正的发挥作用,群力群策,对教学难点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来加以解决,要真正让集体备课能够落在实处。最后,对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讲授法、讲练结合法要穿插在现代教学过程中。

(三)不断深挖教学策略,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效率

创建高效课堂必须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日常培训、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来不断深挖教学策略,不断研究教学手段,能够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注重课堂教学和生活元素的相关联系,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用于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新知时的陌生感,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创设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建立教学情境,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会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改革相违背。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和课内教学,要让更多的生活元素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能够使数学课堂不断拓展、延伸,充实数学课堂。在丰富的数学课堂内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灵活运用小组教学,善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当前小组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实现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且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探究式教学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合理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师在课下备课的时候更需要用心,需要将课本内容仔细梳理,找到和预计到课本中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方式和找到难点的突破口,能够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使得探究式教学能够顺利科学地进行。在课下教师也可以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来逐层的剖析一节课中的重难点,来探究课中的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假如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能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