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

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校园网络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校园网络化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 计算机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挑战与机遇,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合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以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冲击和改变着大学教育的传统理念。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21世纪,信息化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计算机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超越了其原有的工具、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属性的局限,成为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精神理念、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范畴中的重要成分的因素,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已经迈向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网络文化阶段。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时代,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信息文化校园网络建设,不仅的高等教育大变化的需要,也是大学革命的需要。在“计算机文化”理念这一前提下,本文叙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的内容,说明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一、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网络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他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概念。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势、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有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本身含义。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

高校信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在大学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标上,在创新信息开发者、知识传播者和学习者共同团结平等互助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创建多项选择的、无时空限制的、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育模式上,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折射出了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新理念、新思维。

2.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校园文化的学习环境和手段

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和广泛应用,始创痛的教育模式开始发生空前变化。根于教育需求,师生可以进行多种有利与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空间教学组合,从而打破那中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网络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育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教育为模式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给学生创造的网络阅读、网上答疑、网上练习、网上交流等条件,打破了社会、学校、班级及学科的界限,实现学习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满足学科和教学的需求。

3. 学校主流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他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有产生虚假;其交互特征即传播信息文明,又产生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即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去范。诸如,“信息霸权”的威胁、“文化殖民”的威胁、“信息垃圾”的威胁、“信息欺诈”的威胁等。因此校园主流文化正面向着网络化的威胁与挑战,如果不慎重的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质量和进程。

二、网络文化时代必须选择校园网络建设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科学技术带给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还是一个概念、一个设想、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伴随网络、多媒体等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生成,使文化传播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的交互性让人们掌握了传达信息的主动权。

1. 建设校园网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但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就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驾驭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2. 建设校园网络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商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建设教育网络,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因为21世纪既有来自高科技的挑战,又有来自生态系统、道德危机、情感危机等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不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点,更是提高国民素质水平的基础步骤。  3. 建设校园网络是教育现代化得重要标志之一

在跨世纪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再创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效益和现代化程度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还停留在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工作的重复性劳动中,要想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变革速度加快,实现教育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就要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形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合理配置。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初具规模,有的良性来运作,有的管理不善。因此,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步入积极健康的轨道,依然是当务之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1. 加强“两个管理”。“两个管理”,即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校园网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

2. 引导“两个自律”、“两个自律”,是指在校园网络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经营者的自律与上网者的自律。高校是教化人的基地,高校的网络经营与社会网络经营尽管在技术、手段、程式运行等技术特征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其功利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的功利目标是教化,后者的功利目标是营利。因此,不能把高校网站变成社会的网吧,高校网站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务必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上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以优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

3. 加强“五个建设”。“五个建设”,是指校园网络文化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网站建设、队伍建设和网络学科建设。一是硬件设施。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初具规划,较好的不仅有计算机房、多功能教室,而且网络早已进了课堂,进了宿舍,进了图书馆,进了办公室,有的已实现了“三机”电视机、电话机、计算机)同进室舍的建设目标,为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软件建设。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有利于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中文软件,是刻不容缓的事。三是网站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校园网不仅仅是“人及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渠道。四是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积极性、教育性和指导性,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技术人员队伍。五是网络学科建设。大学应把网络文化视为一门学科,成立专门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研究网络文化心理、行为、现象,以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

4. 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事实上,在校园网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理念的建设。要真正班这种理念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带动软件建设,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总之,通过多渠道建设与科学管理,使以网络化、数字化卫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使以知识、信息的传播为基点的大学教育培养具有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唯此,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平台,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咏今. 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与实践探索..2002.11.19.

[2]衡均 .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于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

[3]万新恒. 信息化校园. 大学的革命.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

1.1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互联网出现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分地域、全球共享、时代性强。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受社会网络文化的影响,以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网在校园里传播的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它是由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高校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分支,一方面网络文化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内折射,另一方面校园网络文化又对网络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补充,既反映出新时期大学的精神面貌,又体现大学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1.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特点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既继承网络文化的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网络文化的特殊性[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师生共建。校园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参与者都是师生,网络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同时,网络也极大的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和办公手段,各种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不但可以协助教学,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校园网络文化就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已经成为校园内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2)引领网络文化前沿。大学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思想活跃,创新性突出的特点,所以高校一直是前沿文化的发祥地,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也是新型网络文化的摇篮之一。(3)学术性较强。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他们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各种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技术通过校园网络传播和扩散,所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表现出极强的学术性,是理论性、技术性和知识性的结合。(4)服务社会。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虽然产生于高校校园,但它会辐射到社会,影响社会网络文化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社会,最终转化为社会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1.3校园网络文化的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它对高校的作用体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1)积极作用。校园网络文化是校风校貌的体现,通过网络传播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的价值观。校园网络文化蕴含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师生开拓视野,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校园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网络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获取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2)消极作用。首先,校园网络文化离不开网络,需要从网络上收集和传播信息,而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实性受到质疑,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其次,网络上的诱惑太多,致使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轻者造成学习成绩下滑,重者带来严重的心理疾病。最后,虚拟的网络改变了交流模式,隐藏了师生的真实个性,网络交流虽然方便,但是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

2、燕山大学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近几年,燕山大学的校园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校园网络文化也逐渐活跃起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情况如下:

2.1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在网络时代,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网络,燕山大学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在网络建设方面,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以改善学校的网络环境。建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秦皇岛地区节点单位,光纤骨干网基本覆盖整个校园的教学区和办公区。在人才引进方面,吸收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做网络技术支持,鼓励教工学历进修,并选派人员参加各种交流会。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引导校园网成为传播正确、积极和健康思想的重要途径,规划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制定校园网用户管理办法,采用学校统一开发结合师生自主开发的形式搭建校园网站。

2.2校园网络文化初步形成

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新阵地。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教师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都有网络途径作为支持。学校各职能部门都设有网站支持办公,有的部门还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和网站管理员。同时,各类学生社团也纷纷开发网站,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目前,燕山大学主要的网站有:学校及各学院门户网站、校园新闻网、校园通知网、图书馆网络平台、教务处信息化管理平台、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管理平台、就业服务信息网、海韵山岚文化网等,形成了以通知、新闻、服务和学术为主的网络阵地。

2.3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健全的功能

燕山大学校园网的资源丰富,从教学、科研到办公,各类资源应有尽有,师生已经习惯使用校园网,甚至是依赖校园网。从校园网的功能上看,主要有查找资料、浏览信息、网上聊天、电子邮件和网络游戏等。因此,师生所处网络环境比较健康,接触的资源类型比较单一。

3、燕山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网站突出功能性缺少

教育性一方面,校园网站数量不少,但是大多是用于信息和网上办公等功能,没有突出的特点。有一些网站更新速度慢,缺少真正的有用信息。所以,虽然建立了网站但是形同虚设,这些网站对教师和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大部分网站缺少教育性。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就是要提高教师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展示校园优秀文化成果,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校园网很难完成这一任务,仅仅充当的是通信途径、搜索工具而已,偏离了网络文化的初衷。

3.2网站建设重技术轻管理

学校更重视网站开发的技术,从人才配给上看,从事网站建设和维护的教工学历层次较高,都是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及以上。从技术标准上看,网站多采用JSP和ASP两种主流网站开发语言。相比于稳定的技术,网站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网站管理也不够规范。目前,燕山大学的网站上线由宣传部进行内容审核,再由信息化处进行技术审核。对于网站的管理,学院的门户网站和职能部门网站管理大多设有专门人员,主要负责更新网站内容,至于网站管理应该怎么做没有清晰的概念。而学生社团网站的管理更不规范,大多是由学生进行更新,学生又具有流动性,导致网站的管理员不固定,而学校不设专门的人员去管理这些网站的。

3.3校内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

网站管理和网站监管不同,网站管理是,确保网站的运行,更新网站内容,即网站维护。网站监管是监控不良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处理。网络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容易监管,网络上的信息来源不确定,很多信息缺少审核。而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特别容易受到网络不良言论的影响,所以,校园网能否及时、有效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网络监管的难度非常大,需要制度、技术和人才的全面配合。目前,燕山大学网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在制度上没有详细的监管条例,网络监控主要用于保证校园网正常运行,对于学生的上网行为,学校缺乏有效的监管。有的学生陷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无法完成学业,学校通过降级、开除等手段处理,有的学生网上网下两种性格,在现实中迷失方向,学校通过心理辅导、导员疏导等形式处理,而此类事件的预防学校并无有效措施。

3.4社会导向功能差

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应该具有很好的社会延伸性能,能够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观,能够规范社会大众的行为,并且能将先进的文化价值观渗透至社会。目前,校园网络文化传播区域大多为校园内部,对社会影响较小。

4、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对策

4.1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文化依靠网络平台,这就需要学校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校园网,让师生可以畅游在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还要提供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校园网除了要满足功能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教育性和宣传性,能够有自己的特点以吸引师生访问,还要提供途径让师生参与进来,这样的网络资源才是师生需要的。首先,学校应该继续投入校园网建设,要有整体的规划,明确校园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其次,积极引导现有主要网站在设计风格和内容建设不断完善,比如在校园新闻网、校报和海韵山岚文化网上大力宣传先进的文化,将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在网上形成传播阵地,让校园网在先锋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4.2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

学校要在政策和制度上保证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要完善校园网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将这些政策落在实处,而不仅仅是挂在墙上,以此约束和规范师生的上网行为。制定相关内容加强师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帮助师生辨别网络信息,有意识有能力自觉地去防御不良信息的影响。制定网站管理员培训制度,让他们熟悉网站管理的政策,规范网站管理流程。

4.3完善监管机制

完善校园网络文化的监管机制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从学校层面上,首先,在制定政策时要明确监管范围和监管责任等。其次,网络监控最终需要的是技术和人才,信息化处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监控网上的信息,防止不良信息扩散和传播,从人才配给上也要有一名熟悉网络技术、富有责任心的专人去负责网络监控,使校园网可以第一时间截获不良信息,而不是被动的在出了事后去查当事人。二是从校园网用户层面上,如今,上网犹如吃饭睡觉一样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要保证上网的质量需要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和自我控制能力,而技术监控只是为了抑制不良信息的影响,治标不治本。当校园网用户具有分辨能力后,虚假信息就会不攻自破,师生才能以更健康的心智从校园网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

4.4加强窗口网站和特色网站建设,扩大社会影响窗口

网站要适当增加校园文化内容的链接,突出校园特色,将优秀的文化资源搬上网络进行宣传。燕山大学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如“燕鸣论坛”紧跟时代脚步适时推出各类讲座,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开阔了师生眼界,可以将讲座使用的幻灯片或者讲座将内容到网上,甚至可以制作成视频供大家学习。要适当将科研和教学成果推到网上展示,就像今年燕山大学对田永君教授在极硬材料合成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进行了报道,在校内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若要扩大影响,可以通过视频、Flash、演示幻灯片等技术手段将成果形象化,让更多的师生了解成果的价值,也让社会更加关注校园网动态。要适当增加社会服务项目,将优秀的教育资源共享。校内有丰富的图书资源、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可以制定相应借阅和下载办法以满足社会需求。燕山大学还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CALIS河北省文献信息中心,都可以面向社会开发更多服务项目。相对于窗口网站,社团网站更具有文化表现能力,它们往往都具备一定的特色,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知识性,所以社团网站要突出新颖性、趣味性以吸引更高的点击率,同时,让学生参与网站管理,提供更多信息源以充实网站内容,让社会大众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5、结语

第3篇

作为医学院校,校园网络的发展为促进医德教育提供了易被学生接受的途径。若想使医学生通过校园网络文化这种途径受到医德教育,应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引导,以提高校园网络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将医德教育和网络建设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增强医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每个医学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建立自己学校的特色网站,形成时刻为病人着想和救死扶伤的网络文化,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现在的大学生爱上网、经常上网,而网络文化有多种的表现形式,如图形、颜色、音乐等,在传播中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等,这些表现形式吸引学生有效地增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尤其在精神生活方面,能够使他们精神更加充足,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能够使他们正确认识医患关系,树立良好医德。医学院校的大学生积极地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获取自己医学方面的知识,充分地利用它、发展它,使自身全面提高。总之,医学院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文化,不仅使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而且使其全面发展。

二、校园网络文化下医德教育开展所面临的挑战

1.医德教育者“权威”受到挑战。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单独地依靠教师的传授,没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更多与他们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很多问题学生通过网上解决,有些知识的更新学生比教师提前知晓,任课教师在讲课中讲到这些知识,会使学生们无兴趣,甚至反感。医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品格,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以接受,更谈不上形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品格。有些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医德教育者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网络文化根本不知,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医德工作者必须在技术上能运用计算机,在思想上要重视网络文化。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在网上做哪些,看哪些,想什么,针对这些对医学生进行有效的医德教育。在校园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不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了解最新的网络信息,接受网络文化,教育工作者就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将会被社会所淘汰,丧失其权威性。

2.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受到挑战。

外部环境对人的性格以及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有影响。围绕着网络生活,沉迷于网络,这样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人际关系淡漠,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尤其医护人员要接触很多病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医德,又不能与病人广泛的接触交流,这对其以后的工作相当不利,会在以后的工作竞争中被淘汰,这其实是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表现。每个人经常接触一事物会对其造成影响,当代的大学生经常上网,对其来说影响极大,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网络上众多的不良信息,会使他们在无形中受到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些医学生由于不能真正的理解医护职业道德内涵,再受一些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怎么形成良好的医德方面迷失方向,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医学生来说,形成良好的医德,树立良好的医德意识需要自己的学习、自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医学生经常上网,自身的自律、监管意识比较淡化,判断鉴别能力差,这样会使网上的一些不良医德信息渗入他们的脑海,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医德意识。

3.教育组织者利用网络进行医德教育的力度不足受到挑战。

事物的发展需要外部的支持,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医德教育需要教育组织者的全力支持。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们喜欢通过上网了解时事、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希望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因此,学校的教学离不开网络。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很多不足,如硬件较差等。除此之外,有些高校对校园网监管不够,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这样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教学。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条件下,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更需要利用网络文化,从而使医学生受到教育。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更加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的并不多,对网络文化的医德教育不予重视,迫于各种压力只是应付。当今,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对医学院校来说就是医德教育进网络,由于校园网络的监管不够和医德教育的组织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医德教育者没有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医德教育的意识。

三、利用校园网络文化加强医德教育的途径

1.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渗透浓厚的文化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尤其是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更离不开网络。医学院校要加强网站的建设,加大投入,创建适合医德教育的特色网站。一个网站是否受欢迎,是否有吸引力,与它的信息量直接相关。网络的信息及时、丰富,才能吸引“网民”,作为医学院校的网站应及时地最新及学生最关心的网络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对一些医学生关心的医学信息进行讨论。中国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古代有许多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名医,如孙思邈、华佗、李时珍等,他们是当今医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医学院校校园网站可以专门建立古代名医的教学平台,使医学生经常看这些内容受到教育,以前辈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在校园网医学院校可以在网站上专门建立一些宣传医学生高尚道德的平台,使学生们受到教育,向他们学习,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建立的“天中情”、“我的师兄师姐”等平台。对医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医德教育,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上教学,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交流互动,使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修订网络法规,完善网络监控管理制度。

网络时代,信息量极为丰富,不良的道德信息也特别多,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需要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些网络方面的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等。但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些法规不能有效的解决网络问题,尤其是不良信息的传播。新形势下大学生经常上网,要通过网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应该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这需要对不良网络信息予以防范,如何防范、怎么防范需要相应的法规予以制约。因此,我国应加强网络方面的法律修订,来规范调整人们的网络行为。校园网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应对其加强监控和管理,这就需要相应的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由于当前校园网的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所以要完善它。要使医学院校学生的道德意识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应把医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网络环境下应用校园网络文化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极其重要,医学院校网络上的内容要更新、形式要改进,网络文化要适合医德教育,医学院校在遵守国家关于网络方面的法规时,可以制定适用于医学院校的规章条例,且在校园网络上,督促学生合理合法利用网络,并对其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使之受到教育。总之,网络环境下以网络文化教育大学生需要相应法律的修订和制度的完善。

3.医德教育主体和客体相互促进、提高。

第4篇

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实时、开放、交互、虚拟等鲜明特点。与之相伴生的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诸领域及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高等院校,表现出其独特的功能,即校园网络的展示性、服务性、交流性、育人性等功能。并力争使校园网站的栏目设置、信息内容与受众群体的工作、生活密切融合,因地制宜,结合该校地域、文化、专业及师生员工知识结构等特点,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网站吸引并留住受众群体,为该校及其下属单位所属的专业文化提供良好的展现平台和互动交流园地。

2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校园网站职能分开,内容技术两张皮,网站管理者素质良莠不齐。许多高校或其下属单位的网站管理者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有可能是不熟悉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语言的教职工兼任,这就直接导致该校或该单位的网站几乎形同虚设,长期处于睡眠状态。比如网站缺乏基本的维护与管理,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信息监管不力,制作水平低等。这样的网站根本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更谈不上营造网络文化氛围。

2.2校园网站内容单调、重复,没有发展成为良好的展现平台和互动交流园地。许多高校及其下属单位的网站,在栏目设置以及信息上大多数是重复、单调的,仅对该校或该单位的基本信息和工作动作宣传,基本上属于单向传播,因此忽视了信息受众群体思想的动态,而校园网站也只是发挥了信息的功能,充当起信息告知台的角色。许多高校因在人、财、物等方面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补充和加强,就会导致网络各类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网站建设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网站数量虽然过百,但在受众群体中具有较高品牌效应的网站却几乎没有,缺乏具有高校特色的、极具影响力的大型网络文化传播平台。

2.4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学校或其下属各单位网站除了本身的内容缺陷之外,在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把学校网络定位在用语宣传的方面,从而忽视了网络其他的功能,这些被忽视的网络服务功能恰恰就是宣传部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占领网络舆论高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5校园多种媒体分而不合,校园媒体管理体制有待改进。校园网络新闻、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工作中相互独立,几个媒体各有一套运作机制,各自为战,未展示出不同媒体的个性和特点,学校应建立集中领导管理的体制,以能充分调配和发挥各媒体所长,做到又要各施其责,又要协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媒体报道效果叠加的结果。

3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途径

要想建立健全校园网站,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就需要高校及从事校园网络建设工作者们认真研究对策,加强网站建设与管理,多管齐下,通力合作,从思想意识到具体措施的制定及执行上狠下功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提高对校园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②加强领导组织,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为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③组织精干力量,开发制定大型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以此进一步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④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校内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共管、共创,拓展校园网络文化的新内涵。⑤进一步改革校园媒体管理体制,优化配置媒体资源。⑥建设一支复合型、专业化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⑦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舆情分析。

4总结

第5篇

摘要:网络是一门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它给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影响,使教师学生都改变了观念,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它也改变了体育课堂,使体育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推动了校园群体活动的开展。

一、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逐渐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人们足不出户,借助网络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时事情况、风土人情、交通旅游、天气资讯、体育赛事等等,所需要了解的信息都可以了解,人们的生活已逐渐离不开网络。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知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体育文化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借助网络向学生传播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2.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王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仕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2.2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因此,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网络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影响

3.1网络更新了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

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它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促使帐育老师不断努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学习并运用网络教学技术。并且它使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它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网络教学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更新思想,需要体育教师将眼光放远,认真学习网络体育教学技术、制作网络体育教学课件,真正去网络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体育教学素材与资料,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网络教学使得体育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强,在网络教学中,课前体育教师依照教学的内容与要求,自定体育学习的顺序、结构等,设计整个学习过程;课后体育教师可以即时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辅导,随时一对一,一对多的复习指导,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2网络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充分发挥了自主性

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的兴趣提高,热情高长。借助网络技术,将体育的的一些经典赛事和技术动作进行采集,通过电脑界面亲切,图文并茂,声像同步表现出,大大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如在讲授太极拳技术动作教学时,可以很快的介绍其动作技术要求,结合动态的图形,使f生很快就了解技术动作运行方向,不断的重复观看技术动作,并进行模仿技术练习,很快的掌握动作,这些是体育教师课堂无法做到的,在网络中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了。还有在进行篮球裁判法教学时,借助网络进行裁判规则讲评,了解基本的裁判规则后,结合激烈的现场篮球比赛,辅以及时的规则讲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变得不再枯燥,发挥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因而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趣味。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网络体育教学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老师组织体育课堂教学,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锻炼的方式和方法,自己独自进行练习,老师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进行指导,使课堂教学变成以自我学习为主。例如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本学期的体育的授课计划、体育考核项目、以及体育各项考核的标准,考核时间和每次课的任务,学生就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并加强课后练习。这样学生的体育锻炼就变得有计划、有目标,从而能够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程学习任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3网络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首先使体育知识传授方式发生了改变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及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等确定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其次,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再根据需要取材,完成一个内容丰富多样的体育网页。其中需充分考虑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环境。例如体育课程设置,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整体课程计划,其次是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然后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接下来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班级的特点,制定课时教学计划和目标,体育教师依靠课前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要点,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其次体育知识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体育知识传授。网络体育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是计算机和丰富的网络世界。其中体育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过程中,学生登陆体育教师的体育网页学习知识,可以在网络中寻找相关体育知识资料、在网上就学习的问题和同学相互交流。例如在进行排球战术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学习多种情况下的进攻和防守战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战术、在网络中通过动漫或FLAS日形式进行演练,体会自己设计战术的合理性,带着极大的兴趣通过尝试动手动脑通过实战演练去解决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学生对体育的一些技术动作一时不能理解,可以看提示,看示范分析,也可以呼叫老师请求个别帮助。总之通过网络体育学习的灵活性得到了加强。使体育教学变为体力与脑力并重,同时整个网络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强加的成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体育自主学习。

3.4网络推动了群体活动的开展

群体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群体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是不完整的,离开了群体活动,校园体育活动就失去了凝聚力,就失去了它吸引人的魅力,所以开展好群体活动,是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好群体活动成为了学校体育部门研究工作之一。

群体活动开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宣传和动员,而网络是一种最好的宣传工具。目前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大多数的信息都来源于网络,群体活动的宣传公布于网络中,学生可以了解,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参与到体育群体活动中来。另外校园体育群体活动直接参与者毕竟是少数,观众和支持者才是主体。目前有些学校就利用现代科技,对学校的重大体育群体活动,进行现场转播或采集图像资料通过网络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群体或动开展的情况,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群体活动中来。例如每年一次的大型校运动会,通过网络使学生了解各项比赛比赛进行的情况,从而决定自己支持的对象,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群体活动的热情,有利于推广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四、充分利用网络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

4.1建立专题性体育网页,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是有限,再加上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习效果未必理想。制作优秀的体育新闻网页、体育学习网页、体育宣传专题网页,在校园网上,让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在线学习体育知识,在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体会于网络中,进行共享。这样通过学习、网上探究、师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加强了,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2建立名师BBS论坛,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意

根据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安排体育教师坐客BBS论坛,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例如可以讨论如下主题:“你喜欢上什么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与老师共评球赛”,“你是怎样看待你的健康”等。通过讨论,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体育老师和同学们,体育老师会对学生的观点做评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供学生借鉴。这样就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共同促进利用网络学习的目的。

4.3创建体育教师个人网站,适应学生发展、加强师生合作关系

第6篇

关键词:个性网络大学生思想

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到来,引起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等等的深刻变革。

主导经济活动的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获取、转化和传递的活动,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的自由、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就需重新确立。

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社会中,教育再也不能只是那种封闭划一、千人一面、漠视个性的教育,注重个人权利及其主体性,并以重视大学生个性为前提,充分利用网络的快捷性、多元性等特点,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完善大学生思想修养。

一、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具个性活力的群体

性首先是指现实的个体。

现实的个人通过遗传获得的活的生命的肉体组织及其自然差别,人不仅区别于自然界一切其他生物物种,就是每个人也因其先天的遗传基因等的不同而具有自身生理差别,这也是个性作为其它差别和特点存在的最一般前提,亦即个性的自然的和物质的基础。这种差别也是多种多样:有外在的相貌,也有体内遗传基因等不同方面。人既是生命的、肉体的、生理的存在,同时更是有意识、情感、欲望的,即个人的心理差别。即人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特征是人有意识。

在心理学上,有把人的心理差别分别通过对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加以逐一分析,从而通过认识和分析人的心理差别去认识人的个性。

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人为了自身存在和发展,在与自然和其他人即社会存在中生产和发展自身,人的个体差别也是在家庭、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得以实现并逐渐完善的。

在这一过程中,人认识到自己是客体的同时也是主体,即人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在以劳动为起点生产自身到以实践生产、改造自然和包括自身在内的周围环境,并逐步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对个体自我的认识。个体和个性不是两个不同的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视角。

上述分析可以将人的个性定义为:个体主体的自为的社会存在特性,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个体主体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性。人的个性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创造发展性等特点。

大学生因其所处特殊年龄段和校园学习环境,具有鲜明的思想独特性:

首先,从年龄段分析,大学生正直风华正茂,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关键期,具有很大可塑性。

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区别于他人的遗传基因和形体特征上的唯一性,又因每个人的生命之唯一性而使他的个体存在具有不可重复,他人不可替代的特性。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职能,体现着特定的社会关系,加之复杂的社会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了与他人不同的身心特征和社会特征,从而使之成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个人,获得自身的独特性。正是这种独特性,“使他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可见,大学生活是间于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时期,也可以说是大学生独自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正是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分析,通过和师生的交往和沟通,并在不同的时间逐步调整和完善乃至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从大学生整个人生看,大学生思想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个性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出发点,它要求个人按照一定的合理的意志去生活、去行动、去决策、去评价。没有自主性就谈不上形成人的个性。马克思说:“那些不感到自己是人的人,就像繁殖出来的奴隶或马匹一样。完全成了他们主人附属品。”自主性相对与依赖性而言的。

创造性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新的内容和内在动力,是个性的最高最充分的表现形式。大学生往往能够依据自身内在固有的尺度和客体内在固有的尺度,并以自己的实际活动把二者统一起来,在专业方面和个人兴趣方面创造出全新的观点和成绩,同时也创造出全新的个性思想。未来的任何创造过程,实际上是客体与在大学期间形成的自我创新观点的结合。

个体主体存在本质的外在表现或外化就是能力。一般说来,思想个性突出的大学生,往往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较强的创造性,也就是具有较强的能力。反之,个性不突出的人,则往往依赖性较强,顺从而保守,缺乏自为性而能力不能发掘出来。

第三,大学生感情丰富而理想化,具有很强的波动性。

大学生是通过高中阶段的努力而考入高校,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又因刚刚从家庭独自走向校园,有许多生活、情感和经济上的问题需要他们独自面对和处理,往往在内心中有很强的自我理想化的思想倾向,但在面对真正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又有很强的依赖性和波动性。

第四,从个性的实现方式来看,大学生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个性的社会化才能得到实现。

个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个性的发展是多方向的,因此似乎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随意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遵循自己的意愿去采取一切手段实现自己的个性。然而,现实生活决不是这样的。人的个性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实现,都必然要受到个人所处社会条件的限制或制约的。大学生只有通过在校园生活学习中不断的碰撞和沟通中认可和实现上述的个性思想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重视人的个性独特性,培养人的独特个性,决定教育不是一种可以简单套用的模式。个性化教育目前是一种指导思想,其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应该只是体现在某一个阶段,而是渗透于人的发展的全过程和教育进程的各个阶段。时间上,贯穿于学前教育、在校教育、继续教育;空间上,延伸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性化教育可以说是为实现素质教育,着眼于充分发挥人的个性的教育,针对人的个性差异实现人的发展、体现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新性、完善人的独特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就是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切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自主、和谐、能动的发展,形成完善个性的教育过程。个性化教育的实现可以带来许多方面的转变:知识的拥有到知识的创新,知识的贮备到知识的运用,信息的占有到信息的更新,单一的评价标准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体制下由单一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这其中不仅仅指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家庭等各个环节,其中的高等院校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二、适合的网络载体适应并引导学生群体的个性发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以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为标志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教育也借助其扩展功效,并获得了巨大改观。

世界上网络技术发展较早的国家,所有大学都建立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联通,通过建立各种软件资源库、电子图书馆以及网上虚拟学校,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校与师生提供大量信息和广阔的教学、科研空间。

近年来,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于1995年底完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主干网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连接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70多座城市近500所高校。清华、北邮等高校已经开始网上教育试点。一些城市的网络教育也正日渐完善。”现代网络化教育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整齐划一、统一模式的传统教育,逐渐通过网络化的学习方式达到个性化教育。

在基于网络化教育平台上,传统教育模式悄然地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教学内容日渐丰富、教学方法趋于多样、教学互动成为可能,学习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如何通过建立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完善大学生的思想修养,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课题之一。

1、办特色化校园网络,寓教于乐,建构和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育,教学内容日渐丰富,加强课程的可选择性,因材施教,增加适应不同学生和社会需求的选修课,分领域设置基础性课程、增加拓展性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个人学习的不同要求,加强课程的实践性,通过教学互动的双向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学习革命性的转变。而在这整个学习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浏览网络上信息,了解历史,判断和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新载体。2004年6月止,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接近9000万,占全球上网人数的9%以上。其中,在校学生占31.9%。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各高等院校网站又是学生登陆频率最高的,因为学校选课等重要信息都通过网络实现,高等院校如何办好网页是十分重要的办学内容之一。

在种类繁多的各种网站中,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宗旨和学科特点,创办具有科学性的服务性、信息性的特色网。当前高校从教学科研到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和传递信息。

网络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文化交流和师生互动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许多院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但点击率却不尽人意。试想,随着网络信息窗口的开通,学生有更加自主多元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如果不能够通过信息服务和休闲娱乐吸引大学生,仅将说教和宣教的材料放在网页上,只能够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做了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因为思想是不能通过外力左右的,一个人可以被囚禁,而他的思想是自由的。

充分利用网络,寓教于乐。应该集中人财物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校园网络,将信息和知识数字化,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作用,因为说到底,网络只是又一种工具,而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这其中包括建设网站的工作人员、登陆网站的师生全员。

2、丰富网络内容,建设互动窗口。

随着全球网络化的扩展,人的参照点日渐扩展。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分析,现代人学习交融于生活工作之中,各种形态的学习与学校教育相互交融,人生的学习是形成经验、满足需要的创意过程。与此同时,随着知识更新节奏的加快,从业人员知识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补充,人们学习知识,不仅可以满足所从事职业的需要,还考虑到个人爱好、专业兴趣等,同时寻求个人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实现个人的价值。

人们接受教育,是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学习,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接受知识,更需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学习知识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导致了学习者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但接受的是某一学科的体系教育,而且还接受满足其个人喜好、选择、特点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

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进程的加速发展,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程度选择考核的时间、考核的难度、考试内容等进行评估和考核。网络为学习者提供起点能力的评估;学习进程中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材料和媒体,提供教学咨询系统,师生交流互动,实现一对一、一对多与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估体系的网络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能及时、便利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防止偏离预定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进度做出适当引导。建立一套完善的、个性化的、开放而灵活的学籍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应该与每个人的指纹一样独特。”

要实现上述这样的教育改革模式,就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网络内容和网络形式,形成网络互动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报告会、演讲、专刊和墙报等形式通过网络化更加多元和快捷,因为网络具有互动性、共享性、形象化、趣味化等多种特点,可以集视听说功能于一体,参与和反馈的功能更强,从而将“化育”在“润物无声”中完成。要做到这点,需要首先及时正面信息,合理设计网络内容和栏目,以丰富而多样的网络信息,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作到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网上引导必须紧紧与学生服务和管理密切结合,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学习理念,将学习主体转为大学生自己。这就要求,不仅有一批专业的网络创新管理人员、技术过硬的维护人员和积极融入网络生活的学生大军。在网上全面、优质、高效地为大学生提供从入学开始到毕业乃至进入社会的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等一系列的服务管理工作,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中完善大学生的个性。

3、发挥网络特色服务,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

人类发展在承担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责任的过程中使自身日臻完善,个性丰富多样。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往往被“分裂”,而非“完善”。如何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普通的人,然而作为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需要能把一个人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生存过程中人性的这两个方面辨证地协调一致。因而教育目的也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教育不应只是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该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依此看来,只有通过个性化教育完善人,才能确保一个人学会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

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善,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未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我们时代的社会拥有经验和资源可以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自己,使人成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主体,实现自身潜能的主体,并作用于周围和后人。同时,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种必修的固定内容,而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人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他自己,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他自己。这样,才会超越千百年来强加在它上面的各种机构上、程序上和方法上的限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渐引起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于许多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无知、恐惧和担心被人知道后影响日后在就业和工作等种种误区,往往不会主动对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救治,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救助而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障碍,而引发的各种自杀、报复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不能够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针对大学生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就成为高校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网上心理教育活动具有平等性,保密性、快捷性的特点,可以起到有别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积极作用。

大学校园网络应多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救助等系列栏目和窗口,在相对宽松和隐秘的网络环境中完成大学生心理需求上的科普和释疑工作。如开展聊天室,在校园网上利用快捷的再线聊天氛围进行心理释疑。谈论自己被困扰的话题和看法,许多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自信不足、考试焦虑、社交恐惧、交往障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同学惊醒交流,宣泄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从新建立内心的平衡点和参照系,从更开阔的视阈思考同样的问题,往往可以解决内心的块垒,化解矛盾和不良情绪。

此外,提供网上心理测试和咨询活动,让同学可以在遇到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时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答案和救助信息,通过网络提供相关连接的网址和救治医院的联系电话等。解决大学生因情绪困扰、恋爱和交友、职业选择以及神经衰弱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网上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专题心理救助活动,以应对当今大学生因青春期在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引起的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三、网络载体标示着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教育正在超出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正逐渐在时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也正才超出原来课堂固定模式,在网络空间扩展。由于这些方面过于广泛而复杂,以致无法包括在任何一个静止不变的“体系”之内。教育活动正在让位于学习活动,学习者本人越来越成为主体,成为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者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这种关系的转变,是今后科技革命时代的教育所面临的最急切的一个问题。高校网络建设应该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与社会接轨,不仅与毕业分配的大学生建立母校联谊栏目,介绍学校专业毕业后的分配走向,发展空间,同时和相关企业单位建立互动平台,从学科特点和专业结构等方面给学生了解社会开设窗口和通道,发挥网络化信息共享资源,为开阔大学生视野和心胸打开新的视窗。并通过网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信息,让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中感悟人生,锻炼自己,提升自身修养。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问题是体制的更新,尤其是评估体制。仅从升学率看教师,盯着分数看学生的原有评价标准必须加以改变,实现评价制度的多元化。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教育者成熟程度的提高,允许学生有越来越大的自由和权利。网络化教育能够顺应社会和人的发展,也体现了认知规律的内在要求。只有贯彻这样的全新理念,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才可以实现。

参考书目:

[1]《网络的未来》安妮利尔瞻编著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改变人类命运的科技力量》(法)埃利奥特史密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人格心理学》(美)Jerry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版

第7篇

背景音乐结合作品表现的年代,都是一些八零群体的儿歌和流行歌曲,作为一部系列短片,每一集有自己的独立性,有自己的主题,但是“哐哐”这个角色的性格和其他角色都是贯穿整部系列短片中,让其看起来有完整性和连贯性。《哐哐日记》的成功让皮三有了更多的想法,在2011年网络媒体优酷网的支持下,推出了新的系列短片《泡芙小姐》《。泡芙小姐》作品延续至今,有之前《哐哐日记》的延续性,主角不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妙龄女郎,被称为中国版的“欲望都市”,见证中国快节奏发展下的种种都市生活,体现当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不再是之前的视觉风格语言,以三维动画和实拍场景相结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视觉感受。上个作品的视觉风格到现在的风格,都体现出技术上的革新,作为独立动画人的皮三能用现代人的审美去刷新自己作品的视觉语言,这也对制作上增加难度同时也让制作团队壮大更好的学习。笔者认为,从之前的独立动画《哐哐日记》到现在的更倾向于商业动画的《泡芙小姐》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和区别,在制作技术上更加的趋向于主流商业动画,三维动画制作的流程和技术,再以实拍相结合,用两种视觉语言去表现故事画面。在剧本故事上不再是一种追忆,一种发泄,一种好玩,延伸到从“泡芙小姐”的现实生活,也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去讲述情感故事,反应中国的社会,具有当代现实主义的色彩,让观众有更多的思考,不再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有着更多的现实表达。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动画没有中国元素,中国特色,所谓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都局限历史的痕迹,皮三的《泡芙小姐》没有历史意义上的中国特色,却很出彩的反应中国社会下的人文的生活,这才是中国特色,中国创作。虽然具有商业气息的动画系列短片,仅仅是在技术和推广这个层面上,片子的情感表达和观念的思考仍然是独立的,有自己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系列短片完全可以作为独立动画和商业动画的一个典型案例去解读。大多数人都为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权衡去苦恼,作为艺术的前提,商业性是垫脚石,没有了商业,没有了技术,没有了资金何谈去做艺术。笔者认为在独立动画中以商业性的角度去制作完全没有失去独立动画的独立性。作品中表达的语言,观念仍是自己的是独立的,是具有思考的。这才是独立动画的一个生存延续性的可行性和价值所在。

独立动画与动画教育

作为一个从事动画研究创作的个体,中国独立动画的存在的价值意义不单是作为一个片种的存在,更多的是为高校动画毕业生的提供一个发展方向和空间。大量的独立动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商业动画相结合,才能壮大国内动画片的品质。中国动画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原创性,抄袭盛行快节奏的年代很容易让动画从事者迷失方向和放弃坚持。在全国各大院校中,大多动画专业的学生都具备自己的独立语言和思维方式,每年的毕业设计都会有很多新颖的题材和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出现,然而到了最后却没有了声音,不是动画人的错误,是在高校中的动画教育,仅仅是针对动画技术层面上的学习,忽略了独立动画观念性的灌输和实验动画与商业动画的结合方式方法等原因造成的。在短短的大学动画专业课程中,从动画前期的基础概论、技术基础课程到后期技术上的方向研究,到毕业设计的制作,缺乏了太多的交叉性学科的贯穿,如新媒体艺术、观念影像等课程,缺乏了独立动画制作的实践性课程,特别是与商业动画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如此一来,在单一的动画教育背景下,对从事动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要不就是做技术层面上的工作要不就改行,或者保持自己的原创性独立动画却找不到与商业相结合的道路最后放弃,这才是中国动画一直不能成为动画创作大国的主要原因。

第8篇

关键词:校园网络;规划设计;扩展性;可靠性

某高职高专院校新校区峻工,该学院新校区占地面积两千多亩,有4栋教学楼,16栋宿舍楼,1栋图书馆大楼2栋食堂,6个实验室大楼等建筑构成。由于老校区在城市规划中已不覆存在没有与老校区互联的情况,该校院网络规划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院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

1、校园网络系统结构

校园的规模比较大,普通的平面结构难以满足校园网设计的需求;因此选用层次型网络设计模型,由于其结构清晰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易于实现,易于排除故障、冗余性好、易于排除故障易于管理等特点,可充分满足校园网的需求。根据以上分析及学院的现状及未来需求,校园网采用了万兆以太网技术,网络结构分为三层,分别是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汇聚层通过1000M冗余链路,分别连接到核心设备上,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接入设备与1000M汇聚层连接具有很好的接入控制能力。

1.1 基于IRF技术的核心层设计

核心层作为校园的交换中枢,必须具备可靠、高性能无阻塞转发能力,能够提供强大的交换能力和冗余备份.并能方便地进行管理和扩充。为此核心层设计采用IRF技术华为S9500系列万兆交换机组成,IRF技术主要包括分布设备管理、分布冗余路和分布链路聚合3方面的技术在外界看来整个FABRIC是一个整体虚拟设备,在某一设备发生故障时路由协议和数据转发都可以不中断。充分保障了核心层的无故障运行能力,并且支持IRF的设备可以使用户的投资得到更多的回报,1:N设备的高扩展、高可靠性。

1.2 汇聚层设计

汇聚层是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的“中介”,汇聚层上连接到核心层交换机,下连接入交换机,为终端用户提供高性能的千兆骨干链路,满足接人信息点不断扩充和信息量日益增加的需要。为实现高可靠性汇聚层与核心层的连接采用两条链路与核心层的两台核心交换机连接,以减轻单台核心交换机的负荷,从而实现网络系统的快速、高效、稳定、可靠,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根据我院楼宇建筑分布情况,汇聚层交换机架设在学校各教学楼、办公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各楼宇工作间。

1.3 接入层设计

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称为接入层,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网段访问应用系统的能力,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在接入层设计上主张使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另外还要考虑安全方面的需求和管理方面面的功能,(如地址认证、用户认证、计费管理等),以及用户信息收集工作(如用户的IP地址、MAC地址、访问日志等)。

1.4 与国际互联网的互联

申请了两条链路实现跟外网的连接。网络的出口有两条线路,一条线路通过本地教育城域网,一条线路连接到中国电信1000M公用广域网,在其中部署防火墙和路由器实现安全隔离。

另外IRF技术本身是交换网络的简化和优化技术,但在当前网络安全集成一体化的趋势下,以IRF架构来进一步简化网络安全服务的部署,是当前提供可用的最佳实践指导的基本内容。IRF交换网络与防火墙组合设计IRF交换网络与IPS组合设计等等这些技术极大地简化网络设备与安全设备之间的对接设计,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与市公安局网上110 联网,及时处理安全事故能够,下载安全规则。

2 校园网络的扩展性,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是保障网络无故障运行的能力、可扩展性需求决定了新设计的网络系统适应用户未来发展的能力。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拓扑结构,与络网络设备运用的相应技术,以及 IP 地址的规划等方面。

2.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以及IRF技术在设备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应用

由于校园网规模大,普通的拓扑结构难以满足需要,所以校园网建设采用层次(三层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模型,将网络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各个层次各司其职,另外层次模型,结构清晰、性能好、有良好的收缩能力,易于排出故障、冗余性好、易管理等特点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

在本项目中,由于信息点较多且分布较广,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还在完善中,为了将来网络的易于管理,扩展和升级,采用基于IRF 技术的多核心结构进行设计,在核心层进行横向整合这种IRF 技术的多核心结构,保证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解决了端口扩展和交换能力,同时增强了设备的可靠性。

采用基于IRF技术的多核心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各接入层内部通讯量大,无需通过核心处理时(内部网络游戏等),采用层次结构更加合理,更强的预防和控制,对网络攻击、病毒和破坏尽量控制在边缘完成,网络层次结构更加完善、可汇总路由,降低核心路由表项,采用链路冗余设计, IRF主备切换时间实现毫秒级切换,降低了故障中断时间.保证整个网络稳定提供高设备和性能的高可靠性。

网络设备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交换机的端口类型和速率配置以及服务器的组件配置上。在选择交换机,特别是核心层和汇聚层交换机,一定要根据学校的现状及未来五年的发展,选择交换机的端口类型和速率,即立足于现在的千兆,也能满足将来万兆需求。核心层设备采用持IRF的多台s9500系列设备可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一个 “联合设备”称为一个Fabric,这台“联合设备”主备成员间采用负载分担的方式,能提高资源利用率,IRF能使多台设备只需配置一次效率高,用户还可以通过任意成员设备的接口来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在扩展性方面将组成 Fabric 的每个设备称为一个 Unit,多个Unit组成Fabric后,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使用上,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它既可以随时通过增加 Unit 来扩展设备的端口数量和交换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扩展性。

2.2 IP 地址的规划

网络IP地址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网格的性能、扩展和管理,可靠性也必将影响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考虑到路由聚合、子网划分、路由器路由表汇总诸多因素在进行IP地址规划时必须遵循以下分配原则:

本校园IP地址规划在上述原则指明导下一方面采用静态私有地址,另一方面在内部架设DHCP服务器采取动态IP地址分配减少管理员的工作量,并做为静态分案的补充,随着大量多媒体应用的出现,在网络规模逐渐扩大,用户数量持续激增的情况下,要求网络有极佳的扩展性能,可随应用升级逐步平滑升级到万兆骨干连接。建设数字校园的项目团队应提早进行IPv6的技术储备,为校园网的升级打造基础。

3 结束语

在校园网络规划设计中要做到能适应较长时期学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在可靠性方面除注重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工作之外,还要积极学习采用新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综合考量新技术的采用,从而有效保障和提高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保障长时间无故障运行。

参考文献

[1] 李伟. 基于IRF技术的万兆校园网设计.《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05-15.

[2] 梁锦锐.论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中的扩展性问题.《大众科技》,2011-10-20.

[5] 高等职业院校的网络建设研究. 董亮亮《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05-01.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络信息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外语教学网络应用

在全球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信息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把“利用电脑和网络实现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课题。学校是人类知识诞生与传播的主要场所。在网络大行其道的信息时代,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远程化的进程中,校园网络成为了教育三化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化应用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联成网络,配备必要的软件系统,开成集教学管理、网上信息、网上教学与信息交流、无纸办公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系统。校园网络信自、技术作为教育的基础,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同时又对校园网络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代高等教育开成了新的冲击。

校园网络信自、化应用不仅仅是学校自身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1校园网络信息应用工作的社会性

为了迎接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要求学校培养出的新世纪接班人应当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却很难适应信息社会对信息能力与创造能力这方面的强烈需求。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其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至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加工能力,由于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学生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环境,井且与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种信息自理的能力更加难以培养。

当前以多煤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和必将进一步的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换言之,在基于Internet教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多媒体相结合,发展成一种有可能适应21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可以完全融为一体,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基于Internet教育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甚至指导教师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才能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2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的系统性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Internet和WWW技术的出现,发迹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学生通过网络在Internet上查询所需的各种资料,电子邮件、公告板也被学生普遍采用。现在的学生和教师对校园网络的应用提出和更高的要求,是因为学生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希望在校园网络中学到各种技能,发展自己的种种潜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对教师而言特别是许多年轻教师,他们既是教学者,又是学习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劳动强度,他们必须掌握各种信自、技术的应用方法。作为教学的管理者,他们所考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测试方法等的改革同样需要通过校园网络来加以实施。校园网络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网络应用的多媒体综合集成却不是简单地技术和数据堆砌,不是把各种技术和系统拿来放在一起进行演示的展示台,多煤体综合集成是要在各种媒体内容融合的基础上,把系统、设备、网络、数据、信息、知识以及人员都紧密有序地统一在应用的统一框架下,按应用的需要进行连接、配置和整合,以达到系统的总体目标。

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的多媒体综合集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逐步趋势向多种媒体的综合集成。

3校园网络信息应用的理论依据及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信息应用是多方面的,但教学的应用是重点。下面就以外语教学为例,谈谈网络信息应用的理论依据。在网络外语教学课件的设计中,必须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语言学、心理学理论作为开发的理论依据,使应用开发更具生命力。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一直互相促进,密不可分。著名心理学专家斯金纳对行为主义和程序教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奠定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软件设计中主导地位。以后随着认知理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共同发展,使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软件的设计中得到了一些具体的应用。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实力;教育;网络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是在校园中,尤其是作为校园主体的高校学生依托互联网、手机等通讯手段的大量使用,所形成的社区文化和这些网络手段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想、情感等多个层面在内的文化形态。校园网络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其他文化,但却渗透到校园网络文化生活的每个部分和层面,其地位和影响在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中愈来愈显著和突出。

一、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对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有重要引领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但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方法和途径也在不断改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沉淀下来,形成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在的东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的最终目的,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和谐高职院校的建设,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是一种必然,但更要注重实际性。

二、以网络化方式构建高职院校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态和新趋势。高职院校网络文化是大学时代的新特征。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应抓住新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机遇,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基础,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作用和优势,从思想、队伍、软件等方面着手,以多种形式推进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形成较好的整体氛围,给学生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鼓舞他们的士气,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抵御消极网络文化的能力。

三、以校园网络文化创新来提升学生的软实力

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开发一定数量的集思想、知识、教育、艺术和易操作于一体的中文教育软件,打破互联网以英文为主的局面,这是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目前,大学网络文化在软件的开发、制作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大多数尚属空白。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建设者应切实加大中文软件开发力度,积极开发具有高职文化的教育特点、功能完善以及符合大学生个性习惯的应用软件,真正使网络文化融入校园主流文化,要以校园网络文化创新提升学生软件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校园网络文化能否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高职院校校园网不仅仅是“人机交流”的工具,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利用互联网的互交性、开放性、适时性的特点,使校园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到凝聚人心、潜移默化、传播文明的主要作用。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网站建设上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值得借鉴。网络文化工作者要从提高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性、学术性、服务性和娱乐性等方面下功夫,要在建立优秀网站的同时,通过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使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和效益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应用软件的能力。

四、深化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网络教育理论基础是高职学生创业体验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把建立网络教育实践基础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并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教育实践理论基地示范和教育作用。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传授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过程,组织者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

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对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根本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师生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即是加强整个网络的文化品味和含金量的建设。只有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以高校师生的需要为准绳来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我们的互联网才能体现自身的使命,以高端的科技和丰富的人文文化等促进人类的发展,实现更多人的解放。

总之,互联网时代已经使高职院校的传统教育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基础的网络信息化校园正逐步形成。在建设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尤其要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面对挑战,不断增强时代观念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实践,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科学出版社,2010,(03).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校园网网络应用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对校园网络需求越来越大,校园一卡通、校务行政办公系统所需采用的网络技术日益复杂。随着设备和管理系统应用的增加,维护和管理工作已越来越繁重,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急剧增加,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网络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不能及时发现故障、无法预知潜在故障、故障排查比较费时费事、无法统计系统性能以及面对网络威胁无法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等,极大地影响了校园网的服务质量以及教学、科研等日常网络应用,

分析了目前校园网络管理现状后认为,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运行在校园网上的教学应用系统日益增多,每项业务系统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校园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监控校园网络的运行状态,保证诸多关键应用系统稳定运行,急需建设全校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平台。

1校园网建设

校园网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现代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校园网建设为高校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研究型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自由的教学与科研空间,从而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整体变革。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将网络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建设一个先进实用的校园网,必须对校园网进行了深人的研究。通过研究,确定正确的建网思想,考虑到网内所有设备的兼容性、互通性,把硬件设备选型和软件系统的选择统一考虑。在这一基础上,本着结合实际、讲求实用、高标准、安全性强、易管理和易扩充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软硬件环境。

拿我校的校园网建设来说,2000年9月,我院校园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考虑到一次投人资金有限,技术力量缺乏,学院整体的计算机管理、应用水平都较薄弱,我们决定从局部做起,以教学管理单项应用开发为试点,筹建综合楼局域网。我院校园网一期建设以信息中心为主,总体采用以太网星型拓扑结构,东、西校区之间用单模光纤连接,楼宇之间的传输媒体也为单模光纤,网络主干采用百兆交换以太网技术,工作组采用10/100M独享式交换以太网技术,使用D-LINK二级交换机与500余台终端用超五类双绞线连接。

2006年学校开始规划、筹建校园网二期工程。在二期工程中对校园网主干进行了全面升级,建成了覆盖整个校园的以千兆以太网为核心、百兆到桌面的高效网络系统,连接了综合楼、教学楼、图书馆、实训中心和后勤管理,在校园内所有教室和大部分的办公室铺设了信息点。在这个工程中,建立信息点约1500个,室外光缆5800米,室内光缆300米,楼内网络布线40000米。校园网出口扩增为1OOOM连人Internet,l00M接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随着校园网二期项目的建设,在我院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覆盖整个校园的大型园区TCP/IP网络,并通过宽带城域以太网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公众信息网互联。所有的网络设备均选用国际知名品牌。网管中心的主交换机采用了Cisco公司的3750,路由器采用了Cisco3800,防火墙采用Cisco(思科)的PIX525,二级交换采用了Cisco2960。服务器采用THP580,HP380等高端设备,2008年我院购置了卡巴斯基网络版杀毒软件,安装和杀毒都很方便,将病毒扼杀在摇篮中,有效的防止校园内病毒大规模的爆发。这些高性能的网络设备为我们的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工程建设启动于2006年,是在有线网络基础上提供安全、无缝覆盖整个校园的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宽带无线接入。对包含教学楼在内的所有教学楼阶梯教室、会议厅、办公室、图书馆、会议中心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无线覆盖,让师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无拘束的连接到网络。利用原有完善的有线网络结构,新的无线网络建设在网络互联、安全防御等方面与有线网络进行良好的兼容和互补,实现无线网络认证计费无缝融合。校园无线局域网建立,实现了对有线网络的补充,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师生们可随时随地接人校园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也推进学校多媒体教学和在线教育的更广泛应用。使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节省了大量的布线成本,仅需要在每个教室或宿舍的每个楼层预留一至两个以太局域接口,便可轻松实现无缝接人校园网。启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后,如果教师、学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或PDA,学校就不必再投人大量的资金来建设许多公共机房,在座位紧张的电子阅览室,学生也不必再为上机发愁。

3网络资源建设

从理论上讲,校园网的应用应该带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效益和效率的提高,然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严重缺乏直接制约了校园网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现代化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真正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必须有丰富实用的教学信息资源,近两年,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步从以硬件基础设施为主向软件和资源倾斜。学院网站建设作为学校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代表学校在虚拟数字世界的地位和形象,校园网站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校园信息化程度和社会声誉的一个重要标志。学院网站始见于2000年,最初委托中华企业视窗建立我院主页,现在我们自主管理、制作、维护直至开发,版面已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版。目前学校主页已形成拥有校园新闻、学院概况、院系设置、人才培养、教务教学、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招生就业、校园文化等10多个栏目的综合性宜传教育网站。通过校园网站,不仅能够及时地向社会展示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有利于外界深入了解学校,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4系统软件的建设

为充分挖掘我校现有精品课程资源的作用,同时加强网络辅助教学力度,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相吻合,经过我校相关人员的调研、考察,大家一致认为网络辅助教学软件符合我们的各项需求。2006年,我校购买了Blackboard教学平台,该平台的购买为我校今后广泛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同时购买了浙江大学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和无纸化。学生成绩录人、学生成绩统计、学期的课表、教务处通知公告、学生成绩查询及全院选修课的选课、排课全部在网上进行,大大减轻了院、系级和教务处的工作量,同时方便了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并且从根本上改善了学院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条件,形成了校园内部、校园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的畅通的体系。

5网络应用

校园网建成以后,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再好的硬件设备,如果应用不好,校园网的建设可以说也是不成功的。而且从技术进步和学校发展来看,校园网永远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吐故纳新,跟着学校的脉搏向前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对校园网平台进行完善。

5.1注重后期开发,对校园网建设进行必要的完善

具有一套功能完善、信息强大的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是校园网所必不可少的,也会给所有的使用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请专业网站建设公司与学院网络中心相关人员共同建制学院网站,让外面想了解学院的通过校园网站能充分了解,让各个部门、系科能及时信息。同时知名教育行政系统开发商来学院建立适合学院行政办公管理系统。

5.2更新观念,搞好技术培训,把校园网络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要更新干部、教师传统的办公、教学和生活观念,就需要向们展示网络的特点和优越性,反复强调网络化办公和网络化学的历史必然性。只有在观念更新后,学习网络知识和应用网络技术才能成为其自身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从而激发其学网、用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络技术培训包括对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没有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网络就无法保证正常运转,就无法开发适合于本校的应用软件,校园网建设就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对应用人员的培训,校园网络就没有或很少有人使用,网络建设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而这两者中,我认为应当将对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作为校园网络建设的重点,引导他们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将网络应用于教学、科研和工作实践;引导他们在网络中提高文化和道德素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以网络应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反过来,再以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促进网络在更多领域、更大规模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网络应用和网络发展的良性循环。

5.3分层次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

第12篇

论文摘要:建好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有利于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建网应做到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建网工作思路:加大校园网络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校各部门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组织成立课件制作组,组建校园网站对师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多方位多渠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对校园网络需求越来越大,校园一卡通、校务行政办公系统所需采用的网络技术日益复杂。随着设备和管理系统应用的增加,维护和管理工作已越来越繁重,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急剧增加,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网络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不能及时发现故障、无法预知潜在故障、故障排查比较费时费事、无法统计系统性能以及面对网络威胁无法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等,极大地影响了校园网的服务质量以及教学、科研等日常网络应用,

    分析了目前校园网络管理现状后认为,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运行在校园网上的教学应用系统日益增多,每项业务系统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校园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监控校园网络的运行状态,保证诸多关键应用系统稳定运行,急需建设全校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平台。

1校园网建设

    校园网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现代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校园网建设为高校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研究型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自由的教学与科研空间,从而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整体变革。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将网络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建设一个先进实用的校园网,必须对校园网进行了深人的研究。通过研究,确定正确的建网思想,考虑到网内所有设备的兼容性、互通性,把硬件设备选型和软件系统的选择统一考虑。在这一基础上,本着结合实际、讲求实用、高标准、安全性强、易管理和易扩充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软硬件环境。

    拿我校的校园网建设来说,2000年9月,我院校园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考虑到一次投人资金有限,技术力量缺乏,学院整体的计算机管理、应用水平都较薄弱,我们决定从局部做起,以教学管理单项应用开发为试点,筹建综合楼局域网。我院校园网一期建设以信息中心为主,总体采用以太网星型拓扑结构,东、西校区之间用单模光纤连接,楼宇之间的传输媒体也为单模光纤,网络主干采用百兆交换以太网技术,工作组采用10/100m独享式交换以太网技术,使用d-link二级交换机与500余台终端用超五类双绞线连接。

    2006年学校开始规划、筹建校园网二期工程。在二期工程中对校园网主干进行了全面升级,建成了覆盖整个校园的以千兆以太网为核心、百兆到桌面的高效网络系统,连接了综合楼、教学楼、图书馆、实训中心和后勤管理,在校园内所有教室和大部分的办公室铺设了信息点。在这个工程中,建立信息点约1500个,室外光缆5800米,室内光缆300米,楼内网络布线40000米。校园网出口扩增为1 ooom连人internet,l00m接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随着校园网二期项目的建设,在我院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覆盖整个校园的大型园区tcp /ip网络,并通过宽带城域以太网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公众信息网互联。所有的网络设备均选用国际知名品牌。网管中心的主交换机采用了cisco公司的3750,路由器采用了cisco3800,防火墙采用cisco(思科)的pix525,二级交换采用了cisco 2960。服务器采用thp580,hp380等高端设备,2008年我院购置了卡巴斯基网络版杀毒软件,安装和杀毒都很方便,将病毒扼杀在摇篮中,有效的防止校园内病毒大规模的爆发。这些高性能的网络设备为我们的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工程建设启动于2006年,是在有线网络基础上提供安全、无缝覆盖整个校园的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宽带无线接入。对包含教学楼在内的所有教学楼阶梯教室、会议厅、办公室、图书馆、会议中心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无线覆盖,让师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无拘束的连接到网络。利用原有完善的有线网络结构,新的无线网络建设在网络互联、安全防御等方面与有线网络进行良好的兼容和互补,实现无线网络认证计费无缝融合。校园无线局域网建立,实现了对有线网络的补充,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师生们可随时随地接人校园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也推进学校多媒体教学和在线教育的更广泛应用。使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节省了大量的布线成本,仅需要在每个教室或宿舍的每个楼层预留一至两个以太局域接口,便可轻松实现无缝接人校园网。启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后,如果教师、学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或pda,学校就不必再投人大量的资金来建设许多公共机房,在座位紧张的电子阅览室,学生也不必再为上机发愁。

3网络资源建设

    从理论上讲,校园网的应用应该带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效益和效率的提高,然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严重缺乏直接制约了校园网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现代化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真正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必须有丰富实用的教学信息资源,近两年,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步从以硬件基础设施为主向软件和资源倾斜。学院网站建设作为学校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代表学校在虚拟数字世界的地位和形象,校园网站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校园信息化程度和社会声誉的一个重要标志。学院网站始见于2000年,最初委托中华企业视窗建立我院主页,现在我们自主管理、制作、维护直至开发,版面已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版。目前学校主页已形成拥有校园新闻、学院概况、院系设置、人才培养、教务教学、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招生就业、校园文化等10多个栏目的综合性宜传教育网站。通过校园网站,不仅能够及时地向社会展示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有利于外界深入了解学校,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4系统软件的建设

    为充分挖掘我校现有精品课程资源的作用,同时加强网络辅助教学力度,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相吻合,经过我校相关人员的调研、考察,大家一致认为网络辅助教学软件符合我们的各项需求。2006年,我校购买了blackboard教学平台,该平台的购买为我校今后广泛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同时购买了浙江大学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和无纸化。学生成绩录人、学生成绩统计、学期的课表、教务处通知公告、学生成绩查询及全院选修课的选课、排课全部在网上进行,大大减轻了院、系级和教务处的工作量,同时方便了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并且从根本上改善了学院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条件,形成了校园内部、校园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的畅通的体系。

5网络应用

    校园网建成以后,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再好的硬件设备,如果应用不好,校园网的建设可以说也是不成功的。而且从技术进步和学校发展来看,校园网永远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吐故纳新,跟着学校的脉搏向前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对校园网平台进行完善。

5.1注重后期开发,对校园网建设进行必要的完善

    具有一套功能完善、信息强大的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是校园网所必不可少的,也会给所有的使用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请专业网站建设公司与学院网络中心相关人员共同建制学院网站,让外面想了解学院的通过校园网站能充分了解,让各个部门、系科能及时信息。同时知名教育行政系统开发商来学院建立适合学院行政办公管理系统。

5.2更新观念,搞好技术培训,把校园网络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要更新干部、教师传统的办公、教学和生活观念,就需要向们展示网络的特点和优越性,反复强调网络化办公和网络化学的历史必然性。只有在观念更新后,学习网络知识和应用网络技术才能成为其自身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从而激发其学网、用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络技术培训包括对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没有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网络就无法保证正常运转,就无法开发适合于本校的应用软件,校园网建设就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对应用人员的培训,校园网络就没有或很少有人使用,网络建设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而这两者中,我认为应当将对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作为校园网络建设的重点,引导他们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将网络应用于教学、科研和工作实践;引导他们在网络中提高文化和道德素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以网络应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反过来,再以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促进网络在更多领域、更大规模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网络应用和网络发展的良性循环。

5.3分层次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

第13篇

关键词:校园网络,资源,资源共享,教学支持服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高度国际化、信息化使现代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教育已经由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中心”转向现代化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当前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教学支持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各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构建校园网络的意义

1.建设校园网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通常认为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但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互联网的出现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网络系统之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就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驾驭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不仅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而且将成为个体乃至整个民族跨入新世纪的“通行证”。可见,建设校园网络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丰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创造能力的新环境,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崭新平台。

2.建设校园网络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时代将充满残酷的竞争和替代,孩子们的未来将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建设校园网络,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因为21世纪既有来自高科技的挑战,又有来自生态系统、道德危机、情感危机等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我们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不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点,更是提高国民素质水平的基础步骤。

3.建设校园网络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跨世纪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再创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效益和现代化程度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变革速度加快,实现教育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就要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合理配置。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校园网,营造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就是从根本上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解放教师的生产力和师生的创造力,为现代教育增添创新优势。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设校园网络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很多领域的工作方式先后发生变革,但这种变革在一些学校教育中始终没有发生。许多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来的计算机仅仅用于学习简单的操作和繁琐的程序语言,或者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搬上屏幕,为应考准备各种“电子题库”,劈头盖脑地压向早已厌倦了题库的学生,结果当然不受欢迎。我们通过校园网络建设的实践认识到: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时;当学生开始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时,计算机就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虽然学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逐渐熟练运用新技术,但他们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与能力越来越高,学习的效果越来越好。可见,计算机高新科技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还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

1.正确处理好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关系

目前,很多学校建设校园网时容易追求硬件设备上的档次和规模,忽视软件和潜件的建设,盲目认为学校设备高档就是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校园网建设的大忌。从某种意义上说,硬件水平只是一个投入的问题,而软件水平和潜件水平的提高远比硬件水平要复杂得多。科技论文。事实上,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潜件建设。我们坚持现代教育观念,反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为传统教育服务;坚持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服务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真正通过项目的培训和管理把潜件水平提高上去,带动软件建设,提高硬件的利用效率。

2.加强潜件的发展是网上建设的根本保证

在单机全部进课堂的基础上,我们将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首先,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因此转变广大师生的观念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通过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讲座、行政和经济手段的制约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

其次,抓好师资队伍培训。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现代化教育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但学生所学的内容绝大多数来自于教师的传授。因此,我们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科技论文。经过系统学习培训,全体专职教师和绝大多数兼职教师都掌握了教学课件的设计编写与制作,他们从会操作到会设计、会制作,从不熟悉、不敢碰到一有时间就在计算机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流连忘返。现代教育技术已渐渐融入他们的教学活动当中。

3.注重硬件与软件的协调发展是网上建设的基础

在校园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其次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要注重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人才培养的倾向,特别是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应避免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甚至机械套用大型企业网、大学校园网模式,那将会脱离我们电大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结果只会造成设备的浪费和闲置。我们在摸索校园网建设过程中体会到,我们校园网络的建设应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讲究实效,应以功能作为选择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标准,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还必须从学校教育现代化目标出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效益,提高质量。科技论文。实际上我们校园网络建设目标应该是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中,超越传统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质变,探索出在多媒体和网络应用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新模式。因此,在校园网络建设中,我们立足于功能与效益的发挥,选择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络建设之路。它是由计算机数据网(运行数据管理软件)、多媒体教学网(运行功能强大的教学软件)和网上电视台(涵盖文字、声音及各种图像和视频信号输出等功能)组成。特别是网上电视台的建立,完全取代了闭路电视网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闭路电视来观看网络课件。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校园网络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点上深入,面上拓展”,在“用”字上下功夫,重视校园网络关键性的应用软件配置和资源中心的建设,避免了“有网无车,有车无货”和低水平重复开发教学软件造成的人才和网络资源浪费的现象。目前,我们的校园网络配置了较丰富的应用性软件系统,如中央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博实网络信息平台、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等,这些软件系统在为学校网络管理、信息交流、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网上运行资源丰富多彩,形成了资源共享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等.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2]芦芝萍.中学校园网建设规划与实现 [J].福建电脑,2006 (08).

第1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校园网 网络规划 搭建

一、引言

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局域网技术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并在80年代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和部署,与TCP/IP技术以及因特网一起直接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显得尤为重要,是学校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配备优良的高效快捷的校园网络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校园网络的概述

(一)校园网的定义

校园网是以学校为单元的一个网络局域网,是对学校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校园网是指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目的,以一个学校的管辖区域为覆盖范围的局域网,是通过与Internet的互连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校园网的发展虽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但其概念却几经革新,在有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之后,发展速度日益剧增,人们追究认识到校园网络带来的方面。校园网络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构建符合时代标准的全新的模式。

(二)校园网的功能

校园网不仅要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计算机和附属设备互连互通为一个统一的网络,更是要将学校的各种信息资源有序高效地组织起来,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其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电子邮件。信息沟通、交流、传送和实施的主要手段。2.文件传输。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FTP,提供各种资料和技术文档的上传和下载。3.网页信息浏览。通过学校的网站为网上用户提供信息浏览服务,可为学校进行对外宣传、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并协助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例如通知等。4.数字图书馆。建设通过校园网阅读数字图书的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资料检索和阅读服务。5.网络教学。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为学生提供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6.视频点播。为网上用户提供各类视频信息和自主点播服务,比如网络电影、视频教学课件、学术讲座等。7.BBS。校园论文为大学生学习之余提供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极大方便,情绪情感的宣泄,校内外见闻等可以快速把握。

(三)校园网络设计原则

校园网络设计的方案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有效实施,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遵守校园网的原则是每个方案顺利进行的前提。中职院校校园网络设计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展开:1.实用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易管理性原则;4.可靠性原则;5.安全性原则;6.可扩展性原则;7.标准化原则;8.高性能原则。

二、校园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一)布线结构需求

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尽量不能有遗留的点和网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要满足通信的要求:满足数据搜索和教学资源的获取要求,能够快速的完成数据流的通信。整个网络系统的设备要易于管理,结构清晰,便于扩展,要避免单点故障。

(二)拓扑结构的选择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形状,或者是它在物理上的连通性。拓扑结构的选择往往与传输介质的选择和每体访问控制方法的确定紧密相关。在选择拓扑结构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几点:1.可靠性:尽可能提高可靠性,保证所有数据流能准确接收。2.费用低:它包括建网时需考虑适合特定应用的信道费用和安装费用。3.灵活性:需要考虑系统在今后扩展或改动时,能容易地重新配置网络拓扑结构,能方便地对原有站点的删除和新站点的加入。4.响应时间和吞吐量:要有尽可能短的响应时间和最大的吞吐量。

三、中职院校校园网络搭建设计

(一)方案

网络规划是一个网络是否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因此合理配置IP地址、选择路由协议、网络QoS设计、网络安全设计和设计满足基于声音、图像、数据综合的局域网INTERNET应用的需要,将是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

(二)设备选择

1.交换机选择。交换机在校园网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选择交换机主要参考以下参数:端口参数(端口结构、端口数量、端口描述、控制端口、扩展模块),功能特性(网络协议、VLAN、QOS、组播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此外电源电源、电源功率、产品尺寸以及环境标志等也要摄入关注。2.路由器选择。路由器可用于搭建骨干汇聚路由器和核心层网络,为用户提供综合的、高性能、功能强大的服务,并提供高可用性网络所需的冗余支持。选择路由器主要参考以下参数:基本参数(传输速率、端口结构、广域网借口数量),功能参数(防火墙、QPS支持、VPN支持、网络管理),其他参数包括状态指示灯、处理器、产品内存、FLASH内存以及电源电压等。

四、结语

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可使网络存在较大的性能差异,它不仅体现在网络本身具备的技术特性和应用特点上,也体现了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从根本上而言更是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本文力求在校园内部建立稳定、性价比高校园网络,通过校园网的实施,使所有教职员工能通过网络接入Internet,从而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加快校园内部的信息传递。同时需要建立校园的FTP服务器,用于在校园网的资源共享。校园网络的发展必将带给学校教育教学一个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包冉.如何保证校园网的安全[J].职大学报. 2009(02)

[2]陶杰.校园网络的安全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3]郭明珠.高校校园网的组建与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1)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

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对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调整和矫正教学行为,今后顺利走向教师岗位,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校园网为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新的教育技术更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指导理念,倡导以师范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师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的良性互动与沟通,帮助师范生尽快提高教学技能。笔者所在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已经建立了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讨价值。

一、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原则

为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这种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必须更新传统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原则。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原则包括多元化原则、平等尊重原则、发展创新原则和互动反馈原则,这是由新教育技术手段和新时期师范生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1.多元化原则

就是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融为一体,改变过去单向孤立的评价,目的在于更快更好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客观公正反映微格教学实训效果。

2.平等尊重原则

就是给师范生充分自主权,让师范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从评价量表设计制定到评价中的沟通交流,再到评价的参照对比,直到评价结果反思,都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改变师范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现象。

3.发展创新原则

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改革传统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要求师范生有效提高数字化网络应用能力,把提高完善教学技能同数字化网络结合起来。

4.互动反馈原则

数字化网络真正实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的个人、同学和教师多维互动反馈,及时、准确、快捷和方便在评价之中向师范生传递反馈信息,通过现实或过去的有用信息,对师范生在微格教学中出现的偏差行为进行矫正,促进有效反省,在互动反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也为下一步实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流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当前我院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范生参与积极性低,互动评价交流少,评价方式单一,双向反馈不及时、不到位,设备利用率不高,人均获得评价的时间不足。加上近些年学生人数增长较快,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这种全新教育技术手段,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来实现。

根据已有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经验,充分考虑和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评价,第二阶段实施评价,第三阶段反思评价。

1.准备评价

我院根据微格教学的要求和操作重点,充分考虑师范生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技能,制作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技能评价量表,作为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要把师范生这个主体放在首位,要求每位师范生都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能力,结合实训目标、实训知识和教学技能,参考学校教学技能评价表,制作个人的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技能评价量表,这将使评价量表更客观,更加科学化,也更加人性化。

2.实施评价

师范生实训上课,应用所学教学技能,展示了个人教学行为。将其拍摄成数字图像,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师、同学和专家现场就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平台进行有效评价,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评价;又可以反复观看录像,开展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教师专家点评;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不像过去仅局限于评价活动之后,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反馈评价贯穿于整个评价当中,反馈更加及时,互动性更好,效率更高,师范生更能全面客观了解自己的教学技能,更好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三、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

我院校园网已建成“双核心万兆,千兆交换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星形网络结构,网络完全覆盖学院所有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宿舍,共有信息点6000多个,一个公网100M出口,一个教育网34M出口,有5000多上网用户。已实现校园网、多媒体课室、计算机教室、微格教学实训室、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的数字化传输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基本建成了数字化校园,这为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打下坚实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1.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体系

我院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音频技术、视音频压缩技术、存储技术和传输技术融为一体,建立了集视音频录制、实时监控、网络点播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我院微格教学系统遵循TCP/IP协议标准,能够支持网络点播、广播、直播、存贮、实时监控和后期编辑等多种功能,其中数字化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能够实现微格教学的现场评价、远程多点评价和多向反馈评价等功能,这极大丰富、拓展了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使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系统发生了质的飞跃。

2.数字化校园网使微格教学技能评价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

传统微格教学评价只能对单个微格教学实训者进行孤立评价,缺乏互动多元化评价,评价平台过于单一,评价结构呈平面化,缺乏持续有深度的讨论,交流评价时间明显过短,存在较大局限性。数字化校园网使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出现了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评价平台更多样,评价结构立体化。评价交流方式也更多种多样,除了现场点评、视频评价和网络评价等外,包括目前流行的微博、QQ、BBS、飞信、UM、电子邮件等同样都可以应用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中来,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全方位满足评价交流的需要。评价交流渠道更畅通无阻,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可以进行在线或非在线、同步或者异步的评价与反馈,已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响,全国甚至于全球有兴趣的网友都可以互通互联,互问互答,微格教学实训者得到的反馈就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专门在校园网划定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讨论区域,供微格教学实训者和评价者集中进行讨论交流,以加强评价和反馈效果。

3.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真正实现平等、开放、全面和客观评价

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能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渠道的交流反馈,目的就是要充分收集大家的意见、看法与评价,发挥大家的智慧。互联网本是一个平等、开放、全面的虚拟环境,微格教学实训者可以从中多渠道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反馈信息,进行彼此协商交流,找到最好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在网络之中,教师和师范生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案,透过转换不同角色获取不同的经验,体验不同角色产生的不同感觉。同时,虚拟环境可以消除面对面沟通带来的焦虑,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对话中及时吸收对自己有实际利用价值的信息,通过更加深入有效的追问,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即使发生冲突,双方也能找到更合适的方法解决。数字化校园网可以把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结果和个人资料、微格教学实训记录、个人评价量表及教学设计方案放在一起,建立个人评价信息库。巨大的存储能力还可以把定量评价、自我反思信息、定性评价结果、评价图表等信息放在个人评价信息库,这就更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微格教学技能水平。

4.数字化校园网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能更好地实现评价目标,通过持续反馈,促进学生反思和提高自己

反馈是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的重要手段,在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反馈中,师范生进行自我反思,按照微格教学实训评价目标自我调整,达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数字化校园网可以实现持续反馈,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融为一体,与自我反思保持同步。师范生能非常方便地了解同学、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关教学技能参考资料,参照微格教学优秀授课示范资源库,实现博采众长,汲取精华。在数字化校园网络中,师范生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对话,解答反思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保证反思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师范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只有数字化校园网才能实现持续多维的互动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