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物流成本核算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关物流服务时,商品在流动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包括活劳动、物化劳动和时间资源的货币表现,具体指运输、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储存等活动中支出的人力、物力的价值总和。物流成本核算是指企业根据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如生产批次、加工步骤、产品品种等,采用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分批法、分步法与品种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在正确且清晰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不同产品、不同期间等不同费用界限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物流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计算出物流环节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与实际单位成本。
2我国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核算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的含义、其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如何核算十分模糊,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时大多依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的理解来确定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及核算方式,导致从行业、宏观环境来看,核算内容不一致、反映出来的核算结果缺少可比性,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国家对物流市场与企业物流成本的宏观调节与控制,这从我国宏观统计的数据可见一斑,我国关于企业物流管理以及物流市场方面一直都没有详细系统的数据与分析,只有粗略的总和,而这与核算标准模糊不规范有必然联系。笔者认为导致企业核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模糊的原因有:截至目前,我国颁布的关于规范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条文只有《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且该条文大多是原则性规定,如物流成本应包含哪些内容,核算物流成本应使用哪些方法,仅在选择范围上作出限制,并未对具体操作、如何落实等细节方面作出规定;同时,物流成本核算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多且杂,而物流成本并没有专设的会计科目,而是并入其他成本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有些企业将促销费用并入物流成本,而有些企业仍计入销售费用;有些企业将过量生产、过量进货所产生的超额仓储费用、运输费用等计入物流成本,而有些则计入生产成本,这无疑降低了核算结果的有效性与可比性,也不利于物流成本进行针对性强且全面系统的分析,增加了对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2.2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仍陷于传统观念
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是为了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但是目前,企业花费大量精力,耗费人力物力计算物流成本,却限制了其用途,往往只停留在知道物流成本大概多大,限于传统会计对核算和反映成本的层次,还远远没有意识到核算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出的数据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因根据核算结果将管理会计中的有关方法应用到归集和分配物流成本,并将核算结果与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经营决策等领域结合起来,对企业未来进行预测,并进一步调整企业策略与目标。而由于其适用范围不大,导致企业对核算物流成本的积极性不高。事实上,物流成本的核算如果没有以明确的核算目的为前提,做到有的放矢,是不能起到真正作用的。
2.3缺乏物流成本核算的专业人才
目前,企业在职会计人员大多缺乏核算与控制物流成本的理念,物流成本大多与企业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等混为一谈,不利于物流成本核算的发展。这是由于,虽然物流成本核算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但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断层,目前在职的会计专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专门正规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教育与培养,而这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的核算与运用中面临的较大阻碍,只有尽快加强财会人员对基本物流知识的掌握、提高其专业素养,才能保证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与理念框架的发展。
3物流管理中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统一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一方面,从物流成本核算标准的细化和强化开始,明确物流成本包含的物流子系统中及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建立科学系统的物流成本构成与核算体系,加强核算标准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解决物流成本核算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物流成本核算标准间的技术性冲突,使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和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合起来消除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困惑。
3.2单独核算物流成本
单独核算物流成本既是指将物流成本从传统销售成本、制造成本等成本项目中分离出来;也是指赋予核算出的物流成本以决策、管理的作用。企业将物流成本从传统成本中分离出来有两种方法:一是设置专门的“物流成本”账户,并在“物流成本”科目下设置相关的二级科目与明细科目,如“物流成本-运输费用”等;另一种是在按照现行会计制度核算成本的同时,设置物流成本的账簿,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另外的核算,两者平行登记。两种方法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前者有助于降低工作量,并且在只使用一套核算记录体系的情况下不易发生混乱,会计信息的质量更高;后者与前者相比不会与现行的会计制度发生冲突,只需另开一账户,但是物流成本信息易与其他成本信息混在一起,影响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以及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盈利能力、负债能力等的判断。
3.3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物流成本知识的培训
物流成本的核算能否正确实行不仅在于核算标准、核算内容是否得到完善与统一,企业的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也担负着重要责任,缺乏专业素养的会计人员是无法正确全面地核算物流成本的。因此,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使他们真正掌握如何正确核算物流成本、理解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与意义,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水平,使物流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可比性发挥出来。
4结论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物流管理
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早,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条件支撑,其发展水平较高。我国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已有20余年,国家的物流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和细化,但目前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关于如何核算物流企业成本以满足财务会计需要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十分缺乏,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分析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探索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很有必要。
1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目前,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传统运输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其成本核算均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拥有公路运输资产的转型企业,其成本计算对象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②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冷冻车;③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通常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由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构成,其缺陷是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特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实现资产的增值。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把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和佣金、广告费用、售后服务费)、管理费用(主要是与研究、开发和总体管理有关的费用,如新的物流服务开发,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的优化,仓库储存的优化,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增值服务等)作为期间费用。物流企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因此间接费用能否合理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至关重要。可此类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的方法,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只是采用按月分摊间接费用,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歪曲了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信息。
三是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采用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
四是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五是邮政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上述情况可看出,我国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并不知道物流成本占总成本多大比重;即使个别企业曾经计算过,也会因为采用计算标准不统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区分依据的不统一等,造成核算结果千差万别,导致计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这就是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鉴于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应该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寻求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以下从这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2.1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
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是根据会计报表的分类方法,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这是对物流成本理解的不完整。从物流实际运作的过程来看,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物流有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物流成本。而销售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阶段,其物流成本充其量仅是整个物流成本的一个部分。因此,要以企业的客户服务目标为前提,将物流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全面考虑客户服务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定单处理/信息系统成本、批量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包装成本等,将覆盖物流全过程的费用全部计入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的成本就是消耗在物流业务方面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物流显性成本包括:仓库租金、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定单清关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应交税金、设备折旧费用、设施折旧费用、物流软件费用等。物流隐性成本包括: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启返程空载成本、产品损坏成本、退货损失费用、缺货损失费用、异地调货费用、设备设施闲置成本等。
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利用现有的财务报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而企业的两个主要会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别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收入及费用成本。在此情况下,体现在会计报表中的物流成本有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仓储租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等,属于可视成本开支,即显性成本。另一类隐性成本,如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回程空载、产品损耗、退货、缺货损失等,也应该计入企业物流成本的范畴。但由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两张会计报表在确认、分类、报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导致了物流成本分析的“剥离”缺陷和“不完全”缺陷缺陷。以库存成本为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库存成本中不要求确认及分配有关库存维持的费用,如保险、积压物降价处理、呆滞产品成本等,这部分就是未在会计报表中体现的隐性库存成本部分。另外,对于企业总的人工费、办公费在多大程度上用于物流活动,归入物流成本,仍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剥离的问题,这是另一类隐性成本。
2.2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
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帐户中,如物料回运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之中;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又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物流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
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现代物流,至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根据流通理论和经济活动制订了计算物流成本的基本方法,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1992年日本通产省政策局流通产业课又编写了《物流成本计算实用手册》,使得日本企业能清楚地了解公司在物流业务方面的费用开支,从此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国际物流博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日本主要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已由1975年的10.16%下降到1999年的8.09%,宏观物流成本占日本GDP的比例由1991年的10.6%下降到1997年的9.6%,这一成本水平低于美国1997年的10.02%。
可见,明确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是解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困惑的对策之一。
2.3采用模糊统计方法分析隐性物流成本
在物流活动中,隐性物流成本往往占有较大比重。上述“剥离”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导致了物流成本的模糊和低估,可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从相关成本、费用中将物流成本分离出来。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点群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多元模糊统计方法。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少利用数学。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以至有时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还不能进行确切分类,于是统计这个有用的工具逐渐被引进到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近些年来,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地分离出聚类分析这个新的分支。
聚类分析主要用于辨认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并根据彼此不同的特性加以“聚类”,使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同性。简言之这是一种把事物按其相似程度进行分类,并寻找不同类别事物特征的分析工具。
聚类分析应用在物流成本分析时,涉及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各个层面。在微观层,企业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掌握物流成本细分的原则,了解不同物流环节的成本特征,也可以借此确定主要控制策略;而在宏观层,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等相结合,可以统一隐性物流成本的概念,进而统一核算标准。
对于“不完全”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集合依其是否具备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边界,又可分为普通集合和模糊集合。前者对应的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后者则是对应一个模糊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确定的。如未记入会计账户,但属于物流成本的隐性成本和费用,其内涵和外延一般都难以确定,因此对于这类模糊概念,只能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模糊集合是用隶属度的大小程度来说明的。隶属度是用来度量“亦此亦彼”模糊程度的指标。它的取值介与(0,1)之间。如果等于零,说明完全不属于物流成本;等于1,说明完全属于物流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的概念。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摒弃了“非此即彼”的确定性,而表现出“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因此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就能对这些模糊的模棱两可的隐性费用准确地说出它们属于“物流成本”的程度应该是多少。
3结语
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是有不少企业已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理论界也在积极探讨关于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的问题。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来改善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张梅林.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商业与经济管理,2002(12)
1.1运用传统成本核算法计算物流成本的缺陷
传统成本制度存在以下弊端,如:无法提供相关物流成本的准确信息,传统成本核算主要以计算产品成本为目的把物流成分进行分解,导致不容易看到其真实面目,因此不能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具体情况如下:
①物流核算范围不够全面。现阶段,企业日常物流核算主要涉及采购、销售环节,忽略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从现代物流的角度来说,物流主要涉及供应、生产、销售、退货等环节,其相应的物流费用也是种类繁杂。从核算的内容来说,部分企业把支付给外部的、比较明显的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归纳到专项成本中。而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经常与企业所用的生产费用等各项混在一起,极易遭到忽视,多数企业并未把其列入成本核算内。从而导致物流成本出现低估或模糊的情况,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利于有关利益者或企业内部管理者进行决策。
②物流信息与其它成本相互混杂。根据物流信息的披露情况来说,因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把有关物流费用核算整理归纳至产品成本核算中,和其他成本费用相互混杂。这种把物流信息与其他信息混杂起来,导致物流信息需要从有关会计信息中进行归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其信息时效性太差,严重影响物流管理和效绩评价效果。
1.2借助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核算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不只是企业成本分配和计算的方法,也是根据因果关系对资源流动情况进行分配,便于合理控制成本。使用作业成本法先以市场的信息决定选择那些产品,判断生产所需产品必须辅助哪些作业及数量,随之对进行这些作业所需的哪些资源展开分析。物流活动及其它很多费用并不单单出现在一个部门,过去企业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是把各种物流活动与其它费用混合在一起,归集成租金或工资等形式出现,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明确划分运作责任,严重影响生产经营评价效果。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弥补上述不足之处,作业成本法的分配标准更符合客观情况,能有效提升物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能有效对不同物流作业成本展开汇总,不用在大量的会计账目内找寻物流活动形成的费用,可以快速计算出物流成本。作业成本预测法是把作业成本库为依据,以成本动因为预测变量,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成本预测的范围,加大预测变量的相关性,确保预测更加明晰、客观,提升预测的准确性。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的步骤
作业成本法(ABC)就是以作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为基础,根据作业动因理论,随之对作业展开动态追踪、认证和计量来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因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具有一致性,但是TBABC具有程序简单,节省ABC中分配资源费用到作业的某些步骤,依照测定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把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进行合理融合,从而把资源成本合理分配给成本对象。把ABC内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合理融合起来,以时间为统一的度量工具,合理分摊成本,从而保障物流成本计算更加简单,更容易进行推广,具体步骤如下:
①大胆估计总作业时间。某些部门的具体产能是员工或设备实际工作的时间,管理人员根据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展开估算,通常认为资源能力的提供量占据理论提供量的80%~85%左右,以实际提供量为理论提供量的80%进行计算,如此能快速估算出有效作业所需的时间。随之对单位时间成本进行计算,必须注意,单位时间成本是为总成本除去有效总作业时间。
②明确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资源消耗是完成某项作业需要消耗资源的总量,作业影响着资源消耗量,资源动因与资源和作业相互联系,明确资源动因的专属和共同消耗,若某项资源消耗只属于某项作业,可以直接计入某项作业成本库内。若某项资源消耗是因多项作业引发的,这是要选择最佳的量化依据把资源分解至各类作业中,这里的量化依据就是需求的资源动因。
③估算单位作业耗费时间。单位时间需要的时间是通过经验丰富的作业经理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推测获取。得到单位作业耗费的时间,计算出单位作业的成本。单位作业成本就是单位时间成本和单位作业花费时间这两项指标的乘积,作业成本动因率的经济含义则是某项作业的单位作业成本。求得作业成本动因率之后,就能把作业成本计算至产品或服务之上,最后汇总出产品或服务成本。
3结束语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物流管理
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早,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条件支撑,其发展水平较高。我国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已有20余年,国家的物流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和细化,但目前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关于如何核算物流企业成本以满足财务会计需要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十分缺乏,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分析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探索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很有必要。
1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目前,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传统运输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其成本核算均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拥有公路运输资产的转型企业,其成本计算对象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②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冷冻车;③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通常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由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构成,其缺陷是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特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实现资产的增值。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把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和佣金、广告费用、售后服务费)、管理费用(主要是与研究、开发和总体管理有关的费用,如新的物流服务开发,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的优化,仓库储存的优化,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增值服务等)作为期间费用。物流企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因此间接费用能否合理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至关重要。可此类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的方法,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只是采用按月分摊间接费用,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歪曲了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信息。
三是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采用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
四是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五是邮政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上述情况可看出,我国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并不知道物流成本占总成本多大比重;即使个别企业曾经计算过,也会因为采用计算标准不统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区分依据的不统一等,造成核算结果千差万别,导致计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这就是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鉴于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应该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寻求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以下从这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2.1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
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是根据会计报表的分类方法,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这是对物流成本理解的不完整。从物流实际运作的过程来看,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物流有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物流成本。而销售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阶段,其物流成本充其量仅是整个物流成本的一个部分。因此,要以企业的客户服务目标为前提,将物流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全面考虑客户服务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定单处理/信息系统成本、批量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包装成本等,将覆盖物流全过程的费用全部计入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的成本就是消耗在物流业务方面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物流显性成本包括:仓库租金、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定单清关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应交税金、设备折旧费用、设施折旧费用、物流软件费用等。物流隐性成本包括: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启返程空载成本、产品损坏成本、退货损失费用、缺货损失费用、异地调货费用、设备设施闲置成本等。
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利用现有的财务报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而企业的两个主要会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别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收入及费用成本。在此情况下,体现在会计报表中的物流成本有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仓储租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等,属于可视成本开支,即显性成本。另一类隐性成本,如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回程空载、产品损耗、退货、缺货损失等,也应该计入企业物流成本的范畴。但由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两张会计报表在确认、分类、报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导致了物流成本分析的“剥离”缺陷和“不完全”缺陷缺陷。以库存成本为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库存成本中不要求确认及分配有关库存维持的费用,如保险、积压物降价处理、呆滞产品成本等,这部分就是未在会计报表中体现的隐性库存成本部分。另外,对于企业总的人工费、办公费在多大程度上用于物流活动,归入物流成本,仍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剥离的问题,这是另一类隐性成本。
2.2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
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帐户中,如物料回运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之中;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又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物流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
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现代物流,至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根据流通理论和经济活动制订了计算物流成本的基本方法,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1992年日本通产省政策局流通产业课又编写了《物流成本计算实用手册》,使得日本企业能清楚地了解公司在物流业务方面的费用开支,从此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国际物流博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日本主要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已由1975年的10.16%下降到1999年的8.09%,宏观物流成本占日本GDP的比例由1991年的10.6%下降到1997年的9.6%,这一成本水平低于美国1997年的10.02%。
可见,明确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是解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困惑的对策之一。
2.3采用模糊统计方法分析隐性物流成本
在物流活动中,隐性物流成本往往占有较大比重。上述“剥离”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导致了物流成本的模糊和低估,可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从相关成本、费用中将物流成本分离出来。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点群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多元模糊统计方法。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少利用数学。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以至有时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还不能进行确切分类,于是统计这个有用的工具逐渐被引进到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近些年来,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地分离出聚类分析这个新的分支。
聚类分析主要用于辨认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并根据彼此不同的特性加以“聚类”,使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同性。简言之这是一种把事物按其相似程度进行分类,并寻找不同类别事物特征的分析工具。
聚类分析应用在物流成本分析时,涉及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各个层面。在微观层,企业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掌握物流成本细分的原则,了解不同物流环节的成本特征,也可以借此确定主要控制策略;而在宏观层,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等相结合,可以统一隐性物流成本的概念,进而统一核算标准。
对于“不完全”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集合依其是否具备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边界,又可分为普通集合和模糊集合。前者对应的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后者则是对应一个模糊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确定的。如未记入会计账户,但属于物流成本的隐性成本和费用,其内涵和外延一般都难以确定,因此对于这类模糊概念,只能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模糊集合是用隶属度的大小程度来说明的。隶属度是用来度量“亦此亦彼”模糊程度的指标。它的取值介与(0,1)之间。如果等于零,说明完全不属于物流成本;等于1,说明完全属于物流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的概念。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摒弃了“非此即彼”的确定性,而表现出“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因此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就能对这些模糊的模棱两可的隐性费用准确地说出它们属于“物流成本”的程度应该是多少。
3结语
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是有不少企业已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理论界也在积极探讨关于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的问题。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来改善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张梅林.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商业与经济管理,2002(12)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物流发展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实际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等五个阶段。虽然很多物流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体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是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虽然西方学术界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分析模型、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论述这些工具、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著作也很少,但是工业界还未真正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因而目前部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达到第四个阶段,而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还都处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达到第四、第五阶段。虽然现在对物流成本构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由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不健全成为解决物流成本的障碍,现在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仍然存在困难。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迎来了物流业的春天。近十年来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入世贸组织等等,为我国物流业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浪潮。目前由于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企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物流事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
然而对于物流成本控制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的阶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的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问题的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远远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也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探讨非常薄弱,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没有明确规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日本的
三、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们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都不在与这种模式与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在保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整个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
同时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传统的、机械的采购、生产、物流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必须快速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采购供应周期、生产加工周期、流通配送周期,全面降低企业作业链过程的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过于强调通过产量的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通过采用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但是,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通过扩大产量来形成规模经济而不考虑市场对产品接受程度和竞争对手的策略的做法,己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通过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来降低成本的手段所能起的作用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人们意识到,为保持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源泉。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企业物资的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并不会增加顾客的价值,并且企业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较大。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物流的研究,同时,实务界也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规划和实施本企业的物流战略。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搞活本国的经济,通过“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希望对本国基础建设的投资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发展物流战略。通过几十年研究的积累,物流学界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形成了“第三利润源”、“物流冰山”、“效益背反”等理论。国内企业一般没有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往往都是和企业其它成本一同核算,没有单独设立核算项目。即使有些企业将物流成本划分出来进行单独核算也往往应用比较传统的分步法或品种法等,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严重失真。
对于恩希爱这个外资企业,虽然在日本的市场已经完全打开,但对于中国这个陌生市场,要打开这个市场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企业重生产和销售,轻流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偏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达到了40%。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物流成本的降低比销售额的提高更容易。这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降低了物流费用,谁就降低了成本,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从分析物流成本入手,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改善企业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流成本计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但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按照传统成本法分摊出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打击企业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物流成本这一基础数据,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再造等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制约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
因此,开展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研究,确定其成本构成,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研究目的与内容
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或是以一定比例和标准从总成本中抽取,或只是部分的记录、核算物流成本,无法准确的计算企业物流真实成本。本文在借鉴、分析现有物流成本及其计算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揭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后,试图在不改变现行财务制度的条件下,为企业提供适合自己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便激励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实施物流成本管理,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1)物流成本的概念、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与特征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
(2)企业物流成本分类及物流成本的构成和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
(3)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几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和比较;
(4)用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恩希爱有限公司的物流成本分析。
论文写作当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就应该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体现作者都他人作品的尊重,同时也是对科学的严肃态度,这也说明了科学的继承性,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阅读分享。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茹.西安物流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8)
[2]李明,程波,易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IT战略探析[J].中国市场.2009(02)
[3]马晓斌,叶华平.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规划[J].物流科技.2007(12)
[4]楼前飞.信息化——物流发展之路[J].怀化学院学报.2007(05)
[5]刘立辉.如何构建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J].物流技术.2006(09)
[6]刘立辉.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想[J].物流技术.2006(08)
[7]陈会生.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8]王珊红.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3]杨建.基于供应链的港口与物流园区信息整合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
[9]杨欣.猪肉供应链安全跟踪追溯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9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毛宁莉.运输作业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如姣.运输作业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李洪奎.运输作业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阚祖平.物流案例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物流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李炳金.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有效举措探析[J].中国商贸:2011(35):103~107.
[2]李文,肖虹梅.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Z].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中国黑龙江哈尔滨,2011.
[3]刘秀琴.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控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4]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1):179~181.
[5]杨晓荣.试析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0(4):216~217.
[6]汪永兰,贾思媛.物流库存持有成本的会计核算策略讨论[J].商业会计:2011(33):51~53.
[7]甘泉.作业成本发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2010.
[8]姚常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9.
[9]王新云.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J].物流经济:2009,31(4):37~38.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降低费用的最后境界”。物流成本的核算是当前企业所关注的问题。虽然许多降低成本的技术和方法已经被提了出来,但是对大多数的物流管理者来说,不能充分的了解成本或者不能获得足够的成本信息来进行决策,是他们说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和关联性、相关的应用研究还不是很充分,要想了解实际说发生的物流成本到底是多少。物流成本如何划分与核算,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自20世界20年代以后,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方法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的关键活动、活动的执行动因,以及资源在活动执行过程中消耗的数量。
对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 在2005年年底我国颁布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标准,对物流成本构成进行了详细分类和说明,从而为物流成本的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一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研究相应的核算方法和管理制度,尤其对于具有行业典型特征的企业,需要研究相应的方法并建立测算成本的标杆,这样才能使得物流成本核算与物流成本控制更好地走向实用。
本文就是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的费用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物流化劳动和活劳动,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的目的。
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服务)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其关键是成本动因的选择和成本动因率的确定。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是,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的指导思想。以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首先依据资源动因将资源的成本追踪到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再依据作业动因将作业的成本追踪到产品,最终形成产品的成本。其原理见图1: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间接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⑴确认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以便归集由相同性质的作业引起的生产费用。价值链的确定有助于识别活动的有效性,剔除无用活动和减少无效活动;在价值链基础上确定作业链,最后确定组成作业链的活动。
⑵界定所消耗的=资源,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在选择成本库时需要确认引起间接成本的主要作业,依据作业的不同种类,设置不同的成本库。物流资源是物流成本的源泉,物流活动消耗的资源包括人工、设备、能源等。
图1
⑶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即选择与实耗资源相关程度较高且易于量化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作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较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成本库分配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某成本库分配率=该成本库归集的可追溯成本/该库成本动因耗用总数
⑷把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根据计算出的各成本库分配率和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数量,把成本库中的间接成本费用分配到各产品(成本对象)中。计算方法如下:
某产品(成本对象)成本动因成本=某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成本动因数量
⑸计算产品成本。将物流成本在不同成本标的进行分配。分配后得到每一个成本标的上。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将分配某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库)分摊成本和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合并汇总,计算该产品的成本,即: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再将总成本与产品数量相比,计算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优点
该方法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将各种资源分解到物流业务流程中的作业活动,再将活动成本分摊到各产品、服务、顾客或部门,进而计算这些对象的物流成本。使成本的可归属性明显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进行成本动态分析,可以提供有效信息,促进企业改进流程、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在所有环节上减少浪费,并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充分发挥物流资源在价值链中的作用,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国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有专家指出,“物流既是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加强物流成本的研究管理对提高物流活动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关键词:
物流成本;发展理论;核算方法
一、国际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隐藏着很大可降低成本空间的物流领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专门研究物流领域的物流成本。为了从根本上认识物流成本,对物流成本的理论研究就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方面。
1.物流成本冰山学说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西泽修提出物流成本冰山说。冰山说是指人们不完全掌握物流成本的全部内容,一说起物流成本大家能够想起的就像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却看不见大部分深藏在海水里面的冰山,然而真正主要的物流成本就是深藏在海水里面的冰山。在通常情况下,企业设立的会计科目之中,只包含花在外部的运输以及租用仓库的成本费用,这些在全部物流成本费用中只占冰山一角的费用列入成本。企业使用自身的交通工具进行运输的费用、使用自身的仓库存储货物的费用、以及利用自身的员工进行货物的装载、卸载以及包装等方面的费用都没有归入物流成本费用之中。而实际情况是,企业花在内部之中的物流费用比企业花在外部的物流费用要多很多,内部的物流成本费用才是总物流成本费用的大部分。
2.第三利润源学说
第三个利润源学说也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西泽修提出来的。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出现过三个利润源:第一利润源是指在产品供不应求的阶段,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够销售出去,一次生产销售的过程所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第二利润源指的是在产品供过于求的阶段,第一利润源已经无法再创造出更大的利润,这时候就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创造出更大的利润价值;第三利润源则是在第一、第二利润源都已经达到极限,无法创造出更大利润之时,新兴崛起的物流领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是有限的。当市场占有率到达一定的上限时,就不能够通过扩展市场来提高利润。同时,物流成本费用在企业总成本费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时如果能够降低物流成本费用,企业就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方法,就很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利润。
3.“黑大陆”学说
黑大陆学说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彼得F.德鲁克在1962提出来的。黑大陆主要指出了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许多企业没有真正地重视物流管理,而物流成本费用的管理则是发现企业潜在的提高利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我们一般的财务会计体系中,把生产成本以及管理、营业和财务费用归为生产经营的费用,然后再按照不同的支付形态将营业费用分门别类。所以,在最后的利润表中我们能够看到的物流成本费用在全部的销售额之中所占比例十分小。这也就意味着,没有意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这也就是物流领域为什么被称作“黑大陆”的原因。
4.效益悖反论
根据悖反内容不同,分为两种情况: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悖反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效益悖反,是指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非线性的关系。而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但是在现在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条件下,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必然和高物流成本相对应。如果降低物流成本,那么相应的服务水平也会下降,这就是二者之间的悖反关系。
(2)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悖反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悖反,指的是在物流领域中,若干要素之间存在的损益的矛盾,也就是说如果优化其中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要素利益发生同时,另外一个或者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就会发生损失。反之亦然。比如,产品的广告宣传问题,在产品的销量和售价不变的前提下,假设其他的因素也不变,那么在广告宣传上少花一分钱,这个少花的钱就肯定会转到收益上面来,广告宣传费越省,利润就会越高。然而,当产品开始销售后,因为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购买产品的人群就会减少,就会造成产品的滞销,带来利益的损失。很明显,广告宣传费的节省是以损失其他因素为代价的。
二、国内物流成本核算研究的主要理论
1.成本控制论
物流系统成本提出了具有效益悖反功能的物流的不同方面的成本为基础的物流系统和系统成本效益,是解决物流效益悖反的关键。这就需要与物流业务的企业管理系统物流一体化。系统化的物流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运输、仓储、包装、送货以及加工和流通的信息等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相结合,协调运作和合作产生新的总功能的功能;二是由相互关联的整体相互制约形成的内部供应链的物流企业。物流是一个系统性的物流,它强调以提高整体效率来降低物流的总成本,重点是对物流的系统研究,从系统的角度来找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少物流成本费用。因此,物流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以降低物流成本总费用为目标的,以寻求整体的各个方面的总成本最低。总的物流成本费用是物流成本控制的核心目标,而不是功能性的费用。
2.财务模式论
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对物流成本进行独立的核算,而是根据不同的界定将物流成本费用分摊到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材料采购、制造费用等不同的账户中去。尚未对物流成本费用以及其形成机制和构成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通常都借鉴国外的各种观点及经验。
三、物流成本的核算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于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这就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物流成本进行精确而合理的核算。
1.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释放的正能量
进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有其积极作用,至少能从以下几方面释放正能量:
(1)有助于反映物流成本的准确数据。物流成本核算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物流成本,有助于计算出物流成本的准确数据,从而加强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
(2)有助于找出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具体物流成本的计算,可以找出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以后更好地进行营运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
(3)有助于各部门物流成本的对比。对不同的部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不同部门之间的物流成本,从而评估各个部门的绩效成果。
(4)有助于了解相关设备或工具的损耗情况。对某一设备或工具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准确地把握该设备或工具的具体损耗情况,以便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有助于制定不同客户物流服务计划。对具体的服务客户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分析,有助于企业针对不同物流服务层次的客户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6)有助于不同时期物流成本的比较。对具体的成本项目进行物流成本核算,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成本增减情况,可以找到相应的原因。
(7)有助于检查物流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对实际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可以检测出物流管理预算的具体实施情况。
2.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一个独立的会计科目。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得到迅速地发展。但是,在我国物流行业仍然算是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所以,在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还没有为物流成本核算开设一个专门的会计账户和科目,而是把物流成本按照不同的付出方式分摊到制造费用、财务费用、材料采购等会计科目中去,在分摊核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这就为真实的物流成本的正确核算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2)构成部分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我国现阶段,到底哪一些费用应该归集到物流成本费用里面来,哪一些费用又不能算作物流成本费用,还尚无定论。这就造成了物流成本核算的不精确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企业可能采取的归集的标准不一样。一个企业认为某种费用应当是物流成本费用,而另一个企业则可能没有将其归集到物流成本费用里面来。这种不确定性就导致了会计资料和会计处理在某种程度上的不一致性,也会影响到对物流成本核算的正确处理,也会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结构。
(3)核算的计算标准不统一。我国物流成本核算的计算标准不统一引起的结果,与物流成本的构成部分不统一导致的结果是类似的,这会让不同的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核算计算结果缺乏可比性,最终会影响到企业正确的利润结果,无法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可靠的信息。
(4)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关于物流成本核算的制度还不够成熟,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制度指导,操作起来难度也大。从而导致物流成本的核算显得十分的复杂,并且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完备的,起不到会计信息应有的作用。
(5)信息不够准确。由于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制度无法对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准确、统一、完整的归集和分配,导致了物流成本信息的不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6)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虽然我国财务人员的业务和专业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由于知识体系之中没有关于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应内容,导致现在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来处理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
作者:陈文菱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鲍新中.崔巍.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论文关键词:ERP,物流持有成本,核算
一、引言
现代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ERP系统在企业的运用,给物流持有成本的核算提供了一个契机。ERP系统是通过各种功能模块来处理业务的,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配模块进行组合。一般来说,ERP系统由财务会计模块、资产管理模块、管理会计模块、物料管理模块、生产计划模块、销售与分销模块、质量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和工作流管理模块等组成。这些功能模块覆盖了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能帮助企业实现整体业务经营运作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在考虑与其他模块相互关联的基础,在ERP系统中增加物流成本核算模块,使之共享整个ERP系统所集成的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将产生更大效用。本文将在ERP环境下分析制造企业物流持有成本的成本习性,并探讨其核算方法。
二、我国现行企业物流持有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物流持有成本核算范围和项目难以确认。现行会计制度下企业没有单独在财务会计制度中设置物流持有成本,因此很难对企业的物流持有成本作出全面的核算和控制。通常来说企业物流持有成本产生于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主要由四部分构成:(1) 库存资金占用成本:该项目往往在企业财务分析系统中体现,然而说到控制和绩效考核,将之纳入企业物流管理体系更为合理,因为库存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物流管理的重点;(2) 存货跌价损失,该项目作为资产减值损失类项目直接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3) 存货损坏和丢失成本:作为费用和损益类项目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4) 缺货损失:这类项目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计算。鉴于以上企业物流持有成本的分布范围和构成,现行会计体制下企业还很难对物流持有成本进行合理的确认和核算。
2.企业物流持有成本表现较为隐性,通常分散在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中,而且核算起来很困难,单独核算的成本也较高。现行会计制度下很少有企业核算自身物流持有成本,究其原因:一是在现行企业财务体制下核算企业的物流持有成本与财务报告有些许冲突,同时会大大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二是物流持有成本核算的内容分布广范而分散,存在于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比如ERP,MRP,BOM等)支持,核算资料的收集将极为不便。综上,企业物流持有成本分布广泛,成本费用也分散在其他成本项目中,这样就导致企业管理人员无法获取企业物流持有成本的真实数据,无法建立物流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也无法对物流持有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我国对于企业物流持有成本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核算一个企业的物流持有成本,首先要确定他的计算范围,其次确定物流持有成本的核算项目;最后还要考虑其可行性和成本效益问题。不同企业不同的会计记账需要导致了对于物流持有成本核算的不同方式,这就使得企业间无法就相关的物流持有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的平均物流持有成本数据,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物流持有成本的构成及主要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学术在对物流持有成本的核算问题上存在许多观点,本文分析总结当今物流成本核算领域的研究,将物流持有成本设计表格(表1)核算,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依次按照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分类进行。各项物流持有成本的核算方法如下:
1.库存资金占用成本:该项目=存货平均帐面余额*企业内部平均利息率。在物流持有成本核算中,对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应以平均帐面余额为基础,平均帐面余额= (期初帐面余额+期末帐面余额)/2,企业内部平均利息率以企业债务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为基础。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实质上是对存货占用资产的一种以整个企业内部平均利息率来计算的资本成本。现实中,美国也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库存资金占用成本。
2.存货损坏和丢失成本: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属于非常原因造成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因此,该类损失的数据收集较为简单。
3.存货跌价:在财务会计制度下,有“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数据计算该损失。企业如果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期末存货价值,可以直接利用其期末数。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则要按会计制度规定,按照期末存货的跌价损失填列。
4.缺货损失:这类项目计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一般情况下缺货损失=每年订货次数*缺货数量*缺货概率*单位缺货损失。
表1企业物流持有成本核算表
核算范围
核算项目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回收物流
废弃物物流
合计
物
流
持
有
成
本
库存资金占用成本
存货平均帐面余额
企业内部平均利息率
存货损坏和丢失成本
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损失
计入管理费的损失
存货跌价损失
期末存货历史成本
期末存货现值
缺货损失成本
每年订货次数
缺货数量
缺货概率
单位缺货损失
[关键词] 成本核算 第三方物流企业 问题
一、引言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平”,企业在面临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竞争压力也与日剧增。对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也不例外。随着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不管是国家政策、行业氛围等宏观环境还是物流市场规范、物流市场需求等微观环境都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但是同时,随着国内物流市场需求的逐渐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物流领域,特别是2004年以后我国的公路运输业、仓储业、货运业的保护政策已被全面取消,国外物流巨头像UPS、DHL大举进入国内物流市场,使得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所以,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相关盲点,努力构建既符合我国相关财务法规制度的要求且适应第三方物流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和重大意义。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构成与特点分析
1. 第三方物流企业界定及特点
第三方物流企业,也称3PLs,它是指专门为客户提供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其提供的物流服务一般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在此过程中3PL供应商即不是生产方和销售方,而是在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它一般不拥有商品,而只是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根据其是否自有资产以及其服务职能,可以将其划为资产型、管理型和优化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三种类型。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属于第一类资产型物流企业。
从服务范围上看,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不仅包括仓储运输等传统类型服务,还包括加工、配送、报关、财务结算等增值服务。此外,信息系统自动化和网络化也是其显著特点。
2.第三点物流企业成本构成及特点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是指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有仓储、拣货、装卸搬运、运输、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报关、财务结算等。借鉴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划分物流企业的成本,可以将其分为营运成本和非营运成本两大类。其中,营运成本是指与提供的物流服务直接相关成本,它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非营运成本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直接材料是指物流企业提供某项具体的物流服务时所耗费的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物流企业提供某项具体的物流服务时所耗费的人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营运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人以外的成本统称,它包括水电、维修、保安、物业、信息开发等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取得物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的管理层所有的开销,其它耗费主要指物流企业经营的税金支出、存货风险成本等。
根据物流服务的特点――瞬时性、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具有无形性、瞬时性、多样性以及无存货成本等特点;按照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物流企业内部各功能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此外,间接费用占成本比例较大。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按照成本核算使用的方法,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如下。
依据物流企业成本支出,将成本按运输费、通讯费、水电费等形式记账,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常用的成本记录方式。此方式较简单,而且可以从中得知每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总额以及哪块费用花费最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基本上可以分为实物流通费用、信息处理费用和物流管理费用三大类。实物流通费用一般是指与客户签署合同的商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流通而发生的费用;信息处理费用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回复客户的咨询和疑问所发生的费用;物流管理费用主要是指物流作业现场的管理费以及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费用。这种方式不利于各种成本计算对象的详细信息的反映。
依据提供的物流业务,将成本归集到装卸搬运、运输、仓储、配送等传统业务以及其他增值业务中。这种核算方式可以看出哪种业务成本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业务进行改造。在实际使用中,这种方法对成本归集标准的制定有较高要求,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以上方法核算成本的实践来看,目前企业成本核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成本核算意识不高
对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成本一直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表现在一方面物流整个行业的成本水平居高不下,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远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为10%左右,日本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为8%左右,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不低于15%。另一方面能源、劳动力价格上升导致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盈利困难或经营难以维持。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意识还不是很高。许多企业高层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及客户营销,对于成本核算,有些企业常认为会计有帐就行,无须投入太大的精力。员工更认为成本核算与己无关,加强核算如果带不来好处还要增加麻烦。种种思想使得成本核算的改革举步维艰。
2.成本核算对象不清
根据国家标准(GB/T20523-2006)对物流成本的定义,它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按照物流成本的定义,物流企业在运作物流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都是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构成一目了然。但是因为物流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对物流成本信息的详细性需求,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对象分类还无法满足成本核算要求。
从上一节对物流成本核算现状的分析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企业的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物流成本的核算一般仅仅包括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费用,如运输费、仓库保管费。但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成本相关的各种费用则分散在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累计折旧”等科目的核算中。目前的成本核算制度中没有专有的科目核算物流成本,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只是有个大致的了解,还不够详细。
3.成本核算口径不恰当
物流企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是由企业中运输仓储部门独立出来的,或是由功能单一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壮大的,因此大多数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依然沿用原先的标准――由制造企业的仓储运输部门发展而成的物流企业依然使用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由商业流通企业的仓储运输部门发展而成的物流企业依然沿用商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
4.成本核算平台有待完善
现在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系统的引进包括仓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都做得不错。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物流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物流业的效率和作用。但因为物流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多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和会计核算系统集成。财务核算所需的具体作业数据需另行手工统计,或向业务部门专人调取,增加了工作量和核算难度;而仓储、配送管理系统以管理库存数量和配送情况为主,大量作业过程的记录只是辅助数据,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作业数据的统计、归集口径不同,使得信息系统强大的运算、处理优势无法展现。所以,需进一步改进、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集成,以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先进成本方法,比如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运作的效率。
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建议
根据以上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在对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企业实际情况比如企业规模、企业业务量等的分析,以决定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复杂程度;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适合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平台。最后,对成本核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核算方式,达到真正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丹.TD-ABC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
[2]韩静.刍议物流企业成本核算问题[J].物流企业,2010(05)
[3]郭燕翔.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盲点[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04)
论文摘要:我国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中的不合理密接相关。所以,要降低物流成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体系。为此,本文对物流成本的计算体系进行了探讨。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产品制造成本的降低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关注降低物流成本以增加盈利,物流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要降低物流成本,就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了解物流成本占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份额,发现物流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物流活动。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并未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核算。本文主要讨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体系的相关问题。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不全面。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来看,目前企业日常物流会计核算范围着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部分企业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物流成本,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按照现代物流的内涵,物流活动包括: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配送、物流信息等,这些活动涵盖了整个企业供应链运作流程。与此相应的物流费用包括:供应物流费、生产物流费、销售物流费等。由于物流成本核算只涉及部分物流费用,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相关利益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部分物流费用分配方法不合理。属于间接费用的物流费用,部分企业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的分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歪曲了物流成本,而且高级管理人员基于这些数据所做的决策也是不正确的。
物流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其他成本费用的披露混杂,致使企业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只能从相关会计信息中归纳,不仅影响物流成本信息的完整性,而且过程复杂,数据的时效性差,不利于物流管理和绩效的评价。由于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要求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反映物流成本,因此,企业的物流成本只能综合反映在报表中。如果企业要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必须从报表数据中重新进行“剥离”计算,这样势必会影响物流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没有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作保证,加上当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即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建设、合理化改进、物流运作、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分别由若干部门完成,不仅导致物流成本的基础数据难以完整计算,而且各部门对物流费用的管理也是各自为政,这样就无法保证企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影响企业物流整体效益的实现。
物流成本的计算缺乏参照标准,行业物流成本比较没有标杆数据。近几年,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在数量、规模、服务创新、业绩表现等都迈出了一个新台阶。但我国至今仍未制定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因而,每个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不仅企业之间计算出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使行业物流成本的比较缺乏标杆数据。
二、物流成本计算的基本内容
随着人们对物流成本认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已经不再只考虑外付物流成本,而更多的开始关注一些被认为是冰山下的企业内耗物流成本。成本是一个普遍的经济范畴,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必然有成本的存在。以制造企业为例,其物流活动的成本计算,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物流费用及分类
进行物流成本计算,是企业内部加强物流管理的客观需要。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就是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制造企业的物流费用,按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进行分类为:
物流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的费用要素有:①材料费;②人工费;③公益费;④维护费;⑤一般经费;⑥特别经费;⑦委托物流费。其中,一般经费是指从事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旅差费、交通费等,若与其他经营活动混合发生的,可按人均摊计算。
物流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分,可分的成本项目有:
(1)销售物流费。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物流成本。
(2)运输费。主要核算公路运输、其他运输方式和货主方面的费用。
(3)库存费。主要核算内容是除核算仓储费、折旧费、人力费、保险费及税费之外,还包括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
(4)装卸费。核算企业向外支付的装卸费,属于委托物流费。
(5)包装费。主要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成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中发生的费用。
(6)物流信息费。核算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费。
(7)物流管理费。核算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交际费、教育费和其他杂费。
(8)配送成本。按用户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所发生的费用。
2.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传统的成本计算一般以产品或以某一步骤(分步法)或某一订单(分批法)为成本计算对象。但在弹性制造系统、适时制生产方式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多层次的成本计算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强调成本控制观念,并注重成本控制手段创新,加之生产组织中作业的可分辨性日益增强,以作业计算成本得以实现。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因素理论,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控制和考核各作业层次的资源耗费,对节约费用很重要,物流活动按作业计算成本也十分必要。根据作业成本法的要求,物流成本计算对象可确定为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和制造中心。
各作业所消耗的人力、材料、设备、房屋建筑物、动力等资源,以及直接发生的货币资金支出,应依据作业消耗的资源数量将其费用分配到作业上——人工费按人工工时分配,材料费按材料消耗量分配,机器设备折旧费按机器工时分配,房屋建筑物折旧费按使用面积分配,动力费按耗用数量分配,货币资金支出按实际发生额直接计入各作业。
3.制造企业物流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在不打破现有的财务会计的框架下,将现有成本计算中计入“其他费用”项目的物流费用抽出来,单独进行物流成本计算。为此,增设“物流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并按物流费用发生的部门设置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设置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维护费、折旧费等三级科目。另设“委托物流费”科目及相应账户。这两个科目属于成本(费用)类科目,分别用以核算、记录企业自身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企业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具体的费用归集如下:
(1)销售成本,在“销售费用”的二级科目中归集;
(2)运输部门发生的费用,在“运输费”二级科目中归集,并再按“运输费”、 “人工费”、“其他费”等设专栏分类归集;
(3)包装成本,在“包装成本”二级科目中归集,并按“包装材料费”、“包装机械费”、“包装技术费”、“包装人工费”等设专栏分类归集。
(4)库存保管费(包括存货资金占用贷款利息),在“库存保管费”二级科目中归集,并再按“仓储费”、“折旧费”、“人力费”、等项目进行归集;
(5)物流管理费,在“物流管理费”二级科目归集,并再按“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招待费”、“教育费”、“其他费用”等项目进行归集核算;
(6)配送成本,在 “配送成本”二级科目中归集,并再按 “配送运输费”“分拣费”“配装费”等项目归集核算。
(7) 物流信息费。 在“物流信息费”二级科目中归集,并再按“信息处理费”“信息设备费”“通信费”归集核算。
(8)装卸费。在“装卸费”二级科目下设“人工费”“营运费”“装卸合理损耗费”“其他费用”中进行归集核算。
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物资流动而产生的费用先在“物流成本”借方归集,期末按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并结转应由本期损益负担的物流成本时,从其贷方转出到“本年利润”账户。在利润表中,增设物流费用项目,作为利润总额的扣减项。
参考文献:
[1]王桂琴.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问题的思考[j].物流技术,2005,9:40-42.
[2]刘国武,贾银芳.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基本框架构想[j].财会通讯,2004,4:9-12.
企业物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统计,美国、日本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分别为10.5%、11.4%,而我国则为18.6%.另外,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货品总成本为30%,比西方发达国家高3倍。由于物流成本90%消耗在流通环节,在生产环节只占10%.因此,探讨现代企业如何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一)从物流全过程的角度来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控制应该从物流全过程的角度来控制物流成本,考虑物流各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实现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控制物流成本不仅是追求本企业的效率化,应该考虑从原材料的购买、产品制成到送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益,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间,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这要求企业自身的物流体制高效率化,还要企业协调好与其他企业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追求成本的效益化要求企业中物流部门、生产部门、经营部门以及采购部门协同,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的所有职能部门。追求物流全过程环节的合理化。
(二)大系统整体优化
利润是物流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随着物流功能的大范围、纵深化发展及物流需求的高度化延伸,带来物流量的急剧膨胀,对社会和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一方面,巨大的物流量在没有有效管理和组织的情况下,极易推动运输、配送车辆的增加,而车辆、运行次数的上升导致城市堵车、交通阻滞的现象;另一方面,巨大的物流量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环境。因此,企业不能限于物流系统或相关企业的效益,要从关注追求小系统局部最优转向追求大系统整体最优,还要从全社会的宏观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来认识。
二、物流企业成本运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具有运输、装卸、仓储、搬运、加工等功能,它提供的服务也是多样性的,由于其业务具有横跨几个行业的特点,因此,各物流企业无论被归入哪一个行业,执行哪一个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都难以实现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的规范、准确、可比的目的。在我国,物流服务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物流业务创新速度加快,物流管理模式不断变化,这种行业发展局面使得政府对整个物流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物流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十分欠缺,物流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物流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不规范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一)协调难度大
我国在制度层面上尚未建立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统一标准,物流成本的概念、范围和计算口径也极不统一。以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存在较严重的条块分割的现象,没有专门的产业管理机构或协调机构。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上,中央政府没能从整体上合理规划、加以引导和协调,任由不同运输方式和行业管理部门进行规划与投资,其结果是布局不尽合理、资源浪费、管理不顺、物流运行效率下降,难以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
但是,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中已明确表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此项《意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条块分割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应是物流行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主要制定部门,但由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史短,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运输、装卸、仓储、搬运、加工等物流业务管理又分散在相关专业行业部门,因此,目前在我国作为社团性质的物流管理机构,难以代表行业研究制定物流行业“专业核算办法”.又由于物流业务涉及几个行业主管部门,哪个行业主管部门都不宜代表物流行业制定物流行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当然,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这些年中,也还没有哪个物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做牵头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物流企业的“专业核算办法”.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曾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
(二)成本信息失真
由于我国政府及物流相关组织机构至今未能制定出有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规范,在实务中我国物流企业一般根据本物流企业业务的运作模式自行定义其物流成本,设计物流成本核算程序。
1.成本概念不明确
目前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核算物流企业成本,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物流成本概念、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计算标准。一般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散见于诸如“营运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的核算中。较难对物流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定性千差万别,加上现行成本核算制度使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成本很不准确,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这使得许多物流企业仅将向外部运输企业支付的运输费用和向外部仓库支付的仓储费用作为企业的物流成本。论文格式这种计算方式下,物流企业连自己的物流总成本都无法说清,所以无论采用什么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技术,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物流企业系统的合理化。
2.成本核算不完整
由于物流企业成本的多样性,除运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能用单据反映和计算的显性成本外,还有大量的隐性物流成本:如采购物流费用、库存商品资金占用、物流设施设备的闲置、紧急运输等例外发货的费用、提供额外服务发生的费用、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和由自己的员工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等都没有很好的在物流费用列表中体现出来。这样显性成本所体现的只是物流企业成本的小部分。如果物流企业只重视物流的显性成本而忽略了隐性成本,很容易造成成本信息失真,会导致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进入误区,降低物流管理的效益和对顾客的服务水平。
3.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各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的,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全国甚至各个行业都没有有关物流成本的统计数据。仅仅是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成本。物流企业成本计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这样就带来管理上的问题,即物流企业间无法就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成本。由于物流企业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物流成本计算办法,计算口径的不一致导致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量化比较,这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物流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效率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从而不利于物流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
4.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主要是间接成本分摊的不合理使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提供相对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导致物流成本严重失真。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更不利于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
5.未能核算物流服务合同成本
在一般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中,通常只是根据物流服务所涉及的环节记录和计算总体物流费用,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物流服务产品即物流服务合同单独记录和计算物流成本,这就使得物流企业很难准确把握某一物流服务产品的成本信息。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消彼长,物流服务合同整体效果不佳。
物流企业由于缺少准确成本信息造成的物流管理能力低下是阻碍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运输和仓储的过程非常复杂,使得运营成本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当我们完成一个订单的时候,我们无法确信是盈利还是亏损。应该说,成本管理己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已经跟不上物流企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必将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失真,不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因此很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来合理解决上述问题。
三、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最低方案的现实选择
通过对营运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比较,从我国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现状出发,对我国物流企业采用这两种成本管理方法提出选择建议。
(一)根据战略目标定位选择
在物流企业的起步阶段,其发展战略通常确定为如何抢占物流业务市场,如何展现自身的业务品牌。在这一阶段的物流企业将目标锁定在物流业务市场份额上,至于承接某一项物流业务以后这项业务是盈利还是亏损则是考虑的次要问题。为了抢占市场,即使是亏损的业务也会承接。我国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此时,鉴于物流企业发展战略中物流业务的盈利能力并非首要目标,由此影响了物流业务成本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充分体现,决定了该阶段的物流企业可以暂时放松对物流业务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要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物流企业没有必要选择能够提供相对准确成本信息但核算代价大的作业成本法而应选择营运成本法。
在物流企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或者说在物流企业抢占的物流业务市场基本饱和阶段,物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发生重大的变化。物流企业起步阶段的亏损期待发展阶段盈利的弥补,实现扭亏为盈。战略目标的改变表明物流企业开始关注其承做的物流业务的盈利状况。物流业务的盈利能力取决于物流业务收入和物流业务成本两大因素。当物流业务收入上升空间不大时,物流企业会将管理重心落到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上。此时,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显示了营运成本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即作业成本核算信息的相对准确性和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对科学性。
(二)根据物流业务成本特征选择
如果物流企业发生的这些间接费用的比重较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营运成本法来核算物流业务成本。由于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成本的特征与物流企业采用何种业务运作模式直接相关。如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是全程外包,此时物流企业履行某一份物流业务合同所发生的费用绝大多数为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比重较高,选择营运成本法来核算物流业务成本。即使有某一物流作业量也分配间接费用,也不需要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控制。如果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选择的是自营模式,此时物流企业履行某一份物流业务合同所发生的费用属性相对复杂。自营模式下特别是全程自营模式下,“运输共同费用”、“仓储共同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等科目所核算的间接费用的金额比重占物流业务总成本的比重较高,而归属于物流业务直接费用的比重较低的情形下,考虑到作业成本法下物流业务成本信息相对准确性特征,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作业成本法核算其物流业务成本。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业务间接费用占物流业务总成本较高比重这一业务成本特征是物流企业选择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物流企业必须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
(三)依据物流企业人员素质和信息系统水平选择作业成本法能否在物流企业有效实施有赖于物流企业的软硬件条件的完善程度,其中,关键的软硬件条件是物流企业人员的素质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人员素质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水平高,可以选择作业成本法核算;反之,则选择营运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首先要求成本核算观念上的重大改变,要求物流企业上到董事会、管理层,下到现场物流业务人员均能改变成本核算观念,充分认识到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对物流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挑战。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缺乏合作精神的团队很难做到作业数据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不出纸漏,进而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另外,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数据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要求准确和及时,这就要求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运作特色,能够准确、及时反馈物流管理信息,否则就不可能在物流企业中实施作业成本法。
结论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五)物流成本管理对供应链应用不够。
现阶段,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有些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重视有形成本动因,忽视无形成本动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现今在我国制造企业内部,一方面缺乏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机制,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选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间也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益来提升企业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参考文献:
[1]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2008,(04)。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Cost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五)物流成本管理对供应链应用不够。
现阶段,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有些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重视有形成本动因,忽视无形成本动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现今在我国制造企业内部,一方面缺乏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机制,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选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间也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益来提升企业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参考文献:
[1]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