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民币国际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货币互换协议,包括以下内容: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该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该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29日在这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根据该框架协议,阿根廷从中国进口商品时可以使用人民币,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
(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必须具备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应条件。
政治方面:国内政局保持长期稳定,并且在国际中处于强势地位,以保证金融资产的安全性。经济方面:一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规模总量足够庞大;币值需保持相对稳定;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
综合以上考虑,我觉得人民币目前还没有具备成为国际储备的条件,最重要的就是国内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没有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可兑换,离岸金融业务也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但我们现在具备的优势以使我们有能力向世界推广人民币:
充足的国际储备——这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30%左右。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30%,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不利因素)
(一)遭遇“特里芬两难”。“特里芬两难”是偿还能力与持有者信心之间的两难境地,任何一种货币来充当国际货币时都存在“特里芬难题”,即要使货币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难以稳定。
(二)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由下图知,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即意味着政府选择了稳定的汇率制度和资金的完全流动,因为一个高度开放的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价值的稳定是国际货币的基本标准。
(三)国外热钱的涌入,投机增加。人民币国际化使得国内经济更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冲击。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纵观各国经济的发展,当一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后,本国货币必然要走国际化道路。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硬通货,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国际结算、国际储备和执行价格标准。目前,在世界范围作为国际货币的货币有美元、英镑、马克、日元、法郎、瑞士法郎、欧元、SDR等不足10种,比较通用的有美元、马克、日元和欧元。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计划: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但是,要在短期内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难度还很大,有不少障碍需要克服,这个时间可能是5年、10年,甚至20年,可是凭借着国民经济的强大后盾以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五、小结:在全球经济瞬息万变的时代,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改革现行汇率制度的必然要求。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应不畏惧人民币国际化甚至中国国际化过程中的困难,勇于前进,积极探索,把握机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周小川.超储备货币引发热议.新浪财经/focus/sovereignty/index.shtml
[2]陆汉星,崔强.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中国.2009,7,9
请允许我着眼于几个我认为将会有利于人民币在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诸如英镑和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路径提供了一些线索。我必须明确地表示,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人民币一定会遵循其它主要国际货币一样的路径。但是,这样的设想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对人民币所面临的前景和挑战做出真实评价。至少存在五个关键因素:1.成为主导的货币往往是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的国家所发行的货币。2.货币国际化往往是因为其所在国家是主要的资本输出国。3.每一种成功的货币背后都有官方政府支持。4.只有具有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的货币才能在国际上占主导地位。5.需要人们对其货币和经济保有信心。中国在这些方面做得如何呢?我认为做到了五分之三。就贸易主导地位而言,中国在2013年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最大的商品贸易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虽然谨慎,但也受到了许多官方支持——不仅仅是来自中国的决策者,还来自其它国家的决策者。至于人们对货币和经济的信心,如果说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缺失的话,那么也不会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具有如此大的热忱。许多国家排着队在其境内用人民币交易,或者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国内金融市场,这些事实都表明了这些国家具有强烈的欲望参与到这个他们认为具有持续强劲增长潜力的经济体中。国际上对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出口、中国的资产,当然还有中国的货币都具有很大的需求。美元曾经受到黄金的支持,而今天的人民币受到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的支持。对中国国情会继续支持强势货币的乐观预测也增强了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这些先决条件中中国做得相对较差的是金融系统和政策框架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所做的准备。这些挑战并非不能克服,但是它们也促使中国的决策者们不得不采取渐进有序的政策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些挑战足够大,因此过早的开放可能会给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很大的风险。中国决策者面临的挑战是将国内的金融系统发展成一个能与国际金融系统接轨且不会造成严重缺陷的系统。因此,金融系统的状态将会是决定决策者在多大程度上开放这个系统的关键因素,从而也会是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和速度的关键因素。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金融系统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积极地进行金融改革将会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成为全球资本输出国这个问题上,中国无疑已经做到了。然而,绝大部分的输出都是官方的输出,并且不是用人民币交易。实际上这涉及到了我们所知道的特里芬难题的核心。由于经常项目盈余和FDI流入导致大量美元流入,中国一直想将这些美元流出。在将来的某个时间,中国可能会形成结构性经常项目赤字,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我难以看到这一事件的发生。向非居民投资者开放资本项目和国内金融系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外币流入。由于这两个原因,中国不仅会继续输出美元资本,而且会发现,由于对人民币高度的需求导致人民币面临持续升值压力。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推广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道路便不能走得更远了。如果更多的中国贸易是用人民币结算,那么美元流入会减少,中国政府的干预也会减少,需要流出的美元也会减少。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会有更多的人民币流入,那如何在中国之外获得更多的人民币?实际上,中国有无数的可能性可以在没有经常账目盈余的情况下,在境外建立人民币流动的资金池。这包括,人民币通过官方援助流出,中国的银行进行国际贷款,外国银行在中国市场发行债务,对外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企业利润汇回国内,居民在外国消费等等。其中一些已经在进行。举个例子,从2013年末到2014年初,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离岸人民币余额已经增长了40%,达到1.4万亿元。这些数字实在振奋人心,除了一件事:当人民币在境外时,它可能思乡心切,而且极其严重。它渴望回到家乡,回到它出生的地方。即使允许它回家的合法途径有限,它也会拼命地寻找其他途径。随着海外人民币资金池规模增大,人民币回流的压力也会增大。合格投资者计划(RQF),人民币清算行,以及最终引入的中国跨境支付系统(CIPS)会不会缓解离岸人民币的这种情况呢?会,但不能完全解决。在目前的形势下,尽管与人民币有关的贸易和投资交易急剧上涨,我所看到的数据仍然显示,人民币的使用非常不平衡,而且偏向于流入而不是流出中国。绝大部分中国的出口是用人民币支付的,然后才是进口。同样地,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有63%是用人民币交易,只有16%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用人民币交易。所有的这些告诉我们:仅仅依靠经常项目可兑换,一种货币是无法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的,还需要在资本项目上可兑换。然而,大幅度开放资本项目是中国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深水区。人民币就像是从一个平静的港湾驶向一个波涛汹涌的宽大海域。只有得到我之前所提的五个基本因素的支持,人民币才能更好地驶过这片汹涌的海域。要确保人民币国际化的可持续性,需要具有耐心、恒心、细心——不仅是对中国的决策者来说,对中国以外的决策者来说也同样如此。
二、人民币国际化后会如何影响世界格局?
现在,我们简要探究一下国际化的人民币将如何影响世界货币体系格局。在今天的全球货币体系中,无可否认,当谈到世界货币时,我们的选择少之又少。这种情形是非常危险的。在发达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时,我们看到了金融市场是如何骤然停止的,全球货币金融系统是如何濒临坍塌的。一个更多元的货币体系将更有利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如果全球的流通手段包含更多的货币,那么任何一种货币主导全球流通手段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一种货币大量盈余却仍然升值的情况就是国际货币种类过少造成的不寻常产物。由于种类过少,当少量几种主要国际货币的国内经济政策偏激并且有悖其国际货币的地位时,整个世界都将承受灾难。许多主要发达经济体制定的货币政策并不顾全大局,就像是封闭的经济体和金融系统一样。货币政策制定的结果就是,它创造了一种对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极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虚假信心,以及无法充分理解其对全球的影响。在一体化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内,政策的影响被泄露。获得较差收益的投资者和储户并没有放弃并说到:“既然我获得的收益如此少,那么我就把它用出去或者少存一些。”不,他们开始寻找其他手段为他们的存款保值,包括在境外投机搜寻更好的回报。结果就是,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远远低于那些主要经济体的决策者们的预期,同时资本流入的接收国也面临很大的政策难题。人民币的崛起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希望它能使得世界货币体系不那么扭曲,也能减少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阻力,而且,能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分担责任和享受益处。
三、马来西亚与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怎样影响马来西亚呢?对马来西亚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而无害。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任何有利于两个经济体之间贸易和投资流动都是好的。我们知道,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面临以及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我们也知道,中国需要采取渐进的措施,为自己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问题提供一些空间。但是,我们也知道,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政策框架的发展,其金融系统和经济开放程度也会更高,从而人民币更加国际化。马来西亚的决策者们在经济与金融方面不遗余力地加强与中国的联系。至于将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和投资,我们也已经落实了基本的基础设施,并且会继续改进,使其更便宜,更方便。然而,私营部门才是决定人民币用于国际收支情况的关键因素。像汇丰银行这样的机构具有向马来西亚的客户或更广泛的商业群体普及人民币,以及给决策者提供反馈信息,并方便其为人民币的贸易增长建立一个更有利的环境的潜力。
四、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货币;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影响的扩大、人民币币值的持续稳定,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由于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中国决策层和国内外理论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目标上,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目标、途径和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仍须细化和深入,有必要进行全局性的系统探讨。本文主要从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的角度来分析论证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一、国际货币的条件分析
在金本位制时代,由于黄金本身是商品,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在全球进行流通和自由兑换,并且具有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功能,因此,黄金就是国际货币。当金本位制崩溃后,人类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纸币充当了交易媒介,国际货币的内涵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国内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必须具备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应条件。
(一)政治方面
1该国的政治必须保持长期稳定。一国政治的不稳定会引起经济的不稳定,继而会引起货币的不稳定,甚至对国内外居民持有的以该国货币形式表现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构成威胁,该国货币就难以获得承认。因此,一国政治的稳定性是其货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
2该国必须在世界政治中具有较强地位。政治地位较强,能较好地保护本国利益免受可能来自伤害,能较好地保障国内外居民以本国货币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一般说来,最强的国际货币是由最强的国际政治实力提供的。同时,一国在全球政治事务中的广泛参与,也可以带动和促进该国经济的进一步国际化以及货币的国际化。
(二)经济方面
1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该国的经济规模足够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足够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就较大,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程度就较高。评价一国的经济能力,不仅要考虑目前的经济实力,还要考虑未来的增长趋势。同时,该国必须与世界各国有广泛的经济联系,在世界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强有力的出口和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一国只有和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其他国家才可能将该国货币作为支付、结算和储备货币。历史上,英国、美国在各自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之初都经历过贸易和投资扩张的过程。因此,一国若要实现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生产力,提高总体经济实力并推动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2货币对内对外的价值必须相对稳定。作为国际货币,其目前及未来的价值都必须稳定,只有稳定的货币才能被信任和接受,如果一国的货币价值不稳定,通货膨胀率较高且变化无常,汇率就会处于贬值状态且不确定,这样就会增加使用该货币的成本。通货膨胀还会降低该货币的购买力,降低其作为国际储备和交易媒介的能力。此外,该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所实行的货币政策倾向、是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高超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货币的稳定性,也是一国货币能否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3必须拥有具备相当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发达且开放的金融市场、健全的金融体系、遍及全球的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是一国货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条件。货币的兑换主要是在金融市场和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健全的金融体系是货币国际化的组织保证。实现货币国际化尤为主要的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外汇市场,尤其是离岸金融市场,这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交易的需要,又能使管理当局利用直接和间接手段调控外汇供求、稳定汇率及币值。自由且完备的金融市场的条件是有广度,即能容纳各类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有深度,即具备良好的二级市场。
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利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我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稳定的政治格局
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我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种较强的政治地位可用以加强我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
(二)强大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美元、欧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长期发挥世界货币作用,其发行国经济实力雄厚是最基本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基础虽然原来比较薄弱,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中国的经济在过去20年中平均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的1.5倍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位居世界经济大国的第六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也列世界第三位。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在亚洲的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65.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额达8188.72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储蓄率不断提高,从35%提高到40%以上。这种在世界各国中最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了保证,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三)健全的金融体系
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是由其发行国的中央银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机构支持和运作的。因此,一种纸币能否胜任世界货币职能,其发行国还必须有一个先进的银行体系。宏观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业的稳定,进而影响着本币对外汇率和币值的稳定。货币国际化后,由于国际上各类大小程度不一的经济金融危机和动荡时有发生,使国内经济金融领域常常面临着外来的冲击。从危机发生国的教训来看,金融危机和动荡带给发生国的负面经济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恢复。为了减弱和及时消化外来的种种冲击,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能力,各种冲击一旦发生,能够迅速地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予以吸收。而所有这些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强力措施进行改进。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向世界先进中央银行的目标迈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加速处理,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的形成。
(四)完善的金融市场
实现货币国际化最为主要的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外汇市场,尤其是离岸金融市场。从1989年5月招商银行开办首笔离岸金融业务,至今已有19个年头,虽然历经坎坷,但从全国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经济金融环境看,我国目前已具备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2)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能够满足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法律环境需要。(3)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硬件环境已经具备,主要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相关的金融技术手段。(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时差条件与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营业时间上能够相互衔接,具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优越的地理条件。因此,只要我国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离岸金融业务中心,就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循环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工具,使人民币国际化更具现实意义。
(五)充足的国际储备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要求一国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30%左右。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30%,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因素分析
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
(一)可能增加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人民币持有额的钳制,国际上持有人民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二)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必须输出本国的货币。从理论上说,输出本币的途径无非是贸易逆差和资本外流。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以直接输出美元的方式向欧洲各国大量输出资本,为美元占据国际货币领域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依靠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通过大量的贸易逆差来继续输出美元,大量贸易逆差形成的对外债务和债务利息使美国背上沉重的负担。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必然也会大量输出,这就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可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