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级统计师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
近年来,统计方法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迅速的扩大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统计学这门学科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还相当欠缺等。本文试图在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文、理科学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理学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学生文、理科出身及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应用统计学学科特点,结合各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在统计学基本教学内容设置基础上,对统计基础理论、统计分布、统计推断、时间序列、统计评价决策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中高级统计方法部分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介绍,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2.2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接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案例教学作为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逃课问题、电脑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应用理论的能力。
2.4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问题;改进措施
一、建筑设计中的暖通工程
我国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也发展迅速。为了适应不断扩张的人口对生产生活空间的需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尤其近几年来,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量激增。建筑暖通工程作为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定建筑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暖通主要包括采暖、空气调节以及通风三方面,又被称为暖通空调。
建筑是人们作用于自然地理环境上的产物,工程暖通是人们为了提升生活舒适度,采用物理方法对局部气候条件的调节。我国现代化起步较晚,数据显示,与其他一些和我国气候条件较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没平方米建筑采暖的能耗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但是我们的建筑的舒适程度却落后于他们。因此,在我国建筑的暖通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二、高层建筑工程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工程暖通的设计我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标准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以下简称《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以下简称《制图标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设计深度规定》)等从理论以及数据标准上规定了暖通工程的设计。
由于当前我国的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暖通工程的施工难度。造成了各种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影响到了建筑暖通工程的质量,也对建筑暖通工程的性能造成影响。高层建筑工程暖通设计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 设计图纸数据不够完善
暖通空调的设计图纸是在工程主体结构基础上对空调风管的布置,出风口的定点,各楼层之间的风系统平面图及立体图。
设计图纸是工程设计理念的书面成果也是工程建设的指导。对于暖通安装工程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图纸的指导,将无法顺利施工。在暖通工程图纸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与建筑施工人员独立施工。会因为没有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造成设计的图纸和规划使用的材料与实际的施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施工会因为图纸的误差而延误,工程一旦返工会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2. 空调系统选择不合理
我国暖通工程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长的时间,但是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也是近几年的现象。由于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对供暖系统也存在比较复杂的要求。对于一些有特定温度湿度要求的房间,就很有可能要从整个建筑的空调系统中分离出单独的一个支路,这就会增加暖通工程的施工量,加大后期维护的难度,造成了更大的能耗,增加了日常生产生活的成本。
3.供暖管理的落后
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之后,必须对使用和运行的过程中进行配套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建筑的暖通工程的维护管理因为管道的隐蔽性,导致难度加大。在高层建筑中,为了适应不同的业主的需要,会对建筑结构加以改变,固有的一些暖通工程也会随之改变,旧式的供暖管理方式难以满足需要。
4.采暖能耗大,效率低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类型以季风气候为主,冬夏两季温差大。我国普遍实行节能50%的标准,即使执行节能65%的标准,耗热量指标高出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平均水平50%以上。冬季,我国既有建筑采暖能耗较大,效率低。
三、暖通设计问题的改进措施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因此人们在对建筑工程的功能提出更多样的需求的同时,对配套的建筑暖通工程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1.规范设计图纸
鉴于图纸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须严格规范设计图纸。从图纸中数据的准确性到图纸的保存使用都必须有完善的程序。暖通工程图纸设计人员应该加强与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的沟通联系,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准确把握各项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施工前要可以再次对图纸进行校核,发现图纸中存在的与现实施工条件不符的地方,避免返工和延期。现场安装施工人员是图纸的执行者,在施工前和过程中要认真阅读图纸,深入掌握,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调整。
2.合理选择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是人们对室内外气候的调解,它的应用的合理与否影响到了建筑内部人员的活动,高层建筑空间较为封闭,内部人员数量较大,人们的活动影响到了室内的温度,空气质量,暖通工程中的空调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状况。
空调在一个建筑中可能是"中央空调系统",也可能是"中央空调与独立空调的混合系统",也可能全部是"独立空调的系统"。对于高层建筑一般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但是在使用者对于一些特定温度湿度房间的需求时,可以在中央空调基础上混合独立空调,降低工程改装难度,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人们营造更舒适的空间环境。
3.加强暖通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暖通工程尤其是暖通空调由于我国气候的季节性特征,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的管理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针对高层建筑业主对建筑结构的改变,暖通工程设计人员应在建筑改造前期对暖通工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适应建筑的变化,从而发挥良好的暖通效果。对于改造之后的图纸,暖通工程人员也应该仔细研究,妥善保管。确保各项后期暖通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开展。
4.降低能耗,提高供暖效率
与一些暖通工程较为先进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材料、产品、技术上都有极大的落后性。要改变这种状态降低供暖能耗,必须多管齐下。对于建筑物本身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在暖通的设计上选择先进的材料、产品及比较先进的技术。
暖通工程是建筑节能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论是暖通工程的设计还是施工都直接关系到节能建筑的耗能的程度和建筑入住的舒适度,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暖通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在提高供暖效率的同时推进建筑的节能工作。
小结
当今社会,人们对住宅办公等建筑场所的要求在最开始的实用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强调美观和舒适度。因此,建筑设计者都必须重视通暖工程在整个建筑中的位置,不仅要保证最后建设出来的暖通工程美观与舒适并存,更具有强大的实用性。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建筑行业和暖通工程也都有着更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乐乐.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170.
[2]林广都. 探讨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科技资讯,2013,14:50-51.
[3]王国龙,李洪霖.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 科技与企业,2013,20:248.
[4]朱红燕. 浅谈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36.
2012年初,盐城广播电视台首先对广告编排的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编排中心划分部分人员到经营管理办公室,专门从事广告稿签的录入和广告日播单的编排;此外,原来经营管理办公室中的部分人员专门从事对广告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监管。此时,迫切需要一个信息化的广告系统,将广告编排和广告管理两大职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
2建设目标
本方案集中使用了在网络通讯和计算机应用方面先进的技术,是一套较完整的、能够适合盐城广播电视台广告管理的解决方案。此项目的设施,将满足盐城广播电视台实施广告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即“以先进成熟的广告信息化管理软件为工具,借助盐城广播电视台网络平台建成高质量、高效率的广告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广告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提高广告资源的合理利用、强化财务的有效控制.从而全面提升电视媒体广告的市场竞争能力”。
3系统设计
根据广告信息单元的生命周期,系统对广告合同的签订、广告版本信息的录人,编排单的生成、与播出系统的交互,广告财务信息的更新,广告分类统计和分析等工作进行记录、跟踪和监控,每一条广告对象为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其中过程对象化为广告类中的一个属性。此外,每个对象具有纸质档案编号属性,此编号是唯一的,使得广告管理系统和合同的纸质档案及票据建立连接关系。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为用户提供详尽准确的汇总统计信息和灵活的组合查询手段。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3.1功能完备且简明实用
系统不仅具有一般的广告流程管理功能,而且能够全面统计分析,进行账务查询,而且具有电视台广告管理特有功能,可根据录人数据自动生成每日的广告编排单,并且可以导人到播出系统进行排序播出。
3.2兼顾效率和界面美观
系统采用可视化编程技术,遵循面向对象的数据封装思想,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友善的图形化界面可以使系统管理直观进行。
3.3系统开放性好,易于扩展移植
系统配置的应用系统软件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提供开放的接口以及控制各设备所使用的底层协议,可以方便的与其它厂家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便于系统未来扩展。
3.4数据具有可靠性
本系统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用户对系统模块和数据访问的控制。不同权限的用户享有不同的操作权利。只有系统管理员才具有对广告记录删除的权限。此外,数据库采用。rale进行存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可以定期自动备份以及对数据进行维护等。
3.5程序具有健壮性
本系统在开发时候必须做到对各种异常的捕获,采用数据溢出技术,譬如对于一条广告记录的备注字段,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30字符,但有少数广告的记录字数会多于30字符,在此情况下应该对特定记录建立数据溢出库,以防异常的出现。
4系统环境
软件环境:采用微软的.net作为开发平台,结构采用C/S模式,编程语言采用面向对象语句来编写,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系统为微软的Windows2003severo
硬件环境:采用两台DELL8410服务器作为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以交换机为中心与经管办办公电脑和财务办公电脑建立星形局域网,并通过CISCOASA5505防火墙与互联网连接。
5软件功能系统设计
广告合同管理模块:此模块可以进一步规范广告业务的流程。对于广告合同的具体数据项目,该系统都进行了详细地定义,合同和稿签单的输人都必须符合系统的要求。采用该系统以后,可以从源头上规范对广告业务的管理,保证广告流程后续节点的良好进行,包括:协议管理、合同管理、时间管理、占播情况查询、广告素材管理。
广告财务管理模块:此模块可以做到对广告到账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管。例如可以实时查询到账情况,对欠账的客户进行催缴,根据进账对广告客户进行评价等,主要包括:票据管理、付款通知管理、广告平账管理、财务反平账管理、收人统计。
广告编排管理模块:此模块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视广告编排的效率。该广告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网络化的优势就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广告业务合同、封溯表等数据由专人负责输人后,编排人员即可利用系统自动生成广告串编单,并对该串编单进行广告节目顺序编排。编排单生成之后,可以通过xlld标准交互文件和播出系统实现对接。该模块主要包括:广告手动编排、广告自动编排、宣传片管理、合同编封瀚况查询、按合同解锁时间段、按频道按天解锁、多/漏排查询、生成xml文件格式与播出系统交互。
广告查询统计分析模块: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丰富,具有多种的统计分析途径,譬如可以按照客户类别、广告时间段进行统计等,还可以根据电视台的实际要求,屏蔽掉不需要使用的功能,以保正输出实际需要的统计分析数据。(系统要求输人项很多,虽然输人时比较繁琐,但详细的输人可带来查询与统计的便利)。该模块包括:合同总量统计、部门业绩统计、业务员业绩统计、广告类别统计、频道资源利用率统计、财务总体查询统计。
6用户界面设计
采用windows窗体式界面,结合菜单栏,工具栏目,数据部分采用网格控件,此控件功能强大,对数据排序、查找具有快捷作用,可以对界面数据导出excel文件并可实时打印。
7主要创新点
7.1实用的人性化设计
本系统的每一项功能都针对了电视台广告工作流程的实际情况,使用方便。目前,市场上针对电视台行业特殊的广告流程模式,这些系统显得实用性不强、针对性不高。
7.2多种灵活的分类方法
本系统针对了盐城广播电视台广告的实际情况,将盐城广播电视台的广告进行多种不同分类,譬如将可以按照广告客户类型分类,也可按照广告的频道属性分类,也可以按照广告商品的属性分类等。
7.3先进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本系统将每一个广告合同和版本对象化为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以此思想作为指导进行程序设计,逻辑异常清楚、调试简单、程序健壮、易于维护、执行效率较高。
7.4系统的可靠性较高
数据库采用orate技术,将所有广告信息存储在库的一系列表中,并可以定期自动备份在U盘中。这样即使计算机中毒或损坏,只需要通过将系统重装和数据恢复即可。
7.5通过标准交互文件xml,可以将编排单实现与播出系统良好对接解决了与播出系统一直通过纸质编排单打印和人工校对的问题。
关键词:消防给水方式;超压与泄压;系统可靠性;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可靠性,与消防水池的布置形式、消防设施的布局完善,以及消防系统技术参数的合理设置等因素有关。在此,针对消防池的布置形式、防止泄漏和如何提高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消防给水形式
1)设置高位消防水池。该方式就是在屋顶设置大容量的消防水池(考虑灭火灾延续时间内所需要的水量),利用生活加压水泵将所水的一次提升至至消防水池内贮存。遇到火灾发生时,即可直接依靠水池中的消防贮水进行灭火,具体可通过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完成。这样,除了屋顶消防水池设置高度不够,需要在顶层设消防增压泵以满足建筑最高几层消防设施所需的压力外,一般不需要再设置消防专用水泵和相应的控制电器系统。特别是对于50m以下,需要分区减压供水的高层建筑,其效果非常好,只需在分区的适当高度和部位设置小容量的调压水箱,就可完全满足消防使用水的要求了。
高位消防水池的特点:一是它不存在平时因维护管理不善、长时期不使用致使消防专用水泵在着火时无法启动等现象与弊端。其消防的安全可靠性非常高,而控制又简单,使用又方便;二是对供电要求条件不高,无需双路电源或设置自备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这样,从而就简化了消防给水系统,并有利于设计、施工和管理。三是消防水池的容积较大,而对建筑外观和结构计算和抗震投资等影响较大,不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就限制它的应用范围。
2)气压罐式消防供水。其供水方式与其他供水方式有所不同,关键就是不需要另设置高位水箱,消防管网也始终处于长高压状态,消防的安全可靠性也较高。但是,对供电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两路电源或柴油发电机供电系统来保障。由于该供水方式以其独特的供水形式,不受高度的限制,加上安装灵活方便,操作又简单,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消防出水快、技术上安全可靠等优点,所以被广大设计者和使用者所关注。现在许多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已不断采用。但是,该供水方式耗电较高,日常运行费用也大。往往有四分之一的能耗而被用来维修无效压力的区间上而浪费掉。另外,在需要分区减压供水的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中,由于每分区都要设一个存有l0分钟消防用水量的大气压罐,所以也是非常不经济合理的。
3)高位水箱与消防水泵结合供水。该供水方式也是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中采用最多和最易接受的一种消防供水方式。需要在高层建筑屋顶设置小容量的高位水箱,平常与生活用水并用,并且要能满足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配套在建筑物底层(地下室)或室外设消防专用水池、水泵和泵房。
高位水箱与消防水泵结合供水的主要特点:它与高位消防水池供水方式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消防供水灭火的任务主要是由消防专用水泵来完成。从建筑的高度及分区上说,该供水方式又可分为一次加压供水、分区并联加压供水和分区串联加压供水三种形式。①一次加压供水适用于建筑高度在50m以下,并且不需要分区供水的高层建筑。②分区并联加压供水,用于建筑高度超过50m,且需要分区减压供水的高层建筑。分区并联加压供水,各分区供水互不影响,其消防安全可靠,分区水箱容积较小;它的消防专用水泵可集中设置,便于平时维护、管理,但对于消防供水管材的质量要求较高些。③分区串联加压供水,用于建筑高度超过50m,且需要分区减压供水的高层建筑。它对消防管道压力要求较低,可减少管道的维修量。但对各区供水有联系,消防安全可靠性较差。当下一区的消防专用水泵出现故障时,将影响其上区消防灭火的可靠性。同时,串联供水,水泵安装分散,平时的维修、管理困难。
4)全自动恒压变频调速供水。该供水控制技术是一种用于生活、消防的新型节能供水设备。它采用了最新的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管网压力实地检测,以此反馈控制水泵转速、扬程等,从而保证管网供水压力的恒定。
全自动恒压变频调速供水特点:消防供水与生活供水共用一组水泵,并共用备用水泵,这样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并避免了因水泵长时间不用而锈蚀所引起的不安全因素,有效增强了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二、消防给水超压、泄压问题分析与解决
2.1 超压、泄压问题分析
1)消防给水超压问题。它是指系统内的水压超过其工作压力的限值,造成管道、附件、器材和设备的损坏,或造成给水的不均匀。这样,不利于系统的灭火,也影响系统得正常运行。而超压问题在高层建筑消防给水中是客观存在,因此应引起重视,并采取防治对策。超压原因主要有:①系统小流量出水。火灾初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往往只有几个喷头动作,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进行末端试水时,所需要的流量都很小,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加压泵是按设计秒流量来选择的,所以两者相差好几倍。这时加压泵在小流量下工作,就会造成加压泵扬程大幅度升高,从而使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网超压。②水泵结合器的超压。消防给水竖向分区的上、下区共用水泵结合器,防止串压的止回阀不严密时,下区就会出现超压;另外,当消防车的消防泵向室内消防给水管网供水时,有时会造成管网的超压(特别是消防车的消防泵与系统的消防泵串联运行时,这种可能性较大)。③水锤超压。这是因消防泵故障或停电而突然停转所造成的水锤现象。④竖向分区不合理。在建筑物高度较高时,给水的竖向分区未按1.2MPa上作压力的要求分区,从而造成系统的超压。⑤未设置排气装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给水管网中未设置排气阀或排气阀的位置设置不当,从而使管网内的空气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者可能发生压力波动造成超压。
2)减压、泄压方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普遍存在超压的问题,所以必须采用减压和泄压方式来解决系统的超压问题。主要通过给水的减压和泄压,保证给水的均匀性和给水的可靠,确保系统设计流量能正确使用;另外,通过这种方式的解决,也有利于系统的设备和材料的安全。
2.2 超压、泄压问题的解决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给水减压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解决: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防止超压的产生。一是合理布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给水管网,尽量将喷头均匀布置在配水管的两侧,这可均衡各个配水管的水压。二是合理选择下放给水系统的分区,并适当减少给水分区的压力值(当建筑高度低于或等于120m时,消防给水竖向分区可以采用减压阀、分区水泉、多出口泉等并联消防泉给水系统;建筑物高度达于120m时,消防给水竖向分区可以采用多台消防泵直接串联或设中间水箱转输的串联消防泵给水系统)。三是在消防泵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流量一扬程曲线平缓的消防泵。有条件的建筑采用切线消防泵、水冷直联消防泵或者变频调速消防泵。②可适当采取相应的泄压和稳压措施,使超压值对给水管网不致造成损坏(如泄压阀、安全阀、稳压阀、气罐阀等)。③有效提高整个消防给水系统的承压能力。一般情况下出现的超压,能在允许工作压力范围。
三、提高消防给水系统可靠性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是指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在规定的条件、时间内,能够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其可靠性对保证高层建筑消防的作用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通常用可靠度来表示。它是消防给水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是一种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
①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框图问题。为了研究系统的可靠度,先要弄清系统的功能、失效模式,并准确地绘出可靠性框图。通过建立消防给水系统模型,研究系统可靠度与单元(组件)可靠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单元的可靠度可以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由此可确定由若干单元相互组合成的复元体系统的可靠度。系统可以分为非储备系统、储备系统和复杂系统储备系统,又可分为工作储备和非工作储备系统。而非储备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串联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对供水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足够的保证率,故多采用储备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形式。在工作储备方式中,可分为并联系统、混联系统、表决系统。在消防给水系统中,主要由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组成,其中一各单元(阀门、消火栓、喷头、管道等部件)或设备(水泵、水池、水箱等)的功能,决定了可靠性框图的关系。就两个阀门用管道相连的可靠性框图说,若其作用是让水流通过,则两阀需同时开启。从可靠性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串联系统;若作用是起截断水流作用,则关闭其中一个阀门就可完成截流作用,该可靠性框图就为并联系统。所以,同是一个结构,不同的功能可靠度是不同的。在水泵给水的方式中,虽然同样的形式但关系也不同,可靠性框图也就不同。②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度量计算问题。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则是由各单元的功能关系所决定的,所以系统的可靠度也就由各单元的可靠度组合而产生。
四、结论
①消防给水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要对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适合于本建筑物特点的消防给水方式。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主体的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中,给水系统的超压问题不能忽视,设计时应采取有效的减压和泄压措施。③系统可靠性的选取,要能与分配保证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功能和寿命同步达到设计要求。整个系统与每一个子系统都要具有一定的可靠度,避免系统不可靠而发生故障所引起的经济损失。所以,设计者必须在安全与经济两者之间来求得合理的平衡,并且达到最优程度。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高校的管理的保持高校快速发展的竞争力提升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管理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各种执行要素的变化情况了解和统计,可借助教育统计数据信息来进行相关的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明确,总结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借以调控和指导后续计划的的执行过程,完善高校的管理。在某一项具体工作完成后,经过运用教育统计的方式对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实现对各个阶段以及整个管理计划的有效评估,登记入案,为高校的后续发展中实施的管理计划进行参考和借鉴,提高高校的管理计划的实施和评估工作的工作效益,促进高校管理计划的完善实施。
二、新时期高校教育统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育统计的内容与方法
(1)教育统计的内容及视角存在“内视倾向”
为了推进新时期高校的更好发展,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规定的教育统计内容包括了学生信息子集、研究生非学历教育信息子集、学校基本情况子集等12大项的内容,囊括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综合来看,统计的内容及相应指标都是从外部的视角来审视高校的发展,形成了对高校全方位的审视,这也使得所有统计的指标集及指标将限定在高校的内部,脱离了高校所处社会环境与自身发展的联系,使得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统计缺少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及分析等,仅仅是以搜集内部数据为主,像《普通高校基层统计报表》等,其的存在与发本来就是有统计部门等编制的,为了实现上级部门对新时期高校的发展中各种状况进行了解掌握,这种形势下,就使得教育统计并不是基于高校管理及自身事务的需要而实施的,使得教育统计信息的用途狭隘化,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及管理意义不大。新时期的高校教育统计视角单一、狭隘,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对高校的影响,使得统计指标体系发生了“瘫痪”现象,新时期的教育统计进表现为十几套报表,使得教育统计信息“统计信息不足”及“严重重复”现象共存,淡漠和忽略了复杂的社会动态和外部环境,而存在着严重的“内视倾向”,遮蔽了高校发展中望向更高处的“眼睛”,不利于高校的更好发展。
(2)总量数据统计静态孤立方面
新时期的高校教育统计具体表现为年底填制统计报表,实现对该年高校运作中指标总量的统计数据进行采集汇总,这一过程中不涉及往年的历史指标。然后的后续的数据处理中将去所采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实施处理,但是这一过程并没有进行对教育统计数据的汇编和加工,使得对整个数据的处理仍然停留在报表处理的阶段,究其实质,电子统计数据库仅仅是对纸质统计报表的简单复制。除上述原因外,统计指标历年的数据均是按照不同年份的统计报表登记的,这就使得统计信息中的任意一个报表中的数据指标不具历史延续性,专项调查没有实施和体现出来,使得新时期的教育统计信息所提供和反映的信息相当有限,仅仅是一些孤立、静态的统计数据,仅仅能说明的、是进行统计的当年该校各项指标的数值,但是事物往往是变化发展的,只有经过对各种情况、不同时间段的情况就行比对才能真正意义上发现这种内在的联系,而当前的这种孤立。静态的数据信息统计限额按削弱了统计信息的功能,没有形成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有机结合,也没有进行专项统计与定期调查统计,致使教育统计数据不及时,影响了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客观描述及评价,这种形势下,新时期高校的教育统计便失去了信息反馈与信息依据的作用,严重削弱了其应当拥有的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统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责界定方面
新时期的高校中,统计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的界定是对其在高校管理中作用和地位的有效反映,有的高校的单独设置了信息科,进行学校相关方面的综合统计,如湖南工业大学,由校办调研督办科负责,与其同在一个省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则是由党政办公室综合科负责等,综合分析可发现,没有哪所本科院校的统计人员是专职的,除综合统计工作外,这些高校的工作人员好要负责大量的其他相关工作,并不是将教育统计当做自己的专项工作去做,这样就使得高校统计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所处高校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和监测,这种形势下,就使得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数据的无法进行深加工及深层次侧分析,进而得到的教育统计信息质量不高不能有效指导高校进行相关决策等。根据教育部的《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新时期的高校对统计人员进行了岗位职责的规定,其中,重点突出其作用是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向教育、统计行政部门提供统计服务,如湖南大学的相关规定是“负责学校统计工作的归口管理……实施统计数据‘建库上网’和电子台账”等,从这些高校对统计人员工作职责的规定中可看出,高校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成为了高校统计服务为唯一对象,进而忽略了高校本身的管理机发展,也就是说,当前高校的教育统计淡忘了自我服务,仅仅是限定在纯粹的为他服务方面,这就大幅削弱了教育统计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重点体现了其在发展及实施过程中的客观性及被动性,长此以往,逐渐使得高校的教育统计流于形式,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统而计,局限化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三、缺乏教育统计支撑的现行高校管理
(一)管理的片面化和短视性
当前的高校发展中,服务社会的功能被不断强化,而且随着高等教育国家化趋势的发展,使得新时期的中国高校逐渐汇入了全球化的大竞争及大交流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信息化时生了深刻的巨变,进而促使当前高校的面对的着快速变化又纷繁复杂的环境,基于当前高校教育统计的狭隘性和内视性,导致我国高校不能有效、融入和应对外部世界的竞争环境,促使高校的、管理逐渐陷入了片面化及偏见性,中国高校对自身的管理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另一方面,当前教育统计中实施的这种定期、孤立、静态的事后统计,为高校提供的更多的信息具有严重的非延续性和滞后性,积极是一些年底的表面数据的统计,试想,一种离开了原有的整个体系和动态时间数列的统计数据,其时效性及决策性意义已丧失殆尽,脱离了新时期高校的动态历史进程,静态孤立的数据信息根本无法“突出”高等教育的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实施过程中潜在的异常及问题也不能实现真实有效地披露,长此发展下去,必将使高校管理陷入肤浅和短视以及麻痹,对高校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5]。在传统高校管理理念下,主体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是高校教育统计最为缺乏的观念,这就导致了教育统计与高校管理之间关系被割裂的严重现状,二者若即若离,虽说高校领导层管理着教育统计的实施,彼此之间存在着关联的关系,但实际上是游离于高校管理的核心,久而久之,便表现出了高校管理的边缘化的倾向,导致的后果便是加剧了高校管理的片面。麻痹和短视,在实际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片面追求规模效益,对于本科生的培养实现流水线生产,且大幅圈地造楼,债台高筑,师生配比不合理、图书设施等基本条件不达标、专业设置贪大求全、不顾自身教学水平大量“进口”热点专业等等,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也使得所在学校学生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高校办学定位趋同现象逐渐严重,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中的严重隐患。
(二)高校管理的经验化、制度化和权力化
(1)教育统计下的经验管理
由于当前发展中教育统计提供给高校管理的数据支撑极为有限,这也致使新时期的高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当前的管理中,高校领导对高校的各方面管理更多的是依靠经验来实施,也就是所谓的“经验管理”,这之中提到的经验,不但有个人经验,更有从同行同僚切磋交流得来的经验、从著述文献中得来的经验以及教学方面的前辈传授的经验等,在进行高校管理决策中,高校领导依靠各种总结积累得到的经验作为主要依据,综合而言,经验具有感性和具体的特征,不能摆正符合普遍的理性,使得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体而言,首先,在时间方面,经验只能属于过去,但反观新时期的高校管理,其本身具有先导性和现时性,这种形势下,在管理的过程中将过去的经验用于具有现时性和先导性的高校,显然具有一定的风险,表现出“守株待兔”般的高校管理,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建设及发展;其次,基于性质方面考虑,过去发展中总结出的经验本身具有模糊性和多样性,容易受到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会做出有失公允的管理,套用没有严格周密论证的经验,无法满足新时高校组织复杂及功能多样的要求。
(2)教育统计下的制度管理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制度管理是组组织管理程序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其在实施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以惩戒作为坚强的后盾,本身形成了强制执行的效力。制度管理以公平公正、快速高效为其主要特点,保证了组织正常有序的运转,进而避免了“人治”的随意性带来的种种弊端。高校在运用制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将管理对象视为可控的静态封闭系统,进而运用自己的职权进行对其的有序化刚性管理,追根究底,制度管理是经验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制度管理忽视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更是对高校教育中教师的本质特征及之间的差异性选择了忽视,只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将人视为被动的工具,进行了对其机械的管理,制造出的是一种“无人的组织”,随着知识分子教师“人”的意识的觉醒,他们会反抗这种制度化管理,质疑这种繁文缛节的制度管理,有的人甚至会愤然辞职,清华大学的陈丹青和北京大学的邹恒甫就是真实的案例。除上述两种管理外,还存在一种管理模式,、那就是权利管理。其以不容驳辩的行政权力强行决断执行,进行对被管理者行为的规范管理,如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浙江大学大允许大一新生自备电脑等。使得这种行政权利的机关化色彩过于浓烈,不仅使得高校的教授完全沦为被管理者,就连招生考试科目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都归属行政机关管理,抹杀了大学教授的主体性和大学本身的自主性,彰显了世俗权利的对学术自由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旁落。
(三)以过程为代价的静态目标管理
新时期的大学管理中,静态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的传统化管理,忽略了大学内部和外部的可变性和复杂性,将新时期的大学视作一个-封闭的组织系统,使得被管理者只能按照管理者的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活动,其规范性有余,但灵活性不足,且重结果而轻过程,粗放有余而精细不足,久而久之,在组织内部产生了一种惰性,虽达到了管理目标,却是为这个管理的结果付出了超长的代价,影响了新时期高校更快速更完善发展。
四、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双证融通 高职教育 问题 策略
一、高职教育双证融通的概念
所谓双证融通,是指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取得过程高度融合、无缝衔接和优化配置,即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结果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以学历证书获得为结果的学历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之间相互认可、相互沟通和相互转化。其实质是将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衔接与对应,将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与职业资格标准统一起来,逐步构建起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融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未能实现自然衔接
大多数高职课程,在开发初期都未能进行必要的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导致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乏对应关系。由于未能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之间产生脱节。
职业培训注重与职业特点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现存教育体系中的理论知识,多为多年总结和研究的理论,并不能完全反映迅速发展的职业变化。况且一部分职业也尚未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这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归纳新型适用性理论,又要注重前沿实践的经验。而这一系列若要进入高职课堂,必须加快从理论到实践的总结,并形成便于课堂传授的体系,这对于现行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而言极具挑战性。
(二)教学资源无法支持双证融通的实施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率,但与此同也暴露了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缺乏以及实践环境匮乏。就高职院校目前的状况而言,教育师资力量仍然是以学术型和科研型为主,师资队伍不合理,理论教师超编,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理论教师实践经验少,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在大多数教学中,教师偏向于知识体系的培养。教学场所多在教室,鲜有真实的工作氛围。
要做到双证融通,还需要“双师型”教育人才。职业资格证书的最大吸引之处在于对职业能力的彰显。它不应只由应试型的题目组成,而应该是对职业过程当中实际问题的考验。多数职业技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要求将实际问题凝练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迅速掌握方式、方法。这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既需要具备行业知识,又需要具备教育传授知识的能力。“双师型”人才的匮乏,也是职业教育当中的软肋。
(三)学生和家长对双证融通制度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由于学生和家长对职业资格证书缺乏重视,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实施双证融通的决心。在许多高职学生和家长看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降低了大学生的身份,相反他们更加注重专升本的学历进阶。同时,尚存在很大比重的高职院校未能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因而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能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极小。
根据调查,学生对于职业资格证书的信息大多通过职业院校取得。例如,学校的就业与创业中心关于报名参加某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信息,以及部分教师对于某些资格证书的宣传。学生自发了解职业资格证书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这也与社会公开媒体中对于学历宣传大于职业资格宣传有一定关系。
(四)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不健全
尽管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制度相对分散,尚未形成配套体系,加之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强,使得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同时,对职业资格的认定远远落后于新职业的产生发展速度。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生产力的发展,某些旧职业逐渐消失,新职业大量涌现。高职院校本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与职业岗位完全衔接为目标。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不少比例的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方面没有认定的对应职业,并且没有配套的资格证书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但是,拥有正式职业标准的职业仅有300个,占总职业标准的比重约为16%。其中因为不同部门管辖不同行业的不同部分,所以尽管是同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其颁发部门也可能是不同单位。这些认证单位中既有行业职能部门,也有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甚至是行业协会及企业。这就导致证书种类繁多,标准不一。
此外,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渠道缺乏规范性。为了追逐利益,许多机构、社会团体和协会争相展开各种“资格证书”的认定,从而导致职业资格认证缺乏严肃的态度、科学的考量和权威的管理,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顺利实施双证融通制度。
(五)企业对双证融通制度缺乏支持
在大多数企业看来,学校的品牌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他们所看重的,而资格证书只是作用测试和选择人才的一种参考。企业都是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实践能力和业绩来界定学生的薪酬,而很少会按照学生所持有的证书级别去决定待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多数未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证书考核标准与企业以及行业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学生取得的证书越来越多,等级也越来越高,但是证书的含金量却日益下降。而且,大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根据调查,多数企业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和能力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能力在工作中可以体现,职业资格证书仅仅在面试初期有部分作用。
三、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实施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确认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关系后,高等院校要从双证融通的本质含义上寻找二者之间的基本对应关系,并通过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来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应根据职业资格证书所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考试大纲和题库,并将文化基础、技术基础、技能知识点和专业技术与专业所确定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应知一一对应。同时,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应保留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学分比例。这要求各专业从课程开发调研到最终职业考试,形成一个整体方案,主体围绕培养符合职业特点的专业学生,既要进行全盘考虑,又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培养内容。
(二)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设备
实施双证融通不仅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的观念、内容和管理方式等层面进行改革,同时还要求配套的教学条件予以支持。如建立与职业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训基地;与最新行业相关的咨询信息包括各类报纸、杂志及专著;展开更为密切的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身历其境参观并参与具体工作实践。在师资队伍方面,高等院校必须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尤其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应该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非常熟悉,熟知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具备对应的职业资格。在设备条件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大投入,完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包括充足的实训场地,以及符合生产要求的仪器设备,以设置真实的工作环境。
(三)创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
首先,可以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要加强和改进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考核,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可以为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岗位能力要求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其次,可以以证代考。学生结束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把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变成与其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试,将学生获得与该课程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作为结课标志。最后,可以采取答辩式考核。注重理论课程知识的应用性,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传统的理论考核改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分析、拟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答辩。教师依据设计方案和答辩结果予以评分。
(四)建立双证融通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委员会,要求在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证书的总框架下实施高职教育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次,由职业资格委员会制定实施双证融通的标准和要求,如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与不同专业配套的职业资格工种与级别,与教学计划对应的资格证书学分和课程等。同时,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应该加强对评审机构的指导,包括办学条件、教学计划、专业和课程以及修订职业资格标准等。职业资格证书只有在更广阔范围内、更长时间内被大众所认可,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因此,需要权威机构或权力部门等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要做到与职业特点紧密结合,在取得过程上设立规范。只有做到了严格把关质量,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与学历证书的管理相协调,才能让职业资格证书真正有底气,才能谈双证融通的实现。
(五)提高双证融通的权威性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测评系统开发
0、系统研究意义
随着高等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存在着办学特色不鲜明、教学资源严重短缺、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管理机制不畅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而在我国现有发展条件下,对高校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特别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校园网技术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师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规范教学行为提高积极性,促进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监控教师的授课进程,查看教师的授课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作出科学决策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1、系统环境和系统开发平合
随着数据库的大型化人们为了数据和资源的共享不断发展着系统的体系结构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Iient/Server)模式和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旧rowser/Server简称B/S)。其中前两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现在主要采用的是C/S结构和B/S结构。
B/S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目前.可供选择使用的数据库有很多种。B2、Informix、OracleMySQL和SQLServe。等等。通过对现有系统采用的数据库和本管理系统的网络运行环境和需求分析后决定采用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系统。
2、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规范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1)系统用户认证:为了保证本系统的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设置了用户认证管理功能。本模块是用户进入系统的入口用户登录时要经过身份验证只有注册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才可以登录本系统。121学生信息模块分为修改密码、对教师测评和信息员反馈三部分。(3)教师信息模块:分为修改密码、查看信息、对同行的测评三部分。(4)督导组专家信息模块:督导组教师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从备课是否完整、讲述是否正确、教案是否合格、是否存在互动、板书是否工整、重点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方面进行测评。测评过程和同行测评类似,只不过测评指标不一样。同时督导组专家对授课过程中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进行点评。(5)管理员模块:管理员模块主要负责对后台的数据进行管理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对测评信息的查询。
4、教师测评系统的实现
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由交互图、状态图、活动图表达。在系统分析设计中对主要的UseCase和对象类绘制这些图形可以分析系统的行为印证和修改系统的静态结构实现用户需求达到系统目标。
4.1系统登录实现
用户界面设计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控制和选择信息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用户界面的设计应该坚持友好、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原则,不需要大量的预备知识即可以完成相应的操作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用户登录是应用程序的入口用户只有通过该入口才能进入系统。用户登录时首先要输入用户is密码然后选择用户类型.根据用户类型不同到相应的用户数据表中验证是否有该用户。如果验证成功则进入相应的用户登录界面.如果不成功,则重新回到登录界。本系统的用户有四种类型:学生是进行测评的学生用户教师是进行同行测评的用户同时也可查询教师自己的测评成绩:督导员专家是进行督导员测评的用户:管理员是后台管理用户和院级教学管理部门用户可以从后台输入系统数据以及查阅本院的测评结果。
4.2学生模块实现
学生登录后可以实现测评教师、密码修改等功能在学生页面上『左边的工具栏有密码修改、教师测评、信息员汇报等学生使用的导航链接。测评可以实现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学生分为普通学生和信息员普通学生只有修改密码和教师测评功能信息员除了这两项功能外,还有对日常教学信息的反馈。学生测评时先选定当前学期的一个授课教师.然后链接到学生测评指标界面学生对每一个指标选择一个相应的等级分.如果有未选择的项或全部选择最好的与最差的都不允许否则根据学生选择的等级计算分值存储到学生评分数据库中。:
4.3教师和督导员模块实现
教师登录后可以实现同行测评、查询和修改密码等功能评价可以实现对本教研室其他教师的测评;查询可以实现对自己测评成绩的查询。在教师页面上左边的工具栏有查看测评结果、同行测评、密码修改等教师使用的导航链接。教师在对同行测评时.由于教师测评时相对比较认真,所以采取直接评分方式.和学生选择选项测评不一样。
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选择左侧的同行测评按钮对教师进行测评.测评只能对同一教研室的教师进行测评教师在每个指标的右边填写测评分数但是不能超过一百分,如果超过一百分则无法提交要求重新填写分数。测评完以后返回对其他教师进行测评。教师还可以查看学生对自己的测评情况,只能看到测评分数和测评意见看不到具体班级和具体学生的评价还可以查看同行对自己的测评情况。督导员登录系统后选择授课教师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测评测评时和同行测评一样也是针对每个指标填写具体分数。
关键词: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绝缘
前言
高压电气试验是考核电气设备主绝缘或电气参数是否满足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高压电气试验的结果往往会受到一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因素所干扰,造成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被试设备的缺陷没有被反映出来,造成设备带病运行;也可能把合格的设备判断为不合格,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对多年来在高压试验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和分析,并对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试验设备和被试设备的接地问题
1.1高压TV及TA二次回路不接地造成测量数据错误
在测量高电压和大电流时,必须使用TV和TA进行变换。理论上,TV或TA的变比应遵循电磁感应定律,即它们是变比决定于一次绕组的匝数和二次绕组的匝数。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高电压下的TV或TA的二次绕组没有将一端接地时,实际上反映出来的变比就会偏离铭牌值,所测量出的数据也是错误的。例如,对1台30mW水轮发电机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采用1台35KV/100V的TV和1块150V的交流电压表测量电压,在第1次试验时发现电容电流比往年小得多,显然是试验电压没有达到预定值,所测量的电压是一个虚假的数据。经检查发现TV二次没有接地。将TV二次绕组一端接地后,数据恢复正常。试验数据见表1。
表1TV二次绕组不接地和接地的数据比较
如果按照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反过来计算第1次试验电压,应为:(21/38)×23.8=13.15(kV),这一电压与预定试验电压相差甚远。对于高压TA,我们在实验室也做过同样的试验,当高压TA二次绕组不接地时,电流的变比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偏差。
无独有偶,在做1台电力变压器的空载试验时(试验电压10kV),第1次试验所测量的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与出厂试验数据不吻合,经检查也是TV和TA二次绕组没有接地所造成。
由于高压TV,TA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与大地之间存在着分布电容,如果二次绕组不接地,二次绕组上的感应电压就会通过表计与大地之间产生杂散电流,从而产生错误的指示值。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以下两件事情在高压试验中必须重视:
1)高压TV和TA的二次绕组,不论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测量的准确度来考虑,都必须将其中的一个端子可靠接地;
2)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应同时测量试品的电容电流,因为可以从电流的大小来判断试验电压是否正常。
1.2被试设备接地不良造成介质损耗增加
这种问题主要发生在电容量较大的设备上,比如耦合电容器或CVT(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变电站里,线路CVT或耦合电容器通常都与线路直接连接,在检修时为了保证线路检修人员的安全必须将CVT或耦合电容器的顶端接地,通常是将线路的接地开关合上或挂上临时接地线。如果接地开关或临时挂接的地线接触不良,相当于在电容器上串联了一个附加的电阻。如果电容量为c,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因tgδ与等值串联电阻R有如下关系:
tgδ=Ωcr
从上式可知,当电容器串联的电阻一定时,电容器的电容量越大所产生的损耗越大。在实际试验中,已经多次发生因接地开关或接地线接触不良而造成被试品介质损耗超标的问题。表2是一个500KV直流中继站耦合电容器的测量实例。
表2 耦合电容器介质损耗测量数据比较
当怀疑接地开关或接地线接触不良时,可以在被试品上直接挂上另外的接地线,保证接触良好。
1.3滤波器接地开关没合上造成测量数据异常
这种情况发生在测量耦合电容器(或带通信端子的CVT)上,如图1所示。由于耦合电容器顶部接地,所以在测量C1的介质损耗时通常采用反接屏蔽法,也就是将测量装置的屏蔽端子接于C2的下端,这种接法似乎是把C2以下的元件全部屏蔽掉了,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表3是一个测量实例,从表3数据来看,当接地开关打开时,不同的测量仪器所呈现的异常情况不尽相同,只有当接地开关合上后,才能测出正确的数据。这种情况说明异常现象还与仪器的测量原理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测量耦合电容器的介质损耗时,应首先将结合滤波器的接地开关合上。
图1反接屏蔽法测量C1
表3滤波器接地开关的分合状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比较
2、试验电压不同所引起的问题
2.1对介质损耗因数测量的影响
在一次500KV直流中继站的耦合电容器预防性试验中,由于耦合电容器电容量较大,为了避免仪器过载,采取降低试验电压的方法进行测量。在36台耦合电容器中其中有1台测量结果不合格,见表4序号1。为了查找试验不合格的原因,试验人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改变试验接线、擦拭外套等等,但测量结果仍不合格。第二天用另一型号的测量仪进行测量时,发现在0.5KV的电压下测量结果仍然不合格,但随着试验电压的提高,介质损耗却越来越小。然后再用回原来的仪器复测,在同样的试验电压下测量结果也已经正常,测量结果见表4中序号2-7。这种现象显然与绝缘材料中存在杂质有关。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多元件串联的耦合电容器中存在连接线氧化接触不良的问题,在低电压下氧化层未击穿,呈现较大的接触电阻,所以介损变大;当试验电压提高后,氧化膜击穿,接触电阻下降,介损变小,这时即使降低试验电压,氧化膜仍保持导通状态,介质损耗不再增大。
2.2对测量直流电阻的影响
某厂1台发电机在进行预防性试验时,用双臂电桥测量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结果与历年数据相比显著增加。为了慎重起见改用外加直流电压电流法,测量结果却与历年试验数据接近,然后改用不同的仪器测量,数据变化很大。根据对测量方法和结果的分析,我们判定转子绕组已经存在导线断裂的问题。导体断裂后,在断裂面形成一层导电性较差的氧化膜,当用双臂电桥测量时,由于电桥输出电压较低,氧化膜不击穿,所以呈现较大的电阻;而采用外加电压电流法时,由于输出电压较高,所以氧化膜击穿导电,测量的直流电阻就变小。经拔护环检查,该转子绕组端部存在5处断裂的缺陷。
表4不同电压下耦合电容器测量结果比较
以上例子说明,对于与直流电阻有关的试验,采用输出电压低的仪器更容易暴露设备存在的缺陷。
2.3对测量直流泄漏电流的影响
导体表面所产生的电晕电流在导体的形状、电压极性、导体间的距离确定以后,就与电场强度的大小有关。当外施电压小于一定的数值时,电晕电流很小,对泄漏电流的测量影响可以忽略,而当试验电压超过一定的数值后,电晕电流要比绝缘的电导电流大得多,这时就要采取措施减小电晕电流的影响。
3、环境温度所引起的问题
在某厂1台发电机转子的预防性试验中测得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不合格,正准备进行处理,为慎重起见,先用原仪器进行复测,却发现数据是合格的。在后来的几天里,这种情况总是反复出现,所测得的数据有时合格,有时又不合格,令人费解。后来经详细分析,发现凡是白天测量的数据都是合格的,而晚上测量的数据都是不合格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电厂所处的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极有可能是转子绕组导体存在裂纹,白天温度高时,由于导体膨胀,裂纹被顶紧而完全导通,所以直流电阻合格;而到了晚上,由于温度降低,导线收缩,裂缝被扯开,所以直流电阻增大而不合格。经拔护环检查,证明这一分析是正确的。
4、引线所引起的问题
4.1绝缘带的问题
在一次测量500kV断路器断口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因数时,所测得的数据总是不合格,为了找出原因,试验人员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发现只有当取消固定试验引线的塑料带后,所测得的数据才是合格的。经用兆欧表测量,所用的塑料带绝缘电阻竟然只有几百兆欧,而被试设备的绝缘电阻均大于10000MΩ,用这样的塑料带固定试验引线,无疑是在试品上并联了一个电阻,增加了试品的介质损耗。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罕见,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检查所使用的绝缘塑料带的绝缘电阻还是很有必要的。
4.2避雷器的引线问题
某厂1台500kV主变中性点避雷器在预防性试验中,检修人员仅将引线的主变侧断开,引线保留在避雷器上,用塑料绝缘带固定并与周围设备保持足够的距离。然而,在试验中75%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总是在70μA~80μA之间,大于50μA,按规程规定属于不合格。厂里只好打算更换。为了慎重起见,在拆下避雷器的引线后进行复测,泄漏电流已小于20μA。由此可见,在进行避雷器试验时,高压部位的引线必须全部拆除,而且高压直流发生器的屏蔽线必须直接接到避雷器的高压端,以防止引线所产生的电晕电流流入微安表造成测量偏差。
5、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也就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过程。学校的着眼点集中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上;学生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期望能达到本企业人力资本专用性较高的目标。移动通信工程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期,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有持续大量的需求。但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难以在移动通信行业就业,更得不到很好的职业发展。因此,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搭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平台,是创新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之路。这种新型教育形态开启了促进学校自身发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充实企业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储备的共赢局面。
二、建立以行业需求为驱动、面向工程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围绕一定的培养目标组织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根据移动通信行业的需求分析,工程服务技术人员和产品制造技术人员是企业对于工程技术人才最大的需求。以这两个岗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确立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在原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使学生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具备初级工程师的技术素质,形成培养满足社会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闭环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培养体系也需要逐步调整为持续、整体、完全和全面的终身培养体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三、形成以课题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机制
1.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建设,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整体素质、知识与年龄结构、较强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较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鲜明的教学特色。在组建教师队伍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主动加强所讲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坚持凝聚集体智慧的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度,对于同一门课程要学大纲和进度。教师可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实践活动中来,或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在大学科技园创办成立科技型公司,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园为入园企业和机构提供财务、法律、专利、商标等咨询服务;全面开放图书、网络、科研设施等资源。第二,努力学习高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夯实开展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基础。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课程质量检查评估和教育研究课题。每学期末对教学改革试点进行详细的教学实践总结,认真接受课程教学质量评议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第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学生年级、层次以及素质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论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科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师生沟通桥梁。第四,在实施承担的课程、实验、实习等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意随时收集和整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资料。第五,课程负责人每学期都应有计划地组织本课程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遵循民主讨论原则,鼓励不同教学思想和观点间的讨论与交流,坚持定期教学研究活动日制度,努力提高教师群体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水平。
2.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助推学生奋发进取,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贴近学生个性,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学习课程中教学难点。第一,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对先修课程、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进行正确而全面的了解,以便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关系,减少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提高课时效益。还要对学生的总体学习基础进行细致的摸底,按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精选教学内容,安排各教学环节的进度。第二,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能承上启下,讲清该堂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工程背景。设计的课程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备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反映出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新进展,才能深深吸引住学生。讲授课程时,要做到概念准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要突出重点问题、循序渐进地讲透难点,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使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要把握时机在适宜的时间提出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中。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性沟通的渠道,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第三,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要给学生布置能培养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作业,内容上要侧重于课程讲授的新概念、新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逐渐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目标。
3.项目组人员管理的导生制协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在项目组成员中挑选学习成绩突出、动手能力较强的硕士研究生作为本科学生的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日常管理和对组员的学习指导。搭建小组制平台,既能锻炼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鞭策组长养成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给全体组员树立学习的榜样。项目组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将项目涉及的研究问题分配给各小组,各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消化、巩固和深化的过程。项目组每周例会中,由组长汇报各组的课题进展情况,将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提交项目组进一步讨论。项目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进行新问题的探索,疏通课题研究的路障,在更深更广的维度上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例会结束之前还要制订下一周的研究计划,督促各小组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稳步推进。
四、规划以突出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室
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的实用性很强,为使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校就具备项目实施的工作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实验和实训设备,结合实物学习,强化学习效果;模拟真实的应用环境,亲自动手操作,快速提升操作经验。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加深理解课堂知识和扩大知识外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高水平的实验室技术队伍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技能的必要前提。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有力支撑。应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履行相应的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鼓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的建设,重视科研工作对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日常工作,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和操作中的能力。
2.不断革新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最优配置的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
开放式实验室,即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课外学习、实验研究和科技制作活动,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地。一方面,进一步开放教学实验内容,提供多个选修实验项目,学生能以“点菜式”方式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允许学生自拟实验项目,加强近代测试技术训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工作适应性。
五、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
校外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现场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根据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任务需求的企业,本着双方自愿、各施所长、互补所需的原则,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综合实习基地。校外实习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实习教师的选定。
学院要选派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且熟悉实习企业情况的教师作为院派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2)实习内容的确定。
实习内容既要符合学院实纲的基本内容,也要照顾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争取得到实习单位对实习工作的支持。
(3)实习过程的管理。
学生实习前必须按照《实习守则》的要求,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及内容。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指定场所、岗位及设备进行实习,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串岗。
(4)实习成绩的评定。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誉为"第八种文化",广告因为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和民族性,因此与本民族自身的文化密不可分。广告只有服从、融汇、折射民族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运用本民族最为贴切而生动的元素,穿透人类共通的心理和文化因素,打开深藏在人的潜意识背后的“民族记忆”和“种族记忆”,才能被消费群体接受,才能最终达到沟通的目的。纵观广告业发展的百年历史长卷,广告学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从产品的特点定位(USP理论)到品牌形象定位(CI理论)再到受众心理定位(PSYCHLIGICALPISIONNONG理论)直至文化心理沟通,这条主线清楚地反映出在广告诉求重点的转移过程中,广告的文化含量在逐步增加,文化品位的地位日益变得举足轻重。如今的广告早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叫卖或是告知,而是包含着更为丰富内涵,具有着更多社会功能的社会公器,一则优秀的,打动人心的广告一定包含有某种文化精髓的因素。
在现代设计当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中国传统美学的元素融入到其设计作品中,中国风的设计在国际上越来越收受到欢迎和追捧。中国传统美学广博深湛,有周易的极简之美,委婉的模糊之美,老庄的天然之美,种种美的观点如何附加在现代的设计当中,以表现绝美的中式情怀,而不是单纯的仿古,拜古或是元素的简单堆砌,这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广告如何形成自我特色,立足国际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越来越多的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出现和运用,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风的广告设计在让世界耳目一新的同时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深深地宗族认同感和家国温暖。
在现代广告设计方面,尤其要注意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
中唐以后,中国美学的艺术观念的显著变化,根本原因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哲学观念的影响。从总体趋向上可以看中国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形成:追求空灵淡远的境界,重视古拙苍茫的气象,推崇冷意荒寒的意味;易宁静精澄代替楚莽阔大,易平和幽深代替激昂韬利,易淡逸素朴代替绚丽堂皇,正如理论上对境界的重视,强调妙悟而贬斥技巧等。这些思想和因素都可以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有所观照。
现代广告是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可是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广告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任何一件单纯的艺术作品,讲求的是在细细审视中的独特品味,他所要求的时效性让它必须一目了然,简洁明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简约是终极的复杂,最简约的设计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已经在中国未然兴起。纵观现代成功的广告往往是构图概括集中,形象简练夸张,用强烈鲜明的色彩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主题,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现代的广告设计越来越走向的是一种简约,大气的表现方式,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广告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
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本文转自dylw.net,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广告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而这一切,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的运用和表现,也恰恰是我国广告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以静凸现动,以余白凸现主题,是靳先生海报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大量的余白使观者产生一种沉静空灵之感,以凸显主题之凝重强烈,使之产生出一种对比与和谐。同时,靳先生“用墨以啬”而使主题“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获得夺目之感。
现代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式设计美学还包括十分广大的部分,东方生活所蕴含包容的设计元素是博大的,绝不仅仅是现今流行的京剧脸谱、大红灯笼,旗袍……中国式的设计美学远没有拿出一些元素那么简单。就像日本的设计是理性、细腻的,德国的设计是稳重而精致的,美国的则大气而开放的,这和各个国家的国情不无关系。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并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建立起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包括建立传统文化专门研究与推广机构,提高传统文化在大众文化的导向地位等等,才是中国平面设计作品中国式设计美学形成的关键。
参考文献:
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作为一所成立不久的独立院校,学院定位于为社会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用性“现场工程师”。交通运输专业作为其主要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凸显出的问题在学院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选题工作
作为毕业论文最重要的方向性工作一选题,我系论文选题系统设计不太科学系统,通常是学生自选题目,而学生缺乏对整个学科系统的全面认识,在选题意义、知识覆盖率等方面难以控制,导致个别学生选题过难不容易完成,或者过易导致工作量略显不够等情况'选题作为直接影响论文质量的—个主要因素,加强其管理,严格开题制度,确保其选题质量十分必要。我院立足于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用性现场工程师,那么在选题时确保题目应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难易适当,工作量适当。
(二)论文调研工作
实地调研与文献调研二者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坚实基础,其调研结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质量。在我系虽然教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对实地调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选题时由于老师的要求多选择与生产实际相关的题目,但是由于经费不足与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对实地调研工作开展并不重视,从而影响了其毕业设计(论文)中相关生产实际部分的质量。而文献调研工作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个别对于毕业设计(论文)采取敷衍的态度,不愿意认真的阅读与研究论文的背景与现状与前景,导致论文逻辑与框架都存在较大问题。
(三)论文指导工作
作为一所新立的独立院校,我系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生师比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一个老师需要带较多的学生,那么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精力就十分有限了。其次,作为一个新的院校学校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很多老师从学校一毕业就进入一线的教学岗位,缺乏相应的生产工作实践经验,也缺乏相应的论文指导与教学的经验。在面对学生报上来的选题结果,不能充分评估学生能力是否能胜任其选的题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直接有效的给与学生最直接的指导。这些方面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四)学生自身情况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在完成初稿以后,对论文的修改工作没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指导老师只提出问题而不给具体的修改意见,那么学生会觉得无法下手,如果老师给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吗,那学生也只会修改明显的错误,对于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不会仔细思考为什么这样写比原来更合理,此外个别学生由于工作、实习、考研、出国等事由更是花短短一周的时间敷衍论文,这些都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的原因。
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将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前移,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在专业课程的讲解过程就向学生简要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就了解一个合格的、良好的、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应该是怎样的,并就学科中涉及可以具体细化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知识点做出足够的提示,同时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来做好前行的准备与辅导工作。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鼓励学生今早与指导老师联系,这样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了解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同时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累积与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方法,同时还能利用闲时去调研喜欢的课题的实际情况。
(二)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工作,并切实落实指导制度
综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低年级主动尝试与努力的学生通过期末、评奖等环节进行鼓励,对那些能在毕业设计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与一定的奖励并在优秀论文的评选上进行怡当倾斜。与此同时,切实落实指导老师指导制度,以每1周为一个周期,至少切实答疑8次,少于5次答疑的学生延迟答辩。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投入足够多的精力与实践。
(三)提高指导老师的学科素养与责任心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既是毕业学生的学术指导老师,还是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因此指导老师投入的精力与重视程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指导老师而言,一方面应该增强自身的理论与实际知识,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加强“双师”型教育,加强其对现场生产实际的认识,十分重要,其次多向老教师取经,特别是怎样就一个问题给与学生最简洁有效的指导做好学习。最后指导教师自身应该树立一种对学生负责的责任心,而系里相应的设立一定的奖励措施以确保每个老师至少是尽职尽责的辅导学生毕业论文。
三、总结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特征;高职声乐教学;意义;措施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传统音乐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表现在传统音乐的体系律制方面,属于“三律并用”的体制,据相关资料地记载,古琴一般使用的是纯律,琵琶和阮一般采用的是平均律,而签上则采用的是三分的损益律,这三种音乐的律制在长时间中是同时存在的;其次是在传统音乐的体系中,音阶与节拍也有属于自己十分独特的特征,音阶一般采用五声性的旋法加以调式音阶,律动主要包括了均分律动和非均分的律动这两种,在结合与不规则的使用中,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节奏与节拍、整散结合与戏曲中的坐唱念打、紧拉慢唱的方式;最后是在记谱法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记号与符号将曲子的中高低、强弱以及长短等内容表现出来,如其中工尺谱在多次更改之后仍沿用至今,从而使得大量优秀的传统音乐得以长期的保存与发展。
二、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因其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传统而更多地呈现了人的“心灵状态”,这种优秀的音乐里渗透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人文精神,并酿就了温良醇厚的中华民风。因此,把这样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一代代音乐人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更重视欧洲音乐文化体系的教学,这对于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因此,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职声乐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传统音乐方面的感悟能力,也让高职学生在传统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部分民族的风俗人情以及传统文化,同时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2、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以前的音乐教育都是以识谱唱歌或是简单的音乐欣赏为主,声乐教育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考入大学之前大多只通过集中短期培训参加艺考。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因接触欧洲西洋唱法晚及不习惯西洋风格声乐作品的音列组合,因此很多学生难以正确掌握古典音乐的精髓,声乐水平得不到提高,对于声乐的学习也逐渐丧失信心。如果能将学生从小就习惯聆听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学生情感上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把当地优秀的民歌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当地民歌唱法中的精华用于演唱技法训练,因从小的视听习惯,学生就更容易学会。
3、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一种优秀的音乐文化,因其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反复冲刷却没被淹没反而得以传承至今,足以说明传统音乐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是几千年音乐文化沉淀的精品。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经过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传承和不断改良,不仅音色丰富,其内容也带有中国某个时期的文化特色。因此,如果能够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如今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这些文化自带的魅力,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还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措施
1、重视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传统音乐中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培养,让高职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音乐,同时也重视中国的传统音乐。只有学生重视并热爱,才能主动去学习。我国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分析一个音乐作品之前,先带领学生对这部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例如作品的来源、创作背景,以及发展背景,学生对这部作品了解的越深入,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产生了兴趣,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声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式,如果声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单一古板的进行教学,学生在沉闷的环境下自然不能学好声乐。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历史特色,且包含的内容丰富,因此,高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传统音乐这一特色,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例如,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当今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播放中国的传统音乐,比如播放不同中国乐器演奏的同一作品,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之中,全身心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通过举办表演唱比赛、公开课、课堂音乐会、音非榫熬绲刃问剑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与学生一起针对某一个传统音乐文化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传统音乐文化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传递和表达。
3、重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演唱的技能技巧,掌握演绎一定难度声乐作品的能力,更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声乐学习之中提高自身的声乐造诣和音乐素质。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在音乐感知力和想象力上的培养,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作品的同时提升音乐感知能力。而传统的音乐文化,则会对学生这方面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感知音乐的美,学会在作品中去寻找美、体验美和发现美。声乐老师要善于引导,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老师也应该具有很高且全面的专业素质,如果声乐老师没有深厚而全面的音乐素养,也就很难将传统音乐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声乐教师不光要掌握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从纵向和横向上全面掌握我国的传统音乐,热爱各地民歌、小调、说唱及戏曲的音乐,学习它们的演唱技巧,热爱古琴、古筝、二胡、笛萧、唢呐等民族器乐的传情达意方式。因此,学校要重视对声乐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只有声乐教师提升了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传统的音乐文化作为基石,而声乐艺术又是现代音乐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促进高职声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璐.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7)
[2]熊飞飞.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6(19)
1.具有计算机类或财经、管理类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
2.主任(副主任)应具同级副职任职2年以上或下级岗位任职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3.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知识要求:
1.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烟草专卖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及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熟悉有关保密法规。熟悉本系统生产经营环节及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
2.了解烟草业务流程、标准化、安全技术、计算机、专利、技术经济分析及技术行政管理等知识。了解国内外烟草行业科学技术进步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能力要求:
1.理解判断能力:能准确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指示精神。能对北京烟草信息化发展方向提出分析判断性意见。
2.组织协调能力:能组织本部门人员共同参与业务工作。能协调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关系。
3.语言文字能力:具有草拟、审核指导性文件、专题调研报告和技术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素质要求:
1.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工作细致认真,能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
2.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锐意创新的积极性。
3.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4.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岗位名称:综合科科长(副科长)岗位编码:主要职责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河南省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管理工作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范围是指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在企业从事法律事务工作的专业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分为企业一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企业二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和企业三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
第五条企业一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相当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企业二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相当于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企业三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相当于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六条申请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二)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并按照规定进行注册备案;
(三)具有相应的法律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工作能力,在企业内从事法律事务工作或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符合规定年限,经考核合格;
(四)具有履行相应岗位职责所必需的计算机、外语等基本能力。
第七条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并按照规定进行注册的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经个人申请,单位考核合格,可以评定为企业三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
第八条申请企业二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的人员应当系统掌握法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为丰富的企业法律事务与企业管理工作经验,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处理企业重大、疑难法律事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学历,取得企业三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满5年;
(二)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10年以上,并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满2年;
(三)现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10年以上,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满2年。
第九条申请企业一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的人员应当精通法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经验,能胜任企业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法律事务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学历,取得企业二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满5年;
(二)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10年以上,并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满5年;
(三)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并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10年以上。
第十条本实施细则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相关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是指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等。
第三章评审组织
第十一条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省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工作。委托河南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组织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
第十二条省评审委员会负责省管国有企业一级、二级、三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评审和市属国有企业一级法律顾问职业岗位资格的评审工作。
各省辖市国资监管机构应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本地国有企业二、三级法律顾问岗位资格评审和一级法律顾问岗位资格评审推荐工作。
第十三条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各省辖市应于每年10月30日前,将评审合格人员材料和一级法律顾问岗位资格推荐材料报送领导小组。
第十四条在企业从事法律事务工作满一定年限,具有相当学历,尚未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或者虽已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但尚未注册的人员可由所在单位评审为企业法律顾问助理岗位资格。
企业法律顾问助理岗位资格相当于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四章评审程序
第十五条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应当履行以下程序:
(一)符合本实施细则评审条件的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
(二)经单位审核同意后,省管企业由所在单位向省评审委员会推荐,市属企业由所在单位向所在地评审委员会推荐;
(三)申报评审应提供下列材料:
1、《河南省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表》一式两份(样表附后);
2、学历或学位证书,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担任企业法律顾问或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任命文件,获奖证书、论文、专著和各项业绩成果(首页)的复印件。单位在审核时,必须检查各类证书、成果等原件,并由人事部门负责人对报送资料的真实性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印章;
(四)省、市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实施细则分工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省领导小组;
(五)领导小组对各地呈报的评审合格人员进行讨论认定,报国务院国资委备案,颁发由国务院国资委统一印制的《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证书》。
第五章组织纪律
第十六条省、市国资监管机构应当健全制度,严格条件,规范程序,加强对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工作的监督。各评审机构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集体评审,确保评审结果公开、公正。
第十七条企业法律顾问在履行职责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降低其岗位等级直至取消其职业岗位等级资格,并由评审机构收回岗位等级资格证书:
(一)违反职业操守,恶意串通,损害企业利益;
(二)因疏忽或重大过失,给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严重损害企业声誉;
(三)连续2次不按照规定进行注册备案。
为做好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根据《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人发〔〕58号)和《关于报送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有关问题的说明》(鲁人职字〔〕6号)、《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鲁人社〔2012〕44号)要求,现将报送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材料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根据《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人发〔2002〕58号)规定,申报高级审计师资格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下同)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二)申请参加评审的人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有效期之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2.具备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或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职称外语成绩通知书。
3.具备规定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
4.取得中级资格以后各年度或任职期满综合考核“称职”以上。
(三)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工作经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大中型审计项目的主审5次以上。
2.主持实施全国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2项以上,或省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3项以上,或地市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4项以上。
3.担任审计署或省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2次以上,或担任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3次以上。
4.主持或承担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1项以上(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或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所属科研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前述课题2项以上。
(四)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业务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担任主审的大中型审计项目中,有1项以上在省部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或有3项以上在地市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2.在承担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以上被国务院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审计署或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3项以上被省级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被审计单位或委托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3.承担有关部门交办的专案审计工作,其审计结果成为司法机关、纪检部门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
4.在主持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工作期间,有过审计方法创新或先进经验总结,被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且相应的审计机关已决定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其它单位正式采用。
5.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过地市以上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操作规程、审计工作制度或审计发展规划,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6.主持或承担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审计或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具有国内较高水平。
(五)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经两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鉴定为有较高学术价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审计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审计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注明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国外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六)破格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从事审计工作年限,但确实有真才实学,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允许破格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其破格条件按照《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鲁人发〔2005〕15号)执行。
二、申报程序和评审方式
(一)申报程序。申报高级审计师资格,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的办法。
单位组织申报推荐时,要成立7人以上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推荐名单。单位根据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提出的推荐名单,综合考虑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情况,确定推荐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上报。其中,事业单位申报推荐时,要结合岗位设置情况组织申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数已超过按实施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应设置的相应岗位数15%的,要从严掌握,一般不再推荐申报。
申报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和提供各种证明材料,所在单位认真审核后报经主管部门审查;主管部门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鉴后及时送呈报部门;呈报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呈报意见后,报送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省审计厅人事处)。
(二)评审方式。继续实行网络化评审,统一使用《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系统》进行申报、呈报、审核及汇总。系统包括个人申报、审核管理、评审管理三个子系统,申报人使用个人申报系统采集基本信息;呈报部门使用审核管理系统,进行审查、修正上报数据信息等工作;评审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使用评审管理系统,进行申报信息的整理、汇总。申报人可登陆山东经贸网()的职称评定、软件下载、普通个人申报版等栏目,下载安装《个人申报子系统》,并与本市审计局联系申请软件序列号,按有关要求进行填报。
三、呈报的材料及填表说明
(一)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和数量
1.有效期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原件)。
2.《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表》1份(原件。此表在各市审计局领取,不得使用单页自行装订的表格)。
3.《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原件)。
4.《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一式3份(原件。由评审管理系统生成并打印,A3纸型)。
5.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报告1份;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一览表》中“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受奖情况”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等”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其中代表性著作不超过2部。
6.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
7.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单位公布聘任的文件或聘书(原件)。
8.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有效职称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原件)。符合《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7号)、《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7〕19号)规定的免试条件的人员,须提供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符合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须提供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和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
9.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书(原件)。符合《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2〕9号)第六、七条暂不参加考试或免考部分科目(模块)规定的人员,须由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省直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人事处出具《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暂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其中属免考部分科目(模块)的人员,须将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考试科目(模块)的合格证同时上报。符合《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7号)规定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人员,须提供《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
10.根据评审条件呈报的审计报告、审计通知书等有关材料(原件)。
11.《“六公开”监督卡》1份(原件)。
申报人员按以上顺序整理排放评审材料。
(二)填表说明
1.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2.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所从事专业”须按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专业名称填写,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据实填写规范名称。
3.“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后学历须满三年),其他学历仅作参考。
4.“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5.《一览表》中“成果及受奖”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成果和奖项,应按要求填写“核心提纲、解决问题、效果”等内容;
(2)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3)“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年×月;
(4)“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
6.“论文、著作、作品”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论文、著作、作品,应按要求填写“刊号、提纲、观点、文章字数”等内容;
(2)“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年×月;
(3)“题目”的填写,先注明“论文”、“著作”,然后写作品名称;
(4)“报刊或出版社”填写报刊或出版社的法定全称。
7.“成果及受奖”和“论文、著作、作品”栏,要有选择性地提供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最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
四、呈报要求
(一)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对申报材料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确无异议的,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加盖印鉴后,连同其他申报材料,按规定时间及时报送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办事机构将组织专人对呈报的材料逐一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评审条件和呈报要求的材料一律退回。
(二)符合《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的申报人员,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并加盖印鉴;
(三)需委托评审的,按分级管理原则,由相应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四)个人、呈报部门一律使用《职称评审管理系统》进行填报、审核、呈报,并上报系统生成的数据盘1份,连同《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材料上报情况统计表》(附件1)和《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人员情况表》(附件2)及用EXCEL制表数据盘1份,按规定时间报送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
(五)呈报材料时,呈报单位要将材料一次性整理好,过期不再受理和补报任何材料,一律不予受理个人报送的材料。
(六)将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或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成绩通知书(免试审核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暂不参加考试或免试有效证明),依次夹放在《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表》封面和首页之间。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夹放在《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表》尾页和前一页之间。
(七)将学历证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奖励、成果证书等原件单独集中放在一个文件袋内。
(八)上报材料所用的盒(袋,不用塑料的)要结实、统一,封面要标注呈报人姓名、单位及材料目录;
(九)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填写打印要正规,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漏字、缺页。
五、呈报时间和地点
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材料呈报时间为年5月3日至5月28日。请各市、省直各部门(单位)按规定时间,派专人将呈报材料报送省审计厅人事处(济南市共青团路88号,联系人:刘晓敏,联系电话:)。有关文件和表格式样,可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职称评审栏目和山东省审计厅网站()文件下载栏目下查询、下载。
六、其他有关事项
(一)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后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所学专业应是审计或相关专业,取得学历后需继续从事审计工作满3年以上。
(二)任职年限以及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呈报的论文、著作等资料的截止日期为年3月底。
(三)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收费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鲁价费发〔2002〕235号有关规定执行,评审收费360元。
(四)对评审通过人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颁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编号,各市、各部门(单位)统一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