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子应用毕业论文范文

电子应用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应用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子应用毕业论文

第1篇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作为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文章从电子货币概念出发,不仅分析了它的发展情况,而且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电子商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EFT)、电子划款等。本文将针对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

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尤适宜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的MarkTwain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早在1996年4月就获得了一万个电子货币客户。

2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

电子货币有两种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前者主要用于网下的支付,后者用于网上的支付。

电子现金,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取代日常小额消费的钞票及硬币。Mondex卡除了拥有现金的特性以外,同时还具有一个比现金更优良的特点,即是它能安全地通过电子管道(如电话、因特网等)来作为人对人、人对商家、人对银行的远距转值。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Mondex是目前最接近于现金的电子货币。

E-Cash是由Digicash开发的在线交易用的数字货币。它是一种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进行购物。

二、电子货币的发展

1.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4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20%,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

2.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

从总体上讲,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年6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到2001年6月底,全国共有55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3亿张;银行卡账户存款余额3742亿元,仅2003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485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全国受理银行卡的银行卡的银行网点12.9万个,商户约10万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4.9万台,销售终端33.4万台。

3.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

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15%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2000年有约10%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在我国,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随着金融电子化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商务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系统,才能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1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

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同时,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2.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

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

3.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作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

另外,作者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研究,认为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应用对传统的价值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将会由于电子货币的应用,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再通过调节货币的发行量这一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新的价值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将会产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也将会有新的诠释,以适应未来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货币将会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冲击经济金融界的传统理论、理念。

四、结束语

拓展电子货币的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金融体系电子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电子商贸、电子商务、基于安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类网上购物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活动的不断兴起,使得原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贸易体系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电子货币也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旭涛,沙济彰.电子货币的技术问题.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5(1)

2.翟凤荣.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价值工程,2004(5)

3.白静.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甘肃理论学刊,2005(5)

第2篇

1引言

所谓移动电子商务就是指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

根据英国ovum预测,到2002年,全球将有4800万配备小型浏览器的移动电话用户,到2005年,这种用户将增加到2.04亿,即大约1/5的移动电话用户将使用手机访问internet.目前,gsm数据业务量仅占运营商移动业务总收入的2%.调查表明,gsm用户中有38%希望使用数据业务。预计到2003年,西欧数据用户将上升到5100万,数据业务用户比例从4%上升到25%,数据收入有望达到74亿美元,占蜂窝业务收入的6%;同样,美国将达到280万用户,比例上升为21%,收入达26亿美元,占蜂窝业务收入的5%.到2005年非话音业务的使用量将超过话音业务。

近年来,中国移动用户市场增长迅速,目前已经超过8000万,预计到2005年,移动用户总数将增至3亿,所以,移动数据业务同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运营商而言,无线网络能否提供有吸引力的数据业务则是吸引高附加值用户的必要条件。

2无线数据应用开发与系统集成服务随着gprs,wap,location等支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移动用户使用数据服务成为可能。支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应用的开发,例如wap技术出现使无线终端能够接入internet服务;定位技术的实现带动了基于定位的许多服务等等。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个性化服务。移动终端的多样性决定了用户对于数据服务的不同需求,因此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市场细分可以帮助运营商:了解不同的客户需求——关注早期采用者以期迅速导入市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发展个性化服务为不同客户群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以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服务——在各层次实现客户满意度最大化分客户群进行收益管理——加强竞争监督——设计定价策略——降低服务成本因此,通过基于支撑技术的应用服务开发,市场细化以及对不同客户市场提供对应的数据服务,使得无线数据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得以实现,从而最终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完全个性化的服务。

e-mail、e-commerce、web和wap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这一改变背后存在着两项迅猛发展的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ip技术。如今,这两项关键技术正在逐渐融合。

目前很多isp、icp的战略目标是利用无线和ip这两项关键的信息通讯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并为无线运营商、aps和语音/数据开发商提供专业的集成服务和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应用一般有:e-business、e-commerce、无线门户解决方案、卡认证系统、多媒体技术集成、安全技术集成、网络管理、位置信息服务、个人信息服务。

表1系统集成服务:移动互联网的规划和迁移系统集成系统优化无线数据网络运营服务顾问服务:商业模式分析网络执行战略市场调研应用评估资源技术系统设计:应用选择工程计划功能标准方案测试网络费用评估集成:应用和ip集成试验工程突发事故对策培训优化:运行分析系统优化系统测试系统调整扩展:系统扩展调查系统校正运营支持:技术支持网络管理系统扩展计划

3端到端解决方案无线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可以由运营商构建自己的无线门户,无线门户的核心系统包括wap网关、信息资讯平台以及应用服务平台。

wap网关:作为无线门户的基础平台,兼容gsm、gprs、cdma、smsc等不同的承载网络,不仅支持wap终端用户对互联网的访问,还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系统功能与应用,支持定制与个性化设置,允许运营商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进行灵活的管理与控制,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不同的服务制定相应的资费策略。

信息资讯平台:主要提供各类丰富的基于wap浏览的信息服务。

应用服务平台:运营商通过不同的应用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应用服务。

无线应用解决方案应不依赖于底层的承载网络,运营商可以方便的引入无线数据服务。

3.1信息资讯平台目前,信息资讯平台上主要提供wap应用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运营商网络上的各种无线装置进入internet运营商提供的信息服务和企业服务。提供的相关应用包括:信息提供、信息交换与传输、娱乐与生活

3.2应用服务平台与相关应用wap平台和应用服务使无线通信、互联网及java技术巧妙地融合起来,应用无线数据应用的开发者可以迅速、有效地开发出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3.2.1下载服务通过下载服务器和手机终端的配合,我们可以完成各种的下载功能。如下载电话铃声、手机屏保、图片等。在kjava手机上,我们还能下载kjava编写的游戏,应用程序等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3.2.2基于j2me的各式应用j2me(java2microedition)是一种专门面向无线移动设备等小型终端开发的编程语言,j2me技术主要应用在手机本地的程序运行和client-server应用服务方面,通过丰富的类库和灵活的应用方式,j2me极大的丰富移动互联网的内容。

用户可以通过把应用程序、音乐、图片、游戏甚至电影下载到本地,通过j2me程序运行它们,用户还可以通过j2me终端,享受无线互动游戏的乐趣。

此外,通过引入j2me技术用户将最终突破手机终端色彩单一的限制,使手机上网更方便,更诱人。

3.2.3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也称为定位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lbs),即通过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共同配合,确定出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或由网络向用户发送相应的信息。

定位技术包括cellid、e-otd和a-gps等多种方式,测量的准确度在10-300米之间。根据定位的准确度可以提供不同的定位服务。

在位置信息服务中,定位服务器作为连接无线系统和位置服务提供商的中间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定位服务器从系统中获取网络位置信息,将其转换为标准的位置格式提供给位置服务提供商;另一方面又起到用户管理和计费等功能。

典型的定位服务包括:援助服务(如紧急医疗服务、紧急定位等)、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寻找最近的餐馆信息、黄页查询等)、广告服务、灵活的计费策略、追踪服务五大类。

3.2.4即时信使服务(instantmessenger)

即时信使服务是一种革命性的,用户界面友好的internet工具,它可以随时告诉你,你的哪一个朋友与你同时在线,并能使你在任何时候与它们保持联系。你将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搜寻他们,信使将替你查找,并能够在他们上网时立即提醒你。

3.2.5基于pim的个人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无线互联网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心,用户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个人信息管理助手。用户不但可以编制自己的日程安排、个人通讯录,而且可以享受个人理财服务,定制个性化信息。由于采用vcard、vcalender等国际标准,它可以和有户的其它通讯设备进行同步。

3.2.6移动视频信息服务通过移动终端享受高质量的视频服务一直是每一个用户的最终梦想。借助motorola公司集成的移动视频信息服务,终于使这一梦想得以实现。这一服务不但为我们的商务及个人活动提供了方便,而且可以大量的使用于交管,监查,工业控制等方面。其通过最先进的mpeg-4图像压缩技术,使时实图像能够清晰的在空中信道上传输。

3.2.7移动企业网服务移动企业网服务是指企业用户通过电信运营上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接入企业网,安全的收取内部邮件,查询产品数据,进行工作会议等等。通过集成的mobileintranet(corporatevpn),mobilethinclient,corporatee-mail等应用服务。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一整套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

3.2.7.1移动企业网服务移动企业网服务是指通过无线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连接,使手机用户能够安全迅速的访问自己企业的内部资源。vpn现在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通过先进的技术把它应用于无线领域,更能有效的扩展企业网的能力。vpn使用加密的internet公网链路,最大限度的节省了企业投资。

3.2.7.2移动企业电子邮件服务通过集成的"企业电子邮件"服务,移动终端能够远程登陆企业内部的exchange或domino邮件服务器,阅读邮件及其附件。并且能够通过短消息进行邮件到达提醒。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计算机安全技术

计算机安全技术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是指为防止外部破坏、攻击及信息窃取,以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防护技术。下面我就从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方面两个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

1.1计算机安全技术主要有两个研究领域

一是计算机防泄漏技术。即通过无线电技术对计算机进行屏蔽、滤波、接地,以达到防泄漏作用。

二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即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改进、改造系统的安全配置等方法,以防御由于利用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及系统源代码等安全隐患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攻击,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1.2计算机安全技术包括方面

计算机的安全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

1.2.1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

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是影响到使用个人电脑的每个用户的大事。它包括硬件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防病毒技术。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硬件安全技术和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硬件安全技术是指外界强电磁对电脑的干扰、电脑在工作时对外界辐射的电磁影响,电脑电源对电网电压的波动的反应、CPU以及主板的电压和电流适应范围、串并口时热拔插的保护、机箱内绝缘措施、显示器屏幕对周围电磁干扰的反应和存储介质的失效等等。目前,这种单机的硬件保护问题在技术上相对简单一点,一般来说,凡是严格按照IS9001标准进行采购、生产、管理、销售的企业都可以保证上述安全问题能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是指目前常用的PC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包括DOS、WINDOWS的安全问题。由于WIN—DOWS系统在日常生活中被大多数人所熟知,这里我们就以WINDOWS系统为例来分析操作系统的安全技术。

WINDOWS系统在安全技术方面采取了软件加密和病毒防治两种手段来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软件加密由三个部分组成:反跟踪、指纹识别、目标程序加/解密变换。三个部分相互配合,反跟踪的目的是保护指纹识别和解密算法。指纹识别判定软件的合法性,而加/解密变换则是避免暴露目标程序。病毒防治原理是由于Windows的文件系统依赖于DOS,所以扩充现有的基于DOS的病毒防治软件。使之能够识别Windows可执行文件格式(NE格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病毒的检测、清除方面则需要分析Win—dows病毒的传染方式和特征标识,扩充现有的查毒、杀毒软件。

1.2.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

计算机安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越来越成为能够谋取较高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及产业。自从计算机网络暴露出安全脆弱问题且受到攻击后,人们就一直在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以求把安全漏洞和风险降低到力所能及的限度,因此出现了一批安全技术和产品。

(1)安全内核技术。

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出去。使系统更安全。如So-laris操作系统把静态的口令放在一个隐含文件中,使系统更安全。

(2)Kerberos系统的鉴别技术。

它的安全机制在于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其是否是合法的用户。如是合法用户,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Kerberos系统在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安全性高、明性高、扩展性好。

(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即在被保护网络和因特网之间,或在其他网络之间限制访问的一种部件或一系列部件。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中备受关注的安全技术。在目前的防火墙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安全内核、系统、多级过滤、安全服务器和鉴别与加密是其关键所在。防火墙技术主要有数据包过滤、服务器、SOCKS协议、网络反病毒技术等方面组成,共同完成防火墙的功能效应。

2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载体的,大量重要的身份信息、会计信息、交易信息都需要在网上进行传递,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影响其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2.1电子商务含义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

整个交易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交流阶段;第二阶段是签定商品合同阶段;第三阶段是按照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

2.2电子商务安全隐患

2.2.1截获传输信息

攻击者可能通过公共电话网、互联网或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安装接收装置等方式。截取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长度、流量、流向和通信频度等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如用户账号、密码等有用信息。

2.2.2伪造电子邮件

虚开网上商店。给用户发电子邮件,伪造大量用户的电子邮件,穷尽商家资源,使合法用户不能访问网络。使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服务不能及时得到响应。

2.2.3否认已有交易

者事后否认曾发送过某条信息或内容,接收者事后否认曾收到过某条信息或内容;购买者不承认下过订货单;商家不承认卖出过次品等。

2.3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一些计算机安全安全技术

针对以上问题现在广泛采用了身份识别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放火墙技术。

2.3.1身份识别技术

通过电子网络开展电子商务。身份识别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同题。一方面,只有合法用户才可以使用网络资源,所以网络资源管理要求识别用户的身份;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双方可以面对面地谈判交涉。很容易识别对方的身份。通过电子网络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不见面,并且通过普通的电子传输信息很难确认对方的身份,因此,电子商务中的身份识别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3.2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专用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现在许多机构运用PKI的缩写,即公开密钥体系技术实施构建完整的加密/签名体系,更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从真正意义上确保了网上交易与信息传递的安全。

第4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1-03

当前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必然。实践教学对于提高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谈谈对于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公共管理教学较为发达的美国大学通常都十分重视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和技能培养等实践教学。我国当前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已成人才市场上的普通求职者,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应反映实际社会需求。当前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国内高校对于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形成普遍共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的实践教学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某些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足,使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实践教学标准制订不合适,不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不符合学生意愿等。

二、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针对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上述不足,不仅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同时还应注意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实施细节,本文就此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增加大一、大二学生的参观调研活动,让学生尽早获得对行政管理的感性认识;通过挖掘校内行政资源,使学生在校内行政机关锻炼,亲身体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掌握行政管理工作基本职业技能。同时积极支持学生的校内实践活动,通过开设行政管理论坛,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支持学生策划、组织、参加校内外一系列文体活动和创办学生社团和报刊,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教师应带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校级科研课题以及教研项目,为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提供机会。同国外大学建立交换培养机制,以及与跨国公司达成实习或赴海外研习的合作。学校还可以尝试三学期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暑期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但关于如何利用好小学期的问题,还有待探讨,防止流于形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长见识和锻炼才干。当前国内一些行政管理专业知名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在此方面都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

2.更新学生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管理技能。实践教学内容也应注意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才能到达实践教学预期效果。办公自动化技术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当时政府、企事业单位人员对办公自动化技能学习和掌握能力较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此项技能就显得十分突出,加之可用于办公自动化实践设备不多,行政管理专业组建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意义重大。当前上述组织成员素质普遍提高,办公自动化设备非常普及,办公自动化技能已经成为大学生一项基本技能。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计算应用技术主要指能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统计软件分析信息和输出结果的能力,能够编制网页、利用网站信息或维护网站常规运行的能力,以及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完全没必要组建专门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而是针对培养学生上述技能组建多功能信息管理实验室。

3.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案例分析既是教学平台,也是分析工具,对于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适应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案例还比较缺乏,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需改进,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也比较稀缺,案例库建设也非常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也较低。当前行政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和更新严重滞后,国内高校普遍使用国外案例,无法适应国情,行政管理专业要加大案例库建设力度,便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随时选用。

4.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标准。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要求在8000字左右,论文格式也日益冗杂,有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标准趋同的势头,这样的要求虽然更能体现学术规范和追求,但往往却是“揠苗助长”、“本末倒置”。目前高校许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写作目的不明确、选题材料准备不足,正文撰写时间仓促,并限于知识积累丰度和深度不足,根本不具备撰写这样高标准学术论文的能力和条件,只能为了凑够论文字数而进行大量文字堆砌,乃至抄袭,或过于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化,而忽视毕业论文的自身写作质量。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反而有强化浮夸空洞文风和形式主义之嫌。多数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一般不需要撰写如此高标准的学术论文,只需要具备在一般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论文写作能力即可。故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考虑要求在3000字左右,能够符合一般学术期刊格式和标准即可。同时毕业论文也可以考虑采用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注意实践教学安排与学生意愿相结合。实践教学安排只有符合学生意愿,才能提高学生参加的兴趣,故在实践教学安排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和兴趣。如当前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但这样容易同学生该学期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究生相冲突。毕业实习时间可以开始于大三暑假,结束于大四第一学期前10周内,这样既可以避免冲突,又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有个“查漏补缺”和反思、定位的机会。在为学生分配实习单位时,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分配要求,采取“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原则,有些学生愿意自己选择实习单位作为未来就业跳板也可以考虑予以满足,但都要有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跟进。当然对于某些学生希望利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去打工挣钱,认为去实习单位就是打杂,充当廉价劳动力,还要受实习单位约束,不如在学校自习或娱乐等不恰当想法应及时予以教育。通过将毕业实习安排与学生志趣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安心投入到毕业实习当中去,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学生只有更多地接触社会,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做到能写、会讲、能做,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就人才培养而言,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成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改善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推动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与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振明.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23-24

[2]罗湖平.“挑战杯”与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9,(8):80-81

[3]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78-81.

[4]何颖.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第5篇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是考查学生程序设计及系统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可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检验,也是衡量学生专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滑严重[2],教师论文指导工作也面临许多困难,甚至很多高校把毕业设计改革的焦点放在毕业设计是否应该存在和废除问题上。如何加强和改革大学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已迫在眉睫,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2 存在的问题

笔者近8年来主要指导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认为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与学生、指导教师及学校所提供的环境及管理方式均有关联。

2.1 学生方面的问题

1)科研意识淡薄,理论水平不高,选题盲目,设计目标不明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3-4],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处及如何去查阅系统设计所需资料,在众多的资料中也不知如何有效地阅读及参考相应的资料,甚至对于目前较为流行的系统设计工具及开发语言等更专业性的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总是按照规定的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可否换个角度去做”,不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缺乏创新能力。

在多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应用学过的理论和知识点,如无法规范地画出软件设计流程图,论文中流程图画得五花八门。笔者经过与他们详细的交流得知,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做软件系统开发时缺乏有效的设计,基本上就是学习了开发环境的使用,熟悉了部分代码开发工具如JAVA、VC++等,就开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完成后开始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再按软件开发流程来介绍毕业设计课题或项目的开发过程。由此画出的流程图基本上就是功能图,而学生对功能图的描述比较随意,所以画出的流程图极不规范。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毕设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设计也是非常随意,不知数据的规范化,无法运用数据之间的联系,一般也就是设计简单的独立的几张数据表,然后运用开发环境对其进行简单的增、删、改操作,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使用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

学生选题时,通常根据学院教师上传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参考,由于高校系统开放的选题时间有限,加上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最后只是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教师来选定毕设课题,这种毫无目的的选题方式必然会给毕业设计带来很大的被动与压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熟悉使用开发环境的工作中,而对于软件项目开发的其他过程,如项目调研、项目系统设计等环节不重视,甚至不考虑,设计目标不明确。这样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论文写作、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达不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

2)论文写作程序混乱,抄袭严重。论文写作程序首先是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并掌握相关基础后撰写开题报告,之后进行项目设计,待设计结束后完成毕设初稿并修改定稿。但笔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往往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部分学生总是在毕设最后阶段将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一起上交,也就是说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书写时间是一致的,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并没有掌握毕设的基本流程。且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如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毕设课题,在参考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系统的实现方法,甚至可以在网上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学生把界面稍微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大篇幅地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稍加修改就变成了自己的论文。

3)就业压力大,投入时间少。当前高校扩招严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成了毕业生严重的心里负担,各招聘单位每年在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大范围地招聘,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就业机会,于是他们对各种招聘会跃跃欲试,基本都忙碌于各招聘会之间。除此之外,毕设时间与各高校考研初试、复试时间也相互重合,如此一来,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甚微。

2.2 指导教师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根据学科性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研究型课题,体现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性,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第二类是工程应用型课题,培养学生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及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但每一年学院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大多是相似或相同的,部分指导教师也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认为学生的科研能力非常薄弱,于是在自己所负责的教研及科研项目中也很少让学生参与;负责毕设相关指导任务的各位教师,大部分又同时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这样一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就不是很充沛。这些原因都可导致学生实践及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当然就很不理想。

2.3 毕设实验设备不足,没有良好的实习基地

学院的毕设实验平台设备少,学生多,且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毕设管理人员很难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欠缺,这些都直接导致毕设学生计算机系统开发平台运用能力差。且有些实验设备比较简单,主要以验证性操作为主,缺乏综合设计实验的探索性分析。

2.4 毕业设计开设时间不合理,模式单一,管理不到位

绝大部分高校均将毕设时间安排在本科生教学计划的第八学期,而这样的时间安排恰好又与就业、考研冲突,学生对毕设投入的精力少;且毕业论文基本上还停留在如何教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模式上,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课题根本不感兴趣,毕业论文质量差,论文模式单一无创新。由于答辩人数众多且答辩时间短,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答辩基本上停留在基本形式上,毕设监督的力度缺乏,无明确的考核标准,约束力度小。

3 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笔者根据以上分析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给出改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几点参考建议。

3.1 更改毕业设计教学时间

我国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大多数在第八学期完成,而毕业设计恰恰又是综合性及层次性最高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很难用一个学期完成。国外的一些大学将毕业设计实践安排在整个大学就读期间完成[3,5],以学分制为主,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可到工厂、企业等各处实习,并最终上交毕业报告。可借鉴并参考国外的经验,提前开设毕设相关指导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毕设的相关程序和写作格式等,有充分的时间和基础准备毕业设计论文。

3.2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及分配任务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选题要注重理论教学性、研究创新性和生产实用性,大学生往往对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爱好,促使他们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笔者调差显示,学生愿意选择应用性课题的主动性显著地高于其他类型的选题,这就反应出毕设论文选题应该最大可能地接近生产及生活实际。作为指导教师,选题要透射出教学实质,既要重点强调原有知识,承上启下,又要注重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及一致性,这样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吸收知识,从而更好更快地得到提升。指导教师在毕设任务分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所以教师对于选题的准备要具有层次性,按课题的难易度合理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工。若将较为简单的选题分配给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前完成毕设内容,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水平;若将较难的课题分配给能力较差学生,则会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觉得设计不知从何做起,指导教师碰到如此情形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指导,使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毕设拘泥于形式,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地安排课题分工,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实际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自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学院可为专业教师提供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或到软件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实践经验;同时学院也可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从两个方面共同增强指导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

3.4 积极加强与企业及实习基地的合作,寻求更好的毕设指导方式

当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为实际,既要求有理论基础又要求有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若毕业生没有相关的实践或培训的经历,在工作中会遭受很大的压力且难以满足工作性质需要,往往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而学生又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两难状况。

学校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算法的教学。现在的企业和实习基地针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可提出具体实训的培训方式。企业和实习基地可以项目开发环境的熟练使用为目的,对程序代码的使用为方式,培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但实习基地偏重应用,对软件开发的相关思想、方法、理论的指导较少,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虽然能熟练地操作开发环境,运用相关的代码,但是很难独立地做出完整的项目。

学院可根据上述具体情况积极探讨与企业和实习基地的合作,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习基地为辅,将毕业设计的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工作交由企业和实习基地,并进行相应的成绩考核。而毕业设计任务的分配及论文的指导工作则由本院指导教师继续承担,也进行相应的考核,最后可将两部分考核成绩综合在一起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这样,学生既可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段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训,又可在特定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

3.5 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监督力度

学院可考虑成立专门的毕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毕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毕设教学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负责监督毕设的整体过程。并以各系教研室为单位进一步成立毕设指导小组,负责毕设教学内容的具体执行。

学院还可在毕业设计期间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组织毕业设计前的动员工作并组织参加毕业设计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毕业设计要求的文件、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题讨论及任务分配,这样学生可以熟悉课题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要求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合理安排好毕业实习;到毕设中期阶段,学院应组织毕业设计阶段性成果检查,及时了解并检查各课题任务完成进度,积极解决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毕业答辩时应成立答辩委员会,采取指导教师现场回避等原则。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对每位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审,对于部分较差者可实行“二次答辩”,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4 结束语

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学环境的整体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可大大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促进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毕设的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外实训基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弱、对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及课题的科学性重视不够等问题,今后的毕业设计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参考文献

[1]韩建民,王丽侠,贾洞.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层次化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3):18-22.

[2]温艳冬.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2):103-106.

[3]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4]王玉锋,刘保旨,李雪梅,等.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77-79.

第6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22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育应该以加强实践教学为基本理念和制度规则,并在有关理念和规则框架下,建立合理的教学方案和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计划制定

为了掌握完整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可以在学校设置的公共基础课基础之上,以西方经济为理论基础,以国际贸易原理为核心,以国际经济学为发展来制定教学内容;在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方面,围绕进出口业务这个中心,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核心课程,同时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可以辅助国际贸易实务的衍生课程,如“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另外通过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设制作等环节来加强;由于国际规则及保护手段的变化对微观主体的经贸业务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国贸专业学生还必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本国对外经贸相关政策法规,可以通过设置WTO规则与运作、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形势等专业课课程实现。

2课堂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其课堂教学不能仅培养只懂理论,不懂应用的学生。但当前的情况是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影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方法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不少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知识空洞,因此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注重教学内容、方法与技术的调整和创新。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多数教师会以货物进出口为主线,重点讲授贸易术语和惯例以及进出口实务,而对其他贸易方式、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及WTO规则的影响涉及较少,对押汇与议付的讲解也通常脱离国际惯例,这样的内容设置是不符合当今贸易实践对教学的要求的,应该对课程的内容设置作部分调整。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推行模块式、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及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际经贸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另外,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和信息教学的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实践教学离不开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中,从事教学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构成,大多数教师取得相关学位后直接在高校任教,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各高校也会对教师提出挂职实践的要求,但往往时间短,机会少,落实差。

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加大对已有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包括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以及鼓励和提供保障条件让教师到国外去进修。二是从校外乃至国外引进先进的教师,使教师队伍复合化和国际化。三是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4实训室建设

一般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设有国际贸易模拟实验中心,通过计算机上的模拟仿真环境,学生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提升。国贸专业的实训软件必须包括一套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案例,使学生通过模拟环节,体验一笔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在一个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建议此部分学时应不低于28。另外,在加强国贸专业本身的模拟操作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把国际贸易业务与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专业的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的“电子信息”资源充分利用。

但目前实验室教学存在的一个很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学习缺乏激励,彼此之间不存在竞争压力。与课堂教学相比,实验室在学习意识、学习动机和学习氛围方面并没有很大变化。很多学生在最初的实验室学习阶段后,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急剧下降。从而使实验室教学的效果往往在开始阶段成效比较显著,但难以持久。

5通过竞赛平台提升国贸专业技能

目前,国内外针对本科学生的有关各种专业技能的竞赛越来越多。大多数专业技能竞赛参加方式简单,受限制因素较少,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机会参与。由于这类的专业技能竞赛既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体验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践标准,又能检验和评价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参与到其中。而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技能比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摆脱其专业技能学习方面的缺陷,而且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技能竞赛通常是竞争非常激烈的。

对于国贸专业来说,专业竞赛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目前比较受欢迎和影响较大的有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和POCIB大赛等。但是,不管哪个专业的竞赛,各高校在参与竞赛过程中普遍存在专职指导教师缺乏、技能培训时间有限、职业技能比赛专门教材短缺和竞赛激励资金不均等方面的困难。所以高校要想通过竞赛平台有效提升专业技能要在这些方面突破。

6拓展实习基地

通常高校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学校出面,校方职能部门负责联系和建立;二是由教师出面,通过教师私人关系以院系的名义负责联系和建立。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多数高校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校外实习基地的延续性和可靠性不高,进而导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难以长期持续进行。另外,企业也普遍缺乏与学校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积极性,而那些有心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数量也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日益供大于求的毕业生人群。而对于国贸专业来说,有些企业即使具备接纳毕业生实习的能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企业也会因为出于经济效益、商业机密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提供实习岗位。所以,当前各高校不能抱着希望企业能无偿地提供实习基地的传统的思想,而是应该在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构建互利互惠的利益机制。另外,学校还应与企业的沟通,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需求的相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找到高校和企业的利益融合点,双方的合作才会走得更远。

最近几年,在推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教育部已经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对高校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国家已经在政策层面进行引导,教育主管机构也在负责具体落实,这对今后的校企合作式教学提供的良好的宏观环境。高校应该抓住机会,积极行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7毕业设计环节

各高校国贸专业普遍采用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综合成果的一种方式。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某些社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也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但是当前国贸专业的毕业论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题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检验;研究问题单一,无法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对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不清楚,态度不认真积极,抄袭他人文章,缺乏创新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毕业论文并不能作为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好标准。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来说,用人单位看中的不是科研方面的能力,而更多的是学生对工作岗位业务流程熟不熟悉,在业务风险上是否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专业写作交流技巧。所以,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毕业论文写作逐渐向毕业设计过度。

第7篇

工业工程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工业工程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具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常规模式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按时序设置课程,追求本科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这种设计模式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容易出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因此,应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相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融入必要的实践教学,把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充分地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校作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多年来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对本科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极其重视。2014年,结合山东省名校建设和自身专业发展,通过多方调研,对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通过引入具有一定优势的机械和土木建筑等工程基础技术,形成富有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特色。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代经济与管理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应用工业工程理念和知识对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善以及创新,能从事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科研与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人才。在培养计划中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业工程专业,其毕业生不仅面临就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我们强调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但重视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而且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要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突出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的各类教学环节,强调解决最短时间上岗的问题,增加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晋升和相近岗位迁移的职业能力。实践环节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工业工程(工科)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必修环节,对实现职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

2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实践环节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前在各高校进行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都有课程设计、各类实验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具体内容上由于专业定位和学校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2.1实验过于侧重验证性实验

在开设的课程实验中,多数仍然是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占比较低,各门课程的课内实验,仅依附于课程内的理论知识,学生难以从实验中开拓创新。

2.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课内实验和部分课程内容设计均采用统一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按步骤进行,缺乏实践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所设计的方案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2.3实验设施不够完备实践教学内容简单

在工业工程本科教育中,对于实验室建设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仅能够保证基本的专业实验。对于强调实践性的工业工程专业,因实验设施设备的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实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2.4实践、教学分散不成体系

以我校为例,仅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3门核心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2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部分需要课内实验的核心课程,例如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等,都没有开设课内实验。虽然开设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由于实习单位生产情况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实习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参与生产实践。对于定位于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院校,还存在毕业论文过多的情况,经常出现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进行写作,缺乏实际背景的现象。这些缺乏联系,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更缺乏综合实践的课程,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基于职业发展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必然是在企业中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既具备从事职业活动必需的高技能,又具备能为整个职业生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职业素质。在进行新的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目标的达成。我们通过梳理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需求,按照从“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工业工程综合实训-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的路径,辅以课外活动竞赛等构建三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技术实践部分,由于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在强调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工程技术实践。我们设置机械电子与控制和土建施工两部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分别包括机电控制PLC课内实验和土建施工电子制图课内实验,设置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以及金工实习。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在理论课堂增加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梳理,重新规划建设了实验室,开设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实验14学时,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12学时,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16学时,质量管理工程课程实验6学时,精益生产课程实验4学时,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24学时,并且在课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开放性实验,由学生利用实验设备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在开设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同时,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训。此外,我们把生产实习放在工业工程综合实训之后进行,以便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更具针对性。我们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仅允许极少部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绝大多数学生要求采用毕业生设计形式完成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毕业实习了解的实际企业背景,寻找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的方式进行解决,或者模拟进行产品的组装线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经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16周的强化应用训练,可以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便于提高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为职业发展树立良好的开端。考虑到部分中青年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和工程背景不足,我们聘请了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指导,可以拉近教学实践过程和企业实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培养的工业工程毕业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课外实践部分,我们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竞赛对科学素质的锻炼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以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应用大赛,使学生真正感受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对于大四学生,鼓励参与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分会主办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第三方评价。

4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自学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合作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82-03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综合评定本科生能力素质的一个主要考核环节,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工科专业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文献[1-3]等针对在毕业设计阶段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文献[1-3]的讨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自学能力、科研工作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演讲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文献[4-7]等针对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文献[8]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文献[9]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大学生自学和写作能力的做法。本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进一步探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自学能力是一种面对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其外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学习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学习是基于问题的有目的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接触不成体系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而其内在特征表现在学生逐步养成的辨析式思维。辨析式思维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8]。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载体。虽然大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来自于前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介绍成熟的已解决的问题和分析系统化结构化问题,对解决现实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的辨析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明显不够。毕业设计完全不同于前期课程的教学,已经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这是对前期课程教学环节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而不是帮助学生直接解决问题。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把问题解决带来的成就感,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

根据我院学历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4月到6月。想要学生在短暂的三个月时间里完成好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必须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应将毕业设计工作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几个阶段,规划好每个阶段的具体设计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简单指点下先完成好浅显的工作,树立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就敢于去攻克更难的工作。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逐渐提高了,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就下降了。根据我们多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将毕业设计工作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开题阶段的设计任务为:学习并分析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主要研究和设计工作,获得研究结果。撰写论文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撰写并完善论文,做好答辩准备工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8]。独立学习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需要独立学习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以及独立学习开展毕业设计所采用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等。合作研究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教师不仅在开题、科研攻关、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同时指导教师也深入参与设计的过程。学生的独立设计是指毕业设计的具体工作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同时是在指导教师控制着研究方向、设计方案、设计进度、成果标准等关键环节下的设计。

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将毕业设计工作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学生的具体设计任务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每个阶段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也是不同的。

1.开题阶段的培养方法。通常,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是由指导教师拟定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了某个设计题目,但很可能并不了解该设计题目的真正含义,更不清楚如何针对所选题目开展理论研究或设计工作。针对此特点,指导教师应该首先做设计内容及方法的专题辅导,使学生对如何开展设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快速入门。在独立学习方面,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综述性文献以及重点文献,并以建立在一定阅读量上的文献综述作为阶段性的独立学习考核标准。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综述性文献、重点文献以及文献资源网站(比如CNKI资源网站),概况性地介绍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控制学生阅读的方向和范围。例如,在毕业设计论文《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内容是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导弹三通道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仿真分析。学生已经熟悉了Matlab软件和推力矢量控制的知识,但是对变结构控制方法比较陌生。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核心文献:变结构控制在导弹制导与控制中的应用综述,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及设计方法等。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工作是采用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设计制导弹道,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末制导弹道进行仿真分析。首先为学生提供核心文献: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导引律综述,带末端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机动再入飞行器的最优制导律等。除了为学生提供几篇核心文献以外,还要求学生到CNKI资源网站搜索下载相关论文进一步学习,扩展知识面。另外,要求学生学习文献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比不同文献提出的方法有什么差别。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独立推导几种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合作研究方面,指导教师在学生理解相关文献和设计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具体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时间分配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框架。在这一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相关文献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等途径来培养;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如何选择确定设计方法来培养。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设计方法包括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等,我要求学生首先分析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的制导原理以及优缺点,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根据原理简单、容易掌握的原则,确定了采用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来设计。

2.开展研究阶段的培养方法。开展研究阶段是毕业设计环节的核心阶段,主要设计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一阶段学生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法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和设计。指导教师可利用这个阶段多给学生一些独立研究机会,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展,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某些具体研究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搜索和学习专业理论或设计方法类文献,或者对已选择的设计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对这些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构成了本阶段独立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阶段,学生对变结构控制方法自主学习并掌握得比较快,设计时间也充裕,我又要求学生再采用古典的PID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对比一下哪种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更好。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研究阶段,初步确定研究方案时考虑到学生对比例导引律比较熟悉、容易掌握,选择了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来设计末制导弹道。学生在自学了相关的论文文献后,又对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方法产生了较大兴趣,于是我鼓励学生,自行推导一下论文中变结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在采用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设计好末制导弹道以后,再采用变结构导引律设计末制导弹道。最后,学生采用上述两种导引律设计了末制导弹道,并对两种导引律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现出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合作研究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需要与指导教师讨论,比如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批判,对前期确定的设计方法某些方面的质疑或否定,毕业设计进展不顺利时对设计内容的调整等情况。指导教师应在学生一筹莫展时及时帮助学生共同攻关,逐步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一阶段指导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定期讨论,比如一周讨论一次。通过定期讨论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研究中少走弯路。而且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从事科研攻关的素质。

3.撰写论文阶段的培养方法。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书面表达出来。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完善研究成果。同时,还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独立学习方面,学生应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撰写和修改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习如何总结科学研究和如何表达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训练。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检查指导,查找问题并让学生仔细修改论文。此外,指导教师在论文答辩方面也要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科答辩时学生只有10分钟的陈述时间,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提炼出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工作,在此基础上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面对指导教师进行1~2次模拟答辩,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制作的答辩多媒体课件包括40多幅,重点不突出,显然陈述时间将远超出10分钟。我检查后提醒学生,要在10分钟内汇报毕业设计工作,因此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提炼出自己的主要设计工作进行汇报。学生经过两次多媒体课件修改和模拟答辩,答辩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答辩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合作研究方面,首先需要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与修改,使学生明白好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同时,还有与学生共同探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演讲表达的技巧。通过多媒体制作和模拟答辩过程的多次训练,使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演讲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探讨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毕业设计阶段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我们将毕业设计过程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毕业设计任务,并分别针对这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了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如彝.毕业设计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J].现代制造工程,2003,8(增刊):70-71.

[2]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118-120.

[3]赵健.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在提高本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2012,(1):31-33.

[4]范兴明,张鑫,王荣,等.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1):438,448.

[5]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143-145.

[6]张爱华.浅谈毕业设计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4-5.

[7]吴盘龙,李星秀,薄煜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104-105.

第9篇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 车辆工程 实践课程体系 反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21

Abstract Under the program accreditation background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hould highlight the principle of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development must meet the current social needs,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not only include the requirements when students graduate, but also reflects the expected achievement success in the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field after students graduated 5 years.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reverse design research for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actively explore and to build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demand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 set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can ensur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re fully realized.

Key words program accreditati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 vehicle engineering;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reverse design

0 前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工科在校生约 700 万人,居世界首位。①但我国工程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着工程实践教育严重不足,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相对陈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相对缺乏;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团队协作能力、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等现代工程能力。②据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 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 81% 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立刻胜任工作,而中国只有 10% ,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相关专业进行认证,可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高校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其作用正日益受到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的重视。③

为确保毕业生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10条通用毕业要求,认证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学生达到这些毕业要求,确保毕业生质量。就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现状,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是通过合理设置理论课程系统和实践课程体系得以实现,而其中实践课程体系是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全面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进入持续改进阶段为背景,开展基于毕业要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研究,对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当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④⑤例如未在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针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问题。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是否有必要。

1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1.1 基于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反向设计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并能对未来发展有合理的预期,即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因此有必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分解出实践能力,根据实践能力对认证标准的通用毕业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提出毕业要求的指标点;然后再根据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表。在此关系表中,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最终实现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 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首先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制定的11条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力求将宏观、抽象的毕业要求具体化和具有针对性;然后根据指标点反向设计包括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课外活动在内的实践教学活动;最后,为了考核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达成度评价周期,并形成记录文档。以毕业要求4的2个指标点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指标点――能熟练运用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理论课程实验――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实践课程――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于指标点――熟悉现代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和先进制造方法,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论课程实验――汽车制造工艺学;实践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外活动――挑战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竞赛。采取的考核方式以提交报告和参加竞赛为主,达成度评价周期定为整个本科学习期间,需形成的记录文档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实验报告、学科竞赛获奖等。

2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反向设计

2.1 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

建立两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是进行实践课程体系调整的基础。以毕业要求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为要求达成手段,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关系结构。其中课程实验主要实现对理论课程知识点的实证,创新性课程实验由对应课程的多个理论知识点支撑,而综合性实践环节由多个理论课程支撑。在此关系中,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为并行关系,并非传统的实践课程为理论课程服务的关系。为了确保毕业要求所体现的实践能力有效达成,可调整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甚至配置相应的理论课程。

2.2 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下的毕业要求对毕业生的人文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调整,使新实践课程体系能达成毕业要求新增加的指标点。以毕业生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这一毕业要求为例,应增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课程。或是在原有实践课程增加相应实践内容,例如在毕业设计中增加新知识的应用内容,通过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反向设计

3.1 基础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促进掌握基本理论为目标,实验内容以基本理论的实证为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所定的知识点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项目和实验内容。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说明如下:首先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知识点情况确定需要的实验项目;然后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2的指标点2(“能系统或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设计实验内容。由于该指标点强调的是数学建模能力,因此针对“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知识点设计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的内容时,应通过建立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模型进行定律验证。

3.2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目标,实验内容以汽车原理理解为主。根据汽车的重要组成子系统,确定课程实验的项目,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内容。以已实施的“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为例说明。电机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系统,根据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3和4,以及毕业要求7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确定开设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反向设计实验内容包括驱电池管理、电机控制、行驶负载模拟三大部分。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用于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思路为“驱动系统性能是保证纯电动汽车动力学、经济性和续驶里程的关键,但目前仍有很多关键技术未得到解决”,反向设计的项目为驱动系统实验。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3――能应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及电控技术,反向设计思路为“电机控制,SOC 预测、能量管理、充放电均衡是驱动系统的关键电控技术”,反向设计项目为电机控制实验、电池管理实验。对于毕业要求6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反向设计思路为“目前国家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制定了相应的行驶工况模拟方法,且驱动系统要求满足“双百”指标,即续驶里程超过100km,最高车速超过100km/h,以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必须进行行驶负载模拟实验”,反向设计项目为行驶负载模拟实验。

4 结论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首先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反向设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最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进行反向设计。

论文资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学生能力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改革与实践,回归工程实践的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注释

① 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9.

② 罗卫兰,骆健,王海艳.基于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54-55.

③ 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1-5.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为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先后颁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2006年)、《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2007年)及《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2008年)等系列著作,指导及规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专业本着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新形势需要的精神,结合高等学校计算机教指委的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品牌专业,全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继2008年获得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又获得了国家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加强专业建设,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我校从专业改革目标、专业改革方案及相关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层次探索。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目标

结合目前国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求状况,我校确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目标: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具有“强能力、宽适应、重创新”的创新型人才。第二,根据信息社会的发展及行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从“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四个方面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为了实现改革目标,确定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第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实施计划,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人员责任,落实专业建设经费,保证按期达到专业建设的目标。第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成功的经验;了解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办学方向,准确定位,制订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发展规划。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要进行专业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也即关键问题就是首先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虽然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却面临尴尬局面。一方面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校不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需求,也即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没有同市场需求有效接轨。

按照目前各工科高校的情况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集中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为了明确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结合目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以及我校的具体办学条件、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办学条件及本专业所招收高考学生的层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规格上。但这里定位的“应用型”人才并非单纯指《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所指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除此之外,还包括软件工程和计算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综合这三个专业方向来进行人才培养的。

2.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

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目标后,接着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的问题,即如何围绕该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我校坚持培养方案要以体现优化知识结构、突出专业特色、适应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为原则;以“体系优化、内容先进、结构合理”为目标,努力汲取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教学指导方针。依据该方针,我校在培养方案的制订及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1)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所颁发的相关规范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内容。建设由学术、技术、职业和人文交织的刚性课程平台和多样化的柔性课程模块,共同组成“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渗透”的多元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设置体现方向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基于“软硬并举、平衡发展”的思路设置课程体系,涵盖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相关课程内容。硬件课程体系以嵌入式方向为核心,软件课程体系以Java课程群为核心。

(3)课程体系设置体现系统性。课程体系不是多门课程的简单堆积,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及次序,将所开设的课程通过一条主线贯穿起来。也就是以课程间的相互关联来支撑专业的方向性,进而以课程体系的方向性保障培养方案的系统性。

(4)坚持“五个结合”的原则。坚持“加强基础与拓宽口径相结合”,坚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坚持“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相结合”,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5)坚持校企共建原则。加强专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研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订与生产实际、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6)坚持“名师、名课、名教材”课程建设思路。名师,就是通过课程建设造就国家级、省级及校级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名课,就是通过课程建设将相应课程建成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或网络课程,并进一步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名教材,就是建设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行业规划教材。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切入点,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积极开展电子立体化教材建设,进行网络教学、多媒体及视频技术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建设,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转贴于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关键。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构建由基础实验教学模块、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专业实习模块、科研训练模块、社会实践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工程素养训练,着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成由专业研究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和教学实验中心一体化的综合支撑多层次、跨平台、软硬件结合的教学实践环境,建立以“工程性”为核心的实验室开放制度。采用该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科研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促进实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严格实践环节管理。强调实验课、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同样要求,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进度表的同时也要明确实验教学应完成的内容和要求,制订出实验计划表,定量或定性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3)以参加学科竞赛活动为依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河南省程序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为平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加强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采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方面,毕业实习前的就业指导等活动使学生对专业的就业形势、就业现状及企业需求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结合就业意向开展实习,提高实习效果,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毕业实习前分配相关毕业设计任务,学生带着毕业设计相关问题到企业实习、调研、实践,增强了实习过程的针对性和目地性,既丰富了毕业实习的内涵也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采用该方式既有效完成了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两个关键教学环节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从而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我校主要采用了以下保障措施:

第一,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讨论,明确专业建设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学校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制度,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加入师资队伍;引导教师到产学研基地挂职,鼓励他们参加相关应用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转换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角色,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三,建立以强化能力为导向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长效机制,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考核评价体制等,构成完整的运作框架。

第四,建立和健全学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为了保障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学指导小组工作条例、关于加强新进教师指导工作的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办法、教学督导实施办法、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及关于加强新进教师教学指导工作的规定、教材选用规定等文件,保障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充分发挥系(部)作用。按照我校“重基层、重建设、重实效”的原则,加强系(部)作用,将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工作重心由学院一级下放到系(部)一级。由系(部)组织讨论有关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问题,为专业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第11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目标与方案。结合目前国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求状况,我院确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目标: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具有“强能力、宽适应、重创新”的创新型人才。第二,根据信息社会的发展及行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从“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四个方面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改革目标,确定了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第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实施计划,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人员责任,落实专业建设经费,保证按期达到专业建设的目标。第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成功的经验;了解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办学方向,准确定位,制订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发展规划。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要进行专业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也即关键问题就是首先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了明确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结合目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以及我校的具体办学条件、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办学条件及本专业所招收高考学生的层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规格上。但这里定位的“应用型”人才并非单纯指《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所指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目标后,接着就是要解决“如何培养”的问题,即如何围绕该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我院在培养方案的制订及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坚持以下主要原则:(1)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所颁发的相关规范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内容。(2)课程体系设置体现方向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基于“软硬并举、平衡发展”的思路设置课程体系,涵盖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相关课程内容。硬件课程体系以嵌入式方向为核心,软件课程体系以Java课程群为核心。(3)课程体系设置体现系统性。(4)坚持“五个结合”的原则。坚持“加强基础与拓宽口径相结合”,坚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坚持“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相结合”,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5)坚持校企共建原则。(6)坚持“名师、名课、名教材”课程建设思路。名师,就是通过课程建设造就国家级、省级及校级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名课,就是通过课程建设将相应课程建成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或网络课程,并进一步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名教材,就是建设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行业规划教材。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切入点,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积极开展电子立体化教材建设,进行网络教学、多媒体及视频技术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建设,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成绩管理;重要性

一、学生成绩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成绩管理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手段,又是提供教学活动所需信息的途径。学生成绩管理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各科考试的所有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和查阅,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教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学籍管理是对高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监控,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业成绩、任职情况、奖励及处分情况。其中成绩管理是学校学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凭证,规范成绩管理,确保成绩的及时反馈和准确录入意义重大。

1.成绩是奖励学生的重要依据。学生成绩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业的完成情况,对其进行客观评定、记载、测评和分析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成绩不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参加考试的结果,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在大学里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都要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以此来评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和等级制记分法。为充分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各门课程的学业成绩应该用学分绩点来体现。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是衡量该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作为学生学业的继续、奖学金的评定、辅修专业与第二专业(学位)的修读、提前毕业、毕业后就业等的重要依据。

2.成绩是教学效果的反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度量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考评。学生成绩管理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手段,又是提供教学活动所需信息的途径。学生成绩是评定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学习的客观依据,是检察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反映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指标。

3.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体现。学生在校的目的是学好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的牢靠度,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记录,是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教学管理的严肃性、客观性和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完成的科目包括: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各实践环节(如社会调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创新科目等。上述科目必须经过考核,考核成绩计入本人学籍档案,成绩合格即获得该门课程(实践环节)的学分。

二、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的特点

学生成绩管理工作不仅负责学生成绩的汇总、登记、统计、分析工作,而且要负责成绩查询和出具成绩证明。学生成绩管理是极为重要和严肃的工作,但是成绩管理在学校中是很繁重的。

1.学生成绩信息量大。目前各类学校管理人员对学生成绩等信息的记录,查询和数据统计等工作非常繁重。要负责组织录入必修、选修、辅修、重修、缓考、补考成绩,提供成绩录入各种咨询,解决成绩录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接收并处理教师更改成绩的申请。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报送考试成绩登记表,对于公共课的成绩,我们集中录入到学生的成绩库中;对于专业课程的成绩,因为院系、专业、年级不同课程名称都不同,必须首先录入课程名称,然后才能录入学生这门课程的成绩。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专业的不断增加,登记、统计这样多的成绩经常会出现错误,且工作强度大。

2.成绩统计分析繁琐。对学生各类成绩的统计分析是成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是十分麻烦的工作。要求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班的学生成绩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以此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各开课单位和学生所在学院(部)要从本单位教学质量监控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教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

3.成绩档案管理任务重。需要归档保存的资料很多,要立卷保存每学期所开设课程的学生原始书面成绩材料,如《学生成绩登记表》、《教师更正学生成绩审批表》等原始资料;立卷归档、永久保存本年度内离校学生(含毕业、结业、肄业、退学、转学等)的《学生历年成绩表》、《学生历年成绩明细总表》等纸质成绩材料和计算机电子数据信息。

三、电子化成绩管理的优越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上办公、电子政务等网络应用日趋成熟,高校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高。用计算机管理成绩越来越方便快捷。我校对在校学生成绩实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用户根据不同的权限可以进行不同级别的操作和统计分析功能。相关负责人员在成绩评定、登录、记载、保存等各环节,都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学生成绩一经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1.成绩信息录入方便快捷。随着学校的规模增大,有关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数据量越来越大。采用计算机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建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实行学生成绩的录入、统计、查询、修改、删除,让老师迅速完成对学生成绩的各项分析统计工作。学籍卡过去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和管理的。实施学分制后,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选学课程、取得学分不同,因此在实施学分制后,学籍卡是按年级、学生的学号来进行管理,可以随时按学生的选课情况登记成绩及学分。任课教师可在规定时间内登陆学校网站,凭个人用户及密码,及时、准确的将学生成绩录入到教务管理系统中。并注明学生考试状态即:正常、缓考、缺考、违纪、取消、未选修等。在学生成绩登录后,应认真进行校核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网上提交操作。成绩提交后立即打印纸面成绩登记表,签字后一式二份上交所在开课单位教务管理部门。

2.成绩统计分析简单直观。学生成绩管理与分析是学校管理者一直关注的内容,学生的成绩不仅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情况,为此学生成绩的管理和分析对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具有特定的意义。成绩在输出中可以方便地生成直观、大方的直方图和饼图,对所有的分析一目了然。无论试题难或易,都能客观地、科学地反映学生的成绩,并可用图表的方式表示班级、学生成绩的变化过程,所得的数据科学、准确,为学校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依据。经过分类汇总、统计分析的考核成绩是学籍处理、辅修专业及第二专业资格审查、免修资格审查、毕(结)业资格审查、申请学士学位资格审查等工作的主要依据。

3.成绩查阅方便。能及时解答学生关于课程成绩的各种咨询,提供学生网上成绩查询功能。每学期开学,学生通过网上个人用户,可以在“已修课程成绩”栏中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对已修课程成绩与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进行认真比对(以课程号为比对依据),以全面、准确地了解个人学业完成情况信息。学生对成绩有疑义时,可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由教务处指定专人进行复查。经复查对确实因评判有误的成绩,可在成绩库中完成考试成绩的更正工作,同时通知学生本人。学生毕业前找工作所需成绩单由学生所在分院负责统一打印,统一到教务处加盖公章。

4.成绩管理与选课同步。我们提出,学生在网上录入个人选课信息,然后将提交的所选课程信息直接导入学生成绩库中,作为成绩管理的重要数据。由于课程信息部分包含开课院系、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任课老师等内容,这样在提交选课情况的同时就完成了学生的选课过程,而且也为成绩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在录入成绩时,只需要录入课程名称对应的分数即可。学生课程成绩的获取,应以学生个人选课数据为依据。除有特殊原因并经选课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学生成绩记录中由选课时确定的课程教学信息。学生提交选课情况后,可以打印出来,让指导老师签字,院系盖章,文字存档,这样电子文档,文字存档都具备。

第13篇

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建设是根据国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政策要求,实现部门政务信息公开的优先手段和必然选择。论文详细描述了一个基于ASP技术和ACCESS数据库系统网页的实现过程。网页设计及制作主要围绕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和网上交流三大功能进行,前台信息共设置领导讲话、政务公开、工作动态、政策法规等十大功能模块。后台管理采用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将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简单的JScript语言相融合开发,使用Session对象进行Web页之间的数据传递,并跟踪用户登陆,实现了不同权限用户对新闻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和Web查询功能。网页新闻访问采用主页+标题面+子页面三级模式,主页面提供了本网页的一个宏观样式,并让各模块与之配合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网页系统。

【关键词】

政府网站

网页制作

ASP 技术

ACCESS 数据库

【英文对照】

ABSTRACT

The portal website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s the best candidate and inevitable choice for government affairs opening. Its 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 government affairs opening which are enforced by the stat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portal webpage based on ASP and ACCESS databas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bpage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government affair opening, online government office, and online communication. The front-end consists of ten major modules, including leader's speech, government affair opening, government dynamic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tc. The backend is a hybrid of C/S and B/S technologies, HTML and JScript are combined together and session object is used for inter-page data communication and traced the status of user logon, web based lookup and remote administration of webpage are implemented and access control to user of different privileges is achieved. The access to webpage news adapts a three-tier scheme which includes main page, title page and sub-page, the main page provides the overall look-and-feel and orchestrate all the modules so to form a complete webpage.

【KeyWord】

Government website

Webpage Making

ASP

ACCESS database

【目

录】

前言 2

正文 3

第 一 章 概 述 3

1.1 网页制作背景 3

1.2 网页制作的意义 3

1.3 开发工具简介 4

第 二 章 可行性分析 5

2.1 B/S结构介绍 5

2.2 ACCESS 数据库 5

2.3 ASP 技术 5

第 三 章 网页需求分析 7

3.1 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7

3.1.1. 基本功能需求 7

3.1.2. 功能结构图 7

3.2 网页具体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8

3.2.1. 政务公开功能 8

3.2.2. 网站办事功能 8

3.2.3. 网上交流功能 8

3.3 网页结构图 9

3.4 网页版面规划 10

3.5 网站CI形象设计 10

3.6 网页布局技术 11

第 四 章 数据库设计 12

4.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2

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4

第 五 章 人机界面设计 17

5.1 后台登录界面设计 17

5.2 用户管理页面设计 18

5.3 信息检索页面设计 18

5.4 后台管理页面设计 19

第 六 章 系统程序设计 20

6.1 程序设计语言 20

6.2 部份源程序实现及文件 20

第 七 章 网页测试 30

7.1 测试网站的建立 30

7.1.1. 测试网站环境 30

7.1.2. Web服务器IIS5.1简介 30

7.1.3. 网页测试 30

7.2 网页及网站维护 31

第 八 章 结论 32

参考文献 33

致 谢 34

【前言】

在我国,继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龙头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接入渠道的主要手段,它实现了按照用户对象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和服务。同时,网页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全面性确保了政府大量重要信息的广泛共享,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让政务信息更便捷、更低成本地进行传递。通过访问政府网页,企业和社会公众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不受任何空间界限影响地与政府进行信息交互,在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确保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方面有着显著成效。

政府网站建设的含义就是利用Internet/Intranet等计算机通信技术,在Internet上建立正式站点,通过网络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推动政府办公自动化与网上便民服务,是政府和社会互动的重要窗口。论文就巴中市网页的设计和制作作了详细描述,网页主要功能模块设置紧紧围绕部门职能职责,密切结合公众需求,实现了预期设计目标,网页经本地局域网测试运行正常。

【正文】

网页制作

第 一 章 概 述

1.1 网页制作背景

在当前这个网络时代,电子政务是各国政府倡导和推动网络化的5个重要应用领域中的首要。美国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开始积极倡导和推动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建设。英国于2005年将所有的政府服务实现上网。新加坡更是从1981年就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目前其电子政务的发达程度已备受世人瞩目。在我国,政府信息门户网站作为展示政府整体形象的窗口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正日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今,全国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实质阶段,全国257个地市级城市中已经有90%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网站。在应用上,电子政务建设已经从网络基础建设向功能应用层面和社会服务层面转变。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将极大地调动整个社会活力,推动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1.2 网页制作的意义

首先,政府网站关系到政府的服务形象,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政府部门通过制作网页建立网站,是电子政务的最佳切入点和重要内容,政府网页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电子政务进程的标志。在政府网页上,政务信息公开程度,有关为民服务栏目健全情况,信息反馈情况,在线办公与网上受理情况等关系到政府的服务形象,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其次,政府网页制作有利于政府各类信息的充分共享,有利于政府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网页的各类平台迅速直接地获取公众的反馈信息,准确掌握外部环境,大幅提高了正确决策与快速反应的能力。随着政府各类信息的公开化,政民互动不断加强,政府将在公众面前展现出高效、透明的良好形象,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开发工具简介

在众多的网页设计与制作工具软件中,我根据实际需求及对软件的熟悉程度,主要选取了Photoshop CS3、Fireworks 8.0、Flash MX 2004、Macromedia Dreamweaver8进行网页的开发和制作,这些软件的主要特点分述如下。

 网页图像设计工具——Photoshop CS3、Fireworks 8.0

在网页制作过程中,首先要使用Photoshop或Fireworks 设计网页和整体效果图、处理网页中的图像、背景图及网页的图标、按钮等。Photoshop是平面图像处理业界霸主Adobe公司推出的跨越PC和MAC两界首屈一指的大型图像处理软件.它功能强大,操作界面友好,得到了广大第三方开发厂家的支持,从而也赢得了众多的用户的青睐。Fireworks是Adobe公司推出的著名平面图像设计和图像处理软件,它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和操作易用性,受到广大平面图形设计人员及专业广告设计师的青睐。它涉及图像合成、色彩校正、图层调板、通道使用、动作调板、路径工具、滤镜等图像处理功能。可制作如按钮制作、文字特效、材质纹理、三维物体、影像特效及广告创意设计等多种用途。

 动画制作工具——Flash MX 2004

Flash MX 2004是Macromedia公司的一个的网页交互动画制作工具。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化是矢量的,不管怎样放大、缩小,它还是清晰可见。 用flash制作的文件很小,这样便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它还采用了数据流技术,只要下载一部分,就能欣赏动画,而且能一边播放一边传输数据。 交互性更是flash动画的迷人之处,可以通过点击按钮、选择菜单来控制动画的播放,这些优点使flash日益成为网络多媒体的主流。

 网页排版工具——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用于网页开发和网站管理的专业化设计工具。它采用了多种新技术,具有设计和开发网站过程中需要的网站管理、网站设计、页面制作、多媒体制作和动画制作等丰富实用的功能;它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在文档窗口中可以打开各种浮动面板,同时还可以使用系统内置的多种对象进行操作。它将可视布局工具、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和代码编辑支持组合在一起,其功能强大,使得各个层次的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都能够快速创建界面吸引人的基于标准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使用 Dreamweaver 及所选择的服务器技术来创建功能强大的 Internet 应用程序,从而使用户能连接到数据库、Web 服务。

第 二 章 可行性分析

2.1 B/S结构介绍

B/S(Browser/Server,简称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它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从传统的二层C/S结构发展而来,通常采用三层结构: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这样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该结构的缺点是存在数据安全性问题、对服务器要求过高、数据传输速度慢、软件的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

2.2 ACCESS 数据库

Acces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之一。它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7种用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由于Access数据库的ODBC驱动程序支持的SQL指令全,执行效率高,所以Access后台数据库+ASP服务器端程序+客户端IE浏览器,是一个精练、实用、高效的组合模式。

2.3 ASP 技术

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缩写,意为“动态服务器页面”。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的网页文件的格式是.asp,现在常用于各种动态网站中。ASP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用来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或Web应用程序。ASP网页可以包含HTML标记、普通文本、脚本命令以及COM组件等。利用ASP可以向网页中添加交互式内容(如在线表单),也可以创建使用HTML网页作为用户界面的web应用程序。与HTML相比,ASP网页具有实现动态网页技术;包含在HTML代码所组成的文件中,易于修改和测试;可以使用服务器端ActiveX组件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方便连接ACCESS与SQL数据库等多种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开发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否则会留出漏洞,让黑客利用进行注入攻击。安装ASP时,系统提供了两种脚本语言:VBScript和JScript,而VBScript则被作为系统默认的脚本语言。

第 三 章 网页需求分析

3.1 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网页功能分析就是以系统的观点,对已选定的对象与开发范围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际调查和科学分析。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网页要做什么,最终为后面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该网页作为电子政务的一种服务平台,政务公开、在线办事、网上交流是其基本的三大功能。

3.1.1. 基本功能需求

 政务公开功能

根据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确保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

 网站办事功能

网上办公办事是网页功能服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建设努力的方向。通过提供一些行政审批等项目的在线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减少了不必要的人为环节,节省了社会资源。

 网上交流功能

通过搭建政民交流平台,让公众不但能够将自己的建议与意见直接反映给部门领导,实现普通群众参政、议政的夙愿,而且使领导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倾听民声、关注民情、体察民意,进而为群众办理更多的实事、好事、贴心事。

3.1.2. 功能结构图

3.2 网页具体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根据总体功能需求分析,该部门网页确定政务公开、工作动态、领导讲话等功能模块,具体组成分别如下。

3.2.1. 政务公开功能

 领导讲话模块

功能:即时领导关于三农工作的各种会议、现场讲话。

作用:传达精神,贯彻意图。

 政务公开模块

政务公开模块包含七个子模块:机构职能、领导介绍、内设科室、农口系统、人事信息、规划计划、财政信息。模块根据国家信息公开条例等法规政策要求,针对该政府部门必须公开的七个方面进行设置。

 工作动态模块

工作动态模块,包含六个子模块:综合信息、新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劳务开发、农田建设、移民工作。功能根据该政府部门各科室(办)所承担的职能职责进行设计,实现了各责任条块当前工作信息的即时公开。

 政策法规模块

模块设置农业法规、政策文件两个子模块,提供近年来国家关于三农工作各种重要法规、政策的浏览和下载,同时对本区、部门关于三农工作制定的各种政策文件进行了公开,使法规政策透明化,接受公众监督。

 专题专栏模块

模块包含科学发展观、调研文章、企业推介、农业前沿四个子模块。科学发展观子模块紧扣时代所需,调研文章子模块是在互联网上开辟的一个崭新的调研舞台,企业推介子模块为本地龙头企业的宣传、推广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农业前沿子模块放眼全球,宣传、推介农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最新品种。

3.2.2. 网站办事功能

 网上办事模块

模块设置便民服务、服务流程、资料下载、统计报表四个子模块,将该部门能够进行网上办理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予以了公开,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部门形象。

3.2.3. 网上交流功能

 在线交流模块

模块设置三农论坛、领导信箱、咨询留言、网上投诉、网上调查五个子模块。三农论坛子模块为公众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领导信箱、在线咨询等四个子模块,为政府部门决策即时提供了群众的意见及建议。

 联系我们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收集网站的反馈信息。

3.3 网页结构图

3.4 网页版面规划

全部网页采用1024×768分辨率制成,网页访问采用首页、导航页和新闻页三级页面形式。

 首页

首页使用的是国字型结构布局。 国字型结构布局是一些大型网站所喜欢的类型,即最上面是网站的标题+主菜单,下半部分分为3个区域,左右分列一些两小条内容,中间是主题内容,与左右一起罗列到底,最下面是网站的一些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版权声明等。这种布局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版面,信息量大;缺点是页面拥挤,不够灵活。

 导航页

采用拐角型布局,优点是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缺点是规矩呆板,容易让人“看之无味。

 新闻页

使用标题正文型:这种类型即最上面是标题或类似的一些东西,下面是正文;本站子页大部分是这个结构。

 页头

本站页头以900×150的农村风景图为底,左置“巴中市”六字及名称英文“”Office of rural affairs,Bazhou District,Bazhong City,右边放置宣传语(FLASH动画)一起构成。

 页脚

本站页脚如下:

3.5 网站CI形象设计

 主色调与色彩

网站采用代表了春天、希望、田野的“绿色”为主色调,与部门的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性质相吻合。

 字体

导航栏字体为“黑体”,14px;网站主栏目字体为“宋体”,14 px;正文字体为“宋体”,9 px;

 交互方式

网站设置了专门的在线交流模块,提供了论坛、网上投诉、咨询留言、网上调查等多种交互方式。

3.6 网页布局技术

网页使用表格方式布局,同时用CSS进行样式控制。表格布局的优势在于它能对不同对象加以处理,而又不用担心不同对象之间的影响。表格布局的缺点是,当我们用了过多表格时,页面下载速度受到影响。CSS层叠样式表是W3C组织新近批准的一个辅助HTML设计的新特性,它使整个HTML保持统一的外观。过去在设置文本时,为了保持整个段落都使用相同的外观,不得不为每一段设置属性,很麻烦。采用CSS可以在设置文本之前,就指定整个文本的属性,比如颜色、字体大小等等,获得统一的文本外观。

第 四 章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网页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的结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的实现效果和数据操作效率以及能否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4.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的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从用户的角度看到的数据库,它可以用E-R模型来表示。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关系,其表示方法为: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关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关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将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根据前面的需求分析,可以得到本网页数据库系统的E-R图,如图4-1所示。

上述E-R图的关系说明如下:管理员可以对所有网上调查、新闻信息、投诉留言、论坛发贴等实体进行增删编辑,它们都是1:n的关系。一个管理员可以对论坛所有注册用户进行监管,一个超级管理员可以对多个后台管理普通用户进行监管,它们的关系也都是1:n。

各实体属性的E-R图如下:

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通过分析系统涉及的相关实体以及要收集、存储和操纵的数据信息,本网页数据库共设置了新闻信息表(News)等6个表,分述如下。

 新闻信息表:用于存储新闻及政务信息。

表4-1 新闻信息表(News)

三农论坛表:用于存储论坛发帖。

表4-2 三农论坛表(BBS)

投诉留言表:用于存储群众来信、投诉、咨询及回复。

表4-3 投诉留言表(Message)

 论坛注册用户表:用于存储三农论坛注册用户信息。

表4-4 论坛注册用户表(User)

 后台管理员表:用于存储管理员姓名、密码、权限。

表4-5 后台管理员表(ManageUser)

网上调查表:用于存储网站调查项及投票。

表4-6 网上调查表(OnlineSurvey)

第 五 章 人机界面设计

5.1 后台登录界面设计

设计思想:登录页面主要实现用户的登录。通过用户名、密码、随机密码、IP、SessionID的组合验证实现未登陆用户的正常登陆和已登陆用户中同一用户名允许在同一IP上重复登陆,拒绝同一用户名在不同IP上重复登陆。

图5-1 登录流程图

图5-2 管理员登录界面

5.2 用户管理页面设计

设计思想:登录页面主要实现用户的登录,用户有超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可以对其进行任何的操作,包括对普通管理员的增删、密码修改。一般用户只可以做权限之内的操作和只能对自身的信息作修改。

图5-3 用户管理流程图

图5-4 用户管理界面

5.3 信息检索页面设计

设计思想:根据输入的关键字实现单字段或多字段组合查询。

图5-5 信息检索流程图

5.4 后台管理页面设计

网站后台管理系统提供了添加新闻内容、管理全部新闻、领导信箱管理、在线咨询管理、公众留言管理、网上投诉管理、网上调查管理、信息中心管理、超级管理选项、文件上传十个功能选择项,可以完成新闻信息的在线编辑、咨询留言的在线回复、网上调查项的增减等管理任务。

图5-7 后台功能结构图

第 六 章 系统程序设计

前面着重讨论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详细分析了每一个模块的功能,本章将就系统中模块功能的具体实现,选取部分源程序进行讨论。

6.1 程序设计语言

网站主要采用ASP作为程序设计代码的开发工具。使用ASP作为开发工具可以方便地建立动态的、高性能的、安全的、跨平台的先进动态网站,其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

 ASP可以将内容的生成和显示进行分离

Web页面开发者可以用HTML或XML 标识进行对最终页面的设计,同时使用ASP Tag 或Java Script 来生成页面上的动态内容,因为所有的脚本都在服务器端运行, 所以, 如果核心逻辑部分被封装在标识中, 那么Web管理人员或页面设计者将只能编辑ASP页面的显示方式, 而不会影响其内容的实质。

 对不同浏览器的兼容

由于ASP技术采用了将ASP Tag 和Java Script 在服务器端解释并执行而只将结果以HTML或XML的形式送回到客户端的方法, 从而保证了对其它基于HTML的Web浏览器的完全兼容。

6.2 部份源程序实现及文件

 数据库访问技术

网页在采用微软IIS/PWS的网络平台,通过服务器端运行的ASP程序来访问后台Access数据库。数据库访问采用匿名身份验证方式,使用户无需输入用户名或密码便可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匿名身份验证是指由 IIS创建IUSR、计算机名称、帐户(计算机名称是正在运行IIS 的服务器名称),当匿名用户请求数据库内容时IIS 会将该连接分配给 IUSER_ComputerName 帐户,其中ComputerName。默认情况下,IUSER_ComputerName 帐户为 Guests 组的成员。此组具有 NTFS 文件系统权限所规定的安全限制,这些限制指定访问级别以及可提供给公共用户的内容的类型。建立Access数据库连接的步骤及参数意义如下:

第一行程序:建立一个ADO对象集中的Connection对象,也即连接对象。这是建立数据库连接的初始步骤。执行这行程序后,Conn成为一个连接对象。

第二行程序:建立一个ADO对象集中的Recordset对象,以便利用Recordset对象操作数据库(当然,这只是对数据库操作的多种方式之一)。执行这行后,rs就成为一个Recordset对象。

第三行程序:利用连接对象Conn的Open方法打开一个指定的数据库。首先利用Server对象的MapPath函数,取得要打开数据库的完整的文件路径,并存储在变量DBQ中。其次,因为我们要打开的是Access数据库,所以要指定ODBC驱动程序参数,表示要透过Access的ODBC驱动程序来访问数据库。到这里,就已经打开了数据库名指定的数据库。

第四行程序: Sql指令串。

第五行程序:利用rs对象的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这其中有四个参数,其意义如下:

数据表名或SQL指令串:在这个参数里指定要打开的数据库内的数据表名称,或者是用SQL的Select指令串确定的数据表的指定范围数据

Connection对象:指定已经打开的数据库的Connection对象。

Recordset类型:表示打开数据表的方式,有四种选择。数字0表示只读方式,且当前记录只能下移;数字1表示可读写方式,当前记录可自由上下移动,但不能及时看到别的用户建立的新记录,除非重新启动;数字2表示可读写方式,当前记录可自由移动,而且可以及时看到别的用户增加的新记录;数字3表示只读方式,但当前记录可以自由移动。

锁定类型:这个参数指定数据库的锁定功能。因为网络上的数据库都是多用户的,很可能同时有多个用户在操作数据库。为了避免错误,让同一时间只可能有一个用户修改数据,就要用锁定功能。有四种选择:数字1表示只读方式锁定,用户不能更改数据;数字2表示悲观锁定,当一个用户用rs对象开始修改数据时就锁定数据库,直到用户用rs.Update更新记录后,才解除锁定;数字3表示乐观锁定,只有在数据写入数据库中的时候才锁定。数字4表示批次乐观锁定,只有在使用rs.UpdateBatch成批更新数据时候才锁定数据记录。

 身份验证

本网站身份验证采用服务器端验证代码方式,密码算法采用流行的MD5算法,同时附加客户端随机密码验证。MD5全称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是由MIT Laboratory for Computer Science和RSA Data Security Inc的Ronald L. Rivest在90年代初向IEFT提交的一种不可逆运算加密算法,经MD2、MD3和MD4发展而来,面向32位的电脑。登陆验证按一个IP可以有多个用户登陆,一个用户只能登陆一个IP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代码及解释如下:

 网上调查功能实现

图6-1 网上调查投票界面

图6-2 网上调查结果界面

网上调查实现代码

第 七 章 网页测试

7.1 测试网站的建立

7.1.1. 测试网站环境

网页测试使用本单位局域网进行,配置如下: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Windows xp

Web服务器—IIS5.1

浏览器—IE6.0

客户端:Internet Explorer6.0

7.1.2. Web服务器IIS5.1简介

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的缩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Web服务器,可以在UNIX和Windows平台上运行。它与Windows NT Server完全集成,允许使用Windows NT Server内置的安全性以及NTFS文件系统建立强大灵活的Internet/Intranet站点。IIS组件主要包括Web服务器、FTP服务器、NNTP服务器和SMTP服务器,分别用于网页浏览、文件传输、新闻服务和邮件发送等方面。

7.1.3. 网页测试

 IIS配置

当IIS被成功安装后,将在计算机C:\Inetpub\wwwroot下新建一个默认网站,通过修改默认网站配置可以建立自己的站点。如自己的网页放在D:\Wy目录下,首页文件名为Index.asp,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默认Web站点”上单击右键,选“属性”,以进入名为“默认Web站点属性”设置界面。

第二步:转到“主目录”窗口,再在“本地路径”输入(或用“浏览”按钮选择)好自己网页所在的“D:\Wy”目录。

第三步:转到“文档”窗口,再按“添加”按钮,根据提示在“默认文档名”后输入自己网页的首页文件名“Index.asp”。

第四步:在“默认Web站点”上单击右键,选“新建虚拟目录”,依次在“别名”处输入“test”,在“目录”处输入“D:\Wy”后再按提示操作。

 数据源(ODBC)配置

第一步:选择控制面板中的管理工具打开数据源(ODBC)。

第二步:在选项卡系统DNS中添加Microsoft Access Driver(*.mdb)驱动并指定数据源为网站的数据库文件。

 测试

打开浏览器,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localhost/test/index.asp或者127.0.0.1/test/index.asp即可。

7.2 网页及网站维护

在测试完成后,网页就可以到互联网上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网站的日常维护了。网站维护就是对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响应时间,制定相关维护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即时更新新闻内容

 留言、投诉、咨询、信箱定期回复

 数据库内容定期备份、删减、分类

 更正数据库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定期进行综合分析,不断优化数据库中数据结构,提高使用效率

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定期对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更新,并对IIS和NT权限作相应设置

第 八 章 结论

本次利用毕业设计的机会,为自己工作的单位设计了网页。网页使用ASP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具备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新闻、信息检索、互动交流等主要模块设计做到了与单位职能职责的紧密结合,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网页经单位局域网多次测试,在WindowsXP操作系统,IIS5.1的服务器环境上正常运行。

此次网页制作,通过大量阅读书籍和求助互联网,使我初步掌握了网页设计制作的一般过程、ASP简单设计应用、CSS和表单布局常识、ACCESS数据库设计技能。特别是在ASP编程阶段,通过无数次解决测试过程中排查出的问题,我不仅回顾和应用了以前学习过的理念知识,还掌握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巧,获益良多。但由于时间仓促,受一些技术和设备所限,网页在美工、需求分析、网页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后期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Dreamweaver CS3 入门 提高 精通》,薛凯,康亚雄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 《Photoshop CS3 平面设计标准教程》,李建宏,雷波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 《ASP网页数据库短训教程》,刘瑞新,汪远征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 《Flash CS3动画制作》,华信卓越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5. 《网页设计三合一》,甘登岱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6.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邱云飞,温国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7. 《Access2007数据库应用与开发》,杨继萍,孙岩,梁文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8. 《网页制作从入门到精通》,谭贞军,刘斌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9. nbagri.gov.cn/index.jsp(宁波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网)

10. 68design.net/(网页设计师联盟)

11. wznb.gov.cn/(温州市委农办)

12. bjnw.gov.cn/(北京市农委)

第14篇

关键词: 高等院校;模拟实践教学;模拟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3-0093-06一、 高等院校开展模拟实践教学的依据

模拟,通常是指一个实际的或抽象的系统行为特征用另一个系统的行为来表示,往往以生动的演示形式来表达复杂晦涩的事物。高校模拟实践教学,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模式,由教师高度凝练教学内容的具体细节,在实验室内尽可能逼真地再现特定的实践场所,以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环境下的专业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究其本质,高校模拟实践教学法是体验式教学方式的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2\]。而在我国,只有部分高校的MBA教学定之为必修课,大部分高校在本科教学阶段只是将之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深入理解模拟教学的作用。高校模拟实践教学是一种以模拟高校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全新教学模式。

(一)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剖析

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显示,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割裂使得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以知识及知识系统的记忆和训练为主,缺乏在实践中进行知识运用和创新的能力。相应如此,各高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实践教学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应看到,有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许多高校,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具体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在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在关联性上仍存在分歧\[3\]:一是认为在高校课内教学设置中,尤其是理论性强的课程,不必包含实践教学环节,如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这些课程只需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学生领会并能运用即可;二是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无需包含任何理论教学的成分;三是认为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所以实验教学无需进行师资投入,由理论课程教师担任即可。不难看出,上述观点的共性在于他们没有从源头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的内在强关联性,仅简单地认为教学活动是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简单相加与机械拼凑。

在上述观念的作用下,高等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往往存在如下问题:实验教学的定位不清晰,实验内容陈旧、方式单一,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选做的实验内容非常少;实验课师资不足,大部分理论课老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验课讲解时的综合归纳能力不够。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厘清高等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侧面,不可分割。他们不是一种简单的交集关系,而是一种齿轮状的耦合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3\]。高校教育管理者应从观念上厘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即便在进行纯理论性知识的课程教学中,譬如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传授,也只有穿插课堂提问、解题训练、情境思考、创新运用等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领悟与把握。而不再是被动地似是而非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结合实际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点。模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稳定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也是学生进一步凸显外显能力的奠基石。

(二) 教学活动要体现接受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统一

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从教师叙述中接受性地学习知识的获得过程;二是学生作为研究者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4\]。外界对大学本科教学的质疑,最多的也是集中在前一个方面,认为高校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内容均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高校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弱、与用人单位需求较远以及就业难等现实问题的重要原因。这种质疑声给高校教育管理者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尽管这种质疑不失偏激,但客观上也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

从原理上讲,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获得过程的亲身体验,是学习者的接受性学习过程和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有机统一。从高等教育理念上讲,高校的教育理念其实非常重视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进程中,由于接受性教学易于操作与控制,评价指标设置相对容易,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比较直接,所花费精力也相对较少,所以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接受性教学。即使是许多已开设的课程实验教学,也多是接受性实验为主,而非研究性实验,高等院校的理论教学活动更非例外。

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校外实训的难度日渐加大,高校大学生应用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更加难以开展。源于实践的模拟教学是当前现实压力下承担研究性学习培养任务的最佳载体。模拟实践教学因其情境的典型性和抽象性,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由感性的抽象向理性的具体认识的飞跃。加之模拟实践教学的犯错成本相对较小及模拟实践开展的重复性,可极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批判性学习特质和探索性,从而对来自于接受性学习过程的知识意义进行科学的建构,并不断升华为后续学习的规则。

“怎样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怎样培养他们去自觉地选择职业和从事创造性劳动,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在整个求学期间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性质是怎样的。”\[5\] 由此可见,高校教学进程安排或者说是教学环节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它的功能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等院校理论教学能否体现接受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统一的理念,对高等教育的完整性具有极大的影响,高等院校教学计划必须体现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

(三) 沙盘模拟实验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的全部职能

沙盘模拟对抗实验是一种风靡全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首先于20世纪50年代初被应用于IBM、Motorola等公司进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80年代初期,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管理教学中得以运用,并迅速发展。广东商学院、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广东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在ERP沙盘实验教学方面起步较早。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ERP沙盘实验室硬件和软件购买上重点投入,以此作为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解决之道。

将沙盘教学引入高校实验教学课程,不仅是解决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难的一个很好途径, 也是高校教育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一个举措,是一种模拟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了实验课程中学生学习的批判性、参与性与创造性。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反映的确较好。但在沙盘建设一片喧闹景象之后,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承载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重任的沙盘模拟实验不仅是简单地设立实验室,带领学生走走流程,而且需要在教学内容的深度设计、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组织的合理性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科学的设计。

从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可见,沙盘模拟实验一般开设的对象是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等他们感觉知识欠缺时,却迫于准备进入职场必需的各种证书或考研而望洋兴叹。另外,沙盘模拟教学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对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尚存不足。由此,探讨更为全面、系统的模拟实验教学形式、教学体系架构、教学组织设计、模拟实践教学的扩展等问题也愈显迫切和重要。

二、 高等院校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高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践教学的关系整体表现十分复杂,有时需要跳出课程设置结构来加以考虑。这种复杂性的启示在于,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的安排不应只有一个模式,也不存在一个所谓最适合的或最佳的模式,而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教育思想的不同呈现多种形式或模式。一般而言,高校模拟实践教学形式有如下几种:

案例式教学形式: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理论课教学往往采取案例教学,期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总体来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深入性、系统性有限,重点不突出;二是学生对企业不了解,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过于浅显。由此,在案例抽象的基础上,各类手工沙盘和模拟软件开始被应用于教学,期望改变传统静态案例教学的弊端。事实上,这种源自案例的动态模拟教学的确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项目式教学形式:“基于项目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团队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真实、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必要时,学生需要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运用各种工具验证假设,从而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案通常以一定的形式,如创业设计报告、研究报告、实物模型、网页、表演等,将解决方案现实化。

见习式教学形式:见习是一种有着悠久传统、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6\]。由于校外实训难度的日益加大,导致非常多的高校将见习环节流于形式,媒体上也常出现对这一现象的报道,社会对高校弱化见习式教学模式颇有微词。为了解决这一弊端,较好的解决方式是“见习―模拟”这一教学形式,即高校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深度,通过软件模拟企业实际场景,在校内辅以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深入到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包括企业核心过程),并聘请企业负责人或业务精英为评委,进行模拟见习点评,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感性经验\[6\]。

科研式实验教学形式: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科研式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由于本科生很难进行深入的毕业实习,所以很难对企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很难获得直接的数据和系统的感性认识,所以,依托模拟实验教学的数据和平台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是高校开展科研式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除此之外,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也是科研式实验教学的高级表现形式。产学研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国际高等教育实践的一条成功经验。高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组建联合实验中心,将企业先进的设备、技术、市场需求和行业经验引入到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数据同步传递,为教师与学生开展科研提供仿真平台,同时与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就业形成良性互动\[7\]。

三、 高校模拟教学的设计和组织

――以经管专业为例

(一) 模拟实践课程体系设计

教学进程或者说是教学环节以及它的功能属性对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的完整性具有极大的影响。相应如此,高校模拟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在时间安排上要打破“先理论再实验(实践) ”的传统开课顺序,顺应大学生从感知到认知的认识规律,合理规划课程。基于这个目标,需设置如下的模拟实践课程体系(见图1)。

摘要: 模拟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厘清高等院校开展模拟实践教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及其辩证关系,剖析本科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统一,指出沙盘模拟实验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的全部职能,从而分析得出高等院校模拟实践教学要呈现多种形式和模式。着重对模拟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提出高校模拟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在时间安排上要打破“先理论再实验(实践) ”的传统开课顺序,顺应大学生从感知到认知的认识规律,合理规划课程。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前提下,高校教师也应由课堂的“主演”向“导演”角色转化,教师的作用向以教学设计和组织、指导、监控以及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转变。

关键词: 高等院校;模拟实践教学;模拟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3-0093-06一、 高等院校开展模拟实践教学的依据

模拟,通常是指一个实际的或抽象的系统行为特征用另一个系统的行为来表示,往往以生动的演示形式来表达复杂晦涩的事物。高校模拟实践教学,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模式,由教师高度凝练教学内容的具体细节,在实验室内尽可能逼真地再现特定的实践场所,以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环境下的专业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究其本质,高校模拟实践教学法是体验式教学方式的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2\]。而在我国,只有部分高校的MBA教学定之为必修课,大部分高校在本科教学阶段只是将之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深入理解模拟教学的作用。高校模拟实践教学是一种以模拟高校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全新教学模式。

(一)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剖析

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显示,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割裂使得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以知识及知识系统的记忆和训练为主,缺乏在实践中进行知识运用和创新的能力。相应如此,各高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实践教学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应看到,有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许多高校,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具体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在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在关联性上仍存在分歧\[3\]:一是认为在高校课内教学设置中,尤其是理论性强的课程,不必包含实践教学环节,如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这些课程只需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学生领会并能运用即可;二是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无需包含任何理论教学的成分;三是认为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所以实验教学无需进行师资投入,由理论课程教师担任即可。不难看出,上述观点的共性在于他们没有从源头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的内在强关联性,仅简单地认为教学活动是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简单相加与机械拼凑。

在上述观念的作用下,高等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往往存在如下问题:实验教学的定位不清晰,实验内容陈旧、方式单一,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选做的实验内容非常少;实验课师资不足,大部分理论课老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验课讲解时的综合归纳能力不够。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厘清高等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侧面,不可分割。他们不是一种简单的交集关系,而是一种齿轮状的耦合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3\]。高校教育管理者应从观念上厘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即便在进行纯理论性知识的课程教学中,譬如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传授,也只有穿插课堂提问、解题训练、情境思考、创新运用等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领悟与把握。而不再是被动地似是而非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结合实际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点。模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稳定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也是学生进一步凸显外显能力的奠基石。

(二) 教学活动要体现接受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统一

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从教师叙述中接受性地学习知识的获得过程;二是学生作为研究者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4\]。外界对大学本科教学的质疑,最多的也是集中在前一个方面,认为高校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内容均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高校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弱、与用人单位需求较远以及就业难等现实问题的重要原因。这种质疑声给高校教育管理者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尽管这种质疑不失偏激,但客观上也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

从原理上讲,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获得过程的亲身体验,是学习者的接受性学习过程和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有机统一。从高等教育理念上讲,高校的教育理念其实非常重视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进程中,由于接受性教学易于操作与控制,评价指标设置相对容易,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比较直接,所花费精力也相对较少,所以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接受性教学。即使是许多已开设的课程实验教学,也多是接受性实验为主,而非研究性实验,高等院校的理论教学活动更非例外。

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校外实训的难度日渐加大,高校大学生应用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更加难以开展。源于实践的模拟教学是当前现实压力下承担研究性学习培养任务的最佳载体。模拟实践教学因其情境的典型性和抽象性,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现由感性的抽象向理性的具体认识的飞跃。加之模拟实践教学的犯错成本相对较小及模拟实践开展的重复性,可极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批判性学习特质和探索性,从而对来自于接受性学习过程的知识意义进行科学的建构,并不断升华为后续学习的规则。

“怎样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怎样培养他们去自觉地选择职业和从事创造性劳动,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在整个求学期间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性质是怎样的。”\[5\] 由此可见,高校教学进程安排或者说是教学环节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它的功能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等院校理论教学能否体现接受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统一的理念,对高等教育的完整性具有极大的影响,高等院校教学计划必须体现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

(三) 沙盘模拟实验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的全部职能

沙盘模拟对抗实验是一种风靡全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首先于20世纪50年代初被应用于IBM、Motorola等公司进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80年代初期,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管理教学中得以运用,并迅速发展。广东商学院、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广东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在ERP沙盘实验教学方面起步较早。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ERP沙盘实验室硬件和软件购买上重点投入,以此作为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解决之道。

将沙盘教学引入高校实验教学课程,不仅是解决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难的一个很好途径, 也是高校教育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一个举措,是一种模拟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了实验课程中学生学习的批判性、参与性与创造性。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反映的确较好。但在沙盘建设一片喧闹景象之后,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承载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重任的沙盘模拟实验不仅是简单地设立实验室,带领学生走走流程,而且需要在教学内容的深度设计、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组织的合理性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科学的设计。

从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可见,沙盘模拟实验一般开设的对象是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等他们感觉知识欠缺时,却迫于准备进入职场必需的各种证书或考研而望洋兴叹。另外,沙盘模拟教学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对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尚存不足。由此,探讨更为全面、系统的模拟实验教学形式、教学体系架构、教学组织设计、模拟实践教学的扩展等问题也愈显迫切和重要。

二、 高等院校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高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践教学的关系整体表现十分复杂,有时需要跳出课程设置结构来加以考虑。这种复杂性的启示在于,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的安排不应只有一个模式,也不存在一个所谓最适合的或最佳的模式,而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教育思想的不同呈现多种形式或模式。一般而言,高校模拟实践教学形式有如下几种:

案例式教学形式: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理论课教学往往采取案例教学,期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总体来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深入性、系统性有限,重点不突出;二是学生对企业不了解,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过于浅显。由此,在案例抽象的基础上,各类手工沙盘和模拟软件开始被应用于教学,期望改变传统静态案例教学的弊端。事实上,这种源自案例的动态模拟教学的确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项目式教学形式:“基于项目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团队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真实、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必要时,学生需要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运用各种工具验证假设,从而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案通常以一定的形式,如创业设计报告、研究报告、实物模型、网页、表演等,将解决方案现实化。

见习式教学形式:见习是一种有着悠久传统、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6\]。由于校外实训难度的日益加大,导致非常多的高校将见习环节流于形式,媒体上也常出现对这一现象的报道,社会对高校弱化见习式教学模式颇有微词。为了解决这一弊端,较好的解决方式是“见习―模拟”这一教学形式,即高校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深度,通过软件模拟企业实际场景,在校内辅以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深入到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包括企业核心过程),并聘请企业负责人或业务精英为评委,进行模拟见习点评,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感性经验\[6\]。

科研式实验教学形式: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科研式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由于本科生很难进行深入的毕业实习,所以很难对企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很难获得直接的数据和系统的感性认识,所以,依托模拟实验教学的数据和平台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是高校开展科研式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除此之外,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也是科研式实验教学的高级表现形式。产学研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国际高等教育实践的一条成功经验。高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组建联合实验中心,将企业先进的设备、技术、市场需求和行业经验引入到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数据同步传递,为教师与学生开展科研提供仿真平台,同时与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就业形成良性互动\[7\]。

三、 高校模拟教学的设计和组织

――以经管专业为例

(一) 模拟实践课程体系设计

教学进程或者说是教学环节以及它的功能属性对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的完整性具有极大的影响。相应如此,高校模拟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在时间安排上要打破“先理论再实验(实践) ”的传统开课顺序,顺应大学生从感知到认知的认识规律,合理规划课程。基于这个目标,需设置如下的模拟实践课程体系(见图1)。

图1经管类专业模拟实践课程设置体系

该课程设置体系以模拟实践沙盘教学为中心,首先在一年级对学生开设手工沙盘的基础必修课,尝试让一年级新生在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之前参与体验式仿真教学,使其亲身体验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从而有方向性地去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程,避免在高年级时发觉理论知识欠缺,却没有时间进行补充。同时,在课内教学时辅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对接受性知识的掌握。

二年级期间的模拟实践教学属于设计类实验,可以让学生接触模拟软件的教学,同时辅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参加各种模拟大赛选拔精英。这一阶段的教学,对老师的讲评要求较高。老师精彩的讲评及提问,可以把学生刚接触的专业知识系统化,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三年级阶段的模拟课程属于见习式实验,可以让学生自由分专业组团进行模拟对抗。模拟实践的课程形式与一年级、二年级相比明显的变化是愈发接近实战,教学形式同时辅以演讲和答辩,而且演讲和答辩的分值要占到最终成绩的50%。这一阶段的实验要求学生着装、展示都应制造情境,尽量接近实战。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职场应变能力。

四年级的时候,可以结合学院的实训平台开展研究性、创新性学习。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结合前期模拟教学的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据此进行未来的创业设计,更多的是利用毕业论文这个平台进行研究,如工商管理专业可以研究压力中的管理、危机中的管理等选题;经济学专业可以研究模拟的财务管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研究成功CEO的人格魅力等选题;信管、电商专业可以研究模拟软件的开发;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做营销战略的制定、营销策略的分析等选题。

(二) 模拟实践教学组织设计

高校模拟实践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具有高度的参与性。同时,教师也由课堂的“主演”向“导演”角色转化,教师的作用向以教学设计和组织、指导、监控以及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转变。在模拟实践教学组织设计中,要同时关注学生的组织和教师的组织两个方面。

1. 学生的组织。(1) 课内同专业组织。这种形式主要用在一年级阶段的教学,理论课和手工沙盘多采用这种方式,一个模拟小组往往由同一个专业的同学组成进行验证性学习。由老师制定或组员之间自由推选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这一次实验后,往往能感受到自己的特质和方向,为后续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除了手工沙盘外,这种形式多采用各专业单独购置的软件或电子沙盘的某些或部分模块,如专门的财务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市场营销等模块。

(2) 系间跨专业组织。这种形式主要用在二年级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课,对专业有了朦胧的认识。此时,明确要求学生组队时要体现专业的互补性,不能以单一专业进行组队,强制要求混合组队,这样,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具有相对完整且知识结构互补的学习团队,小组成员间知识可以相互补充,提升各自的专业技能,了解专业特色,树立专业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等基本技能。

(3) 精英参赛型组织。这种形式主要用在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阶段,通过二年级跨专业模拟对抗的选拔,组成具有模拟所需各角色所需的各专业学生团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各种大赛,如GMC、GC等综合性大赛。一方面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给其他学生树立标杆,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参赛兴趣。

(4) 科学研究型组织。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以团队形式跨专业组队对模拟实验进行研究,教师给予指导,期望能结合社会现状对理论问题、实际问题给出系统的、较具全局性的研究报告或创新、创业设计报告。

2. 教师的组织。与理论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相比,模拟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组织架构,尤其是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教师应具有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背景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具有对问题敏锐的判断力。一般而言,高校专业教师的构成较为多元,即使是同一院系的老师,其知识背景和学科知识也具有很大差别。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师参与到模拟实践教学中来,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鼓励高校所有老师参与到模拟实践教学中,制度上要确定中青年教师必须承担低年级学生手工沙盘的指导工作。手工沙盘对场地和实践的要求比较集中,而且需要大量助教参与控制和监督,所以必须要求大部分教师承担手工沙盘的教学工作。由于手工沙盘的教学周期提前到大一,所以对老师点评的深度要求并不强烈。

(2) 成立模拟实践教学导师团队,担任模拟大赛指导教师,进行沙盘模拟教学研究。模拟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知识,所以有必要从相关专业抽调骨干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共同备课,共同设计教学,担任沙盘模拟大赛和课外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并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从而培养创新性人才。

(3) 尽量聘请企业评委担任沙盘指导教师。在模拟大赛中,尽量聘请3―4名高水平的企业评委组成咨询团队,从实战角度进行点评,以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由实践可知,企业评委的犀利提问和对学生表达的精确点评,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模拟的实战性,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无需赘言,模拟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在充分肯定模拟教学特色的同时,我们更应理性地分析现状,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拓展模拟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卫东.经管专业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2):82-85.

[2]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4.

[3]张建林.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完整性与研究性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2005(2):73-77.

[4]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1):52-56.

[5]Morris. Ideas from Science: An Experiment in Adult Education \[J\].Physics Education,2003(1):35-38.

[6]洪小娟,杨小进,黄卫东.依托课程群构建信管专业模拟实验平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130-133.

[7]张建林.论本科教学评估“特色项目”的两个判据\[J\] .江苏高教,2006(4):63-65.

On the Design of the Simulativ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ANG Weidong1, HONG Xiaojuan1, SUN Xiuche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 School of Overseas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China)

第15篇

关键词: 工科院校 大学生创业 问题 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对策

开展创业教育是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更是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工科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创业教育制度不健全,创业教育学术研究氛围不浓。

许多地方院校没有树立创业教育全程化、全员化的理念,没有构建创业教育运转协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缺乏专门学术研究队伍,学术研究还很薄弱,对概念进行界定及学术研究,还是近几年创业实践的兴起才从国外引入的,总体上处于萌芽阶段,正规的创业学课程教育几乎空白。由于我国大多高校未设置相应专业和课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大都是来自其它领域的研究人员。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氛围不浓,突出表现在:一是研究主题与内容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研究者主要还是对现状和意义进行描述,仍在讨论需不需要创业教育,只是呼吁和倡导,且大多停留在表层的分析和阐述。国际研究比较表明,尽管我国创业教育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要素的研究脉络基本清晰,但迄今并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与理论框架。二是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意义、内容等方面,涉及实施途径则只是谈谈学校应大力支持、社会应提供保障等,未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地实现和开展创业教育,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理论。三是缺少研究平台。专业期刊杂志是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观点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学术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平台的作用。美国有关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刊物达40多种,公认权威的刊物就有5种。四是研究方法单一。除少数用问卷调查法和简单描述统计分析之外,大多是定性研究,极少用定量方法,缺少实证研究。

(二)缺乏创业成功的专家型师资力量。

大学生创业活动普遍停留在创新实践活动层面上,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作支撑。一些高校虽然专门聘请了―些实业家、企业老总为大学生创业导师,但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导致创业教育课程成了空洞的说教课。

(三)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缺少实践园地。

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提供的保障有限等,直接导致许多高校创业经费总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高校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没有设立单列的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作专项经费;二是没有开辟专门的足够自基地用于教育、培训和创业实践,无法为创业教育提供十分宽松的环境,不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条件,创业陷入“纸上谈兵”尴尬;三是没有成熟的教学手段和评估标准。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采用成熟的教学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而目前大多高校教学手段不成熟、教学评估比较模糊,不能科学全面地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的发展状况,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斗志。

(四)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还不统一,认识严重不足。

近几年高校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但少数高校只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大多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只是借鉴国外模式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热情、创业意识的培养等进行探索,缺乏本土化的切合各类不同层次不同地域高校实际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在实践中推广运用并取得成功的案例非常少见,也极少注重学生创业计划设计能力的训练,忽视培养和引导学生发现市场商机、筹措创业资金、寻找合作伙伴和创办公司企业的能力,更缺少适当的评价体系。简言之,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

二、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和实施途径的创新对策

从变革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入手,以创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依托,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与途径,注重培养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

(一)组教学研究团队,建创业教育氛围。

国际研究比较表明,尽管我国创业教育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要素的研究脉络基本清晰,但迄今并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与理论框架。因此必须根据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尽快采用成熟的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系统、合理完善的教学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和积累提高的具体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志。二是组建专门教学研究队伍。由于我国大多高校未设置相应专业和课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大都来自其它领域的研究人员。相比而言,国外从事创业与创业教育队伍庞大得多。应从概念、意义、内容等方面出发,扩大研究领域,改变研究方法,除少数用描述性的定性研究之外,还应广泛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描述统计分析,用定量方法来开展实证研究,广泛涉及如何有效地实现和开展创业教育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和实施途径方面的理论。三是地方政府和学校都应大力支持、提供保障搭建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平台。专业期刊杂志是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观点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学术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平台的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专业刊物。

(二)改革实践课教学,架构教育新模式。

积极改革实践课教学,包括各实践课课程内容与操作的整合及课时分配,强化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见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把技能型课程直接安排进入车间具体岗位学习,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单位接受全面的实际锻炼,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能消除或缩短适应期,真正达到“毕业即能创业,创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顶岗”的目标。

1.把教育实习与学生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面向创业抓实习,在实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讲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性。进入单位实习,对一个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这一实践经历就显得相当珍贵。因此,无论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还是从学校自身利益出发,都应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协商,主动和对口行业挂钩,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和学生创业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实习求职牵线搭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创造更多的创业空间,确保学生通过实习实现创业的连贯性和专业性。

2.把教育实习与推荐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架起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桥梁,是成功实现大学生顺利创业的高速绿色通道。学生通过创业实习实训,可以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独自处理难题、如何化解工作压力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既提高创业本领,又积累创业经验。

(三)依照专业布基地,校企合作拓渠道。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支适应地方院校工科专业教学科研的“双师型”高学历教师队伍,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创建产学研示范基地,探索地方院校工科学生参与产、学、研的途径。并在办学实践中,把加大四方面的力度以落到实处。

1.加大组织机构建设力度和创业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领导坚强,组织周密。为适应创业领导工作的需要,学校在“毕业生创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珠江三角洲一带、长江三角洲一带和中西部及渤海湾等地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非常明确地提出,建立实习基地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让实习单位更多地留用毕业生,以求通过实习来扩大创业。在做出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后,积极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确保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2.动员力量,主动出击,依照专业建基地。学校通过师生及其亲友或校友或上网查询等各种关系网广泛联系,抓住每个机遇,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创业市场,根据专业特点和具体要求,科学布局,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有计划有目的地物色合作伙伴,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同相关的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甚至利用产品交易会,结识厂商,组建基地,努力确保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3.立足本区,辐射全国,依照规划布基地,架构教育实习与推荐创业桥梁。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把教育实习规划为“生产见习在区内,创业实习在区外”。在区内,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了江西联创光电有限公司、中国国电公司万安水电站等规模相当、专业性强、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展生产见习,让学生对生产单位产生感性认识,为毕业实习积累经验,打下基础。在区外,结合毕业生都热衷往大城市寻找创业机会的情结特点,选择有行业特点、有地域优势和规模效益相当的企业或集团公司,根据专业要求安排到相应公司开展为期6个月的毕业实习,如机械制造专业,选择了中国一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选择了北京万东医疗器械和普朗集团;电子通讯专业,选择了深圳安泰信等企业作为实习基地。

(四)“三全工程”搭平台,抓好实训搭平台。

建立健全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尝试工学结合的“3+1”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培养地方院校工科类复合应用型大学生。为加强学校和厂商的沟通,做好基地实训学生的管理和调控,必须对学生实施全程指导、全员参与、全心服务的“三全”工程,努力找到用人单位、学校和实习学生之间实现“三赢”的最佳平衡点,并着重解决好五个问题。

1.要加大专业思想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对实习实训的认识,做到思想工作先行。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并引导他们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确保学生准确定位,树立“先创业后择业”的创业观和发展观。目前学校建立的创业实习基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习基地,在那里,学生的实习过程实际上也是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追热门随大流,过于强调地域区位和薪酬差别,工作求轻松图兴趣,缺乏事业心,狭隘理解专业对口,出现个人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市场制约的矛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就会形成创业观念上的许多误区。对此,学校不仅要积极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开展关于实习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培训,而且要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教育学生如何通过创业前的实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创业竞争力,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实习时间寻找创业机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教育实习和投身创业浪潮,主动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搏击,有意识地给学生打“预防针”,让学生认识到:实习既是竞争,更是挑战和机遇,必须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

2.要做到计划先行,强化管理。面向创业抓实习,进入单位实习,对一个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这一实践经历对不断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显得相当重要。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努力为学生积极投身教育实习和创业做好前期准备,为适应教学实习实践需要陆续制订了一系列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每学期末就将下学期学生教育实习计划提前告知基地,让厂家提前作出生产安排,确保学生走出校园就有岗可选。另一方面要派出骨干教师带队或选定实习实训基地临时负责人,负责做好实习实训大学生的食宿等日常管理和其他安全保障工作等事项,定期和学校保持联系(如遇特殊情况则可随时向学校反馈),督促实习单位落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岗位安排和实习指导,同时还重点抓好实习纪律、毕业论文撰写和设计、实习鉴定等工作,确保学生不仅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下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而且可以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意向地寻找创业机会,从而有效地弥补学生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心理准备不够的缺陷,做到教育实习与推荐创业两不误。

3.要积极维系好学校与基地单位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实习单位和学生之间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实践证明,在联系实习单位时一定要摆正位置,明确双方权益,尤其是实习期间学生薪酬、实习时间等权益。应该让实习单位充分认识到,接受实习生是一个双赢的经济社会行为过程。所以,学校一方面要用感情与厂商联姻,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共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组织教授博士团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注重寻找有一定规模、各方面条件较好且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合作单位,双方签署共建协议,主动邀请长期合作单位负责人来校考察,聘请该公司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基地指导教师,零距离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4.要始终保持学校与基地学生的联系。学生实习实训期间,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都更加需要母校的关爱和老师的关怀,尤其是刚到企业头几个月的适应期和实习结束毕业前夕,这是验证他们实习成果的阶段,也是决定他们人生或自信或惶恐,或成功或失败的重要阶段。因此,一定要坚持人性化管理,通过检查实习、调查情况或电话问候等一系列的关爱和交流,加强与实习生的联系,而不是坐等学生反映和汇报,更不能对实习生放任自流。必须千方百计,加倍努力,不断深入,力使教学实习实训更加适应专业特点,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更加紧密地同创业推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工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

参考文献:

[1]黄春英,彭光良等.工科专业毕业实习与创业结合模式与途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0).

[2]郭必裕,沈世德.对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分析[J].南通工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3]傅亚军,彭光良.浅论大学生创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4]郭永强,肖蕙蕙等.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青年科技,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