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教数据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国是目前世界戏剧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曾经有报道称,美国现在有超过一千所大学(学院)设立戏剧系,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高校即使没有戏剧系(专业),也设有戏剧艺术欣赏与实践等方面的课程。在美国大学中,戏剧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是无法分割的,校园剧场和完整的戏剧创作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各个组成部分。这些实践成果是以多种戏剧创作方法予以实现的———既有常规戏剧创作的排演,也有其他创作方法的实践,其中就包括大量“教育性戏剧”、“教育剧场”学习结果的呈现。许多高校都会举办年度的戏剧演出季,这些规模和质量都有一定水平的活动,甚至可以成为学校所在的学区内的主要戏剧活动。教育戏剧不只是在西方发达的国家有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在亚洲各国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在研究、探索如何把教育戏剧的方法融入到普通的教育中去,如何借助戏剧艺术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美育的熏陶。在菲律宾、柬埔寨、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都有专业的教师从事教育戏剧工作。我国的香港、台湾早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起步。台湾的一些大学也积极响应“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改革,已经成立了教育戏剧研究系,特招中小学教师进修“教育戏剧课程”,着力于带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用戏剧技巧”,充分调动学生们在学习上的互动积极性,由此使教育活动更富于成果,同时也使教师在自身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对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香港,戏剧教育获得了和台湾一样的重视。在香港艺术发展局的支持下,由香港演艺学院、教育机构、协会、团体联合组成了香港教育戏剧论坛(TEFO)。同时,香港教育局推行“发展初中戏剧教育”种子计划,开始为初中学生提供三年的戏剧教育课程。2007年在香港举办了国际戏剧\剧场与教育联盟(IDEA)会议。戏剧教育已被列入中小学教育大纲。香港在戏剧知识的普及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很多综合性院校里都开设了专门的戏剧选修课,并由本校的戏剧系或剧社来负责这项戏剧普及工作,它们面向全校范围开设戏剧欣赏的公共课。因此,很多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受到的戏剧的教育和熏陶使得他们很多人爱上了戏剧,工作之余更愿意加入业余剧社,继续将戏剧发扬光大,也有很多人毕业后从事起戏剧教育的研究。
在我国大陆,最早介绍西方的教育剧场的是教育家孙家琇先生1984年发表于《外国戏剧》上的《关于英国的TIE》一文。1995年,李婴宁教授访问巴西戏剧家奥古斯都•伯奥,发表的《风云世界的民众剧场:AugustoBoal访问记》,以及她赴英国研习教育性戏剧课程后,发表的《英国的戏剧教育和剧场教育》是首次向国内介绍教育性戏剧的文章。此后,孙惠柱教授引进的“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研究中心”在上海戏剧学院成立创立社会表演学专业研究生项目,并在此后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学术交流、综合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与戏剧学的交叉结合的实践和研究。2005年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设立艺术(戏剧)教育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云南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也相继开办了戏剧教育专业。这几所专业戏剧艺术高校着力培养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在普通学校和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应用戏剧实践活动,培养了中国首批从事教育性戏剧的基础教学、实践和研究人才。与此同时,近年来许多省市的文化部门、专业协会和一些高校在不断举办“青年戏剧节”、“大学生戏剧节”等戏剧活动,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校园剧社成立了。在每年一度的校园戏剧节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参与,这样的氛围,也为“教育性戏剧”、“应用性戏剧”在高校中的开展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在高校中应用与推广的意义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教育戏剧”是用来发展个人、社会,以及人文教育为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完成戏剧演出,或创作一出舞台剧不是最终的目的,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教育”,在于参与戏剧活动时的同学们获得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能让学生认识、了解社会,能够探索、发掘自身的潜力,在戏剧活动的参与中建立道德观、价值观,让学生的心灵与精神得到健康的成长。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世界、探索人生,增加他们的自我理解力,努力培养与他人的沟通、表达能力,学会多角度的思考;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习运用戏剧的形式体会个人的成长,让他们发展属于自己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建立起应有的自信的有效途径。把高校作为推广与实践的阵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戏剧专业院校要承担为教育戏剧培育“火种”的责任我们前面介绍过,目前国内开设戏剧教育(“教育戏剧”)专业的院校还为数不多,并且局限在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几家权威的专业戏剧院校。为了落实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中最新的指示精神,大力提升戏剧艺术在我国各阶段教育中的比重和认知程度,拓宽戏剧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借助欧美成熟、系统的“教育性戏剧”的理论与实践,让戏剧艺术为各类教育服务,发挥戏剧艺术更大的功用。就目前而言,应该以这些专业戏剧院校做为策源地,培育优良“火种”,并在适当时机,向条件成熟的专业艺术学院、高等师范类院校辐射、散播,不断推进戏剧教育(“教育戏剧”)专业的开办,以形成燎原之势。国家和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扶持戏剧教育专业的开办,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证戏剧艺术教育(“教育戏剧”)专业的教学质量。惟其如此才能在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后,戏剧艺术才能在各阶段的普通教育中真正发挥美育和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数据处理;Origin软件;软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31-02
《数据处理与论文写作》是农科院校多个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对于指导、帮助本科生开展课程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包括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两部分,其中数据处理是该课程的重点。但对工科基础比较薄弱的农科院校学生而言,数据处理部分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对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先修课程要求较高等特点[1],使学生难以掌握该部分内容。课堂调查表明,学生在心理上对该部分内容容易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在学生认知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学生在数据处理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是《数据处理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现在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遍较强的特点,在《数据处理与论文写作》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教学为该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本课程选择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绘图和数据分析软件之一――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教学。
一、Origin软件的简介和特点
Origin软件是美国OriginLab公司开发的科技绘图和数据分析软件。自1991年问世以来,该软件一直在不断升级,目前已发展到Origin 9.1版[2]。
和当前流行的图形和可视化的数据分析软件Matlab、Mathmatica、SAS等相比,采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绘图,不需要任何计算机编程基础,也无需熟悉大量的函数和命令,只需单击工具条按钮或者选择菜单命令即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此外,Origin可使用自身的脚本语言LabTalk控制软件,该语言可使用内置的基于C/C++的编译语言Origin C进行扩展。因此,Origin软件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等特点,既适合于一般的作图需求,也能够满足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图形处理。因此,Origin软件已经成为广泛流行和国际科技出版界公认的标准作图工具,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工作者常用的软件之一[3]。
二、Origin软件的基本功能
Origin软件在科技绘图、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等方面功能丰富,这为《数据处理与论文写作》课程中的数据处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其功能可分类总结如下:(1)科技绘图:Origin软件可以提供几十种二维和三维的图形模板,包括直线图、描点图、向量图、柱状图、饼图、区域图、箱线图、极坐标图、气泡图、三角坐标图、彩色映射图以及各种3D图和统计用图等,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模板制图,还可以自定义绘图模板;Origin还具备绘制更为复杂的多变量、多数据集的多层图的功能,可以产生双X轴、双Y轴图等;可以进行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S形曲线拟合等,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函数进行拟合;同时,Origin能够提供拟合参数等[3]。(2)统计描述:可以采用Origin进行常用的统计描述,如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极差、和、数据点数、平均值、方差、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误差、权重和、峰度、偏度及百分位数等。(3)统计检验:Origin软件中常见的统计检验函数有单样本t检验、独立双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存活率分析等。
三、教学实例分析
《数据处理与论文写作》的数据处理部分包括很多理论内容,例如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基本原理等。这些内容的讲授通常涉及到大量的公式推导和计算,这使得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传递这些信息,还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例如,在讲解有重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时,需要计算矫正数、总平方和及其自由度、水平组合平方和及其自由度、两个因素的平方和及其自由度、交互作用平方和及其自由度、误差平方和及其自由度、相应均方等统计量,计算任务繁重,学生尤其难以接受手工计算,故在教学过程中将Origin软件引入教学。具体实现过程如下例题所示。
例题:为提高果汁饮料的口感,研究果汁的pH值(A)和蔗糖添加量(B)两个因素不同水平组合对果汁感官评分的影响。果汁的pH值为3.5、4.0、4.5,蔗糖添加量为10%、15%、20%。每个水平组合重复3次,进行完全随机化试验。试验指标为感官评分越高越好。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试分析各pH值和蔗糖添加量水平下果汁的感官评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该题目的完成需要先分析pH值和蔗糖添加量对果汁的感官评分是否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多重比较。采用Origin软件分析,步骤如下:(1)按照下列方式将数据录入到origin软件的工作表中,或者选择File/Import将其他数据文件直接调入工作表中;(2)在Statistics选项中选择ANOVA/Two-way ANOVA;(3)在所弹出的对话框中的数据录入区域录入对应数据,选择结果输出的内容:统计描述(Descriptive Statistics)和多重比较(Means Comparison),并明确多重比较结果输出时所采用的显著性水平和多重比较的方法(如Tukey、Fisher检验等),点击OK确认输出结果;(4)根据结果(如表2所示)做出判断。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Origin软件所输出的结果直观,无需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查找F值表等即可做出判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进行数据分析的软件演示,让学生对采用Origin软件开展方差分析建立感性认识,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为进行方差分析的理论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在后期的上机操作训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教学效果得到充分提升。
Origin软件灵活、多变、强大的科技绘图功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图水平,对进一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乃至未来的科研任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Origin进行多个统计量计算时,单击工具条按钮可一步完成所有统计量的计算,通过简单的课堂练习即可掌握;而在统计检验中,学生在软件操作过程中营造了互动的课堂氛围,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Origin软件在《数据处理与论文写作》中的应用很好地诠释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强强联合,使得该课程数据处理部分的教学变得更加容易、简便,摆脱了传统的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式,简化了计算程序,优化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尽管Origin软件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复杂的计算,但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认识到Origin软件只是工具,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才是用好该工具的前提。此外,由于课堂中的学习时间有限,而软件的使用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反复探索、实践与总结,因此应引导学生加强课后的练习和使用,使之完全掌握该软件,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下社会对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钦德,杨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结合当前讲授内容,把硕士入学考试,国家软件水平考试,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岗位的招聘考试等试题作为例题或习题引入教学中,并且在课程网站上开设考研专栏、面试和软考专栏、高级专题、竞赛专栏等,以此满足学生就业、考研、自主学习的需要[2-3]。
2个性化教学在作业布置中的应用
在作业布置环节,我们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注重基本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满足共性化教学的需要;选做题往往难度更大,更具开放性,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甚至要与人讨论,上机实验才能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能力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训练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个性化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首先应强调理性实践,督促学生养成分析和思考的习惯,减少实验中的盲目性,强调课前准备、课后总结分析的重要性[4]。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是以个性化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系统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3.1提供3个难度等级的实验题目
为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教师每次实验提供3个难度等级的题目,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完成。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教师鼓励选择难度大的题目,同时允许学生自己提出选题,目的是开展“创造型应用”实践。难度较低的题目主要是验证型和部分设计型实验,这类题目侧重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的训练,要求同学必须熟练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偏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难度较大的题目主要是综合型和部分设计型实验。这类实验题力图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领悟。教学实践表明,难度大的综合性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算法设计的有关技术,提升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为整个专业学习打下更全面、起点更高的基础。
3.2开展面向问题求解能力的实践教学
开展面向问题求解能力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抽象,分析其特征,力图将其归结为某种理论课已经研究过的数据结构,再以这种数据结构的典型算法为基础,设计出针对实际问题的算法,并利用所学知识对算法的时间效率、空间效率做出估算和评判,最终编写出正确、高效的程序。教师在实验课中引导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设计型和综合型的题目,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例如,教师在讲完“栈和队列”之后,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模拟食堂售饭的系统,统计每天中午学生在食堂停留的时间;在讲完图的遍历和最短路径之后,要求学生就学校三水校区设计一个校园导游系统,自己确定校园景点,测绘景点之间的路径与距离,建立校园景点地图,设计一个算法使得游客走最少的路,却能遍历全部景点。设置这种只给出问题,而没有细致方案的实验题目,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实际需求,找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数据结构课程之间的联系,并且最终运用数据结构的知识去解决它。这一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发现创新点,提升创新能力。
4个性化教学在课外学习环节中的应用
4.1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
作为共性化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就作业和实验等问题开展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些实验项目和大作业,对其中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展示,以此增强学生的协助精神和竞争意识[5]。
4.2面向问题组成课外学习小组
实验课时毕竟有限,面向问题组成课外学习小组是面向问题求解能力的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个性化教学的延伸。教师以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有兴趣的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其目的是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发现创新点,提升创新能力。为了拓展题目的来源,我们组织学生申报校级学生科研课题,参加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等各种竞赛。在申报前,我们提供选题指导;在申报成功后,进行动态辅导。由于数据结构课程组的老师大多职称高、学历高、科研能力强、课题多、档次高,让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也是一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途径。
4.3网上自主学习
为鼓励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我们将网络学习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在讨论版上的发帖数和回帖数,老师平时发现好的帖子还会直接奖励适当的分数。课程网站在服务共性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首先,课程网站和大多数其他课程网站一样,具有教学大纲、课件、精选题库等栏目,以此满足共性化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有的学生准备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有的计划考研,有的要参加公司的面试等,课程网站还设置了以下栏目:①考研专栏,包括最新考纲、近几年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按章复习、全真试卷;②面试和软考试题专栏,针对学生就业面试和参加国家软件水平考试的需要,收集各公司招聘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系统开发等岗位的试题以及国家软件水平考试的试题,整理和汇集到面试和软考试题栏目;③高级专题和竞赛专栏;④课程社区针对考研、面试、软考设置专门的讨论区;⑤实验指导栏目,就3个难度等级的实验题目进行指导,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5结语
关键词:学位论文 Open API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4-0069-05
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都已初具规模,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华东师大馆)学位论文数据库为例,目前已经收录了所在院校恢复高考以来的全部博硕士学位论文。其明显的持续性特点,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仅仅作为学术资源提供本校读者检索和全文下载服务,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平台服务模式简单、系统封闭且只注重检索功能所致。探索学位论文拓展服务的新途径,对推进图书馆利用学术资源开展深层次服务、提升大学学术资源全方位服务能力,使其在服务社会、支持教学科研过程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当前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模式简单、系统封闭、单一学术型功能等特点,华东师大馆以学位论文数据库为例,在探索其深层次拓展服务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通过开发基于数据库平台的元数据Open API,实现了学位论文的拓展应用。并结合当前较为主流的通用门户网站开发环境,开发了标准的应用端Open API调用程序框架,为学位论文元数据嵌入社会网络环境及用户门户网站的数据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1 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发应用需求分析
1.1 国内外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的学位论文主要由数据库商、国家法定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公益性学位论文共建单位以及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提供相对集中的检索和分级分布联合保障相结合的信息共享服务。但在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拓展其服务范围、开展增值服务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华东师大馆在学位论文数据库回溯建库工作中,对如何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开展深层服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国内外应用调研。美国普渡(Purdue)大学在开展学位论文为社会服务方面,推出了一个Web服务[1],其涵盖全州所有大学研究者目录以及一个可以在搜索结果页面显示每一位研究者指导的学位论文信息,为研究者和商业人士提供了一个获取学者以及其指导学位论文元数据的检索平台,在推进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平台后端的元数据信息,即通过全州各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元数据Open API自动获取,这种数据获取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自动获取多来源异构或同构数据以及数据同步更新一致性问题。在国内,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立了基于馆藏特色资源元数据Open API的集成服务支撑平台[2-3],用以支持面向用户环境的嵌入式服务。上述国内外利用学术资源开展的拓展服务为探索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1.2 需求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学术资源/内容的出现,基于学术资源支持教学科研的属性,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基于学术资源元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发现工具的研究,以提高在浩瀚的学术资源中为读者快速提供所需资源的能力,而学术资源元数据的其它属性往往被忽略。以学位论文为例,它作为大学的特有学术资源,除了拥有支持学术研究之外,因其特有的原创、研究生培养以及与教学关系紧密等属性,在社会服务、教学水平评估以及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在开发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的应用调研过程中,重点调研了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生院、学校信息化办公室、有硕博士授权的部分院系以及相关管理部门。主要的需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生院的需求。在为社会考生提供招生信息方面,研究生院的老师们在多年的招生实践中体会到,社会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选各大学研究生院门户网站作为信息源,考生希望从中获得大学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信息的同时,更希望找到符合自己研究兴趣的指导教师详细信息,每年的招生季都会有很多类似的咨询。因此,研究生院希望通过将学位论文元数据嵌入到招生信息的相关查询中,社会考生可以在查询博硕士招生信息的同时,获得教师历年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信息。
(2)信息化办公室的需求。华东师范大学门户网站由学校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建设。大学门户网站及院系所门户网站作为宣传大学教学科研成果的社会网络窗口,一般都设有类似“教师名录”或“教师简介”等栏目,栏目主要用于展示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兼职等个人信息,通常这些信息需要教师个人维护。往往由于各种原因,类似栏目的动态信息更新不及时,甚至空白,没有起到栏目设计之初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办公室及院系的老师都希望动态将教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信息嵌入到“教师名录”或“教师简介”页面中涉及教学成果信息栏目。
(3)学校职能部门的需求。职能部门的需求表现在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信息辅助教学水平评估及反映学科发展变化方面。希望利用学位论文特有的原创、研究生培养以及与教学关系紧密等属性,为学科发展、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提供科学的统计数据。
1.3 技术思路
Web Service、SOA等技术架构为解决异构环境中的数据传递、应用互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支持。针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本身的特点,采用WCF平台进行面向应用的Open API的开发,提供学位论文信息服务Web Service,让不同系统的第三方应用根据需要调用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实现同构或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同时采用轻量级的Web Widget技术,将小巧的客户端学位论文信息服务调用代码嵌入到用户浏览的网页中,实现学位论文信息的直接推送。通过面向服务端与面向客户端这两种互补的技术方式,来满足学位论文信息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利用Open API拓展学位论文的服务范围和应用领域,其核心技术之一是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因此,提高数据在传输和应用过程的安全、稳定性非常重要。同时,Open API的应用推广有其特殊性,它与一般的Web应用不同。因此,在学术资源Open API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1)明确应用基础上的针对性开发原则。Open API与Web服务不同,它本身并不能实现任何一个完整的服务,需要Open API提供者和应用平台两方面协作完成。因此,有明确的需求是快速实现Open API应用的必要前提。
(2)遵从调用方式简单的开发原则。Open API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应用服务,要完成一个Open API的应用部署,应用平台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编码才能实现Open API的嵌入。因此,Open API的调用方式方便与否决定应用部署的成败。
(3)注重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控制原则。与互联网资源Open API不同,学术资源Open API是针对学术资源而开发的,其后台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防止非法应用恶意调用的控制机制是保证数据源安全的重要环节。WCF安全控制框架下的X509证书以及在系统部署中兼顾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技术在Open API开发和调用过程中非常重要。
2 技术实现
在基于上述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发应用的需求分析基础上,在程序开发过程中采用通用框架,以屏蔽学位论文数据库与应用端平台的异构性、开发语言的多样性等问题。同时,最大化降低所开发Open API的调用复杂度,以利于Open API的推广使用。基于这样的开发理念,开发了两种不同方式的API——Web Service API和Widget API,并提供相应API调用说明和调用应用案例。应用端可根据调用说明,套用案例快速实现学位论文Open API的调用,达到应用的快速推广。
2.1 Web Service API开发
Web Service、WCF平台等技术为解决异构环境中的应用相互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支持。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不同的系统之间用“软件-软件对话”的方式相互调用,软件应用之间可以基于Web无缝集成。WCF作为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标准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开发模型,具有很好的互操作、安全可信赖性以及通用性,并可以以一系列协议的定义、实现、为流程和框架,通过服务实现与服务内容的分离,轻松为学位论文数据库构建松耦合的分布式Web Service API。针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平台特点,在.NET环境下,以WCF为技术支撑,采用WSDL描述语言及SOAP协议,以面向服务的方式来创建学位论文Web Service API:
(1)以将为应用端开放的服务为依据进行服务协定定义,如以“专业代码”为参数,返回元数据集:
DataSet GetDataByMajor(string majorCode);
(2)实现服务协定
public DataSet GetDataByMajor(string majorCode)
{…// 详细实现,将结果保存在数组中返回}
(3)搭建宿主,服务
公开WCF服务,以IIS+.NET Frameword 4.0环境为例,以IIS作为宿主承载服务。
WCF的学位论文 Web Service API的通信机制是基于SOAP的Web服务,因此所开发的API可以与运行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进行通信。开发的Web Service API将学位论文获取服务封装成一个URL后,用所开发的Web Service取代用户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的直接读取服务。应用端从服务器端获取数据时处于一个相对透明的状态,只需要根据API调用说明文档了解API对外提供的函数及参数说明,在其Web服务中引用所的URL后,系统会生成访问数据库的类和对象,并将其实例化,即可像使用本地的函数一样来实现调用Web Services API提供的数据资源,无需关心数据库系统内部结构,从而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互操作 (见图1) 。
由于学位论文的特殊性,在接口开发时需要考虑推送数据的安全性,以确保所开发的Web Service API被授权的第三方调用。在安全控制机制上,采用X509证书机制,经过X509证书加密后的输入及获取到的输出内容,均为被加密的密文,即使是在公网中,也无法看到明文,确保了数据的传输安全;应用端和服务器端证书对匹配,又确保了接口的调用安全。
2.2 Widget API开发
借鉴Web Widget的开发模式,通过开发学位论文Widget API,将学位论文平台和第三方应用平台通过所开发的API联系起来,打破了网站间的屏蔽,使网站不再只是通过超链接的简单连接,便可以实现在第三方网站中混搭学位论文信息。在软件部署上兼顾Web应用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方式来增强数据的安全控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学位论文Widget API主要分服务端、视图层、应用端三个框架。其中,服务端基于实现从学位论文数据库中获取信息;视图层定义学位论文展示形式,即相应的.js和.css文件;应用端传递相关参数并发起学位论文Widget API的调用命令。采用jQuery开发技术,将应用端的用户查询内容以Get的方法发送到学位论文数据库服务器端,学位论文数据库服务器以JSON格式返回查询结果到应用端,应用端通过嵌入视图层的相关代码,实现返回的学位论文信息在本地网页中的重现和融合(见图2)。
应用端调用Widget API时,只需要在其门户网站相应检索位置嵌入一段JavaScript脚本语言代码,并参考API调用文档中提供的查询参数说明,便可以实现从服务层获取数据并按照视图层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在本地网站展示,完成调用此类型的Open API功能。
//通过jQuery技术将应用端查询返回到服务器端,调用服务器端Widget.aps程序查询相关学位论文信息,Widget.aps会将查询结果以数组返回。
$.getJSON("http://IP地址/Widget.asp?callback=?&type="+type+ " &keyword="+keyword+"&page="+page,function(data){disp(page, data);});}
disp(page, data){…//对获取到的学位论文信息进行重组及重现};
视图层的数据重现方式可以是应用端自主开发,华东师大馆为了学位论文API的应用推广,还为应用端提供了视图层的数据重现方式参考案例,应用端可以直接将相关代码嵌入到自己网站中,若应用端需要特定的展示方式,则需要应用端做简单的本地化修改便可以使用。
3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实践
3.1 研究生院门户网站应用
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生门户网站,将学位论文元数据嵌入到博硕士招生信息查询栏目,社会考生可以通过 “专业名称”等途径查询历年研究生学位论文元数据(以“专业名称”为“逻辑学”的查询结果见图3)。
长期以来,学位论文只是作为学术资源提供本校读者的检索和下载服务,其学术资源以外的属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嵌入研究生院门户网站的应用,社会考生可以通过多途径了解学校研究生培养方向以及教师指导学位论文的数量、选题、研究方向、摘要等信息,对社会考生报考学校和选择符合自己研究兴趣的指导教师提供参考。同时发挥了学位论文作为学术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学术资源在社会层面得到共享。这一应用得到了研究生院的充分肯定,每年有专项经费作为应用的支持。
3.2 学校门户网站应用
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在学校教师主页的嵌入式应用,拓展了学位论文数据库服务范围,实现教师指导学位论文信息的动态。以软件学院某教师为例,其个人简介界面嵌入“指导学位论文信息”链接,点击即可获取其历年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信息(见图4)。
这一实践较好地实现了利用第三方平台——学校门户网站展示本校教师教学学术成果,实现学位论文元数据的针对性开放。并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扩大教师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同时,院系门户网站可以通过教师工号及姓名调用学校“教师名录”栏目信息,在院系门户网站展示本院系教师指导学位论文的相关信息,从学科或专业角度展示学校教学研究成果,增强行业竞争力。这一应用对扩大教师学术影响力、促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力以及产学研结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学校职能部门应用
(1)通过Open API获取各学科或子学科的批量数据,加之年限分面限制,从历年学位论文数量变化角度反映各学科领域研究趋势。通过结合Google图形接口,从Open API返回查询结果的XML格式数据直接提交到Google API,即可产生图形化分析结果。反映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数学”专业学位论文数量的变化关系图(见图5)。
(2)通过Open API获取各院系的批量数据,辅以学院、专业以及年代参数限制获取相关学位论文元数据,并通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运用屏幕抓取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学位论文被引数据,从中产生学位论文被引分析报告。通过教师指导学位论文被引数量这一侧面,为学校从学位论文被引角度评价教师指导学位论文质量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以教育科学学院2010年毕业生高被引学位论文为例的被引分析见表1。其中,学生、教师名字以编码表示;统计时间:2013-4-29)。
(3)通过Open API获取学位论文元数据,结合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关联关系,从教师出发,可以得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等关联关系,形成上有教师下有学生,学生下面还有学生的学者关系网,从中可以分析从一个教师出发所形成的教学科研人员关系网(见图6)。
学位论文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某一方面可以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根据职能部门的需求,通过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获取特定需求数据,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第一手教师以及研究生的人员管理和统计分析数据,充分发挥了学位论文在支持管理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应用得到了学校人事处、师资办、学科办以及研究生院的充分肯定。
4 结语
学位论文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信息资源和知识宝藏。其有效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仅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还关系到学位论文原创性成果的社会化利用和论文创新成果的转移,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4-5]。华东师大馆在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展拓展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希望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混搭应用实例,把具有稳定、合法、可靠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在原有学位论文仅仅作为学术资源提供检索服务基础上,推进学位论文深层次服务的开展,以改变学位论文数据库仅仅作为学术资源的单一属性。充分挖掘学术资源的多重属性,有效提高了学术资源的服务能力。
学位论文Open API的开发与应用不仅为大学图书馆探索利用学术资源开展深层次服务提供了参考模式。同时,图书馆作为数据库建设方,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带来更多校内外用户的持续关注,也促进了学位论文数据库的不断优化,提高了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Nicole C.Engard. Librayr Mashups:Exploring New Ways to Deliver Library Data[M].Information Today,Inc.,2009:285-287.
[2]李峰等.跨界数据融汇模型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11):24-28.
[3]李春旺.图书馆集成融汇服务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2):1-6.
[4]贺德方等.中国学位论文收集与服务系统的构建[J].情报学报,2009,(8):634-640.
【关键词】毕业生;论文管理;水晶报表
对于大三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能够将专业领域内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入更深入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了毕业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目前毕业班学生由于绝大部分都在单位上顶岗实习,在毕业设计(论文)这个教学环节中,存在对学生通知、管理困难等缺点。如部分学生因为工作时间长、出差办公等原因没及时交开题报告、计划书时,指导教师很难及时通知学生,学生因为要工作,与指导教师沟通有困难,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因此,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结合我校毕业设计的管理实践,设计开发了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加强对毕业生论文的指导与管理,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系统设计
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三层结构,操作简单,用户无需进行培训即可使用,该系统能根据统计数据或用户的查询情况生成图表,能通知公告,能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长期使用,方便对各学期学生论文的对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1 档案电子化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计划书、开题报告、答辩记录等都能上传到该系统中,节省了大量的纸张。
1.2 监管全面化
毕业设计过程中,通知、公告、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全记录在系统中,学校可以在该系统中随时查看毕业设计的教学进展情况。
1.3 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各学期毕业论文质量的统计对比,统计结果可以生成柱状图、饼图。
1.4 报表的打印输出
该系统实现打印输出网页中的相关数据,并能实现将报表数据导出为office文档格式。
1.5 管理规范化
该系统对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各个阶段,如:申报题目、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过程都可设置具体的时间和通知信息,保证毕业设计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2.水晶报表应用
在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使用.NET平台中的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s)工具,从相应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使用户能在网页中查看相关数据、打印数据和将数据导出为word或excel文档。
2.1 水晶报表的设计
根据对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中的报表包括学生信息统计报表、教师信息统计报表、学生论文成绩报表、论文课题报表等。学生信息统计报表包括学生班级的开题报表、学生班级的计划书报表、学生论文提交情况报表。教师信息统计报表包括教师指导记录报表、教师添加课题报表、教师通知报表。每个统计报表都实现了对多个数据库表进行查询操作,在水晶报表的设计中,规定了数据的显示格式,规定了每页显示的数据条数,实现了图片的动态加载。学生论文提交情况报表如表1所示。
2.2 动态创建水晶报表
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s)根据访问数据库的方式分为:拉模式(Pull)和推模式(Push)。在拉模式中,水晶报表自动链接至数据库和执行SQL指令,不需编写代码,在推模式中,程序开发人员需自己编写连接数据库语句、执行SQL命令语句等。
在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以推模式来实现更加的符合实际项目的要求,因此采用的是推模式,动态创建水晶报表,即自己编写连接数据库代码等。在.NET平台下动态创建水晶报表方法为:首先新建数据集文件(.xsd),然后在页面中放入CrystalReportViewer控件,该控件称为报表查看器,主要实现在页面中显示报表,接着新建Crystal报表,并进行排版和设计。最后编写代码来将数据库数据表中的数据存入数据集,并指定CrystalReportViewer控件的ReportSource属性,其主要代码如下:
3.结语
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解决了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学生通知困难,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困难、难以指导学生写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的缺点。该系统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大大简化和加强毕业生论文的指导与管理工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同时,水晶报表在该系统中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查询和统计毕业设计中的各类数据,为用户提供了简单的操作和数据打印功能,设计完成的报表功能强大,易于实现。
参考文献
[1]殷存举.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3).
10 年间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进行了评价,评选得到了“1998 至 2007 年段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 学领域最具科研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人员”,并对 h 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 h 指数来评价 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被引频次”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h 指数可以 说是一项更为综合的评价指标。
【关键字】h 指数;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科研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1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1―0021―07
一 问题的提出
h 指数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的物理学家 J.E.Hirsch 教授在 2005 年提出的一项旨在评价科学家个人绩效的指标。h 指数的定义是:一个科学家的分值为 h,当且仅当在他(她) 发表的 Np 篇论文中有 h 篇论文每篇获得了不少于 h 次的引文 数,科学家剩下的(Np-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h 次。[1]根据 h 指数的定义,假如一个研究人员的 h 指数为 9,则意味着他发表了至少 9 篇论文,并且仅有 9 篇论文的被引次 数不少于 9 次。在计算某位研究人员的 h 指数时,可以将这位 研究人员的论文按照其引文数降序排列,然后从排序最高的论 文开始向下逐条计数,一直到某篇论文的排序号大于该篇论文 的引文数,则该篇论文的序号数减 1 就是该位研究人员的 h 指 数数值。Hirsch 讨论了 h 指数在评价研究人员个人绩效中的应 用,并且提出了他们晋升应达到的门槛。例如,他认为研究型 大学教师晋升为正教授的指数的典型值应约为 18。[2]
在 h 指数的基础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吴强提出一种新的科学家个人绩效的评价指标――w 指数。[3]w 指数与 h 指数类似, 但做了些巧妙的修改。举例来说,假如一个研究人员的 w 指数 为 9,意味着研究者发表了至少 9 篇论文,并且仅有 9 篇论文 的被引次数不少于 90 次。吴强指出,w 指数是对 h 指数的重要 改进,因为它“更准确的反映了一个科学家的高质量论文的影 响”,并且他也承认这一指数“可以被称为 10h 指数”。根据 吴强的研究,研究人员的 w 指数为 1-2 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 某一领域的基础”。w 指数为 3-4 意味着这位研究人员已经掌 握了“科学活动的艺术”,而“杰出的研究者”属于那些 w 指数为 10 以上的人。吴强把“顶尖科学家”留给了通过 20 年工作 w 指数达到 15 或者通过 30 年工作达到 20 的科学家。
在 h 指数提出之前我们通常是采用信息计量学的方法来 评价研究人员,从信息计量的角度定量地对研究人员进行评 价,其结果比较客观、比较准确。在信息计量学中,研究人 员的学术成就和对学科贡献主要体现在发表的文献数量和文 献被引次数两个方面,其中文献数量说明作者生产的文献产 量或科研能力,而文献被引频次则更能说明作者生产的文献 的质量,交流程度和学术水平。因此,一般从论文数量和被 引频次两个方面考察作者的影响力。路秋丽、田雨等人(2008) 曾从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三个方面考察中 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并评选出了 16 位教 育技术学领域的关键学者。[4]然而,正如 J.E.Hirsch 教授 所指出的,应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 引频次”等单项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他认为“论文数 量”的缺点是不能测度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总被引频 次”的缺点是作者的影响力会被少数重要的合作论文夸大; “篇均被引频次”缺点是数据不容易获得,容易造成奖少惩 多。[1]J.E.Hirsch 教授认为 h 指数能够测度科学家个人工作 的主要影响力,并能够避免上述指标的一系列缺点。 J.E.Hirsch教授进一步指出,即使两个科学家的论文数或 引文数量有很大差别,但假如他们具有相似 h 指数,那么仍 然可以认为他们的整体科学影响力是可比的。反之,科学生 涯相同的两个科学家,即使具有相近的论文或引文数量,假 如他们的 h 指数有很大差别,同样可以认为具有较高指数的科学家是一位更加“优秀”的科学家。因此,本研究将采用 h 指数作为主要指标来对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 人员进行科研绩效评价(这里“中国大陆地区”用于限定研 究人员的学术活动范围,而不是限定研究人员的所在研究机 构),并辅之以 w 指数的计算,同时与“论文数量”、“总被 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等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比 较,以发现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 人员,我们可以从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重要的学术期 刊中获得该领域研究人员的信息以及论文被引用的 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研究人员科研绩效的评价。笔者参 考《CSSCI 来源期刊(2006-2007)》[6],选取该引文索引来源期 刊中属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包括《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上)》、《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等六个期刊(后文简称 为“六大学术期刊”),并获得这六大学术期 1998 年至 2007 年 所刊发的论文及其引文信息以作为分析数据(尽管在《CSSCI 来源期刊(2008-2009)》[5]中,《现代远距离教育》已经不在其中, 但这并不影响对该期刊 2007 年以前的论文的分析)。本研究所 选择的期刊范围较路秋丽、田雨等人(2008)选取的期刊范围 更广,可以对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科研绩 效做出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研究的具体过程包括利用中国知 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完成“六大学术期刊”论 文基本信息下载与整理、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 据库 0完成“六大学术期刊”被引用信息下载与整理、研究人 员所的数量、总被引频次与平均被引频次计算、研究 人员的 h 指数和 w 指数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比较等环节。
这里笔者没有采用 CSSCI 数据库,因为从 CSSCI 数据 库中下载相关数据效率较低。当然,CSSCI 的引文数据库更 具权威性,其引文来源仅限于 CSSCI 为数不多的来源期刊。 而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引文来源则更为广 泛,其来源包括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相比于 CSSCI 引文数据库,更能反映论文的影响范围。两个引文数据库各 具特色,在本研究中笔者选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 数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采用 CSSCI 的引文数据库来分析。
1期刊论文基本信息下载与整理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专业检索界面,可编写检索语句,于是笔者编写了如下检索语句,如图 1 所示。
经检索(检索时间为 2008 年 9 月 2 日),返回 14102 条 记录,其片段如图 2 所示。
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初级检索系统中不能进行每个作者所发论文数量的分类汇总计算,我们需要将这些结果逐页复制到 Microsoft Excel 软件的表格中, 并清除所有格式,可得到如图 3 所示的 Excel 表格。
在这个表格的基础上我们便可以进行分类汇总计算了。由于具有 10000 行以上记录的 Excel 表格操作起来非常缓慢, 于是笔者将 Excel 表格中的数据导入到 SQL SERVER 2000 数 据库中,得到“论文数据表”,其片段如表 1 所示。
通过 T-SQL 语言对论文数据表进行查询分析,可对“六大学术期刊”的所有作者及发表文章情况进行统计。经对“论 文数据表”以“第一作者”作为分类字段(这里忽略同名作者 的干扰),以论文计数作为汇总方式进行分类汇总,得到“作 者-论文分类汇总表”,共有 6462 名作者(这里指第一作者, 下同)以及每位作者的数量,其片段如表 2 所示。
然而,仅仅依据“论文数量”进行排名,大量来自“六 大学术期刊”的编辑将进入前列(如表 2,论文数量位居前 5 位的就有 4 位期刊编辑),这就会大大影响研究人员在“论文 数量”上的排名。这里,笔者将借助下文提到的“引文数据 表”(因为通讯稿或评论等文章的被引频次往往很低),先查 询“引文数据表”得到“总被引频次”居于前 100 位的作者 列表,再查询“论文数据表”得到“论文数量”排名居于前100 位的作者列表,然后取这两个列表的交集,发现“论文数 量”排名居于前 100 位的作者列表中有 34 位作者不在交集 中。通过查询这 34 位作者的单位信息,发现有 16 位是期刊编辑。这 16 位编辑的文章需要从“论文数据表”中剔除出去。 另外,笔者发现,编辑所撰写的文章在论文记录的“单位”信 息上均有“本刊记者”的字样,于是笔者先查询论文记录的 “单位”字段包含“本刊记者”的记录,并对这些记录中的作 者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发现共有 40 位作者。将前后两次得到 的编辑名单加以合并,并将这些编辑发表的论文从“论文数据 表”中剔除。然后对“论文数据表”以“第一作者”作为分类 字段,以论文计数作为汇总方式再次进行分类汇总,并以“论 文数量”逆序排列,得到新的“作者-论文分类汇总表”,其 中数量居前 50 位的研究人员列表如表 3 所示。
2期刊被引用信息下载与整理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的专业检 索界面,编写如图 4 所示检索语句。经检索(检索时间是 2008 年 9 月 2 日下午 3 时),共得到 7927 条记录,结果如图 5 所示。
同样,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无法进 行每位研究者的被引频次求和计算,也需要将这些结果逐页 复制到 Excel 表格中,在去除标记并对一些列如“被引文献作 者”、“被引文献来源”进行分列操作后,如图 6 所示。
为方便计算,笔者将这个 Excel 表格导入到 SQL SERVER 2000 的数据库中,得到“引文数据表”,其片段如表 4 所示。
然后通过 T-SQL 语言对引文数据表进行查询分析。通过SQL SERVER 的查询分析器,可以对每位作者的“总被引频 次”、“平均被引频次”、“被引文献数”等三项指标进行 计算。经对“引文数据表”以“第一作者”作为分类字段, 以“被引频次”求和作为汇总方式进行分类汇总,接着再以 论文计数作为汇总方式进行分类汇总,并计算每位作者的“篇均被引频次”,最后以“总被引频次”逆序排列,得到“作者-引文分类汇总表”(这里忽略同名作者的干扰),该 表共有 4211 名作者(这里的作者指的是第一作者,下同)以 及每位作者的“被引文献数”、“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 引频次”。其中,“总被引频次”居前 50 位的研究人员列表 如表 5 所示。
3研究人员的 h 指数和 w 指数计算
按照 h 指数和 w 指数的定义,笔者利用 SQL SERVER的查询分析器编写相关算法对“引文数据表”中所有作者进行两个指数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按 h 指数逆序排列,得到“作者-h 指数-w 指数数据表”,其中 h 指数不小于 7 的作者 共有 36 位,如表 6 所示。
笔者认为,导致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员 h 指数偏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本研究选取的文献数据持续时间不长,只有 10 年,相对于一个研究人员的科研生涯还是比较短暂的;二是国 内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普遍偏低,根据张伟远(1999)的一项 比较研究[9],中国大陆地区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中,60%的文章只有 1 到 4 份参考文献,在英美两国的期刊中,60%的论文有9 份以上的参考文献,45%的论文有 20 份以上的参考文献。
前文已经提到,w 指数为 3-4 意味着这个研究者已经掌握了“科学活动的艺术”。表 6 是依据 h 指数排名得来,可能会 将一些发文量较少、然而“篇均被引用频次”却很高的作者排除在外。下面笔者再以 w 指数为条件,选取 w 指数不小于 3 的作者名单,仍然按 h 指数逆序排列,得到如表 7 所示结果。
表 7 中灰色区域部分的作者是表 1 中未曾出现的作者, 这些作者虽然较少,但论文的被引频次却很高,如 李克东教授 1998 至 2007 年间在“六大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名义 8 篇,有 5 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在 50 次以上。
4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比较
为了比较研究人员科研绩效评价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下面笔者把按照三项不同的评价指标即“论文数量”、 “总被引频次”、h指数分别得到的“作者-论文分类汇总 表”(取前 50 条记录,记为数据表 T1,其内容即文中的表 3)、 “作者-引文分类汇总表”(取前 50 条记录,记为数据表 T2, 其内容即文中的表 5)、“作者-h 指数-w 指数数据表”(取 h 指数不小于 7 的记录,记为数据表 T3,其内容即文中的表 6) 进行整合,把这三个表中所包含的所有作者的三项指标计算 出来,并对作者是否在 T1、T2、T3 等三个数据表出现加以标 识(1 表示出现,0 表示未出现),并按 h 指数为主关键字, “总被引频次”为次关键字,“论文数量”为第三关键字, 三个关键字均为逆序排列,得到“作者-三项指标综合数据 表”。笔者将在 T1、T2、T3 等三个数据表均出现的作者选择 出来,形成如表 8 所示的研究人员列表,共 30 位作者。笔者 将这 30 位作者界定为“1998 至 2007 年段中国大陆地区教育 技术学领域最具科研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人员”。
关于表 8,这里需要做一些说明:
(1) 列“T1”用于表示该作者是否在数据表 T1 出现,
1 表示出现,0 表示未出现;列“T2”用于表示该作者是否在 数据表 T2 出现,1 表示出现,0 表示未出现;列“T3”用于表 示该作者是否在数据表 T3 出现,1 表示出现,0 表示未出现。
(2)每位作者在“作者-论文分类汇总数据表”中的排 名在列“论文数量排名”中给出,在“作者-引文分类汇总数 据表”中的排名在列“被引总频次排名”中给出。读者可以 比较表 8 中的三个不同排名以了解不同评价指标的差异。
(3) “作者单位”根据每位作者最新发表的论文的署 名单位得来。
(4) 表 8 中,有两位作者是例外,即张倩苇和胡小勇, 这两位作者由于论文数量的关系未能在 T1 中出现,但是由于 这两位作者的 h 指数较高,因此笔者仍然将这两位作者纳入 到“1998 至 2007 年段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最具科研 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人员”行列。
以表 8 为基础,笔者对不同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进一步了解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 SPSS 15.0 For Windows 的 Pearson Correlation 相关性计算方法对四项评 价指标即 h 指数、“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 被引频次”两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计算,其结果如表 9 所示。
从表 9 中我们可以看出,h 指数与其他三项指标均呈显 著的正相关,且与“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系数非常高,达 到了 0.906;论文数量与篇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系数为 0.038, 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 h 指数来评价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被引频次”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h 指 数可以说是一项更为综合的评价指标。当然,在使用 h 指数作 为评价指标时,仍然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指标来对具有相同 h 指 数的作者进行内部排名。
为进一步了解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科研机构的科研绩 效情况,笔者对表 8 以“作者单位”作为分类字段,以“第一 作者”计数作为汇总方式进行分类汇总,得到如表 10 所示结果:
如表 10 所示,上述 30 位作者中,有 7 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4 位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占总人数的 36.7%,说明这两 所学校在教育技术学领域有着较强的学术实力。
三 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 h 指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辅之以 w 指数,对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 1998 年至 2007 年 10 年间研 究人员的科研绩效进行了评价,评价得出了“1998 至 2007 年 段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最具科研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 人员”,这是对路秋丽、田雨等人(2008)评价得出的“中 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关键学者”的一次较大调整,有助于对 当前阶段中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状况有一个更为客 观的认识;并与其他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 表明利用 h 指数来评价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一定程度上可 以反映“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被引频次” 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说是一项更为综合的评价指标, 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路秋丽、田雨等人(2008)采用的科研绩 效评价方法。当然,本研究所作出的科研绩效评价结果并不 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人 员科研绩效,究竟此次得出的“1998 至 2007 年段中国大陆地 区教育技术学领域最具科研绩效的前 30 位研究人员”是否客 观还需交由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广大研究人员一起来评议。
本研究所采用的论文和引文数据的持续时间只有 10 年, 这对于一个研究人员的科研生崖和研究人员 h 指数的计算都 显得过于短暂,这可以说是本研究的主要缺陷。由于国内的 期刊数据库起步较晚,许多期刊虽然创刊较早,但是期刊数 据库中的数据却只存储了近十几年的数据,而不是全部的数 据。以《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为例,两个杂 志创刊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 中所收录的这两个期刊的论文却是从 1994 年开始的。因此, 要利用 h 指数对中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某一代研究人员作出 更为全面的评价,还需等待 15 到 20 年时间。
参考文献
[1] J.E. Hirsch.衡量科学家个人成就的一个量化指标[J].科学观 察,2006,(1):2-7.
[2] Henk F. Moed,刘俊婉,金碧辉. h 指数构建有创意 用于评价 要慎重[J].科学观察,2006,(1):15.
[3] Qiang Wu. The w-index: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h-index[DB/OL].省略/ftp/arxiv/papers/0805/0805.4650.pdf, 2008-9-3.>
[4]路秋丽,田雨,魏顺平.教育技术领域关键学者研究[J].电化教 育研究,2008,(8):26-31.
[5]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 来源期刊(2008-2009)学科分类[DB/OL]. [6]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 来源期刊(2006-2007)学科分类[DB/OL].
[7] 中 国知网 (CNKI). 中 国期刊 全文 数据库 [DB/OL].省略/login/autonavi.aspx?id=1, 2008-9-3.>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 科学选题 过程管理 信息化
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是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根据各自的兴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并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它的阶段性总结功能表明了它的不可替代性以及重要性。鉴于此,教育部于2004年4月发文通知,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与标准,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和条件,研究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
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现状
新升本院校扩招之后学生人数增加,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以我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为例,数十位高级职称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论文指导的需要,选聘具有讲师职称或者硕士学位的教师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例如:选题方面,部分老师由于从事科研的经历不多,导致毕业论文的题目过于陈旧,范围很小,致使学生可以研究的方面明显偏少;而有的课题给的范围太大,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做好,而流于泛泛的结果;而在选题环节中由于给出的总题目数和学生人数没有差额,也就是题目数和学生数几乎相同,导致一些学生由于最后没有适合自己的题目可选,只好为了毕业而选了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科学选题
选题是搞好毕业论文的前提,是毕业论文的关键,对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题目决定了毕业论文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先决条件,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与确定应考虑下列原则: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课题应结合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课题类型应多样化,能使学生针对各自的情况来选择选题,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课题的高质量完成;课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性;课题应具有可完成性。
在以上指导原则下,指导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自身科研实际提出课题,并将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及预期成果向学生作以简要介绍。题目汇总后经教研室主任初审,由系(院)组织专家对拟提交的题目进行集中评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以供学生进行参考。论文题目进行公布的同时,加上相关背景介绍和成果预期,能够避免部分题目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不多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不选择该类题目,而倾向于选择其相对较为熟悉的科研课题,从而导致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雷同或者相似等情况的发生,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2.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历时近一个学年,期间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完成的质量如何,都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最终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新升本院校而言,刚刚从专科层次的学校升格为本科,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上,尤其是在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经验不足,考虑不够周全等问题的存在。而在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诸多因素中,缺乏毕业论文制度或制度不完整、执行不严等是影响毕业论文过程管理规范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坚决把好毕业论文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对于新升本院校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系(院)加强过程化管理,抓好毕业论文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改进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固有的思维模式,为毕业论文的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另外,每级管理者还可以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甚至是对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3.优化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信息化需要
毕业论文工作的准备、撰写以及答辩一般要持续一年左右,在这近一年时间里,围绕毕业论文会产生巨大的数据量,给管理者和教师带来难以应付的工作量,并引发多方面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首先是数据一致性问题。学生在撰写论文之前需要上报个人信息及论文信息。其指导教师在填写相关表格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咨询、确认工作,工作繁琐,错误率高,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其次是数据更新问题。学生的选题,最初由各指导老师向管理者提交。但在提交后多个阶段中可能会修改。答辩后部分学生也可能根据意见修改论文题目,这种修改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不能及时更新并反映给管理者,会造成数据的不一致。第三是信息收集问题。总评等级需按比例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评分计算所得。但数据分散在各个教师,各答辩小组手中,收集的工作量大,效率低,数据易出错,调整的难度大。第四是数据版本问题。由上面可知,数据分散在不同使用者手上,在收集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里难免会出现多个版本,难以确认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导致多种问题。第五是工作重复问题。同一学生及论文的信息在多个表格中需要重复填写多次。上述存在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重复工作多,亟需解决。针对以上问题,运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及其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与方法,发挥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平台的优势,设计并实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支持系统势在必行。
[摘要]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信息源,统计了广西各高校图书馆发表的论文3 197篇,确定≥5被引频次的高被引论文
>> 职业技术教育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统计与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统计与分析 中国法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统计与分析 新世纪10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高被引论文述要 2007―2016年北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的统计分析 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图书馆利用统计与分析 广西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网上调查与分析 广西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调查与分析 广西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 高校图书馆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计量分析 基于调查统计的广西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现状分析与研究 图书馆信息能力研究引论 基于数据统计的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分析与启示 编辑学高被引论文陕西作者群载文情况分析 基于民族声乐的高被引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 基于网络计量学的《电化教育研究》高被引论文分析 档案学高被引论文引用情感类型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2012年高被引论文分析 1993―2014年《应用生态学报》十大高被引论文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检索项为“作者单位”,以广西各高校图书馆名称作为检索词,包括21所本科院校、40所高职高专、8所独立院校、4所分校办学点。为了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全面,各高校图书馆的检索数据包括其更名前的数据,如: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包括广西民族学院图书馆的检索数据,玉林师院图书馆的数据包括玉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玉林师专图书馆的统计数据等。另外,两名以上不同广西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合作完成的论文只统计1次,算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检索时间为2012年7月12―14日。
(2)高被引论文的确定。本文借鉴确定核心作者的方法,运用普赖斯定律(N =0.749×nmax)确定高被引论文。公式中,N为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的最小值,nmax为被引频次最高论文的被引频次[3]。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为广西民族学院图书馆(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龚月新的《论高校图书馆的和谐管理》,被引48次,即nmax=48,那么N=5.189≈5。因此,确定被引频次≥5的论文为高被引论文。
(3)统计指标选择。本文选用的统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年代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和主题分布等。
(4 )统计方法。检索的论文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降序排列,每页显示50条,逐页复制到Excel工作表,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
【关键词】农业科技论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本科教学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农业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的选修课。课程主要通过对数据分析、图表制作、文字描述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针对本科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通过理论学习《农业科技论文写作》难以提高写作水平。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加之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写作机会较少,理论课与最终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均不高,造成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改进本科生《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上课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显得很有必要。
近年来,多种办公软件的出现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传统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大量作图、分析、文本软件的出现使数据的分析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论文的呈现及写作更加方便,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具体地将科技写作中图表制作和文字描述的过程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实际写作能力,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效率较低
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差,课堂讲授不够生动,学生缺乏兴趣;虽然现在大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仍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是主讲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性强、结构固定,而图表的样式却各不相同,描述方式也各不相同,整个课程侧重于实践训练。因此,纯理论的讲述,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写作实践与理论课结合不够紧密
首先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写作机会较少,且本身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不丰富;其次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课程结合不紧密,往往在毕业论文写作前的两到三个学期已经完成这门课程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最终使得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三)理论教学与写作训练缺乏紧密联系
目前关于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对农业科技的写作训练,单纯进行理论学习,很难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练成更多地依赖于写作训练。因此,通过课堂的实际写作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二、结合Office软件及写作训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Office软件在多媒体课堂进行辅助教学
由于科技论文固定的结构和抽象的写作方法,在规定的学时内很难完成培养目标所需的教学任务。往往在堂课上,一开始需要先介绍论文各部分的结构和内容,这部分耗时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使得接下来精心安排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老师感觉非常疲惫,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教学任务和目的难以完成。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简单讲授写作的理论知识和论文的基本框架,在学生掌握了论文结构的基础上,再利用Office工具中不同软件来现场演示图表制作、文字描述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图表制作的过程和要求,以及文字描述图表的方法和技巧,然后重点进行逻辑框架的讲解,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写作训练的有机融合,改单纯的理论课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数学生对Office软件界面都比较熟悉,且Office中的软件具有较多的数据分析和绘制图表的功能。因此在理论课结束以后,要求学生独自运用Office硗瓿煽魏笞饕担经使用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授课效果。
(二)Office软件在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图表制作和语言描述等内容。为更好更深入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有必要将理论课程与课堂写作训练相互结合。然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以及烦琐的细节使得学生在平时理论课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在课堂上通过运用Office软件进行现场演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Excel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图表制作和数据分析的细节,而Word软件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文字描述的过程,以及论文的框架构成及整体逻辑。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充分运用Office软件的功能,可以更加醒目地教授论文写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写作细节的认识。实践证明,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教学与Office软件在课堂上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本科生制作图表分析数据、文字描述的能力。
(三)扩展视野,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是农业类本科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因此,写作训练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所学的东西,应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以往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多半数据和图表来自课堂上的示例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练习内容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际上在真正面对科研数据的时候,从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分析到最终的结果、结论的描述,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数据的理解不够透彻、结果和结论的区别等。因此,可以在学生掌握好课堂写作内容后,加大课后的阅读量,抓住前沿知识,最终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实验结果,利用Office软件自己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图表,运用Word进行具体的文字描述,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
三、结语
将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Office软件来完成论文的写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在继续加强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将更多的软件也引入农业科技写作教学实践中,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兴,李素芳.学术论文撰写与发
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江明生,黎彤.生物统计学课程采用
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1,(2):62-66.
[3]张淑华,赵文若.Microsoft Excel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B/S结构;ORACLE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但是,随着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且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保证正常的毕业设计时间,使得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由于高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生的毕业导师选择和论文选题流程没有一种快捷而高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效的基于Web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择和完成过程进行规范的管理。
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有了相似功能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其模块的划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以及方便用户的操作。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学生平台、教师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处理平台等模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教师出题、论文题目的审核、学生选择论文题目、开题报告审核入库、毕业论文审核入库、毕业论文查询等模块;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个人查询、课题查询、网上指导、请假手续、重要通知、论文格式、论文上载等七个模块。所有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体现了开发者对数据库建模的思路。而且在运行模式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即数据库信息(如课题、老师、学生、论文等)在各院系中是单独进行的,在各院系之间及院系与教务部门之间却没有提供信息交互的手段。
二、系统概述
(一)总体规划
基于对目前其他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总结其长处,提出了一套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案。该系统方案基于Web技术,不仅要面向学校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解决各部门已有的或将建立的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系统结构应具有跨平台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机制。在教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使全校师生可以在任一平台上对毕业论文的信息进行方便地沟通与交流。同时,系统要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要有效预防由于Web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等安全隐患。
(二)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这种结构中,应用服务器接收到客户机的请求页面指令后,就向数据库服务器请求有关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数据交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之整合成页面再返回给浏览器[2]。该结构主要特点是:客户端实现零维护,系统维护和升级方便。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用户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无需其他软件,即用户以Web页面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交互。
该系统是通过DCOM或HTTP远程调用服务器端组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在具体实现上,应用服务器使用通信线程来提供查询并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获得结果。应用服务器接收从客户机通过Web浏览器或其他界面软件发来的信息请求,并连接到服务器上。接着对请求进行处理并从服务器返回信息。然后,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断开并把请求的信息返回客户机。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如果许多客户机都在频繁请求,可以对这种配置进行更改,使应用服务器能预先与数据库连接,以降低每次处理客户机查询请求时建立连接所需的开销时间量。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Web平台、涉及毕业论文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毕业设计的申报、选题、论文上传、论文批阅、在线答疑等功能。其相关的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三、系统的相关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
由于系统内部数据流量大,数据检索要求高,用户通过浏览器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的响应时间也要满足需求,在该系统中,表示层使用ASP用来开发网页,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作为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8.i以来引入了共享SQL和多线程服务器体系结构,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因此从性能需求上分析,采用ORACLE来完成底层数据库的开发。
在具体实现上,系统整体ER图设计如图3示。
其中,教师数据表包括教师号、教师名、性别、职称、所属学院(系)、科研情况、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学生数据表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级、学院、专业、班级、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管理员信息表包括ID号、用户名、密码等;课题信息表包括课题号、课题名称、所属院系、申报教师、规定人数、实选人数等;论文信息表包括论文号、论文名称、学生姓名、所属院系、指导教师等信息。
(二)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创新性的使用了双树型结构实现的,即在前台的WEB系统界面中,针对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采用ASP和先进的ORACLE数据库技术展现了“左-右”双树型菜单。其中,左边的菜单树上是学生姓名及其已选课题,右边的树则是其他已申报的备选课题,通过此双树型结构的界面设计,学生在方便的选择自己所倾向的毕业研究课题,而且还能很便捷地对其选报课题进行修改或调整。同时,由于该双树型界面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友好性以及操作简便性,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查看帮助文档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相关的操作。
(三)安全设计
任何一个应用系统都对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即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而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学生档案等重要信息,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该系统的安全性,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实现。
1.分级授权安全管理。该系统采用分层授权安全管理,用户分五种权限:超级管理员、一般管理员、教师、学生、过客。用户登录系统时,让用户录入用户名(或者是帐号)和密码,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在安全性上采用多级认证体系对各级用户分级授权,同时各级用户的操作痕迹相互制约,并采用双密码保证超级管理员密码的内部安全。
2.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由Oracle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进行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体现在它对用户、权限、角色和用户配置文件的管理上。用户是由管理员建立并授权的一个数据库帐户,每一个企图使用Oracle的用户都必须得到一个合法的用户帐户和口令,只有用合法的帐户和口令连接数据库成功才能操作数据库对象。每个Oracle数据库都有一个叫做DEFAULT的配置文件,它被赋予数据库中所有已经存在的用户和新创建的用户。在系统中通过修改该配置文件,对数据库所有用户都限制为使用特定资源。
3.Web服务器安全保障。Web服务器的安全依赖于校园网的安全,同时对web服务器特殊的安全措施。外网用户通过校园网的VPN技术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在校园网出口处部署网络防火墙,同时在Web服务器上主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进一步防护和监测。另外,通过定时的安装补丁、及时升级、关闭不必要的服务进一步加强了Web Server层和操作系统的安全。
四、系统性能的优化
由于系统基于B/S三层架构,其性能具有很好地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应用服务器采用多线程通信技术,实现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预先连接,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5]。在该技术的具体实现上,采用的是抢先式多任务,使得系统能执行多个进程,而每个进程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且进程中的线程是并行执行的。系统不停地在多个线程之间切换,由于时间很短,看上去多个线程是在同时运行。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需要与数据库始终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用于保持与服务器的固定预先连接,这样连接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序上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这就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各级用户在不同地点可以同时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五、结论
本文所讨论研究的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结构、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突破了原先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户都可访问系统。用户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高等院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社会上也能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8):54-56.
[2]杨永,梁金钤.基于B/S模式的通用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4):143-145.
[3]马薇,娄雨.Oracle数据库容灾备份中的流复制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12,28(2):182-184.
[4]刘昌平,范明钰,王光卫.可信计算环境数据封装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891-3893.
[5]赵建伟.γ遥测数据远程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6):3849-3851.
作者简介:
1.选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硕士生在校学习与本单位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符合硕士的培养目的。同时,由于它是学生个人体验的话题,写作时容易找到感受,从而使论文的现实意义更加明确。
2.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选题不宜过大或过小。为了避免论文空白,尽量学习杜尽的战略主题,尤其是没有企业高级经验的学生,不建议写这样的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太小,不值得研究。
3.论文的总体内容应完整。在撰写硕士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完整的部分,包括对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讨论,以便读者对论文有更清晰的理解。
2、 数据收集
硕士生应学会使用收集的企业数据。首先,要判断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分析哪些是直接数据,哪些是间接数据,并对采集的直接数据进行选择。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这张纸应该留下来,否则就会被丢弃。
3、 论文框架的构建
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前,应全面掌握论文内容,明确各章节的写作顺序,在完成论文初稿后,不断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4、 重视与导师的沟通
硕士生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也有许多学生没有治理背景。特别是,这些学生在写论文之前应该与导师充分沟通。他们应该与导师充分沟通,从选题到研究内容,从论文框架到观点提炼。这个沟通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互联网;Web应用程序;校园网;JSP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2-740-04
Developed Research on Management System of Gradnation thesis(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u-qing, LI Ge-wen, SUN You
(Dal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116035, China)
Abstract: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the actual problems of work, based on the great advantage of the school net work, this system will make the realization for the annual students' graduation thesis(design) by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system backgrou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and introduces the process and relative technology of the system realization in detail. It points out the detailed methods, which fre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tedious paper management procedure. It carries great practicability and scientific value, which enlarges the function of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latform.
Key words: Internet; Web application; network; JSP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不仅充分利用了优秀教育资源,而且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这也是极大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目前适用于各种教育层次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课件、考试等系统或平台已逐渐发展成熟。但是,大多平台中的教学系统一般都是以完成“课程教学”为目标设计的,对课程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提供支持服务还很少。用网络平台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支持服务还少有人讨论,而这一应用恰是目前所需要的。[1]
本系统所研究就利用互联网Web 2.0技术,采用B/S工作模式来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环节中教师数量不足,选题不规范,指导教师与学生难以及时沟通等问题的。
2 理论基础和核心技术
2.1 JSP技术
JSP(Java Server Pages)技术是以Java语言作为脚本语言的,它为创建高度动态的Web应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开发环境。JSP代码可被编译成Servlet并由Java虚拟机执行,这种编译操作仅在对JSP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发生。因此普遍认为JSP的执行效率比PHP和ASP都高。[2]
Java Servlet是一种开发Web应用的理想构架。JSP以Servlet技术为基础,又在许多方面作了改进。JSP页面看起来象普通HTML页面,但它允许嵌入执行代码,利用跨平台运行的JavaBean 组件,JSP为分离处理逻辑与显示样式提供了卓越的解决方案。并且JSP可以使用JavaBeans或者EJB(Enterprise JavaBeans)来执行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更为复杂的处理,进而完成企业级的分布式的大型应用。[3]
2.2 JavaBean
什么是javaBean?JavaBean 是一种基于 Java 的软件组件。其实是一个Java的一个类而已[7]。JSP 对于在 Web 应用中集成 JavaBean 组件提供了完善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能缩短开发时间(可以直接利用经测试和可信任的已有组件,避免了重复开发),也为 JSP 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伸缩性。 JavaBean 组件可以用来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或负责与数据库的交互以及数据提取等。
2.3 CSS技术
CSS是Cascading style Sheets的简称,中文译作层叠样式表单,它是一种为超文本置标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提供增强补充服务的技术,可对每一个HTML的置标(tag)做精雕细刻的修饰。它语句、文法简单,只要在源码中插入STYLE语句就可轻易实现页面内任意文本颜色、背景、边框、行距、字距的添删和修饰等功能,就可使网页更加生动活泼,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2.4 客户端脚本技术
客户端脚本是为操控和显示由服务器端返回的内容而量身定做的。这种方法可以隐藏、显示网页组件,移动或者改变颜色和字体,从而实现对用户事件的反应。显示或隐藏表单是在网页上创建下拉菜单的根本。依据鼠标位置显示相应的窗口支持网页提示功能。
本系统采用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客户端脚本语言是Java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并在网络浏览器内部运行的脚本语言。它对网页组件的控制是通过文件对象模式(DOM)实现的,该模式是一种实现与网页交互的应用程序接口(API)。[4]
2.5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的工具。数据库的作用在于组织和表达信息,简而言之,数据库就是信息的集合。
1) Web数据库简介
所谓Web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基于Web模式的DBMS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DBMS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以Web这种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为平台,将客户端融入统一的Web浏览器,为Internet用户提供使用简便、内容丰富的服务。Web数据库管理系统必将成为Internet和Intranet提供的核心服务,为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提供技术支持[7]。
2) SQL Server 2000简介
SQL Server 2000是企业级网络关系型数据库产品, ODBC数据库引擎提供了与数据库打交道的途径,通过它以及来访问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各种操作。Visual Basic、SQL Server 2000以及其他微软的软件产品都是通过ODBC数据库引擎,从而给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ADO数据对象模型在数据库中的信息与将信息显示给用户看的程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提供了用来浏览不同记录的各种跳转方法,使用微软公司推荐的ADO对象模型将为以后的扩展带来便捷。[10]
3 系统设计与开发
3.1 系统研发的目的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论文管理的网络化,使原本繁琐的选题问题简单,快捷,奏效。解放教辅人员和学生。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交的题目,在联网的计算机上随时选择,更改自己的论文题目。教师可以在任意联网的计算机上论文信息,并实现选择其论文的学生信息的打印。管理员有设置限制选题条件的功能。并能在任意联网的计算机上对选题信息按班级,教师实现打印。管理员还应有封闭数据库的权利。
3.2 系统设计思想
本系统利用互联网Web2.0,采用B/S结构开发。由于本系统在Web环境中使用,网站完成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对数据的基本操作。因此,使用JSP+JavaBean的开发模式进行开发。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技术做为后台数据库的支持,通过基于Web技术的系统开发,保证用户(教师、学生)通过授权可以任何条件下通过网络登陆,实现相关的服务。系统的系统开放性好,架构灵活,便于维护,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指标。[5-6]
3.3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分析
3.3.1 使用UML用例图描述系统需求
该系统用户有三种身份:学生、教师及管理员。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注册,更改自己的身份信息,但学生不能改自己的用户名(学号),而且学生只有在注册自己的详细个人信息后才可以进入系统进行论文题目的选择。学生和教师的用户名可以由管理员统一。具体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8-9]
■
图1 学生用例图 图2 教师用例图图3 管理员用例图
3.3.2 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从以上对本系统的分析,可将其分成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主要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后台是为管理员(教学秘书)提供。如图4和图5给出了前台和后台的功能结构图。
■
图4 前台功能结构图
■
图5 后台功能结构图
3.3.3 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本系统主要用到四个数据表:
1) student(学生信息表),该表不但保存学生的基本注册信息,还包含了学生选择了哪位教师的选题(即教师编号和选题编号),主要包括:学号(学生ID)、密码、学生姓名、班级等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教师ID、论文ID。
2) teacher(教师信息表),该表用于保存教师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教师ID、密码、教师姓名、教师职称等等教师的基本信息。
3) article(论文信息表),该表用于保存论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对应教师的ID、对应教师的论文题目及论文ID等论文基础信息。
4) admin(管理员表),该表用于保存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及选题条件的限制,主要包括管理员号、管理员密码、管理员ID、同一教师选题人数和同一题目选题人数,选题的有效时间等内容。
本系统用到的数据表的关系主要有一个,如表1所示。
表1 表关系
■
3.3.4 网站整体设计
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采用JSP+JavaBean的开发模式。使用的JavaBean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使用的JavaBean
■
3.3.5 网站结构设计
本系统网站的结构中有多个文件夹,分别存放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文件。Datebase文件夹用来保存系统的数据库;css文件夹用来保存系统的样式表;image文件夹用来保存系统中所需要的图片;admin文件夹用来保存管理员相关的页面;student文件夹用来保存学生相关的页面;teacher文件夹用来保存教师相关的页面。
3.3.6 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3.3.6.1 个人信息管理
前台的个人信息管理主要是指用户(学生/教师)的注册信息的管理。注册时必须确保注册用户名的唯一性,因此,在保存注册信息前,需要查询数据表中是否有相同的用户名,如果没有,可以向数据表插入新的记录然后提示用户注册成功;反之,则说明同名用户存在,需要提示用户更改。
后台的个人信息管理主要是指管理员信息的管理。此信息可作为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系统的通行证,管理员拥有很大的权限,所以更要妥善处理。在这个模块里主要包括管理员登录和管理员密码的更改两个部分。
3.3.6.2 论文信息管理
论文信息管理分成两个用户来完成,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所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论文信息,更改和删除论文信息;学生的工作则是选择、重选论文题目,查看所选论文题目。本系统可以限制每一个教师可带的学生个数,也可限制每一个题目可供多少个学生来选择。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是主导地位,因为只有教师了论文题目信息,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论文题目中选择。
3.3.6.3 选题信息管理
选题信息管理分为两种用户(即学生和教师)。学生的选题管理功能主要就是对自己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查看;教师的选题管理功能就是查看选择自己论文题目的学生的具体信息,并能够进行打印。
4 系统的特色及优势
4.1 方便、简洁的中文操作界面
本系统的为中文操作界面,操作简单、直观,便于用户理解系统较复杂功能,熟练本系统的操作和应用。
4.2 实用性
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高效率的功能支持,中文操作界面可以使用用户更好地利用母语优势,迅速掌握系统的操作技能。该系统不仅具有较完美的支持功能,同时采用了最优化的结构设计,降低了系统构建成本,解决了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实用型系统。
4.3 可移植性
本系统可以作为校园网中校园办公的辅助系统,如庞大的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只要数据库一致,就可以简单的进行移植。
4.4 具有二次开发能力
尽管本系统是针对我系的实际自主设计开发的,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
4.5 较高的性价比
本系统所需的平台是TOMCAT,该软件为免费软件,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硬件环境所用的计算机配置为P4 3.0,512M内存,40G硬盘或以上即可。
5 结束语
实现学院论文管理信息化,把传统的学生毕业论文管理模式与校园网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的方便,高效的优势,能极大地提高传统论文管理模式的水平和效率。既有利于教学单位的教辅人员从琐碎、繁重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又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快捷和便利。
本文从系统分析、功能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全面叙述了系统的实现过程。采用B/S结构,运用了JSP+SQL SERVER技术实现基于Web技术的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开发。JSP不仅拥有与Java一样的面向对象性、便利性、跨平台等优点和特性,还拥有Java Servlet的稳定性并可以使用Servlet提供的API。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指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稳定及安全。本系统比较有特点的是对论文选题的条件也进行了限制。分别分为题目和导师两种限制,不同于以往的选课系统。本系统可以作为校园网中校园办公的辅助系统,如庞大的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只要数据库一致,就可以简单的进行移植。本系统对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贤波. 网络教学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教育信息化,2006,22(9):32-35.
[2] 曾婕. 基于校园网的多课程并行考试系统[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9(3):22-27.
[3] 王志军, 孙月霞. 基于Web开发的几种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的分析与比较[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3):26-30.
[4] 苑晓红, 赵春玲. 基于JSP的B/S结构系统的构建技术[J]. 科技资讯,2006,61(23):17-19.
[5] Royce W.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 unified Framework[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Watts S. Humphrey.Managing the Software Process[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冯缨.JSP-JavaBean开发模式研究及在网上答题系统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6(5):25-29.
[8] 周世兵, 刘渊. 基于B/S模式的网上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模[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0):34-38.
关键词:B/S;本科生;论文质量;创新
1 B/S技术概述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技术是由美国微软公司研发,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Browser)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智能系统可实现的核心内容集中到服务器(Server)上,简化了系统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界提出“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发展目标。就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而言,以往论文写作、指导模式主要是通过笔、墨、纸等传统媒介实现,论文管理工作也主要是按照印发规章制度推行。这种管理模式在当今信息技术已渗透教育管理各个层面的形势下为高度依赖网络交流手段的“90一代”的“电子学生”所排斥。可以说基于B/S技术下的论文智能管理系统是应人、应时而生。
2002年B/S计算模式与C/S的计算模式并存混合计算模式的提出,预示着B/S架构模式,跨入“大众”门槛。我校引进论文智能管理系统,也是基于此技术研发的。首先,它是基于JAVA跨平台语言的B/S智能论文管理系统,具有使用随时性和便捷性的特点,不仅无需安装任何专门软件,且系统操作方便,用户通过浏览器,输入系统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设置为教师工号或学生学号)就能很方便地登录并使用系统。其次,该系统日常维护成本低廉,作为技术成熟产品它已考虑多种应用环境,能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身份设定权限,更可以让用户在不同的使用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便捷访问,无需后期额外开发。再次,该系统稳定性强,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相对安全。
2 论文写作质量现状
基于B/S技术下的论文智能系统优化策略分析是笔者对南京晓庄学院2009-2012级毕业生(部分)进行论文写作模式、智能系统应用缺陷及论文管理方式缺陷等问卷调查及跟踪数据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应用性及创新性特点。同时针对性指出“传统模式”(纸质材料为主要媒介)缺陷同时,也为论文管理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强化智能管理系统与论文写作之间融合度,以期帮助学生提高对论文写作训练功效的认知和对切实论文写作总体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数据。笔者依据对调查数据的汇总、统计后发现目前论文写作存在众多问题:(1)论文重题问题不时发生;(2)论文抄袭现象普遍;(3)学生写作素养较为薄弱;(4)部分导师指导能力有限;(5)论文管理人员工作方式传统、单一和低效率。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教育领域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向全面信息化发展目标迈进,在数字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当下,单一、低效的传统论文管理模式已严重滞后于时展和教育改革方向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这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要从质量逐年降低的颓势中解放出来,必须寻找由传统模式向数字信息模式转变的自救创新之路。受此发展趋势影响,基于B/S技术架构下的智能论文管理系统应时而生,其特点与优势凸显。虽然技术和时代优势明显,但根据调出数据显示:仍存在一些问题:(1)使用者对论文智能系统操作不熟练;(2)论文智能系统技术漏洞有待完善(文件支持版本格式太低、软件兼容性问题等);(3)功能设置与论文实际管理有较多矛盾点等问题需要解决。
3 智能技术深入应用
3.1 B/S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功能衔接
1999年国内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飙涨。论文传统模式,历史资料长期保存不易,参考时查询异常困难,大量纸质材料的存档浪费资源;工作程序繁琐复杂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完成;受现有条件所困,师生交流互动受限等诸多问题,都从侧面上反映出我国的高校管理工作需要尽快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新模式已迫在眉睫。B/S智能管理系统符合高校信息化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将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智能技术等应用到论文系统应用中,从而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好地为论文管理服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依赖的是B/S技术优荩加以适当的优化而来。但系统研发的基础是对论文传统模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两者之间的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关系。所以,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出传统模式的管理优势,看准时机的融入到B/S智能管理系统中,达到新旧管理模式的和谐衔接。对此我们应依据论文成果质量和使用反馈的调查问卷为基础,与软件开发公司协调信息进行功能性的技术弥补和进一步完善,直至缩小智能系统与是实际论文管理间的距离或提高其相互间的融合度。
3.2 B/S架构下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论文智能化管理的手段也得到很大提升,水平也得到快速的提高,并逐渐为高校的师生创造了良好论文写作与指导新环境。较之发展,论文管理虽然在智能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高校围绕论文管理而展开的各项工作,还远远没有集成到各个管理系统中(论文管理和教学并没有紧密结合)所以,未来的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化应该重点考虑各种管理系统的高度集成化,并且以教务管理中的论文管理和教学工作为优化核心。同时,对于智能系统与实际管理中的时间节点、步骤安排、灵活机动等方面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及融合。
3.3 智能系统功能优化,应考虑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
对于B/S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应考虑学生的不同院系、不同学科及专业性质等情况,区别对待,合理开发应用。根据学生所学学科,凡所学为基础学科,考核标准应趋重理论,以培养学术人才为旨归的,论文考核标准就需要求严格;而学生所学学科为应用学科范畴,考核标准英趋重实践,以培养实用型为目标,应更看重大学四年平时考试或实践成绩为考核重点。对于智能系统的管理应将一定的权限划分到二级学院,由他们根据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设置论文完成步骤的各要求(质量、字数、时间节点、评优及考核标准等)为智能系统的“自”方面的技术设计应用提供合理思路,增加智能系统的操作灵活性,强化系统的应用体验。例如英语学科论文写作中存在机器翻译问题、语法问题等这方面系统功能并未有效开发,导致教师认为智能系统并未真正体现“智能”不过是个重复工作步骤的“系统”而已。最大的优势就是把纸质材料转化成电子文档,并未对论文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明显作用,所以对于智能软件的维护更新还应进一步多功能、多学科的角度进行优化,实现真正的智能。
4 结束语
在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本科论文管理走上信息化之路是必然趋势。本研究开展过程中将随时跟踪本科毕业生论文撰写各环节的数据资源,进行及时的动态分析,并向相关领导和论文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此项就如何运用B/S技术论文智能管理系统以促进毕业论文质量大面积提高的研究只要各环节数据获取准确、分析方法得当、对发现的问题能构想出有效解决路径,那么研究过程中累积的成果必然会促进我院办学质量的提高,也会有向其他院校推广的价值。同时,B/S架构技术下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全面推广应用,能够有效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方式,优化工作流程,促动指导热情的激发与提升;满足学生他们对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模式的功能延续的“电子心理”。以上种种价值同时对促进论文写作、指导与管理模式的变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都有积极影响作用。最终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机会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2,04.
关键词:PHP ;MYSQL;论文综合管理系统;B/S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595-02
1 系统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1.1 研究背景
目前,纵观全国各地高校,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得以广泛实现应用,有一些学院依旧用手工录入的方式进行管理;经过仔细对比,很多高校使用WEB方式进行论文管理时的相关操作,在功能上及相应的业务流程比较相似;都使用较简单的方式,如都使用论文提交、审核,及搜索模块,基本上来说都没有题目选择或者导师互动等模块。在本课题在这些基础上,加入前期论文题目及导师的互动选择功能,从而使得论文的各个过程都能在网上进行,从而方便了审核人员,导师和学生。在线的论文指导(站内短信)功能可以导师和学生进行方便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在线修改功能也能避免线下修改造成的纸张和时间的浪费。
1.2 研究内容
做为一个涉及多个权限用户的系统,这就需要对用户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再加载不同的用界面。根据该论文系统需求特点,要求平台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论文的整个过程方便,简单,界面更加友好。整个过程首先由有相应论文指导权限的教师上传可供学生选择的标题,教师所在的单位审查通过后,便开始了基于该网络平台的互动论文选择过程,学生以志愿的方式选择相应的论文标题进行申请,然后相应教师对申请学生进行选择,系统接着对结果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落选双方进行第二次双向选择,最终完成选题的过程。然后教师与学生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开题报告,正文写作等过程,最后教师对论文进行评分。就是基于上面这一个论文过程,进行仔细分析,最后开发出这个系统。
1.3论文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
1.3.1 LAMP(LINUX+APACH+MYSQL+PHP)
网站主体采用执行效率极高的PHP开发,使用AJAX技术辅助,数据库方面采用与PHP之最佳组合MYSQL,web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则采用apache和linux,这就是所谓的LAMP建站方案。
2 相关技术综述
2.1 PHP编程技术介绍
PHP是一种公开源代码!运行在服务器端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允许程序员将语言嵌入HTML文件当中,并且PHP对不同的技术提供了编程环境与接口,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开发各种功能完备!交互性强的动态页面,为网站建设提供了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
2.2 MySQL数据库技术介绍
MySQL是一个精巧的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它不是开放源代码的产品,但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自由使用。由于它的强大功能、灵活性、丰富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以及精巧的系统结构,受到了广大自由软件爱好者甚至是商业软件用户的青睐。
2.3 开发环境
LAMP即操作系统: LINUX,web服务器: APACHE,数据库:MYSQL,服务器端脚本PHP的第一个字母组合。LAMP通过多年的发展,迅速由草根阶层走出来,在世界范围的层面,一旦谈及WEB服务器标准,人们就会自然谈到LAMP。也正是因为LAMP都是开源的组件,不断完善其兼容性,它们的应该场合越来越广泛,普遍。并成为一个相当强大的WEB平台。
2.4 B/S体系与三层配置模式
B/S结构从逻辑上讲分为四个层次:客户机、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客户机主要负责人机交互,Web服务器主要负责对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集中管理,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应用逻辑的集中管理,它也可以根据其处理的具体业务不同而分为多个;数据服务器则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组织、数据库的分布式管理、数据库的备份和同步等等。
2.5开发方法:原型法开发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作为一套论文综合管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是根据具有本学院特色的论文管理模式进行编写的,具有通用性,同时也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以方便学院师生论文操作和提高论文效率为核心,采用以管理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
2)规范的软件结构搭配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该文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并根据软件设计的思想,运用了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等技术,使得整个系统可靠性,适应性,维护性及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3)方便友好的用户界面。系统采用的浏览界面更加的友好,更加的清晰,布局也更加的合理,无论是那一种角色用户得能方便地操作,提高了他们使用系统完成任务的效率,最大化地使用户得到好的用户体验。
3.2系统设计目标
本系统设计的根本就是为了使得整个论文过程网络化,提高过程的完成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论文信息的查询、纪录等工作的速度,使得论文的整个流程更加地完善。以便更加方便、直接、快捷地为我院师生提供服务。
3.3设计方案
3.5系统描述
该文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论文的过程管理,它包含了系统管理的多个方面,内容上比较复杂、广泛,必须使得系统核心任务十分稳定,并且与系统其它模块的协作也要十分稳定,流畅。论文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论文,人员,以往论文,新闻,系统内短信等功能模块;及能根据系统赋予的角色权限对相应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查询、统计、修改等操作的功能。
其中核心的论文管理行为包括:
1)本系统的院系管理员负责管理系统各种信息。管理教师和学生用户的论文操作权限;
2)非管理员用户只能检索、查看系统相关资料信息。
4 总结
论文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制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所做的工作。在这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网站开发上的灵活和效率高的特点,应用PHP和MYSQL数据库以LAMP架构开发本系统。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本对系统的设计的过程越来越清晰,也更加熟悉PHP的程序应用,对系统整体的架构设计,模块划,页面的整体布局设计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更好地学习,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描述元数据规范课题组.学位论文资源分析报告[J].http:///cdls2/w3c/2003/SpcMetadata/387298,(AccessedMar.19,2005):12-20.
[2] 朱红.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实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5):124-126.
[3] 冯建华.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0-57,100-120 .
[4] Andy Harris.PHP 5 /MySQL Programming for the Absolute Beginner (For the Absolute Beginner) (Paperback) [M].10-180.
关键词: JSP 毕业论文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各高校的校园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健全,学生和老师使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和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毕业设计和论文史学生在校期间的最重要的一个学习过程之一,所以,使用信息化管理毕业设计和论文势必要取代手把手教学的模式。该系统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接口,它的应用给学生,老师,行政部门都带来了大大的方便,既节省了教师与学生的宝贵时间,也规范和完善了毕业设计这个环节的管理。
1 系统简介及使用工具
本系统的功能是进行毕业设计,由学院布置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任务,让学生选题,准备开题,教师允许开题后教师和学生在网站上进行交流,完善设计后开始撰写论文,毕业论文完毕,学生开始答辩,由教师审核并给出修改意见,最后教师给出成绩。
毕业论文系统采用了JSP网站开发技术,网页设计软件Dreamweaver 8,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来制作。JSP技术以Java Servlet为基础,保留了Java技术简单易用、面向对象、平台无关性和安全可靠的特点。Dreamweaver 8可以使用服务器技术(例如,CFML,ASP,,JSP和PHP)生成动态的、数据库驱动的Web应用程序。SQL Server采用SQL语句执行操作,这些语句可以作为脚本语句直接在数据库环境中编译运行,还可以嵌入到其他宿主语言中去。JDBC可以连接的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 MYSQL,Sybase, DB2,Access,来满足不同编程人员对数据库开发的要求。
2 系统的功能设计
根据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完成要求,功能分为3个模块,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下:
管理员:设置功能与权限,学生与教师信息管理,题目审核,论文指导工作安排,公告,指导教师与学生调剂,数据保存,生成报表和文件
教师:教师基本信息,论文题目,查看选题,处理题目,论文查看,公告与回复,成绩评定
学生:学生的信息,指导教师与题目,选题功能,提交论文与发言,查看成绩
3 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前台和后台的实现
系统的前台实现主要使用控件,后台功能的实现使用代码,列举其中2个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如下:
学生注册页面的实现
学生注册信息包括学号,姓名,专业,班级,电子邮件,联系电话,QQ号码
其后台功能代码是:
3.2 系统数据库的实现
本系统的功能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由学院布置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任务,由教师先给出专业方向让学生选题,审题后布置任务,学生开始收集资料并准备开题,教师确定开题后学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在设计期间教师和学生在网站上进行交流,完善设计后开始撰写论文,教师一直都在网站上辅导,到了规定的时间,毕业论文完毕,学生开始预答辩,由教师审核并给出修改意见,学生正式答辩,教师在答辩后再给出完善意见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最后教师根据整个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结合答辩组的意见给出成绩,最后将答辩的所有相关文件和资料都保存到网站上供其他人来浏览。
4 系统的测试
4.1 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测试
包括服务器能否可以长时间稳定的运行,网络传输率的计算
4.2 程序及数据库测试
所选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是否稳定,严密,测试程序是否有好的容错性,并用各种实例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例如,用户注册,学生选题,教师发公告等
4.3 网页兼容性的测试
毕业论文系统最终测试的阶段将能够看到各个阶段的结果,其目的是为系统在高等院校的投入使用做好准备。 使用各种浏览器,显示器和浏览网页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测试,检查页面是否正常显示,页面打开和跳转的时间等。
5 总结
论文分析了毕业论文系统的必要性;研究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测试了系统的应用。由于时间及个人专业水平有限,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的工作还包括:
(1) 扩充系统的数据库
更好的利用SQL Server技术进行数据库的扩充,使系统更好的管理毕业论文环节。
(2) 增加系统的功能模块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例如延期和提前答辩,网上答辩等模块还需要增加
(3) 毕业论文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联系
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是否能取得毕业证与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有重大联系,所以,学院的其他部门的工作也要参考毕业论文系统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耿祥义、张跃平,JSP基础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二版,132-174
[2] 林振荣、徐苏,JSP程序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6跃第1版,144-225
[3] 方逵,JSP编程技术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204-212
[4] 宋昆、李严, 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89
[5] 张莉, 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0-140
[6] 王国辉、牛强、李南南,ASP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选,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80-300.
[7] 张跃廷、王小科、许文武,JSP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220-350
英文翻译: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sis system based on JSP
E JING J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ulunbeier College Inner Mongolia Hulunbeier 0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