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品牌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城市形象是一个多元系统,包括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市民形象、窗口形象、建筑形象、环境形象、文化形象、发展形象等一系列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形象。[1]而城市品牌与城市形象有着不同,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概括性表达,是城市形象的视觉化符号化的表现。城市品牌是对城市形象的提炼,是对城市形象特征的核心把握,它具有对城市形象的再加工再设计性,具有一定的城市推广营销理念。广大的城市消费者不会象城市经营者或者城市研究者一样去了解城市形象的多元化系统化的全部,而一个城市恰恰能够被消费者普遍了解、辨别、认同并得以记忆的是对该城市最具特色、对公众最具价值的一个或者几个要素。也正是这些要素使得一个城市和另一个城市有了区别,是这些要素使得城市消费者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记忆。城市的品牌不是去创造一个新的概念,不是强行改变消费者心目中已存在的记忆,而是把一个城市中被消费者零散记忆的碎片通过有利于城市发展、信息传达的方式系统起来,更加具象化、明确化、条理化、差异化,进而在城市消费者心理建立起一个更具明确的、典型的形象引导城市的更好更快发展。昌吉市“飞马转盘”是昌吉的城市的标志建筑雕塑,已深入昌吉市乃至全疆民众心里。为此“飞马转盘”雕塑形象就是一个值得被关注和采纳的设计要素,可以通过艺术加工、地域文化的再融入来再建构一个被升华的视觉符号;以此来承载新疆昌吉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让其附上昌吉周边民众的心理夙愿代表昌吉城市,为其建立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当然昌吉市还有其他的城市名片,如“回民小吃街”。“回民小吃街”也正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历史文化、民俗饮食文化等的缩影,昌吉市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周政府驻扎所在市,理所应当要承载和展示回族的优秀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通过以上的阐述无疑以回族优秀文化的语言来诠释昌吉市的城市品牌形象也是顺理成章的,同时也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直接体现,在视觉语言元素的提取中也正遵循了品牌设计的差异化原则,这于品牌的设计要领不谋而合。昌吉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元素对回族民俗文化的关照,也正是对作为全国仅有两个回族自治州的一种优秀文化的有利传承与保护,这也符合我国当下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夙愿。当然市标构思的意象还可能有好多,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地理环境资源、生活民俗等来发掘,不论市标的构思信息提取取其那类,但总的构思意象要围绕昌吉市本土地域而寻求。构思以及相关语言符号的提炼,在具体的视觉形象符号的整理与设计上应该遵循品牌标识的准确性、易识别、时代性、简洁性。在追求满足以上原则为的同时为达到地域性、民俗化、贴心化还应该在形态样式上力求地域元素形态的彰显、民俗元素的凸显、造型形态样式的贴近当地民众的心理。
2彰显昌吉市特色产业推广宣传设计研究
昌吉有着六大支柱产业,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机电建材制造、纺织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加工业等六大产业。神东天龙五彩湾煤矿、华电昌吉热电已初具规模;南山屯河化工、特变电工已享誉全疆;天山纺织集团、溢达昌吉棉纺、中粮屯河番茄、天山面粉、天山生物、笑厨食品、麦趣尔等都将诠释着昌吉特色产业的发展足迹。除以上之外还有以旅游、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些都将为昌吉市的发展乃至昌吉州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而这些产业、文化、民俗都需要对外的宣传与推广,只有他们的循序渐进发展才会有昌吉市的长足发展,怎样将这一系列的资源对外宣传推广出去也便是昌吉市品牌形象对外宣传的根本实质是在。时下视觉传达的措施与手段众多,传统的有静态平面二位广告媒介,如户外大型高杆广告、灯箱广告、报纸广告等;新兴的有网络媒体广告、电视视频广告等。通过运用提取的昌吉地域文化的视觉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昌吉特色产业广告,这样可以使受众群体更为迅速的产生认识和联想,使图形图像传达的信息更加明确,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许多优秀的广告创意都是采用了一些被受众见惯不惯的形态形象进行巧妙的应用和设计,从而产生不平凡的视觉效果和宣传意义。每个地方不同的地域文化都将赋予我们对其特有的文化价值观,这也将带给我们在对事物认知上所产生的特有的群体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也正是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受众群体对自我价值的强烈确认。在具体的设计构思中若巧妙地把带有某种地域的、历史的、时代性的符号溶入现代具体的设计之中,使其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完成画面视觉效果的受众心理认同。这种刺激受众心理的认同也只有承载厚重的地域文化语言元素才能达到。在具体的宣传广告的设计上可以重点打造地域性的特色化、主题化、类型化,突出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在具体的广告设计上力求简洁、新颖、另类,设计出具有一定地域性差异化的视觉画面来吸引受众群体。
3“回民小吃街”地域文化一条街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品牌是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企业的物质文明是指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对消费者在效用上的最大化的满足程度,是企业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供给他们价廉品优的产品,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企业的精神文明是指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在适应消费者心理和情感的需要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对环保、绿色、树立社会风尚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体现企业作为提品与服务的基本经济单元的社会成员所履行的社会责任。
二、传统文化在品牌
文化创造中的启迪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深深扎根于我们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即使没有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但从他所生长的家庭环境中,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中,都会通过耳濡目染,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在中国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不能不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企业创造品牌文化时,无疑不得不要考虑传统文化对企业品牌的影响。所以,将前贤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哲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可以扩大经营视野,活跃经营思路,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传统文化视角,对企业如何创造品牌文化进行探析。
1.品牌文化创造首要“重道”道,指法则、规律。重道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最基本的范畴。远古时期,人们的一切行为被天道观念所统治。天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大的道。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天道观念中夹杂着许多无知和迷信的成份就很难免,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在冥冥之中还有一个天国和最高的主宰天神的存在。因此,因此人间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听命于天,而天子则是唯一能上达天庭、沟通神人之间的代表,天道是不可侵犯的。但到了战国后,人们对道的认识有了一个突破,天道逐渐被人道所取代。“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意思是天道解决自然界的事物,很深远,但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只能依靠人道来解决。一远一近,两者不能相及,这是最早提出来用天道解决人间事物是不可行的观点。到汉代就公开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是一个大的飞跃。所以,不论管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企业,首先要讲究奉行什么道,有道者必胜,无道者必败。企业品牌文化创造首先要合乎道,即合乎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法律制约,国家政治,自然环境,伦理道德。一个企业创造的品牌文化。产品是重道的产品,服务是重道的服务,经营是重道的经营,这样的品牌文化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忠诚消费者,适应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发展规律。对企业来说,经营思想、方针、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道”,符合内外环境。
2.品牌文化创造要重“知止”孔子提出“知止”,即“知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说要达到至善的目标。孔子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便是最终至善的目标境界。有了至善的目标,便可以确定达到目标的志向,便能心不妄动,才能安于面对自身现实环境,细致分析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审视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事物前因后果、本末始终认识现实,达到至善的目标。品牌文化创造,企业应该用“知止”思想来确定企业的目标,使企业目标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克服企业面临的各项危机,充分研究自身的环境,不能盲目跟从,也不轻言放弃。这其实就是企业的经营战略文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个科学的、正确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往往看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越来越严峻。可是事实上,这同时也是机会。重要的是要具有“知止”的智慧,要具有超前意识,要在被人尚未做出反应之前就付诸行动,捷足先登,制定出高明的经营战略。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企业的经营战略要因时因地而异。正如周易的“变易”中存在“不易”一样,一个“知止”的经营战略也不是不可知的,而是包含着一些得以制胜的基本要领:1要深刻分析领会当地本行业的政策、法规及风俗民情,才能确定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机会,才能把握主动权;2是认真了解顾客。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不仅满足现实顾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潜在顾客需求,以开拓新的市场;3是要清醒地了解自己。任何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要清醒地了解自己,就是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把自己有限的资源能力用到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并设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4是要客观了解竞争对手。要像了解自己那样去了解对手,从经验战略、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及目标市场及消费对象等,都要与自己进行比较,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人之短;5是要全面及时发现环境的变化。虽然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但还不够,还要密切关注企业大环境的变化。只有把握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才能预测可能带来的市场变化,才能确定正确的战略战术目标。
1.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指“以人为本”,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基点,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运用文化的力量和方式对医院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如何引领医院职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增强医院凝聚力,激励医院工作人员增强信心,奋发向上,加速自我完善和提高,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构建医院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器。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建设逐渐地成为医院软实力的证明,决定了一所医院能否塑造一流医疗品牌的关键要素,对医院的发展前景起着重要作用。
2.医院品牌的塑造植根于医院文化的基因中。纵观古今中外,医院文化培育优秀的医院品牌,医院文化是医院品牌的根基和灵魂。譬如家喻户晓的同仁堂,何以历经3个世纪的风雨仍然保持勃勃生机?从最初的作坊店发展到今天的集团公司,300多年的历史无不渗透着同仁堂的深厚文化底蕴。翻开同仁堂的历史,人们感受最深的是同仁堂浓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企业精神、企业使命,还是堂训、自律意识、服务铭,都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正因为同仁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把自身的品牌文化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同仁堂文化,才最终成就了同仁堂今天的伟业。还有代表美国医学最高水平的梅奥诊所,堪称世界医学和护理领域的圣地、医学的麦加,患者认为她是“最后能求助的法庭———医学诊断的最高法院”。“梅奥对于高水准服务质量的追求,对于细节近乎苛刻的要求,对于招聘员工价值观的重视程度,都表明梅奥是一所具有丰厚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底蕴的医疗组织,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梅奥经久不衰的源泉。”无论是同仁堂还是梅奥诊所,他们品牌的成功塑造,都源自长期积累和沉淀起来的传统文化和医院精神。文化是品牌最强有力的支撑,而品牌则是医院文化大树上最美丽的花朵。
二、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
1.医院品牌的内涵。医院品牌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等经营性或公益性活动中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承诺和形成的服务特征,更是社会、顾客对医院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往往是以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和组织文化为载体,来体现医院文化的一种无形资产。医院品牌作为一个医院的无形资产,它给医院带来的价值远远要高于创建品牌所付出的成本。医院品牌作为一种文化力的再现,它反映的是医院全体职工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将医院理念、医院远景等要素高度提炼并符号化,通过全方位的媒体渠道,有计划、准确、快捷地传播给社会公众,使之形成持久而深刻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因此,建立医院品牌,在公众中进行品牌推广,对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品牌形象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表现。塑造医院品牌要重点表现在医院的医疗服务、组织文化、服务特色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要集中体现医院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一个品牌推向市场直到被广大公众所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进程和途径。一方面,广泛宣传是实施品牌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特色,宣传名医、名科等公众需求的热点,唤起患者对医院的感知、兴趣、偏好、需求以及信任和依赖感,从而树立医院的外在和感性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一所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要体现医院的品牌特色,要与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相契合,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医院文化是品牌形象的灵魂和根本所在。
三、如何塑造医院的品牌形象
1.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要靠一定的硬实力。没有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塑造良好品牌就是一句空话。衡量一所医院的实力强不强,主要看它是否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医疗设备以及一流的诊疗技术。一是建设一流的医技队伍。我们医院从实施“研究生人才战略”至今,全院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有高级职称人员346名,博士研究生23名,在读博士生60余名,硕士研究生32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临床医学专业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有博士、硕士生导师40余名,为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引进一流的医疗设备。我院拥有1.5T核磁共振、双源CT、直线加速器等众多现代化诊疗设施,为提升医院服务功能给予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三是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我院在介入治疗、微创外科、辅助生殖、重症医学、移植技术等方面均获重大突破,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从2003年起,我们创刊了《和平人》院报,记录了和平人十多年来的改革创新发展,多次被评为全国医院优秀报刊,成为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同时利用电视、报纸开辟专栏,长期举办专家医疗咨询、预防保健讲座,积极参加义诊等社会公益活动。院内通过院报、橱窗、专栏、文艺演出活动等,有计划、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实施宣传,逐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些举措扩大和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让患者成为医院良好口碑的代言人。患者对医院各方面的体验最深,感受最直接,每一名患者背后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他们既可以是塑造医院品牌的代言人,又可能是诋毁医院品牌的传播器。患者的评价最真实、最可信、最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说,病人更相信病人。因此,塑造医院良好品牌,一定要高度重视病人的切身利益和身心感受,坚持“以人为本”、“患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我院采取了以下便民措施:一是推行预约诊疗服务,通过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医护工作站预约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缩短了候诊时间。二是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在门诊楼、住院部的显著位置公示就医流程及科室分布示意图;实行挂号、划价、收费一体化管理;启动了门诊医生工作站和电子叫号系统、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自动查询系统;开设节假日全天候门诊、午休门诊、方便门诊。三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志愿服务进医院”活动,为门急诊患者提供导医、咨询、陪同检查、取送检查报告单等服务。
4.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全院职工是医院品牌的代表者。人是医院建设的灵魂,他们既是医院文化的体现者,又是医院品牌的塑造者。医院的品牌决不是只靠院长、书记、科室主任就能塑造完成的,要靠全体医护人员和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在医院工作的每个人都是特定场合下医院品牌的代言人。当患者在对一所医院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他看到的医院员工特别是医护人员,就代表着医院的品牌。同时,医院的品牌也与每一名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与每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强化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思想,像爱惜自己的荣誉一样爱护医院的品牌。
(一)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是保证群众基本文化艺术权益的重要体现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艺术需求的不断增长,有规模、有影响、有特色、有组织的重大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恰好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把握机会,根据群众的意愿开展相应的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从而满足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
(二)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是工作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通过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可以实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目的,从而不断激发出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从整体水平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是从事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相关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是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树立城市整体形象中,离不开一批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基础设施,更离不开代表独具当地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通过对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城市资源的整理,提炼出其极富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
二、如何通过品牌服务加强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建设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从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涉及的范围上看,内容丰富、表现多样,所以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将自身引导和组织能力发挥出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大力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在建设公共文化艺术体系中突出本土特色
要将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作为重点建立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应该突出当地文化艺术的特色。因为当地的特色文化艺术是地方经过不断发展、传承而来,并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喜爱。群众文化艺术品牌对于当地群众来说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对于外来群众来说,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三)将群众品牌服务跟经济相结合
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群众品牌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按照一般逻辑分析,经济是开展文化艺术的基础,只有实现了经济的发展,才能通过经济带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反过来说,文化艺术发展了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江苏省兴化市每年举行的新春舞龙表演大赛、龙舟大赛,中国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相关文化艺术广场活动;两年一届的郑板桥艺术节;“七彩夏日”“少儿大舞台”才艺展演;“楚水大舞台”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云集,这就是集经济、文化、娱乐为一体,很有号召力和说服力。③
(四)不断创新群众文化艺术品牌
书法历史上,无意识的区域化品牌创建有许多例子,苏轼有言:“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这反映了书家作品“品牌”的确立,其形成过程要受到所在时代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区域文化历史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是文化品牌区域化营造的基础,历史上明代董其昌“画分南北”到清初冯班提到的“书分南北”,再到后期“南北宗论”系统化的论述,是一个艺术风格区域品牌意识的自觉过程。书法历史上洛阳曾是一个书法文化中心,作为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书体变革的关键时期,这里汇集了众多杰出的人才,他们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产生深远的影响。魏晋时期“洛下新风”这一书风是对汉末以来新体书法的接纳和效仿,成为社会交流的通行字体而取代古体篆隶。士族群体的广泛参与新书风的学习与变革,形成当时的主流文化。虽然这一区域书法变革的连续性因“永嘉之乱”而中断,后随王羲之为代表的士人南迁江左形成“帖学品牌”,以洛阳为代表的北方区域逐渐走向方整严峻的“碑派”风格,清代对帖学的贬抑之后,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成为北派取法的重要范本。“北碑南帖”的归类为中原书法“北碑”书风的构建提供了参考。龙门造像题记以及千唐志斋等碑版洒脱不羁的字体和劲健笔法也是构建中原书法品牌的重要元素。区域书法文化品牌的创建需要有坚守传统文化的意识,认识到其发展的延续性。上个世纪中期,在全国书法艺术处于低谷时,古都开封立足丰厚的历史根基,传统书法文化的艺术辐射使得本土书家自觉的实践书法,所成立的“书画组”对凋零的全国书法起到了领航作用。之后逐渐发展壮大,所组织的多次展览吸引了国内外的注意并引起过极大的震撼,提升了这个区域的文化水准。近代沈尹默、舒同和启功等前辈书法风格具有独特性,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有显著地位。但由于对传统的经典营养汲取不足,他们所创立的品牌阻碍了复兴观念的成长。现在看来虽然学者对其艺术水准批驳不无道理,但并没不影响书法文化品牌营造这一文化现象。如今“中原书风”的集体创作意识及区域书法文化品牌正在营造之中,这些代表作品以整体的区域特征赢得视觉上的成功。侯开嘉先生认为书法发展存在俗书、官书的双线不同时的发展规律,正是俗书的不断优化导致“官书品牌”的形成,非主流的俗书一线仍然会不断向后延伸。清代作为一个书法集大成的时代,完成了从早期碑学大盛到末期碑帖双参的书学过程。当今书法因实用性衰退凸显了其艺术性的一面。因此,中原书法文化品牌营造是强化古今书法艺术中的美学要素,以传统为基础,又有明显的区域风格,而不是创造新的书体式样和脱离传统的个性挥洒。河南以书法作为文化品牌的构建有其自身的优势,中原书法历史文化氛围得天独厚,从贾湖刻符到殷墟甲骨文和商代彝器鼎文,以及每一朝代传承有序的名家名帖,洛阳千唐志斋碑版和龙门石刻千造像等地域资源。2007年以来所评选的全国书法名城开封、安阳和平顶山获此殊荣,书法之乡偃师和郸城,为中原书法文化的区域繁荣营造了良好契机。河南许多地区自发组织的书法活动也参与到了文化品牌创建中。商丘永成茴村在良好的书法传统背景下,当地的文化名人带动了人们对传统书法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并将书法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鹤壁淇县泥河村以书法作为文化产业,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品牌意识也是风格意识,品牌的营造要防止程式化的僵化,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品牌和风格,坚守传统而又有现代气息,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要在“中原书风”大格局中营造品牌的多元化,树立“精品意识和代表作意识”,立足“经典”,拓展“亚经典”,尝试“非经典”。
二、书法品牌构建中书法教育的潜力
区域书法教育水平与区域书法品牌构建有直接关系,科学系统的书法教育对品牌构建有深远的意义。将书法纳入教育体制并进行常规化的教学,既是书法未来繁荣的基础,也为书法文化品牌建设创设了多种机遇,衍生区域品牌特色书法教育模式和区域书风特色,直接推动了书法文化区域品牌化的发展。书法文化发展的未来在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这一过程注重“学”而非“创”,系统化的专业指导会对学生将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书法教育体系的完成却起步很晚,弘陶先生在概括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书法状况为“身份不明”“长期缺席”,由于毛笔工具日渐为书写便捷的硬笔所取代,教学中出于字体辨别的需要,多以印刷体“横平竖直”为标准,所出版的“写字”类书法教材更多关注硬笔书法,而“软笔”书法教材在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阻碍了书法发展。随着对书法认识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学者的参与,书法教材有了质的飞跃。目前中小学书法教学距离普遍意义上的常规教学还很远,能够进行书法课堂教学的学校还很不成熟。为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并且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这一政策是书法教育普及发展的良好契机,目前,许多条件好的学校开始了书法教学的常规化,社会力量也投入到学校书法教育事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全国挂牌数十多所兰亭学校,并由培训部负责对学员进行书法培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河南创作培训基地,今年10月份成功开班,培训全国学员数十人。希冀兰亭学校能“以点带面”,拉动所在区域书法教育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普及的严重障碍,学校教育真正普遍开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也是许多“特色”“特长”学校开设的原因。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书法在评价机制中的比重,另一方面研究多维的评价标准,间接地激发学生对书法文化的学习,同时扶植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社会办学。中原地区高等书法教育也在不断完善中,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均开设了美术学书法专业的本科和硕士课程。其中,河南大学于2003年开设美术学书法专业硕士课程,2006年增设书法本科专业。之后郑州大学于2009年招生第一批书法硕士,并成立了郑州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并在次年设置了书法本科专业课程。目前,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都设置有书法专业,其他高职院校也积极开设了书法教学课程。高等学校非专业院系要考虑书法课程的设置,能够营造良好的学生学习书法的环境,使得高雅艺术能常驻校园。
三、书法品牌构建的积极意义
东阳木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首先未注重对这个传统品牌的保护与建设;其次在现阶段粗旷式产业发展中,企业及产业也未注重品牌建设。然而,在消费者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并且以强势品牌为主要选择对象的当下,这为东阳木雕文创产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在对其品牌的命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地名和传统形式命名。该类方式命名的主要是利用东阳木雕的原产地名气,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历史和产业规模的老企业中,如东阳木雕集团、新东阳木雕、大清翰林等,而以“东阳木雕”命名的经营店则更多。其次以个人名字命名。该类方式命名的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工艺大师开设的工作室或经营店为主,如陆光正大师工作室、卢光华大师工作室等。“品牌不仅仅是反映不同企业及产品之间产别的标识,它还体现着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通过对以上命名方式的分析,认为现有的东阳木雕企业未在品牌建设方面提炼和融入传统元素,特别是在公司品牌的命名与设计上,还是以中文字直接命名或以此设计成为企业的LOGO。这为后期特别是在当下进行国际贸易时对其品牌的有效传播埋下了极为不利的一面。同时,我们以此也可以发现,现有的东阳木雕企业欠缺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
在品牌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对品牌的有效传播是品牌塑造和推广及其占领市场与夺取消费者信任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从宏观层面来说,虽然近几年,“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东阳市委、市政府注重了对东阳木雕品牌的建设,先后获得了‘中国木雕之都’、‘全球木雕产业合作基地’等荣誉称号,并成功注册了‘东阳木雕’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和‘东阳木雕’商标”,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品牌传播效果,但欠缺完善及长远的品牌传播机制。从微观层面来说,东阳木雕企业及其产业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还不够完整和强势,其主要表现在传播途径较窄和传播效果较弱。一方面其传播途径主要集中在路面灯箱广告、路牌广告、广播广告等广告传播形式;另一方面现有对品牌进行传播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如东阳木雕集团、新东阳木雕集团等较大型企业。而相当一部分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特别是小型公司和经销商对品牌的建设与传播还未启动。
正如前文所述,传统东阳木雕企业在现阶段对其品牌的传播途径主要集中在路面灯箱广告、路牌广告、广播广告等以平面视觉和听觉为主要传播形式,其中包括东阳木雕集团、新东阳木雕集团、东阳木雕城等大型企业。而其传播内容主要以大幅的产品图片集企业中文名为主,有的甚至欠缺公司标识,而在广告幅面的设计上欠缺一定的设计内涵与美感。而当下以东阳木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仿古红木家具企业中,利用平面广告形式进行品牌传播与推广之外,还积极的利用快客广告、电视台广告等形式进行传播与推广,但所涉及的企业量较少。同时,通过对现有已投放市场的广告调查发现,东阳木雕文创企业在对其品牌传播途径的设计上欠缺新意,就算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电视广告,还是以幻灯片式的动画画面集口号式的广告语为主,对东阳木雕历史文化内涵、企业特色、产品特色等未能深入挖掘。犹如空洞的说唱!
品牌一方面是企业及产业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另一方面是提升企业及产业自我形象和培育消费者忠诚度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下东阳木雕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获取消费者持久不变信任的重要砝码。在消费意识日趋成熟和可供选择范围极广的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品牌产品。因此,对于企业和产业来说,赢得更多忠诚的消费者与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获得市场主动权,势必需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建设。那么,当下的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该如何建设品牌呢?笔者认为,首先,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的管理者,应注重对自身文化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素质、品牌建设意识的提升,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和外部环境出发,建设符合企业及产业发展要求的品牌战略;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品牌建设的引领和指导,甚至是以行政的手段直接参与企业的品牌建设方案的论证与推广。
众所周知,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品牌文化。笔者认为,注重建设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的文化内涵,是东阳木雕文化创意企业及产业后期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是提升东阳木雕企业品牌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占领更大市场、赢得更多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和产出更大的品华章MagnificentWriting牌溢价的需要。而在品牌内涵的具体建设方面,应着力挖掘东阳木雕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图形特点、图意内涵、区域特色等,从而结合东阳木雕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自身文化内涵、产品特点,综合两者进行设计、建设与传播。
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互动的主要途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一般总是从商品的认识过程开始的,而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品牌成为人们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而消费者主要是依据对品牌的良好视觉感受来获得的,因此,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视觉形象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我们认为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在设计品牌形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着重的从品牌的构成元素,即对文字、符号、图案进行合理的设计,力图使品牌达到统一、稳定的视觉形象,简洁、易记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情结联想的效果。其次,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在品牌设计时,应遵循品牌设计的一般规律,并突出东阳木雕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行业产业特色。再次,由于品牌标识是引起消费者注意和兴趣的主要物质,不同品牌的定位将面对着不同的消费群体。因此,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应注重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细分,并依据不同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对品牌进行合理的定位。第四,东阳木雕企业及产业更应参考国际国内著名品牌的成功经验,设计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并能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都能进行广泛传播的品牌标识,特别应注意能在国际贸易中能广泛传播与推广的易认识、熟知、记忆的品牌标识。
1.品牌文化的定义品牌
是一种标志功能,是一种区别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标记。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沉积在品牌中的文化特质在,是价值取向和消费心理的高度融合的一种文化;它包括凝结在品牌中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品牌文化的意义精神财富凝结
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区别即品牌个性。是品牌独特的身份与标志。一个优秀品牌势必有一个清晰而丰富的品牌个性,品牌个性越鲜明,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品牌文化内容包括:科学技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利益认识等。当产品同质化时,着力塑造品牌文化,对对品牌个性进行投资,是最有效途径品牌文化建设。通过注入风格独特的文化,成为品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可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广大消费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度和美好联想。物质财富凝结:一旦把品牌文化个性注入到消费者心目中,能保持产品强大的生命力,增强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产价值与产品利益最大化。一个人对一种文化产生认同,不会轻易改变其认同度。品牌文化不但会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还能阻止对抗竞争品牌和新品牌进入的市场。
二、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现状
一是缺乏品牌经营理念。我国中小企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大多是家族力量创业,靠血缘关系维持经营。没有实现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转型升级。没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保障,企业只求短期销量的扩张,简单的把销售业绩好同于强势品牌,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重要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形成品牌发展战略,也不可能进行品牌培育和品牌文化建。二是缺乏品牌意识规划。无论企业大小,其实都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品牌文化规划;打造适合企业的文化品牌。由于受市场外部经济影响较小,中小企业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放弃对品牌文化建设规划。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耐心和毅力,认为品牌文化建设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要十几年,甚至更长,也需要投入许多资金;因此企业管理者都不愿意对企业的软实力——品牌文化进行规划和建设。三是品牌文化认识不够。企业发展历程和竞争压力来源不同;品牌文化的建设类型和强度也不同;只有这样了才能塑造不同个性、特色品牌文化,才战胜竞争对手,占领市场。一些企业管理者把销售业绩等同于品牌,把品牌战略等同于拍个好广告。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品牌文化认识不够,导致品牌定位准、品牌发展方向不对等问题。四是品牌建设策略不对。品牌文化吸纳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最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融入民族文化的品牌最能引起消费者在情感上的共振;品牌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能持久。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时,如何吸收民族文化,发掘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品牌文化
1.建立品牌文化意识
一是管理者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种黏合剂可以将本企业的职员凝聚起来,强大企业文化可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的信任水平。二是加大对职工品牌文化的意识教育。三是向先进同行、非同企业学习。组织员工或选派优秀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到其他企业考察学习,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吸收借鉴。四是建立品牌意识奖励制度。制定一套有利于对品牌文化建设的激励制度,吸引职工对建立品牌文化的参与,认识到建立品牌的重要意义。
2.注重文化品牌保护
一是依法对商标进行注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对这一资产最有效的保护是依法对商标进行注册。名牌企业商标“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造成了我国企业口进入日本市场被封杀。因此,提前依法注册商标,是保护商标最好的办法。二是严把企业产品质量关。一个品牌建立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代人的心血,而一个牌品淹没可能就是一次细小产品质量问题,因此企业要把好产品质量关口,避免因为质量问题导致信用问题,致使企业走向万劫不复深渊。
3.打造企业文化品牌
一是建立品牌标识。品牌的标识由品牌名称、LOGO、包装组成。品牌名称宜简洁、易记;企业要有适宜自己的建设形象LOGO形象,设计适合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理念;品牌包装是赢得市场的一种重要途径之一,品牌包装应包含产品价值、产品概念、核心价值、文化等相关内容。二是坚持品牌创新。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市场更是瞬息万变。品牌建设要根据应市场和消费需求不断改进创新,结合消费真的诉求对产品概念、定位、功能等进行从新定位,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复杂利益需求。三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产品的服务有核心服务、便利服务和辅助或支持服务,企业应该打造优质的服务,提升品牌声誉度,建立顾客之间架起沟通信任的桥梁,增强顾客忠诚度。只有发挥服务优势、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才能在市场上长期立足。
4.正确推广文化品牌
一是做好品牌的定位。品牌定位是企业与目标市场的连接点,中小企业来首先要做好地区定位后,然后其发挥其灵活性优势,对产品的消费者进行定位。二是选择合适推广手段。品牌推广手段有广告、促销、网络宣传等。消费者是一条既经济而且最有效用的媒体广告载体之一,多数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口碑营销进行推广期文化品牌,使品牌细水长流,达到家喻户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互联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使用搜索引擎、建设企业网站等方法进行推广自己文化品牌,也是一种既经济又切实可行方式之一。
四、结论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中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包括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内容。它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域环境关系紧密,因而区别于其他地域,独具特色。一直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条件、自然气候孕育出多样化的地域文化。它的表现形式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间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区分于学院派艺术、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等艺术门类而言的。广义上的民间艺术是指劳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生产实用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多元艺术,包括了工艺美术、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而狭义上的民间艺术主要指民间造型艺术,其中包括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等表现形式。民间艺术的传承正在由于经济效益下降和老一辈民间艺人逐渐减少等原因而日益艰难。将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是使其传承与发扬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民间艺术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被发掘、包装,逐步走进大众的视线。民间艺术品品牌逐渐增多,但市场中的民间艺术品良莠不齐,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产品推广的针对性不强、相似种类产品出现雷同、品牌识别性差、产品设计与现代审美不符不能为消费者接受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民间艺术品牌显然需要更加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更多的文化内涵来支撑。
2、地域文化在民间艺术品牌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1发掘地域文化中的题材元素。地域文化中题材元素的主要来源是发掘地域视野下文化元素的表层和深层。表层元素的发掘具有具象性、形态性和物质性的特点。其中渗透着本土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等。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题材元素,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五台山佛塔,西安的兵马俑等等。不同的地区民俗习惯也有很大差异,比如晋中民居辟邪石狮浮雕、陕西神木民间木版年画、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烟荷包、山西平遥的喜花等等;而深层元素的发掘具有抽象性、隐性和精神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地方精神和价值观上,如三秦文化中,秦人把生命本性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或厚重率直、或尚元音色、或慷慨激昂、或简约大度,都体现着一种地域大美的气度和色彩。又如三晋文化中,山西商人在外经商时所遗留的明清时期雕工精湛的民间晋商物品、牌匾、石雕和仿古桌椅板凳家具等。正是这些题材元素为设计者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并对其进行详细地归纳和提炼,充分发掘其包含的深刻意境,再分析和创作出符合其地域文化的题材元素并应用到设计中,来增强视觉效果,增加地域特征和内涵。
2.2提取地域文化中图案素材。不同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些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以自身的个性风格与表现形式,为民间艺术供给着丰富的养分与能量。其中蕴藏着多样的艺术元素和多元的主题素材,为民间艺术品牌设计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例如剪纸、年画等民俗美术作品用夸张诙谐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描绘着劳动人民生活的场景、传说故事或愿景中的画面,乡土气息浓郁,十分耐人寻味。归纳其中的图案、符号等元素,取之精华并经过提炼、结构、重组等方法,可以转化成为多种设计素材,运用于民间艺术品牌的设计中去。
3、地域文化应用于民间艺术品牌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地域的劳动人民在世世代代的劳动与生活中不断总结、创新、发展而来的生活的艺术。它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文化底蕴、情感气质、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状态。它纯真质朴、生动丰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元天然的艺术宝库。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民间艺术品牌产品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内容越来越淡。当民间艺术作品失去了地域文化内涵,艺术表现也失去了原味,就只能沦落成轻薄的装饰品了。这样的产品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只有加强品牌文化内涵才能塑造出有顽强生命力的品牌。民间艺术品牌设计要和当地地域文化相结合,将地域传统文化渗透到品牌文化中。宣传地域文化,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民间艺术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进而可以由内而外地欣赏并接受民间艺术作品。同时,通过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化的塑造,不断彰显品牌的文化个性,形成差异化的品牌特色。民间艺术所蕴含的地域人文精神本身就是值得我们竭力守护的。因而,当民间艺术品牌面对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社会,其发展之路更要走得清醒,时刻警惕背离人文精神价值核心的危险,避免出现舍本求末。
4、结语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使命的迫切需要
我国高校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和使命。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必须坚持用占领主阵地,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突出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教育,必须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使高校校园成为继承、弘扬民族精神和发扬时代精神的重要阵地,使大学校园文化成为时代性和先进性的一面重要旗帜,进而使得校园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大学的使命,才能真正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迫切需要
校园文化对师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品牌更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种精神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的校园文化品牌培养的正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如果说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使命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及文化品牌建设,那么校园文化品牌的育人功能也决定了我们只有占领校园文化这一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才能切实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二、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是大学的重要资源,更是一所学校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不少高校借鉴商业领域的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但仍不尽人意。
1.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而忽略其合理定位
当前,高校皆有打造文化品牌的意识,但部分高校缺乏长期品牌培育的战略规划,文化品牌的定位欠合理,导致品牌定位过高或过低,无法激发全校师生对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包装而忽略其内涵体现
目前部分高校仅重视文化品牌的包装,过分注重书面的总结和凝练,忽略了文化品牌内涵及价值的体现,打造的文化品牌显得华而不实。
3.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宣传而忽略其功能发挥
部分高校重视宣传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提高其知名度,但却忽略了文化品牌育人功能的发挥,没有将校园文化品牌放在高校整体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环境下来实施操作,校园文化品牌无法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4.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的共性而忽略其个性特色
培育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是将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无形资源转变为学校品牌的有形资源。任何一所高校,皆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会形成带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打造自己特有的无可替代的校园文化品牌。但部分高校在培育校园文化品牌过程中,过分重视品牌建设的共性,却忽视培育体现高校自身校本文化的个性特色。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
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育人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该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三个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该体系为核心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构建育人机制也需围绕这四个层面展开。
1.科学调研,合理定位,构建理念先行机制
构建校园文化品牌,品牌理念的树立是前提,合理定位是根本,而科学调研是必要的程序。定位合理的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品位,而且可以使文化品牌形象独具特色。一是要对文化品牌进行科学调研,既要借鉴商业领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又要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品牌的特殊性,立足于国情、校情,使其在全校师生心中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和支持;二是要围绕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合理定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文化育人,定位文化品牌,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展开,与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能力提升、专业发展相结合,使他们在参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得到收获,从而建立起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归属感,增加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忠诚度。高校以定位合理的校园文化品牌为核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实现高校战略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的互利共赢。
2.注重内涵,整合资源,构建规范管理机制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精神、个性、品质和功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校园文化品牌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和思维模式,其对教育质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长期的,因而在文化品牌的内涵上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建立规范有序的校园文化品牌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按照品牌建设的战略规划,加强实践指导。校园文化品牌一旦形成,既有利于高校对无形资源即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行政管理等进行整合,也有利于高校对有形资源进行整合,使资源的利用率呈现最大化。品牌管理能有效运用各种内外部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创立、维护、塑造品牌以使品牌价值最大化。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管理也应自觉遵循这一原则,制定适合校园文化品牌发展的相关制度,明确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发展规划、管理细则、队伍建设等等,以提高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3.整体推进,发挥功能,构建文化融合机制
校园文化品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具有教育、展示、宣传、激励、导向等功能,优秀的文化品牌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的充分发挥,其文化因素对外界的吸引作用会越来越大,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因而,将校园文化品牌放在高校整体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践操作,倡导全员育人,必将有利于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一所高校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品牌,势必会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与赞誉,并且渗透到师生的内心深处,自觉不自觉地在其言行中表现出来,这就是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内化过程。高职院校为企业建设、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因而校园文化更是企业、区域与高校相互沟通认知的一条重要纽带。一方面,区域的文化繁荣和发展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引领,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不能离开区域的宏观环境、区域文化资源的有力支持。因而,区域文化、企业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交织在一起,血脉相连,成为一个文化融合体。当今高校的校园文化,已作为共享的社会文化资源,校园文化品牌在校内外发挥着文化育人的功能。
4.校本文化,彰显特色,构建特色定位机制
广义的校本文化,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校本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历史发展的积淀,逐渐形成并不断获得传承和充实的、可以长期主导学校发展的具有深厚底蕴的人文价值,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彰显高校个性魅力的“名片”,它是高校校本文化资源集聚到相当程度的体现。首先,它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品格,代表着高校的形象和地位,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标识,是难以被其他学校所模仿和复制的,是学校自身的核心发展力和校本文化的重要标志;其次,从高校实际出发,根据专业特点、办学优势、发展定位等确立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方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的同时突出各自的文化特色,挖掘校本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使高校在强劲而深厚的文化动力中走特色发展之路,获得跨越式发展。
1.1川盐旅游资源开发不够
川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作者统计省内21个地级市(州)中,历史上拥有盐井和盐矿资源的有16个市(州)37个县(区),东到巫溪、万县、石柱,西至盐源、西昌、洪雅,南到自贡、宜宾、长宁,北抵广元、仪陇、阆中、江油、旺苍。如以东北西南向的盐源———西昌———成都———绵阳———广元一线为分界线,则川盐旅游资源主体几乎全部集中在该线东南一侧的四川盆地底部,具有进行连片集中开发的基础条件。但目前是普查不清、开发不够、有形与无形遗产亟待保护的状态,导致除自贡、遂宁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外,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盐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并且即使开发了盐文化旅游产品,品位也参差不齐,对广大游客难以产生较强吸引力,停留来参观欣赏感悟的时间也不长。从已有的盐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次看,也主要是以观光类为多,而体验类产品和参与性项目则很少。
1.2缺少整体旅游形象设计
川盐旅游资源区别于湖盐、岩盐或海盐的地方在于它是井盐文化资源,其资源环境、生产工艺、制盐设施、世袭民俗等极具特色,其历史文化底蕴和脉络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除了自贡已形成“千年盐都”的城市品牌形象外,其他地方的川盐旅游资源尚缺乏整体对外的旅游形象设计,以及相应的形象口号、图案设计、广告传播等方面仍是空白,没有对川盐旅游资源进行品牌整合与整体规划,形象不清,内涵模糊,无法给旅游者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吸引游客产生强烈的旅游欲念。
1.3资源品牌推广意识淡薄
即使自贡“千年盐都”和“井盐之都”在近现代已经蜚声中外,但川盐在品牌宣传与推广上仍不尽人意,更不要说整个四川省的盐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品牌推广了。当前川盐旅游资源的对外推介主体还仅局限在旅游部门、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而它们往往处于各自为政、方式杂乱、急功近利、分散决策的初级阶段,既缺乏品牌意识也没有对已有的盐文化品牌进行有效而合理的运营,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地高度重视,各阶层、各行业共同参与的整体经营川盐旅游资源品牌的模式、方法、载体、制度等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品牌推广的工作急需开展起来。
2川盐旅游文化品牌重塑的基础条件
2.1盐文化资源富集量大
川盐旅游文化资源遗存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如有井盐生产的遗址和现场,从东汉章帝年间开始两千多年来先后开凿了一万三千余口盐井,逐渐形成完整而精湛的凿井、汲卤、煎盐技艺,而布点于全市的盐井、井架、灶房、盐垣,以及古近代顿钻工具群、气卤采输和制盐工具群等遗产文化资源极具旅游吸引力;如在川盐生产的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在各水陆交通线上形成了众多因盐业商贸、运输等集散凝聚的集镇与古街,仙市镇、牛佛镇、贡井河街、自流井中华路、八店街等;如有展现盐商豪门生活的大宅院和山寨,至今保存较好的有李家大院、王家大院、杨家大院等,还有为躲避战乱而集资修建了三多寨、大安寨、五富寨等城堡山寨;如有反映盐商和盐业工人业余生活场所的古会馆建筑,主要由烧盐工人组成的炎帝会所修建的炎帝宫,屠夫行会工人修建的桓侯宫(即张爷庙),陕西籍盐商集资所修建的西秦会馆、广东籍盐商修建的南华宫、两湖籍盐商修建的禹王宫、福建藉盐商修建的天后宫等;如有独具盐业经济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代表“盐帮菜”,分为盐工菜、盐商菜和会馆菜三大类别,亦是川菜系列中的重要内容;还有因盐业经济而形成的地方民俗风情和独具盐文化特质的节日、庆典,如闻名遐迩的自贡灯会以及牛王会、王爷庙会、土地会、龙灯狮舞、牛儿灯等,无一不展现出四川盐文化资源的绵远厚重[5]。
2.2盐文化资源极具特色
川盐旅游文化资源从其禀赋上考察则具有以下显著特色。一是强烈的地域性。井盐文化是四川盆地内丘陵与低山地区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在优越的丘陵河川自然环境中演绎了一部盐业文化发展史。自东汉以来的1900多年间,四川人民的掘井、采卤、制盐生产从没有中断过,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深深打上了井盐的烙印,渗透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明显的垄断性。四川的井盐历史在人类文明史和科学技术史上占据较高的历史地位,如有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以及古代制盐的手工作坊、盐文化历史文物、遗址、实物、工具等,不仅在国内独一无二而且今后也不可能再生成,因而它们是独具特色的井盐旅游文化资源。三是厚重的文化性,川盐旅游文化资源不仅历史绵延悠久,而且充分体现四川盆地地区人民所创造的古盐工业和古盐商业的现代文明,各地地方民俗反映了盐业鼎盛时期人民的生活形态,同时盐文化艺术品、盐工号子、“盐帮菜”、因盐而起的古街古镇、盐味川剧等都是涉盐百姓生产生活的高层次的描白,具有显著的盐文化属性。四是丰富的层次性。川盐旅游文化资源的载体即是保存了下来的井盐生产遗址和现场、会馆建筑、古街古镇、盐商住宅、寨堡祠堂、塔坊碑桥、摩崖造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灯会、龚扇、扎染、剪纸等民间艺术文化,形成层次众多而极富文化价值的旅游客体。五是极大的开发性。川盐旅游文化资源由于各种原因而开发程度很低,但从资源本身的特性来看又极具开发禀性,并且只有通过适宜合理地开发才能使其得到发扬、保护与传承,因此,川盐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5]。
3川盐旅游文化品牌重塑的策略思考
3.1川盐旅游文化的品牌定位作为投向旅游市场无形资产的川盐旅游文化资源,要想获得适宜与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必须要遵循旅游产品生产规律来进行恰当地品牌定位。即要在综合分析旅游目标市场与竞争情况前提下,来树立起一个符合原生态产品的独特品牌形象,并对川盐旅游文化品牌的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传播,从而在目标旅游者心中占据一个独具价值的市场地位。其着眼点是川盐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精神品质,以及盐文化产品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其落脚点则是目标旅游者群体的心理感受,途径是对川盐旅游文化品牌的整体形象设计,实质是依据目标旅游者群的特征来挖掘川盐旅游文化的产品属性并传播其品牌价值,从而在目标旅游者群心中形成川盐旅游文化的独特位置。简而言之川盐旅游文化的品牌定位要反映其个性特征、独有价值与民族精神,同时在重塑川盐旅游文化品牌时要关注目标旅游者群的消费心理和特征。没有个性的旅游品牌也容易被人忽视和遗忘,因品牌旅游产品之所以成为品牌是因为其所蕴含的资源个性符合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愿望而留在心中。结合川盐旅游文化资源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属性,笔者认为其品牌定位可以初步演化为“中国井盐文化发祥地”,并以此来开展川盐旅游文化的形象设计和品牌推广。品牌定位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对川盐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品牌形象确认,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存在于旅游者心理的关于川盐文化品牌的各要素的图像及概念的集合体,以及旅游者对川盐文化品牌的总体态度;川盐旅游文化形象作为四川省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四川盐文化资源总体特征和风格的反映。
3.2川盐旅游文化的品牌形象
川盐旅游文化的形象设计是从四川省盐文化旅游的整体环境氛围、文化氛围角度,结合四川盆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盐文化遗存布局、盐文化传统、各地方特色等方面对川盐旅游文化的物质形体空间以及形成和运作的全方位的设计提炼。川盐旅游文化的品牌形象应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并遵循整体性、特色化、动态性、文化性等四大基本原则,挖掘特色文化,彰显川盐文化个性,契合康乐旅游者保健诉求,不断优化主题旅游形象,更好适应特色旅游市场需要。为了把握川盐旅游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要素,则要紧紧抓住以下原质内容来建树品牌形象。
3.2.1宣传口号的提炼
川盐旅游文化宣传口号的提炼其实就是重塑品牌形象的系统过程,它必须以川盐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精神内涵为依据,对川盐旅游文化的整体形象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形成提炼文化、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印象深刻、过目不忘的对外宣传措辞,使广大旅游者掌握其旅游基本特点和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如“动感之都”香港、“小吃成都”、“爽爽的贵阳”、“春城”昆明、“风花雪夜”大理、“千年盐都”自贡等,无不将其自然特性或历史文化或时代风尚刻画得生动形象而难以忘怀。对于川盐旅游文化而言,不妨从“千年井盐、生命元素”着眼,并结合盆地景色、丘陵生态、巴蜀历史加以描述,最终形成一系列的川盐旅游文化品牌宣传语词。
3.2.2视听元素的包装
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看,川盐旅游文化品牌还可以充分利用视听元素作为时尚的载体以迎合当代旅游者的欣赏心理。这种视听觉层面上的品牌包装就是“让旅游插上歌声的翅膀”,比如《太湖美》《人说山西好风光》《神奇的九寨》《阿诗玛》《云南印象》《刘三姐》《神秘的大佛》《功夫熊猫》等视听网作品,它们不仅凸显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和文化,让人能够循声探奇,而且将地方的自然与文化定格成清晰的视听觉元素,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就川盐旅游文化资源而言,完全可以从万座燊井、制盐工艺、川盐古道、宫祠会所、盐商传奇、非物质文化等品牌形象方面去进行视听元素层面上的包装和整理,创造出独特的川盐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的视听作品。
3.2.3养生文化的成型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食盐,它也是一切饮食文化的根本源泉。四川井盐不仅是所有盐制品中的精品,而且经过科学开发和营养利用则极具现代养生意义,符合当今广大旅游者的一致需求。我们知道盐品既可以作为食材的调味和微量元素的补充之用,也可以作为养生领域的浴剂、美容品、保健品、药品和添加剂等融入养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具有川盐旅游目的地所独有的特色文化。如在川盐旅游文化商品中可以盐水、盐茶、盐果、盐酒、盐肉、盐具等来成型盐类养生文化,让旅游者在畅游巴蜀山川与历史文化的同时品味四川独特的养生文化魅力,是影响游客参与川盐文化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3.2.4盐韵环境的创设
川盐旅游文化景区中的盐韵环境亦即从意觉上对品牌形象和旅游产品进行情境化、体验式的创设,是通过营造一种盐韵环境或设计一种盐文化场景或完成一个古法制盐流程等来实现的。它强调互动参与性与融入性,为旅游者建立一种个性化、活性化记忆联想,使川盐旅游产品与旅游者之间建立起密切关系,充分通过活化互动来实现旅游者精神层面的感情诉求和亲和意愿。比如在川盐旅游文化项目开发中,活动安排、产品设计和游憩方式等要秉承真实仿真、互动体验的原则,将旅游环境和氛围情景化,使旅游者在参与中体验、感受、陶冶,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旅游效果,实现盐文化风情的立体化体验。
3.3川盐旅游文化的品牌推广
从一般理论层面来讲,川盐旅游文化的品牌推广是各地盐文化景区通过塑造自身及产品品牌形象而使旅游者广泛认同的系列活动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树立良好的景区和产品形象,提高川盐文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特色度,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川盐旅游文化品牌推广要以品牌核心价值统帅所有品牌形象的传播活动,落实到产品研发、环境修复、广告、营销策略、终端展示等所有与旅游者沟通的机会,通过品牌推广演绎品牌的“千年井盐、生命元素”核心价值。如此旅游者在任何一次接触川盐旅游文化品牌时都能感受到品牌统一的形象,从而强烈地感受到川盐文化品牌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3.3.1导入期的针对性推广
川盐旅游由于是新推出的文化品牌使得旅游者因缺乏认知而谨慎选择,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必须要有有效和中等强度的推广策略。一是川盐文化内涵的准确定位,二是对外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连续地广告和宣传,三是各地景区要开发出具有差异性和功能适应性井盐旅游文化产品,四是川盐文化旅游过程要合乎旅游者的特色期望,五是一切推广活动均要围绕川盐旅游文化品牌重塑来展开。如根据各种媒体性质和受众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品牌推广和重塑建设,新闻会、会、交易会、推广会、体验会、夏令营,包括重游川盐古道、蜗居馆所客栈、品尝井盐精品、模拟制盐工艺等活动,以吸引媒体、游客、企业、社区等的关注与认同,为川盐旅游文化品牌的重塑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3.3.2成长期的完善性推广
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和忠诚不单是建立在直接的产品利益上,而更是建立在品牌深刻的文化内涵上,维系他们与品牌长期联系的是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情感因素。所以,品牌文化是影响消费者选择企业产品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的今天,市场上符合消费者一般价值标准的产品往往不止几种,消费者如何选择,除了产品品质和价值认同外,还有一种力量经常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这就是企业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与消费者内心认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一旦发生共鸣,这种力量就显得非常强大,因为它是除了服务以外,品牌所赋予产品的又一附加值,正是这种无形的附加值影响了消费者对同质化产品的选择。
二、品牌文化的创造
企业品牌是市场竞争强有力的战略和战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企业文化现象。优秀的品牌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表现了积极的顾客亲和力。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选择了品牌的功效和质量,也同时选择了品牌的文化品味。在创造品牌时,文化渗透和充盈其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造品牌就是一个将企业文化精致而充分地展示的过程。在品牌的创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原动力。
三、传统文化在品牌文化创造中的启迪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深深扎根于我们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即使没有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但从他所生长的家庭环境中,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中,都会通过耳濡目染,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在中国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不能不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企业创造品牌文化时,无疑不得不要考虑传统文化对企业品牌的影响。所以,将前贤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哲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可以扩大经营视野,活跃经营思路,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传统文化视角,对企业如何创造品牌文化进行探析。
1.品牌文化创造首要“重道”
道,指法则、规律。重道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最基本的范畴。远古时期,人们的一切行为被天道观念所统治。天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大的道。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天道观念中夹杂着许多无知和迷信的成份就很难免,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在冥冥之中还有一个天国和最高的主宰天神的存在。因此,因此人间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听命于天,而天子则是唯一能上达天庭、沟通神人之间的代表,天道是不可侵犯的。但到了战国后,人们对道的认识有了一个突破,天道逐渐被人道所取代。“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意思是天道解决自然界的事物,很深远,但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只能依靠人道来解决。一远一近,两者不能相及,这是最早提出来用天道解决人间事物是不可行的观点。到汉代就公开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是一个大的飞跃。所以,不论管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企业,首先要讲究奉行什么道,有道者必胜,无道者必败。企业品牌文化创造首先要合乎道,即合乎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法律制约,国家政治,自然环境,伦理道德。一个企业创造的品牌文化。产品是重道的产品,服务是重道的服务,经营是重道的经营,这样的品牌文化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忠诚消费者,适应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发展规律。对企业来说,经营思想、方针、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道”,符合内外环境。
2.品牌文化创造要重“知止”
孔子提出“知止”,即“知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说要达到至善的目标。孔子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便是最终至善的目标境界。有了至善的目标,便可以确定达到目标的志向,便能心不妄动,才能安于面对自身现实环境,细致分析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审视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事物前因后果、本末始终认识现实,达到至善的目标。品牌文化创造,企业应该用“知止”思想来确定企业的目标,使企业目标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克服企业面临的各项危机,充分研究自身的环境,不能盲目跟从,也不轻言放弃。这其实就是企业的经营战略文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个科学的、正确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往往看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越来越严峻。可是事实上,这同时也是机会。重要的是要具有“知止”的智慧,要具有超前意识,要在被人尚未做出反应之前就付诸行动,捷足先登,制定出高明的经营战略。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企业的经营战略要因时因地而异。正如周易的“变易”中存在“不易”一样,一个“知止”的经营战略也不是不可知的,而是包含着一些得以制胜的基本要领:①要深刻分析领会当地本行业的政策、法规及风俗民情,才能确定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机会,才能把握主动权;②是认真了解顾客。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不仅满足现实顾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潜在顾客需求,以开拓新的市场;③是要清醒地了解自己。任何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要清醒地了解自己,就是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把自己有限的资源能力用到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并设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4是要客观了解竞争对手。要像了解自己那样去了解对手,从经验战略、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及目标市场及消费对象等,都要与自己进行比较,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人之短;5是要全面及时发现环境的变化。虽然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但还不够,还要密切关注企业大环境的变化。只有把握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才能预测可能带来的市场变化,才能确定正确的战略战术目标。
3.品牌文化创造要重“术”
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为河北文化产业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如避暑山庄、西柏坡等地成为人们选择的旅游胜地。由此可见,河北文化产业中已经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品牌,尽管如此,河北文化产业品牌资源的整合力度还不够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河北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比较明显,但在民间艺术业等行业范围内还没形成统一的本省品牌,对河北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有一定影响。其二,河北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对不同地区的行业资源的整合还无法全面实现,这也是河北文化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河北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文化产业品牌意识,合理进行品牌定位只有不断提高河北文化产业品牌意识,合理进行品牌定位,才能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对竞争者和品牌自身的因素进行全面考量,要想使文化产业得到发展,就需要以满足文化消费需求为目标,在品牌定位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找到品牌定位的合理方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对竞争者的因素进行考量。所以,河北文化产业品牌定位,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进而推动河北文化产业的稳健发展。
(二)强化文化产业品牌的传播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也得到较强的发展。而河北文化品牌的树立需要利用大众传媒的传播优势,从多方面和多层次对文化产业进行包装和推广,进而达到建立良好的文化产业品牌。在传播方式上,不仅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还可以通过新闻、访谈等形式对文化产业进行宣传,有效提升文化产业在国内的影响了。文化产业品牌传播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对大众传媒的合理整合,比如,根据大众传媒媒介的实际特点,合理优化组合传媒,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品牌的影响力。所以,不断强化河北文化产业品牌的传播,推动河北文化产业的稳健发展。
(三)不断构建和完善文化产业品牌的符号识别系统只有不断构建和完善文化产业品牌的符号识别系统,才能促使人们能够吸引对品牌的兴趣,不仅为创造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加深消费者的认识和记忆的能力,提高对品牌的记忆能力。由于文化产业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无形性,构建和完善文化产业品牌的符号识别系统就是不断提升其核心价值,赋予文化产业具有标志,象征性的意义,建立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所以,只有不断构建河北文化产业的个性品牌,在提升经济和服务提升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河北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推动河北文化产业的稳健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广西图书馆;品牌文化;构建
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曾这样解释品牌:“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结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者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而在品牌中沉积的文化特质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则可称之为“品牌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品牌被企业视为市场营销与竞争的“利器”,广泛地渗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
随着信息社会和现代图书馆的不断发展,行业冲击与图书馆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仅表现为信息产品与现代技术的竞争,更主要的表现为信息服务、品牌服务与图书馆文化的竞争。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充分体现自身特有的功能,从而留住已有的读者,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
1构建图书馆品牌文化的重要性
1.1可增强图书馆对公众的吸引力
图书馆品牌文化是无形的,尤其是品牌文化中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服务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并不直接表露于图书馆外部形态上,而是通过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态度等方面体现出来。在建设图书馆品牌文化过程中,必须将图书馆的精神、管理理念、职业道德、意识、价值观等融入其中,所以图书馆一旦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一定可以把公众稳定长期地吸引到图书馆来,从而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
1.2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办馆效益
图书馆的办馆效益是通过图书馆的利用率、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体现的,通过图书馆品牌文化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光顾图书馆,办馆效益自然也就随之提高。
1.3更能加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建设图书馆品牌文化,增强吸引力,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赋予图书馆的职能。一个“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图书馆与一个“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图书馆,其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那种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对馆藏状况揭示得不够充分且毫无特色可言的图书馆所承担的基本职能也会丧失殆尽。
2图书馆文化品牌的培育构建
2.1服务文化的确立
服务品牌是指图书馆以高质量的、独特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延伸全方位地满足读者,它不仅有高超的服务艺术、丰富的知识底蕴,更重要的是凝聚着一种服务文化:它让读者在获得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得到一种审美愉悦和馆员与读者之间高尚的爱的体验。例如,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引进超市服务经验,实行“站立服务”“微笑服务”“即时服务”“及时服务”“提醒服务”“细微服务”“延伸服务”等,从而让读者到馆后享受到满意加惊喜的“超值服务”。
2.2品牌意识的树立
图书馆文化品牌是由服务理念、环境、手段、内容、质量、承诺以及服务能力、保障体系、技术设备、馆员素质等等许多要素组成,形成的一种图书馆形象与实质。它包含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硬件是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则是指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硬件设施水平,打造图书馆文化品牌,使之在图书馆享受到环境之优美、“商品”之精致、服务之周到、文化之深厚、地位之尊贵等,全面提升图书馆的办馆效益。
2.3文化内涵的深化
图书馆与文化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有密切地关系。因为人们接触到多元文化的机会远远超过了从前,图书馆本身也处在多样文化的包围之中,其举动对本地的文化传承无疑影响很大。所以,图书馆文化品牌的培育要求必须提高到更高的文化层次上,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开拓出新的服务道路。如广西图书馆,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面提高读者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信息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终于荣获了全国奖项——“八桂群星服务奖”。
3图书馆品牌文化的构建
3.1核心能量的构筑
文化品牌是图书馆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图书馆建立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它可以为图书馆创造长期优秀的服务业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广西图书馆发展的战略应定位为:以培育图书馆文化为基础,以创建图书馆服务品牌为核心,以构筑图书馆雄厚的核心能量为目标。一是要在培育群体的图书馆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努力创建个性化的品牌服务,从而打造全新的图书馆服务形象;二是要促使全体馆员都遵从于图书馆服务品牌的信念和行为,向读者兑现图书馆的品牌承诺,从而达到百分之百的读者满意。这样,才会形成图书馆独特的核心能量。
3.2公众形象的重塑
从广西图书馆与读者互动交流平台可以看到,该馆积极而正面的服务形象正在不断为广大读者所认可和赞誉。然而,这还只是重塑形象的一小部分。要知道,图书馆建筑、规模、布局、环境美化、馆员的衣着举止以及精神面貌是公众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图书馆的办馆宗旨、管理风格、服务质量、文化氛围、工作效率以及馆员的内在素质是影响公众的主导因素;图书馆物质文化系统往往会引起读者产生微妙的首应心理效应,并作为以后评价图书馆的重要依据;图书馆精神文化系统是公众对图书馆更为深刻的认识,必须做不懈的努力树立独特而良好的形象;图书馆行为文化系统中馆员个体形象的优劣、管理决策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总体形象的塑造。因此,打造图书馆文化品牌,必须通过不断的形象积累才能塑造稳定的图书馆形象进而形成长期的完美形象。
3.3特色优势的创建
图书馆应根据各馆所承担的任务、结合馆藏文化信息的特点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通过横向比较,发掘出自身的与众不同,从而确定自身的特点形成优势。特色图书馆以特色馆藏与特色服务为核心,并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取得独特的服务效果,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例如,广西图书馆的“地方特色资源”,集中了广西各地的历史名人、历史沿革及其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文物珍宝、农村科苑等,实行借阅一体,网上浏览,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充分展示了该馆独特的文化层次,也进一步扩大了该馆品牌文化的效应。
1、企业生态文化品牌的内涵企业生态文化是为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的,是使企业成员的生产及生活活动自觉地遵循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环境的原则,使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避免人为破坏。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生态文化工作主要通过对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从而提高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企业和员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所担负的责任与权利,从而形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基于此,我们认为:企业生态文化品牌是以生态文化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企业清洁生产为基础,以开展生态营销为保证,以满足需求为动力,引导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突出生态文化内涵,在形象策划、产品开发、商标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生态价值理念,促进企业、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独特形象的企业经营文化。
2、青海企业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现状分析近年来,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引领青海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潮流。以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主的生态产业已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青海企业长期所处的外部环境缺乏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没有树立起全新的文化理念,生态意识、生态责任淡薄,导致企业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企业生态文化品牌建设较为缓慢。据资料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青海省共有27件中国驰名商标,同期全国共有4321件中国驰名商标,青海省在3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28位。统计数据表明,青海省商标品牌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极不相称,而且与周边省区相比,无论是在品牌产品数量、品牌经济总量,还是品牌档次、产品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环境需求和压力将集中凸显。随着工业化水平和规模的提升、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青海省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升级,导致了能源、资源短缺矛盾进一步加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总量控制目标的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上青海省工业化初级阶段积淀的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尚未得到全面有效解决、经济结构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的现实,对资源的需求和环境容量提出新挑战,省内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青海省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问题
(1)宏观政策调控失灵不利于企业生态文化品牌的建设。部门分割、多头管理体制阻碍了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缺乏统筹兼顾,造成了企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政府经济部门和环保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联系,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发生冲突时,往往以放弃环境保护为代价,使环境保护流于形式。同时,在环境管理过程中,也常出现寻租行为,污染较重的企业通过向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寻租的方式,把污染造成的成本转嫁给受污染者,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管理方面,政府部门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生态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
(2)生态法律立法的缺失不利于企业生态文化品牌的建设。青海省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规章中,层级低,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而一些最主要的“环保”法律没有关于生态补偿方面的规定。生态补偿法规执行过程中的部门分割,空间分散,行政色彩浓厚以及补偿方式单一等造成生态补偿的目的很难实现。目前主要是通过非市场化的政府行为,即采取税收、罚款等手段,采用“谁污染谁治理”、“外部经济内在化”来落实企业的环保责任。对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缺乏规范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管。
(3)生态文明意识薄弱不利于企业生态文化品牌的建设。青海省本土企业对生态文化知识的普及不够,生态文明意识还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生态建设与政绩考核的相互关系上,还存在片面强调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顾当代人而不顾后代人的现象。由于生态文化建设提出来的时间比较短,各地对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导致生态文化品牌的建设滞后。
(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不利于企业生态文化品牌的建设。近年来青海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还缺乏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对于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生态文化产业开发滞后,生态文化方面的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基础资料相当匮乏造成有些地方只有资源而缺乏文化支撑,生态文化产品单一、产业发展缓慢。
(5)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利于企业生态文化品牌的建设。由于资金短缺加之受体制机制制约,青岛生态文化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档次低,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而且生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制约了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企业生态文化产品品牌效应小。
(6)技术支撑后劲不足不利于企业生态文化品牌的建设。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青海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才刚开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现实对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及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2、企业自身问题
(1)企业在生态文化建设认识上不到位。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过程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工业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问题的根源在企业,目前多数企业还未认识到生态文化的形成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缺少建设企业生态文化的动力。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往往偏重于口号、文件、标志等有形载体的建设,而忽视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的建设。企业领导的传统经济发展理念影响着企业生态文化道德的选择,一切从本企业的局部利益出发,只求自己发展,无视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对立起来,使企业在生产决策和生产过程中基本不考虑环境问题。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对人类自觉负责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精神。
(2)企业在生态文化建设管理上不到位。企业生态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是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纽带,发挥着将企业生态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态行为和产品的作用。传统的管理忽视了企业目标与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之间的关系,“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得企业目标单一,缺乏自我约束,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这种管理理念不利于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治理法律的实施,一些企业已开始逐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但也只是停留在对“三废”回收等末端治理方面加大投入,还没有建立起协调发展的现代企业生态经济管理模式,还没有将生产经营管理与生态文化管理紧密联系起来。
三、青海省企业生态文化品牌建设的途径
1、制定正确的生态政策,加快生态立法建设生态立法应顺应生态文明的要求,转变传统立法观念,树立现代生态观,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突出生态文化内涵,在形象策划、产品开发、商标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生态理念,精心培育企业生态文化品牌。
2、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补偿方式。目前的生态补偿方式是以政府补偿为主,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这种方式在执行中存在标准难以确定、管理和运作成本高、政府财政压力大等弊端。应建立科学的市场补偿机制,依托市场机制,将生态服务功能或环境保护效益捆绑在一起推向市场,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来降低生态保护的成本,实现生态保护的价值。
3、树立企业生态文化观企业生态文化观要求企业要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确立企业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目标的统一。首先要加强企业员工生态文化观念的教育。目前青海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大,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而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生态和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需要企业从管理者到每个员工都要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切实将生态文化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其次要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企业生态文化建设首先应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美化企业环境,营造舒适和谐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再次要构建企业生态文化道德标准。即要明确生态道德行为,这是企业自我约束、实现企业目标的根本。构建企业生态文化道德标准,就是要把环境成本计入到企业成本之中,促使企业树立科学的利益观,学会用生态整体思维的方法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把保护环境贯穿于生产运作的全过程。
1.1辽宁锡伯族基本概况辽宁省的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沈阳,其历史要追溯到1699年,当时政府因“整顿锡伯骑兵,加强盛京防务”,锡伯族南移盛京。沈阳的锡伯族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聚居区人口众多,沈阳有兴隆台锡伯族镇、黄家锡伯族乡和石佛寺朝鲜锡伯族乡等。因此,辽宁省锡伯族文化的保护以沈阳为中心,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和锡伯族村的浓郁特色,为保护和传承锡伯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喻为“活着的人类财富”,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挖掘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建立锡伯族非物质文化民族品牌,在更高更宽层面宣传和保护锡伯族文化,起到较好的宣传和推介作用;有利于促进辽宁特色旅游业发展,增强城市文化的对外交流,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这种精神将成为辽宁建设文化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2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的现状与问题
锡伯族世居东北,辽宁地区的锡伯族不仅仅在人口上占据优势,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锡伯族喜利妈妈、锡伯族民间故事、欻嘎拉哈、锡伯族家庙祭拜仪式、锡伯贡米、锡伯族灯官秧歌等等很多锡伯族传统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沈阳的锡伯族当中都有着较好的保留和传承,成为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辽宁锡伯族民俗节日活动、手工技艺和民间美术方面为例,分析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问题。
2.1缺少原汁原味的民俗节日活动人们最为熟悉的锡伯族民俗节日活动要数锡伯族西迁节。节日当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弹奏民族乐器冬布尔,大家纵情歌舞。除了西迁节,锡伯族民俗节日活动还有抹黑节,婚俗活动活动也别具风格,婚姻礼节过程繁复,婚礼一般举行三天。汉族的一些节日,锡伯族同样盛装庆祝,如春节、中秋节等。锡伯族民俗活动丰富,除了自己民族了解和熟悉外,较少为大众所熟知,人们一般通过其他媒介了解,如网络、报纸等,如何让更多人走进锡伯族民俗活动,了解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是目前其存在的较大问题。
2.2缺失手工技艺传承人锡伯族手工技艺包括蛋壳艺术和木雕等。蛋壳艺术是辽宁农村锡伯族习俗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民间手工艺形式。它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内涵是较深厚的、且又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锡伯族手工技艺传承人大多是祖辈相传,在技艺传承存在着局限性,一旦这种传承关系打破,将造成技艺失传,锡伯族手工技艺正面临这样的困境。
2.3民间美术作品缺少艺术独特性锡伯族民间剪纸与刺绣是锡伯族民间美术作品中最普遍的造型样式。在民间从事剪纸和刺绣创作与制作的人,大多数是锡伯族民间艺人与妇女,她们有的很小便开始学习剪纸与刺绣技艺,跟随长辈妇女一起剪贴花样,描画衣服、鞋面、被罩、枕顶等生活用品上的刺绣底样等等。现今,锡伯族会剪纸和刺绣的人越来越少,能够真正做民间美术方面创作的人越来越少,本族人对其传承意识淡薄,导致锡伯族民间美术作品匮乏,缺少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另外,经济利益诱导,民艺作品良莠不齐,做工粗糙,也影响着锡伯族民间美术作品的发展。
3打造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建议与策略
以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探讨提升城市软实力,将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通过锡伯族非物质文化文化弘扬“辽宁精神”,丰富“辽宁精神”内涵,为加快辽宁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建成文化强省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添上砝码。
3.1传承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原生态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的独立精神,在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想要了解一个民族,其民俗活动成为了最直观的方式。人们熟知的锡伯族民俗活动包括西迁节和抹黑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我们应保持锡伯族文化的原生态,这里所说的原生态有两层含义,一是锡伯族民俗活动本身具有的原生态特点,二是与锡伯族民俗活动相关的原生态环境,具备了两方面的条件,才能充分保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展现锡伯族民俗活动原生态的生命力。
3.2创新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民艺作品原汁原味的民艺作品,直接反映出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独特性,成为传递民族特色的载体,城市中的民艺作品与市场观念结合,大多注重经济回报与利润,导致民艺作品粗制滥造,冲淡了其本身具有的民族性特质,形成恶性循环。潘鲁生的《民艺学概论》中提及台湾在民艺技艺保护方面有所创新,开展民间传统技艺传习活动,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使传统民艺适应现代文化的发展。锡伯族民艺可借鉴台湾的特色,传承手工技艺,同时需要吐故纳新,以新的形式和艺术手法,创新民间美术作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推陈出新,抵制伪民艺作品,创作具有锡伯族特色的真民艺作品。
3.3丰富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普及教育锡伯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不单只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力量,林保尧先生对民艺的保存和传承曾提出了具体的理论指导和措施,他指出,根据民艺的“属地主义”,即地域性特征,传统艺术研究中心与各地文化中心相结合,共同实施保护,建立地方性的民间传统技艺传习所;“广结善缘”,国家、社会、全民都老关心民艺,而不限于文教机构。一方面以社会公众角度普及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开展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培养青年人的锡伯族非物质文化的美育教育,在辽宁地区的锡伯族学校里,增加对民间美术的教育,引发学生对其民族美术的浓厚兴趣,培养民俗审美情趣。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