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生物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第1篇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应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辅导是为课中教学做好铺垫;课中辅导是为了及时给学生排解障碍,避免影响后续学习;课后辅导是为了查漏补缺,再登台阶。分层辅导既要重视帮助学生完成新课学习任务,同时又要重视完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辅导的重点也应有所差别。对后进生的辅导频次相对要多些,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重树自信,增加自觉学习的驱动;对中等生的辅导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帮助他们分析知识结构,归纳要点,并着重进行学法指导和思维活动的启发,使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系统的了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要督促和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追求上进。对优秀生主要采取鞭策激励方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开发性的问题或介绍一些参考资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

散、求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分层测试

日常教学中一般性考试的作用在于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种检测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教”的角度讲,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便于调整和强化教学过程;从“学”的角度说,可以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从而为后续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分层测试所用试卷仍是同样一份试卷,但试卷中的题目有A、B、C三个级别之分。A级题是与A级学习目标相应的基本题。B级题是与B级目标相应的提高题。C级题是与C级学习目标相应的拓展题。要求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A级的同学(即后进生)必答A级题,选答其他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B级的同学(即中进生)必答A级题和B级题,选答C级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C级的同学(即优秀生)A、B、C三个级别的题目都必须作答。通过这样的分层测试,不仅可以检验各层学生的达标情况,而且也可以鼓励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超额完成任务,不断向前努力,争取最大进步。

三、分层评价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讨论、提问、练习、作业、测试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应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所处的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式给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发现并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使其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评价,即肯定成绩,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对优等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不断超越自我。总之,要让教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次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达成各自原定学习目标之后继续前进,在争取实现高一层次学习目标的努力中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分层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补充。通过作业,可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迁移运用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作业是促进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得到应有的能力发展,教师对作业也要做到分层布置,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

为使分层作业的要求能够真正促进各层学生取得应有的进步,在实施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作业分层要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但需防止某些学生将之当成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的借口。②分层作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在作业中证明能力,表现进步,增加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对学生作业的积极表现(如正确率高、书写认真规范、超额完成作业量等)及时地给予肯定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是作业态度的或是学科知识的)都要及时地帮助解决。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分层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解决。如果是作业题目方面的问题,还可发挥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协助作用,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延松.浅谈分层教学的实施.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5.

第2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 必要性 把握 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2、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二、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本教学设计从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直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怎样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点拨启发,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师引导: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 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数。

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急于点评。先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经教师分析比较,最终筛选出下列设计方案对猜想进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设计引导: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等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设计原则的渗透。

学生按实验设计步骤分组实验。并思考问题: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2.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的引导,从提问、引导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学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既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

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三、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四、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通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及老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人多,思维不受限制,老师的引导如何发挥作用,这就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随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第3篇

(一)资料探究

这种探究形式是探究式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知识作为探究资料,或者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热点问题等作为资料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例如,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可以由教师根据资料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而到了学生具有一定探究能力的阶段,教师可以尝试着给学生呈现资料,让学生自己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资料探究形式,在培养学生筛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科学史探究

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中,有大量的史料具有珍贵的探究价值,教材和教参中关于科学史的资料中包含很多科学实验和研究方法,这些实验以及研究的方法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很好的课题,并且这种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的探究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并且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研精神也可以在此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进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之中,这些无疑都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

(三)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实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有趣,因此,相较于理论课,实验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中,也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活动的探究价值,从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这种以实验为内容和手段的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技巧

(一)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探究教学效果对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何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就成为了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呢?这时候,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就十分重要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师完全掌控的课堂上,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被显著地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往往十分被动,很难发挥学生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观念和建议,即使有些观念本身存在错误,有些建议缺乏合理性,教师也不可挖苦讽刺,而要耐心的引导指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各项活动,这样才能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思维活动是一个核心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呢?众所周知,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往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效果,例如,笔者在讲“酶的发现”这课的内容时,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设计了一个问题探讨环节:斯帕兰札尼所做的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这个实验的开展是建立在什么假设基础之上的?在实验过程中,斯帕兰札尼发现了什么现象?你能否模仿斯帕兰札尼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洗礼,学生的思维被有效地开通了。通过对问题的一步步探讨,学生的头脑经历了一次思维活动的洗礼,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方式。

(三)积极利用生物学科的生活实践优势

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科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往往存在大量的可以为生物教学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植根于生活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如果我们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借助于这种亲切感,以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生物规律为探究点,会给探究活动带来更高的“人气”。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这节的内容时,笔者采用的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而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大棚入手进行探究课题的引入,让学生观察蔬菜大棚的种植情况。经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在蔬菜大棚中总是会亮着红色或者蓝色的灯,即使白天也不熄灭。当学生发现这个现象以后,探究的目标也就出现了,围绕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了接下来的探究活动。由于是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积极踊跃。

(四)恰当引入课堂实验

抽象性强是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这个特征也是拦在学生生物学习道路上的一个“拦路虎”。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直观生动的画面对人们的思维刺激强度越大,而高中生物学科抽象性的知识特性却不利于对学生的感官思维造成足够强烈的刺激,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上以穿插实验的方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引入一些生物实验,以生物实验的直观性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会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例如,笔者在给学生介绍“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当堂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用两只烧杯准备两杯水,一杯开水,一杯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放一朵红色的花,片刻过后,开水中的花蔫了下来,并且水也被染成了红色,而自来水中的花则没有任何变化。实验完成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了。面对生动直观的现象,学生提出了不同猜想和见解,有的学生说,开水使得花的细胞破裂,里面的物质流了出来,有的学生则说高温导致花的细胞死亡,里面的物质流了出来,而自来水中的细胞是活的,所以不会流出来。在实验现象的激发下,学生七嘴八舌地进入了问题探究的状态中。

第4篇

(一)课程改革呼唤个性化教学

新世纪生物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其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共同发展。那么,个性化教学无疑是比较理想的载体之一。

(二)学生成长需要个性化教学

一位学者曾说过:“什么叫科学家?科学家就是长不大的孩子,他永远存在那种好奇、那种进取心去探索问题。”可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身上越发难以见到这种宝贵的品质。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空间的发展,障碍了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主观探究欲望,学生极其需要从掌握枯燥、封闭的学科知识延伸为培养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时展召唤个性化教学

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态势,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的知识再多,也无法追赶上知识更新和知识激增的速度。因此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教育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已不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未来是复合型人才的社会,未来人应当具有创造性、个性及广泛的适应性。因此,教育必须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念,要贯彻新的教育观念,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个性化教学无疑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指导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确保提出问题的科学性

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时间,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学。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很深刻,但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为避免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选题过大,问题不明确、过于抽象或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学生指导,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1.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关注日常生活,应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与生物科学相关的问题。

如:探究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发育的影响,探究酒精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探究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等。

2.要求学生对教材中规定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出版的人教教科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类型。如:探究、调查、课外实践、实践活动、课外制作、模型建构等,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

(二)积极指导学生大胆而科学地假设

恩格斯曾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那么我们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科学的假设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活动的进程。学生作出的假设应当是学生个体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或集体的智慧针对问题提出的一种答案,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一种科学猜想,是用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和疑问。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当告诉学生科学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并积极地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供相关资料或让学生自主地搜集资料,在生活经验和自身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多维的、科学的猜测,并鼓励学生在集体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科学的假设。

三、结语

第5篇

1.1主动性

自主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主动的进行学习。主要表现就是自己想学、要学,自觉性的学习,主动性的学习。在具体的行动上就是不用别人的强迫或提醒,自动的制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并完成任务。例如:在课前,自觉的进行预习,在课后主动的进行复习,经常超前超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主动提出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并想尽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

1.2独立性

独立性是自主性学习的灵魂所在。只有真正脱离了依赖,才算是实现了自主性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丢给老师。但并不是说完全的脱离老师,因为学习的时间和内容等都是老师来决定的,完全离开老师的指导也是不现实的,所有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1.3反思性

反思性对自主性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保障了自主性学习的效果。只有对自身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时的进行反思,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才能保证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能够长期的存在下去。不仅要反思自身的缺点,也要认真思考别人身上的优点,不断改进自己,调整自己,这样才能使得效果越来越理想。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方法

2.1注重课堂授课的过程

我们的生物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过程的剖析,避免“结论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设定一些情景来激发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也要对学生们在自主性学习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培养。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增强一些有趣、新颖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与充分的重视,在课堂中多诱导学生们来进行创造活动,从而提高其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2.2积极创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民主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关键在于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使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探究性、目的性教学模式。同时要加强课堂上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老师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创造出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意愿,促使他们有效的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

2.3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提高

高中的学习,独立的思维能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所以高中的生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提高,要针对在学习中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来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高中学生思维极为活跃,不仅活泼好动,还有极强的好奇和好胜心里,这也是老师教学的一个可以抓住的优势,积极培养同学们独立思维的能力。及时的改进生物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创新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4设计丰富精彩的课堂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的改革方向是加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们要多设计一些丰富精彩的课堂活动,在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布置一些较小的试验项目,让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下完成,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这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能激发其他同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结语

第6篇

在“探索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这一主题活动教学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实践探究。第一,研讨准备。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各种加酶洗衣粉的成分,以及说明其使用注意事项,并分析不同的布料选用的洗衣粉种类及用量、水量等。设问“哪个品牌的洗衣粉具有好的洗涤效果?”第二,实验展示。教师播放收集的视频资料,从设计变量、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第三,实验探究。探究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服的洗涤效果差别,并分析加酶洗衣粉对于不同污染物选择不同温度的水、用量的不同,并分析不同品牌洗衣服在酶活性的专一性、高效性上的差别。由多媒体实验展示,创设具体、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2转变教师角色,提升科学素养

多媒体是时展的产物,象征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时代的快速进步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也随着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中生物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工具性,为教学提供辅助。基于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与探究。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担任“小教师”,关于某一课题的学习过程与心得进行讲述,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强化思维探索过程。例如,“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定律”的学习,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式教学过程。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讲述,过程为

①情境创设。孟德尔选取了七对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品种进行杂交试验,发现试验结果,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得出的子一代都只是表现出相对性状中的一种。

②自主探究。为什么子一代只有高茎?矮茎性状是消失了还是隐性没有表现?之后借助子一代自交,发现后一代高矮茎比例将近为3: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③指导分析。引导进行性状分离试验,探索出分离比,感悟孟德尔试验假说。

④合作交流与反思拓展。分析杂交、测交实验结果,并拓展到如果两对相对性状同时考虑。

3理论应用实践,促进思维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与方法,引导高中学生探索书本之外的知识奥秘。由多媒体制作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展示学生自己的思想,由此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思维拓展。学生借助多媒体制作调查结果文档,展现图片、视频等资料,宣传科学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实践,强化思维过程,提升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关于“遗传”相关主题的调查,借助多媒体展开网络调查,针对本校学生单双眼皮、近视眼、指纹性状,通过设计调查内容、对象、方式以及数据分析等,展开特定主题的调查过程。或者基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为主题的调查,运用多媒体展开关于生活中的转基因生物相关资料的收集与调查,设计调查内容、调查主题、调查步骤、调查分析、调查延伸、调查现状等。通过分析转基因植物的安全与否,进行主题辩论。

4结语

第7篇

高中生虽然已经开始具有自主意识,但是他们对于教师行为的模仿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教师在倡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不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则难以起到一个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对学生的说服力不足。唯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并能通过行动将这些创新意识转变为创新行为表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开阔视野,感受生物学创新的魅力,进而愿意并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学生日常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物知识的眼睛,以把握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本质。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正是在美国科学家沃森以及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的共同研究和观察下所发现的,为揭秘生命遗传夯实根基,是生物领域中生物学家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所取得的成绩的最好例证。所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将课本知识予以具体化,以感性材料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自主观察,以所掌握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大胆猜测,进而得出新的结论,再由教师加以评判。这种做法能够将课堂知识形象化,以此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对培养他们的自主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大胆的想象力,但是教师必须在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保持一个严谨的科学态度。换言之,创新虽然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但是唯有尊重自然规律,以实践为基础,才能保障科学创新能够转变为实践结果。生物作为一门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大胆创新意识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门非常适合的教材。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同时,也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严谨的科学精神。创新离开科学就是天马行空,是不具备任何实际意义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科学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使创新具备实际意义。

四、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

高中生物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对于高中生而言,较为复杂和难以理解,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疑问。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时候他们的大脑非常活跃,经常会提出一些具有学术意义的问题,这时候教师不能逃避学生的问题,而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钻研,帮助学生共同解答心中的疑惑。这样一来,学生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带着发现问题的心情进行探索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教师也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并对提出具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好的榜样,使全班学生都乐于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吸引他们参与到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去。这种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乐于学习生物知识,而且符合他们这一时期好奇心强的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第8篇

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是从成绩来考虑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没有教师的指点,导致学习精力和时间的投入不成正比,对他们学习的信心造成了较大的打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和学生进行交流,导致教学设计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学习。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生物课堂上学生发挥了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地位的改变使生物课堂充满了活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能体现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得到了解放,通过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分析和深入研究,结合动手操作不断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二、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生物教师都深入探究新课标的要求,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具备了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意识。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趋于表面化。

在新课改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对教师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时,很多时候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阻碍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2.课堂教学没有进行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各种生物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是在课下教师没有把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引申到他们对生活中生物现象的探究中,没有从实践中巩固学到的知识。

三、对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认为生物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的地位不重,甚至可有可无,教师从思想上对生物学科不重视,这种情绪和认识会直接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进行生物学习时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兴趣。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模式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改变。在素质教育中,高中教育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对生物学科重视起来,转变教学方式和态度,并开展一系列的生物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生物知识充满探索的欲望,在他们积极主动地深入分析下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

2.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生物知识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和图片来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发展过程,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这些过程,通过具体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看细胞分裂的图片,很多学生对这个过程很难理解,而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使他们对这一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很清楚地掌握,同时直观的画面和动态的过程都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对生物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使生物知识蕴含量更加丰富。

3.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师在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时,还要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通过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思维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作为理科学生,需要教师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在如今的考试中,试题越来越开放,许多都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生物实验,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探索来获得答案,获得对知识的感悟。我经常在课下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实验,比如,让学生分组去记录几种种子的胚芽形成过程,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在课下都为自己的实验做了相应的记录,并且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对于他们的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4.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置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使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地学习生物知识。高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初中的学习状态进入高中学习中,由于高中生物知识的含量较大,内容比较抽象,在他们还不适应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时,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开始,让他们逐渐地走近生物学科,对生物知识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而对于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并且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这时教师就要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延伸到课外知识中,使他们在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引导下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对生物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生物思维的创新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主动对生物知识探索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主动去充实自己的生物知识,提高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结语

第9篇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体验”,必须要学生亲自的参与其中才能感受到,因此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生生物知识的动力;体验式教学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景化的教学法,教师在设计的各种情景下讲授生物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这样的学习氛围才更加的适合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氛围

体验式教学法中重要一环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尽量交流、沟通共同的经验和所能理解的知识程度,这样不仅能让师生都融入到自己构建的教学氛围之中,也让师生之间相互的尊重、信赖和鼓励。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到底适应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生物知识学习的程度,这样更加利于以后高中生物的教学。

2体验式教学法应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现在大多的高中生物教师都明白体验式教学所占的优势,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尝试。一种是不明白该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不肯定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另一种是大胆的去尝试了,可是却没有收获到想象中要的结果,这也打击了教师们想改革教学方法的信心。针对这些情况,下文主要浅析几点体验式教学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措施:

(一)构建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情境教学时目前各种教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也同样适用,教师根据生物的教学目标,构建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些情境中体验到真实感。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始时,可以构建情境来导入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生物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一节课的考试阶段就能集中自己的精力,针对情境的构建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的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境,将书本上较为难懂、抽象的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可以遇见的情况,让生物知识更加的有趣,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细菌作用的知识时,由于细菌较微小,并不能被我们所直接的观察到,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就可以将我们生活常见的“腌咸菜”和“凉拌菜”的事例渗透到教学课堂中来,让学生们认识到细菌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多媒体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技术,在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运用以体验式教学法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课件的展示,更加直观的理解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在学习生物膜系统功能的知识时,由于大多数学校实验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并不能构建太多的情境,这时就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了,教师可以讲这一章节的知识,制作成动画的格式和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在教学课堂中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亲自的看一遍,比教师照着书本讲几遍更容易让人理解。

(三)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体验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阶段“。知识源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在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所难以理解的点,再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亲自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和体验中。例如:在做DNA的提取和提纯的实验中,学生就提出了“玻璃棒为什么只能朝一个方向搅拌?”传统的教师就直接回答是便于DNA的收集,这样学生们仍然不明白,只是记住了答案。利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师让学生们自己分组利用小棉线来代替DNA来做DNA收集的实验,一组的玻璃棒始终朝一个方向去收集棉线,一组随意的改变玻璃棒的方向来收集,最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得到的结论,这样不仅让学生直接的体验到结果,也让学生们懂得主动去探索。

3总结

第10篇

1.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的策略需要学生在上课的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不能再继续用传统上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小组配对,或者学生自行配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各学习小组就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老师充当引导者,对各小组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解答,时刻跟进各小组的学习动态。所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设计,在课前需要认真把控好上课时候的每个环节。

2.明确教学目的,合理安排课程

执行一个活动和任务都有执行者的一个目的性。教师的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让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所以,合作学习在教学上的运用,一定是为了教学效果取得更好,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多。合作学习的策略中,教师要制定好两个目标。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个是教学中学生技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任课教师要根据目标科学、合理、高效地制定每一节课的内容架构安排。

3.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三个方面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首先,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安排好学习的步骤,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研究探讨。其次,生物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思维发散进行讨论,形成融洽的合作关系。最后,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得乐趣。

4.人性化的小组配对

每个学生生理、心理及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合作学习讲求的是一种和谐高效的团对合作,所以分组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分配。如果分组不合理,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可能还导致学生之间关系出现紧张的情况。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差异化的分组可以让学生学习上有效的互补,同时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尽量最大程度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在课堂发挥合作学习的相互促进的作用。

5.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有自己的个人分工,教师给各小组分配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明确每个人的具体任务,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小组成员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小组分工可以分为发言、记录、执行、总结等。让每个同学执行不同的任务,在合作中互利共赢,利用好这个机会去展示自己。

6.制定合理的评定机制

评定机制是对合作学习成果鉴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之一。评定机制可以让各小组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评定机制可以从教师评定、小组评定和小组间互评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个人成绩和小组的分数挂钩在一起。例如,在制作DNA分子模型中,各小组展示本组制作的DNA模型,然后各小组间讨论评定分数,对各小组学习成果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点评。

二、对合作学习策略的效果分析

1.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合作学习的策略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由于存在着竞争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全班考试成绩比之前的考试的平均分高出了5分。这也说明了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虽然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容易发生思维上的碰撞,但是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在探讨中学到的东西比课堂上还多。适当的交流碰撞可以产生知识的火花,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所以,合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维,不再依赖教师课堂上给的结果。此外,小组可以发挥团队的智慧来解决难题,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也直接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论

第11篇

为了改变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在新课改的积极倡导下,我们极力推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点应用:

(一)课前准备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给同学分组,确保每个组间有各个层次的同学,使各组间的学习成绩相当,组间竞争力悬殊不大,然后老师再根据教学课程制定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学

同学在老师分配下学习任务后独立学习,找出疑问,划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自学效果比较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激励同学的自学意识,并给予考核加分。

(三)老师导学

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出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的目标要鲜明,能让同学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做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时,同学们要互相提问,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小组中发现及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展示成果

各小组之间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虚心接受别的小组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见解,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对本组讨论结果的质疑。

(六)归纳总结

老师作为主导,通过同学们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带领同学们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前要有详细的描述,正确处理异质同学间的关系,以激发同学的自主性,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动”与“静”的关系

教学中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从写、说、议中,我们能感觉到学生在“动”;而从他们的默读、倾听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是静态的。学生的动态活动的开展依赖于静态活动,在小组学习开始前,老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反之,学生如果没有自学就进行小组讨论,那么就会出现讨论不起来的现象。

(二)要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是为了要对同学进行分等级和互相比较,而是为了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教育心理学证明,正确的进行学习成绩评估,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同学的上进心。完善评价机制要从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着手进行,个人评价可以改进我们的不足,提升自我;小组评价的中心从鼓励个人竞争转到共同学习达标上来,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堂上不分条件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生物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是超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比如DNA的结构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就需要老师的详细解释,不能因为学生对这种知识陌生,就认为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完全放手的话,根本达不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第12篇

为了改变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在新课改的积极倡导下,我们极力推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点应用:

(一)课前准备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给同学分组,确保每个组间有各个层次的同学,使各组间的学习成绩相当,组间竞争力悬殊不大,然后老师再根据教学课程制定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学

同学在老师分配下学习任务后独立学习,找出疑问,划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自学效果比较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激励同学的自学意识,并给予考核加分。

(三)老师导学

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出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的目标要鲜明,能让同学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做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时,同学们要互相提问,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小组中发现及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展示成果

各小组之间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虚心接受别的小组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见解,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对本组讨论结果的质疑。

(六)归纳总结

老师作为主导,通过同学们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带领同学们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前要有详细的描述,正确处理异质同学间的关系,以激发同学的自主性,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动”与“静”的关系

教学中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从写、说、议中,我们能感觉到学生在“动”;而从他们的默读、倾听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是静态的。学生的动态活动的开展依赖于静态活动,在小组学习开始前,老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反之,学生如果没有自学就进行小组讨论,那么就会出现讨论不起来的现象。

(二)要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是为了要对同学进行分等级和互相比较,而是为了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教育心理学证明,正确的进行学习成绩评估,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同学的上进心。完善评价机制要从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着手进行,个人评价可以改进我们的不足,提升自我;小组评价的中心从鼓励个人竞争转到共同学习达标上来,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堂上不分条件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生物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是超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比如DNA的结构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就需要老师的详细解释,不能因为学生对这种知识陌生,就认为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完全放手的话,根本达不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第13篇

面对着经济发展飞快,技术与科技不断创新的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迟早会与时展的步伐渐行渐远。全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宗旨,所以只有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才能让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日俱增。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技术以及金融经济等方面差距较大的中国,只有创新型人才的不断涌现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创新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产物,所以中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很有必要。此外,不断发展的科技造成资源的大量开发,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生存的环境变的越来越差,甚至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实施人文教育渗透生物教学中,可使公民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学生在高中时期的接受能力是强于其他阶段的,所以人文教育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二、人文教育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渗透

(一)人文教育对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的原则

1.对于人文教育的研究不能抛弃教材内容,让教材内容作为人文教育的基础,环境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教材的内容向学生讲解,运用恰当合理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印证,从而让学生对人文教育的方式有所了解。

2.对自然的尊重以及生存的规律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就行教育时要从道德的角度出发。

3.环境是人文主义教育最主要的,只有加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视,学生才会对当地环境有一个明确性的了解,通过对环境状况的了解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环保意识自然水涨船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二)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现代教育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所帮助,才能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以下是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几个建议。教师要抛弃教学中的陈旧观念,优化传统的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方式对于新时代的学生并不适合,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调动,这都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教师要充分认识与了解什么是人文主义并且了解它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改变学生的观点与认识,在对高中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要让其明白一个全面型人才对于社会及国家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同时,只有自身全面性的发展,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不稳定性,使自己能够融入这个社会的市场里来,从而对这个社会的发展感到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使生物教育不再枯涩乏味。近年来,不少青少年都误入歧途,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生命的不重视让一幕幕青少年自杀的悲剧出现在人们眼中,这正是我国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不仅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反复灌输生命宝贵的理论,还要在教受的同时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一起探索解析生命的本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懂得生命无价。教师教学要做到因人而异。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都是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位同学的尊重,然后再根据每位同学出现的问题依次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做到因材施教。生物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且长远的工作,人文教育中存在各种方面的关键因素不仅需要让教师将它融入到我国实施的教育改革中,也要将它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的工作当中去,对人文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积极的去实践与探索。此外,在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中,教师也要将人文教育渗透进去,让人文教育充斥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等各个方面,让每一个人的精神动力中都充斥着人文精神。

三、结语

第14篇

1.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死板、枯燥的课堂授课方法是无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相反,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可以考虑通过设置悬念的授课方式,通过悬念自身的诱惑力来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以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来举例,在巧设悬念时,可以通过广告、流行歌曲或者名人名言的方式来开展实践。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将其赋予生物学概念怎么能抓不住学生的眼球?众所周知,周杰伦的《青花瓷》就被改编成了生物版:糖类是好东西,每餐都须有,血糖若太低,头昏手无力……老师可以提出“请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的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带大家一起分析,学生必然受益匪浅。

2.通过灵活记忆法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在学生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复杂的概念和名词,需要精确记忆,这是因为生物是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需要严谨的态度。这些概念如果单纯靠死记硬背的话,不仅晦涩难记,而且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灵活记忆专业概念的话,一定会事半功倍的。比如在学习细胞膜结构的时候,可以形象地用枣泥蛋糕来比喻膜结构,把磷脂分子看作是糕,蛋白质分子就是其中的枣,镶嵌、覆盖或者贯穿于其中。其实古诗词也是可以用在其中的,比如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比喻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可以比喻成“逆水行舟”,协助扩散可以形象地比喻成“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灵活的记忆方法,不仅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

3.生物知识生活化:联系生活,通俗易懂在生物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不仅能够使课本中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过植物的新陈代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怎样提高大棚内蔬菜产量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水分、肥料、温差、光照、CO2肥等方面的分析,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再比如空腹喝牛奶的非科学性、酸菜的制作过程等,这些生活实例都是与生物学知识息息相关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实验演示及多媒体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不断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这是因为与文字相比,图片和动画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学科中的图片内容。很典型的例子有生物教程中的DNA结构和复制一节,如果单纯只是参照课本来给学生讲解,不仅老师觉得吃力,学生也会难以完全理解。此时运用多媒体图片和flas来对DNA的整个复制过程进行演示,会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形象逼真的动画和图片也使得学生易于理解本节内容。

2.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生物课程,归根结底,始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运用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学科知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整个课堂就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的主动性课堂。比如生物课中证明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的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鲜活的小白鼠分别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小白鼠也很快死亡,若将蜡烛与绿色植物、小白鼠与绿色植物一起分别放进同样的密闭的玻璃罩中,蜡烛不易熄灭,小白鼠也不易死亡。通过实验鲜明地观察和具体的操作,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学到知识,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三、结语

第15篇

1.1创新教育的概念

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在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创新教育的核心是依托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独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创新教育教育又可分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三个方面。

1.2创新教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打破传统生物实验教学,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结合创新教育精神,本研究设计创新教学小组进行生物实验课教学,通过实验验证“创新教育小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之前的教学中,虽然也尝试过运用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导致这种理念无法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本研究是在精心设计实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比较清晰的教学目的完成的,可以说在过程上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2.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笔者所带的班级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自然分组,选两个班为实验班,两个班为对照班,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高中生物实验知识基本调查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高中生物实验知识基本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知识方面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满足实验需要。

2.2实验设计及实验内容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选取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三个实验内容。为了排除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对学生讲明实验实施步骤,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为了减少教师教学经验对实验的影响,实验期间两组教学由同一名教师负责,实验期间两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两组唯一的区别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实验组采用创新教育精神设计的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验结束后由生物教研组选取教师出题并进行考试,考核内容限定于实验内容。

3.结果与分析

实验后两组卷面成绩P<0.05,说明两组卷面成绩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10.6分。实验后两组实验操作能力P<0.05,说明两组实验操作能力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11.5分,说明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和依托创新教育设计的“创新教育小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知识的方面存在差异,实验组所采用的创新教育模式优于对照班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这可能是因为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只是注重学生对已由知识点的理论化记忆,没有调动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实验班因为进行“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写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所以实验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掌握得比较好。

4.实验结果分析

4.1“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原因分析

首先实验班教学理念教学领先于对照班。实验班依托创新教育设计“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理念上打破传统生物实验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已有实验成果的强化记忆,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只停留在理论的知识记忆上。实验班采用“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基本出发点,课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分解教学任务,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充分利用多种因素调动学生互帮互学。在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到所有组员为实现一定的实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能训练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及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4.2“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

“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以创新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适当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实验内容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如图1所示,“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要对教学条件有客观的认识,教学条件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和实验基本情况(生物教学实验内容、实验条件等),提前做好实验各项准备工作。其次根据教学条件和教学大纲规定确立实验内容,设计生物实验教学方案,力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取和设计教学实验,预设各种实验环节启发引导学生及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最后制定并完成“创新教学小组”分组和实施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教学小组”模式以教师集中进行课堂教学为开始。在实施“创新教学小组”教学时,实现分组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应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控制,尽量均衡搭配,避免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伤害。总的来说,如何进行正确分组,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5.结论和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