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教职称论文范文

幼教职称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教职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幼教职称论文

第1篇

有很多老师认为形成有效教学有很多影响因素,跟教师的个性水平、教学的手段方式、学生的认知能力等有很大关系,教学的有效还可以从目标、容量、过程、方式、时间等方面进行控制。要达到教学的有效化、最优化,也恰恰是每个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有利的学习环境形成有效教学。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即学校教室布置、教学设备、教具设置等,软环境包括班风学风的好坏、学生素质的优劣、教师教学艺术和专业知识的程度等。但并不是所有环境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只有那些有利于相应的教学内容、课堂目标要求的环境才能促进有效教学的形成。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只有在学生理解困难时适时呈现才可以起到良好的解释和辅助理解的效果,否则过滥使用只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

在相同的硬环境条件下,软环境的不同往往使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者说硬环境并不是产生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之所以说“名校不是因为名教学楼,而是因为名教师”也是强调软环境重于硬环境的缘故。有了“名教师”,才有“名班级”,也才有“名学生”,产生“名校”。校风班风学风的好坏都与有效教学的多少有着直接关系。

二、有效的专注时间产生有效教学。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主体,每个主体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也不尽相同。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是否接收到信息,学生有否学进去,要看学习的专注程度,而专注并不一定产生有效教学,只有有效的专注时间才产生有效教学。

在同样的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专注指向并不相同,有的倾向于老师幽默的语言艺术,有的倾向于问题正确的答案,有的倾向于解题分析的过程,有的倾向于丰富翔实的内容,有的倾向于发现新的问题和漏洞,甚至还有各取所需的,听其所爱听的、感兴趣的东西。当老师看到学生一个个认真地在听讲的时候,并不能肯定他们的听课都是有效的,有的甚至是毫无是处的,他们关注的也许仅仅是一点皮毛而已。因此,同样坐在教室里,听着同样的课堂的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信息选择能力,只有那些选择了正确的信息并加以消化吸收的学生才是真正高效的,他们的专注时间也才叫有效的专注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同学上课并不怎么听讲,但知识学得很不错的原因所在,这些人正是懂得了正确的信息选择以及达到了课堂上的有效专注。所以,往往老师在课堂开始前就要提出相关的要求,即指导学生听课时的专注方向。

三、有机的教学内容提高有效教学。在班级授课制下,由于教学目标的大众性、班级化,导致教学内容的普遍性、形式化,很多学生并不能得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就不能得到教学的最优化、最有效。

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不要听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学内容不对胃口。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不是因为吃不了,就是因为吃不饱,教师讲的东西可能太深,影响了他的接收和理解,也可能太简单,跟他的知识需求不对称,导致单方面的拒食。这种吃不了或吃不饱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缺乏有机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少无效教学时间,学生也只有在既吃得了又吃得饱的情况下才是最有效、最高效的。当然,产生这样的情况不仅跟选择内容有关,也根教师的引导有关,有的教学不能深入浅出,只是浅入深出、浅入浅出或深入深出,都是十分有害的。只有当课堂上的内容是有机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有效教学。

四、有益的思维延伸扩展有效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时间再多也只是四十分钟,而课外延伸却是无限的,要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放到无限的课外吸收中去,需要有相应的思维延伸。思维延伸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去查找某些资料,写一些课后感之类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看到相关事物、信息时的自动链接能力,即所谓的触类旁通。因此,教学不只是就事论事的传授,而是启发和开拓性的点拔。基于问题的教学和基于教学的问题同样重要。

第2篇

1.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

学校要真正推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就必须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办学理念,它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和内容,决定着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向。学校要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并能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并积极研究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明确其蕴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知识、能力、人格、涵养等,只有树立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2.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了。其中,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隐性方面的素质要求上,也就是对员工的人格修养和品质方面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学校要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具体内容更要详细斟酌,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服务和责任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具备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5)具有应急处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综合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内容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要包括隐性课程,要开创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通过课程化教育模式和企业顶岗实习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能不断体验,不断进行感悟实践,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养成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各种方法能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4.建立有效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考评体系

要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对职业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教育内容方法,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考评体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测试、行为考察、实验测试,要重视考核评价的过程性,能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结语

第3篇

从实践的角度看,现代物流除了强调与物流相关的各要素之间运作效率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各要素运作的系统化、社会化以及物流在形成和维持供应链中作用的实现与发挥。对于从事物流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也相应的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物流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向就业;现代物流教学应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要求;现代物流教学应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等。

中职物流课程在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存在缺陷,已经给社会企业物流的管理、一线生产管理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本人结合多年从事仓储管理、国际贸易管理以及工作流程中积累的经验,对中职物流课程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实践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物流课程体系定位不清导致物流实践教学环节缺乏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课程体系中,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影响到物流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应注重自身“职业性”教学特点的发挥,因此产生了课程体系定位不清的问题。由于物流课程体系的定位不清,导致实践环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课程教学中欠缺。

(二)物流理论体系薄弱产生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

作为一个具有整合、系统、组织以及管理等核心特征的物流管理产业,必须要有物流活动的实践作为物流管理有效开展的基础。从当前有关中职物流课程教学的研究来看,由于物流理论体系的薄弱,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脱节。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课程理论体系薄弱主要体现在:其一是没有结合我国物流的发展进程,而一味的对西方现代物流理论进行阐述,这就导致理论的研究与挖掘脱离了我国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其二是缺乏对我国物流产业生存环境的延续性研究,表现在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哪个,也就是物流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的训练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脱节。

(三)主体错位的课程开发模式导致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效果较低

从课程开发的主体来看,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承担了物流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但是,课程的重新设置不仅包含了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课程标准的重新设置,还包含了教材、教具以及教学设计的重新编写。但是,从物流课程体系理论与我国实际的结合点以及教师从事课程开发的工作量上来看,教师很难独立的承担这项重要任务。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上存在的课程开发主体错位现象,直接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缺乏足够的关注,也就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

要培养合格的专门技能型人才,就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与能力有效建构的同时,应将职业技能的训练作为主要的关注点,以完成任务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典型工作任务创建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岗位任务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

二、教学案例——仓储管理实训教学

本人主要从事仓储管理、国际贸易管理以及工作流程的管理与教学,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除讲授给学生充足的物流课程基础知识外,还结合本人从事物流管理的经验,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职业技能训练实践的机会。接下来我将以仓储管理的实训教学来讲述如何在物流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有效地职业技能训练实践。

(一)仓储管理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依据的原则

简单来讲,仓储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中心。仓储实训教学主要是通过物流课程教学资源的模块化,实现实训教学自身的业务化以及岗位化,实现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之间的有效建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提升学生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在实际的教学中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在进行仓储管理实训教学时,不经仅仅将仓储物流管理操作技能的提升作为唯一的目的,而应通过综合性的实训,实现学生对物流课程教学中有关的职业技能进行全面性的理解、掌握、训练;二是真实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口号是“能仿真实训的,绝不模拟练习”。由于模拟练习与实际的仓储管理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学生经过仿真实训,将来在面对将来仓储管理中的问题时,就能够因为实训技能操作的一致性,无需调整,便能直接投入工作;三是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从根本上解决中职物流课程的职业技能训练实践的问题,实践性原则应成为中职学校物流管理教育培养目标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二)仓储实训教学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仓储实训教学主要从两方面来体现:其一是教学的组织具有灵活多样性,比如通过仓储管理模拟,让中职学生不仅理解仓储管理的概念,还对整个仓储管理的流程进行全面的把握,通过仓储管理中的角色的互换,掌握企业对于仓储管理中各个岗位的基本技能需求。与此同时,对于一些不具备充分的模拟条件的,还可以通过课内知识展示,学生进行有关仓储管理需求的讨论;其二是仓储实训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实用性知识的讲授不仅能使学生对物流企业实际流程中的关键点进行有效的掌握,同时学员对于物流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的能力的提升,对于仓储管理的作业过程以及技术要求产生重要的辅助作用。

有关教学设计主要依照以下几个步骤:

1.围绕实训岗位的职责查找、讨论仓储管理流程的岗位;

2.确定仓储管理岗位:供应商;入、出库理货人员;司机(模拟车辆);超市(客户销售终端);市民;库房管理人员;调度人员;库工等。还可依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更多的岗位设置。

3.分组完成入库流程。在软件中模拟仓储库管员建立仓储,并将有关货品的信息录入;

4.建立客户信息、添加合约以及收货人的信息。

(三)仓储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

有关仓储实训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以物流企业的人才招聘要求为主要依据的。为保障评价的客观有效,采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生生互评三种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有关评价的要点主要有:一是对于仓储管理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否具有业务钻研精神、并能够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否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工作认真踏实,一丝不苟;四是否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五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六是否有对紧急事件的协调处理能力。

随着现代物流管理在我国市场中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这就给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搬运工、装卸工、仓管员、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应注重学生自身对于物流管理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掌握,以适应当前物流企业对于人才的综合化、多元性要求。这就要求高等职业的物流教学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提升中职物流职业技能训练实践的对策研究

在有效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不应要求学生一味的对某一动作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不断的调整实训操作的活动结构与方法,促使学生从实训的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练习,促使技能训练获得预期的实训效果。因此,中职物流课程在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实践中,应有针对性的通过训练方法的设计,为学生创造行之有效的、充足的职业技能训练条件。

(一)明确职业技能训练的根本目的与基本要求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完成训练目标内部动因的激发,是提升职业技能训练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物流课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就应通过明确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促使学生正确的理解职业技能训练在当前学习与将来所从事职业方面产生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训练态度与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对行为能力和结果的评价与预期。

(二)为形成正确的动作视觉形象,教师应提供准确的讲解与示范

对于从未接触过、尚未掌握全面的中职学生而言,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还是要在教师的讲解下,一步一步的实现技能的掌握以及熟练化。职业技能的形成初期,学生需要通过教师准确的语言描述以及示范,在自身进行尝试的基础上,掌握职业技能的基本步骤,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该职业技能的动作表象。由此可见,有经验者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讲解与示范,促使学生在职业技能的训练实践中,尽快的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关注以下两点要求:其一语言的使用要明确而简洁;其二语言的使用要符合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要求。

(三)对有关物流管理技能动作进行合理的分解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职业技能,学生为进行有效的掌握,就必须对职业技能进行合理的分解,最后通过局部之间的联系来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动作体系。在对复杂的职业技能动作进行分解时,需要正确的把握职业技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有关职业技能动作的分解要以动作形成所具有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使训练者从最基本的分解动作开始,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完整动作,使学生掌握具有代表性的、完备的动作原型。

(四)及时准确有效的职业技能动作反馈

通过反馈,学生对于自身存在的职业技能动作的正确性与否进行判断。及时准确有效的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快技能掌握的速度;还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的动作技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促使正确动作的强化以及错误动作的纠正。

(五)合理分配技能练习的时间与次数,提升训练实效

职业技能动作的形成与保持,需要足够的练习次数以及联系时间作保障。但是,进行技能动作训练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一段时间内联系的时间太长、次数太多,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减退,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还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在选择训练内容,布置训练作业时,要按照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坚持循序渐进性原则,制定适当的计划,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使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4篇

(一)尊重发展规律,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与此同时,城郊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深厚的民风民俗,需要创造出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所以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城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氛围环境。在城郊旅游发展过程中,过分的向城市化偏向,这会导致城郊旅游缺乏特点和生命力。在发展城郊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投资者的热情,鼓励多种途径的资金进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城郊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区域宣传,不断筹集资金,本着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原则,鼓励各方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政府和社会资金的进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利益分配,加强对当地居民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激发他们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不断地投入其中,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游客。这不仅是一个制度性的分配,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只有使城郊旅游市场的发展符合所有相关方的利益,这种旅游模式才能够具备更长的生命周期。

(二)探索发展规律,引入多元模式城郊旅游市场的拓展和发展,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选取正确的开发模式。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自主开发,也可以根据当地居民意愿,进行筹资入股,所有实权落实到当地的政府身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做到利益分享共同合作开发。以上这些方法,都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实践,寻找适合城郊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规律,引入多元化模式。在产品形式上,与利用森林面积大等优势,进行度假村设计、采摘园农庄模式、休闲农场模式、野外生存模式以及体验农村生活等多种模式,这些产品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广大城市游客,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还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强化宣传和促销,打造自身品牌现如今城郊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地争先发展自身周边的城郊旅游市场,但是由于缺乏创新和创意,使得城郊旅游市场陷入了同质化严重的怪圈。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旅游区要想发展自身的城郊旅游市场首先就要创建具备自身特色的城郊旅游地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城郊旅游地的品牌建设主要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通过市场调查结合群众的需要,以此来确定城郊旅游地的主题和目标定位以及合适的消费人群;通过各渠道不断加强宣传城郊旅游产品。利用新媒体等形式,如微博、微信等,通过全新的媒体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宣传自身的旅游特点。同时也可以利用传统宣传手段报纸、杂志等,采取广告的形式,配以适合的营销手段。通过这些手段不断宣传和展示城郊旅游发展现状和其身上存在的特色,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来不断发展城郊旅游,形成发展城郊旅游的良好氛围。

二、总结

随着我国新休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们将会有更加灵活的时间选择去进行旅游活动。而城郊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体验,在使游客感到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可以使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城郊文化生活,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城郊旅游是以城市周边优美环境作为载体,以美丽景观作为依托,不断地将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态、人文气息、民族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有深度的体验旅游。城郊旅游也是国际上新热门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形式,要是以体验、感悟、参与为主,不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游览。我国城郊旅游刚刚兴起,对于城郊旅游的未来发展也需要做以下探索:加强城郊旅游自己独特的内容,同时对其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开发意义做出总结,讨论城郊旅游为何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活动,有怎样的区别;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促进成交旅游的开发。不仅要对开发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对客源市场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内容进行总结。由此在对城郊旅游进行创意规划设计,在功能分布与总体布局上进行细致分析,最后才能面向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我们还应当谨记,在促进城郊旅游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注重规划层面的发展。

第5篇

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示范教学法等,并综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课程教学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灵活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在专业基础课《旅游政策与法规》的教学中,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法、示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法庭情景模拟法等。其中在示范教学法的具体表现中,不仅仅是教师的示范,还有我们学生的表现,比如,在课程讲授到导游人员的计分制度时,先由教师说明计分中的扣分情况,并进行简单演示,然后,就请我们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如先请一位学生上模拟台进行演示,演示内容如下:“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杭州,我作为此次的导游,很荣幸与大家共度美好的一天……呃,不好意思,有点饿了,先吃点,各位不要客气……好了,下面呢,我再为各位讲解……”此时,我们坐在座位上的两位学生(作为旅游检查人员)同时站起来走向模拟台,出示检查证件,并同时说:“你好,我们是某某省旅游质检所的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检查证件,根据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三部分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导游人员带团过程中有吃零食行为,须对导游进行扣分处罚,对你刚才的行为,我们依法予以扣除2分的处理。”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的展示,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种示范教学,增强大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和熟悉度,知道法规教学虽然严谨而枯燥,但也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其增强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课程考试模式

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的考试模式如果还是采用原有的那种以期末考定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不同性质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案,如过程性考核、大作业考核模式、校企合作共同考核等,目前已采用过程性考核的课程有如《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线路设计》、《模拟导游实训》、《导游现场面试技巧》等,过程性考核特别注重对于平时的学习、实践与考核,做到每一步的考核与评分都有据可查,而且体现出考试规律性。并且过程性考核增加学生的参与评分环节,比如:《旅游线路设计》在最后最佳旅游线路俱乐部和最佳旅游线路设计者评选中有评分权,旅游俱乐部对本组员有小组评分权等,使得学生对于课程成绩组成非常关注,并由此形成了良性学习的氛围,这也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最终成绩。

三、改革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第6篇

(一)不注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在设置上面都存在很多弊端,例如:重视岗位技能、轻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等等。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比较片面化,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发展严重脱轨,要想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二)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因为高职旅游教育培养方向和目标不够明确,所以一些旅游课程体系是由技术类和饭店类等课程相互融合而成的,课程体系很不合理,并且突出不了重点,重复的内容也比较多。再加上有些公开课总课时占所有课程的比重非常高,因此不能满足高职旅游教育培养的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缺少对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培训。一部分高职旅游教育课程的内容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与市场严重脱轨,因此要不断的完善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

(三)对旅游行业职业意识的训练课程比较少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职业特色比较明显,并且突发事件也比较多,游客需求日渐多变,因此从业人员只有简单的操作技能是不够的,根本没有办法提供令游客满意的服务。因此,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要针对旅游行业的需求开设职业意识的培训课程。

(四)教学实践环节不够突出

在教学计划中,很多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中会设置一些实践教学课时,但是这些实践教学课时是完全不够的,同时课时开设的目的也不够明确,实践课的教师缺少实践经验,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实践教学质量难以被保证。

二、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旅游教育课程的改革

(一)完善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

在对高职旅游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课程体系结构,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人才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并且要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以及爱岗敬业精神为基础,建立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领域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迁移的能力为目标,建立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领域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通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方向,建立基础领域课程。其中要以专业领域课程和基础领域课程为主,并且要结合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

(二)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培养旅游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是旅游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应该把课程定向于旅游管理这个职业。课程计划必须具有实际性和技术性,在旅游教育课程中,一定要具备技术知识体系以及实践体系,并且这些都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把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同时要以比较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终极目标,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同时作为高职教育决不能重复中等教育的技术。作为高职旅游教育要更注重新兴技术、复杂技术以及高级技术的整合,要把握人才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注重特色课程的开发

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区域经济服务的,同时旅游课程体系的特色一般体现在区域经济的结合上。由于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不同,对人才的类型要求以及专业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开发特色的课程,从而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模式。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要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在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积极状态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新颖的导入,以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而课堂教学的新颖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每节课的导入都要让学生的心灵震撼,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通过新颖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我们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感知范围差距较大的现状,启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媒体素材,以关于南沙群岛的精彩视频导入新课。当学生在屏幕上看到绵延无尽的海滩,清澈明亮的海水,五彩缤纷的龙虾、燕鱼和海龟以及汹涌的海潮托起的一团团、一簇簇洁白的浪花时,无不为之所感,为之所叹。这样导入新课就使原本略显枯燥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新奇和动感,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二、艺术的授新,以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授新。艺术的授新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教师要明确小学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语文。首先,教师要把微笑、信任和关怀带进课堂,追求教学语言的亲切、幽默,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处理,密切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实现知识的互联互通。如在教学《》时,可联系思品与社会中的相关内容,降低教学的梯度和难度。第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量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语文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将课文与PPT课件的同步展示结合起来,避免了语文学习的单调与枯燥。第四,积极启发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就具体教学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用探究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增强课堂活跃度。如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我们就组织学生就“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表现出怎样的美好童心?”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自主掌握知识、发现真谛。第五,挖掘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自主演绎课文,延伸课文内容。如在学习了《负荆请罪》后,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设计编写独幕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三、精巧的练习,以训练优化课堂教学

必要的语文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经常性实践活动。练习在精而不在多,精巧的构思和布置语文练习,既能够满足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也能够避免单一的、机械性重复,使学生摆脱课业过重的负担。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比如将练习题设计成“欢乐大比拼”“夺冠abc”“智力123”等竞赛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练习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相应的梯度和层次,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其中找到成功的乐趣。语文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随机的问答,特别要注重练习的实践性,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练习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完善的评价,以激励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定,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都有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发展兴趣、巩固知识、强化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遵循欣赏、发现和激励的原则,从情感的维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个性的评价语言,多给学生几把标尺,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多个角度做出艺术性的、有针对性的、贴近学生心灵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找到超越的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出坚实的自信。使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得到更完美的发挥。

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程理论,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鲜活、精彩、灵动,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语文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秀梅.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J].中小学教育,2012(34).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知识发展;实践智慧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25-04

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幼儿园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把反思的态度与对实践的关切统一起来的一种理智,它具有个性化、集成性、创新性、高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1〕它既是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领域内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内在综合体现,也是其长期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所付出心血的结晶。拥有实践智慧是教师教育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一、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

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遵循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师范生/新手教师―熟练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主要经历了孕育、闪现、逐渐生成、无限生成四个阶段。〔2〕详见下图。

阶段一(孕育):理论知识实践化――操作性知识的获得

一般而言,幼儿园教师会基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和经验对社会倡导的幼儿教育知识进行理解和概括,形成个人理解的概念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并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操作性知识①(初级知识②)。将社会倡导的幼儿教育知识内化为个体操作性知识的过程就是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过程,它也是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孕育”阶段。师范生和新手教师多处于此阶段,其操作性知识具有简化、零碎等特点。〔3〕

阶段二(闪现):实践知识理论化――高级知识的获得

为了在专业上获得持续发展,操作性知识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一般而言,幼儿园教师会通过培训、进修以及阅读专业书刊等途径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从而形成更高水平的操作性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们会在拥有高水平操作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对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获得高级知识。这种高级知识能帮助教师较灵活地开展教育活动,还可帮助教师调整、更新和充实自己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此阶段是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闪现”阶段,在一定的条件下,幼儿园教师会不时地闪现出一些教育智慧。

阶段三(逐渐生成):实践知识理论化与理论知识实践化的互动――专家知识的获得

幼儿园教师获得高级知识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知识理论化与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双向、积极互动,可以达到个人教育知识的持续增长,并最终获得专家知识。在专家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实践知识理论化与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双向互动至关重要,它是教师知识发展中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获得高级知识的基础上,以更高的起点吸收新的理论知识,也对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获得一些新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试验、质疑,将理论知识深层内化,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风格的个人实践知识。此阶段是幼儿园教师教育智慧的“逐渐生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自如地开展教育活动,且能在较高层次上研究与探讨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阶段四(无限生成):转识为智――实践智慧的获得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转化为实践智慧,它需要一个转识为智的过程。转识为智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崇高的职业情感、丰富的实践历练及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四个基本条件,〔4〕在这四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幼儿园教师才能不断生成教育实践智慧。拥有了实践智慧的幼儿园教师能更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各类教育情境,在工作中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于具备实践智慧的幼儿园教师而言,教育教学不只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享受,〔5〕同时也是无限生成教育智慧的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不同阶段的教师实际上都有一些自己的实践智慧。新手教师的实践智慧可能是个别、零星的;专家型教师的实践智慧较为系统且逐渐形成了个性特点;而智慧型教师的实践智慧则更高效、灵活,且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的状态。教师不断形成与丰富的实践智慧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根本。正如杜威指出,“智慧并不是一旦得到就可以永久保用的东西。它常常处于形成的进程中,要保持它就要随时戒备着,观察它的结果,而且要存着虚心学习的意志和重新调整的勇气”。〔6〕

二、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水平总体偏低,且发展不平衡。从前述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不重视理论学习,实习锻炼少

在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很多教师不太重视理论学习,而较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这一点在职前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师范生普遍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而不太重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幼儿园招聘教师时也是更多地考察应聘者的技能技巧。有调查显示,近几年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存在这样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文化素质较低,教育理论陈旧,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而实际上,能否真正转识为智,能否成为专家型、智慧型的优秀幼儿园教师,与是否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关系密切。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升华,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共同体。离开了知识与理论的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缺乏可持续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此外,在教师实践智慧的孕育阶段,职前教师或新手教师的教育实习也十分重要。多次、多样的教育实践对教师顺利完成理论知识实践化尤为重要。然而,我国职前教育中的实习期通常都非常短,有些院校甚至是处于缺乏状态,这导致了很多新手教师难以适应工作的现象产生,自然,为实践智慧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更无从谈起。笔者曾在一例观察与访谈中发现,某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职前实习时间很少,且在毕业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主要在幼儿园资料室帮忙,仅仅带过1个月的班。当我们去观摩她组织的科学活动时,她表现得非常不自信,反复跟我们说:“我没组织过科学活动,真不知道能不能把活动做完,孩子们不要太乱就行了。”活动后她如释重负,一边收拾材料一边笑着对我们说:“总算结束了,还好,孩子们还不算太乱,其实我很怕孩子问我问题。”

2.易满足于工作的熟练化操作,教育反思的深度与主动性较差

幼儿教育承担着教育与保育的双重任务。幼儿园教师每天除了要完成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照顾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这导致了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如何熟练地管好幼儿,因此他们更看重一些实用的、简便的、操作性强的技能。在繁重的工作中也容易忽视对教育行为、儿童发展问题背后原因的思考,因此对教育实践反思的深度与主动性较差。然而,实践智慧的形成不是一个线性过程,简单重复、技能化倾向的经验积累并不能促进教师生成与发展实践智慧。

3.知识自我更新意识与专业自主发展动机不强

在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程度的意识和对自身发展的态度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水平。笔者在相关的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有不少幼儿园教师不但意识不到自己缺乏应有的知识,还盲目乐观,不思进取。事实上,知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层次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知识自我更新意识的欠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实践智慧的形成。

此外,部分幼儿园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挑战,专业自主发展的动机不强。这部分幼儿园教师缺乏对专业发展的自我审视,缺乏对教育实践的不断探索与试验,更缺乏质疑及解决各类教育教学问题的意愿与努力。而实践智慧的获得恰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审视、探索与质疑等对自身最终获得实践智慧非常关键。

三、提高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对策与途径

1.全面、科学、适宜的知识学习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根本前提

教师知识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之一。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根本前提。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是其知识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其知识获得与积累的最终目的。因此,全面、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应贯穿在整个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位工作了10年的幼儿园教师在谈到理论学习对其实践智慧产生的促进作用时说:“说实话,在幼师读书时真觉得理论没用,也不喜欢。而当我有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尤其是在有了近10年的教育经验之后,来到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时,我发现我对理论知识的看法完全不同于以前了。知识的获得常常可以让我在面对问题时茅塞顿开。”

2.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

幼儿园教师只有经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的历练,才能转识为智。无论是知识学习的结果,还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感悟,或是同事的经验分享,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予以实证与检验。幼儿园教师正是在与工作环境中的人与物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更有助于教师形成实践智慧。如前所述,我国很多院校的师范生在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存在实习锻炼机会太少的问题,据此,笔者建议,可参照英国的经验,把入职教育时间延长为半年甚至一年,形成由职前教育机构组织,县(市、区)教研员指导,幼儿园负责,优秀幼儿园教师做导师的入职教育工作小组,让师范生在幼儿园中观摩、带班、定期研讨。笔者相信,这样的入职教育,一方面可以缩小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帮助即将踏上幼儿教育岗位的新教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升理性认识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新教师熟悉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缩短入职适应期。〔8〕

3.深层次的自主实践反思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基本途径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反思是促进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基本途径。〔9〕比如,在实践智慧形成的孕育阶段,职前幼儿园教师或新手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挑战。随着参与教育教学次数的增加和参与程度的深化,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之间的差异,并试图对两者进行整合。这种有意识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园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过程。反思可有多种形式,如研讨反思、观摩考察反思和教育叙事博客等。其中,写教育叙事博客是近年来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和发展的新路径之一。

四、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过程中的知、行、思交融原理

如前文所述,教师的知识发展、教育实践行为、反思等始终与其实践智慧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关。知识对教育实践起着指导与决定作用,教育行为对知识的运用、内化与深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促进了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因此,无论是在实践智慧形成的哪个阶段,知、行、思三者都是环环相扣、互相配合、交融并进的,可以说,是三者的交融促进了教师实践智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6-30.

〔2〕刘爱.教学智慧之生成过程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张惠博.职前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之研究〔J〕.科学教育学刊,1996,4(1):59-92.

〔4〕徐佩华.论教育智慧及其形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5〕王红彬.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6〕杜威.哲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52.

〔7〕〔8〕叶平枝.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25(3):23-27.

〔9〕王春燕.直面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实践性智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25(3):28-31.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actical Intelligence: Form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Caixia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China National Children Center, Beijing, 100035)

第9篇

【事件】今年起,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指挥棒”将改变方向,说课评估的比重增加,论文获奖不再成为评审依据。教师评职称,从重科研转为了重教学。【青岛为教师“减负” 论文获奖不再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中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青岛教师评职称,论文获奖不再成为评审依据。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作如下点评。

叶海林:关注一下论文的问题。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写论文成了中国所有要评定职称人员的必修课,不论你是演员还是教师,或者是科研人员。当然,作为科研人员写论文,我们还可以理解。从论文的定义上看,学术论文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展示科研成果的文章,是为探讨问题而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手段,也是描述科研成果而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这其中的要点在于论文是有关于科研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参与科研工作。很多人拥有高级职称或者高级技能,是表明他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即使这件事情是一件很传统、很规范的工作,比如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的研究者和教师本来就不需要是一类人,但是现在的做法却使这些人都成为一类人——既是教育能手,又是教育理论家,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在我国的科研评定中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希望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大师。于是,平时社会都按照大师和顶尖级别的人去予以要求,这样就形成了你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是这个行当的理论家,这是我们的初衷。然而,毕竟社会上能成为大师的人还是相当稀少的,用成为大师的标准去要求大多数人,不是要培养出大师,而只能是降低大师本身的标准。所以,青岛的做法值得我们为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