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范文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业产品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第1篇

手写板完成线稿后或者扫描纸张上的线稿图,在PS中打开调整色阶、色彩范围、阈值等命令,将背景调整为白色,线稿线清晰可见。根据产品色彩整体填加颜色,这其中可以建立选区填加,也可以建立图层蒙版,再用画笔显示或隐藏线稿中不需要的部分,可以同时配以不同软硬画笔和图层填充不透明度,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但是需要一定实践经验。这部分是做整体色彩和大的光影关系,需要一定美术基础,或者有一定效果图制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再次使用选区、羽化、加深工具、减淡工具、涂抹工具等进一步细化高光、明暗交界、暗部、反光等光影关系。遇有产品分型线情况,则可以建立选区,执行N个像素灰色描边,加深、减淡工具进一步表现光影关系,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绘制一条黑线,再绘制一条白线,即可表现分型线的空间关系和光影。需注意的是空间关系是通过线的明暗体现出来的,这也是产品分型线表达的基本思维和方法。人机界面,如按键,这种立体的小结构按键,一般是用形状工具或选区工具描边后建立基本形态,然后做径向或线性渐变,再进一步用加深、减淡工具细化结构特征,最后用斜面浮雕效果等图层样式进一步加强产品立体感。

二、产品设计深入阶段的造型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产品比例、材料、质感、产品色彩、产品结构是产品造型设计的主要关键设计要素,这些要素的表达,无疑是设计深入阶段的表达重点,表达比例更准确的方式是辅助工具(标尺、网格、参考线)的应用及相关参数设置。例如在做鼠标设计效果图时,先打开标尺,定义和文件一致的设计单位,打开网格及其设置,单位也调到一致,子网格调校为整数,可以借助辅助线找准中心、边界及出血位置,这样做好辅助设置后再打开吸附参考线、网格功能,可以开始精准绘图。工业设计的五大材料分别是金属、木材、陶瓷、玻璃、塑料。以金属为例,在表现的时候,常规方法就是添加杂色和动感模糊配合使用,具体数值要根据文件及材料粗糙程度而定,也需一定实践经验。同时,质感区别于材料,是人为赋予产品的表面肌理感觉,例如铝合金材料就可以有喷砂(哑光珍珠银面)、抛光(形成镜面)、拉丝(形成类似缎面效果)、电镀(覆盖一层其他金属)、喷涂(覆盖其他非金属涂层)等不同的肌理。每种不同肌理的表现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要靠平时经验积累,但基本方法是离不开各种滤镜的使用,包括内置和外挂滤镜,例如其中的拉丝肌理可以用杂色加动感模糊完成,喷砂可以白像素上填充杂色再光照通道再模糊。产品色彩可以通过拾色器赋给。最后还有结构设计方面,因为是三视图的效果图,涉及到结构问题可以参考产品造型设计初期效果图表现内容。

三、产品设计后期三维处理

第2篇

将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到与产品环境属性相同的高度,并将其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绿色设计观念的树立能够让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工业设计师的心中。

工业设计师在21世纪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艰辛,面对的问题更加繁杂:第一,需要了解“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第二,能够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耗量;第三,还要从选择材料、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各个方面,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工业设计的造型由以往单调的机械化转变成语意化、人性化的设计,并追求简洁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间,减少材料的消耗。同时使产品更加耐久,因此,绿色设计在需要设计师的理性的同时,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获得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也不能局限于工业设计师中,而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

2绿色工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尽管我国早于1993年就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其实施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上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每天产生好几十万个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们,常年累月同废水、废气等一起挤占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场、超市也在积极推广布袋或纸袋的使用。而在国际市场合格的绿色产品更是企业的通行证,越是发达的国家,消费群体更能意识到蕴含在产品里面的生态价值,并接受它们。这对绿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无公害、能耗低的产品才能被大众接受,才能被市场认可,方能走向市场。

目前绿色标志认证在世界各国家得到了推广,一来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来也可以提高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所著《企业与环境》如是说道:“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表明,绿色产品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明朗的发展前景。

第3篇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构建

通常情况下,人类为了改善现有的生活条件,将会作出一定的实践性创造活动,进而产生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具体来说,在审美价值层面主要是体现在思维创新以及外观造型创新上[1]。现阶段,我国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上,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了,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不可以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造成学而无用的问题时常出现。因此,学校应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推广与应用可以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学习,掌握实用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的基本概述

运用探索型教学体系开展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急于把教材当中的相关知识点与实践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事先告诉给学生,使学生产生规避心理,而是借助演示教学法以及实践教学法等,保证学生可以首先接触到产品设计,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引导,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探索与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2]。此外,借助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记忆设计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发现问题,最终提出合理化的问题解决方案,让学生快速成长,从根本上提升其独立设计能力。

2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

2.1强调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探索型教学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学生搭建促进其成长、成才的空间平台,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为未来的工业产品设计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探索型体系构建的时候,相关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该教学体系的实际教学要求,最大限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保证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为学生的行为把关[3]。让学生能够在工业产品设计学习中真正脱离教师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可以在产品设计当中尽情驰骋,从根本上增强设计效果,更快地设计出大量美好且实用的产品。

2.2强调实践课程的合理化安排

探索型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必须要做到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安排的合理化,特别是要注重实践部分的学习,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为充足的实践空间与精力,使学生可以平心静气的开展作品设计。在实际教学期间,虽然不可以忽视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但也不可以让理论知识教学占据大部分时间。实质上,就工业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来说,实践机会往往要比学生理论知识提升更具重要意义。

2.3强调工业产品设计教学的生活性

现阶段,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艺术因素也占据重要位置,因此,产品的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设计的美观性以及艺术性,然而,工业产品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回应用到人类生产与生活当中的,所以必须要将设计的生活性作为前提条件,重视其生活使用价值。在探索型产品设计教学体系构建期间,教师应保证课程的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从课程入门的时候就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来更好地设计产品。具体来说,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应该坚持实用性的原则,要求设计人员重视生活性,然后将生活性有效融入到实际设计理念当中;而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灌输一定的思想,那就是每件设计产品都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生活性与实用性,发挥其重要价值。

2.4强调工业产品设计教学的美观性

目前,工业产品美观性也是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的,毕竟设计产品不可以只重视生活性与便捷性,若是不考虑美观,则就不是“设计”了。所以,在探索型教学体系构建中,产品设计教师需引导学生大力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其欣赏美以及感悟美,具备一定的创造美的能力,然后实现自身美学意识的良好应用[4]。此外,学生不仅要有审美能力,还必须要学会创造,固步自封是难以创造出美好工业产品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引领时尚潮流,进而创造出极具美观的产品。

3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工业产品设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探索型教学体系中,应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实践课程的合理化安排,注重产品设计生活性与美观性等,充分激发学生潜力,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于鹏

参考文献:

[1]刘秭岑.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J].山东工业技术,2015(23):230.

[2]吕荣丰.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研究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4(18):10.

第4篇

人、生产、环境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要素。人通过生产与环境产生能量交换并相互影响,而生产始于设计,也决定于设计,设计不仅提供生产的理念,也提供生产的方案。如果说生产是人与环境能量交换的中介,那么,这个中介的灵魂就是设计,设计对于人与环境的互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平衡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环境污染也从最初的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风险概念应该被确立,这一概念即是:由于工业产品设计所导致的产品从诞生到消亡的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可能性。其逻辑关系是:工业产品设计定义产品要素、决定生产工艺、指导销售策略、引导消费行为、影响生活方式,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梳理,得出其系统、全面的生态环境风险,这将有利于调整设计策略或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将其生态环境损害消除或降至最低。这一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产品的选材阶段、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产品的运输与销售阶段、产品的使用与维护阶段以及废弃物阶段。

二、产品选材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是构成物质产品的基础,选材是工业产品设计的重要内容。选材,不仅关系到产品的物理性能、视觉感观、触觉感受,还直接关系到产品材料的获取及其加工工艺,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构成产品的材料来看,可大致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目前,在工业产品的用材中,天然材料主要是木材、皮革和稀有石材。天然材料在色泽、质地与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天然材料直接取材于自然环境之中,“来于尘土,归于尘土”,因此并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当某一天然材料的数量与质量发生变化时,对整体生态平衡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如树木被大量砍伐,会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链条断裂等恶果。另一方面,由于材料的稀缺性能够有效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商家对其趋之若鹜,因而,某些优质的天然材料就此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从生态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损失将比前者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如果说,对天然材料的过度攫取其危害是显著的,那么人工材料,尤其是不可降解的人工材料的泛滥,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则是触目惊心的。人工材料建立在化学工业的基础上,人工材料之所以诞生,即是为了弥补天然材料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能、原料获取及加工成本等方面的劣势,然而,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人造材料与自然环境的对立。人工材料泛滥所带来的环境损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其获取需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并产生废气和废水;2.难于或不能被自然降解,所形成的固体废弃物会对土壤、水体、生物造成直接或潜在威胁;3.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昂,焚烧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物质加剧环境污染。对于产品设计中的选材要十分慎重,既要考虑成本因素,更要时刻以生态利益和环境安全为准绳,着眼于材料科学的进步,依照不同产品的性质和用途,选择最为适宜的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应尽量减少构成产品的材料种类,降低其回收、利用的难度,将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降至最低。

三、生产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设计,确立工业产品的各项效果和技术指标,并通过选择和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将其实现。具体来看,工业产品设计需要对产品的外观尺寸、造型、结构、材料、色彩、表面肌理等进行定义,生产和制造则是依照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内容而展开的。众所周知,简化生产工艺能有效提升效率、压缩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而减轻环境压力。一方面需要借助技术创新,如设备的创新,多轴联动机床、激光雕刻机、大型3D打印机的面世,使得以往复杂的工序得以简化并能够获得更高的加工精度;再如材料的创新,记忆合金、纳米陶瓷、石墨烯等新材料相继出现,除具备优异的物理性能之外更能够简化产品结构和制造工序;但无论是新设备、新材料还是新工艺,都需要长期的研发和巨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工业产品设计的优化,相较于技术创新,通过设计手段简化生产工艺将更加直接和高效。如在“绿色设计”理念指导下开展的简约设计(Minimalismdesign)、可调节设计、模块化设计、工艺简单化设计等,都能够极大地降低产品复杂程度,提升模具利用率并简化装配工序;此外,采用简洁的造型、单纯的材质、简单的结构,利用料本色、材料本身质地、暗线装饰等具体的设计手法也能够有效地简化生产工艺。诚然,复杂的生产工艺,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然而,以此为标榜并刻意为之,反映在设计上,即是复杂的造型和结构,繁复的装饰和材质的堆砌,虽能够造就一时的感官刺激,然而从长远来看却是难以持续的,从资源节约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可取的。研究生产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利于工业产品设计向着“结构最简单、材料最俭省、造型最简练、表面最纯净”的方向发展,从而简化生产工艺,将生产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

四、运输与销售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运输与销售是产品转化为商品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不论是商家还是设计从业者,都对其高度重视。从设计角度来看,要保证运输与储存的便利、高效,以及促进销售,重点在于产品的包装,可以说,运输与销售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主要来源是产品的包装形式。首先来看运输阶段。从规模上来看,产品的运输无外乎两种,一是大批量的运输,如从工厂将产品运送至销售地,二是小批量或单品的运输,如从销售地运送至客户手中。无论是哪种形式,在运输过程中,对包装的核心要求是保证产品安全,即是保证产品免于因震动、撞击、挤压、受潮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产品损坏或失效。为了保证产品安全,就必须采用更坚固的材料、更大的缓冲空间、更好的密封效果等,随之产品包装的质量更重、体积更大、耗材更多,但这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包装本身物料的浪费;二是运输效率的降低,而这也是运输阶段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部分。产品包装除保障产品安全之外,另一个重要使命便是增强展示效果,展示效果对产品的销售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产品在包装上煞费苦心。产品包装设计,为了增强展示效果,促进产品销售本无可厚非,在此要批判的是“过度包装”。所谓“过度”,即是包装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畴,如运用高档材质、复杂工艺、夸张的体量等,甚至在部分行业,包装的成本已经高过产品本身!其目的,无非是通过“过度”来追求更大的附加价值。如果说,过度包装的首要问题是对资源的浪费,那么更大的负面效应是对社会生态的破坏,因为这种包装形式营造奢侈消费,助长奢靡之风。研究产品的运输与销售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利于产品包装向着轻量化、小型化、集约化、便于利用、易于再生的方向发展,这既是还原产品包装的本真,亦是对生态环境的责任。

五、使用与维护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业产品设计将定义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方式,是使产品具备物质功能和使用价值的关键。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施动者是人,受动者是生态环境,连接两者的介质是产品,因此产品需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人的需求,二是环境的制约。满足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安全性和易用性(Usability)。产品的安全是基础,要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确保用户的使用安全;易用是更高的要求,即是方便人们更好地去使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以下要素:可学习性、可记忆性、减少误操作、具备效率、令人满意。这既是工业产品设计所追求的“以人为本”,亦体现出目前产品设计的不足,而这种不足将会导致人在使用与维护产品时遇到诸多不便,甚至是危险,以至于对人身财产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要适应环境的制约,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产品的质量,二是产品的能耗。在这里,产品质量是指能否长期、稳定、高效地工作;而产品能耗是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能环保。要满足上述要求,首先,需要通过设计为产品设定适当的功能范围,功能范围过窄,会使得产品功能单一,适应性不足;功能范围过大,会造成功能浪费、结构复杂、维护困难。其次,需要通过设计使产品具备优良的工作性能,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应用,材料运用、结构和工艺设计上。再次,需要通过设计使产品具备科学的使用功能,主要体现在高度协调的人机关系。研究产品的使用与维护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易用性,实现产品使用和维护的绿色高效。

六、废弃物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产品丧失物质功能和使用价值后成为废弃物,此阶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效应最为明显。现代设计强调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Design)的理念,提出设计应当使产品具备“从摇篮到摇篮”(CradletoCradle)的可持续性,即是希望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但要使产品具备这一属性,需要摆脱两方面的困境:一是材料的限制,二是观念的束缚。工业产品的用材绝大部分是人工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这类材料的共同特征是制造容易、回收困难,因而其成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尽管所谓“绿色材料”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现实是这种材料并未成为目前工业产品的主要用材,这里既有技术的因素、经济的因素,也有人们观念的因素。相对于突破材料的限制,观念的转变显得更加困难。首先,人们对于产品的态度普遍是“喜新厌旧”。产品生命周期的完结和产品代差的出现,是造成这一观念的客观因素,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产品推陈出新的频率越来高、间隔越来越短,刺激着人们的视听、调动着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许多产品被提前“终结生命”。其次,人作为视觉动物,总是被精美、华丽的事物所吸引,这一方面是由于上述事物拥有更夺目的特征,而更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对物质的迷恋和财富的炫耀,反之,质朴、简单的事物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实际上,这是植根于封建时代、发展于工业时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当今的投射。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缺乏主动延续产品生命和参与废弃物再利用的动机,人们已经习惯于购买和抛弃,而非维护和再造,因为前者意味着喜悦和简单,而后者意味着乏味和挑战。研究产品废弃物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是对可持续这一命题的思考。可持续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可持续,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以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并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是达成可持续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七、结语

第5篇

可持续性设计的基础是系统设计

可持续设计并非针对某一个产品或产品的某个环节,而是针对整个系统,这是因为人对产品的选择已从纯功能品质转向了综合效能品质,人们不再满足于某一功能的实现,而是需要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产品系统又分为纵向和横向系统,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都牵涉到许多相关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连贯,相互支撑,形成了立体的产品设计系统,这个系统正是可持续性设计的基础。纵向产品系统的可持续性设计在产品设计系统中,产品的特有属性决定着具有自己的纵向历史沿革。从具有创新性的第一代产品开始,就必须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后续的产品商业开发中,如何节省材料,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等,通过外观设计、技术研发,结构设计和其他手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以空调产品为例,最初发明的空调是以氟利昂为主要的制冷剂的,而且耗电量大,对环境影响较大,在更新换代纵向发展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设计手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在二代和三代空调中就出现了无氟空调和变频空调。可见,可持续性设计一直引导着产品纵向系统设计,让整个产品设计有着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偏离轨道。横向产品系统的可持续性设计在横向产品设计系统中,产品构成中具有自成一体的众多横向联系因素,如功能、结构、色彩、线性、材质、人机关系、社会人文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整体性表现[2]。只是解决其中某一个要素是无法达到可持续性设计的要求的,所以必须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系统性的按照可持续性设计的要求展开设计,才能达到设计目标。比如电动汽车,不仅仅要考虑使用电能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尾气排放,同时也要考虑生产电动汽车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生产成本的高低,同时还要考虑电池的回收处理,这些系统因素相互关联,不能抓住一点,其他不管,要综合衡量,设计出适合于现有技术条件,同时符合可持续性设计要求的产品来。

可持续性设计的核心是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2l世纪的一种全新设计理念,将环保意识纳入产品设计过程中,主要针对传统设计在资源消耗、生态破坏方面的问题,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3]。这要求在产品设计的开发过程之中,对生产技术选择、材料运用、废物回收等全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要有利于生态的改善和环境的保护。绿色设计的内涵在于4R。4R是由英文的Recovery(回收)、Recycle(再循环)、Reuse(再利用)和Reduce(减量)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来。由这四个词的词意结合起来的绿色设计,充分考虑产品原材料的特性和产品各部分零件容易拆卸,使产品废弃时能将其材料或未损坏的零部件进行回收、再循环或再利用,如图1所示的可组合办公桌,利用回收后的聚丙烯材料制成,可以任意组合,增加了使用的乐趣,同时也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减量”的含意是:在设计开发之初,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将生产产品所需材料降到最低限度。在造型设计时要尽量做到简洁、明快、适度,细部设计要质朴而不乏精致,体现出高雅的设计品味。如图2所示的竹制音箱,既采用了竹子这样的天然材料,同时整体显得清新简洁,简化了造型,节省了材料,同时又充分发挥了自然材料的特点,通过培养,竹子不断的生长,音质越来越好,体现了环保理念和创新设计的统一。在包装设计上要避免过分奢华和超过产品自身价值。以合理满足产品的保护、运输及消费者审美需求为宜。把绿色设计的4R内涵作为产品生产策略,将为企业创造一个“量少、质精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设计的文化。

可持续性设计的时间跨度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可持续设计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延长生命周期,降低产品系统成本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可持续设计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延长这几个阶段(尤其是延长成熟期),延长产品寿命,通过产品的批量化,模具共用,不更新生产设备等方式,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生命周期的循环重叠,节省成本通过生命周期的循环重叠,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的成本,也可以实现整体系统的可持续性。比如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曾多次举办以“全寿命周期管理”和“再制造”为主体的学术会议,并对诸如启动器线圈等一些具体零部件的再制造制定了标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联合在海兰帕克建立汽车回收利用研发中心,就是为了专门研究开发汽车零部件的拆卸、再制造和再循环利用[4]。这种“全寿命周期”体现的就是生命周期的循环重叠,即上一个生命周期的某些环节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一些环节打下了基础,这样每一阶段环环相扣,设计和生产决定了回收的方便,回收又促进新的设计与生产,这样的有机循环,大大节省了材料,也节省了生产成本,体现了设计和制造的可持续性。

第6篇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为了生存,进行了一系列的劳动。在这些劳动的过程中,人类渐渐地有了制造工具的意向,以适应自然,能够继续地生存下去。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那时的人们为了获取生活物质材料,打磨了大量的石器。人类通过运用这些石器,捕猎动物,获取食物,因其功能的使用而得到满足。这些打制石器因其简易功能对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工具。可是由于当时的自然环境相当的恶劣,人类为了生存,对工具的功能需求相当的大,而根本没有考虑工具是否具有美感,用着是否舒适,是否符合人类的身体的各种特征等等。因此在生产打制石器的过程中,人类对自我的意识比较淡泊,基本没有考虑到人性的因素。因为这些工具只满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而人类对个性的审美需求还没有萌芽。

2.工业社会

工业革命爆发以后,产品的制造不再是手工作坊式的,而是批量化、标准的流水线的机器生产、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产品设计中功能的要素虽然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考虑,满足了使用者对功能的需求。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人文环境、社会交际等等在逐渐的影响着人类。同时对产品的使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大批量生产所带来的产品粗制滥造引起了人类的反思。因此提出了许多疑问。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是否需要审美?传统社会中形成的审美意识和习惯如何与现代工业社会相结合?因此,这一时代的人们开始了自我的否定、自我的觉醒,慢慢地形成了自我的想法,将自己的看法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当中,从而改善产品的使用条件。所以,产品设计的重心也开始由原来的功能为主往个性审美的方向发展。所以产品设计中对人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多。无论多么微小的一件产品,它也能满足使用者不同方面的需求。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牙签,它的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么微小的牙签,它不仅拥有其实用性,而且礼节性也包含其中。如左上图所示,牙签的顶端都是有两个凹槽,如果人们即将要使用它,则需要先将顶端掰断。这么一个微妙的细节不仅代表此根牙签已被用了,而且顶端掰下来的那一截可以放在桌上当作拖(如右上图),放置待用的牙签。

3.后工业社会

在经历了激进的后现代思潮的洗礼后,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设计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设计不再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原则,成为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各种风格并存的、各种学科交汇融合的学科。今天,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化社会用网络建构了我们新的生活方式,但是庞杂多样的瞬时信息反而使人们迷失了自我,激发了对自我认同的焦虑与追寻,信息技术的发达带来的信息快速流动和频繁交换是人们拥有了更多选择。所以,在物质极端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已不再是产品本身所体现出的功能主义所能满足的了,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精神的、文化的、潜意识的等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所以产品设计中人性的考虑比重则大大得多余了功能的考虑。纯艺术品的出现就是产品设计发展至今的典型代表。个性的审美需求成了产品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其生理生存方面的需求则越来越少。以包装为例,现在的产品和包装已经融为一体,甚至包装已经超过了产品本身的功能。如星巴克的咖啡,它的杯子内部耐高温,外部用瓦楞纸包裹防烫,盖子防侧漏。它这样的包装设计成本都将远超咖啡本身的成本。因此,喝咖啡的整个体验中,不仅拥有喝咖啡本身的体验,还有更多的是包装的体验。

4.总结

第7篇

1.重复

这种构成方式主要通过不断重复同样的造型来实现。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中,重复构成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产品造型的重复排列、产品的按键、手机按钮等等。通过重复构成这一方式可以使产品具有高度的统一协调,从而使产品更容易被人们记住。而且一些按钮进行重复排列之后也更加容易使用操作。不过在进行产品的重复构成设计时,要注意方向和空间的变化避免过于单调乏味。

2.发射

发射也是重复形式的一种,围绕一个或几个共同的中心进行形状的排列组合,在生活中例如阳光光芒的排列、水花四溅的图案、绽放的花朵图案等等都呈现出发射的形态。发射这一构成方法的焦点十分明显,而且具有很强烈的光芒感,因此产品会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一般灯具的造型设计会常常使用到发射的构成方法以实现更好地产品效果。

3.对比

对比的构成方法是使两种或多种不同特征相同属性的介质进行相互比较,从而使它们的不同特点更加突出。在自然界中,黑白、冷暖都是很明显的对立统一。对比这种比较方式,既可以是强烈明确的,也可以是轻微模糊的,可以进行简单地对比,也可以进行复杂化的对比。在不少工业产品的设计中,就运用到了对比的构成方法,从而使产品的某些特征更加突出,从而实现造型和功能完美地融合。但是在对比过程中也要注意产品的统一协调,避免过多对比而使产品整体观感杂乱。

4.特异

特异的构成方式主要是通过设计中一些不按照规律的设计来使产品的一些特点更加凸显。特异夹杂于规律之中。一个产品设计异的构成要素不应该太多,而应该放在比较显著的位置,从而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特异从根本上来讲也是一种对比,但是这种对比效果更加强烈,很容易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例如一些大型机床或者危险性较高的产品,在设计一些常用按钮时往往会选择更佳醒目的色彩和形状,从而方便人们的使用。

5.分割

分割是构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将整体分割成部分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例如报纸杂志的版面、房屋的吊顶、冰箱的空间,这些都是依据分割的原理进行构成的。现代的产品设计中也常常使用分割的构成方法,例如灯具的设计、家具设计、手机面板上面的显示屏幕、手机按钮的大小和比例等等,都充分利用了分割的原理。

二、立体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主要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产品的设计组合,是一个由分割到组合或者由组合到分割的过程。立体构成更加看重不同材料的研究,并且对立体形态的形式美进行深入的规律探索,从而使设计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立体构成是现代产品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中一些家具或者灯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立体构成的原理。

1.线材和产品设计

线可以很好地表达方向性,线材主要有两种,硬线材和软线材,而线材的构成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垒积构造、框架结构、伸拉结构等等。在进行产品设计中,有一些默认的规律,例如:曲线代表动、直线代表静;圆滑的曲线可以代表女性,硬直的直线可以代表男性。一些手机产品的边角采用圆弧结构,并配以亮色,很容易受到女性的欢迎。而一些汽车选择流线型的车型,简洁大方,就很容易被男性看中。

2.面材和产品外观

面的最大特征就是其具有一定的形态,很容易被辨认。面材主要分为曲面和直面两种构成形式,曲面富有变化而且造型十分丰富,而直面就显得更加挺拔有力,在产品设计中,面材主要运用于产品的表面设计,从而使产品更加具有充实感。

3.块材和产品造型块材作为立体造型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具有几何体和自由体两种不同的形式。自由体有非常广泛的体现,例如河边石块、海边贝壳等等。而在现代设计中,产品的设计更加强调统一整体的美感,例如1998年的苹果电脑外壳、华根菲尔德设计的台灯等等,都体现出简单大方的整体设计美感,充分体现了立体构成的完美运用。

三、色彩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构成是色彩设计的基础,通过一定方式的组合和搭配形成最佳的色彩关系,在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呈现效果,从而对消费者的购买欲产生刺激。

1.色彩的调和构成和产品设计

色彩的调和构成主要是由两种或者多种色彩和谐的进行搭配,通过色彩的调和可以将原本对比强烈的色彩和谐统一的存在于产品设计中,根据产品的不同功能和要求进行色彩的调和,从而使产品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色彩的联想和产品设计

色彩的联想主要是人们在看到某一色彩时会对其他事物产生相应的联想。在产品色彩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调节用户的情绪,从而使产品更好地表达出自身特点,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放松。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造力文化竞争力

一、工业设计的文化属性

工业设计是一种文化事业,这是中国提升产品文化竞争力过程中一个重要命题。过去中国工业设计主流论述是往经济与工程的靠拢,将新产品设计开发视为其核心专业活动,並以“形式—机能”、“技术—市场”等二元对立来理解产品。前者大多是遵循现代主义“形式追随功能”的教条,后者则不外是强调技术创新主导消费市场的生产导向派和注重消费者需求引导产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派。这两者过去很少受到质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情况才大有改变。“存在”的问题是工业设计发展最根本的哲学基础。不论有多少种可能的答案,忽略了产品象征意义的层面,就根本无法掌握当今工业设计专业的基本性质。上述的问题或多或少都牵扯到文化层面,要掌握工业设计的本质就不能无视于文化课题。其次,过去的技术与市场观点一方面偏执于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与好用、可用、实用的设计考虑,忽略了较高心理层面上的需求、渴望与身份认同。结果一些善意的老师得出几条过度简化的公式来教导学生,例如“工业设计=工程十市场十人体工学”。然而,德制高级汽车的技术与舒适感未必比日制同等级汽车优越,但是所谓“德国双B”的Benz与BMW仍然是众多亚洲消费者的最爱,这类消费行为很难单凭传统的技术与市场层面来理解。

在消费文化兴起之际,大家逐渐意识到在后现代社会脈络中,所谓消费其实就是消费符号,所以产品就是提供消费者塑造自我形象和风格的符号,而且代表符征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可以和代表符旨的所诠释的象征意义脱钩。以上的例子说明了工业设计总是涉及象征意义、价值与认同等文化层面的内容。工业设计师所从事的是一种远比仅涉及技术与市场问题或形式与机能问题还要高深莫测的文化事业。

二、工业设计参与文化认同的构筑

工业设计只是企业內部的“私事”,还是可以站在政治、社会与文化的高度上加以考察的国家大事?上世纪七十年代JohnHeskett以美国人的观点写了一本名为《工业设计》的著作,在“设计与政治”一章中,他列举美国用各种产品在万国博览会展示其国力,作为国家与文化霸权和工业设计结合的具体例证,揭示出设计和政治是不可分割的。又例如,海湾战争引起石油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並促进节能型汽车的开发,汽车趋向低宽圆的低风阻与经济型取向的设计,这种汽车造型又感染了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趋势。许多国家都有推广工业设计的政策、机构和计划,例如加拿大的设计交流计划(DesignExchange)和联邦形象计划(FederalIdentityProgram),即是一个政府认清工业设计除了在经济上的角色之外,更攸关一个国家的整体品质形象与文化竞争力。

将产品、企业和国家的形象整合为一体,迈向创新、品质与价值之路的种种实例,就说明了工业设计不仅作为一种企业竞争的利器,更是国家竞争中代表品质形象的一张王牌。通过工业设计促进产品认同、企业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四者的完美结合,提升整体国家竞争力,包括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竞争力(这里所谓的认同是指英文的identity,有时我们也翻译为识别、形象或自明性)。德国Braun、荷兰Philips、意大利Alessi等公司何以兴起,工业设计与这些认同息息相关。当年的一场柏林国际建筑展上,像德国包浩斯设计学校创办人WalterGropius等国际盛名的建筑师所设计的室内空间,就摆设了各式各样的Braun小家电。这时候的Braun已经不只是Braun了,而是化身为“伟大的”德国、日耳曼民族、包浩斯和现代设计运动等传奇的一部分了。当我们把视野扩大到全球经济市场竞争的宏观尺度上,我们也会同时感受到政治的力量和文化认同的建造。人们需要凭借产品识别、企业识别、国家识别、文化识别的主要理由是,人类既需要用器物来凸显自己和群体有所差异,也需要用它来表现自己所归属的群体。换句话说,就是因种种渴望个人异质化的冲动与要求群体成员均质化的两股冲动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同中取异、异中求同的行为。这也是流行现象的一个最佳解释,包括解释产品款风和生活形态的现象。在这个符号消费的年代里,国家与文化识别就是通过国家意识形态、文化神话的建构,使产品和企业有一个可以辨別的符号以进入符号的消费市场,所以国家与文化识别的塑造变成一个在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中推动国际化和提升国家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策略,既是企业的私事也是国家的大事。有些消费文化理论者批评工业设计师只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创造,但这种需求往往是过剩的供给和浪费决定的。这类批评在特定的情况下是中肯的,却不能以偏概全。但是在文化认同的建造过程中,工业设计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三、设计创造力与创新文化的相互演化

设计创造力是指工业设计的核心专业活动,既有创造性,也有生产性与价值性。“创新文化”则指对于创新的态度、价值观与信仰的总和。设计创造力的发展与创新文化之间显然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许多学者都将文化视为增进个体创造力发生机会的一项必要条件,在其他条件相等情况下,创造产品的机会是文化、教育和人才三项变数的函数。同时文化的目标可以激发人民的创造动机,而人民也反过来参与了文化的创造,彼此生生不息。文化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也是如此。只是这种文化的创造过程是长期的大众生活体验慢慢演化而成,与在短暂的时间內由特定的个人或团队设计创造产品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设计创造力既是社会文化所激荡出来的产物,也是一股足以改变社会文化的力量。

为什么有些国家的整体设计创造力表现较佳?首先,一个国家的创新文化受到有关设计创造力的普遍态度、价值观与信仰的影响。例如,有些文化认为继承固有传统远比开创新的文化要素重要;有些文化“重道轻器”(例如道家与儒家思想),有些则肯定技艺(例如两个世纪以前的荷兰与英国钟表制造业的繁荣和人民的时间观念相互演化)。在这种坚持产品品质与价值的消费行为与信念下,欠缺设计创造力的厂商根本无法生存,这也是此类国家的企业之所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基础。

其次,创新文化大多是个人与团体以往和现在的创造行为所积累而成的。然而个別的创造行为又与社会制度中的各种诱因有关。有些社会制度鼓励和保护创造者和其创造成果,有些则压抑个人创造行为的发展。据美国有关部门研究指出,近年来华人(尤指学生)的创造力有所进步,但仍逊于西方。这主要是因为华人社会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养方面有几个现象是不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其中包括:过分强调智商而忽略创造力、重视外在动机而忽略内在动机、强调知识来自权威的传授而忽略意义的主动建造、强调考试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重视笔试与记忆背诵而忽略真实评价与多元表现、支持乖男巧女与标准答案而排斥好奇求变与独立思考、重视创造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造历程的体验与个人经验和发现、强调努力认真而忽略乐在其中、重视学科本位而忽略课程整合等,这些都是影响创造力的原因所在。

最后,社会政策的选择也对创新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适当的专利法规和著作权保护是最好的例子,开创良好的企业创新与投资环境亦然。好的政策与制度可以让企业认清利润是无限的,是可以开创的,财富可以通过人才、知识与资本、科学管理等创新过程而加以创造,不是靠特权垄断、来瓜分有限的财富。

四、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全球化已演变成一场文化危机。文化普遍性逐渐冲击区域性与独特性,破坏了地方传统的社会结构与价值认同。这种危机感激发了本土意识的觉醒,区域性文化发展成为重要课題。我们需要在一点一滴上开始正式回应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全面进行空间、历史、文化与社会的改造计划;其目的不只是在营造一个社区、一个景观或是一件生活用品,实际上是要营造一个新社会、一个新文化和一个新的“人”。在经济全球化的氛围下,除了经济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之外,构成整体国力不可或缺的文化竞争力逐渐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Perkins,D.K.KnowledgeasDesign,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Inc.1986

第9篇

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进行评价,主要是以改善环境为目的,对各类绿色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环境负荷做出分析,从绿色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下主要从清单评价分析、影响评价分析、对评价的改善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清单评价分析

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清单评价分析,主要是根据对产品清单的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功能单元以及系统边界等,并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建立各个阶段的流程图,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程度的量化评价,如废气、废物、废水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等,再根据评价结果来对绿色产品生产进行改进。清单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要对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对各项数据的量化评价来实现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流程的改进;

(2)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建立生命周期清单,定期对清单表格进行分析,并对表格上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主要产生的污染因素等,再不断对其进行改进。

2影响评价分析

影响评价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通过对绿色产品产生的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影响、人身健康影响等方面的评价,来确定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影响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要对影响进行合理分类,以生命周期作为基础,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如NO2、SO2、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类来了解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改进;

(2)对以上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最终确定表内的各个干扰因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状况;

(3)通过比较评估的方式来对不同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相互比较,同时要注重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的因素评价,这样才能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3对评价的改善分析

通过以上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的分析得知,绿色产品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在经过对危害因素进行量化之后,可以对影响因素进行定位,更有利于绿色产品设计的改进。以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对生态诊断结果来改进产品的结构以及材料,避免或降低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的危害,为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结语

第10篇

论文摘要:工业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意象”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对现代工业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1“意象”的产生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意象”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审美范畴,它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两个层面的含义。所谓“意”是指意图、意向;“象”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意象在传承与整合中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意象”概念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最早由王充提出,主要在哲学范畴内讨论;魏晋时期刘册将“意象”概念引人到文艺美学中,是最早关于文艺方面的描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一书中写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它是指一切悟彻人生的艺术家能运用笔墨描写想象中的景象。在这里,刘姗指出“意象”是在心与物互相交融,在物象感知之上而产生的,并肯定了“意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也为后来“意象”在艺术创作上开拓了新的思考方式和领域。它产生和存在于工业设计的审美活动之中,是一种理性化的科学命题。因此,研究“意象”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意象”造型与现代工业设计的关系

“意象”是整个现代美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亦为造型设计美学的核心概念,工业设计是“意象”的思维结果。这里我们按照用途可将其分为: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功能意象和以追求更高的精神愉悦为目的审美意象两个方面。前者是以实用为目的,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体的某种思维产物。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意象”化的审美设计就是把理论美学的原则应用于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领域而产生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它追求物质生产过程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它的核心范畴是功能美。后者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根据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引起人想到许多东西,是让人们在看到设计者的作品同时,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这两种概念是理智与直觉、认识与创造、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高度统一。

从中国的传统美学来讲,“意象”相近于想象,也可以认为是想象中的“艺术”。而工业设计是产品设计师物化想象产品艺术化、人性化的具体体现,它直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计过程中的“意象”实际上就是设计者大脑中产品模型“情、景”的体现,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设计的成效;“意象”与工业设计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具有因果关系,缺一不可,互为系统。“情”(意象)、“景”(产品)的统一乃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意象”不能还原单纯的“情”,也不能还原单纯的“景”。离开主体的“情”,“景”就不能显现,也就成了“虚景”;离开客观的“景”,“情”就不能产生,也就成了“虚”情;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产生审美意象。只有“情”、“景”的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向。

3“意象”造型观在工业设计中的深刻影响

“意象”造型观在工业设计中的影响涵盖古今,随处可见。古代的手工制品都是早期人类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思维的作用下,经过制作者按照“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意象”造型设计之后,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经过简单的加工之后完成的。如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制作的木锁等生活用品便是佐证。如今,过去的手工制作变为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目前市场上一些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精美的工业产品设计令人眼花隙乱、目不暇接,这些产品是设计师大脑中“情”、“景”的高度统一。也就是传统“意象”造型观影响现代工业设计的深刻体现。

现代工业设计产生于欧洲,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就开始发展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展开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现代设计,并形成很多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流派和体系。在中国,虽然没有西方工业革命的经历,但是,勤奋好学的中国人,却早已积极主动地把现代设计思想、理论、方法引进中国,并且一直想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振兴中华民族,圆百年近代史上中国人的强国之梦。这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的标志性参照物,就是20世纪20-30年代的南京中山陵;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90年代的北京世纪坛;以及兴起于80年代,至今还方兴未艾,可圈可点的全国性“城市开发热”。在这些建筑中,不仅体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都有中国本土传统“意象”造型美学的缩影。

综上所述,“意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没有“意象”,就不存在现代艺术设计,正是由于设计师把产品的使用功能科学化、艺术化、美观化,现代设计才发展到了今天。

4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工业产品设计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1.创客什么是“创客”?“创客”这个词来源于英语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随着3D打印、激光切割等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大学兴起了创客空间,中学的创客空间也在逐步增加。2.创客教育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与教育“碰撞”的产物,创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影响着传统的教育理念、组织、模式与方法。2016年2月,谢作如、吴俊杰等创客、创客教育的20多位专家对创客教育的定义进行了研究,最后一致认为:创客教育是以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一种素质教育,强调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

二、中职校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工业产品设计是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工业创意产品的设计创作与操作步骤,体现产品创意设计思路,工程制图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虽然学生对产品的创新设计、功能特点、整体造型都有整体把握,但学生很多好的创意作品不能转变为产品。学生的创意始终终结于图纸、渲染效果图的表达,对功能和结构等细节缺乏现实的验证。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新技术将创意转化为真实产品,让学生体验创意中的快乐。

三、创客教育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创客教育值得推崇的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合作分享的理念。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将创客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能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尝试将创意转化为产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在中职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尝试“在创造中学习”的学习方式,渗透创客理念,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创客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创造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实现创意产品化。创客教育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不再是基于知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升各方面能力。

四、创客式工业产品设计教学实践

1.成立创客中心,进行创客训练,提升学生能力

成立创客实训中心,配备有基本的教学条件以及高精度桌面式FDM3D打印机、工业级三维扫描仪、低功率激光切割机、微型锯床、车床等现代化加工设备,配备专业教师利用“创客理念”以项目为导向,提高教学过程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工业产品设计教学前期“培养阶段”重点是“领进来”进行基础培养,让学生明白创客没有学科的限制,学习是以产品设计为方向,通过项目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后期“创新阶段”让学生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参与各种开放的贴近实际市场的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或设计类的比赛,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客技能并使其成为全能型人才。

2.创客教育与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有效衔接

工业产品设计的创客教育并不是脱离原有的教学计划,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Inventor软件建立模型,利用3D打印、激光切割等新技术实现创意产品化。例如在《创意台灯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以“仿生”为设计元素,开展创意设计,学生团队设计海豚、大象、章鱼等多种台灯造型,再通过激光雕刻技术、3D打印、数控加工等技术完成了产品制作,成功地将创意转化为了产品,产品还能通过技能节等各种活动展示了作品,扩大“大众创新”在校的影响度。近两年,学生团队参加全国“领跑未来”国际学生创客活动,从产品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图纸输出、产品制作、展示等十多个小时的拼搏,取得了总冠军。

3.利用专业优势,开放创客中心,延伸课外创客教育

创客中心的课外课程特设“能动手、快上手”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实战为驱动指导学生熟悉产品的制作加工、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参与设计竞赛,建立“传帮带”的创客团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动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开发产品,如笔筒、创意笔架、茶杯垫、弹弓等,许多学生在看到成果后都愿意多再制作一些用于展示或送人。创客中心的课程特色鲜明,内容新颖,动手实践突出,深受学生的好评。将创客运动中的“创新、实践、合作、共享”等精神融入教育之中,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创客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机结合,还需要很多探索与研究,协调各方面资源,完备实训条件,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实现合作教学;学校教师更应将创客教育常态化,以项目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项目到实践中,让教学过程更加趣味化,更有深度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创客教育中中小学的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2):21-22

第12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点、线、面,产品造型

构成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就是以数种以上的单位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平面构成是学设计最基础的学科,不管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界面设计等无不体现点线面的构成关系。

工业造型设计是以工业产品造型、外观质量及人机系统协调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它不是工程设计,也不是工艺美术设计,它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从美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等方面出发进行产品三维空间的造型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就是通过给产品赋予思考来达成交流。”那么怎么给产品赋予思考呢,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点、线、面的关系,这样才能对要设计的产品有处下手,免费。任何产品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产品作为一个体的形式存在,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由面构成体。不同的点线面构成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性格,可以刚硬、可以柔美、可以可爱、可以妖媚……

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的原理是一种在视觉的直接关照下通过切割、分解、变形、重构等不同手段在二维平面空间之中对原有形态进行创造性的排列与组合的造型方式及其所形成的现代造型观念。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于视觉及心理上的力学关系原理,将几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形态单元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一个原来不曾有过的新的较为理想的排列形式,并赋予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以全新的印象。

平面构成的根本原理在于它不是简单的模仿具体的生活形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而是探究客观现实中的多种形态,表现在视直觉上的组织结构中的力学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这其中需要从概念过渡到形象;从凌乱过渡到有序;从无情无理过渡到合情合理;从平淡的现实过渡到虚幻的新奇等等。在强化形与形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形式法则的运用上,努力表现出一种既富于动感变化又具有调理秩序的视觉形象的新格局来。

2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特性分析

在平面构成中基本造型元素为:点、线、面。下面将对点、线、面的概念、性质及构成进行具体分析。

2.1点

在平面构成中的点,其大小是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其大小不许超过视觉单位“点”的限度,超过了就失去了点的性质,就成了圆。点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在比较中而存在,通过比较而显现。例如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一只小船就成了“点”,虽然小船具有一丁点面积,然而在视觉上与广阔的大海相比我们感觉它只是一点。

点是视觉的中心,也是力的中心。越小点,点但感觉越强,距离越近,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相反感觉就越弱。点有求心的作用,能够产生积聚力的视觉效果。免费论文。点有一种跳跃感,使人产生对球体的联想;点有一种生动感,使人产生对植物种子的联想;点还能造成一种节奏感,类似音乐中的节拍、锣鼓中的鼓点。我们可以通过点的大小,排序,位置,颜色,形态等产生视觉上的美感。

2.2线

极薄的平面互相接触时,其接触的地方便成为线。线也可以说是点的连续和延长,有直线、曲线、折线、粗线、细线等形式。从平面构成来讲,它既有长度,也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它在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免费论文。线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体,都由线来表现。如树枝,灯柱,电线,绳子等。

粗线较细线更为醒目,长线较短线更为突出,成角度的线较水平线、垂直线更富于变化。直线的视觉效果更偏重于静态,较为理性;水平线平和稳重;垂直线硬挺沉稳;向上方倾斜的线具有上升积极地感觉;向下倾斜的线具有沉降的感觉。曲线较直线更具动感、柔和且具有弹性;折线带有波动性。线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用尺规划的线理性强,具有冷静而且坚强的视觉印象;徒手画的线感性强。

2.3面

“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一般来说,面往往在画面中所占比重较大,因而面的大小,形态,位置就先得十分关键。

面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的面和不规则形的面。规则形的面是由圆形、方形、角形等规则的几何图形所组成。圆形,视觉效果完整且具动感;正圆形的中心对称性中柔和见沉稳,在圆形中截取的任何一部分即是弧形,弧形比圆形更具有运动感和速度感。方形,通常给人稳固、坚定、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所以适于表现厚重、有力、固执等概念;角形,其突出的角给人以紧张感,带有较强的不安定性和刺激性。

不规则形是有曲线、直线围成的复杂的面。其个性复杂,同一形态可因观察环境和观察主体的主观心态的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变化。不规则形融入了圆、方、角的多种因素,其表现的多少可倾向于不同的视觉印象。

3点、线、面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关系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就是应用空间造型设计的原则与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结构、功能、材料与人、环境、市场经济等的关系,创造性的将这些关系协调的表现在产品的结构造型上,开发出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工业产品。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意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细节,造型中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结构穿插、组合变化就显得更为重要。

3.1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点与面的关系

我们从点出发,一点点分析点、线、面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关系。点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是相对的,它可以是个面,也可以是条线,也可以是个体。我们拿产品的按键来举个例子(如三星226BW)。免费论文。它的按键本身就是个小的体,也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在与整个产品中,它就是一个点。这个点是大是小,是长是短,就需要设计师去把握。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位置都会有不同感觉,做的合适可以给整个产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简洁的设计中,点的作用尤其重要,要么如同梦露,要么如同媒婆。两款产品(三星226BW&LOEWE),同样是一个圆的造型,不同的大小,不同的位置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前者位置居中,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后者位置在右边,给人活跃、灵动的感觉。可见在产品设计中通过点的各种搭配形式,会出现千变万化的造型。一个品牌的同系列产品在整体造型上改变可能是很少的,只是局部特征的调整,使得系列产品在造型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样可增强系列感,当然也可减少产品在模具开发、材料应用、加工成本等方面的费用。

3.2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线

线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表现非常重要,不同的线与线构成不同的产品的表面,直接表达出产品不同性格。直线性格硬,曲线性格柔,直线与直线组合,直线与不同曲线组合,直线与直线之间过渡弧线角(导角)等等,不同的组合可以打造出不同性格的产品,同样可以千变万化。

拿电视为例,四条直线可以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面,这个面就是构成电视产品的最主要语素(尽管电视可以做成圆形,但多数还是四边形为主),这么简单的一个四边形,我们怎么去寻找差异化设计呢?我们可以从线去入手。如(SonyKDL-46W5100、Philips42PFL5609),SonyKDL-46W5100是由直线围成的,线与线导角很小,性格刚硬。而Philips42PFL5609则是直线与直线之间导大圆角,性格柔了不少。若SonyKDL-46W5100是一件Armani西装,那Philip42PFL5609则是D&G的一件外套。

(SamsungUA40B7000WF、SamsungUA55B8000XF)这两个产品从正视图来看几乎是一样的,同样有着透明边框,同样的小的导角,但整体感受却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从侧视图可以看出,SamsungUA40B7000WF是由曲线与曲线构成了一个曲面,而SamsungUA55B8000XF则由直线与直线构成了一个平面,这样微微的一个变化造就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SamsungUA40B7000WF柔美,SamsungUA55B8000XF硬朗,一个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一个如帅气的小伙。

再如B&O品牌,丹麦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由B&O的首席设计师DavidLewis亲自设计的BeoLab10扬声器淋漓尽致的展现了B&O“质疑常规,绵延惊喜”的理念。外形上倒金字塔型的突破设计建立了全新视觉平衡,简洁明快的线条和BeoVision4电视机框架的曲线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一副精致油画贴近墙面,为你的家中增添一份简约奢华的北欧风情。产品线条简练、概括,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延续了B&O一贯硬朗的设计风格。

3.3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

再讲一下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在产品设计中常常会用到线的装饰,它可以是直线,可以是曲线,可以是围成一周的线。这条线在整个面的位置,会给面一个视觉分割。不同分割会有不同感受,例如路人皆知的黄金分割。同样拿电视举例(SonyKLV-46V200A、TclL46X10FDE),SonyKLV-46V200A在屏幕下方加一条烫印装饰条,分割了电视的下边框,使原来宽宽的下边框在视觉上有所变窄,TclL46X10FDE一周亮线给整个平淡无奇的产品增加了亮点。可见线作为一个装饰语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电视屏幕的四条线自然而然把电视分成了两个面,这两个面的大小、位置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电视产品的外观,这两个面形成四个边框,这四个边框的比例也是电视产品设计差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如Toshiba46XF300C、Lg42LG60FR)Toshiba46XF300C最求极致窄边框,而Lg42LG60FR则做出了一个极宽的下边框,创造出不一样的时尚感觉。

通过电视造型中点、线、面基础元素的分析,我们发现:看似简单的四边形结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点线面的结合、转换,就能做出丰富多样的产品造型。配合材料、灯光、做工等体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

4节语

点、线、面是最简单,最基础,也是最必要的产品造型元素,论文参考网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对于点的大小、形状;线的粗细、方向,直线曲线的结合、转折;面的大小、形状都要仔细的推敲。产品造型要做到细节化,简单的角度、位置、形状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产品的风格。所以只有将平面化的语言立体化,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才能真正懂得怎样去设计。设计出适用、安全、美观、经济的产品,才会赢得市场,成为优秀的产品设计师。

参考文献

[1]陈楠.平面构成.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

[2]刘书堂、周大光.平面构成法新解.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13篇

关键词:教师;学生;机械制图;动态教学;INVENTOR;网络;

1制图教学现状的分析

机械制图是职业中专校机电类学生的必修之课程,这门课程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制图和识图能力,也将影响到未来专业发展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采取了不肯学、厌学或者敷衍而学的态度,教学效果较差。

2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面对基础较差空间思维能力严重缺乏的学生机械制图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教师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如今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先采取备好课,然后以教案为根本,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以一定的课件资源为辅助教具进行常规化授教,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中职生来说已经是在熟悉不过了,他们早已习惯了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厌倦了这种形式的教学过程,很容易产生敌对的情绪。(2)教学资源都是静态化资源。表面上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PPT、视频、课件、微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但细细的分析这样的教学资源对于制图教学都是静态的资源,原来是什么样的课件就什么样课件,原来是什么样的视频就是什么样的视频,他们制作好后教师在使用的时候是不能更改的,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就只能反复播放并进行多次讲解。(3)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性不高。到中专校来读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基础较差的孩子,他们对学习开始具有了抵触的情绪,而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以前他们从未接触过,也没有较高空间思维能力,社会、企业的实践经验几乎等于零,但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要求又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以前惯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所以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开小差、不做作业等就屡见不鲜了。

3制图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考

2007年以来江苏省每年都举办了省级技能大赛,在大赛中老师们绽放了风采,同学们显示实力,一批批巾帼英雄、技能标兵、创新能手等高技能人才涌现出来。在教学中我把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INVENTOR)和制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出现了积极思维现象、你争我抢回答问题氛围、学生脱离书本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项目用于机械制图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上课但做起作业得心应手,学生爱做作业爱问问题,产生了明显的课堂学习成就感,对待老师有着钦佩和尊敬之情,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充满了希望。(1)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项目的新特点。工业产品设计项目是利用INVENTOR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造型、产品装配、部件设计、机器设计等并能动态产生工程图纸、效果图、动画视频。在设计过程中能根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改,能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进行零件的结构分析,是一项具有三维设计和二位作图等功能的高效软件。(2)工业产品设计与制图教学有机结合的新尝试。鉴于工业产品设计项目(INVENTOR软件)有如此这样大的功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软件的强大功能为我们的制图教学做的贡献呢?过去哪些固定的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课件等都可以作为制图教学过程中主线,都可以它们为教学向导,而在教学过程中知其所以然的分析就可以用INVENTOR软件来完成这个任务,那么教师在授教中就变成了讲解、设问、动态操作、学生手机拍摄不懂的过程、讨论、质疑、教师用INVENTOR软件动态做出结果等过程,学校做出教师的视频动态教学资源并上传在校园网中数字化中心教学平台,学生回家做作业可以再次观看教师的动态教学过程,如有疑问可以在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上进行设问,继续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在下次的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点评等等。(3)用INVENTOR软件辅助制图教学的流程模式(见图1)。动态教学模式流程的核心内容:1)以固定教学资源为教学主线引导整个教学过程;2)以工业产品设计项目INVENTOR软件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制图和识图的空间思维能力;3)以学生手机拍摄的教师用INVENTOR软件的动态教学过程照片为学生辅助学习手段,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4)以学校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为平台,收集整理教师的动态教学过程资料,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化学习能力的提高;5)以INVENTOR软件辅助机械制图教学,使得教师边讲边实际操作。

4动态制图教学典型案例演示(部分核心内容)

案例----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任务:(见图2)步骤一:学生思考----如何将上的工程图想象出组合体的实际模型步骤二:教师设问----这样的图形是什么形体呢?(见图3)步骤三:教师用INVENTOR软件现场动态做出结果(见图4)图1步骤四:教师继续设问-----这样的图形又是什么形体呢?(见图5)步骤五:同学们思考后教师用INVENTOR软件动态做出结果,师生共同讨论步骤六:如何将两个基本形体叠加成我们任务中实际模型呢。要求:1、同组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讨论,得出他们的讨论结果2、选派一组同学到讲台上对着投影说给全班的同学听步骤七:教师继续用INVENTOR软件动态做出大家的讨论结果(见图7)步骤八:教师继续增加难度设问—如果再增加形体和孔槽呢,拓展同学门的空间思维(见图8)。要求:1、教师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继续增加形体和孔槽,现场用软件做出效果;2、同学门在简单组合体基础上利用教师的动态演示得出复杂图形效果。

5动态教学实现的预期效果

第14篇

关键词:教师;学生;机械制图;动态教学;INVENTOR;网络;图片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44

1 制图教学现状的分析

机械制图是职业中专校机电类学生的必修之课程,这门课程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制D和识图能力,也将影响到未来专业发展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采取了不肯学、厌学或者敷衍而学的态度,教学效果较差。

2 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面对基础较差空间思维能力严重缺乏的学生机械制图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教师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如今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先采取备好课,然后以教案为根本,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以一定的课件资源为辅助教具进行常规化授教,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中职生来说已经是在熟悉不过了,他们早已习惯了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厌倦了这种形式的教学过程,很容易产生敌对的情绪。(2)教学资源都是静态化资源。表面上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PPT、视频、课件、微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但细细的分析这样的教学资源对于制图教学都是静态的资源,原来是什么样的课件就什么样课件,原来是什么样的视频就是什么样的视频,他们制作好后教师在使用的时候是不能更改的,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就只能反复播放并进行多次讲解。 (3)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性不高。到中专校来读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基础较差的孩子,他们对学习开始具有了抵触的情绪,而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以前他们从未接触过,也没有较高空间思维能力,社会、企业的实践经验几乎等于零,但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要求又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以前惯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所以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开小差、不做作业等就屡见不鲜了。

3 制图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考

2007年以来江苏省每年都举办了省级技能大赛,在大赛中老师们绽放了风采,同学们显示实力,一批批巾帼英雄、技能标兵、创新能手等高技能人才涌现出来。在教学中我把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INVENTOR)和制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出现了积极思维现象、你争我抢回答问题氛围、学生脱离书本上课但做起作业得心应手,学生爱做作业爱问问题,产生了明显的课堂学习成就感,对待老师有着钦佩和尊敬之情,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充满了希望。(1)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项目的新特点。工业产品设计项目是利用INVENTOR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造型、产品装配、部件设计、机器设计等并能动态产生工程图纸、效果图、动画视频。在设计过程中能根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改,能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进行零件的结构分析,是一项具有三维设计和二位作图等功能的高效软件。 (2)工业产品设计与制图教学有机结合的新尝试。鉴于工业产品设计项目(INVENTOR软件)有如此这样大的功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软件的强大功能为我们的制图教学做的贡献呢?过去哪些固定的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课件等都可以作为制图教学过程中主线,都可以它们为教学向导,而在教学过程中知其所以然的分析就可以用INVENTOR软件来完成这个任务,那么教师在授教中就变成了讲解、设问、动态操作、学生手机拍摄不懂的过程、讨论、质疑、教师用INVENTOR软件动态做出结果等过程,学校做出教师的视频动态教学资源并上传在校园网中数字化中心教学平台,学生回家做作业可以再次观看教师的动态教学过程,如有疑问可以在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上进行设问,继续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在下次的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点评等等。(3)用INVENTOR软件辅助制图教学的流程模式(见图1)。动态教学模式流程的核心内容:1)以固定教学资源为教学主线引导整个教学过程;2)以工业产品设计项目INVENTOR软件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制图和识图的空间思维能力;3)以学生手机拍摄的教师用INVENTOR软件的动态教学过程照片为学生辅助学习手段,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4)以学校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为平台,收集整理教师的动态教学过程资料,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化学习能力的提高;5)以INVENTOR软件辅助机械制图教学,使得教师边讲边实际操作 。

4 动态制图教学典型案例演示(部分核心内容)

案例 ----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任务:

步骤一:学生思考----如何将上的工程图想象出组合体的实际模型

步骤二:教师设问----这样的图形是什么形体呢?

步骤三:教师用INVENTOR软件现场动态做出结果

步骤四:教师继续设问-----这样的图形又是什么形体呢?

步骤五:同学们思考后教师用INVENTOR软件动态做出结果,师生共同讨论

步骤六:如何将两个基本形体叠加成我们任务中实际模型呢。

要求:1、同组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讨论,得出他们的讨论结果

2、选派一组同学到讲台上对着投影说给全班的同学听

步骤七:教师继续用INVENTOR软件动态做出大家的讨论结果

步骤八:教师继续增加难度设问―如果再增加形体和孔槽呢,拓展同学门的空间思维(见图8)。要求:1、教师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继续增加形体和孔槽,现场用软件做出效果;2、同学门在简单组合体基础上利用教师的动态演示得出复杂图形效果。

步骤九:学生巩固练习―教师点评效果―教师动态做出练习结果―图省略

步骤十: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并要求同学们上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互动

5 动态教学实现的预期效果

第15篇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依据工业设计的相关理论,以细节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为视角,分别诠释了工业设计中细节设计的内涵、工业设计细节的重要性及细节设计与产品成败的关系。 

工业设计是一门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消费者更加强调自我和个性的需求,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已逐步从“商品消费”时代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等诸多要素的竞争,并且最终要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细节设计是品牌、产品、服务、创新、环保等重要因素之一,其实质是设计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细化管理,是创新设计与节约理念的有效执行。 

本文从工业设计的含义、产品的含义以及产品的构成元素等方面,将工业设计与打造产品紧密结合,具体阐述了广义工业设计的含义、狭义工业设计的含义;从产品的文化角度,紧密结合工业设计中的细节设计,阐述细节设计中的人文理念、经济价值对于产品发展成败和企业销售能力的重要性;从产品核心竞争力与细节设计的整合出发,结合细节设计对产品的重要性,提升拥有“内功”和“外功”的企业竞争力。 

理性分析细节设计的成功之处,并将其吸收、改进;针对失败的细节设计所涉及之处,从产品的造型、功能、文化等各方面着手,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最终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一、工业设计与品牌 

工业设计是一门研究人与物、产品与环境、需求与文化的综合型的交叉边缘学科,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其本质特性;是以工业设计产品为对象的造型设计,有别于手工业产品或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也可以说是将工业化赋予可能的、综合而有建设性的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酝酿和探索阶段,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三个阶段是工业设计的成熟、繁盛及发展的新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今。 

如今,工业设计是一门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进入21世纪,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开始注重精神上的满足,细节设计则可以针对这些个性思维加以创新。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帮助消费者辨认某个销售者或销售者群体的产品或劳务,并使该产品或劳务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品牌也是一个系统的总概念,其构成要素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商标等组成部分,这是品牌的最基本的概念。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现,而工业设计正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面对wto的冲击和品牌国际化竞争,缺少品牌竞争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由于品牌是无形资产,是企业产品高质量的代名词,品牌既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又是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载体。研究工业设计中细节关注与品牌打造之间的关系,不仅能树立品牌自身良好的形象,而且能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市场、资金和人才,保证企业能长期发展下去。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等诸多要素的竞争,并且最终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细节设计的实质是设计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细化管理,是创新设计与节约理念的有效执行。 

 

二、工业设计细节与产品文化 

设计在产业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当技术取得进步,为生产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的时候,设计总会担当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 

由于设计中对于产品人文因素的重视,设计活动更加自觉地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符号学、行为学等人文学科直接渗透到产品的细节设计中,更强调产品形态的认知作用、象征作用、联想作用和隐喻意义,提升着设计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满足,细节设计则可以针对这些个性思维来加以创新,因此,细节设计必将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在工业设计中更为突出。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城市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产品同质化现象将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美国国际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个公司必须努力寻找能使它的产品产生差异化的特定方法,以赢得竞争优势。”品牌产品文化作为实施品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对突显品牌个性、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联想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细节设计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设计资源的精细化整合和细节创新与能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换句话说,就是以精胜多、少用多产,即在设计的每个环节做足、做细、做精,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和节约设计资源。细节设计的内容包括造型、功能及文化。同时细节设计又蕴含着人文理念与经济价值这两个元素。 经过大量研究调查发现:1.好的细节设计可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品设计的成熟阶段进行细节设计和自主创新是增强产品竞争力、打造自主品牌形象、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2.细节设计可以改变一代产品,提升产品层次。这是因为品牌的档次差距,往往是从细节设计上体现出来的。3.细节设计可以让产品更人性化,进而更贴近人的情感要求。人的情感是细腻的,设计师应该用同样细腻的心灵去关注人性,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细节设计去触动人性。4.细节设计在高科技手段的影响下,给产品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设计创意。科技的飞速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使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以往处于概念和想象中的设计思维,在科技手段下得以实现。5.细节设计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舒适感和精神享受。当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追求相应的精神文明,而细节设计则可以考虑到并尽量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给使用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三、工业设计中细节设计与品牌成败 

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这一理论与设计息息相关。格式塔是德语的译音,即整体。认为整体是由局部构成,某一整体式样中各个不同要素的局部表象看上去究竟是什么样子,主要是取决于这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和起的作用。 

细节作为局部存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中,有着自己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产品的设计,是细节(即局部)构成整体。若干的细节有着不同的元素,包括功能的、审美的、文化的、概念的、心理的等。多种元素有各自在设计中的任务和语义,又相互发生关系,生成产品的整体语义和品牌文化。 

细节设计对产品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产品都是由若干个零部件组合起来的,而很多时候一个零部件的设计不同,或许就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如果说技术与营销是建立我国自主品牌缺少的两门“内功”,那么,工业设计与细节设计就是“中国制造”缺少的两门“外功”。 由此可以看出,细节设计的好坏是决定着品牌成败的关键之一。 

1.成功的细节设计能给品牌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好的品牌产品离不开诸多细节的重点整合与创新:在外形细节上可以吸引消费者,在功能细节上又能满足人机工程学的需求。 

2.失败的细节设计不仅浪费资源和时间,还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 

若想打动人心、赢得市场顾客,在细节上多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当前,在我们强调企业技术创新和提升营销能力的同时,要给予工业设计与细节充分的关注。 

3.细节设计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的价格、质量和功能都类似的情况下,设计成了唯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当细节设计在产品的竞争中占了优势,那么消费者就将选择优秀的产品。因此各大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成本、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在某种层面上,企业正越来越注重细节上的竞争——结构巧妙、用材讲究、工艺精湛、环保理念、功能创新、时尚色彩、外型美观。只有注重了这些细节上的设计,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产品竞争力及产品附加值,并能使一代产品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同时,注重细节上的设计可以让产品更具人性化,更贴近人的情感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舒适感和精神享受;进而在高科技手段的影响下,给产品设计带来更多的设计创意。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品牌效应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自主品牌才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将“made in china”推向世界各地! 

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对于品牌经营的企业,将产品作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产品的造型设计必须符合品牌战略。品牌产品造型的优劣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有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战略、有没有自己的品牌以及品牌产品造型到底如何已变得十分重要。 

构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是当代新的战略目标。对品牌、产品、服务等诸多因素进行细节再设计,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民族品牌的国际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利器。 

注释: 

①许喜华.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②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③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