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煤气化工艺论文范文

煤气化工艺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煤气化工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煤气化工艺论文

第1篇

中文题名

(二号宋体)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题名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为便于数据库收录,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作者姓名

(小四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包括英文摘要中)

(小五号宋体)

(如果作者为两位以上,之间用","隔开;如果多个作者为不同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打上角标以区别,作者通讯地址应为详细的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和e-mail地址,必须用全称标注,不得简称。在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如作者为两位以上,应指定联系人。)

中图分类号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论文进行中图分类的。)

中、英文摘要

(五号楷体)

(摘要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传达重要的可检索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被报导的研究项目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要用英语清楚、简明地写作,内容限制在150~180个英文单词以内。)

关键词(5号楷体)

(关键词是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论文中寻找文献,特别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论文应提供关键词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摘的基础上,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项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名词术语,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但不能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正文(5号宋体)

文稿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gb3100-3102)。对外文字母、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小4号黑体)形如1,2,3......;二级标题(5号黑体)形如:1,1.2,1.3......;2.1,2.2,2.3,......;三级标题(5号宋体)形如:1.1.1,1.1.2,1.1.3,......2.1.1,2.1.2,2.1.3,......引言或前言不排序。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1.2.7图表要求

文中的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小5号黑体),并随文出现,图要精选,一般不超过6幅,请看具体要求。若图中有坐标,要求用符号注明坐标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若有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照片应选用反差较大、层次分明、无折痕、无污迹的黑白照片,或提供*.tif格式的电子文档(分辨率不低于600线)。作者应自留底图。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祥见示例)(不划竖线)。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若单位相同可统一写在表头或表顶线上右侧。若有表注,写在表底线下左侧。表中重复出现的文字,不可用"同前"、"同左"等表示,必须全部重复写出。

参考文献(小5号宋体)

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列出的应确实是作者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应征得有关方面同意,以脚注方式顺序表明.参考文献选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人,后加“等”或“etal”,作者之间用“,”隔开.外文作者或编者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且省略“.”。由于ei信息部进行收录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仅指英文)的录入工作,所以在稿件中参考文献中文期刊论文按中、英两种文字给出(英文参考文献不必给出中文)。

煤化工论文范例欣赏:

煤化工及甲醇生产技术探索

摘要: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普遍运用于燃烧材料、合成金属、工程涂料、医学消毒、日常生火等多个方面,在甲醇的制造方面,一般都遵循着煤气化碳――变换气体物质――精细蒸馏三大工序,在化工厂生产活动中一般将生产甲醇的工序称为“工段”。难点在于如何去调控操作所需的参数,本文通过对煤化工作的特性解析来引申出甲醇生产的要点,同时对生产技术进行一个流程上的模拟,更全面地去了解甲醇生产中需要多加注意的关键。

关键词:煤化工;甲醇;温度;化学反应;化学式

中图分类号:Q946文献标识码:A

1煤气化原理

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煤气化是第一步,它是一种化学反应,将气化剂和煤炭资源中的可燃物质放置在一个高位环境下,然后使其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在煤气化工段里使用的气化剂包括水蒸气、氧气等,在加入这些气化剂后,煤炭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所需的气体。煤炭在加入气化剂后,经历了干燥、热裂解等热力反应,该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这些化学反应的速度取决于煤气化工段中的温度、热压、气化炉质量以及煤炭的种类,以下是煤气化过程中会出现的化学式:

吸收热量:C-H2OCO+H2C+CO22CO

发散热量:C+O2CO2C+12O2CO

变换反应:CO+H2OCO2+H2

从大体上来说,煤气化反应是化学中的强吸热效应,如果以动力和热力的角度来解析这类中和现象,重点在于对温度的把握,温度过高会造成气体流失,温度过低则无法产生完整的化学反应,导致生成的气体数量少、质量差。同时在增压方面应该适当地增加对煤炭的压力值,这样可以使化学反应的速度提高,对甲醇的生产效率起积极作用。

2变换工段

甲醇产品在合成时,一般调整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比例的方法是通过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来实现的,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分离都在催化剂的影响下进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碳氧分离工序对水蒸气的需求量相当大,水蒸气的生产成本在这道工段中会激增不少,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蒸气,节约生产成本,这将直接考验生产部门的气体生产技术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变换工段中,煤气化之后的煤气物质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催化剂的效果影响到位之后,就可以生成氢与二氧化碳,在此时还会有小部分的一氧化硫转化为氰化硫,此时化学式表现如下:

CO+H2OCO2+H2

这是一个主要反应式,但是在主反应进行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副反应也会产生,生成甲醇的副产品,这些化学反应包括:

2CO+2H2CO2+CH

2COC+CO2

CO+3H2CH4+H2O

CO+H2C+H2O

CO2+4H2CH4+2H2O

CO2+2H2C+2H2O

化学反应在化工产业中要求平衡,在主要变换的化学反应中是一种发散热量反应的类型,这里的化学反应会使煤气化后的温度降低,温度适当降低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平衡作用,但是如果温度太低,就会导致化学反应时间过长,效率越低,当煤气化工段的生成气体慢慢消耗殆尽时,就会浪费前一道工段的时间和成本,造成浪费。同时,温度还与催化剂的适应性挂钩,如果温度没有调整到位,催化剂的效力就无法发挥到最大值,这就会造成碳氧分离程度不足,必须加大催化剂的剂量,这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3甲醇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1.)气化压力的大小在其他的生产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改变气化压力,就会产生非常细微但是关键的变化。通常气压定格在2MPa以上的范围时,在煤气化工段里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气压低于2MPa就会使气化炉的气化效果变低。所以,在煤气化工段中,一定要保证气化压力控制在2MPa以上,而且可以视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这样可以增加气体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2.)氧气与煤量的比例氧煤比例的提高,指的是在煤炭中氧气流量的增多,直观反映为在煤炭高温加热时,煤炭的燃烧反应量明显提升。同时因为氧气流量的增加,使气化炉的温度也得以升高,煤炭的气化反应会更加强烈,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数量会增加不少,但是生成的气化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含量占了很大比例,而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含量会变少,所以,如果不仔细控制氧煤比例,就会使气化炉中的气化反应过强而导致生产甲醇所需的气体成分变少。

4甲醇生产工艺模拟

传统的烧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甲醇的需求量,而且单纯的燃烧煤炭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找到新的甲醇提取方法和更快捷有效的甲醇生产技术,在这方面,煤气化生产流程已经被初步运用于各大化工厂中,作为目前提取甲醇的有效方式,煤气化工段还需要更多的模拟和分析来增强其效率,简化其工序。

在模拟中我们假设煤浆和高压后的氧气依照固定比例放置在气化炉中,然后在高温作用下因气温及气压生成各种气体,其中包括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等,其中高压后的氧气进入气化炉可以通过设置烧嘴的中心管道和外环管道,而煤浆可以通过烧嘴的中环管道进入气化炉。在模拟环境下,我们还设置了激冷室,位于气化炉下段,激冷室主要是处理煤炭中的灰份。在煤气化工段进行到末尾后,会残留一些灰份物质,这些物质会在气化炉的高温中熔融,熔渣和热量汇聚,合成了气体,然后结合离开气化炉的燃烧室部分,经由反应室,进入气化炉下段的激冷室。这些气体在激冷室中将被极寒温度降低到200摄氏度左右,熔渣会立即固体化,然后生成大量的水蒸气,经水蒸气饱和后带走了灰份,从激冷室的排出口派排

出。

需要进行变换的水煤气在预热器中加入一部分进行换气和换热步骤,然后进入模拟的变换炉,这部分水煤气在经过煤气化工段后,自身携带了不少的水蒸气,变换炉中的催化剂进行催化作用进行变换反应,在第一部分结束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也进入变换炉,变换炉这时就会需要新的高温气体,模拟的变换工段里加入了预热装置,提前储存并加热生成高温气体,然后连入变换炉中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进行变换反应,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成功后的气体将进入低压蒸汽室内降温,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再喷入冷水来清洗掉气体中的三氢化氮,最后气体进入净化系统,生产气态甲醇。

精馏工段的流程为四塔工作方式,首先甲醇气态材料在预热器中进行高温加热,再传输进预塔中部,在这里去除粗甲醇里的残留溶解气体与二甲醚等,这些属于低沸点物质。在加热后,气体进入冷却器进行气体降温,形成甲醇蒸气后进入预塔的回流管道。甲醇蒸气在经过回流后进入换热器,加热后进入加压塔,甲醇在加压塔中进行冷凝化处理,其中小部分送回加压塔顶部作为回流液。剩余的甲醇气体进入精度甲醇管道,最后由加压塔提供压力与热量,将冷凝的高精度甲醇视需求定制成液态或固态储存,然后将杂质或者甲醇残留物通过排污口排入废水处理器进行净化提取处理。

参考文献:

[1]韩雅楠.煤制甲醇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229.

[2]刘喜宏.浅谈煤制甲醇的前景与工艺流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0):22.

[3]陈倩,李士雨,李金来.甲醇合成及精馏单元的能效优化[J].化学工程.2012(10):1-5.

第2篇

关键词:煤炭 地下气化 历史 中国 前景

1、煤炭地下气化的基本概念

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就是向地下煤层中通入气化剂,将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然后将产品煤气导出地面再加以利用的一种能源采集方式。[1]

2、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概况

2.1开发历史与技术比较

2.1.1国外的历史

前苏联自30年代初开始地下煤气化技术试验,至50年代末达到工业化生产,所生产的煤气用于发电或工业燃料气。目前有关工作基本停顿。气化方法包括 “有井式”和“无井式”(钻孔法)。

6个欧共体成员国于1988年组成欧洲地下煤气化研究工作组,其长远目标在于通过现场试验和半商业运行,论证欧洲典型煤层商业应用地下煤气化的可行性。第一个西班牙现场联合试验自1991年10月开始至1998年12月结束, 气化总共进行301h。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利用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定向钻井技术。实验成功表明:欧洲煤可在500m深气化并生产高质量煤气;气化过程稳定并可控制。[2]

2.1.2国内的历史

我国采用“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1994年完成徐州新二号井半工业性试验、1996完年唐山刘庄矿工业性试验、2000年完成山东新汶矿孙村煤矿产业化示范工程,2001年进行了山东新汶协庄煤矿、鄂庄煤矿、肥城曹庄煤矿和山西昔阳煤化公司的推广利用。

我国自1958年到1962年,先后在新汶、鹤岗、大同、皖南、沈北等许多矿区进行过自然条件下的煤炭地下气化试验;1987年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马庄煤矿报废矿井进行无井式气化,试验进行3个月,产气16万m ,煤气平均热值4.2MJ/m 。马庄试验表明,矿井遗弃煤炭地下气化是可行的,但所采用的无井式气化工艺必须改进。

2.2 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评述

煤炭地下气化被誉为新一代采煤方法。早在1979年联合国“世界煤炭远景会议”就曾明确指出,煤炭地下气化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煤炭开采和使用方法存在的一系列技术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煤炭地下气化所得的煤气主要有以下用途:①用于发电;② 用于工业燃气;③ 提取纯氢,进一步用作还原气和精细化工产品;④ 用于城市的民用煤气;⑤用于合成甲烷,进入天然气管网;⑥ 用于化工合成原料气,通过煤气可合成甲醇、氨气、二甲醚、石油等 。[3]

3、煤炭地下气化在中国的前景

3.1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原因

其一,煤炭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煤炭开采成本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而不断提高,东部煤炭后备资源愈发不足。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项从根本上改造传统的煤炭生产与利用工艺的技术,因此从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角度来看,应该支持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发展。

其二, 由煤矿地下生产的煤气可广泛应用于燃料气、发电、煤化工和提取氢等清洁燃料高附加值的生产领域(当然还有许多研究开发工作要做),由此大大提高煤炭工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煤炭工业技术和产品结构升级。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有可能成为煤炭工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合理、综合和有效利用而来,我国已有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也应该向这一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倾斜。

其三,从原则上说,地下煤气化技术是比常规地面煤气化清洁煤技术还要清洁的一项清洁煤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项从煤炭开采利用源头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清洁生产(CP)技术,亦即环境无害化技术(EST)。

3.2对于煤炭地下气化在中国的前景的展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进程中,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据统计,2000 后我国的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7%,2007 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3.7 亿tce,能源消费达到26.5 亿tce,位居世界第二[4]。“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我国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尽管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大力发展中,但一时都很难充当主角。

因此,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局面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让煤的开采和使用变得干净、少污染,将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成为当务之急。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是我国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随着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煤层气与煤炭地下气化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也必将降低成本、提高煤炭地下气化的经济效益。[5]

4、对于中国煤炭地下气化的建议

对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应加强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稳定气化工艺参数及控制技术的研究;煤炭地下气化燃空区动态监测可视化及控制技术的研究;煤炭地下气化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技术的研究;煤炭地下气化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另外,为发展我国煤炭气化产业,要积极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煤气,周家应制定相关政策,对使用煤气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减少污染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6]

设立煤炭地下气化科技投资总公司,以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进行规划管理与运作,促进其工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同时,使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与金融相结合,获取更大效益,最终迎击未来全球能源危机的挑战。

在经济发达地区扩大实验,可考虑把淮海经济区建成国家级“煤炭地下气化战略试验区”。徐州、新汶都有很好的基础和科研能力,较强的社会经济需求,建立试验区可以扩大西气东输气源供应,优化淮海经济区产业结构。

国家应把煤气地下气化列入十二五规划,把煤地下气化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与西气东输管道结合起来,与发电、制氢、化工等产业结合起来。[7]

参考文献:

[1]黄温钢,辛林,吴俊一,马晓光.从低碳经济看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前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马驰,余力,梁杰.中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中国能源.2003,2.

[3]柳少波,洪峰,梁杰.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天然气工业.2005,8.

[4]张玉卓.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煤炭清洁转化的前景[J].中国能源,2008,30(4):20-22.

[5]初茉,李华民,余力等. 煤炭地下气化――回收报废矿井中煤炭资源的有效途径[J].中国煤炭, 2001,27(1):22-29.

第3篇

关键词:中国;煤化工;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TF526+.4文献标识码: A

一、煤气化技术的选择

煤气化是煤化工的龙头和基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煤化工项目的效率、成本和发展。我国从70年代开始,先后引进了鲁奇、德士古、壳牌等技术,国内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相关企业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了各种不同特色的煤气化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些技术指标已经很先进,但核心技术没有大的突破。

与鲁奇气化技术相似的有常压固定床和熔渣气化BGL等;与GE气化技术相似的有四喷嘴对置炉、清华炉等;与壳牌气化技术相似的有GSP、航天炉、五环炉等;与熔渣流化床技术相似的有灰熔聚炉等;与非熔渣流化床技术相似的有TRIG炉以及正在发展的褐煤提质炉等。煤气化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组合体,涉及到煤炭科学和煤炭化学,材料科学和材料应用科学,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而工厂的组织和管理是确保煤气化装置正常运行的关键。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应在提高转化率和煤种适应性上下功夫。积极开发和研究对高水分、高灰分、高硫分低热值的低阶煤的高效转化利用。应以碳转化率、冷煤气效率、单位一氧化碳加氢气气化岛投资、氧耗、电耗、水耗、等综合能耗指标来评价煤气化技术的相对优劣。另外煤气化技术的安全性、清洁性、可操控性和检修维护费用的高低也很重要。选择什么样的煤气化技术很关键。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万能的气化炉或气化技术,各种煤气化技术都有其优缺点,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在选择煤气化技术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也就是使用的煤种,中间和最终产品,地域的环境和水资源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尤其要对煤的性质要有足够的了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煤气化技术。选择本身就是个困难的过程,择其利而避其害很不容易,一定要慎之再慎。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多,反倒是教训不少。尤其是在煤化工产业大力发展,装置不断大型化,产品更加多元化的时候,煤化工技术的选择尤为重要。因此对煤气化技术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

二、传统煤气化的出路

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严重,结构调整是未来发展趋势。传统煤化工包括煤炼焦产业链、煤经合成氨制化肥产业链以及煤经电石制PVC产业链。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国内传统煤化工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综合经济效益不好。只有个别企业和石油化工关联度较高,产品新型、多样的发展生存的较好,但仍然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格局。

10多年以来,焦炉煤气的加工一度是煤化工的亮点,但最近也因焦炭市场疲软导致气源不足,面临装置开工不足的困境。最近针对低阶煤的开发利用,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做了很多工作,有不少炉型和技术正在示范和建设。最近几年,以合成氨、甲醇、聚氯乙烯等为代表的传统煤化工产品重复建设也很严重。这说明绝大部分传统煤化工还没有摆脱只靠上项目求发展的思路。不过也有一些传统煤化工企业这几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上。通过努力,合成氨装置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能耗下降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和本质安全度大幅提高,废水实现了综合利用,废气实现了达标排放。这些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做到控制产能、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煤化工产业同样大有前途。

三、新型煤化工的核心

1、严格的指标体系

新型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新型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大型化、新型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进入“十二五”以来新型煤化工发展迅速,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共收到全国各地上报的煤化工项目104个,如果申请项目全部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投资规模将高达2万亿元。将形成更大范围的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目前,新型产品煤化工多集中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项目上,还是传统的老观念,只注重了产品的市场需求而忽略了资源和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和利用。我们不应该简单地以产品来划分新型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新型煤化工的概念不能仅仅只是新的煤气化技术;也不仅仅只是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这几种煤化工产品;我们更不应简单地以装置规模为准入门槛,而应有严格的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资源的清洁高效转化和利用,优先使用劣质资源就地加工转化,选用先进、适用、可靠的煤气化技术,环境友好,产生的污染物少,且容易处理和回收利用,装置规模、技术经济合理。

煤化工技术的核心是煤气化,所以应优先就气化岛构建指标体系。气化岛不论采用的是什么煤气化技术,应相对比较其单位一氧化碳加氢气综合能耗和单位一氧化碳加氢气投资这一指标,当然,污染物排放达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应是高水平的。

2、原料的选择

气化岛比较完成后,应根据其最终产品和工艺路线比较其最终的资源、能量转化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发展的最终产品是为替代能源和石化产品的煤化工路线,不应该以牺牲优质煤炭为代价。

原料的选择以低阶煤为主,能量转化效率高,最终消费品二氧化碳排放少。应优先进行示范装置的建设,不应大规模冒进。只有在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上有所突破,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新型煤化工。

结束语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石油大都是依托从其他国家进口,因此,深入了解新型煤化工的核心,加大煤化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充分利用好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些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注意煤化工所带来的诸如资源或者环境等方面的负面效应,在煤化工业的发展中,尽量降低其所带来的风险,虚心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取长补短,合理定位,并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使得煤化工业真正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注入更强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煤化工在我国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雍永祜. 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J]. 煤化工,2007,05:1-8.

[2]王基铭. 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J]. 当代石油石化,2010,06:1-6+49.

[3]雍永祜,冯孝庭. 21世纪中国煤化工展望[J]. 煤化工,2002,03:3-7.

第4篇

论文的选题要注意什么呢?首先选题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还实践经验,还有论文的选题宜大不宜小,再次就是论文选题时多查看文献资料。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煤化工论文选题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

2.实现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

3.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进展

4.煤化工反渗透浓水浓缩的研究现状

5.煤化工中焦化废水的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应用

6.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

7.我国现代煤化工跨越发展二十年

8.煤化工浓盐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进展

9.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

10.理性发展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思考——基于防范产能过剩风险的视角

11.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要点及存在问题

12.煤化工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制造

13.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及其氢储能子系统的EMR建模

14.中国煤化工现状与发展思考——写在“十三五”之前

15.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制约性问题

16.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探讨

17.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煤炭消费的影响

18.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19.我国煤化工的产业格局以及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20.影响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我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22.现代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分析

23.我国煤化工发展主要问题分析及政策性建议

24.中国西北某煤化工区土壤中砷的人体健康风险及其安全阈值

25.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探讨

26.新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问题与解决思路

27.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28.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

29.浅谈煤化工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发展模式与实例分析

31.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32.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33.试论我国煤化工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34.对我国现代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发展的思考

35.煤化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系数研究

36.关注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

37.国内外新型煤化工及煤气化技术发展动态分析

38.论煤化工废水处理的常用工艺与运行

39.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40.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

41.利用蒸发塘处置煤化工浓盐水技术

42.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分析

43.世界煤化工发展趋势

44.煤化工行业CO_2的排放及减排分析

45.煤化工废水处理关键问题解析及技术发展趋势

46.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47.煤化工发展中的水质污染及处理

48.新型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第5篇

乙二醇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简单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PET)、塑料、橡胶、聚酯漆、胶粘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以及炸药。也大量用作溶剂、剂、增塑剂和防冻剂等。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基本化工原料,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多元醇。

1煤制乙二醇

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即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

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1]。聚酯系列产品耗用的乙二醇占世界产量的大部分。第二大用途是用于生产防冻液及化工中间产品的原料等,55%的乙二醇水溶液在-40℃时结冰。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

2煤制乙二醇发展优势

2.1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以煤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

a、直接法: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此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

b、烯烃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后得到合成气,经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MTO)得到乙烯,再经乙烯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及产品精致最终得到乙二醇。该过程将煤制烯烃与传统石油路线乙二醇相结合,技术较为成熟,但成本相对较高。

c、草酸酯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及分离提纯后分别得到CO和H2,其中CO通过催化偶联合成及精制生产草酸酯,再经与H2进行加氢反应并通过精制后获得聚酯级乙二醇的过程。该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受到关注最高的煤制乙二醇技术,通常所说的“煤制乙二醇”就是特指该工艺。

2.2成本现状

由表可得,当原油价格降至20美元/桶时,“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生产乙二醇的成本与石油路线相当。

当前世界石油制乙二醇的生产企业依然占主流。2011年~2012年期间,国内乙二醇各种生产工艺产能占比如下:石油制法为83%,生物质制法为12%,煤制法为5%,但在国际油价长期上升、煤价下跌的情况下,煤制乙二醇的远景更好。2013年~2015年,随着煤制乙二醇技术的逐渐成熟,企业将更加青睐这种制法。

2.3宏观经济政策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通胀较高,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钢铁、水泥等)。国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调控,以及未来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加大了项目建设风险———设备订货周期延长,设备材料费增加。

3乙二醇国内外市场状况

3.1全球市场

全球总体供应过剩。中东和亚洲分别成为主要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据预测,2010年全球乙二醇总产能将达2709万t/a,消费量将达2100万t,开工率不足80%;拥有廉价乙烷原料的中东地区,其生产能力将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乙二醇主要出口地区。

3.2国内市场

(1)国内产能不足,供需缺口大。2009年中国乙二醇对外依存度达到50%。

(2)生产集中度高,中石化、中石油是主要供应商。90%以上采用的是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石化(59.43%)、中石油(19.23%)。2000~2015年中国乙二醇供需情况如图3.1所示。

由图看出:需求量大:2010年国内消费825.5万吨,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国;

增长快:2000年至2010年国内表观消费量平均增长15.7%;

进口依存度高:近几年进口依存度始终高达70%以上。

4发展措施

第一,在保证低成本合成气的稳定供应,降低原料成本。以低热值的廉价煤炭为原料,或利用焦炉煤气等资源;?特别重视加氢工艺,提高工艺的经济性。

第二,重视乙二醇的提纯步骤,以充分满足聚合级乙二醇要求;大规模项目应保证廉价煤炭资源长久供应;小规模项目可利用焦炉煤气等合成气资源。

第三,在项目选址重点考虑乙二醇市场和运输条件;还要关注甲醇制芳烃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构建煤基聚酯产业链。

最后,注重构建产业链,比发展单独产品更具竞争力。在乙二醇市场相对低迷时,关注下游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明智之举。

5结论

煤制乙二醇可替代石油法制乙二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煤制乙二醇与石油法生产乙二醇相比,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我国建设大型乙二醇装置,可改善我国乙二醇供销格局,最重要的是,减少乙二醇依赖进口的程度,也缓解了我国石油的供求矛盾和满足国内经济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杨文书,吕建宁.合成气经草酸酯制乙二醇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09(07)

[2]吴良泉.非石油路线乙二醇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其探讨[J].上海化工.2008(05)

[3]计扬,张博,李伟等.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本征动力学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I化学与化工),2010,35:20~24

[4]计扬,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反应机理、催化剂和动力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 Murata K,Matsuda A,Masuda T,et al.Role of 1 -methyl-3-ethylbenzimidazoli-um bromide-ruthenium catalyst in theone-stepproduction of ethylene glycol vi-aformaldehyde condensation and inits di-rect synthesis from synthesis gas[J].J.Mol.Catal.,1987,42:389.

[6]晓铭.国内外乙二醇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07):33-38

[7]黄格省,李振宇,李顶杰等.石油和煤生产乙二醇技术现状及产业前景分析[J].化工进展.2011,30(7):1461146

[8]孙玉净,于春梅.我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现状与前景[J].化学工业2012,30(1-2):49-52

第6篇

《石油和化工节能》征稿启事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油田注水系统节能经济运行的研究与实践

氯碱行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回顾及“十二五”展望

节能型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莫尔液节能环保技术

采用燃气发电技术充分利用电石炉炉气

实施综合改造实现节能目标

冷却系统空冷器的节能改造

热泵技术在辽河油田欢三联合站原油加热中的应用

氯气液化装置的安全生产与节能

酮苯脱蜡脱油联合装置的节能改造

永胜能源化工以技术支撑节能减排

推行成本精细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推行系统优化和管理实现炼油厂节能降耗

国外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

油气田温室气体排放测试与评估方法

第二届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技术交流大会即将召开

沧州大化节能减排工作受河北省委省政府表彰

《石油和化工节能》征稿启事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

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炼厂节能技术和系统全局综合优化方法

油气田生产企业的能耗对标分析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用能现状分析及对策

节能环保的仪表电伴热系统

增效节能型流量计的原理及应用

乙二醇蒸气喷射泵节能新技术

油田35kV变电所何时可投单台主变

聚乙烯醇车间醋酸系统能量优化

1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节能分析

中原石化裂解炉的综合节能

合成氨脱碳系统的节能改造

中国海油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双星集团闯出节能减排新路子

日本百年节能史及其对中国节能的启示

专利信息

独山子石化实现甲醇利用回收废气生产

晋煤集团煤化工再获重大突破

第九次石油和化工节能论文征集与评选启事

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的通知

中国-印尼第三次能源论坛举行

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成品油价格的通知

环保部确定今年节能减排重点

山东将实行节能产品强制采购

固定床煤气化工艺的节能技术措施

濮城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优化改造项目的节能评价

游梁式抽油机电动机配套选择模板研究

水动风机冷却塔节电技术

溴化锂机组低温余热制冷技术

芳烃加热炉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谐波污染与无功补偿装置改进治理效果分析

燃气加热炉在铝粉装置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甲醇系统三塔精馏的优化运行

平衡18万吨合成氨综合节能项目节能测算

依靠管理和技术创新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能源计量为企业挖金掘银

第7篇

液膜萃取是近现的一种新的萃取方法, 其实质是选用难溶于水的油类( 如煤油) 制成性能稳定的油包水乳液, 外水相中的溶质( 如苯酚) 进入油膜后, 立即透过膜与内水相的溶质( 如氢氧化钠) 发生反应( 生成酚钠) , 从而去除水相中的污染物( 苯酚)。因此, 液膜萃取实际上是用煤油从废水中脱除苯酚, 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从煤油液膜中把苯酚反萃出来, 萃取和反萃取一步操作完成。本研究应用液膜萃取法处理了含酚工业废水

一、液膜分离原理

液膜分离又叫液膜萃取, 属于膜分离技术的一种, 它是利用表面活性剂与煤油制成的液体膜进行萃取与反萃取, 从而达到分离与浓缩目的。它包括3 个主要步骤: 制乳、混合传质与破乳。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煤油与一定浓度的NaOH 水溶液, 经过高强度剪切分散, 形成油包水型的乳化液

在混合传质设备中, 将制得的乳液分散在需处理的含酚废水中, 通过外加动力, 让废水与乳液充分接触。内水相为 NaOH 水溶液小球, 外水相为含酚废水, 中间由煤油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液膜隔开, 乳液在废水中分散情况。

废水中的酚易溶于煤油, 扩散进入内水相后与NaOH 反应, 生成酚钠。酚钠不溶于煤油, 不能通过煤油液膜返回外水相( 含酚废水) 。于是废水中的酚可连续不断地通过液膜进入内水相, 以酚钠的形式富集在内水相中, 从而达到从废水中除去酚的目的。

完成混合传质的乳液进入破乳设备, 通过高压静电破乳, 分成油相( 煤油+ 表面活性剂) 与水相( NaOH+ 酚钠水溶液)。油相收集可再循环利用; 富含酚钠的水相, 如酚具备回收利用价值, 可经过再处理回收酚; 若不具备利用价值, 可将水相打入焚烧炉焚烧

二、液膜法萃取含酚废水实验

1.试剂与材料煤油(市售);Span-80(化学纯);氢氧化钠(分析纯);液体石蜡(化学纯);二异丙醚(化学纯);MIBK(化学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煤气化含酚废水:总酚5110mg/L,其中单元酚含量3530mg/L;COD17230mg/L.

2.仪器与设备剪切乳化搅拌机(上海标本模型厂),数显测速仪,Zetasizer Nano S90粒度分析仪等。

三、液膜工艺条件及方法

1.制乳将Span-80液体石蜡和煤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搅拌速度100r/min下搅拌5min,然后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搅拌速度提高到5000r/min,乳化20min,制成稳定的乳状液。

2.液膜萃取取一定量的废水,用盐酸调pH,用500mL烧杯做乳液和废水的接触器,在电动搅拌器搅拌下混合10min,进行液膜萃取。

3.静置分层将萃取完的乳液和废水移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30min。

4.溶剂萃取工艺条件与方法将水样用盐酸调好pH,溶剂与水按1:2体积比进行三级错流萃取,操作温度为室温.萃取后,将萃余液在微沸状态下蒸发掉5%的液量,以脱除溶解的萃取剂,然后用蒸馏水补足蒸发失去的水量,最后进行分析测定。

5.分析方法

总酚测定采用直接溴化法,COD测定用重铬酸钾法GB11914-89.

四、结果与讨论

1.表面活性剂用量对除酚的影响

由图 1a可以看出,当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 1%时 ,除酚率低,曲线后段向下弯曲, 表明乳液损失较大 ,表面活性剂用量不足 ;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 3%-5%时 ,除酚率较高 ;当用量为7%时 ,除酚率下降, 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用量过多,油膜粘度过大,迁移速率降低所致 。由图可见,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 3%-5%, 处理10-20min可得到较高除酚率。

图 1a表面活性剂用量对除酚率的影响 图1b NaOH浓度对除酚率的影响

2.NaOH浓度对除酚的影响

足够浓度的NaOH溶液能保证内水相酚浓度趋于零, 有利于高效除酚 。对于高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 ,增水比虽然可保证较高的除酚率 ,但从乳液的回收及循环使用考虑 , 在保证液膜稳定性的前提下 ,提高内相NaOH的浓度在经济上更为合理 。图1b表明 , 内相 NaOH浓度在5-10%时 , 均可取得满意的处理效果。

3.油内比( Ro i) 的影响

油内比是制备乳状液时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 Span-80 含量为3 % , 其余条件同上述第二点, 改变油内比, 以确定其最佳值. 实验结果如下。

由上数据得知: Roi 为 1:1 时, 除酚效果最佳。

五、结论

液膜萃取技术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结合的技术,能够将反应和分离集为一体,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分离 。本文通过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发现,利用该法处理含酚废水,能满足生化处理对煤气化含酚废水的处理要求,具有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同时本研究也为进一步进行中试研究提供了理论及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焦炉气;应用;制作甲醇工艺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焦煤燃料等的需求逐渐增大,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如果一味的追求焦炭产能的无序扩张,在追求产量的增长,这样,就会导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在以牺牲自然环境为前提的焦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全面思考如何解决大量的焦炉煤气燃烧放散的存在问题基础上,通过对技术层面的研究,将这些焦炉煤气化为一种有效的物质,既环保又能促进经济的循环进步,将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焦炉气的产生

焦炉气产生于炼焦过程,是在产生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得到的可燃气体。焦炉气可分为粗煤气和净煤气两种。从焦炉上升管经桥管进入集气管的未回收化学产品和未净化的焦炉气称为荒煤气或粗煤气。经过化学产品回收和净化(脱焦油、脱硫、洗氨、脱苯、脱萘)后的煤气称为净煤气。每炼1t焦炭,会产生430 m3左右的焦炉气,这些焦炉煤气中的一半用于回炉助燃,另外约200m3必须使用专门的装置进行回收,否则就只有燃烧排放,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随着全球环境和资源的日益严峻,大力利用和开发焦炉气资源十分必要。

二、焦炉气的应用情况

1、城市燃气:在燃料用气方面,焦炉煤气可以直接接入供气管网作为居民用气。虽然该工艺简单,维护费用比较小,但焦炉气的供应量无法随着城市用气量的大小进行调节,而且焦炉气中的杂质比较多,随着更清洁能源天然气的不断开发利用,现在该用途基本已经被淘汰;

2、生产化肥:用焦炉煤气可以合成氨,用于制造化肥。在合成塔内,30MPa压力下可以合成氨,进而在20MPa压力下和二氧化碳可以合成尿素。该用途的综合成本相对于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生产成本低,工艺成熟,并且已经有多年的运行经验,但该工艺复杂,能耗相对高,生产规模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综合效益不高;

3、用于发电:常见有蒸汽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内燃机发电三种形式。该用途投资比较小,建设周期比较短,设备占地少,操作简单,并且工艺成熟,但小焦化厂产生的电量小,上电网困难;大型焦化厂发电,综合经济效益一般,所以该用途比较适应于小型的炼焦企业;

4、用于制氢:焦炉煤气组分本身含有氢气50%以上,简单的分离就可以获得氢气。通过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制备的氢气既可以作为能源,又可以作为苯加氢等加氢装置的原料使用,还可以用于医药上双氧水的制备。该用途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工艺简单,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但是受下游市场的制约,并且运输困难,所以需要跟相关装置配合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5、用于还原铁:焦炉煤气中的甲烷热分解可获得74%的氢气和25%的一氧化碳,可以作为直接还原铁的还原性气体,能大大降低炼铁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该用途投资中等,效益非常高,可以节约焦炭,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但是局限性大,必须建设在炼钢厂附近,因此该用途适用于大型炼钢厂配套的焦化厂;

6、用以低温分离生产液化天然气:该用途投资低于焦炉气生产甲醇,产品有液化天然气,还可以生产氢气,综合利用率比较高,操作弹性大,受上游的气量影响小,生产方式灵活,产生的氢气利用氢气锅炉为全场提供动力,也可用于合成氨,但是在氢气的利用上,用氢气燃料提供动力,经济效益不能达到最大化,所以非常适合于中小型炼焦企业综合效益。

三、探讨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工艺技术

焦炉煤气组分本身含有甲烷24%-28%,简单的转化就可以很容易满足合成甲醇合成气的比例要求。制成的甲醇,掺入10%-15%的汽油中可以替代汽油,还可以进而制成液化气和氢气相当的环境友好型燃料的二甲醚。该用途的生产成本较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生产成本低,有市场竞争力,工艺成熟,并且有多年运行经验,市场好,经济效益高,但是对焦炉气的要求比较高,年产10万吨的甲醇项目需要年产100万吨的焦炭企业提供原料气,适应大型的炼焦企业。中小炼焦企业投资甲醇项目成本优势有所下降,受上游生产状况的影响,原料气中的氢气不能完全利用,因此该用途比较适应于百万吨以上企业。

1、焦炉煤气制甲醇的工艺流程

在焦炉煤气制作甲醇的工艺技术掌握上,可以采取有效地流程,通过将焦化厂经过各种预处理的焦炉煤气送进储气罐缓冲稳压、压缩增压,接着进行加氢转化精脱硫,使其总硫体积分数≤0.1×10-6,此即焦炉煤气的净化。在此基础上,采取补炭的方式,具体的操作就是,就是应用煤炭制气,采取压缩、脱硫、脱碳等措施,形成碳多氢少的水煤气,并注入到原材料的配比中,实现调整原材料中碳与氢的比例,制成比例符合甲醇需求的合成气,这是合成甲醇的工艺第一步;通过将合成气压缩后增压送入甲醇合成塔参与化学合成反应,制作出粗甲醇,这样,就可以通过采取进一步的技术应用,在对粗甲醇进行精馏之后,制成与煤基清洁能源和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精甲醇,在这个全过程中,充分把握焦炉煤气技术应用中的关键点,就是净化和转化,这是最关键的技术应用,直接影响着甲醇合成的成功率。

2、甲醇合成与精馏工艺技术

作为一道重要的工序,甲醇的合成在由粗甲醇精馏成为实际运用的甲醇,可以采取各种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在工艺技术的掌握上,主要采取合成压力的方式,通过高压、中压、低压的三种方法,在高压方法的使用中,高压方法存在能耗高、设备结构复杂、产品质量较差的缺陷,在避免这些缺陷的基础上,采取高压合成法,使用活性较低的锌铬催化剂,合成压力为30MPa,合成温度为300-400℃,这样能充分发挥出高压法的优势和特点。在当前新建或者改造的甲醇合成装置中,绝大部分采用低压法,主要工艺使用技术,就是使用活性较高的铜锌基催化剂,合成压力为5-10MPa,合成温度为220-280℃,相对于高压法,低压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质量较高、能量消耗少、节省造价等功能,是一种大受欢迎的甲醇合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应用。

结语

近年来国家对焦化行业实施“准入”整顿,焦炉气必须回收利用,中小炼焦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洗牌”,“西气东输”也使的焦炉煤气在城市燃气方面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如何将焦炉气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便成为炼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该背景下,一些新的焦炉气利用技术不断涌现。焦化产品回收深加工及焦炉煤气的高效利用,极大地促进了焦化企业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无论是从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的目的出发,还是从提高焦化企业经济效益考虑,煤焦油、粗笨等产品的回收深加工以及焦炉煤气制甲醇、二甲醚等下游产品的工艺技术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虽然焦炉气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这些煤气净化工艺普遍存在净化效果较差、环境污染严重、对设备腐蚀性强、产品质量差、氨苯回收率无法达到指定要求等缺点。因此未来加强对焦炉气净化管理应该成为焦炉气应用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姚占强、任小坤等,焦炉气综合利用技术新发展[J].中国煤炭.2009,

[2]张学镭,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第9篇

关键词:甲醇 合成 进展

合成甲醇是煤化工技术在能源转换背景下研究开发的,其宗旨是以水煤气为原料,扩大炭资源的使用范围,缓和石油危机。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大量开发,加之天然气转换合成气技术日益成熟,使以天然气为原料经合成气合成的甲醇比以煤炭为原料经合成气合成的甲醇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此在合成甲醇的原料中,用得最多的是天然气。70年代,大型甲醇厂均以天然气为合成甲醇的原料。但是到80年代末,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以煤合成甲醇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与天然气合成甲醇相当,所以在近几年来又有回到煤合成甲醇的趋势,预计未来甲醇合成工业仍以煤炭资源为主。

一、氯甲烷水解

在常压、温度为573~620K 的操作条件下,氯甲烷在碱性溶液中可以水解制取甲醇。

氯甲烷的转化率为98%,甲醇得率为67%。该工艺虽然简单,同时又是令人所期望的常压操作,甲醇产率和氯甲醇的转化率也比较理想,但是迄今为止此法尚未得到工业应用。其原因是氯甲烷是以氯化钙的形式损失,成本太高。尽管如此,这还是实验室制备甲醇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甲烷氧化工艺

甲烷可以直接氧化合成甲醇, 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 分为催化选择性氧化和非催化氧化两种方法。

1.催化氧化法

目前催化氧化的工艺技术是基于天然气蒸汽转化即部分氧化成甲醇后再部分氧化成合成气。但是,由于活化甲烷分子比较困难,所以氧化甲烷的条件很苛刻。鉴于甲烷氧化为甲醇后又极容易再度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所以从热力学上考虑,目的产物甲醇是不稳定的。因此,选择甲烷氧化制甲醇的催化剂必须具备高的选择性,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一般的催化剂随温度的升高,甲烷的转化率升高,而甲醇的选择性则降低。典型的较理想的催化剂的转化率只有5%,甲醇的选择性只有50%,其他产物主要是甲醛、甲酸,约占40%。

2.间接氧化法

甲烷无催化剂直接选择氧化制甲醇的研究始于1980年,Francis[4]Michael[5]等人作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在1992年分别各自研究了没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如何控制甲烷部分氧化成甲醇。他们认为,该法能够大量降低投资和能耗,但控制条件较为苛刻。原料中不宜存在某些烃类,否则将降低转化率,氧含量宜在8%左右,过小则转化率降低,过大则氧化过度,操作条件在644~755K,9Mpa,宜采用小直径反应器。所得甲醇收率(摩尔分数)为217%, Hunter 等人在温度为723K、6MPa的压力操作条件下,所得收率(摩尔分数),可达8~9%。据报道经济可行的转化率(摩尔分数)为10~15%。

三、生物催化氧化法

除了甲烷选择控制催化制取甲醇外,国内中科院兰化所尉迟力[8]等对甲烷生物催化氧化制甲醇进行了研究,据报道加氧酶的活性可为1kg酶1h生产2.02kg甲醇。他认为,由于大部分甲醇被甲醇脱氢酶继续氧化、代谢掉,寻找更好的抑制甲醇继续氧化的抑制剂,提高酶稳定性减少,酶活性的损失是甲烷生物催化氧化制甲醇的关键。

四、煤、气、油综合利用工艺

采用煤气化、天然气转化、渣油裂解(DCC)装置的副产气(CH4和H2 )作为生产甲醇的原料,经成分配比后生产甲醇,实现了原料的优势互补,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达到了循环经济的目的。

五、CO2 加氢工艺

近年来,CO2 加氢制取甲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兴趣,成为甲醇合成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警惕,据悉全世界大约每年向大气排放35亿t的CO2 (以每年消耗10亿t标准煤计算),CO2 引起的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全世界的气候变化。欧共体、 日本等1990年在13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会议上承诺控制和减CO2 的排放量,美国答应每年提供7500万美元用于CO2 综合开发和利用[9]。用CO2 制取甲醇便成为甲醇合成的新课题,尤其是近年来连续发现CO2 大气田以及CO2 矿源,把这一课题又赋予新的意义。

由于二氧化碳的惰性以及热力学上的不利因素,使用二氧化碳难以活化还原,一般催化剂都存在甲醇选择性不高、 CO2 转化率低的不足。开发新型催化剂,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甲醇选择性是目前O2 加氢制甲醇的研究重点。

不少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中试装置。例如, 80年代初,HolderTopsUe公司利用炼油厂的废气中的H2 和CO2 直接合成甲醇,开发了一种CO2 加氢催化剂,仍以Cu-Zn为主,已完成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在280e、120MPa的操作条件下,将H2 、CO2 通过催化剂绝热反应即可得到燃料用的或有机合成用的甲醇,还有醚、酯等少量副产物。东京瓦斯公司古田博贵等人用 CO2 和H2 在Cu-Zn-Al催化剂上合成甲醇,压力3~9Mpa,温度250~300e,空速5200~14000h-1,原料气中H2与CO2 的摩尔比为3~416,CO2 转化率为20%。

CO2 加氢与CO加氢表面上看来不一样, 但是由于存在水气转化反应,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 所以开发CO2 加氢催化剂开始基于铜、锌、铝, 调节它们的比例; 增加一些金属Pt、Pd、W、Ga、Cr、Th、Rh、Re 等等[11];更换一些助剂, 如SiO2 [12]、ZrO[13]等。大多数催化剂的转化率都很低, 只有4%左右, 甲醇的选择性也只有50%左右, 因此还远不成熟, 距工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用H2 和CO2 合成甲醇的研究论文很多,目前尚未工业化的原因是催化剂没有过关能否找到合适的催化剂是用H2 和CO2 合成甲醇工业化的关键。

第10篇

【关键词】超轻陶粒;制备方法;原材料;发明

1.背景技术

污泥是指用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处理废水时产生的沉淀物、颗粒物和漂浮物。污泥一般指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输送,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悬浮物浓度一般在1%~10%,低于此浓度常常称为泥浆。由于污泥的来源及水处理方法不同,产生的污泥性质不一,污泥的种类很多,分类比较复杂,目前,一般可以按以下方法分类[1,2]:

(1)按污泥的来源分,主要分为给水污泥、生活污水污泥和工业废水污泥三类。给水污泥是指城市生活用水的过滤、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其主要成分来源于城市给水原水所含颗粒、胶体和部分可溶性物质,以无机物为主。生活污水污泥是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物。而工业废水污泥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时产生的污泥,以无机物为主,重金属含量较高,且成分复杂,处理十分困难。

(2)按污泥的成分性质分,可以分为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的称为有机污泥,其主要特征是有机物含量高,易腐化发臭,比重较小,颗粒较细,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它是呈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易用管渠输送。其中往往还含有很多植物营养元素、寄生虫卵、致病微生物及重金属离子等。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有机污泥。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的称为无机污泥,又称沉渣,其主要特性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易于脱水,但流动性差,不易用管渠输送,也不易腐化。主要来自沉砂池、某些工业废水的物理以及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沉淀物。

(3)按污泥在不同的处理阶段分,又可分为生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泥、脱水干化污泥、干燥污泥以及污泥焚烧灰等。

(4)按水处理的阶段分,还可分为初沉污泥、腐殖污泥、剩余活性污泥与化学污泥 (深度处理污泥)等。

随着各地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兴建及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国内污水厂污泥产量越来越大,且其成分相对于工业废水污泥更为简单,是国内外在污泥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污泥陶粒最早由NakouziS.等提出,是以污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辅料,经过成球、焙烧而成的。由于陶粒密度小,内部多孔,形态成分较均一,且具有一定强度和坚固性,因而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抗震和良好的隔绝性等多功能特点,利用陶粒这些优异的性能,可以将它广泛应用于建材、园艺、食品饮料、耐火保温材料、化工、石油等部门。

国内研究者对城市给水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在陶粒制品方面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已有较多报道,均不同程度涉及到配料种类、最佳配比、最佳烧成工艺、陶粒制品主要性能(堆积密度、筒压强度、吸水率)等。

2.制备内容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轻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超轻陶粒为堆积密度不大于500kg/m3的陶粒,粒径为6~15mm。

所述超轻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工业污泥、混合淤泥、废石粉和添加剂混合,得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由精对苯二甲酸沉淀污泥、海泥或混合淤泥、废石粉和添加剂,按一定的配比制作。

在步骤(1)中,所述工业污泥可为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的沉淀污泥;所述混合淤泥为城市附近的江、河、湖、塘、池、沟、渠、水库、码头及水产养殖区内的淤泥的混合物;所述的海泥为某城市的海泥;所述废石粉为石材加工产生的废石粉;所述添加剂可选自铁粉、粉煤灰等,所述铁粉、粉煤灰。

(2)将混合物预热。

在步骤(2)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150℃,预热的时间为2h。

(3)将预热后的混合物焙烧,得超轻陶粒。

在步骤(3)中,所述焙烧的温度可为1150~1200℃,焙烧的时间为4min。

精对苯二甲酸是化纤的上游产品,是生产涤纶短纤的主要原料,化纤则是纺织业的重要原料。精对苯二甲酸还是生产聚酯(PET)切片的原料,以聚酯切片为原料的涤纶纤维在目前化学纤维中使用量最大。精对苯二甲酸还应用于容器、包装材料、薄膜产品等领域。精对苯二甲酸的应用比较集中,世界上90%的精对苯二甲酸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余用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其它聚酯树脂或化学衍生物的原料。

由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的沉淀污泥是生产PTA产生的废液残渣,属于危险废物。但是现有的PTA残渣的处理率极低,因此造成大量的废液残渣只能进行焚烧或直接运出填埋,企业急需能够将PTA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技术。

经分析,PTA污泥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主要成分仍为无机物,但烧失量较高,说明PTA污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

表1(%)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可以实现以PTA污泥为主要原料,辅以适当的其他配料(均为固体废渣)和少量添加剂,不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采用烧成工艺,即可得到堆积密度≤500kg/m3的不同密度等级的超轻陶粒,该超轻陶粒是建筑节能墙体材料急需的轻质骨料,市场前景广阔。在1150~1200℃烧成温度时,污泥中的有害重金属得到固化,表2给出某省建筑工程检测中心有关超轻陶粒主要环保指标的检测结果。

表2

综上所述,本发明完全可以满足PTA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要求。

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按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工业污泥、海泥、粉煤灰,按工业污泥、海泥、粉煤灰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并搅拌均匀,得生料球,生料球的含水量控制在20%~30%,生料球的直径小于15mm。生料球在150℃的烘箱中烘干2h,将高温炉的温度升至1150~1200℃,将烘干后的生料球放入高温炉进行焙烧,4min后取出冷却,制得堆积密度≤500kg/m3的不同密度等级的超轻陶粒,该超轻陶粒强度高、吸水率低。混合淤泥根据陶粒高温熔胀理论对原材料化学成分的要求进行科学调整,补充污泥中某种氧化物成分的不足。选用大理石类石材加工产生的废石粉。生产过程充分节能,可采用稻谷加工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谷壳代替优质煤气化产生的清洁能源为陶粒煅烧燃料。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添加剂采用铁粉,铁粉的粒径≤80目,混合淤泥采用城市附近的江、河、湖、塘、池、沟、渠、水库、码头及水产养殖区内的淤泥的混合物,工业污泥、混合淤泥、铁粉按质量百分比进行混合。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添加剂采用铁粉,铁粉的粒径为≤80目,按质量百分比,工业污泥、海泥、废石粉、铁粉的配比进行混合将所得的超轻陶粒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本发明的主要原辅材料均采用固体废渣,表4给出所用主辅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混合淤泥根据陶粒高温熔胀理论对原材料化学成分的要求进行科学调整,补充污泥中某种氧化物成分的不足。选用大理石类石材加工产生的废石粉,因废石粉密度大,无塑性,会增加原料塑性造粒的难度,并增加陶粒的密度,一般超轻陶粒生产技术中不会选用石粉作为原料,本发明技术制得陶粒堆积密度可低至(300~350)kg/m3,为提高陶粒强度和密度,有意识地加入大理石类废石粉,因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900~1000℃会分解产生CO2气体,在减轻石粉重量得同时,还能帮助陶粒膨胀。因此,本发明不宜使用花岗岩类废石粉。

表4(%)[科]

【参考文献】

[1]林云琴,周少奇.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现状,能源环境保护,2004,18(6):15-18.

[2]许韶波.城市生活污泥制取陶粒的研究,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福州,2004,7.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合并;财务整合;竞争力

一、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整合之路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由永煤、鹤煤、焦煤、中原大化、省煤气集团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注册资本122亿元,总资产728亿元,下属单位300多家,在职职工19万人,是集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矿山建筑、实业一体开发,跨国界、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特大型能源企业。重组之初各企业文化理念、管理模式、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各不相同,生产经营状况有好有坏:永煤集团是中国500强之一,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步入现代化一流企业行列;焦煤集团历史底蕴深厚,但煤炭产量从未突破过1000万吨,销售收入也始终未达到100亿元;鹤煤集团煤炭产量仅800万吨,后备储量和资金状况较差;煤气化和中原大化则处在严重亏损状态。各集团均有自己的发展规划与财务战略,重组后财务管理面临着产业庞大,领域众多,运行特点和管理内容多样;下属单位跨省市分布,管理空间广、跨度大、战线长;各单位在财务、计划、销售、项目等众多内容上又存在信息错位、管理不对称等系列问题,财务整合之难超出预想。

为此,河南煤化集团提出“4+3”产业格局: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四大主力,物流、矿建、实业大支撑产业。推行包括统一财务管理在内的“六统一”目标,积极实施“两调整、两提高”和“两创新、两带动”战略举措,推进板块梳理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重组带来的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实现了财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理顺了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集团成功做大做强。2010年底资产总额1400亿元,营业收入1400亿元,利润80亿元,营业收入利税率10%以上,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60位,较09年前移8位,集团重组的倍增效应突显。

二、企业合并重组后为何要进行财务整合

企业合并不是简单形式上的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以资本为控制核心,通过方方面面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系统运作过程,包括财务、文化、人力资源、组织、经营战略整合等在内的一系列整合。其中财务整合是核心的内容与环节之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战略有效实施需要财务整合

完善统一的财务制度是企业战略有效实施的保证。河南煤化集团确定新经营发展战略后,从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实施集权性一体化财务战略,拥有统一的财务保证,对财务资源统一调配和使用,在确保集团整体财务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的最大化,在整体与个体财务目标间形成一种依存互动机制,财务管理的统一性是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统一性的支持。

(二)财务整合是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保障

河南煤化集团近年来以增加高端产业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仅2010年就安排建设项目80个,概算总投资677.87亿元,其中高端煤化工投资额占60%以上。通过资本运作转让一部分低效乃至无效资产,同时加强对物流贸易、金融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利用金融杠杆实现了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资源运营和资本运营一体化发展。这些内部资源、资本的配置都是根据一定的财务指标进行,并以统一的财务基准来保证财务活动的效率,所有资源配置都在财务上有所反映,财务管理也成为监督资源配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集团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使财务对资源配置监督的效率性和可靠性均体现出来。

(三)财务整合可获得财务协同效应

并购给企业带来资本性效益等财务协同效应的前提就是:并购多方实施成功的财务整合,建立有效统一的会计核算、考核体系、财务制度等。河南煤化集团打破原有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发挥集团公司的协同效应,分享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带来的财务协同、增值效应,09年集团改进项目立项管理过程,整合各企业的科研项目,统一研发费用核算管理,通过享受国家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抵免企业所得税1500万元,这都是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基础之上的。

三、重组后的财务整合内容

河南煤化集团按照统一财务管理的要求,实施了各子集团之间的财务整合战略,采用集权式为主,分权为辅的一体化财务管理体制,重大投融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资本运营权、资金调配权、预算审批权、财务负责人任免权、审计监督权等在集团内部纵横向分割和配置,日常经营的执行权和管理权下放至二级集团及各子公司。

集团在汲取各子公司优势财务战略环节的基础上,采用融合财务整合模式构建集团统一的财务战略体系,对财务战略目标导向、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会计核算体系与制度、资金流转控制、财务人员及企业存量资产进行了整合。

(一)财务战略目标导向的整合

财务战略目标直接影响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决定各种财务决策的选择。2011年河南煤化集团决策层在分析各子集团的优势上提出了“816210”工作目标,即煤炭产量突破8000万吨;营业收入1600亿元;实现利税200亿元、利润100亿元;冲刺世界500强企业。统一的战略目标有助于财务运营的一体化,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高效和规范化执行财务行为,为各企业的对接奠定了基础。

(二)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的整合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主要是整合与公司战略目标、财务控制、投融资制度、薪酬激励、税费系统、资产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相关财务制度。财务制度的整合不是轻而易举的,存在着许多具体困难,如由于每个公司的工资制度不同,因此在进行制度上的融合时,就是敏感的问题。

在组织结构上河南煤化集团将各子集团近百个部室整合为总部的12个部室,包括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经济运行部、信息中心等。财务管理部又设立或管控各下属公司的财务部门,以贯彻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实现集团总部对下属各部门的财务管控。集团财务部门分工明确的责权,精简、高效的设置,财权风险的严密控制,是有效履行财务责任的重要保证。

(三)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制度的整合

成立之前,煤化集团各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准则,且根据各自的行业状况和企业特点选择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方法。合并重组后,集团并没有立即对此进行调整,而先进行了财务报表系统的更新,统一使用久其报表系统,以便于及时了解各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过充分调研和准备后,09年集团颁布新的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同时升级久其报表系统,通过一次性设置集团统一报表及表间勾稽关系,省却复杂的核算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财务整合的脚步并未停止,09年初集团就开始规划ERP项目,根据子企业大多使用用友财务软件的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得选择用友NC财务解决方案,借机更新财务人员理念,实施财务流程再造。2010年NC系统全面推行,集团整个财务系统都进行了变革,工作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的数据对比,实现了集团一套账核算,提高了集团合并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与此同时久其CI产品应用为集团建立了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满足了合并报表、NC接口取数、产权登记及财务人员档案管理的需要。现在集团正深入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扩展财务软件应用范围,信息化也为以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及资金管控等为核心的管理会计做了铺垫,为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打下了基础,确保了财务的统一管理。

(四)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运转内部控制的整合

河南煤化集团成立后面临相当大的资金流量和财务压力,财务整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满足并购后经营调整和组织调整对资金的需求。为实现资金控制,实行一体化的资金运作,首先集团及时规范资金预算管理,充分利用NC和财务信息平台实现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使财务预算着眼于资金运用,指导筹资策略。其次,及时清理各企业的银行账户,回笼货款,对融资和长期投资实行严格控制,实现集团资金、信用额度及银行账户的统一调度分配使用。再次,合理安排票据使用计划,充分发挥票据在集团资金回笼及再融资过程中的作用,09年集团永煤控股公司发行了10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

09年7月集团财务公司成立,在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集团财务资金管理近一步向资金集中性、融资性发展,为各企业提供广阔的资本运作平台,促进了集团的综合管理和金融控制,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和成本,并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了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2010年集团财务公司资产总额191.9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利润总额5.8亿元。

(五)财务管理人员的整合

河南煤化集团各子集团规模大,财务制度相对健全,根据合并重组后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集团不对财会人员进行上收,而是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和财务负责人交流制,对集团财务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通过定期考核、座谈、培训、轮岗等提拔任命了一批技术好、业务精的骨干担任基层财务负责人,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积极性和整合效果。

(六)企业存量资产的整合

合并后各企业存量资产、负债的整合非常重要,是财务整合的重要内容。煤化集团重组之初就对各子集团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为资产整合提供了保证。重组后鹤煤集团的高利率贷款被置换,同时因资金匮乏焦煤停止项目也得以开工。资产整合突出向技术含量高的煤炭深加工与产业循环经济倾斜:乙二醇、碳纤维、聚甲醛、风电和高速铁路轴承、大型空分等一批代表产业前沿的项目相继开工或改扩建,2011年计划投资185.7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38个。存量资产也按照“集团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产业链完整化”的战略发展进行配置,发挥各企业的优势,形成产业链纵向对接,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如:永煤集团化工企业与中原大化之间甲醇、合成氨的相互利用;焦煤集团的三氯氢硅与多晶硅的产业链延伸,鹤煤集团的氯碱循环、热电气多联产技术及工程等。还通过注入流动资金、剥离不良资产等措施优化各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集团总体财务风险。

强力推进资本运作,资源储备快速增加。集团相继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达资产管理中心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资本优势并购重组、合资合作,达成战略合作伙伴,09年新增煤炭储量38亿吨。目前集团控制和拥有:煤炭总量超过500亿吨;80亿吨的优质铝土矿储量;65.1万吨钼金属储量等稀缺资源。

四、思考与启示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合并重组无疑是国企战略重组中比较成功的一例,不仅达到了资源优势互补的效果,而且实现了“乘”法协同效应,所有这些与合并重组后采取的一系列财务整合措施密不可分,可以得出财务整合在遵循了协调性、统一性、结构匹配性、成本效益、强制性原则外,仍需在具体整合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财务整合中的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很多风险因素,会给企业财务整合产生影响,在整合过程中要建立起风险的防范措施。如:子公司前期财务隐患、不良资产重组问题等均可能影响整合效果。应在整合前进行周密的财务审查,并进行账实对比观察,了解对方财务体系运转情况,决定财务整合的具体模式。

(二)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整合起点

无论战略型或财务型的重组,均以战略目标的确定为资源整合的前提,而财务资源的整合则是财务整合的核心内容。河南煤化集团正是通过上下游产业的结合以实现多元化发展,财务资源的整合也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

(三)财务整合过程中要注意文化的融合

河南煤化集团正是构建以“8个核心理念、8个单项理念、13大行为规范”的文化理念体系,建立起与战略、财务协同的强势企业文化模式,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融合力和向心力,培养出一批忠诚于企业并能够系统思考、执行的领导性财务人才。

(四)财务整合策略要有利于公司财务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财务管理提升必要途径。煤化集团创新的招投标管理,于09年集团70多亿元,上千次物资采购招标中节约采购成本6亿多元。创新是财务整合的客观要求,包括财务管理目标、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手段、财务分析和分配制度的创新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其他各项活动紧密结,实现企业合并重组的目标,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志军.企业并购中的管理整合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姚水洪.企业并购整合问题研究――面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并购后整合分析[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5.

[3]李胜.试论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理论基础[J].商场现代化,2007(09):371-372.

[4]刘立刚,陆梅.论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协同效应[J].市场观察,2005(9).

[5]王红.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J].会计之友,2006(3).

[6]曾敏,郭鑫.浅议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J].商业经济,2005(5).

第12篇

何谓核心竞争力

北大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所具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偷不去”,即别人很难模仿你,如你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独有的品牌和企业文化等;“买不来”,即你所拥有的资源不能从市场上买到,因为你能买到的东西别人也能买到;“拆不开”,即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和整体性,合起来才值钱,分开就不值钱,比如鞋子,左只和右只具有互补性,别人拿走一只是没用的,所以你看好一只就行了;“带不走”,是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技术和才能是可以带走的,而整合企业的资源所形成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溜不掉”,是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今天拆不开、偷不走的资源,明天就可能被拆开、偷走,所以企业家真正的工作不是管理而是不断创造新的竞争力。

这段表述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外延特征。如果非要给核心竞争力界定一个学院派的定义,那么,综合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各种论述,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阶段;是企业持续有效地优化整合各种资源,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独特能力;是企业所独有的,以创造超额价值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能力和资源。

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并没有实质性差异,但核心竞争力外延的具体表现和构成要素会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有性或独特性所决定的。因此,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自然会有自身的行业和专业特征。

市场信誉。市场实践证明,电力工程的投资和运营商选择承包商的首要因素就是承包商的市场信誉,因为建设市场的信誉是承包商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承包商经过长期市场竞争洗礼所形成的行业和社会认可度。选择市场信誉高的承包商可以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营商的风险成本。电力施丁企业的市场信誉主要决定于其技术实力的综合管理水平;工程实体的质量、工艺水平;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管理水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核心竞争力中无形的“润物细无声”的“软功”。企业文化的功能表现在:第一,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一种“黏合剂”,可以把全体员工紧紧地凝聚、团结在一起;第二,导向力。是企业该做什么、怎么做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第三,约束力。是对企业员工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软约束”;第四,激励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潜在能量。企业要想获得真正成功,赢得广泛信誉,就必须营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它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在电力工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电力工业正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作为电力工作物质基础的创造者,电力施工企业必须满足电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要求,切实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开辟新的空间,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人才的凝聚力。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力资源是比设备、资金更重要的第一战略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的电力施工企业,必须结合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结合电力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对“人才”的特殊要求,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以物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创造条件;营造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氛围和机制,使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企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但人才本身并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别人可能用比你更高的开价将其挖走。只有形成一种能使人才自主、自发地尽其才、尽其用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使人才发挥最大效能并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从而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样,先进的技术也只有通过适宜的管理机制,才能以最高的效率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只有形成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并持续完善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才能为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个激活、催化、进发的通道和平台。

电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1.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能

建立学习型组织。电力施工企业应按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方法和目标,通过持续不断的强化培训,造就一大批具有技术专长又善经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加紧对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WT0相关知识,国际经贸知识和惯例,工商管理、金融、法律、信息网络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和计算机、外语技能的强化培训,全面提升决策层和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并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的愿景,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奠定企业坚实的人才基础;培育企业人才的“再造”机制,使企业成为“人才”的生产线和大熔炉。

此外,要大力推进“工人阶级”的素质结构重塑工程。作为“产业工人”主要载体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产业工人”比例较高的电力施工企业,必须尽快重塑“产业工人”的素质结构,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持续有效的教育培训和终身自我学习,使“蓝领”变为“白领”,提高“白蓝率”,使企业人力资源的知识总量和开发度增加,组织的整体学习能力增强,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锐意改革,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生活目标、生活方式日益个性化发展。企业员工将变为“自我实现人”,即人们工作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然成为新世纪管理哲学的指导思想。在野外作业,工作环境和条件艰苦,报酬不高的电力施工

企业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更需要树立新的观念,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第一,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所有人的企业“软环境”。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就是营造平等、融洽、协调的企业“软环境”。物质条件较差的电力施工企业,就更加需要以感情留住人,以事业留住人,以共同的价值实现留住人,以良好的“软环境”弥补“硬环境”先天不足。

第二,积极探索新型人才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电力施工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国有体制仍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制约瓶颈。从2l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看,平等竞争与自由雇佣是必然的趋势。企业与员工将在全球范围内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双向选择,“人才流”的“流动率”上升。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又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客观上需要“核心业务”人员的稳定性。因此,应大胆探索,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对大量的“非核心”业务所需的劳动力则实行短期或临时合同雇佣。

第三,积极探索绩效评估和价值分配的机制。价值分配应从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向“按资分配”和“按知分配”(用技术入股、技术产出的比例回报)。操作层主要实行劳动定额承包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再加上个人股权的“按资分配”。管理层和决策层则主要实行按资分配、“按知分配”和“年薪制”等。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也要引入国际先进的测评考核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形成目标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技术创新

加大R&D费用(政府或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投入。

发达国家企业的R&D费用平均达5%~10%。而我国企业R&D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全国企业平均只有0.5%左右。就电力施工企业而言,据统计全行业R&D费用仅占施工总产值的0.4%左右,低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力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实力的不足。根据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当前可提高到l%左右,“十一五”期间则逐步提高3%-5%,应是可行的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第一,火电施工企业应重点对600MW以及上高参数、大容量、主效率火电机组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配套施工技术装备、工器具的研究,因为这是其核心业务市场。加紧对循环硫化床(DFB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CCC)等洁净发电技术的研究,应先掌握洁净煤发电技术、火电机组的施工安装技术和调试技术,占领行业技术发展制高点。

第二,送变施工企业应重点研究全国联网工程中大电网直流背靠背联网技术,直流输电技术,750KV及1000KV特高压输电技术实施中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应用技术。认真研究电力自动化,通讯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迅速掌握电网技术发展的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技术”,以迅速占领电网建设这一核心市场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第三,针对电力工程施_丁的“过程技术”特点,特别注重对施工工艺过程的改进,施工工器具的研发改进等现场施工技术的研究。要切实强化对质量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和环保技术的深入研究,因为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已成为电力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焦点。

第四,根据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跟进性”特点,即电力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反映在其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与改进上,而电力施工企业则必须不断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来“跟进性”地满足这种技术装备的升级与改进。

第五,电力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注重其实用性和及时性。即必须强化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工作,将有限的研发资金用在能迅速转化为现场施工技术的项目上,强调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

3.管理创新

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要根据新世纪管理变革的趋势,结合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企业的现状,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目标进行体制创新。顺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内部高效能的机制和运行机制。

第一,根据国发[2002]5号文精神,不断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到了电力设计、修造、施工等“辅”企业如何改革的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改革从外部政策支撑上看,现在已成熟。电力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研究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质精神,主动出击,以谋求最佳的改革方案。

第二,整合企业内的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四流合一”的高效的内部资源共享最大化机制。打破目前电力施工企业最普遍的职能处室管理组织机构模式,削减管理中间环节,逐步实现组织的“扁平化”和“网络化”。与国际接轨,按FIDIC条款(国际工程师联合会出版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实行“项目法施工”,建立并规范以工程项目实施为主线的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三,要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和工程综合管理的创新,这是电力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领域和竞争对手之间直接较量的关键环节,是市场信誉的主要来源。

第四,建立企业信息中心,设立CIO(首席信息官),以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强化对网络化信息流的疏导、筛选和管理,构筑可靠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墙,实现企业信息共享的最大化和安全化的统一。

4.企业文化建设

电力施工企业普通缺乏深厚的内在企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外显企业形象。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所以其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如何营造电力施工企业的“文化场”呢?

构筑个性鲜明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是企业文化的外显表现,是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CIS是企业社会识别的第一印象。醒目完美、寓意深刻的企业标志、商标、企业标志性建筑等,往往成为企业的代名词。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应对CIS进行系统性的策划,并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如设立企业网站、多媒体宣传展示等,对CIS进行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更大范围的宣传扩散,树立企业个性鲜明的外显形象。

熔铸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与灵魂。作为中国企业,首先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基础,树立“诚信”价值观。其次,要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营养,树立“创新”的理念。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恒久的就是“创新”。“全方位创新,全过程创新,全员创新,时时创新,事事创新,处处创新”,“创新,创新,再创新”。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