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商管理硕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

第1篇

(1)文献综述至少30篇

(2)能阐述明确的研究背景、意义、可能的研究贡献

(3)设计论文目录(须包含三级标题)

(4)论文结构清晰

邮件导师审核,审核时间2-3周

导师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开题报告,再次提交邮件提交审核

如导师通过审核,学生将开题报告网上提交,导师网上审批。如不通过,再次修改后1个月以后再提交审核。

 

二、论文阶段报告

论文需完成至少2/3的文字内容,核心内容(如实证研究、模型构建等)须完成。

撰写阶段报告

将论文电子版、阶段报告邮件提交导师审核。

导师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再次修改后,提交审核。

如导师通过审核,学生网上提交阶段报告,导师网上审批。如不通过,再次修改后1个月以后提交审核。

 

三、毕业答辩

论文完成,字数不少于3.5万字。

提交导师审核。审核时间3-4周。

根据导师意见修改,修改时间3周以上。

如导师通过,则提交和盲审申请。如不通过,再次须改1个月以后再次提交审核。

和盲审之一如未通过,或盲审之一评分低于75分,需再次修改后1个月提交。盲审如意见为修改后答辩,则修改后论文提交导师审核。

第2篇

第一条 MBA论文可以是案例分析型论文、调研报告型的论文或专题研究型的论文。

第二条 为进一步提高MBA论文质量,加强MBA论文工作的管理,MBA论文选题由全院内具有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老师提出。各位老师所提出的论文选题应注意以下方面。

1、论文选题符合MBA教学的特点和规律。MBA的中文名为“工商管理硕士”,论文选题必须考虑该专业的特点,应结合行业经济、企业管理的特色。

2、论文选题应是对实质性问题的研究,不要将题目出得空洞。如“中国国有企业问题的研究”、“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问题研究”等题目都过大、过空,不符合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对MBA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3、教师出题应考虑MBA的学位特点、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色,不要任意的跨专业出题或超越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般来讲,教师所提供的选题范围不应超出自己所在专业的范围。如在企业管理专业任教的教师,原则上不能跨专业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的选题,更不能出金融、保险方面的选题,反之亦然。

4、根据MBA的培养目标,MBA论文的撰写要求结合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证研究、注意数量的分析,要强化结合学生工作实际。

5、论文选题提交(包括教师更新的论文选题)的时间为每学期的期中之前,由MBA教育中心上网公布,逾期将不予受理。基于以上的意见,MBA教育中心可以对不符合要求的选题给予适当处理。

第三条 MBA学员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学员可根据MBA教育中心网上各位导师提供的MBA论文选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工作经历等选择1~3个论文选题或导师作为论文选题志愿。

2、MBA教育中心根据学员所选的第1~3个选题顺序或导师编制学员论文选题汇总表,为每位学员分配一名指导教师。为确保论文指导的质量 ,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一般在同一年级同一性质的班(包括F-time MBA、P-time MBA和集中班)指导的论文篇数不能超过6篇。对学员的第一志愿比较集中(超过规定的人数或论文指导篇数)的导师,MBA教育中心应首先让第一志愿的导师优先挑选或确认学员;对于“落选”的学员,MBA教育中心将遵循学员的第二、三志愿并采取同样的方法让导师确认。对于3个志愿都“落选”的学员,MBA教育中心将通知学员重新选题。

第3篇

5.1.1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三个品牌误区

国产手机所取得的进步和拥有的实力前面已经说过,这里要提出来的是国产手机的三个品牌误区:

(1)高知名低美誉

不久前由福建之窗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手机品牌—福建省消费者满意度有奖调查”活动结果显示:人气最旺、质量最满意、售后服务最佳的品牌全是国外品牌,本土手机品牌形象欠佳。调查发现,本土手机品牌的平均返修率是国外品牌的2倍,平均投诉率高达50%(国外品牌一般在25%),个别国产品牌手机质量问题甚至有高达80%的投诉。再回过头来看,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国产手机在忠诚度和预购率的排名与它们在市场占有排名很不相符,甚至可以说是严重错位。国产手机从98年开始走上中国手机竞争舞台,从当初的毫无市场基础到今天的高达过半的市场份额,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品牌知名度这方面,可以说与洋手机相差无几,但是在市场开拓前期,本土品牌在手机市场考虑的是如何快速的“跑马圈地”,如何最大程度地占领市场份额,以及如何在短期内让品牌知名度最大化,将注意力集中在比产销量、比品种数目、比新品推出速度上,而忽略了产品内在质量的提高,忽略了服务的优质,忽略了技术的进步,也忽略了品牌形象的确立,忽略了品牌美誉的提升。随着国产手机销量的不断扩大,消费市场对国产手机的新鲜感已经过去,对其内在的品牌价值、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将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更高的要求,而国产手机上述的做法造成了国产手机在消费者心目中高知名度而美誉度极低,这也是造成连续两年市场份额迅速下滑的原因之一。

(2)重销售轻品牌

国产手机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把市场销量作为检验市场实力的唯一标准,在年初,两大国产手机挣抢国产第一的吵作是闹得沸沸扬扬,其营销心态和眼光可见一斑。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大部分国产手机急功近利,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大量的促销机蜂拥而上,殊不知,真正有能力打价格战的还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等有技术实力支持的大厂商,他们的促销机型往往是产品推陈出新后即将淘汰的机型,而国产品牌只能是新品上市不久就大量降低价格,这种频频打价格战的消息为广大消费者所感知,既大大挫伤了前期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同时也降低了自身盈利水平。过于轻率地使用一些有短期效果而会影响品牌核心价值的战术,最终受损的还是国产品牌本身。国产手机重视市场销量的做法在最初自身市场基础为零的时候还情有可原,也实属无奈。但是时至今日,国产手机仍然热衷于搞促销,打价格战,难怪有人认为现今的手机市场就如当初的彩电市场,那么是否现在的国内彩电品牌就是未来的国产手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3)有策略无战略

不能否认,国产手机在前期的市场竞争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国产品牌突围只能说是营销竞争力的突围而不是品牌力的突围。国产手机的竞争力体现在产品的外型适应中国消费需求,另外就是通路的网点布置以及现场的促销到位。当然毫无疑问这是国产手机的优势所在。但是也应该看到,国产手机企业在品牌发展战略上缺乏定力,广告表现诉求主题月月新,年年变,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也能促进产品销售,但是几年下来品牌个性并未建立,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并没有得到提升,零售商、销售人员一旦失去促销热情,广告一旦一停,就马上会导致销量下滑。再来看看消费者对各手机品牌的联想,除了名人就是美女,品牌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一味的追求时尚,一味的洋化,毫无品牌差异。品牌个性没有塑立,不具有高度差异性的品牌价值就等于失去了品牌忠诚,只好将品牌命运依赖于经销商手中依赖于广告和促销,是为广大品牌不得不打价格战渠道战的根源。

5.1.2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过多的小规模贴牌产品对产品毛利产生严重冲击。在面对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同时,国内品牌厂商还受到了地下贴牌小作坊的严重冲击,后者不仅在目前严重影响了中低端市场的利润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手机的市场形象,这一点对于涉足行业较深的国产品牌厂商长期发展相当不利。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内部整合成成为必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市场的容量却趋于平稳,比较明显的是移动通讯新入网用户在逐渐减少,无限竞争与有限容量的结果,只能导致国内手机终端产品逐步进入了微利时代。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国内厂商上,国手机生产巨头2004年以来的业绩也同步的出现了下滑,国内厂商04年利润大多亏损,行业将自发的进入整合时期。

(2)2005年,“黑手机”一词在中国手机市场很是热门。以走私水货、翻新拼装机和杂牌假冒机为代表的黑手机,全年销量高达1500万台左右,销金额约300一500亿元,偷逃税总额约100亿元。黑手机扰乱市场秩序、恶化市场竞争环境,以至于众多国产手机厂商把2005年手机业务亏损的原因不约而同地指向黑手机。同时,由于黑手机质量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而使许多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据了解,“黑手机”基本上没有售后服务,有些甚至找不到生产厂家,这直接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同时也逃避了国家的税收。“黑手机”的价格一般比同类手机便宜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在市场竞争中已迫使正规生产的手机的利润趋于零或者负数。如果政府再不采取有效的手段管制,将使一些合法生产和经营的手机企业濒临破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黑手机”已占到手机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准入制度出现质的变革、黑手机对市场冲击加剧以及新增手机用户日渐趋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国内手机市场竞争进入关键阶段,合理运用文化营销成为企业突出重围的利器。

(3)在品牌方面,中国手机消费者非常理性。国内手机品牌的鲜明度不够,手机质量、产品定位、售后服务、品牌推广方面都有欠缺。

(4)在价格方面,目前国内厂商的竞争还集中在价格上。但在相当厂商尚未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价格竞争并不是长远之计。

(5)在分销渠道方面,有效的分销体系是国内厂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国外厂商而言,需要设立零售网点以提高市场认知度;对国内厂商而言,需要对现有的消费者电子产品零售连锁网点进行资本化。而无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都需要在与当地分销商的接触中增加控制力和谈判能力。

(6)在市场推广方面,国外厂商和国内厂商都采取了复杂的广告宣传活动增进其形象,但关键在于制定一套与公司战略相一致的完备的营销计划。

(7)在手机的设计和功能方面,手机需要具有时髦的外观和创新的功能。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手机厂商要抓住国内消费者的偏好,设计时髦、小巧、轻盈的手机,并尽可能地使手机具备拍照、MP3、PDA、多频切换等功能。

(8)在质量方面,国内手机厂商需要在有效执行质保承诺、降低返修率、缩短服务时间、及时的售后服务方面进行改进。总体来看,国内手机厂商可以考虑以下改进:在产品开发方面,国内厂商应提升价值链以增强其研发能力,同时充分利用3G手机的市场机会;在生产方面,国内厂商应减少对技术核心解决方案的依赖,以保持选择配件的灵活性、减小配件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与运营商结成战略联盟以保持稳定的需求;在销售和市场营销方面,要树立一个清晰、明确和容易记忆的儡牌形象;在价格方面,采取最优化定价策略,通过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和及时的市场价格信息获取最大化盈利率;在分销方面,建立有效的分销渠道战略,以便对各级分销商保持有效地控制。同时,优良的服务是建立品牌的根本,国内客户需要在质量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5.2对国产手机品牌竞争策略的一些建议

5.2.1品牌变迁影响要素

综观手机市场,从当初的一支独秀,三国演义,再到今天的群雄并起,国产手机开始崭露头角,经历了许多的市场变化和品牌变迁,其市场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固然有市场客观因素影响,如产品生命周期,消费需求,竞争压力等等,但同时也是与各个手机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部署,技术创新,营销战术举措以及营销执行力度等因素分不开的。虽然有许多的影响因素,但是总的看来,影响手机市场中品牌变迁的核心要素有两大方面,一是企业自身手机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所引起的变化,二是消费需求市场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所引起的变化。手机企业抓住这两大要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素,顺应未来发展趋势,取得先机,是极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的。

(1)技术驱动品牌发展

手机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通信技术的变革,二就是工艺设计技术的创新。通信技术的变革从1995一1998年的模拟手机、GSM,1999一2000年的双、三频,2001一2002年waP、CDMA,2003年的MMS,彩屏,摄像以及今后的更新发展技术。工艺设计方面则由最初的大砖头式手机到98年的折叠机小巧机型到2000年换彩壳,2000一2002年双屏、收音机、mp3等等。突破性的技术变革(通信技术或者工艺设计技术)会重新开始推动产业发展,任何一个技术一旦被消费者广为接受,都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变化。一个手机厂商掌握了先进技术,毫无疑问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动,新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市场发展,使得现有技术迅速成为过去,导致产品价格急速下滑,是打击对手的一大武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象摩托罗拉、诺基亚甚至松下、NEC等技术背景雄厚的手机企业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来研发、推广宣传新技术。而对国产手机来说,无疑在通信技术方面是个软类,唯有在提高自身技术实力的同时先寻求工艺设计方面的局部创新。技术巨变促进市场重新洗牌,每一次技术上新的突破,意味着挑战品牌有更多的机会打破原有格局后来居上,近期的通信技术热点在于彩信与摄像技术,从各厂商的背景来看,除了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索爱之外,日本厂商松下、NEC对于通信技术掌握先进,在未来将会有机会掌握先机:而工艺设计热点在于折叠机和双屏机等韩流造型,这些并不需要太高的科技含量,目前主要为韩国三星和国产手机所利用。那么在未来手机产品朝着、“通信、娱乐、商务”等多功能综合型产品发展的过程中,谁能够有所创新,就有可能象当年的诺基亚或者是当今的TCL等凭借技术的局部创新取得先机。

消费需求决定品牌定位

手机市场一方面由技术驱动,通过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变革来引导市场开拓市场,但是同时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影响于手机市场的发展,甚至改变品牌格局。

①关注年轻市场就是关注未来。

在过去两年中,年轻人市场从24%上升到340/0,而摩托罗拉从诺基亚手中夺回市场第一的根本原因在于从T2688一T189一T191开始Mot逐渐在年轻市场占据上风,新增用户中75%为24岁以下年轻消费者。

②消费者已经成为再购者为主。

消费者初次购买手机,以手机品牌为主导地位,专注于“权威性和专业性”,消费者将会选购“最正宗”的手机。消费者再购:已经拥有许多经验,以消费者自己的习惯爱好为主导地位,“喜欢的和新的”为主导,消费者更加有信心地挑选“最适合我”的手机。年轻市场的增大意味着手机产品必须附加较多的“时尚时髦流行潮流”元素,同时也是“Motorola”品牌转化为“moto”的主要原因。消费类型以再购为主,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加强,自主观念加强,个人自我观念加强。

③品牌是门槛,决胜在终端

由消费者对品牌选择的敏感度演变过程分析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在市场成熟期,随着市场的发展,手机品牌的不断增多,品牌对于手机消费者来说,目前主要起到了一个品牌门槛的作用:即消费者购买手机进行选购考虑的前提首先肯定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品牌,有所闻有所见。(而此时如果是一个不知名不清楚甚至是没有听过的品牌肯定是不会被考虑的)但仅此是不够的,知名的品牌众多,只是列入了考虑的范围之内,关键还是看手机产品本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身是否能够吸引人(手机外型是否吸引,手机功能是否满足,手机性能是否信服),以及在卖场的现场购买促动(促销热情、促销赠品、价格)。

5.2.2品牌策略思考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此想结合品牌发展趋势对国产手机品牌的竞争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1)营造品牌资产

前面提到诺基亚品牌近年来在市场上有一些不当举措,但是诺基亚仍然能够在市场中牢牢占据前列,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品牌忠诚,靠的是多年来在市场中精心营造出来的品牌资产。随着市场的成熟度不断加深,同类产品之间(如高科技手机之间,普及型手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小,而所谓的产品外观实质上也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极其容易被模仿。到了市场成熟后期,手机产品将会高度同质化,同时将会加强对品牌的要求和依赖性。相对于国产手机乃至大多数二流洋品牌来说,不停地制造营销话题,建立高品牌知名度的做法已经过去,提升品牌忠诚,促成品牌美誉才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市场成熟前期,品牌是f丁槛,决胜在终端,但是到了市场成熟后期,相信又会恢复市场发展前期那样部分的大品牌强势品牌成为选购标准,到那时(相信很快就会到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本身,品牌的影响力将会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品牌资产就能提高品牌的溢价能力,对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企业风险、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品牌的资产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通过提供给消费者一种差异化的附加值,不仅通过及其煽情的广告来感染消费者,更主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在企业价值活动的每一环节都体现和演绎品牌核心价值。比如,在科技研发,在产品功能设计上,在外型设计上,在销售环节乃至在服务环节等等,一点一滴的体现出来。

(2)打造不同时尚

随着年轻人的增多,时尚创新动感成为目前品牌诉求的主要方向和主要调性,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众人都在讲时尚,你也讲时尚的时候,就未必能够显出时尚来,而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对时尚的不同演绎形式来表现时尚。即时尚有不同的定义也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比如每个人每种人对时尚的定义都会不同,他们心目中的时尚不一定是唯一的,比如大众时尚、酷时尚、小资时尚,当然也有正统和反叛的时尚,另外也可以对档次层次品位上的不同时尚的演绎,这个不是弄文字游戏,而是针对消费人群的分类后得出结论,比如在二三级城市的年轻人他们心目中可能认为谁谁哪个明星是很时尚流行的,但是在广州深圳这些地方的同龄人却又不一定这样认为了,甚至可能认为这个所谓的明星是比较老土和做作的。

(3)建造品牌细分

中国地大物博,在数千年来的文化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差异,大中小城市差异,城镇乡差异,这些地区相互之间的审美情趣、品牌态度、文化背景有着极大的不同,从而也导致了这些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选择品牌时的认知情形、考虑因素、选择标准是有着极大差异的。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反映到手机市场就形成了消费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手机消费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大中城市(主要省会城市)和二三级城市消费者在这方面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而也决定了大城市消费市场所接受并偏爱的观念、生活形态在二三级城市会有一定的偏离。因此在大品牌鞭长莫及的二三级特别是三级城市,国内品牌能够显示出极强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因此可以认为群体范化,消费结构多元化,市场需要极度细分是潮流,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手机品牌细分成为必然。首先来看目前的手机消费群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品牌导向—信赖国际品牌和知名民族品牌,忠诚度较高,希望能享受强势品牌带来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对产品的品质十分挑剔,但却懒于去比较选择购买,希望一次到位,价格敏感度低。技术导向—注重对产品的技术需求,希望领先技术潮流,享受新科技带来的生活乐趣。对技术、市场发展有一定了解。接受新鲜事务能力强,价格敏感度不流导向—注重产品功能,同时在同等功能下,会对不同品牌进行价格比较。群体消费观念较为成熟,比较理智,对价格敏感。应用导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购买,属于游离状态的消费,容易受到口碑传播、广告宣传、现场导购等外界信息影响和价格诱导。

①产品细分市场

这种是指以产品功能定位来达到对市场细分的目的。如细分为沟通工具、功能适用、好玩趣味、酷、商务、高科技等等。其中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基本上能够包含所有市场细分,但是更多的品牌则是采取了定位其中部分市场的做法。

②品牌细分市场

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没有极其突出的企业实力(技术研发、市场推广、通路等)支持,没有一个品牌能够成为包罗万象的“万金油”,对所有的消费者都产生吸引力,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如果能够触动一个细分消费群体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可以建议目前市场上的二三流品牌可以通过细分群体,把自身品牌建立成为某种行业购买标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某细分市场的代名词。如“技术型的”,“价廉物美型的”,“功能实用型的”,甚至如“电池耐用型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接收信号强的”等等。从近两年国内手机市场细分情况来看,按价位的高低将产品分为高、中、低端;按屏幕材质,分为彩屏手机和黑白屏手机;按人群特征细分,将产品细分为男性/女性手机、老人/儿童手机、学生/白骨精手机;按主要功能特征,将产品分为音乐手机、拍照手机、游戏手机、商务智能手机和3G手机等。由于中国手机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突出,以及产品功能融合趋势更加明显,简单地按使用者性别/年龄、产品功用、材质特征来进行产品细分已经很难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

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细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娱乐手机、商务手机等还炙手可热,音影手机、手机电视以及3G手机等概念又盛装登场,手机产品市场细分有了新的内涵。在消费层面,手机拥有者既要追求产品全面的实际用又要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从企业完成手机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角度而言,将产品的娱乐、商务、游戏等多媒体功能与时尚特征有机结合,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精准合理的市场特征细分和产品分类设计、有的放矢地推广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产品的市场细分步入更高阶段,是市场发展和竞争加剧导致的必然结果,新的市场形势下消费群体出现分化也是必然趋势。从本次全国范围内的手机消费行为调研结果数据看,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以及品牌的更迭变换,消费者对国内手机品牌认知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方面,随着国家手机生产准入制度根本性的变化,如明基、长虹、奥克斯、创维、金立、英华达等更多的品牌逐步加入到这一阵营。但从消费者反馈情况来看,由于国内手机品牌林立且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上述品牌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优势,品牌知名度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传统手机品牌阵营中,由于企业经营状况差异和企业产品策略重心的不同,消费者对传统手机品牌认知初现“马太效应”,出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

5.3国内手机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在市场发展步入成熟阶段,文化营销成为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根据消费者认知度较高的国内外品牌综合情况进行分析,赛迪数据认为,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企业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和领先的战略管理能力是市场制胜的关键。赛迪数据认为,在市场交锋进入关键阶段,消费者更趋理性的条件下,纯粹的产品营销、广告营销陷入疲软之态是大势所趋,文化营销必然会走到前台。将优秀的企业理念、文化制度有效传递给社会并为消费者深刻领会是文化营销的更高层次。它不仅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助于各项营销手段与技巧的顺利实施。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将产品/服务、品牌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将彻底摆脱目前低层次的恶性价格竞争现状,实现营销创新,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手机生产企业的文化营销可以在产品/服务层面、品牌文化层面和企业文化层面得到体现。对产品和服务,国内手机企业已经在谙熟市场情况的前提下,在做大做透产品/服务本身的同时,融进了更多的文化、情感因子,很好满足了消费者产品需求和个性应用的诉求。国内手机劲旅海尔,秉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精髓,并与海尔集团本身以创新为主导的“海尔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海尔手机独特、深厚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文化,深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其“智能快客系列”、“快客系列”、“快客随身炫系列”、“随身PC系列”产品将多媒体应用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有机结合,并融入了更多的文化、情感内涵,一上市便成为市场的新宠,海尔也因此再次荣获“用户满意品牌奖”。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将会出现以下特征:2006年将是国产手机厂商两极分化关键的一年。手机产业蕴含巨大商机预计2006年将会继续有部分二线、三线甚至一线厂商以各种方式退出手机市场,包括重组、并购、出售等。

(l)产品上,整合功能型产品趋势仍将继续延续。伴随着3G的市场发展,手机作为流媒体的整合功能将会更加突出。此外,具有MP4播放功能的手机在市场上必将带来新一轮的竞争。

2)关注比例向国际大厂集中的趋势明显,四大厂商竞争更加激烈。诺基亚优势仍将得到延续;从ZDC调查显示数据来看,在2005年下半年度,摩托罗拉在市场上再度振奋,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力度的加大,将使其与诺基亚的市场争夺加剧;三星在下半年的市场表现欠佳,这使得三星在2006年度必将调整产品战略,加大产品以及市场推广力度;凭借音乐手机而提升的索爱与三星形成争夺之势,成为三星在市场上的新竞争对手;而其它国外厂商在整体市场上的关注比例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3)国内厂商联想异军突起,成为国产厂商的代言,并对国外厂商飞利浦形成市场威胁。整体国产手机厂商的关注比例的萎缩,使得市场洗牌仍将延续。

(4)市场主流价位区间关注将会缩小,但主流位置不可取代;在整合功能产品的市场竞争影响下,2001一3000元以及以上价位区间产品关注比例将会提升。

(5)地域级市场开拓迫在眉睫,产品细分以及渠道市场细分在2006年将会更加突显。

5,4本章小结

国产手机由农村开始包围城市,洋品牌则是从城市开始上山下乡,双方开始重视对各自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掠夺,市场空白点将不复存在;大批日韩等国内厂商的芯片和机型的主要提供者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国产手机即将与之“分手”,投机取巧成为历史,自主研发面临极大的考验;跨国巨头对国产手机的营销能力和营销战术学习的越多,未来反击的力量也越大;新技(CDMA、GPRS等)逐渐争取市场,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端也开始冲击市场,谁能够占据技术高端,也就占据了市场高端,也意味着拥有高额的利润;随着市场发展的进程,厂家、经销商、终端的库存越来越多,价格战不可能平息只可能是越来越频繁;手机市场竞争的最终趋势是产品高度同质化,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品牌影响。手机市场竞争的最后结局是大浪淘沙,大批的厂家必然会被淘汰,最后剩下的将是为数不多的品牌。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

从1987年开始,中国手机市场容量由小变大,手机品牌数量由少变多,国产手机力量由弱到强,经历了众多的市场变迁和品牌演变。本文通过国产手机几年的起浮历程,结合自身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总结如下:

1.国产手机以庞大的本土销售网络和低价格作为运作手段的优势已渐渐失效,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过多的小规模贴牌模式、“黑手机”问题、核心质量问题、品牌推广等问题。

2.国产手机品牌运作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误区是:高知名低美誉、重销售轻品牌、有策略无战略。

3.国产手机应对未来市场变数的主要途径有:品牌文化营销、营造品牌资产、建造品牌细分、拓展外部市场。从草莽英雄到新的百年老店,中国国产手机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他们来说,打造强势的国产手机品牌不是志在必得,而是势在必行。

「2刘涌泉.从一份报告看中国企业的品牌竞争状况.商业文化.2004.4

「3〕2002年CCID中国家电产品消费行为调查.现代家电.2003.3

「4〕毛跃华.国产手机营销战略探讨.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03

「5〕埃里克.乔基姆塞勒,大卫.艾克.创建企业品牌无需大众媒体.品牌管理.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

「6〕林恩,阿普绍.塑造品牌特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2

「7〕特劳特,瑞维金.新定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

〔8]颜廷武.品牌文化的生成与建构.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4

〔9]朱群广.论品牌形象塑造.江南论坛.1999.12仁1明刘世熊,周志民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7仁

11〕陈双全,谈伟峰.TCL、波导:典型战略+典型执行.销售与市场.ZOOZ.n

〔12]王永玲.品牌经营策略.经济学动态.2002.8

〔13周永民.销售与市场.商业经济研究.2002.1

「14晓华,郭有华,洪瑞升.702品牌管理.中信出版社,2003.5

〔15亚洲年轻一代与品牌策略.现代广告.1997年第五期

「16〕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7〕于建原,王谊.品牌的可扩展性.中国广告.1997年第六期

【18田华.品牌忠诚的消费者是最好的消费者.现代广告.1998年第二期

〔1引瓮向东.副品牌策略的妙用.国际广告.1998年第三期

〔201霍伟思.创立品牌.国际广告.199了年第三期

〔21]章汝爽.品牌营造:企业经营的长远目标.现代广告、1997年第二期

〔22章汝爽.创立名牌的关键.现代广告.1997年第二期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23〕江.中国“名牌”的思考.中国广告.1996年第四期

〔24〕武克松.“海尔,中国造”一海尔集团的名牌战略与广告策略.现代广告.1997年第六期

【25妹尾千寻旧本).品牌价值存乎民心.广告杂志,1996年第四期

〔26〕AndrewCrombie.行销传播演化论一让讯息与消费者俱进.游淑秀,赖治怡译.广告杂志.1996年第四期

[27Rorbter,DavidGlenmid,MarketingStragety,PublishedinsePt.2002

「28DavidJ.Arnold,Laetitia,HarvardBusinessSehoolCaseSeleetionPoulLiquer,PublishedinOet.,2001

〔29〕Wi11iamM,weilbaeher:BrandMarketing.NTCPublishingGroup,1993.

[30]Paulstobart:BrandPower,TheMaemillanPressLtd.,1994

[31]AlexanderL.Biel&Assoeiates:HowBrandImageDrivesBrandEquity

【37ht七p:刀网易商业报道手机行业分析报告(2004)

第4篇

您们好:

我叫×××,现任广东省地方税务局人教处副处长。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给我这次竞争演讲的机会。这次参加竞争上岗,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通过这次竞争,使大家对我的能力和追求有个全面的了解,并对我的竞争给予支持。

下面按竞争上岗演讲有关要求,谈谈自己竞争处长的优势和工作设想。首先谈谈竞争优势。我认为,本人有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的优势。

优势一: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

审视我们身处的时代、思考我们面对的工作,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处长,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因此,自己平时一贯注意加强个人素质的培养,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局党组的决策,忠心耿耿、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对工作,我秉承事业与工作第“、坦荡任事、老实做人的原则,以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勤勉、廉洁的工作作风,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对同事,我追求心底无私天地宽,为此,我时时注意养成乐于助人、关心群众的美德,能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踏踏实实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决过不少难以解决的又是他们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诸如夫妻分居、子女就业等。我始终认为,人事工作也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因此,能牢牢地树立服务的思想,工作中不仅做到有耐心、公心和善心,还做到有平常心和宽容心。

优势二:有较好的知识素养。

作为一名处级领导,除了需要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外,还必须掌握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努力加强有关计算机、英语和党政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从事好本职工作奠定了基矗随着自己工作职责的改变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来临,我愈加感觉到了提高知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的迫切性。为此,我选择了边工作、边继续深造的道路。通过艰苦的努力,于1995年参加全国26所高等院校联考,考取了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在这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宏观微观经济学、财税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等20多门课程,并且结合工作实际完成了3万多字的题为《新税制下地方税务系统组织机构模式设计研究》的硕士论文,1998年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与毕业证书。3年的研究生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水平。毕业至今,已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了3篇与人事管理有关的论文。优势三: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我的工作经历是下过乡、当过兵,在公安战线从事了多年的计算机技术工作,1990年到税务部门后开始从事人事管理工作。

农村的广阔天地,教会了我吃苦耐劳,军队的大熔炉强化了我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严守纪律的敬业精神,技术工作的经历养成“了我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多年的人事管理工作更是全面地培养和锻炼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工作水平。自担任副处长以来,对领导,我注意领会工作意图,紧紧地围绕中心任务去开展工作,执行上级的决策,工作注重效率和质量。对处里的同事,我坚持人本管理原则,注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此外,注意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帮助他们。

优势四: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和较强的专业管理能力。

我从人事处的综合岗位干起,先后从事过机关人事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等工作。这些经历使我较全面地熟悉了人事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对全系统的人事管理情况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我善于思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1991—1993年原税务系统1万名“以工代干”的转干和后来的人事调配、公务员录用等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我都能积极想办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为较好地完成这些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注意加强与组织部、人事厅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现已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这为我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矗

优势五:有较好的工作业绩。

担任副处长以来,我注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注意把好进人关。近年来,在进人方面,注意加强计划管理,重视挑选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近3年,省局机关共引进了3名博士、5名硕士以及一批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机关大学本科毕业以上人数从1997年的85人增加至今年的118人,除8人是在职学习取得本科学历的以外,新增25人,增长了20%;税务系统大学本科毕业以上人员的比例也从原来的7%上升到10%,大大改善了队伍的人才结构。

(2)注重制度建设。3年来,组织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调配管理暂行办法》等6项人事管理制度,为人事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依据。

(3)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工作。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特点是力度强、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按时搞好省局机关和我省地税系统的机构改革工作,按照省局党组的意见,我注意调查,认真思考,加班加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省局机关的《机构改革方案》、《三定规定》等9项共3万多字的与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有关的材料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同时,注意加强与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他们的了解和支持,目前,省局的“三定”方案已正式批复,较好地体现了局党组的基本构想,比较符合我局的实际。

(4)认真探索和积极实践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一是积极实践竞争上岗试点工作,协助组织了省局机关及肇庆、佛山两市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年度考核量化测评工作。1998年、1999年两年,在全系统20个市试行了量化测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省人事厅的表扬和肯定。游宁丰副省长今年在全省人事局长会议上对我局的量化测评工作给予了表扬,春节后,在来我局视察时再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参加工作的20多个年头里,靠着组织的正确领导,靠着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踏实工作,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在1996年、1999年两年的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我认为,多年的工作经验、较优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工作业绩为我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不足方面:一是在工作繁忙时,有时显得有点急躁,二是作为一名处级干部,我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尤其要学会从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挤出时间不断充电,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下面,谈谈未来工作没想。

首先,谈谈怎样当好处长:我认为第一要摆正位置,以局党组为中心,紧紧围绕党组的决策开展工作,给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第二是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政治理论、管理理论、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第三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在内部管理上,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共同做好工作;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做到控制度办事,严格要求;三是泞意提高管理艺术和决策水平;四是注意加强沟通和协调,团结同志。

其次,就自己熟悉的工作谈几点设想。根据我省地税系统队伍管理的现状,我认为除了着重抓紧落实局党组年初部署的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系统领导班子建设等近期的几大重点工作外,还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人事干部队伍的形象塑造。加强人事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使人事干部逐步实现由被动应付工作向主动适应工作转变,做到思想—上敬业、工作上勤业、作风上务实,树立良好的人事干部形象;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目标管理;实行政务公开,增加人事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他管理行为,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从制度上杜绝人事腐败现象的产生,确保人事工作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人事干部形象。

二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针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对网络经济带来的税收问题以及面对我国加人WT0后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必须抓紧做好人才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注意引进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注意吸收一定比例的计算机、法律、外语和管理专业的高级人才。仅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提高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除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搞好培训,还可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省内外甚至国外的培训机构联系,有计划地挑选一批素质较高的干部送出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增强我们对经济、科技迅速变化给税收工作带来新变化的适应力,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第5篇

【关键词】关键路径 挣值法 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表现为价格竞争,价格竞争的背后归根结底是成本竞争。在现行招投标模式下,施工企业普遍采用的“合理低价中标”法则已彻底改变了工程项目价格形成机制。原先系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定额确定工程项目价格,现在转为由市场竞争来确定。在招投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工程项目成本。如施工企业的成本水平在行业中领先时,竞争就具有较多优势。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所谓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根据一定时期确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刘莹,2010)。

一、基于关键路径的挣值法的基本原理

(一)挣值法的原理和主要指标

挣值(Earned Value)法是在对范围、进度和成本进行综合测量的基础上衡量和反映项目进展状况、评价项目绩效的一种方法(王力强,2010),也称赢得值或盈余值分析法。它通过测算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与实际费用,以及计划工作的预算费用,获取有关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进度和质量的偏差信息,从而达到监控和调整费用、进度和质量三大管理要素的目的。挣值法的指标体系主要由3个基本参数及4个评价指标构成,4个评价指标用于检查和衡量项目施工的成本和进度状态。

3个基本参数是: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BCWS =计划工作量×预算单价);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Actual Cost for Work Performed,ACWP =已完成工作量×实际单价);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P,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BCWP =已完成工作量×预算单价,即挣值)(翟纯强,2011)。

4个评价指标为:费用偏差(CV,Cost Variance,CV =BCWS-ACWP,CV的值表示已经完成的工作是超过预算还是低于预算);进度偏差(SV,Schedule Variance,SV =BCWP-BCWS,反映了在预算成本一致的情况下,实际完成工作量和计划应完成工作量的比较);成本绩效指数(CPI,Cost Performed Index,CPI =BCWP÷ACWP,CPI是指预算费用与实际费用值之比,反映了在实际完成工作量下,实际成本偏离计划成本的程度);进度绩效指数(SPI,Schedule Performed Index,SPI=BCWP÷BCWS,SPI是指项目挣得值与计划值之比,反映了实际进度偏离计划进度的程度)(吴珍明,2008)。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由于没有考虑关键路径而产生的误导信息,进而影响项目管理者对于进度的判断,本文考虑采用基于关键路径的挣值分析方法。该方法在传统挣值法的3个基本参数的基础上,引入另外3个重要的参数BCWScp、ACWPcp、BCWPcp,即关键路径的计划值、实际成本及挣值;相应也产生了另外两个评价指标CVcp、SVcp,即关键路径的成本偏差及进度偏差。

(二)基于关键路径的挣值法的分析步骤

1.确定关键路径的成本计划。分析施工企业成本―进度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关键路径,并在关键路径下进行偏差分析。施工单位的关键路径可以用WBS(即工作分解结构)来十分清晰地进行定义:以施工项目合同中约定的承包商完成的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为基础,得出施工项目所要完成工作的分解结构,再将其转化为直接材料费、直接机械费、直接人工费、其他直接费用及项目间接费,并结合本企业的项目施工组织及技术方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进行估算,据以确定各工作的成本计划。

2.指标计算与图示分析。在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及施工成本计划之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者需要定期地对施工成本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当存在偏差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及时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保证项目按照计划成本完成。

二、工程实例解析

1.工程概况。D项目位于S市的某国际旅游度假区1期项目,工程内容为:(1) 1.6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场地形成工程,包括场地清表(含种植土的收集与堆放)、障碍物清除、暗浜处理、场地填筑、地基处理、大面积平整和附属工程、明浜回填中的砂垫层等;(2)实施区域3.9平方公里以内的其他工作,包括种植土堆放区域的场地清表、明浜回填中的砂垫层等。工期为546天,合同总价约6亿元。

2.确定关键路径。由于占地面积广、施工工期紧,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将整个项目划分为1个示范区及7个流水段,其中,示范区含2个地块,其余的7个流水段各含6个地块,总计44个地块。根据WBS工作分解,确定了每个地块的关键路径,分别为耕植土剥离与清表、场地填筑、垫砂层、搅拌桩、塑料排水板、预压及大面积平整。

3.计算各项指标及绘制挣值法曲线。在每月结束前记录每个工作包发生的实际成本,同时编制挣值法的参数和指标分析表。利用指标分析表的信息,计算项目预期完工进度及成本,并利用Excel、Project等软件绘制挣值曲线,使项目决策者能更直观地解读挣值法的参数,及时掌握项目信息。从下图可见,3条曲线(3个基本参数)7―8月的离散程度不断增加,预示着可能发生了关系到项目成败的重大问题,而10 ―12月曲线靠得很近且平稳上升,表示项目已回归到既定轨道,按计划目标进行。

4.进行分阶段挣值法指标的分析及实施纠偏措施。

第一阶段:2011年4、5和6月。4―6月的费用偏差CV及CVcp均为正值,而进度偏差SV及SVcp为零,说明不论是关键路径还是非关键路径的成本控制措施效率均较高,实际进度与计划保持一致。

第二阶段:2011年7月。SV>0且SVcp

CV0,实际成本超过预算。经分析发现,该月增加支付了一笔园区的保洁费用,而根据预算安排,这笔费用要在项目完工度达80%时才能得到补偿,由于该笔费用能得到全额补偿,因此对工程进度和成本总体控制不会产生影响。

第三阶段:2011年8―9月。SV

CV>0且CVcp>0,如果在这个时候将CV和SV这两个指标分开分析,表面上看无论是关键路径还是非关键路径上的成本均大大的节约了,然而随着项目的推进,一旦实际成本超过了总预算,则为时已晚。因此,该阶段的成本节约是由于进度的延后造成的,而为了追赶进度很可能会超出原先的预算成本。

第四阶段:2011年10月。SV>0且SVcp>0,经过8、9、10三个月的抢工,该阶段的进度偏差均为正值,且关键路径累积进度偏差也转为正值,虽然整体的进度仍然略为延后,但仍在可控范围内。CV

第五阶段:2011年11―12月。SV>0且SVcp>0,工程已回归到调整后进度计划的正常轨道,施工进度在可控范围内。CV>0且CVcp>0,由于工程完工程度达到80%,7月份的园区保洁费在该阶段得到补偿,其余的成本费用均在可控范围。

通过运用挣值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项目动态管理,最终D项目I类场地形成由合同约定的2012年4月28日提前至3月15日移交,并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经验与启示

1.成功运用挣值法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WBS分解。在现代化的施工企业中,要做好成本控制不仅仅是财务的事情,而是要将成本管理与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和施工组织联系起来。

2.在分析挣值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将关键路径与非关键路径、成本偏差与进度偏差结合起来。对一个项目来说,只有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顺利完工,项目才能按计划完成,而只有将成本与进度结合才能克服过去进度、费用分别控制的缺点。

3.挣值法需要定期测算完工成本与工期,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进度计划及预算成本,从而确保挣值法结果的可靠、有效。

4.适当地运用现代化工具是减轻挣值法工作量的有力武器。利用挣值法得出的指标和数据清晰、直观,然而在国内的施工企业中运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数据的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运用Project、P6等项目管理软件进行日常的数据录入,每月末由软件根据设定的公式生成各项指标及挣值曲线,减轻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

5.挣值法仅仅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然而最终的决策还依赖于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的偏好,不同的风险偏好可能会使项目管理者作出与挣值法纠偏措施截然相反的选择。

基于关键路径的挣值法对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关键路径成本的进度进行单独分析,可以直接分析成本节约或超支的进度情况及其原因,不但注重项目的整体分析也兼顾了项目内部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利用曲线图的方式将数据关系表现出来,为项目决策提供了直观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强化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效果。

(作者为会计师、同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黄慧君,常澜潇.基于改进挣值法的项目进度监控研究[J].南京: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19).

[2] 仲淑.项目管理中挣得值分析法的改进[J].北京:煤炭工程, 2011(10).

[3] 赵英伟,姚西施.基于挣值法的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重庆:知识经济,2012(2).

[4] 吴珍明.D公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应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10-13.

[5] 刘莹.天津港北池杂货码头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0-05-01.

[6] 翟纯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北京: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1-04-30.

第6篇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技术成为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重要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也就成为了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无论是产品制造企业还是管理咨询企业,亦或是培训教育机构,掌握着高新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都是其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然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一些技术、科研、大型国企正面临着人才流失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人才流失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个别的人才流失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大局。但企业也要对人才流失进行先期预防,使企业的人才在合理有效的流动中在企业中保留住。

当今,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谁发挥了人才资源的作用,谁就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据报道,当年我国第一批从事“863”计划的年轻技术人才至今已所剩无几,有的出国、有的去了外企,现如今企业中技术型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核心技术人才的外流带走了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包括客户、融资关系以及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特别是中国加入到世贸组织以来,大批国外企业进驻国内市场,也势必在国内寻找和培养大量技术型人才,这也加重了国内企业技术型人才流失。在现代企业中,技术型人才拥有专业知识资本,在组织中独立性、自主性较强,由追求终身就业的饭碗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转变,因此导致人才流动频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不断的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保持人才的合理流动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内人才队伍的整体优化。

随着人才流失现象的日益严重,流失过程中也暗藏着惊人的成本和对公司利润的损害,对企业利润产生巨大的内耗。美国管理学会(AMA)报告显示,替换一名雇员的成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30 %。对于技能紧缺的岗位,此项成本相当于雇员全年薪酬的1.5倍甚至更高。因此如何吸纳、留住人才成为知识型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减少知识型企业人才的流失,如何摆脱因企业人才流失的困境,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的一大课题。

我国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张五常曾说过:劳动和知识都是资产。每个人都有头脑,会作自行选择,自作决定。我要指出的重要特征是,会作选择的人与这些资产在生理上合并在一身,由同一的神经中枢控制,不可分离,跟这些资产混在一身的人可以发奋图强,自食其力,自我发展或运用,也可以不听使唤,或反命令而行,或甚至宁死不从。对人才流失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人才流动理论和模型研究,其次从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来讲,从人才流失内在动因进行探讨,这对以往人才流失的研究范围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最后通过需求层次理论及战略式激励理论,研究企业应对人才流失的办法。

二、技术型人才的定义

人力资源是开发自然资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发展经济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其中人力资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资源。字典上对“人才”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参照国内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各种资料,一般对“人才”有这几种界定的范围:

(1)以学历层次为界限,把“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人界定为人才资源;

(2)以学位级别来界限,把“学士及学士以上”的人界定为人才资源;

(3)以职称为界限,把中级职称以上的人界定为人才资源;

(4)以奖励级别为界限,把获得某种社会公认的重要奖励(如市级、省部级以上等等)的人界定为人才资源。

技术型人才是指能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技术型员工从事的并非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能够在易变与众多不确定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来应对可能变化的情况,为企业技术研究的进步不断做出贡献。技术型员工是企业中的劳动者,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员工”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另一方面,技术型员工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其又有“资本性”的一面,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型人才的管理就更具难度与挑战性。

企业的技术型人才具有稀缺性,一方面表现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专业人才的供给数量不足,导致企业间相互争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才呈现非均衡分布同时其价值难以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来衡量,导致不同企业对于人才的开发培训具有相对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稀缺。由于人才稀缺性,人才一旦流失很难找到一个同样的,因此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技术型人才的流失现状

人才流失是企业中人才流动超过其合理限度的部分。人才流失是指企业中企业关键作用的人才非单位意愿地流走,或失去积极作用的现象,人才流失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今世界人才已不再属于某一个地区、某一部门或某一国家,人才属于整个世界,属于全人类。人才交流和信息交流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人才的流动对信息技术的交流与更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面对冲击最大的不只是产品市场、而且还有人才市场,经济的一体化使得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国际化,全球作为一个开放大市场,人才流动市场化将势不可挡。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出走”,前者是水的运动规律,后者是人才流动规律。人才的流动除受各种经济规律制约外,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必然会离开不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而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环境,进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人才的流动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不同的企业或部门之间,不同的地区或国家之间人才的流动已十分频繁,人才流动呈现出一种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面对人才市场的竞争,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人才的流入与流出应当是平衡的。否则,就会造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然而,由于经济、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差距,人才流动往往会出现失衡的现象。人才严重流失就是人才流动失衡的表现。在人才流动过程中,人才流失会严重影响和制约一个集体或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仅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而且对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才流失。因此,在人才的流出与引进过程中,只有做到人人皆有用武之地,才会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到来,才能最终避免人才的流失。

零点调查公司、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工作合作完成《企业危机管理现状》中指出,59.8%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人才危机,35.1%的国有企业认为人才危机对企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四、技术型人才流失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

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数据表明: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型人才成为企业、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也成为人才市场争夺的主要对象。技术型人才流失现象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类型企业中间具有不同的流动趋势。

地区流向:贫困地区-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大中城市-核心城市,呈现出梯形分层流动。企业类型的流向: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商合资企业-本土外商独资企业-新进入的外商独资企业。

在某管理咨询公司(睿仕管理咨询公司)2010年1月对683名被访者的在线调查发现,你与上司进行职业讨论的频率的调查显示,每3个月1次的占到15%,一年2次的占到17%,一年1次的占到30%,而从不与上司讨论的占到37%,同时调查还发现,绩效最优的组织比一般组织为员工创造的职业发展机会多近3倍。

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高需求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其流动性一般比其他员工要高。人才资源成为当前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人才资源的流动可以带来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的流动,而人才资源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一)消极影响

技术型人才流失会迫使企业重置人才,产生大量成本。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企业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招募到新的员工,并且通过培训,使得新员工能够尽快胜任工作,因此这就给企业增加了招募成本以及培训成本。同时新员工进入到企业中能够胜任工作、能否对企业忠诚,也都使企业的成本上升。

技术人才的流失会带走关键的技术,使得企业项目中断甚至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的离开会造成士气的下降,凝聚力减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比如,一家科技企业想挖来一个技术总监,绝对不只是看中他的个人能力,一定还希望得到他的技术资料和开发管理经验 等;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科技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带给科技企业的将是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当这些知识型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或另起炉灶时,科技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

企业对人力资源更替成本的模型

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由于知识型人才掌握某种专门的技能,所以一旦他们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那么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会空缺出来,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科技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人才流失对企业声望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当今商业资讯传递迅猛的时期,一个企业发生人才流失现象,不管人才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离开企业的,很快就会被媒体报道,再经过人们的不断传递,影响面不断扩大,一些不利于企业的言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传开。一个不断流失人才的企业,在人们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多猜忌,各种传言,这些都将对企业精心塑造的形象带来损失。就流失员工自身来讲,一个员工主动离开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对企业一定程度的不满,又少了在企业内部的约束,也不可能像在企业里一样,尽心尽力的维护公司的声望了。因此,他们在对外的交往中,可能自觉或不自觉的损害企业的声望。再者,企业声望的降低,也必然提高企业招聘与维护人才的成本。华为公司前员工另起炉灶,引出知识产权官司,经过媒体的不断报道,不能不说对华为公司从经营到声望造成了巨大影响。

(二)积极影响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流动能够淘汰企业当中的不合格员工,引进高素质人才,适度的企业人才流动率能

够给企业带来生机与活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上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表现。对于高新技术、管理具有很大的挑战,对于一个复杂的任务工作,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分工与配合,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兼收并蓄,才能迎面挑战,因此专业人才的不断组合就促成了人才的流动。

五、企业应对技术型人才流失的办法

(一)招聘阶段

招聘程序要科学合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岗位说明书,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例如员工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动机等。同时对招聘的岗位要有客观、真实地介绍,避免员工进入企业后产生心理落差。在招聘阶段通过合同约束来保护企业的机密,同时对关键岗位设置离职壁垒,例如离职一定期限禁止从事与本企业有直接或间接竞争的行业,或者承担一定的离职赔偿,通过增加员工离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员工的流失。

(二)培训阶段

通过讲座、参观、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扎根于员工心底,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应当为员工在入职前制定长远的职位规划,因为如果员工对于自己的职位与职业生涯抱负以及个人预期的奋斗目标不相符,且很难有调整的机会的话,在日后就很容易产生“跳槽”的倾向。

(三)正式工作阶段

1.为员工构建沟通的平台。企业人才的如果在工作中如果存在不满,如果缺乏开放的沟通渠道,一旦不满淤积,就会萌生去意。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由于去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自我意识,因此对于企业的不满会相对多一些。公司应当定期发放不记名调查表。及时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管理者的看法。

2.制定合理薪酬制度。定期对本地区、同行业进行薪资调查,获取一手的薪资信息,从而制定出符合公司又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支付水平。以此来解决外部公平性问题,有利于避免人才的流失。同时,公司要给员工尽量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旧国企的员工管理方式,会磨灭员工的斗志,特别是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他们需要通过挑战性的任务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人才之所以离开企业,是因为其自身发展与企业给予他的满足感不匹配。当新员工进入到企业中,首要考虑的是高薪酬,以此来满足自己在衣食住行上的需求。当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后,企业人才便会寻找更高的追求,这时企业就需要在提供高薪酬福利的同时,只能出晋升、发展的机会,合理的薪酬体系包括岗位技能基本工资、灵活的奖金以及自助式福利体系构成。让企业人才通过这些方面,感受到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也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满足技术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由于技术型员工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员工,因此就形成了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及心理诉求。因此企业不但要满足技术型人才的高薪需求,还要提供能力提高与事业发展的机会。

4.开辟技术晋升渠道。为技术型人才提供公平、透明、动态的晋升机制,建立双轨制晋升通道,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才流失的冲动。

(四)员工离职阶段

企业应当正确对待人才的流失,对于即将离职的员工进行正确沟通与记录,以此来分析和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企业就应当为人才提供方便之门,把他们视为终生的朋友和资源,并保持联络,使其“流” 而不 “失”。例如麦肯锡咨询公司为离职的员工建立花名册,形成特殊的“校友录”,以确保离职员工与企业始终能够保持紧密的联系。

由此可见,在经济发展的社会大潮中,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人才流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既要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比例,又要有效地吸引、保留住技术型人才,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李业昆,企业人才流失状况的判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唐小宁,公司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2009.6

刘相龙,所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大连理工工商管理硕士论文.[D].2009.6

周群益,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J].2011年第5期

孟庆森,IT企业人才流动问题研究,北京工商大学硕士论文.[D].2007.5

吴月华,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研究--BASES公司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08.6

谢晋宇,雇员流动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谢晋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

王一江、孔繁敏等,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杨晓梅,IT企业人才流失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李业昆,企业人力资源状态评价方法.[M].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

廖仲毛、平杰,国企如何打好人才保卫战.[J].工人日报企业周刊,2005.8

王杨,试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关键人才流失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

刘焱华,企业如何打好“人才牌”——国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面面观,施工企业管理.[J].2010年03期防止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10,中国期刊网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房屋管理局)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王丽娟.技术性贸易壁垒趋势及对策,2011(10):66-68.

致谢

第7篇

关键词:资产重组;*ST金果

一、公司概况

*ST金果成立于1993年8月,于1997年5月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主营农产品,兼营餐饮娱乐、建筑材料、房地产开发、化工原料、橡胶制品、针纺织品等。2011年因其控股股东发生变化,更名为湖南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6月15日正式复牌,目前公司证券称为湖南发展。

二、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对*ST金果几次重大的资产重组事件进行分析,主要运用财务分析法,利用公司年报中的主要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等来衡量资产重组是否提高了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银泰掌权

2003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湖南大旱以及电力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客运、物流、电线电缆加工及水电能源开发等产业的经营业绩大幅度的下降,04年公司出现亏损。为了扭转亏损,同年7月公司以张家界水电开发有限公司35%的股权、郴州方舟化工有限公司14.9%的股权、湖南澧县滟洲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的2809.64万元债权及5827.96万元存货与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三亚瑞达置业有限公司95%的股权进行置换。

公司在02-04年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持续下降,现金流匮乏。通过本次置换,公司业绩稍有好转,但并未彻底改变公司行业分散、主业不突出以及盈利能力不高等问题。

05年,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水力发电、运输、零售批发、电缆加工、饮食娱乐、房地产、燃气业等多种行业。业务分散,行业跨度太大,致使公司众多的业务之间形成的不是同方向的合力,而是落后业务对盈利能力强的业务的掣肘。

(二)湘投回归

2005年8月,公司与湖南经济建设投资公司(湘投前身)签署了资产置换合同,此次置换进的资产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44.57%。置换后公司主要有巫水电站、蟒塘溪电站、普照材料以及普照爱伯乐四个下属投资企业。同年12月又与湘投控股进行二次资产置换,置换后公司主页为电子信息产业。本次资产重组置入股权的价值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41.22%,两次资产重组置入资产合计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85.79%。

上表看出即使05年公司暂时扭转了亏损,还是没能改变公司的业绩,06年公司业绩便逐步下滑,比重组之前的水平甚至更差,由于电子信息行业不景气,还是没能改变停牌的命运。

(三)中加希望落空

从06年开始到08年,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如果09年公司不能扭亏,*ST金果将不得不停牌。09年3月,公司准备以增发股份的方式购买舞钢中加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股权,但未得到证监会审核通过。

(四)湖南发展艰难入主

2009年12月3日,公司将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重组方案在2010年11月得到了证监会的批复,同意*ST金果向湘投控股零对价出售资产和负债,同时以8.58元/股向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定向增发1.96亿股,收购株洲航电资产,以湖南发展借壳终局,*ST金果更名为湖南发展,并于2011年4月初正式申请恢复上市,2012年6月15日正式复牌。

在湖南发展控股之后,*ST金果业绩明显好转,2010年末,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0.16元,2011年末增加到了0.28元,净资产收益率也由10年的1.35%提高到11年的4.27%,净利润更是比上一年度增长232%。由此可见重组之后的*ST金果公司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公司资产重组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注重资产重组后组织的优化与整合,切勿盲目投资

在本例中,*ST金果与银泰投资进行资产置换时置入基本上完全生疏的房地产产业,又在湘投第二次控股时,信息产业成为其主业,本以为公司盈利能力将会提高,但事与愿违,公司连续两年继续亏损。这都表明,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并未认真考虑新注入的资产是否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时不要盲目投资,要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防止风险,以最低的成本最小的风险寻找最适合企业的产业。

(二)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制度

关联方交易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但可能会使得上市公司利润虚增,虽然短时间内给投资者带来企业业绩好的假象,但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如本案例中,*ST金果在05年大股东湘投第二次取得对其控制权时进行的两次资产置换置入资产合计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85.79%,这将会使得短时期的利润虚增。通过分析我们也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在05年的公司年报中扭转了亏损,但是到06年公司再次陷入危机。

(三)辩证的看待政府部门在资产重组中的角色

*ST金果原本选择的是与河南企业中加矿业进行重组,但最终取得控股权的却是湖南发展。对此公司给出的解释是“政府为了满足全省‘一化三基’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重大建设项目资本金的需求。”这样虽然保护了本地上市公司及其壳资源,解决就业等本地的经济社会问题,但并不一定有利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如果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不管公司的发展战略也不管重组能不能出现协同效应,这种重组就很难满足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因此,政府部门在干预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时,一定要辩证的分析其中的利弊。(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MPAcc)

参考文献:

[1]王佳.关于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8)

[2]许尽晖、高磊.资产重组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2011(9)

第8篇

关键词:基础建设 造价评估 后评价

1. 引言

基础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能有效保障投资方的投资效益,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因此基础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确定并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是造价管理的两个方面。造价的控制是按照既定的造价目标,对造价形成过程的一切费用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揭示偏差,及时纠正,保证造价目标的实现。造价的确定是指计算和确定工程造价和投资费用。

2. 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在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首先要解决好影响工程造价的以下几个因素:确定项目的合理规模;确定合适的建设标准;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生产工艺和平面布置方案;合理选用设备;遵守“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及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选择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同时,认真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前者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后者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起到控制总投资的作用。

投资估算是指在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特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计,它是项目建设前期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为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应按照项目的性质,根据已掌握的技术、数据资料情况合理选择科学的计算分析方法,准确地编制投资估算。

3. 基础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也是一个管理重点。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个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从而造成浪费。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是在初步设计阶段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费用定额以及当时当地的设备、材料市场价格等资料编制的拟建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它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即为控制拟建项目的最高限额。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施工图预算,用以核实施工图设计阶段造价是否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

4. 基础建设项目实施阶段造价管理

在建设项目发包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就是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做好招投标工作。在施工招投标活动中,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是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建设市场运行机制的需要。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招标方对招标工程的全部项目,依据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施工图纸以及施工现场条件,按统一的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和计量单位计算出的工程数量清单,是提供给潜在投标人报价的依据。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相比有以下优点: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明确地反映了工程的实物消耗和有关费用,把过去传统的以预算定额为基础的静态价格模式改变为将各种经济、技术、质量、进度、市场等因素充分细化考虑到单价中的“动态价格”形式,所反映的是工程的个别成本;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时必须充分考虑工期和质量对造价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工程“质”与“量”的紧密结合;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业主将承担工程量计算误差和设计变更造成的风险,施工企业将承担价格变化引起的风险,以实行风险分担的原则。

基础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

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因此,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

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

(2)加大现场签证力度

一般来说,基础建设项目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首先要获得国际注册的执业资格总监及监理人员的配备要与招标投标的人员相符合。另外,监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

某市政管道开槽铺设工程,在预算编制时,沟槽开挖工作面按每侧1: 0.75 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按定额规定进行计算,但实际施工时,由于地质、施工方案等因素,沟槽开挖工作面每侧仅按1: 0.3 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也比原来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土方开挖量及回填量都比原预算方量少了很多,如果监理人员不及时做好现场丈量签证工作,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则难以复查,只能按定额规定进行结算,从而造成造价费用的大大增加。

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监理人员在过程控制中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造价控制意识。

(3)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

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招标评标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即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

5. 基础建设项目后评价阶段造价管理

基础建设项目后评价作为项目基本建设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基本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建设项目后评估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未来的新项目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宝贵的经验。

基础建设项目后评价可分为项目跟踪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评价、项目影响评价三种。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质量评价和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两方面。本文讨论的重点是经济效益评价。首先批准的概算是考核建设工程造价的依据,再分析时,可先对比整个项目的总概算,然后将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费和其他工程费用逐一与竣工决算表中所提出的实际数据和相关资料及批准的概算、预算指标、实际的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竣工项目总造价是否超支,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节约和超支的内容与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6. 结论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是贯穿于建设项目从决策到竣工投产的整个过程,是一较为漫长、较为艰难的过程。基础建设项目决策者、实施者及监理工作者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及后评估阶段进行整体管理和控制,才能将基础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长川,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分析与研究.工程硕士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2.

[2]杨成彪,永昌电厂成本控制方案研究.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西安理工大学.2003.

[3]万海芳,张红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山西建筑,2007,33 (20).

[4]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

第9篇

3月1日,百余农民工拿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从千里之外的四川省来到新疆奇台县找唐兴彦打工。他们边走边议论:“同样是打工的人,唐兴彦从穷苦打工者到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从高考落榜到硕士毕业,一切都做得好。他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跟着他干,主要是为了学习他的成功经验。”

青年农民工到职业经理人的蜕变

1999年高中毕业的唐兴彦因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求学梦。2000年3月,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他,随同他的老乡来到了新疆宏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做了一名建筑工地上的“小工”。

在工地上,“小工”工作的技术含量最低,自然干的活也就是最繁杂、最脏、最累的。唐兴彦在工地上扛过水泥、抱过砖头,推过砂浆,什么累活重活都干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一天下来,让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全身像散了架似的,动都不想动,就想躺着睡觉。

工地现场的居住环境很艰苦,唐兴彦和工友们住在临时搭起的工棚里,大热天又热又闷,臭气熏天;遇到刮风时尘土都能从砖缝里刮进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唐兴彦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如果只是为了能吃饱肚子,那我将活得毫无价值。既然做了建筑工,我就要在建筑行业干出点名堂来。”唐兴彦暗下决心。

有了目标,唐兴彦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每天,他白天认真工作,同时向身边的人学习技术;晚上,当别人都在玩乐、睡觉时,唐兴彦却在灯下刻苦学习。工棚里闷热难当,唐兴彦衣服专心学习,当他感到皮肤发痒时,周身已经被蚊子咬起了许多大包。冬天,其他打工者都带着钱回家与亲人团聚了,唐兴彦却一人留在宿舍里,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

他努力抓住一切学习时机,只要公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就是再困难他也要参加。2000年11月,他参加自治区建设厅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时,只带了1000多元钱。交完各种费用后所剩无几,但他每天就靠吃方便面度过了4个月的学习培训生活,取得了施工技术员证。此后,他不断努力攀升,2003年考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本科学历证。201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工商管理MBA研修班结业,2012年取得全国建筑行业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2013年通过自治区专家评审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2015年他通过了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答辩。

随着坚持不懈的学习,唐兴彦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也不断提高,就这样,他的工作岗位虽像走马灯似地调换,先后在质检、技术、测量员等多个岗位学习锻炼,从来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珍惜每一次机会,别人不想干的苦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偷着干,别人办不了的事,他总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最后成为独当一面的奇台县宏业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由于他负责的建筑工程质量好、速度快,施工范围也从奇台开始向四周扩展,传遍全疆。

2007年唐兴彦光荣入党,并承建了新疆大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筑面积24308平方米工程。这项工程被乌鲁木齐市质监站和昌吉州建设局列为建筑质量典范。唐兴彦负责的工程项目资金从几百万元开始,一直快速增长,2014年产值接近2亿元。工程质量也得到上级领导和用户的高度评价,所承建的工程中,多年来无一客户上访投诉。他的建筑工地连续4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施工工地。

对于唐兴彦的学习、拼搏和奉献,建筑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都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赞赏。2011年,唐兴彦被评为自治区建筑行业“优秀项目经理”;2012年唐兴彦成为“昌吉州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同年被中国建筑业行业评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2013年,唐兴彦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2013年中国建筑业优秀高级职业经理人”……

成长路上不忘乡亲

成长的路上,唐兴彦没有忘记他的那些乡亲。

他的同乡世代生活在深山沟里,不但贫穷,而且非常落后,对外界了解很少,有时还怀着恐惧,所以不愿远离家乡。唐兴彦成为项目经理后,就动员他的同乡来奇台县发展,先后带来近100名农民工。因为唐兴彦是工人出身,他更能体会到做工人的不易,所以处处都为工人着想。使这些深山沟的农民感受到温暖,使许多家庭摆脱了贫困。有一些同乡也因此干出了自己的事业。同乡张峰是技校毕业生,原来在陕西山区一个县当工人。2004年来到奇台后,在唐兴彦的帮助指导下,他不断进步,现在已成为宏业建筑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管理着100多人。

唐兴彦的成功奋斗历程也是农民工学习的榜样,所以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民工都来到唐兴彦的工队,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有几位农民工还在唐兴彦的帮助下成功创业。四川省农民工李吉福家里很穷,2007年来到奇台打工。唐兴彦看他肯干、好学,就经常对他精心指导,使李吉福的知识技能很快提升,由一名普通工人晋升为工队长。

唐兴彦对民工好,让其他地方的农民工看到了希望,所以河南、四川两省的大量农民工都来到唐兴彦的工队打工,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近年已超过1000名。

唐兴彦总是尽最大努力照顾这些农民工。农民工不远千里来打工,就是希望能多挣点钱带回家,但有许多农民工因为工程不能按期开工而衣食无着,也挣不上钱。但唐兴彦却真情为农民工着想,每年提前做好准备,农民工一来就能开工。唐兴彦每年都有多个工程,农民工只要来到奇台县,唐兴彦总能及时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工地干活,让农民工及时挣到钱。多年来,建筑工程一直存在着工程款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这使大量农民工年终不能及时领到工钱回家。因此,每到冬季工地停工前,唐兴彦不论是从银行、小额贷款,还是私人高息贷款,首先解决农民工工资的发放问题,让他们及时回家与亲人团聚。

关注公益,回馈社会

作为一名快速成长的青年企业家,唐兴彦从未忘记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他从县团委处得知一些学生因为家境困难,即将面临辍学时,便马上找到团委相关负责人,了解相关情况。唐兴彦坚定地说:“他们正是上学的年纪,不能因为家里的困难,放弃上学的机会,我会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唐兴彦说:“曾经我是多么渴望继续念书,却因家庭原因不能继续读书而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我能切身的体会这些即将面临辍学孩子的心情,只要是我有能力帮助他们的,就不能眼看着让他们辍学。”每当听到有孩子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差而要辍学的时候,他都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能够在学校安心、踏实的学习。现如今,他先后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已有100多名,有些已经考入大学,他们时常会打电话或发短信给他,向他报告近期的学习情况,感谢他的关心和帮助,并承诺他们将来一定要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每次接到这些被资助孩子的电话或者短信,总会有一种幸福感涌上他的心头,似乎在他们身上延续着他的上学梦,让他的人生又赋予了另一种神圣的意义。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战略定位 诚信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价值与战略定位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由四个因素、四个层次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基础的物质文化、表层的行为文化均不可或缺。[1]从企业文化构成要素角度来看,既包括公司的惯例与风气也包括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英雄人物标志。从价值观和行为角度来看,其既包括信奉的思想也包括伦理规范。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其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价值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价值。一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内部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变革与发展,将价值观与准则内化,员工与企业依存关系加强,从而最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二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通过企业文化,确认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不断继承与延续,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持续动力。三是有助于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拥有归属感,热爱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战略定位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管理,也决定企业的内外部行为。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作用的发挥,与价值取向、规章制度、管理行为密切相关,并作为以上种种的核心得以存在。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物质文化、也是价值文化、制度文化等多层次文化构成的立体文化。因此,应该把企业文化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来定位,企业文化正确则企业战略正确,进而企业决策过程才具有正确的基础,企业才能被很好的管理。战略正确,各种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被正确处理,进而才能变得协调。[2]这样才会变成员工、顾客、股东、管理层所信仰并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台湾与日本企业文化的考察

(一)台湾企业文化

台湾企业文化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注重家族和人情。同时,台湾企业也善于借鉴先进的西方文化。虽然已经突破了家族界限,但是在台湾企业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没有变,家族凝聚力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刻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与众乐”:善待投资人的观念。传统儒家主张的“差等性”仁爱是家族企业与家族管理出现和发展的伦理基础,家族内部的人员更愿意聚合在一起,互帮互扶,所以台湾企业在创业初期大多由家族成员合力完成,由家族成员把持企业的发展。但仅靠家族内部成员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与众乐”的新观念被台湾企业家所接受。与“独乐”不同,企业将善待股东,使投资者和经营者同乐的理念贯彻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形成合力,让投资人乐意持股和增股,不断支持企业的壮大。

2“以人为本”:注重员工关怀。台湾企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儒家社会思想为基础构建企业文化,同时结合西方现代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为台湾企业的永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对于多数台湾企业来说,要建立多层次的关系,首先就是家族内部的关系,将管理权限和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其次是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乐意长期持股并追资;再次是企业和顾客的关系,要把物美价廉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顾客,使他们愿意长期选用本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最后是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使员工在和谐的企业环境中获得个人事业发展的平台,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

3.“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承担的责任不再仅仅是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与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不谋而合。经营企业如果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掌握社会财富却仅仅为了达成企业一己之利,那么,这种企业是目光短浅的,它的意义也就非常有限了,这样的企业注定是短命的。台湾企业乐意参加公益活动,有的捐款给本地学校和医院,有的捐款资助贫苦学生,有的常年扶贫。企业的公益行为会使员工滋生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加去用心对待自己的企业。

4.“绿色形象”:重视绿色管理。近年来,台湾企业倡导绿色设计,采用先进技术,清洁生产,推动ISO14000;绿色管理正是台湾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3]台湾企业管理文化高度融合了中西方文化,讲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既满足了企业营利的目的,又为社会创造了一定的价值。台湾很多企业能够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更深远的社会效益,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楷模。

(二)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引入了禅宗思想,强调守业、敬业,依靠劳资同权,形成企业凝聚力。

1.“心知佛”:注重恪守企业即成佛。日本战国末年的铃木正三将禅宗思想引入日本的经营管理之中,主张“心知佛”。“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铃木强调“众性平等”,任何职业皆为佛行,人人恪守其业,各敬其业;松下、索尼、丰田、日立等公司是日本式企业管理的典型代表,也代表了一N企业文化现象,极具宗教色彩。[4]同样,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也将极具宗教色彩的经营理念渗透到公司的管理之中。他们认为向顾客提供的是不仅仅是有价值的产品,更是一份满意,是从心里珍惜的难得的缘分,这已经在日本企业界达成了共识。

2.“劳资同权”:调动员工积极性。劳资同权的“命运共同体”是日本企业文化的基础,也形成了日本企业特有的凝聚力。这种“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是企业不仅属于股东,更属于从业人员,把公司所有员工的利益、使命、责任结合在一起。这种“集团主义”的企业文化内涵极大地调动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台湾企业文化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视与传承,日本企业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创新对于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路径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五个转向”

1.企业文化从“照搬照抄”到“学习借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时间短,在建构初期喜欢“学习经验”,全盘否定或者全盘接受。但是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果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盲目照搬照抄别人家的经验,难免会出现排斥现象,不但不能解决企业自身面临的问题,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造成企业的混乱。随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积累与教训的总结,中国企业无论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先进的外来文化都抱着学习借鉴的心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地吸收借鉴,使文化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2.企业文化从“老板化”转向“团体化”。企业在创业初期更多依靠创业者的智慧与能力,所以逐渐形成企业文化“老板化”,老板在企业的创立、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命运往往系于一人之想法。但是老板的个人意志有时难免有失偏颇。唯老板是从,员工不愿或者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员工在企业中没有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这样的企业极其容易因为决策失败或内部涣散而陷入困境。随着规模的扩大以及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企业文化应从“老板化”专项“团体化”,在做决策之时,要集思广益,鼓励各个阶层、各自专业领域内的员工为企业献计献策,他们所提建议会更加贴合企业实际,也更加科学,企业依此所作出的决策才更加科学、高效。

3.企业文化从“短期化”转向“长期化”。企业文化构建初期,很多企业在还不明确企业文化是什么,没有明确企业自身定位,没有明确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起到什么作用,没有试错,没有修正的情况下就构建了一套并不实用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和硬件相比较,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可能更具决定性。企业文化要“长期化,”只要企业存在,企业文化就应处于构建期。

4.企业文化从“形式化”转向“实质化”。企业文化应该被企业中所有人所认可、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被贯彻。企业面临重要抉择时,企业文化往往最终决定着企业未来的走向,因为,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最看重的价值是什么。一般商事企业将营利作为其最终目的,营利与否,营利多少是他们做决定的最终依据。而社会企业则将公益性作为其最终追求,营利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公益目标,是否有利于实现其公益目的才是他们做决定的最终依据。当企业文化从“形式化”转向“实质化”时,企业文化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企业才会沿着其目标得到永续发展。

5.企业文化从“片面化”转向“系统化”。一个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文化就相当于这个系统的大脑,需要系统地考虑与构建,不仅要考虑物质文化,使每个企业中的人都能从中获益,使员工真正认同企业文化,愿意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既要让企业价值观被企业人所接受,又要让企业文化有合理的实现途径与方式,让企业文化真正能把企业人聚拢起来,让企业文化渗透到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五个链条”

1.企业文化中的制度观:“公平性―激励性”链。企业制度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度目的是为了约束人、激励人,公平性与激励性是必须兼顾的两方面不同要求。企业制度的激励性是指企业制度能够激发员工与组织保持一致的目标,保持实现企业与自身共同愿景的自主性和积极、主动性。公平性包含着公开和公正两层含义。[5]激励性与公平性是一对矛盾体,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公平性―激励性链”。企业的制度文化要发挥作用,就要真正贯彻执行,管理层尤其要起示范作用,还要完善实施和监督机制,时时、事事都按照规章制度来实施。

2.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价值观―共同愿景―核心竞争力”链。家族凝聚力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有很强的生命力。如能将家族凝聚力转化为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家”的观念,使企业成为所有员工的家,每个员工如同家族成员一样,存在自我约束、自我牺牲、自我合作的精神。企业文化的深层意义在于它将企业所信奉的原则、守则、最终目标内化为企业及企业每位员工的内心,每个员工都对自己企业的价值观的实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逐渐产生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会以企业文化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要求,来决定自己的作为,将企业的未来与自己的未来相关联,将企业的愿景作为自己的愿景。当一个企业所有人都在为一个共同的愿景而努力时,也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链。

3.企业文化中的利益观:“员工―顾客―企业相关利益者”链。追求物质财富是传统企业的终极目标,却忽略了人,这一最重要的资源与财富。通过对台湾与日本企业文化考察可知,现代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人,重视企业员工,[6]重视利益相关者,建立员工向导型“员工―企业”理念,除了物质激励以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打破“血缘、地缘、情缘”为核心的用人理念,[7]与员工进行信息沟通,了解员工,将员工的发展作为企业的职责所在。拥有高素质、高忠诚度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如果说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顾客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外部推动力,因为企业的所有产品或者服务最终都要接受顾客的考验、评判。除此之外,债权人、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以及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媒体、自然环境等等利益相关者都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8]企业文化应该关照到,考虑到他们的利益需求,形成企业员工――顾客――企业相关利益者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利益观。

4.企业文化中的关系观:新的“顾客―企业”链。台湾与日本的企业文化中非常注重“顾客”的地位与感受。“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很贴切地说明了顾客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在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高涨和企业产品差异越来越小的现代市场环境中赢得更多、更忠诚的顾客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美国管理学家阿德里安・G・斯莱沃茨基提出企业管理视角要从“内视型”像“外型”转移,以市场为导向,[9]重视顾客的需求,强化服务客户的意识。企业文化要建立新的“顾客―企业”链,强化员工对客户的服务意识,建立高效的客户服务部门,及时反馈客户的意见并进行跟踪处理。

5.企业文化中的经营观:“诚信―协作共赢―创新”链。单一地以利润为目标导向的经营观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着力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自身利益。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应以“诚信―协作共赢―创新”的经营观建构追求利润的合理性基础。台湾与日本的企业文化也表明了这一点。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是赢得大量、忠实客户的根本。企业内部员工秉持共同的愿景与共同的原则,发挥各自的专长,相互协作,和企业共同成长进步,并在自身提升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应对新的市场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秋娟.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测评及竞合模式研究.燕山大学硕士论文,2010.

[2]郑丹凌.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战略决策研究,2010年第5期.

[3]黄大卫.台湾高科技企业发展经验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11期.

[4]王丽.日本式企业文化的宗教色彩.现代情报,2005年第3期.

[5]樊耘,余宝琦,张旭.组织文化激励性与公平性特征的实证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6]张婧.创新型人力资源流动与评价机制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35期.

[7]吕金记.民营企业文化重构的路径选择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第2期.

[8]梁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第5期.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规模膨胀 国际化

一、引言

企业的国际化可谓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现存的文献集中探讨了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新的趋势是对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现有的阶段化理论、IP模型及IP修正模型是国际化进程中的三大经典理论,但其仍停留在产品的国际化层次。事实上,跨国公司在完成初步的国际化后,会进入研发、财务及文化的国际化,其实质是组织的全球性膨胀。在此,本文试图从组织规模膨胀的角度探讨我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初始阶段的发展规律。

二、文献回顾

1、企业的组织规模

传统的制造企业规模表示劳动力、生产资料和产品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有4个维度:企业产能、固定资产价值、员工人数、年销售收入。大规模的组织对于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全球化竞争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益。但是我们发现,大规模的组织往往会带来官僚体制,从而造成企业效率的下降。而小规模的组织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能够迅速的对环境作出反应。因此,尽管近年来由行业合并产生了不少超巨型的公司,但组织的平均规模正在缩小。人员和产能的减少只意味着有形规模的下降,而组织的无形规模即影响力包括品牌市场影响、企业市场影响、组织效率(内部影响)却在递增。因此,我们把企业组织规模定义为:组织拥有的人员、组织拥有的产能(固顶资产)、组织拥有的影响力和组织的年销售收入(业绩)。

2、 组织规模膨胀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Gibrat法则认为,总体上,规模对于企业成长有正面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固定资本、人力资本、资金等资源的增加。同时,内、外部影响力的提升意味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渗透力,这些都让企业获得更强大的竞争优势,促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可以说企业成长与企业规模膨胀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即企业的成长推动规模膨胀,而规模扩张又使企业加速发展。

3、企业国际化理论回顾

企业的国际化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商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最早是由 Johanson和 Vahlne于1977年提出的UPPSALA模型,该模型认为国外市场知识的缺乏是阻碍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因素。而国际化则是一个不断获取知识、降低风险、增加投入的循环过程。1977年,Bilkey和Tesar在对423家制造企业的出动调研后发现,国际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1980年,Cavusigil根据管理者在一段时间内对出口的连续决策行为,把企业出动划分为产品国内销售、前出口、获得出口经验、积极从事出动和开始从事各种直接投资活动等五个阶段。

4、国际化是制造业企业规模膨胀的必然结果

纵观世界著名规模以上公司,都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而杨一尘和余颖则采取定量的方法从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中抽取截面数据进行研究,他们选择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共计329家,剔除ST和数据不全者,发现有效样本(300家企业)中有274家产生了出口行为,192家有合资联盟行为,47家有直接投资行为。上市公司是规模型企业的代表,无论其产能、固定资产、收入、人力资源和影响力都具有强大优势。即规模型制造业公司与国际化行为的发生是高度正相关的。

三、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1、模型构建

本文采取“环境―战略―绩效”这个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作为构建国内企业组织膨胀与国际化框架的主要思路。首先对影响企业国际化的环境因素进行归类。传统企业国际化理论在研究中,都涉及到一些变量,国内一些学者对这些变量进行整理和归纳后,发现他们可以被提炼为国际化需要、国际化愿望和国际化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国际化愿望是指企业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国际化经营取向,即要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从事企业经营;国际化能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营销、管理、品牌或技术等竞争优势;国际化需要包括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进行国际化的要求(分环境对企业国际化的“推力”和“引力”)和企业自身要求进行国际化的必要性(分企业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特点对企业国际化施加的“压力”和企业欲通过国际化提高效率和拓展市场等国际化“动力”)。在三个变量中,只要具备了其中任何一个或两个变量都会促使企业步入国际化轨道。不过,要取得国际化战略成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而warting教授则把国际化动因归结于三类:环境压迫、机遇推动和计划进程。环境压迫指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恶化如金融危机,国内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或饱和;机遇推动则相反,指发生对企业有利的事件,并导致公司据此采取行动;计划推动表示企业按原定进程来发展。

我们在此综合国内外两种观点,将环境压迫和机遇推动合并(二者分别是环境对企业的推力和引力),因为机遇推动和外部威胁都可以归入环境的影响,故将他们定义为环境推动。

2、假设提出

驱动因素将作用于资源、制度与学习创新能力这三个推动组织发展的内生变量。它们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的能力并推动组织膨胀及产生国际化战略行为。无论采取哪种进入模式,企业的组织规模都会膨胀,尤其是在采取海外并购战略时,会发生高速膨胀。相关研究表明,国际化在短期内对企业绩效存在负面影响,其本质是短期内企业无法获得锥型收益中的成本与网络利益。即便如此,企业仍通过经验的交流与总结收缩了难以驾驭的那部分规模。这就是经典模型中规模先升后降呈倒U曲线的原因。随后是组织规模的波动期,当所有学习经验值都得到消化推广后,曲线就运动到了组织变革与整合的阶段性低点。此时企业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国际组织,产品、服务、技术、人员、文化、竞争力等要素全部流向国际,进而影响企业发展的内生变量,从而开始新一轮的膨胀过程。即企业控制的资源发生显著变化,将显著影响国际化进程。因而提出以下3个假设。

假设1:在国内的组织规模膨胀到一定阶段后,环境推动希望获取锥型收益和计划进程将促成企业的国际化。假设2:在进行海外并购后,企业规模会迅速扩张,但由于地域文化市场差异以及管理失调,在并购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业绩会下降并导致规模缩减。假设3:随着学习效益的逐渐产生,企业的国外组织开始调整,并传导至国内组织,企业的国内组织开始在结构、资源、学习能力等方面发生变革进而演进,组织规模将触底回升(见图1)。

四、案例研究

1、研究方法

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化时间较短,缺乏定量研究所必需的资料与数据,所以我们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出于以下四点考虑,我们锁定了TCL。第一,TCL集团的主导产品为彩电,同时很早就进行了横向多元化的发展,涉及多个产业领域,产品线丰富,如家电制造业与通讯产业,这些产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较充分,且市场化程度高,在全球范围具备较强竞争力。第二,TCL的国际化进入模式很全面,既有间接出口与合资联盟,也有直接投资与收购兼并。而且TCL在1998年就进行第一笔海外并购,是国际化的先锋企业。第三,TCL的国际化成果很突出,现已在美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建立销售机构,在德国与波兰建立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成绩斐然。

案例资料的主要来源:TCL 年度会计报表、《TCL通讯》和《TCL 新闻》,暨南大学李晖民工商管理硕士论文:《案例:TCL 王牌彩电――竞争战略分析》, 《中国工商时报》与《经济观察报》等报纸杂志对 TCL 总裁李东生及其他相关人士的采访资料。虽然案例分析以二手资料为主,但这些二手资料却有多个来源,它们相互印证,增加了资料的可信性和可靠度。

2、案例分析:TCL的国际化

(1)TCL 的国际化历程。TCL 集团是我国最早的 12 家中外合资企业之一。可以说,TCL 在成立之初就是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企业。TCL 国际化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以贴牌出口为主阶段:该阶段并未发生组织的国际化扩张,并未发生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化。长期以来,TCL 的国际化经营主要依赖出口,而且出口主要以 OEM 的形式进行。1985 年,TTK 和香港一家外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TCL 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借助于港商的资金和技术,TCL 研制出国内最早的按键式电话。1989年,TCL 电话机占领国内 60% 的市场,并出口 30 多个国家。1993年,TCL 和香港长城电子集团合作进入彩电业,利用港资的海外销售网络,将 50% 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

第二,以品牌出口为主与对外直接投资结合阶段:1998 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TCL 集团定单大量流失,迫使集团下决心开拓国际市场,用总裁李东生的话说,就是“东南亚金融风暴逼出了 TCL 的国际化”。首先,凭借其国内市场多年建设与运作销售渠道的经验,通过自建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在美国、俄罗斯、新加坡、越南、印度和香港等地建立了公司或商务机构。其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生产和销售 TCL 以及其他品牌产品。1998 年,TCL 通过收购越南的港资彩电企业 DONACO,进入越南市场,随后成功进入越南彩电市场三甲之列;2000 年 8 月,进军印度市场,目前已跻身印度家电市场十强行列;2002 年 10 月,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并以此为突破口,打开了欧盟市场;2004 年 1 月,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合资成立了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企业――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

第三,国际化瓶颈阶段:仅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并购行动,就使得TCL成为全球第一大彩电生产厂商和第七大手机生产厂商。然而,简单的大却并不意味着强。TCL在并购之后,新合资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TCL集团收购的德国施耐德电视机公司,从2005年开始放弃电视机生产并大幅度裁员。随后,TCL总部统一调整国外公司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但因经营理念与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困难重重。施特劳斯海姆国际咨询公司的总裁唐纳德・施特劳斯海姆先生认为中国的大型企业带有官僚习性,在自由市场的环境中自然会受到损失,即使雇佣西方人作地区经理也不能完全避免。对于TCL在国际化中的困境,李东生的解释是:我们在国际并购后虽然遇到了很大困难,但我们也得到了不少在国内多少年都无法得到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专利。同时我们的地位也提高了很多,很多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都将我们看成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跨国企业,日本索尼、东芝的高层领导都与我们的拜访团队直接会面,而沃尔玛现在从我们集团的采购额超过3亿美元,其全球副总裁最近也拜访了TCL集团,这在以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第四,重组调整阶段:2005年5月17日,TCL从阿尔卡特全资子AlcatelParticipations(Ap公司)手中收购阿尔卡特。2005年7月, TCL通讯对旗下手机业务进行战略重组,横向打通TCL移动和TA原来相互独立的两条线。凭借阿尔卡特品牌良好的信誉和产品质量,在海外市场主打Alcatel品牌,增长迅速。2008年TCL集团实现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26.60%,每股收益为0.1938元,同比增长26.67%。TCL集团表示,2008年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持续改善主要得益于公司的业务重组,集团总部职能由经营管理型向战略管理和风险控制转变,新模式强化了管理效率。同时,公司实施聚焦主业和贴近市场的策略,通过全球供应链关键流程再造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

(2)结论分析。通过上述案例发现,假设一与假设三都得到证明。TCL的国际化发展历程详实的展现了制造业企业在规模高速膨胀后即开始海外扩张,同时由于区域文化的差异使企业蒙受战术性损失,但随着学习效益的扩大,战略与成本优势的显现在进行战略重组和股权分置等一系列组织结构调整与变革后,TCL逐渐扭亏为赢并实现向全球性组织的进一步扩张。

五、结论

通过对 TCL 国际化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发现,TCL 国际化的案例能够很好地嵌入我们所提出的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分析框架之中,提供了支持相关假设的证据。

本文探讨的启示: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不断放松的管制,对任何一个处于规模膨胀的国内制造业企业来说,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以百舸争流,奋起者先,国内大型企业的高管就应该从思想上开始准备,从战略上开始规划,创建专业团队,培养与储备海外经营人才。第二,在国际化进程启动后,会面对诸多的问题,特别是海外并购发生时,制度文化的差异、管理的落后等诸多因素都会产生一个业绩下滑期并导致企业规模的缩减。所以在收购行为发生时只关注交易的成功是相当危险的,国际化的机遇绝不等于能驾驭的机遇。第三,在遭遇到初期的失利后,不能断然停止国际化进程。因为企业不可能同时获得锥形收益的全部,但至少获得了学习机会,要想获得国际化收益需要长期理性的坚持与不断调整。第四,企业国外组织的学习效益必将传导至国内组织,从而推动组织整体的变革与演进,这才是国际化的本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争夺海外市场,而应该着眼于培养研发、生产和供应链等综合的全球性资源配置能力。唯有全球化组织的最终建立,才能最终获得市场与利润。

【参考文献】

[1] 李晖民:TCL王牌彩电――竞争战略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2004.

第12篇

关键词:关系人 推荐效果 情景效应理论 消费者决策行为

引言

网店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创造有利消费条件,期待获得消费者青睐。但是面对网上海量的商品信息,消费者更乐意接受亲友的意见。企业通过对消费者亲友施加影响是否有助于实现营销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文献综述

消费者购买行为大多数是冲动性的。消费者个性、社交群体以及消费环境都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影响。情景效应认为,消费者决策行为高度情境依赖,选择集中各种产品的相对位置和优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决策行为。消费者行为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内部因素包括:消费者个性和心理。外部因素包括情景因素和社会环境。在购买过程中,主要参考群体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者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消费者与网店是互动的,消费者个性、网店的信誉也发挥重要作用。

(一)信任倾向

网上购物具有虚拟性和高风险,信任倾向成了影响网上购买意向和购买行为的重要要素。个体的信任倾向对网上购物意向会影响网上购物信任。网上购物意向反映消费者愿意接受并打算参与网上购物的程度。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意向能较好地预测以后的实际行为。因此,本研究以消费者信任倾向观察消费者行为意向。所采用的量表为Genfen(2000)对购买者信任倾向衡量量表。

(二)信任强度

“关系网络论”认为,商业或社会(客户关系)能够帮助企业与客户了解彼此的信誉,增强信任。Macaulay认为,基于声誉与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可信程度。买卖双方的信任程度决定卖方对买方的影响力。本研究以消费者对网店的信誉评价,分析网店对消费者和关系人的影响力。所采用的量表为Doney and Cannon (1997)买卖双方信任关系评估量表。

(三)关系强度

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转移到虚拟空间就形成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中网络口碑传播的过程本质上是成员间人际交互的过程。关系强度可以直接影响网络口碑影响力。

关系强度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关于关系强度的界定没有统一标准。用来研究关系强度最常用的指标是关系亲密程度,关系比较亲密朋友之间为强关系,熟人与或朋友的朋友为弱关系。有学者将接触频率作为主要指标,频率高就是强关系。用得较多的指标还有连接持久性、双方感情的支持和帮助程度。消费者的亲友、网友、其他网购会员的评价都会对消费者网购决策产生影响,本研究将他们定义为消费者关系人。本研究采用Doney and Cannon(1997)买卖双方信任关系评估量表。

(四)推荐效果

关于推荐效果的文章不错,以推荐为基础的决策制定研究只停留在面对面的个体间沟通。对推荐效果的测量采用Bansal和Voyer(2000)的量表,就是关系人的信息对信息接受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研究假设

根据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理论,消费者个性、网店的信誉、消费者与关系人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

信任倾向不仅影响推荐效果,而且影响关系强度:

H1a:消费者信任倾向越正面,推荐效果就越好。

H1b:消费者信任倾向越正面,与关系人的关系强度就越强。

信任强度不仅影响推荐效果,而且影响关系强度、信任倾向:

H2a:信任强度越好,消费者越乐于接受推荐。

H2b:信任强度越好,网店与消费者关系人的关系强度就越好。

H2c:信任强度越好,消费者对网店越信任。

关系人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信任强度、信任倾向都要经过关系强度中介作用才会对推荐效果起作用:

H3a:关系强度对推荐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

H3b:关系强度在信任强度和推荐效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H3c:关系强度在信任倾向和推荐效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根据变量关系建立关系人推荐效果模型(见图1)。

实证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核心问题。调查对象包括两所高校的师生以及部分校外人员,而且都是网民。通过互联网发的电子版问卷150份,回收115份;调查现场发的纸质版问卷150份,回收145份。去掉没有网购经历的问卷、填写不完整的问卷。整理得到有效问卷231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

(二)变量的测量

问卷核心问题涉及消费者信任倾向、消费者对网店信任强度、消费者与关系人的关系强度和推荐效果。这些量表(见表1)根据前人量表编制,所有题项采用五点尺度进行测量。

(三)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一,信度,指测量对象可靠性。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针对每个购念的对应指标计算Cronbach's α来评价问卷信度(如表2所示)。表2中构建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这证明本研究这些构念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整个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很好。第二,效度,指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有效样本为231,大于题量的5倍,满足数据分析样本要求。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比较成熟,因此量表的内容效度较好。

(四)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根据均值和标准差,数据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特点,这有助于进一步回归分析。根据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远小于0.9,问卷的区分度较好(见表3)。

(五)假设检验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表4、表5、表6、表7、表8、表9。

根据表4推荐效果ANOVA分析结果,进行下列检验:

第一,关系强度与推荐效果显著正相关(p

第二,信任倾向与推荐效果不相关(p>0.05),这表明信任倾向对推荐效果没有产生直接显著的影响,所以不支持H1a。

第三,信任强度与推荐效果不相关(p>0.05),这表明信任强度对推荐效果并没有产生直接明显的影响,所以不支持H2a。

根据表5关系强度ANOVA分析结果,进行下列检验:

第一,信任倾向与关系强度显著正相关(p

第二,信任强度与关系强度显著正相关(p

根据表6信任倾向ANOVA分析结果,进行下列检验:

信任强度与信任倾向显著相关(p

根据表4信任倾向与推荐效果不相关。根据表7的分析结果,在引入关系强度做ANOVA分析时,信任倾向、关系强度与推荐效果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关系强度在信任倾向和推荐效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从而验证H3c。

根据表4信任强度与推荐效果不相关。根据表8,在引入关系强度做ANOVA分析时,信任强度、关系强度与推荐效果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关系强度在信任强度和推荐效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从而验证H3b。

根据表9,信任倾向、信任强度、关系强度对推荐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关系人推荐效果模型得到有力支持。

网络志分析

(一)网络志研究概念

网络志(netnography)以传统民族志方法为基础,注重对成员在线交互内容和形式的定性分析,以研究在线群体的亚文化、交互过程和群体行为特征。Tulloch 和 Jenkins(1995)指出,“观察”在研究在线群体时非常重要,而且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在线观察不会造成如传统民族志中所谓的“人为干扰”。

(二)网络志研究模式

近几年,网络志研究受到研究在线消费群体行为的市场营销学者的青睐。而网络志研究模式主要两种:定性模式、定性和定量结合模式。定量方法(问卷调查、实验法)是为了检验研究的假设,网络志则可以证实和扩展经验结果(Adjei等,2010;Chan和Li,2010,Eddy,2010)。

(三)网络志关于推荐效果模型分析

第一选择合适的社群。本研究以凡客诚品女包顾客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凡客诚品(VANCL)具有互联网快时尚品牌,商品高性价较高,网购环境用户体验好。其女包是全球时尚的无限选择,能很好的代表凡客诚品形象。

第二加入该社群。作者是凡客诚品的会员,为了给女生买礼物,经常浏览凡客诚品女包网页,寻找新款女包,看看网友的评价,同时也发表自己的一些感受。

第三收集资料并分析。

个案1:青春季炫彩邮差包,商品编号:0192066。销量排第一;用户综合评分:5个星,好评93%,中评7%(2013年4月6日星期六 20:40 )。

顾客1的评价:老爹超级喜欢的。2013/3/26 12:31:49。妹妹很喜欢哦。2013/3/29 12:32:24 。买了之后室友、同学、还有亲戚都在问着包包哪里有卖的。今天又买了7个。2013/4/2 12:33:19

顾客2的评价:挺好的,帮同学带的,挺满意的。2013/4/6 17:45:24。

顾客3的评价:很百搭,和男朋友一人买了一个,情侣包。2013/3/26 17:26:55。

…………

评价分布:3月26日1条,27日2条,28日1条,29日3条,31日4条,4月1日3条,2日10条,3日15条,4日15条,5日7条,6日10条(截止21:30)。这些评价说明关系人对这款包评价很高,评价数量越来越多,销售越来越好,销售与宣传进入良性循环。

个案2:super free视觉系双肩背包C 英伦,商品编号:0192084,用户评分:4个星。

顾客1评价:拿到货感觉很好样子很好看。2013/1/8 21:18:16。

顾客2评价:79元买的,亏了。但挺实用的,质量觉得一般。2013/2/7 20:59:50。

顾客3评价:帮妹妹和她同学买的。说是很好很喜欢,叮嘱我来给个好评呢。2013/2/21 14:56:41。

顾客4评价:整体感觉还行吧,就是面料有点硬。2013/3/19 9:37:22。

顾客5评价:质量不错,就是感觉有点硬。2013/4/6 9:09:04。

消费者和关系人对这个包的评价都认为一般,这个包的销售不如上面那个。

对比上述两个个案,关系人的评价在促进销售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研究结论与管理应用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情景效应理论,利用问卷调查和网络志的分析,得出关于网购决策行为结论如下:

关系强度对推荐效果影响显著。

关系强度在信任强度和推荐效果之间起中介作用;关系强度在信任倾向和推荐效果之间起中介作用。

信任倾向对关系强度影响显著。

信任强度对信任关系强度影响显著,信任强度对信任倾向影响显著。

(二)管理应用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小型网店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采用迂回战术。例如,男士用品,女士是关系人、决定者,营销活动以女士为对象。走感情路线。买女士用品赠送男士礼物。充分利用关系人资源。在登记消费者信息时,尽可能收集关系人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全成. 基于情境效应的消费者决策行为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2

2.巴里 J. 巴宾,艾克里 G. 哈里斯著,李晓译.消费者行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郑宏明.信任倾向于主观参照对网上购物意向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7.3-4

4.Lee M.K.O., Turban E. A trust model for consumer internet shopp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6(1)

5.A 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

6.李涛,李红.双方关系、关系网络、法院与政府:中国非国有企业间的信任研究[J].经济研究,2004.11

7.金慧涛.虚拟社区中关系强度对口碑影响效果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

8.潘松挺,蔡宁.企业创新关系强度测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5

9.Andreaetal Measuring Tie-strength in Virtual Social Networks [J]. Connections, 2007,27(2)

10.Benassi M, Greve A, Harkova J Looking for a Network Organization: The Case of GESTO[J]. Market-Focused Management, 1999,4

11.Peter V M, Karen E C. Measuring Tie Strength[J]. Social Forces 1984,63(2)

12.Wellman B. Studying Personal Communities[M]//Marsden PV, Lin N. Soci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Analysis CA: Beverly Hills, 1982

13.汪涛,李燕萍.虚拟社区中推荐者特征对推荐效果的影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1

14.Bansal Harvir S, Peter A Voyer, Word-of-Mouth Processes within a Services Purchase Decision Context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0, 3(2)

15.候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6.周志民,郑雅琴,陈然,饶志俊.网络志评析:一种探索性在线社群的定性方法.经济管理与评论,2012.3

17.Tulloch, J, and Jenkins, H. Science Fiction Audiences: Watching Doctor Who and Star Trek [M]. London: Routledge, 1995

18.Adjei, M, Noble, S, and Noble, C. The Influence of C2C Communications in online Brand Communities on Customer Purchase Behavior [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0,38(5)

19.Chan, K. W, and Li, S. Y. Understanding Consumer-to-consumer Interactions in Virtual Communities: The Salience of Reciprocit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0,63(9/10)

20.Eddy, L. B. Buhoneros' reggaeton: Emerging Venezuelan Musical Practices through Mediations in the Informal Sociopolitical Ecosyste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a and Cultural Politics, 2010,6(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