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公共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村民都对自己村里的文化设施不清楚。比如现在大部分村(社区)都建有农家书屋,有一部分村民从未去过村图书室看过书,甚至还有村民不知道村里就有图书室。村民对图书室的知晓率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村干部对于村里文化设施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低,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此外,里面的书籍数量较少,内容混杂且少有更新,与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农村社会学习氛围的形成及发扬。
二、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公共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职能,承担起农村基层文化的公共管理服
1.强化目标责任,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呈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压力型体制(即为了实现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在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和数字化的政绩考核模式下,村干部在文化建设中工作的重点并非主要在于提高农民的满意度,而只需以数据总结式的工作报告“向上负责”,例如,“建成‘农家书屋’×个”,“配备农家图书×册”,“完成送剧下乡×场”等。换言之,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是村干部以及基层政权的一项“政治任务”。因此农村文化建设中往往会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重上级考核,轻农民参与的弊端。要真正把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密切干群联系,沉下心去听百姓需求,保障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和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并举,完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需要注意的是,加大建设文化设施力度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已有的陈旧、滞后的文化设施进行整改与更新;要重视对文化设施的维护与修复,延长文化设施的使用年限;要加强管理,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要做好宣传工作,让老百姓知道村(社区)提供这样一个地方,对老百姓开放,供他们休闲娱乐使用。
3.加强扶持引导,打造高水平农村文化队伍
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农村文化队伍的推动。要推动大学生村官结合自身特长、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充分发挥其学历高,理论素养深和知识面广的优势,多措并举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如聘用大学生村官担当书屋宣传员和图书管理员,盘活农家书屋,打造文化生活主阵地。或者依托党员活动室、墙报等载体,以“顺口溜”、“千字文”等形式,开展惠民政策宣讲、致富项目推广。还可以针对村民中存在的学用科技意识不浓的问题,把活动演出内容与村民需求和各村产业特色相结合,在节目编排中普及相关科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引入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1.进行文化服务购买
要推进农村基层文化的发展,光靠政府、村(社区)的力量是不够,利用现在社会的资源,农村可以很好的引入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比如,文化活动较多的村,可以和社会上一些文化工作室签订协议,以每年多少次表演,多少个节目来进行结算。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减少村文化工作的压力,只需要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即可;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整个文化市场的活力,节目越多,越是对一些文化工作室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这样可以有效地繁荣当地文化市场。
2.引入社会文化管理奖励举措
开展农村公共管理势必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传统风俗习惯、宗族以及家族势力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形式渗透到农村公共管理的不同阶段和领域,制约着农村公共管理的发展。
1.决策机制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管理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考虑更多的是供给主体的利益,较少顾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其供给总量、结构和程序是由上级部门以政策形式向下传达的“单边行动”,带有浓厚的指令性,导致服务结果被过度聚集、服务过程被过度简化,使得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严重脱节。这种脱节体现在农民急需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严重不足,如农村消防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等。公共管理决策应适应环境及时变化,并且鼓励农民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利益诉求,从而真正改善农村公共管理的决策机制。
2.缺乏利益驱动,服务效率低下。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包揽了绝大多数的公共事务,以“垄断者”的角色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垄断必然意味着排他,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政府供给机制难以适应农民的公共需求变化。因为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因此具有显著的非市场化特征,即政府不能通过明确的供给价格从农民那里直接收取相应的费用,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较难计算成本及其收益,因此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直接利益驱动;其次,由于政府的“垄断性”供给,在缺乏竞争者的前提下,较易使政府丧失对效率的追求,并且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是由众多机构或部门共同参与的,众多的参与者使得职权划分交叉、部门利益纷争、协调配合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管理体系的运转效率。
3.财政投入严重短缺。虽然国家提出了“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思路,但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财政资金在解决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较少,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拖欠农村教师工资,更遑论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据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29.5%,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4和25个百分点。政府服务的供应不足,说明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时,居民所得较少,迫使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支付本应由政府支出的开支,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
4.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匮乏。农村公共管理人才是指那些活跃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公共管理型人才,他们主要分布在乡、村两级中的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在众多类型的农村人才中,农村公共管理型人才的作用尤其突出。而农村人才资源问题现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人才资源处于贫乏状态。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在社会成员中的印象根深蒂固,因此在选择工作和就业地点时,绝大多数人才选择留在大中城市。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黄敬宝的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首选在北京就业的占71.6%,首选广东和上海的分别占5.6%、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在工资高、工作和生活环境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发达地区就业,而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只占26.4%,7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农村工作。
二、加强农村公共管理的具体措施
构建农村公共管理新秩序,必须从公共管理理论的系统性角度出发,找出阻碍农村公共管理效率提升的障碍性因素,通过改革的手段来破除农村公共管理的旧秩序,形成高效的公共管理新秩序。
1.完善农村公共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努力完善符合农村现状的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构建以政府占主导地位、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从而共同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在坚持城市优势资源向农村输送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也应不断地向农村地区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进步的联动效应,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机制,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与管理的规律。山西省政府在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出台了十余项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建立和完善了该省农村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这些文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农村劳动力、社会治安、暂住人口管理、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社会救助、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方方面面,体现了政府完善农村公共管理机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被称为农村社会管理的“强肋工程”。
2.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应该集中在农村道路、水电和通信等方面,从而在硬件方面切切实实地改变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公布的不同,并结合不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特点,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重点改造,乡镇一级要重点建设道路、通讯、医院、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而村一级除了要搞好公路交通和通讯建设之外,要提高对人畜饮水工程、卫生所、学校、电视接受设施、文化站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资金除了财政投入之外,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效力,大力推动大中型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以参股等方式参与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当中来,逐渐打造出多元化投资格局。当然,对村集体和农民个人也可以积极引导,通过市场经济手段使农民的投入有一个合理的、稳定的回报,使得这些闲置资金能够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3.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农村工业化进程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简单的农业劳动、原始的生产方式、落后的农业技术和守旧的生产生活观念,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有限的农业资源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综观导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种种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农业在当前我国属于低效益的弱质产业,因为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其无法支撑起庞大的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因此必须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它们在实施农村工业化之后,农村公共事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如为了解决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日本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且有计划地将工业引入农村,在1973年制定的《农村地区工业引进促进法》是最为典型的法规,该法规通过有计划地向农村地区引进工业企业,增加了农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并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平衡发展。在我国,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方针,它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如可以依据自身富余的矿产资源发展矿业、依据自身的地理优势建立生态园区发展旅游观光业和依据农业资源的独特性发展食品深加工业等。
事实上,女性赋权问题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之间均有着显著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公共管理中女性赋权和参与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女性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而女性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又能够反过来对女性赋权和参与程度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与发展。提高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赋权和参与程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女性自身发展,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摆脱长久以来所处的劣势地位。提高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赋权程度,女性拥有了和男性相同的机会,可以促使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增加在女性身上的投入,能够降低女性婴儿的死亡率,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改善女性的人力资本条件。因此,提高女性赋权和参与程度能够使女性更加自信,更有可能参与家庭和农村公共事务的决策,从而提升女性在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公共管理中对妇女的赋权和提倡性别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做到性别平等,性别平等包括政治平等、教育平等、医疗平等等多个方面。提高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赋权和参与程度可以让她们更好地扮演社会中的角色,能够增加她们对子女的教育、卫生和综合福利方面的投入,并塑造出更加包容且有利于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另外,使妇女获得平等的参与农村公共管理的机会,意味着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人力资本禀赋、权利及发展机会,这显然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女性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如发展经济学中所研究的那样,女性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子女的教育和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女性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为家庭中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促进社会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女性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使得她们能够勇于参与农村公共管理,更好地和男性展开竞争,在公共管理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女性天生的敏感性和细致性,使得女性在农村公共管理过程中相对于男性而言能够更好地处理一些事务,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管理中女性赋权和参与程度的提高。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能够很好地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村发展与进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开化,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这样的进步将为女性营造出一个更好地参与公共管理的社会氛围,女性将会受到鼓励,在竞争和参与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障碍也将逐步减小,最终在农村公共管理领域达到提高女性赋权和参与度的效果。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60%以上,农村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村的全面发展。而女性赋权和参与程度和农村公共管理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由分析可知,性别平等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赋权与参与程度,而提升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参与程度又对提高女性地位,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赋权和参与程度就成为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女性参与农村公共管理的权利。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男权主宰社会的传统,因而女性参与竞争和选举就会产生抛头露面的负面评价。时至今日,虽然女性参加工作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在公共管理领域,旧的传统思想仍然未能打破,在社会管理的很多领域女性都处于劣势地位。虽然我国很多政策规定看似男女平等,但却忽略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在平等的机会下身处劣势地位的女性根本无法与男性进行竞争。正如上一部分分析的那样,当女性在教育、社会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时,她们就失去了与男性竞争的人力资本。综上所述,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规划的时候,从设计、执行、监控到评估的全过程都要注意性别平等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应考虑给予女性一些特殊的机会和照顾,以此来弥补其在教育不平等等方面造成的缺失。比如,可以在政策上对女性所占农村公共管理决策者的比例予以规定,从而在政策制度上杜绝女性被剥夺决策权利的可能性。由于现在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村一个主流趋势,受过教育、能力较强的女性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因此,除了在政策上进行鼓励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女性村干部的待遇,鼓励更多有能力的女性选择留在农村发展。对于长期在村中具有较高威信,在农村工作时间较长的女性村干部,政策上应给予照顾,鼓励其长期工作,减少因领导变换频率过快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女性在公共管理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传统观念。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的父权意识形态的影响,自古就有“三从四德”“男女有别”“男尊女卑”观念,这种旧的传统思想直到现在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并实际上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致使妇女权益被忽视或剥夺。因此,要提高女性在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参与程度,就必须从思想上消除旧的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政府应通过加强对性别平等观念的大力宣传,形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鼓励媒体就妇女和性别议题进行广泛报道,注意表达妇女的多种声音,倡导性别文明、引导社会舆论、调整社会心理,唤起人们对传统性别文化的反思,进而改变社会对男女两性的刻板成见、角色期待和价值评价,促进女性主动参与农村公共管理。
再次,增加女性人力资本投入,让女性更有能力参与农村公共管理。女性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普通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对在农村公共管理中拥有决策权的女性的能力培养。农村女性无法很好地参与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水平低下,由于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显著低于男性,这就直接造成了其相对于男性而言不具备参与公共管理的优势,因此,提升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就成为提高农村公共管理中女性参与程度的关键之一。政府除了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外,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监督检查该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另外,还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对让女性儿童接受教育的家庭进行鼓励。同时,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女性儿童教育进行资助,从而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对于已经在农村公共管理中拥有决策权的女性而言,政府应加强对她们的培训,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培训,促使女性决策者树立科学思维,消除性别从属思想,提高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交流会的形式,使女性决策者之间进行广泛交流,互相吸取经验,加强沟通,从而促使其在农村公共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一直存在问题,并且对于整体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农村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行。在现阶段的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漏洞,同时对于整个农村地区来讲也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当
随着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农业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很大一部分农户来讲,缺乏相应的管理意思,很多时候只用水,而忽略了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对于设立设施缺乏必要的管理,就导致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如今很多农民在水库边设立鱼塘等各种用水,由于没人进行必要的管理,就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干旱等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村民的饮用水,因此水利管理不当会造成各方面的问题。
2)农村水利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
农村地区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低,主要受到农村地区各项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高技术以及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落户到农村水利工程上。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低水平的施工人员加上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知识了解甚少,就出现了很多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3)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设施落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依旧采取较为传统的设备,对于新设备的使用方面极为缺乏,导致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系数降低。陈旧的设施加上非专业的施工人员,就会造成较多的工程出现安全管理问题。
2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思考
针对于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创新的思考来看,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是存在的,但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需求来看,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能够有效的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1)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低,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很多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也不会做必要的防护,就会导致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最终影响工程安全管理进程。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及安全意识较低,对于人身安全保障缺乏必要的认识,由此看来,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应该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完成。
2)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安全管理措施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就应该注重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基本保障,同时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使其管理方法更加容易被接受,并且能够有效的去执行,这是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建设是对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系统保障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建设。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有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就会增加安全系数,同时也是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的系统监督。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影响整个工程体系的运行,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并且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体系,让更多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
3结论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到位,国家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但是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面临一些现实问题:①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以及较强的管理意识,后期的管理普遍存在不足,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等现象较为严重,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理念呈现出一种落后的状态,大多照抄照搬其他地区,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②目前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大部分都是依靠政府下发款项,政府给钱就建设,政府没拨款工程就停滞不前。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政绩,把本应用于支持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挪到其他经济效益高、见效快的工程中去,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拿出一小部分钱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简单维修。同时,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尚未成形,农村群众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观念意识差,都不愿意拿出钱来,仅有的费用与实际工程建设和管理所需的费用相差甚远,造成简陋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出现。③对农村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案,造成一年建设三年坏,无法有效发挥工程效益。很多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有的只是采用目测的方式,走走形式而已,并未采用专业的技术测量设备工具进行严格的技术把关,质量监督缺乏力度,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没有使用有效的监管措施。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缺乏专业的监测人才,种种不到位行为并没有引起相关工作部门的重视,也这给工程的施工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隐患。④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和管理都极具技术性,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实行科学管理。可是目前看来,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极其匮乏,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入体系,管理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在当前农村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中都存在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的现象,没能紧跟时展,还没有采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及时优化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
2新时期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2.1健全水利工程制度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宣传力度
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导方针、政策,健全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正确划分不同性质的水管单位,实行管养分离,确保水利工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护到位。对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的设计实行招标制度,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对设计实行监理,督促设计者提高并保证设计质量。还要推行工程勘察体制,对工程施工过程实施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都要意识到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要对农村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其对农村水利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发动群众,号召群众加入到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来,增强他们的自发意识,主动为农村水利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2加强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参与
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对现有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费用,还需要及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这就需要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在投入中起到带头和模范的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明确各个地方对当地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比例,更多地运用地方财政收入进行投资。为了防止对这笔资金的不正当使用,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使物尽其用。农村水利工程涉及广大农户,必须灵活运用“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水利工程发展机制,调动各阶层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同时完善“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自主投资投劳,可将“一事一议”的范围扩大到跨村的斗渠、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
2.3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充分提高质量监督水平
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要明确农村集体组织和广大群众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责任,把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工程的最大效能。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对监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培养出一个专业的质量监督小组,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质量监督职能。当然还要为这支监督小组提供专业必要的监测设备工具,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利用专业的工具对工程质量实施各种客观公正的监管。监管工作人员还要对工程采购的各种施工材料进行实时监督,以保证工程所采用的材料都是质量过关的产品,以防有人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2.4加强农村水利人才培训,高度重视专业人员培养
新时期的农村水利工程项目要培养有新思路、新想法的综合型人才。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水利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对人才进行多方面的培训,这些人才既要掌握现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理论知识,又要熟悉工程管理工作,还要了解最新的经济发展状况,提高经济管理头脑,只有这样懂技术、善管理的综合型的人才,才能满足当今水利工程的需要。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程专业人员的培养,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人才,鼓励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明确基层水利工作各个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选择部分优秀人员进行深造,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水利工程人员队伍,使得在农田水利、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地质及地下水行政执法等多个领域都能有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
3结语
1.1供水工程经济效益不理想
由于农村的供水工程缺少良好的运营策略以及完善的运营机构,导致供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并不好,甚至一些地区还会出现亏损的现象,导致整个负责单位出现负债,严重影响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一些农村的供水工程并不能够保障供水的质量,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影响供水工作的发展。尽管供水工程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措施,但是大多数的工程缺乏相应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电价优惠,很多供水单位由于经济损失不得不暂停供水工作,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1.2供水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
由于农村地区村庄分布相对散落,一定程度上给供水工程的实施造成了困难,如果建了众多的供水网点将会增加一定的经济成本,但是如果供水网点设计不合理,将会对供水工作造成困难。当前农村供水工程的实施缺少相对完善的规划,一般一个工程的使用年限为10年,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供水工程为15年,这就会造成大多数的供水工程寿命时间相对较短,在工程的最后阶段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主要是供水工程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导致的。
2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理的建议
随着民生问题的逐渐增加,国家逐渐实施一系列政策改善民生问题,农村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众多的支撑。近年来我国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以及解决农村地区的用水问题,逐渐实行供水工程,提高农村居民的用水质量。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供水工程缺乏相对完善的运营管理规范,导致供水工程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用水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供水工程的规划和运营管理,保障供水工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1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合理规划
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村落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状况,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提高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水平。农村供水工程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饮水质量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合理规划不仅仅是当前供水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样也是节省资金,避免不必要损失的重要措施。
2.2建立相对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
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包括水资源的供给,污水的处理等工作,供水工程需要保障整个供水资源的质量,维护农民的生命健康。在供水工程管理中建立相对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供水工作的运营管理,避免供水工程中出现的水质不符合规范,以及供水不及时情况,保障供水工程的顺利运营。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供水工程监管工作,一旦出现水质不合格的情况将停止供水进行整治,保障供水质量。在供水工程的管理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是整个水资源的利用者,应该尽量满足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供水工程管理单位需要引进一些专业的运营管理人员,对供水工作进行管理,通过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保障整个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支持
由于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并不十分完善,一些供水单位的经营并不十分顺利,一些单位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导致一些供水单位直接破产。农村供水工程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维护整个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质量,保障农民生命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供水工程运营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增加对这些供水单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减免这些单位的税收,或者是对这些单位进行电价调整保障供水单位的经济利益,更好地促进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质量。另外对于供水单位的水质要进行相对严格的管理,政府应该安排专业的人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查,一旦出现水质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将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惩,保障农民的用水安全。
3结语
农村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是指农田灌溉、排水以及农村供水工程等。由于水资源紧缺,发展节水型工程已势在必行,如低压灌溉输水管道、渠道、以.及推广先进的灌水技术等。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供水大多变为自来水,其工程包括机并、水塔(或压力罐)和管线等。这些一程大多以村为实施单位,水管站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并负责供应原材料和管材等。一些跨乡的大型水利工程,如主干排水河道的清淤、复堤、灌区的干渠修建和改造等,则在县水利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和遭受破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已影响到正常效益的发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要制订和颁布工程管理法规,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岗位责任制。有的地方可增设水利执法人员,对偷盗、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事件进行处理,依法保护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在农村用水中,农田灌溉是用水大户,占80%左右。实现科学用水,减少灌溉用水量,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关系极大。当前,灌溉用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科学的灌水定额.与实际灌水量相比相差很多,节水的潜力是很大的。同时,在管理中还应考虑经济杠杆的作用,收取工程管理费等。乡政府和乡水管站应在县水利土管部门的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汛工作。讯前要对位于本乡的河道、水库、塘坝等,存在的险工进行处理。汛期要随时根据汛情组织人力、物力对险情进行防护,保证防洪安全,一旦出现险情应及时报告上级请求援助,同时还要尽力抢护,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抓好除涝工作。田间渍涝对秋粮生产影响极大、必须在汛前采取相应的除涝措施。疏通田间排水沟,包括干、支、斗、农级排水沟。明沟排水受顶托的地区,可采用水泵待机抽排,也可埋设排水暗管连通开凿的辐射井的水平、垂直排水系统,该系统可控制地!;水位,还可回灌地下水。与此同时,农村抗早也应纳人Et常的水利工作中。北方地区遇十旱年份,水源往往得不到保障,造成大面积干旱。因此,平时应注意节水灌溉逐步做到采补平衡。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经费仅靠国家投资毕竟有限,大部分靠地方和农民集资,致使一些贫困地区发展水利受到限。如果当地水管站做到以水养水,则不仅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还可以促进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发展的后劲。水管站还可开展多种经营,利用当地水土资源,进行多方面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不仅可以获得较大经济效益、也能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步发展。
二、水源工程
灌溉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按照水源条件,灌溉水源工程大致可分为:引水、蓄水和开采地l'zk的水源工程。
1、引水工程灌溉
引水工程一般指从河流或其他水源引水入渠的渠首。引水工程可分为自流和提水两类。自流又可分为有坝引水和无坝引水,前者是在河流上筑拦河坝抬高水位,后者不筑坝。有坝引水和无坝引水一般均有进水闸,井根据需要设置冲沙闸或沉沙池,防冲及导流建筑物等。提水渠首包括抽水机站和压力水池等。引水工程是一个灌伏的咽喉,管理好坏,对整个灌区农田用水关系260极大。管理得好,就能多引水、多浇地、多增产,减少工程维修费用;管理不好,则少引水、少浇地、少增产,甚至造成泥沙淤渠、溃堤决口等严重工程事故。其管理上作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保护好引水工程下游沿河工程,保证河道流向及闸前水位利于引水。防止河床冲淤、堤岸淘刷、坍塌等现象;正确操纵闸门,抽水机泵,按规定引水人渠;做好渠首的水文测验;正确运用冲沙工程设施,做好冲沙减淤工作;定期擦洗、检修闸门及启闭机械,保持启闭灵活、不漏水,寒冷地区冬季应做好防冰凌工作;抽水泵站内的设备,在完成灌排任务后,冬闲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检修保养,以备来年使用;对引水枢纽各个建筑物进行检查观测及维修养护;讯前作好防汛准备,汛期加强管理运用,发生险情,及时抢护,确保枢纽工程安全,加强安全保卫;植树绿化及综合利用工作。
2、蓄水工程当来水过程与灌溉
用水过程不相适应时,需要修建蓄水工程进行流量调节,以解决来水和用水之间的矛盾。蓄水工程常见的有水库、塘坝、蓄水池等。蓄水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目的是:保证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延长工程寿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为农业增产服务。管理养护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专人管理,建立检查制度,做好养护维修工作,做好水库、塘坝、蓄水池的观测工作,指导合理运用,并为今后积累资料;做好蓄水工程的控制运用,合理安排蓄水、用水、泄水、充水,防淤、排淤工作;做好防汛抢险及安全保卫工作;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
3、开采地下水工程
可开发利用的地下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既有补给保证,又能提取的地下水量。合理的开采量不致引起开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恶化,能够保持地”水的采补均衡。开采地下水的工程一般为机并。搞好机井的管理养护工作,是充分发挥井灌效益,延长机井和机电设备使用年限,不断降低抽水成本的重要保证。必须克服“重建轻管”的错误思想,建立健全怜理组织,制定必要的制度,做到打好、配好、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机井对农业增产的作用。机井管理和养护措施如下:
(1)修建机井的保护设施。机井竣工后,应及时修建井房,井口加盖封锁等保护设施,并修建与渠道或灌溉管道联结的配套设施。
(2)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定必要的用水制度。机井的管理一般以村为单位,建立由村级领导、井长、电工参加的“三结合”管理组织,实行机、泵、使用.人员“三固定”的管理方法,坚持竹理、使用、维修“二统一”,充分发挥机井和机泵的潜力口。
1.1农村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都是国家拨款,群众投工筹劳修建的,其修建之初都运行良好,但是随着管理上的不到位,没有定时维护,很多过去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使用效率也越来越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给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障碍,还会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这样的问题需要当地管理部门通过承包或者租赁的形式,将工程承包或租赁给受益的企业或者村组或者农户个人,在他们自身利益的驱使下,他们才能自觉维护工程,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管理安全可持续发展。
1.2缺乏维修养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的展开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这部分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政府拨款。之所以缺乏维护小型水利工程资金,一方面是政府主要的投资方向还是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和全国范围内的防洪保安工程,而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拨款不能解决长期的管理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对于农业水利设施不完善的地方,其本身能支付的资金就十分有限,所以即便是国家一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依然存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不够用的局面。
1.3农民维护水利工程的观念淡薄农村实现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创造,对于集体性水利工程管理没有太多的积极性,即便是能够受益的水利工程,也没有意识和精力去经常维修养护水利设施。人们关心的是水利工程还能不能用,很少关心这些设施的运行状况如何,而且有的集体意识比较淡薄的农民,还会在堤坝和河道等设施上进行违法修建活动,有的人甚至随意在河道上筑坝或者截流,如此一来就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使汛期排洪不畅,非汛期下游供水不稳定甚至断水。除此之外,当水利工程供水功能减退的时候,人们想到的解决办法更多的不是主动地拆除违规建筑,或者是维修工程设施,而是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造成水资源浪费。
1.4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普遍低下那些安排了管理工作人员的水利工程,依然存在水利工程管理状况不稳定现象。其原因就是,很多管理机构以及其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很欠缺,有的甚至是当地临时聘用的居民,很多维护工作虽然消耗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方面是他们本身没有较好的职业素质,没有服务大众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受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利工程的经验,很多故障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1.5水政弱势执法不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拨款和行政执法手段来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有关的管理工作都十分琐碎和耗时,管理部门的工作有时无法及时反映工程的管理现状。管理工作滞后,人为的破坏得不到有效遏制,执法部门也不能及时解决,使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权威性。
2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2.1创新思路,实行政策性引导该县农村的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并且地形复杂,在维修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工作中的积极配合,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创新理念,比如在有库坝的地方通过政府引导修建设施农业基地,可以将该工程承包或租赁给该基地的使用者,每年收取一定的费用。该工程的维修、防汛、使用等权利属于基地的使用者,但是该工程的所有权始终属于管理部门。这样既解决了管理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足问题,又解决了管理部门的监管压力,使工程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2.2项目施工科学管理评价一项管理工作通常是看其效益如何,管理缺失,就会导致工程建设不当需要重新修建;管理疏忽,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下降。科学的水利项目施工管理,关键是要分配到具体的受益单位和组织,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将会激励其不断的探究有效的管护方式,责任职权也能落实到位,有利于促进新老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持稳定。农村水利工程的作用比较大,不仅是给农村的农田灌溉提供必要的水资源,而且也给部分人畜饮水工程提供水源保障,同时也是旱涝灾害发生地段所需的防洪除涝、抗旱救灾的必备设施。其功能如此强大,所以水利工程的管理要调动广大受益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励广大农民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共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2.3完善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职责落到实处,放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确保农用水利设施能够长期高效地发挥效益。
2.4提高管理者素质水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要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的人才培养,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鼓励领导、员工在职学习,使基层水利单位的综合能力得到保值和增值。
3结束语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住着洪灾的危险。
1.2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1.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2.1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2.3开发人力资源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1]王学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4:25.
[2]刘伟忠.加快天津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05.11:33.
[3]邢昱强.东阳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O6,2:88-90.
全旗总人口为34.8725万人,其中,农村总人口32.8009万人。农村中饮水安全及基本安全人口为17.5612万人,达到安全及基本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不安全人口13.1422万人。截止2014年,已解决了约248个自然屯、27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将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户、牧户用上了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但经过长期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在其过程中也探究并发现了一些问题。
2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
2.1投资相对紧张
由于国家投资资金有限,在设计中压缩了人均投资额度,使工程在投资与实施中出现了矛盾。科右前旗饮水安全工程人均投资700元左右,对于比较大的200~300户以上的村屯,设计和施工还可以,较小一些的100户以下的村屯,工程投资在10~20万元左右。除去饮水井,管理井房、消毒设备等主要建设项目外,引水管道安装等其他工程所剩资金极少,个别的工程只能采取改变供水管道长度、减少工程量来完成,对工程施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增加了难度。
2.2施工水平较低
由于投资及工程规模小,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即使是正常招投标的施工企业,除主要施工人员外,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从当地雇用。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差距,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在2013年招标的安全饮水工程中,有的一个标段就有9个工程地点,项目多、规模小且位置分散,在有限的施工工期内,固定的施工人员根本无法满足工程需要。
2.3监理人员配置不足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多,范围又广,且大部分的工程又分散在比较偏远的乡村,一个监理要负责几个工地,要求监理巡视都有难度。仅2013年科右前旗的安全饮水工程就有87处,14个标段。因此,在监理监管方面就会出现漏洞,造成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2.4水费征收率很低
由于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农民收入较低,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农民对供水水价很敏感,加上部分农户还有其他水源取水,可以不全用自来水,所以不愿多花钱交水费,即便安装了自来水也不使用。还有部分农户因不想交水费而拒绝安装自来水。
2.5管理及维修困难很多
对于我们这样偏远旗县的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积广,而单个工程规模又小,管理难度大,相当一部分的供水工程只有1~2人管理,且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的本村农民,一旦出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只能停用。加之地方财政困难,没有资金补助,该维修的工程不能维修,该更换的设备不能更换,甚至有不少工程连正常运行的资金都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也使当地的农户对饮水工程产生质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解决问题的几个建议
3.1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设计人员应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投资额度和工程项目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针对一些空间分布不规整的村屯着重强调前期勘察工作,而后根据其独有地质地貌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以减少工程由于投资低造成的矛盾,使有限的投资得到合理安排,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2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体系的监督管理
建设单位应派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督导,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技术或商务问题及时解决,对施工企业在施工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工程按设计要求施工。
3.3加大对监理人员质量体系的监督管理
在施工中,加大对现场监理人员的管理,合理安排监理人员,对不合格、不称职的监理人员及时调整清理,确保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3.4提高水费的征收力度
可以通过讲座和发放传单等形式,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宣传,使农民群众提高对饮水安全的认识,了解这一民心工程的重要性,不要因为个别工程出现的小问题而影响了整个饮水安全工程在农民群众中的印象,进而产生了排斥思想,不利于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针对特殊群体采取保障措施,联合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客观调查备案,针对一些确实比较困难的村屯或农户在水费或电费上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者减免,使一些想吃水又怕吃不起的农户打消顾虑,积极缴纳水费,真正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的好处。
3.5有关部门制定并推行合理的管理制度或办法
1.1制定工程计划
一份合理、科学的工程计划,会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工程整体经济效益的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县级电力供应企业作为基层电网的管理单位,其掌握了最原始、最基础的现场材料,因此应该在计划上报前,抽调出专业性人员,对前期调研工作认真做好,以使得对工程现场的环境及各类影响因素能够更加系统、全面、综合地了解,从而便于为省公司、分公司制定计划单位提供可靠、真实的资料。
1.2工程计划实施管理
下达工程计划后,县级支公司还需紧密跟踪项目工期,并严格控制以保证计划可如期进行。在具体工作时,可采取网络计划方法与项目管理相应软件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依据对所设定里程碑、关键点的检查和对工程进展状况的评审,来对项目进度进行优化,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等,从而当工程出现施工资金、环境与人员变化时,可及时采用适当措施手法,实施紧急预案,以保证项目计划进展。在项目实施时,若发现需要调整与变更的项目,则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以防止不合理变更费用的支出或重复投资。
2农网建设管理工程质量要素分析
2.1工程质量监督系统
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人的日常生活,为了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农村电网工程实施必须确保项目法人相关责任制度的严格执行,对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对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项目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与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需具备相应资质监理单位来全过程实施监理。对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施工工程管理,必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与质量监督体系,从而由组织上来保证工程实施质量。
2.2工程技术体系
设计时,需遵循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及因地制宜等原则,要推行标准设计、典型设计与限额设计等。施工方必须严格依据施工标准与设计图纸进行规范施工,并努力推广利于工程质量提高的先进施工手段与技术,做到从技术上确保工程质量。针对农村电网隐敝工程与重要部位结构实行质量的预检与复检体制。监理方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检验农网建设工程所选用的设备与材料质量,不合格产品要严禁使用,对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行为必须严厉惩处。
2.3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
对工程质量加强管理的主要措施包含对承包商资质进行审查,严格控制施工与材料质量,中间验收与竣工验收必须要做好,监理制度的实行,保证工程质量合同条款的签订以及各个工程管理环节所采用的问责制等。为解决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工程实施现场的面广点多、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工程项目管理难度较大以及当前普遍出现的工程专业管理人员较少与工期紧张的矛盾等问题,各县级供电企业需专门设立农村电网的工程管理部门,抽调出专业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与培训,并结合国网ERP体系的上线,设立项目库,对工程管理实施标准与办法进行修订完善,通过工程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实现,来确保农网的工程质量。
3农网建设管理工程安全要素分析
3.1建立并建全农网工程安全相应管理体系
县级供电公司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组织,详细制定出工作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及人,对农村电网工程建设的组织、计划、指挥、监控与协调等一系列的工作进行直接管理,从而确保施工时的人身、设备、结构和财产安全以及施工环境相适宜。
3.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企业安监部门需对进入到电力项目工程部的全部施工人员展开安全考核与安全教育,做到上岗必须持证。并且,安监部门需加大工程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及时通报所发现隐患并将责任落实。施工时要针对于电力的工程特征,分析工程的危险源、危险点,对安全交底体制进行严格执行,并定期开展安全学习相关活动,做好现场防护,然后在作业面上做出显著标志,并做好相应安全警示工作。
4农网建设管理工程造价要素分析
4.1对合同加强控制
合同是对双方行为进行约束的法律根据,所以必须保证合同条款的清晰、完整与准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双方构成有效制约,并存档备查所有合同。在具体工作时,针对施工合同价款,必须明确其属于总价固定合同、单价固定合同,还是价格可调合同;对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必须对取费标准明确约定,计价方法以及出现调整变更后的处理计价等方式;支付工程款的进度也必须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约定,且约定好预付款的比例和预留质保金;对施工工程量、范围与承包界线要明确予以表述,以避免发生歧义,引起纠纷;对供电企业所要求的材料限价或是由甲方所供应的也必须于合同中进行明确表述。最后,合同里要避免使用待定、暂定条款。
4.2对工程变更加强控制
工程变更即合同发生变更,指的是对合同中工作内容做出修改,或是取消或追加某项工作。发生工程变更将会对工程进展与工程造价造成影响,所以审批必须要严格进行。①供电单位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尽可能降低甲方工程变更的提出。②在接收到施工方变更申报之后,需对工程变更部位、项目或合同中某一文件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并对变更依据、原因和相关图纸、文件、资料与变更费用也需进行认真审核。③变更工程要经工程监理与相应管理人员的批准,并严格执行企业所制定审批程序。变更时需注重时效性,且现场签证要及时做好,严禁在事后再补充资料。
4.3工程量签证
在农网实际工程建设时,工程量签证对工程验收、结算的意义均十分重要。县级支公司的工程管理相应部门需严格管理现场签证,三方签证体制要严格执行,供电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需同时签字方可生效,且签证内容表述需明确、准确、清晰与细致,并量化工程量,和实际相符合。严禁不入现场进行核实,之后补签证或对合同内容简单复述,仅写出工程内容而不写出具体的工作量。对变更工程的签证,须由设计变更相关设计者签字方可生效。在审核工程结算时,避免施工方仅提供使工程费用增加的变更,而瞒报工程费用减少的状况。
4.4加强工程造价的审核管理
加强审核工程造价的预结算是对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并公平确定,以及规范电网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有效的方法。对造价审核工作的搞好,县级供电企业工程管理相应部门的主要措施包含以下几项:①深入工程现场,对工程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以及设计有关变更与签证项目等进行准确掌握,为工程量审核提供详细的原始材料。②对工程峻工相应结算资料进行整理完善,其主要包含竣工图纸、承包合同、图纸的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变更设计通知、工程协商记录、技术工程方案与现场签证的凭据等。③准确套价与取费,预结算需要实是求事并能客观反映实际工程造价,但施工方为了增大利润,通常会有意错算、巧立名目使得变更增加并重复收费,混淆机械、材料与人工消耗量,使工程造价增高,因此,工程管理相应部门需会同技术经济中心认真进行审核,以核减虚增的造价和工程量。
5结论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工程施工安全是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的保障,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然而近期全国各地特大安全事故频发。这些事故不但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在社会上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安全意识不强
施工过程中因工序多,不确定因素较多,再加上管理分散,尽管在施工前就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但在具体管理上,仍有部分措施无法到位,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如有些管槽开挖后,没有任何警示标志,任由路人随意行走,认为这些只是小事,太过专注未免小题大做,反正这种情况普遍存在而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问题,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着特殊的施工环境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涉及面广、工程分散等特点而且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如加压站房土建施工、挖掘机施工、PE管焊接、管道铺设等大都在主要干道旁边,来往人员密集,无形之中就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同时工程的安全配套设施不齐全,这些都成为安全管理中的一个个薄弱环节,也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一)宣讲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管理者说工程的管理不好做,这往往是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想要将安全管理抓好,首先需要提高安全教育的认识,将安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分析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安全案例,从而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危险意识,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而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教育,应倡导以预防为主,做好先期的治理,确保工程防范措施的到位。在安全教育中,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不仅要抓好安全培训和常规性的教育,还要将安全会议等讲义重点明确,加强宣传的效果。在安全教育中,应让安全教育具有知识型、趣味性,要懂得寓教于乐,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不在于人数,而在于“精”。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原动力是人,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以安全运行的过程里,人的心理素质、安全素质、文化素质等等占据了主导地位,人的行为贯穿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部分。所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管理中:首先,要推行以人为本的措施,保障下属人员的切实利益,让职工有一种归属感,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管理,从而推动安全管理的不断改善;其次,实行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要懂得激励每一位员工,充分尊重和考虑每一位员工提出的意见,这也是有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实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想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安全的运行,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形成一种“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专业化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专业化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吸引所有的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来,提高员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中,一定要将各个方面人员的具体任务及责任划分清楚。每一个人应当做什么,应当负责哪一方面,防止出现问题而无人问津,面对问题相互推诿。针对施工操作规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状,让每一位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不敢掉以轻心,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加强改进作业环境
面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殊的施工环境,在加压站房土建施工、挖掘机施工、PE管焊接、管道铺设这些工序施工前,应该合理的利用现场场地,科学规划,针对施工场地靠近主要干道的实际情况,确保现场道路畅通,切实保障来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临时设施搭建。在划分施工现场的功能区域时,应合理划分并保持出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非工作人员误入,在危险处标示或者悬挂安全警示牌。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置防护措施,坚决做到不留缺口,尽量将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隔离开来,避免施工影响到周边环境。此外,还应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值班巡逻,以求万无一失。
(五)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也在不断的加快,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目前,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种安全防范技术设备已经在各类水利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但是考虑到笔者所在的管理还比较原始,所以只有不断加强每一位员工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科学技术水平,将原始的管理方式摆脱,以科学的管理去保证工程的安全。
(六)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并制定切实有效地应急措施和预案
农村水利作为流域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珠江流域片涉及滇、黔、桂、粤、琼、湘、赣、闽8个省(自治区)和港澳2个特别行政区,各省地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水利工作任务艰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水利的投入,流域片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流域片的农业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在农村饮水安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饮用水质超标、水污染恶化、水源不足、用水不方便和行政管理服务滞后等方面。
2流域片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概况
2.1流域片农村水利概况及特点
珠江流域片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澜沧江以东国际河流(不含澜沧江)、粤桂沿海诸河和海南省诸河,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西、福建8个省(自治区)和港澳2个特别行政区,总面积为65.84万km2(国内面积,下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8%,珠江流域片内各省(自治区)面积占各省(自治区)总面积比例见表1。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及历史原因,流域片内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水利是伴随着流域的治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渐进性、差异性、不均衡性和复杂性等自身的若干特点。
2.2流域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状
通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自2005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来,流域片内各省地的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受益群众十分满意,把“饮水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05年,广东省列人全国农村安全工程规划范围的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645.5万人,水量、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数为268.6万人。2006—2012年,广东省规划解决农村164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投资估算需73.4亿元,新增工程供水能力184.33万m3/d。2004年底,广西乡村两级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4260处,受益人口1385.81万人,分散式设施供水受益人口2256.17万人,二者共占广西农村人口87.92%w;截至2008年新建成各类饮水工程2741处,占计划建设数87.32%;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增加287.87万人,占计划任务的89.96%[5]。截至2004年底,海南全省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427.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8.3%[6]。截至2004年底,云南全省有集中供水工程2.43万处,其中跨乡镇的集中式供水工程894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2.34万处。集中供水工程总供水规模2291万m3/d,供水规模大于200m3/d的工程供水人口仅占农村总人口的9.0%,集中供水工程规模普遍较小;云南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总数为1513.76万人,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42%,水质不达标人口为934.6万人,水量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数为570.2万人,预计到2015年饮水不安全人数要降低2/3,2020年可基本解决云南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据贵州省水利厅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贵州全省农村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有537112万人,占不安全饮水人口的36.15%m。全省有84117万人饮用高氟水,有78161万农村人口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有55193万人饮用未经处理的IV类及超IV类地表水,有192158万人饮用细菌严重超标的水,还有117189万人饮用有其他水质问题的水。从2004—2007年的四年期间,福建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62597万元,实现乡镇间通自来水,建成村级供水6250个,受益人口813.2万人,预计至2015年大力解决3.8万个自然村通水问题,全面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2005—2009年间江西省累积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总投资19亿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1.3万余处,分散工程5.5万处,解决了472.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根据湖南省2004年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全省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431.4万人,2006年至2010年,实际解决了963.4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超额完成了省规划计划。“十一五”期间,流域片各省(自治区)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供水及农村自来水,因地制宜修建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共解决了311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条件,初步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11年,流域片农村供水工程520.5万处,占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总数的8.84%,受益人口1.2亿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18.13万处(日供水千吨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7419处),受益人口8751.33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502.40万处,受益人口3214.98万人。
3流域片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流域片大力投资建设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工程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运行与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建立之后能否顺利运转并发挥长久功效,关键重在管理。从当前情况看,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着工作量大、工作面广的特征,多数供水网点未建立好完善的操作制度,缺乏科学管理机制的约束,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很少举行培训,导致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提升,不能很好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大部分农村饮水工程收费很低,供水成本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多数水厂回收率未超过50%。此外,整个供水管道的管线较长,居民用水量也较小,致使用水成本不断攀升,另受农村道路与村庄建设、耕作等影响,人为破坏加大,漏水损失大,维修费用高。水价形成不合理,不包括折旧费,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收水费,工程长期的低价供水导致了大部分工程建成后,维修、更新费用没有着落,无法实现良性运行,致使保障工程长远效益成了空话。三,很多地方对农村饮水工程重建轻管,对工程的前期工作如立项、建设等比较重视,对建成以后的管理则不够重视。工程建成运行后,没有具体的运行管理方案,管理职责、权限不明晰,有人用而无人管。四,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虽然采用了集体管理的方式,但运行管理机制不灵活,工程运行维护、水费收取等供水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设施寿命缩短,管理混乱,出了问题没人管。五,水源保护区和水质监测难以到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散广,对水源保护难度大,而影响水源的因素复杂,水质容易受农药、人畜类便、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等污染源的影响,水源保护较为困难,水质安全保障的有效率还很低。现行的水质检测多由卫生疾控部门承担,项目点受集中供水规模的P艮制,少数管理不善者连按规范要求的定期水质化验也无法保证。
4流域片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可持续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建后管理”是当前流域各省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应重点放在加强管理上。为进一步加强流域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程的长远使用效益,本文借鉴一些成功做法,针对现行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期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首先,要提高对管理的认识,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坚持走“明晰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之路,各地根据工程的类型和规模,形成不同的运行管理模式。建立不同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制定有关供水规章制度,履行安全饮水工程规划、管理、运行维护等职责。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服务部,按维修规定对农村饮7jC安全工程开展维修服务,同时在人员、编制、经费上抓好落实,努力克服当前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切实担负起农村水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其次,要做到以水养水,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制定合理的水价,规范水费征收使用管理。除农户自建自用的微型供水工程外,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水价核定、水费计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确保运行”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水价不仅包括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费用,还应考虑到工程的维修、改造所需的经费。水费的收缴和使用要实行规范化管理,供水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管理权限。要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等管理和使用制度,保证水费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第三,提高工程规划质量和科技含量,探索建立工程后续维修基金保障机制。农村饮水工程要方便管理、减低成本,必须以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为前提,采用变频技术、水位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新技术等,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工程能耗,减少水量损失,实现降低工程运行成本。要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财政专户,加强监管,确保维修基金专款专用。凡按时足额交纳维修基金的农村供水单位,均列入区级维修基金补助范围,给予工程维修补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转和长期的良性循环。第四,强化水源水质监测和水源地保护,饮用水的水源必须设置严格的卫生防护区,制定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地保护办法,对所有建成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应配备必要的水质处理设施,采用必要的消毒净化处理工艺,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卫生水。区级卫生疾控部门收取的水质检测费用,可申请财政给予一定补贴,或依托区级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设施设备和技术人员,组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定期实行水质检测。第五,强化服务意识,构建服务网络,水利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本身的技术优势,参与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一次投资、定斯更新、永续使用。
5结语
[关键词]科学发展供水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一、礼泉县农村饮水工程现状
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距咸阳市30km。县域总面积1018km。总人口48.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6万人,占总人口的88%。县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南低北高,南部属平原区,北部属黄土苔原区及黄土高原沟壑区。经过对全县农村饮水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截止2009年5月,全县已建成使用的农村供水工程有71处,受益人口29.1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59%。日供水规模为8284m。调查还显示,仍有17.1万人饮用不安全的井水或窖水,自来水普及率为59.01%。随着09年第三期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再建26处人饮工程,解决5.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届时自来水普及率将上升至71.1%。在这已建饮水工程当中国,没有一处实行设备自动化控制,运行在线监控及管理也未达到现代化要求。大多数水厂采用加氯消毒措施,多数未建立水质定期检测制度。
九十年代初,我县曾建起一批农村供水工程,多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设计标准低,建设规模小,供水能力小,水质未经任何净化处理,水厂运营达不到盈利标准,导致负债经营。据调查,我县现有农村供水工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缺乏有效管理,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单个工程规模小,管理难度大。不少村镇供水工程只有1-2人管理,多为没经过技术培训的农民。技术水平低,管理意识淡薄,有一部分供水工程产权不清,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方式、手段落后及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二、礼泉县实施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村供水管理也渐渐实现信息化、现代化。最近,我省旬邑职田塬区供水实现自动化管理,为我省农村人饮供水工程向供水规模化、水处理设备自动化以及管理自动化开了个好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生活用水更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村供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离不开供水工程,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供水这一环节。要搞好农村供水,管理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用科学发展的思路,促进农村供水工程的进程,推进供水管理自动化、信息化。这样既符合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又为农村供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支撑。如今,社会已进入自动化、现代化时代,农村人饮供水工程向供水规模化、水处理设备自动化发展也是必然趋势。
三、根据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应从以下几点来解决
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建设
为适应水利现化的要求,首先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基础、建设、管理、服务等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促进农村供水安全项目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我们应始终坚持把农村供水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同管理、同受益。
2.供水工程规模化是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前提
近年来,我县认真汲取过去农村水厂经营失败的教训,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化建设,为工程建后规范化管理创造基础条件。如我们已经在药王洞王家供水工程中,根据水源供水能力,扩网辐射解决周边农村,将供水管网延至西兰路药王洞乡街道及昭陵饭店。这对以后的实施现代化供水提供了前提条件。
3.必须配备供水工程设备,才能达到管理的信息化
(1)引进水质净化消毒系统
礼泉县的不合格水质大概分为:苦咸水、污染水和高水。根据水质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进行合理分析、合理确定水质的过滤净化系统。DA863净化过滤系统可应用于礼泉农村人饮工程中。该过滤器采用“国家863计划”研究成果——彗星式纤维滤料为技术核心的系列专用新型高效过滤器。具有运行效率高、分离效率高、容积效率高等优点。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该系统可在本县农村供水中进行广泛推广使用;其次是消毒问题。传统的液氯消毒存在有毒、不稳定、储藏运输不方便等缺点,与水反应易发生致癌物三氯甲烷对人体有害等问题。选择二氧化氯发生器,上述缺点得以避免,又提高了杀菌率。该产品具多重优点,且使用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
(2)运用自动化监控系统
运用DCS自动化自动化监控系统对DA863过滤系统、二氧化氯消毒系统进行自动化监控,以动态方式显示系统运行状态,使管理更方便,设备更具人性化,同时可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4.要达到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管理要同步
礼泉县在已成规模化供水的几个水厂,借鉴潜江市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全面推进供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购置高端PC机,并按要求安装操作平台,建立全县农村供水管理网络。并安装了自来水管网监测系统、水厂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及厂区安全视频监控设施,对水质、水量、水压、厂区安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达到了可视、可控、可调、远传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水厂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对水厂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安全监控,保证水厂运行安全,使饮水安全更具安全保障。我省旬邑县职田塬区农村供水远程监控系统也效果明显,通过总控制系统能清楚直观地掌握各蓄水池配水情况,水位高低,到达最高最低水位都有自动报警装置。操作人员在控制室计算机上可远程控制系统内任何一台水泵的起停和闸阀开关,查看通讯状态,机泵实时运行电流、电压等技术参数等。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点
在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可合理简化施工建设程序。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几点:(1)在实际施工中,项目施工管理部门中应该具备一名以上的路桥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质量控制与技术支持。(2)重点检测与检查级配碎石的顶面弯沉值、成型度、压实遍数、级配、石料质量等,将其多为核心控制指标,但是级配碎石得均衡度及石级层板可适当降低。(3)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的宽度、厚度及强度应被充分重视并重点检测,路面的纵断高程及平面线性可以不作为核心指标要求。(4)针对水泥混凝土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成型一组检测,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测试其抗弯拉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技术人员、监理及业主对水泥混凝土质量存在疑问的话,就应该在施工现场进行成型一组检测。灵体方面,在施工完成并对农村公路进行28天连续养护之后,应做一次全面的抗弯拉强度测验,以完成检验环节。(5)农村公路施工建设正式开始之后,应落实一路一报制度,交通管理部门应严格履行并有效落实自身的监督职能。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检测
检验工作是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质量,必须根据技术标准,对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如沥青,砂石料、外加剂和混合材)、半成品(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含气量、坍落度)、产品(已硬化的混凝土)以及工艺过程中的质量(如混凝土温度控制、振捣,养护)进行检验。检验的目的,不仅在于挑出废品,还在于收集和积累大量反映质量状况的数据资料,为改进质量提供信息,沥青的质量,一般由它的比重、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强度等物理性质和水化热等化学性质来体现。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每200~400t同品种、同标号沥青为尸取样单位,如不足200t也作为一取样单位;可从20个不同部位沥青中等量取样,混合均匀后作为样品,其总数量至少10t。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散热量比率较低,热量在内部积存,内外温差较大,可能引起裂缝,因而水工混凝土多选用发热量较小的大坝沥青。粗骨料应严格控制其超、逊径含量,检验其力学性能和含泥量。砂料应检验其细度模数、含水量、含泥量和坚固性等。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加强混合料(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是:建立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系统;抓好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全面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努力生产优质晶,尽量减少不合格晶。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人、原材料、设备、操作方法和环境。这五大因素称质量因素。尽管影响产品质量的具体因素错综复杂,但这些因素与产品质量波动的内在联系是有规律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研究、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根据技术标准,对各项工序进行调查。如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则须加以改正。为调查各项工序是否符合标准,需要确定一些管理特征。管理特征可以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品合格率等表示。在每条道路实际开工以前工作人员都应到现场实际考察,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一个管理系统。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人员各部门各司其职,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按照规定严格执行。(1)图纸会审制度,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是为了防止设计图纸中存在漏洞,影响施工进程,推迟或延长工期,保证工程的质量,避免浪费资源。会审是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的,其中分为专业会审、系统会审、综合会审。由总工程师主持各单位负责人参加并由施工监理单位参加,进行图纸会审,未经会审通过的图纸不得使用。图纸应按会审提供的意见进行整改。(2)施工记录制度,工程施工记录是对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的记录,施工记录必须保证完整和真实,竣工后移交给施工单位,作为原始凭证保存。施工单位必须从施工开始时就开始记录,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有专门的记录员负责记录。记录在各部门之间移交时须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在工程竣工时将资料合并。
4农村公路施工建设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