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文化活动论文范文

校园文化活动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校园文化活动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校园文化活动论文

第1篇

一、校园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机制

开展大学生校园活动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使命,因而,同样需要各高校提高认识,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以便从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物质保证等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活动实现预期的目标,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第一,加强领导,从组织上予以保障。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关键在于领导,只有加强领导,才能使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更加科学、规范,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的现实需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人格培育过程,引导其进行学术活动、文娱活动、社会实践等全方位的自我教育活动,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活动的目标、基本要求、实施途径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精心组织,互相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第二,提供必要的条件,从物质上予以保障。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一定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和师资方面的指导。第三,建立激励机制,从政策上予以保障。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社会实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具有创造能力的人。

二、高等院校校园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校园活动前期规划工作欠缺高等院校在校园活动的前期存在着定位不明确,因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没有深入理解校园活动的内涵,使得开展的校园活动盲目而空洞,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校园活动的开展缺乏连贯性,没有形成校园文化氛围,失去了校园活动开展的本来意义。

(二)校园活动管理水平与素质不高目前,大部分院校均制定了校园活动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在实践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部分学生社团由于成立仓促,加上自身管理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校园活动正常开展。

(三)校园活动资金与精力投入不足部分院校对校园活动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一些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社团成员会费和企业赞助。校园活动的场地、设施不健全,导致很多校园活动“昙花一现”。为此,不少院校的社团举办活动都是以“游击队”的形式进行,至于社团的办公场所更是无从谈起。

(四)校园活动理念落后,形式单一目前,各院校学生社团加入的门槛普遍较低,学生只要办理一些简单手续即可成为会员,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加之社团干部的更迭比较频繁,致使校园活动的计划、安排等缺乏连续性,不利于社团建设的良性发展;在活动策划方面不周密,形式过于简单,缺乏品牌与特色;组织实施活动随意性强,没有规划与设计,缺乏连贯性和深度,缺乏创新,一些校园活动内容一直在低水平上重复。

第2篇

(一)调查背景

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还可以催人奋进,起到育人的功效。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课题。而对于我们学院来说,刚刚升本,进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则成为了我院的关键。

(二)调查目的

1.全面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2.着重探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通过具体的实践调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4.从育人入手,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对我院的调查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畸形化

1.课桌文化。目前,许多大学生喜欢在课桌上舞文弄墨,把干净整洁的桌椅弄得花花绿绿、字迹斑斑。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格调高雅的“精品”不多,而平庸之作过滥。这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大学生素质低下,自律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感不强。

2.宿舍文化。一方面,大学生在装饰宿舍上趋于低俗,往往都是将明星画像、美人玉照贴在墙上,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习惯使用粗俗,甚至污秽的语言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久而久之,这种语言就成为其他大学生的通用语。

3.广告文化。广告文化也在校园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高校已经成为众多商家的必争之地。广告栏、黑板、墙面等公共设施顺理成章地变为众多大学生进行兼职的重要阵地。他们以各种形式张贴广告,把家教信息、海报、销售等信息推送给每一个大学生。另外,还有些大学生竟然明目张胆地张贴代考、办假证等不良信息。

(二)校园文化现象的不良表现

第一,临时抱佛脚。大学中流行“60分万岁”的口号,经历了高中紧张学习的大学生开始放松自己,平时上课也不像高中时那么认真和努力。但是受高校学分制的影响,大学生又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分数。所以,大学生往往都是在最后一个月内背完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应付考试。

第二,逃课。大学教授上课已经不像中学老师那么严格,他们会充分尊重你的发展,尽可能地让你自己来学会学习,多数任课老师只管上课,不管到课率也不管课堂情况,同时给辅导员工作增添了压力。

三、实践特色校园行为文化

(一)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观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更多强调人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一面,过分突出德育的思想政治功能。新课程强调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自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纠正德育的社会本位倾向,把促进学生个体道德完善这个德育的最直接、最本体的功能提到应有的位置。相应的,学校德育内容要从单纯服务于中心工作的需要,转变为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德育途径要从封闭式的教育转变为开放式教育;德育评价要从片面的认知评价转变为较全面的知行统一评价。

(二)家校携手实施新课程要取得社会与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样,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也必须有社会与家长的支持。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等渠道,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要求与影响达成一致。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具体且富于可操作性,如在寒暑假期间,可向家长发出教育子女履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具体化措施的公开信等。

(三)丰富校园生活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大学生逐一落实,而这一落实的方式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因此,学校可结合传统与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传统性教育活动,例如迎春晚会、学雷锋活动、文艺汇演等;第二类,常规活动,例如田径运动会、科技展演、篮球赛等;第三类,兴趣小组活动,例如书法班、音乐班、美术班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增长了学生的才能,使教师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从而为学生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校园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将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高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相反,不良的人际关系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展。因此,高校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交际观,克骄、克躁,尊重基本的交际原则,保持良好的交际行为,重视对学生开展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健全完善的人际关系。

(五)推动各种形式的物质文化建设虽然文化属于意识层面的东西,但是文化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作为基础,并通过实实在在的物质条件展现校园文化,所以,高校有必要推动各种形式的物质文化建设。具体说来,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规划、雕塑、绿化等;也包括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等重要的育人平台。同时,各高校也应该分析调查我校学校环境建设现状,针对当前环境建设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到位;提炼学校特点,建构学校特色,创设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不断提升学校形象。

第3篇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就是扶正压邪

(一)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二)规范作用。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特节日(如校庆)、典礼、仪式等,以学生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熏染着学生。

(三)筛选作用。校园文化,以及在它影响下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一切外来信息、社会影响有筛选的作用。这种筛选作用源于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四) 凝聚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青年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青年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五)塑造作用。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浸染着青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各自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个性与潜能。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极为重要的。高尚的文化生活,必须是向上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有理想的追求也有时代的气息。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作为指导思想。在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孕育一种勤俭节约、勤奋苦读、集体利益至上的氛围,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教师作用是关键。

(二)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等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

三、校园文化的功能

(一)是促进师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三)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四、校园文化的宗旨与任务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即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或根本理念

(一)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

(二)坚持“四育人”的要求,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三)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重点,反映学校有传统、有特色的优良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即一个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

(四)校园文化建设与创造良好的自然的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

六、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调动广大学生主动性,积极参与。

第4篇

关键词:校园活动 文化 大学精神 呈现

大学校园文化需要漫长岁月的沉淀,如何在校园活动中倡导高尚文化,凸现青年学生活动过程中深厚的人文意蕴,这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品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困惑:何以难于呈现?

令人困惑的是,作为知性精神产生和人文汇聚的大学,其校园文化活动缘何却常常被人认为缺少“文化”内涵呢?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来源于:(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与流行,在当前的政治、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出现背离和疏远的现象,对青年教育造成一定的消解作用,使青年主体意识越趋于忽视对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传统价值观的认同;(二)长期存在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崇尚深度和苦难的审美经验,正被感性的、表面化的、零散化的感知方式替代,因此青年对活动内涵的追求越来越趋向于感官的刺激和肤浅的理解;(三)后现代文化理论的流行,使社会俗文化、大众文化更加地流行和畅通,表现得更奇异、新奇和更吸引人,使青年心理更乐于接受;

(四)高雅文化的演绎需要更高难度和专业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技巧上,也体现在对内涵的深度挖掘上。

二、内涵:呈现求真至善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内涵的合理融合,是当代大学“求真至善”的灵魂所在。但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核不能只靠严密的规章和刻板的条文来诠释,而应以蓬勃向上的校园活动为其外在的推动力。概括起来,校园活动要注重呈现的大学内涵包括三方面。

第一,呈现崇高的教育理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曾说:“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只要心中有一个教育乌托邦,校园活动就不会让资源缺乏、奔波劳累等现实利益扰乱我们价值判断的原则。就不会把教育的“工具价值”当成校园文化活动的“本体价值”。而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指向将是为青年学生的精神成人提供生存沃土,并为其一生禀赋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呈现探索真理和关注生命意蕴的终极关怀。陈寅恪先生在1929年所作王国维纪念碑铭中就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对今天的一些大学来说这种精神资源仍然缺少。伟大的思想均来源于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校园文化活动中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和对话,无疑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而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合理的竞赛和适当挫败体会,将对其克服思维障碍和行为惰性也是作用甚大。同时,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要使学生能超越物质,充满理想、追求真理,而且要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的良心。

第三,呈现活动组织者的精神禀赋。在校园活动过程中。组织策划者本身作为活动的一部分,其行为举止、外在衣着、交往谈吐就是其内在素养的自然流露,这对活动的开展和成效有重要的影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经常进行接触,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民主氛围和尊重主体意识的发觉,是“身教”得于顺利进行的前提。成功的教与学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

三、方式:立足审美旨趣的活动策划

人的成长受制于个人和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丰富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精神情操和才艺擅长影响巨大。这种影响来自于校园活动的一种倡导,来源于校园时空中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的呈现主要依托于“知识型”文化活动、“竞技型”文化活动和“艺术型”文化活动来承载。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校园活动通过知识讲座、征文比赛、读书活动等“知识型”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不仅使全校学生向往阅读,乐于阅读,享受阅读,更让人在阅读中拓展胸襟,培育高尚的道德审美情操,追求崇高的精神理想。

第5篇

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活动内容决定并产生活动形式,而活动形式对活动内容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只有活动内容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活动内容就不能充分地得以体现;如果只有好的活动形式,而没有丰富的内容,就会变成形式主义。在校园文化活动策划之初,应当首先选准活动内容,而后充分论证所要采取的活动形式,使活动形式服从于活动内容。既要注重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又要保证活动内容的健康性,以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用于乐的良好功效。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高校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为目标,在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锻炼。

(二)以教育为己任,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习惯,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文学观、历史观。

(三)以服务社会为任务,成功完成转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使大学生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转化的重要桥梁,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性,在内容上要适当增加科技实践和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在形式上要时刻把握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现实同步。

(四)以传统文化为继承,培养创新意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文化创新,要积极地进行文化交流与融合,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一)注重大众教育,忽略品牌文化。一直以来,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多主要集中在大众生活文化层面上,往往忽略了高校自身所具备的特色。各大高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活动的方式与方法,结合专业特色,依据学生特点,自主开展特色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效果,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4]。

(二)重视科技活动,忽略人文精神。目前,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于重视科技而忽略人文。各高校在积极激发青年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应通过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知识学习、艺术鉴赏活动等,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与艺术素养。

(三)强化外形文化,缺乏精神文化。要使学生真正从校园文化中受益,不能仅仅强调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还要侧重考虑如何使校园活动充满灵气,使学生获得更高层级的精神追求。应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团员意识教育、主题团日活动、理论类社团建设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四)重视理想文化,忽视现实文化。各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时候,要增强活动的实用性和社会性,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基础。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让学生积极适应社会,投身社会[5]。

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以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为目标,完善团组织建设。1加强团组织制度建设对基层团委开展的各项活动要及时全面地收集材料并加以整理和总结,以便于查阅和备案;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团组织内部管理。2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通过组织系列活动,以各种形象生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发挥基层团委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意识,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网络阵地的作用。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对团组织中的干事定期认真进行考察,保证组织成员的质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可通过举办团干培训班、组织团组织生活观摩会,提高团组织生活的质量以及团干部的决策、指挥、预见、协调、应变和执行能力,增强团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以创建特色品牌活动为抓手,打造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一,充分利用网站、展板、橱窗等宣传阵地,树立团建工作的品牌形象,并认真完成活动的前期宣传和后期总结工作。其二,结合重大历史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校园文化宣传要抓热点、抓焦点,组织诸如“学习雷锋精神,传承优秀品质”、“红五月的纪念”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三,以主题团日教育活动为阵地,加强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努力贯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原则,“弘扬先进文化,凝聚团员青年,增强支部活动,培育四有新人”。其四,以“创业文化”、“品牌工程”为龙头,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赋予传统活动新的内容及形式,分阶段、有重点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以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组织学生参与诸如“挑战杯”、“创新杯”等全国及省级科技竞赛、校级科技创新类活动,提升青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活动,参与各类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3)组织开展“创业挑战赛”、“科普文化节”等多项科技类双休日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4)组织开展“名师导航”等学术报告会,邀请校内外教授给学生讲学。

第6篇

一、活动申明

南通地区高校轮滑爱好者的聚会,并且本着“自愿参加、安全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并进一步推广轮滑活动,宣传轮滑文化;积极响应全民健身的活动宗旨,联合各体育及现代文化社团在校内掀起体育活动热潮。

二、活动时间

2008年12月初

三、活动地点

南通大学;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四、活动组织单位:

主办: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团委、社团联合会策吧网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

承办:

南通大学极限俱乐部、

南通大学轮滑社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KFC轮滑社;

五、活动对象

1、南通大学极限俱乐部社员

2、南通大学轮滑社社员

3、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KFC轮滑社社员

4、南通高校的广大轮滑爱好者策吧网

六、宣传方式

1、海报宣传

2、横幅宣传

3、QQ群宣传

4、通大极限俱乐部的博客网页

七、活动日程

1、2008年12月6日上午:通大启秀校区

(上午9:30在启秀校区主教学楼前集合)

2、2008年12月6日下午:通大钟秀校区

(下午2:00在钟秀校区主教学楼西大门集合)

3、2008年12月7日上午:通大主校区

(上午9:00在主校区综合楼前集合)

4、2008年12月6日下午:南通航院

(下午2:00在航院公共教学楼前集合)

八、活动内容策吧网

1、速滑刷街

各个队员按顺序站立;队前两个人引路,其中一个人使用相机来录像;队后两个人押尾,其中一人也使用相机进行全程录像;队伍中间每隔一段距离有人保护队伍的安全速度等

2、专业平花

3、组合表演

4、个人才艺表演

附录一:比赛规则

一)速滑规则

速滑实行个人计时赛,共评五人,设一、二、三等奖,取最短时间完成者为优胜。赛时按号码每三人一组进行比赛,遵守比赛管理者的安排,以起跑线开始,以轮滑鞋的前轮撞线结束,比赛过程中严格遵照赛道路程进行,不得拉扯其它参加者的衣物、身体等,不得故意磕绊其他参赛者,如违反取消所有比赛资格。如遇时间相同,则再比一次。策吧网

二)速桩规则

三)平花规则

平花实行加减分制,以基础分20分起。每人在80cm的桩上作一套有来回的组合,一套没有来回的组合。

减分规则:

1) 平花过程中,每踢到一个桩减一分,卡桩减0.5分

2) 平花动作要回桩,无回桩动作减5分

3) 平花动作没作完成或作一半减5分

加分规则:

4) 完成所作平花动作且不踢、不卡桩加2

5) 平花动作依美感度、流畅度有评委各加1~5分

6) 平花动作(每个桩上组合动作)依难度由评委各加1~5分

7) 平花结束时有结束动作由评委加1~3分

四)注:

1)比赛过程中如动作未完成,可申请重做机会,如都没有完成,可按分数最高一次记录。策吧网

2)比赛后如有分数相同,按踢桩数量少为优,如仍相同,以完成时间最少为优。

第7篇

1.特征

(1)隐性思想政治在教育中具有渗透性。这种渗透性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普遍具有独立的课程内容;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长期的文化氛围熏陶,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隐性思想政治在教育中具有自我性。这种教育方式使得传统的教育被动型向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中都是抱着主动的心态,没有受到教育思想的束缚,学生可以在更好的文化氛围中主动学习知 识[1]。

(3)隐性思想政治在教育中具有潜在性。潜在性是隐性思想政治的最显著特征,它不是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让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文化,而是通过将思想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促使学生在生活当中体验思想政治文化。这种教育方式是无声的传播,学生不会对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产生抵触情绪,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优势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表现为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知识文化基本诉求。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因此,长期的课余活动使得他们对高中时的被动式教育产生厌烦情绪。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将教育思想传入学生的头脑中,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它[2]。

二、将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政治教育素材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型已是必然发展趋势,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很难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三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而校园文化活动能唤醒大学生对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补充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知识的不足。

三、挖掘校园文化中隐性思想政治素材的措施

1.开发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性资源

高校各院的领导一定要重视校园活动的策划,提高校园活动策划的质量,充分开发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性资源。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只有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才能满足大学生对活动的要求,提高学生在文化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

2.完善我国高校隐性资源教育

校园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活动形式能够反映不同的思想政治文化,因此,要掌握校园活动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进而达到于潜移默化中传播知识的目的。根据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亲自操作,独自总结出所学知识的特点,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服务的管理功能。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应将社会信息与文化不断融合,以发散式的传播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既能在愉快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生活乐趣,又能不断吸收和掌握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政治教育的稳健开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在教育体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高校文化开展校园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积极开发并策划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以此来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形成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常训斥、打骂,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缺乏心灵和感情的交流,当孩子遇害到困难时,也得不到家长的帮助;遇到挫折时,同样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有的孩子的父母感情破裂,双方离异,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自身品德修养不高,作风不正派,对孩子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所以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职业院校文化艺术教育制度不是十分健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培养、轻视后进生的教育;学校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单一,使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役。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如体罚、心罚学生,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特别是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每每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就自暴自弃。

(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精神方面的污染,这些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职业院校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一些职业院校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积极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特属时期”和“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教育有关,大中学生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职业院校家长和教师足够的重视。

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素质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要对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在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施工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职业特性要求自身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尤其是职业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必需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利于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甚至少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要在职业院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目前不少职业院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进行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要建立学校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职业院校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齐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要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并将其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从而使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 、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根据教育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职业院校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巩固和提高素质教育成果,为民族的文化艺术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 会计技能竞赛 校园文化活动 融合

【分类号】G718.5

基金项目:该文为2015年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基金课题《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研究》(2015d05)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会计技能竞赛在众多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开展,高校管理者在新的政策环境中,秉承着以赛促改,以赛促创新的理念推行管理和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在会计技能竞赛和学生活动中,却常存在重复性,重复性的项目开展导致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合,长久会造成院校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创新,影响学生参加竞赛或活动的积极性。以校园品牌效应,校园文化活动与会计技能竞赛融合,能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最终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资源,在会计系列专业发展上开拓创新。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及发展方向

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并落实团的十七大工作部署,实现“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全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都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文化繁荣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旨在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应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培养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而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在精神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待人处事,培养良好的性格,注重兴趣的培养,发展成健全的独立个体。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注重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激发教师和学生激情和创新能力,最终促进教学相长,院校长期发展永葆生机。

二、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现状

2012年,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成功开办。该项比赛是在仿真财务、税务、供应商等各种会计涉及的领域中进行的分岗位开放式的技能竞赛。高职院校为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专业品牌度,积极参加会计技能竞赛,在短时间内获得业务成果。但高职院校参加这种技能竞赛的经验较浅,人才、培训、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缺少实质性长期性鼓励性的制度政策措施作支撑,缺少经验,缺少完善的管理培训,缺少奖励性的措施,造成比赛准备时间急,准备不充足,分配资源过度浪费,例如选手培训过于粗糙,无人主动带队和主动报名培训。

三、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意义

会计技能竞赛能给高职院校带来不可或缺的优势:提高院校知名度,打造专业品牌,获得良好的业务成果,成功培养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培训队伍;也能在当中选拔良好的学生苗子作为定点的培养对象,最终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把学变成教中做,层层深入。但由于院校制度不一,重视程度不同,选拔学生、深入培训、奖励性的措施不足等,资源造成过度浪费。在工作管理中遇到比赛通知,才急忙准备,被动安排的情况屡见不鲜。迫切需要改变这一现象的科学可信的制度、方法和理念指导,具体的解决措施。

党和国家的治国方针政策都在营造一个永葆生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院校需要培训身心健全的社会实用性的合格人才,贯彻先进性、群众性、创新性、绿色、开发共享的核心发展理念。在这种发展理念和模式下,校园文化建设举足轻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先进的发展理念,推行先进的管理办法,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开展与院校各种专业相关的技能活动,能充分融入核心理念,贯彻党和国家的核心指导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和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目的相同,弘扬的精神一致,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两者能有机融合,能大大提高院校资源高度分配,资源能实现科学地充分利用,能从院校范围内培养和挑选学生,能在院校范围内实现专业技能培训,能科学地实现鼓励性措施,有效解决会计技能竞赛的事先、事中、事后的各方面人才、财力问题。最终能从基本层面营造良好的培养人才氛围,打造具有健全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用性人才。

四、建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的长效机制

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能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院校各个层面能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先进性、创新性、绿色的办学和培养合格人才的理念。

(一)建立贯彻院校各层面的技能竞赛与文化活动融合的管理运行制度

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离不开院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有力支持。建立科学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的管理运行制度,技能竞赛活动就能顺利开展,解决事先、事中、事后准备不足,支持力度和关注度不够的等难题,有效提供工作效率。自上而下的制度落实,能有力推动校园文化会计技能竞赛关注度提升,保障会计技能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树立以培养会计技能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品牌

在市场营销角度当中,每个产品都需要有品牌文化,在消费者群体中都需要有品牌口碑,建立品牌效应,在消费者某一种需要当中,能无意识地产生对某一品牌的需要时,品牌效应就会发生。而校园文化,在学生群体推广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品牌效应。而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技能是核心。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宗旨也是在培训社会实用性的技能性人才。既然需要品牌,品牌跟技能在学生管理工作角度看,性质一致,若能推动以培训会计技能的校园品牌,无形中就推广了会计专业品牌效应,在教师和学生当中,产生品牌需要,品牌效应,即会计技能看品牌,品牌就是核心,培养会计技能就是校园文化,也是办学的宗旨,也是会计专业校园文化特有的品牌活动的核心观念。因此,推动会计技能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就是树立以培养会计技能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充分利用学生工作平台,把会计技能融入课余文化活动各层面

建立校园文化品牌会计技能活动。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层层深入,实现点――线――面全面覆盖。在点的层面,通过学生个体,推广会计技能是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在整个专业学习中,需加强训练,在群体推广中,面向学生个体的学生活动社团,能建立以专业技能为主导的社团,以课余时间为主,带动不同专业的学生,体会学习会计技能的趣味;在线的层面,以会计专业为主要学生群体,组织并举办以趣味性为主的会计技能竞赛,并在班级层面展开奖励;在面的层面,将会计专业系部组织和举办的会计技能竞赛,推送到全院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面向的活动必须是院级层面的各系不同的学生,以各系学生组队的形式,参加会计专业技能比赛,落实全院推广,把会计技能融入学生文化活动当中,最终实现点――线――面全覆盖。

(四)以校园品牌活动为契机,挖掘有潜力学生参加各种会计技能比赛

在实现点――线――面全面推广同时,通过现时各种消息传播渠道,在把会计技能竞赛这个校园文化品牌宣传到校外,增加院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通过宣传和组织举办会计技能竞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能有效地挑选出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参加市、省、全国的各种会计技能比赛。参与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会计技能竞赛的学生,都是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较好的心理素质,在没有专业的培训参加更深一层的比赛前,已经通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给学生有充分的锻炼和训练,在专业教学角度上,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克服遇到各种市级以上专业比赛准备不足带来的各种困难,有利于后续的培训和发展。

(五)培养学生教师及院校管理的创新能力

能推广和实现有树立校园文化品牌的会计技能竞赛,在学生管理层面,能带动组织和举办的老师们充分结合系部情况,系部的优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在历次的组织和举办当中能顺利掌握各种会计技能比赛的关键。在学生角度下,能在专业技能和待人做事上,能得到双方面的充分锻炼,能打开眼界,培养自身成为社会适用性的技能人才。

五、总结

在学生管理工作角度下,树立校园文化品牌效应,校园文化活动与会计技能竞赛融合,能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开拓和运用更好的管理渠道,大大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资源,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上的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祁丽.技能竞赛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