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学前沿问题论文范文

会计学前沿问题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学前沿问题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学前沿问题论文

第1篇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信息的基本资料,是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日益凸显。会计信息失真己成为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在对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会计信息真实性领域264篇文献的相关关键词,题名等信息进行统计,总结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重心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和治理对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十年来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热点和展望。

关键词:

会计信息;信息失真;可视化;CiteSpace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形态产品,信息的真实和公允对整个社会都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讲,失真的会计信息都是不符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精神的信息,对于会计单位本身的经营决策,以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国际会计领域的“顽症”,并对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文献资源的可视化是知识资源及其相互关联的一种图形,可以充分的挖掘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了解和预测科学前沿和动态。在会计信息真实性研究领域里,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表现、原因和对策等会计学领域的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将近些年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整理,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能够理清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1会计信息与信息真实性

1.1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①这是一般意义上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从整体来看,学界对于会计信息的概念存在四种看法,:吴联生在《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中认为“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可计量的经济信息”。葛家澍在《会计学导论》中认为会计信息是关于价值运动的信息,吴茂在《会计信息论》中认为会计信息是可以计量的,刘炳炎在《现代会计学要义》中认为会计信息可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对会计信息概念的解读通常是从会计主体的角度出发,但是这样对于会计信息的理解只是从微观角度入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现代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必须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入手,“会计信息是指对有关单位提取或加工的与经济管理活动相关的,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决策的信息”②。这样的视角有利于解释信息对经济管理活动的联系。

1.2信息真实性真实性的问题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都受到重视,在会计信息研究中,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程度”问题,对这一程度的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绝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的完全精准的反映。这种绝对真实是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在百分之百程度上的再现。实际上,绝对真实只能在理论上存在。相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基本特征比较准确地描述,以不歪曲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为基本判别标准。相对真实是一种现实的“真实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绝对真实是会计准则和制度制定者应当为之努力的目标,只有这样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才会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会计信息的质量才会提高。相对真实则应当是会计准则与制度的最底线,对于会计工作来说,根据已经制定的会计准则产生相对真实的信息,否则就会出现信息失真。然而在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以“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来要求会计工作,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

2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信息检索是信息检索与信息可视化相结合产生的新的研究领域”③,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抽象数据的交互式可视表示,以此增强人们对这些抽象信息的认知。图形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给研究人员,对研究前沿和热点信息的检索更加方便。目前,信息检索的可视化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相关的文献搜索和文献挖掘软件也日益增多。本文使用的引文分析可视化工具是软件CiteSpaceIII,版本号是3.9.R6(64-bit)。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和使用,网站附有详细的使用说明。运用CiteSpaceIII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大多集中在情报科学和信息科学领域,在会计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王君和卢章平在《近5年我国会计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一文中,对CSSCI数据库中2005-2009年我国会计学论文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并借助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绘制出我国会计学论文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展示出我国会计学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东北财经大学的王宁在《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动态及解析》中本文以词频统计和共词矩阵分析为入手点,借助SPSS、Netdraw等软件,对我国管理会计文献题录进行分析,比较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利用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图等方法,生成我国管理会计知识图谱,进而推导出我国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本文则尝试从CNKI的收集相关数据利用CiteSpaceIII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研究领域近1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3数据来源

CiteSpace常见用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和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本文以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文章为数据来源,篇名以“会计信息”并含“真实性”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条件的时间跨度为2005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可检索到264条信息,在CNKI检索的结果中有一些是新闻、会议通知等信息,因此需要在数据收集中删除。将数据初步整理后,将在CiteSpace进行分析的文献类型输入为“Refworks”。这里笔者建议输入“Refworks”和“Endnote”两种格式。“Refworks”格式用于可视化分析,“Endnote”格式在论文写作中使用,下载时需对文献命名为“Download_XXXX”才能进行格式转换。在CiteSpace中将时间线设置为从2005到2015,跨度设为1年,分别选择关键词,主题,作者进行初步可视化分析。

4可视化图谱分析

4.1关键词聚类分析对要分析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之后,在CiteSpace主界面选中关键词,并在控制面板中完成基本设置,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在可视化界面通过自动聚类和主题聚类,得到可视化的分布图(如图1),图中不同的线条颜色代表不同的年份,系统统计出了关联度最大的十一个主题的聚类:会计监督,真实,信息质量,财会工作,违反职业道德,新准则,企业经济活动,真实性标准,主要计量单位,可控因素,规模收益。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学者关注的问题广度在拓宽,多学科理论的运用成为一种趋势,在信息真实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信息质量的特征,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以及对信息质量的评价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我国于1992年1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都从会计原则的角度论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安庆钊认为,这些准则多是对会计核算提出的要求,在信息的利用方面作用并不明显,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只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尚缺少严谨的逻辑体系。葛家澍教授对FASB和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特征进行了阐述,认为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务报表内容的质量;另一类是财务报表表述和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质量。总体来说,信息质量特征相关研究在逐步的理清各概念层次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但是逻辑性较强的研究体系尚未建立。第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在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方面,吴联生认为会计规则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行,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由于人类的有限性,导致执行人员故意违背会计规则,其二,规则的执行人员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在会计规则的执行上存在偏差。赵立三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根源和独立性与审计期望之间的差距。郑济孝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在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不完备。在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方面,陈德怀认为应从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去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在企业内部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治理水平;在国家层面,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政府监管和监督力度。郑济孝认为需对职业企业家阶层进行声誉评价,监管方面加大处罚力度,降低企业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李慧从更加具体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方面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意见。总体来看,近些年对会计失真原因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不再仅停留在对制度和规则不健全的分析上,而且更多的学者开始运用多学科的视野分析会计失真的原因,虽然原因分析方面在不断的精进,但是对于治理对策的研究有些缺乏新意。研究结果尚欠实践指导性。第三,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会计信息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进行配置基础,其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关系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投资者利益和社会稳定。目前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研究文献,在研究方法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入手,既有规范性的研究,也有实证性的研究,其中评价标准方面多是规范性的定性研究,在评价方法方面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定性的角度研究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以使用者需要为评价目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7月发表的《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了会计信息的10个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如实反映,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并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作为四个主要的质量特征。”④第二,以股东或投资人保护为评价目标,这一标准是基于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行为盛行的背景提出的,保护投资人的主要质量标准为透明度,透明度则由“中立性,清晰性,完整性,充分披露,实质重于形式以及可比性构成”。第三则是以综合使用者需要和对股东或投资人保护为评价目标。也就是综合以上两种评价目标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从定量的维度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质量角度和盈余质量角度。

4.2研究热点变化分析在CiteSpace中对近十年来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将题名,关键词,作者和年份节点按照频率和中心值进行筛选,选择每年频率出现较高的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05-2007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概念及失真的原因分析。2007年-2010年间则更加注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中国企业背景下的运作机制。2010年至今的研究将重点放在了具体的应对方式上,重视从企业管理的层面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治理和约束。

5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对信息失真的现象提出了治理对策,从整体来看,要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国家和企业,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管理人员会计法规意识的提高。管理人员对待会计的错误思想是造成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会计法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法规意识,明确会计资料真实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责任。②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产权界定清晰。清晰的产权界定有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相互激励和约束,有利于会计规范的高效实行。应尽量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产权人的监督作用,同时加强对经营者的内部审计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③优化现有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增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积极推行会计的委派制,实行社会化的管理,形成“社会招聘、工酬分离、风险执业、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全面规范”的管理体制,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必须让会计人员成为企业的约束者,从而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地位和角色的转变。④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依赖从业人员的素质,完善和健全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度和考评制度,建立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强调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观,不断的更新知识,从严要求。⑤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仍需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监督的公正性,内部监督可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两种监督方式都应加强,并不断的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才能更好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6会计信息真实性研究展望

第2篇

李国运,日信证券公司的领导成员之一,分管经纪业务、信息技术和客户资金存管三大部门。五个月前,他是长城证券营销管理总部总经理。但在复兴门商业街见到的李国运,却和驰骋在在商场上的战士形象不符。书生意气、不疾不徐,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

热衷书法,喜欢古书。他说,这些是能让自己平和的秘诀。而实际上,这位会计学博士的人生经历同样精彩。

勤奋,戴上真正的博士帽

能够戴上真正的博士帽,是李国运的一个梦想。

“或许是喜欢看书,包括参考消息等。从小,我就被同学和老师叫做‘李博士’。”通往博士之路,他走得坚定从容。

作为一名会计学子,李国运一开始对会计学并没有很深的认识。早先是懵懵懂懂进入这个学科,后来发现是一个很好的“谋生手段”,继而才发现是经济与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87年,大学毕业后,李国运在湖北荆州某银行平稳地度过7年时间。上个世纪90年代初,银行的待遇很高,很多人的工资只有三五百元,而银行员工的月收入已经达到了1500元左右。“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看看周围人,觉得自己的前程到头了,最多是个科长,一辈子难道就这样了?不愿意一直从事这种简单机械的重复工作。” 而且,在银行期间,他深刻地体会到会计学的重要,由于有会计学的专业背景,所写出的调查报告分量就大不一样。这更坚定了李国运继续深造的决心――研究生的新目标,本想继续留在银行系统的他,因为上司的一句“银行不需要研究生,只要高中生就够了”,让年轻的李国运离开得义无反顾。

不破不立。之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南财经大学郭道扬教授的硕士研究生。“郭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这种严格对我的学业大有裨益。”李国运的毕业论文《公共会计师职业与会计公司的发展》尚未答辩,其主要章节就被中国经济出版社以《以史为镜: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史》的书名出版,后来又成为录入到《会计大典》中惟一入选的硕士论文。做学问得到了基本认可,老师认为我有一定潜力。”回想起来,李国运笑着说。

硕士毕业后,李国运正式踏上证券之旅。

2001年,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李国运打算报考郭道扬教授的博士。

那时候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心中总是有梦未圆。那么,萦绕心头的是什么呢?

“李博士”,不是为了虚名,只是觉得有事情没有做完。但是,命运好像故意在和他开玩笑,通往博士的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如愿,第二年,我考得很好,总分会计学院第一,英语85分,全校第二名,第一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也符合李国运“把事情做好”的一贯原则。郭老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要求他必须回武汉上课。于是,为了心中的博士梦,李国运从北京回到了武汉。“我几乎不逃课,是个很好的学生。”李国运笑着说。

作为国际知名的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对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与众不同,在入学前,博士生论文提纲已经上交,入学后,就要收集资料,也就是说,博士论文是用三年甚至四年时间完成的。这种方式也让论文质量得到保证。李国运的这篇题为《资本市场与会计演化关系史研究》的博士论文也为他的博士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他陆续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武大《经济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相关资料文章。

“在武汉读博士时候,正是证券市场低迷的时候,所以我有大把时间用来学习。”厚积薄发,武汉大学博士后期间成为李国运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两年左右,他共在武汉大学认定的权威期刊3篇,核心期刊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

敬业,将事业做到最好

11年的证券行业经历,我喜欢这份职业。

会计不仅对工作有帮助,还会让人的思想发生变化。“我很多观点和思维模式的形成都受益于会计。”在长城证券工作时候,时任营销管理总部总经理的他,首创月度、季度经营分析会议制度,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分析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努力的方向。

李国运认为,财务出身最大的优点就是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比较高,每开展一项业务,你都要进行风险评估,要明白风险点何在,是否可控,也要进行成本测算,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因为,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也是一个周期性行业,不适当的时侯过于扩张会折戟沉沙,所以每一个行动都要经过财务分析才可以。

对于证券行业,李国运情有独钟,他认为这是一个有前途的富有挑战性的、前沿性的行业。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单纯的行业,只要把事情干好,让自己做得足够优秀,就会有人来找你。在李国运身上,就是最好的验证。2005年,长城证券遇到领导班子大变更,董事长、总裁、分管副总裁,他一个也不认识,但领导却从他的工作业绩认识了他,将他从武汉营业部总经理直接任命为公司经纪业务管理总部(营销管理总部)总经理。原因是他将武汉营业部从湖北市场第43名带到了前4名,从公司的后2名进入前2名之列。当然,也只有李国运知道,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和遇到的困难,绝非只言片语能概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有梦想、有理想、有热情的年轻人,都可以来这个行业闯荡。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无疑,这也是一个诱惑很大的行业,一夜之间可以成为千万富翁,但也有不少人成为阶下囚。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是要时时放在心上的。

对于事业,李国运十分赞同日本三洋公司前总裁井植薰的观点:“如果你只想8个小时为公司服务,那么你可以成为一名员工。如果你有12个小时为公司服务,那么你能够成为中层经理。如果有16到24小时能想到公司,你可以成为高管。如果你没有得到这些职位,那么会有人让你实现。”

没有明枪暗箭,可绝对刀光剑影。在11年的时光中,李国运打了很多“不可能胜利的胜仗”,但他笑言,那很多是不能变成铅字的故事。

李国运把自己在证券业的成绩归功于两个字:敬业。风险意识要强,“敢为天下后”也是李国运借鉴步步高老总段永平的名言。“做第二个,风险最低。”“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这个行业,很难了解一种全新产品在市场上会不会受欢迎,而推一个新产品需要资金以及风险很大。对于市场要充分观察,不怕别人抢先做,而一旦做出判断,我们能在最快时间上马。日本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能够超过欧美,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做第二个,好吃没毒,那就多吃一点了。

趋同,统一会计标准建设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是会计界的盛事。此前,会计出身的李国运也曾就会计标准发表相关言论。

在李国运看来,会计标准的全球大一统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它至少应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即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阶段、几个著名的国际性会计标准共存阶段,和会计标准全球大一统阶段。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过程、每一条款的协调过程都是一个多重博弈的过程,

统一会计标准的建设不仅涉及到国际惯例、国内法律制度体系和现行做法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涉及到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协调问题,还涉及到会计标准的理论研究、制定、执行和检查之间的关系问题。

其一,正确处理国内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协调的关系。国际化不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接轨,而应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协调。我国在会计标准建设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国际先进理论与实务,借鉴包括国际会计准则(IAS)、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和其他国家的制度。

其二,正确处理原有体系和新的框架之间的关系。一个高质量的会计标准除了具有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外,还必须具有可检索性和可执行性。然而无论是IAS,还是GAAP都存在分枝过细、各自为政、体系庞杂、缺乏协调、不易操作的缺憾。我国在进行会计标准建设时,除了保留原有体系的合理的部分外,会计标准建立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形成了一个架构科学、层次分明、协调统一、易于执行的会计标准体系。

其三,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会计标准必须建立在先进的会计理论基础之上,否则不仅无法反映交易与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且还会产生前后矛盾、宽严不一的弊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对此,西方国家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我国制定会计标准以先进的会计理论为指导,避免了理论研究与标准制定的脱节。

其四,正确处理会计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效果之间的关系。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更需要良好的执行效果。否则,再高质量的会计标准也很难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高现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严格外部审计监督,强化执行效果的检查,切实保障会计标准的执行效果。

快乐,将“书呆子”进行到底

被朋友誉为“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李国运,自嘲是个“书呆子”,“但是我享受其中,也会将书呆子进行到底。”

和其他金融行业一样,证券市场也是一个浮躁的行业。与金钱打交道,心情难免会起起伏伏,如何让自己心平气和是很重要的事情。

“闲时,我会看一些古书,比如《二十四史》等。更让我醉心的是书法,从小学时开始,我就一直练习书法,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李国运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每一年出一个东西留给自己。他是这样计划的,也是这样实施的。1990年,《汉语成语钢笔字帖》;1991年,楹联书法;1993年,《青少年书法报》头版专访;1995,《精编学生钢笔字帖》;1996年初,《签名的艺术》;1996,《财会人员专用钢笔字帖》,1998年,《签名艺术举要》。谁能想到,一直在会计学界和证券市场辛勤耕耘的李国运会是眼下流行的签名艺术理论的主要贡献者呢?他的两本分别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和中山大学出版社的近50万字的签名艺术专著曾启发了多少人的艺术灵感,但面对如今热闹的签名市场,李国运则置身世外,泰然处之。

写字让人心态平和,读史则让人跨越古今。“做证券,更多的是需要冷静。这时候,我习惯去打开另一扇世界的窗,吹吹冷风。”在这个市场上有很多无奈,所以自己要学会超脱一些。自号“二超堂主”的李国运给我们独家解释了二超的基本含义:超越、超然。对于理想和事业,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地去追求,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我们也不要太功利,要有一种超然的心态。

功到自然成。2008年的5月,一家猎头公司的出现让李国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走上了一家综合类新锐证券公司的领导岗位。“北京的文化氛围不一样。无论是文化还是艺术,这都不是奢求而成为一种必须,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

我祝贺李国运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他谦虚地说,“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人,恰恰相反,是一个很不成功的人。只有不为了某种利益而去做事的人才是成功的,我只能说我没有太虚度时光。”他说,他的梦想是拥有一定财富后,能悠闲的写写字、看看书。

放牛娃出身的李国运认为自己的幸福指数很高。说到将来,“不能担保自己以后也会做好,但会让自己做好每时每刻。”诚然,累计好了每一个现在,何愁不能成就一个更灿烂的明天。

第3篇

关键词:场馆管理;学术梳理;动态分析;运营成本

一、外文文献来源

(1)从《2010年SCI收录体育期刊目录》和百度提供的《国外体育类核心期刊》选取12种英文期刊:《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The sport psychologist》《Quest》《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Journal of sport economics》《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通过查阅以上英文期刊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有9篇内容涉及体育场馆运营成本。

(2)国外出版的有关体育场馆管理方面的著作3部,内容涉及体育场馆运营成本。

(3)国内的学位论文和出版的专著2部,内容涉及美国等国外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

二、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一是较早意识到体育场馆的环境成本问题。1993年丹麦的Soren Nagbol就在《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上撰文指出,哥本哈根新建的国家体育场改变了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以后,Judith Grant Long(2005),Jay Scherer and Michael P. Sam(2008),Sebastion Uhrich and Martin Benkenstein (2010)等均在各自的论文中提到体育场馆运营的环境成本问题。

二是对体育场馆运营的各个环节均有较深入的研究,涉及体育场馆运营成本的所有研究内容。Eric C. Schwarz, Stacey A. Hall and Simon Shibli(2010)认为,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包括设施运营管理、设施服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三部分。其中,设施运营管理包括设备和场地运营、保养和维护、更改管理、库存管理、能耗管理、垃圾管理及回收、环境管理等;设施服务管理包括安全、票务、停车、内务、特许、前台、业务管理等。John L. Crompton, Dennis R. Howard(2013)认为将纳税人的钱用到体育设施上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和外部成本。其中,显性成本是政府的实际支出,它包括活动成本、土地和基础设施成本以及经营和维修费用。隐性成本是纳税人看不到的花费,如预先决定的房地产税款、资本成本的战略性低估、置换成本、纳税人与受益人之间不公正的联结。外部成本是地方管辖权界限范围之外纳税人所承担的成本。

三是体育场馆运营成本内容的界定各国不一致。美国罗切斯特边界运动场的运营成本包括运动场的租金、管理费、保养和维护费、能源费、保险费、外部服务、折旧、停车、纯净水税、活动、办公与其他、职业费等。新西兰西太平洋体育场的运营成本包括活动运营支出、维护费、人员费、托管费、资产处置损失、审计费、运营租赁支出、其他运营支出等( 陈元欣,2014)。

四是体育场馆运营成本降低的方法均很专业。美国的体育场馆大多引入专业体育经理公司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场馆维护;少雇正式工,多雇临时工;场馆运营专家就场馆的节能、降耗、环保等与场馆建设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等(刘冬梅,2009)。

五是根2006年SSCI收录的国外会计学专业的期刊目录,查阅《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等五种英文期刊2010至2016年发表的论文,尚未发现专门研究体育场馆运营成本和闲置成本问题的文章。

六是国外体育科学前沿主要集中在运动成绩、运动心理、儿童与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健康、运动疲劳、运动恢复、运动生物力学、橄榄球运动损伤等领域(王琪等,2010)。因而,国外对体育场馆运营成本的研究也是附属性的,即论文主要论述如何加强体育场馆的管理,附带提到运营成本问题,国外对体育场馆运营成本的研究依然表现为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

[1]Amber Wiest & Ryan King-White,“Selling out (in) sport management: practically evaluating the state of the American (Sporting) Union,”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18, no.2(March 2013):200-221.

[2]Rick Eckstein and Kevin Delaney,“New Sports Stadiums, Community Self-Esteem, and Community Collective Conscience,”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 vol. 26,no. 3(August 2002):235-247.

[3]Judith Grant Long,“Full Count: The Real Cost of Public Funding for Major League Sport Facilities,”Journal of Sports Economics, vol.6, no.2(May 2005):119-143.

[4]Timothy B. Kellison,“Book Reviews: Public / private partnership for major league sports facilities,”Journal of Sports Economics, vol.15,no.4(August 2014):420-423.

[5]John L. Crompton, Dennis R. Howard,“Costs: The Rest of the Economic Impact Story,”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vol.27,no.5(September 2013):379-392.

[6]Sebastion Uhrich, Martin Benkenstein,“Sport Stadium Atmosphere: Formative and Reflective Indicators for Operationalizing the Construct,”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vol.24,no.2(March 2010):211-237.

[7]Seunghwam Lee, Hyun Jae Lee, Won Jae Seo, Chris Green,“A New Approach to Stadium Experience:The Dynamics of the Sensoryscape,Social Interaction, and Sense of Home,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vol.26,no.6(November 2012):490-505.

[8]“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s 2008,”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vol. 26, Supplement 2(November 2008):s1-s143, Published online: 7 May 2009.

[9]Jay Scherer, Michael P. Sam,“Public Consultation and Stadium Developments: Coercion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Debate,”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vol. 25, no.4(December 2008):443-461.

[10]Eric C. Schwarz, Stacey A. Hall and Simon Shibli, Sport Facility Operations Management, Elsevier Ltd.2010.

[11]Richard F. Mull, Brent A. Beggs, Mick Renneisen, Recreation Facility Management, Human Kinetics,2009.

[12]Audit Commission, Public Sports and Recreation Facilities: Making them fit for the future, London: Audit Commissio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