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工作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特点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它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的跨越。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1、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70%已经过时。预计今后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
2、科学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20世纪前,人类从发明到应用电,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短短50年里,经历了5次大的科技变革:1945~1955年,人类相继开始利用核能;1955~1965年,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外层空间;1965~1975年,人类开始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1975~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应用,扩大了人脑的能力;1985年以来,以软件和网络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新时代。这5次大的技术变革,构成了上个世纪最为壮观又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3、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学科的分支已从20世纪初的600多门,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门。
4、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紧密联系。比如环境问题,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自然科学家的技术范围。
5、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流动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使得全球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新的、巨大的空间,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全球的研究村。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是一个挑战。
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当代,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现象。科学理论不仅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而且为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所以,当代重大技术工艺或者工程往往是理论超前的。这种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高技术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万元,而高技术产业的人均年产值超过2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所以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和新的理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今后5年至10年,因特网将迅速发展。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美国的计算机和通信社会的投资占资本设备总投资的40%,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这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变革的影响。
2、生物技术的突破,正酝酿着新的主导产业。20世纪70年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蓬勃发展,全世界每年受益的1万项专利技术当中,有近1/3出自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已在酝酿大突破,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技术、缘于生物技术的新药、农业生物技术,等等。
3、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决定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在过去提到的亚洲四小龙中,台湾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小,新加坡次之,韩国最重,它们的科技竞争力强弱也和这个顺序一致。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名表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的名次分别是第7名、第9名、第28名。所以,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自强自立的当务之急,是事关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务。
4、在激烈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中,企业组织结构经历新的调整。有如下特点:高新技术大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分工专业化;公司之间强强合并、技术结盟,谋取在行业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加强网络化和国际化。(5、高新科技的发展强烈影响国家安全观念和格局。这种国家安全观念有:(1)经济安全。集中表现在对一体化国际市场的占有,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2)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赁借着科技优势,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靠文化传播和渗透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3)国防安全。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支撑力量,是决胜的关键。(4)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广义的安全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6、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终身职业的概念将会成为历史的陈迹。信息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变革,标志着人类在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大踏步的跨越。
三、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
首先是要在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要更加强调创新和跨越。从加入世贸组织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抢注专利,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专利,设置这种专利壁垒,已经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条件下,只有一条路,就是横下一条心,强调原始创新、强调跨越、强调走在人家前面。
2、要更加注意各种技术的集成和在集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产品和产业。注重单项技术,从技术发展角度是必要的,要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但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结合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出发,更加要注意强调在研究开发当中,贯彻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有效的集成。
3、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一是要以产品或者新兴产业为中心,把我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几件大事;二是把一些创新型的小项目适当分散,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新的重点。
4、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科技界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多问题是可以并行的,不一定哪个就一定是错的,哪个就一定是对的,往往是大家意见都一致的时候,也就是技术发展的机遇或市场已不再存在或没有太大效益的时候。
5、要在应用开发研究当中,贯彻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今后的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选择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电子金融、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奶业发展、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专项。科技部下了很大的决心,准备投入55亿元,和企业的投入、地方的投入结合起来,在一些重大的产业技术方面力争实现突破,形成新的产品和产业。
四、应对加入WTO挑战,中国的科技工作的重要举措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科技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能否过好入世这一关,主要在于我们能否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1、实施人才战略。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把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尖子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广泛地采用课题制,要大幅度地提高经费当中人员的经费比例,克服科技管理当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更好地利用股权、期权奖励等方式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来体现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
关键词:高校科技保密工作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随着科技竞争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科技领域保密与窃密的斗争也日趋复杂,保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复杂形势。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科技保密工作,是摆在众多高校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高校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高校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活动之中,与人们早期印象之中相对封闭的校园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的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
1.范围更加广泛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三个方面:(1)国家秘密不仅包含通常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科研项目,同时包括国家“863”、“973”计划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成果等一切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因此,不仅仅是传统的国防院校需要加强科技保密,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都应该不断加强科技保密。(2)高校科技工作中的商业秘密通常是指技术秘密,如在科研攻关过程中形成的尚未公开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的工艺、技术、方法、材料、菌种、产品、数据等技术信息,以及科技合同中承诺的保密事项。(3)工作秘密一般包括科技档案中的内部资料、评审材料等。以上秘密事项一旦发生泄露,轻者将影响科研人员自身的利益和高校的正常工作秩序,重者将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2.科研人员增多,科研场所分散
当今社会,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而职称评定时以科研为重的局面造成了高校科研人员人数不断增加。随着高校的扩招,硕士生、博士生的数量逐年增多,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参与科研、、毕业答辩都需要纳入保密管理,给保密工作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同时,高校合并办学也造成科研场所分散,许多实验室分布在不同的学院甚至不同的校区,无法进行统一的保密管理,另外也增加了保密防护设备的成本。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保密管理工作的难度。
3.办公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已全面进入办公自动化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在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过去,载体一般单指纸质文档,保管起来相对容易。而在现阶段,数码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的广泛应用,使保密工作变得愈发困难。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窃密手段常常是防不胜防,甚至于手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U盘、MP3等这些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如果使用不当,都随时可能成为窃密泄密的媒介。
4.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更加频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高校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这些活动使我国高校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高校科技保密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一些境外机构和人员纷纷将目标瞄准我国高校,他们借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外事往来之机,利用各种交往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高校的科技情报,窃取最新科技秘密。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保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形势,高校一方面要适应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的趋势,防止因保密不当将自己封闭起来,失去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千方百计地保证我国科技秘密的安全,防止因为失、泄密给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高校科技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拥有大量的高精尖人才,研发力量占全国科技力量的1/3以上,产生的科技成果涵盖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校的科技保密工作在保密意识、保密制度、保密设施和保密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科研人员保密意识薄弱,且缺乏保密技能
笔者从事保密管理工作以来,发现大部分科研人员保密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一部分教师认为保密工作是行政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一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军工科研项目才需要保密,而自己没有从事军工科研项目,所以不需要保密。而实际上,如前所述,除了国防军工项目,学校科技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也同样属于科技保密的范畴。一旦泄密,会对教师自身及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有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密意识,但缺乏一些基本的保密技能。例如,部分教师意识到科研成果应该保密,存储在自己的上网计算机中时会设置密码,但却不知道在电子邮件中发送资料也会造成泄密,更加不知道“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的保密知识。
2.科技保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保密委员会和保密办公室,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密规章制度,涉及到科技保密的一般有论文审查、论文投稿、科研项目保密审查等制度。但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多数制度过于条文化,实施起来较为繁琐,加之定密工作难度大,且科技部门缺少专人管理保密工作,保密办的工作人员往往对科技保密内容不甚明了,因此大部分科技保密制度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实施。
3.科技保密防范设施不完善
通常而言,高校对于军工科研保密工作非常重视,军工科研场所的防范设施也都能按照要求配备“三铁一器”(铁制防盗门、防盗窗、保险柜、报警器)。但其余大部分从事科研的实验室等场所,由于建造年代较早或者学校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有限等原因,安保条件较差,保密防范设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失窃事件。一旦存有重要科研数据、资料的计算机等物品失窃,则极易引起泄密事件的发生。
4.科技保密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当前科技保密技术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高科技在窃密方面的应用,使得科技保密工作更加尖锐复杂,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泄密隐患更多。而高校由于教师、研究生众多,科研、办公场所分散,上网计算机数量众多,管理起来相对较困难。同时由于保密意识淡薄及保密技能不足,科研人员对于计算机方面的防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对策研究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好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结合扬州大学开展军工保密认证以来的工作,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科技保密管理网络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落实科技保密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做到“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分管校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具体的领导责任,将保密工作融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之中,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同时,健全的管理网络是实现有效管理的组织保障。科技保密管理也是如此,高校应重视科技保密管理网络的建设,设计出切实可行、与学校具体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管理模式。
2.完善科技保密制度,引入监督考核机制
保密法律、法规是开展保密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和保障。高校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依据《保密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逐步完善现有制度的同时,适时制定新的与科技保密工作要求相协调的制度,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应引入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将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部门、学院的年终考核指标,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科研人员保密意识与保密素质
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加强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保密观念深入人心。首先,应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只有领导重视了,保密工作才能开展得更加顺利。其次,应定期对全校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科技保密宣传教育。培训内容要细化,可以少量多次的宣传,但涉及到的保密知识必须面面俱到,尤其要强调计算机方面的使用规定,如“上网不,不上网”、U盘不在机与非机之间交叉使用、定期更换密码、定期升级病毒库等等。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开展培训讲座、观看保密教育录像、举办保密知识竞赛等。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报刊橱窗、校报、网站等媒体进行保密法制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内容,进一步增强科技保密意识,提高科技保密素质。
4.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保密工作能力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而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更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仅仅具有保密意识还不够,还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学习,掌握最新的保密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保密素质,从而提高保密工作能力。高校应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工作队伍,可以通过送出培训、与兄弟院校交流经验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保密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从而保证学校科技保密工作的质量。
5.强化保密检查
强化保密检查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有效保障。只有不断加强保密检查,才能够发现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泄密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保密检查工作要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抽查相结合,在检查过程中要在严、细上下工夫,防止流于形式。通过检查要总结经验教训,好的给予表扬推广,差的给予批评或惩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存在问题而拒不整改的部门通报批评;对发生泄密事件的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6.加强技术保障措施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防止不法分子的窃密,是新时期高校科技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科技秘密的问题日益严重。高校是科技成果密集的地方,也是敌对分子实施窃密活动的主要对象。因此,学校应加大对科技保密工作的投入,充分利用和争取资源,积极改善相关实验室、科研机构的保密条件,不断更新科技保密技术,配置必需的保密技术防范设备,增强科技保密的防范能力和工作效能,提高科技保密管理工作的水平。
四结束语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保密手段,提高保密工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通过或者正在进行军工保密资格认证,高校管理者应以此为契机,在努力做好军工科研生产保密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民品科研保密管理工作的力度,努力按照军工保密的要求来做好各项工作,使科技工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福增、高美蓉、张三香.浅议高校科技保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9):104~105
[2]杨霞、崔晶.加强科技管理确保科技机密[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3):61~64
[3]孟梅.高校科研技术保密工作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57~58
一、农业科技档案归档范围及要求
1.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生产、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归档范围是科技档案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是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凡是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文件材料均属于归档范围。包括: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科研课题经费申请及批件、计划任务书、协议书、合同书、试验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原始记录,田间调查、综合分析报告。计算文件,检验文件,设计文件、图样,工艺流程,专利申请,重要的国内外来往文件,课题阶段总结、中期评估报告、年度进展及执行情况报告。科技成果申请表、鉴定证书、科技成果奖励与审批文件,获奖凭证(奖励证书及奖状、奖杯、奖牌,专利文件及证书)。科技转让合同、协议书,新品种销售转让协议及批复,成果推广应用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及工作总结,国内外同行评价及用户反馈意见及技术成果宣传报告等文件材料。2.农业科研文件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档案的质量,对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的要求,一是,课题主持人要分阶段进行科研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以便在研究工作结束后,确保科技档案材料能够及时整理、立卷归档,并对所交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负责。二是,要求原件归档,且文件制作材料必须易于长期保存。书写工具应选择蓝黑水或碳素墨水,不能用圆珠笔、铅笔来记录归档材料。三是,确定合理的归档时间,对研究周期长的课题按阶段归档,采取每年一次将当年形成材料归档的办法,研究周期短的课题在任务结束时及时归档。
二、提高科技档案的质量,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林业档案管理是林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整个林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林业档案工作是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研究林业历史的基地。林业档案室的基本社会职能是服务林业、服务社会、保存历史,着眼未来,强化服务,丰富馆藏是林业档案工作者的中心工作。
二、林业科技档案工作资料收集的范畴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要让林业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资源。既要体现林业信息的情报价值,又要发挥林业档案的历史凭证作用,要实行林业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并重,对林业科技档案的人员编制、管理体制、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规定,均要归入档案,以保证林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准确完整的档案资料。
三、依法治档,依法兴档
林业科技档案必须以行政执法的手段来保证“档案法”的实施。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是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指导、确认、处罚、奖励,是在法律法规设定的实施范围内执法,是林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依照林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权限和程度进行的活动。林业科技档案的行政处罚是对违法行为起到威胁作用,执法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对林业科技档案工作中犯错误,而未构成犯罪时,必须做到处罚公正、有法可依、符合法定程序。
四、林业科技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
(一)健全林业基层单位林业档案管
理机制林业科技档案键全,会给林业建设带来诸多方便。相反,如果不重视对档案工作的管理,会给林业事业建设带来不便甚至是损失。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为了增强林业科技档案室的竞争力,需要馆藏特色档案。大量事实证明,必须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规范,重视林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大特色档案收集力度。
(二)为林业生产,扩展服务功能提
供保障林业科技室作为专业的档案室,要与社会公共信息建立互联互通关系,要利用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加大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力度,增强信息采集能力、加工能力,突破馆藏的局限。使林业档案室不仅对用户能提供客观凭证,而且能提供现行的有序信息。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档案馆进行现行文件利用服务时,在提供现行文件服务的授权、要求现行文件进馆的依据、接收现行文件进馆的时限、提供现行文件服务的主体等问题上与现行有效的档案法律、法规存在的冲突。因此,应不断探索与创新档案服务机制、并选取适当的时机修改已有的法律、法规或重新立法,将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成果合法化。
(四)创新林业科技档案服务机制
创新林业科技档案服务机制,更好的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林业日常工作服务、为公众服务,是林业科技档案部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要使各项服务细致周到,内容与程序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合法,就必须处理好依法行政与创新档案服务机制之间的关系。开展档案整理、寄存、抢救、数字化、咨询服务和技术保护业务,密切林业科技档案室与管理、建设、规划各部门的合作关系,扩展面向社会的档案中介服务,同时积极建立“热线联系”渠道和协作网络,主动了解大型活动和重要项目等的建档、利用、开发需求。
(五)强化服务意识
科技小论文 ——制造多功能筷子
人们平时吃饭的时候,使用的筷子一般都是木制的,这样我们国家的木材将会急速减少?而且每天我们吃饭时都要喝汤,大人是使用汤勺,可是小孩子不会使用汤勺,所以就要拿吸管给他,你在吃完饭后如果习惯使用牙签,可是这样的话,你吃饭时的 就会有很多吃饭的用具,这样就太麻烦了,我带着许多问题,想发明一种里边是空心能够节约木材,同时又能够拥有多功能的筷子。
为了发明出这种多功能筷子,我亲自动手反复实验,以下就是我实验的过程:首先要解决筷子里空心的问题,如何将筷子里钻一个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就做了几个方面的测试(1)我拿一个锤子来把这跟筷子砸出一个小洞可以吗?通过实践,由于锤子太大了砸不出小洞,所以这个办法不行;(2)我拿了个小钉子,想通过锤子的击打来把筷子砸出个洞,可是不行,这样反而把钉子给打了进去挖不出来。(3)那么把钉子放在筷子上,用钉子的尖部,再利用旋转的原理来把筷子里钻出个洞,这个办法行吗?经过尝试,这个办法既可以使筷子里钻出个洞,而且还可以防止钉子挖不出来的问题,第一个难题终于解决了;然后第二个难题迎面而来,牙签该怎么放进筷子里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又做了以下的几个尝试:(1)可不可以直接把牙签放进去?不行,通过实验,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把牙签给倒出来。(2)拿一个盖子盖在筷子上可不可以?不行,因为下面的是被封住的,而且这样盖子很容易盖上后,拔不出来,所以这个办法被否定了。(3)如果把盖在筷子上的盖子上钻个洞呢?经过实验,这样既能把牙签放进去还能把方便的倒出来使用,所以这个办法被证实成功了。终于把第二个拦路虎也给解决了。终于只剩下了最后这个最难的题目,吸管到底该怎么放进去?带着这个难题我查了许多资料也做了多个的实验(1)我先把吸管放进去,行吗?通过尝试,由于底部是封住的,吸管透不出去,这样就喝不到汤水,所以这个办法不可以用。(2)那再把下面钻出个洞?不行,这样吸管很容易掉下去,弄脏,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3)那把下面也钻开来,再用盖子,盖上行吗?通过尝试,这样既可以喝到汤水又方便,而且又不会弄脏。所以最后的一个难题终于解决了,我通过了千辛万苦,终于把这项发明做了出来。
科学无处不在,只要你放亮眼睛细细观察,有许多新的科学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认真摸索,身边的任何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只要你好奇、爱动、爱想,身边你发现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成果。
(1)选题环节存在的问题。第一,选题没有意义。选题没有意义的题目,如《会计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发展趋势》等。《会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现实意义,大家都知道会计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发展趋势》这题目本身就让人觉得漫无边际,学生在导师建议换题后没有更改,后来从上交的论文来看也是东拼西凑不知所云。第二,选题陈旧。选题陈旧如《试论会计信息失真》、《论会计内部控制》、《应收帐款管理》、《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题目。以上题目在前几年出现频率很高,并且有些问题政府已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进行解决,现在再写很多人只是简单拼凑,没有新意。第三,跨专业选题。会计专业的学生中,有部分同学来自金融系统,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这些同学在选题时往往偏离会计学专业范围如写《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拓展》、《中国基金投资的现状与发展》等。(2)收集资料环节存在的问题。从信息资料的角度看,会计研究文献是十分丰富的。围绕选题,资料搜集越具体、细致越好。但是,在这个环节却做得很不好,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学员存在写论文只要及格就行的思想,谈不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二、原因分析
(1)时间相对较短。目前论文题目上报通常在最后学期期初,初审时间在开学后第一个月的中下旬,论文答辩时间在期末考试开始前半个月,扣除学生真正执笔写作时间,通常在两个月左右,这样绝大部分学生从选题、资料收集、阅读到题目真正确定的时间很短。据指导教师反映,有的初审题目未过的学生,离交稿只有一个月了甚至时间更短了,还在问题目行不行。(2)题目审核内容单一。尽管按目前的做法,在上学期末就进行选题布置,但是由于论文审核的内容只针对题目,没有对选择题目时的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检查,很多人就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准备工作。(3)学生不重视。通常在论文写作指导的时候,指导教师都要对选题进行讲解,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一环节重要,上报论文题目较随意。有的甚至就用“会计方向”“会计电算化”这样的名称来作为上报的题目,对于这些题目审核本身意义就不大。
三、提高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策略
(1)调整写作时间。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制2.5年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提前到第4学期进行布置、完成。论文写作指导讲座从第四学期的期末调整到期初进行,要求学生在这一学期完成选题和资料收集、阅读的过程。论文题目审核时间分两次,即一次没过的同学,有再次选题的机会。(2)增加审核内容。在上报题目时除了题目本身还应增加对参考文献的审核,最好要求学生提供至少10篇的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则对初选题目和参考文献进行必要的审核。并且规定如果第二次审核还未过的就不难能参加写作,经审核确定后的题目原则上不能进行大的修改。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寻找参考资料,认真的进行选题。(3)重视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基石”,要求做到“有意义,有新意、有能力”。第一,有意义。毕业论文的意义包括社会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两个方面。通常我们的毕业生在选题时可偏向前者。社会现实意义指论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有助于解决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二,有能力。有能力主要强调学生能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便于收集资料,便于分析。主要可从选题要熟、要小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在论文选题指导时,提倡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来选题,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自己实际工作中去,这样的选题比较容易成功。二是写小题目。便于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容易收集材料,有利于深入分析、广征博引,把问题谈深谈透。(4)重视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题和资料的检索查阅分析是前期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验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新知识。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更加重视前期准备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我们开放教育会计本科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广电技术科技情报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技术制作人员专人兼职,不可能在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采取每月月初集中管理的方式。每月月初首先将上月还入的资料整理归架,然后将上月新来的资料登记、入架,最后整理、清洁书架。平日里只需及时在借出资料的电子检索表上标注出借阅人员或去向即可。
成立调研工作小组,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现场考察、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行业、企业、毕业生进行调研,了解本行业对中职学生的人才需求以及岗位分布情况,形成《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了解本行业的人才需求及岗位分布情况之后,就是进行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这是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核心步骤,对课程建设意义重大。进行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首先要在人才需求岗位群中邀请10位以上实践专家参与,另外还要邀请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主持这个会议。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针对的是中职课程设计,所以邀请的最好是中职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实践专家。另外,由于主持人是整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的核心,所以经验必须要丰富,否则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分析会进行之后,要根据分析的结果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3制定课程标准
接下来,是制定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时,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在设置课程目标时,要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制定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技能目标是核心,知识目标和态度目标围绕技能目标设定。设计课程内容时,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按工作流程设计学习过程。例如,我校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小型网络搭建与维护》课程标准时,将小型网络搭建与维护这个任务按工作流程分解为需求分析、网络规划、选购布线材料和硬件设备、布线施工、安装设备、配置设备、网络维护七部分。
4编写教材
制定课程标准之后,要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若市场上没有,则要自己编写,教材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将课程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教材化,需要注意的是,仍然以技能的掌握为中心,围绕技能选择相关的知识。具体操作时,可以将企业的项目引入教材。例如,我校编写《小型网络搭建与维护》教材时,引入了企业中一个网吧组建的案例,用这个案例编写整本教材的内容。
5建设实训室
实训室的建设是保障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建设实训室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任务引领型课程注重操作技能,但也需要知识的学习,所以可以将实训室设计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我校在设计《小型网络搭建与维护》实训室时,是将一间大房间划分为讨论区和操作区,其中操作区只做基础装修。学生在上课时将操作区建设成一个小网吧,在建设过程中掌握技能和知识。
6课程实施
这种课程的实施围绕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成果、拓展提高五个环节来进行。1)提出任务。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确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再确定工作任务。2)分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将任务一步一步分解成多个小任务,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一个小任务的过程中拥有成就感。3)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之前,教师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储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生完成任务时,应根据需要进行个别指导。4)评价成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使用适当的方法对成果进行评价,并且对学生进行激励。5)拓展提高。可以将拓展任务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这种任务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动手完成一个作品,也可以是做一项调研,还可以是自学一些知识。
7特点
1.学生与教材分析
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汽车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已经在校学习三年,掌握了基本的汽车理论以及常见车辆故障诊断技术。授课教材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崔胜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教材全面系统论述新能源汽车技术,重点介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比较适合高年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使用。
2.课程目标分析
在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的培训过程中,教师采用“行动引导型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油电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提高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认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案设计
笔者以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电路故障诊断为例,介绍如何应用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电路项目。
1.课程任务制定
教师事先用三组线束将丰田普锐斯教学车与其配套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电路测试面板相连,一组学生利用故障设置盒在原车设置故障,另一组学生在电路测试面板上找出故障点并排除。具体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
(1)排除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两个故障点;
(2)实车诊断故障在20分钟之内完成;
(3)查阅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维修手册;
(4)使用丰田汽车专用检测仪(型号IntelligentTesterⅡ)和万用表等设备;
(5)实车操作动作符合人身、车辆的安全规范。
2.课程组织实施
在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流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该课程一体化教学按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以及评价总结等学习法来组织教学。
(1)复习课程,引出项目。教师在布置工作任务之前,利用汽车零部件实物、PPT课件,向学生讲解丰田普锐斯汽车动力系统中的驱动桥机械组成和工作原理,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出动力系统的控制电路,研究其组成、工作特点。
(2)分组定岗,布置任务。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小组4~5人。每辆教学车配2组人员,老师向小组派发工作任务书。设置故障组人员通过讨论后,利用故障设置盒设置2个故障点,同时评价另一组成员在实车排除故障的实操行为。而排除故障小组接到任务书后,查阅动力系统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准备车辆保护五件套、丰田汽车专用检测仪、万用表和常用工具等。
(3)任务驱动,分工合作。故障排除组:①检查车辆的安全状况,拉手刹,挂空挡,安装保护五件套。②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观察教学车的故障现象并记录。经过小组成员大脑风暴,分析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③利用丰田汽车专用检测仪检测故障码,读取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数据流。④使用万用表检测动力系统线路的断路或短路,在规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认真填写工作任务书。⑤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或由于时间关系结束实操行为,恢复车辆的整体原貌,清洁车辆和场地,整理专用设备和工具。故障设置组:通过小组讨论设置故障点,并保持车辆的清洁,不准故意破坏有关车辆安全性能的零部件;在旁边观察故障排除组成员的每一个细节动作,把优缺点认真记录在工作任务书上,如果出现违规操作要立刻制止;根据故障排除组成员在排故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综合评价每一位故障排除组成员学习情况,并给予合理的建议。
(4)检查控制,排忧解难。学生在实车排除故障过程当中,记录重要的实操步骤和检测结果。教师时刻监督实习场地的变化,排除一些影响教学进度的因素,发现违规操作,特别是安全问题要立刻要求学生改正。
(5)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车故障排除后,开展组内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成员自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电路的认识。小组互评可以使得学生在动力系统电路排故的操作过程中,明白自己的不足。老师点评学生动力系统电路排故的思路、步骤,避免学生走弯路。三种评价有效理顺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听取别人的建议,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优化完成项目的方案,灵活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课程成绩评定
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组成,二者分值各占50%。过程性评定通过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三种方式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必须公正和公开。终结性评定通过平时课后作业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两种方式共同完成。过程性评定是重视学生电路检测、总成拆装的实操行为,而终结性评定是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两者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专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体会
1.学生收获
任务驱动是该课程实施的主干,学生主动,教师引导,将“教、学、做”适当地融为一体。学生可以在模拟的汽车维修情境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快速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差,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互帮互带来完成任务,增强其自信心。
2.师资要求
教师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做大量的工作,例如车辆、工具和设备准备,设计工作任务书和理论课件用的PPT。该课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及时在教学过程中排除影响教学的因素。
(一)把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中
把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中,提高大家的归档意识。实行项目主持人(或项目首席专家)归档责任制,建立项目完成与档案完卷一体化的“捆绑式”责任制,使项目(课题)责任人视建档为自身业务的一部分,关注项目(课题)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与系统化,从而保证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作为有关人员职责和工作任务目标之一,用制度把它明确规定下来,档案管理部门深入到各职能部门、课题组中去,了解工作情况,并为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创造方便条件,同时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保证科技文件材料的完整。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以建章立制为基础,全面实行质量和目标管理,用制度来规范档案管理,并督促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及课题组、兼职档案员,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维护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油料所除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外,还做到了把档案工作纳入全所工作发展的轨道,坚持了“四个挂钩”,即档案工作与领导责任挂钩、与单位及个人的年度工作任务挂钩、与创建“文明处室”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改变了过去仅依靠档案人员“单兵作战”的状况,集全所工作的“合力”,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建立自上而下的档案管理网络,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油料所由分管所长领导档案工作,综合档案室隶属信息中心领导,集中统一管理全所各种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保持了专职档案人员的稳定。为了把档案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档案工作的目标责任下达到基层,提高部门领导和兼职档案员的工作责任感,所里要求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本部门的档案工作,并推荐具有一定思想素质及业务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兼职档案员,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本部门日常工作中形成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预立卷、移交归档工作,档案室具体指导基层的业务工作。目前所里已建立了有37人组成的兼职档案员队伍,全所专兼职档案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6人,占档案员总数的43.2%,形成了完善的所级档案综合管理体系,实现了档案管理网络化,为搞好档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全面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即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服务,科技档案利用的社会价值,就是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科技档案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和创新,向收集、加工、整理、传播、研究和利用知识的知识服务行业发展,使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要在实现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面向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咨询、定题和专题信息服务、动态信息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借阅等服务。通过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一是提高科研项目的竞争力和获准率,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如油料所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奖励、专利、项目验收等方面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对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给他们的科研工作带来了丰厚回报。油料所已主持承担国内外各类科研项目1400多项,培育油料品种160个,主持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45项,其中国家成果奖19项,高居国内油料科研机构之首。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油料所先后引领和推动了我国油菜产业三次跨越发展,累计为社会创造效益1000亿元以上。二是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开展科技扶贫。科技档案不被利用,扶贫工作就不会在短期内打开局面,再好的科研成果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三是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成果管理服务,科技档案在编写参考资料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油料所为了使更多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上级要求对建所以来的科技成果进行全面清理。为此,搞成果管理的同志,调阅了建所以来的所有成果档案,编写了84项科技成果目录表,并按授奖的类别进行了归类整理,列成简介表,将成果管理工作分为三阶段,写出油料所科研成果及成果管理总结报告。此项编研工作摸清“家底”,又为利用成果提供了方便。
二、结束语
和普通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硕士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显得较为薄弱,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不是很理想,相当数量的科技论文只注重于现象、方法和概念的表述和总结,没有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不少论文由于与实践相脱离,缺少实验数据和结果,针对性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模式不利于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
专业硕士要求毕业后能够承担生产、研发、技术服务等的一线工作,与传统的纯学术上的研究生教育相比,高校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上更着重于联合企业生产研发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因此,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就要求增多实践实习类教学。以材料工程专业硕士为例,他们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工厂或企业中度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必然会减少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时间和能力。
2.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虽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但课程主要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及内容,学生只能学到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缺乏基础载体,对于给定的研究对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还是无从知晓。而且,高校在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方面结合得还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实践成果如实验数据等归纳整理到科技论文中去。
3.学生写作能力差,主动性不强
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写作水平较低,面对科技论文感到压力很大,往往带着强烈的排斥情绪去完成写作,更提不上主动地开展科学问题研究。不少研究生对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甚至毕业设计都采取应付的态度,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还存在实践过程中不知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能很好地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等问题。
4.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进行科技论文的创作,需要大量的写作经验和素材。科技论文写作活动的开展,如开放高水平科研平台资源,开展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定期开展课题组科研报告,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做学术交流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够锻炼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并分析科研资源和综合运用科研知识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主要停留在理论课程方面,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二、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其知识构成既要专业又要全面。加强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和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笔者从专业硕士的特点入手,针对这个新生的研究生群体探索和归纳了如下几点提高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举措:
1.提高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视
首先,我国现有的针对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校各级领导和老师应从制度上重视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采取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管理和监督机制来保证论文写作质量。其次,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导师在提高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此,各高校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打造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增强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使命感,聘请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老师授课。最后,高校应重视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教学,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注重写作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优化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
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主要在理论层面,对于专业硕士而言,可以通过结合写作理论课和写作实践课来达到优化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内容、要求和创作思路外,还应做到:(1)向学生介绍和演示常用的论文检索方法。例如对材料工程硕士而言,要使学生学会利用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ISIWebofScience、EIVillage、Springer、Elsevier和Google学术搜索等检索资源查询文献。(2)向学生介绍不同研究方向的中英文专业词汇和关键词,以利于学生检索和阅读文献。(3)教会学生使用Excel、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现场演示,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感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软件的实际操作。(4)举例说明写作过程,在学生心中确立参照,激发其写作的动力。(5)实时以作业强化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进行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以撰写综述类论文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3.建设科研平台、举办科研活动
科研平台和科研活动是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有力手段。为此,各高校应注重科研平台的建设,如开设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成立专项创新基金用于学生科技立项及科学研究,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实验,以及通过校企结合和科研孵化搭建研究生科技创新平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论文写作条件。学生在各种科研平台的有力推动下可以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项目内容撰写科技论文。同时,高校应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科技发展的学术研讨氛围,利用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强化研究生课外训练,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科研竞赛等,使学生掌握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充实专业知识。此外,高校应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可设立科研基金对研究生科技论文等科研成果给予奖励,转化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4.联合实践教学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
科研实验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旨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把课内教学、课外科学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较快地承担起企业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等的实际一线工作,这就要求其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要高于传统的研究生教学。针对专业硕士的这一特点,应强化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系统地构建联合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来提高专业硕士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容和实现方法。首先,需要学校重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结合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践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利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来推动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需要强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增强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用科技论文的创作思维去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也能将实践中的收获运用到科技论文的创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校目前和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有十六名材料工程硕士,学校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培养模式上实行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制,已与华益机械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铝业(重庆)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永红机械公司、成量集团有限公司、都江堰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课程体系上,学校为突出专业硕士特色,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开设有材料成型、粉末冶金、微纳米材料与器件和薄膜材料四个研究方向。学校还实施专项基金,设立“材料工程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既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基于以上优势并通过研究生的写作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我校专业硕士近两年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科技论文十余篇,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结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北工商教字[2006]30号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本工作规定。
第一章 教学基本要求
一、时间及学分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安排时间为9~13周,学分为9~13,正常情况下应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二、主要任务
1.理工类各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或独立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绘制有关图表。
2.经济、管理、文、法类各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并绘制有关图表。
三、知识要求
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能力要求
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资料查阅、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理论计算、数据处理、经济分析、外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计算机应用、文字表达和论文(设计)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五、综合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和研究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章 选题原则
选好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原则是:
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二、应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比较全面的训练,允许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专题作为学生的选题;
三、选题应符合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可增加与实际相结合、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的比例;
四、选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当,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既能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目内容,又能使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五、选题应尽量做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开拓性。
六、非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完成计算机软件题型设计题目时,其设计内容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七、要注意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八、学校鼓励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以获得科研经费、企事业单位经费的支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成果促进科研项目的完成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实现双赢。
第三章 成果形式
一、理工类各专业
成果形式主要为工程设计型和工程技术研究型的毕业论文(设计),应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设计、绘图、计算、测试、实验、软件开发和技术经济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本训练。
(一)毕业设计
1.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20000字。如为软件设计,则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分析与设计说明书;软件分析与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在学生毕业答辩前,该专业教研室应组织软件验收。
2.绘制设计图纸。使用最新国际标准,有条件的院(系)可用CAD绘图。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设计摘要200~300字。
5.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等。
(二)毕业论文
1.实验、测试报告及论文正文的撰写字数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绘制有关图表。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论文摘要200~300字。
5.应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二、经济、文、法类各专业
成果形式主要为科研论文,应侧重于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论文摘要200~300字。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应用计算机进行建模、数据分析及绘制图表。
三、管理类专业
(一)科学研究论文
侧重于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训练和对本专业中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论文摘要200~300字。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应用计算机进行建模、数据计算与分析及绘制图表。
(二)软件分析与设计
侧重于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1.分析与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为10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5000字。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验收记录单、项目开发总结。在学生毕业答辩前,该专业教研室应组织设计验收。
2.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3.论文摘要200~300字。
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重点在于运用已学到的专业知识理解选题依据、对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以及使用专业术语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最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格。本文中,笔者围绕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1、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毕业论文选题理解不深刻
目前,我校主要采取指导教师撰写题目、学生进行选题的方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由于少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结果对选题一知半解,个别学生甚至完全不理解。比如,毕业论文的选题是离子液体的制备,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学生竟不能回答评审老师提问的什么是离子液体的问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对毕业选题理解的不深刻,甚至是完全不理解。
1.2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思路不清晰
少数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实验思路不清晰甚至完全没有。由于专业特点,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不只是动手搭建反应装置、称量及洗刷实验仪器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必须有清晰的思路指导实验进行,否则毕业论文完成得肯定是一塌糊涂。如何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是进行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
1.3毕业论文写作不规范
1.3.1中英文摘要不规范
摘要在整个毕业论文中起着概括性作用,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对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做出精准的归纳,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14]。中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写作冗赘、不规范,要么过多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对研究方法和结论一笔带过;要么只重点阐述研究方法和结论,忽视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的重要性。英文摘要存在的问题是过度依赖翻译软件,不能选择正确语法,因此学生在使用翻译软件翻译整句话时,出现了主谓颠倒、句法混乱的错误,完全是中式英语。
1.3.2前言部分逻辑混乱
前言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逻辑混乱,不能做到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X朽果题的研究现状仅停留在文献的摘抄层次,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只是简单的文献罗列。前言应该是首先阐述和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然后指出其工作的不足或缺陷,最后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即如何得到优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这样才能发挥前言应有的作用。
1.3.3结果与讨论部分仅是实验数据的叙述
近几年指导和评阅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数仅是对实验数据的叙述、简单地说明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不深入。这些变化在图表中都具有自明性,叙述虽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运用所学知识或查阅文献的方法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找出反应发生的原因和本质,并提高到理论程度,这才是整个毕业论文的亮点,是让同行认可的公信力所在。有些毕业论文将结论当做讨论,结果导致讨论部分与结论重复,甚至个别毕业论文缺少讨论部分。
1.3.4结论部分不精炼
有些本科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拖泥带水、不够精炼,误将结果当结论;还有些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甚至不是在自己研究结果基础上得出,而是将文献的一些结论稍作修改,这样的结论自然得到不自己研究数据的支持。
1.3.5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不准确
如何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文献查阅、筛选和引用是科研工作的重点之一。本科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对文献归纳不准确,文献引用偏少,特别是外文文献的引用更是缺乏。个别学生甚至不知道参考文献中各个部分代表的含义,如ChemCatChem.,2012,4,1752-1758.其中ChemCatChem代表杂志名称;4代表卷码;2012代表发表年代;1752-1758代表的则是起始和终止页码。如果上述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含义不知道,肯定会造成文献引用的错误。
2.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随着考研热、公务员热的到来,很多学生只顾着各种考试的初试和复试,不能静下心做毕业论文,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对指导教师布置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临到答辩匆忙应付。就是这一匆忙导致了学生选题的随意性,甚至没有人选择实验步骤较多的验证性选题;写作时亦是东拼西凑,甚至出现抄袭现象。这些都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的。
2.2 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
化学类毕业论文撰写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支持。毕业论文选题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缺乏相关化学基本知识的记忆和学术前沿训练。毕业论文过程中出现思路不清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步骤。毕业论文中中英文摘要方面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技能、方法及专业外语技能掌握不够。前言方面逻辑混乱、结论不精炼、文献用不当等问题是因为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2.3指导和评阅教师责任心不强
学生出现不能理解选题、不能设计实验、不能科学撰写毕业论文等问题,指导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直接导致对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疏松,导致学生对选题及实验思路模糊,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论文工作流于形式;而评阅教师在论文评阅时给人情分等。
3、关于改进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3.1制定有针对性的论文工作实施细则
结合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院、教研室进一步制定工作实施细则。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时间,尽量避免毕业论文与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时间的冲突;强调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必须按照指导教师布置的要求和规范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指导、评阅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规范指导、评阅教师的操作规程。指导教师应详细讲解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文献查阅的方法和技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进行,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规范等。评阅教师则从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论文的学术水平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评分,避免人情分的出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高教厅[2004]1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据此,全国各类普通高校相继出台了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实施文件,以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水平。然而,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毕业设计的总体水平呈现下滑趋势,[1]究其原因,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所在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的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专门组织专家展开研讨,并通过改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采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平台,学校近几年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和论文质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一、现有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分析
1.工作流程
按照四年制普通高校教学计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基本在第八学期开学进行,历时十五周左右。毕业设计(论文)整个过程分为选题、开题、研究设计、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五个阶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是,一般由承担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指导教师拟制一些题目,供学生选择。在题目确定以后,学生一般要经过开题、研究收集资料、题目设计、中期检查和验收答辩等环节,直至完成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现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升学压力很大,从第七学期开始,毕业生就将重心放在寻找工作和考研上,基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数量远比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导致高校师生比过高,很多高校的不少专业,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超过8人,甚至达到十几人;[2]部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有限。
由此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存在已下问题:
(1)师生比过高导致论文的题目假、大、空现象严重;课题的类型趋于理论研究、模拟仿真的比例越来越高,硬件或软硬结合的综合性课题的比例在减少。[2]
(2)部分学生轻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所选的题目采取网上下载、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等手段,没有真正结合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去研究、去解决、去综合应用。
(3)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过多依赖于电子邮件、电话等,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时间越来越少,对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2]
(4)学校管理部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还不能做到有效、实时进行监控,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各个阶段上缺乏强有力的考核监控机制。[1]
二、我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的研究
过程管理基于目标管理,是对目标的无限分解和细化,它将管理的中心前移,通过实现科学的流程而最终趋向目标,具有落实性、可控性、创新性、闭环性、发展性等特点。[1]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改进的方法
(1)依据过程管理理论,学校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细分为七个环节:
教学大纲、选题指南、选题和任务书、阶段报告和检查、成绩评审和答辩、成绩评定和评优、材料存档。
(2)学校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分为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两个方面:
管理流程的主要环节包括:教学目标和方向规划、教学人员组织和任务协调、教学过程控制及教学信息管理。
业务流程的主要环节包括:选题、任务书、阶段报告和检查评价、成果评审和答辩、成绩评定和评优、材料存档。
(3)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改进的关键点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目的、教学大纲和选题指南的意义、任务书的作用、阶段报告和检查的性质;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学过程的专业性、教学文件的指导性、教学文档格式的规范性如何体现;
(3)领导的价值观、学术带头人的专业水平、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改进的突破点
(1)教学计划:推行选题指南、强化任务书工作;
(2)教学组织: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3)教学过程:采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平台;
(4)教学考核:评分区别学习表现(态度)、成果质量、答辩效果。成绩由指导教师、成果评阅人、答辩小组独立评分;
(5)教学文档: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简化流转。
三、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在校生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新模式、新思想,不断完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可操作运行机制,才能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金华、曹晶晶.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224
有些具有专业技术性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确具有困难性,对于一些工程学科的学生而言,该毕业论文应当是结合设计进行的。
例如,计算机应用或者软件工程学科,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系统设计,并且完成、能够成功运行才能够符合他们的毕业论文的标准。这样的毕业论文由于要基于真正的系统实现,意味着从一开始的系统框架的搭建以及数据的链接都要非常明了如何实现,才能够不断推动整体设计的进行。所以有很多工科学生因为无法独立完成这样的论文以及毕业设计内容,而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转移。便会去寻找一些愿意有偿代做系统设计,且愿意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的人,这样做既可以帮助自己完成学业拿到相应的学分得以毕业,还能够学习更多的其他知识丰富人生。
但是在进行该类设计很多知识的工科毕业设计工作中,例如涉及数学小论文的知识内容、通信类相关技术论文等等,就需写作人员在开始构思整个系统的实现之前,进行必要的技术掌握,才能避免在实际研发过程中出现问题及错误。例如,在进行数据挖掘技术相关的系统设计或者模型分析的论文中,在材料准备阶段,就应当结合数据挖掘原理及技术应用的相关理论内容,探讨该类已经在期刊中所提到的相应的预警规则,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安全预警模型进行多维度的介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