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居民消费论文范文

居民消费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居民消费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居民消费论文

第1篇

个税自1799年诞生于英国以来,逐渐发展为世界各个国家的主体税种,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1980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正式颁布,同时,个税起征点定为800元。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工资的提高,2005年国家将起征点提升至1600元,2007年起征点更是提升至2000元,2011年9月,我国个税起征点再次提升至前所未有的3500元,个税起征点在短短几年间即实现了三级跳。从国家对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来看,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以城镇居民收支水平为基础,兼顾地区性差异;二是起征点的确定与城镇居民住房、教育等相结合,最大限度保证对居民的生活无重大影响,至少不是负影响;三是起征点的几次提高也是为了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中国居民不像美国居民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与之相反,中国公民收入多用于储蓄,随着起征点的提高,将会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2个税起征点提高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个税起征点的提高自然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收入或者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时,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那么我们这里先定义一个机会收入,机会收入完全是因为个税起征点调整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不包括因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机会收入是指个税起征点调整后居民的应纳税额和起征点未调整时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我国历次的个税起征点调整都是针对工资薪金收入扣除相关合理费用后的调整。同时在2011年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过程中将9级超额累进税率变为7级超额累进税率,这使得不同收入者纳税所对应的纳税级距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以级距点为例进行分析,原先的3500元在调整后不再征收个税,即相应的机会收入为125元,这完全是由于个税起征点调整后产生的居民机会收入。同理可得在8000元、9000元、10000元这三个级距点机会收入会达到峰值的480元,之后逐渐降低,到达38600元时,机会收入变为0,之后机会收入开始为负。居民的收入与机会收入之间大致呈“倒U形”关系,即低收入阶层的机会收入也比较少,达到8000~10000元的中等收入阶层,机会收入达到了峰值,之后在高收入阶层中,逐渐变为0,并开始逐渐变为负数,这个时候,国家对于贫富差距的调整政策显现出来,收入越多,所征收的税也越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水平也大致呈“倒U形”的关系,即中等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而处于两边的低收入和高收入阶层边际倾向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趋于饱和,机会收入的增加和减少对于他们的影响不大,所以他们的边际倾向变化幅度不大。与此相同,对于低收入家庭,虽然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使得他们的机会收入增加,但是这些还不足以使他们有较大的消费倾向,也只能产生有限的幅度变化。

3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影响上海市居民消费

3.1个税免征额调整影响上海市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量上)

上海市居民2010年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如表1所示。从绝对数量上来看,2011年中高收入户的消费支出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增加了3614元,到2012年这种趋势放缓,只比2010年增加2802元,显然,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对于中高收入户的影响较大,消费支出出现了跨越式上升,其他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其中,高收入户的增加量不是很大,只有653元,可见这次调整的影响对于高收入户的影响很小,他们的消费情况基本趋于饱和,等到2012年时,他们适应了起征点变化的影响,消费支出又进一步增加。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和中高收入户在2012年消费支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起征点调整由此的影响可见一斑。对于低收入户来说,这几年的消费支出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3.2个税免征额调整影响上海市居民消费水平(相对数量上)

从相对数量上来看,低收入和高收入户一直是增长的,而对于中等收入户(包括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和中高收入户)的影响却是一样的。在个税起征点调整的当年,刺激性消费的支出比较大,而次年当居民适应了这种变化,慢慢地消费放缓,虽然相比于2010年的消费量是增加的,但较2011年来说环比增长跌破100%,即消费支出下降,如表4所示。

3.3个税免征额调整影响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实物形式指人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上海市统计局根据居民的消费内容来划分居民消费结构,同时对于居民的收入又进行了更细节性的划分,分为三大类、五小类,分别是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消费支出分为八类,分别是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居住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众所周知,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即为恩格尔系数,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的恩格尔系数较大,反之,高收入人群的恩格尔系数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支出在人们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正逐步缩小,而高收入居民的基础物质消费基本已达到饱和,中低收入居民才是这部分收入的主力军。个税免征额的调整恰好使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在消费方面也更具灵活性,实现了其他各消费支出的同步增长,改变了居民以食物支出为主的消费结构。

4结语

第2篇

1.1加快经济结构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水平

根据恩格尔系数公式,在不影响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情况下,总支出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居民越富裕。收入增加了,支出自然也就增加了。因此应加快经济结构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收入水平提高了,恩格尔系数自认而然也就降低了。当居民食品消费稳定时,增加的消费支出就会用在其他方面上,可以改善居住条件,可以提高教育环境和资源,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精神娱乐等。

1.2规范食品价格管理,加快食品工程建设

如果居民购买的食品不变,而物价上涨,相应的消费支出就会增加。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食品支出增加,自然会压缩其他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会升高。所以食品价格上涨会给加重居民生活负担,降低生活质量,应该加快食品工程建设,规范食品价格管理。

2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

交通和通信价格指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交通和通信项目费用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图2表明交通通信的消费支出在不断地增加,比例也在不断地扩大。近年来,随着手机、飞机、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交通和通信工具性能、款式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过去一部手机可以用两三年,现在很多人一年换一部手机。而互联网、电信等相关服务费价格逐步下调,进一步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居民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增势强劲,成为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的热点。交通消费大幅增长,私家车拥有量增加,居民购买家用汽车成为交通消费热点。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用汽车车型“日新月异”,加之消费政策的相对宽松,促使城市居民购车愿望增强,交通工具服务支出大幅增长。城市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带来的交通工具服务支出快速增长。通信消费增速较快,家庭信息化程度提高。通信消费支出增长较快,通信设备普及程度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通信设施不断完善,通信工具逐步普及,移动电话成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普及程度较高。家庭信息化程度提升。家用电脑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网络,对工作、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家用电脑逐渐普及,家庭网络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网络已经走入百姓家中,现实生活中的多数需求,在网上都能实现,网络成为居民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工具,成为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3居住支出

现在普通居民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买房。房屋是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归宿。居住消费支出除了购买房子之外,还有房租、水电煤等支出和房屋装修等。居住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居住条件也对居民生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居民的住房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是衡量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住大房、靓房的家庭不断增加,居民装潢支出大幅增长,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拉动了居住类各项消费的大幅增长。图3表明我国的居住支出呈现直线上涨的趋势。居住支出从1997年的358.64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405.01亿元,增长291.76%。随着居民家庭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居住面积的日益增加等,居住消费将继续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居住类支出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自有住房以及水、电、燃气等与居住有关的项目。目前我国房地产消费的主流模式是“置业消费”,即以住房这一耐用消费品为目标的购买行为,以拥有居住空间为核心。而“居住消费”是围绕居家生活而展开的一系列消费行为,包括量力而行的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低后高等,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具有梯度性、持续性、长期性的特点。随着目前住宅价格的非理性攀升以及住宅最终向其居住功能的回归“,居住消费”的新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提倡“居住消费”就具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4医疗保健支出分析

近年来城市居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吃”讲营养“、穿”讲档次“、用”讲品位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质量,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越来越多,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现在居民生活新的问题。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呈稳步上升趋势,如图4所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居民健康方面的支出大幅度上升,而城市人口的老龄化,也使得市民的医疗费支出明显增加。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由医疗器具、保健器具、药品费、滋补保健品和医疗费等费用构成,其中医疗器具、药品费和医疗费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支出。现在预防疾病成为居民医疗保健的新观念。过去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治好疾病,现在如何不得病更被人关心。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健身项目层出不穷。人们也越来越舍得在这方面投入。过去过年过节送礼都送烟酒水果等,而现在保健品则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图4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数据相对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而言,医疗保健消费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消费,因此,医疗保健消费水平与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呈密切相关关系。农村实施农村医疗合作之后,农村的医疗保健支出相对历史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舍得看病,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让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的健康得到保障。

5结语

第3篇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从1997年到2013年的消费结构进行分项分析,从数据分析中得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一)总体分析

本文搜集了从1997年到2013年的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各项消费支出的数据。数据显示,重庆市直辖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涨,从1997年的5343.06元到2013年的25216.1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近4倍。而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也是逐年上升,2013年(17813.86元)是1997年(4403.62元)的4倍多。由此可以看出,直辖17年,重庆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二)消费结构分析

根据历年的《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类的各项结构如表一: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食品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重庆市城镇居民将收入的大部分依然用于购买食品,食品支出绝对数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食品支出比重却是呈现波动态势,且在近三年有上升趋势。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质量的指标。根据国际上对于恩格尔系数的通用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我们认为重庆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整体来看相对富裕,较好较快的完成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相对富裕的这一历程。而这三年的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可能是因为居民在食品方面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因,食品消费趋向多样化,侧面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衣着消费在类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也较大,仅次于食品消费。衣着消费比重从1997年到2013年大致呈U型分布,2002年所占比重最低,1997年所占比重最高。从绝对数额来看,这些年衣着消费额快速增加。(3)家庭设备用品的支出比重趋于稳定,历年来都在7%上下浮动。家庭设备用品是每个家庭必须的,且市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大型家电消费又以更新换代为主,因此家庭设备支出比重变化不大。(4)医疗保健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重庆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由直辖时的137.15元涨至2013年的1245.33元,增长了8倍左右,为类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这说明随着重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人们抗病防病、自我保护保健的意识越来越强,购买补品、家庭购买健身机械和体育用品的也越来越多,侧面反映出这些用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医疗保健项的支出增加也与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密切相关。(5)交通和通讯消费比重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交通和通讯消费是衡量生活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高科技消费对生活渗透的主要领域。重庆市城镇居民此项指标增长迅速,说明重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现代化程度快速提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满足程度较高。直辖以来,重庆市公路运载能力加强,市内交通情况大幅改善,市政建设逐步完善,加之近年来市内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极大程度缓解了交通拥堵情况,方便市民出行,满足居民对于交通消费的需求。而移动电话的普及和家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更是加大居民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6)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的消费支出整体来看较为稳定。两项消费支出的绝对数额都逐年增加,但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在娱乐教育文化方面,重庆城镇居民随着收入的提高,越来越重视精神方面的享受和子女教育投资,加大该项支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在居住方面,重庆城镇居民在2004年的居住消费所占比重最高,之后有所下降,得益于重庆市的住房政策,使得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消费支出有所下降,房地产市场稳步合理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直辖以来重庆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受到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在居民消费支出方面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食品消费比重依然偏大。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重庆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并有进入富裕水平的趋势。但近几年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有反弹趋势,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大。早在1993年美国恩格尔系数就已下降到11.4%,而2013年的全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才35%,重庆还未达到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因此重庆市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第二,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居住三个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过快,容易抑制居民消费倾向。伴随居民消费体制市场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完善,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以及居住这些消费现在均由居民个人承担。从1997年到2013年,这三项的支出分别增长了8.08倍、7.38倍、4.72倍,而城镇居民在此期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2倍,这三项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这三项的消费价格与大多数居民收入相比显得过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来完成自身的积累。第三,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差距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近年来不同消费群体的收入差距加大,导致消费差距扩大,市场消费分散化、层次化明显,进而导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影响居民总体消费支出上涨。

四、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