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创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有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被更多的人提到了继承和保护的日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成为响彻大街小巷的口号。在历史长河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奔流在悠久的时光中。从艺术的分类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范畴非常广,对建筑设计、服装服饰等都有所涉及。这些元素,单拿出任何一个都是传统艺术留给人们的文化瑰宝,带给人们深远的余味,足以让观赏者有“绕梁三日”的深切感受。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中的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技艺,是一种活态的历史文化资源。从现代创意方面来讲,它是一种迎合现代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精神实践,是面对当今消费市场的创意产业链条。由此可见,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高度结合是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必须面对的课题。
1.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发展和传承
需要规范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广阔的消费市场使传统工艺美术得到了优化升级和高效利用。但从工艺美术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却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以及政策环境、法律规范的保障。由于经济利益的推动,一些人忽视了工艺美术作品的质量问题,打着“创新”的名号进行劣质的模仿,对传统工艺的形象和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在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正品门店销售中,一张2开纯手工绘制的传统年画价值为800~3000元,而部分假冒伪劣产品只要50~200元。其实,传统的年画需要制作人员进行长达数十道工序的手工绘制和加工。有些商家利用印刷的方法,仿制出外观与正品极其相似的复制品,降低价格,严重打击了传统工艺美术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即使有一些新颖、具有实践性的设计理念也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好市场调配,长此以往,不规范的工艺市场会降低产品质量。因此,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增强。
2.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市场定位不明
晰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指的是在创作工艺美术产品时,相关的设计需要呈现日常生活中所看不到的惊艳创意。创作人员通过大胆创新,带给人视觉冲击力和设计美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需要更加贴近生活。传统工艺美术的消费市场有着重要的发展特点。传统工艺美术普遍符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大众审美,对消费层次的区别并不明显。但是,长久不更新的产品会让人们产生乏味的感觉,固守陈规就不能更好地扩大消费市场。为了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应该对工艺美术产品进行现代化的创意、升级和研发,以便迎合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所造成供求关系的变化。
3.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设计
结合的人才培养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对该项目的人才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大趋势上看,由于小作坊、家族式的创造规模所限,很多项技艺在一代代口口相传中流失。很多年轻人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想参与到传统工艺的队伍中却又无门可循。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艺术类人才,是传统美术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绝佳结合。对设计创意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年轻人思想活跃,个性独特,想法新颖,掌握了现代科技和产业知识,是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的领头军。现代创意的价值在于其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加强创意设计的人才培养需要系统性的规范。
二、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结合的相关策略
为了使传统工艺的运用能够更加广泛,要组建相关设计文化创意产业。从根本上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产业,也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相关结合,可以从模式改革、技术创意、人才强化几方面进行改革。
1.规范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融合的措施
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传统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广大相关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引导企业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从而不断改进产品的适应范围。规范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和设计,不仅能够促使企业进行积极主动的产品研发,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占领市场的销售份额。企业在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可加大生产力度,对于保护和继承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文化知识产权,形成严谨的市场规范非常必要。如,在苏绣的生产中,手工的绣品固然受到大众欢迎,但是相对高额的造价、较长的生产周期使其渐渐无法满足注重效率的现代社会的需求。在一些大型的苏绣生产厂家,厂方应用了大型机械和计算机操作程序,对产品的前期设计、配色、配图、配线进行机械操作。这样一方面大大节省了前期不必要的人工费用,另一方面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只有对产品自身进行深刻认识,才能对市场具有精准的定位。
2.丰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意文化基因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工艺品的创意,为现代设计、工艺跨界的创意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向。如,将手工生产的方式方法扩大,从而符合不断发展的现代生产和营销的个性化风格,不断满足现代人对文化和艺术享受的各项要求。在这样的设计和改革中,还可以参考国内外系列传统工艺美术的案例,如朝鲜族绘画、日本的陶俑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产业,也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丰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意基因,对材料的选择应该适当改进。如,广州的牙雕原本是用珍贵的象牙雕刻,可是象牙在我国禁止销售,广州牙雕艺人改变了雕刻材料,使用质地较为相似的动物骨头,一方面解决了材料来源的问题,另一方面逐步提升了这一传统工艺的表现力,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了不同款式的雕刻产品,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融入现代创意丰富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氛围,使工艺美术内部之间的交流和跨界更加融洽。
3.培养扎实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当今,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重中之重。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人才的培养要提到工作日程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学校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浓厚的设计氛围。培养扎实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更需要建立精简的教育项目,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以应对市场的人才需求。
三、对传统工艺美术融合时代创新的几点启示
1.坚持进行适当的手工原创传统
工艺美术本质上是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起到了美化生活的作用。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是生活的必需品,起到了生活工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实践物品也具有强大的装饰作用,为装饰家庭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传统工艺品要具有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和情感性。传统文化的手工特点决定了它的独特性、创造性,同时它兼具了地域特点和人文特点。在普及机械化制造的今天,传统手工业被逐渐替代,手工创作的温情也逐渐消失。为了保护手工原创的设计,在时展的历程中,创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创新,坚持适度的手工原创,守护手工艺术的独特发展,使其散发特有的魅力。
2.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
融入日常生活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生活,并进行有效的创造,才能保持原有的意味。在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创意发展的过程中,把握企业改革和创新的度非常重要,不能背离传统文化的本质精髓,从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上进行颠覆。创作者应取长补短,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的艺术之美。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类造型艺术,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融入生活需要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充分重视材料应用和技术创新。尤其是一些现代风格浓厚的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要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运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进行各种样式的创新。一些本土的工艺美术加工机构在自身的艺术转型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浙江黄岩工艺美术,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高效结合。这种“1+1>2”的绝佳融合实现了文化元素的多项互补,在提倡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的同时,重视产品的时尚发展和创新。在项目研发中,传统工艺美术需要运用精巧的工艺技术征服大众,用现代的设计美感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在这样的项目发展中,转型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山东绢人的制作中不乏繁琐复杂的工艺过程,为了实现绢人玩偶的规范生产,相关责任人对绢人的制作进行了现代化经营。在模型初始阶段,进行流水化作业,在镶嵌掐丝等工艺上去繁就简,转变成更符合现代化审美的生产。为了使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得到继承和发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掌握,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大舞台。
四、总结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有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被更多的人提到了继承和保护的日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成为响彻大街小巷的口号。在历史长河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奔流在悠久的时光中。从艺术的分类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范畴非常广,对建筑设计、服装服饰等都有所涉及。这些元素,单拿出任何一个都是传统艺术留给人们的文化瑰宝,带给人们深远的余味,足以让观赏者有“绕梁三日”的深切感受。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中的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技艺,是一种活态的历史文化资源。从现代创意方面来讲,它是一种迎合现代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精神实践,是面对当今消费市场的创意产业链条。由此可见,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高度结合是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必须面对的课题。
1.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发展和传承需要规范
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广阔的消费市场使传统工艺美术得到了优化升级和高效利用。但从工艺美术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却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以及政策环境、法律规范的保障。由于经济利益的推动,一些人忽视了工艺美术作品的质量问题,打着“创新”的名号进行劣质的模仿,对传统工艺的形象和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在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正品门店销售中,一张2开纯手工绘制的传统年画价值为800~3000元,而部分假冒伪劣产品只要50~200元。其实,传统的年画需要制作人员进行长达数十道工序的手工绘制和加工。有些商家利用印刷的方法,仿制出外观与正品极其相似的复制品,降低价格,严重打击了传统工艺美术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即使有一些新颖、具有实践性的设计理念也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好市场调配,长此以往,不规范的工艺市场会降低产品质量。因此,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增强。
2.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市场定位不明晰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指的是在创作工艺美术产品时,相关的设计需要呈现日常生活中所看不到的惊艳创意。创作人员通过大胆创新,带给人视觉冲击力和设计美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需要更加贴近生活。传统工艺美术的消费市场有着重要的发展特点。传统工艺美术普遍符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大众审美,对消费层次的区别并不明显。但是,长久不更新的产品会让人们产生乏味的感觉,固守陈规就不能更好地扩大消费市场。为了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应该对工艺美术产品进行现代化的创意、升级和研发,以便迎合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所造成供求关系的变化。
3.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设计结合的人才培养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对该项目的人才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大趋势上看,由于小作坊、家族式的创造规模所限,很多项技艺在一代代口口相传中流失。很多年轻人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想参与到传统工艺的队伍中却又无门可循。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艺术类人才,是传统美术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绝佳结合。对设计创意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年轻人思想活跃,个性独特,想法新颖,掌握了现代科技和产业知识,是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的领头军。现代创意的价值在于其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加强创意设计的人才培养需要系统性的规范。
二、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结合的相关策略
为了使传统工艺的运用能够更加广泛,要组建相关设计文化创意产业。从根本上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产业,也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相关结合,可以从模式改革、技术创意、人才强化几方面进行改革。
1.规范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融合的措施
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传统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广大相关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引导企业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从而不断改进产品的适应范围。规范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和设计,不仅能够促使企业进行积极主动的产品研发,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占领市场的销售份额。企业在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可加大生产力度,对于保护和继承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文化知识产权,形成严谨的市场规范非常必要。如,在苏绣的生产中,手工的绣品固然受到大众欢迎,但是相对高额的造价、较长的生产周期使其渐渐无法满足注重效率的现代社会的需求。在一些大型的苏绣生产厂家,厂方应用了大型机械和计算机操作程序,对产品的前期设计、配色、配图、配线进行机械操作。这样一方面大大节省了前期不必要的人工费用,另一方面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只有对产品自身进行深刻认识,才能对市场具有精准的定位。
2.丰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意文化基因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工艺品的创意,为现代设计、工艺跨界的创意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向。如,将手工生产的方式方法扩大,从而符合不断发展的现代生产和营销的个性化风格,不断满足现代人对文化和艺术享受的各项要求。在这样的设计和改革中,还可以参考国内外系列传统工艺美术的案例,如朝鲜族绘画、日本的陶俑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产业,也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丰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意基因,对材料的选择应该适当改进。如,广州的牙雕原本是用珍贵的象牙雕刻,可是象牙在我国禁止销售,广州牙雕艺人改变了雕刻材料,使用质地较为相似的动物骨头,一方面解决了材料来源的问题,另一方面逐步提升了这一传统工艺的表现力,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了不同款式的雕刻产品,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融入现代创意丰富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氛围,使工艺美术内部之间的交流和跨界更加融洽。
3.培养扎实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当今,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重中之重。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人才的培养要提到工作日程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学校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浓厚的设计氛围。培养扎实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更需要建立精简的教育项目,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以应对市场的人才需求。
三、对传统工艺美术融合时代创新的几点启示
1.坚持进行适当的手工原创传统工艺美术
本质上是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起到了美化生活的作用。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是生活的必需品,起到了生活工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实践物品也具有强大的装饰作用,为装饰家庭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传统工艺品要具有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和情感性。传统文化的手工特点决定了它的独特性、创造性,同时它兼具了地域特点和人文特点。在普及机械化制造的今天,传统手工业被逐渐替代,手工创作的温情也逐渐消失。为了保护手工原创的设计,在时展的历程中,创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创新,坚持适度的手工原创,守护手工艺术的独特发展,使其散发特有的魅力。
2.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融入日常生活将
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生活,并进行有效的创造,才能保持原有的意味。在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创意发展的过程中,把握企业改革和创新的度非常重要,不能背离传统文化的本质精髓,从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上进行颠覆。创作者应取长补短,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的艺术之美。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类造型艺术,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融入生活需要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充分重视材料应用和技术创新。尤其是一些现代风格浓厚的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要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运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进行各种样式的创新。一些本土的工艺美术加工机构在自身的艺术转型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浙江黄岩工艺美术,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高效结合。这种“1+1>2”的绝佳融合实现了文化元素的多项互补,在提倡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的同时,重视产品的时尚发展和创新。在项目研发中,传统工艺美术需要运用精巧的工艺技术征服大众,用现代的设计美感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在这样的项目发展中,转型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山东绢人的制作中不乏繁琐复杂的工艺过程,为了实现绢人玩偶的规范生产,相关责任人对绢人的制作进行了现代化经营。在模型初始阶段,进行流水化作业,在镶嵌掐丝等工艺上去繁就简,转变成更符合现代化审美的生产。为了使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得到继承和发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掌握,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大舞台。
四、总结
文化创意产业是精神生产的凝聚形态。其最大特点就是将文化、科技、经济、教育等因素融为一体,生产出既具有物质意义又具有精神内涵的产品或服务。文学作为艺术的母体具有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精神和智力资源的能力,理解和挖掘文学资源,尤其是经典文学资源,有助于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立足长远来看,按照文化产业化的路子再造文学经典作品,会形成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再造的产业链或产业群。从商品营销的角度来看,今天是一个讲究“品牌至尊”的时代,人们在购买产品时,品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甚而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文化产品也不例外。因此,就文化产品的开发而言,由于经典作品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是一种“品牌产品”,而且很多经典是头顶着“神圣光环”的“名牌”,因而比非经典作品会显现出更大的优势,更具有商业开发价值。文学经典所具有的“品牌效应”,也即商业开发价值,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文学经典具有“明星效应”,能够有力争夺公众的注意力。在经济资本控制下的传播形态,日益演化为一种商业化传播,传播的目的就是为了攫取利润。而今天的经济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一个产品如果要在市场中获得成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文学经典显然具有这种功能,它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不同年代的人所推崇和重视,在大众心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对它们的关注几乎成为了一种自然状态,以至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经典作品是一种带有“神圣光环”的存在,只要它进入人们的视野,就自然而然地会聚焦社会大众的目光。人们对经典的推崇,使经典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人类文化活动的中心,占据着人类话语秩序和表征系统中的特殊位置,甚而在相当程度上对话语权构成控制,对意义的表达形成规范。在很多的社会历史语境当中,我们发现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文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对话语权的获得。有很多时候,文学素养和文学能力甚而会成为一个人身份的表征。而这种素养和能力的形成,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文学经典的滋养。文学在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的话语垄断,使经典相较于其他的话语形式,更容易争夺公众的注意力,形成引人注目的“明星效应”。
从这一意义上讲,“不是说消费者主观上需要拆借经典,而是因为经典在客观上堪值利用。哪怕是拆借嵌入经典的只言片语或地名人名,它立刻就可以获得一种招引力,一种情调感,一种‘差异性区别’的标示,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①其次,受“明星效应”影响,文学经典还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文学经典由于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和很强的商业扩张性,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上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化的产业化,使得文化生产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建设越来越重视,进而让文化产品市场形成了广泛的延伸性和关联性。一种文化产品的成功,往往可能带动相关产业链上很多其他产品的发展与兴盛,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带来滚滚财源。文学经典由于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进入市场后,更容易引发文化创意产业的连锁反应。实践表明,通过“经典再造”、“故事新编”等方式,文学经典可以被转化为异质文本,演化为戏曲、话剧、舞蹈、评书等艺术形态,通过电视、电影、手机、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可以有效改变因传播方式的单一化和传播对象的精英化而造成的局限,增强人们消费经典的便利性,从而使经典的影响力得以迅速扩大。对经典作品的再生产,可以使经典以更快的速度向网络产品、音像产品、视听产品等文化消费领域延伸,并且这种影响力将很容易被扩散至诸如玩具、服装、旅游、休闲、礼品、文具、饮食等其他相关产品市场,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二、将文学经典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层次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经典文学更是如此。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生产富有审美属性的文化产品,借助经典文学充实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审美水准的提升,让文化产品更具魅力。此外,文化产品需要个性,需要富有经典意味的底蕴,将文学经典融入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民族个性,充实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内涵。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当的国际潮流,文化创意产业自然也被裹挟其中。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电影为例,中国电影面对好菜坞的全球化扩张,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其具体表现为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落后,但这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电影产业机制的严重不成熟。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与好莱坞电影相抗衡,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中国拥有丰厚的经典文学艺术资源,这种资源早已被国外的电影产业开发和利用——迪斯尼的《花木兰》便是显例。中国文学艺术传统完全不同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有着非常独到的特色,这种传统,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对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对西方世界而言,中国经典的文学艺术也有着独特的东方魅力。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可贵的文学艺术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完全有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从而占据广阔的市场。中国有着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从楚辞汉赋到明清小说,从礼、乐、诗、书等精英文化到坊间说书、戏曲故事、民间传说、通俗小说等通俗文化,都彰显出中华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可资利用的资源。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唯有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沃土,从中汲取强大的能量,才能真正地与世界文化产业相抗衡。我们应该走出效仿跟风的窠臼,有意识地整合属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学艺术资源,将经典作品与产业形式进行有效的组合嫁接,进而形成文化创造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也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阐释经典文学艺术,完全可能赢得世界观众的喜爱。《花木兰》的全球发行便是一个成功的典范,通过融合中国与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经典故事与现代科技,使《花木兰》获得了世界观众的认可。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对《花木兰》有着原始版权的中国,却至今缺乏对这类经典故事的有效开发与运作。中国文学艺术资源的丰富性有目共睹,它完全有望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潜能:一方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植根于本土的文学艺术,因为越具有民族性才越具有国际性;另一方面,又必须重视现代意识对本土文学艺术的观照与超越,在全球化的舞台上,积极地与“他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使之更加具有世界性和现代化的色彩,这样才更容易被现代观众所接受,更容易获得国际化的认同。我们应该认识到,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便是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来有效提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中国有那么多精彩的神话故事、传说、典故,那么多优秀的文学名著、艺术作品,这些都是让我们这个国家具有东方魅力的重要元素,如不加利用或不善利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遗憾。我们应该看到,在全球化的文化环境中,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土经典文学资源将是我们的优势,把文学经典有效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将有力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层次和国际竞争力。
三、文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嫁接,有助于丰富既有的文化体系
从前瞻性的眼光来看,产业化了的文学作品会对以后的文化发展产生影响。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积淀,它们也会表现出长久的历史性的文化功能,会使既有的文化体系更加饱满。实践表明,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融入文学元素,让经典文学在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富有激情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完全有望催生新形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从文化创意产业崭露头角开始,文坛便依托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掀起了一股文化创意产业批判与文学精神保卫之风。批判者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汲取理论来源,抨击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传统文学的破坏,进而倡导维护传统文学精神。他们认为,就生产手段来看,文学致力于探索人类心灵世界的秘密,是人的心智的形象化体现,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更像是工厂里的流水作业,侧重于借助技术手段进行模式化生产。由此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学精神无缘。这种观点单方面看非常有道理,它敏锐地看到了机械式的生产和商业化的运作对于文学的灵动和追求真善美的破坏,但如果从更多元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这种观点却未必经得起推敲。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成与发展确实对文学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文学的存在形态,但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学精神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与冲突,我们应该正视这一产业形态所带来的改变。事实上,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文学都难免会受到社会发展、产业变更的影响,因为文学毕竟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这一意义上讲,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与各个时代的产业发展带来的变革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其差异主要在于影响力的大小,其造成的结果也不是毁灭性的。毕竟,文学精神的保持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文学对自身认同的努力,对文学追求的信守,这才是文学精神能否持续的内因,而不宜单方面地归责于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创意活动的文学,难免会与文化创意产业产生诸多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学出现磨合也是非常正常的情态,我们不妨以更加理性全面的态度对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学的磨合期予以观照。辩证地来看,文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碰撞与融合,确实会对原有的文学形态造成冲击,但是在这种冲击动荡之中,新的文学形式也会应运而生,而它们的出现则可以有力地丰富文学的既有形式,有效地充实现代社会的文化体系。比如图文文学书籍“绘本”,便是文化产业运作的典型个案,它作为一种“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现代都市为主要对象的文化形态”,①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它不再囿于传统的文字叙事,而是借助现代化的构图手段,着力展现文与图的内在联系,将文字与图画有机融为一体。在绘本作品中,创作者以现代技术手段为依托,让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起讲故事的任务,通过形象生动、韵味十足的图像符号来引发读者的关注,表达自己的观点,用更加可感的方式与读者展开思想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创作方式瓦解了“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学的传统观念”,重新界定了文学创作中的图文关系,为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类似绘本这种结合了现代传媒手段的作品形式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它们本身将成为新的文学样式,会对文学和文化体系的发展和丰富产生重要的作用。
四、将文学经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有益于文学作品的保存与弘扬
文学经典经过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得到有效的保存与弘扬,甚至一些濒临灭绝的文学艺术形态或作品,也可能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被激活。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一个由数字媒介主导的信息化文学社会正在形成。人们往往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电视、网络这样的媒介上,而开始摒弃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倘若文学要作为少数人的一门学科而保留下来,它就一定要将自己的感知和判断技巧迁移到这些新媒介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学的生存境况势必会受到文化格局变动的影响。文学经典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形态继续下去,很有可能导致消费体验缺乏新意,继而传播范围越来越窄,传承性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站在文化学的维度,大胆地将文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将有助于文学经典找到另一种生存状态,从而促成经典的延续与弘扬。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是,除了印刷传播的方式之外,随着手机、网络、电子阅读器的普及,原典传播发展出了数字传播的新形式。阅读现状已经表明,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传播将越来越成为经典传播的重要手段。此外,影像传播也构成了当代非常受欢迎的经典传播方式。它是一种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文学经典改编现象,主要形式是经典作品的影视传播,比如电视剧版的“四大名著”,也包括各种flas、影像视频、图文书以及漫画书的传播。自2O世纪以来,电影一直占据着影像传播的主导地位,许多艺术形式,包括文学在内,都需要依照与电影的关系来审视其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文学经典是否被改编成电影也成了衡量其价值和影响力的一个方面。①中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厚的文学艺术财富。
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留存的中华典籍及人物事迹得以弘扬。史书《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衍生了精彩纷呈的“三国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影视界掀起了一股改编三国经典的热潮:从8O年代初的《诸葛亮》、《曹操与华佗》,到长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卧龙小诸葛》、《武圣关公》等,以及电影《见龙卸甲》、《吕布与貂蝉》的上映,在相当程度上引领了三国影视改编的潮流,之后对三国的关注被扩展到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网络作品《大话三国》、图书《水煮三国》、动漫《Q版三国》,都是以三国故事为蓝本进行的经典资源开发。在国际市场上,很多国家从中国引进了电视剧《三国演义》,同时自己也拍摄了一些以三国为题材的电视作品。如日本横三光辉以三国时期“桃园结义”、“草船借箭”等著名典故为依托,拍摄了动画作品《三国志》。与此同时,日韩等国家以三国为背景的网络文化开发更是随处可见。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对三国文化的现代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很多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比如《西游记》、《搜神记》、《红楼梦》等。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运用产业化的方式,把这些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经典作品传播出去,形成充满生机的文化输出格局,运用经典的力量有效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无论是传统的文本阅读,还是新兴的视觉影像传播,文学经典都以其丰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而彰显出动人的魅力。正如汉朝人王符在《潜夫论》中所说的“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是故圣人以其心来造经典,后人以经典往合圣心也,故修经之贤,德近于圣矣。”②美国辛普森也认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不仅没有全面失守,相反的,文学在这个时代完成了它的统治,并且渗透到各个学科发挥着潜在的支配作用。”⑧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代,文学经典与新兴媒介的结合让经典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