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文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风景园林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风景园林专业论文

第1篇

1.1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全国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中,有一些是有传统学科基础和较强师资力量的专业院校;还有一些硬件软件都未完全配备的院校。因此,不论是在技术设施方面还是课程体系方面,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都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1.1学科教育水平低于学科实际发展的高度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广泛推动“园林城市”的建设,城镇化建设与生态区域建设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这为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导向。然而,相对快速的风景园林发展而言,学科教育的发展是缓慢的。在社会进行空前规模的建设的同时,风景园林并未形成完善的系统,顶尖级人才的缺失和高级专业人员数量的不足,众多分支性学科各自为政,内部难以协调等因素,对专业教育的引导性大幅减弱。因此,学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水平远落后于学科现实的发展水平。

1.1.2教学课程体系仍有待完善风景园林专业是一种多类知识复合运用的专业,对技术和理论的要求都很高。实践工程技术是为了将纸上的设计很好地付诸实际,落成实体。而理论创新是为了抽象研究空间等要素,从而得到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体验效果。高校的风景园林教育并未能很好的兼顾2者,多有顾此失彼。不同性质的学校,也缺少一定的整合。艺术类院校多重绘画表现,对于实际可行性和理论逻辑方面涉及较少;而建筑类院校过分看重规划管理和建筑,较少涉及植物造景,而农林院校正好相反。

1.2学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的城市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问题有:人口急剧膨胀,户外休闲空间非常缺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做环境绿化方面的后期维护;西方文化入侵,中国民族特色在环境建设中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所处的社会阶段有了新的态势。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交流,为园林建设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风景园林专业将为在这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提供了专业人才,也确定了未来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

2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2.1针对城市现状,开创专业新的领域结合目前中国城市设计的分工情况,风景园林专业弥补了建筑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的空缺,能良好地协调2者的关系。对于实际问题,不能对西方案例照搬照抄,而既定的指标,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也并不能准确地评价中国环境的实际状况。针对我国环境现状的特殊性,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专心新领域进行研究,对症下药,能更加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将成为这一方向研究的带头人。

2.2挖掘民族特色,保留传统文化面对洋文化入侵和千城一面的现状,人们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不仅因为民族特色是我们独有的标志,也因为传统文化有着足够的智慧来支持我们现代的建设。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研究民族特色文化,让莘莘学子在最初接触景观行业时就有这样的意识,代代传承,便能逐渐找回当初缺失的文化特色,找回属于自己的身份象征。这一点,除了在专业本身得到长足的运用和发展,还能对完善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3规划与专业技术的结合,从细节处解决问题风景园林专业的运用需要很多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支撑。除了要培养规划设计类的人才,还要鼓励以专业技术来解决风景园林设计实际问题的人才。比如,生物科学技术能扩大植物季相搭配的选择范围,材料与工程技术能解决水池渗漏等问题,激光技术能丰富夜晚景观。不同技术对于景观设计的参与,能极大地丰富景观内容,能从一些细节提升观赏价值。在学校中,不同专业的沟通交流,某一个技术方向的景观研究,都对景观本身的发展有着莫大的作用。

3结束语

第2篇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居学科群支柱性学科之一。风景园林学主要涉及两类问题: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户外自然境域?如何规划设计人类生活所需的户外人工境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学科需要融合工、理、农、文、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知识,交替使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应用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的特征。

二、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办学现状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38个风景园林类学科博士培养点、88个学科硕士培养点,25个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培养点和184个本科专业培养点,覆盖全国175个学位授予单位,其中高校为172个。1998—2009年间,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培养点高速增长,学科博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学科硕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本科专业培养点年平均增长约14%。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前,这些专业培养点分设在工、农、理3个学科门类多个一级学科内,名称混杂重叠,即使是业内人士都很难说清楚。2012年,教育部对风景园林学进行了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8所,其中建筑背景类19所,农林背景类18所,艺术背景类1所,从评估结果来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类有7所: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农林背景类有7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专业特色而言,建筑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侧重于空间形态塑造,农林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在于植物材料的应用。就应对中国当前日益复杂的户外环境问题而言,无论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还是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继续发展完善。从发展规模来看,参评的学校有些是一个学院,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现有教职工约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现有学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职研究生418人。有些则是一个系,如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硕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专硕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数虽少,但无论是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还是毕业生质量,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存在问题多年来,针对风景园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性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点,一方面说明了本学科发展的强劲势头,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任何学校都可以办风景园林专业?办学是否有专业门槛?风景园林的科学性如何考量?

2.专业教育的规范性与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强调规范办学,最直接的就是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而发挥高校各自的优势,则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随着《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出台,专业教育的规范性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的解决,然而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3.高校与用人单位在培养目标上的错位问题设计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便能独立工作,是成熟的专业人员,而不是设计院的实习生;希望学生在学校内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全过程的设计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方案阶段。设计单位不希望学校通过设计院实习来弥补设计教学中的不足。高校则认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认为学生在校读书是为了发展智力、学习理论、提高创造力和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和职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方法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个,因此,培养风景园林师应注重创造性,注重与实践对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指出,在学习阶段,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及讨论式教学应占各课程体系的实质性内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另外,教学环节上还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以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为例,其非常注重对场地的观察分析,每个课程设计对场地的考查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国内高校对这一环节一般不太重视,有时甚至不会到现场去,很多课程设计所选的题目本身就是假题。

5.教学资源问题国外风景园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以美国佐治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其所在的环境设计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团队,全院37名教师多数既是学者,又是注册风景园林师。学院注重与校内众多学院(如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物理学院、艺术学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学与科研。风景园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学生每年必须选修2~3门其他院系的专业课程,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院还不定期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及社会成功人士来系里参加教学、评图和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美国哈佛大学是全球第一个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大学,至今仍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该学科的领军人物全都有在事务所从事规划设计的工作经历,高级选修规划设计课主讲教师全是风景园林大师级的教授。除了建设自己精干的师资队伍外,哈佛大学还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来系里参加教学、讲座和评图工作,从而使师生时刻能接触到最新和最先进的知识。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众多法国一线风景园林师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学院实行项目轮换制,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安排导师。几乎所有的导师都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可以直接接触到不少于20位活跃在风景园林界的设计师。相比之下,国内很少有高校能做到这一点。

三、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概况及办学特点

(一)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概况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设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里,起始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后更名为公共艺术设计)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2012年新增景观学本科专业,2013年统一更名为风景园林专业,同年增设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至此,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格局。

(二)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特点1.原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植根于艺术学门类设计学一级学科之下,课程设置偏重于形态训练、设计中的创意构思、艺术处理,在工程技术方面较为欠缺,把握宏观尺度规划设计能力一般。再者,课程设置兼顾风景园林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学生精力分散,受课时限制,两个方向授课内容都有待于深化。尽管如此,师生经过共同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2013年城市袖珍广场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在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的2013年现代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佳作奖2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2.风景园林专业教师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师和公共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师整合构成,现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及助教5名,个别教师专业上不对口,特别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植物学、景观工程师资存在缺口。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为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后产生,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方向

基于办学基础、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发展背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我们对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探讨如下。

(一)学科交流与融合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恶化现实,我们加强与校内其他学院如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学科的交流融合,发挥风景园林专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加强量化研究,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风景园林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专业,那么科学与艺术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应占到90%,当今的风景园林虽有艺术成分,但主要的理论实践都基于科学、工程、技术。19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百年庆典上对该专业的定义也再次体现了风景园林的科学性远大于艺术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艺术”(Art)一词。对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人士,“需要一个全面的科学方面的培养,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同时保护人类的生活质量,保存地球上丰富的文化遗产”。华东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应该依托相关优势学科,大力提升科学技术含量,以理性为基础,再谈感性浪漫,这是今后立足于国内风景园林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落实。

(二)重点教学方向面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兴旅游游憩地为对象,探索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力求在专业教育及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华理风景园林专业以旅游管理系为主体申办,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二是在中国,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基本都已经被开发,针对人们闲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规划设计建设方兴未艾,亟需要理论与方法进行指导;三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擅长于小尺度的园林设计,对宏观、中观层面的规划设计,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还处于探索之中,这是重塑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形象、形成风景园林教育中国学派的重要契机,值得我们努力奋斗。另外,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部分教师也有较深厚的研究积累,这也成为另一个可以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三)专业教育特色华理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不仅要依托学校理工科学科群优势,不断加强该专业的科学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众审美水平,我们也需要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在风景园林细部设计、景点设计上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水平。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交叉点,可以实现多个专业的交融共生,如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群优势。

(四)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架构风景园林具有的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风景园林教育在知识结构上将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组成的跨学科领域多元化发展。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可以以KAQP为基础框架,进行制订。K指知识(Knowledge),A指能力(Ability),Q指素质(Quality),P指人格(Personality),Q与P内涵基本一致,二者可以结合,形成由知识、能力、素质/人格构成的KAQP人才培养模式。风景园林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般会经历认知、理解、应用、综合4个学习阶段。将4阶段与KAQP相对应,可以建立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培养的目标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第3篇

(一)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专业设置要求,房屋建筑学课程学时无法延长仍为36节,学分为2个,但可调整为1周1次,1次4节连堂,将理论讲述与设计绘图或者小型构造模型制作相结合,简单介绍设计原理部分,并增加对中国园林中古建及木结构建筑的理论知识课时,不再严格按照原教材设置的章节授课,将学分确定为理论1分和实践1分,共2分两个部分。同时,为适应选择设计方向同学的要求,可再另外开设建筑设计原理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各类建筑设计原理,拓展视野。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1.结合工程实际讲授课堂内容。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如果照本宣科,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接受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要将专业名词和意义逐一用容易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还要从学生经常接触或熟悉的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讲起,如果周围有合适的工程正在施工,就要让学生课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去工地四周查看实际案例。2.抓住重点和难点,倾向突出。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多,但内容之间往往缺乏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建筑做法、建筑构造要求等,往往是一些规定性、规范性的东西,且带有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区做法不同。因此需要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分类,划清重点。如:对楼梯和墙体的构造做法在园林建筑设计概念中最为关键,要重点讲述并且能自行设计,而对门窗及雨篷建筑的细部详细构造做法等可适当简略或者取消。再比如:在对建筑结构形式部分的讲解内容中,有针对性地增加传统园林建筑木结构的做法及运用的知识内容。

(三)教学模式的改变

1.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延长了每次上课的课时,因此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小型构造模型的制作和施工图的绘制,如楼梯模型、墙体大样标准施工图抄绘等,还可以加入1~2次与建筑设计原理相关的房间设计等。在理论讲述的基础上增加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增加空间想象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2.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房屋建筑学这种工科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际展示的图片内容特别多。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继续采用过去的“粉笔+讲台”的讲课方式,这一点与理科和文科专业完全不同,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包括观看一些与建筑有关的纪录片,对学生的感官提供多种刺激,重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灵活,有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特别是讲解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复杂空间,都可以发挥电子课件的优势,易懂易学。3.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在对园林建筑构造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和学习后,对教材中有关建筑设计原理的部分通过后续增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进一步巩固和运用,使学生今后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有建筑结构的概念,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更加全面。综合上述教学改革计划,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设置如下,共9周,36个学时。

(四)考核制度的创新

本课程最终的考核模式定为:“理论课程考试+平时实践环节成果”平均分来确定,摒弃了单独用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考查结果的方式,避免出现只会机械记忆、高分低能的现象,理论与实践并重,各占一半。理论考试方式也实行创新。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第一部分为理论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书面规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应用部分,该部分开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绘图表达能力、绘图准确及规范程度。

二、课程改革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