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学生,护理;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要求本科护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社会实践的综合和自我检验,是各门课程考试所不能代替的一种考核方式[1],也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一种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我院首次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实施毕业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通过专家的评审、学生的答辩,发现很多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就其质量作以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右江民族医学院2006届护理本科毕业生共有85人均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并按规定参加了答辩。
1.2 成绩评定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制定。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2∶5。
1.2.1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成绩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共五个等级。
共同要求如下:论文具有统一的书写格式和语言规范,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已由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2]进行写作。分级标准:①优秀(90分以上):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医疗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②良好(80~8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③中等(70~7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较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较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④及格(60~69分):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医疗工作;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⑤不及格(60分以下):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论文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1.2.2 评阅成绩 这部分成绩由论文答辩小组成员给出。论文答辩小组成员对指导教师的初评成绩做再度评审,以确认成绩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该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
评审成绩的主要依据和条件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是否合理;对初评成绩的认可程度如何。
1.2.3 答辩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具体答辩情况给出成绩,并写出具体的答辩意见,这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
优:论文答辩中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思路敏捷,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良:论文答辩中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并对论文中表述不到位处加以补充。
中等:论文答辩中尚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及格:论文答辩中基本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不及格:论文答辩中不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1.3 问卷调查 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8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见表1。
2 结果
2.1 论文类型 本组85篇论文资料中,基础研究类课题5篇,占论文总数5.88%,其余为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等共80篇,占论文总数94.12%。
2.2 格式存在的问题 见表2。
2.3 评审结果 见表3。
表2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不规范(略)
表3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分布情况(略)
2.4 问卷调查情况 85人共有70人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有68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提出了修改建议,其中建议修改论文内容的有57人次,建议修改格式的有23人次;有30人在学校时参加了科研论文写作的课程学习,15人在学校参加了讲座的学习;仅有12人认为答辩时专家的问题尖锐;75人认为通过答辩将对今后的科研论文写作有促进作用;从论文的设计到完成有4人用了近1年的时间,有2人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从资料的收集到完稿的整个过程;只有36篇有老师参与了论文的设计;指导教师有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
3 质量问题分析
3.1 低分原因 本组资料中优秀论文较少,仅占7.06%;中等的比例相对较大,占45.88%;及格占15.29%。得分较低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简单的经验介绍或总结。由于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对理论性的问题钻研不够深入,因而在分析现实的具体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整篇文章泛泛而谈。②虎头蛇尾。即题目大内容小,有的主题包含两个或多个中心,导致论文内容重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论文质量。③存在抄袭现象。虽然不敢整篇抄袭,但有明显的摘录几篇他人同类文章的内容拼凑加工而成,这无论在哪一部分的评分中都大打折扣。④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较大的作业来对待,用十天或十几天就很快完成,应付了事。⑤答辩准备不充分。答辩前没有对所写的论文相关的文献进行仔细查阅,没有预见到答辩时专家可能提及的问题,以致答辩时茫然无措。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格式不规范 从表2中看出,共有51人次格式存在缺陷。问卷调查中,虽然有70人承认自己在查阅文献资料时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但真正在自己撰写时却疏忽了各个层次、段落的规范格式。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括号在文中没有按要求放右上角,计量单位不规范,图表不形象直观,不能正确绘制统计图、三线表,参考文献的标点使用混淆不清等等。
3.2.2 论文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①学院没有明确说明本组学生在下临床实习时要求写毕业论文,以致很多学生在心里上没有任何准备。在实习的最后三个月,学校才下通知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才开始着手准备,因而有创新性的论文很少,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的论文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是不言而喻了,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少部分学生有意识参与科研活动,所以他们一到临床,就主动要求带教老师从选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这些学生的论文花的时间近乎一年,均为科研方面的论文,完成得也比较满意。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本组论文准备时间正是学生求职择业高峰,为了找到接收单位,很多学生将毕业论文放到了次要地位;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来说,普遍认为毕业论文对将来就业已经影响不大,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写作,很多用人单位也要求已签订或意向签订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抱着通过就行的想法对待,其完成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了[3]。论文的资料准备,论文中论点与中心思想的阐发主要来源于丰富的数据、实例的说明与支撑[4],但本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缺乏数据的支持、实例的佐证,特别是各种说服力强的资料。
3.2.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本组的指导教师几乎是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这些教师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还要照顾家庭,对指导学生的写作有一种顾不过来的感觉,显得精力不够。当然也有部分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从论文的形式和文字上作一般性的指导。
3.2.4 指导教师资历不够 从问卷中得知本组指导教师中,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资历较高的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占的比例不足一半,而护士作为指导教师的人数却为数不少。作为低资历的护士,连自己也难写好专业论文,怎么能去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呢?按规定,护士和护师是没有资格当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而校方或院方却没有加以管理和控制,致使一些学生在自己写好初稿之后随便请本专业的人员作些指点,这些人员不知不觉之中被冒充了他们的指导教师就事出有因了。
4 讨论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从更深层次分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5]。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因此学校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4.1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开端,教师出什么题目,学生选什么题目,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只有学生对选题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好奇心和进取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就有可能做到创新。本组中有5名学生因为对科研产生兴趣,他们从始至终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投入研究,论文具有创新性,质量也较高。
4.2 把好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规划,相当于工程中的设计图,对毕业论文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书必须明确规定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间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的时间、答辩时间、约定指导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及联系方式等)[6]。
4.3 把好制定试验(调研)方案关 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完成。指导老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及信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制定好可行性方案,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理清线路。
4.4 把好试验(调研)关 试验(调研)是实施试验(调研)方案,为毕业论文(设计)取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注意收集相关的数据、实例,归类记录清楚,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4.5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是对整个专业思维的物化,也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关,对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写作前应对学生进行一次写作格式标准化教育,使其格式与国际化接轨。指导教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按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论文的规范格式、理论观点、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润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指导,使论文达到格式规范、观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数据统计方法适当,文字书写正确、表述流畅。
4.6 把好毕业论文的答辩与成绩评定关 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而且答辩前才给学生10min时间对答辩问题作准备,专家提出问题后学生要立即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事先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相关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并注意培养自信心,减少不必要的紧张[7]。成绩的评定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避免指导教师作为答辩专家。杜绝答辩流于形式,对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辩。
4.7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关 加强和完善管理,一是调整毕业论文的准备及撰写时间,避免与求职择业时间冲突;二是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上,应安排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对他们作论文各个阶段的具体责任做出明确要求,还应将教师在指导论文写作中付出的劳动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三是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中期检查制度,检查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等;四是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推荐发表,并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评定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美萍.电大护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 2006,12(14):1353.
[2] 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3] 陆富彬.对教学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10:59.
[4] 刘振军,张君维,赵志伟.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5):125.
[5]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08.
[6]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10.
1 讨论严格临床指导教师资质的准入和完善激励机制
由于目前具有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者多为临床护士长,学生论文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可能与她们口常工作繁忙,指导论文没有相应的待遇,思想上不够重视有关。方秀新调查显示本科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所指导的论文质量更显优势,证明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与指导教师密切相关。
因此,要严格导师准入制度,正如学生期望的那样选择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具备本科带教资格,即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具有实际开展科研课题和论文撰写经验,近3年至少发表3篇护理论文。一年中没有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的护士不应作为论文指导教师。同时应完善激励机制,对论文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待遇,如评定教学职称时优先,或者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使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更高。
2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
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与选题、科研设计、统计学分析以及论文写作密切相关。对于刚进入临床还没有论文写作经验的实习生来说,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指导。本调查表明,统计分析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是护理本科生完成论文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难题,也是教师指导不够和学生自己感觉到最薄弱的环节。另外,半数学生认为论文撰写方面指导不足,很多学生希望教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对论文进行指导,可能与现有师资力量薄弱及临床工作过于繁忙有关。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学,如果没有统计学知识,科研无从谈起。尽管本组学生学习过佚学统计学》,具体到应用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无从下手,尤其对统计软件比较陌生,可能与学生未修毓计软件的应用》课程和较少实践数据统计的方法有关。只有到资料收集完毕,由有统计分析经验的临床指导教师统一指导。然而这样仍不能满足她们的要求,有的学生由于开始收集资料的时候不懂得统计分析的方法,致使资料收集例数不足或者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不能发现问题的关键点。缺乏统计学知识,在统计设计的时候就存在问题,到分析时发现己经为时己晚。因此应组织师资力量进行统计学、统计软件的应用、英语、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提高现有教师的指导水平。
3 加强院校论文指导教师的联系
结果表明,院校指导教师联合指导不够,在整个指导过程中虽然是双导师制,即1名护理学院教师,1名临床教师,但是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只是单独面对学生。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受益。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希望能得到其他教师的指导,证明自己的教师有些方面不能满足要求。
要充分发挥教师联合指导的作用,学院和医院的指导教师以及医院内部的指导教师都应该在指导过程中互相交流,就学生缺乏的知识和科研过程中的困难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能解决,教师可以出面请求其他力量的援助。这样可以达到教学相长,既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也促使指导教师提高自己的水平。
4 调整学校和医院有关论文指导的安排
本调查表明,一方面,医院安排讲座没有顺应学生的需求,虽然每所医院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讲座内容,但是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有的医院没有安排她们最缺乏的统计软件的应用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讲座,或者安排了仍没有满足她们的需要。尽管在学校己经学习过有关方面的课程,应用时仍然需要就实践中的问题请教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学生感觉临床实习时间紧张,完成课题时间不足,且有的医院没有安排预答辩。
关键词:毕业生;论文;选题;相关因素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科研在护理水平评定中所占地位愈来愈重要。护理人才尤其是既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又具有科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专业发展所翘首以待的。毕业论文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查过程,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1]。选题是科研工作最关键的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工作水平和研究价值,同时决定了最后撰写论文的水平[2]。因此,为更好的解决护理本科毕业生在论文选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6名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护理本科生的选题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学校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6届全日制护理本科毕业生46人,均为女性,年龄在20-25岁,学制4年,已修完规定课程,包括《护理研究》,《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统计学》等,教授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问卷参考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以及其他资料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护理本科生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选题的内容,选题的方式、时间,自觉影响论文选题的因素等,选择式自由如实回答,共12道题目。
1.2.2调查方法:向46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采用现场发放与现场回收无记名方式,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认真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46份,回收46份,问卷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71.74%的毕业生选题时间是实习中期,选题内容广泛,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人文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选择临床护理方面的是最多的,占41.30%,最少的是护理教育,占8.7%。选题方式各异,其中占63.04%的毕业生是自主选题导师认定,只有8.7%的毕业生是导师指定题目。而选题的依据中,最多是可利用材料丰富,占73.91%,最少的是老师提供的研究方向,占4.35%。
2.246位毕业生的学校指导老师职称最多的是讲师,占43.48%,最少的是教授,占30.43%,其余的是副教授。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一般,占58.7%,而28.26%的毕业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3.04%的认为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整个论文写作过程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但是老师的职称和关注度对部分同学的论文写作存在一定的影响。
2.3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论文选题选题都和下列因素有关:缺乏系统培训,缺乏拓展材料,文献查找困难,没有时间精力,和指导老师缺乏沟通。其中占前三位的是:84.78%缺乏系统教育,78.26%缺乏论文写作相关知识,73.91%不会查找文献。
3讨论
“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3.1在学校缺乏科研论文写作等的系统培训。调查对象均为四年制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已经学习过科研相关课程,比如《文献检索》、《护理研究》和《专业英语》等,因其学时数较少,学分比例低,对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影响很小,而往往被学生所忽略。也安排了关于毕业论文撰写的系列讲座,邀请讲授老师均是教授,副教授,但课堂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研究设计、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的系统训练。同时,护理专业师资队伍本身的科研素质与论文写作能力还比较薄弱[3],虽然部分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科科研的进展,但往往忽略联系科研选题与研究思路,使学生对护理科研仍是一知半解。
3.2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在论文选题时学生因求资料好找,容易写等原因,极易使得选题内容陈旧、选题不到位,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因此在选题时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主体,并与学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4]。
3.3临床实习任务重,精力投入不够。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是学生论文撰写中的阻碍因素[5]。护理临床实习任务的艰巨性及工作时间的特殊性等,导致学生无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又有28.26%的学生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在学校催促定选题之后,没有过多与老师沟通和翻阅资料,随便应付了事。
4结论
选题是研究工作的起步,正确的选题一经决定就为研究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选题也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开端,能否恰当的选题,对于整篇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因此,教、学双方均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6]通过上述调查可见,可以把影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因素总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不会查找文献;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实习期间太辛苦,没有精力等。客观因素包括:整个论文筹备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育;缺乏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等。学生方面应当合理安排好自己时间,做好论文写作的规划,积极查阅相关文献,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问题意识,开拓思维,全面地认识问题,并及时与导师沟通,提取有效信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方面应在学校多组织相关讲座和开设相关课程,强制性让学生去学习,支持学生多参与前沿护理知识的学习,探讨科研写作的模式,使学生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燕燕.丁雪梅.钱英.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认知和撰写能力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306-4307.
[2]肖顺真.护理研究.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3]谢伦芳.关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57-359.
[4]赵国玲,哈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5(2);45-46.
[5]马芳,宋建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分析与思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64-66.
[6]段明娟,张晓勤.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0-221.
[7]王向东,吴永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研究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
1.谈英语专业自考毕业论文写作
2.护理学专业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需求的调查
3.普通高校在自考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4.济南市开展自考毕业申报网络管理的尝试
5.做好自考毕业设计工作之我见
6.某高校自考护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分析
7.自考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
8.对公安本科自考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体会
9.护理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与对策
10.天津理工大学高自考项目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在我院隆重举行
11.高自考英语类专业毕业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英文)
12.护理自考毕业实习规范化管理实践培养
13.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
14.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5.自考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现状分析
16.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考部视觉传达系2010毕业设计优秀作品
17.设立答辩考核环节 确保自考教育质量——中医自考本科毕业答辩考核规范化研究
18.上海市高教自考毕业生自学时间统计分析及应用
19.谈公安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几个问题
20.运用情感教学提升全日制自考生的自考合格率
21.高校自考班的困惑与出路
22.创新形式 创造成功——“董元奔自考助学模式”探源
23.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经济学分析
24.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25.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现状、原因及对策
26.自考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27.构建和谐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秩序
28.面向劳动力市场发展全日制中专自考教育
29.关于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与探讨
30.对自考毕业生择业观的思考
31.教师自学考试与江苏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32.卫校学生自考认知态度的调查分析
33.试论高校自考助学班的教学监控
34.浅谈我院高护自考毕业生情况
35.提高科内护士自考通过率的体会
36.档案干部荣登上海高教自考优秀生光荣榜
37.自学,我生命中的永恒
38.高职院校办自考本科应严格把关
39.杨延谛:十一岁的自考大学生
40.在校中专生参加自考之我见
41.“三多”自学法
42.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热情服务 从严治考——抓好高自考工作的体会
43.自考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医院管理的启示
44.新疆护理自考本科毕业生健康评估能力分析及对策
45.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一个清华女博士的自考情结
46.自考助学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47.高职自考前程似锦——联大应用文理学院高职自考助学班创办之路
48.“三自”大学的产生与社会效应——锦州师院培训中心办学实践评介
49.综合性医院自考护理大专临床实践管理工作探讨
50.校园自考热悄然升温的启示——宁波林校在校学生参加大专自考、函授情况调查
51.全日制自考助学与职业技能培训双证交互式教学改革的研究
52.打造自考品牌 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53.云学习视野下的自考助学模式创新研究
54.高教自考道德教育的探析
55.高教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
56.搭建自考助学平台 构建自考育人体系
57.就自考助学质量提高的途径探究
58.试论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班集体建设
59.浅谈高职学校高自考的教学管理
60.提高普通高校自考助学教学质量刍议
61.自考助学质量提升的有效对策探究
62.高自考助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63.自考新生环境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64.江西民办高校自考助学的困境及改革对策
65.自考保险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66.新疆护理自考本科毕业生健康评估能力分析及对策
67.影响自考助学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及其对策
68.某高校自考护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分析
69.自考报名系统中角色访问控制权限的设计与实现
70.浅谈自考“专本衔接”的学生管理工作——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71.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72.三网融合下的自考助学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
73.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基于湖南H高校1689名全日制自考学生的问卷调查
74.增强自考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难点解析
75.从“蝴蝶效应”看自考助学学生管理
76.“自考”+“职业教育”模式的自考助学广告专业培养方案探讨
77.构建自考助学模式 提高自考辅导质量
78.浅谈高教自考网络助学发展与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
79.我国普通高校药学专业本科自考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
80.高教自考命题质量三要素评价体系的创新研究
81.优化自考服务支撑体系 推进自考教育可持续发展
82.自考创新与思维
83.推进中职与专科教育衔接自考学生管理的思考
84.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自考助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85.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对策研究
86.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提升自考助学机构教学管理能力的研究
87.对提高自考助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88.继续教育自考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89.人才成长“立交桥”背景下中职与自考高职衔接研究
90.自考校园文化的特点、作用与管理
91.本科自考助学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影响调查
92.基于自考“中套专”衔接试点助学模式路径的实践与思考
93.论自考助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94.高校自考助学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95.应当重视和研究自考文献资源建设
96.江西省自考助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97.论民办高校内统招取代自考
98.自考助学与技能培训衔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省高职类大专自考为例
99.21世纪高教自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00.一站式数字化自考学习服务中心研究与实践
101.回归“考”的本质——浅谈MOOC时代的自考定位
102.网络自考助学系统的建设与分析研究
103.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责任教师评价体系探究
104.自考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105.论自考主考学校的“助学”
106.卫校学生自考认知态度的调查分析
107.护理学专业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需求的调查
108.论教育选择对全日制高自考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109.浅谈高校本科自考助学的困境与出路
110.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问题分析——基于某高校2009级全日制助考班的研究报告
111.中高职自考衔接的课程衔接与教学模式研究
112.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工作探析——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113.新升格本科院校自考工作的发展思路——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114.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115.浅谈自考“专本衔接”的学生管理工作
116.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的难题和对策
117.自考全日制助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118.新形势下全日制自考助学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19.自考助学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设计
120.自考助学广告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121.论成人自考英语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122.自考社会助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23.普通高校“自考二学历”教育管理模式——以新疆昌吉学院为例
124.从自考招生看成人自考教学中的问题
125.浅析新形势下高教自考的人才培养定位
126.自考教材发行服务研究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究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究、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究、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究”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究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究的选题有无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究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究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究、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关键词:护本生;创新思维;护理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是我国护理学科中的簿弱环节,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科研人才。目前我国护理硕士毕业生还很少、护理博士生更是寥寥无几,护理本科生在护理科研领域担负着重要责任。因此,如何使护理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基本技能,已成为目前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但是如何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掌握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确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笔者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以及从事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医学院护理系大三本科生。自2005年以来,共有三届学生参与,每届20-25人。
2.研究方法
(1)根据我校医学院护理重点专业规划精神以及我院护理重点专业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办学理念,成立“社区护理实践和科研”兴趣小组,兴趣小组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
(2)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科研的方法是什么?护理科研的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文章的写作体裁各是什么?如何阅读护理期刊、如何利用护理期刊的网络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护理科研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与著录、当代护理科研选题方向及其趋势分析,等等。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
(3)组织学生下社区,具体以医学院附属医院所负责社区点为实践教育基地,以每周三、六各半天时间学生到社区进行实践锻炼。社区点负责人为学生实习基地管理老师。学生社区实践时间为1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做好学生赴社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理论、心理、沟通技巧以及卫生教育的原则和健康教育的步骤,以授课和小讲座形式进行。第二阶段主要组织学生下社区,指导学生开展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及家庭健康卫生指导,每人制定编写一个常见病或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3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她们在社区设定护理目标拟订健康指导计划并实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评价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报告的完成。同时,编制相应的调查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在社区进行一些护理实践调查和研究,为准备毕业论文资料、确定毕业论文设计打基础。
二、研究成效
3年来,参与学生在社区医护人员和本项目负责老师的带教下,深入社区家庭,宣传医疗知识,协助社区建档3000多份,入户探访宣教400多人次,编写了社区常见病的健康教育手册1本(约2万字);完成了:当地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况调查;社区青少年颈椎病、近视眼认知及预防的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调查;大学生对突发伤害的处理能力的调查;社区老年人便秘易患因素的调查;社区更年期妇女的认知状况、抑郁、焦虑及社会支持的调查;城乡初产妇新生儿家庭喂养状况调查;等20余项的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积累资料和数据,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到目前为止,参与本项目研究的80多名护生校级课题立项14个,院级4个,目前已结题10个;校级学生自拟开放性实验立项3个;目前已在《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护理实践与研究》、《社区医学杂志》、《家庭护士》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余篇;获校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开放性实验项目优秀1项。
三、讨论
1.社区实践有助于护生智能结构的完善。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培养本科护生全方位运用护理知识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广阔舞台,也缓解了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教学医院所无法承担的庞大的实习生压力。而且,对于护理本科生的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实践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场所、设备、病员人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仅靠学校的条件是无法完成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任务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实践教育平台,可以不受医院场所、制度的限制,充分强化护生的社会化、人性化服务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知识转换的潜能。其次,学生通过社区健康保健工作的开展,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信念,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促使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和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在第1次讨论结束后19个小组都发现自己小组在讨论对什么题目感兴趣时,学生都反映不知道怎样选题,不明确选题的方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确立论文题目后,大多数小组都开始查阅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自己在查阅文献方面的知识缺乏,针对这点行动指导教师让其他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文献查阅知识的培训。在这个模拟过程中,学生都可以很明确地发现自己在论文选题方面问题,从这方面来讲,老师应用行动研究法,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在真正接触自己的论文撰写时有足够的知识去应对。这也充分证明教师对学生论文选题指导的必要性。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是课程行动研究法最直接的表达,这种方法在指导学生论文选题是有可行性的。
2教师对小组讨论记录评价的分析
课程行动研究从实践上验证了反思教学的循环反复过程。Wallace将教师工作的过程表示为一个教学实践与反思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4]。反思教学采用循环和螺旋上升的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评价和改进自己的教学[5]。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去探索和发现教学问题,然后根据自己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对实际教学环境和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每个小组的论文讨论记录教师都会仔细阅读,教师在阅读讨论记录中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阅读小组讨论自我反思时,会发现学生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欠缺,然后及时给学生补充。就小组讨论所出现的问题,教师会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指导小组继续进行讨论。
3课程行动研究法对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影响
论文的选题和确立课题是论文撰写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最后撰写论文的水平,所以好的选题是优秀论文的基础[6]。选题思路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模拟教学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各自收集资料确立选题,并把自己的选题思路记录下来,教师通过对讨论记录的阅读,整理学生选题的思路,对学生选题的思路进行评价,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一步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促进学生正确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论文选题的思路。在模拟护理科研选题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了完成本组的论文选题以及开题报告,积极地进行资料查阅,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选题思路。在小组的讨论记录中,就第1次论文选题的讨论,每个小组的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论文题目,并提出了自己的选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讨论是激烈的,因为学生们都想自己所选的题目成为小组的最终论文题目,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论文选题的积极性。论文的选题离不开网络,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学生必须通过资料的查阅才能准确认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最终确立论文题目。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文献的查阅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运用课程行动研究法指导学生论文选题时,对学生如何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如何筛选文献进行了仔细的讲解。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真正进行论文选题时不至于因为不会合理利用网络知识而耽误论文的选题。对于从没接触过论文写作的学生来说,论文的选题是非常困难的。课程行动研究法就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论文选题的模拟训练,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论文选题要求进行选题。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为了完成论文选题会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为学生积累了论文选题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选题的时候不会因为相关知识的缺乏而盲目选题。课程行动研究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学会学习”,也就是说,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有意去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7]。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在毕业那年完成,很多学生认为撰写论文有必要,但多数学生主动投入精力少,实际行为松散、拖拉[8]。通过课程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护理本科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论文选题的模拟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明确了论文撰写的目的。为了高质量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在这个模拟课堂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论文选题,更加主动学习论文撰写的相关知识,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课程行动研究法不仅对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有较多的影响,在整个实践活动中论文选题的完成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并进行分析,最终完成论文的选题。在最后1次的论文开题报告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合作的精神。课程行动研究法就是教师与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论文选题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小结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800-03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6
护理学专业已提升为一级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护理创新人才。我国颁布实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中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在倡导创新精神的今天,增强创新的意识,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紧迫,而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60%的学生来自基层及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绝大多数回到基层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及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基层医疗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端护理人才缺乏,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充实到临床及护理管理的岗位。本着“加强基础、突出素质、注重能力、引导创新”的原则[1],为了更好地实践我校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实施护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教学改革实践,取得较满意效果。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我校2004级、2005级、2006级五年制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共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43名,男生7名,年龄19~23岁。
2.方法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研导师制针对性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具体做法为:①选聘导师。由护理学院在学校专、兼职教师中选拔责任心强,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导师。并将导师的基本信息及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向学生公布。②选择导师。一般于大四第二学期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对导师的了解自行选择导师,由每位导师确定带2~3名学生。③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预防医学》《文献检索》《护理研究》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以专题讲座、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小讲课等形式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识、护理科研概况、统计学基本知识、护理论文撰写方法等。④举办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由参加学校及院系组织的科技活动。⑤到基层教学基地挂职锻炼进行社会实践活动。⑥科研实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选题,撰写科研立项标书,进行开题报告,由护理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学生获立项后带着课题进入临床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由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监督实施课题。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安排2~4周时间撰写论文,由护理学院组织进行论文答辩、评分。
3.评价 ①科研立项:由护理学院组织科研开题报告,专家组从选题意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译文、课题完成量等七方面评价,答辩通过给予立项,不能通过者由导师根据专家意见指导学生修改,合格后给予立项。②论文评价:毕业论文成绩由导师评分、专家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为3∶2∶5;评价标准从学术价值、实用性、创新性、论点论据、语言文字、参考文献、答辩情况等七方面进行评分,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5~89分为优良、80~84分为良好、60~79为分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 果
1科研课题研究内容 150项学生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前三位顺位依次为:调查分析、临床护理观察及健康教育。而新技术运用、护理管理和教学改革所占比重较低。见表1。
2.课题完成情况 150名学生中有144名学生能按计划实施并如期完成,占96.0%。6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实施或完成课题而要求更改研究内容,并在导师指导下调整,最终能完成课题。
3.论文评价 论文评分优良率为42.0%,良好以上的达79.33%,无不合格论文。见表2。
讨 论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以知识创新为突出的特征,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离不开科研,科研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本活动,是加强护理研究、推动护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张金萍等[2]认为21世纪的护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内容将是以健康人而非病人为对象开展预防、保健、社会服务等工作,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应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能在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3]。我们通过实施导师制针对性地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初步显现人才培养效果。
1.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 护理本科生应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已是护理学界的共识,随着护理学科的提升,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成为重中之重,而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是护理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除历史原因外与队伍学科氛围有密切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护理教育抓起。在国外,护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硕士毕业生承担,对本科及大专生未作要求[4],但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为提高本科教育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后备人才则成为这些改革的中心环节[5]。当前我国护理博士生几乎是凤毛麟角,硕士生的教育也在起步发展阶段,护理科研的重任落到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肩上。我们通过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三届护理学本科学生科研立项达150项,从结果看到,虽然学生科研立项的内容比较局限,新颖性不够,45.33%为调查分析,新技术应用仅占5.33%;论文撰写的优秀率仅为7.33%,质量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实践机会,科研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2.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护理本科生学制五年,在校学习时间相当充裕,参加校园文化、学术活动的机会多。我们在入学后第一、第二年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定期轮流到实践教学基地挂职,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实践、早接触病人、早接触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发现问题,萌发探索及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强烈欲望,导师因势利导地培养创新思维,为科研选题和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本科生通过课堂-实践-文献检索-选题-立项-撰写科研标书-开题报告-实施课题-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经历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体会其中的艰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及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为42.0%,良好以上的达79.33%,说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科研论文书写的程序与要求,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3.符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民群众对护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常规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临床需要的护士是医学基础知识牢固,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独立思考及临床思维能力,在工作中不墨守陈规,能不断创新的新型高级护理人才。而在欠发达地区对上述新型高级护理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如我校所处地域是全市总人口382.63万人,有12个县区的少数民族地区,2010年底注册护士有4000多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注册护士只有1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临床一线,对本地区护理学科的发展更是非常紧迫而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当前护理本科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时明显不够,如我校的培养方案中《护理研究》理论课为仅18学时,为了弥补不足我们采取专题讲座,课外活动及假期的社会实践来补充,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既能节省学时,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4.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阶段是培养的基础,护理本科生文化基础较好,具备有科学研究的潜质,学校如能正确引导,树立科研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对今后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经过亲身体验,从中感悟科学的严谨、伦理道德的重要,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策划者及护理教学管理者,应从有利于学科可持续发展和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拘泥于课本和课堂,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我们体会到导师制的优势是:导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能在直接参与导师课题实施,协助导师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录入等具体科研工作,有比较多的机会与导师沟通交流。实践证明,学生课题的水平,撰写论文的质量与导师的水平和能力及指导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导师的正确指导,仅靠课堂中讲授学生是无法进行科研立项并实施的。因此,导师制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有效模式。不足之处是少部分导师因教学、临床或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投入精力不够,今后将进一步完善。
总之,注重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将有力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将为社会输送更多思维敏锐、素质全面的创新护理人才,从而促进护理专业人员学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6]。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学校、学生重视外,与临床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意识、实习医院的科研环境有紧密切的联系,需要参与护理教学的各机构、部门、人员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东玲,杨培常,李 伟, 等.护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6.
[2]张金萍,刘文庆,刘丽华,等.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89-90.
[3]曾凡东.科学评价是本科生导师制健康发展的动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5(3):30-31.
[4]仇瑶琴,陈晓英,沈园园,等.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3):214-215.
[5]Chapman H.Towards effective group-work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e Today,2006,26(4):298-303.
【关键词】毕业论文;论文工作;医学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029-02
毕业论文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综合检验和对学校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的检查,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掌握技能途径。我院自2006年开始第一届医学信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现已完成三届,本文就2006、2007、2008届学生毕业论文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高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改进我院毕业论文工作。
1 毕业论文工作分析
1.1 基地建设及其作用:我院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主要是在高校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需要到相关医疗单位进行基础技能、医学信息获取、处理、整理技能及毕业论文设计能力的实习,这些能力的获得对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为保证学生毕业论文正常顺利进行,我院建立了一批以医院为主毕业论文实践基地。
1.2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是由学院根据专业需要聘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学位,有较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水平、教风严谨、责任心强,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担任。2006届21名学生由16名教师指导,2007届25名学生由6名教师指导,2008届14名学生由5名教师指导,基本情况,见表1。
2 讨论
2.1 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我院医学医学信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承担医疗部门信息设计、建设和管理,从事医学信息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根据我院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毕业实习及论文时间计18周(含10周的医院相关部门实习),我院该专业安排了10周的生产实习,主要内容为HM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CIS(临床信息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PACS(医学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医保信息系统、医院网络和医学数据的建设与维护等。这说明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受到高度重视。
2.2 基地建设及其作用:
我院选用的是具有一定的带教条件、科研条件与设施三级综合性医院,每个医院接收5-6名学生,分组安排到医院管理部门,护理部、各临床科室、病案室、检验科、影像科、信息科进行轮转实习。实习基地除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基础技能、医学信息获取、处理、整理技能外,还对实习生政治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及教育及实习生在本单位的人身安全负责。从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实习基地的建设来看,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满足我院学生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需要。
2.3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由表1可以看到三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配备比较科学,正高级职称水平的老师呈上升趋势,高级职称的教师占的比例较高,2006届的62.51%,2007届62.5%,2008届60%,由于学院信息方面师资相对不足,2007届、2008届学生又没有聘任外单位指导老师,所以每位教师所带学生数呈上升趋势,由2006届每位教师平均带教1-2名学生增至2008届位教师平均带教2-3名学生。
2.4 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前题条件。从两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情况来看,选题是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能做到一人一题并体现中、小型为主的原则,能较好地结合科学研究,大多能与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密切结合。来源于科研的选题比例分别是2006届占14.3%,2007届占44%,2008届占50%。呈上升趋势。来源于社会生产实际的选题尚未涉及。
2.5 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
从三届学生的选题内容来看,学生选题涉及医院信息管理类、远程医疗和区域化卫生信息、医学信息教育及培训、医学网站建设及标准化建设及医学信息其他内容各个方面。所有选题均属于医学信息学范畴,而且与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最新进展紧密相联,有利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训练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分类情况看:研究医院信息系统(含电子病历)的及远程医疗和区域化卫生信息直接指导医院院的课题所占比例达40%~50%。
2.6 毕业成绩: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写作态度、毕业论文的水平、答辩情况等的全面评判。由指导教师(占40%)、评阅教师(20%)、答辩小组(40%)三部分组成。从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分布,均成正态分布,组成合理,大多数学生成绩达到良好水平。
2.7 存在问题:首先,毕业论文实习基地尚待完善和扩充,到医院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的医疗卫生机构去实习,到目前为止学生的毕业论文实习只局限于医院各科室。第二,由于我院前二届学生不多,指导教师的配备只局限于学校的信息教研室老师及图书馆研究信息的老师,使学生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内容课题缺乏。第三,通过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写作能力偏弱,外文翻译能力不强等情况。第四,学生由于受就业、考研、毕业前补考等影响,时间上把握不好,存在前松后紧的现象,同进存在论文书写上的不规范。
3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在管理上必须健全完善的毕业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毕业论文质量标准与撰写规范;在质控上,要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全程指导和监督和反馈,严格毕业论文的前期、中期、后期质量检查;在基地建设上,建立、完善毕业论文实习基地并加强对基地的投入与建设;在教师方面,建立梯队型的指导教师队伍,坚持奖惩激励机制,选拔对工作高度负责,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指导教师, 并对指导教师工作有具体、规范的要求。定期举办毕业论文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在学生方面,应要求学生弄清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文献资料查阅、收集,数据处理等提出全面具体规范要求[3],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好毕业论文的时间,掌握好毕业论文的进度,正确处理好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及参加毕业前补考等关系。要提高毕业论文相关研究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毕业论文的选题,打好毕业论文的质量基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
参考文献
[1] 方莉,唐中等.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120
关键词: 双导师制 医学高等 护理教育 新型培养模式
近几年,我国护理学专业教育发展较快,无论是办学层次还是培养规模都显著扩大,许多原本是中等的护理专业逐渐升格为高等教育。但医学高等护理(简称高护)教育毕竟起步较晚,办学经验少,教学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要加强高等护理专业教育研究,特别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医学高护教育快速发展。
双导师制通常是指给研究生配备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其中,通过校内指导侧重专业理论指导,校外导师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双导师制逐渐推广到本科教育,这样能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认知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临床护理教学是医学高等护理教育的转折点,是理论结合实践走向临床岗位的第一步,也是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1]。目前,国内外许多知名医学高校都十分重视临床护理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将双导师制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是一种新型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双导师的选择:校内导师的选择以本专业教师为主,校外导师亦称临床导师,其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热爱护理专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娴熟规范的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的主管护师、高级护师,并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
2.导师的职责:校外导师根据教学实纲制定带教计划和培养目标,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参与教学查房、专题讲座、护理病案讨论等教学活动,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病情观察分析及临床应变处理能力。完成本科室的带教任务及学生的出科考核等,向护理部和校内导师反馈学生的实习情况。校内导师要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提高对护理专业内涵及护理专业的职业情感的认识,从临床实践逐渐认识护理专业的价值,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指导护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撰写。
3.“双导师制”的实施和质量控制。校外临床导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一对一地带教,以自身丰富的经验、发展的眼光帮助护生走出专业上的困惑,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实习生活,使学生体验到一种家的温馨。另外,通过参加院内组织的医疗护理讲座,观摩新技术操作,激活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有机结合。采用综合评价方式,评估“双导师制”教学效果。测试内容包括试卷测验、无记名问卷调查、模拟场景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咨询能力、疾病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2]。
4.“双导师制”的实施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各实习科室的整体护理、查房、病案讨论和小讲课等临床实习活动,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和临床应变处理能力,正确处理各类医患关系,锻炼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如护患关系、护护关系、护医关系等。很多导师本身就是护理部主任或护士长,积累了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宝贵经验,她们的工作方式方法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护理管理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初步掌握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收集资料、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导师结合临床指导学生设计与撰写毕业论文[3],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5.“双导师制”的实施可提高自身素质。临床导师以往习惯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带教的意识不强,通过担任临床导师,感到自身的角色发生很大改变,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导师不断提高认识,转变传统护理带教观念,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很多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实习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匮乏,需要在实际带教过程中努力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护理导师。
6.双导师制是在导师制基础上的补充与发展。校内导师侧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构建健全的人格,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护生人格健全发展,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帮助护生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相当多的内容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学生缺乏实际的体验。校外导师则侧重临床实践,结合临床实例融入团队精神,提升护生的评判思维能力,恰当处理医患关系,为今后真正承担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校内外导师相互结合是对传统导师制的补充与发展,可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学中实施时间较短,尚有许多细节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导师培训制度,引导学生主动与导师沟通,进一步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玲.本科护生双导师制临床带教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88-89.
[2]张利香,薛淑好.护生临床实习期院校双导师制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106-107.
关键词:护理科研;科研能力;护生;高职
《护理科研》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科研能力的拓展提供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护理科研》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高涨,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而敷衍了事,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护理科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服务。
一、高职护生《护理科研》教学现状
1.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护理科研》不被重视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突出操作技能,就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领导的心中,如何教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就是护理科研教学的唯一目标。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强调的依然是护理操作技能,而非科研能力。因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均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作出具体的要求,课程安排课时少,没有任何可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从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护理科研》基础薄弱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被放在重要的地位。护理科研教师多数自身已经对科研不感兴趣,或是已经习惯了依赖教案、教学笔记和现成的教学指导书,缺乏独立思考、自我创新意识,已经习惯了在旧的轨道上运行,重知识、轻能力,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科研能力偏弱等。
3.从学生本身的素质来看,护理科研能力素质较差
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无护理科研的紧迫感,缺乏科研经历和实训指导,护理循证思维能力有限,校内实训和临床实习均无科研要求,毕业时撰写护理论文由于要求不严,可以轻松通过也让学生对科研缺乏兴趣,加之科研本身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总体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及特点是:起点低、范围小、能力弱、后劲差,与其在校期间缺乏科研能力培养有直接关系。
二、高职护生提升科研能力的核心
科研能力,综合理解为阅读、整理、选题、设计、统计、写作、思维、探索、归纳提炼能力等。笔者认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科研能力,其核心即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
1.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护理中,一直强调要求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工作中的细节和问题,即护士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一般遵循的路径是:实践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假设推断提问选题。要着重通过实践体验法、观察思考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假设法、文献阅读法、调查研究法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立体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其提炼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涉及思维能力、技术方法、物质条件和带教指导。护理科研的进行,需要的是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去指导好实践。通过反复地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为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表达问题的能力
科研表达能力就是阶段性成果的传递、输出能力。唯有良好的表达,才能充分地理解;唯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效地交流;唯有有效地交流,才能有力地推进。毕业论文撰写和设计能够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其对护士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提升高职护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护生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
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克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死板、知识灌输式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平时学习中,引导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护生认真思考、分析和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再返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此来提高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的交叉内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心得。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护生对护理科研的兴趣
护理科研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两条主线:一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科学研究引入的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信息,结合教学,又可以对护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育,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二是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护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以及在平时积累、总结的经验和心得,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让护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并不是一味的主观获取。
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教学效率
可在科研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培养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可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可以广泛采用如下方式:教师预设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问题分头寻找答案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总结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可增加学生对护理科研的研究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4.改革考试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护生的学习情况,现阶段考核的方式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考核,而考核又大多是一张试卷解决问题,完全忽视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能力。护理科研的教学不只是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让护生在规定课题内进行论文的书写或是针对其论文进行答辩等等,诸如此类的科研设计,像这样一些实际的护理科研应用有助于护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护生高度重视护理科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锻炼,以考核的形式引导护生。
5.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为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影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可由学院牵头组织负责,聘请一些专业人员、邀请临床资深专家和多年从事临床一线科研工作的护理人员参与到科研教学之中,保证科研教学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总之,提升高职护生的科研能力应作为培养高素质护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促使学生做好相关内容的预习。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临床医生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讨论,并注意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内容。通过学生预先准备,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最后教师针对病例特点及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这种转换是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从机械性学习向思考性学习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通过“临床路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临床路径”是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并缩短疗程、降低成本[2]。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患者入院后应采取的主要诊疗活动,重点医嘱(包括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及病程记录等。使学生主动建立临床动态思维,对学生医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有1500张床位,病源丰富,可以满足本专业临床见习与实习的需求,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西医临床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的基本保障。目前本专业还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我院的临床教学培训基地,为本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撑。使学生快速地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思维培养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收集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实践的启发、引导,逐步建立用一种疾病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一元化疾病原则;用最新的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疾病;先器质性疾病,后功能性疾病;优先考虑可治性疾病,再考虑不可治疾病等临床诊断原则[3]。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和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目标,让学生经历选题、文献检索、课题设计、如何进行课题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课题具体实施和总结等具体科研步骤。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逐步加强科研实践能力[4]。
促使学生做好相关内容的预习。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临床医生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讨论,并注意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内容。通过学生预先准备,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最后教师针对病例特点及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这种转换是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从机械性学习向思考性学习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通过“临床路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临床路径”是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并缩短疗程、降低成本[2]。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患者入院后应采取的主要诊疗活动,重点医嘱(包括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及病程记录等。使学生主动建立临床动态思维,对学生医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有1500张床位,病源丰富,可以满足本专业临床见习与实习的需求,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西医临床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的基本保障。目前本专业还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我院的临床教学培训基地,为本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撑。使学生快速地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思维培养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收集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实践的启发、引导,逐步建立用一种疾病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一元化疾病原则;用最新的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疾病;先器质性疾病,后功能性疾病;优先考虑可治性疾病,再考虑不可治疾病等临床诊断原则[3]。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和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目标,让学生经历选题、文献检索、课题设计、如何进行课题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课题具体实施和总结等具体科研步骤。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逐步加强科研实践能力[4]。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现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但是在甘肃地区,这门学科的实验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为研究对象,结合四川大学考古实验室实地调研情况,从实验室教学建设方面、实验室管理方面提出初步构想,以促进实验室建设。
关键词: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博物馆的关注不断提升,物质投入逐年增加,但博物馆的专业人才缺乏,为了解决这一需求,2008年,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增设了博物馆学专业,2012年增设了文物保护学专业。经过4年的建设,已经建成了“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对于实验课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需借鉴其它大学同类实验室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自身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的思路。
一“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实验教学的调研
四川大学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走在了前面,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为此,2012年7月赴四川大学及周边地区就博物馆和文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调研。四川大学考古实验教学最早成立于1970年。其前身为考古技术实验室,被列入211和四川大学“523实验室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下设考古技术、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微痕分析、动物考古、成分分析、体质人类学等7个实验室。另有中心专业图书资料室、文物标本室各1个。多年来,该中心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尤其是在金沙遗址考古、三峡考古、考古等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其采用的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考古实验教学,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特色鲜明,在中国西南乃至整个南方地区都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的考古实验教学中心。博物馆学实验室:2006年,四川大学考古教学实验中心正式依托四川大学博物馆成立博物馆学实验室,开设“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观众研究”等3门试验课。文物保护实验室:成立于1989年,分为“有机质文物保护实验室”和“无机质文物保护实验室”两部分,现配备有金相显微镜、大气品质测量仪、恒温恒湿箱、电脑测控耐折度仪、台式放大镜、电脑三目体视显微镜、电导率仪、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检测实验仪器等多种实验设备,既可保证文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基础实验教学需要,亦能支持专业师生在文物保护材料、保护技术、保护理论等方面开展研究实践。动物考古实验室:2005年,川大考古实验教学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组建了动物考古实验室,依托于拥有60万件动植物标本的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和考古专业多年发掘积累的动物标本及考古教学中心购买的大量动物标本,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动物考古学》课程和动物骨骼种属鉴定、年代测定、动物食性测试、脂肪酸测试、动物古DNA分析等实验。
二对西北民族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课程设置的思考
根据对川大考古实验室的调研情况,初步有以下构想:
(一)博物馆实验课程的设置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物馆专业的实验课,目前仅有摄影、文物保护、绘图方面的课程,从实验器材上看,我院与川大的差距并不大,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可开设一些具有多元化的实验课,将教学与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研究和实践视角,联系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通过试验培养博物馆学的知识体系、强化实践操作能力。[1]
1.“博物馆藏品管理”实验课实验包括:
藏品清洁与消毒处理、藏品传拓、藏品装具制作、藏品编目与建档、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古代文献书画作品保护、民族与民俗文物保护。“博物馆陈列设计”实验课。实验包括:室内视觉环境计测试验、室内空间环境计测试验、室内物理环境计测试验、展陈工程制图、3D建模试验。
2.“博物馆观众研究”实验课。实验包括:
观众生理计测试验、观众心理计测试验、SPSS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二)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学专业实习课程增加
我院的这两门学科的实习课程太少,只有毕业实习一项,鉴于这两门学科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习课程的比例,如可增加“田野调查实习”、“博物馆实习”等课程。[2]
三对西北民族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管理现状
从2008年“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成立至今已经有4年的时间,还处于摸索阶段,实验室管理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实验设备管理及实验室财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放实验内容单一
开放实验的内容单一,大多数实验室配合课程设置,依赖于课堂教学的理论,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占大多数,按照指导教师设计好的模式步骤进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2.开放实验难度缺乏梯度
开放实验难度缺乏梯度,这与内容单一是相互关联的,正因为大多数实验是验证性,配合理论教学内容的,所以适用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大三、大四的学生,这些实验难度显得简单,此阶段这些学生更需要的是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项目。对于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就要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互补,实验难度应有所降低,才能适应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
3.开放时间固定
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固定,大多数学生上实验课时,课内时间有限,仅能够完成基本的实验内容,熟悉仪器的时间少,实验效果差。对于一些外聘教师的授课,也存在授课时间短,往往在一周内集中授课,可能与正常的课程有冲突。
4.开放实验室设备维护困难
开放实验室设备维护困难,开放时间的不确定性,实验员的缺乏,使开放期间设备的维护较为困难,实验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理,不仅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更给实验课程带来不便。
5.开放实验室财产容易丢失
目前开放实验室的易耗品的管理缺乏规划,小的实验材料没有准确的登记,容易丢失,缺乏有效的实验器材电子管理系统。
6.实验员、指导教师工作量
一些开放性实验是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员及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这就存在加班费问题。
(二)实验室进一步开放的功能定位
1.提供课前预习时间
大多数实验课时间安排紧凑,同一组同学数量又多,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仅能够完成实验内容,对仪器熟悉时间少,对实验内容理解的也不够深刻,往往实验做完了,并不理解通过了哪些实验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仪器,一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理解、对仪器操作的时间。
2.提供课内实验没做完补充时间
由于近几年的扩招,实验室仪器的数量不能够满足学生都能操作的条件,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内容完成;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实验设备故障或动手能力太差等原因没有完成实验内容,这些问题也需要实验室的开放来解决。
3.为外聘老师指导学生实验提供条件
文物保护分析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各种材质文物的分析、修复、保护,需要有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演示及讲解,而这些人员往往在博物馆、考古所等单位工作,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培训和指导。
4.为学生自选实验项目提供条件
实验项目可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实验由教师统一安排时间,而选作实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时间,可由实验内容安排固定的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进行指导。
5.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条件
以往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都是综述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时间、设备和场地,使理论联系实际。
6.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条件
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由学校提供1000-10000元的资助,我院学生更是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为这些课题的完成提供更好的选择方向,也为这些课题的完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7.为实行导师制提供条件
我院实行导师制已经近4年时间,导师制是指一组学生在一个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制度,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进行个别指导,开放实验室为这一制度在我院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中心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验室建设的情况,从增设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提出了设想,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随着工作的推进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
作者:于永平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