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消费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07-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中的主要群体,本论文主要在网络消费背景下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消费观培养的必要性和成因分析和对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1]。

一、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消费概况

本论文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调查了300位红河W院的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的问卷调查。根据网络消费问卷反映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2]。通过对红河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

87%的大学生有过网络消费经历。由此可知,大学生在网络消费群体异常庞大。在网上购物的被调查者中选择结算方式时,73%的人喜欢选择在线支付,货到付款也占有17%的比例,在线支付主要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银行汇款共占。

在网络购物中,消费最高的前四种商品依次为图书31%、运动和休闲产品32%、电脑及相关产品11%、音像制品26%网上购物与传统形式的购物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大学生网络消费认为有物美价廉52%,跟所说的一致,货真价实17%,但也有被网上卖家欺骗的。购买物品后,对购买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有26%的人感觉一般,满意的有27%。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概况的同时,不难看到一些问题也随之滋生。例如:在网络消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网络消费中风险意识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很多同学选择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有自我的独立意识(与众不同和“寻找自我”),大学生对于时尚的消费抵抗力低,有一部分同学购买大量的高额消费品,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极大的问题,个人享乐主义泛滥,不懂得正确区分消费需求和价值。大学生盲目消费是由于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决策失误主要表现在不理解哪些方面需要消费,哪些方面不需要消费,为什么要消费等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

网络消费中的交易方式和传统消费的交易方式存在明显问题[3]。在传统交易方式里,是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内容是可靠安全和有明确的法律保障的;而网络消费是利用互联网视图进行的交易模式,其存在很大的虚拟性。

政府对网络消费的监管力度和制度保障不尽完善。由于网络的自由和开放,相应的网络安全隐患随着产生,在网络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政府缺乏对网络商品的监察力度,缺乏对网络企业信誉的监管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由于企业网络营销及电子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网络消费的发展是广阔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网络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理解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存在着四个问题,根据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对策[4]。

1.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正确的网络消费就必须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积累消费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极主动了解消费常识;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在消费之后,应该注重售后服务的基本问题。

1.2学习消费知识,加强自身理财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消费意识。

1.3提高法律意识。作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

1.4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日常的消费过程中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2.高校增强网络消费教育

首先,加强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高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将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其次,开设网络消费安全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的风险意识,以确保大学生在网络欺诈中争取有效权益。最后,老师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对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为重要,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3.父母培养子女经济独立的意识

首先,家长在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子女从小事做起,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其次,家里独生子女的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最后,父母应该减少孩子的过分依赖感。从小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

4.加强网络消费保障

首先,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优势作用。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常识。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最后,网络消费交易的安全问题,网络消费目前还处于新的领域,国家对网络消费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所以国家应加强法制管理,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一方面约束商家的行为,杜绝虚假的信息来欺骗消费者,一方面要规范网络交易规范,是在个人信息操作方面,提高网络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小红主编《网络消费行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吕佳奇《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调查和研究》沈阳农业大学 2016年

第2篇

实践时间:20___年___月___日

填表日期:20___年___月___日

结题题目

关于大学生经济理念与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姓名

小风

电话

123

邮箱

123@qq.com

学号

321456

身份证号码

12345

指导老师

老师姓名

结题报告方式

毕业论文

专业班级

报告主要内容:

对问卷调查反映出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合自身观念以及第三方观点做出中肯的评论。对当代大学生的经济观念以及消费理念做出了较为合理的剖析。

论文创新之处:

特地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对于理财这一概念的理解与看法,更有预见性地调查了大学生的经济观念。

结题报告的获得:

对于大学生的经济理念与消费观念做了一个比较全面、合理的分析,使得对未来5年内国家青年一代的经济消费行为有一定的预见性,对于未来的社会市场、经济市场也有一定的预测根据。同时反映出了部分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可以为纠正提供基础依据。

第3篇

关键词: 学生;体育消费;特征

引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的个人支出,它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表演的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为参与或观赏运动竞征赛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入场券等。随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为此,探析他们自身独有的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育消费作为人们增进身心健康、娱乐休闲、强身健体的手段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手接受。而在我国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以大学生体育消费为研究对象的更是不多。另一方面吧,目前我国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的界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体育消费的动机、体育消费的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曲靖师范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主要从他们的体育消费动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一起能够为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和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及高校的体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曲靖师范学院的男女大学生共150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现场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并在现场直接回收。(男生共收回79份,女生收回71份。)总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100%。

1.2.2文献资料法

首先查找翻阅社会学、统计学、体育经济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与体育消费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接着按照目前的研究思路,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原来的研究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需要调整研究思路和选择材料,进行资料的初步分析。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论文进行逻辑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pss16.0 统计软件,对收集、整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2.1.1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

体育消费分为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及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体育保健品、体育邮票、体育彩票等;体育信息消费包括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以及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门票,还包括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体育劳务消费包括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的会费、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的学费、前往体育健身场馆的门票费用等。调查结果表明(表1),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

2.1.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观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排在前五位的是:强体健身(60.84%);满足兴趣爱好(52.68%);丰富业余文化生活(38.45%);愉悦身心(33.01%)和扩大交往(24.58%)(见表2)。说明了现代大学生对体育能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性等各方面功能的认识较全面,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取向。“花钱玩体育”、“花钱买健康”的现代生活消费理念正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

2.1.4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消费项目及场所的选择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消费项目的选择是与个人对体育兴趣爱好、需求、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项目的程度不同,对所消费的程度也不同。在消费项目的选择上,男生排在前3位的是: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女生排在前3位的是:健美操、乒乓球和游泳;总体倾向于室内项目的选择。(见表3)

2.3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

2.3.1小部分学生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强,他们既想很好地使用手中的钱,又想自由一些来支配,但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往往影响了支配的自由度。在调查的学生中,30.3%的男生认为自己能理性的有计划的体育消费,而女生只有20.1%,19.61%的女生认为自己易受打折、广告、促销等的影响?而男生只有8.33%。这可以反映出,在体育消费方面,大部分男生比女生更为理性?

2.3.2价格与质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渴望自由地消费,但由于其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因素。在质量相当时,大学生更愿意多花钱购买名牌,17.26%的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髦新潮、个性化,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名牌的一种追慕心理?

2.3.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持宽容态度

在调查中,3.1%的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非常赞成的8%。另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9.2%学生偶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0.71%的学生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0%的学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情况。由此可见,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体育消费动机不明确。

3.1.2曲靖师范学院学生具有体育消费的愿望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社会环境、人文因素、体育兴趣爱好、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主动参与意识和和现代体育消费意识还很薄弱。大部分学生选择去免费场所,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场地。很少有学生选择收费的体育场地参加锻炼。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相差不大,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支出主要在体育服装上。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懂得体育锻炼的方法。

3.1.3曲靖师范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男女生有一定的区别。

体育消费观念、就业形势等条件的制约,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其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逐渐趋向稳定和成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性安排。但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存在盲目性,多进行正确引导,并多提供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呈现多元化特征。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享受型、文化型的非实物性体育消费为辅;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生;但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2建议

3.2.1合理正确的选择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消费

应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促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其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学校在安排教学上要真正体现新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提倡的“三个自主”原则。

3.2.2提供和加强硬件设施的改善

要积极开展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活动,便于学生参加;长远观点来看,要不断开拓适合不同层次体育消费的体育活动方式和场所,不断缩小他们之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差异,为其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应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器材的投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消费对于高等学校的影响,改变观念,采取积极和理性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他们开展的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努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推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活动场所,进而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消费水平。

3.2.3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消费价格和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倡导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适度消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大体育消费的引导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2]朱建宇.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

[3]张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4]佐伯聪夫.面向成熟社会的体育革新[C1].林显鹏译.德国科隆国际体育科学研讨论文集.1995

[5]胡晓风.体育大观[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10.

[6]熊斗寅.体育文选[M].京华出版社.1996.32—37.

[7]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67—176.

第4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对策

1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 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1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来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来源渠道还有勤工俭学、兼职、贷款、奖学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约59%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间;约29%的学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间;还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勤工俭学和兼职所得。

2.2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其反应了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总体消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其次是交际、通讯、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项目进行概括,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交往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总体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费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费。其次是发展消费,再次交往消费和享乐消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山东省大学生消费调查及引导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引导

中图分类号:C9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88-01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

经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但仍以家庭为主,统计显示选择家庭为主要消费来源的学生占70%。统计同时也显示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越来越强,调查中20%的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或兼职来获取生活费。

(二)大学生主要消费结构

1、基础消费

主要包括:(1)生活消费,这种消费在大学生所有消费中占的比例最高。调查中大学生月伙食费支出占月总消费支出近50%,月购买衣物费用支出占近10%。(2)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打印复印等费用。

2、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消费

主要包括:(1)交际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调查中月交际费50-100元占23%,100-200元占27%,200元以上占11%。(2)网络消费。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校园网资费较低,本科生和研究生上网的费用不是很高,月上网费用30元以下占62%,30元以上占28%。(3)通讯消费。随着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上网功能的出现,大学生的通讯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月消费30元以下占6%,30元-50元占55%,50元-100元占32%,100元以上占7%。(4)休闲娱乐消费。其中KTV是大学生最热衷的休闲娱乐活动,月花费在30元左右的占65%。

3、发展消费

(1)考证消费。随着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各种考试证书成为找工作的“敲门砖”。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学期考证的费用在50-200元的高达48%的比例。(2)发论文消费。这是发展消费中兴起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29%的本科生和90%的研究生。在这90%研究生中,每学期费用800-1000元占32%;1000-1500元占6%;1500元以上占15%。(3)找工作消费。大学生为了找工作参加各地大型招聘会和各种考试所花费的报名费、交通住宿费等占据了大学生消费中很大的比例。

(三)大学生消费水平分析

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以中低消费为主。调查中42%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能省则省”,40%的同学是“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500元以下占24%, 500-800 元占47%。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消费是现实、合理的。“就整体情况而言,你是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没有人认为过高,20%的同学认为比较高,74%的同学认为比较符合实际,5%的同学认为比较节俭。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引导

(一) 大学生消费特点

(1) 大学生在消费商品时,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即性价比)。调查显示购买商品时首要考虑因素是价格、质量的同学占83%,注重外形美观的占12%,注重品牌的仅占5%。这是因为上文提到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即使是20%的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获取生活来源的同学,他们每月可以支配的钱是有限和固定的。时尚(即外形美观)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是位于为大学生消费的第二因素,这说明大学生消费还是理性的,盲目的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他们用在购买学习资料上花费的比例和用在上网的花费上的比例严重失衡。

(3)没有合理的理财观念,储蓄意识淡薄。调查中18%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毫不在乎,想花就花”。在“当你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你基本会有怎样的安排”的问题上,选择“没什么安排,想到用什么就用什么”占40%;5%的同学选择“马上去买或马上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你所热衷的方面,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36%的同学选择“会”。在“你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如何”,14%大学生认为较差,无计划;78%的大学生认为很一般;仅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二)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

第6篇

[关键词]石家庄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在中国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潜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欢愉和健康。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有实际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本文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发展学生体育消费的策略选择,为大学生进行自身体育消费行为的拓展和制约,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六所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本、专科生各5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级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综合设计了《石家庄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经多次请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经效度检验具有可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论证。

三、结果与分析

1.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四项。而把体育成就和攀比炫耀作为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生运动队成员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以社会交往为消费动机的人数居首位,占36.3%,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和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动机居首位,占38.2%,明显高于男生。通过访谈得知,女生主要是为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而进行体育消费的。强身健体、精神娱乐这两种最直接、外在的体育锻炼的功能,也被相当一部分的男、女生作为体育消费动机,其中强身健体动机居于次要地位。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学习、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2.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内容调查与分析。本文在调查问卷时,把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健身器材、体育书报、体育音像制品、运动饮料、食品等方面的消费归为实物消费,把体育健身咨询与培训、体育彩票、医疗康复、体育旅游、观看体育比赛等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归位劳务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实物型消费内容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学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非常认同,少数学生较为认同;对于“你是否赞成在校园内有偿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一项的访谈中,表示赞成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省会石家庄市高校学生,受当地经济、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已普遍具有了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虽然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仍以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为主,但无形消费也有所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劳务消费中的观看比赛一项的消费水平已超过了实物消费中的购买器材和饮料一项的消费水平。

3.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从众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是一个极易具有从众心理的社会群体,他们常常结伴购买体育用品或观看比赛等,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方式会相互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此外,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个性心理也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表现自我,这特别表现在选购体育商品时。(2)大学生面对体育消费时“求实”与“求名”的双重心理。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能够提高月消费支出,那么无论是体育实物消费水平还是体育劳务消费水平,都会相应提高,并且他们的劳务消费水平的提高幅度会更快。调查结果说明,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另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业太忙无暇顾及体育锻炼,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体育消费。

四、结论与建议

1.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位居首位的消费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他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石家庄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已透露向劳务型发展的端倪,并且消费方式也将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并对以“攀比”、“炫耀”为消费动机的学生加以教育引导。

4.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加强高校内的有偿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学生的体育消费。大学生对体育实物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根据大学生就近消费的特点,可在校园附近加强有偿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用品的销售。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休闲消费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3-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更是一种作为精神状态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它的本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特点是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勇于尝试、拥有丰富的休闲消费方式。大学生休闲消费是除了上课、完成课程作业以外的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活动,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学教育的引导,致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休闲消费认知差、休闲消费道德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发展。所以,关于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文教育的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消费的概述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时,人们的休闲消费习惯心理也悄然发生了的变化,这就更加促进了“休闲消费”的产生。

休闲消费是什么?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1}。休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例如为了休闲,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满足健康娱乐的消费,例如体育健身、户外旅游、个人喜好、家庭娱乐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务体验等支出;第三,满足消费发展水平的需要,如图书、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爱和其他慈善活动,以及礼品等情感消费领域。

二、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是一个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是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动机是对个人的休闲消费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使休闲活动向着一定的消费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2}。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直接影响到休闲发展、休闲健身、休闲学习、休闲时间等不同的休闲消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行为。

休闲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安排相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各种假期,每年大约是170天休息时间,可以提供大学生们在一段时间条件内以实现休闲消费。

1.有理性,重发展,讲实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像有的人说的是主观的,没有计划,缺乏理性。因此,不应该把个别学生的消费或学生的个人消费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学生。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更为理性,同时也注重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休闲消费。传统的“廉价”消费观念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中仍然认同,休闲消费时应考虑到实际使用,当代大学生是讲究实惠的。据调查,67.8%的大学生购物,将与商家讨价还价;96.5%的大学生在假期旅游期间有节约、环保意识{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费感受,讲舒适享受。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攀比,通过个别访谈认为:例如,一些学生为了流行的手机,或获得一双时尚的靴子,节省其他必要开支,或通过其他金融渠道来消费。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主要体现在交际费用和爱情支出方面。针对这些情况,他们更注重休闲消费的感觉。据调查,在通信消费中学生每月手机费高于100元的占43.3%,这说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不合理支出是相当严重的,每个月花费100~200元左右的比例达16.2%。他们承认,恋爱和情感需要的投入,会使消费增加{4}。

3.科学理财观念淡薄,经济缺乏独立意识,休闲消费倾向追逐前卫。大学生虽然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学生的消费要适度。据调查,做辅导或其他兼职学生,53.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为了获得独立,23.2%的学生是工作学习计划;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持闲置态度,和23.6%的学生没有做任何支出计划{5}。由此,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薄弱。

三、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

由于休闲消费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导致大学生们不懂休闲消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适当的休闲消费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高休闲消费现象趋势化。所谓高消费是相对于低消费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费水平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们的购买力消费{6}。休闲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父母的供给一直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追求奢侈消费和高消费是不可取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总额不到30%的真实成本,日常人际交往、买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恋爱、旅行等支出都是开销在他们的侧重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学习消费外,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也越来越多:一年的移动电话、电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达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贫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够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户!”这些顺口溜,是对大学生活的网络评价,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经济的负担。

2.盲目从众型休闲消费现象普遍化。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识的,对休闲消费,他们喜欢时尚,但是相对盲目:不断“攻击”的电视广告,使一些学生不能忍受诱惑,在商家消费中,折扣销售,赠送消费等不必要的消费行为之前,“事后感到遗憾”,这种情况普遍存在{8}。大学生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消费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种休闲消费伦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闲消费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坏事。如:与其他人的工作表现相比,要赶上其他人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闲消费问题上,比较,炫耀消费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从高中时期就努力奋斗,通过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学后发现,由于激烈竞争,自己在高中成绩一流,到大学并不突出,成绩平常和专业技能一般,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差距和损失感。他们认为通过购买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从而提高自我价值,从周围学生的羡慕中,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为了不自卑,不在别人面前“羞耻”,看到周围的同学消费,自己也要不顾“囊中羞涩”,倾其所有,进行攀比。在他们看来,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产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比较心理。他们通过炫耀、比较休闲消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了一些同学的钦佩和尊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对家庭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4.浪费型休闲消费在扩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节俭的大学生应该提倡和发扬。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却是愈演愈烈,节俭的理念已经不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了,甚至有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小气”,浪费的体现就是“慷慨”、“时尚”。高校学生的浪费现象正随着发展潜力而在扩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是令人震惊的:只吃一口的米饭,剩下就被倒掉;一条鱼没有吃完,就扔进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个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铅笔只用几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度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学生消费支出惊人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谈恋爱的男女生的消费也很昂贵;恋人之间的交流礼物,有的高达数百到上千元。当然,这种休闲消费是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但人际交往的成本很高,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这种现象不仅使人际关系变味,而且与“双型社会”时代的建设相违背。

5.休闲消费观念及动机狭隘。休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费时间,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成为人”的过程{10}。大学生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动机的性质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休闲消费动机是消极的,他们沉迷于网络,通过浪费时间,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宽松。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是一种误解,认为消费是打发闲暇时间,是很宽松的,无尽的游戏;而休闲消费是在线游戏,购物等;存在休闲消费和“丧志”、“游手好闲”的困惑。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就是互联网、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的狭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更多地意识到休闲消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质。

6.休闲消费能力不高。大学生们虽然普遍“爱好广泛”,可是却谈不上多才多艺。因此许多学生的休闲生活是游戏,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技能是很低的。大学生在思维、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们是一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其休闲消费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休闲消费问题,是学生自身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的问题。

四、大学生构建正确休闲消费方式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休闲消费内容的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闲消费模式,也应重视休闲消费的问题,开展有效的休闲消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构建休闲消费教育的内容。

(1)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细致地跟进大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查,科学决策研究和引导有效教育。没有科学的调查,是没有根据的说消费,也没有实施教育和决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倾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大学生全年有1/2的休闲时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构建休闲教育体系。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和各种休闲消费活动的休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时间和观念,自觉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高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得休闲消费技能,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优雅的休闲消费环境和氛围。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合理的休闲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试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回归生活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活动。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灵活、合理的休闲活动规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参与休闲消费观念,掌握活动的技能,体验休闲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学校不仅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低消费场所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娱乐的机会。让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活动不仅丰富,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展休闲消费教育的途径。

(1)根据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开展专题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了很多约束和控制。对于时间概念管理不善的许多学生们开展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绍给大学生们时间管理模式和指导理论,科学制定符合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计划。传统的系列讲座并不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参加专项教育人数应该是合理的,规模要适中,便于学生们的互动。进行这种专项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审美文化和休闲消费方式,便于他们在当前及未来可以利用好休闲时间,以达到休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用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考虑个人消费,不要忘记科学的休闲消费计划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的休闲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休闲消费心理和行动。

3.营造休闲消费的环境。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念。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的互动,注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的课程培养良好的理财能力。

(2)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个好的家庭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学校、社会影响更大。消费环境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载体,高校应促进学业成绩。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科学消费活动的输出。社(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会是一个大环境,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用正确的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引导学生走“健康与美”之路。

总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象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者心理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休闲作研究和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与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注释: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刘小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伦理问题及原因探索.消费经济,2013,(17):119~122

{3}翟丽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解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11,(4):37~440

{4}李一男.简论大学生休闲消费.消费经济,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对策分析――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1,12(2):69~74

{7}郝风龙.大学生休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013,9(2):92~96

{9}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校园心理,009,3(3):166~168

{10}马秀峰,温利华.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7(2):160~162

参考文献:

[1] 耿富云.硕士研究生休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中国电子教育,2009(6)

[2] 谢丽丽(导师:王桂林).我国直辖市市民休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杨鲁(导师:邓国用).发展我国休闲消费问题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问题;对策;新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89-02

消费不仅仅意味着花钱,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消费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群体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健康的消费观影响和制约着其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和行为方式。如何引导现代大学生合理消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四所高校的大学生展开调研活动,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总结出新疆高校学生在消费观念、行为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性的对策建议。

一、新疆高校学生消费行为的总体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的每月生活费在300元~500元的比例占到64.2%,部分贫困学生每月生活费甚至在300元以下,占到7.5%,这两部分学生占到总体的近72%。其中生活费主要用于伙食费,200元~300元的占到总数的59%,200元以下的占到15.4%。每月购买衣物的花费在100元以下的占到62.7%。上网费50元以下的占到80.6%,电话费50元以下的占到60.7%。有63%的同学认为在购物时要兼顾“实惠与高标”。 在调查中,63%的同学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合理消费”;58.3%的同学认为合理的消费方式是“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虽然多数的同学生活费来源主要来自家庭,但是有很多同学已经有了经济独立的意识,19.4%的同学生活费主要通过做家教和兼职工作来获得,21.9%的同学生活费主要通过奖学金获得。65.5%的同学赞成“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都不会过时”。

上述数据表明,虽然新疆自解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处于西北边陲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落后以及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致使新疆的人均收入与家庭收入水平在全国仍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因而由经济收入水平所决定的消费水平相对也较低,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消费总体上也是“适度消费”。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新疆高校学生的总体消费是合理的,趋势是正常的。但是同时也反映了在实际消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其正确的消费观的形成。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攀比消费严重。在调查中84.6%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有一至二部手机,甚至有三至四部手机,手机的功能,外形都是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94%的同学拥有手机,72.5%的同学拥有mp3、mp4,10.5%的同学有台式电脑,16%的同学有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电脑成为大学生群体必备的三大件。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看到宿舍同学、班级同学都有三大件,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向家里人要钱,或省吃俭用挤出伙食费来购买其中的一样、两样或全部。由于虚荣心的作祟,吃饭讲排场,穿衣讲品牌,过生日可以一掷千金,为了所谓的恋爱中的浪漫,可以变卖全部家当,甚至举债度日。在调查中,有27%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500元~1 000元,1%的同学甚至超过了1 000元。由于同学之间的盲目攀比,同学们对自己的期望月消费值非常的高,竟然有同学会不切实际的填写10 000元。如果这种态势得不到有效地遏制,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理财意识差。在问及“你对你的消费支出有没有记账的习惯” 时,29%的同学回答“我很少有记账的习惯”,24.5%的同学回答“我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24.1%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月的生活费时“没什么安排,想用什么就买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校部分大学生理财意识较差,在自己所热衷的方面,有34.3%的同学会控制不住而大肆挥霍。在大学校园里,“月光族”、“负翁”等这类的人群屡见不鲜。往往是“月初还钱,月末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而言,财商几乎等于零。往往是学期开学初时手头最宽裕,因为刚从家里回来,小有积蓄,花钱没有节制,也没有记账的习惯,可还不到月中,看到瘪瘪的钱包,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些地方去了。也不敢和家里人说,后面的日子只有借钱度日。等家里再寄来钱,再把这个洞堵上,学期末的时候又是最穷的时候,节衣缩食,终于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一学期一学期的周而复始。

3.娱乐与人情消费攀升。近几年,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占所有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消费主体增大,消费对象增多,消费范围扩大,消费金额增加,这已成为大学生消费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人情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 38.6 %,甚至高于用于学习上的费用。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人们需求的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建立自己的社交网,金钱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另外社会上关系网意识也时时侵袭着当代大学生,不少人认为只有在消费上做到大方才可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在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人情消费是“请客吃饭”,从过生日、庆佳节到入党、选班委、评三好、发论文、获奖学金等等合理的、不合理的都成为吃饭的理由。不量力而行的人情消费使学生产生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三、新疆高校不合理消费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增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人民先富裕起来,由于经济宽裕了,因而就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在生意场上,要充排场,要懂人情世故,在其他的行业也是如此,因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侵蚀了部分人群,也使大学生群体受到了侵蚀。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开放的校园里,他们可以多渠道的全方位接触社会,使他们的消费观出现了偏差。

2.学校因素的影响。对“课堂上,老师对你们是否进行过理财教育”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56.8%的同学表示偶尔接受过这样的教育,然而也有32.6%的同学是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学校对于学生的相关教育方面仍存在缺失,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财商”的内容合理的揉入到课程当中去。忽视了各个学科的内在联系性。不管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中都缺乏相关的教育内容。致使很多的大学缺乏合理的指导,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理财。

3.家庭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反映,58%的家长都不会限制子女的消费;44%的家长则要依据所购买的物品来看,如果不是太奢侈,都会满足子女的需求;27%的家长从不会对子女的消费行为进行指导和教育;68%的家长也是偶尔教育一下。可见父母的放纵、溺爱也是造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重要原因。“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影响深远。由于每个月的生活费很充足,又缺乏父母的监管力度,因而就会造成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4.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首先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成人,但是在心理上仍然很不成熟,好奇心、好胜心都很强。在心理层面有很强的攀比意识、从众意识;其次大学生社会经验浅,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上独立自主性差,都是在花父母的钱,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所以在消费方面很容易出现不合理消费。

四、解决新疆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对策

1.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首先通过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提倡节约风尚,培养全社会合理的消费观。其次,政府应采取经济或行政手段,净化社会风气,制止不良消费风气,加强高校周围环境的治理,取缔那些纯赢利性的、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要多做正面宣传和引导,避免过度的宣传高消费对大学生形成误导,为大学生进行文明、适度消费营造良好氛围。

2.发挥高校在消费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应加强理论层面的教育。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反对过度消费,帮助大学生在生活中逐渐成熟发展。高校还要始终进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可以开设“科学理财”的选修课,或者把“财商教育”纳入“两课”教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改正错误的消费方式,对他们将来的个人创业及发展都是有帮助的。其次,高校要为学生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各种勤工助学活动体验到自己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不良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深刻反省,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与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及时对大学生全体的消费行为进行引导,对学生消费心理进行及时反馈。

3.家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首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出良好的榜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做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不超前消费的良好榜样,从小就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对于孩子的生活费提供要适度,不能够过分溺爱,对于孩子的所有要求全部满足,加强对于他们消费的监督力度。

4.大学生应加强自身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但是作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一定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不能在吃、穿、用等表层上你攀我比,而是要在学习、工作、交际等方面比。当前社会需要有知识,有能力全面的人才,所以必须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大学生都应从思想上摈弃依赖性,多参加社会实践,逐步学会自力更生,要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谋取幸福,在校园里就开始磨砺自己的意志。

参考文献:

[1] 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卢嘉瑞,吕志敏,等.消费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彭华民.消费社会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4] 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陈勇,黄嫱.消费活动伦理意蕴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6] 刘金平,王金娥.消费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7] 张迪.当代大学生消费现象透视及消费心理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第9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及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建议高校改善体育环境与场馆器材,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  100元一20。元的占42%,  200元一300元的占26%,  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  10元一20。元的占58%,  200元一300元的占12%,  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

  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五、结束语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高职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伴随1996年部分高校并轨招生的试行,大学生学费大幅度上涨,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先后出台了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困难补助和学杂费减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高职院校在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学生经济资助体系。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该院建立健全了以“奖、助、补、贷、减”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资助体系,大力推进温暖工程建设。可见,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对当今贫困大学生正发挥着显著的物资解困功能。

消费道德教育是指以提高消费者道德素质为宗旨,有目的、有计划、多途径地向消费者传授和灌输合乎现代伦理道德规范的消费知识、消费经验、消费技能等内容,并对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作为高职大学生的主体,“90后”具有其独特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由于目前我国缺少比较完善的消费道德体系,身处多种消费观念冲突交织复杂背景下的高职大学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出现消费道德缺失的现象。因此,对从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辅导员来讲,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为消费道德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契机,加强对“90后”高职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这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节约社会,完善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特点及其实施后对“90后”高职大学生的影响

该资助体系的特点是:经济来源全由政府投入;资助对象虽各有不同,但其实施宗旨是既奖优又助困。该资助体系的实施提高了资助的强度,扩大了资助的覆盖面。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五年来,每年国家资助的金额达500多万元;每年约有25%的学生获得学院奖学金,有20%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在银行的支持下,学生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由数十人增加到近千人,仅近三年生源地贷款就达到770余万元。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实施,如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位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田,大大减轻了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提高了他们生活的自信,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斗志。受资助的大学生感恩于国家的关怀,力争将获得的资助予以最合理的利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90后”的高职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浓厚而集体观念淡薄,在高职学生资助体系等关涉自身经济利益面前,首先考虑的是自我,有的为了获得高额资助甚至不惜请客送礼,使资助政策变了味。而拿到高额资助的贫困生,有的摇身一变成为校园“困难贵族”,其中拿着钱去从事高消费的大有人在。同时,由于资助的无偿性和国家政策的连续性,一些贫困生和家长把贫困当成一种获得国家无偿资助的筹码,滋生了“等、靠、要”等消极思想。这都显然有悖于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实施的宗旨。

二、利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加强“90后”高职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路径

目前,“90后”高职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理性的,但越来越多的不良消费观正严重影响着高职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对即将成为社会主要驱动力和消费生力军的“90后”加强消费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从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笔者认为虽然加强“90后”高职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但尤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善于利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为消费道德教育提供的新途径,加强“90后”高职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

1.加强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实施宗旨是奖优助困。因此,学院管理部门应在确保奖助学金、补贴等准确无误发放之余,还应建立规章制度,形成和谐消费道德的长效约束机制。如,在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制订的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办法,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等校纪校规中,对各项科学的消费行为规则进行了具体量化,并要求对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予以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对有悖于和谐要求的行为予以制约和惩罚,并将是否遵守制订的规章制度作为各种评优评先及奖助学金、补贴的重要依据。  2.培养节俭习惯,培养学生“财商”

辅导员应巧抓国家资助体系实施的契机,加强“90后”高职大学生的消费引导和理财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节俭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辅导员要针对“90后”高职大学生的消费误区,有选择地开设一些讲座、报告会,如结合系部实际请企业管理者讲艰苦创业的历史;还可以利用系部每周六晚上“我与电影有个约会”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反映贫困山区孩子求学生涯的电影,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和向“希望工程”捐款等活动,使他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形成理性消费观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而所谓的“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的能力。如辅导员可利用主题班会教学生“花钱”的方法;又可以采取与企业家面对面、开展理财竞赛等方式,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理财兴趣,引导学生的消费和理财行为,使他们具备走上社会的消费道德素质和理财经验。

3.注重人文关怀

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对“90后”高职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把握他们对于消费观念的心理,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因“人无我有”和“人有我无”带来的心理冲击,正视自己的消费阶层,做到“富不傲,贫不卑”,适时调整心态,避免步入由从众心理转向求异心理的恶性循环消费误区,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塑造和谐的心灵环境,从本质上杜绝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非理性消费现象的产生。而辅导员自身应自觉做到生活简朴,不铺张浪费,做学生勤俭节约的师德榜样。

4.发挥社团作用,培养自立能力

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辅导员应注重发挥学院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以消费、理财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以“如何看待校园浪费现象”和“理性消费与理财能力”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使大学生在参与中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充分发挥学院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岗位和创造更多社会实践机会的作用,鼓励在校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各种课外兼职、实践活动,使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确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培养自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消费道德氛围。成立系部爱心基金会,开展“每天节约5角钱”等活动。运用宣传工具,如橱窗、展板、标语、校报、校园网、广播等,在校园内进行良好的消费舆论宣传,加强机会教育与感恩教育,促进学生合理、适度消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消费道德教育。

5.延伸“两课”教育

第11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期待下,通过学习感知社会文化,接受教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自食其力的社会人。大学生社会化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需要,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则是大学生社会化状况最直接的体现。校园不良消费透视出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倾向,折射出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社会化行为的过度或偏离。因此,高校要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大力开展人生观、消费观和恋爱观教育,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不良消费;社会化教育;消费教育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群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获得社会生活基本技能,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是十分复杂而全面的,其中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大学生社会化状况最直接的体现。随着90后新生代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大学生校园的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多极化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社会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其自身几乎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别受到社会、家长、学校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出社会经济文化的演进和社会消费导向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揭示着当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特点,也折射出大学生社会化倾向和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状况。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产品的充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作为纯消费群体的大学生,其消费需求也日趋旺盛。如今的新生代大学生,不再像过去的大学生只满足于生活学习必需的生存消费,除生活、学习消费外,交际消费、手机电话消费、网络消费、健身消费、旅游消费、美容化妆消费等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内容,反映出如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社会化的状况。

二、不良消费折射大学生过度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化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并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的关键所在。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超出了正常的消费范围,出现高消费、盲从消费、畸形消费等不良消费问题。出现这些不良消费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消费倾向的某些误导和学校、家庭对学生消费教育的缺失,对学生消费社会化过程缺少有效的引导和监管。许多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急切地跳出中学阶段升学压力形成的封闭状态,急于释放各种抑制和束缚,把抑制的消费欲望迅速地放大,盲从地投身于社会消费的时尚和潮流中,使得大学生消费社会化的过程呈现出“快速转变”的特点,一些大学生在社会消费主义思想影响下,为了打破经济拮据的无奈和窘境,逐步形成了“借贷”、“信用”、“透支”等“负翁”消费意识。这种消费社会化速度和程度明显高于同类人群,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是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集中表现。

大学生的种种不良消费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是大学生为片面追求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而导致的行为偏差。从大学生不良消费透视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物质生活过度社会化。一些大学生追求时尚、追求品牌,推崇世俗化物质享受,互相攀比,把高消费的“潇洒”表现得淋漓尽致,吸烟、酗酒等一些与大学生身份及消费能力不相符的行为在校园里蔓延。二是感情生活过度社会化。大学校园恋爱被视为一项不谈婚姻的爱情,是一项明知没有结果的爱情。一部分大学生游离于学校生活之外,在校外过早地开始营造自己的家庭生活,不仅在饭店、茶室、肯德基出双入对,还双双出入超市、商场和菜场,提前体验了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既增加了生活支出,又严重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发展。三是处世态度过度社会化。一些学生的消费支出中,请客、送礼占了相当的比例,有些学生过分热衷“感情投资”,搞交际、拉关系,圆滑世故,有些学生为了入党、评优、“提干”,搞串联、拉选票,甚至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关系走后门,他们以这种方式显示自己懂得人情世故,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向社会证明自己的成熟。

因此,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不只是简单的消费行为,它反映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成熟,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自我辨别能力,在心理上表现为异常“成熟”,在行为上盲目从众,超越了大学生甚至普通社会成员的行为标准和承受程度,这种过度社会化现象,容易使其人格受到挤压而导致人格缺陷,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滑向歧途,对学生自身和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社会化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化的实质是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期待下,通过学习感知社会文化,接受教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自食其力的社会人。大学阶段学生必须完成这样一种质的转变,然而过度、过快的转变,也不利于学生社会角色形成和演变。校园不良消费反映出一部分学生社会角色的过度过快转变,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1.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角色转变的成功与否。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如何与社会相适应,如何更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他们迫切希望按照社会的要求从各方面来塑造自己,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发展自己。由于学校在学生社会化方面的教育缺失,使学生在社会角色转变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导致学生社会化行为的过度或偏离。因此,高校在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必须把社会化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如可以开设“家庭与婚姻”、“公民道德”、“消费常识”、“职业生涯规划”、“商品知识”、“体育文化”、“心理学”、“医学卫生常识”等社会化课程,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增强生活技能提供有效的知识基础、理论指导和行为导向。

2.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准则处于调整和变动之中,大学生的人生经历简单,面对社会多样化的复杂环境,不少大学生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识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从而深深地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尴尬境地,甚至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从消费调查来看,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处世态度,反映出大学生社会化的价值偏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造成严重障碍。因此,高校要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开展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角色期望,强化社会责任,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权力、地位、金钱,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抵御各种不良社会现象侵蚀的能力,顺利实现从学生到社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3.加强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形成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

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反映大学生社会化状况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一个基本没有收入的群体,其消费状况不应该超越社会人群的消费水平和范围。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消费通常被认定为私人事务或行使个人权利、满足个人需要、获取个人消费利益的行为,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消费教育往往不够重视,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意识,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缺少消费的理性和理财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开展消费教育,拓展他们的消费知识与消费技能,鼓励他们更多关注自主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倡导发展型消费。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或消费知识讲座,使他们学会选择,学会理财。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的讨论、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赏和鉴别、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消除消费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使其认识到超前消费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潜在危害,逐步克服不良消费习惯,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各类传播工具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宣传,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理念,增强消费道德,抵制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12篇

一、前言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从时间纬度上来看历史并不久远,高等职业教育自19世纪80年代初兴起,此为其发展的初期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持续蓬勃发展时期,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学生的人数,皆与普通高校旗鼓相当,由此便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带有明显高职特色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在此形势下,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探讨*市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各种外显及内隐的体育消费特质,势必将对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改革,以及对未来*市体育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第二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立信会计学院以及*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第二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立信会计学院,以及*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从调查结果看,*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19.5%,10*元~2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20*元~3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600元以下、40*元~5000元之间,以及50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数据中得知,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这说明*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商家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四、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第二,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

第13篇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what )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why)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how)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第14篇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80-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资料消费比重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活中的文化消费更是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成长成才。因此,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一直是社会、教育界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相关研究不断增多。

一、国内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

在我国的理论界,一直没有明确地出现“文化消费”一词。直至1985年,上海学者程恩富在1994年出版了《文化消费学》一书,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文化消费”术语。但之后很长时间内,文化消费一直未在学术界开辟出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而是往往被划分如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学的范畴,被学者们作为经济学、市场学的一部分来研究探析[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民的消费水平逐渐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其中文化消费的增加,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学术界有关文化消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调查研究。许多专题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

经过阅读整理,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有着同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消费比重不断增加,内容不断充实。吴松、沈紫金在《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书中指出:“从大学生文化消费(学费除外)绝对数量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谈不上文化消费,90年代中期为每年400元左右,到2003年每月即为138.5元,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二是大学生文化消费受经济能力限制,存在消费水平的不平衡状况。在刘洋、刘天奇等学者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月生活费用在200―300元的低消费人群,大约占被调查总数的8.5%;300―400元的同学占总数的5.7%;400―500元的占27.05%;500元以上的同学占60%。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与月平均消费水平是成正比的[2]。三是大学生文化消费有“西方化”趋势。在学者李晓娟等人的调查中发现:问卷调查学生“喜欢并经常看的电影、电视”,结果选择欧美电影、电视的大学生占32.4%,选择日、韩、新加坡的学生占26.4%,选择港台的学生占23.2%,而选择国产的学生仅占18.5%。在对最喜欢的音乐的问题调查中,结果相似。这些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学生的消费心理[3]。四是电子信息化发展迅速,网络文化消费上升。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持续增长,同时,大学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化设施,这些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便利的条件。

但是,在我国国内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学术研究中,我们认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通过在中国知网上,以“大学生文化消费”为“篇名、关键词、摘要”作为检索条件,检索到的相关文章仅120余篇,可见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不充分、不成熟。其次,经过阅读相关的文献、专著,可发现对于所存在问题的根源的探究往往浮于表面,结论相似,不够深入、全面。最后,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效果不显著,针对性不强。因而,综上所述,我国国内的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仍有待深入与完善。

二、国外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

西方关于消费的研究早在古典经济学就开始并逐渐形成了众多理论,如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凡伯伦的消费理论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外文化社会学研究兴起,文艺消费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文化消费的研究也随后发展。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荷兰等国家相继诞生了许多文化消费研究的著名学者,他们提出的理论,对文化消费进行了不同的解读[4]。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指出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他们认为文化消费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消费过程,是资本主义通过事先决定文化消费的结果,再给予人们自由选择文化消费内容的假象,来形成一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凡伯伦、齐美尔、布迪厄等学者则认为文化消费是一种标示社会区分的方式。他们认为文化消费一方面提供了生存所需,一方面是展示个人财力,界定和维系了社会关系。丹尼尔・米勒和安东尼欧・葛兰西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消费观点:文化消费是一种创制文化的实践。他们主张,人类的自我创造,以及文化的创制(文化作为一种人类实践),并不限于生产的活动,同时也是文化消费的特性所在。比如,要认识我的自我,就必须透过我原先从自我外化出去的东西[4]。

关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时消费组织信息和研究中心在2006年针对本国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做的一个研究。研究指出,比利时青年学生在图书、音乐、电影等传统文化消费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电子信息音像制品及网络的市场也不断扩大。这些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受到家庭观念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但家长也受到青年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反作用。可以说,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给比利时的文化市场繁荣、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也存有一些弊端,如消费对象的单一等[5]。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外的文化消费研究虽然起步早、研究多,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的研究虽没有将文化消费的内容明确排除在外,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却往往将消费的表达缩小为物质消费。同时,国外理论界的研究即使是针对文化消费,但将大学生作为主体的文化消费研究却是不足的。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哲学唯物主义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决定了行为,在各种行为背后,支配着人们的是他们的意识,或者说是思想观念。同理,在人们的消费行为背后,是个人的思想意识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社会发展的同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影响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观念变化巨大。大学生是消费群体中的特殊的一部分,他(她)们正处于吸收知识,接受教育,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正处于成长期,接受能力强,却在心理成熟度和理性判断能力、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阶段。

而文化消费是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消费的内容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提出对策,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发展,是培养健康的优秀的大学生人才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人才,积蓄力量。

本文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教育研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在理论上。首先,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这个主题,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文化消费尽量对学生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消费的目的和功能同样是教育和提高人的素质,了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情况有利于开展正确的学生工作,利用文化消费中的积极内容,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使正确的知识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因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调查,为高校更好地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基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的成果,有利于高校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十的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就是大学生。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同时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往往会带动社会文化产业的走向和发展。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可以及时反映当下的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心理、思想观念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具有针对性,从而加强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的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在实践上。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首先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健康的知识和信息,抵制不良的文化内容,防止不良习惯的产生。也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判断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产品中,选择和接受良好的影响。同时,良好的文化消费观念及健康的文化内容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加强大学生文化消费教育有利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消费关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而文化消费不仅关乎物质,更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升精神文化消费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四、总结

通过上文可见,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本人认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还可以从大学生不同的性别、专业、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使研究的针对性更强,提出的建议更加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提高高校文化引导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闪.大学生文化消费调查分析――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19).

[2]刘洋,刘天奇,李晨曦,刘衡宇.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3]李晓娟,董娅.转型时期青少年对西方文化制品品种的消费倾向调查[J].青年探索,2005,(4).

[4]杨晓光.关于文化消费的理论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6,(3).

[5]丹.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探析[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7.

[6]范周,齐骥,等.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第15篇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随着社会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消费,已经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近些年来很多专家研究发现,很多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关注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学生本人、家庭、社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对西安高校10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11份,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女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并指出指导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一)消费心理分析

1.女大学生个性消费心理是主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女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在3000元以下,每月的消费基本在600元以下,基本上还是比较节省的。在消费理念上,大约59%的女大学生选择能省则省、够花就行,但是,每个女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她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她们在消费过程中还是喜欢标新立异,希望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品位。她们往往喜好个性化的商品用以突出自我。她们愿意花多一点的时间用有限的金钱选择个性的商品突出自我。

2.消费心理的理性与感性并存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女大学生最主要关注的因素依次是产品实用性(4.01)、外观时尚(3.98)、品牌(3.95)。女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的是产品的实用性,另外对于产品品牌与外观时尚与否要求较高。追求品牌也与著名品牌引领时尚和质量较高有很大关系。同时女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养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

3.消费心理呈现多样化发展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她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上网、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另外,女大学生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且自然风光是其首选。体育健身消费在大学中渐成时尚,羽毛球、健美操等运动健身项目日益受到青睐。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每月花费中有19.3%用于休闲娱乐,且休闲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

(二)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行为的从众与个性化矛盾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观、生活情趣选择商品和劳务,女大学生作为青春向上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更希望具有鲜明个性的生活方式,展现个性,表现自我,因此,逐渐形成了女大学生追求个性、时尚,突出自我的消费心理。女大学生在将个人的消费向时尚看齐的同时,也就是希望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向别人看齐,追求大众化的商品。这样,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出尽显个性,又趋向一致的消费特点。

2.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

多样化的消费心理决定了女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行为,本次调查显示,98%的女大学生拥有手机,87.45%的女大学生拥有MP3/MP4,部分学生尤其是城镇女大学生还拥有电脑(47.34%),相机(21.89%),女大学生的知识丰富,对社会主流趋势的把握十分准确,以前一些简单的商品已经满足不了她们的需求。她们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满足自己的需求。

3.女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存在明显的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的花费远远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花费。因为大一的学生彼此之间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基本上都是生活费用的花费。大二的学生会选择考证和旅游。大三的学生在这两方面表现得更明显。大四学生的花费是最大的,他们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毕业论文的撰写、人际交往的频繁、旅游、形象花费比重大大上升,消费远远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4.形象消费比重上升

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大学生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尤其是女大学生,护肤品、美白祛斑用品、美体保健用品、减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在她们眼中已是司空见惯了。调查表明,女大学生购买化妆用品、饰品和运动健身的花费占到其月均花费的12.4%,这应该说是一个较高的比例。

二、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

一方面,女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她们的消费呈现多样化发展,如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KTV、跳舞、泡吧、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购买电脑等数码产品、网购、参加各种培训班等方面都是当代女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消费项目,而且她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另一方面,她们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支持,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因而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存在一定的过度消费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大学生有朋友往来,无论是生日请客还是有求于人请客,吃饭首选地点是饭馆,还有一些女生的化妆品的档次较高,这与还没有自立的学生身份是不太相称的;部分男生女生交往费用比较高,尽管交往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产生过大的费用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些女大学生为了“脸面”,送礼物时也是一些奢侈品,如手表、手链等,她们认为这样才不会太寒酸,才体面。过度消费问题是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三)自主学习费用比重下降

从调查数据看,71%的女大学生一个学期用于学习上的支出少于500元,平均每月还不足100元。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不少学校、机构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相关的培训与考证,这些培训与考证是需要一定费用的,如果女大学生比较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那么每月不足100元的学习支出显然不足。

(四)女大学生攀比与炫耀心理同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女大学生购买产品的目的是因为别人买了而自己没有才会购买,表现出更多的攀比和炫耀心理。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女大学生更多地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如舍友、同学、老师甚至是一些明星的影响。在炫耀心理的支配下,女大学生不仅注重购买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更注重购买商品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以期显示自身的独特性、优越性,其目的是建立自信心,唤起个人优越感,肯定自我和表现自我。

三、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克服攀比等不良消费心理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女大学生之间的消费情况差异很大,由于家庭情况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在以依靠父母的大学生涯里,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人沟通等方式遏制膨胀的攀比心理,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地定位。

(二)重视家庭对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女大学生出现不良消费的情况,原因之一就在于承受亲情过分的娇纵。要解决女大学生高消费问题,就必须改变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现在许多家庭完全被动提供“资助”,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子女不健康消费的重要原因。因此,父母要首先改变对子女的态度,满足需要但不超出原则,把子女的爱局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给子女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再次,父母应时时关注子女在校情况,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倾向,便及时予以制止。在女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校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是对女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形式。此外,还应对女大学生进行消费观的教育。对女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重要,意义更深远。社会应积极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女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媒体的影响最明显。大众媒体应对健康的信息进行大力宣传,为女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消费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荣晓华.消费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报,2007,(4).

[3]李妍.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8,(5).

[4]李晓桃.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研究[J].金融经济,2007,(1).

[5]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