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管理学论文范文

大学生管理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管理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管理学论文

第1篇

基于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起着优化育人环境,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重要作用,各高校都设立了管理学生的机构,建立了管理学生的队伍,制订了管理学生的制度。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对稳定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对培养人才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作为整体管理中的一个部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并有待于探讨。

(一)与其它管理工作配合不够。在大学生系统管理中,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性能都是好的,其整体性能也会是好;“如果各子系统或单位不顾整体目的实现,仅仅只力争自身的最佳效益,却不一定能保证系统整体的效益”。①目前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与其它管理一样,尚存各自为政倾向,这是由于各个管理层次的目的、职能和权限的不同以及管理对象的特点、方法和措施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要重视与其他管理的横向联系与协调,重视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管理配合、渗透,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益,同时也起到提高整体管理效益的作用。

(二)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合理的规章制度制约引导学生的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地由教育者将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探化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和习惯”。②从理论上说,管理能促进教育,教育能保证管理,管理必须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应克服只讲管理不讲教育,或者只重教育不重管理的倾向。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存在着脱节现象。我们知道,作为管理对象的大学生,是有思想、有理智的人,他们的行为虽受制于规章制度,但主体行为还是由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控制的。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只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效率不商。由于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没有统一固定的被所有管理者接受的模式,也由于这种管理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因此缺乏理论的指导,靠经骏管理者居多。若是这种状况不改变,要想提高管理效益是有难度的。

(四)管理学生的制度不够完善。在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中,逐步确立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有着不容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制度管理上来说,有三个环节:一是管理制度的制订;二是管理制度的实施;三是管理制度的补充修改。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有些不完善、不成熟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加以修正补充,这影响管理效率。

另外,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管得过细,而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有时视学生为被管理对象,有时管理的民主度放得过宽等现象,所有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常规行政管理进行再认识,慎重积极地进行常规行政管理理论新建构的探讨,以便进一步发挥“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统一性。它是指常规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统一。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其他行为管理的法规,是全国高校都要贯彻执行的。这种政策的统一性,对管理好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关键。学校其他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都不能与此相背,否则,学生管理就会乱套,管理工作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杂乱无章。

(二)强制性。它是指对学生具有非常严肃的约束力。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而更多的是靠采取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学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象思想教育工作那样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思想教育往往表现为通过知识传授、人格感染以及启发、诱导、说理等方式,影响教育者成长和发展。而常规管理总是同规章制度、法制纪律相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法制条文和纪律措施以约束、控制等方式影响被管理者成长和发展。它一般有“法”的约束功能,不允许违反,否则就会受到纪律处分。如《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就是针对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而制订的,只要触及到就要受到纪律处分,以此来促进他们改正错误,做遵纪守法的学生。

(三)程序性。它是依据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流程,完成常规行政管理任务。这种管理任务往往是基本不变的。如从学生人学至毕业,整个过程可分为人学阶段:招生、新生报到、注册等;学习阶段: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奖学金与助学金评比、三好学生等奖励和学生处分等;毕业阶段:毕业鉴定、颁发毕业证明、调配、派遣等。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但这都是常规性的任务,具有周期性流程的特点。

(四)动态性。它是指常规行政管理要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每所学校的学生数虽处于相对稳定,但亦有变化,每届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往往同一届学生人学时与毕业时相比,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和兴趣爱好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更何况,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具有能动性,“在管理对象运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注意调节,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整体的、长远的目标,这就是动态原理的实质。”③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搜集信息,随时进行一些调节,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要在动态中实现管理目标。

三、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作用

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基本作用主要有:

(一)约束作用。大学生行政管理既靠教育,又靠制度。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应该做而没有做或不应该做而做了就要受到处罚。制度为大学生提供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许多规定具有“法”的作用,如学籍管理办法、考场规则等.都是不允许违反的。正是这种管理的约束力,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学习秩序的正常化。

(二)教育和激励作用。学校的一切措施包括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基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一基点制订的。约束学生的某些行为规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常规行政管理政策和制度,既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起着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激励作用,在执行奖励条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评估作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是通过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而进行的。”④学校评价学生,是根据培养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套对学生的奖惩办法和条例,依据这些办法和条例,衡量学生的表现,确定奖惩。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品德及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有关情况或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和整理综合,从而作出合乎学生本来面貌的客观评价。

(四)反馈作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检验过程。常规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协调和所订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管理过程是否得体,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管理的效率是否高,管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反馈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四、树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新观念

观念虽然是客观的反映,但它同时又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要突破常规行政管理中的某些框框,首先得从观念转变人手,只有常规行政管理观念的更新,才会有常规行政管理行为的转变。

(一)树立创新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人、市场经济的冲击,各种文化的冲突和整合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原有的一些程式化的常规行政管理已变得不再完全适用,因此也不能再套用和照搬原有的管理方式。应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地进行创新,从常规行政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上进行新的摸索,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管理之路,逐步形成新的管理理论。

(二)树立信息观念。当今的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大学生正处在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最佳年龄段,他们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容易与时展的脉搏产生共振。因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想随时把握他们的发展趋势,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信息观念。比如,学生中横向联系的社团组织,由少数发展到多数,由单学科发展到多学科,由学校发展到社会,向着纵横交叉的网络化组织发展。如果管理者还是墨守成规,闭目塞听,不树立起信息观念,要想对此进行管理,是很难的。

(三)树立服务观念。常规行政管理者必须正确对待大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不仅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所以管理者在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的同时,也要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生括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因为“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出发”,⑤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正是考虑及满足学生某些心理需要的表现,在常规行政管理中取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使学生能自觉纠正某些片面的认识和过激行为,真正起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四)树立整体观念。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从横的结构关系看,有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断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纵的层次关系看,从校、系到班级,有行政管理部门又有学生各级组织,他们之间既有上下的关联性,又有各自的独立性;从常规行政管理活动看,既有管理的连续性,又有其阶段性,同时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还有一个整体协调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有全局观点,有一个系统的运筹规划。坚持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坚持常规行政管理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其管理的整体作用,克服与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彼此脱节的状况。

总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工作有其相对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它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思想政治工作等不可取代的特殊影响力。目前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原先那套学生管理办法不可能完全适用,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联系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提高大学生管理的实际效率与水平。

注:

①顾翔主编:《大学生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70页。

②④李锦坤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天津人民出版社l988年7月版,第120、242页。

③何钟秀等著:(领导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224页。

⑤乐笑声:《管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l988年10月版,第l94页。

第2篇

(1)专业能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专业能力主要指工商管理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专业知识是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学习,将外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这是学生个体成功的完成各项工作(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和思维习惯的优劣,而其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又基本决定了他的就业方向,因而在专业教育中,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这种完善的知识结构要有利于学生能够通过原有知识来融化新知识,进而产生新思想,逐步达到智慧的境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增强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做好铺垫。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从历史、现实学习知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对现实的认识,掌握驾驭新知识,具有不断创新知识的动力源,从而形成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从狭义上讲,主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辨析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兴趣特长及需求出发,广泛地汲取新知识,不断填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实、完善和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完全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努力实现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以形成科学的批评性思维方式,追求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成果。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总体反映学生在特定职业岗位上具有的专业应用能力,旨在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这主要依赖于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2)通用能力是提升学生适应能力的关键。这种能力是指那些与某种具体的工作没有必然关联性的通用性能力,即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得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近年来用人单位一直最看重的部分,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够依靠的能力。其能力是随个人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通用能力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是要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而获得,也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参与实践、归纳总结、观察学习、模仿体会、专业训练、实习培训、业余爱好、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等。这些能力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步入职场中最宝贵的财富。

(3)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升学生应变能力的核心。这种能力主要是反映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容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强调迁移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生进入职场后是否能成为职业精英、实现持续就业的决定因素。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团队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则是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这些能力只有在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近年来许多企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在签约前来单位实习或试用,其目的就在于考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质。通过我校多年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调查、企业兼职等活动得以提升的。同时,从已毕业的历届毕业生我们也能发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实现持续就业的愿望,也关系到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态势是否兴旺。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据教育部资料显示,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毕业生适应能力不强、所学知识达不到工作要求、就业竞争力不具优势等问题。为此,兰州交通大学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重任,以加强“三项能力”培养为主导,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强固基础以优质教学资源大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一是夯实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主要是强化英语、数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坚持四年教学不断线。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质量的基础上,开设一定学分的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为学生拓展专业基础做好铺垫,强化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质量。注重实践,以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导,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4以上。将企业经济活动、经济运行状况通过ERP实验、会计仿真模拟、证券投资即时模拟等实验再现真实情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突出应用,以职业规划、特色培养为目标,以专业选修课为平台,进行专业人才的纵向深化培养。强化了专业技能训练,为工业、铁路运输、流通、银行等企业进行特色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各类科研训练的支持平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努力提升学生服务、奉献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二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与及教学团队建设,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学习支撑。多年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在已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9门核心课程中,已建成“财务管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3门省级精品课,5门校级网络课程。核心课程的高标准建设为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继而通过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先后建成了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课件库等,开通了网络课堂和网上答疑系统,以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的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贯穿于大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管理与工科知识的融合,形成了由“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图1)。该实验体系,其内容涉及24门课、193个实验项目,所占比重分别为50%、40%、10%。为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每年都要对实验项目做出更新,及时补充、完善各专业系列实验指导书;其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综合性、融通性、实战性、开放性;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技术平台、实验教学团队的一体化整合;体现了实验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的有效对接与融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仿真软件的学习与训练,达到目前国内用户群最多的用友ERP管理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的熟练运用,真实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体验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另外,通过一系列的模拟与实训,使学生体验了从实验项目课程内实验独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小型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省及全国各种竞赛的创新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调查,学生对专业实验教学总体评价满意,认为对他们的知识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很大。四是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我校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管理类基础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经济法案例模拟”、“会计实训仿真”、“会计手工模拟”、“电子商务”、“情景模拟”、“经济模拟”8个专业实验室,有ERP-U8管理软件、福斯特等公司的应用软件28套。该中心已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服务平台、创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孵化器,中心已开设24门实验课,193个实验项目,面向全校8个本科专业和3个硕士点开放,每学年约有1800余名学生在该中心完成各类实验教学任务。另外,还通过跨专业实验、选修课实验、各种模拟大赛等创新实验课的开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心的作用;通过校企共建3S平台,合作教学、交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和示范效应。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基地。学生在该中心完成的多项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好评。

(2)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

通用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不断增强学习能力的基础,而且是在大学毕业生当面临就业、晋升、转岗等多样性选择中增强竞争力。这就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中,努力构建多维度的组织、管理及服务体系,这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是强化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提升学生通识能力奠定基础。首先,将数学作为培养学生运算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从事经济研究必不可或缺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予以高度重视。我校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三类必修课,数学建模等多门选修课。其次,拓展英语教学。在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口语、商务(或财经)英语、经典外文文献选读等课程的基础上,还长期开展双语教学,现已形成以14名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双语”教学团队;“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内的双语教学课程群。通过双语教学的实践,使学生熟悉了国际商务运作模式,为学生进入外资企业或从事涉外业务奠定了基础。双语教学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历届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在80%左右,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第三,注重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化。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无论是做出怎样的宏观决策或微观管理,都需建立必要的应用模型,这一过程都与计算机紧密相关。为突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数据库、办公自动化四门必修课,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等多门选修课,专业实验课多数也是借助计算机模拟来实现。二是多措并举,为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创造条件。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促使学生清楚自己的社会使命。从情感教育、养成教育、自信教育、主题教育,探索体验教育、“自媒体”教育等6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各级管理层面有效的联动机制,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本科生导师责任制,实现对大学生的全方位的精心指导。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学生选课、学习方法、专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都要精心指导,将其具体任务分解细化至每学期。举办各类论坛、讲座,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举办“创业创富论坛”,邀请北京中铁二十二局、甘肃武威市交通局、甘肃祁连山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甘青藏公司等企业的高管为学生讲授企业管理经验;邀请我校已毕业的MBA学员每年5月、10月两次进(本科)课堂,帮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事业成功经验分享,并开展企业发展、社会需求、能力养成等方面的讲座与交流;邀请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担任学生的职业生涯导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采用多种方式,搭建就业能力提升平台。挑选在就业、考研、公务员、选调生、资格证书、银行系统等考试与选拔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深入学生班级的形式进行经验交流活动;举办企业模拟招聘大赛,邀请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高校招生就业处领导等作评委,通过制作简历、岗位竞聘演讲、专家点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以毕业实习带动就业,与广东智通人才、宁波人才中心、东莞人力资源局、德邦物流、红豆集团等形成了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邀请中储物流公司、西部中大建设集团、链家地产、光大银行、甘肃银行、TCL乐华多媒体事业部、兰州商业会计学校等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

(3)适切的教学方法与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手段,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以典型“案例教学”为导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赴企业实地调研形成的典型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已有2篇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精选选国内外经典案例,开启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强化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管理学、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以“情景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主要通过教学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感受管理理念、学习管理知识。通过体验式教学,如营销学中的营销体验,会计基础实训中会计人员工作角色体验,模拟法庭、商务谈判、企业经营模拟中各种管理角色的体验等,使学生受到有益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锻炼。以“实验仿真”为依托,提高学生科学决策能力。如在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学生借助网络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关资料,运用实验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方法。总之,近几年,我校在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手段,为学生科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二是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搭建差异化的实习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依托学校在铁路行业的优势,注重铁路系统内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校在工科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兰州电机厂、兰州机床厂等多家传统制造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地方知名企业共建校政企联合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采用集中、分散与轮转相结合的实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各企事业单位不同岗位的实习实践体验机会。通过专人负责、科学考核、校内外双导师联合指导等措施保障,增强了实习的实效性。强化毕业论文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指导教师严把论文选题关,本科生导师为各专业进行“文献查阅方法与技巧”、“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如何做好毕业论文”等讲座,以及论文审阅、论文中期检查、、公开答辩等,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论文指导与写作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组织企业经营模拟对抗赛、股票交易模拟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重要赛事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培养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潜能,提升了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11项国家社科和自然基金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横向项目等,这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训练创造了条件。在近几年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有80%左右的选题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主持的“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研究”等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其选题均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另外,学校成立了学生学术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菜单式培育,为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效

第3篇

一、发挥目标的定向作用

摒弃简单的将目标与成绩挂钩的思维,引导学生将目标分解到听说读写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版块通过目标的实现从情感和认知上肯定自我,用版块目标或阶段性目标的完成适度地消减消极的自我焦虑,变消极的自我焦虑为积极的自我焦虑,促进自主学习。同时为学生设定环境目标,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规避母语环境,创建单人、双人、多人的外语自主学习环境,语言环境达标的基础上用环境驱动意识,用目标引导意识,发挥目标的定向指引作用,提升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用赏识激励对策维持学习动机

Henry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进度安排等可以有效判断出学生是否具备对自己负责的能力。其中难点无疑是学习动机的有效维持。动机源发于内,易受学生自我焦躁的抵消,可通过教师的外在推动力维持自主学习动机。从学生管理角度而言,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从学习任务的下达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唤醒者,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用正面、积极的肯定和砥砺取代直接干预,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赏识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为其建立自信,打消焦躁,帮助其维持持久的自主学习动机,进而促进自主学习方法和内容的探索与提升。

三、促进多媒体与自媒体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第4篇

1.1选取研究指

本文在借鉴前人关于就业吸引力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武汉高校管理类大学生和光谷产业集群的特点,构建如下的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分为:企业自身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4个二级指标和职位晋升空间、当地房价水平等22个三级指标。

1.2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问卷设计。通过小规模测试和实际访谈进行问卷前测,最终结果显示克隆巴哈α系数为0.735,KMO值为0.673,且通过Bartlett检验,说明问卷信效度都比较好。本文数据收集分为初测和再测两个阶段,初测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重测信度检验;再测用于验证性分析、信度分析以及因子等分评价相关研究。

2模型构建

通过描述性统计学技术EXCLE进行数据的统计整理和样本数据库的建立之后,本研究接着运用IBMSPSS21进行因子分析,以此了解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考虑因素和就业吸引力之间的相关关系。

2.1相关系数和变量求解

本文选取一些既能反映就业吸引力内涵的主要方面,同时又能从现有的统计资料中获取数据的指标作为就业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它由丰厚福利与薪酬、企业规模、企业知名度、职位及晋升空间、企业文化、企业基础建设、企业绩效评估、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就业稳定程度、居住环境、交通便捷程度、房价水平、父母意愿及支持力度、社交网络发达程度、消费水平、社会治安环境、户籍政策支持程度、住房保障政策、区域就业政策、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前景、行业竞争状况等构成22个指标组成。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既可以消除量纲差异的影响,又可以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表。

2.2提取共同度

计算各变量对应的初始共同度和提取因子以后的再生共同度,对因子分析法进行检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指标变量的共性方差均在0.5以上,且大多数超过0.6,说明大多数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2.3因子特征值和特征点分析以及确定主要因子

前七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占整个方差的63.125%,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所有信息。根据旋转以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这七个主要因子分别是:职位与晋升空间、福利与薪酬水平、房价水平、住房保障政策、区域就业政策、居住环境、行业发展前景。

2.4计算各因子得分及综合评价

通过因子轴旋转后可知,每个因子只有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企业自身因素”因子包括职位及晋升空间,薪酬与福利和企业规模,且这三个指标的因子载荷量均在0.8以上且数值接近,说明“企业自身因素”与这三个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很强,以“企业自身因素”因子来概括这三个指标因子具有很好的说服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集群就业吸引力宏观层面上的影响因子。这一指标的方差贡献率17.625%。“区域政策支持”是产业集群就业吸引力的政府表现。在因子分析中,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2.717%,其重要性次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状况”因子的好坏决定着管理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产业集群就业吸引力隐性的表现。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9.543%,对总体指标的解释贡献较小,但在现实中意义重大。

3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综合因子的重要程度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为提高武汉光谷对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企业应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管理类大学生就业对于职位及晋升空间的关注甚于薪酬与福利水平等其他影响因素。企业在给予市场水平薪酬与福利的前提下,应当大力关注新进管理类大学生的晋升之道,大大激发管理类大学生工作的激情。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员工的归宿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武汉光谷这一产业集群的就业吸引力。

3.2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住房优惠政策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又一大重要因素就是住房。随着当今时代房价的水涨船高,买房成为大学毕业生特别头疼的问题。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不管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中的房价水平,还是区域政策支持中的住房保障政策,都在管理类大学生就业吸引力影响因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和优惠措施,提高管理型人才的安全感,增大其留汉就业的可能性。

3.3学校应当加强就业教育

第5篇

电大学生管理与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对电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电大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在成人教育市场中电大的综合竞争力。

(一)电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适应

电大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素质教育、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的评先评优、思想教育等。电大主要教育对象是在职成人,学生要求文凭的功利性较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另外,电大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工学矛盾突出,学习信心普遍不足,溜生情况比较严重。因此要将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向支持服务进行转变,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要满足其个性需求,才是学生管理的方向。

2.对学生的服务需要加强

电大学生都是在职的成年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见面的机会很少,缺乏沟通的机会,学生缺少归属感。为了增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机会,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但是很多与学生接触的教师缺少耐心,缺乏对学生的关心,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能用心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造成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变得功利和紧张。

(二)造成电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成人教育市场的无序竞争和高考扩招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成人教育市场变得日益混乱,学生求学之心渐弱、思想浮躁,使非常有限的生源变得更加紧张。此外,高校的逐年扩招,在带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给电大的招生带来了压力和困难,生源质量也不断下降,这些都对电大学生的管理以及支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2.组织员管理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电大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电大管理中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主要是组织员,但组织员组成不稳定,还有相当部分的组织员与学生接触较少,再加上一些组织员年龄较大,对于新兴网络交流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掌握,缺少有效地沟通,从而造成组织员工作还不能适应电大发展的需要。

二、针对电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一)以组织员为核心,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

1.要增强组织员的服务意识

加强与学生间的联系溜生率和按时毕业率是学生支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应当增强组织员的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降低溜生率,提高按时毕业率。(1)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组织员要记住学生的名字,熟悉每一位学生,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要经常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耐心地回答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3)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组织员要根据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薄弱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精心安排入学教育、指导学生制定生涯规划、组织优秀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通过QQ群、电话谈心、社交聚会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2.加强组织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组织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是一种教育资源。一方面,让他们介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促使学生辍学率得到降低。另一方面,组织员充当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员。组织员对学生的情感有着一定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去愉快地学习。要科学选拔组织员,加强组织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做好定期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岗位优势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3.组织员要发挥引领作用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要认真对学生的潜能、动机、兴趣、情感、认知等内心世界进行研究,制定出可行的方案,使学生能够做到自我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参加各类社团,从事实践活动。在组织员的帮助和指导下,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利用一些手段和现有的资源,强化、激发、引导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过程。激励机制也就是通过制度反映激励客体和激励主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学校要对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举,调动组织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员和学校目标保持一致。建立组织员考核制度,按溜生率,按毕业率等学生服务指标进行考核,确保组织员以扎实的工作、务实的作风完成任务,开创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技术创新,做好支持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形式和知识的传播方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同时也给电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刻变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革,可以借助新技术对管理进行改革。微信平台在电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改变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借助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无障碍交流,加强了对学生的了解,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利用微信热点推荐功能,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通过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科学结合,全面获取各种信息,准确、及时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更好地提供支持,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面向助学者的服务平台,例如,提供招生考试信息、学籍信息、教学管理信息、毕业信息等;编制供内部使用的学生事务管理手册,对学校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事项、常见问题、注意事项等方面,用直白、简洁的语言进行说明、解读,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各种信息。

三、总结

第6篇

艺术类的90后大学生对生活的品质要求高,在入学以后的情况看,艺术类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较为感性的思维方式,有着比较明确的自我意识,对完美有着极致的追求,思维比较跳跃,从而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的事件,这样的思维方式利弊掺半,有利的方面是可以将其专业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弊端的方面是,当其在面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时,通常不考虑做事的后果,对人也是爱恨分明,极具个性,他们将对艺术的上的追求过程中的完美的要求,带到了现实的生活中,过于我行我素,做事过于感性。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的情况都是比较优越的,他们入学的有关专业方面的培训费都比较高,能够负担起这些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费用的家庭,通常都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比较好的物质条件,这类型的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什么坎坷,心灵比较脆弱,当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一定的打击时,通常都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不能面对现实,因此针对这些学生在精神方面的疏导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正确的对其进行引导是当务之急。

2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独立学院中的90后的艺术类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家里的物质条件是比较优越的,从小到大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少对集体荣誉感的追求,大部分学生都不服从老师的统一管理,因为专业的需要,每个学生都必须要配置电脑,导致大部分的学生更是将时间花费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更少的去参加集体的活动,这样不但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的淡薄。

3对于将心理契约引入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3.1心理契约可以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制度起到补充的作用。心理契约可以加强独立学院在柔性管理方面的推动,独立学院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制定出来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学校在刚性的制度方面是不能够得以适应的,在现代这些独立学院只有不断的对学生的需求多方位的了解后,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学生在自我价值的实现方面得以实现,才能使其与学校间构件有效的心理契约,以此来促进学校的柔性的管理的制度的发展。4.2心理契约可以降低独立学院对90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难度。心理契约有助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降低学生对管理者的敌意,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者的认识,在管理者与艺术类大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平台,在心理上降低以往大学生对管理者的反感,增加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以及信任程度,这种无形的契约构建了一种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将自己视为学校的主体,同时学校也将学生的需求作为主观的工作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效率。

3.3能够适应独立学院的艺术类的大学生的个性需求的满足。当代的独立学院的90后的艺术类大学生,都是有着比较强烈的独立意识的,他们更加的追求在平等自尊以及自我发展方面的意识,因此他们经常被当作异类,受到老师的歧视,以及不理解,因而他们更加的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一视同仁的对待,通常比较反感外界所施加的强迫,尤其是一些所谓的说教就更是抵触,这种不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手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代独立学院的90后的艺术类的大学生,在自身的特点方面的发展的需求了,但是这种基于心理契约理论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就完全是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从根本上的化解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教育管理工作环境。

4心理契约在独立学院的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

第7篇

(一)满足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都是促进其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大学生拥有比较高的素质,掌握着足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也拥有着比较过硬的技术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就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大学生凝聚在党和国家的身边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将大学生凝聚在党和国家的身边,还能够更好的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这对扩充党的建设队伍,提升党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及确保国家的强盛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满足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党和国家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对大学生的全人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就充分满足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党建工作对象

在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中,工作对象主要包括大学生党员和大学生骨干。其中,大学生党员包括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申请入党的大学生等,而在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提交了入党申请。所以,从工作对象上来看,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已经具备了全人员的特点。

2、党建工作环节

当前,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几乎所有高校都是从大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工作开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党建教育工作中,高校从大学生入学接受高校教育开始,就通过日常课程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其次,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确定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并对其进行培养,当所培养的先进分子满足入党要求之后,就开始对大学生进行党员发展,使大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在大学生成为预备党员期,做好大学生的党员教育和发展工作,当其符合入党要求之后,发展大学生入党,使其成为正式党员。基于以上过程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也具备全过程的特点。

3、党建工作内容

在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容上,对于普通大学生,进行的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党的思想、党的作风、党的组织以及党的制度建设进行简单了解。对于先进分子,除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还要开展党的思想、党的作风、党的组织以及党的制度建设的学习,使其能够对党和党的队伍有一个深入了解,为入党做好准备。而当大学生成为预备党员或者是正式党员之后,这应该在先进分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党的工作研究,关注党的工作现状,并尝试对党的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因此,从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容上来看,党建工作内容已经具备全方位的特点。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带头作用

(一)加强大学生党支部的健身,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带头作用打下基础

做好先进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先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马列主义、思想等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武装。

(二)发挥大学生党建工作党的带头作用,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大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带头作用,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部署,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带头作用,使二者能够进行有效结合,进而通过方法创新和相互促进来使二者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将学生当前工作融入学生教学管理中,以培养优秀党员和合格接班人为教育主要目标进行教学,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的培养。其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除了要对党的思想、党的作风、党的组织以及党的制度建设进行了解和学习之外,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也应该充分发挥先进分子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和模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进而促进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第8篇

一、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内容和特点

(一)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决策的途径与内容阿尔伯塔大学采取两院制的管理模式,其决策机构由董事会和教师联合总会共同组成。

1.董事会中的学生参与。阿尔伯塔大学的董事会主要负责学校资产、收入、支出、各类行政事务的管理和监督。董事会还握有学校内部的人事任免权,各学院的系主任、所有的教师、行政工作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都是由董事会任命的。董事会共有21名委员组成,其中包括3名学生代表①。学生委员作为代表全校学生共同利益的发言人参与决策,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权利不被侵犯,也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提出意见,与董事会其他委员一道为学校的发展进行尽可能正确的决策。阿尔伯塔大学董事会下辖七个专门领域的常委会,协助董事会完成工作。专门委员会主席一般由董事会直接指派,而副主席则由委员会内部选举产生。七个常设委员会分别是:教育事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和薪资委员会、社会和政府关系委员会、投资委员会、财政和资产委员会、安全卫生和环境委员会。七个专门委员会中,三个委员会有学生代表参与。教育事务委员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要从事大学宏观事务的组织、执行、评估和决定,例如研究教师联合会送来的提案、制定大学发展规划、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审查和批准相关的学术成果、政策规划等。教育委员会作为董事会设立的常设机构之一,管理与学校教育教学相关的各项工作。教育事务委员会共有9名委员组成,其中学生社团成员1名①。把学生代表引入这个机构,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在各项教学目标制定时获得来自学生最直接的反馈,使教学目标更加切合实际。学生代表以如此高的身份地位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实践中是很少见的,这也使得加拿大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和资产委员会。财政和资产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与大学的财政、资产相关的事务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财政与资产委员会共有9名委员组成,其中有1名学生代表①。学生代表很少具有专门的知识,所以在学校财政、资产相关的管理问题上很少有独到的意见,更多的是旁听参与。但学生代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学校财务、资产管理方面更多的压力,他们要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利益,因为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下,学生是学校最大的消费者。学生代表的存在,也有其监督意义的表达,为学校的财政、资产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安全、卫生和环境委员会。安全、卫生和环境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和决定与大学环境保护、大学社区卫生和公共安全相关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保证影响环境、卫生、安全的相关的法规;批准、操作和加强以上相关大学政策和法律标准;在与大学相关的环境、卫生、安全的事务上与政府和其他部门合作、互助等①。安全、卫生和环境委员会也是由9位成员组成,其中2名学生成员。安全、卫生与环境是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这几方面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消费者,不仅要求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更要求有良好的安全、卫生与环境保障。大学生代表加入到委员会中,可以从实际出发,提出与安全、卫生、环境管理切实需求紧密结合的管理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的保障学生的利益不被侵犯,也可以提高相应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

2.教师联合总会中的学生参与。教师联合总会主要负责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学术研究计划等相关教学目标的管理,以及考试安排、学位授予、听取和处理学生投诉、奖学金颁发等相关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也可以在教授任命、校园建设、宿舍食堂管理规章制定等方面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教授联合总会共有155名成员,其中学生成员55名①。虽然教师联合总会的名称使人误以为这是一个由教师共同组成的维护教师相关利益的组织,但其实不然,学生代表在教师联合总会中占三分之一的席位,他们是联合总会中代表一方利益最为庞大的集体。在教师联合总会中学生代表的地位与教师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并且这种参与是有力的、深入的,在好多方面学生代表的意见会左右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与办法的形成。学生与教师一同在教师联合总会的管理领导下,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贡献力量。教师联合总会同样下设多个常设委员会,其中学生代表参与的有三个。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共有16名委员组成,其中有4名学生委员,委员会主席由分管学术的副校长担任。委员会主要负责:为所有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优化教育服务,在学术相关事务上提出管理意见,在学校的学术建设方面给出议案、可以在其他任何有关学校的管理工作领域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另外,学术委员会还在新设专业、部门名称变更、本科与研究生专业建设等方面拥有决定权①。学生代表参与学术委员会,使学生在争取学习环境优化方面占据主动,他们可以要求学校在学生学术研究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而这样的支持在之前往往是更多的给予教师。另外,学生参与学校的学术管理工作也使得学生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术事务中去,必须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术标准委员会。学术标准委员会组成人数并不确定,委员会的成员大多由其他委员会推举产生,也有分管学术副校长委任的成员,但学生代表的人数基本是确定的,一般由分管学术的学生会副主席、一名由教师联合总会选举产生的本科生,共两名学生代表参与管理。学术标准委员会主要负责:在学生的录取、转系、学术目标制定、其他影响学生一般性录取政策以及成绩评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提供建议和推荐①。学生代表有其自身知识储备的局限性,所以在某些专业领域学生代表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学生代表参与学术标准委员会更多的时候是旁听参与,提出学生的意见,这种参与更多的是体现对学生意见的尊重。学习环境委员会。学习环境委员会主要负责: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升、提供大学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的信息资源、审查监控大学的教学和学术计划、促进教学合作项目等。该委员会共有11名委员,其中学生委员1名。学生的参与也主要是浅层的参与,主要为学生在有关事务的管理工作中提供表达意见的途径①。

(二)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咨询、监督的途径与内容

1.评议会中的学生参与。阿尔伯塔大学的评议会共有30名经选举产生的委员,分别代表各附属学院以及与大学利益相关的地区组织,其中学生代表5名。评议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大学与公众的沟通。阿尔伯塔大学一直都认为社会是大学存在的基础,与外界的不断联系是大学提高效率的关键。社会通过评议会把意见传达给大学,而大学也通过评议会传递信息①。学生参与评议会的管理工作是有其现实基础的,学生是构成大学的主体部分之一,同时学生也是来自于不同地域,他们本身就携带着大量的信息,也是学校获取外界信息的自然渠道。通过学生参与评议会,可以更多地获得社会的支持,使学校的管理意图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结合,为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提供保障。

2.校友会中的学生参与。阿尔伯塔大学特别看重学校校友会的发展,把校友会视为学校精神的传播者与延续者。校友会因其组成成员与机构作用的特殊性,更多地是由学生代表来进行管理的,学生代表与校友会的成员本身就有一种亲密感,可以更为顺畅的进行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校友会的同时,也给他们与学校优秀毕业生接触的机会,对学生学校学习结束后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三)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特点

1.学生地位受到高度重视,参与管理等级高。阿尔伯塔大学把学生管理引入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在董事会中有3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存在不仅有其现实的管理作用,同样也有很深的象征意义。学生存在于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地位的无比尊重,同样也象征学校最高的管理权力是民主的、是与现实情况紧密联系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去,使得学生自尊心受到极大满足,也使得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得到加强,学生会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待学校的管理政策与制度,在自觉维护与遵守的同时也为它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帮助。学生参与学校的高层管理,使得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有了结合点,双方共同努力,为实现各自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2.学生管理内容十分丰富,参与管理层级多。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学校的宏观发展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再到后勤生活保障都有学生管理者的身影。他们的参与不仅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力量,也使学校的管理工作不断吸收切实有意义的建议,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多层级的参与也形成学生管理参与的连续性,使学生管理的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为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一)积极意义

1.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参与者对其影响最大。教学过程中的最直接参与者不外乎两个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传统的管理体制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这种简单生硬的关系容易造成二者权利义务的对立,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把学生作为管理者之一的角色引入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学生可以有权利对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评价,教师教学过程就有了动态的监督;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自己的看法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提出建议,这都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有利于学校日常管理目标的达成。学校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琐碎的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能力是有限的,管理工作往往会在细小方面变得薄弱、甚至被管理者忽略掉。这些方面作为学校整体来看是无足轻重的,而对于学生来看却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的诉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解决时,被管理者就会与管理者形成对立,就会阻碍管理目标的达成。把学校内人数最多、作为主要管理对象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吸纳到学校日常管理的体系里来,可以大大减轻学校专业管理人员的负担,使许多管理方面的细小问题得以被发现并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解决,学校更多的管理决策能够被学生及其同学所理解和认同,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矛盾,保障各方面的利益,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保证了管理目标的达成。

3.有利于学生权益的保障。在市场经济的观念下,学生是作为消费者来参与学校运作的,消费者处于被管理者的角色。这就使得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变得敏感,消费者权益存在被侵犯的风险。这就要求消费者必须有合适的途径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当然,直接参与就成为最为高效而且有力的保护办法。所以,从学生作为消费者来保护自己权益的角度来看,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是必需的。

(二)局限性

1.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要构成部分,被管理的地位实际上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首先,学生与老师、学校专门管理人员相比,在知识储备、管理经验以及自身能力上都有很大差距。虽然他们可以热情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事务,可是自身的缺陷也导致这种管理参与存在风险。其次,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习得更多的有利于今后发展的知识储备,这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时,必然也要付出时间与精力,这就使得学生在二者取舍间难以平衡,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最后,学生在学校中更多的时候是被管理者的角色,而参与学校的管理在主观意识上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角色混乱,使得其在接受管理时的角色转换困难。当管理意见与自己的意见相悖时,变得更加难以管理,甚至滥用手中的管理权力,组织更多的学生与学校进行对抗,使学校的管理目标难以达成。

2.学生民主有其特殊性。在追求民主的同时,需要牺牲部分效率来作为代价。学生民主更是如此。一所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拥有不同背景、不同信仰、不同观念、甚至是不同理想,所以统一学生的管理观念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把这种管理理念合理地导入学校管理决策中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在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方面享有与教师平等的权力的话,他们就有可能成功地降低他们自己的学位质量。学生的行动和能力由别人来指导和评价,如果他们想直接参与这个指导和评价的过程,那么必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1]。所以,学生民主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也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引导运用,会使得学校管理顺畅,相反,就会导致学校发展的停滞甚至是倒退。

3.学生在校时间的特殊性。在学校各类管理参与者中,学生的在校时间却是最为短暂的。学生往往是一所大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群过客,只是在较为短暂的时间里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中来。这就使得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时的目光不会有学校专门管理者与长期管理者那样远大,他们往往更多注重当下学生利益,这就使得他们的管理意见可能只具备一时的合理性,而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没有益处。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者之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学校的管理权力,这就使得权力使用时可能存在随意性,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对我国高校管理的启示

(一)合理借鉴加拿大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加拿大高等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公平”、“以市场为导向”等管理理念。把学生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注重学生权利的保护,合理引导学生诉求,学校的相关政策制定、管理运行都以学生为中心,把学校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保护学生作为学校消费者的权益,由学生的需要制定学校的发展策略,吸引学生作为管理者进行合理管理决策。这对于我国高校管理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二)为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支持对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权限范围、内容进行立法,为大学生合理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依据。加拿大多个地区法律都有明文规定,学校的某些主要管理机构中必须有相应数量的学生代表,这不仅强化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必须性,也为大学生如何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必要依据,避免把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大多高校的大学生的确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可是没有制度依据,学校往往只容许学生参与无关紧要的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学校发展等核心管理领域,仍然没有学生参与。

(三)合理确定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高校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有哪些内容是大学生应该参与的?陶行知对学生自治和参与的范围提出了几个标准:一是以学生应该负责的事体为限,学生愿意负责又能够负责的事体,均可列入其中;反之,亦然。二是事体之愈要观察周到的,愈宜学生共同负责。三是事体参与的人愈普及的,愈宜学生共同负责,共同自治。四是依据以上三种标准而制定学生参与的范围时,还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程度经验。

在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学生应在以下三方面参与学校管理。

第一,行政管理工作方面,目前把学生代表引入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还不现实,但在有关学校办学宗旨的确立、发展规划的制定、规章制度的改革等重要事务管理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视,突显大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同样也利于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

第二,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教学工作的优劣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对象,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学生的参与可以监督与评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态度、方法、效果,可以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方便,也使学生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第9篇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兴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延伸,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也从以往对消极情绪、对人类的疾病和弱点的对比分析中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健康情绪体验,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培养与美好心灵的挖掘。

1.积极情绪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指导而导致大学生中出现的人格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现象的不断频发,积极开展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通过探寻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为引领,以大学生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以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载体,以有效发挥积极心理学重要的功能作用为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制高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和关注发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须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其目的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因素。

1.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积极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明确而目标任务。它以全新的视角改变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将关注心理问题消极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转向关心大学生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关注大学生的积极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并将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快乐的人才作为未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提出,为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让积极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开展研究的亮点所在。

2.培养大学生个体发掘自身的潜能与力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好学、乐学、勤学与积极乐观向上。运用保护性因素促进心理弹性的形成,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充满快乐的希望和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心灵状态,运用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策略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感受力,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发挥积极情绪管理作用,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商,让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势在必行。

3.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调节情绪健康应重在关注人的积极面,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就要学会积极认识情绪,积极表达情绪,积极地调整情绪。从认知、情境、平衡、社会支持等角度全面调节情绪,达到情绪健康。调节情绪、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为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加油。

4.以积极情绪心理学“培养个体积极心态”理念为指导,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这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从关注负性情绪转向关注积极情绪。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等;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包括社会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宽恕、仁慈、爱的能力等,为大学生拥有阳光心态,闪亮青春给力。

三、发挥积极情绪管理策略效用,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全新研究价值取向,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以新的启示。随着当今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伤害事件不断频发,加强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需考虑性别、年级、生源以及产生情绪障碍原因等差异。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逐步由依赖走向独立,进入成人社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因而出现不适应现象,包括奋斗目标的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学习适应的不良、交往的困难等。相应地采取的对策就应该不仅包括树立牢固的科学人生观、在学习中探索“适应期”规律、进行“适应期”的心理调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更应该考虑大学生情绪管理中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差异、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差异,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快乐、兴趣、挑战性,干预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学习乐趣,建构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而不是单纯的克服消极情绪,这样才能通过积极心理学更有针对性地发挥大学生人性中的积极情绪的功能。

2.发挥积极情绪效用,增强学习动力。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在积极的情绪和动机。积极情绪具有更加持久的适应功能。比如,失败的反馈会造成对悲观的夸张,夸大危险,令人焦虑;而成功的反馈造成人对成功的整体的“乐观偏向”,使人积极克服困难,低估危险。研究发现,伴随着正性情绪的积极状态的认知,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思考、灵活和创新的学习,对新知识的接纳变得更加敏感。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中性的和负性的情绪更能促进大学生学习、提高智力,挖掘潜能,激发创造力。且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消除负性情绪、扩大人的心理资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积极的情绪更能维持长久的行为动力,更加有利于人们发挥潜能,尤其是高级的学习、创造性智力。积极情绪使人变得更加稳定,目标明确,效率更高,目光更加深远,力量更加强大。这种积极性不是一时的热情和冲动,而是永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它能引导大学生在幸福感中学习,幸福快乐成长。

3.运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客服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大,挫折如影随形,增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尤为重要。作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情绪管理心理素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门机构,如何发挥情绪的主要作用,有效利用积极情绪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克服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调动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效果。情绪管理隶属管理心理学,是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幸福程度。

4.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不合理认知。管理情绪要运用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情绪管理策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时,更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调节情绪要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时,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情绪智力的培养,积极的方法手段应对不良情绪,调整解决副性情绪带来不良影响,帮助大学生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四、结束语

第10篇

大学生参与高等学校管理是指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大学生拥有一定的权利。高等学校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是民主治校的一种体现,同时借此实现教育功能。因此,大学生参与高等学校管理的性质可概括为:一是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一种权力的体现;二是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一种受教育过程;三是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大学生参与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

根据学生参与高校教学与管理的性质,确定其参与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主要提指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不能与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也就是参与的范围、程序、形式、地位等都必须合乎相关规定。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即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应当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本身就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教育方针更充分地实现,使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3.平等性原则

在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平等同样应该包括权利的平等、待遇的平等、机会的平等等。平等体现了全面参与的教育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学生之间在参与管理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与其他人员是平等的。

4.自愿性原则

自愿性原则,即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基于个人对其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对自身特点的合理定位,主动表示愿意参与管理。自愿性原则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多元参与动机的认可。

5.权限适度原则

权限适度原则是指大学生参与管理的范围和权利要适度,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较短,管理经验有限,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并不是高校管理活动的参与主体,所以学生参与要遵循适度的参与原则。

6.激励参与原则

激励是大学生参与管理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学生参与管理的目标与高校管理目标相统一的过程。高校管理者对参与管理的大学生应该采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方式。

三、大学生参与高等学校管理的法理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权的法律属性一方面既具有行政管理权力特质,另一方面又具有民事管理权利特质,具有行政与民事的双重属性,是一种复合性的管理权。高等学校依法依规管理大学生,大学生依法依规参与学校管理都必须在学校、大学生权利的基础上进行。

1.高校管理权的权源

我国涉及规范高校管理权的法律主要是《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它们构成了高校管理权的基本法源。这两部法律采取列举的方式规定了高校对哪些事项可以行使管理权,就高校办学自和自主管理权的性质上说应当是一致的。但《教育法》明文将高校管理权定位为“权利”,因此高校管理权的性质也未必全是民事权利。《高等教育法》则是政府通过行政法律赋予高校自主行使的某些权利(力),并对其予以确认和保障,非常类似于行政法上对行使行政权力的法律授权。就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而言,学生事务是行政机关严格管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具有确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的,是典型的行政职权行为。

2.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高校管理学生是维护教学秩序,也是高校履行教育服务合同义务。学生在高校的管理下完成学业,高校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既行使管理权又履行教育服务合同。高校与学生之间首先是教育服务合同关系,即一种平等的民事关系。学生事务是高校管理权的作用对象之一,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内,学生身份性质被定义为“被教育和被管理对象”。学生自身权力只停留于书面及部分研究者的理论中。在现实管理过程中,学生与学校地位不平等,学生管理权基本可视为是以基于强制命令、不能自由协商的公权力,其私权力一直不被国家教育机关及高校关注。社会体系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未出现任何与社会监督接轨的规定,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社会私权有所让渡,且这种让渡也随其自身利益而变动,实质上形成了以国家行政指导和高校自主管理为主、社会介入为辅的管理体制。因此,目前高校管理显然以高校自身利益为本,与社会私权遵循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有对立倾向,导致权力的实施过程中公权异化,私权缺失。

3.高校学生管理权的行使方式

当高校拥有的管理权较完整、充分时,高校管理权就可能同时具备高、中、低三个层面上的权能,表现为自己决定、自我管理的大学自治权;而当高校不能完整、充分的行使管理权时,高校管理权就可能仅仅表现为管理活动中较低层次的监督权或执行权。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规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规定只有宏观指示,直接指导作用较弱。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直接依据来自学校自制的学生管理制度,并非严格依据相关法规。这就导致法律指导与学校自主管理两元化,从而造成学校自放大。

四、大学生参与高等学校管理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参与高等学校管理的事项较多,在此仅就大学生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程序与要求、大学生参与奖励学金、评定工作的程序与要求作实证研究。

1.大学生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程序与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施专业教育的法定性文件。内容分为二大部分:一是培养要求,包括培养目标、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环节、授予学位、毕业标准、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控制等。二是课程安排。高等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般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强调对学生的毕业初期适应能力和职业长远发展潜力的培养。制订一个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高等学校专业培养期望与培养条件;二是对口就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三是专业在校学生的现实要求。高等学校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处于适当超前的培养期望与现实的培养条件矛盾中,将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对口就业毕业生因其所处岗位不同,其反馈意见必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专业在校生正处于被培养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受性,对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他们能够感受到哪些方面受到的培养与锻炼还存在欠缺。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等学校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时应从制度入手,规定大学生参与的程序与要求。笔者认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中,大学生应通过两种方式参与其中:一是学年参与方式。主要是指第二、第三学年教学完成后,由专业组织,大学生参与的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研讨。专业教学第二学年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完成后,大学生对本类课程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有切身感受。通过研讨,他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应当在下一轮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得到采用。专业教学第三学年主要是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完成后,大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了清晰的感受,他们能够提出比较专业的意见。这些意见同样应在下一轮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采用。二是整体参与方式,是指毕业前夕全程教学完成后,特别是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检验后,大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从整体上提出一些意见,包括应当肯定和坚持的意见,也包括一些应当修正和改进意见。如果这两种方式在高等管理工作中做到了且已做好,则在大学生的参与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将与时俱进,趋于完美。

2.大学生参与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程序与要求

在高等学校,奖学金项目为数不少,激励大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也成为高等学校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措施。但是普遍性存在一个大问题,即在其评定过程中大学生参与太少。主要表现在项目评定办法制定时大学生几乎没参与;指标分配中,大学生几乎没参与;评定考核中,大学生几乎没参与,大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没有发言权。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充分体现大学生的参与权,发挥大学生的参与作用,笔者认为在高等学校奖学金评定管理工作中,至少应当有四个环节性大学生参与程序与要求。第一环节,制定评定办法大学生参与程序与要求。在制定的评定办法中,必须有一条,其表述大致是“本办法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实行定期(例如一年或两年)修订”。即在此设定了大学生参与的程序与要求。第二环节,指标分配的大学生参与程序与要求。按照评定办法,在评定起始步骤,即指标分配中必须有学生代表参与,弄明白是依据什么规定而测算出指标名额。第三环节,二级审核中的大学生参与程序与要求,奖学金评定管理工作中均存在校、院(系)二级审核步骤,院(系)为推荐式审核,校为审定式审核。在这两个步骤中,都必须有学生代表参与,并且强调学生席位还不能太少。第四环节,公示过程的大学生参与程序与要求。评定办法中,一般都有校、院(系)进行公示的规定。如收到异议,应有另外的学生代表参与到调查核实、回复处理等管理工作中,以此实现在奖学金制定工作中,在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实施评定、监督双轨制。

第11篇

完整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述的条理性。近几年化学高考题中简答题的分值占到10%左右,

在总分值中已占有一定的份量。简答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准确回答确不易,学生多感到

有力无处使,造成失分较多。学生在简答题中常见错误是:①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

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不能回答出知识要点;②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表

达不规范,不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回答问题。如何才能准确、完整、简练、严谨地解答此类

题呢?我认为,除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

使用准确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此类题解法的指导。下面就以近年高题

为例,分析这类题的解答方法。

例1.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

答案:水的电离H2OH++OH-是一个吸热反应。室温时,纯水中[H+]=[OH

-]=10-7摩/升,因而pH=-1g[H+]=7。但温度升高到80℃时,水的电

离度增大,[H+]和[H-]均大于10-7摩/升,故pH=-lg[H+]<7。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易混淆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生往往错误认为在任何温度下纯水

的pH值都是7。80℃时,纯水的pH值虽小于7,但仍是中性的,[H+]=[OH-],

这是不以温度升降而改变的。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

80℃时,水中[H+]和[OH-]均大于10-7摩/升,故纯水的pH值小于7。答

题不仅要求学生回答:是什么”,着重要求回答:为什么”。不少学生仅回答“因为[H+]

>10-7”,这只是pH<7的同义反复,由于没有回答出“为什么”而被扣分。不是他们

不知道:电离是吸热反应”,而是答题时没有抓住要点。至于答题中出现的[H+]>[OH

-]、[H+][OH-]<10-14等错误,则属于基础知识的缺陷。

例2.当化学反应PCl5(气)PCl3(气)+Cl2(气)处于平衡状态时,向其

中加入一种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平衡发生移动,在建立新平衡以前,PCl3中所含

37Cl的百分含量比原平衡状态时是否会增加?请说明理由。

答案:加入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后,平衡向左移动,使PCl5的分解反应也在进行,

所以,PCl3中含37Cl的百分含量也会增大。

分析:本题是用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学生关于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这一基本概念。

“动态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是中学教学反复强调的重点。题目没有直接问

PCl5,而是问PCl3的变化情况;不是问建立平衡后而是问建立平衡前;不仅要回答

是否会增加,而且要求说明理由。这样,把基础知识作了两次转换,答题难度加大。因此,

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训练。

例3.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摩/升和0.1摩/升,则甲、乙两瓶氧水中[OH

-]之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说明理由。

答案:在同一温度下,对于同种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

氨水浓度的10倍,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

[OH-]之比应小于1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考生常常把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和对电离

平衡常数的影响相混淆,造成错解。有些考生虽对“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

这个大前提清楚,但要应用这一大前提分析具体问题时,却显得思维混乱、表达的逻辑关系

不清。其实“答案”中用到的推理方法是我们思维中常见到的形式逻辑推理方法——“三段

论”。除此而外,还有因果、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思维方法在近年的高考简答题中均有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

例4.在25℃时,若10个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

则混和之前该强酸与强碱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答案:pH酸+pH碱=1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酸碱性和pH值之间关系等知识的认识。25℃时,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说明反应中强酸的H+离子和强碱中OH-离子物质的量相等。令强酸中H+离子物质的量为0.1摩,1体积为1升,则强酸中[H+]=0.1摩/升,pH酸=1,强碱中[OH-]=1摩/升,强碱中[H

+]=10-14摩/升,pH碱=14,因此,pH酸+pH碱=15。

第12篇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以90后为代表的大学生,其思维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通过传统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束,限制其行为,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传统“听话式教育”模式,实施一管到底的方法,只会刺激学生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走向叛逆的道路,培养出一些“口是心非”的双面人。

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当前教育培养的却是一些中规中矩和生搬硬套的“听话人才”。传统“听话式教育”模式就是让学生听话、遵从的模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其产生思维定势,当其走出学校后,更无法参与和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传统“听话式教育”模式的创新

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突出“新”的特点,这部分群体绝不是简单的又一代人的成长,这是真正一代与互联网全面接触的群体。这也是对社会进行全面“接管”的一代,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基于这一特点,必须对传统的“听话式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1.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受“快餐”文化的影响,乐于接受新事物,知识面较广,但是掌握的信息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需要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思想独立,多从自我角度出发,以个人价值作为对事物的主要衡量标准。大学生有创新意识,但自控能力不强,合作意识单淡薄,需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难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易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加之其内心脆弱敏感,更需要采取新的管理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2.新“听话式教育”模式的应用

第13篇

自从2002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转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就开始吸收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参与图书馆日常开放工作。由于图书馆基础差,工作人员少,全馆只有10名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开展图书馆服务工作,图书馆引入了大量的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所以,在充分利用大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服务有很丰富的经验,而大学生读者已渗入图书馆各个工作领域,每年有80名左右的“学生馆员”协助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文献服务。因此,学生读者成了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利用勤工助学学生补充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足,减轻了工作压力,拓展了图书馆服务业务层面,更好地为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学生读者也可以利用勤工助学岗位学边读书边工作,提高自己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能够达到工学结合的效果。

1.1基本情况目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渠道群体主要是勤工助学图书馆团队、尔雅书友会,学院社团、学生顾问团队等,都是来自在校大学生。其中,勤工助学岗位是学校全校实行的制度,涉及学校图书馆在内的多家单位,专门为贫困学生提供岗位,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在校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协助图书馆工作主要力量。经过多年发展,勤工助学学生已经融入图书馆常规日常工作,成为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一定品牌和影响力;尔雅书友会是以社团形式模式协助图书馆宣传活动工作和读书会友的方式吸引广大学生阅读、学习,这也是近几年图书馆在为进一步密切与广大学生读者的联系的新举措,协助图书馆各项阅读推广宣传活动,把各项活动举办的有声有色,受到读者广泛参与和喜爱。除了以上常规渠道外,图书馆还积极与一些院系社团团委学生合作,比如:每年的“书香节”、“读书周”’“毕业季”“新生入馆教育”等系列活动邀请学院各社团、院系学生团委参与图书馆各项活动。

1.2大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实践图书馆各岗位离不开勤工助学学生协助,他们在各岗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勤工助学岗位管理方面,以前都是安排学生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上书、搬书、巡库等临时性任务工作,工作量大,工作不持续,学生的积极性不强,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岗位经常性缺人空岗等情,规模和发挥作用较小,给工作组织带来不不少麻烦。图书馆总结以前在勤工助学岗位上所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近几年尝试建立新勤工助学管理模式,将勤工助学工作由以前的临时性任务变成常规化任务,邀请他们参与图书馆各项工作,让他们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图书馆工作。成立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协会,由图书馆各岗位老师指导他们工作,实行勤工助学自主管理,做到业务上老师培训,工作上他们自主安排,人员招聘由学生处勤工助学协会推荐各院系贫困学生与图书馆勤工助学协会共同面试、培训。在工作上实行任务分配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实行目标考核,“末位”下岗,名前几名相应激励机制,给出相应报酬,有效克服因不利因素带来对工作的影响。目前,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分布流通、期刊、技术等部门。不论在哪个岗位他们都能够独立完成图书馆安排的工作,如在流通部门,勤工助学学生能够完成了图书上架、书库整理、环境布置、读者咨询、书库的倒架等工作。图书馆还大胆尝试把流通服务台借还工作给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但任,安排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指导,经过不断培训、训练,勤工助学学生在担任图书借还工作取得了好大的进步,他们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工作人员,更亲近学生,更让学生接受,能够及时清楚了解到学生所需,改变了图书馆关键性转型,让更多的老师投入阅读推广、教学与科研服务等深层次服务,成为一支能够独挡一面、有责任感、成就感、可信的团队。图书馆要充分调动勤工助学同学的积极性,不要让他们感觉到工作无干劲,缺少活力。图书馆经常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比赛激活他们,经常通过组织开展“上架比赛”、“文献检索比赛”、“野外拓展”、“我的图书馆征文”、“读书有感”等特色活动,活跃勤工助学团队,加强队员之间联系交流,促进他们的感情和队伍的凝聚力。因此,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成为了全校学生最爱欢迎的岗位,每年都有大批量的学生勇跃报名,想成为图书馆勤工助学的一名,为全校师生服务。如有位同学在总结中这样写道,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不仅是为了每次完成图书上架、巡库、值班等工作,而是工作情系着全校的师生,凝聚了一群人,为他们营造一个优雅学习阅读环境,给了他们一份责任,使得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去锻炼自己,培养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队意识、服务意识等,在完成工作任务、服务读者的同时锻炼提升了自我。图书馆通过加强岗位管理的灵活性、安排各岗位的老师对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全面跟综培训,让他们了解图书馆服务功能、业务知识、服务意识等,适当的岗位轮换、多任务交叉、融合、避免学生由于岗位单一产生疲劳懈怠,鼓励结合岗位要求的每位队员参与图书馆服务小创新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馆员全面发展。

2大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

创新工作了图书馆源泉,图书馆工作离不开创新,利用在大学生的智慧,参与到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活动中,开展各项服务创新工作。图书馆自2004年起,每年9月份都举行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和4月份举办大型服务宣传月活动、活动的内容通常有发放宣传资料、主题展览、专题讲座、读者座谈等,效果不明显。传统的服务多在形式,过于简单服务推广,忽视读者阅读习惯与个性化,得不到读者群体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图书馆活动。在信息化时代,更多新形式、新颖事物的营销手段可以促进我们带来更好的收成。特别是现代智能手机普及性,99.9%大学生能够利用智能上网、查资料、看新闻、看视频等,当大学生已经成了“数字著”一代,吸引他们眼球是快捷、新颖、时尚的新鲜事物,而不是单一的发放宣传资料传递或物理图书馆学习、阅览。例如:视频新媒体,各种短视频在校园活动到处都是,大到招生宣传,小到院系学生节,几都有精彩视频助阵。这些视频大都由学生自主创作,在学生中有很大影响力。开展图书馆微电影设想来从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2010年正式启动了“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旨在支持大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创新项目和实践训练,加强学生的技能实践,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规定学生三年中必须主持或参与一项创新项目作为学生毕业重要考核指标。为了将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索融入学科的教学创新项目、人才技能培养的实践。2011年11月,图书馆申请了学校的创新项目并成功立项,由2位馆员担任指导老师,策划图书馆微电影拍摄制作,并以活动项目比赛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征收图书馆微电影短片比赛。

图书馆在校园内开展微电影宣传报名活动,得到了众多喜爱拍摄爱好同学的涌跃报名和咨询,经过面试和考核,最终项目组选定了学院社团新闻制作中心的团队,经过前期跟他们接触,把图书馆拍摄微电影的想法与目的,沟通和交流,并了解他们对微电影的想法,最后选定了微电影拍摄内容。在图书馆微电影拍摄过程中,他们在人员培训、视频选材、图书馆背景、演员选拔、配音选拔、创意策划、编剧拍摄、后期制作全部流程都是他们自主创作、剧本编写、剧本的拍摄等工作,终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最终拍摄了图书馆微电影,项目内容背景反映大学生在图书馆转角处发生的故事。通过整个微电影的拍摄,体现出是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整个创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团队学生、勤工助学学生、志愿者学生之间有着深度、密切合作和互动,互相激发和交流撞出了创新的火花。对图书馆而言,邀请用户参与营销微视频创作和传播;从用户出发、视角设计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作品,对学生群体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和说服力,而利用校园网络传播的环境,在学校各微信、社团网络进行传播,使得图书馆推广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3对于大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和创新服务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现有的管理工作水平、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层次,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为向导。吸引更多的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工作,打破图书馆传统管理观念。

3.1完善学生读者组织形态以大学生身份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大多数都停留在图书上架、整理、借还、值班和参与图书馆一些小项目的创新工作。他们大多数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图书馆活动,没有形成常态组织有机长期参与图书服务创新活动中。因此,必须以合法性基础吸引更多的团体参与图书馆管理,参议图书馆建设、事务、收集、筛选、整理学生的意见。

3.2寻求互助互建,发挥学生的优势以大学生身份体验和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模式,实践了学生技能展示和知识拓展成长,另一方面图书馆收获了学生读者的成果,而借助学生力量,发挥各有所长,超载馆员自身局限,缓解了图书馆与读者在服务创新能力上的有限性的矛盾,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升到新的起点、新的领域,更为重要是有利于图书馆与读者构成共建共赢的发展新模式,将图书馆自然融入学生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去,有效吸引学生技能、教学成果实践中,加强了图书馆与大学生互助的力量。

第14篇

我校秉承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坚持为学生做思想政治、作风纪律、形势与政策等教育,保持学生政治时势教育学习不断线;注重加强诚信和社会荣辱观教育,在开学、各种考试、先进评选以及“奖、助、贷”的发放和签订等形式上,积极开展和加强“诚信、励志、成才”教育、义务劳动活动等;针对飞行学生特点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在学习以及飞行训练等方面的压力,成立了心理干预咨询室,建立学校、学生大队、教学小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停飞学生和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疾病,使学生保持健康身心,做品德高尚的飞行员。

二、“严”字当头,坚持

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意识和习惯,我校坚持把“一日生活秩序”作为准军事化管理的切入点,着力从飞行秩序、站队集合、作息时间、内务卫生、礼节礼貌、请销假等环节上严格管理。坚持每日查房制度,实行内务评比,不断加大学生执行校纪校规的检查力度,特别在节假日前后,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规章制度宣传教育,以严格的行政管理来培养学生严谨的飞行作风。坚持铁的纪律,敢于逗硬,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无视纪律,违犯规定,都要受到严肃的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此外,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在坚持准军事化管理的基础上细化管理措施,制定了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分院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三、突出以生为本

第15篇

高校大学生就业率低、就业难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就业结构问题,即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企业在寻找优秀的人才,很难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才,招聘的成本相当高;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不理想或无法就业,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表现为: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有效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本身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就业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力较弱,在就业中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耐挫性较差;不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潜能不了解、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定位不准确,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竞争优势可以让合适的单位选择自己。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认识的偏差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英才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也由“英才需求”转变为“大众需求”。但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等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使大学生丧失进取心,妨碍综合能力的提高,导致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

(二)对职业缺少必要的设计和规划

大学生普遍存在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职业观念淡薄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个性、特长、优势和不足,不明白自己毕业后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不了解该职业需要何种知识和技能,不知道习得这种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方法。无动力、无准备,其就业能力可想而知。

(三)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目前人才市场中出现“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情况,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高校自身的办学品位,也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能力。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差异,造成培养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同质化;其次高校办学的开放性不高,专业设置对需求市场的研究不够,学生的适用性和动手能力不强。

(四)缺少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人才市场中出现“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情况,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高校自身的办学品位,也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能力。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差异,造成培养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同质化;其次高校办学的开放性不高,专业设置对需求市场的研究不够,学生的适用性和动手能力不强。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基本能力

素质教育最大的特性是赋予了个人充分发展的空间,素质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能力包括: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共同生活能力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在今天看来已不言而喻,后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前者。培养求知能力是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养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面对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就需要大学生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做事能力的最佳途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确立自尊、自信、自立的意识;懂得遵守规范、关心与尊重他人;尤其是参与实践、经受磨练,可以提高大学生面对挫折、摆脱困境、超越障碍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处世和和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

当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又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学会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大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的重要前提。个人价值观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也与其他个体的谐调发展紧密相连,只有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学会尊重其他个体的价值观并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才能达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一致,才能形成全民族发展进步的合力。为了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要强调培养大学生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它给予了人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充分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在这样一个相对拥有较大自由的空间,如何塑造好自身形象关键在于个体拥有多大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就业提供准备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冷静应对就业市场

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至达到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