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编码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编码实际上是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方式。传统路由主要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转发,网络编码则能够接收到几个不同的数据组,然后将其融合编码信息,增大传输信息的数量,从而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结束了传统中认为独立比特不可压缩的理论。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有限域中的运算,将接收到的几个不同的数据组,在网络不同的结点中进行重新编码组合,然后将编码过的数据以多播的形式转发给各个目的结点,并由目的结点对其解码还原,得到原始数据,这样就实现了通信。网络编码的主要优势是提高了网络通信的系统性能,提高通信效率,这是因为网络编码增大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减少了传输数据的次数,从而能够很好地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不仅增加了网络数据的吞吐量,也提高了宽带的利用效率,还能平衡各网络目的结点之间的负载能力。在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无线通信技术的的背景下,网络编码对提高网络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
网络编码在网络数据通信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些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展开了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并且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1网络协议结构
当前网络编码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分还是在网络层方面,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有机结合,是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有一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网络编码如何有效结合协议结构中其他协议层,例如网络编码与MAC层协议或者与传送层TCP协议等等的结合问题。因为网络编码的特性与传统网络数据通信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不更改已普遍应用的传统网络协议,将网络编码与其融合将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例如,它们之间的兼容性、网络编码对网络协议结构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后来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研究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提供了框架性借鉴,使得网络编码能够与传统的网络协议有机融合,提高网络通信性能。
2.2数据传送模型
网络编码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数据智能化处理,这主要是通过对编码策略的设计来实现,而码构造算法是编码策略设计的基础。码构造算法主要是针对网络中间结点的编码方式,它需要保证目的结点能够有效识别出传递的编码信息并进行正确解码。所以码构造算法包含了编码和解码两个内容,并且要求其算法复杂程度低,易于实施应用。码构造算法主要有三种:代数型、线性型、随机型。线性网络编码能将中间结点接受的各路信息进行线性组合,这种编码运算较简单,所以得到了普遍应用。
2.3路由协议
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的传递效率和性能,它是能够将网络编码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基础,而且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以后开发新的网络提供借鉴和指导。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独立路由协议和编码感知的路由协议,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是路由协议产生的过程中能否主动编码,也就是说路由协议是否能够提高编码的利用效率。
2.4数据传输性能保障机制
实际应用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数据传输的突然性和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例如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传输延迟等。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的开发应该结合实际的网络环境,研究出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保障机制和编码策略,尤其需要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和保证数据可靠传输。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中,利用QoS保证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已研究出来几个解决方案,比如建立数据延迟时间的模型,从模型中找出延迟的解决方案;利用多速率编码器来分析各路中传输速率不同的数据,从而减小数据在编码器中的传输时间。
3结语
网络编码实际上是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方式。传统路由主要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转发,网络编码则能够接收到几个不同的数据组,然后将其融合编码信息,增大传输信息的数量,从而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结束了传统中认为独立比特不可压缩的理论。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有限域中的运算,将接收到的几个不同的数据组,在网络不同的结点中进行重新编码组合,然后将编码过的数据以多播的形式转发给各个目的结点,并由目的结点对其解码还原,得到原始数据,这样就实现了通信。网络编码的主要优势是提高了网络通信的系统性能,提高通信效率,这是因为网络编码增大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减少了传输数据的次数,从而能够很好地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不仅增加了网络数据的吞吐量,也提高了宽带的利用效率,还能平衡各网络目的结点之间的负载能力。在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无线通信技术的的背景下,网络编码对提高网络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
网络编码在网络数据通信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些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展开了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并且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1网络协议结构
当前网络编码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分还是在网络层方面,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有机结合,是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有一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网络编码如何有效结合协议结构中其他协议层,例如网络编码与MAC层协议或者与传送层TCP协议等等的结合问题。因为网络编码的特性与传统网络数据通信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不更改已普遍应用的传统网络协议,将网络编码与其融合将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例如,它们之间的兼容性、网络编码对网络协议结构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后来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研究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提供了框架性借鉴,使得网络编码能够与传统的网络协议有机融合,提高网络通信性能。
2.2数据传送模型
网络编码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数据智能化处理,这主要是通过对编码策略的设计来实现,而码构造算法是编码策略设计的基础。码构造算法主要是针对网络中间结点的编码方式,它需要保证目的结点能够有效识别出传递的编码信息并进行正确解码。所以码构造算法包含了编码和解码两个内容,并且要求其算法复杂程度低,易于实施应用。码构造算法主要有三种:代数型、线性型、随机型。线性网络编码能将中间结点接受的各路信息进行线性组合,这种编码运算较简单,所以得到了普遍应用。
2.3路由协议
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的传递效率和性能,它是能够将网络编码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基础,而且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以后开发新的网络提供借鉴和指导。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独立路由协议和编码感知的路由协议,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是路由协议产生的过程中能否主动编码,也就是说路由协议是否能够提高编码的利用效率。
2.4数据传输性能保障机制
实际应用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数据传输的突然性和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例如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传输延迟等。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的开发应该结合实际的网络环境,研究出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保障机制和编码策略,尤其需要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和保证数据可靠传输。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中,利用QoS保证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已研究出来几个解决方案,比如建立数据延迟时间的模型,从模型中找出延迟的解决方案;利用多速率编码器来分析各路中传输速率不同的数据,从而减小数据在编码器中的传输时间。
3结语
关键词:网络编码无线网络信息交换
一、网络编码技术与传统网络的差异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要借助路由器进行数据传递,根据数据的目标地址,路由器将数据包向各个链路发送。由于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协调,在同一链路中会出现很多数据包,必须排队等待通过的情况,这就制约了计算机网络的传输速度和效率的提升。2000年,新型网络编码技术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广泛关注。网络编码技术着力解决的问题是有效地将同时到达路由器的数据同时发送出去,不让数据产生拥塞,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二、网络编码技术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
2.1网络编码的概念
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交换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对各条信道上收到的信息进行线性或者非线性的处理,然后转发给下游节点,中间节点扮演着编码器或信号处理器的角色。
2.2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网络的优势
网络编码融合了路由和编码的概念,使网络节点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存储转发,还可以进行编码处理,已证明了使用线性网络编码已经能足够达到网络多播容量。但网络编码的好处不止这些,尤其是当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网络时。网络编码首先应被应用在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的特性是不可靠性和广播特性,使网络编码非常适合应用在无线网络上,因为无线链路的不可靠性和物理层广播特性非常适合使用编码的方法。应用网络编码,可以解决传统路由、跨层设计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无线网络的广播特性使其非常适合使用网络编码,当一个节点传输一个数据包给它的一个邻居节点时,它的其它邻居节点也可以接收到这个数据包。因此,当一个节点的邻居节点对不同的数据包感兴趣时,可以将这些数据包编码后再一起传输,这样子可以使其所有的邻居节点都收到感兴趣的数据包并可以节约无线资源。
应用网络编码,可以解决传统路由、跨层设计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网络性能。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尤其是组播吞吐量。可以减少数据包的传播次数,降低无线发送能耗。当网络部分节点或链路失效时采用随机网络编码,最终在目的节点仍然能恢复原始数据,增强网络的容错性和鲁棒性。网络编码对无线网络的性能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网络编码的吞吐量上,网络编码已经被证明对于提高某些网络的吞吐量有着很大的作用。运用网络编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吞吐量,但是同时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不少研究者在研究提高无线网络的组播吞吐量的同时,研究如何降低因采用网络编码带来的复杂性。在网络状况恶劣的条件下,网络编码和路由之间组播吞吐量的差别不大,网络编码的优势体现在降低网络复杂性上;在网络状况较好的条件下,网络编码相对于路由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组播吞吐量。这为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网络编码算法提供了可能。
2.3网络编码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编码在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研究方面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无线网络组播中,对于数据包的恶意修改的检测,过去是使用基于消息认证码或者数字签名的方法。基于网络编码产生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的随机网络编码检测策略,这种方法计算量小,而且检测概率可以根据通信控制开销、网络编码复杂程度和检测时间这些因素进行调控。但这种方法亦存在不足。这种方法要求接收节点需要预先获得至少一个没有被恶意修改过的数据包,并且数据包的内容不能被攻击者知晓,因此,这种方法对抗攻击效果不好。
无线网络广播重传处理中,多个接收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丢包都要求源节点重传数据包,需要广播发送较多的重传次数.本文将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应用在无线网络广播重传中,提出一种新颖的广播重传方法(RLNCBR)。该方法中,源节点记录多个接收节点中丢包最多的接收节点丢包数,再按照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方法编码组合该丢包数个线性编码包。源节点广播重传,接收节点采用运算编码线性组合的方法获得信息包数据。数学分析表明,该方法能保证所有接收节点的编码可解性,同时重传次数可达到理论最优性。模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重传方法相比,RLNCBR有效地减少了信息包的平均传输次数,提高了传输效率。
三、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的应用发展方向
网络编码正在给现有的网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编码从用来达到有线网络中的组播容量,发展到在有线和无线网络中提高吞吐量、节省能量、增强鲁棒性和安全性,甚至改变网络结构、改变网络协议设计方法。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网络编码的具体实现和降低网络编码的复杂性。现在已经提出了很多网络编码方法,有集中式线性网络编码和分布式随机网络编码,但是如何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实现网络编码,需要考虑许多实际应用问题,例如同步、控制开销等。网络编码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如何实现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采用网络编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性能,但设计和实现上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如何在不显著增加网络开销,综合考虑效率和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网络编码问题是将来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四、结束语
无线网络环境由于环境的多变性,使得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容易丢失。目前,重传常被用来实现无线广播的错误处理,普通重传方法思想基于发送方通过反馈得到接收方的出错情况,重传出错的数据报文来恢复出错的报文。:
网络编码技术是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研究课题。虽然还没有应用到实际的通信网络中,但已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比如美国军方已经意识到网络编码技术的优势,已经拨款研究网络编码技术在移动自组网(MobileAdHocNetwork)中的应用。因此,我们也应当及时跟踪国际上的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各种应用深入思考网络所涉及的各种安全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明,盂小峰.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机械工业出社,2001.8.
[2]胡国强.数据挖掘在远程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运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3,(5)44-45.
[3]YEUNGRW,ZHANGZ.Distributedsourcecodingforsatellitecommunications[J].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1999,45(3):1111-1120.
1. 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层次清晰、论述简练。每篇论文一般不超过6个版面(约10000字),每篇文章应有中文摘要300~400字、关键词3~8个,资助基金项目务必在篇首地脚处注明。
2. 文稿中的文字、数字计量单位、符号等一律按照有关国家标准、法规书写。
3. 附图时请寄图坐标数据,表格请用三线表。
4. 文稿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和单位、图题、表题等同时用中、英文表示。
5. 参考文献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参考文献应按顺序编码制进行编码,在正文中引用文献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序码,并与文末文献序码对应一致。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亲自查阅过的文献,其著录项依次是序码、文献作者名、文题、期刊名、年、卷、期、页码。多作者文献必须写前3名并加“等”或“et al”。例如:
\[期刊\] 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著\] 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论文集\] 作者. 文题\[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名:专利号,日期.
\[报纸\] 作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
\[电子文献\] 作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6. 投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略),籍贯(省,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并附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7. 来稿文责自负,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摘引他人作品,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署名的作者应为参与创作,对内容负责的人。合著的作品来稿应征得合著者同意,并写明联系人。文章发表后,作者如不同意其他报刊转载、摘编者,请投稿时声明。
8. 论文(word文档)以电子邮件发送,凡通知修改的论文须认真修改后尽快寄回编辑部,两次退回修改仍不符合发排要求的按退稿处理;来稿一经刊用,按规定向作者收取文章发表费,赠寄当期刊物2册。
论文关键词:视频编码,压缩技术
一、引言
所谓视频编码方式就是指通过特定的压缩技术,将某个视频格式的文件转换成另一种视频格式文件的方式。视频压缩发展到现在己有几十年的历史。1948年,Oliver提出了第一个编码理论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ingModulation,简称PCM);同年,Shannon的经典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首次提出了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概念;1959年,Shannon进一步确立了码率失真理论;而Berger在1971年所著的《信息率失真理论》一书则对率失真理论做了系统地论述和扩展;以上各项工作奠定了信息编码的理论基础。
二、AVS基本介绍
AVS是基于我国创新技术和部分公开技术的自主标准,技术方案简洁,芯片实现复杂度低,达到了第二代标准的最高水平;而且,AVS通过简洁的一站式许可政策,是开放式制订的国家、国际标准,易于推广;此外,AVS是一套包含系统、视频、音频、媒体版权管理在内的完整标准体系,为数字音视频产业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综上所述,AVS可称第二代信源标准的上选。
图1AVS视频编码器框图
三、AVS主要技术
AVS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8x8整数变换量化技术、帧内预测、半像素与1/4精度像素插值、特殊的帧间预测运动补偿、二维熵编码、去块效应环内滤波等:
1.整数变换量化:AVS为了避开H.264的专利问题,选择了以往标准广泛采用的8×8变换,这样可以在16位处理器上无失配地实现。AVS采用的64级量化,可以完全适应不同的应用和业务对码率和质量的要求。目前AVS所采用的8x8变换与量化方案大大降低了芯片的实现难度。
2.帧内预测:AVS采用的帧内预测技术,是用相邻块的像素预测当前块,同时采用代表空间域纹理方向的多种预测模式。AVS亮度和色度帧内预测都是以8x8块为单位的。亮度块采用5种预测模式,色度块采用4种预测模式,而这4种模式中有3种和亮度块的预测模式相同。在编码质量相当的前提下,AVS采用较少的预测模式,使方案更加简洁、实现的复杂度大为降低。
3.帧间预测运动补偿:帧间运动补偿编码是混合编码技术框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AVS标准采用了16×16,16×8,8×16和8×84种用于运动补偿的宏块模式,去除了MPEG-4AVC/H.264标准中的8×4,4×8,4×4的块模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刻画物体运动,提高运动搜索的准确性。
4.半像素与1/4精度像素插值:AVS通过4抽头滤波器(-1,5,5,-1)得到半像素点,再通过4抽头滤波器(1,7,7,1)和均值滤波器得到1/4像素点,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减少插值所需要的参考像素点,减小了数据存取带宽需求,这在高分辨率视频压缩应用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5.预测模式:AVS的B帧双向预测使用了直接模式、对称模式和跳跃模式。使用对称模式时,码流只需要传送前向运动矢量,后向运动矢量可由前向运动矢量导出,从而节省后向运动矢量的编码开销;对于直接模式,前块的前、后向运动矢量都是由后向参考图像相应位置块的运动矢量按比例分配导出,因此也可以节省运动矢量的编码开销;跳跃模式的运动矢量导出方法和直接模式的相同,跳跃模式编码块都不编码运动补偿的残差,也不传送运动矢量,即该模式下宏块只需要传输模式信号则可。
6.二维熵编码:AVS熵编码采用自适应变长编码技术。在AVS熵编码过程中,定长码用来编码具有均匀分布的语法元素,指数哥伦布码用以编码可变概率分布的语法元素。采用指数哥伦布码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它的硬件复杂度比较低,可以根据闭合公式解析码字,无需查表;另一方面,它可以根据编码元素的概率分布灵活确定k阶指数哥伦布码编码,如果k选得恰当,编码效率可以逼近信息熵。预测残差的块变换系数后,经扫描形成(level、run)对串,level、run不是独立事件,而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AVS中level、run采用二维联合编码,并根据当前level、run的不同概率分布趋势,自适应改变指数哥伦布码的阶数。
四、总结与展望
目前AVS技术可实现标准清晰度、相当清晰度、低清晰度等不同格式视频的压缩,但针对此类应用的压缩效率还有待不断提高,这应当是AVS视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点所在:着力AVS编解码的实际应用研究,优化AVS运动搜索算法,提高AVS解码速度,从而推动我国数字音视频标准AVS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亮 AVS先进编码技术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2 申青平 AVS-M关键技术及多平台应用研究 湘潭大学 2007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通过依照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设站,长期不间断记录水文信息是水文的基础工作。因此水文站点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要求,各省水文单位一般采用垂直管理,设立市、县水文机构和水文基层站点,具有典型的事业单位特征。
二、水文专业资产配置管理的主要问题
1、资产配置与具体水文条件结合程度欠缺,每一个水文站点都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与自然环境,比如经济较发达省份已经可以完全取消的对讲机、通信铁塔在偏远省份就必须采用,雨量场设置条件在各省设置条件也不同,因此专业设备配置应考虑实际需求,结合地理、气候、环境条件统筹考虑。
2、资产配置与单站任务匹配程度不紧密。目前各省水文站点资产配置主要依据《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sl415-2007)进行站点,而《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是水文站网通用型标准,且适当考虑了水文任务需求的专业资产配置余量,因此机械照搬规范,容易形成配置浪费。
3、资产配置与管理模式不匹配。水文站一般地点分散、人员相对较少,随着大量的站点建设与设备配置投入,因单位编制岗位的限制,因管理人员不不够、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形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4、资产配置与财务管理结合不紧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别是专业资产配置,需要专业部门提供需求,一般不属于财务管理职责范围,在没有可靠分析资产使用的经济性、可靠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图方便工作,不管配置使用效率的现象。
5、资产资产编码规则不完整。水文专业资产部分因专业任务需要在国家标准的资产标准里与测绘、气象、网络、通信、环保部门部分重复,按国家标准资产分类不清晰、资产类别不完整。水文资产信息不能实时调整、更新,信息不太准确,给水文站网规划、管理、分析及防汛测报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6、资产处置报废更新处置程序亟待加强。报废处置与更新配置密切相关,水文行业资产管理通用资产一般各省财政主管部门会出台通用资产配置管理标准,依据《水文仪器报废技术规定》(sl415-2007)及有关国家技术标准文件,但因水文专业资产的专业性,单项资产金额较大,其报废处置更新一般由省水文主管部门负责从严控制,由于现阶段水文专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新不断加快,可操作的专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还有待强化,水文行业资产处置报废亟需规范。
三、解决思路
水文站点多、分散但管理架构完整, 水文任务职责分类相对清晰、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基本完备,设备需求相对同质化、批量化,且因水文行业的垂直管理优势,具备统筹管理的基础。省级水文行业的专业资产配置管理应该以各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需求为依据。从各省地理条件、水文监测专业需要出发,考虑各省财政状况和资产管理要求,在分析各地区水文管理架构和模式、水文专业技术标准和条件、水文技术设备应用和推广基础上,通过在分析水文专业要求基础上,建立既满足工作需要,又响应财政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省水文行业资产配置管理模式,以促使水文行业资产管理规范化。
1 、构建管理架构与模式
省级水文系统生产职能分配方案为:测站——生产中心;县基地——应急、巡测中心;市分局——保障中心;省局——技术管理中心,建立“测站用校结合、基地巡急兼备、分局综合储备、省局统筹调配、行业分析评估”。职能分配结合各省水文任务、管理层次、水文技术装备特点。
依托水文测站,按水文技术标准要求,推行对主要水文观测要素监测“用校结合、测站管理”的基层配置管理方案。
县基地满足县水文巡测任务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满足物资管理的人员配置要求;依托县水文巡测基地,建立“急巡兼备、基地管理”应急、水文巡测配置管理方案。
市基地满足区域水文巡测站点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测洪备用方案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即“储备保障、区域管理”;依托各市分局基地,建立“综合保障、区域管理”技术储备及设备管理方案。
配置重点在省基地的装备, 管理重点在“调余剂缺、统筹管理”。行业管理重点在,统筹分析行业设备状况,分析评估工作方案、技术设备匹配状态,满足技术评价、考核、分析需要。依托省局基地及技术管理力量,实施全省水文生产任务、资产配置的“调余剂缺、统筹管理”管理调度方案;依靠水文系统实施新技术应用标准、设备使用评估“分析评估、应用管理”的五项管理体系。
2 、明确任务需求与技术选配方案
水文资产配置,应着力做好前期工作,细化单站单点任务技术要求、地理位置水系河床等特征,结合水文测验技术方案与经济发展,明确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减少盲目配置,解决资产配置的任务匹配、技术匹配、管理匹配问题。中国论文服务网,经济励志打造论文范文格式最完整、管理职称论文范文最详尽的论文资源网站。为广大需要职称评定,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的客户提供有效参考。
3 、制定统一编码, 提供准确信息
资产配置的基础应建立在统一的水文行业编码基础上,以便于计算管理、分析,适时掌握资产信息,做到科学分析、利用统筹调剂,资产编码的一般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编码要有针对性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细化水文行业专业资产小类时,细化的固定资产必须体现水文行业固定资产特点与工作特征,便于直观统计水文设施与设备。
编码要有科学性选择水文行业资产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细化的固定资产小类在功能上应与其本身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使分类体系结构具有稳定性。
编码规则应系统性将水文行业资产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予以系统化表述,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固定资产之间的关系。
编码应可扩展性信息的类别和分类体系结构应适应信息量急剧增长和变化的需要,分类体系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扩展的余地,其中包括新的类别的增补和在原有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分解细化。
编码应具备唯一性每一项水文行业资产在标准中只有一个分类,不再按照其用途进行多次分类。涉及整个系统的资产只列示一个名称,其所包含的固定资产利用现有资产清单的形式解决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征稿对象: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及硕博士研究生,社会各界关心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人士。
二、主要栏目:专家观点、理论与政策、区域改革与发展、院校治理、比较教育、人才培养、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等。本刊也欢迎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现实意义强,能够涵盖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研究或教育研究论文。
三、来稿要求
1.篇幅:以5000一8000字为宜。
2.题名:简明、具体、明确,概括论文要旨;不超过20个字。
3.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多名作者姓名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于其姓名右上角及工作单位名称前标注相应的数字序号;工作单位名称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含院系)、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
4.摘要:直接概括论文的学术观点和结论,一般不超过300字。
5.关键词:3一5个,中间用分号隔开。
6.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一),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置于论文首页的页脚。
7.图表:插图、表格要清晰、整齐,用序号标明,并命名图题和表题。
8.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用带圈数字注于当页页脚;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内容的出处,用带方括号的数字按顺序编码标明,并与文末编码对应。
9.英文翻译:包括论文题名、摘要、关键同、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置于参考文献后。
四、注意事项
1.本刊以刊发较高质量论文为原则,优先刊发依托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
2.本刊不收任何版面费,实行优稿优酬。
3.本刊编辑对来稿有必要的修改或删节权,作者对此若有异议,请在来稿时说明。
4.请务必在文末注明作者联系方式,包括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
五、投稿方式:本刊已启用在线投稿系统,地址gzvef.gzpyp.edu.cn。请将按步骤填写资料,将论文电子版上传至本系统,原投稿邮箱gzpypxh@126.com保留使用。联系电话:020-84738555。来稿审稿期约一个月,自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采用意见,作者可自行处理。
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文献类型代码、电子文献载体代码
1.普通图书、学位论文、论文集、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代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08.
[2〕王伟宜.中国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3〕王乐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研究[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1-22.
[4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3-25.
2.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
[1〕贺修炎.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高职教育[A].王乐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研究[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65-272.
3.期刊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期):起止页码.
例:
[1金顶兵.美国七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专业选择的比较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 , (3):129-139.
4.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称,年一月一日(版次).
例:
[1〕焦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0-12-06(1) .
关键词:高速公路,视频传输联网,压缩编码,关键技术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代表交通行业先进生产力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采用将传统视频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贮和记录的数字视频技术的方式处理信息相对于传统的模拟方式来说具有较大的优势及较高的性价比。也就是实现了高速公路省域数字联网监控系统,但与此相关的如何在较窄的带宽上进行视频的可靠传输,又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数字化的视频不经过压缩则占用的带宽太宽。
一、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
视频压缩编码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科技论文。压缩就是从时域、空域两方面去除冗余信息。压缩编码的目的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比特数表征图像,同时保持复原图像的质量,使它符合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不同的图像编码技术的研究一直遵循着两条主线索不断的展开,一是对图像信源特性的不断认识:二是对人类视觉系统的不断认识。对两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都推动着图像编码技术的进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图像编码技术经历了两代历程,即考虑图像信源统计特性的第一代图像编码技术和考虑人眼视觉特性及图像传递景物特征的第二代图像编码技术。
第一代图像编码技术以信息论和数字信号处理为理论基础,以Shannon的编码理论为指导的,充分利用了图像空域时域的相关性进行压缩编码,目的是去除图像信源数据中的相关性(数据冗余)。常见的有嫡编码、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和矢量编码等技术等已成为这类图像编码技术中的较成熟的经典技术。它们已被现行图像压缩编码标准所广泛采用。
第二代图像编码技术在利用人眼视觉特性及图像传递景物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图像学的方法。它突破了信息论的框架,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心理特性和图像的各种特征对图像进行编码,可以获得很高的压缩比。近几年出现的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等新的编码方法已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新的数学工具和理论,如小波理论、分形几何理论、神经网络理论和计算机视觉理论等。科技论文。新一代的图像编码技术主要有分形图像编码、基于神经网络(NN)的图像编码、模型编码和小波图像编码。
二、压缩编码的标准
国际上有很多图像压缩标准,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类视频编码标准,主要用于会议电视的H.261/263标准,用于运动图像的M-JPEG标准和MPEG系列标准。其中MPEG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下的一个制定动态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它为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实用化作出了巨大贡献。MPEG又包括MPEG-1、MPEG-2、MPEG-4三个正式国际标准。我们知道,衡量一种压缩技术的好坏的三个重要的指标如下:
1、压缩比要大。即压缩前后所需的信息存储量之比要大;
2、实现压缩的算法要简单,压缩、解压缩速度要快,尽可能做到实时压缩解:
3、恢复效果要好,要尽可能地恢复原始数据。
所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才能准确衡量一个压缩技术的好坏。通过比较可以得出,适于高速公路远程图像监控的主要是MPEG系列。MPEG1主要应用于码率为1.2~2Mb/s的图像压缩,根据一些实践经验,其图像传输清晰度不能很好地满足高速公路图像传输的要求。而MPEG-2完全吸收了MPEG1所采用的压缩编码技术,同时性能加以扩展,涵盖了从常规图像到HDTV等非常宽范围内的视频压缩业务。主要应用于码率为4~20Mb/s的高清晰度图像编码,MPEG-2标准由于采用了帧内和帧间压缩方法,简单地讲是对每一幅图像,称之为帧,进行即用一定的算法对帧自身、以及相邻两帧之间的冗余部分进行去除。从而避免了将已有的信息再次传递给接收端,从而提高了压缩效率,降低了传输所需的网络带宽。另外采用MPEG-4压缩算法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当前基于这种算法的都是软件的解决方案,没有适合的硬件压缩芯片,市场上暂时没有单机的图像传输编解码器,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所以尽管对运动图像不断有新的压缩标准出现,但MPEG-2标准的优势在实用化方面己远远走在前面。综上可知目前MPEG-2图像压缩标准在图像质量和图像应用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视频编解码器
(一)视频编解码器结构
视频编解码器主要完成视频图像的编解码工作,用于实现为远端监控现场的视频图像的远程传输,并通过现有通信系统接口及通道对视频的编解码参数进行控制的设备。视频编码器为远端监控现场使用的视频压缩传输设备,视频解码器为监控中心使用的视频解压缩设备。科技论文。根据视频数字输出接口形式的不同,视频编解码器大致可以分为:NXEI接口和IP接口2种。
1、NXE1接口视频编解码器
这种视频编码器结构主要包括A/D转换模块、视频压缩模块、复用电路及多El反向复用电路。外部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通过BNC接口接入A/D转换模块,将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非压缩的视频数据。视频压缩模块将这些非压缩的视频数据,以M-JPEG或MPEG-2方式进行编码压缩,同时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编码压缩后的数字图像信号、语音信号以及通过数据口接入的RS485控制信号和其他异步数据通过复用电路复用,然后再通过多E1反向复用电路复接到l-8个2M的E1接口上进行传输。
视频解码器结构主要包括D/A转换模块、视频解压缩模块和分接电路及多E1反向复用电路。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为视频编码器的逆向处理。多E1反向复用电路从多个2M的E1接口上接收数据并进行分解,复原出数字图像信号、语音信号和数据,并以M-JPEG或MPEG-2的相应方式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解压缩,还原出模拟图像并输出。
采用多El传输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己有SDH通信网的资源,灵活分配带宽,用户可根据网络资源和对图像的要求任意分配N个E1。一般情况下每路图像使用3-4个El即可,最多使用4个E1也就够了。由于El是SDH的标准接口,所以,在SDH通信体制下,使用简单、方便。
2、IP接口视频编解码器
IP接口视频编解码器在编码方式和内部结构上和NXEI接口视频编解码器基本相同,其差异主要是视频数据输入、输出接口。IP接口视频编解码器视频数据输入、输出接口采用10M以太网接口,满足TCP/IP协议。其最大视频带宽为8M,另外2M用于传输语音和数据。
(二)编、解码器之间互联
编、解码器之间互联既可通过E1接口,也可以通过10/100M以太网接口。这取决于通信系统所能提供的接口和所选用的编解码器的数字接口。互连方式一般采用编解码器一一对应的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数字图像所占用的带宽取决于对图像质量的要求。由于高速公路的图像主要是高速运行的汽车,为保证图像的连续性,防止拖尾和“马塞克”现象。数字图像所占用的带宽一般为6-8M.对采用NXEI接口编解码器,需要3-4个E1接口互连。对采用10M带宽的IP接口编解码器来说,1个IP接口只能传输一幅图像。
参考文献:
[1] 路林吉,吕新荣. 数字图像监控技术讲座 第一讲 概述[J]电子技术, 2001,(07) .
[2] 宋成柏. 港口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探讨[J]中国港口, 2002,(07) .
关键词:家庭设备,高增值服务
1. IPTV内涵及特点
IPTV,也叫网络电视,是指基于IP协议的电视广播服务。该业务以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接入宽带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数字广播电视、VOD点播、视频录像等诸多宽带流媒体业务。论文参考网。
IPTV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交互性和实时性。相对于传统的电视业务,IPTV业务具有如下一些优势:
(1)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使用IPTV业务所提供的高质量(接近DVD水平的)内容。
(2)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观看已经播放的视频节目或已经存在的内容信息。
(3)从技术和业务本身的特点来看,IPTV业务可以向用户提供无限数量的不同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论文参考网。
(4)IPTV业务实现了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
2. IPTV的热点技术
2.1流媒体技术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Intranet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在计算机中对数据包进行缓存并使媒体数据正确地输出。流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些延迟。显然,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流式传输主要指将整个音频和视频及三维媒体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定的压缩方式解析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顺序或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像采用下载方式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此时多媒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流媒体可以边下载边播放,这种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极大地减少了用户在线等待的时间。论文参考网。与平面媒体不同。流媒体最大的特点在于互动性,这也是运用了流媒体技术的IPTV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2 音、视频压缩标准
众所周知,媒体传输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至关重要,而保持这种互操作性的关键,就是需要制定传媒设备制造商及运营商在制造产品及提供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开放标准。在提供网络流媒体服务方面,已经有数个音、视频压缩标准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2.2.1视频编码标准
通过对视频编码标准的压缩效率、可扩展性、容错能力及占用的运算资源等因素加以折衷考虑,最适合目前IPTV网络传输及终端制造水平的应该是M PEG-4视频编码标准。M PEG-4标准的制定开始于1995年,于1999年2月M PEG专家组正式公布了M PEG-4(ISO/IEC 14496)V1.0版本。同年底M PEG-4V2.0版本亦告完成,且于2000年年初正式成为国际标准,是第一个基于音视频内容或对象的编码标准,它从音视频场景中,按照人的直观感受分为若干个音视频对象,并分别对这些对象进行形状、纹理及运动矢量等编码,而不是象传统编码方式那样是基于像素进行编码。M PEG-4视频编码标准,作为MPEG-4标准的一部分,通常称为M PEG-4视频。它提供了大量视频编码工具,而这些工具都要占用一定的运算资源。设备的复杂度及成本较高。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应用,在不损失互操作性的前提下,M PEG-4定义了由对象类型,类(Profile)及等级(Level)组成的分级策略。M PEG的类规定了用于协同操作点(interoperability point)的技术,等级规定了一个类的范围或大小。
2.2.2 音频编码标准
在音频编码标准的制定上,目前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几个现存的蜂窝通信语音编码标准上。这些标准包括AM R(Adaptive M ulti-R ate)编码算法以及EVRC(Enhanced Variable R ate C oder)编码算法等,这两种算法都具有良好的抗误码能力。M PEG-4音频包括如M PEG-4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等音频编码标准,以支持宽带、可扩展音频通信。
2.2.3 网络传输标准
流媒体的含义即按照实时或点播方式通过网络向通用媒介进行音视频广播,而面向连结的TC 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流媒体传输一般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 TP/U D P来传输实时多媒体数据。
2.2.4 显示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2005年7月海尔在青岛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正式对外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媒体电视新品“美高美”系列数字平板电视。美高美可以通过流媒体接口实现与多种外设的无缝连接,并读取16种流媒体文件,而且还可以同时接驳两个外部存储设备,不同存储器中的流媒体文件可以经由电视平台互动转存,必将推动IPTV更广泛使用。
3. IPTV最新动态与开发展望
在国外,IPTV已进入实质运营阶段,据权威研究机构美国加特纳公司的报告,2006年,欧洲网络电视供应商的收入预计将达到3亿多欧元,而到2010年其收入则可达到30亿欧元。中央电视台2005年正式向全国推出网络电视(IPTV)服务,该业务的内容主要利用中央电视台目前已有的40万小时的电视节目。同时中国两家最大的商业IP网络运营者中国电信和中国网络通信公司也在进行IPTV的试验或试运行。2006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首次正式发放网络电视牌照,而拥有央视背景的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文广旗下的东方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成为了首批获准经营网络电视的“幸运儿”。由于网络电视必须依靠宽带运营商传送节目,国内许多电信企业也借机进入了这一市场。
总之,IPTV蕴涵着巨大的商机,是未来广电网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增值服务。将来三网合一的网络环境还会带来各种融合业务形态。
参考文献:
[1]王亮君. 广电集团化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新闻采编, 2002,(05) .
[2]李晓枫. 电视媒体资源整合对策谈[J].当代电视, 2003,(04) .
[3]温天越. 网络电视的传播与发展[J].当代电视, 2006,(06) .
[4]王宇. 我国网上电视现状与发展前瞻[J].电视研究, 2000,(11) .
[5]黄勇. 怎样看待广电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5,(10) .
本刊以学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特色,主要报道国内外农业最新科技成果和科研动态,传播科技信息。主要栏目有:综述、育种・栽培、资源・环境、植物保护、园艺・特产、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检测分析、农业工程、生物技术、农业经济、农业信息等。本刊改为半月刊后,信息容量更大,发表周期更短,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将进一步加强。欢迎广大作者针对各栏目特色踊跃投稿。
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文章要求内容具有新意,且立论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单位)、文字精练(控制在5 000~8 000字范围内,含图表和英文);照片和图片要规范、清晰,要求用corelDRAW绘图软件绘制,用.tif或.jpg文件格式存盘,文字说明要简洁;表格采用“三线表”。
2.所有论文都要有中文和英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参考文献(至少10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译成英文,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作者姓名附汉语拼音,外文大写、小写、正体、斜体、上角标、下角标要分清。作者单位(中外文)用法人单位名称。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并在文中相应处标记引用参考文献的序号;所列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外文相同)如下。
1)期刊: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超过3名的在第三名后加“等”).文题[J].期刊名称,发表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要求同期刊).专著名称[M].版次(第一版不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文献:作者(要求同期刊).文题[A].编者或主编.所编书名或论文集名称[M]([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文题[D].论文产生地:论文产生单位.论文产生年.
在著录外文参考文献时要特别注意:作者一定要姓在前,名在后,姓用全称,名用缩写,姓名均大写;姓名之后表示学位的MD、PhD……应删去;姓名前的冠词或介词,如Mac?熏Mc,O,de,Le,La……不可删去;父、子、孙共用一个姓名时,为了区别而在姓名后附上的罗马数字Ⅰ(父)、Ⅱ(子)、Ⅲ(孙)或Jr(子或小)、Sr(父或大)等绝不可删去。
3.各种基金资助项目产生的论文应在文稿首页页脚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重点基金项目产生的论文将优先刊登。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要在文稿首页页脚注明出生年份、性别、民族(汉族不注)、籍贯(××省××市、县)、技术职称、学位(学历)、研究方向、联系电话(为方便快递样书,请务必提供手机号码,如不愿公开,杂志上可以不出现)、电子信箱。
4.投稿请登录网站htttp://于网上注册后投稿。审稿时间为15~30天,30天后未收到稿件录用通知的,稿件可自行处理。若文稿已投寄他刊或另有用途,请及时来电(信)说明。
5.本刊根据有关规定收取版面费(含审稿费、发表费、绘图费、英文审校费等),一次交清。版面费最好从银行转账并请注明“湖北农业科学杂志版面费”,转账不方便的可从邮局汇至本杂志社(请勿汇给个人,以免丢失)。收款后即寄回正式发票。稿酬酌付。
来稿及邮局汇款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南湖瑶苑1号 《湖北农业科学》杂志社
关键词:LDPC码 信道编码 差错控制 纠错编码 计算机仿真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是一种线性分组纠错码,当其采用迭代译码算法时,如和积(sum-product) 译码算法,具有逼近Shannon限的良好性能,其译码算法复杂度随码长呈线性增长,非常适合并行实现。正因如此,LDPC码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已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测控通信和数字视频等领域[1] [2]。
构造LDPC码时,其校验矩阵中的非零元素往往很少,正是由于校验矩阵具有这种稀疏的特性,因此出现了多种高效的译码算法,且纠错能力较强。LDPC译码采用的是消息传递(MP)算法,其基本算法有比特翻转(BF)算法和置信传播(BP)算法。BF算法只进行比特位的翻转等几种简单的运算,复杂度较低,因此硬件实现简单,但其性能相对较低,适用于硬件条件受限而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而BP算法是将接收到的信息在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进行迭代运算,从而获得最大编码增益,因此具有很好的性能,同时复杂度也较高,广泛应用于对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本文在介绍低密度校验编码的基础上,研究了置信传播(BP)算法、对数似然率(LLR-BP)算法、最小和(Min-sum)算法等三种译码算法,并对各种算法的复杂度、工程实现的难易度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仿真验证。
1 低密度校验编码
LDPC编码的首要条件是构造一个符合条件的稀疏校验矩阵。根据校验矩阵结构不同,通常把LDPC码分为规则LDPC码和不规则LDPC码。规则LDPC码的校验矩阵每行每列的非零元素相同,而不规则LDPC码不受此规则限制。无论哪种,好的LDPC码,必须围绕无短环、无低码重码字、码间最小距离尽可能大的原则构造校验矩阵[3]。
传统的编码方法是将稀疏奇偶校验矩阵H经过高斯消元处理转换为生成矩阵G,再根据G来进行编码。如此的编码方法其生成矩阵的稀疏性难以保证,且会导致编码的运算和存储复杂性大大增加。对于线性编码来说,校验矩阵为H,编码后码字为c,则由校验等式性质H・c’=0,所以可以用校验矩阵直接编码,主要的编码方法有高斯消去的直接编码,LU分解编码,部分迭代编码算法等。本文仿真采用高斯消去的直接编码,将m・n校验矩阵H通过高斯消元和列变换改成如下形式H=[I|P],I为m・m单位矩阵,P为m・(n-m)矩阵,编码后码字c写成c=[s|u]形式,u为输入码字,s为校验码字,由校验等式H・c’=0得,I・s’+P・u’=0,即s’=P・u’,则由c=[u s]可得编码后码字。
2 LDPC码译码算法
LDPC译码算法是以迭代运算为主,主要是基于二分图[6]结构的消息传递算法。二分图与校验矩阵H相对应,包含三种元素,方形节点、圆形节点及连接方形节点和圆形节点之间的边,对于M×N的校验矩阵H,方形节点Vc=(c0,c1,…,cM-1)称为校验节点,对应于校验矩阵中的列,圆形节点Vs=(s0,s1,…,sN-1)称为变量节点,对应于校验矩阵中的行。如果校验矩阵中的非零位于第i行第j列,则校验节点ci和变量节点sj之间存在一条边,如图1所示,为5×10的校验矩阵二分图表示。LDPC译码时各个节点的置信消息需要在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互相传递。
3 译码算法性能分析及计算机仿真
从第二节对三种译码算法的分析来看,LLR-BP译码算法虽然与BP算法接近,但是,由于其运算是在对数域进行,因此复杂度有所降低;而MIN_SUM算法则通过采用近似运算来降低复杂度,但是,近似运算导致了该算法性能会有所损耗。
3.1三种译码算法复杂度比较
文献[6]对概率域BP译码算法、LLR_BP译码算法和Min-sum译码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进行了对比,各种算法都是针对码率为1/2的(n,2p,p)规则LDPC码进行分析的。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在计算复杂度方面,BP算法最为复杂,LLR-BP算法次之,Min-sum算法计算量是最小的。
3.2三种译码算法性能比较
为了对BP算法、LLR_BP算法和MIN_SUM三种译码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建立了BPSK系统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三种译码算法在仿真系统中的性能。
基于图2的系统仿真模型,对三种译码算法性能进行分析。信源部分随机生成,生成的数据u={u1,u2, …,uk}经基于删除信道的迭代算法进行LDPC编码,码长为512,码率为1/2,最大迭代次数为100,编码后得到的码字c={c1,c2, …,cn }进行BPSK调制,调制后将码字c映射成传输码字x={x1,x2, …,xn }。
若信噪比取值为SNR = (0:0.2:2),运行系统,可以绘制出采取三种不同译码算法解码后系统的误码率曲线。图3给出了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系统误码率图。
从图3可以看出,BP译码算法和LLR_BP译码算法误码率基本一致,最小和译码算法误码率相对较差。由此可以看出,三种算法中BP算法是基础算法,其译码复杂度最高,但具有最优的译码性能。LLR-BP算法是由BP算法简化而来,通过将原来的运算简化到对数域进行,从而降低了译码复杂度。就译码性能来说,LLR-BP算法最接近BP算法,从图中也可以看出,BP算法与LLR-BP算法的曲线几乎一致。Min-sum算法复杂度最低,与其它两种算法比较译码性能较差,但性能损失不大。所以Min-sum算法复杂度降低,易于硬件实现,实用性较强。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在性能和复杂度上进行整体考虑。
4 结语
低密度校验编码在高速数据传输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但是其采用不同译码算法所表现出的译码性能有着较大差异。为此,本文讨论了置信传播(BP)译码算法和在该译码算法基础上衍生的两种译码算法,对数似然率(LLR-BP)算法和最小和(Min-sum)算法;分析了三种译码算法的性能,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虽然LLR-BP算法译码性能与BP算法相当,但简化了算法,Min-sum算法虽然较BP和LLR-BP算法相比,损失了一定误码性能,但易于硬件实现,实用性较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系统性能要求和硬件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在译码性能和复杂度之间需要全面衡量,选择合适的LDPC码译码方法,开发相应的硬件产品。本文只是对LDPC码的基础译码算法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码长的选择,以及在不同的调制方式和通信环境下系统性能的比较分析未曾考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沈倩.LDPC码编译码技术研究及其在LTE―A系统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彭世章.LDPC编译码技术研究及其在遥测系统中的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3]袁东风,张海刚.LDPC码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肖杨.Turbo与LDPC编解码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主要栏目
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研究
环境科学应用基础研究
环境科学应用技术研究
生态环境研究
环境工程研究
环境管理研究
环境经济研究
环境法律研究
投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由於在现今资讯流通普遍的社会中,影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影像的数位化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在数位化过的影像所占的资料量又相当庞大,在传输与处理上皆有所不便。将资料压缩是最好的方法。如今有一新的模式,在压缩率及还原度皆有不错的表现,为其尚未有一标准的格式,故在应用上尚未普及。但在不久的未来,其潜力不可限量。而影像之於印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以此篇文章介绍小波(WAVELET)转换的历史渊源。小波转换的基础原理。现今的发展对印刷业界的冲击。影像压缩的未来的发展。
壹、前言
由於科技日新月异,印刷已由传统印刷走向数位印刷。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影像的资料一直有档案过大的问题,占用记忆体过多,使资料在传输上、处理上都相当的费时,现今个人拥有TrueColor的视讯卡、24-bit的全彩印表机与扫描器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而使用者对影像图形的要求,不仅要色彩繁多、真实自然,更要搭配多媒体或动画。但是相对的高画质视觉享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储存空间,使用者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积庞大的图档占掉硬碟、磁带和光碟片的空间;美丽的图档在亲朋好友之间互通有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用网路传个640X480TrueColor图形得花3分多钟,常使人哈欠连连,大家不禁心生疑虑,难道图档不能压缩得更小些吗?如此报业在传版时也可更快速。所以一种好的压缩格式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影像所占的记忆体更小、更容易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压缩模式,在压缩的比率上并不理想,失去压缩的意义。不然就是压缩比例过大而造成影像失真,即使数学家与资讯理论学者日以继夜,卯尽全力地为lossless编码法找出更快速、更精彩的演算法,都无可避免一个尴尬的事实:压缩率还是不够好。再说用来印刷的话就造成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影像出现锯齿状的现象。皆会造成印刷输出的问题。影像压缩技术是否真的穷途末路?请相信人类解决难题的潜力是无限的。既然旧有编码法不够管用,山不转路转,科学家便将注意力移转到WAVELET转换法,结果不但发现了满意的解答,还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可达到完全不失真,压缩的比率也令人可以接受。由於其数学理论早在1960年代中叶就有人提出了,而到现在才有人将其应用於实际上,其理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其实际运用也属刚起步,其後续发展可说是不可限量。故研究的动机便由此而生。
贰、WAVELET的历史起源
WAVELET源起於JosephFourier的热力学公式。傅利叶方程式在十九世纪初期由JosephFourier(1768-1830)所提出,为现代信号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也占了极重要的地位。Fourier提出了任一方程式,甚至是画出不连续图形的方程式,都可以有一单纯的分析式来表示。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为傅利叶方程式的延伸。
小波分析方法的提出可追溯到1910年Haar提出的小波规范正交基。其後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J.Morlet在分析地震波的局部性质时,发现传统的傅利叶转换,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引进小波概念於信号分析中,对信号进行分解。随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对Morlet的这种信号根据一个确定函数的伸缩,平移系{a-1/2Ψ[(x-b)/a];a,b?R,a≠0}展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小波分析的形成开了先河。
1986年,Y.Meyer建构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函数Ψj,k(x),其二进制伸缩与平移系{Ψj,k(x)=√2jΨ(2jx-k);j,k?Z}构成L2(R)的规范正交基。1987年,Mallat巧妙的将多分辨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建构了小波函数的构造及信号按小波转换的分解及重构。1988年Daubechies建构了具有正交性(Orthonormal)及紧支集(CompactlySupported);及只有在一有限区域中是非零的小波,如此,小波分析的系统理论得到了初步建立。
三、WAVELET影像压缩简介及基础理论介绍
一、WAVELET的压缩概念
WAVELET架在三个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上,分别是阶层式边码(pyramidcoding)、滤波器组理论(filterbanktheory)、以及次旁带编码(subbandcoding),可以说wavelettransform统合了此三项技术。小波转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组成的信号,分解成不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能有效的应用於编码、解码、检测边缘、压缩数据,及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良好的分析局部的时间区域与频率区域的信号,弥补傅利叶转换中的缺失,也因此小波转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WAVELET并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必要的部份,以便经由数学公式推算出其原始资料,可能不是非常完整,但是可以非常接近原始资料。至於影像中什度要保留,什麽要舍弃,端看能量的大小储存(跟波长与频率有关)。以较少的资料代替原来的资料,达到压缩资料的目的,这种经由取舍资料而达到压缩目地的作法,是近代数位影像编码技术的一项突破。即是WAVELET的概念引入编码技术中。
WAVELET转换在数位影像转换技术上算是新秀,然而在太空科技早已行之有年,像探测卫星和哈柏望远镜传输影像回地球,和医学上的光纤影像,早就开始用WAVELET的原理压缩/还原影像资料,而且有压缩率极佳与原影重现的效果。
以往lossless的编码法只着重压缩演算法的表现,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一丝不漏的送去压缩,所以还原回来的资料和原始资料分毫无差,但是此种压缩法的压缩率不佳。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控制解码後影像的品质,选择适当的编码法,而且还在撷取图形资料时,先帮资料「减肥。如此才是WAVELET编码法主要的观念。
二、影像压缩过程
原始图形资料色彩模式转换DCT转换量化器编码器编码结束
三、编码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一)一种压缩/还原的转换可表现在影像上的。
(二)其转换的系数是可以量化的。
(三)其量化的系数是可以用函数编码的。
四、现有WAVELET影像压缩工具主要的部份
(一)WaveletTransform(WAVELET转换):将图形均衡的分割成任何大小,最少压缩二分之一。
(二)Filters(滤镜):这部份包含WaveletTransform,和一些着名的压缩方法。
(三)Quantizers(量化器):包含两种格式的量化,一种是平均量化,一种是内插量化,对编码的架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EntropyCoding(熵编码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使其减少,一种为内插。
(五)ArithmeticCoder(数学公式):这是建立在AlistairMoffatslineartimecodinghistogram的基础上。
(六)BitAllocation(资料分布):这个过程是用整除法有效率的分配任何一种量化。
肆、WAVELET影像压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在其结构上加强完备性。
二、修改程式,使其可以处理不同模式比率的影像。
三、支援更多的色彩。可以处理RGB的色彩,像是YIQ、HUV的色彩定义都可以分别的处理。
四、加强运算的能力,使其可支援更多的影像格式。
五、使用WAVELET转换藉由消除高频率资料增加速率。
六、增加多种的WAVELET。如:离散、零元树等。
七、修改其数学编码器,使资料能在数学公式和电脑的位元之间转换。
八、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做JPEG的压缩。
九、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重叠。
十、增加trelliscoding。
十一、增加零元树。
现今已有由中研院委托国内学术单位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所的硕士。国外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相信实际应用於实务上的日子指日可待。
伍、影像压缩研究的方向
1.输入装置如何捕捉真实的影像而将其数位化。
2.如何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
3.如何控制解码影像的品质。
4.如何选择适当的编码法。
5.人的视觉系统对影像的反应机制。
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
陆、在印刷输出的应用
WAVELET影像压缩格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输出还嫌太早。但是後续发展潜力无穷,尤其在网路出版方面,其利用价值更高,WAVELET的出现就犹如当时的JPEG出现,在影像的领域中掀起一股旋风,但是WAVELET却有JPEG没有的优点,JPEG乃是失真压缩,且解码後复原程度有限,能在网路应用,乃是由於电脑的解析度并不需要太高,就可辨识其图形。而印刷所需的解析度却需一定的程度。WAVELET虽然也是失真压缩,但是解码後却可以还原资料到几乎完整还原,如此的压缩才有存在的价值。
有一点必须要提出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资料还原就可以用在印刷上,还需要有解读其档案的RIP,才能用於数位印刷上。等到WAVELET的应用成熟,再发展其适用的RIP,又是一段时间以後的事了。
在网路出版上已经有浏览器可以外挂读取WAVELET档案的软体了,不过还是测试版,可是以後会在网路上大量使用,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对於网路出版应该是一阵不小的冲击。
图像压缩的好处是在於资料传输快速,减少网路的使用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由於传版的时间减少,也使印刷品在当地印刷的可能性增高,减少运费,减少开支,提高时效性,创造新的商机。
柒、结论
WAVELET的理论并不是相当完备,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显现,到普及应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但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影像处理、量子物理及非线性科学领域上,均有其应用价值。国内已有正式论文研究此一压缩模式。但有许多名词尚未有正式的翻译,各自有各自的翻译,故研究起来倍感辛苦。但相信不久即会有正式的定名出现。这也显示国内的研究速度,远落在外国的後面,国外已成立不少相关的网站,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论文。如此一来国内要使这种压缩模式普及还有的等。正式使用於印刷业更是要相当时间。不过对於网路出版仍是有相当大的契机,国内仍是可以朝这一方面发展的。站在一个使用其成果的角度,印刷业界也许并不需要去了解其高深的数理理论。但是在运用上,为了要使用方便,和预估其发展趋势,影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却不能没有。本篇文章单纯的介绍其中的一种影像压缩模式,目的在为了使後进者有一参考的依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此一模式会成为主流,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GeoffDavis,1997,WaveletImageCompressionConstructionKit,。
2.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上),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3.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下),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4.施威铭研究室,1994,PC影像处理技术(二)图档压缩续篇,旗标出版有限公司。
5.卢永成,民八十七年,使用小波转换及其在影像与视讯编码之应用,私立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6.江俊明,民八十六年,小波分析简介,私立淡江大学物理学系硕士论文。
7.曾泓瑜、陈曜州,民八十三年,最新数位讯号处理技术(语音、影像处理实务),全欣资讯图书。
附录:
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影像传送及渐进式影像传送
目前网路最常用的静态影像压缩模式为JPEG格式或是GIF格式等。但是利用这些格式编码完成的影像,其资料量是不变的,其接受端必须完整地接受所有的资料量後才可以显示出编码端所传送的完整影像。这个现象最常发生在利用网路连结WWW网站时,我们常常都是先接收到文字後,其网页上的图形才,慢慢的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显示出来,有时网路严重塞车,图形只显示一点点後就要再等非常久的时间才再有一点点显示出来,甚至可能断线了,使得使用者完全不知道在接收什麽图案的图形,无形中造成网路资源的浪费。此缺点之改善,可以使用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来完成。
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允许不同规格之显示装置或解码器可以从同一编码器中获得符合其要求之讯号,如此不需要对於不同的解码器设计不同的编码器配合利用之,进而增加了其应用的范围,及减低了所架设系统的复杂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设备费用。利用Shapiro所提出的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来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时,其编码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编码器是根据影像的全解析度来加以编码的,这使得拥有不同解析度与码率要求的解码器,无法同时分享由编码器所送出来的位元流。虽然可以利用同时播放(Simulcast)技术来加以克服之,但是该技术对於同一影像以不同解析度独立编码时,将使得共同的低通次频带(LowpassSubband)被重复的编码与传送,而产生了相当高的累赘(Redundancy)。
基於上述情况,有人将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加以修改之,完成了一个新式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该技术为阶层式嵌入的零元树小波转换(LayeredEmbeddedZerotreeWavelet,简称LEZW技术。这个技术使我们所设计出来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在编码传送前预先指定图层数目、每层影像的解析度与码率。
LEZW技术是将EZW技术中的连续近似量化(SAQ)加以延伸应用之,而EZW传统的做法是将SAQ应用於全部的小波转换系数上。然而在LEZW技术中,从基层(BaseLayer)开始SAQ一次仅用於一个图层(Layer)的编码,直到最高阶析度的图层为止。当编码的那一图层码率利用完时,即表示该图层编码完毕可以再往下一图层编码之。为了改善LEZW的效率,在较低图层的SAQ结果应用於较高图层的SAQ过程中,基於这种编码的程序,LEZW演算法则可以在每一图层平均码率的限制下,重建出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因此,LEZW非常适合用於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
LEZW技术也可以应用於渐进式传送,对於一个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而言,控制其解析度将可以改善重建影像的视觉品质。而常用的渐进式传送方法有使用向量量化器或零元树资料结构编码演算法则。但是向量量化器需要较大的记忆体及对与传送中的错误敏威,而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改善这些缺点,所以享有较好的效能。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应用於渐进式传送时是根据全解析度来做编码及传送,因此在低码率的限制之下时,若用全解析度来显示影像将使得影像模糊不清。所以在低码率传送时的影像以较低的解析度来显示时,则可以使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
由於在现今资讯流通普遍的社会中,影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影像的数位化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在数位化过的影像所占的资料量又相当庞大,在传输与处理上皆有所不便。将资料压缩是最好的方法。如今有一新的模式,在压缩率及还原度皆有不错的表现,为其尚未有一标准的格式,故在应用上尚未普及。但在不久的未来,其潜力不可限量。而影像之於印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以此篇文章介绍小波(WAVELET)转换的历史渊源。小波转换的基础原理。现今的发展对印刷业界的冲击。影像压缩的未来的发展。
壹、前言
由於科技日新月异,印刷已由传统印刷走向数位印刷。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影像的资料一直有档案过大的问题,占用记忆体过多,使资料在传输上、处理上都相当的费时,现今个人拥有True Color的视讯卡、24-bit的全彩印表机与扫描器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而使用者对影像图形的要求,不仅要色彩繁多、真实自然,更要搭配多媒体或动画。但是相对的高画质视觉享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储存空间,使用者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积庞大的图档占掉硬碟、磁带和光碟片的空间;美丽的图档在亲朋好友之间互通有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用网路传个640X480 True Color图形得花3分多钟,常使人哈欠连连,大家不禁心生疑虑,难道图档不能压缩得更小些吗?如此报业在传版时也可更快速。所以一种好的压缩格式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影像所占的记忆体更小、更容易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压缩模式,在压缩的比率上并不理想,失去压缩的意义。不然就是压缩比例过大而造成影像失真,即使数学家与资讯理论学者日以继夜,卯尽全力地为lossless编码法找出更快速、更精彩的演算法,都无可避免一个尴尬的事实:压缩率还是不够好。再说用来印刷的话就造成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影像出现锯齿状的现象。皆会造成印刷输出的问题。影像压缩技术是否真的穷途末路?请相信人类解决难题的潜力是无限的。既然旧有编码法不够管用,山不转路转,科学家便将注意力移转到WAVELET转换法,结果不但发现了满意的解答,还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可达到完全不失真,压缩的比率也令人可以接受。由於其数学理论早在1960年代中叶就有人提出了,而到现在才有人将其应用於实际上,其理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其实际运用也属刚起步,其後续发展可说是不可限量。故研究的动机便由此而生。
贰、 WAVELET的历史起源
WAVELET源起於Joseph Fourier的热力学公式。傅利叶方程式在十九世纪初期由Joseph Fourier (1768-1830)所提出,为现代信号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也占了极重要的地位。Fourier提出了任一方程式,甚至是画出不连续图形的方程式,都可以有一单纯的分析式来表示。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为傅利叶方程式的延伸。
小波分析方法的提出可追溯到1910年Haar提出的小波规范正交基。其後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J. Morlet在分析地震波的局部性质时,发现传统的傅利叶转换,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引进小波概念於信号分析中,对信号进行分解。随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对Morlet的这种信号根据一个确定函数的伸缩,平移系 { a -1/2 Ψ[(x-b)/a] ;a,b?R ,a≠0}展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小波分析的形成开了先河。
1986年,Y. Meyer建构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函数Ψj,k(x),其二进制伸缩与平移系 {Ψj,k(x)=√2jΨ(2jx-k);j,k?Z}构成L2(R)的规范正交基。1987年,Mallat巧妙的将多分辨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建构了小波函数的构造及信号按小波转换的分解及重构。1988年Daubechies建构了具有正交性(Orthonormal)及紧支集(Compactly Supported);及只有在一有限区域中是非零的小波,如此,小波分析的系统理论得到了初步建立。
三、 WAVELET影像压缩简介及基础理论介绍
一、 WAVELET的压缩概念
WAVELET架在三个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上,分别是阶层式边码(pyramid coding)、滤波器组理论(filter bank theory)、以及次旁带编码(subband coding),可以说wavelet transform统合了此三项技术。小波转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组成的信号,分解成不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能有效的应用於编码、解码、检测边缘、压缩数据,及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良好的分析局部的时间区域与频率区域的信号,弥补傅利叶转换中的缺失,也因此小波转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WAVELET并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必要的部份,以便经由数学公式推算出其原始资料,可能不是非常完整,但是可以非常接近原始资料。至於影像中什度要保留,什麽要舍弃,端看能量的大小储存(跟波长与频率有关)。以较少的资料代替原来的资料,达到压缩资料的目的,这种经由取舍资料而达到压缩目地的作法,是近代数位影像编码技术的一项突破。即是WAVELET的概念引入编码技术中。
WAVELET转换在数位影像转换技术上算是新秀,然而在太空科技早已行之有年,像探测卫星和哈柏望远镜传输影像回地球,和医学上的光纤影像,早就开始用WAVELET的原理压缩/还原影像资料,而且有压缩率极佳与原影重现的效果。
以往lossless的编码法只着重压缩演算法的表现,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一丝不漏的送去压缩,所以还原回来的资料和原始资料分毫无差,但是此种压缩法的压缩率不佳。 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控制解码後影像的品质,选择适当的编码法,而且还在撷取图形资料时,先帮资料「减肥。如此才是WAVELET编码法主要的观念。
二、 影像压缩过程
原始图形资料 色彩模式转换 DCT转换 量化器 编码器 编码结束
三、 编码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一) 一种压缩/还原的转换可表现在影像上的。
(二) 其转换的系数是可以量化的。
(三) 其量化的系数是可以用函数编码的。
四、 现有WAVELET影像压缩工具主要的部份
(一) Wavelet Transform(WAVELET转换):将图形均衡的分割成任何大小,最少压缩二分之一。
(二) Filters(滤镜):这部份包含Wavelet Transform,和一些着名的压缩方法。
(三) Quantizers(量化器):包含两种格式的量化,一种是平均量化,一种是内插量化,对编码的架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 Entropy Coding(熵编码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使其减少,一种为内插。
(五) Arithmetic Coder(数学公式):这是建立在Alistair Moffat s linear time coding histogram的基础上。
(六) Bit Allocation(资料分布):这个过程是用整除法有效率的分配任何一种量化。
肆、 WAVELET影像压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在其结构上加强完备性。
二、 修改程式,使其可以处理不同模式比率的影像。
三、 支援更多的色彩。可以处理RGB的色彩,像是YIQ、HUV的色彩定义都可以分别的处理。
四、 加强运算的能力,使其可支援更多的影像格式。
五、 使用WAVELET转换藉由消除高频率资料增加速率。
六、 增加多种的WAVELET。如:离散、零元树等。
七、 修改其数学编码器,使资料能在数学公式和电脑的位元之间转换。
八、 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做JPEG的压缩。
九、 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重叠。
十、 增加trellis coding。
十一、 增加零元树。
现今已有由中研院委托国内学术单位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所的硕士。国外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相信实际应用於实务上的日子指日可待。
伍、 影像压缩研究的方向
1. 输入装置如何捕捉真实的影像而将其数位化。
2. 如何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
3. 如何控制解码影像的品质。
4. 如何选择适当的编码法。
5. 人的视觉系统对影像的反应机制。
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
陆、 在印刷输出的应用
WAVELET影像压缩格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输出还嫌太早。但是後续发展潜力无穷,尤其在网路出版方面,其利用价值更高,WAVELET的出现就犹如当时的JPEG出现,在影像的领域中掀起一股旋风,但是WAVELET却有JPEG没有的优点,JPEG乃是失真压缩,且解码後复原程度有限,能在网路应用,乃是由於电脑的解析度并不需要太高,就可辨识其图形。而印刷所需的解析度却需一定的程度。WAVELET虽然也是失真压缩,但是解码後却可以还原资料到几乎完整还原,如此的压缩才有存在的价值。
有一点必须要提出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资料还原就可以用在印刷上,还需要有解读其档案的RIP,才能用於数位印刷上。等到WAVELET的应用成熟,再发展其适用的RIP,又是一段时间以後的事了。
在网路出版上已经有浏览器可以外挂读取WAVELET档案的软体了,不过还是测试版,可是以後会在网路上大量使用,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对於网路出版应该是一阵不小的冲击。
图像压缩的好处是在於资料传输快速,减少网路的使用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由於传版的时间减少,也使印刷品在当地印刷的可能性增高,减少运费,减少开支,提高时效性,创造新的商机。
柒、 结论
WAVELET的理论并不是相当完备,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显现,到普及应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但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影像处理、量子物理及非线性科学领域上,均有其应用价值。国内已有正式论文研究此一压缩模式。但有许多名词尚未有正式的翻译,各自有各自的翻译,故研究起来倍感辛苦。但相信不久即会有正式的定名出现。这也显示国内的研究速度,远落在外国的後面,国外已成立不少相关的网站,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论文。如此一来国内要使这种压缩模式普及还有的等。正式使用於印刷业更是要相当时间。不过对於网路出版仍是有相当大的契机,国内仍是可以朝这一方面发展的。站在一个使用其成果的角度,印刷业界也许并不需要去了解其高深的数理理论。但是在运用上,为了要使用方便,和预估其发展趋势,影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却不能没有。本篇文章单纯的介绍其中的一种影像压缩模式,目的在为了使後进者有一参考的依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此一模式会成为主流,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Geoff Davis,1997,Wavelet Image Compression Construction Kit,。
2.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上), 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3.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下), 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4.施威铭研究室,1994,PC影像处理技术(二)图档压缩续篇,旗标出版有限公司。
5.卢永成,民八十七年,使用小波转换及其在影像与视讯编码之应用,私立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6.江俊明,民八十六年,小波分析简介,私立淡江大学物理学系硕士论文。
7.曾泓瑜、陈曜州,民八十三年,最新数位讯号处理技术(语音、影像处理实务),全欣资讯图书。
附录:
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 阶层式嵌入式零元树小 波转换、阶层式影像传送 及渐进式影像传送
目前网路最常用的静态影像压缩模式为JPEG格式或是GIF格式等。但是利用这些格式编码完成的影像,其资料量是不变的,其接受端必须完整地接受所有的资料量後才可以显示出编码端所传送的完整影像。这个现象最常发生在利用网路连结WWW网站时,我们常常都是先接收到文字後,其网页上的图形才,慢慢的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显示出来,有时网路严重塞车,图形只显示一点点後就要再等非常久的时间才再有一点点显示出来,甚至可能断线了,使得使用者完全不知道在接收什麽图案的图形,无形中造成网路资源的浪费。此缺点之改善,可以使用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来完成。
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允许不同规格之显示装置或解码器可以从同一编码器中获得符合其要求之讯号,如此不需要对於不同的解码器设计不同的编码器配合利用之,进而增加了其应用的 范围,及减低了所架设系统的复杂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设备费用。利用Shapiro所提出的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来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时,其编码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编码器是根据影像的全解析度来加以编码的,这使得拥有不同解析度与码率要求的解码器,无法同时分享由编码器所送出来的位元流。虽然可以利用同时播放(Simulcast)技术来加以克服之,但是该技术对於同一影像以不同解析度独立编码时,将使得共同的低通次频带(Lowpass Subband)被重复的编码与传送,而产生了相当高的累赘(Redundancy)。
基於上述情况,有人将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加以修改之,完成了一个新式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该技术为阶层式嵌入的零元树小波转换(Layered Embedded Zerotree Wavelet,简称 LEZW技术。这个技术使我们所设计出来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在编码传送前预先指定图层数目、每层影像的解析度与码率。
LEZW技术是将EZW技术中的连续近似量化(SAQ)加以延伸应用之,而EZW传统的做法是将SAQ应用於全部的小波转换系数上。然而在LEZW技术中,从基层(Base Layer)开始SAQ一次仅用於一个 图层(Layer)的编码,直到最高阶析度的图层为止。当编码的那一图层码率利用完时,即表示该图层编码完毕可以再往下一图层编码之。为了改善LEZW的效率,在较低图层的SAQ结果应用於较高图层的SAQ过程中,基於这种编码的程序,LEZW演算法则可以在每一图层平均码率的限制下,重建出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因此,LEZW非常适合用於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
LEZW技术也可以应用於渐进式传送,对於一个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而言,控制其解析度将可以改善重建影像的视觉品质。而常用的渐进式传送方法有使用向量量化器或零元树资料结构编码演算法则。但是向量量化器需要较大的记忆体及对与传送中的错误敏威,而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改善这些缺点,所以享有较好的效能。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应用於渐进式传送时是根据全解析度来做编码及传送,因此在低码率的限制之下时,若用全解析度来显示影像将使得影像模糊不清。所以在低码率传送时的影像以较低的解析度来显示时,则可以使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
壹、前言
由於科技日新月异,印刷已由传统印刷走向数位印刷。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影像的资料一直有档案过大的问题,占用记忆体过多,使资料在传输上、处理上都相当的费时,现今个人拥有TrueColor的视讯卡、24-bit的全彩印表机与扫描器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而使用者对影像图形的要求,不仅要色彩繁多、真实自然,更要搭配多媒体或动画。但是相对的高画质视觉享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储存空间,使用者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积庞大的图档占掉硬碟、磁带和光碟片的空间;美丽的图档在亲朋好友之间互通有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用网路传个640X480TrueColor图形得花3分多钟,常使人哈欠连连,大家不禁心生疑虑,难道图档不能压缩得更小些吗?如此报业在传版时也可更快速。所以一种好的压缩格式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影像所占的记忆体更小、更容易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压缩模式,在压缩的比率上并不理想,失去压缩的意义。不然就是压缩比例过大而造成影像失真,即使数学家与资讯理论学者日以继夜,卯尽全力地为lossless编码法找出更快速、更精彩的演算法,都无可避免一个尴尬的事实:压缩率还是不够好。再说用来印刷的话就造成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影像出现锯齿状的现象。皆会造成印刷输出的问题。影像压缩技术是否真的穷途末路?请相信人类解决难题的潜力是无限的。既然旧有编码法不够管用,山不转路转,科学家便将注意力移转到WAVELET转换法,结果不但发现了满意的解答,还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可达到完全不失真,压缩的比率也令人可以接受。由於其数学理论早在1960年代中叶就有人提出了,而到现在才有人将其应用於实际上,其理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其实际运用也属刚起步,其後续发展可说是不可限量。故研究的动机便由此而生。
贰、WAVELET的历史起源
WAVELET源起於JosephFourier的热力学公式。傅利叶方程式在十九世纪初期由JosephFourier(1768-1830)所提出,为现代信号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也占了极重要的地位。Fourier提出了任一方程式,甚至是画出不连续图形的方程式,都可以有一单纯的分析式来表示。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为傅利叶方程式的延伸。
小波分析方法的提出可追溯到1910年Haar提出的小波规范正交基。其後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J.Morlet在分析地震波的局部性质时,发现传统的傅利叶转换,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引进小波概念於信号分析中,对信号进行分解。随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对Morlet的这种信号根据一个确定函数的伸缩,平移系{a-1/2Ψ[(x-b)/a];a,b?R,a≠0}展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小波分析的形成开了先河。
1986年,Y.Meyer建构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函数Ψj,k(x),其二进制伸缩与平移系{Ψj,k(x)=√2jΨ(2jx-k);j,k?Z}构成L2(R)的规范正交基。1987年,Mallat巧妙的将多分辨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建构了小波函数的构造及信号按小波转换的分解及重构。1988年Daubechies建构了具有正交性(Orthonormal)及紧支集(CompactlySupported);及只有在一有限区域中是非零的小波,如此,小波分析的系统理论得到了初步建立。
三、WAVELET影像压缩简介及基础理论介绍
一、WAVELET的压缩概念
WAVELET架在三个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上,分别是阶层式边码(pyramidcoding)、滤波器组理论(filterbanktheory)、以及次旁带编码(subbandcoding),可以说wavelettransform统合了此三项技术。小波转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组成的信号,分解成不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能有效的应用於编码、解码、检测边缘、压缩数据,及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良好的分析局部的时间区域与频率区域的信号,弥补傅利叶转换中的缺失,也因此小波转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WAVELET并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必要的部份,以便经由数学公式推算出其原始资料,可能不是非常完整,但是可以非常接近原始资料。至於影像中什度要保留,什麽要舍弃,端看能量的大小储存(跟波长与频率有关)。以较少的资料代替原来的资料,达到压缩资料的目的,这种经由取舍资料而达到压缩目地的作法,是近代数位影像编码技术的一项突破。即是WAVELET的概念引入编码技术中。
WAVELET转换在数位影像转换技术上算是新秀,然而在太空科技早已行之有年,像探测卫星和哈柏望远镜传输影像回地球,和医学上的光纤影像,早就开始用WAVELET的原理压缩/还原影像资料,而且有压缩率极佳与原影重现的效果。
以往lossless的编码法只着重压缩演算法的表现,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一丝不漏的送去压缩,所以还原回来的资料和原始资料分毫无差,但是此种压缩法的压缩率不佳。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控制解码後影像的品质,选择适当的编码法,而且还在撷取图形资料时,先帮资料「减肥。如此才是WAVELET编码法主要的观念。
二、影像压缩过程
原始图形资料色彩模式转换DCT转换量化器编码器编码结束
三、编码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一)一种压缩/还原的转换可表现在影像上的。
(二)其转换的系数是可以量化的。
(三)其量化的系数是可以用函数编码的。
四、现有WAVELET影像压缩工具主要的部份
(一)WaveletTransform(WAVELET转换):将图形均衡的分割成任何大小,最少压缩二分之一。
(二)Filters(滤镜):这部份包含WaveletTransform,和一些着名的压缩方法。
(三)Quantizers(量化器):包含两种格式的量化,一种是平均量化,一种是内插量化,对编码的架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EntropyCoding(熵编码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使其减少,一种为内插。
(五)ArithmeticCoder(数学公式):这是建立在AlistairMoffat''''slineartimecodinghistogram的基础上。
(六)BitAllocation(资料分布):这个过程是用整除法有效率的分配任何一种量化。
肆、WAVELET影像压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在其结构上加强完备性。
二、修改程式,使其可以处理不同模式比率的影像。
三、支援更多的色彩。可以处理RGB的色彩,像是YIQ、HUV的色彩定义都可以分别的处理。
四、加强运算的能力,使其可支援更多的影像格式。
五、使用WAVELET转换藉由消除高频率资料增加速率。
六、增加多种的WAVELET。如:离散、零元树等。
七、修改其数学编码器,使资料能在数学公式和电脑的位元之间转换。
八、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做JPEG的压缩。
九、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重叠。
十、增加trelliscoding。
十一、增加零元树。
现今已有由中研院委托国内学术单位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所的硕士。国外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相信实际应用於实务上的日子指日可待。
伍、影像压缩研究的方向
1.输入装置如何捕捉真实的影像而将其数位化。
2.如何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
3.如何控制解码影像的品质。
4.如何选择适当的编码法。
5.人的视觉系统对影像的反应机制。
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
陆、在印刷输出的应用
WAVELET影像压缩格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输出还嫌太早。但是後续发展潜力无穷,尤其在网路出版方面,其利用价值更高,WAVELET的出现就犹如当时的JPEG出现,在影像的领域中掀起一股旋风,但是WAVELET却有JPEG没有的优点,JPEG乃是失真压缩,且解码後复原程度有限,能在网路应用,乃是由於电脑的解析度并不需要太高,就可辨识其图形。而印刷所需的解析度却需一定的程度。WAVELET虽然也是失真压缩,但是解码後却可以还原资料到几乎完整还原,如此的压缩才有存在的价值。
有一点必须要提出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资料还原就可以用在印刷上,还需要有解读其档案的RIP,才能用於数位印刷上。等到WAVELET的应用成熟,再发展其适用的RIP,又是一段时间以後的事了。
在网路出版上已经有浏览器可以外挂读取WAVELET档案的软体了,不过还是测试版,可是以後会在网路上大量使用,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对於网路出版应该是一阵不小的冲击。
图像压缩的好处是在於资料传输快速,减少网路的使用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由於传版的时间减少,也使印刷品在当地印刷的可能性增高,减少运费,减少开支,提高时效性,创造新的商机。
柒、结论
WAVELET的理论并不是相当完备,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显现,到普及应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但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影像处理、量子物理及非线性科学领域上,均有其应用价值。国内已有正式论文研究此一压缩模式。但有许多名词尚未有正式的翻译,各自有各自的翻译,故研究起来倍感辛苦。但相信不久即会有正式的定名出现。这也显示国内的研究速度,远落在外国的後面,国外已成立不少相关的网站,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论文。如此一来国内要使这种压缩模式普及还有的等。正式使用於印刷业更是要相当时间。不过对於网路出版仍是有相当大的契机,国内仍是可以朝这一方面发展的。站在一个使用其成果的角度,印刷业界也许并不需要去了解其高深的数理理论。但是在运用上,为了要使用方便,和预估其发展趋势,影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却不能没有。本篇文章单纯的介绍其中的一种影像压缩模式,目的在为了使後进者有一参考的依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此一模式会成为主流,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GeoffDavis,1997,WaveletImageCompressionConstructionKit,。
2.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上),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3.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下),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4.施威铭研究室,1994,PC影像处理技术(二)图档压缩续篇,旗标出版有限公司。
5.卢永成,民八十七年,使用小波转换及其在影像与视讯编码之应用,私立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6.江俊明,民八十六年,小波分析简介,私立淡江大学物理学系硕士论文。
7.曾泓瑜、陈曜州,民八十三年,最新数位讯号处理技术(语音、影像处理实务),全欣资讯图书。
附录:
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影像传送及渐进式影像传送
目前网路最常用的静态影像压缩模式为JPEG格式或是GIF格式等。但是利用这些格式编码完成的影像,其资料量是不变的,其接受端必须完整地接受所有的资料量後才可以显示出编码端所传送的完整影像。这个现象最常发生在利用网路连结WWW网站时,我们常常都是先接收到文字後,其网页上的图形才,慢慢的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显示出来,有时网路严重塞车,图形只显示一点点後就要再等非常久的时间才再有一点点显示出来,甚至可能断线了,使得使用者完全不知道在接收什麽图案的图形,无形中造成网路资源的浪费。此缺点之改善,可以使用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来完成。
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允许不同规格之显示装置或解码器可以从同一编码器中获得符合其要求之讯号,如此不需要对於不同的解码器设计不同的编码器配合利用之,进而增加了其应用的范围,及减低了所架设系统的复杂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设备费用。利用Shapiro所提出的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来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时,其编码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编码器是根据影像的全解析度来加以编码的,这使得拥有不同解析度与码率要求的解码器,无法同时分享由编码器所送出来的位元流。虽然可以利用同时播放(Simulcast)技术来加以克服之,但是该技术对於同一影像以不同解析度独立编码时,将使得共同的低通次频带(LowpassSubband)被重复的编码与传送,而产生了相当高的累赘(Redundancy)。
基於上述情况,有人将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加以修改之,完成了一个新式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该技术为阶层式嵌入的零元树小波转换(LayeredEmbeddedZerotreeWavelet,简称LEZW技术。这个技术使我们所设计出来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在编码传送前预先指定图层数目、每层影像的解析度与码率。
LEZW技术是将EZW技术中的连续近似量化(SAQ)加以延伸应用之,而EZW传统的做法是将SAQ应用於全部的小波转换系数上。然而在LEZW技术中,从基层(BaseLayer)开始SAQ一次仅用於一个图层(Layer)的编码,直到最高阶析度的图层为止。当编码的那一图层码率利用完时,即表示该图层编码完毕可以再往下一图层编码之。为了改善LEZW的效率,在较低图层的SAQ结果应用於较高图层的SAQ过程中,基於这种编码的程序,LEZW演算法则可以在每一图层平均码率的限制下,重建出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因此,LEZW非常适合用於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有”版权所
LEZW技术也可以应用於渐进式传送,对於一个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而言,控制其解析度将可以改善重建影像的视觉品质。而常用的渐进式传送方法有使用向量量化器或零元树资料结构编码演算法则。但是向量量化器需要较大的记忆体及对与传送中的错误敏威,而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改善这些缺点,所以享有较好的效能。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应用於渐进式传送时是根据全解析度来做编码及传送,因此在低码率的限制之下时,若用全解析度来显示影像将使得影像模糊不清。所以在低码率传送时的影像以较低的解析度来显示时,则可以使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