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职称论文范文

体育职称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职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体育职称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职称 论文认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35-02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brar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Oudeng Geli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library, Urumqi Xinjiang, 830004, China)

Abstract:2013―2016 Librar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health series of teachers need to be promoted to the title of the doctor's professional title papers published papers identified work.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papers identified during the work more and repeate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inking and analysi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finally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Technical title; Paper identific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职称评审时,将发表的职称论文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1],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更是衡量学术水平及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职称论文认定工作的主要工作和难点也是针对发表的核心期刊进行甄别。普通期刊也占很大的一部分,普通刊的认定主要针对期刊的合法性和是否是正规期刊进行甄别。该校从2013年起开始承接职称论文认定工作至今,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学在职的教师及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的医生群体。

1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读者缺乏对核心期刊和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

目前在高校的职称论文中,评审的形式主要还是以科研论文为主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被普遍认为是高水平的论文,并作为衡量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晋升高级职称、取得硕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2]。

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职工为了能快速的,将自己的在一些非法期刊上,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只要支付版面费很快就会发表。由于非法期刊的制作和发行技巧在逐步提高,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非法期刊的鉴别能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将文章寄给非法刊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核心期刊,近几年随着对晋升职称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成了必要条件。很多教职工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而是通过中介或者直接用百度搜索,往往搜索到的都是“黑中介”,这些中介会仿造核心期刊制造一个假的期刊即套刊,在套刊上的,主要表现为期刊封皮、封面以及年、卷、期都与正版期刊一致,目录和正文不一致。

1.2 教师及职工科研人员填写论文认定表不认真

每年的9~10月份是评审职称的高峰期,在评审前图书馆都会发一份如何填写论文认定的通知到每个单位的人事机构,而且在每个认定表的下面都会有个填写说明,但是准备晋升职称的教职人员,很多都不认真阅读填写说明,在填写认定表时发生一些低级的错误如论文题目经常有错别字,或者是少一字,或者是发表的刊物的名称也写错。上述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做论文认定的老师必须再次帮助重新填写表格,或者退回表格让读者重新填写,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延迟了认定报告完成的时间,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1.3 医学类院校在社科类论文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是非综合类大学主要以医学类专业为主,在订购数据库资源时首先需要考虑到以医学类数据库和纸质期刊为主。但是除与医学相关的学院,该校还有一些是非医学类的学院,如:社会科学类、语言类、工程技术类和体育类等专业,在认证这些社会科学类专业老师的时候遇到社科类的资源不足。在订购数据库时首先得考虑医学类数据库,比如万方数据库,由于从2008年起,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建立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万方收录了自1998年至今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全文。在获取高质量的医学期刊文献全文时,万方(期刊)数据库有很大优势[3]。而社科类的期刊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而且该数据库每年的订购费用涨幅比其他数据库高,因每年订购数据库的经费有限不能全部订购,不能满足全学院老师的需求。还有对社科类的核心期刊不熟悉、不了解,无法认定或者认定时没有把握,必须跟社科类的院校如,新疆师范大学等联系沟通后才能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还有一些教职工的的是民族语言,没有专门的民族语言的数据库可以认定。

1.4 委托单位与认定机构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每年的职称论文认定工作当中发现很多委托单位的人事部门与认定机构缺乏沟通,甚至不沟通。在每年的认定工作开始阶段,认定机构首先要发通知到每个单位的管理职称的部门,大部分都是学校或者医院的人事部门在负责晋升职称的工作,然后再由各个人事部门把文件传达到拟进职称教职工。在这过程中往往有一个环节沟通不清楚,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在某个附属医院通知晋升职称的人事部门因不清楚哪些条件的职工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导致该附属医院的很多拟进职称的职工误以为都要做论文相似性检测,最终和该认定机构和医院的人事部门沟通后解决了问题。

1.5 对往年做的论文认定报告缺乏规范的存档及整理

该校自2013年开始开展论文认定这项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千余人次的论文认定报告,完成的报告也共计千份,缺乏规范化的存档,一般都是存在自己的电脑里而没有进行集中和系统的存档管理。比如一个读者今年晋升职称,今年给他做论文认定的是一个人,因各自原因未能晋升通过,明年还要继续评职称那么就不能保证还是去年的老师给他再次做论文认定。或者因老师进修休假等其他原因,还得再次重复去年的工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是不同部门的老师做的论文,可能今天刚好调休不在,使得读者不能按时拿到报告。再次就是由于电脑存在感染病毒的隐患不得不重做系统,存档的报告就可能存在丢失的情况。

2 职称论文认定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对策

2.1 加强宣传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1.1 开展专题讲座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实施学科服务的核心基础,担负着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质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院系联络人等职[3]。在开展论文认定工作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学科馆员对口的单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门针对学校及各所附属医院进行专题的讲座,在工作开展前即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

2.1.2 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图书馆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图书馆等通信手段推广论文认定工作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扩大宣传,推广多元化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2.2 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加强合作

在解决社科类资源不足的问题上可以加强与其他社科类院校合作如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实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其他社科类院校完成论文认定的工作。再次可通过维普数据库和超星Medalink数据库中的文献传递功能弥补社会科学类期刊资源不足。

2.3 加强认定机构与委托单位的沟通

在每年的论文认定工作开展前积极与委托单位联系,找到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l布和通知消息。做好这些负责人的通讯录,积极与他们联系,有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2.4 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

在每年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督促每位老师做好论文认定报告的存档工作,进行规范化的存档并建立新疆医科大学职称论文文档管理系统,建立该系统可以实现提交论文认定报告、检索、存储、统计分析的功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在3年的论文认定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问题比较简单,有的问题比较复杂。该文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出最常见的问题以期能够给从事该工作的其他单位提供借鉴,通过问题的提出最终提出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能更好地为新疆医科大学教职工及附属医院的职工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康玲,李艳超.国内四大文献数据库医药卫生资源状况对比分析及特点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8):157-161.

第2篇

论文摘要:论述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的组织形式、学习成绩的评价等方面构建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运行模式。

引言

实行学分制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根据教学的基本要素,结合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构建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将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一、课程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必要性

1.1.1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我国高职高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所具有的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学习进程的弹塑性、选择学习时间和教师的灵活性等优点,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恰恰适应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

1.12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变革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都对学分制进行了较深人的研究。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必修课程的公共体育在此背景下施行学分制管理,无疑是主动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变革需要的积极举措。

1.1.3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目前,高职高专生源不仅在文化成绩上参差不齐,而且在身体条件,身体素质方面差异明显。如果能够通过学分制加以引导,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地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学分制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功能,更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

1.2可行性

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施行学年学分制管理是可行的。原因在于:

1.2.1高职高专学分制管理的有益探索,为体育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部分高等学校开始试行学分制管理。到目前,学分制已在高校中普遍采用,各高校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高职高专实施学分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2.2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的加强,为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

1.2.3高职高专加强教学投人,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能够开设更多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管理模式的建构

所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就是在明确了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目标的前提下,运用学分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要素综合而构成的,具有相应管理体育课程功能的系统。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与学年制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程,学习评价的结果是以学生获得学分的形式表达出来。

2.1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的灵活性是学分制的实质。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内容包括四个模块。

2.2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

2.2.1理论教学内容“专题制”:理论教学每学期安排4学时,以专题方式讲授。可组织学生按自然班听课,也可按课程表安排的时间,集中若干班(专业)听课。

2.2.2普修教学内容“必修制”:学生入校后必须按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核、统一标准的“五统一”要求,必修一学年的体育普修课。普修教学内容安排分两学期,每学期选择一个模块,每个模块教学犯学时。

2.2.3选修教学内容“选项制”:为满足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体育项目学习的不同需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项模块开设的若干个运动项目中,每学期任选其中一个作为学习内容。

2.2.4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经常制”。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的练习,要安排在每节体育课中,其成绩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来反映。

2.3关于学习成绩的评价

2.3.1评价的内容

2.3.2评价的形式

2.3.2.1《大学生体质一与健康标准》测试。按国家要求,新生人学要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与学分换算见表3.

2.3.2.2体育理论知识考试。以学期为单元,每学期进行4学时的体育理论教学,考试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考试成绩与学分换算见表4a

2.3.2.3身体素质测试。第一学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选择安排两项基本身体素质测试,按百分制,成绩取4项平均值。第二年每学期根据学生的选项内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各单项身体素质测试标准由学校统一制定,测试成绩与学分换算。

2.3.2.4运动技能技评。按百分制,分项目制定标准进行技评。每学年2项,成绩取平均值。运动技能技评成绩与学分换算。:

三、小结

3.1公共体育课程施行学分制管理,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管理变革的需要,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3篇

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有机构成,其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设置体育课程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体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由于大学生尚处在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一阶段的身体锻炼在人的一生中影响是比较大的,通过设置体育课程,促使学生进行定期体育锻炼,能促进过渡阶段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任务、生活压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沉重,长时间思想上的压迫和束缚,使其精神状态处在昏沉状态,迫切需要得到调节。体育锻炼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健康的、放松精神的有效途径,舒缓其心情,让久经紧绷的心情得到放松,调节学习的状态,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充满活力。

(二)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步入大学以前的学习生活是仅仅围绕着学习的,缺乏体育意识,因此,在步入大学后,很多人会对锻炼缺乏热情———即便是能意识到锻炼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在行动上无法迈出那一步。这也是导致我国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滑的重要原因。采取体育锻炼课程化的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并帮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三)锻炼学生的思想精神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进行自我身体完善及与他人协作的同时,能逐渐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激发学生敢于面对、敢于拼搏、敢于进取、勇于坚持的勇气和毅力,做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新时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规律

大学期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其不同于高中及以前的青少年阶段,也不同于大学之后的青年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是处于转型期,一方面,还处在不成熟的状态;另一方面,学生也存在自己个性化的一面。因此,这个时期的体育课程设置面临的挑战也是极其艰巨的,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以适应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转型。

(一)基础理论和体育实践并重,循序渐进

众所周知,在一般的体育教学中,实践课所占比例是极大的,因而造成了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实践教学而忽略了理论教学,由此造成了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如今,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以实践为主了,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学生尚处在刚从高中走出来的阶段,对一些体育实践中的技能课尚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理论教学必然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方面,是适应学生特殊时期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后续进行正常的实践工作做好铺垫。通过基础理论教学,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概念、注意事项、基本常识进行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的重视度。同时,在基本的理论教学学习之后,为了更有效的巩固理论知识,应循序渐进采用适当的体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状态下,利用有限资源,积极参与锻炼,对所学理论进行巩固,加深体育锻炼项目的印象,提高锻炼意识。

(二)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

由于大学阶段学生在身体、心理上都处在不稳定的转型期,因此,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大学期间体育课程的开设一般是3年,即大一、大二、大三,由于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这三个阶段的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大一阶段处在大学体育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刚刚脱离高中“纯理论学习”的时期,理论学习能力较强,同时体育实践能力上尚有提高,因此这一阶段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的阶段。大二阶段,学生已在理论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实践上尚未有成熟的思想,因此这一阶段应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开设一部分较容易的实践课程,如中长跑、跳、单双杠,等等。大三阶段,应该说学生已经是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选择适当难度的体育实践,对学生进行培养,如游泳、障碍、攀岩等。以此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方式的体育培养,以在体育教学上实现连贯性,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三、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质量问题;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 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业不断发展和扩大,公路的通行能力逐渐提高,公路的交通量也在迅速的增加。同时,大型运输车辆的不断增加使得公路桥梁能够承受的车辆荷载也不断增加。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工程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了桥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进而会影响到整条公路的使用效果。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必须努力加强桥梁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1 桥梁工程的质量问题探讨

1.1混泥土问题

(1)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问题

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设计不合理和施工不规范而影响了桥梁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主要问题表现在:外观缺陷而产生麻面;结构棱角不直顺;混凝土表面泥浆粗糙,局部缺水,而出现很多小凹坑。

(2)混凝土出现沉缩裂缝

混凝土沉缩裂缝,是指混凝土在浇注1-3小时内会随着泌水而沉降,或者由于混凝土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沉缩裂缝会减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加快了钢筋的生锈和腐蚀。

(3)混凝土塑性干燥及收缩裂缝(龟裂)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现象,是指混凝土浇注约4小时后,在构件或结构表面出了裂缝,裂缝的形状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通,通常被称为龟裂。浅层的龟裂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的美观;深层龟裂则会减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加快钢筋的锈蚀。龟裂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或者模板没有被湿润;抑或水泥用量太大,水泥的砂粒径太细;此外,浇注后,没有覆盖混凝土的表面而导致水分蒸发和体积收缩,也是龟裂产生的主要因素。

1.2桥头跳车问题

桥头跳车,是指由于桥涵台后的路堤和桥涵构造物之间发生相对沉降,而造成桥涵两端的桥面和路面不平顺,当沉降差超过一定数值以后就会引起车辆发生颠簸、震动甚至腾空,从而导致司机和乘客产生不适的现象。产生桥头跳车想象的主要原因有:桥头处的路基本身或者路堤下的地基下沉而产生大于桥台的沉降差;桥面铺装碎裂和脱落而导致桥面坑坑洼洼的;桥面伸缩缝损坏或不平顺等。

1.3桥面渗水问题

桥面渗水现象主要包括伸缩缝的渗水和防水工程质量不好而造成的渗水。造成渗水主要原因包括:导水槽脱落而造成伸缩缝漏水;使用的材质韧性差,沥青胶结料的温度太低或太高,再加上阴阳角处的操作不方便,而使转角处的防水材料的铺贴不严密,从而造成漏水;在阴阳角的防水处理不好,而造成渗水。

1.4桥梁结构物的质量问题

桥梁结构物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由于结构物的角线不清晰和边线不直顺,造成桥梁的墙根跑浆、局部坑洼凹陷,或者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或倾斜变形。

(2)由于地基周边的回填土不实而造成下陷和开裂,从而引起了桥头护坡、锥坡的开裂或变形,进而影响了桥台、桥墩的稳定性以及结构物的质量。造成桥梁结构物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基坑溜土坡清理不彻底,或者采用了简单的夯实机具而引起夯实不足;肥槽过窄不能使用机械夯实而造成回填质量到不到标准;违反操作规程,带水回填,或者推土机推土不分层次夯实,超厚填土;填土含水量过大、过湿,难于压实而沉陷;槽内清理得不彻底,剩余的杂物腐烂,而导致沉降。

2 桥梁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对策

下面针对前面提出的桥梁工程质量问题分别提出相关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2.1混凝土问题的防治措施

(1)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问题的防治

合理设计混凝土模板,选择适当的模板材料;模板的支架要牢固,不能有变形;模板面要清理干净,模板间的缝隙要拼严、堵严,防止漏浆;均匀涂刷钢模隔离剂及脱模剂。

(2)混凝土沉缩裂缝的防治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加水量,不要使用太多的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用来减少塑性收缩和沉降量;在混凝土浇注1-2个小时后,进行二次振捣混凝土;出现沉缩裂缝以后要立刻进行抹平和压实。

(3)混凝土塑性干燥及收缩裂缝(龟裂)的防治

浇注以前,对模板和基层进行浇水,使其充分湿透;浇注时,选择使用较大砂率和级配良好的石料,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避免浇筑时混凝土自身温度与外界相差太大;浇注后及时覆盖,潮湿养护;发现微细裂缝,立刻抹压一遍再进行覆盖养护;发现裂缝已经形成时,在结构表面涂上一层薄砂浆,封闭裂缝以便保护钢筋。

2.2桥头跳车问题的防治措施

防治桥头跳车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减少桥面铺装层的裂缝;严格控制伸缩缝的检验和安装质量,保证伸缩缝的平整性和完好性;桥头搭板一定按设计要求施工,为消除搭板的下沉可在板下压入水泥砂浆;桥台后背一定范围内选用压实性能和透水性较好的回填材料进行填土,加强桥台后背填土密实度,减少填土的沉降量,换土一定要按要求进行,保证换土范围是路堤高度的2-3倍。

2.3桥面渗水问题的防治措施

预防桥面渗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贴牢导水U形槽,确保不渗水以后再进行后面的工序;防护栏杆地袱和阴阳角处选择使用韧性好、强度高、伸率大的材料;结构阴阳角处用砂浆找平,并做成纯角形或者圆弧形;严格控制胶结材料的温度,粘贴一定要牢固;加强桥面的防水施工控制,严格控制地袱和阴阳角等地方的质量。

2.4桥梁结构物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针对桥梁结构物的两个方面的质量问题,分别提出如下的防治对策:

(1)清理干净模板的表面,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平整地拼装模板,并严格地依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确保支模的稳固,以及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要注意每个交接段的衔接和振捣方式。

(2)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认真回填土方;调配好回填夯实的机具;协调好回填与压实的进度;严禁带水或杂物进行回填。

3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型运输车辆逐渐增加,这给桥梁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经济建设和工程建设的长期任务,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和目标。所以,保证和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是道路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的投入,提高和应用桥梁维护和管理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此外,保证和加强桥梁工程的质量,还需要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互相协调和合作,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法律法规和规范,从而使我国的桥梁工程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 问题 措施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b)-0099-02

中国园林绿化工程具有非常广泛的涉及面,对其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比较多,如管理制园度、操作手段、气候、水质、地形、设计、材料、土壤等,而且园林绿化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其施工面积比较大,在项目位置上又难以移动,施工的时候会有很多门类涉及,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对很多细节问题不加注意,急功近利,从而使得工程质量出现伪劣问题。以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为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编制相应的质量计划和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对影响质量的一系列因素如工艺、人员、材料、机具等加以控制,以保证在稳定的状态下控制园林工程质量建设。

1 目前状况

1.1 因中标的价格较低,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最低价竞标法是现阶段通常采用的招标手段。低价中标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方法利弊并存,有利的方面是对招标过程中人为操作、对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会产生极好的作用;弊端就是因其价格超低,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情况,使得大部分景观工程“淡而无味”。

1.2 设计的园林绿化缺乏科学性

设计的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存在缺陷。园林基础设施建造的示意图是园林绿化工程的一项主要施工内容,园林绿化中最关键的就是合理科学地设计基础设施,但在具体操作中园林绿化的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与想象中的完美出入较大。在具体施工中出现很多与园林植物基础设施布置、设计相关的问题,由于植物的不同在水分、土壤上的要求也有区别,所以在园林展示中对基础设施的长度、大小、高度等与其对应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在园林基础设施的图纸上应把这些显现出来。

设计的植物种植在园林绿化中缺乏科学性。在具体施工中设计的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也缺乏科学性,如在具体的施工中,不科学地设计某些植物的数量,部分园林中出现很多在该区不适合生长的植物,不正确地摆放处理不同种类的植物,不科学地选取园林内部植物种类,没有说明解释清楚所摆放的植物,使得人们在走进绿色原生态的环境中没有融进大自然的惬意,这些给人们的视觉和感官都会带来很大程度的冲击和不适,

1.3 园林工程质量因原材料把关不严而受到影响

施工原材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原材料的不当使用无疑对园林施工建设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园林绿化工程原材料极其重要。但是在具体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关于原材料的选取总是会出现情况,不是选取的原材料指数满足不了施工要求,就是质量跟施工不配套,导致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无法正常开展,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受到极大影响,无法打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生活环境供人们享受。

1.4 管理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

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学科,具有学科跨度大、涉及领域多的特点,它有机地将社会科学、建筑学、生物科学等与工程技术集成在一起,这无疑要求园林工程的管理与施工人员具备跨学科、多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然而园林景观业作为一个重要行业吸纳众多的就业人口,其中农民工是其一线施工人员的主力,他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园林管理人员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首先,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讲比较贫乏;其次,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对于园林专业方面的人员来讲也很高深,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2 控制手段

2.1 精心准备设计科学合理的计划

工程概况预算在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在成功获取工程施工项目后,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算,为工程开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施工工期的要求为根据,计划好工程进度,组织人员、材料、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能够持续不间断,尽可能不让不同工序相互之间产生影响。

2.2 把好园林绿化设计关

园林绿化施工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设计性,摆放园林绿化植物必须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涵盖园林中植物的位置、种类、数量,另外因植物的不同必须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的设计,涵盖灌溉排水设施、设施的高度、用什么材料、设施的大小等,在图纸上将详细的技术指标、参数、说明表明,并进行详细的解释,利于施工。在移植物入园过程中要避免植物破损,在相应的位置移入植物,相应地给植物挂上说明,包括普通名称、拉丁学名、解释牌、特性、编号或代号等,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不仅享受生态环境,还能学到更多的园林知识。

2.3 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时候,会有绿化部分、土建部分等部门加入,绿化部分会将大量的苗木、支架、土方等工程材料投入进来,土建部分会有机械设备、各种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构配件等投入进来,施工手段和施工工艺是构成工程质量的根本,使用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如果材料质量与要求不符合,工程质量叶难以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就是严格把控投入工程材料的质量。全面、严格控制投入的材料,从货源组织到认证使用,必须认真负责,层层把关,要充分、全面地论证施工方案,做到技术合理科学,施工工艺先进,文明安全施工。

2.4 相关的专业技能不断加强

施工时质量的高低直接由绿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决定,施工硬件质量是通过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以保证的。积极开展园林绿化设计上的技能培训,使绿化人员全面掌握园林植物的特性和相关技能,奠定一个良好的施工基础。

3 结语

和谐发展园林绿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由此也越来越高地要求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只有把施工中的不良因素及时加以纠正,使其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从而建造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园林作品,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好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春香.试论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及监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94.

[2] 黄言钿.提升园林工程的品质,推进精品园林工程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2):162-163.

[3] 党辉,杜凯,贾汇,等.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5):49.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一、土建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简述

土建工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总称,是指使用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完成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现时一般土建工程项目包括:房屋、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

近年来,随着土建工程的迅猛发展,建筑市场渐渐变得很不规范。突出表现为房地产业质量令人担忧。购房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开销,如果房屋质量方面出现纠纷、问题。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尤为重要,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基础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领导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不按规范规程要求施工给工程造成很大的质量隐患。施工过程中往往盲目急切追求节省工期和人员配置开销,忽视分项工程质量的控制,导致大量工程质量通病的重复发生。

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

(一)用料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

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材料,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罗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这些材料用于楼房建筑,就轻易出现断筋、开裂、墙体变形等质量问题。再有,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用在基础上轻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用于顶部时发生顶部开裂渗漏现象。还有,水泥强度不够。从2008年起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325#水泥,可是一些企业见利忘义,抓住水泥市场紧缺的机会,只顾产量,不管质量,生产的水泥名为425#,实际上连325#的标准都达不到,致使灌筑的顶20天都拆不了模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二)施工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

施工人员未经正规培训。偏关县建筑市场的建筑工人主要来自农村,大部分只是小学毕业,有的虽然初中毕业,但知识水平相当于小学文化水平。据调查,90%以上的农民工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或未取得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是典型的“放下镰刀拿起瓦刀,放下锄头砌起砖头。” 再有,施工治理不善。施工中由于治理人员少,治理不到位,致使水泥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水泥强度降低,性能改变,或钢筋淋雨生锈,影响与水泥砂浆的结合牢固度。还有,不按工程量计算所用材料,水灰比变大或拌制混凝土时水泥比例降低,出现露筋或表面不光洁问题等等。

(三)其他方面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

如违背建设程序、没有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没有加固和处理好地基、工程设计质量不高、施工管理不善、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等问题。

二.土建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

防治主要是指预防和治理,当然,预防是重中之重,出现问题后的治理只能是补救的措施。

1、为了预防土建工程出现问题,企业应该注重社会责任,使用正规的建材。加强建筑的坚固性,提高建筑的安全质量。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可以取消其上岗操作的资格,以确保施工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可以使建筑的质量更有保障。

3、预防对策加大质量行政监管处罚力度。为抓好建筑施工质量,建议对工地出现的违章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决不姑息迁就,从重从严处罚,使施工企业充分熟悉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不加强治理,就会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断送企业发展前途。

4、做好电气工程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测量定位记录、各强度等级砼配合比试验报告、钢材力学、弯曲性能检验报告及钢筋焊接接头拉伸、弯曲检验报告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检验报告等。

5、为了妥善解决土建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做到确保事故以排除,可以继续施工;隐患已经消除,结构安全可靠;问题已经解决,不会再次出现问题。

结束语:建筑工程是人类生存、生活、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创造世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设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中永恒的主题,是设计、施工单位的生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建筑工程实施中的座右铭。为造福子孙后代,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质量问题,使土建工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中国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雪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J],四川建材,2009(6)

[2]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J].延安大学学报, 2009,(12)

[3]洪波; 土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5期

第7篇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湖南 常宁 421513)

摘 要:近年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政府和工会为推进集体合同签订,做了大量工作。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初步建立,为稳定劳动关系起到巨大作用。但总体看来,集体合同的推进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实际困难。

关键词 :集体合同;劳动关系;集体契约;协商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90-01

近年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政府和工会为推进集体合同签订,做了大量工作。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初步建立,为稳定劳动关系起到巨大作用。但总体看来,集体合同的推进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实际困难。

问题之一:据了解,大多数企业工会认为签订集体合同和建立平等协商谈判制度是工会这头热,企业这头冷,两者反差强烈,认识很难统一。

建议与对策:一是尽快去台《集体合同法》,进一步明确提出企业必须实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二是工会必须及时调整集体合同在签订与执行过程中的战略战术,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使之认识到: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虽然是工会工作的“牛鼻子”,但并不是工会的“专利”,而是双方共同利益之所在。事实上也是这样,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平等的,其内容既有工会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权益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包含了企业对工会和职工在履行其义务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在这里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问题之二:职工希望集体合同条款越具体越全面越好。也就是期望越高越好。甚至还有个别的工会组织和职工则希望通过集体合同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企业行政则希望集体合同的有关条款原则一点,也就是保守一点为好。

建议及对策:对职工过高的期望值,工会不能盲目的应承;对企业行政的“保守”,工会也不应无原则的屈从,关键是要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并留有适当的余地的原则,对期望值一项一项的的进行的进行解剖,在对企业进行深入调查,获得大量详实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比较接近实际且双方都能比较乐意接受的共同点,进行平等协商谈判,求大同存小异,力求将分歧缩小到最低限度。

问题之三: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目前还缺乏明确的、具体的、独立的法律法规条款,对企业缺乏约束。

建议及对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应该有过硬的、刚性的有关法律法规条款,建议尽快出台<<集体合同法>>。在<<集体合同法>>尚未出台之前,集体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形式,作为双方共同认同的合同,并经职代会审议和通过,双方都应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一个不履行诺言的组织,不可能得到职工的支持和认可。

问题之四:在集体合同签订与执行的过程中,工会干部往往处于两难境地:职工的期望值达不到,职工不满意,怕得罪职工方;企业的要求达不到,怕行政给:“小鞋”穿,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得罪企业方。

建议及对策:一是大力提高工会干部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为职工说话办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政治素质高,清正廉洁,扎实苦干的工会干部队伍;二是改变现行工会干部管理体制,逐步实行工会干部工会管,实行选举制、招聘制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工会干部工会管一时无法办到,但至少工会干部工会协管,要真正协管起来。

问题之五:企业不景气,企业无力按法律要求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国有企业有1/3以上亏损,一些亏损企业厂长谈到集体合同就摇头说,企业连职工基本工资都保不住,还有什么条件就职工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问题来签订集体合同。

建议及对策: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不能搞“一刀切”。条件不成熟的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工作该缓还得缓,不要只重数量和进度,不讲质量和效果而急于求成。但是,也不能消极等待,要积极创造条件,待条件基本成熟时再签。

问题之六:平等协商、监督执行难。尽管法律上规定,集体协商的两个主体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工会与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从职务上来讲,工会只享受同级副职的待遇,而厂长处于中心地位,掌握着人、财、物等大权,工会在企业实际上处于依附地位,经费要别人拨,人员要别人配,工会与行政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感情“哥俩好”来维系的关系,不可能牢固。

建议及对策:一是通过职代会的组织形式,广泛征求职工对集体合同的意见,审议通过集体合同文本,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这样,既可以使工会在代表职工同企业平等协商中充分反映职工的愿望和要求,使集体合同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增加集体合同的权威性。二是上级工会要帮助下级工会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由于上级工会所处位置不同、很多事情由上级工会出面,比下级工会出面办事情要好办的多,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同时上级工会对下属单位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这本身也是对下级工会的监督,对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是百利而无害的。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已例出几条,但对策还需作进一步深入地探讨,本文所提出的观点,仅仅是自己的一孔之见,故此文存在的错误和片面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中国劳动关系的调节路径和研究方向》,石印秀,“中国工人”2013年12期.

第8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观;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书;双师型

为适应主义化建设对型人才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艰难的实践探索,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经验,如: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启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双证书”制度的全面建设;实施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开了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渠道,建立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通道等。但有关高等职业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讨,使之不断完善,使高等职业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高质量、高效益、特色鲜明地向前发展。

一、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树立大系统教育观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发展高职教育,必须树立大系统教育观。在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高教系统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知识社会大系统的核心,而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这个核心系统中两个既相交又互补的子系统。在知识经济,这个核心系统必然是整个社会大系统发展前进的动力,整个社会大系统均要围绕由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构成的核心系统运转。,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普通高等教育,这严重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因此,所有社会大系统中可以为发展高职教育所利用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实习及实训场所等),都应成为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条件和手段。通过整个社会大系统内部的互动,不断促进高职教育的完善和发展。要保证高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更新质量意识,转变投入观念,重构评价标准。

1.高职教育质量意识的彻底更新

从客观上,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时间短,条件和经验欠缺;从主观上讲,很多人有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特别是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人们更为高职教育的质量而忧虑。因此,必须彻底更新高职教育质量意识,确立新的质量标准。

如何看待高职教育特别是高校扩招后的教育质量?应从三个方面辩证地加以认识:

第一,要从社会整体需求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必然造成部分分数较低的考生被录取,不过这仅是个局部问题,从整体角度审度,分数高的考生仍然占80%以上。对20%的“差生”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能确保整体水平。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原有非扩招考生的质量水平,而且还能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这也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际潮流。因此,要从整个社会对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需求来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

第二,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职教育的质量。高职教育要发展,必然要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可能会因设备、师资的暂时不足而影响质量。但从长期看,如果规模上去了,加上科学化管理,就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效益,进而加大教学投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发展地、动态地、全面地看待高职教育的质量。

第三,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衡量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质量的高低,要有客观的标准。对不同事物的评价,必然有着不同的尺度。由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培养目标有所区别,质量标准也应有所差异。对高职教育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其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学科是否必需、够用,而且要看其成果转化能力的强弱。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尤其是重点大学培养的学生数量很少,属精英教育,而仅凭少量普通高校的生、本科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察高职教育的质量。

2.高职教育投入观念的根本转变

高职教育要扩大办学规模,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采取“集资入股”、“借船下海”、“引凤筑巢”等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筹资,把规模搞上去,尤其是后勤设施建设,要全部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使教育系统结构化,增强教育功能,提倡和坚决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彻底解决高职教育的“瓶颈”问题。再把因此而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教学设备、实训实习基地的改善和建设以及图书资料的购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规模、效益、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3.高职教育教学条件评价标准的重新构筑

发展高职教育不能只在教育系统内部的教学条件上做文章,而应将其置身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大系统的教育资源,作为评价高职教学手段的重要参数。这样有利于我国办大教育,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因此,评价高职教育的教学条件,关键要看所培养的学生是否享用到了应有的教学软件与硬件,但这些硬件是否属于学校则无关紧要。

二、全面认识和落实“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

实践证明,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院从1993年起,全面实行“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从学生获得证书的等级来看,层次比较低,远不适人单位和知识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仅以全国机等级为例,大批学生只能通过一级、二级考试,而能获得更高级别证书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势必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形象。

我国高职是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上,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相当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LEVEL5B。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获得的毕业证书应达到这一标准,而且获得的“双证书”或“多证书”也应达到与此相应的标准。,高职院校学生应获得具备高中文化程度方可获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才是名副其实的“双证书”或“多证书”。因此,高职院校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同时,我国劳动、人事部门也应制定出与LEVEL5B相适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或明确原标准等级中哪些达到了LEVEL5B的标准,以使高职院校学生对如何做才能获得“双证书”或“多证书”心中有数。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不仅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更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曾采取从上公开招聘一批“双师型”人才作为专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的做法,此举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从长远看,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需对此做法进一步提高认识。

1.“双师型”不仅仅是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手段的要求,即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接受“双师型”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这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和实验、实训、实习来完成,并非由一个既懂又懂实际的个体“双师型”教师来完成,而是由一所高职院校的整体“双师型”师资队伍来完成。

2.随着青年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岗位的不断涌现和岗位技术突飞猛进的,让这些教师完全达到本专业“双师型”的要求难度比较大,但各专业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以及不间断地到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来接受“双师型”的教育。

第9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建议

一、施工企业推行成本控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施工成本是从项目跟踪、投标报价直至工程竣工、保修期满耗费的所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各种费用的总和。按其经济性质,企业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推行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争创百年品牌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后就会遏制企业的发展,成本管理工作做到位,企业的运营成本就大大的降低了,低价格的优势也就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只有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意识,才能促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要牢固树立“节约一分钱,就增一分利”的成本控制理念。

2.推行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不断提升利润空间的重要途径。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永恒的目标,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加是靠企业净资产和净利润的增加来实现。利润的产生不是“开源”就是“节流”,所以,“节流”是产生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收入是固定不变的,成本的降低就会促进利润的直接增加;如果收入出现下滑的情况,成本的降低也会让利润保持比较恒定,对于施工项目乃至施工企业而言,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基本就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多寡。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努力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压缩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于施工企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推行成本控制可以养成全员节约的理念,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成本管理体制。如果施工企业把成本控制同责任挂钩,将成本控制落实的具体的责任人,必然会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就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保证。

二、施工企业实施成本控制所遵循的准则

1.成本最低准则。成本最低准则是运用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以确保企业实现自己的成本管理目标。在成本的调控过程中,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只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再认真的贯彻执行下去,以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

2.全员参与准则。成本控制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项目成本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有关部门及有关作业队的工作业绩,与每个员工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不能简单片面的把成本控制归结为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虽然具有主导作用,但是要靠所有部门的全员参与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同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应在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不间断的进行,既不能脱节,又不能时紧时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控制发挥应有的效果。

3.目标管理准则。成本控制要有一个事先的目标规划,并把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提出进一步的控制要求,以最终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施工实施之前,对整个施工过程要有一个详细全面的规划,对各职能部门、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目标的安排落实,让参加施工的每位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成本控制目标,并积极的去实现。

4.动态控制准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重点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与目标成本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只是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控制计划。工程竣工以后成本控制就很难再发挥作用了。因此,施工推进过程中的动态调控是否到位,对于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当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成本控制意识较为淡薄。现在的项目大部分推行项目法施工,在项目投标阶段组建项目部,由项目部定期向企业报送项目的施工进度、原材料消耗等具体情况。整个成本控制的中心就在项目部,传统的管理思想习惯于靠多接项目、多完成产值、多变更签证、多索赔,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增长自己的利润点,运用降低成本来增加利润的成本控制理念还是较为淡薄的。

2,对于成本控制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缺乏可操作性且难以执行下去。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流程,需要全员的参与才能实现。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片面地将成本控制工作简单地划归于财务部门,因此也就导致了技术人员只关心技术和进度,质量人员只负责工程质量,安全人员只考虑安全问题,表面上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际上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是难以提高的。成本控制不等于简单的节约,而节约只是方法之一,合理并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才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不能单纯的强调节约,更要提高生产力、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此外,诸多的建筑企业以及施工项目,只是简单的制定成本控制制度,但是在制定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这种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是难以有效贯彻执行下去的。

3.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成本控制工作难以得到落实。坚持责权利相结合、奖罚分明,是促进成本控制工作的强劲动力,否则就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得不到落实。

四、强化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对策

1.树立新的成本控制理念。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围绕成本的各个环节,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成本的预测、控制、考核转变。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控制方向发展;向企业的预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扩展。控制对象除生产成本外,还有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控制、又有事后成本考核;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成本控制必将从生产成本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因此树立新的成本控制理念是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10篇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比较注重于分数,导致有的家长与学生忽视了与考试内容同样重要的健康教育。但是,实际上,体质健康也是中学生成长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因为,学生在智力发展与知识填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己的身体。只有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起来。否则的话,没有健康的体质也只是没有根基的大厦而已。要让中学生养成健康体质,那就需要其养成良好的行为。由此可见,体质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是相当重要的。

二、中学生体质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现状

1.时代的进步

现在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时期,同时也是新旧交替变革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界也面临着新旧变革与交替的冲击。其中,中学生的体质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也有了时代的新要求,这样的情况之下需要的是高校养成教育顺应潮流,采取相应措施对中学生的体质健康行为进行培养。

2.新旧教育理念的冲击

中学生在未参加高考进入高校之前,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或者是家庭,对于学校和学生的认可程度都是以升学作为标准的,这样的标准会存在学校和学生都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修养、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只有知识就够了,其需要的是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才。这样的新型教育理念无疑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来说是一种冲击。

3.学校自身忽视体质养成教育

当前社会,中学生的升学压力巨大,是否能升入好的高中或者大学是作为衡量中学教学质量的硬性指标之一。所以,很多学校在中学生步入学校开始就把中考与高考摆在第一位,这样一来,就把中学生的体质健康行为教育弱化了。

三、体质健康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中学生体质健康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参与体育活动量、对于体育活动的认识、父母和学校的鼓励、身体营养是否能跟上等等。

1.参与体育活动量对于体质健康的影响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或者是那些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质评分为66.54±13.30,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质评分则为63.06±13.21,说明经常锻炼的学生体质要明显优秀一些。概括来说,便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质比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优秀。

2.体育活动的认识对于体质健康的影响

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有些学生认为每天锻炼有利于体质健康,对于考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进行锻炼对于考试没有促进作用甚至有抑制作用。根据资料显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主观认识对体质健康有着明显影响。认为锻炼有用的学生体质评分高于认为锻炼无用的学生。

3.父母、学校的鼓励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父母与学校的鼓励占了很大的影响因素,中学生并没有步入社会,对其影响最深的便是家长和学校。那么,只要父母支持、学校鼓励,大部分学生都会因此而进行体育活动。反之,如果父母和学校不支持的话,学生可能也会因此懈怠。研究显示,父母与学校支持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质健康评分要优于不被支持的学生。

四、利用体育课堂养成中学生的体质健康行为

1.利用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便是中学时期,这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段。在这个时候,通过学校的思想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利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质健康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之上潜移默化地养成正确的思想。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中学生的体育课堂,体育课是中学生锻炼的有效时段,在这个时候可以让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时段之内逐步成为喜爱锻炼的人,从而成为体质健康的人。

2.充分利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约束力,因为学生的不自觉性会让学生以自我意愿进行行为活动,而其自我意愿不一定是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所以,学生需要的是制度的约束与督促。在这个时期,学生不断通过重复的实践,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大课间、体段课等等。还有平常的体育课不能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课,而是应该在这个时候用制度让学生强制性地进行锻炼。学生一开始可能会因为强制性而不得不实行,但是只要学生在重复之中养成了习惯,就能够更加长久地坚持下来。

3.加强教师与班主任的教育作用

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言传身教”,在面对学生体质健康行为养成的方面也是如此。只有以体育教师为首的任课教师自身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让学生也去实践,从而培养体质健康的学生。而中学的班主任应该在自身做好的同时,利用自身条件深入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之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质健康形成习惯。

五、学校将相关方法和政策落到实处

第11篇

1、成人特色无法体现,论文内容与学生工作脱节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从选题、实施、答辩的整个过程基本上按照或是参考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流程进行的,无法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选题的内容偏重基础学科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和重点,长期以来影响着高校中其他教育形式。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宏观教学内涵均是由高校普通高等教育衍生而来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似。毕业论文作为整个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前期教学的影响,论文的选题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学科上,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完成论文的条件有限,导致论文整体上选题差别很大,质量不能保证。毕业论文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脱节。成人教育学生多为在职从业人员,多数人有着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成人教育来补偿自己的学历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毕业论文是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最好的结合方式。但是,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论文受所谓的论文质量的约束,很少能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毕业论文缺少成人教育特色。成人教育学生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工作中的能力,毕业论文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应该是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以及几年来理论知识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体现出来。但是,目前成人教育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论文环节,内容很多与学生实际工作无关,成人教育中服务行业的特色无法体现。

2、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方便,照搬普高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体系,导致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相近,对论文的科学研究层次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并以涉及学术层次水平高低评定论文的质量;这种考核标准脱离了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出现了网上文献拼凑、他人、挪用别人数据等现象发生,完全背离了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宗旨。

3、保障机制不完善,论文的完成缺少有力支撑

缺少论文指导课。论文指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指导学生如何去开展相关工作,如何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文献,如何按照要求格式去撰写论文。很多教学单位都忽略了论文指导课的重要性,或是缩短学时,或是直接取消面授,改为网上自学,出现了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选题不准确,论文内容与题目偏差等严重问题。指导教师的选择问题。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完成的关键环节,为学生配备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论文工作事半功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多为挂名,没有真正地去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操作论文的完成,同时,指导教师多为高校教师,在帮助学生选题上多以自己研究的课题为基础,脱离学生的工作实际。

二、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

建立成人教育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满足工作单位对员工工作能力提升的需求,是保障体系研究的主要目的。

1、在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下,论文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具备相关操作制度和质量标准,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分工明确,各执其责,保证论文高效、高质的完成,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的诚信度。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某一专项研究的总结性材料,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多数是在本人单位实施,与其具体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内容相对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更加多样、复杂,论文质量不宜控制。建立科学可行、适用于成人教育需求的操作制度,在大的框架上对论文的方向进行把握,对具体细节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论文的每一部分设置质量标准,完全按照此标准衡量相关的操作,达到成人本科论文的实施的制度化、标准化。

2、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工作单位引入到体系之中,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把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个主体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指导作用、质量保证作用和全程监管作用,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完成。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将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与本职工作有效结合,最终为工作效力服务。学生的工作单位是学生学业完成的最大支柱,特别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工作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学生提供完成论文的场所、仪器等硬件设施,还要学生配备具有一定资质的实习指导教师。因而,结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在毕业论文中引进工作单位,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

3、通过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论文质量,最终达到高校顺利、高质地完成论文整体工作;用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培训员工、利于单位发展的目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结合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完成学业,提升学历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单位。

三、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制定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组成因素,包括前期规范、过程控制和后期评估,通过对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寻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1、前期规范体系

前期规范是成教学生在实施毕业论文之前,学校对论文具体的完成形式和结果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是学生完成整个论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论文工作的主线,学生按照此要求进行论文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主要根据各专业和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论文完成的整体过程,研究建立一系列符合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制度:(1)教育制度,包括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的教育、写作方法的教育、违反纪律的教育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让学生明确论文工作如何开展和进行,对学生的论文过程做以框架式要求,约束学生在论文的完成中务必坚守诚信原则,以自己的真实数据编写论文。(2)开题报告制度,成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论文设想、文献查阅情况、指导教师综合意见,形成具有可实际操作的论文构思,并以文字的形式向高校汇报,经高校专家审核通过施行。(3)中期考核制度,依据开题的思路和步骤设计,对论文中期取得成果进行审评,根据前期情况规划下一步论文的具体实施。(4)论文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论文完成工作进行考核,学校组织论文答辩,由学校老师和学生工作单位与论文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同时,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论文工作的基础数据进行检查和归档。

2、过程控制体系

过程控制体系就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是论文写作中的把关环节,对论文的开题、期中考核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保证论文高质量地完成。依据学校制定的开题报告制度和中期考核制度,学生以书面汇报的形式向学校汇报论文思路及阶段性工作成果,学校对学生论文思路是否符合要求及进展情况做评价,学生工作单位作为实习单位对学生论文整个过程进行质量跟踪,及时与高校沟通,依据学生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

3、后期评估体系

第12篇

人力资源管理如今在现代管理中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论,它是在广泛吸收了管理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等多个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非单纯传统的人事管理。如今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同样在组织的质量活动中,人也是最能动的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最急需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活动。2000年版ISO9000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为员工能力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便员工积极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使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ISO9000标准中突出了组织对资源的管理,尤其是强化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保障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性,以此实现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及不断提高,最终达到顾客满意的目标。2000版ISO9000标准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定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全员参与的管理,是一个组织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其管理活动的动态多要素的组合。质量管理体系如果脱离了人的参与那是不存在的,所有员工只有都积极互动,建立全员质量意识,才会建立全员质量价值,不断改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显示其生机和活力。因此,要确定每项活动对人员能力的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方面评价员工能力确定岗位能力要求择优上岗胜任工作采用培训或其它措施比较不满足和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需求,人员的选择、岗位培训、和个人发展的策划;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定个人和团队的目标,对其业绩进行管理并对结果进行评价;为有关参与目标的确定和决策提供条件;鼓励对工作成绩的承认和奖励。其次是人员能力和意识的管理。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愿意干,二是能够干。前者是意识问题,后者是能力问题。组织应注重对员工进行意识方面的教育,使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能够主动积极和高质量地做好其本职工作,确保组织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二、远程教育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质量问题

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知识与科技的竞争,倒不如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良好的人才储备是一个机构不可或缺的实力,人力资源优势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其最根本的的竞争优势。远程教育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问题,不仅关乎其在教育市场的竞争力,更决定了远程教育是否能健康、持续、跨越式的发展。ISO9000标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范围之内人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服务的符合性,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内无论从事教学、技术、研究还是从事管理的人员都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方面,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管理模式的问题主要采用传统的事业单位运行模式和公司制的运营和管理模式的折衷模式,与管理模式相对应,不少现代远程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构成包括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不同类型的聘用人员。两种员工在年龄、学历、思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与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别,难以对人力资源实现整齐划一的管理。

(二)资金短缺虽然现代远程教育是对人力资源发展的投资这一观点已毋庸置疑,但是“并没有证据能说明现代远程教育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经费”。目前绝大多数现代远程教育机构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绝大部分的教育经费来源于学费,很少有政府资金的支持。有限的资金在现代远程教育机构中也主要被投入在资源建设、市场开发等项目中,人力资源的可用资金非常有限。

(三)考核的形式化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发挥着显著作用。

(四)激励制度的缺乏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市场化发展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机构非事业编制员工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员工在福利、评奖、科研等方面都未与现有的管理机制良好对接,对机构的决策也无权参与,许多员工因此难以产生主人翁意识,不利于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长远发展。

三、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下现代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运用现代激励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已有人力资源力量的提升。在网络学院这样知识型人才比较集中的组织里,除了考虑工资、奖金、福利等外部激励因素外,还应该考虑岗位的多样化、发展机会、心理收入(从工作本身和学院中得到的精神满足),生活质量(上下班便利措施、弹性工作时间、孩子看护等),个人的独特需求等内部激励因素。将物质报酬的管理过程与员工的个性化激励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关注知识型员工并对他们所拥有的隐含性知识进行管理。体现公平的原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要与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要将组织和内部员工的绩效与质量管理挂钩,绩效管理指标设定为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质量管理的目标。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员工和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可以持续强化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形成良好的绩效文化。

(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与质量管理文件的一致性不管是采取任何形式的文件,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某一工作岗位的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应当是一致的。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岗位说明中的内容经常会和ISO9000族标准中工作程序规定的内容出现职责分工、执行标准等方面的不一致或者自相矛盾,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部门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部门之间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ISO9000的贯标工作就无法保持有效性。所以,要提高ISO9000质量管理贯标工作的有效性,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ISO9000质量贯标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三)以ISO9000族标准为指导制定培训计划ISO9000族标准对人力资源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强调要培养“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能力;其次,对组织应满足的条件突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该要求;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针对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的特点,立足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展全面、系统的培训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员工在培训过程中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努力实现质量目标。另外,针对员工的专业基础和人生远景以及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全员培训计划。

(四)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文化要做好质量管理,不能绕开对人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质量文化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组织内的员工都能拥有共同的质量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都能够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于自身发展以及组织发展的重要程度时,才能主动进行质量创新,真正自觉地遵守各项制度,从而产生更多的效益。所以,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大范围内树立起共同的质量文化观念,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更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

(五)加大人才引进建立较为健全的岗位考核聘任制。在引进人才时,第一要注意引进的人才一定是远程教育需要和合适的人才,不能唯学历论、唯职称论;第二要处理好目前需要的人才和长远需要的人才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合适人才和优秀人才的关系;第四要围绕着远程教育的精髓———服务,不能做事草率,要态度平和。人力资源管理要以实现员工发展的最大化和组织目标为目的,开展工作要围绕着让组织的客户满意、组织满意、员工满意,寻求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最佳结合点,人力资源投入的科学、持续,可以让组织内部的员工保持效率高、不断学习的良好状态。员工通过参与组织文化设计和变革,团队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组织竞争力。

(六)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质量业绩挂钩质量管理体系往往会对工作过程的质量以及过程结果的质量进行测量,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为了奖罚分明,调动员工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适当的增加或者提升质量管理要求方面的考核指标及权重,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表现进行挂钩。

(七)持续改进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欲与时俱进,就必须持续改进,不仅对既定的工作的PDCA循环过程加以完善提升,而且对于目标的制定、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方式方法的提炼、员工的技能提升等都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的状况作出相应的持续的改进提高,以促进预期目标的达成与管理水平的提升。远程教育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持续改进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与反馈来实现。绩效反馈的内容包括通过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员工绩效差距并通过面谈确定改进措施、沟通下一绩效考评周期的工作任务与目标、确定与目标相匹配的资源配置等。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与员工聘用、报酬、津贴等挂钩,也影响着学院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绩效反馈既是上一个绩效考评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个绩效考评周期的开始,改进的意见会推进下一个PDCA循环的开始。

(八)形成比较实用的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提供的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方法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成一套比较实用的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使“PDCA循环”落实在该工作的整个过程。P即学院根据发展战略和教育计划,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D即按照人岗匹配的原则招聘、培训、使用员工;C即采用多种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A即针对差距和不足持续改进。在实践中,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循环往复的。

四、结语

第13篇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各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实际使用率与资源发挥作用的大小,反映了中学体育校本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学体育课程资源是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学校体育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的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人、财、物的支持。根据学校学体育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来说,有形资源是硬件条件是可以通过经济的投入得以改善的,这些有形资源也是体育课程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基础和条件。无形资源就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这种无形资源的能动性和可塑性较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密不可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两种资源的多寡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一个中学体育课程的质量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潜能如何。当然有形资产也是无形资产得到有效发挥其最大能量的基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果要使得有形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就需要无形资产的关键人去组织、管理和操作与利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有形资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的作用。其次,无形资源的效益发挥无疑是依附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应。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资源的保障,所以在确保有形资产为教学的基本环境提供便利的前提下,作为无形资产的主体———人可以通过自身在教学中能量的释放,更有效的运用于校本课程教学的进程中。因此,这两种资源之间的形态可以相互磨合和利用,使得有形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佳,使之成为教学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资源保证。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配置

体育课程与课程资源关系十分密切,没有体育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体育课程必须有体育课程资源的支持,才能实现体育课程改革。中学体育资源的配置,是指社会(国家政府、社会部门、工矿企业、私人资助者等)、教育的受益者和家庭对中学体育事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首先中学的体育资源是根据不同区域和学校的调控,学校的布局,等方面来进行的。其次,就是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已经配备的情况下,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资源的管理来提高场馆、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为此,从宏观层次上中学体育资源的配置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它的目标就是在于提高中学体育校本资源的利用率,使之在投入有限的资源下发挥其最大效能。从微观就是使无形资产如何发挥他们更大的优势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投入的有形资源能被利用发挥出最大效益。

三、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体育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所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配置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学体育校本资源宏观层次的分配。根据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来看,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同样有计划方式、市场方式和计划与市场的协调结合。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这几种资源的配置计划方式都是依据教育整体利益和发展的要求,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体育教学中的。这些资源配备的主体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由他们统筹安排分配到一定的地方去。另外,最重要的是计划方式虽然配置的时候信息准确并且完备,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的分配不当,使得资源使用效能偏低等一些弊病。市场方式是中学体育与市场经济互动的规律,有时候中学的体育资源可以凭借市场的调节将体育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其效益和最适宜的地方。中学校本课程的配置在市场的调节机制作用下,对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是单单靠挖掘自身资源来调节中学体育教学的供求,而是在除了校本资源以外的校外资源的数量、资源结构的调整和安排上,都必须考虑到校本课程的需求。另外,学校领导要重视并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场地、器材满足课程及体育活动的需求。因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涉及的是整个中学体育资源的优劣,并具有特定的资源使用范围,须通过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堂的教学来体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其效能的展现。这种表现形式就如同体育教学质量是否真正体现校本课程,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其二是中学体育校本资源微观层次的使用和再分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这个活动的结果是开发出的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被利用整合到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活动中,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的交互作用中对这些人群发生作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相关的机构统一计划配置后,通过与社会等资源的互补和利用,最终把这种资源的服务于学生,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运动设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如校园足球的开发、新兴项目的引入、各项小型比赛、举办校园体育节等。另外,通过企业、个体及有关部门会为中学体育提供赞助,增加运动设施,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上更加优化。为此,任何一种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都要从资源的计划经过运行,再到其使用的条件和基础。由于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不一样,计划方式强调“最重要”和“最适宜”,所以这种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的是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发挥能量,这样的资源配置显然最关键的是要使得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上的“有板有眼”必须要解决好教育资源的有限和教学需求的无限这一对矛盾。现在随着我国城乡大搞基础建设,部分中学体育用地面积缩水,不能满足大部分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开发体育课程,合理利用有限的中学体育资源,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办出学校特色,将是近些年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追求的目标。

四、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资源配置的原则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资源配置的相互协调是为了避免中学体育资源的浪费,保持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得有形资源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教学硬件基础,更能促使无形资源为推动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发挥更大的能量。

1.坚持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开发有形资源,拓宽体育资源来源渠道,拓展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坚持教育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教育,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发现,首先要制定出适合本区或本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总体方案,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质。二是重视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把兴趣、爱好作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把体育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之一,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还要保持诸如保护环境、低碳课堂的内容设计、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等,应强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本学科领域的课程建设,与终身体育意识挂钩。开发有形资源,提高中学体育设施场馆的利用率,利用节假日期间的体育场馆有偿经营,举办体育竞赛,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拓展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应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应用探究的实用性,并对体育资源的供给渠道通过加强校园建设和投入,利用各种校园活动、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和宣传体育文化的机会在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同时,拓展实用性强的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的有效性,提高办学效益。

2.提高无形资源的潜能,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有的放矢

第14篇

关键词:土地储备制度;问题;对策 

 

一、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国有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衍生物。1987年9月,深圳市政府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第一块土地使用权,开创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先河,成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革命性标志。随着改革不断向市场化方向的深入推进,1996年,上海市成立中国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一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指出,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加强垄断城市土地供应的新的政策工具,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可以确保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有效控制土地供给,防止多头供地;有利于企业改制解困,盘活存量土地资产,高效合理配置存量土地;土地收购后,进行开发和整理,使一些规划不合理,环境较差的土地得以再开发和再利用;出让后的土地升值,增加政府土地收益,保证国有土地资产的增值。 

 

二、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土地储备运作主体界定不清。 

从目前来看,全国各地一般都建立土地储备中心作为土地储备的实施机构,明确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土地储备中心的管理机构,形成了政府与土地储备机构之间的委托关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城市土地发展中心一个部门的工作既要代表政府制定收购储备计划并根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具体实施土地收购储备等工作;又要参与到企业运营过程中,与开发商共同经营土地,便产生了政府部分官员的“寻租”行为。

2 土地出让倾向于高端住宅。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出让作为这一行业的起始点正在起到关键性环节作用。同前,部分城市住宅价格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却飞速上扬,部分城市的土地储备机制运作过程中,存在单纯追求土地高收益的倾向,居民房价收入比例超过国际标准3至5倍,引起中国大部分低收入利益群体的强烈不满。

3 土地储备的收益分配及征用补偿机制不健全。

土地储备中心在征购、回收土地时,需要对土地、地上建筑物等进行一定的补偿。由于补偿标准很低,导致很多郊区农村的农民出现了耕作无地、就业无门、保障无路的“困境”,拉大了城乡之问的差距和矛盾。

三、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对策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必须围绕资源配置、激励、约束、风险保障等方面。

1 建立一个以政府为核心,土地管理部门为纽带,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土地储备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土地收购、储备和供应计划,保障政府对城市土地资产的有效经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15篇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机制,成本控制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便决定了成本控制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本文对当今社会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相应措施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一、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淡薄,观念落后

许多企业领导者的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将企业成本的降低仅仅局限于落后守旧的节约开销,而非增加成本带来的效益。企业不应当仅仅重视产品的生产环节,人力,公关,营销,等各个部门都应当划入成本管理范围之内,传统的节约成本方法早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当今社会是科技的社会是人才的社会,通过培养企业公关人员增强他们的谈判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削减工人福利,降低产品质量,这种盲目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是当今企业绝对不可采取的方法。

2.成本管理与控制尚未形成有科学依据的方法体系

我国现阶段多半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方法还比较单一,总体来说还无法形成明确的理论体系。引进的外国先进观念由于不符合中国发展国情往往导致半途而废。企业的长远规划不足,仅仅局限于自身而忽略了与其相关的各利益团体,制定目标战略性不足。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才是企业发展的重点,我国现阶段多半企业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两者间的联系。

3.成本控制缺乏灵活性,成本费用控制不力

成本控制方法主要分为:预算控制法、制度控制法、标准成本控制法。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会增强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力。但现实情况中许多企业缺乏一个准确而又清晰的预算计划,实际超出预算,或者实际无法达到预算目标。缺乏有效合理的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执行力低下,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低下。没有科学的方法,对事情缺乏判断力和预测力,不调查,不测算,不分析,这便使得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力极为低下。无法充分发挥成本的潜力,没有明确的成本管理体系,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潮流,缺少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从而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产生不利影响。

4.重视显形成本,忽视对隐性成本的关注;只计算会计成本,而忽略经济成本。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是每一个企业都不应忽略的问题,在如今以物质为主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外在物质层面的消耗而忽略了潜在的非物质方面的消耗。隐性成本包括诸多方面,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所付出的服务,对环境的损害,对产权的保护,产品的设计环节,市场调研等都应划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之内。企业对成本的片面认识会令企业做出错误决策,制定出错误的经营战略,增加企业成本,获利减少。

二、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措施分析

1.强化成本管理理念,树立现代成本意识

(1)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和对策要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意识,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第一,树立战略成本理念,从战略的高度上实施成本管理,制定、实施成本战略,不断的引导项目走向成本最小化。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推行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加强全员成本意识。第三,将成本管理理念系统化,全程管理管理成本,逐渐优化管理结构。第四,树立科技驱动的成本管理理念,与生产过程、生产技术、企业信誉等交融在一起,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工艺,降低成本的同时强化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科技进步。

注重全过程成本管理,加强事先预防与事后管理。首先,加强定额与预算,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工作和各项责任制度,严把投标环节,控制经营风险。其次,抓好实施计划阶段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在选材上严格把关,努力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加强上下部门间的沟通。最后,做好成本分析、考核、总结与成本资料归档等工作。

引入科学管理方法。采用目标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抽取目标体系中的成本目标,指导、规划和控制成本发生和费用支出,来降低成本

(2)树立现代成本意识需要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在维护企业效益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成本可以无穷降低的观念。主要从控制成本范畴和提高成本定位两方面着手。使“组织化成本意识”贯穿整个企业;确立具有长期发展性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2.建立全指标成本控制,分解和细化成本管理目标

建立全指标成本控制,要做到全部成本控制、全过程成本控制和全员成本控制。采用集成化管理,用ABC的方法解决制造费用的分摊,控制型企业要建立成本计划。

分解和细化成本管理目标,要以合同文本与流程化管理为核心,合理确定并有效控制项目管理成本,加强各阶段成本的管理。

3.实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方法

第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利润空间。第二,优化产品设计,降低材料成本。第三,更新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第四,更新技术设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第五,采用科学的标准化技术和先进检测技术减少质量损失。

4.拓展成本范围,加强对非物质产品成本的研究

成本不仅包括生产、销售等成本,也包括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今越来越注重精神文,企业也一样。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见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应高良好的企业氛围,选择并培养高素质员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也要管理好企业产品的售后服务,以提高企业的信誉,从而降低企业非物质产品的成本。

结语:成本的高低是企业获得利润多少的一个主要前提。企业要认识到目前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总结自身的成本管理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加强企业管理控制,认真分析企业管理的措施,树立正确的观念,利用科学现代的管理方法,努力降低成本,逐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荷华等.浅析采购分析在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商场现代化.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