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金融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 要 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公众对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但是我国金融机构在营销方面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就我国金融营销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金融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应对金融营销问题的对策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金融营销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金融营销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一、引言
所谓金融营销指的是金融企业为了获得客户满意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而开展的一系列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公众对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但是我国金融机构在营销方面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因此,深入分析我国金融营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金融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金融营销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最近几年来,我国金融营销领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笔者认为,我国金融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尚未树立科学的市场营销理念
开展市场营销,在本质上来看,并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营销理念之间的竞争。当前,我国许多金融机构往往认为市场营销就是简单的产品推销,认为市场营销只是销售部门的工作,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不能形成金融营销的整体合力。除此之外,还有的金融机构对市场营销的理解不全面,认为营销就是广告以及促销,并没有意识到这只是营销的一部分。
(二)缺乏自主创新型产品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很多金融创新产品,但是大部分产品都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缺乏高品质的自主创新产品,具有较强个性化的品牌产品更是鲜见。这种金融机构之间竞相模仿、盲目跟风的产品研发现象导致我国金融机构产品出现严重的同质化,不利于金融机构营销服务的有效开展。
(三)缺乏科学的营销组合策略
就我国当前金融机构营销服务的开展现状来看,主要侧重于产品的促销领域,主要方法为广告、人员推销以及公共关系等。这几种营销方式所针对的客户范围很小、成本相对比较高,而且很难使客户对目标产品形成长期的品牌偏好。尽管公共关系方式最近一段时期受到了广大金融机构的普遍重视,但是在信息交流以及合作力度等方面仍然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
三、应对金融营销问题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金融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金融营销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树立科学的金融营销理念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还不牢固,因此尚未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金融营销理念。笔者认为,金融营销理念的科学树立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应当科学确定目标市场。银行的资源有限,而各种顾客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又迥然不同,所以,每一家金融机构都应当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金融机构所确定的目标市场不仅应当要有充足的客户群体,而且还应当具备能实现赢利的客户量。在选定目标市场之后,金融机构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为选定的目标市场设计特别的营销组合,使营销策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应当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在目标市场予以明确之后,并不表明就掌握了客户的需求。要从根本上扭转固有的思维模式,还必须确立完全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理念。顾客导向的思想就是要求必须对客户进行深入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户的真正需求,从而使客户满意。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因为客户有时并不确切知道自己的需求。
(二)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
就我国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业务的获利空间日趋狭窄,资产收益率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面对这一形势,金融营销工作必须要更加注重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通过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金融机构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在于中间业务。所以说,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循功能差异、对象特殊、技术领先、利益兼顾等原则,多层次、全方位的实施高起点、高科技、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开展不能只是局限于代收代付业务上,而且还应当向更深层次发展,重点是向客户理财、资产(信贷)评估、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方向发展。
(三)实施多样化的营销组合策略
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获取更多的经营收益,我国金融机构应当研发灵活多样的市场营销手段以及营销渠道,不断完善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营销组合策略。在科学的市场营销定位基础上,积极开展市场细分、产品定价、渠道分销以及促销等多种营销方式,充分调动人员、品牌、渠道、过程以及有形展示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开展全方位的组合营销,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客户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需求,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营销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加强我国金融营销问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完善策略,对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不断开拓金融营销领域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应对策略
始于2007年2月份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美国又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金融危机除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外,还引发国内中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种间接损失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发展,及时遏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家底最薄弱、生命力最脆弱的群体——中小企业身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其他受到较大影响的行业包括电子、玩具、五金、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房地产业等。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吸纳的劳动力较多,而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的举步维艰,甚至大量倒闭,这就造成了失业人口尤其是失业农民工数量激增。据农业部对安徽、广东等11个劳务输出、输入大省120个村的典型调查显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约减少6.5%务工人员,其中多数为外来农民工。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受损的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涉及的行业进一步增多,而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和失业人口的继续增加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进一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探寻: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障碍
我国的中小企业经历过市场严酷的考验。普遍具有开拓、创新、坚韧、灵活的特点,但是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与大企业相比。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营销渠道、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的资源都处于劣势。
1.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却“小而全”,将大量资本重复投资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项目上,很少有企业具备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优势。生产能力不仅过剩,而且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又造成行业内部过度竞争。
2.中小企业主缺乏长远的战略。中小企业主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对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从管理才能上看。中小企业主大多数是靠个人的悟性和某些机遇取得成功的,很多人知识结构不完全,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在这些企业走向快速发展之后。企业主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中小企业在膨胀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混乱、腐败、分裂和失控。
3.经营管理不规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中小企业大多实行家长制管理,没有合理的组织体系,没有正常的沟通渠道,没有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甚至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结果是缺乏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把握,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据测算,我国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为291%,中型企业为163%,小型企业只有128%。
4.缺乏技术、知识和人才。对我国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靠离开土地的农民发展起来的,职工素质低,技术人员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而且,员工对学习普遍比较淡漠,企业和员工积累、更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差。
(二)外部环境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障碍
1.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创办资金主要是个人积累资金和借贷资金,这种投资结构决定中小企业的启动资金是极其有限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而且信用不足、贷款规模小,难以从银行得到信贷支持;同时,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的开放度不能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因此,与大型企业和国外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获取营运资金等非战略性资产的难度很大,企业外生性扩张阻力太大。
2.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减少。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美国、欧洲等与我国外贸联系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因此造成出口型企业的国外市场需求量急剧减少。同时由于国内失业人口的增多、居民收入的降低和面对金融危机时消费的进一步锐减。中小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也进一步压缩。
3.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型企业带来困扰。首先,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初中级产品,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汇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经营风险。特别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对那些已出了货但还未收货款,或已签了订单的企业,更是形成了直接的汇兑损失,也给那些应收汇账款较多的中小企业造成了更大压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抵抗金融危机的威胁,不仅需要企业自身顽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给予中小企业广泛而深入的政策支持。
(一)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1.积极改变观念,提高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改造产品和服务。优秀的品牌、顾客的信任。是企业极其宝贵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其次,要强化自主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在完整的运营系统里只参与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不能自主的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新的策略和应对方式。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自主意识,将产品的设计、管理、物流、生产、营销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环节进行经营,特别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
2.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首先,加大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中小企业要改变以往对技术创新不重视的观念,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精益制造能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次,进行管理创新。通过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加强企业对信息的管理;建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等几个方面。
3.压缩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可以通过加强学习、留住人才来降低成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留住机制。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高、精、尖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工人享有不菲的工资,但是他们往往可以独当一面,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可以通过流程改造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要认真分析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寻找降低成本的可能,必要时,还应重新组合价值创造的流程。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节约研发、制造、流通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4.开拓国内外新市场
首先,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作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外部环境变化的最新资讯,及时调整策略,以最大限度的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危险和挑战。其次,要开辟国际新市场。要避开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转而开辟其它国际市场。同时要改变产品结构,多提供高产品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另外,还要进一步开辟国内新市场。我国的国内市场巨大,居民一直保持着“高储蓄、低消费”的消费结构,企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政策导向,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条件和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要向中西部转移。同时,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也应针对国内市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拓展市场空间。
(二)政府的应对策略
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瓶颈的情况下,政府应该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立法、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地引导和支持。
1.加快立法步伐,扩大立法范围。对中小企业的各项发展促进措施都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只是一个开始,从横向看,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等各方面的法律应该迅速落实到位:从纵向看,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工作应全面铺开。立法的重点应该放在承认、保护、扶持和反垄断上。
2.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在创业阶段,对中小企业创业实施税收减免和适当的财政支持。政府可牵头联手商业银行成立非营利性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在发展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成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并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引导扶持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范围。发展企业间的互助合作担保贷款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提供税收减免。在成熟阶段,鼓励中小企业以市场化融资为主,尤其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包括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
3.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经费支持、信贷和税收扶持政策。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机构,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建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协作关系。促进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的转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4.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半官方服务机构为骨架,各类民间商会、协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为依托的多方参与的遍及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要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民间协会和中介机构,使其真正发挥沟通政企、为企业服务、减轻政府负担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应对策略
始于2007年2月份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美国又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金融危机除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外,还引发国内中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种间接损失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发展,及时遏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家底最薄弱、生命力最脆弱的群体——中小企业身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其他受到较大影响的行业包括电子、玩具、五金、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房地产业等。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吸纳的劳动力较多,而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的举步维艰,甚至大量倒闭,这就造成了失业人口尤其是失业农民工数量激增。据农业部对安徽、广东等11个劳务输出、输入大省120个村的典型调查显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约减少6.5%务工人员,其中多数为外来农民工。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受损的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涉及的行业进一步增多,而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和失业人口的继续增加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进一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探寻: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障碍
我国的中小企业经历过市场严酷的考验。普遍具有开拓、创新、坚韧、灵活的特点,但是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与大企业相比。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营销渠道、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的资源都处于劣势。
1.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却“小而全”,将大量资本重复投资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项目上,很少有企业具备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优势。生产能力不仅过剩,而且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又造成行业内部过度竞争。
2.中小企业主缺乏长远的战略。中小企业主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对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从管理才能上看。中小企业主大多数是靠个人的悟性和某些机遇取得成功的,很多人知识结构不完全,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在这些企业走向快速发展之后。企业主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中小企业在膨胀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混乱、腐败、分裂和失控。
3.经营管理不规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中小企业大多实行家长制管理,没有合理的组织体系,没有正常的沟通渠道,没有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甚至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结果是缺乏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把握,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据测算,我国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为291%,中型企业为163%,小型企业只有128%。
4.缺乏技术、知识和人才。对我国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靠离开土地的农民发展起来的,职工素质低,技术人员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而且,员工对学习普遍比较淡漠,企业和员工积累、更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差。
(二)外部环境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障碍
1.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创办资金主要是个人积累资金和借贷资金,这种投资结构决定中小企业的启动资金是极其有限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而且信用不足、贷款规模小,难以从银行得到信贷支持;同时,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的开放度不能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因此,与大型企业和国外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获取营运资金等非战略性资产的难度很大,企业外生性扩张阻力太大。
2.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减少。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美国、欧洲等与我国外贸联系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因此造成出口型企业的国外市场需求量急剧减少。同时由于国内失业人口的增多、居民收入的降低和面对金融危机时消费的进一步锐减。中小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也进一步压缩。
3.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型企业带来困扰。首先,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初中级产品,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汇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经营风险。特别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对那些已出了货但还未收货款,或已签了订单的企业,更是形成了直接的汇兑损失,也给那些应收汇账款较多的中小企业造成了更大压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抵抗金融危机的威胁,不仅需要企业自身顽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给予中小企业广泛而深入的政策支持。
(一)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1.积极改变观念,提高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改造产品和服务。优秀的品牌、顾客的信任。是企业极其宝贵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其次,要强化自主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在完整的运营系统里只参与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不能自主的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新的策略和应对方式。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自主意识,将产品的设计、管理、物流、生产、营销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环节进行经营,特别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
2.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首先,加大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中小企业要改变以往对技术创新不重视的观念,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精益制造能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次,进行管理创新。通过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加强企业对信息的管理;建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等几个方面。
3.压缩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可以通过加强学习、留住人才来降低成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留住机制。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高、精、尖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工人享有不菲的工资,但是他们往往可以独当一面,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可以通过流程改造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要认真分析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寻找降低成本的可能,必要时,还应重新组合价值创造的流程。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节约研发、制造、流通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4.开拓国内外新市场
首先,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作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外部环境变化的最新资讯,及时调整策略,以最大限度的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危险和挑战。其次,要开辟国际新市场。要避开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转而开辟其它国际市场。同时要改变产品结构,多提供高产品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另外,还要进一步开辟国内新市场。我国的国内市场巨大,居民一直保持着“高储蓄、低消费”的消费结构,企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政策导向,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条件和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要向中西部转移。同时,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也应针对国内市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拓展市场空间。
(二)政府的应对策略
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瓶颈的情况下,政府应该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立法、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地引导和支持。
1.加快立法步伐,扩大立法范围。对中小企业的各项发展促进措施都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只是一个开始,从横向看,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等各方面的法律应该迅速落实到位:从纵向看,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工作应全面铺开。立法的重点应该放在承认、保护、扶持和反垄断上。
2.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在创业阶段,对中小企业创业实施税收减免和适当的财政支持。政府可牵头联手商业银行成立非营利性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在发展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成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并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引导扶持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范围。发展企业间的互助合作担保贷款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提供税收减免。在成熟阶段,鼓励中小企业以市场化融资为主,尤其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包括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
3.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经费支持、信贷和税收扶持政策。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机构,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建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协作关系。促进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的转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4.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半官方服务机构为骨架,各类民间商会、协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为依托的多方参与的遍及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要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民间协会和中介机构,使其真正发挥沟通政企、为企业服务、减轻政府负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