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时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职能难以落实到位
1)政府投入总量不足与投入方式低效,是造成疾控中心公共职能缺位的原因之一地方财政对市级疾控中心投入经费共355万元,投入经费率仅占政策规定的29%。县级财政对3个县疾控中心平均投入经费共101万元,投入经费率占政策规定的65%。虽然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是贺州市公共卫生系统的主体,但政府投入经费与政策规定投入比较相差甚远,难以让疾控中心公共职能落实到位。2)政府允许疾控中心资金自筹上世纪八十年代,贺州市各级卫生防疫站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机构,一直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是随着财政投入的相对萎缩,政府逐步放开有关资金自筹政策,这使得疾控制中心补偿形式从单一的政府拨款转变成“政府财政投入和有偿服务收费”。2003年国家的调查表明,98.1%的样本疾控机构认定[1],面对渐进萎缩的财政投入,疾控中心提供的公共产品越多,财务收支缺口越大;有偿服务项目设置和开展得越多,则业务收入就越多,财务收支缺口越小。因而,疾控制中心不得不注重有偿服务收费。市、县疾控中心也不例外。长期的愈演愈烈的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收益多服务轻收益少服务,使得疾控中心公共职能难以落实到位,疾病预防控制服务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机构有偿服务导致乱收费等权利寻租现象,引起社会的不满。社会对疾控机构不满,会迫使财政更严格控制对疾控机构的投入力度,形成恶性循环。
功能定位不准,职责不清
到目前为止,从国家、自治区、市级层面还没有出台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定员、定编、定岗、定责、定量、定经费投入的规范标准,往往因职责不清而造成职能交叉、推诿扯皮,协调困难、反应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重叠、资源浪费的现象,公共职能完成程度较低。
人员编制不足,结构不合理
以艾滋病、结核病等为重点的新老传染病流行依然严重,肠道传染病居高不下,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病流行趋势加重,重性精神病人威胁公众安全的社会问题,食品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未能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居民良好的健康行为有待提高。以上种种问题均需要有高素质的疾控人才队伍作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必须有足够的编制人力配置作为基础。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编制数均未达到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市级疾控中心超编22%,县级疾控中心总超编60%。按照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比例指导标准高级、中级、初级比例是25:40:35,而市级疾控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级、中级、初级比例为8:49:43,结构明显不合理,提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而初、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偏多。
设施陈旧落后
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检测设备和检验能力也未达到国家标准。因缺乏先进的大型检测仪器,检测手段滞后,导致疾控中心承担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工作非常被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尚未设置专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从国家、自治区、市级到县级还没有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项,不利于应急能力建设,是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缺陷。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建议
一、施工企业推行成本控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施工成本是从项目跟踪、投标报价直至工程竣工、保修期满耗费的所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各种费用的总和。按其经济性质,企业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推行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争创百年品牌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后就会遏制企业的发展,成本管理工作做到位,企业的运营成本就大大的降低了,低价格的优势也就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只有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意识,才能促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要牢固树立“节约一分钱,就增一分利”的成本控制理念。
2.推行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不断提升利润空间的重要途径。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永恒的目标,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加是靠企业净资产和净利润的增加来实现。利润的产生不是“开源”就是“节流”,所以,“节流”是产生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收入是固定不变的,成本的降低就会促进利润的直接增加;如果收入出现下滑的情况,成本的降低也会让利润保持比较恒定,对于施工项目乃至施工企业而言,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基本就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多寡。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努力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压缩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于施工企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推行成本控制可以养成全员节约的理念,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成本管理体制。如果施工企业把成本控制同责任挂钩,将成本控制落实的具体的责任人,必然会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就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保证。
二、施工企业实施成本控制所遵循的准则
1.成本最低准则。成本最低准则是运用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以确保企业实现自己的成本管理目标。在成本的调控过程中,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只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案,再认真的贯彻执行下去,以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
2.全员参与准则。成本控制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项目成本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有关部门及有关作业队的工作业绩,与每个员工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不能简单片面的把成本控制归结为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虽然具有主导作用,但是要靠所有部门的全员参与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同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应在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不间断的进行,既不能脱节,又不能时紧时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控制发挥应有的效果。
3.目标管理准则。成本控制要有一个事先的目标规划,并把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提出进一步的控制要求,以最终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施工实施之前,对整个施工过程要有一个详细全面的规划,对各职能部门、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目标的安排落实,让参加施工的每位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成本控制目标,并积极的去实现。
4.动态控制准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重点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与目标成本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只是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控制计划。工程竣工以后成本控制就很难再发挥作用了。因此,施工推进过程中的动态调控是否到位,对于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当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成本控制意识较为淡薄。现在的项目大部分推行项目法施工,在项目投标阶段组建项目部,由项目部定期向企业报送项目的施工进度、原材料消耗等具体情况。整个成本控制的中心就在项目部,传统的管理思想习惯于靠多接项目、多完成产值、多变更签证、多索赔,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增长自己的利润点,运用降低成本来增加利润的成本控制理念还是较为淡薄的。
2,对于成本控制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缺乏可操作性且难以执行下去。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流程,需要全员的参与才能实现。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片面地将成本控制工作简单地划归于财务部门,因此也就导致了技术人员只关心技术和进度,质量人员只负责工程质量,安全人员只考虑安全问题,表面上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际上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是难以提高的。成本控制不等于简单的节约,而节约只是方法之一,合理并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才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不能单纯的强调节约,更要提高生产力、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此外,诸多的建筑企业以及施工项目,只是简单的制定成本控制制度,但是在制定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这种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是难以有效贯彻执行下去的。
3.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成本控制工作难以得到落实。坚持责权利相结合、奖罚分明,是促进成本控制工作的强劲动力,否则就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得不到落实。
四、强化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对策
1.树立新的成本控制理念。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围绕成本的各个环节,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成本的预测、控制、考核转变。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控制方向发展;向企业的预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扩展。控制对象除生产成本外,还有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控制、又有事后成本考核;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成本控制必将从生产成本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因此树立新的成本控制理念是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的前提条件。
城市规划按照不同的专业背景,有不同的定义。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所制定的城市的目标、规模、发展方向、土地使用及空间布局,其实是对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而进行的一种部署。城市公共资源中最核心的是空间资源,因而空间问题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城市设计的核心同样在于引导物质空间环境的建设,解决城市空间的问题。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评判,通过各种设计方法和管控手段来塑造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即使存在蓝图式与全过程式城市设计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也仅在于侧重的方法与手段不同,其目标是一致的。与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设计以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在解决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及城市内部空间问题上具有深入聚焦的优势。而城市规划的优势在于以城市理论为支撑,通过经济地理研究、区域研究、政策引导等手段对城市进行总体资源配置。因此,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观点,也是城市规划界的主流观点。按照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要加入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使得原本在各个规划层次均要加入的城市设计内容,缩减到仅限于建筑体量、体形与色彩的控制导则,总体层面的城市设计已经几乎淡出法定规划体系。然而,在缺乏公共审美范式的当下,规划目标指向也最多是程序或形式的公平,而非指向理想的城市空间。[3]大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所提供的是一种针对土地开发的底线,控规指标所反映的限定也主要体现了空间塑造的“天花板”。而探索什么是美好的城市空间形态,往往需要通过城市设计来引导,或者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控规,体现在控规的引导性导则中。在淡化了城市设计的城市规划中,普遍存在对于空间形态的困惑。因此很多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先做城市设计研究,很多城市需要做总体城市设计、总体风貌规划、城市空间特色研究,以及指导实施的街景改造设计和户外广告系统设计等。这些作为非法定规划的城市设计的变体,都是围绕城市空间塑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在规划实践中城市设计这一规划类型被分化为若干其他规划类型或研究,以“空间问题”为导向的城市设计衍生出一系列以“空间塑造”为导向的非法定的规划类型。
二、“蓝图式”城市设计与“全过程式”城市设计
“蓝图式”城市设计所塑造的空间效果体现了较为主观的美学倾向,那么,究竟如何评判蓝图的好坏?中国当前公共审美范式缺位,导致关于美学的评判标准混乱。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解决路径,就是将个人主观判断通过组织活动转变为一定范围内的群体判断,也正是基于这一角度,当代城市设计追求的目标从“终极蓝图”转向“对终极蓝图共识的达成”,“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应运而生。[4]“蓝图式”城市设计倾向于注重空间形态、特色以及设计的美学。这种建构型的设计方法借鉴了欧洲大陆的设计理论,在中国的建设大潮中,尤其是新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欧洲文艺复兴后所形成的各时期的美学范式,由于产生语境不同,都难以适用于中国的实践。中国地域广泛、历史悠久、文化多样,要形成统一的美学范式非常困难;地方性的个案探索虽然也有成就,但尚未形成可资参照的范式。因此,“千奇百怪”与“千城一面”在中国同时存在。“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是在“公共政策”理论基础上形成,继承了凯文•林奇(KevinLynch)以集体判断评价“城市形态”优劣的观点,在国外已经形成完善的操作方法。城市设计框架(urbandesignframework)作为“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最主要的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所依托的是西方国家成熟的公众参与制度,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确权,并具有法律保障。而中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规划体系,不仅将城市设计淡化,而且严格执行上级对下级的审批制度,因此关注的不是目标共识达成的过程,而是目标层层落实执行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蓝图式”城市设计刚刚引入中国时,对于如何更好地将其纳入既有城市规划体系的思考,引发了很多地方性探索。例如,深圳借鉴英国的“特殊政策分区”和美国的区划法(Zoning),形成了特有的城市设计法定蓝图体系,属于细化导则后的“蓝图式”城市设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种变革方向,但一直没有在全国推广,而“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更是多停留于学术研究阶段。
三、“全过程式”城市设计的两种不同视角
1.时间维度上的全过程
国外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是基于单个开发项目的不同操作阶段的全过程,包括对固定范围的前期的策划、组织,规划设计以及后续的实施,类似于开发商从拿地、报批、策划、设计、宣传、营销的一系列步骤,是以开发商为主导的,以“开发营造”为目标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图1)。[5]这种以时间维度推进的全过程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建设目标贯彻始终;第二,项目推动的主体全程不变;第三,由城市设计团队主导项目进展。这些条件只有在单个开发项目中才可能具备。而在中国,即使是单个开发项目,为了应对规划体制的层级报批制度,各个操作环节会因为规划编制要求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规划目标,设计团队也会根据规划类型的不同刻意将项目分割成若干小项目,还要面对团队成员更迭频繁的现实状况。例如,国内某个大型建设项目,作为单一委托主体的单个开发项目,已具有实施“全过程式”城市设计的条件特征。但是,在完成首轮多家方案征集之后,由于规划目标的调整又进行了第二轮方案征集,同时为了确保成果被纳入法定规划体系,由专业团队分别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报批,而各阶段的报批成果都是由城市设计成果进行专门的转化而形成,其过程繁复,已然失去了作为“全过程式”城市设计的优势。
2.空间维度上的全过程
“空间”既是城市设计的核心,也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空间是具有维度的,建筑空间、城市空间和广域空间除了尺度上的区别,更在空间问题上各有侧重。城市规划体系是建立在不同尺度空间层次上的各类规划的组合,城市设计虽然也有不同尺度的空间层级与类型,但是由于缺乏法定地位而一直从属于规划体系。在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出台后,城市设计就更局限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空间尺度了。在以总体规划为代表的宏观层面,城市规划结构所反映的基本不在于城市形态,而更多是功能与资源配置,其所谓的点—线—面结构,与城市设计框架中的空间形态要素几乎没有关系。景观体系规划中对空间视觉网络的营造与城市设计框架比较接近,例如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景观带、风貌分区与城市设计五要素相通,是具有建构性的空间效果的引导。在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代表的中观层面,城市规划结构所反映的城市形态也比较有限。各地城市设计有不同做法,有时以单独的篇幅提出城市设计的空间框架,有时以建筑体量、风格、色彩等的导则被纳入分图则的引导内容,有时将城市设计形态示意的空间效果作为分图则的引导内容。无论是城市设计框架、城市设计导则,还是直观的空间效果示意,都是一种弹性的控制引导,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刚性指标要求的“锦上添花”。在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代表的微观层面,详细的总图设计以及建筑选型已经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空间效果,但由于过于细致,往往难以呈现宏观的空间结构和总体意图。城市设计实践按照空间层次一般划分为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虽然空间的尺度、实施引导的方式均有不同,但基本都含括空间结构框架、空间形态布局与空间建设导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到成果中,就是城市设计框架图、总平面图和城市设计导则,也就是“蓝图式”城市设计,它是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主流,在过去的30年对城市形态的形成作用巨大。而在中国,城市设计成果从蓝图式向全过程式转变的过程中,基于现有规划体系的不同空间维度的视野更具有发展前景,即从总体规划的宏观维度,层层落实到控规的中观维度,继而落实到修规的微观维度的全过程。以系统论的角度看,城市设计依托于规划体系,可以在各个层次的空间维度上对空间问题进行聚焦式研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与现行规划体制并行的、体现在法定管控程序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这种“管理控制”体系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与国外“开发营造”体系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有本质上的不同。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所做的总体城市设计,会经过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及专家共同协商,确立一定的发展目标、基本的空间结构框架和形态,是具有全局观的总体纲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所做的城市设计,往往体现了对于上位规划中空间结构规划的遵循,由于本阶段工作更侧重于为“一书两证”提供开发建设条件,因此发展目标与设计要点更多以建设导则的形式体现。与总体城市设计阶段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协商不同,这一阶段的城市设计体现了政府、开发商与公众共同协商的全过程特征,其成果纳入控规导则的程度在不同项目中有很大差异,有些对空间形态要求不高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仅有对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的要求,而具体地块分图则中的城市设计引导更是难以细致到位。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所做的城市设计,最重要的设计意图体现在总图中,空间结构可能不成系统,只能反映更大结构中的局部,而发展目标等文字性的内容在总图中很难直观反映。空间形态虽然是最容易通过修规落实的,但是从总规、控规到修规各阶段,总图所表达的内容深度各不相同,彼此间相互衔接演进的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只有通过以空间问题为导向的、聚焦不同空间维度的城市设计研究贯穿始终,才能更有效地将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中的目标及空间结构信息传递到控规层面的空间形态塑造及导则中,继而再传递到修规层面的空间形态表达。因此,不同空间维度的城市设计,以空间问题为导向,层层聚焦,自上而下地传递空间策略信息,是一种更适合中国规划体制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图2)。
四、结语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a comprehensive set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quality, construction in one of the systems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from their respective areas,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money, can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of funds for construction co..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the rational use of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financial resources,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control;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 言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指的是企业采取一定的控制方式和管理手段,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造价水平进行科学的调控,在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将建筑工程的整体成本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不仅与业主和施工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尤其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整体不理想的背景下,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概述
1.1法律不健全
综观我国日前建筑市场的现状,发现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各种违规行为的规范力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就比较多。
1.2立项、设计审批到具体的施工不协调
迄今为止,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审批到具体的施工,由于管理体制的分割,难以协调一致,也是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项目对立项的工程项目缺乏前期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导致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盲目投资,估算不实,编制虚假的工程概算,给后续施工中的工程造价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在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只把重点放在工程的建设阶段,注重工程造价和施工中的变更及结算造价,往往忽略了该项目从立项、设计乃至建设单位工程投资中存在的风险,致使施工项目成了名副其实的“钓鱼工程”。
1.3约束机制不完善
在工程发包中约束机制不完善,存在着行业垄断和层层分包的现象,将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肢解破碎,使工程造价管理难以到位。有一些建设单位在一个项目中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施工,各参建单位在机制管理、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机具配置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使被肢解的工程增加了中间环节,使整体的工程造价无法与预期的设想相一致,造成极大的浪费。
2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
做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例题的建设方案,并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1)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2)建设地区的选择。(3)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4)项目的经济规模。(5)工艺评选。(6)设备选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常有一些不顾客观规律,忽视对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经济评价,导致提高成本、降低效率,影响项目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建设地区的选择,有一个基本原则,即靠近原料、燃料和消费地的原则。这样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避免原料、燃料和成品的远途运输,减少费用,降低成本;可缩短运输距离,减少流通时间,加快资金周转,有利于企业经营,而1958 年建成投产的湖南某大型钢铁企业,其主要原材料铁矿石须从海南运来,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也给运输部门增加了压力,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如项目的经济规模,规模经济标准是指产品的合理生产批量,一些产品的生产在一定条件下呈“收益递增”的经济现象,即随生产批量的扩大,单位成本降低,收益上升。在我国,长期以来一些宜于发挥规模效益的产品生产企业数目过多,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企业之间缺乏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使得资源配置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不少地方与企业,不顾经济规模和布局的合理性,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使项目投资和资源严惩浪费;有些行业众多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使项目投资和资源严重浪费;有些行业众多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使项目投资和资源严重浪费;有些行业众多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打内战,这极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不利于国际惯例接轨,不利于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近在眉睫的今天,这样的问题尤其突出。
3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是直观投入最多的阶段,也是直接影响建设费用和竣工结算的阶段。为此,施工前就必须按项目、按时间进度对建设投资进行合理分配,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做好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工程进度计时支付工程款,搞好项目投资的动态结算,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按规定程序确定工程变更价款。以此为基础,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合同为依据,处理好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关系,做好投资支出分析,帮助承建企业加强建安成本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目前,建筑市场上供求比例悬殊,过度倾斜的买方市场,造成施工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建设单位压价施工单位间相互杀价抢标,往往使合同价低于成本价,给施工企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施工企业应转变工作作风,从实际出发,在施工中加强现代化管理,大力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从而不断提高施工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施工质量不过关,就会留下许多后遗症,返修工程越多,工程的建设费用就越高。 另外,工期也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在施工中一方面要搞好整个建设项目的单项工程、分部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监督和验收,杜绝质量隐患;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按照工程施工本身的要求和内在规律,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现有机械设备的作用,把大型机械和中小型机械结合起来,把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等的组合方式,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而且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消耗,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工期。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做到不随意变化批准的设计图纸,不随意增加项目,不随意提高设计标准。做到这一点,应当首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管算账的现象,从而增强工程变更管理的严密性避免不必要的工程变更。
4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展望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帐,这样做尽管也有用,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要有效的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坚决把控制重点转移到前期阶段来,首先,要重视和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努力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控制数的准确度,切实发挥其控制建设项目总造价的作用。其次,要明确概预算工作不仅要反映设计,计算工程造价,更要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并发挥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作用。同时要对工程造价中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实行一体化管理,改变“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况,而这需要通过深化行业体制改革,通过市场价格的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地控制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关键词:园林绿化 问题 措施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b)-0099-02
中国园林绿化工程具有非常广泛的涉及面,对其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比较多,如管理制园度、操作手段、气候、水质、地形、设计、材料、土壤等,而且园林绿化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其施工面积比较大,在项目位置上又难以移动,施工的时候会有很多门类涉及,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对很多细节问题不加注意,急功近利,从而使得工程质量出现伪劣问题。以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为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编制相应的质量计划和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对影响质量的一系列因素如工艺、人员、材料、机具等加以控制,以保证在稳定的状态下控制园林工程质量建设。
1 目前状况
1.1 因中标的价格较低,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最低价竞标法是现阶段通常采用的招标手段。低价中标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方法利弊并存,有利的方面是对招标过程中人为操作、对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会产生极好的作用;弊端就是因其价格超低,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情况,使得大部分景观工程“淡而无味”。
1.2 设计的园林绿化缺乏科学性
设计的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存在缺陷。园林基础设施建造的示意图是园林绿化工程的一项主要施工内容,园林绿化中最关键的就是合理科学地设计基础设施,但在具体操作中园林绿化的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与想象中的完美出入较大。在具体施工中出现很多与园林植物基础设施布置、设计相关的问题,由于植物的不同在水分、土壤上的要求也有区别,所以在园林展示中对基础设施的长度、大小、高度等与其对应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在园林基础设施的图纸上应把这些显现出来。
设计的植物种植在园林绿化中缺乏科学性。在具体施工中设计的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也缺乏科学性,如在具体的施工中,不科学地设计某些植物的数量,部分园林中出现很多在该区不适合生长的植物,不正确地摆放处理不同种类的植物,不科学地选取园林内部植物种类,没有说明解释清楚所摆放的植物,使得人们在走进绿色原生态的环境中没有融进大自然的惬意,这些给人们的视觉和感官都会带来很大程度的冲击和不适,
1.3 园林工程质量因原材料把关不严而受到影响
施工原材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原材料的不当使用无疑对园林施工建设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园林绿化工程原材料极其重要。但是在具体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关于原材料的选取总是会出现情况,不是选取的原材料指数满足不了施工要求,就是质量跟施工不配套,导致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无法正常开展,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受到极大影响,无法打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生活环境供人们享受。
1.4 管理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
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学科,具有学科跨度大、涉及领域多的特点,它有机地将社会科学、建筑学、生物科学等与工程技术集成在一起,这无疑要求园林工程的管理与施工人员具备跨学科、多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然而园林景观业作为一个重要行业吸纳众多的就业人口,其中农民工是其一线施工人员的主力,他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园林管理人员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首先,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讲比较贫乏;其次,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对于园林专业方面的人员来讲也很高深,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2 控制手段
2.1 精心准备设计科学合理的计划
工程概况预算在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在成功获取工程施工项目后,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算,为工程开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施工工期的要求为根据,计划好工程进度,组织人员、材料、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能够持续不间断,尽可能不让不同工序相互之间产生影响。
2.2 把好园林绿化设计关
园林绿化施工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设计性,摆放园林绿化植物必须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涵盖园林中植物的位置、种类、数量,另外因植物的不同必须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的设计,涵盖灌溉排水设施、设施的高度、用什么材料、设施的大小等,在图纸上将详细的技术指标、参数、说明表明,并进行详细的解释,利于施工。在移植物入园过程中要避免植物破损,在相应的位置移入植物,相应地给植物挂上说明,包括普通名称、拉丁学名、解释牌、特性、编号或代号等,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不仅享受生态环境,还能学到更多的园林知识。
2.3 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时候,会有绿化部分、土建部分等部门加入,绿化部分会将大量的苗木、支架、土方等工程材料投入进来,土建部分会有机械设备、各种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构配件等投入进来,施工手段和施工工艺是构成工程质量的根本,使用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如果材料质量与要求不符合,工程质量叶难以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就是严格把控投入工程材料的质量。全面、严格控制投入的材料,从货源组织到认证使用,必须认真负责,层层把关,要充分、全面地论证施工方案,做到技术合理科学,施工工艺先进,文明安全施工。
2.4 相关的专业技能不断加强
施工时质量的高低直接由绿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决定,施工硬件质量是通过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以保证的。积极开展园林绿化设计上的技能培训,使绿化人员全面掌握园林植物的特性和相关技能,奠定一个良好的施工基础。
3 结语
和谐发展园林绿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由此也越来越高地要求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只有把施工中的不良因素及时加以纠正,使其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从而建造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园林作品,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好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春香.试论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及监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94.
[2] 黄言钿.提升园林工程的品质,推进精品园林工程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2):162-163.
[3] 党辉,杜凯,贾汇,等.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5):49.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温度裂缝;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究其实质;混凝土内外温度差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其截面尺寸较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水化热,而混凝土本身导热性能差,大量的水化热蓄集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不宜散发,绝热温升可达到70度以上,当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的约束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将导致裂缝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结构物的使用寿命。
配合比优化设计
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原则
在确保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及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使用原材料,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低碱水泥。掺加适量的外掺材料(如矿渣粉,粉煤灰等),以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掺加高效减少水剂以减少水和水泥用量,起到改善混凝土性能,延缓水化热产生温升峰值的时间。尽量减少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严格控制水胶比。
2.1 原材料选用
水泥采用P.042.5水泥。该水泥水化热低,后期强度较高,可以提高早期抗裂能力。经检验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9粗集料采用武安白沙石料厂生产的5~1 0mm、1 O~20mm碎石,该石料洁净、无杂质. 含泥量小于1.5% , 压碎值及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本配合比设计采用5~20mm连续级配,其混凝土和易性良好. 抗压强度高. 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使水化热减少. 降低混凝土升温速率。
细集料采用邢台八方砂场生产中砂, 该砂洁净 无杂质.含泥量小于1.5% .经检验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拌制的混凝土,严格控制0.3mm、O.1 5mm通过率.使混凝土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了水泥用量,可使水化热降低 大大减少混凝土收缩 而且使泵送性能得到提高。
矿渣粉采用邯郸涉县海天生产的矿渣粉, 即可调整混凝土的施和易性 又能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降低收缩裂缝的发生。 外加剂采用石家庄育才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GK一3000高效减水剂,可以有效减少水和水泥的用量。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施工工艺
2.2 台身冷却管布设
为了有效控制台身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尽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升降速率.在混凝土浇筑前,根据水化热计算,在台身混凝土内部合理布设冷却管,冷却管采用外径50ram.壁厚2mm钢管。对于拐弯处冷却管以弯头焊接,接头位置焊接密封牢固,确保焊接质量。本工程台身竖向冷却管共设3层,每层冷却管设进水口、出水口各一处,均设在台身上面。层间进水口、出水口各自独立.在进水口设阀门以控制冷却水流量, 以便根据测温数据,相应调整各层水循环速度和进水温度。冷却管在台身中采用钢筋架立并以铁丝帮扎牢固 安装完毕后要对其进行泌水试验,确保不堵塞、不漏水。台身散热管布置混凝土浇筑 振捣
大桥大体积台身混凝土浇筑采取“水平分层、逐层到顶” 的方式连续浇筑施工 以长向为浇筑方向、短向为浇筑面,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25~30cm,既延长水泥水化放热时间.又减缓混凝土降温速率,减小温度应力, 有利于控制混凝土内部收缩裂缝。施工过程中.合理考虑混凝土泵车位置. 以保证均衡布料.保证在初凝以前浇筑完一层混凝土。层间混凝土振捣采取“二次振捣工艺” .时间控制在浇筑后2~3h,振捣时要插入下层5~15cm处.确保混凝土内外密实。
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入模温度在30℃ 以内。夏季施工应对粗骨料进行喷水或遮盖降温,高温季节可在水中加入冰水降低拌和水温。施工现场设置遮阳设施 搭设彩条布棚,避免阳光直晒。
工程由于大体积混凝土钢筋较密, 为方便施工,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设预留人孔,操作人员到底层进行浇筑、振捣。
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时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 以达到最佳密实度,提高结构物的强度。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浇筑时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致使钢筋上部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克服裂缝出现.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混凝土表面的提浆、压实、抹面工作.并在混凝土初凝和终凝之间的时间内,进行二次压实、抹面.尽量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收缩。
2.3 温控元件布设
本工程台身混凝土温度检测采用数字显示仪,混凝土内部采用53Q铜热电偶测温并经标定,混凝土入模、大气温度则采用量程为O~1O0。C的水银温度计。按照测区平面布置原则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次共设3个断面 每断面3个测区.每一测区均分上中下三处埋设传感器 其中上、下部位应距混凝土表面50mm。现场布置时 应对各部位用线区别开来,然后分别绑扎在中10钢筋的上中下三处,最后将绑有传感器的钢筋沿混凝土厚度方向放人,在靠于布筋处点焊或绑扎固定.测温时直接从测温仪引出一个接头,并依次去搭接各测区即可。
冷却循环降温系统运行期限及温度监控
冷却管白覆盖一层混凝土后即开始通水. 当水泥水化热温度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至内外温差 25。c后停止通水.期间根据检测温度进行调节进水温度、水流速度和通水持续时间。利用冷却管中的循环冷水的流动来带走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水化热.降低温度裂缝的出现。
2.4 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
拆模时间要求:混凝土拆模前必须满足内外温差
养护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立即采用内盖土工布 外盖塑料布进行覆盖洒水养生。通过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整个养护期间,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雨淋、曰晒和受冻,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1d。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值的50%前.应禁止拆模和安装其上层结构的模板以及支撑物等设施。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机理分析
通过配合比优化设计,在配合比中添加外掺材料如矿渣粉、粉煤灰,高效减水剂等,该混凝土能有效地降低水化热,推迟温峰出现.减少混凝土收缩 能有效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孔结构及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结构, 改善混凝土体积稳定r陛.使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耐久性有明显提高。
加入适当的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胶凝物质,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使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热明显降低。通过添加粉煤灰可以抑制混凝土的温升 掺加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浇注时温度峰值.从而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
矿渣微粉掺入混凝土中能吸收部分Ca(OH) 产生二次水化反应.水化产物进一步填充了结构孔隙 使结构更密实抗渗透性更好。矿渣微粉加入后.由于它本身不能直接水化,只有在水泥水化的碱性条件下二次水化。因而它能延缓水化放热,初始坍落度保持时间可以长一些,减少了由于温升带来的温度裂缝。
工程对冷却循环降温系统、温控系统进行了改进,能有效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的出现。利用水罐作为储水设备,在其底部安装排水阀门.可以及时更换罐中的热水;水罐上安装两个循环离心泵,分别循环控制两层冷却管中的水,出水管和进水管分别接到循环泵的两侧 进、出口管上都安装压力表、温度表、流量表和控制阀门 通过阀门的开闭可以改变水流方向,以便更好的置换混凝土中的热量:开启进水管阀门,关闭出水管阀门.开泵循环水 记录水压、水温、水流量.每隔两个小时改变一次循环水的方向;如果进水管处水温表显示数值高,那么开启水罐排水阀门排出热水,往水罐中注入冷水.减低水罐中的水温。
参考文献
[1] 李强.桥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及其敏感性因素分析[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问题;预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市政道路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市政道路工程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因为城市道路除了具有地质、环境、交通和材料等的复杂性以外,还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加大了施工难度,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包括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如何搞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呢?除了科学、全面、严密、精心地进行规划与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把住施工质量这一关。本文就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
当前城市道路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 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多,所以,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 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对此,施工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回填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回填。据我们的经验:中等井背缝隙(大于50mm 宽)可用灰泥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 分层捣实。小的井背缝隙(小于50mm 宽)可用砌筑砂浆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 也要分层捣实。为了防止施工疏忽,监理方应加强巡检。必要时采取旁站方式进行监理。
2. 路基填土、沟槽回填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 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2.1 危害
(1)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2)碾轮压实重力产生分力损失在纵坡上使碾轮重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
(3)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
2.2 治理方法
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机型不超过有关规定; 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 时应做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大于或等于1m 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 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3. 土路床整修碾压的问题
3.1 危害
(1)不经压实的土路床,路面结构等于铺筑在软地基上,其软基有较大的空隙,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水分积聚,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使土基稳定性降低,支撑不住路面结构,路面将出现早期变形破坏。
(2)不做土路床工序,便不能及时发现土质不良与软弱土基或含水量过大的土层,当做上面结构层,“弹簧”现象反射上来,将造成结构层大面积返工。
(3)不控制土路床的纵、横断面高程,只控制其上结构层的高程,将不能保证结构层的设计厚度,会出现薄厚不均和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薄弱部分,出现过早破坏。
3.2 治理方法
(1)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单位或人员应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2)按照路床工序的要求,在控制中线高程(+20mm)、横断高程(+20mm,且横坡小于或等于+0.3%)、平整度(10mm)的基础上,填方路段路床向下0~80cm, 范围内, 挖方路段路床向下0~30cm 范围内要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5%的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达到98%)。
(3)路床工序中的密实度项目和路面各结构层一样是主要检查项目(即带项目),不做土路床工序等于密实度合格率为0,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判定应属不合格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土
路床工序的质量控制。
4 人行道施工中,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易脱落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监理方应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提出特别要求。在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质量, 注意砂浆标号、干湿度及砂浆的饱满度。必要时可要求用于此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个等级。监理时也要加强巡检。
5 过路管沟处路面出现裂缝
市政道路工程中,有许多管道需要通过行车路,如排雨管道、过路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等。施工这些管道要在路床施工前进行,这样就不存在压实度不足的问题。这一点要特别加以注意,以防止因压实度不足产生路面裂缝的现象。
在管道底部回填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灰泥填管道护脚处的狭小部位,然后以虚铺≤200mm 的厚度,进行人工夯实,夯实遍数不得少于5 遍。管道以上,人工夯回填完两层后,进行机械夯实。并在两侧放坡,完成回填,以避免出现上下直通缝。
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对策
1. 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1.1 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规范与指导工程建
设项目从立项至竣工验收各阶段、各环节对各部门、各参建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
1.2 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 进一步开放工程建设市场,避
免地方垄断。优化施工招标评标办法,使创精品工程或施工质量好的企业更容易中标,或有更多的机会中标,避免施工单位的恶性价格竞争,使中标价回归理性。
1.3 建立并完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的工作监督与考核办法,形成对各单位的评级与优选制度。
1.4 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
2. 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考核和奖惩
2.1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质量的监控与考核。采用定期检查和现场临时抽查等方式对施工质量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关键部位的质量状况进行监督与控制。这样的监督与控制应由业主、监理、质检站等联合控制。对监控与考核的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内容和要求详细讨论研究制定。
2.2 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投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检查与考核。重点考虑对承包人是否有合同违法行为、承包商的组织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到位情况、主要施工设备的投入情况、质量控制程序的遵守、材料质量控制情况、施工方案、现场实体质量控制情况、内业资料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考核的结果要采取两个手段来抓:一手抓激励;一手抓惩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结束语:
总之,只要从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及时、技术上合理、措施上得力,从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方面、各环节齐抓共管,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可以预防并消除。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技术与方式及设计对整体建筑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技术及施工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有效缩短工期。现代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我国的建筑业得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建筑技术问题与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是也会出现商品混凝土施工问题,比如说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因为距离较远等影响到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
二、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1.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施工的设计;其次是要根据施工设计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这个计划一定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的进度计划来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因为只有具备了预见性才可以根据工程确切进度来进行修订和完善等。这个进度一定要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搞好安装与土建之间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请当地的安装人员来一起参加。
2.对于成本的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其核心就是针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它要求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是要加强对于项目成本的监督和限制;第二是进一步的明确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中标之后,要具体的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对于成本的控制。
3.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第一是要做到明确建设公司在质量这个方面的目标,要制定出与此对应的验收标准,最好让企业自己的验收标准可以高于国家的标准;第二是严把质量关,甲乙双方自己采购的施工材料等都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需要;第三是要确保建设工程主体的结构质量,因为结构主体的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关系到整体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第四是要重视装饰质量,在工程的装饰阶段,首先就是要搞好装饰中的细节处理,在水准上下好功夫,针对装饰要提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特色,可以根据建设所在地的民族和区域特色进行装饰;第五就是要把握好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比如针对地下室以及卫生间的一些关键部位。
三、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从这点来看,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3.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4.大力提高建筑工程修建安全设置水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本文提出的各种问题等是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它关系到建筑的质量问题等,所以对于施工一方来说就需要根据有关技术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来确保建筑质量。对此,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控制措施
现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安全发展。如何使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了一个很大的课题。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是也会出现商品混凝土施工问题,比如说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因为距离较远等影响到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二、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1.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施工的设计;其次是要根据施工设计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这个计划一定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的进度计划来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因为只有具备了预见性才可以根据工程确切进度来进行修订和完善等。这个进度一定要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搞好安装与土建之间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请当地的安装人员来一起参加。
2.对于成本的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其核心就是针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它要求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是要加强对于项目成本的监督和限制;第二是进一步的明确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中标之后,要具体的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对于成本的控制。
3.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第一是要做到明确建设公司在质量这个方面的目标,要制定出与此对应的验收标准,最好让企业自己的验收标准可以高于国家的标准;第二是严把质量关,甲乙双方自己采购的施工材料等都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需要;第三是要确保建设工程主体的结构质量,因为结构主体的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关系到整体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第四是要重视装饰质量,在工程的装饰阶段,首先就是要搞好装饰中的细节处理,在水准上下好功夫,针对装饰要提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特色,可以根据建设所在地的民族和区域特色进行装饰;第五就是要把握好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比如针对地下室以及卫生间的一些关键部位。
三、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从这点来看,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3.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4.大力提高建筑工程修建安全设置水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本文提出的各种问题等是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它关系到建筑的质量问题等,所以对于施工一方来说就需要根据有关技术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来确保建筑质量。对此,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1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是也会出现商品混凝土施工问题,比如说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因为距离较远等影响到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2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
还有就是很多梁板的钢筋搭接位置,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柱纵筋的搭接位置都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错开,其中抗震的箍筋方面,并不符合技术的度要求。还有就是板底的很多钢筋都存在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足等。最后就是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因为较小就会导致后期不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2.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2.1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施工的设计;其次是要根据施工设计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这个计划一定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的进度计划来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因为只有具备了预见性才可以根据工程确切进度来进行修订和完善等。这个进度一定要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搞好安装与土建之间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请当地的安装人员来一起参加。
2.2对于成本的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其核心就是针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它要求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是要加强对于项目成本的监督和限制;第二是进一步的明确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中标之后,要具体的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对于成本的控制。
2.3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第一是要做到明确建设公司在质量这个方面的目标,要制定出与此对应的验收标准,最好让企业自己的验收标准可以高于国家的标准;第二是严把质量关,甲乙双方自己采购的施工材料等都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需要;第三是要确保建设工程主体的结构质量,因为结构主体的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关系到整体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第四是要重视装饰质量,在工程的装饰阶段,首先就是要搞好装饰中的细节处理,在水准上下好功夫,针对装饰要提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特色,可以根据建设所在地的民族和区域特色进行装饰;第五就是要把握好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比如针对地下室以及卫生间的一些关键部位。
3.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3.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3.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3.3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关键词】餐饮服务员;卫生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虽然得到不断改善,但实际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餐饮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等,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食品营养与卫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红梅.中式餐饮业的食品卫生管理[J].旅游科学,2001,(4).
关键词:暖通空调;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包括空调设备及相应管道的安装、调试,涉及水、风、汽,形式广泛,系统复杂,是实现建筑功能和保障工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施工,必须认真审核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及客户需要,遵循规范要求,按照三管理(安全、合同、信息),三控制(进度、质量、成本),一协调(组织)的原则严格执行。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暖通空调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暖通空调施工概述
暖通空调作为建筑附属设施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工艺生产组成部分,其形式广泛,种类繁多。从已经为百姓所熟知的户式采暖和分体空调,到更具综合性的集中式、半集中式空调,不一而同。通常来说一个综合性的暖通空调工程是由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包含制冷、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等领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建筑附属设施的内容。而暖通空调施工是对设计意图和业主需求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实现建筑功能和保障工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对暖通空调施工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必须对其严格管理控制,以保证暖通空调的正常合格的运行。
2 建筑暖通空调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 管线碰撞
管线碰撞可以说是暖通空调施工中碰到的最常见、最普遍的问题了。在一般的综合性建筑中,暖通空调的管道包括了风管、冷/热水管道、蒸汽管道、凝结水管道、燃气管道等等,占据了建筑物绝大部分的技术空间;即便是在以工艺生产为导向的工业建筑中,由于暖通风管尺寸较大的原因,其也是空间管理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归结管线碰撞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文件不完善。如管道定位、标高图纸标示不明确;设计时,未按管道实际尺寸占用空间进行制图。
影响空间管理的各专业缺乏协调。如设计时,风管和桥架布置在同一位置;吊顶平面上,风口和喷淋、灯具位置重叠。
施工单位未能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如施工时擅自改变管道走向和位置,造成该处原布置管道无法安装。
施工顺序错误。如未能按照管道安装先里后外,先上后下,先大后小的原则计划施工程序,造成后施工的管道无法安装。
2.2 施工质量不合格
因为施工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返工也是暖通空调施工中碰到的常见现象之一。这往往牵涉了施工单位、管理/监理公司和用户的大量精力,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对于暖通空调工程的施工验收标准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制定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作为施工参照的标准图文件;第二是设备/材料制造厂商编写的专业安装要求;第三是设计及用户需求。
针对以上几点,施工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未能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标准图进行施工。如在高压风道制作时未按施工规范要求采用合格的咬口形式,造成风道漏风量偏大;风机盘管冷凝水管未按规定坡度进行施工,造成排水不畅。
未能按照设备制造商的安装要求进行施工。如安装定/变风量风阀时未按设备要求采用正确的流向,造成阀门功能无法实现;安装风冷室外机组时未按设备要求留出足够的操作维护空间,造成机组换热困难。
未能理解设计施工说明和用户需求进行施工。如卫生洁净管道焊接时未按用户需求采用国际标准进行施工,造成整段管道安装报废;管道/阀门安装时未按设计要求采用合理的连接形式,造成维护和操作困难。
2.3 施工文件缺陷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文件包括材料/设备验收记录、部件制作记录、施工安装记录、调试及预调试记录、系统验收记录、变更记录(竣工图)等等。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洁净制药工程,暖通空调系统作为关键的控制因素,施工单位还应按照制药工程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的要求,准备符合验证要求的文件。
施工文件记录往往为施工安装单位所忽视,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文件未能适时或正确记录和妥善保存。如施工变更未能及时记录,事后补图又往往与施工实际不能符合,这就对的日后运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材料/设备进厂时随机文件未能妥善保存,造成材料/设备的合格性无法证明。
对于文件要求内容深度要求理解不深刻。如制药洁净工程往往会执行国际标准,按照国内的施工规范执行的施工文件并不能满足该标准的要求,这就会对药厂的验证过程造成非常大的困难。
3 提高建筑暖通空调施工质量的有效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的问题和原因,可采用如下对策来提高暖通空调施工质量:
3.1 合理调整,完善空间管理
组织暖通技术人员及施工工长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并按照施工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使之更符合施工需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及深化内容进行施工,杜绝自说自话;对于设计缺陷,应组织施工交底会明确提出设计问题,责成设计单位更正设计文件;
组织项目各工种会议,按设计及深化内容进行空间分配;协调各工种施工程序,编制合格、可实施的施工计划及供货计划;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应做到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内容心中有数,进行实时协调、管理。
3.2 明确施工质量标准,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组织暖通技术人员和施工工长认真学习施工规范、设备技术要求和设计、用户需求,并依此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必要时,应组织工具箱会议,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明确施工要求。
严把施工人员质量关。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确认,必要时,还应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考核。
对关键和争议步骤应建立样板工程制度。每个样板工程都应得到监理、施工管理和用户的确认,并依此标准进行施工。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每道施工工序都进行及时的检查并记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避免问题。
3.3 认真对待文件管理
应建立文件管理体系,明确文件管理的各级责任人。
施工各过程应实时记录,并按要求进行监理、管理公司和用户确认,并按文件管理体系的要求,妥善归档。
对于施工变更应,应根据合同规定,将设计变更交至相应责任人,如设计单位,进行确认。
对于特殊工程,应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必要时,应聘请专业人士对此进行把关。
结束语
暖通空调设备安装的施工是一项复杂而且细致的工作。在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细致地作好质量控制工作,空调工程施工前要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各专业施工图,编制好施工组织图,要抓住工程的控制要点,做好控制要点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本文从其概念出发,简单的阐述了目前施工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家规范 GB50243-2002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家规范 GB50242-2002
[3]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国家规范 GB50591-2010
[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国家规范 GB50274-2010
[5]程景.浅谈暖通空调安装旖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方法[J].建筑与工程,2009(5)
【关键词】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管理;问题;质量控制;对策
暖通空调的质量会影响安装的手段和方式,而安装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影响到安装的效果,它还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美观和质量。以下就暖通空调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水系统管道循环的问题。水系统是在中央空调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影响。冷冻水系统管道循环不流畅是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然而产生冷冻水系管道循环不流畅的原因主要是由各个专业管线之间的交叉而造成的,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关的问题,从而使得管网出现了许多气囊,最终严重影响了管网的循环。除此之外,空调水系统管道清洗的不干净,使得空调水系统出现堵塞的现象。
2、水循环中的问题。水循环是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的关键环节,冷冻水系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主要问题是循环管道的畅通性。造成水循环管道不畅通的主要原因是专业管线的交叉,该交叉没有在施工中有效协调处理,因而在使用中管网出现气囊,从而对其循环造成了影响。其次,是管道的清洗不净,这类问题会直接堵塞空调水系统。实践中,针对第一类问题,可以通过施工前的管理加强予以解决,对管线的坡度以及标号提前安排合理,并针对性的注意气囊的出现,合理的在气囊出现部位安装排气阀,将气体及时排除,同时在利于排气处安装排气管,保证系统排气。而第二类问题,主要通过预防加以避免。在进行水路管道的安装前对管道中的污垢以及锈斑进行机械、人工处理,清理后对管口进行封闭。在施工中没有进行封闭的要对管口进行临时的封堵,避免污物进人,并在焊接时对管道中的焊渣以及杂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并在管网的最低位置加装排污阀,排污阀大小应当根据系统需要进行选择,若是太小排污效果差且需要多次清洗,若是排污口设置处不合理则对排污效果也会有所影响。旁通冲洗阀门以及临时过滤器的设置也是管网安装中保证管网畅通的必要结构,在设备连接前,对设备进行分段清洗,后根据需要对水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功能的试运行,目的也是为将污物集中至过滤器,通过过滤器排除水循环系统。
3、水凝结问题。空调在调试以及运行中都会出现滴水以及结露现象,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凝结水排管在角度较小导致排水不畅,有些排水管设置上没有坡度导致了排水管中积水从而导致了漏水。或者由于集水盘没有安装平整,导致了风机盘管中积水,造成排水口堵塞而溢出风机盘。由于冷冻水的阀门,水管保温质量较差,保温层同冷冻水管的管壁不紧贴,造成了管道外出现冷凝结水现象。
4、设备定位、观想定位以及标高交叉问题。综合建筑物的空调设备被安装在吊顶空间中,空调末端设备、排风管、冷凝水管、送回风管以及喷淋管和消防管、专业管线等都被设置在吊顶中。图纸标注往往都不能十分全面,因此在施工时往往都按图进行施工,因此管道安装往往都是先安装方便,而后安装的管道在施工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安装时只有装在标高上或者不该安装的位置上,对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进度都会造成影响。
二、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
暖通空调安装施工前期要先进行设计图纸设计,然后结合建筑结构实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规范空调安装工艺。暖通空调内部风管系统的安装要采用平行线法或者三角线法,安装时要注意控制好风管的倒角余量,以免风管安装位置错误。另外,风管本身质量也要做好相应控制,要选择规格合适的风管加以安装,如施工选择了欧文保温风管,则风管规格必须控制在800毫米以上;如选择了矩形风管,则规格尺寸不得小于630毫米。
空调安装中风管位置的确定要符合工程实际,同样,风管的标高也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来定位。风管位置确定之后方可实施风管连接,为了确保风管连接质量,施工者可采用法兰来风管的水平度、垂直度连接状况进行检验,防止风管连接不当,为后期空调系统的运行埋下质量隐患。连接完成后进行风管安装,安装位置要紧临建筑墙体结构的装饰面,同时要确保墙面的干净和整洁,粗糙、不平整墙面不宜安装风管。最后要注意的是,风管的安装质量对暖通空调运行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安装时务必要做好质量控制,保证风管安装的严密度和调节度,禁止风管倒装。
三、加强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管理的对策
1、关于水循环故障问题的解决。水循环故障问题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即物理与化学解决办法。其中物理法可以实现对水质的有效处理,同时实现空调设备的连续排污。不足点在于需要每一周或两周进行一次排污处理,化学法主要是想循环水中加入水质稳定剂。但它不适合对冷却循环水进行处理,整体的操作也比较麻烦,而且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进行操作。一般而言,物理法是一种较为方便快捷的处理方式。
2、暖通空调系统设备机房的施工。由于暖通空调系统机房中的设备、风管、水管以及电管等管线设施非常多,因此在设备机房安装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作业,确保各种管线交叉的顺利处理。在工程安装施工管理上,首先应该检查各种预留孔洞的标高以及位置是否合理,设备的基础尺寸以及基础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之后对机房的各种暖通空调设备进行吊装就位,完成找平、找正工作之后,进行各项设备的配管施工,之后进行设备的运行调试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暖通空调机组的所有进出口均应该采用软管进行连接,对于空调风机、水泵、空调器与风机盘管都应该进行相应的减震处理,对于在外的设备或者是与外部直接连接的管道,均应使用防护罩或者是保护网进行安全防护。
3、注重材料的保温性能。在选择风管与冷冻水管的时候,要重视其保温性能,并且在重视保温性能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保风管以及冷冻水管的完整性;第二,确保风管以及冷冻水管的密闭性。管道保温的完整性这就要求不能出现冷损的现象,如果在表面上出现了冷损,这就要对保温材料敷设隔热处理。然而,对于保温的密闭性,这就要求保温层面没有破损,并且在风管或者冷冻水管中要采用不同材料的保温措施。选择材料保温性能的时候,要避免外面的空气进入整个管道中,从而可以减少大面积的凝结水现象。如果冷冻水管内介质温度较低,并且出现破损,此时进入的空气会带来冷凝水滴水的问题。因此在选取保温材料时,要选用闭孔性的保温材料,并且要保证保温层没有被破坏,促使保温性能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暖通空调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建筑竣工之前,准确的说是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或是建筑施工阶段,就要进行空调的安装任务。在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安装人员要熟悉空调的性能,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这项工作非常关键,这有利于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并且也能够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这属于一项非常可靠的控制策略。针对企业而言,会计电算化能够使得它的经营效率大大地提高,对于实施企业的管理策略、方针等都非常有益,而企业所实施的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法和制度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务必高度关注内部控制,从而推动企业的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概述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力日渐激烈,那么如何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是企业领导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会计,在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同时,也打破了手工会计操作的分权管理、内部审核以及定期核对等内部控制制度,减少了传统会计工作中的错误,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会计电算化下,计算机内部会计数据的形态和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对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以及精确性构成了威胁,如果有舞弊行为出现,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2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意义
2.1跟网络时展相符合的需要
网络环境是开放性的,在此环境当中,任何的信息都能够被访问,为此,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可能侵扰会计信息系统。这样的攻击会来自系统的内部,也会来自系统的外部,并且倘若出现就会导致比较大的损失。为此,建设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变得非常关键。
2.2防范企业风险的需要
近些年以来,大部分的企业都创建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不管是委托开发的会计软件,还是自身开发的会计软件,以及购置的商品化软件,大部分企业在肯定会计电算化系统优势的过程中,常常不注重其内部控制面临的风险。
2.3加强审计的要求
以系统作为基础的现代审计,也就是审计师应当评价与审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而以此充当决定抽查范围与制定审计方案的根据。由于实施了电算化的会计系统,手工会计系统固有的内控业已难以跟处理电子数据的特性相符合,不可以大大地减少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风险。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审计师应当对它导致的影响进行评估,且为被审计单位提出合理化的意见。
3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部分会计人员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习惯于手工会计工作模式,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能熟练的运用电脑处理会计信息、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已经不错了,完全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导致其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整体电算化程度水平不高,但多数大中型企业都采用会计电算化,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会使得电算化所具备的高效率是无效的。
3.2没有遵循职权不相容原则
职务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是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重要原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发展,系统岗位多数合并,许多手续合并到计算机中统一执行。这样一来,企业会计人员减少,但一些不相容的岗位没有被分离,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之间牵制的效力。若会计人员在数据输入时,同时进行数据报送工作,不仅不会提高工作效率,还会导致他们随意的修改和操纵数据和程序,导致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受到威胁,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十分不利于电算化的健康发展。
3.3信息系统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威胁在执行会计
电算化中,只有执行主体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或者突然断电等,都会导致会计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相关业务程序无法进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软件层出不穷,软件质量和性能都会对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将会维护整体系统的安全,甚至导致会计数据全部丢失,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存放于计算机硬盘或者磁盘中,一旦这些介质受到损坏,保存的数据将无法读取,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工作,那么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就失去了意义。
4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4.1强化思想认识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应用,其改变的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存储形式以及数据处理程序等,还改变了企业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企业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转变传统手工会计的落后观念,强化思想认识,促进会计理念和会计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同时企业领导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促进整个会计工作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从而有利于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完善。
4.2会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想使得会计工作者的综合业务素质得以提高,务必强化人才培训,像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自我开发,需要在开发的时期对应用这种系统的有关工作者加强培训,以使这一部分工作者理解与认知该系统,从而使得系统运行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地降低。像是对外购置的商品化软件,需要制作软件的企业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除此之外,在运行该系统之前,对相关工作者加强培训,这不单单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而且也涵盖要求这一部分工作者研究和应用该系统的高质量会计信息、运行计算机系统之后的凭证流转程序,新型的内控制度等。企业需要一国家化的要求,聘请与培养大量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人才,从而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转变成为智能型和管理型。各个企业需要组织和大力支持会计工作者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内容,确保软件的顺利工作,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其中,在企业内部创建合理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是创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以及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总之,以上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地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内控的缺陷,增强内控能力。
4.3严格控制系统执行主体
计算机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财务部门应严格控制和保护系统操作和维护环境,比如设备日常维护、数据备份、防病毒感染等,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内部操作现场。在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中,应制定出定期维护的计划,进行故障分析应及时记录;在软件维护方面,保障财务软件运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从而实现系统和软件操作的正确性和适应性。另外,在会计信息共享时,为避免出现泄密等事件,可以采用密码管理、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方式,在实现网络管理的同时,确保计算机所存储的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关键字: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停留在口头和表面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并且在内控理解上依旧停留于会计控制阶段,进而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企业在财力和人力等资源上投入不足,并且管理层在内控制度上欠缺一定的执行力,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并无自身的内审体系,致使内审机构由于缺乏独立性而不能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些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建立起了内控体系,由于领导层对其在理解上存在偏颇,使得其在进行决策之时,只是一味的依靠自身经验和想法,导致内控体系失去其应有功效,最终造成工程施工过程中问题不断,控制流程形同虚设。
(2)企业的风险评估尚不完善,在风险防范上意识淡薄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市场风险,将潜在风险理解为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劣、市场竞争的激烈性等。企业管理层并未对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不能对整个行业有充分深刻的了解,没有对不良内控体系运行造成的严重后果多加思量。在企业运行中,对是否承接工程项目,需充分收集信息,在开始承接之时,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在确认可行之后,才可以与对方合作。现如今,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风险评价机制方面尚不健全,又或者说某些企业根本就没有风险评估控制机制,绝大部分的企业在风险评估控制上认识不足,导致风险防范机制只得到了建立而并未健全。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信息欠缺真实性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并未得到完善,致使内控力度不足。由于在内控认识方面存在不足,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对内控组织机构进行有效设置,企业内部各项控制大体上都是由各职能部门进行统一制定的。如此的管理形式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不同职能部门在考虑问题之时会选择不同角度,各职能部门间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
(4)项目责任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所实施的多是项目经理负责制,会计核算机制难以与之相匹配,部分项目经理所拥有的权力相对过大,对会计核算工作过多干预,因存在虚挂成本等现象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监管缺失。
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才的培养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对人才的运用予以高度重视。现如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对人才的招聘、绩效评估、考核、员工薪酬、合同管理、培训等加以重视,而对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予以忽略,致使员工在人才培训上欠缺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使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得以提升。
(2)不断完善项目风险评价机制
在建筑施工企业承接项目之时,首先要按照施工具体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监控计划和进度计划,以此确保项目按照监控计划和施工进度进行,对不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施工的项目,一定要将原因查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举措,从而确保项目的整体进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制定出完善的安全控制和项目质量考核制度,以此确保项目的安全和质量,进而为项目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3)不断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是大型企业,拥有多个分支机构和工程项目,随着当前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信息系统成为很多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时,信息电子化的控制形式是建筑施工企业执行内控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若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则可能会造成决策失误,对施工企业造成巨大不利影响。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信息报告流程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报告信息的集成度与共享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广泛关注当前的市场条件与政策变化,收集、分析和整理各项信息资料,以便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4)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监督得以强化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内控制度予以不断完善,尽可能让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内控体系,与此同时,还应设立制定内控制度的相应结构,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做好,从而确保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都能有效发挥其控制作用。其次,施工企业还应对内控监督力度予以不断强化。
(5)不断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财务合理预算,对企业未来发展目标进行明确。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合理控制、预测,对施工规模、施工水平予以明确,从而确保企业资金、施工成本、未来收入以及建设投资等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方法,体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动态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向前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现行的内控机制在一定时期内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内控制度的落实实际上是一个与其他制度不断协调、不断融合的动态过程。因此,要不断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并对其予以有效的贯彻落实,以此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从而使其自我完善能力得以提升。建立适于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未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其自身战略发展目标最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景春色.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2]赖永武.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2010,(22)
[3]马磊.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材科技,201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