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英语论文范文

建筑英语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英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英语论文

第1篇

1词汇选择精准正确

作为科技英语的一部分,建筑英语中所用到的词汇必须表达正确。在建筑英语的材料中,由于其中都是各种专业性较强的词汇,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十分准确的表达出来。不能单单理解其表面意思,更多的是需要从分析其用词背景当中,弄清楚其具体表达的意思。另外,在建筑英语材料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合成名词,这种名词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是又是一种缩略形式,结构简单,信息量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其特征再进行翻译。建筑英语中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名词化结构的使用,所谓的名词化就是将形容词或者动词变成名词但是又保留动词中的某些特征,这种方式的使用不仅能够使得建筑英语表达起来更加简洁,还不缺乏正式性。例如,anglebracket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角括号,而是应该根据语言特征翻译为角形托架。anti-siphonP-trap不能根据其字面意思进行直译,而是应该翻译成反虹吸直嘴。在建筑英语中,应该结合其语体特征,如商场店铺不能直接译为shops,而是应该翻译成为rcadeshoppremises。人造斜坡不能翻译为Man-madeslope,而是应该翻译成为artificialslope。

2句式结构完整无误

基于文本功能理论中的信息型文本,建筑英语中的句式都比较重视事实,要求严谨准确。从建筑英语的特点来讲,一般都是描述建筑物中使用的工艺、施工过程、施工计划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使用陈述句式,同时需要保证句子表达准确、清楚、正式。另外,在建筑英语中一般都会使用到长句将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一般,复合句是组成长句的重点。例如,“采取这种施工工艺,施工时间能够大大缩短”翻译为“Taketheconstructionprocess,theconstructiontimecanbeshortened。”又例如,“混凝土是建造建筑物的基本”应该翻译为“Concreteisaconstructionofbuildingthebasic。”这种翻译保证了句子结构完整,又正确表达了句子意思。

3注重建筑信息的即时性

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时间,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选择使用现在时,重点突出建筑英语材料的即时性。同时,建筑英语材料陈述的内容多为客观事实,其中涵盖的信息量比较大,这也和文本功能理论特征相符合。因此,使用被动语态能够让翻译的句子更加客观。另外,使用名词化结构能够将需要翻译的重点内容放在句首,突出其重点表达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方便读者阅读。并且,为了加强翻译材料的客观性,翻译过程中一般选择“it”代替“we”等主语,谓语采用被动语态。例如,“房子面北朝南”翻译为“Thehousefacesnorthandsouth。”

二、结语

第2篇

体裁分析是一种新颖且重要的发展性话语分析。它结合对社会文化和心理语言学知识,对需要解释的语言进行详细说明,并利用语言观点进行解释和组织文本,给出问题的答案。近几年有两个主要的学派研究体裁分析:专门用途英语学派和澳大利亚悉尼学派。由Swales为代表的专门用途英语学派旨在运用体裁分析进行语言教学,同时分析和讨论具体的结构示意图。而悉尼学派的体裁分析理论是引导语言教学,开发体裁分析论述,使学生了解特定的体裁结构,运用体裁知识进行写作。1996年在体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经过Swales指导Hyon进行了教学测试,主要教学步骤为:

1.体裁分析:通过特定体裁的实例分析结构示意图。

2.小组讨论:给学生同类体裁实例,以小组形式分析和讨论。

3.独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清楚该体裁的特点,并模仿写出在结构和语言风格上相似的简单短文。

4练习提高:给学生限定时间完成测试练习或阅读练习作为课后作业(练习和作业是属于该类体裁)。每种体裁的语篇都有其内在结构和语言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其规律,学生就可以在同体裁语篇中使用这些规律,学习兴趣和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而且,学生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模式分析该类体裁,易于后同类体裁篇章的阅读和写作。体裁分析不仅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强调语言和心理特点,使学习者重视体裁的传统规则,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Hyon的体裁分析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体裁课程设计的步骤及应用

根据上述理论和步骤,体裁课程设计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即社会环境和情景语境,教学所需的语料从语言交际事件中的语篇中选择,设计出相应教学单元模块。关于体裁课程设计的研究范例也较少,因此,笔者以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英语课程为实例,探讨如何应用体裁分析理论设计实际课程。根据体裁课程设计法,本课程设计由五部分组成:首先,课程设计者确定语言使用的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谈话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等;教授目标语言的课程采用现场调查等方式。本课程这一环境设定为———中国建筑总公司在马来西亚博宇学校3#楼的施工项目的英语实务环境。其次是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体裁课程认为,语言教学不仅以传统课程要求的学习语言为目的,且以学习该语言发生的文化社会背景、语境以及所包含的社会技能。因此本课程总体目标为:1.熟练使用建筑施类常见英文术语、语句及表达方式,进行英语会话交流,2.能用英语处理常规业务,3.掌握建筑英语类体裁知识。接下来是记录语言事件的顺序,采用现场考察、跟踪记录等方法,以流程图的方式记录事件顺序。本课程中语言事件的顺序是:个人及业务介绍,标书洽谈,签订合同,研究建筑施工图,订购建筑材料,编制建筑施工方案,实施建筑施工计划,统计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监督,安全检查,整理竣工资料。言语事件中所涉及的体裁有:材料清单、项目会谈纪要、建筑施工方案、现场工作备忘录、项目施工进度、项目工程质量检查记录、施工安全检查记录、整理项目竣工资料的记录等。第五步,描述这些事件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知识,应从体裁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层次化、深化社会文化知识。例如,现场工作备忘录,学习者所需要了解的社会文化知识应包括撰写备忘录的社会目的(体裁的目的)、备忘录应分为几个步骤(体裁的图式结构)、备忘录包含什么内容(语场)、备忘录中人际关系有哪些体现(语旨)、备忘录的书写规范(语式)。第六步是收集体裁范本,课程设计者应收集真实并具有代表性的语篇,而不是简单地从其他教材中复制,每个体裁至少收集三篇以上的范本,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语域对体裁的影响。最后,课程设计者要按照体裁教学法的要求设计单元课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在图表2中仅呈现建筑施工现场备忘录这一单元示范分析课程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1.教学能力目标

能用英语就工程项目的简单问题进行交流;能用英语书写简单的备忘录,出现问题时,能够进行沟通解决问题;能基本读懂一般的英文备忘录;能基本读懂和施工现场有关的英语文献。2知识目标:学习用英语在施工现场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的知识;掌握用英语解决突发事件的技巧;掌握和施工现场有关的语法、常用英文术语句型。3素质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具备与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

2.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以能力、知识、和素质三方面为原则。考核分为小组间互评和组内考核。组内考核由A项目互评和B项目互评两部分组成,分数各占50%。具体为:1小组互评:几个项目小组间对每一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逐一考核评价,期末每小组成绩为每个单元成绩的平均值。该成绩占学员期末成绩的50%。考核条目:项目准备是否充分(20%)项目演示中的表现(40%)集体讨论是否积极(30%)小组成员配合是否默契(10%)2组内互评:各小组对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评价,期末成绩为每个单元成绩的平均值,占学员期末成绩的50%。A项目考核条目:小组分配任务完成情况(20%)项目演示是否积极(10%)项目任务完成质量(30%)英语口语表达情况:准确度流利程度(40%);B项目考核:任务是否完成(30%)任务完成的准确性(50%)英文字迹是否工整(10%)写作格式是否规范(10%)。

三、结语

第3篇

报刊英语具有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贴近生活且短小精干等优势,许多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借助英语报刊阅读这一重要的辅工具,不仅能够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收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在英语报刊阅读过程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得学生们的阅读无效率加大。对此,笔者认为老师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学方法:

(一)实行开放式、阅读式教学模式老师可以从改革英语教学课堂着手,不要仅仅拘泥于僵化的、封闭的英语课堂学习,也可以通过开放式课堂淡化教本的样本性。尤其是针对报刊这种非正式教学工具而言,更要注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开放教与学的过程,创建适合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模式。老师可以根据一周的教学计划,提前给学生布置报刊阅读任务,及时跟进和指导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在课堂中留出固定时间用来探讨阅读心得,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从而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英语新知识。

(二)注重情景建构,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英语学习要注重功效性,语言是用来应用的,往往应试教育更多是让大家学习哑巴英语。在报刊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避免继续这种教育方式,注重情景建构,针对阅读内容要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当情境中的某一个角色,采取英语对话的模式进行戏剧化的模仿和再表现。如果条件允许,更可以将场景模拟和英语对话内容拍成小视频,分享给大家以供学习交流和娱乐,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融入电子报刊阅读理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移动通信设备,且更多学生将精力运用到电子设备的游乐当中,这就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现代移动通信设备与传统纸质报刊进行结合,以电子报刊阅读的形式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而且,英语电子报刊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授课多元化,包括讨论法、练习法、问答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等,每天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传电子报刊阅读内容,并告知学生阅读的主题及讨论的话题,引起学生们的重视,更让他们能够在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教学环境中积极开拓思维。例如,合作学习法,可以讲班级学生按照人数进行相应的分组,不同小组要设定一个报刊阅读任务,小组成员要根据任务内容进行相应的工作分配,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完成。

(四)教学主体让位,转变教学思路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尤其是针对英语学习这种枯燥的专业课。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身份,更是学生的辅助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现教学主体让位的思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要组织者,而且报刊阅读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听写能力,老师可以讲阅读提纲框架给出,注重技巧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认识。

二、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口头作文实践 交流

一、实践背景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语言的世界村,各村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学习国外先进理念、经验和技术,提升自我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求。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各国村民进行交流的媒介。英语口语交流是最快捷、方便、有效的交流方式。在学校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漠视英语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思想上轻视口语教学,行动上背离教学要求。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外衣下,仍实践着传统的重“笔头”轻“口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大半时间用中文讲解,很少使用英文,结果塑造出学习英语的机器,复制出一个个英语“哑巴”。学生在缺乏英语语境的情况下,口语表达愿望不强,普遍存在恐讲心理、畏难情绪,挫败感强,口语实践少之又少,与时展的节律严重不合拍。

英语教学功能之一是用于交际,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学英语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用”也是实践交流。英语人才要“听说领先,重在应用”。为了体现英语教学功能,实现学英语的目的,提高职业能力,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有机统一。

二、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是出现在教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的“洪流”。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及前苏联心理学家Lev Vygotsky,他们最先提出了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语言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加工,与别人进行协作、讨论、辩论交流,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建构主义主张:第一,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内因,是语言知识的实践者和建构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依据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外界信息的刺激,主动加工信息完成意义的重构。第二,学习情境是实现意义建构的主阵地。它必须逼真、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实用性与趣味性并重。第三,学习方式是协作、交流、辩论。学习活动不再是单向孤立行动而是交叉立体式多向互动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第四,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是平等的学习者,不是知识提供者和灌输者。

三、口头作文实践操作

“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而能用”,这是学英语的宗旨和目的。学英语的终极目标是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口语是达到此种交流的核心媒介。教师与学生思想和行动上要高度统一于增强口语能力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清晰、流畅、达意、鲜活、流行、地道、现代的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口头作文是在增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同时,在领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有效输出的实践活动,是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提高英语能力的最佳途径。

口头作文狭义上指简短的说明、描述、叙述故事、简短的发言和讨论等口语活动;广义上讲可以指围绕课文学习所展开的朗诵、背诵、复述和演讲等。英语口头作文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通过学生共同参与,经过思维对所获得的信息和语言加工重组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语言。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实施口头作文教学的问题。

(一)情境——实践场景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带着一种思维走进教育,学生应当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体验到惊讶感。”这种惊讶感就是好奇心,是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自己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要创设丰富、逼真、有趣、适用的语言情境。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的“原生态”,即语言现场环境。如模拟招聘会现场,接受、拒绝宴会邀请,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母亲节等叙述性场景,也可以在这些场景中对主题进行辐射、引申、辩论。如工作的意义,人际关系的处理,公共道德、代沟等。这些场景逐步由感性层次切换到理性层次,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无数次虚拟模拟练习的学生一旦实践现实场景就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其次,教师多带领学生走进真实场景,如带领学生游玩公园,途中所见所闻所感及派生出的问题如:问路;乘车路线;交通规则;旅游等必须用英文表达,遇到老外要主动与之交流,增加实战练习的机会。教师要适时地加以监督、指导、建议及肯定性的评定。这种场景具有亲验性、互动性、个性化特点。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兴趣浓,表现欲强,个性张扬,习得的知识牢固。最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情境的创设。为了创设教学情境,吊足学生胃口,增加信息输入量,强化信息刺激,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与信息素养,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完全胜任这一时代要求。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交互性等特点,能创造实际情境的虚拟化学习环境空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多揣摩多思考创造合适的场景,再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地渗透到培养口语能力过程中,这样的英语教学才会走向深刻,走向精彩。

(二)协作——实践方式

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而进行的相互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

1.协作学习的作用

第5篇

自然光是宇宙的语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重要的介质工具。它向我们演示着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循环,也指引着我们知悉这个世界。漫长的进化过程使我们对自然产生了本能的依赖,我们越接近自然,越会感到轻松愉快;反之,越远离自然,就越会感到孤独忧郁。有光就有影,我们在利用光的同时,也必然改变着影。没有光,建筑空间就如混沌黑暗的初世,空间无法展现其自身的形式;而没有影,透明的泛光世界又会使空间失去生命。建筑空间中,只有将光与影相互交织,并通过改变其色彩、强度及形状,才能赋予空间以情感。视觉情感是一个复杂的能动的心理过程,它是将外部的视觉信号转化为情绪或情感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类是以视觉为主导的群体,同时又是情感最为复杂的群体。在视觉外化的建筑空间中,我们丰富体验情感的获得离不开视觉的作用。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一切视觉现实都是以视觉活动为基础。只有视觉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同时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建筑空间作为一种表现性极强的视觉对象,其视觉艺术不仅仅局限于空间的造型,而应该深入情感的内核,只有这样,建筑空间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路易斯•康喜爱把光当做一砖一瓦来使用,他强调:“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而光影艺术恰恰又是自然光的灵魂。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对光影有着独特的理解:“建筑空间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并在背景中施下阴影。随着时间的延续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而物体的形象也随之发生改变。就在这种不断变幻的过程中,光影重新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在其成名作住吉的长屋中,安藤忠雄最关注的就是建筑给予人们的空间情感体验。当光线从天空尽情挥洒庭院,在内庭四周的墙壁上投下浓重的阴影时,透过光线的变化,拉近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悟,体会到一种更深层次的触动内部情感的感觉,心灵随光影的变换而起伏,或平淡如水,或豪情万千。在此建筑中,光无疑扮演了桥梁介质的角色,使光影上升为一种灵魂艺术。而建筑空间也获得了更高阶层的发展意义,给人们提供一种情感归属和精神庇护。

2自然光影的视觉情感表达

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质感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被清晰地表达出来。没有光,建筑空间就像被遗忘一般。藉由光影的变化,直射光结合反射光和折射光的作用效果共同来限定和界定空间。而视觉作为自然光与建筑空间的媒介,传达着空间与光之间的信息,使自然光影依托视觉的形式引导空间、构筑空间和表现空间,丰富着空间的情感含义。

2.1自然光影引导空间与情感变化

人类具有明显的趋光习性,常常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光亮的事物所吸引。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处理时,经常借助一些指示性或暗示性手段,如光影强度、色彩、方向等的变化,来吸引人的注意力,达到引导流线、组织空间的目的,从而使行走在空间中的人们在感受光影层次变化的同时,渐次引导情感的发展。在日本淡路岛的水御堂是安藤忠雄借助自然光影组织空间、引导情感,并为空间赋予内在精神情感的经典范例。水御堂大厅建造在地面之下,当人们经过铺满白色碎石的开敞路径和生长莲花的水池前往主殿时,湛蓝的天空形象逐渐减弱。这时人们突然发现前进的水平道路消失了,只能沿着莲花池中央狭窄缝隙中的阶梯往下走,视觉也由明亮过渡到黑暗。藉由楼梯的引导,人的视觉突然被满堂的红色唤醒,朱红色的列柱和室内景象迎面冲来,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整个主殿空间充满神秘、肃穆的气氛。从白色到蓝色再到红色,从光明到黑暗再到梦幻,安藤忠雄无疑为空间做了一场精彩的自然光影表演。对于水御堂的光影设计,亨利•普拉默在《日本建筑中的光》中给予了高度评价:“水御堂中体验到的这种空间序列,并不仅仅意味着要达到一种内在的精神,而且还通过一种有色光的逐渐引导变化,最终给人们以理想境界的感受”。是光让我们体会到了从净化到死亡再复生的精神历程,是光完成了我们在世俗、虚幻和顿悟的情感循环。

2.2自然光影的构筑与情感界定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说过:“建筑的基本目的是去围合空间,形成一个场合,并非仅仅去追求空间的导向”。换言之,建筑空间需要一定的层次变化,需要形成相对公共或私密的领域,并且还要用一系列的表征标志对其加以区分。建筑空间中,自然光影对空间领域的界定和分割虽然没有实体围合那样强烈,但是象征性虚拟领域内的情感吸引力和震撼力却不容忽视。尤其是由光影明暗变化而产生强烈对比的虚拟空间中,其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是超常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克瑞斯基小教堂中,埃罗•沙里宁利用空间中强烈的光影效果界定出主区域与次区域,并借助投射的光形拉开二者的尺度感,区分出天与地的领域。在四周不开采光洞口的简洁圆柱形建筑体量中,内部光线极为黯淡,沙里宁仅在主区域的上方打开了一个圆形的洞口,让天光泄入黑暗之中。而洞口的下方又用金属丝悬挂着银色的金属反光片,这些薄片截取了部分天光,散发着震撼的光辉。这些光线又经反射映射到附近的曲线墙壁上,成为主区域的背景光,而次区域则依然隐蔽在黑暗之中。在这个空间中,明与暗界定了同一空间中的不同区域,划分了空间的功能,同时又升华了人们的心理情感。

2.3自然光影的表现与情感营造

太阳光是所有自然现象中最具动感和张力的元素之一,它体现了大自然所欲给予人类的重要讯息,它传达着生命的激情和动力的渴望。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经这样赞叹自然光对建筑的塑造作用:“建筑是对阳光下各种体量的精确地、正确地和卓越地处理,……因为有了光影的烘托,建筑才能称得上是阳光下最美丽的形体”。而在建筑室内,自然光影除了起着塑造空间形体的作用外,还创造了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并且还利用光影的形状变化丰富着空间环境,营造着空间情感。1989年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光之教堂”可谓是借助光影营造建筑空间情感的一个杰作。设计师首先利用厚实的清水混凝土创造了一个绝对围合的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在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然后在其一面墙上划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口,当太阳照射时,阳光直接通过水平垂直洞口冲入室内,黑暗的空间瞬间被点亮,耀眼的十字光形顿时漂浮在人们的眼前。此时此刻,阳光的力量得到了强化,沉寂的空间获得了生机。正是这力量的冲击,又使有形的光成为了空间的焦点,让沐浴在光辉中的人们为之惊叹,使人们的视觉情感也得到了凝炼和升华。

3结语

第6篇

英语口语课的开设,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极大的挑战性。在传统英语口语课上,大多学生“羞于启齿”,说是在学习“哑巴英语”绝不为过。要摆脱这种状态,面临极大困难。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开口说话”,但学生只要开口就是普通话,即使用英语表达,也是结巴的“中式英语”,尽管高职学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学生人数多,锻炼机会少。开设英语口语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开口说英语,为他们提供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然而,口语课本身就面临种种难题,再加上近年来高职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一个班级人数少则四五十,多的甚至近百人,这么臃肿的班级很难给学生课堂上口语操练和言语交际的时间和机会,违背了开设口语课的初衷。

(二)学生口语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虽说课程教育改革在持续进行,但不少教师的观念仍然落后,始终没有将学生放在教育主体的位置。在就某一主题进行口语教学时,他们往往是先通篇阅读一遍,然后翻译和解释,短短一节课没有多少时间,提供给学生口语操练的时间严重不足,口语课成了缩微的精读课。一部分喜欢创新的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不是运用不当就是缺乏激励手段,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没有调动起来,勇敢发言的总是固定的几位学生,大部分学生仍然是看客。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职学校英语口语中的运用

笔者结合英语口语特点及高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调动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口语教学目的。

(一)以学生为中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口语学习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其实学生内心都有想学好英语口语的愿望,只是因为方法不得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传统教学方法指导下,学生习惯了等老师来“喂”,已经形成了惰性和依赖性,阻碍了他们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对此,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唤醒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口语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学以致用,方便今后的实际工作。要学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形成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自主学习。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很多可鉴之处,前人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和成果,不能抛弃。然而,它的最大弊端是没有将学生作为中心,难以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二者互动。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认识,一切从学生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教师自动转变角色,作为一位指引者、评价者、参与者出现在课堂,在教学中师生就像朋友,二者是平等的,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尊重。另外,在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相互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网络教学有许多优势,不受场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资源丰富、存储量大,还可以模拟交际情景,使知识更易掌握。

(三)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反思在建构主义学习中,教师由舞台主角变成了幕后导演,这一转变对他们提出了挑战,对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的路径不同、遇到的困难不同,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馈。面对复杂、储量巨大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行为及目标很容易发生偏离,教师应及时找出其中的关键点,适当引导学生并形成评价和反思。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训,同时不断分析自己、评价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发展自我能力。为了方便学生,笔者布置了许多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完成后,都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也进行一定的教学指导和反思,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第7篇

沉桩的时候,预应力管桩非常易于产生顶撞位移,紧挨着的桩出现上升或者横向位移。预应力管桩施工项目之中,涉及到大量的桩数,同时,现场的土层相对密实,桩间距偏小,压桩顺序有时候会错误,导致沉桩的时候产生桩顶位移。另一方面,沉桩的时候,周围的土体受到挤压而出现或多或少的隆起现象,导致与其相邻桩也被挤起来。而如果现场为软土,那么沉桩会产生一定的空隙压力,会使临近的桩涌起或推向一侧,最终导致桩顶位移的产生。除此之外,沉桩这一环节中,桩位放线存在错误、挤压偏离或标志丢失、技术工作者定位不认真等均是造成桩顶位移产生的原因。为能够防止沉桩时产生桩顶位移,因此,在沉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开挖桩基,沉桩结束之后大约14天方可进行开挖。开挖基坑的时候,需要选择相应的排水措施,并且还需要留置边坡,不能把开挖之后的土方随意堆放于基坑的旁边,以防止受到土方的压力而将基坑压塌。当施工深基坑时,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通过分层开挖的方法进行。另一方面,必须认真研究图纸,根据图纸将桩位布设好,并且还应当设置醒目的标志来表明桩位,此外还需要合理制定桩基行车路线。

2沉桩不达标及应对方法

预应力管桩引入到高层建筑之中,常常会出现沉桩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按照相关规定,设计沉桩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最终贯入度与标高当做参考基准。但是,实际施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往往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而另一种标准仅仅用来辅助,最终导致沉桩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另一方面,设计的时候,勘探点数相对偏少,并且获得的勘探数据不全面、详实、较为粗略,这样在分析持力层的时候不全面,有时候在确定桩尖标高的时候不正确,许多设计标准太苛刻,超出了桩身砼强度或当前机械能力范围。沉桩的时候,桩机与配重不科学,正是由于这一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桩沉无法满足控制标高要求,许多桩在沉桩的时候被打断,从而导致桩不能被打入。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预应力管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的进行现场调研,全面掌握地质状况,如果有必要,还应当多次勘察,确定合适的标高或持力层,打桩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观察桩身变化状况,以防止桩身被打断。

3桩身断裂及应对方法

沉桩的时候,要是桩身倾斜错位,当桩尖位置的土质状况还没有改变的时候,如果突然增大或逐渐增加贯入度,那么将造成桩身或多或少有所回弹,或许将引入桩身断裂现象。沉桩的时候,桩身产生相对偏大的弯曲,将使其受到的集中荷载作用大于其最大极限而最终导致桩身断裂。当其受到的压力大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在这个情况下,将造成混凝土出现破碎现象,进一步造成桩身断裂。另一方面,在起吊、堆放、运输桩等环节中,操作不规范、不科学同样能够造成桩身产生裂纹或断裂。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上述的作业的时候必须根据相关标准与规定。沉桩之前,需要尽可能快的将地下障碍物清理掉,对桩的细长比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30以下。初沉桩过程中,要是桩身不垂直,在这种情况下,那么需要尽快纠正,当桩深入之后才观察到桩身倾斜程度非常大,那么需要尽可能不要通过移动桩架的手段来纠正。接桩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上下两节桩分布在相同的轴线上,焊接工作结束以后必须保证留给焊接部位至少5min的自然冷却时间,然后才能够继续沉桩作业。也就是说焊接上下桩结束之后在必须留下超过5分钟的自然冷却时间。

4桩身倾斜及应对方法

施工预应力管桩的时候,因现场的土地平整度相对较差、坡度相对偏大或现场地面不能承载足够的重量等等,造成桩机产生倾斜,最终使得沉桩的时候桩身出现倾斜的现象。另一方面,在稳桩的时候桩没有保持垂直状态,桩、桩帽、送桩器这三个点没有处于同一直线上,同样造成桩身倾斜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关注现场土地的具体状况,做好的在平整的土地上进行操作,要是场地不平整,在这种情况下,施工预应力管桩过程中,需要将垫木铺在打桩机行走路线上,以此来调整水平,使打桩机运行过程中其底盘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当场地相对脚软的时候,在这种现场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对于这种情况下,需要首先实施换土回填工作,将场地的软土更换掉,以此方法来提高场地回填压实度,使其保持在0.94之上,这样就能够保证机械运行的时候不会沉陷,最终能够为桩身保持垂直提供良好的条件。

5接桩处开裂及应对方法

焊接接桩部位的过程中,要是没有提前将这个部位表面杂物清理干净,桩端不平整,那么就非常容易造成接桩处产生开裂现象。另一方面,焊缝不饱满、不连续、焊接结束以后没有停留足够的时间、焊肉里面存在一定的杂物(例如焊渣等)等诸多原因,均能够造成接桩处开裂。接桩的时候,没有对两桩进行调整,两者没有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接桩处多多少少出现曲折,导致在压桩的时候接桩处局部形成一定的集中应力而引发其开裂。鉴于上述几个方面,在接桩之前,需要提前清理连接处有关零件,将其清理干净,接桩的时候必须保证两桩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另一方面,还必须使焊接预埋件具有较高的质量,必须平整服贴,以防止接桩处开裂。

6结束语

第8篇

在我国传统的民居建筑设计中体现着极为显著的特色和设计理念,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其生态性设计,具体说来,民居生态性设计理念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首先是对于建筑选址充分的考虑了周围的环境以及其生态特性,对于周围地区的采光、通风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

(2)对于传统民居的布局也体现出了浓厚的生态型特点,比如窑洞的布局就充分利用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自身舒适度的目的;

(3)在传统民居生态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在了其对于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上,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设计都充分的体现出了生态性,最终达到了减少耗能的目的,这些生态型的设计理念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2民居生态经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民居生态建筑极多,几乎各个地方都存在自身独特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类型在风格上各异,但是其都具备较为明显的生态属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生态型的建筑风格,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属性极为明显,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了融入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无论是在选址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充分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以及居民自身的需求,下面我就以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为例针对民居生态经验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对于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来说,其主要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1)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在民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极为明显的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极为关注;

(2)节能意识强,江浙地区的民居建筑十分注重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这一点在当地民居的建筑中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3)江浙地区民居建筑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其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都是采用的无污染、节能环保的可再生材料,这种民居建筑对于居住人群的健康十分有益。基于这些特点,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2.1在选址和布局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民居建筑因为其所处地区独有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其在建筑过程中对于选址和布局极为关注,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选址过程中都离不开水,很多建筑都是依水而建,并且都是规模化的民居建筑,所有的民居几乎都是沿着河道而建,具有极为明显的南方特色;在建筑布局上,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较为紧凑,占地面积很小,人口密度很大,但是其独有的建筑布局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民居建筑中通常都是把大门和大厅作为中心,然后在两边设置了各种房间、院落和天井等,这种布局格式既能够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以及风能,还起到了美观的效果。

2.2在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应用

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在平面设计上非常有特色,并且其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广泛的平面设计类型有以下几种:

(1)单开多进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建造在一些临水位置的民居建筑风格,体现出了极好的自然性;

(2)四合院式结构,四合院式的结构不仅仅存在与我国北方地区,在江浙地区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四合院风格的民居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极高;

(3)厅井式建筑结构,这种平面结构是江浙地区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大厅和天井的设置符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其对于排水管道等相关设施的安置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能源,起到了良好地节能降耗目的。

2.3在主体选材方面的应用

上文中也提到,在江浙地区对于建筑主体材料的选择上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大多选取一些木质或者是竹制的材料,这种材料既美观大方,又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生态型的要求,值得我们当前一些建筑学习和借鉴。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构建主义英语中职

一、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突出自主式的学习

自主式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主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要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来掌握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出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1.1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要求教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根据学校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计划,制定好固定的工作方案和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围绕教师的预设来进行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基本被限制在教师预设的空间中。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外语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成为老师的首要任务。学生要真正进入自主学习的过程,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将自主意识内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求。

1.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还是存在由于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事倍功半的现象。学习策略是指为达到某一个学习目的而对学习行为进行的计划。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等,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所以,完善学生的学习策略,不仅是为了提高他们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把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自主学习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得学习策略研究的目标更明确、更长远、更有意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提高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固然重要,但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因为一旦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者就可以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水平差异大,所以针对学生个人水平而制定的学习策略指导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创设情境,完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强调真实的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知识是情境化、个体化的产物。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1让外语学习直观化

直观化对于学习外语十分重要。直观化不仅仅指图像的应用,通过手势、肢体语言、动作色彩等也可以实现直观化。比如在训练发音时可以同时以一些手势来区别长短音,利用各种颜色的笔为课标记,既醒目又愉悦视觉,同时通过对重要信息的提取来加强记忆。

2.2充分利用联想

联想与直观化的原则是一致的。大脑能记住的语言信息量与形象语言的量的比例是1:1000。也就是说,形象化了的信息可以大量地长期地储存在大脑里。当然,在利用联想的记忆时,应当使所联想的事物直观化。可以口、手、耳和眼等尽量多的感官来参与,同时所联想的事物要有情景、新奇、有趣或者与重要的事情相联系。

2.3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

我们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手段来改善英语学习环境。计算机辅助下的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教学资料以视、听、觉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图文与声音并茂,这样可以给学生创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是一种兴趣教学,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并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交流任务,从而实现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语言交际的积极参与者的转变。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多媒体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更有效地组织一些学习讨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通过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等形式来实现语言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同时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当好管理者、组织者、激励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煤体英语教学模式对开展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便利条件,搭建了好的学习平台。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大量的语言资料学习和语言信息的输入任务留待学生自己去完成。对于语言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控能力差,缺乏英语学习自觉性,刊英语学习又没多大兴趣的中职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种现象在很多职校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教师如何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提出了挑战。因为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不仅担负着课堂教学设计和向学生课外学习推荐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的责任,而且还应担负起监督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任务。

针对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式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学生各自的学习实际,帮助他们制定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确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第10篇

(1)深基坑的开挖。由于超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较大,因此,基坑的开挖深度也较大,必须重点针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在深度影响范围以内的地下水埋藏情况、岩土分布及力学特点等条件进行科学勘察,以便为各侧边的地质模型、降水设计及深基坑支护提供相应的参数。

(2)环保及抗震设计。必须详细地对基坑周围的建筑、地下设施、管道渗漏、车辆及道路载重等条件进行勘察,为基坑支护以及降水设计所需采取的施工监测及环保措施提出有利的建议。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地基地震效应等进行有效地分析与判断,为土层的剖面、覆盖层厚度等提供相应的动力参数。

2岩土工程在超高层建筑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2.1应用要点分析

(1)场地勘察及方案制订。在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方面,需要对场地适宜与否、稳定与否进行科学地评价,并针对是否液化予以合理分析。同时,还需要对场地基土的岩土工程性质进行科学评价。例如,对基础持力层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桩基础、天然地基等进行分析、评价等。此外,有些现场还可能需要对溶洞、滑坡等进行评价等。另一方面,由于超高层建筑具有埋置深、荷载大等特点,因此,地基勘察相对更为复杂。此外,选取科学的基础方案可有些降低工程造价。

(2)深入勘察施工底层结构。为了满足基础类型设计及选择需求,必须详细地掌握施工地层的结构及其变化。一方面,为了尽量满足地层结构纵横变化方面的需求,要求勘察点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小,通常15-35m为宜;另一方面,勘察点深度应尽量深。为便于计算,会有不少于二分之一勘察孔总数的控制孔孔深超过压缩层预想的深度;此外,地质与水况条件应首先查明,若利用桩基,基坑将会很深,会为施工带来不少问题,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在自身区域内对有关设备进行布置。入岩段进行打孔,并钻得岩心,获得岩石标本后科学判断,对岩石面进行确定。以所所掌握岩石规律及特性为依据,对基岩面标高的等高线图进行科学绘制,依据设计深度对岩石的深度进行控制,通过小径深度钻入,以防引发质量隐患。

2.2应用难点分析

(1)勘察点复杂情况及地下水位测量。首先,应依据某地基的等级开展勘查工作,针对所采集建筑的岩土试样,应开展科学的评价与分析,若存在如盐渍土、湿陷性土等特殊岩土,将会导致地基等级变化,致使勘查点之间的距离不合逻辑。为此,岩土工程在超高层建筑勘察应用时,必须全面负责;此外,勘查点深度也是难点之一。鉴于建筑结构形式及勘察深度各不相同,针对地质条件较好的密实性的碎石土区,应适度降低深度,就商场、地下室等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而言,因柱网荷载及基础面积较大,有些甚至会采用桩基,导致勘察更复杂;地下水测量时要求各个勘查点应同时开展测量,且需要在最后钻孔施工结束24h之后再进行,测量时应对地下水开采情况进行分析。

(2)试样采集及地震效应分析。试样采集应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因原状样的高度、数量不足,或密封性不佳等问题,导致土中含水量大量散失。不少勘察单位对于比重试验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由经验进行估计,很少开展实测。岩土工程中此类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若涉及渗透流稳定研究等工程项目时,会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得出错误结论;针对岩土情况的勘察,仍需充分考虑地震效应。某些勘察单位出于人力、经济、科级因素的考虑,往往依据已有经验对覆盖层的厚度及场地类别进行判断,对工程抗震造价带来不良后果。此外,地基处理之后,还需要考虑到剪切波速以及地基土的类别是否会改变。

3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 观念; 设计;绿色建筑; 潮流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在性能方面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处于其中的设计师和业主已经算是完全的接受了绿色设计的理念, 对于这种既简单,又效益,而且经典的设计模式其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 如何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使材料的使用减少或者尽量使用新型的绿色环保型的材料, 对于在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思考。与此同时在这个理念发展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十分多的问题, 在近期来看, 对于在建筑中, 其对资源的开采减少、节约能源、 节约用水以及保护了周边等等的理念的灌输形式, 从长远去看, 这属于建筑材料在对于周边的环境的影响及资源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是否绿色, 则主要看的是处于建筑整个存在的周期上其各个部分的材料的实用性和耐久性的综合的评定。 但是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 如何的去促进和开展, 或者是由业主自觉采用, 或者是出台相应的政策去强制性的实施,对于这个方面社会上早已经形成了十分大的争论。现阶段的经济的发展必须使得环境得到最大可能的保护, 再不能像之前那种粗犷式的去发展了, 所以必须去加强土地的利用率。对绿色建筑物评定的方面要去建立一套严格标准的评定体系, 对于建筑工程中各项的设施达到或者没有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去作出严格的审查,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将在市场中假借着绿色建筑理念头衔的工程去进行一一剔除, 把一个不太清晰的理念去进行标准化, 并且对于达到要求的绿色工程给予认可并特别标记, 争取把那些假借绿色的伪建筑没有市场, 使之不得不彻底的去落实绿色的建筑的理念甚至直接的在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掉。 对于这样的评定体系的建立, 也是人们在价值观及世界观上的综合体现, 处于评定的体系里边那些评鉴的项目也都是绿色思想理念的具体的体现的表示, 这也属于对绿色思想理念的理解的程度的体现。对于现阶段, 我们在大力的去促使建筑行业在大范围的去发展绿色建筑, 不过必须在评估前提下确保工程的质量。 就对于整体来说, 其绿色理念的发展和实施属于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达到要求的, 我们必须要在其发展道路上去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能够在正确的路上持续的发展下去。而在实际的实施的过程中, 大多是由于对绿色观念认知太过于广泛, 而导致在各个项目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别, 结果就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评定使其陷入困境。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绿色理念, 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出一个全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损坏降到最小。 千万不可去分项去进行评估, 评估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的程度上去进行考虑, 使其在综合的角度去评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得新型的能源迅速的被使用到我们生活的周围, 例如太阳能就属于其中相对发展比较好的一种,太阳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叫做可再生资源的, 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说属于是一个非十分好的消息,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化石资源, 而且在整体费用上也相应得到减少。随着这些新兴的能源的不断出现, 其在很大的程度上使我们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得到改变, 同时也是对于我们的能源的危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而且它的发展的前景也非常好。 这使得我们距离成功的实现在绿色方面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又再近一步。

2 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应用

2. 1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在目前可以被人类进行大规模利用的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以及地热能等等。对于这三种能源其利用都可以说是绿色的建筑技术的具体的应用。就目前来讲,太阳能是我国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其主要是用于建筑物的干燥、采暖降温以及为生活和生产提供用的热水, 还有养护混凝土的构件等等。 光电转换使够太阳辐射能可以直接的转换成电能, 故此我国也即将去兴建一批的太阳能的发电站。 和太阳能的发电相比, 使用风力发电已经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近些年来, 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的设备的制造国, 其大量的风力发电的设施已经在我国的西部偏远的地区架设, 使边疆的地区以及分散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太阳能和风能其具有极为广阔的的应用前景,但是地热能也是不应被忽视的,在地球的内部具有极其丰富的可供利用的地热资源。

2. 2 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工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则是建筑使用过程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事实上, 建筑的生产建设与使用的耗能占到我国总能耗的一半以上, 因此建筑节能无疑是牵涉到国家能源消耗全局的大事。而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 空调、 热水供应、 炊事、 照明、 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 在国际通行的标准中它与工业、 农业、 交通运输能耗并列, 属于民生能耗。具体来说, 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最主要的措施是有改善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为了提升建筑整体的隔热保温性能, 建筑各部分都要有相应的新技术运用。如通过采用新墙体结构和新材料的墙体节能技术,控制了风渗透与加强热绝缘的门窗节能技术, 以及改善屋顶结构的屋顶节能技术等。除了这项技术以外, 供暖节能技术和照明节能技术也降低了建筑在使用过程能源的消耗, 在绿色建筑中广为应用。

2. 3 新型材辩的应用

在事实上,因为绿色的建筑采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能其要求十分苛刻, 大部分天然材料也都不能满足建筑的要求, 故此在要满足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的前提, 大量的新型材料被研制出来, 各种的传统的建材也都有新的发展。对于传统混凝土衍生的高强度的混凝土以及轻骨料的混凝土等新材料, 其分别具有强度高、 低密度、 抗拉性好的特点。 而相对金属材料也逐渐再向轻质量、 高强度、 绝缘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就现在的高强低合金钢以及高强的预应力钢筋早己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目前世界上研制出的高强的钢筋其屈服强度都相当之高。采用这些新型的材料和天然材料进行配合,其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结束语

就目前, 大多人对于绿色的设计理念理解上多少还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错误的认为其就是减少了对于资源的使用,使之发展的得到持续和循环以及再利用等。 但是,我们要想实际的生活中去全面实现绿色的管理理念, 就情况而言现阶段应该是不可能的。只有当明确评估体系以及严格标准评定规范出台以后,我们才会对绿色的发展的可行性以及相关的职责责任上去进行有成效的确定。 其不可否认的是, 通过现阶段我们的不断的努力, 它使得我们在现在能够为未来去勾画一个光明且有前途的发展的前景。处于这个光辉的情形下, 对我们国过的绿色建筑之路必然是一片的光明。

参考文献

[1] 乔世军,何林.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J].城市建筑,2008.

[2]夏麟.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技术与实践[J].住宅产业2013.

第12篇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主要体现在建筑外墙、建筑屋面、建筑门窗等的建筑施工上,具体来说主要有太阳能供热、太阳能供电、空调系统节能、供热系统的气候补偿等。总的来说,房屋建筑节能技术是多种节能环保技术的综合运用。

2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房屋建筑外墙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和内墙相比,房屋建筑的外墙保温效果更加的显著,但建筑结构产生的裂缝、房屋保温层结构出现错置、外保温系统防水层渗水等因素都会影响房屋墙体的保温效果,因此,在房屋建筑墙体施工中要应用节能技术,增强墙体的保温效果。首先要选择保温材料。在房屋建筑墙体施工中所用的保温材料有很多种,例如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蒸压粉煤灰添加气混凝土等等,其中最常用的有两种: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和蒸压粉煤灰添加气混凝土。前一种保温材料一般用在护墙上,后一种保温材料多用来解决外墙开裂的问题。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环保的保温材料也在不断的出现,例如YT无机活性墙体保温材料,这种保温材料是一种多孔轻质的外墙保温材料,它的导热系数较小,蓄热系数较大,粘结强度较好,适用于建筑墙体的保温隔热,属于新型建筑材料,即节能环保又安全适用。第二,房屋外墙的建筑节能施工。要按照建筑节能的理念设计好房屋墙体施工图,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节能设计施工图来施工,施工技能部门要充分的考虑热阻值、裂缝等因素,采用整砖平齐法砌筑承重墙,然后在墙体外部采用实心砖砌筑外墙,确保墙体施工的质量。墙体砌筑完成之后,要及时的清理砖缝,并在砖缝内留出5mm的深槽,然后再进行外墙粉刷或上墙砖。

2.2房屋建筑屋面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屋面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在屋面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设置保温材料。在屋面节能施工中,保温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用在房屋建筑屋面上的保温材料分为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有机保温材料主要有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聚氨酯(PU)等,无机保温材料有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岩棉等。通过把这些高效保温材料设置在屋面结构上下部的通风隔热层,或者采用设置反射层、蓄水植被层,有效提高屋面隔热、保温的效果。

2.3房屋建筑门窗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一般来说,房屋建筑门窗施工属于建筑墙体施工的一部分,建筑门窗节能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建筑房屋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门窗所用材料的选择。制作门窗的材料要选择热阻性大、能耗低的新型节能保温材料,窗户玻璃可以选择双层的、反射的、隔热遮光的玻璃材质。其次要对将要安装的门窗性能进行检查,检查其性能指标例如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是否符合相关的性能标准要求。此外,还要检查门窗的垂直度,门窗是否变形等等。第三,在安装门窗的时候,要在框扇之间设置密封条,做好门窗的密封处理

3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意义

3.1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运用节能技术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

房屋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材料,例如钢筋、水泥、混凝土、沙土、石灰、电能等等。在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使用计划,没有按照相关的节能标准进行施工,没有充分的使用这些有限的材料,那么就会造成能源材料浪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节能技术能够大大改善这种情况。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通过运用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的建筑施工材料,例如风能、太阳能、加气硷砌块等,不仅能够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还能够降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所耗费的能源材料。

3.2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运用节能技术有利于降低房屋建筑施工成本

运用节能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利用建筑工程材料,防止不必要的能源、资源浪费,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中购买不必要的建筑施工材料的费用;另一方面利用节能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可以充分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及新型的建筑施工材料,例如风能、太阳能等,这可以减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所用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购买费用,从而也就减少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3.3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运用节能技术有利于提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技术种类多样。在建筑工程每一个阶段的施工中都运用节能技术,充分发挥节能技术的优势,做好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的紧密结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含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3.4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运用节能技术有利于节能环保技术的深入化发展

建筑行业所跨的领域比较大,涉及施工企业、建设企业、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人文科学、地质地矿等多个领域,因此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运用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节能环保技术深入到其他的领域并得到发展。此外,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人们寻找新的环保、绿色能源,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

4结语

第13篇

在这个设置的过程中,Project提供了许多的模板可供参考,而一旦填入相应的数据之后,屏幕的右边就会自动的生成相应的横道图、网络图,如果某个工序的工期安排比较紧,该道工序的横道图就会自动的描红,提醒软件的操作者重新调整和设置时间。而在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工作点检查等方式来查看项目工期是否延误或超前,然后以关键路径作为基础,调整后续工序的时间,以求达到整个项目的工期依旧可控。而Project良好的动态工期管理,能够更简明易见的实现从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djust(调整)的控制过程。

2建筑项目资源管理

Project软件可以将整个建筑项目的资源根据材料资源和工时资源建立资源库,再通过资源分配将人、财、物等资源分配给各道工序。而对于资源的动态追踪又可以和工期控制紧密的联系起来。Projct分别根据每个任务的工程数量、劳动定额、台班定额、材料消定额,并结合市场情况,计算出各工序所消耗各种劳动力工时、械台班量和材料用量。例如,若出现工期延误的现象,则需要调整作业班子或增加相关的材料和人力资源,若出现资源的过度使用,在Project软件的横道图上依旧会以红色出现,从而要求软件的使用者结合工期控制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达到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3建筑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和工期管理、资源管理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对于建筑项目来说,成本分为两大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这些成本的计算,大多数是通过资源乘以工时实现的。任务的成本=任务的固定成本+工时×工资率×数量使用Project软件可以对建筑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控制人工耗费、机械耗费和材料耗费,一般这部分耗费的控制是结合上文的资源控制和资源追踪与分配来实现。

4结束语

第14篇

1.1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1)积极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学者们相信学习者积极建构知识,建构对问题和话题的意义和理解,使用以前的独特的知识和经验应对处理新的信息。(2)在真实的外部世界环境中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创造真实的,与外部世界环境相关的学习任务,便于学习者做准备。Cunningham(1992)说学习情境与外部世界环境越接近,学习者越有可能将他们的能力转化解决其他问题的情境中去。因为知识是与环境相关的,学习者根据他们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对知识进行阐释(3)社会协商。维果茨基(1978)指出,知识有其社会根源: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建构的。个人的认知系统是在社会群体中交流的结果,不能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

1.2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Applefield,Huber&Moallem(2001)综合阐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他们注意到,建构主义学者普遍同意以下的四个特点是所有学习的中心:(1)学习者建构他们自己的学习;(2)新的学习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理解;(3)社会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需要真实的学习任务确保有意义的学习。课堂变成的一个小型社会,学习者们联合起来参与活动,讨论和反馈。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和指导,而不是命令。自主学习,社会关系的互惠互利和教师授权是建构主义课堂的特色。学习者能够深入理解教学材料,理解知识建构的本质,以及建构复杂认知地图把知识体系与他们的理解认知连接起来。认知建构主义主张使用三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改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首先,直接传授。直接传授给学习者有关学习和学习策略的知识,帮助学习者建构他们自己的学习理论,补充改进他们不完善不正确的自主学习理论。第二,使用同侪指导和学习。和同学讨论能够帮助学习者建构他们自己的自主学习理论。第三,倡导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够交流学习经验,丰富自己的自主学习理论。

2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2.1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随着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而生源数量在逐年下降。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呈现出一种下降的态势,尤其是英语的分数下降的更为明显。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都很薄弱,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都未过关。由于商务英语的专业性较强,涉及领域特别广泛,体裁灵活,专业词汇多,阅读中长句难度特别多,学生初次接触商务英语阅读,一片茫然,无从下手,更谈不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了。

2.2专业师资整体素质不高担任商务英语阅读课的教师大部分都是语言专业出身,他们英语水平较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较强,掌握了一些英语教学方法。但是,大部分教师缺乏对商务知识全面地系统地学习掌握,他们对商务知识的学习一般都是碎片式的。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时,很多都是现学现教,许多教师都缺乏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商务英语阅读的师资素质导致了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3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目前,我国大部分商务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语法翻译为主,试图将大量的信息灌输到学生头脑当中。课堂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掌控着整个课堂。忽视了对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培养。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阅读,然后针对阅读后的问题讲解,缺少了对篇章的理解和把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阅读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要求读什么,学生就读什么,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不能教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缺乏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课堂互动。

3建构主义理论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3.1语法知识建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是语法基础薄弱。商务英语阅读中长句难句特别多,有时候一个句子包含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从句,学生需要搞清楚从句与从句,从句与主句的关系,这对语法知识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对语法知识的建构首当其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语言形式规律,归纳出句子中所隐含的语言规则。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对学习的主动性。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语法进行系统的讲解说明,对学生的结论作出充分的肯定和补充。让学生对已经了解的语法形式在仿真或真实的环境中操练,使其进一步建构语法知识,在阅读中做到得心应手。

3.2商务背景知识建构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商务和英语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基础薄弱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建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商务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构丰富的贴近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商务知识图式,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加工、分享商务背景知识,以便在商务英语阅读中能够熟练的运用。

3.3阅读技巧建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建构,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根据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使用一定的教学材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教学过程逐步渗入阅读技巧,阅读方法,使学生一步一步的提高,看到自己的成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更高难的商务英语阅读材料作出挑战。

3.4重视课余扩展阅读美国阅读理论研究专家Esket(1986)曾指出,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才能学会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课后不再进行阅读,那么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开设就毫无意义了。研究证明图式的确立是人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使用语言,将图式知识存储在长期记忆中才能真正完成的,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应用,学生暂时获取的图式知识才能实现内化并嵌入学生大脑中的百科知识图式网络。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大量的扩展阅读,包括英语阅读和母语阅读,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扩充和巩固商务英语阅读的内容。

4结语

第15篇

1.1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确保建筑工程达到预期成本的主要控制与管理工作,建筑成本管理主要有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核心部分工作构成,GIS系统可以通过参与建筑工程成本数据的录入和编辑来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功能,通过GIS系统可以使成本计划、预算和实际成本的输入与编辑更加规范化,使传统的分离式大量数据具有可操作和可加工的性质,以便实现建筑成本信息及时地修改、增加和删除。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操作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查询功能,并且可以形成各种图形和图表,这不但提高了GIS系统的处理和查询能力,也使查询工作更加具有直观性,有利于成本的管制。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的大量运输实现分析和统计功能,以专题图、直观图表的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的客观呈现,有利于施工企业对建筑成本的全面性、专门性把握。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接口将建筑工程成本信息转化为各种通用的格式,这一特点将会扩大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对成本的全面管理,而且有助于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内容和结构上的重新定义与构建。

1.2建筑工程计划控制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和网络图输入到GIS系统之中,通过GIS系统的加工来明确材料、机械、人工、设备的关系,使建筑工程施工各要素得到有效地调配,这样有助于设计出科学的建筑工程计划,在提高计划控制和管理科学性的同时,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GIS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计划数据的查询功能,以此来获得建筑工程各时期、各项目和分段的计划要点,例如可以获得各项工作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节点,有助于实现对建筑工程工期的控制,并可以随时掌握人员、设备、机械使用和调配的基本情况,做到对建筑工程深层次、全方位的掌握。GIS系统可以自动形成统计报表,实现对工程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和管理,特别是GIS系统采用直观的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方式,实际反映出施工与计划的差距,有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控制实际的进度、消耗、成本和质量。GIS系统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计划、施工实际以图文的形式输出,这有利于建筑工程对计划的进一步管理和控制,以GIS系统的差异性应用达到对建筑工程总体的提升。

1.3建筑工程项目测量信息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建筑物浇筑进程数据控制工作中可以利用GIS系统使各个建筑段的月初和月末浇筑高程、累计上升高度、月累计浇筑层数,月浇筑混凝土量等数据得到有效控制,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GIS系统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强度统计工作中,对运输设备混凝土月浇筑强度、累积月浇筑强度、月浇筑强度、建筑物累积月浇筑强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到对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GIS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各月各建筑段上升高程、各月各建筑段浇筑高程、各月各建筑段混凝土浇筑量、混凝土施工系统的不均衡系数的检测上,使建筑工程得到准确的信息支撑和GIS系统保证。

2GIS系统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展望

近20年GIS技术得到了迅速地提升,GIS系统正在不断地完善,这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有高度的契合,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GIS系统的直观性、高效性将会进一步体现,GIS系统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将会逐步加深和扩展。未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应该通过GIS系统数据库和数形结合方面的优势来进行创新,通过对空间信息、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的加工来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空间结构和海量信息的处理能力,使其他类型的系统和技术得到GIS平台的融合,创建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模式,构建建筑工程管理的新结构,推进建筑和建筑管理的不断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