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关石油化工论文范文

关石油化工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关石油化工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石油化工论文

第1篇

1.管道制作

化工工艺管道的制作和其他化工设备一样,是化工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能够把不同工艺功能的设备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以此来有效的完成特定的工艺过程。但是化工工艺管道的种类较多,并且布置较为复杂,事故发生的几率较高。

2.管道焊接

石油化工工程工艺管道施工中,焊接是做好管道安装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由于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出现管道断裂,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

3.管道防腐

一般来说,石油化工厂都处于土壤中含有大量酸、碱、盐等的地区,这些物质极易对管道造成严重腐蚀,如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年久失修,容易造成管道破损,会对当地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4.管道阀门

管道阀门的安装维护也是不可忽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管道与管道之间是存在间隙的,如果管道阀门没有按照当时设计图纸上面的规章标准正确安装,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毒气泄漏,管道脱落等问题。

5.工程设计变更

如果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到一定的程度,突然发生现实情况跟设计图纸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要耽误大量时间去查找问题,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都是不可预计的损失。

二、工艺管道安装问题解决方法

1.管道制作的对策

管道在制作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理流程。以确保在施工中尽量避免出现各种问题,延误工期。对管道进行组对,检查管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再对管段进行简单的测试,填写相应的质量报验表单,以更加细致准确的判断管段是否出现问题,是施工单位将管段及其单线图一齐上交监理部门进行审查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经过这些流程之后,监理部门还需要对管段进行抽查,以避免出现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合格,进而投入施工。

2.管道焊接的对策

管道的焊接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稳定性。在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安装过程中,焊接人员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施工单位通常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聘用能力地下的焊接人员,这都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焊接人员应当按照编制的焊接规程严格进行,管段在现场安装焊接之后,必须按照单线图中标注的焊口编码进行一一核对,管理人员在检查焊缝的表观之后,对管段焊接进行确认,再有专业工程师依照工程规范以及相关质量要求,对需要检测的焊口采取细致的评价,确保管段的正常使用。

3.管道防腐的对策

作为石油化工安装施工单位,应该进行自检和专项检验,在确认检验合格以后再进行监理核查,这样就可以把管道的防腐工作做到位。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要么某些施工单位选区的防腐材料是不合格和不合标准的,要么就是在涂抹防腐层的时候,将本来的“五油三布”减少为“三油两布”。除此之外,在发现腐蚀问题之后,施工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与调整,以使其符合相关标准与规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阀门安装的对策

阀门安装是比较常见的问题。阀门应该安装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地方,在阀门安装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阀杆不能够面向下方,对于一些重量较大的阀门,要采用起吊工具来配合安装。此外还需要注意,阀门应当错开安装,这样可以缩小管道之间的间距。存在有毒气体或腐蚀性,高危险介质的设备,它们之间相连的管道上,阀门不应当使用链纵,应采取与设备谷口直接相连。除此之外,单向阀在安装时比较容易装反,必须按照其所规定的方向进行安装。这些都是比较琐碎和细节性的东西,如果不在施工中加以避免,很可能酿成不可弥补的事故。

5.工程设计变更的对策

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一旦出现设计图纸的变更,则会大大的延误施工进度,造成施工作业出现无序的状态。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即时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和调整,跟各个部门进行认真探讨。及时了解变更原因,避免造成重复施工。对于一些必须变更的情况,要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并且施工管理人员要召集设计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交底,和他们说明变更的具体地点,只有这样施工单位才可以及时调整着急的施工方案,提高石油化工工程中工艺管理安装施工的效率。

三、结语

第2篇

石油化工企业地下管线损坏、破裂,物料发生泄漏,可造成供(排)水或工艺物料中断,会影响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生产装置停车。泄漏出来的易燃、有毒物料,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污染等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生产装置运行不正常或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泄漏出来的易燃、有毒生产物料以及事故处理产生的污水进入地下排水管网,也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污染等事故。原料、成品油地下管线一般需要穿越公路、河流、田野、居住区、村庄等,地下管线长、埋设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一旦损坏,如发生油气泄漏,不易及时发现,易引发火灾、爆炸、污染等事故,如处理不及时,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a)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输送可燃物料的地下管线、含油污水管线如发生损坏、破裂,危害较大。其泄漏出来的油气、可燃物料,不易及时被发现,如积聚在管沟内、流入地下排水系统或渗入地面,遇点火源,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危害。b)毒物危害因素分析。输送有毒物料的工艺地下管线、含硫污水管线如受到外力的影响,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破裂,或管线发生腐蚀、损坏。管内有毒物料泄漏,人员接触,有可能发生中毒等事故。输送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地下管线如腐蚀、损坏、破裂,管内天然气泄漏,人员接触,可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排水系统内的局部区域(如暗井、积水池等)在运行过程中,还有可能在局部空间、区域内积聚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料。当检修作业时,如未置换合格,又未采取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即进入该空间、区域内作业,极易发生人员中毒或窒息事故。此类事故在石化企业曾多次发生。c)污染危害因素分析。输送可燃物料的工艺地下管线、含油、含硫及生产污水管线,如发生损坏、破裂,泄漏出来的油品、可燃物料、生产污水可漫溢到地面,处理不及时,油品、可燃物料、生产污水有可能进入排水系统。如处理不当,污水可通过排水系统进入自然水体,而发生污染事故。

2安全措施及建议

2.1地下管线的设置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

原料、成品油地下长输管线的设置应严格执行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GB50253-200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等的规定。石油化工厂区地下管线的设置应符合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160-20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3034-2012《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等标准的规定。

2.2地下管线的设置应符合发展规划

厂外地下管线的布局、设置应符合地方政府的规划,与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乡规划相协调。厂外地下油气管线应避开居民生活区、水源保护区、飞机场、火车站、海(河)港码头、军事设施、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和地下文物遗址等敏感区域;远离居民区、村庄、公共设施等人员密集区域。油气管线规划建设还必须符合油气管道保护要求,应避开滑坡、崩塌、沉陷、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区、矿产资源区、严重危及管道安全的地区。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现有地下油气管线,要立即制定整治方案,尽快组织实施。

2.3建立、完善地下管线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建立、完善有关地下管线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地下管线的安全管理职责。完善地下管线定期检测、维修、报废、更新制度。建立健全地下管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加强地下管线日常巡护,保证设备设施完好,确保地下管线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地下管线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地下管线应与装置、设备、地上管线一样,进行安全风险评价。

2.4设置完善的安全设施

油气及工艺物料地下管线应设置压力、温度、流量监测、自动控制、调节系统,以及报警、联锁、超压泄放、紧急切断装置等安全设施。供水管线应设置压力、流量监测、调节设施,以及排气、安全阀、切断阀等安全设施。污水排水管道(含可燃液体)应设置管道水封、排气管等安全设施。厂区排水系统应设置雨水收集、监测控制以及事故消防废水收集、处理设施,防止发生污染,造成危害。雨水监控及事故污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483-2009《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埋设地下管道的地面设立管道埋设标志。厂外输油管道地面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阴极保护测试桩和安全警示标志。地下油气管线、工艺可燃有毒物料管线的封闭空间(如地下管沟)应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钢质长输油气管线应设管道电流阴极保护设施,以减轻输油管道的腐蚀。

2.5设立地下油气管线安全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

设立地下油气管线自动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操作自动化及工程管理信息化。地下油气管线生产操作采集和处理主要工艺变量数据,实时进行显示、报警、存储、记录、打印,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远程控制、调节、全线紧急停运、水击控制、并进行管道的泄漏检测与定位。通过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操作数据进行分析,给地下管线的运行管理、决策提供指导依据。

2.6提高地下管线安全保障能力

地下管道应采用防腐蚀的新材料、新技术,减轻地下管线的腐蚀危害,提高使用寿命。修订、完善地下管线安全法规标准,适当提高地下管线的安全等级和安全标准,提高地下管线所需的安全环境要求。解决地下管线,特别是地下油气管道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面临的安全技术和管理难题。开展地下管线长周期运行、泄漏检测报警、泄漏处置和应急技术研究,提高地下管线安全保障能力。

2.7提高事故应急处置水平

企业应按照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根据地下管线输送介质的危险特性及管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加强事故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专业素质。配套完善安全检测及管道泄漏封堵、油品物料回收等事故应急处理装备,保持处于备用状态。事故处置中要对事故的危害和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做到准确判断,杜绝盲目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救援需要及时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周边人员。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应急预案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结语

第3篇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很是复杂,对设备的要求很高,设备作为石油企业生产运行的基础,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设备的连续稳定性。如果设备出现缺陷和故障,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随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管理研究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设备管理是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技术而存在的,让企业的生产建立在最佳化的物质基础之上。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改进好现有的企业设备,能够用最少的设备使用寿命获取最大的设备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种和产量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2.1设备管理的难点

2.1.1设备管理的组织落后。在一定意义上,这种严密的分工和固定工作职责,会形成企业机构重叠,不能快速的做出反应,企业运转灵活性较弱。

2.1.2设别管理流程落后。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职能分布在企业的财务、物资、科技技术研究,发展等部门,设备的使用、采购、维修等都分置于各个部门,不利于管理设备运行的全过程,也不利于管理设备费用的周期性。

2.1.3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想要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就应当先进行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培训,原有的设备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不能满足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

2.1.4缺乏管理约束奖惩机制。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奖励和约束,没有配套的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就不能有效的调动设备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无法保证设备的可靠性运行。

2.2实行以利用率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

以设备利用率作为维修策略中的主要维修,是以利用率为中心的一种维修方式。对于企业设备维修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四种维修。一:定期维修。这种维修的特点是利用生产的空隙对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在人力、物力上都有事先充分的准备。对于随着时间变化的设备故障,定期维修不失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故障发生无规律和故障复杂的设备。二:视情维修。指的是根据故障出现后再确定维修策略和方法,这也叫设备状态维修。三:事后维修。事后维修就不需要任何的计划,但是要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准备,对设备故障详细检查,再进行维修。这样的成本较低,可以作为最后考虑的维修。四:机会维修。是配合视情和事后的一种维修方式。机会维修讲求的是把握时机,提高费用的有效使用率。如果设备的维修发生的比较频繁,可以适当考虑改进维修,再选择其他的维修方式。

2.3维修机构改革管理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专业维修队伍,也成立了一系列设备预防、检测中心。各个企业的检修部门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逐步的独立出现,形成单独的检修公司,实行独立的经营和核算。除此之外,各个石油化工企业之间加强了相互合作,相互支援。这些改革都调动起了维修人员对设备维修工作的积极性。

2.4采用先进的技术维修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的先进维修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各种各样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维修设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即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维修的质量。尤其是近几年像耐火纤维喷涂与新型防腐材料等高科技的应用,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县级的技术维修手段,大大的提高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现代化维修水平。

2.5设备的维护与技术改造管理

一:日常设备维护管理。日常维护是要求操作工人在每一班生产中进行的,包括生产前对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做好设备发成异常的情况的准备,能够及时的处理设备故障;二:管理设备技术改造。设备技术改造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经验与成果,改进目前的设备结构,更换新的部件、安装新的设备,来补偿有形的、无形的磨损。通过新型的技术改造,改善原有的设备技术性能,增强设备功能,,让设备整体或者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要求。而新设备技术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经济效益好、现实作用高。

3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研究

可靠性指的是在产品、系统的有关条件、时间的规定之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产品的可靠性主要存在“时间”、“条件”和“功能”上的规定。规定条件:企业设备所在的使用环境、使用的条件、维护及保养条件等;规定时间:一般来说设备工作时间越久,其可靠性就越低。企业设备的可靠性强调了时间条件这个因素,但是在产品产生的质量性能上却不包含时间条件这一要素。所以一个设备的可靠性区别于其余技术性能的根本在于时间内的规定其评价的优劣;规定功能:企业设备应当具有的技术性能指标的综合评价。

从通俗意义上来说,设备的可靠性保证的主要手段就是维修。维修主要包括维护与修理两方面,细化些也可以分为监测与维护。设备的维修效果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也可以保证系统的有效度。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就能够延长系统正常使用时间,提高设备的维修性,可以缩短设备使用时停留的时间,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生产效率。

3.1设备运行的监测

实施设备运行监测是对设备维修保养的有效措施,可以让管理者轻松的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缺陷及隐患,及时的帮助管理者选取合适的维修方式,在什么时间段进行维修,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连续性。

3.1.1基于风险特种设备检验

基于风险检验指的是通过设备的风险分析,找出企业高危害设备,通过RBI分析并计算出重要设备的风险,依据设备风险的排序进行可能性和后果性的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关的企业设备维修计划,然后制定有效方法管理可能引起的风险,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进而达到降低风险,节约成本的目的。

3.1.2定点测厚法

对企业设备和管线进行大规模的定点测厚。在设备容易腐蚀的部位,进行测厚。然后根据所得数据来判断,从而对腐蚀减薄的趋势作出对应计划,进行周期性的维修,及时的发现设备故障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1.3大型机械监测与诊断

石油化工企业中,大型旋转机械运用的较多,由于机械的各方面的要求很高,对维修造成很大的难题。在大型设备的运行中,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设备的各种故障。大型机械本身价格昂贵,机械故障会引起整条生产线的停车,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计的。

大型机械的监测与诊断应分为选择设备、确定设备监测级别、建立预测维修系统、制定监测标准、做好预警报告、处理设备缺陷。合理的运用监测和诊断:可以及时、准确、有效的判断设备运行中的各种异常,从而让故障得到预防和消除,将设备故障危害降到最低;可以判断出故障维修的时间与部位,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减少误工来降低维修成本;对设备的状态监测,可以提供设备的最新数据和信息,确保设备的技术改造和优化。

3.2设备维修

3.2.1设备维修的重要性

维修是为了保证设备更好的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活动。主要包含有维护(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所进行的工作),修理(将设备恢复到良好状态的工作)。

维修对于设备可靠性运行有着重大意义。维修可以提高设备完好率,增加设备使用的寿命,提高设备使用率,维修的结果能够让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得到增加,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确保企业能够健康、迅速的发展。维修是对未来的一种隐性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维修可以收获投资成本,并可以增值。

3.2.2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通过对设备提前的检查,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让设备能够在规定的状态中进行的各种维修。

3.2.3恢复性维修

恢复性维修指设备在发生故障以后,通过维修将设备恢复到规定状态的方式。(状态的监控维修是通过积累设备故障信息,对设备故障的原因、趋势进行分析,对设备连续可靠性水平的维修。监控维修没有规定设备的使用时间,能够有效利用设备受命,降低工作量,是一种经济效益明显的维修方式。)

3.2.3改进性维修

改进型维修是指有效利用设备任务完成的时机,对设备进行改进,是提高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的维修,主要分为改善性与无维修设计。

改善性维修指的是为了消除设备设计与制造上的缺陷,再配合上设备的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上的改良。无维修设计指设备在到使用寿命之前都不存在设备维修,作为一次性产品直到报废。

3.2.4综合性维修

综合性维修是将以上所述的所有维修方式按照相互配合,取其各种维修方式的长处,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3.3维修方式的选择

维修方式合理的选择指的是使用最低费用达到最好效果的修理方式。任何一种休息方式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企业应该从生产特点、设备运行特点、故障产生的规律等进行择优选择。故障包含有规律性、随机性的故障,而在这两种故障中包含有发展期和无发展期两种。

第4篇

在防腐工作中,重要的是要以预防为主,治防结合,长时间的持续管理,控制有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腐蚀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做到效益最大化。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时代,石油化工行业已经进入了超大型规模的时代,腐蚀导致设备装置的破坏,所造成的最严重后果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可能引起灾难性的污染,爆炸,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从对人类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对企业内员工的负责态度上来讲,防腐工作都是不能轻视必须时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处理的工作。从任何意义上,石油化工工业的腐蚀控制是人类饱和生存环境的重中之重。

石油化工企业中设备腐蚀的成因

温度对腐蚀速度的快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温度越是升高越是增加反应活化能的增加从而导致腐蚀速度加快。流速:流速对设备腐蚀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冲刷腐蚀上,这是一种在合成氨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种主要腐蚀方式,在合成氨行业工艺不协调的情况下,冲刷腐蚀非常严重。压力:压力导致的腐蚀主要来源于压力所产生的应力,许多的金属在特定介质中时有一个临界应力值,一旦应力值超出临界值就会产生应力腐蚀从而破坏设备生产。在化工工作中的应力主要来源于操作压力,所以,有效合理的控制操作可以有效的阻止应力腐蚀的形成。腐蚀的发生总是悄声无息,可是腐蚀的发生一刻也不会停止,即使在灾害发生的前一秒钟都不会有任何预兆。大多数的石油化工设备都是常年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持续工作,设备中的介质易燃易爆并且有部分介质有毒,一旦设备因腐蚀而穿孔或者爆炸,人员的伤亡还有环境污染都是我们无法承担的,这种灾难比设备的价值都要大得多,甚至无法统计清楚。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腐蚀,了解腐蚀从而掌控腐蚀。

如何解决石油化工企业的防腐蚀问题

石油化工产业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在步入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在石油化工产业中对腐蚀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更要慎重管理,做好内部管理,注重防腐工作,延长石油化工设备使用周期,改变传统设备使用一年就要大修,实现三年到五年一大修的成果。想做到这些,必须严格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免短期行为的行为标准,使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真正走向世界前列。那么,如何解决石油化工企业防腐问题,笔者按照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石油化工企业工程人员、管理人员在注重企业生产同时,高度重视企业防腐蚀工作的有效机制,使他们在安排生产、指导生产的同时要对企业所属设备防腐蚀工作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只有从思想上、组织上落实,防腐蚀才能真正从源头抓起,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建议石油化工企业成立专门防腐蚀机构,配套专业的防腐蚀工程技术人才,让他们参与从生产、施工安装、制造、操作运行的每个环节,并对每个环节加强防腐蚀管理。建立防腐蚀设备档案。(3)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内部的防腐安全与维护知识,加强基础知识培训,争取在短时间内使企业内的腐蚀与防护科技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为石油化工产业的经济与运作和安全运行提供充足的技术与知识储备。(4)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免短期行为的行为准则,整体提升石油化工产业设备使用寿命,避免因腐蚀导致的高额维修成本和间接损失,使石油化工防腐控制水平今早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第5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为确保项目在批准的成本预算内尽可能好地完成而对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是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极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一、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

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在成本控制中,力求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2.全面控制原则

(1)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涉及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应形成全员参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成本责任体系,明确项目内部各职能部门、班组和个人应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

(2)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是在工程项目确定以后,从施工准备到竣工交付使用的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自始至终使施工项目成本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中间控制原则

又称动态控制原则。由于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应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中间控制。只有通过施工过程的实际成本控制,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4.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节约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

5.例外管理原则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一些不经常出现的问题,称为“例外”问题。如在成本管理中常见的成本盈亏异常现象,即盈余或亏损超过了正常的比例,本来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突然发生失控现象,应视为“例外”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加以纠正。

6.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还应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性控制。最后,项目经理还要对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实行有奖有罚。

二、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合同价并根据项目的施工条件、设备情况、人员情况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系统地预测。

1.工、料等费用的预测

首先分析工程项目的人工费,据当前的各工种的人员工资水平,结合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所需人工费合理。其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仓储、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并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

2.施工费用的预测

在项目正式实施以前,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费用作出准确的预测。

3.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也需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作好分析、预测。

4.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应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井按实际发生及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临时设施费的分析、预测,应在详细地调查、充分地论证的前提条件下,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5.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预测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

(2)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

(3)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

(4)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

(5)对气候的分析,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

三、寻找有效途径,降低施工成本,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施工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1.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部应将成本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专人,对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动态管理,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进行成本控制的另一个组织措施,应该是确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工作的程序化。

(2)管理业务的标准化。职能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应成为管理业务标准化的具体标志。

(3)报表文件的标准化。

(4)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降低成本的保证,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多进行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找出既保证质量。满足工期要求,又降低成本的最佳施工方案。

不但在施工准备阶段,还应在施工进展的全过程中注意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以降低成本。例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法,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降低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等。

3.经济措施

(1)认真做好成本的预测和各种成本计划,认真做好合同预算成本、施工预算成本,并在施工之前做好“两算”对比,为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2)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进行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3)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并对后期的成本做出分析与预测,做好成本的动态管理.

(4)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找业主签证。

(5)及时结算工程款。

4.合同措施

(1)选用适当的合同结构。

(2)合同条款严谨细致。在合同的条文中应细致地考虑一切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签订的合同的具体条款中。

(3)全过程的合同控制。合同谈判是合同生命期的关键时刻,个阶段,施工企业在报价时,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自己的经营总战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和合同的风险程度等因素,以调整不可预见风险费和利润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选择最有合同管理和合同谈判方面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人作为主谈人,进行合同谈判。

在合同执行期间,项目经理部要做好工程施工记录,保存各种文件图纸,特别是注有施工变更的图纸,注意积累素材,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

四、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就是通过对目标和实耗数据的不断对比分析,来找到施工成本偏差的原因及降低施工成本的具体方法,从而实现项目的赢利。

1.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通过静态的成本核算分析达到动态成本管理的目的。项目内部应在月末或季末召开成本分析会,直接对影响成本盈亏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找出影响成本降低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写出分析报告,并制定出下期切实可靠的计划,为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第6篇

在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之前,做好材料、设备、工艺以及现场布置等前期工作是确保后续施工质量的前提,缺少充分的准备工作则再先进的安装技术也无用武之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1材料选择

当前常用的石油化工工艺管道材料主要有硬聚氯乙烯冷热工艺管道、聚合物性工艺管道、PE冷热工艺管道等,与金属管道相比,这些管道具有更高的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等性能,随着新型管道的普及,传统的金属管道已经逐步被淘汰出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范畴。在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前,应当根据工艺要求和物料的类型来界定管道的用途,并结合周围的环境特点和现有安装设备的配备等,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从而优选能够在各方面均满足使用要求的管道材料。

1.2机械设备、仪器和仪表的配置

石油化工工艺管道要求密封性要好,而且经常需要耐高温、耐高压等性能,一旦出现泄漏或温度、压力超标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与工艺管道配套使用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质量和精确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安装之前,一定要确保机械设备、仪器和仪表配置到位,检查其质量状态,并做试运行测试,对无法正常运行或精度有问题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要及时排查故障的原因,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1.3优选工艺管道安装工艺

不同类型的工艺管道安装工艺有很大差异,因此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艺的选择必须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工艺管道的类型不同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的差异来优选最佳的工艺管道安装工艺,以确保安装过程的环境安装以及管道安装质量的优良。

1.4安装施工现场的布置

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安装比普通管道对安装环境的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安装环境温度、湿度、埋设地土壤酸碱度等等,因此应当在管道安装之前首先做好施工现场环境的勘查,将勘查得到的资料作为安装工艺选择的重要依据,同时有利于对管道做好提前的防腐、抗压、隔热等防护工作,对于提高管道使用安全、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具有重大意义。

2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技术及应用

2.1穿越型管道预留预埋技术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环境的原因会导致出现一些穿越型的管道,这些穿越型的管道安装必然要用到预留预埋技术,即在管道穿越之前要在欲穿越处设置钢制套管,以增强对石化工艺管道的侧壁防护,并做好防腐和防水等措施,具体如下:

(1)钢制套管与工艺管道之间的空隙要设置环缝,并使用油麻、腻子等填充堵实,对于潮湿环境,应当出于防水的考虑而使用防水腻子填充抹平,而对于穿越防火分区的管道,应用防火材料封堵环形缝,并将钢制套管在预留预埋两侧的断面处做好防腐处理。

(2)预留预埋工艺管道的连接采用咬口的方式,并将管道卷制规整,穿越的工艺管道要用钢筋固定,工艺管道与钢制套管之间不允许采用焊接的形式连为一体,因刚性的连接可能会造成工艺管道的损坏。

(3)工艺管道穿越处要将管道与钢制套管之间的杂物清理干净,对于有工艺要求或者不可抗力必须中断安装的工艺管道,则要对管道端口做封闭处理。

2.2工艺管道安装连接技术对于石油

化工工艺管道安装来说,管道与管道以及管道与设备、仪器仪表之间的连接处是质量的薄弱环节,因此可以说连接工艺的选择是控制工艺管道安装质量的关键,当前石化工艺管道连接工艺最常见的有法兰连接、管道焊接以及硬质聚氯乙烯管道连接等,以下分别介绍:

2.2.1法兰连接质量控制

为确保法兰连接的严密度,应在安装过程中尽可能确保法兰与工艺管道的中心线相互垂直,以使连接口处得以紧密相扣,但由于石油化工管道的特殊性,使得法兰很难做到严格的垂直,为抵消可能由此产生的质量问题,应当确保法兰与工艺管道的连接口之间缝隙均匀,并加大法兰与管道连接口的作用面,一般来说在实践中常使法兰扣住管道口约100mm的范围,然后再进行施焊。

2.2.2管道焊接质量控制

对于金属工艺管道来说,焊接是主要的连接方式,在焊接之前首先要用气割将管道将要施焊的部位加工成坡型扣,将焊接处的尘土、毛刺、油污等清除干净,并通过打磨去除表面形成的氧化物薄膜,焊接表面应当光滑。焊接时要掌握好焊接工艺参数,避免出现漏焊、焊裂纹、焊瘤、夹渣等质量缺陷,焊后打磨光滑,用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探伤等无损检测技术检验焊接处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并检查焊接处的气密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2.2.3硬质聚氯乙烯管道连接质量控制

硬质聚氯乙烯管道的连接通常采用粘接的形式,在连接之前首先要用无齿锯将需要粘接的管道断面处理平整,清除连接处的灰尘、水分等杂质,待表面干燥后将粘结剂均匀刷涂在管道插口的外表面,然后将插口插入到要连接的管段中,轻轻转动插口使粘结剂在缝隙中均匀分布,带粘接牢固后做气密性实验,不合格的要锯断重新连接。

3结语

第7篇

石油工程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对基层职工的关爱,会让职工感受自己在企业内是备受尊重的,精神得到极大满足后会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一定成效后,职工将会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会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上,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还能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

二、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创新路径

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亦称为规章制度、管理标准,是企业制定的包括规范企业生产、经济、技术等活动的规则、条例、程序的集合。促进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必然的,其主要创新路径如下。1.创新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支撑,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物,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息息相关。组织机构的创新可以从对组织机构重组改制入手,实质是对企业制度的创新[2]。在创新企业制度中,组织机构必须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与全新的委托关系、分权和集权的要求相适应,以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2.创新技术管理这是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创新不仅是创新技术问题,还是创新管理问题。技术创新应该从研发入手,逐步形成技术的产业化,并推广上市。石油工程企业自身特定的高科技、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关。因此,为了促进企业技术的创新,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的,利用新的工艺方法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技术、资金等生存经营要素能随意转让,但只有人力资源无法自由转让,因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这就决定了石油工程企业管理的创新,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以往的管理体系,将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传统的财务管理转换成人力资本。

三、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融合的创新

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而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发展中形成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二位一体”关系。因此,为了促进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将两者有效融合。1.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石油工程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体现,推动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石油工程企业内部和单位之间、职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都渗透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不仅是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石油工程企业要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有石油工程色彩的文体活动,这是强化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能帮助企业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企业职工之间的情感,是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体现。2.利用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石油工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念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性质。可见,只有与石油工程企业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才能促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具执行力。企业管理只是企业管理者按照所指定的管理制度开展的工作协调和合作,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好企业文化建设,以有效的开展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企业的管理要以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为导向[3]。在执行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会逐步渗透到职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中。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内部积极树立典型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促进企业的发展贡献做大力量。

四、结语

第8篇

(1)安全措施投入不够

基于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往往以企业生产效益为主要发展战略,而对安全管理工作没有重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资金、设备等措施投入不够,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亦或已有的安全生产措施没有深入地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而科学地制定,流于形式现象严重。此外,还存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不健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导致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各种影响安全生产的事务,管理效率低,效果不明显。

(2)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够,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性影响。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自身角色认识不清,专业技能不高,业务能力不强,为现场提供的技术支持不足,没有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部分人员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不能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予以排除,督促整改问题力度差,难以满足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

(3)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普遍认为安全工作就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出了问题都是安全管理部门的责任,因而形成了一个“管生产不管安全,管业务不落实安全”的局面,各部门间缺乏沟通、配合和协调,对安全隐患查处难以及时、到位,大大削弱了安全控制能力。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安全管理机构一般应包括决策机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其中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企业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环保等环节的审查和评估,协调指导各部门开展工作;职能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决策机构所下达的安全管理要求,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各级人员的执行情况。基层单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者,应严格按照职能部门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抓好落实,加强对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管控。

(2)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石油化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业安全管理先进企业的运行模式,构建与自身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探索和优化改进,以保证安全管理模式顺应企业的长效发展。将安全管理由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将生产作业活动由过程控制转变为风险控制。

(3)加强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控

石油化工企业应针对生产特点,组织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本企业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性辨识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日常作业中贯彻执行,尤其要加强对重大风险的管控力度以保证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从以往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所发生的各类事故来看,多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人员违章操作导致的。为了能够减少或者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强对企业生产操作、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分专业、按岗位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水平。

(5)建立安全预警信息机制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到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安全管理监测监控、事故处理等手段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采用计

算机技术加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实现安全管理绩效在线实时预警、动态考核,进一步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支持服务。

3结语

第9篇

(1)防渗技术在罐基位置的应用

为了能够强化罐基部位强度,可以选择环墙式结构,增加多种不同性质的结构层,来增强其抗渗性能,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结构的设置,首先,挖除耕土,重新填土并进行压实处理,保证土层压实度达到标准,避免原来耕土压实不牢影响防渗效果;其次,在其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细砂,同样采取压实工艺,避免土层及砂层在日后使用中下沉现象的发生,增强整个防渗层的承重力;最后,防渗结构层可以选择中间带有土工膜的无纺布,避免砂粒等对土工膜的破坏,主要防渗材料选择软性HDPE土工膜。由此可见,罐基底部是由底板、沥青砂、砂粒等多种材料构成,能够在各个环节吸收渗漏物。另外,为了能够避免罐基渗漏问题,还可以设置渗滤液导管,收集渗出液体,能够根据渗出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2]。

(2)防渗技术在地坪中的应用

油罐储运区地坪基础构成相对简单,除了管道基础、地下污油等部分之外,其他部分没有构筑物,且地表负载能力较小,基本上没有车辆通过,在对上层进行设计时,可以适当降低其厚度。地坪防渗处理要将刚性与柔性技术相结合,底部可以同样采取基础层设置方式,将砂粒层、水泥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结合到一起,有效增强结构防渗性能,避免受到外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缝隙,影响防渗性能。除了上述两个重点部分外,还需要加强对一些特殊部分的管理。

(3)固定周围防渗层

在进行防渗处理过程中,如果对特殊部位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体防渗效果。罐基部分与地坪中间设置HDPE保护膜,可避免渗漏的渗透,增强整个防渗层的连续性,但是其端部等部分的处理也十分重要。因此,针对罐基底部环墙式设置,在完成土工膜设置之后,要采用膨胀螺栓结合钢板压条加以固定,避免其发生移位,影响防渗效果,另外,渗漏介质极有可能穿透防护膜污染地下,需要在墙与土工膜之间进行密封处理“,细节决定成败”,石化企业要重视对每一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整个防渗系统尽善尽美,避免由于小细节的疏漏影响防渗效果,污染环境。石化企业储罐区防火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为了避免由于防渗系统受到火灾等情况的破坏,应在防护膜与防火堤之间采用钢板进行固定,将缝隙填实,有效增强其防渗强度。管道作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渗漏情况的重要通道,与环墙紧密相连,管道与管靴之间如果密封不好,会从接口处渗漏。因此,要进行密封处理,确保整个防渗系统的完整性。

2加强对口储罐区的实时监测

由于储运区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各类管道,例如:含油污水管道等,这些管道如果出现泄漏现象,也直接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影响水质,破坏土壤结构,且难以及时处理。因此,加强对储罐区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相关负责人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监测和监督方案,将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注重细节检查,监测地下情况,从源头上避免渗漏问题的发生,提高石化企业管理水平,更好地落实环境保护目标[3]。

3结语

第10篇

通过对不同企业的调查分析,目前我国石油化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项目建设施工的风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较为粗放,没有严格的精细化管理,而关于施工的风险评价也往往只是表现在形式上,这将导致在安全管理中采取的措施往往不能得到其预期的效果。在实际的石油化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中,一般表现为未遂事故和小事故事件;除此之外,项目建设施工承包商自身安全管理基础、安全意识薄弱,故在安全监管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再加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素质较低;另外加快施工进度会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隐患。总的来说,我国石油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石油化工企业应不断加强安全管理。

2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其产生的原因较多,涉及到的方面较为广泛,总的来说其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的负责人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给安全事件的发生制造了发生的可能性。生产建设企业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中也是一样的,导致发生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极为淡薄,其采取的安全管理的举措往往不到位。目前,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施工中仍存在着较多的危险作业,如:高空作业,吊装作业等。石油化工的作业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导致在施工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很多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极为淡薄,三违作业时有发生,如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中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甚至有徒手进行高空作业的情况;还有一些施工人员肆意劈坏施工设备,给施工带来不安全的影响;有一些管理人员不能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工序的检查与监督。另外,当前的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一部分的员工还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岗位,更是不清楚其职责所在,导致各个工序的相互衔接不合理。而在脱节情况出现时,工作人员开始相互推卸责任,问题常常不能及时的解决,造成其工作效率低下,使得工程施工建设的进度、安全、质量等都得不到一定的保护。由于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中,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监管职责的不明确、互相推卸责任给项目建设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施工人员自身对于企业组织的安全知识的培训的积极性较低,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进行作业操作;同时又因为在追求其工作的进度,导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现场较为复杂,但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其施工现场出现高处、交叉、动火作业、临电作业等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加上施工作业自身的复杂性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由于施工现场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出现,如大雪、大风、高温等天气状况,这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人自身的不安全行为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施工作业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一些员工在高处作业不系挂安全带,脚手架搭设不符合安全要求等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解决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策略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安全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极为重要的,将安全制度落到实际的建设工程中,要做到分工明确,保证其责任到底,要不断提高石油化工管理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责任。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减少相互推脱责任现象的发生,这样既有助于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的安全管理,也有助于及时处理、解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管理,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最重要的管理就是安全管理;而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外部的市场变化的影响,需要根据变化情况制定适合该企业发展的方针,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石油化工企业需要不断对安全进行考量,并及时进行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从而提高企业员工人身安全的提高。由于石油化企业在其石油工程项目建设中,其独特的危险性,使得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显得极为重要,故在其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监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由于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作业越细致,其整个石油化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都能得到相应的保证。工程监管人员在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同时,也需要对其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多加监督、管理,从而可保证施工细节都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显得极为重要,石油化工企业应根据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安全管理体制,以此来加强企业各级责任者的安全意识,为了提高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率,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建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从而确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安全监督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应加强对工程的HSE管理,从环境、安全、健康三方面对化工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是管理者重要责任之一。

3.2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石油化工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特种作业,这就要求化工企业具有优质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保证企业的安全培训能发挥作用,提高全体职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石油化工企业应不断加强对其在职员工关于安全的教育,并不断为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素养。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要不断强化其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其安全素养,从而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的执行是按照规范进行的。其次,要确保安全技术设备不断提高,为了有助于安全隐患的减少,平时应多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保证其工作的规范性。另外,不断进行安全知识的培养,石油化工企业的培育不仅仅是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还需要增强对石油化工工程中避免发生事故的能力及遇到事故的处理能力,将有助于工作人员整体安全素质的提高。对于刚入职的员工,应根据其岗位从厂、车间、班组三方面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其中施工安全不仅仅要考虑到现场中存在的且应注意的问题,更要考虑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问题。为避免安全施工的发生,要保证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有助于减少不安全行为;同时要保证物处于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的敏感性,从而预防、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

4总结

第11篇

随着我国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建筑业也让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但对于目前的建筑行业,虽然有管理部门的监督,相关质量的要求还是不太全面而且还偏低,所以各个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也不一样,这也是导致质量不合格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筑企业互相竞争的情况下,可以要求提高建筑质量的施工技术。只有完善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才有利于施工建设中修建的效率,降低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所以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是十分重要的。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由于建筑企业的规模有大有小,这使从中存在着很大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的差距,因为在建筑领域中我们都是实行总体分包制的,这会造成了在建筑行业没有统一的约束力。然而在工作程序如此复杂的工程系统中没有普遍约束力的管理体系就不会有符合要求的技术管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所说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是我们工程总承包单位的技术管理,他们以承包合同为连接点,建立起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技术管理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很不可靠,受到分包单位经济、技术实力的影响很大,当分包公司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在施工技术、原材料的采购、存放等方面很难满足设计规划的要求,这就会耽误工程的进度、工期,增加工程的成本,使工程建设受到损失,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2.2对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工作不严格

随着经济在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建筑的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得到完善,在施工中,修建的过程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套真正的技术管理系统。还有建筑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也没有完善的监督单位进行监督。这都是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问题。监督管理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强化治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安全隐患的把握,也不能得到解决,且施工建设人员的文化程度也得不到提升。主要还是靠管理部门进行相关人员的文化素质及技术水平整改,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在建设施工上经常发生的质量问题。为了保障工程的技术质量、建筑的安全建设、更好的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我们的监督部门要严格对内部工程进行监督,做好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从建设基础的根本上规范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工作。

2.3建筑施工的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很多施工单位都无法按照国家的严格要求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这让工程的技术标准也达不到要求,所以这就会出现质量问题了,现在质量问题一直都是无法解决的重要因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特别对于一些比较急的工程项目的完工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施工建设中对于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规定的,也要使用,出现问题的一定要及时的解决处理,避免建筑施工单位与建筑施工人员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工程的耽误延期或损失,一定要严格把握好建筑施工的质量。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的有效措施

3.1技术管理中的组织体系优化

考虑总包商和分包商的实际水平还有着差异性,在这基础上,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这样才能摆脱过去完全依靠分包合同对技术管理组织体系进行的约束的模式,而是采用专人负责的形式,在进行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保证在分包时,我们要落实好技术管理资格的工作,将责任具体到人。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个单位应做好人员的调度工作,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不同部门相互配合进行施工,而且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及管理,这样更好的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施工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3.2施工中的技术优化管理措施

为了创造出有利的施工条件,在施工准备阶段要使技术准备工作做足,从而使工程施工任务能够沿着设计方向顺利开展。在施工技术准备阶段,要充分理解和分析建筑工程特点、进度、要求,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进一步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从技术、物资、人力等多方面为工程建设提供完善的准备条件,通过完善的准备是施工按照预定的方向稳步顺利推进,并且要使建筑工程的交付时间和交付质量与工程要求相符合,同时,注重对生效率的提高和工程成本的降低。在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是要明确施工组织计划在指导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将施工准备和基本技术条件考虑全面,同时在对职工组织计划中,要对岗位职责和岗位责任人进行明确,通过汇总修订后方予以采用。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施工现场的技术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施工时间、施工成本以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加以控制,使施工过程技术管理得到优化,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消耗,实现管理上的经济效益。

3.3技术文件管理措施

技术文件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主要有变更文件管理和竣工文件管理两个方面。从变更文件管理上看,工程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施工效益具有决定的作用,因此,在对变更文件的管理中,要注重文件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并加强对变更文件存档和保管的重视力度,准确的填写信息文档是对建筑施工人员严格的监督管理作用。以便提高建筑施工后期效益。对竣工文件管理方面,由于竣工文件是建筑工程文件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竣工文件管理效果,首先,要对工程竣工图上缺少的项目以及工程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对相关的技术项目要注意其全面性和完整性,不能使相关的技术项目出现遗漏的问题。其次,由于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文件与资料上的记录日期不相符合,则会使后期文件管理工作陷入泥潭,整改难度也较大,因此,在对资料的填写上面要以认真、及时准确、符合规范要求,实验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监督。

4结语

第12篇

目前应用的相关物流信息系统是为了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物流业务各个环节中,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其特点主要是具有固化管理、优化操作、资源和信息共享、数据分析传递快捷准确,且能够在动态管理中决策,使物流各个环节联系紧密高效等等。

1.1公司物流管理模式专业化采购管理模式:业务部门按照GW公司总部划分物资的60个大类来组建的采购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责是完成本部门执行所属大类的所有区域需求物资的采购并跟踪至办理合格入库手续。一体化采购管理模式:业务部门按照GW公司境内外项目部全球各大区域而对应组建的采购保障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责是执行所属区域(项目部)所有需求物资的采购,并跟踪至入库、出库、发运到指定项目部。

1.2公司常用采购方式一级物资采购:GW公司总部制定了一级采购管理目录,由总部授权所属单位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实施采购。年度框架协议采购:GW公司总部一级物资(及以下)的物资,参照一级物资采购办法按年度进行招标或谈判签订年度框架协议的采购。其它常用方式采购:询比价采购、招投标采购、单一来源(谈判)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代储代销采购、网上超市采购、运输服务采购以及其它工程、技术、维修、租赁类采购等。

1.3常用的物资信息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GW公司总部投入使用的在线价格查询、订单审批、入库和出库等业务物流数据系统。PS(PeopleSoft)系统:由GW公司投资开发使用的网页式物流软件。境外项目部通过网络PS系统向国内总部提报采购计划,国内业务与ERP系统切换,执行完后再集港发运,并通过PS该系统将相关信息反馈各境外项目部。GW公司总部合同审批系统:GW公司总部内部投入使用的合同在线审批系统。GW公司总部物采平台系统:GW公司总部内部投入使用的物资采购方案审批、寻源采购及信息同步与共享业务等在线系统。公司价格审批系统:公司对常用物资低于招标额度而投入使用的价格审批系统。公文网络平台:公司还利用公文办公平台传递与审批业务文件,包括供应商管理、考评、招投标方案审批和招标结果上报备案等。

2公司物资供应链及管理系统

2.1供应链与全球采购供应链: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E.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发展而来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些相互合作的企业所构成的整体,这些企业通过合作事先战略定位,增加运作效率。全球采购:全球采购是一种方法,他要求采购将整个世界看作是组成部件、服务以及最终产品的潜在来源。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进入新市场,或者获得同一个供应商的帮助使全球企业更具竞争力。尽管有局限性,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为整个世界既是一个市场又是一个供给源。

2.2公司物资供应管理系统GW为钻修井、测录试和井下作业的综合技术服务型石油钻探型企业,其供应链管理及相关核算系统具有典型的施工企业特点。

(1)计划立项系统:GW各项目部根据作业队伍物资需求信息编制物资需求计划。配件类由物管中心审批,固定资产及长摊类由规划计划处审批。

(2)采购系统:公司采购业务部门根据计划指令需求的规格及数量,以优质低成本完成的物资采购。公司负责GW境内外的装备类和二级(及以下)统购物资采购与运输;GW二级单位和境外项目部根据自主采购权限和范围行使补充采购职能。

(3)运输系统:公司运输保障部根据运输计划将物资及时发运到境内外各项目部。主要委托货运或货运公司操作;境外项目部配合目的港货物清关及之后的内陆运输,GW生产协调处是运输管理职能部门。

(4)仓储系统:公司仓储站负责妥善保管物资,正确及时完成入库、出库并形成相应记录。该部分由境内和境外两部分组成,境内仓库主要为境内作业队而临时储存的周转仓库,境外为当地仓库,包括项目部仓库和作业队仓库。

(5)生产协调系统:GW生产协调处牵头并由物资的需求单位和各境内外项目部组成,它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保障中心和生产协调指挥中心。

(6)会计核算系统:财务部门负责收集供应链管理各环节财务信息、材料核算与资金流动,是反映公司物资的周转和消耗等状态的系统,主要由GW财务资产处、二级单位财务科和项目部财务部组成。

3、管理模式优化

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简析人员管理和计划管理欠完善,尤其是供应保障管理模式问题最为突出。

3.1物资供应保障管理模式

物资保障管理模式优化前,境内外共设立了9个专业化大类采购部门(见表1),分别负责相应的大类物资的采购。

3.1.1境内项目部采购管理境内项目部由于供应商、物资业务人员和作业现场人员相对来说距离近,沟通方便。在作业现场遇到任何问题,从技术、人力、库存备货、设备回厂返修及各种应急设备和措施等诸多方面都有利于快速处理。对于供应商来说专业化的采购其数量是规模化和大批量,更便于他们组织提供售后服务。

3.1.2境外项目部采购管理境外项目部则不具备以上优势,且还涉及货物的国际运输、出口退税、到港物资清关、项目成本结转等多个复杂环节。境外物资需求弱化了专业化采购的规模批量优势,反而凸显个性化、区域化、紧急化与整体化等特点。由于境外后勤保障人员少,物资到货时间则越短越好,批次越少越有利清关和内陆运输。针对每个订单的包装、交货期和国家不同等差异性需求较大,专业化采购会由于各部门业务量、办事效率和业务人员不同,而容易产生很多物流环节上的瓶颈问题,再加上物资到货、验收和出入库以及运输集港、装船等业务与运输保障部人员的衔接等,更会直接降低物流时效,有些问题的滞后解决还会带来恶性循环。所以,对境外项目来说,一体化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优势远远大于劣势。

3.2采购计划和运输计划

3.2.1采购计划信息不全面境外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物资计划提报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化工类和测录试两类物资采购计划,境外项目部一直按大类提报且比较专业。主要是这两个专业涉及的物料种类较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所用物资的熟知程度较高。相对钻探类物资而言,物资种类庞杂,现场物资管理人员大都是机械师或电气师兼职,对所有跨大类物资属性并不一定全部熟悉,物资采购计划型号、技术规格及物资编码等会产生一些误差。采购过程中,有些物资信息需要反复确认,会使采购周期延长。还有作业现场人员对物资消耗无准确的前瞻性和规律性分析判断,未能实现科学化、系统化采购计划管理。

3.2.2运输计划信息不准确运输计划是运输部门执行运输任务的唯一依据,计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反映计划提报质量的关键。计划提报不及时将给运输货物的箱单发票制作、实物包装、数量核对、询船、定舱、报关、报检、运输全程监控和定险定损等工作带来很多隐患,也会导致货物无法报关或清关或不能及时到达等问题。公司对提交运输计划的要求,成套设备应在预计起运35天前,配件和材料应在预计起运25天前。突出问题是为了市场开发需求,成套设备运输和公司统购物资运输计划,基本上都是刚采购完或在采购过程中就提交了信息不完整的运输计划,物资合同号、金额、包装、重量、尺寸等信息误差较大,给后续运输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3物资库存及周转方面

3.3.1境内物资仓储管理水平一般公司境内现场物资仓储功能主要由境内仓储站和临时库房来完成,各境内仓储站的布局需要根据项目和井队移动作业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境内需求物资采购后,先送达公司境内各地仓储站,再由需求单位自提或提交运输申请后由公司安排二次倒运到作业现场。由于二次短倒需求的特殊性,往往所承运车辆吨位与所承载货物量不匹配,时有车辆亏载而造成浪费的现象。

3.3.2境外需求物资国内周转库效率不高境外需求物资周转库收货是按照国内厂家货到后验收入库,其计划性不强。出库物资也是根据项目紧急程度来安排装箱和提交运输计划,缺乏全程信息共享和全流程货物动态的计划性和高效性,时有装好了货物又掏箱的现象发生。由于整个过程有物资入库、开箱查验、入出库、包装、分类装箱、提交运输计划、集箱与集港等多个环节,导致采购和运输部门无法准确掌控实时动态的准确信息,直接影响了货物的整个发运效率。由于仓储管理不到位,也会出现延迟收发货、货差或发错货物等现象;有些向境外周转的测录试临时储备物资和一些装备,无法及时核准到具体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库存和在途物资。

3.3.3境外项目部库存管理有待提高境外作业现场物资管理由项目部及作业队负责,库存周转率较低原因:

(1)物资种类繁多。主机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型号,相应所需零配件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均不同,各种常用物资达4-5万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作业地点分散,办理入出库耗时费力,运输距离长,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还有对库存管理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手段不强等因素。

3.4供应商管理不尽科学

目前公司入网供应商800余家,其中生产型的企业不足一半。按照目前GW境内外的工作量,供应商总数削减一半即可满足整个GW的生产需要。因大量低水平小生产商和中间商的介入,不但造成整个供应商管理工作量的增加,更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成本逐年增高。

3.5质量管理措施滞后

公司有专业的质量监督中心,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对货物的质量抽捡,合格率很低。公司无专业检测设施和手段,到货验收只通过目测检查进行质量把关,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化工类物资批批检验,配件类是箱箱打开逐个查验,在流转繁琐的程序中,经常遇到项目紧急需求物资,只能空运进行补救,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3.6物流管理人员配置不足

依据近期的调查结果,公司三分之一的海外钻修井项目未设立专职物资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职后勤保障管理人员。有些海外项目虽有物资管理专职机构,在专职人员定编配置上严重不足,也是供应链管理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因素。培训、配置和储备合理数量的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是供应链所有程序能否规范运行的关键。

4、优化后的机构、业务流程设置及优势

4.1业务部门设置

2013年公司实施采购专业化和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优化策略,境内业务保留了原专业化采购的9个采购部门(详见表1)。境外业务按照区域新增设了四个区域保障部(化工、测录试保留境内外专业化采购),境外保障部实行采购、运输、退税和结算业务一体化,即每一单业务都由一个业务人员从头至尾做下来,避免了中间环节因工作交接出现误差。国际贸易部负责保障业务以外的所有贸易类业务,运输保障部按照区域分设中东、中亚、美洲和非洲四个区域化运输业务小组,分别负责各自的大型装备运输和设备回运等运输保障业务及结算等工作。

4.2管理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4.2.1供应链整体优化方面综合分析GW供应链管理现状,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基础管理薄弱,尤其是过时的保障管理模式和流程是导致保障效率不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措施如下:

(1)完善公司技术管理部(编码科)职能,增加编码管理、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建立成套设备台账和配套清单,落实原配套厂家相关信息等。

(2)整合生产经营部,使其负责计划、仓储、生产协调和经营管理。

(3)加强国际贸易部的采购职能,将一类集中采购物资、集团电子商务采购物资和第三国采购物资纳入国际贸易部业务范围。结合国际贸易采购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其专业化采购和国际采购能力。

4.2.2物资保障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优势互补物资供应链业务流应该是融合专业化标的物与通过公司供应链全流程的优化,质量控制、结算办理和招投标管理等方面的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4.3采购计划管理方面

为了解决部分不具备条件的项目部未能通过ERP系统提报准确的采购计划,避免计划提报不及时、规格型号和物资编码不齐全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反复确认和数据重复录入,简化审批流程等工作,公司在采购计划管理上下功夫,从部门设置的源头上优化设置,且不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4.4采购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各专业采购部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供应商管理,接受公司采购计划指令,按要求完成各项采购任务。境内保留专业化采购模式,境外按照区域一体化模式,力争同一批次采购需求计划按照统一的流转时间进行供应,避免了错综复杂的信息交替,使海外项目物资的信息跟踪、出口退税和境外成本核算得以顺利进行。

4.5运输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仓储管理站和运输保障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根据指令接收采购物资,负责物资的验收及库存管理,根据运输计划组织物资发运。通过统筹安排,加强各仓储站虚拟入出库的管理(直达料),靠前管控,最终提高了所需物资发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6生产经营协调体系

该体系主要负责完成物资需求计划汇总和流转,下达采购及运输指令,协调采购、供应、仓储管理等各个环节。GW层面主要由物管中心和生产协调处组成。公司整合了生产经营部,作为公司的物资调剂、采购、仓储、计划和生产保障协调体系核心。

4.7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质量和仓储管理体系

4.7.1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严把供应商和服务商准入关,定期开展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评审和产品服务质量评价。加强了供应商考察和资质认证工作,由境外项目或境内作业单位根据现场装备、配件及化工品的使用情况,推荐信得过的战略合作供应商,结合资质认证和使用单位质量反馈,将供应商数量逐步控制在200-300家以内,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

4.7.2质量管理、管控前移组织同类产品成本对标分析,确定合理价格,同生产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提高质量保证金比例,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加大处罚力度。不定期对供应商和服务商进行产品和服务定期检查或突击抽查,使供应商和服务商最终能够自觉控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关口前移至由供应商自己来管控。

4.7.3技术体系管理对所有境内外设备建立设备台帐和配套清单(含配套供应商),规范技术、技术协议、质量和检测标准库。建立物资生命周期表,完善物资编码库、合同价格库、优质供应商和服务商名录库,不断更新各仓储站的实际库存数据,强制执行单证备案和档案管理程序,以满足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技术信息需求。

4.7.4物流过程控制管理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在完成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认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年度框架协议组织实施力度,缩短组织周期,优化结算程序,大大提高了框架协议物资的保障效率。如境外需求的化工品,通过框架协议减少了合同签订量,缩短并统一了各供应商的框架协议下物资的生产周期、质量和运输包装要求,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库存。

4.7.5扩大可行的虚拟入出库比例境内物资在具备直达施工现场的条件下,由公司国内仓储站人员到项目需求目的地进行现场联合验收并办理虚拟入出库,即提高了运送效率又节余了大量的周转时间和倒运成本。境外项目在保证公司统购物资和合理物资库存量的基础上,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逐步加大直达料的比例。业务员在给厂家下达订单时即可将包装要求和运装要求等一次性详细的规范下达,具备发运条件后即可直接将货物运抵提前确定好的货代堆

4.8利用信息化,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4.8.1完善物资编码管理公司组织人员按照“唯一和通用”的原则,对公司生产作业涉及的各种物资,进行统一编码,规范物资中外文名称,大大减少了由于名称不一致而造成编码不准确或一物多码的情况。

4.8.2强化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化推广在物资计划及采购环节中获取了以下良好的效果:

(1)物资需求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需经过多种传递路径和审批手续,实现了实时记录,便于信息使用部门及时掌握物资计划完成的时效性,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的不及时、不准确,提高了管理和决策水平。

(2)充分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了各部门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后只能存储在本部门的问题,冲破了“信息孤岛”现象。

(3)实现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简化了单据传递及会计核算流程。

4.9国际化物流供应体系的建立

公司在境外建立了两个子公司,全球物流供应体系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公司计划在全球其他合适的地区增设3-5处境外物流采购供应基地,实现物流的当地采购,就近供应,以降低物流成本。借鉴国际成熟企业经验,制定规范的物流基地管理标准,保证了公司国际化物流管理体系的高起点、高标准,较好地实现了保障供应、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依据经济效益原则,明确各境外物流基地的物资采购供应目录,规定并规范了各业务部门和单位的业务范围。

4.10发展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国际贸易的增长带动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顺畅促进国际贸易,两者相辅相成地发展。GW国内业务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国际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展示平台将大大拉动公司国际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业务既是日常生产物资保障的补充,也是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

5、结语

第13篇

石化企业一直实行的是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其发展是以高能耗、高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在许多员工观念中,石化企业的生产就是如此。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转变其发展模式,必须要转变其发展理念,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是要转变管理人员的发展理念,国家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使各石化企业都能有所了解,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是要转变生产人员的发展理念,许多污染的形成就是生产人员的环境意识不强,操作不够规范形成的,因而要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让其在生产过程中践行这一发展理念。

2.建立环境管理的保障机制

要实行环境管理,在明确环境与发展的重要性之后,还应建立一套制度对生产过程加以规范,保障环境管理得以实施。首先是法律手段,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重污染企业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标准之后才能排放。其次是经济手段,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对重污染企业实行适当补贴,帮助企业建立废弃物处理装置;同时对于排放超过标准的企业,采取相应的经济处罚,以保证环境管理在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行。最后是企业内部形成生产过程中环境管理的试行办法,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管理的要求进行,让环境管理有实施的保障。

3.在污染处理中以预防为主

环境管理重视化工企业生产中的环境效益,在这类的生产中,防治污染最主要的就是在生产中预防污染的产生。石化企业的生产需要经过众多环节,涉及到的设备也多种多样,要做好污染预防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积极措施处理漏油、漏气、跑油等事故。因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定期开展对生产设备的检查,对漏油、漏气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保持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针对一些落后的设备要适当的淘汰,采用新型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同时,对生产人员的生产操作规范程度进行抽查,查看生产人员的生产情况,对部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形成的污染进行指导,从而做到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此外,针对一些已经出现的污染,要及时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做到污染和治理的同步进行。

4.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

石化企业的污染主要是废弃物的排放超标,因而在生产中进行环境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不可避免,然而部分废弃物并不是完全无用,也可以用来加以提炼重新进行生产。通过在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中加入一些化学成分,废弃物就可以变废为宝继续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从而也就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石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让这些材料重新发挥其作用,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材料,还可以减少污染,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结语

第14篇

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及查阅相关的资料,现总结出当前时期下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石油企业安全意识十分淡薄,忽略安全生产

浮躁以及形式化是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一个典型表现。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某些企业不顾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短时间内取得高效益,对改善劳动条件的资金进行最大程度地挤压,从而使得石油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预防石油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关键就在于提高人们的安全认识水平,在完善以及强化安全管理的同时,必须对石油工程现场工作的每个环节或细节加以夯实。一个企业,毫无安全意识的人极少,但是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却大有人在。

2.忽略安全管理的有效作用

石油企业属于一种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强调安全生产的概念,然而由于工作时间比较紧凑,石油工程作业任务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石油企业完全忽略了安全管理,直到发生事故后才开始追究责任,使得安全管理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保证企业平稳以及高效地完成每年的安全生产任务,我国政府于2002年颁布了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的法律法规,即:《安全生产法》,该部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已经有法可依,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化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对促使石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势必会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3.石油工程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但理论联系实践少

作为风险较高的石油企业,应该对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改进。自1997年开始国内石油行业便陆续了关于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这些标准性文件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以及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推动了国内石油企业尽快构建以及实施HSE管理体系进程与步伐,节约了大量的企业成本,改善了企业的形象。同时,国内率先构建HSE管理体系的部分石油企业在这个方面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二、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策略分析

基于当前时期下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势在必行,具体策略如下:

1.积极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以安全文化为基础,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能够很好地提高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应该对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给予高度地重视,可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等,在企业员工生活区设立人性化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栏,对安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风险、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各个细节、注意事项等进行详实地宣教与讲解。在这样理想的宣教氛围之中,可循序渐进地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加以强化,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可有效地减少习惯性违章,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能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规则,在石油工程安全生产中将安全意识完全融入其中。

2.符合人性化的根本需求

安全生产是保障石化企业长久生存以及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管理工作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根据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的本质特征可以得知,人性化管理应该集中对员工的基本需要、员工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员工的工作激情以及员工对企业的态度、职责等加以体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安全事故积分管理制度,将员工的各项违章行为进行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分类,如可按照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蓄意及严重等级别的违章类型。总体而言,应该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样就能够很好地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3.加强应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注意突出抓好应急预案的实战性演练及编制,各家石化公司及企业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定,分类及分级健全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响应预案等。根据相关规定向当地政府及有关分管部门上报,做好与地方政府的良好衔接及联合预演。

4.强化制度约束

在实际的石化工程安全生产之中,应该将人性化管理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其中,首先应该注意加强制度上的约束力。很多石化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会陷入误区,即他们经常认为只需要进行安全生产就可以了,不需要加强人性化管理,也不需要制定具体的人性化管理制度,认为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形式化的管理模式,对管理制度也不够重视,甚至在管理制度实施、落实之后很难将其落实到位,并对制度置若罔闻,不仔细对待等,从而给安全管理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人性化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反思。根据石化企业所具备的特点、生产工艺以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等,制定较为完备的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的各类生产活动进行切实有效地约束,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且主动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保证石油工程生产的安全性,从而提高石油工程生产的效益。

5.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工作若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还是需要管理者所采取的有效手段及一线员工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但是,由于一些管理者综合素养较差,制定工作计划粗枝大叶,工作内容在安排时也缺少这缺少那的,在工作现场仅仅是形式化的检查、粗略的根据制度进行,从而造成工作上所出现的各种漏洞,从而对石化工程安全生产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应该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1)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各项学习,如讲座、培训等,不断强化员工队伍的业务素养,并设立监督组确保各项培训工作落实到位;(2)将遵守纪律作为员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3)在对员工进行培训过程中,还应需要将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至实际的培训过程之中,使其职业道德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树立员工主人翁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第15篇

(一)违章操作

在生产中,违规操作、操作错误以及不按照化工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等。化工的储存、运输以及生产都有严格的程序,违背安全操作规则,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笔者的统计来看,在整个化学事故中,由于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化学事故大约占了28%左右。

(二)设备故障

1、先天性不足

例如:化工场地选择不正确,规划不够合理,不符合化工厂搭建的安全距离,生产工艺不够成素等等,都会在化工的生产上带来先天性的隐患。

2、设备设计上的缺陷

设备的选取不当,制造安装设备的质量低劣,缺乏比较的管理、维护以及及时的更新等等。多数的化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汇总都需要高温、高压,加之多数材料产品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极容易造成生产所需的管、缸、塔由于腐蚀损毁导致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出现跑、冒滴等现象。

(三)管理上的漏洞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能够及时的将隐患消除或者治理,化工生产操作员工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作业环境底下,管理层领导不当等,都容易导致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意外因素

意外事故主要是包括了突然的停水、停电,导致化学反应失去了原有的控制,或者是在有害物质的运输中,出现了爆炸、泄漏或者是车祸等事故。从上面四方面的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来看,化工事故造成的原因当中,人为因素占有的比重较高。既然化工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有过高,就应当想方设法的将人为的化工事故的发生控制完好。

二、预防化工事故的几点措施

(一)把好设备质量关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设备技术工艺的不断改善以及量得增长,经过多年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而新投入的设备仪器还没有处于稳定状态,而操作人员也没能详细的了解设备的运行,也容易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操作,从而发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所以作为化工企业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设备的安全、质量。例如:根据生产管理的实践,制定出一套相对的、科学的、有效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并建立出相应的台账。尤其是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存储器等等设备以及装置的管理和维护,并对设备定期的检测、维修,如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处理;如遇到不能处理的情况,则需要立刻对有关的单位进行报告。

(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建立出使用的、恰当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化工生产的安全与每一个操作员工的人生、财产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关系到企业存亡、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就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企业想要争取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安全的生产是必要的前提。在企业中,要树立出安全就等于效益的生产经营理念,在内部建立出自我约束、检查、纠正的管理体现,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有效的遏制安全事故的预防、发生。

(三)建立安全事故问责制

在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令第302号文件)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了《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在制度的施行之后,石油化工企业先后将重大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落到实处。如果发生以下几类重大安全事故,则应追求其企业领导责任:其一,违反了安全生产、消防、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其二,违反了企业新建或者是扩建的项目管理制度规定;其三,违反了国家、行业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其四,面对安全事故,处理不够及时、恰当,从而导致事故进一步的严重或者出现次生灾害;其五,没有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以及上岗技术指导、监督。

(四)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是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机构的合理完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必须要有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强其执行力。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能够落实到位是管理的关键,有管理制度不执行,是安全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源头,安全生产必须将制度落到实处,否则一切都是空话。领导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的执行每一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员工都懂得安全、了解安全、重视安全。在遵守安全制度中,对于一些取得了成绩的人员要进行一定的表扬与奖励,相反,对违反了操作规章制度的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

(五)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想要将安全生产做到最好,保证员工人生、财产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话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理。为了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员工将生产实践与安全理论联系在一起。在企业内部,除了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同时,还应当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的生产管理中来,只有调动、发挥出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积极性,才能够有效的切断、防止安全事故的根源。让每一位员工养成安全意识,真正的实现员工能够拥有自保能力、相互保护能力以及配合保护的能力,这样也能够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将至最低。安全生产管理,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对化工企业生产中人员的操作进行安全的、有效的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条例、章程等。在企业中建立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不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都应当将安全的理论知识熟记于心,在上岗之前,加强技能操作培训,改正以往操作中的不安全、不正确的操作方法。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将有效的方法贯穿到生产的每一处。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