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优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内部干扰产生的原因
内部干扰是由于网络规划的不准确性、网络运行环境的变化、工程维护中失误,造成的相邻小区的频率干扰较大,从而影响掉话率、接通率、越区切换等指标,并进一步影响话音质量。
1.通常的内部干扰来自一下几个方面:
频点不干净
频率规划或频点选择不正确,在较近距离内存在同频、邻频现象。目前市区的站点分布越来越密,而分配给网络的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频串规划时存在同频,邻频的可能性,使用户在同一地点收到相同频点且载干比小于9dB或相邻频点且载干比小于一9dB的信号,在通话中产生严重的背景噪音甚至掉话。
小区的BCCH频点的选取特别重要,因为在空闲模式的时候为了保证最好的覆盖范围,BCOH频点是没有功率控制满功率进行发射的,这样如果BCCH频点不干净特别容易带来内部干扰。BCCH所在频点包括以下控制信道:下行的FCCH、SCH、PCH、AGCH和上行的BACH。当小区BCCH频点受到同频或邻频干扰时,将影响这些控制信道在手机与网络通信中正常传送信息,比如手机解不出SCH中的DSIC码、手机随机接入失败、不能正确接收移动台测量报告等,从而影响手机的接入和通话。尤其是同频干扰不仅导致通话质量恶化而且手机较难解出邻区的BSIC码,这样在空闲模式下选择该小区为服务小区的手机较少,在通话模式下该小区参加切换目标小区候选队列也较少,使切换进入该小区的呼叫较少,小区总体话务水平较低,造成小区资源浪费,并因切换不能切入最佳服务小区而影响系统整体的通话质量。
2.强烈的镜面反射
大城市中由玻璃幕墙装饰的高层建筑物会引起电波的强烈反射,这种反射波很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同频干扰或邻频干扰,此时需调整天线方位角以避开玻璃幕墙的反射。
3.小区参数定义不当
这类情况比如出现同BCCH、同DSIC的情况时会对无线接口造成干扰。在GSM系统的无线接口中。随机接入和切换接入信令使用相同的编码和脉冲方式,均使用8位信息码加上6位奇偶校验位,并且这6位奇偶校验位和目标小区的BSIC相异或。小区收到接入信息时,与本小区的BDIC比较,若相同则进行下一步解码。这个时候如果存在距离较近的同BCCH、同BSIC小区,那么这两个小区都会接到手机的接入请求,并且都会认为自己是手机请求的对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GHOST现象。这个时候两个小区都会为手机分配SDCCH信道,而手机只能接受其中的一个SDCCH,另一个SDOCH则会超时溢出,系统记为一次SDCCH话。同时同BCCH同BSIC还会带来大量的切换失败,因此必须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另外,MAX__TX__BTS、MAX__TX__MS等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干扰。如MAX__TX__MS设置过高,则在基站附近的移动台会对本小区造成较大的邻信道干扰,影响小区中其它移动台的接通和通话质量;过小则在小区边缘的手机将很难占上信道,且受外界干扰更大。MAX__TX__BTS设置过大则会与邻小区产生覆盖交叠,造成信道干扰,手机占用信道困难,通话质量差;过小又会在部分区域如室内或电梯产生覆盖盲区。
4.基站天线高度及俯仰角、方位角设计不合理,导致覆盖范围的不合理,使小区的覆盖范围超出设计覆盖范围,从而与邻小区产生同频干扰或邻频干扰。
减少内部干扰的方法
通过OMC—R收到的报告、DT测试及OQT拨打测试、用户申告等方式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干扰情况。通过对干扰产生原因的具体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减少干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
对基站硬件进行检查,确保硬件部分工作正常。定期对BI-S的收发信系统进行检查,减少收发信系统杂散发射与响应,提高收发信系统的性能,减少干扰;定期对BTS的主时钟进行调整(频偏越小越好),减少所用信道受其它信道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及系统指标。
通过OMC—R及一些工具软件检查小区BCCH、BSIC、CI、LAC等参数的设置是否恰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借助ODBC等工具可以方便的查询全网频率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同频和邻频现象,及时作出调整。适当调整BTS和MS发射功率参数,改变基站覆盖范围,减少对相邻基站的干扰。在保证小区边缘处移动台接入成功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移动台的接入电平,以减少对相邻小区的干扰。
选择语音间歇期间系统不传送信号的不连续发射(DTX)方式,限制无用信息的发送,减少发射的有效时间,从而降低对无线信道的干扰,使网络的平均通话质量得以改善,并能减少手机的功率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使用跳频技术。跳频可有效地改善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特别是慢速移动体的传输质量。跳频使得发射载频以突发脉冲序列为基础进行跳变,从而可明显减低同频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效应,达到干扰源分集和频率分集的效果。
调整天线的方位角与俯仰角,使得无线网络覆盖合理,尽量减少覆盖交叠和覆盖盲区的现象,改善无线环境,减少无线干扰。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加大定向天线俯角的过程中,水平面主方向的增益降幅比其它方向大,因此改变天线俯仰角来消除同频干扰比单纯降低发射功率更有效。案例分析
2006年5月郑州市区进行了全网频率割接,在割接以后的DT测试中发现,在107国道和南三环交接的地段(如下图所示)出现了掉话的现象。进行后台分析发现当时存在同频的干扰,超过了同频9EIb的门限,导致当时通话质量变差后掉话。用MAPINFO查看发现42712和42965存在同频,由于频率规划采用的是纯手工的分配方式,而这两个小区没有相邻小区的关系无法通过切换来体现相互的覆盖深度,所以在分配频点的时候出现了同频相邻的情况。
1.1网络化系统及其特征
复杂系统往往具有分布的区域性和网络性等特征,本文研究的对象网络化系统是指网络化的复杂系,即网络环境下的复杂系统,其特征是通过计算机络将各子系统相连构成一个网络化的复杂大系统,络环境可以是局域网或是btemet网络。随着计算网络及其技术的发展,网络通讯得到了极大的提,网络的规模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使得原来分散较难实现的数据输出和交换,可以在一个“贯通”的络环境中实现,其信息的传输均依赖网络进行。本研究的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是指对网络环下复杂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
1.2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问题
实际系统中的优化问题无处不在,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及其技术的发展,使得分散的、具有区域特征的复杂系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网络化系统,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就是将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与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问题可以描述为: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复杂系统,将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与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网络化系统进行集成优化控制,获得网络环境下复杂系统的优化解。
2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实现
2.1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算法及其实现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就是将复杂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和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用来解决网络化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问题,使其在难以建模、系统具有网络化和区域化等情况下,获得满意的优化控制结果。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的特点是引人了网络回路,在优化算法中引人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其优化控制更加依赖于网络系统和网络技术。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在于动态系统优化与参数估计集成优化方法的实现和网络信息传输,借助于动态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和网络自动化技术可实现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可以基于局域网或Intemet实现。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2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特征
对一个动态优化控制方法,除了给出优化算法,还需要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优化方法的实施。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的性能包括实时性、最优性、收敛性及其鲁棒性等。
2.2.1实时性
在引人网络之前,针对跨区域的复杂系统,其优化控制的实施是很困难的,即使能够,其实时性也难以保证。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由于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集成优化控制,可以较好地解决跨区域复杂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实时性问题。
2.2.2最优性
算法最优性是指在算法收敛的情况下,收敛解是否实际系统的最优解。对于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在最优解存在且唯一等假设条件下,若算法收敛,则收敛解满足最优性必要条件,即所得优化解是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
2.2.3收敢性
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需要实施,首先要求其优化控制算法是收敛的,收敛性就是研究算法收敛的条件,针对不同的算法其收敛性条件有所不同。对于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其优化的框架没有改变,只是引人了网络回路,利用算法映射及压缩映射原理,通过分析可以获得保证优化算法收敛的条件。
2.2.4鲁棒性
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方法的鲁棒性问题是指在存在这样那样扰动的情况下,优化算法保持其收敛性,并收敛到最优解的能力。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在不需要实际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的安全问题必然影响到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的实施。因此,对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的顺利实施。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对策予以解决。
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为解决区域性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方法具有以下优越性:
l)由于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本质是采用动态大系统的DISOPE递阶优化方法,这样就使得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在不需要复杂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实际系统的真实最优解;
2)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为解决跨区域性的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现途径和形式。同时由于网络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传输实时性的提高,使得实时地解决区域性的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成为可能。
3结束语
本文将大系统的递阶DISOPE集成优化控制方法与网络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分散性复杂系统的优化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现途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文中提出了网络化系统集成优化控制向题,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及其实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的实时性、最优性、收敛性和鲁棒性进行了探讨,并对网络化系统的集成优化控制实施行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SinghMG,DynamicHierarchicalCootrol[M],North-Holland,1980.
[2]RobertsPD.Optimalcontrolofmonlinearsystemswithmodelrealitydifferences[A].31stConferenceonDecisionandControlProceedings16[C].1992,p257-258
[3]BecerraUMandRobertsPD.Ahierarchicalextensionofdynamicinergratedsystemoptimizationandparameterestimstion[A],IFACSypostiononLarge-ScaleSystems[C].LondonUK1995,p213-218
[4]孔金生,万百五。非战性离散动态大系统的DISOPE关联预测递阶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12)77-83
[5]孔金生,万百五。非线性离散动态大系统的DISOPE关联平衡协调算法[Jl.系统工程,2001,19(4):14-21.
[6]ViktorBNetworkingandintegrationoffaclitiesautomationsystems[M]CRCPreasLLC,2001
[7]彭可,陈际达,邹润民.控制系统网络化及控制系统与信息网络集成技术[J].信息与控制,2002,31(5):441-445
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经常会接触移动通信业务,比如移动、联通等等,而这些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移动网络优化。移动网络优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持续提升移动通信的质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对移动传输网络的优化、对核心网络的优化、对无线网络的优化[1]。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可以通过运营商自己进行,或者将优化任务委托给第三方进行执行,对网络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通过对系统数据的不断调整,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从而达到网络优化的目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基本流程是每天对基站和网络的性能进行观察和统计,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网络性能不稳定的情况要及时上报,并与各个部门之间做好沟通协作,快速准确的对移动通信网络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保障用户的移动通信质量。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人员要每天关注网络和基站的运行情况,并对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和优化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归档,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做好数据储备。
2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现状
2.1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通信业务种类逐渐增多,为人们的移动通信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各种可能性,也使得移动通信网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工具作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产业经营。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网络优化设备与技术,提高了移动通信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将通信设备的功能消耗大大降低,提高了运营商的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满足移动通信用户对于通信业务的多样化需求。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使得移动通信业务向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业务可能性,不断丰富移动设备终端的性能和应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发展将与移动通信系统相互促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不断完善自我,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移动通信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为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2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影响因素
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需要专业的人员和技术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在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质量的好坏与优化产品的进步具有较大的关系,在网络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优化技术和自动化的优化系统与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系统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因此,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技术和设备对网络优化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移动通信网络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网络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移动通信网络特点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如果优化方案与实际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不符,网络优化的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网络优化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网络优化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优化技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优化意识,才能及时、准确完成网络优化任务。
3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措施和发展趋势
3.1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措施
进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首先要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每天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的检查与维护,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预案,一旦网络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其次,加强对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和相关通信主管部门的规定,严格执行网络优化制度,规范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行为。领会网络优化相关法律、文件精神,对网络优化的具体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网络优化工作落到实处[3]。最后,提高网络优化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定期的培训,在提高其专业技能的同时,安全优化意识也得到提升,更好地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进行服务。
3.2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发展趋势
后台观察15min后,RNC、NodeB、7670发送cell包和接收cell包的时延,三者时延几乎一致,说明Iub口传输无时延丢包现象,传输网、核心网侧参数设置满足语音业务需求,MOS值已达到最优。
2无线网侧对于MOS值的影响与优化
无线网侧对MOS值的影响及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口Uu的相关参数的检验,包括空口参数及无线环境两个方面的研究。
2.1空口数据传输质量相关参数
分析检查手机和NodeB之间的内环和外环功率控制过程。在不影响网络系统容量的情况下,手机和NodeB之间的语音信号采用适当的功率控制过程,可以有效地减少语音数据传输误码。大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系统内环和外环功率控制过程达到系统设定要求,对MOS值的影响不大。空口无线侧通过调节防止传输抖动参数Framediscard来降低误码块。针对不同的传输设备和传输中继情况,应设定与其传输条件相符的防止传输抖动参数值,从而达到减少传输误码块提高MOS值的目的。表3是定点测试时,在防止传输抖动参数设定不同值时相应的MOS值变化,可以看出该参数选取27时,对应MOS值最高为4.041,同时MOS值低于3所占的比例最小,故此种传输条件时应将该参数设置为27以提高MOS值。因此在不同的传输条件下必须要进行大量的测试,通过实验结果来选定合适的防止传输抖动参数值,进而实现MOS值的最大化。
2.2无线环境优化
MOS值的高低与无线环境好坏有直接的关系。通过现场测试发现,实现MOS值的无线侧优化关键是优化当地的无线环境,而天馈线调整是最优方法。下面通过案例来阐述无线环境对MOS值的影响。测试车辆由南向北行驶,行驶至某小区北侧约290m处时,手机RSCP为-72.55dbm左右,Ec/Io强度较差,达到-11dB左右,此时该路段经常发生各种问题。通过实际勘测分析,发现某小区基站天线挂高45m,下倾角只有3度,该路段由于距离基站较近,存在塔下黑现象,并且根据该小区覆盖图发现某小区存在明显越区覆盖现象,无线环境较差,Ec/Io普遍小于-12db。调整某小区下倾角经复测后,各小区之间接续良好,该路段Ec/Io得到增强,有明显改善,Ec/Io值都分布在-6db到-8db之间,RSCP为-67.16dbm左右,无线环境得到了优化,网络的语音质量MOS值得到提高。
3实验结果
MOS测试可以直观反映用户感知度,与以往MOS测试选择道路作为选测点不同,此次MOS测试和提升主要是集中在12个典型的用户住宅小区内,意在通过提升住宅小区的MOS值来提高网络质量。以万宝2区为例,从维护系统观察到优化后的RSCP覆盖明显优于优化前的覆盖情况,优化后电平值RSCP均大于-100dbm。表4是万宝2区优化前后Ec/Io和MOS值的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优化前该小区的MOS均值是3.709,而优化后其MOS均值为3.964,高出优化前6.88个百分点。所选的12个居民小区优化前后MOS值分布如图1,通过计算得出其优化前MOS均值为3.8173,优化后的MOS均值为3.9322,并且优化后的MOS值均高于优化前的MOS值,说明当地网络覆盖水平提高,用户感知度提高。当取采样点相近的几个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时,当采样点落在Ec/Io大于-6db比例增高时,MOS值也有所提升。而采样点落在Ec/Io小于-12db比例增高时,MOS值有所下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了实现MOS值的无线侧优化关键就是提高采样点落在Ec/Io好区间的比例,降低采样点落在Ec/Io差区间的比例,即优化当地的无线环境。通过对服务小区的基站进行天馈线优化,适当调节天线的方位角与俯仰角,可以使得无线网络覆盖更加合理,减少导频污染和覆盖盲区等问题,从而达到改善Ec/Io,提高当地无线网络覆盖,提高了MOS值,提升了用户感知度。
4结束语
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就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物质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1.1.1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电缆的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维护工作的进行。在我国以往的计算机网络问题中,对于网络电缆的铺设及维护一直是一大难题。虽然无线网络在当今社会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但是有线电缆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也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在有线电缆的铺设及维护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排线工作,不利于网络可靠性的维护。以此,在以后的网线铺设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纠错余地,尽可能的选择双线布局,以便及时更改路线。
1.1.2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网络终端设备,也即用户客户端。用户使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及时高效的获取原始、准确的信息,因此该设备的可靠性受到用户很大的关注,也成为维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部分。基于此,用户在选择终端设备时,应选择那些大型企业生产的正版计算机,在维护过程中,应装载较为先进的管理软件,以维护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2网络管理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虚拟化的、不分地域的环境空间,因此其维护和管理的成本较大,且管理起来极为不宜;同时计算机网络是一各规模庞大的完整系统,某一环节的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溃败,因此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靠人工操作,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协同工作。
2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2.1计算机网络的纠错性优化设计
该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某一传输或者运行环节出错时,可以选择其他的条件或路径,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如双网络中心的应用、多连接途径的应用。双网络中心是指,在用户进行网络中心设置时,可以设置两个网络中心,一旦其中一个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时,还有备用网络中心保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多连接途径是指计算机用户在接收网络信号时,可以通过多路由发射接收,亦可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的双重使用为网络安全提供双重保障。此外在计算机内部集成电路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以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在不影响其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维修,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2.2计算机网络体系优化设计
在保障计算机硬件可备用的前提下,需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通过多层化的网络设计,使网络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充分体现网络高端设备的性能。
3结语
网络硬件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物质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1.1网络传输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电缆的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维护工作的进行。在我国以往的计算机网络问题中,对于网络电缆的铺设及维护一直是一大难题。虽然无线网络在当今社会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但是有线电缆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也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在有线电缆的铺设及维护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排线工作,不利于网络可靠性的维护。以此,在以后的网线铺设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纠错余地,尽可能的选择双线布局,以便及时更改路线。
1.2网络终端设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终端设备,也即用户客户端。用户使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及时高效的获取原始、准确的信息,因此该设备的可靠性受到用户很大的关注,也成为维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部分。基于此,用户在选择终端设备时,应选择那些大型企业生产的正版计算机,在维护过程中,应装载较为先进的管理软件,以维护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网络管理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虚拟化的、不分地域的环境空间,因此其维护和管理的成本较大,且管理起来极为不宜;同时计算机网络是一各规模庞大的完整系统,某一环节的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溃败,因此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靠人工操作,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协同工作。
3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3.1计算机网络的纠错性设计
该设计是指在计算机的某一传输或者运行环节出错时,可以选择其他的条件或路径,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如双网络中心的应用、多连接途径的应用。双网络中心是指,在用户进行网络中心设置时,可以设置两个网络中心,一旦其中一个网络中心出现故障时,还有备用网络中心保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多连接途径是指计算机用户在接收网络信号时,可以通过多路由发射接收,亦可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的双重使用为网络安全提供双重保障。此外在计算机内部集成电路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以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在不影响其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维修,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3.2计算机网络体系设计
在保障计算机硬件可备用的前提下,需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通过多层化的网络设计,使网络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充分体现网络高端设备的性能。
4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正是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日益依赖,所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它的可靠性则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甚至上升到影响企业乃至国家的正常运转。现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检测一般包括其生存性、康慧星及有效性等方面涉及到包括网络通信设备、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相关的通信理论、概率论、图论和运筹学等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一般是从其网络安全与故障维修角度出发,但处于计算机发展的不成熟,缺乏实际研究经验的前提下,大部分还是从理论角度或者产品硬件上进行的可靠性分析,缺乏从应用实际角度出发针对计算机网络是否存在可靠患的研究经验。计算机设计管理对计算机的可靠性设计有直接的影响,计算机网络通常是由不同生产厂家的不同网络产品和设备所组成的,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信息传输的完整性、降低故障的发生率。在管理方面,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由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的选择不合理,导致软件部分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满足计算机可靠性的要求,而技术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应该按照国际应用标准,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机构的开放。从网络通信运行效果来看,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设备可靠性、网络设备的可靠性、网络组织和维护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用户对业务性能的要求。计算机固有的可靠性决定了计算机设备的稳定和对网络设计的明确性。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对计算网络管理层次上细节的研究,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同时是由来自于不同市场上的不同的网络设备和产品所组成的,结构比较复杂,规模也比较大,既要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完全性,又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严格遵守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规范。
二、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分为容错性设计,与多层次体系结构设计。计算机网络容错性的设计一般是以双网络中心为并行主干,多个计算机网络连接至网络中心,采用多数据连接,可以确保任意一个数据链路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局部网络的用户正常使用,计算机网络多层次体系结构设计,是一个模块化设计,网络的容量可以随着网络节点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因此,一个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不仅要有先进的网络设备,更要有先进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但是由于多层次网络设计结构有很大的容量,排出和查找故障特别困难,所以在多层次网络设计过程中我们进行扩展名运行,从计算机网络局部到整体,硬件到软件的开发都可以达到安全性和可靠性双重标准[2]。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指在系统的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完成制定功能的概率和能力,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时网络系统安全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网络安全性的不可靠,会导致计算机重要文件的流失,对个人和企业以及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国内外相关工作设计人员将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的测度分为四大类: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生存性、抗破坏性、软、硬不见在多模式下共同工作性能的有效性。在设计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时候要遵循相应的准则,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更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建设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尽最大能力让设计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从而加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率,提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计算机网络而言,管理者要对其进行例行检查维护,否则网络中的线路十分容易终端,设备也很容易发生故障,导致网络系统的瘫痪,早成重大经济损失。尽可能使用一些适度的超前的技术以及设备等,促进网络的发展,这样设计出来的计算机网络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三、计算机网络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将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普及到各个领域,使其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精力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健全的运行体系,然而其的可靠性一直是计算机网络使用者最为担心的问题,网络的安全可靠性是网络能否健康使用的标准,因此建立一套具有可靠性的计算机网络是非常关键的,在建立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作为建设基础,建立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充足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应用软件。
四、结束语
1引言
开放目录是基于志愿编辑人员来审核挑选网站,并依照网站的性质及内容来分门别类,通过网民协同工作来构建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导引库。最早的开放目录网站是1998年6月创建,后被网景收购并将系统命名为ODP,它的成功使得“ODP”成为开放目录的代名词,现在一般习惯称其为Dmoz,以区分其它的开放目录项目;另一个有名的开放目录是2001年创建的Musicmoz。Dmoz是综合性的,而Musicmoz是专题性的,专门针对互联网上的音乐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走垂直化发展道路。在国内,2000年9月网易公司推出了开放式目录管理系统,后来该公益平台受商业化影响,最终于2006年关闭。
开放目录与图书情报领域开展的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相似,均是基于人工标引,注重质量,且提供基于学科或主题体系的浏览和检索服务。总体而言,学科信息门户是依托图书情报单位进行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由于构建者和管理者的目的不同,受益对象不同,其可持续发展及壮大都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如:项目终结、领导与政策变化、工作人员变更、人力资源不足和推广程度低等。随着web2.0技术的应用和web2.0思想的传播,学科信息门户这种以建设单位自我为中心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表现出局限性,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而开放目录最根本的特点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网聚人力”。开放目录的这种思想应用了分布式的网络技术特点,充分发掘网络人力资源,通过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网民共建、网络共享的开放目录系统来实现其持续发展。开放目录契合了Web2.0时代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的信息服务理念及信息服务模式。本文根据构建“学术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的实践,研究开放目录的特点,分析传统开放目录的局限性,研究适合于当前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目录优化策略。
2开放目录的特点
目前,没有一家搜索引擎承诺不会因为商业目的而改变搜索结果和网站收录规则,相对于这些充斥着竞价排名、商业广告的搜索引擎,公平原则与公益性是开放目录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吸引大量志愿者参与的重要原因。如Domz“是一个本着建立一个无偏见的、为大众服务的、阐述各种不同观点的以及全面描述人类智慧为宗旨的,并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编辑共同维护的社区所组成”。为此,Domz对商业网站的收录非常谨慎,对一些网站不负责任地提交或登录系统、歧视或干预竞争者的行为进行了限制并给出相应的处罚条例。这些管理规范保证了Domz的正常运转,维护了其信誉,激发了志愿者的荣誉感。在体现公益性方面,Domz除为大众提供全球视野的导航服务外,还将其元数据开放利用,打包供人下载。
2.2数据利用的开放性
开放目录的公平编辑原则与公益性以及由众智完成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决定了其数据必然是开放利用的。任何人只要注意站点政策和接受许可协议,就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开放目录的数据。开放目录网站提供专门的数据开放利用页面,这是开放目录与搜索引擎及学科信息门户的不同之处。开放目录数据利用的开放性提升了开放目录的社会效益,增强了志愿者的凝聚力。
2.3信息资源的自组织性
开放目录的信息资源自组织性体现在信息资源建设的众智(WisdomofCrowds)特性和目录体系自成长性上。web2.0体现了开发、参与、分享和协作精神,在web2.0概念提出之前,开放目录已经在实践web2.0的精神,利用众智构建了庞大的信息资源目录,所有网站的发现、添加、维护都由网民来完成。开放目录的网站构建者仅仅提供一个平台,网民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公益精神,基于开放目录平台志愿来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开放目录信息资源组织的核心——目录体系,是当前网络分类工具中唯一向用户开放的分类系统。目录体系中的类目由具有某一方面专长的目录编辑员(网民)来进行维护,为了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反映网络信息资源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同目录等级的目录编辑员可删减和扩展类目。在网站的长期运行中,基于众多目录编辑员的“添砖加瓦”,目录体系逐步形成和得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庞大的、动态变化的自成长性的目录体系。
3开放目录的优化
开放目录上述的这些特点,使其在互联网中独树一帜,发展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互联网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领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目前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参与的web2.0环境下,将开放目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这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服务领域的拓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根据构建和运行“学术信息资源开放目录”网站的实践,分析出开放目录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3.1信息资源开发由众智向群智优化
群智(Collectiveintelligence)是指组织或群体通过协作获得更高程度的资料整合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组织或群体的成员之间,如果单纯依赖个体的独立判断、思考和决策,产生群体性的智慧,这种情况下的群体性智慧称之为“众智”。众智与群智不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个体之间的交流、分享和协作,群智有,众智则没有。开放目录信息资源的开发由众智向群智发展是适应现代网络信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开放目录系统一方面要革新注册和审核机制,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使其有足够的用户群体,夯实产生“群智”的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提供有效的用户交流平台,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流、分享和协作,形成群智,来推动信息资源协同开发和高效组织。
在用户注册和审核机制方面,Domz和Musicmoz目录编辑员的申请和审核机制极其严格,这保证了目录的质量,但极大地限制了广大网民参与的积极性。它们的数据更多的是被搜索引擎利用,网民能直接利用的极少。在web2.0环境下,其吸引新的目录编辑员的能力大不如前,参与的用户数量不仅无法促进群智的产生,反而成为开放目录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此,开放目录需要改变目录编辑员的注册机制和管理机制,可将用户分为匿名用户、注册用户和目录编辑用户。匿名用户不用注册直接匿名参与交流和提交信息资源,这能吸引大量不想注册的用户;注册用户只需要提供简单信息就可以注册,除了具备匿名用户的功能外,还能获得系统额外提供的个性化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功能,同时系统可以记录注册用户的贡献度,让用户体现荣誉感,增强用户的黏性;当注册用户达到一定的贡献度就具备申请目录编辑员的资格,目录编辑员除了拥有注册用户的权限外,还有管理目录的权限。这种开放的注册机制和目录编辑员申请模式,使得开放目录既能通过庞大的注册用户量培养潜在的目录编辑员,又能保证目录编辑员的水平,最终实现由群智来推动信息资源开发。
在提供有效的用户交流平台方面,开放目录需为目录编辑员、普通用户和专职人员之间提供合适的、有效的渠道进行交流,以形成简洁、高效的网络社区,同时能使交流产生的群智得到有效的沉淀。对于这些方面,开放目录可以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服务来实现。如在作者设计的系统中,每一条信息的展示页面上都有添加者的“QQ临时会话”(不需要加为好友就可以与添加者交流)链接和“纠错、补充、评论、留言”区域;设立QQ群实现群体的即时沟通交流;利用谷歌站点发起近期协同攻坚创议;构建类似wiki的质量控制文件开放编辑区域。应用这些免费的交流平台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是成熟的平台本身拥有大量的用户群,能减轻用户交流的障碍;其次,减轻开放目录系统开放和维护的成本,使开放目录更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从作者运行开放目录网站的实践来看,这些功能基本能够满流的需要,而且提高了信息资源开发的协同度和信息资源描述的质量。
3.2信息资源组织向深层次优化
传统的开放目录仅依靠目录体系进行信息组织,同分类搜索引擎类目组织类似,均是在遵循基本的逻辑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划分,按照从总到分的方式逐级展开。这种信息组织的主要特点是一个信息资源只分给一个类目,然后通过类目的多重列类、重复反映方式揭示类目。其技术实现是通过符号链接(包括快捷链接、返回、多重列类)实现主题目录之间的嵌套以达到信息在不同主题下的列类浏览。这种传统的信息组织模式是事后的目录组织而不是基于信息描述过程中的多重分类,它也是目前搜索引擎分类目录的主流。在开放目录创建之初,网络信息资源以HT-ML网站为主,类型相对单一,这种传统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适合当时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信息组织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信息资源的媒体形式越来越复杂,同一网站的主题内容和资源类型趋于多样化,利用这种事后的目录组织来揭示信息资源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因此,在依靠目录体系进行信息组织实现目录浏览的同时,还需要深入到信息资源描述(元数据创建)层面,对单个信息资源从主题、类型、用途等方面进行多重分类。作者在实践中发现,25%的网站被分到多个主题类目中,信息提交者也很乐意在描述信息资源的同时再进行媒体类型的分类;尤为重要的是,基于这些丰富描述的元数据所进行的信息资源组织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检索功能,还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浏览(如某学科开放期刊专题)和开放利用(如元数据定制)。
此外,主题图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组织技术,在网络信息组织领域逐渐引起重视。主题图吸收了索引、叙词表、分类法等思想,并有所发展。其应用方法有:构建领域本体、知识关联量化、标引信息资源、构建XTM文件、主题图合并和主题图可视化。开放目录可尝试应用主题图元素,提供基于主题的导航和语义检索功能,使信息资源组织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
3.3信息资源描述由单一模板向多模板优化
在Dmoz设计之初,网络信息资源以网站为主,其在信息资源的描述方面,元数据的元素比较简单,且只用单一的元数据模板,添加者选择对应的目录后,只需要填写信息资源的标题、链接和简介。网络发展到今天,网络资源的类型变得多样化,而普通网民并不具备对众多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描述的知识和耐心。比如,当标引一个开放获取的期刊时,若还是按对待网站的模式进行标引,就不能很好地揭示资源。Dmoz这种单一模板的信息资源描述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开放目录若能提供多个模板,一方面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通过特定元素规范信息资源的描述,引导用户进行深度标引,减轻用户标引的难度。其整个过程如同“傻瓜式”的填空,使用户有更多精力用于新的信息资源发现。另一方面,深度标引后的信息资源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信息组织,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多模板的开放目录相对于单一的元数据模板来说,更能提高信息资源建设质量,丰富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增强用户的参与性。在Dmoz之后的Musicmoz是多模板的开放目录的范例,其对信息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模板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信息资源的不同类型提供了不同的元数据模板,目前提供了包括Article、Concert、Release、URL、Video等12种类型的元数据模板。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所要填写的元数据元素有所不同,如URL类型只需要描述链接地址、网站标题和网站简介3个元素,而对于Video的描述有16个元素。这些元数据模板能恰当地反映信息资源的情况,为元数据的开放利用和开放目录网站的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因而Musicmoz在信息资源揭示和信息服务方面都大大超过Dmoz。
3.4元数据开放利用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优化
在元数据开放利用方面,Dmoz和Musicmoz均以数据包的形式提供下载。其中Dmoz数据包为RDF(XML格式)元数据,目前利用Dmoz数据的搜索引擎和网站共有189个。Musicmoz除提供总目录体系的XML文档数据包外,还提供信息资源元数据的XML文档数据包。总体来看,两者的元数据开放利用形式对主网站的访问压力小,数据提供后可以不管,而且用户可以基于元数据做个性化的应用。但是这些简单的元数据开放利用只是提供“原材料”,要利用这些数据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才能做到,而且这些“原材料”因为是打包下载,不能实现特定数据的定制,所以只是最简单的元数据共享,要具体应用还需做进一步的开发,这势必造成元数据开放利用门槛高。更重要的问题是当某一个记录的元数据发生变化,维护更新也成问题。当前,有能力利用这些开放元数据的几乎都是大的网站与搜索引擎,是一种精英模式的利用。对于普通网民,即使是那些开放目录的贡献者,若想应用到自己的博客或个人网站中,那也是有相当的难度;即使是懂技术的网民去利用,也要费一番周折去解析XML文档、设计数据显示形式等,大多因利用费时费力而选择放弃,从而导致开放目录应用范围窄,影响小。
在当前web2.0网络环境下,这种精英模式的数据开放利用显然不利于开放目录的发展。因而,开放目录除了要关注信息资源的组织外,还应在数据开放利用上下功夫,降低技术门槛,提供灵活多样的数据开放利用形式,实施大众化的数据开放利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以脚本和API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如GoogleAJAXSearchAPI,只需要简单定制就可以得到一段代码,粘贴到网页中就能应用Google的搜索服务,这几乎就是“成品”。基于这样的思路,作者在实践中开发了一个基于代码定制的数据开放利用实例和搜索API,用户可以定制任何目录下的信息资源到自己的页面去实现专题导航,而无需关心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也可利用搜索API将数据集成到自己的网页中。在web2.0环境下,开放目录网站除了直接开发多种形式的应用外,还可拓展利用志愿者编辑网络目录的思想,让广大网民来开发形式多样的基于元数据的应用,然后借助开源软件的思路将代码广为,走“网聚人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形式多样的利用形式可引导用户深入利用开放数据,提升开放目录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出口升级
1相关研究综述
ErnstandKim(2001)提出了“全球生产网络(globalproductionnetwork)”这一概念,在文中它们提到全球生产网络不但带来产品的转移同时伴随着知识扩散。全球生产网络带来的是中间品贸易,而加工贸易正是中间品贸易的主体。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基本上处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低端,有低附加值、无自我品牌、缺乏自我创新等特点。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是加工贸易企业在生产网络内部的自我提升和外部产业、政策环境的引导促进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加工贸易企业在生产网络中的自我提升,学者们普遍认为需要依靠生产网络所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溢出作用。JayBarney(1996)在文章中提到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工贸易中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及技术外溢来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由于加工贸易的投资方需要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占领产品的国际市场,这使得投资方会主动提供一部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刘志彪、刘晓昶(2001)认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产品生产链会不断向具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延伸,我国企业应抓住机遇、总结经验和积累知识,从而达到产业优化与升级的目的。PerterJ(2004)在文章中论述到加工贸易方式可以将东道国与投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由此,通过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渗透和溢出,东道国企业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促进本国的产业升级。Grossman和Helpman(2005)认为,同加工贸易密切相关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既与发展中国家本身的技术水平有关,也和制度环境有关。刘德学等(2006)提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高层级主体特别是领导厂商之所以能够占据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价值链环节,是因为他们控制着相关的“稀有资产”,这些稀有资产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加工企业要想取得网络主体地位及其所从事价值链环节的提升,就必须逐步获得或创造这种“稀有资产”,而这一过程可借助于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知识转移与扩散机制得以实现。
在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外部影响因素时,学者们分析因素的焦点基本上集中于劳动力禀赋、技术、外资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上。如庞大同(2001)在文章中提出,要促进加工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应从优化配套环境,制定发展战略,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建立出口加工区等几方面入手。潘悦(2002)动态考察和调研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分布和产品性质,指出中国加工贸易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的阶段,中国的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之从前已有了显著提升。BoyLüthje(2004)在以IT产业为例论述全球生产网络和中国的产业升级时认为,除企业内部工资和工作标准等因素外,经济、产业的状况和外商投资政策也会影响到产业的发展。
综合已有的研究观点,本文认为外部环境的作用只是辅的,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根本在于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的转变和提升。要达到这一目标,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以及东道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将是关键;政策环境也将从外部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
2加工贸易出口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升级取决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外部因素包括服务联系成本、环境因素等。然而内部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是否对于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有显性影响,需要实证的检验。
针对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本文选取了加工贸易增值率作为衡量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指标。依照全球生产网络的特征,所处网络层级越高,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因此增值率可以综合反映加工贸易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状况。
加工贸易增殖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
在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衡量上,本文选择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亿元)作为衡量标准。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由科研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亿元)来代替。
外部环境方面,邮政电信业产值(亿元)将作为服务联系成本的衡量指标。
数据选取自1992-2007年,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实证分析所用计量软件为SPSS10.0和EVIEWS5.0。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1992年至2007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研发)同邮政电信业产值(邮电)三个变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果直接用于分析,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共线性问题,这里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做变量转换来解决共线性问题。
通过SPSS软件的因子工具,确定各个变量权重可得:
表1主成份分析法各变量权重
由上表中可看出回归变量的T值分别为-3.341和5.292,在1%的显著水平下T检验通过。调整后R2=0.659,方程拟合度较好。回归方程为:
增殖率=-0.731+0.131LN(0.911*FDI+0.980*研发+0.981*邮电)(2)
根据以上计量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电信业产值与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结构比的变化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对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效应均为正。由此可见,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同自主创新、研发与知识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知识与技术溢出效应;以及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有密切的联系。
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投入和加工贸易出口增殖率(Y)之间可能存在的时间上的滞后关系,利用计量软件对两个变量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表3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由相伴概率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FDI不是增殖率(Y)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而不拒绝“增值率(Y)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因此,从2阶滞后的情况来看,FDI的增加是加工贸易增殖率上涨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说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
3加工贸易出口升级策略
加工贸易出口的产业升级源于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的提升。这种提升要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首先在企业层面上,要鼓励企业加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在生产经营中进行学习积累和自主创新,提高自身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其次外部环境方面,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来引导加工贸易的发展,为企业的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可以借助于以下策略与渠道加以改进和提高。
3.1加强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多种渠道,包括市场竞争、技术示范、人员流动、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等。可以通过建立公平的竞争市场,打破垄断和改变原有的市场结构,提高企业效率;制订相关政策来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信息的传递;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利用机制,鼓励有外资企业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内资企业,由此会把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文化带给内资企业;加强内外资企业的合作开发和生产,通过生产链上下游的联系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传递到内资企业。
3.2提高国内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
国内企业的学习能力与技术吸收能力同样影响着技术溢出的效果。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为:(1)制订相应的促进政策,鼓励内资企业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开展合作项目,联合培训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鼓励内资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的各种重大科技活动,承担部分研究工作,加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技术沟通。(2)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究优势,鼓励国内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及员工的培训合作,提升内资企业的技术支持能力,从而达到更好地吸收技术外溢的目的。
3.3鼓励技术自主创新和开发
加大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推动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员工培训,推动加工贸易的更快升级。同时要努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在制定加工贸易政策时,可以采用将高新技术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区别对待的方法,利用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加工贸易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刘晓昶.垂直专业化:经济全球化中的贸易和生产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
[2]庞大同.深圳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及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1).
[3]潘悦.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加速升级换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状况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6).
[4]刘德学,付丹,卜国勤.全球生产网络、知识扩散与加工贸易升级[J].经济问题探索,2005,(12).
1.1数字信号采集系统
数字信号采集系统通过在油田井场、集输管线等位置安装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全天候监控目标井、计量设备、中转联合集输管网等油田实际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并及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处理、编辑、上载数据库。数据采集系统为综合分析实际生产状态并及时进行调控,危险行为报警等诸多功能提供了基础依据。油井数据采集是通过在抽油设备上安装传感器,测量油套压力、抽油机工作参数;通过在生产现场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井场施工人员、车辆、终端设备的工作情况。注水井数据采集是通过在注水井相关位置安装压力、流量等参数传感器,完成对油套压、注水量等数据的采集。计量设备数据采集是通过在相应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对掺水以及回油管线等设备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的数据收集。同时,可安装远程控制模块,实现远程控制油井、注水井、集油间以及配注间等设备。
1.2数字信号传输系统
为了满足数字化油田建设需求,数字信号传输系统根据油田实际,采用有线、无线传输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网络线路铺设较完善的区域,采用传统的有线传输模式,保证数据稳定完整的传输;对于网络线路铺设欠完备、分散存在的单井等设备,采用无线传输模式,以实现最大范围的数据采集。
1.3数字信号分析系统
数字信号分析系统是综合平台的核心。在油田实际工作现场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要对数据进行后续的审核、处理、上传等工作,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油气水井的生产数据,以及每项生产数据对应的配产、配注值等。数据处理的精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综合分析的可靠性。在完成数据上传之后,各个生产管理部门要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生成生产报表,辅助油田管理者掌握实时生产信息,方便对油田各个部门做出最优决策。
2在青海油田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
青海油田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多为人工轮班值守,按时检修仪器设备工作状态。但该油田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值班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克服外界环境的影响才能按时、按量完成工作。这就形成了监控、维修工人劳动强度与工作完成质量之间的矛盾。数字化油田综合网络管理平台的引入,使油田工作人员对诸如抽油机压力、温度、载荷、功率,集输管网压力、流量、流体黏度等参数数据的远程监视与调控成为可能,简化了新油田投产、老油田改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平台功能
该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按照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3个层次,将平台功能分为数据采集、综合分析、优化决策及远程控制4个部分。在感知层,通过在油田施工设备上安装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在传输层,通过有线、无线网络以及光纤、宽带等,实现数据的快速、稳定、安全传输;在应用层,应用大型计算机,将传输层上传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智能分析,对油田生产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对生产矛盾进行诊断和优化,最后通过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控制终端、手机等),进行结果的呈现、控制,实现优化决策和远程控制。综合网络管理平台的四大功能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数据采集是综合分析的基础;综合分析是数据采集的目的,同时又是优化决策的核心要素;远程控制是优化决策的实现方法,同时通过远程控制,又将综合分析和优化决策的结果综合作用到采集的数据上面,实现对现场原始采集数据的调控,从而将四大功能相互融合,形成一个闭合的智能控制系统。
2.2平台的应用
青海油田将14口油井纳入综合网络管理平台,用以考察平台在油田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1)生产数据监测。综合网络管理平台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所有纳入平台的油井数据,如压力、流量、温度、抽油机示功图、抽油泵参数等,使油田工作人员可及时了解现场施工及设备工作情况,当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准确、快速地排除故障,恢复生产。
(2)油田油、水、电监测。综合网络管理平台可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准确采集单井及整个生产管网水电消耗以及产油产水量。通过智能计算可得出指定时间范围内的累计用量、产量。可以有效监测管网信息,监控线路故障、防止管网偷窃行为发生,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综合生产管理效率。
(3)故障及危险行为报警。油田实际生产中安全是第一要素,综合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实时监控整个施工现场的运行情况,可第一时间发现现场各种不正常情况。如某井供液量不足,该平台可以示功图为基础,计算、分析、修改优化该井的生产制度和相应参数,快速地将工作状态归为正常;又如,当现场施工人员出现疏忽,进入危险区域或者进行危险操作时,可触发平台报警系统,及时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3结语
(1)综合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有序作业,有效实现数据采集、综合分析、优化决策及远程控制四大功能。四大功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闭合的远程智能控制系统。
一、优化学习资源,激发语文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教学以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 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任何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
二、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语文课的特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交际和人文素养。因此它能及时吸纳现代科技,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获取与保持)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能按照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创新思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火花。
四、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网络教学借助虚拟的网络,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丰富的形象、艳丽的色彩、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结构和运动形式、自然风光、事件场面等主动展现出来,还能对运动的声音、制作流程加以记录和重放,同时这些信息提取与筛选超文本方式,使老师演示、讲授融为一体,重难点迎刃而解。
例如初中语文《枣核》一课用多媒体和网络支撑,把语文搬进网络教室,采用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①创设情境: 教师提问: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②合作探究。教师启发: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请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将你的思考发表在专题讨论区。浏览课文与背景资料,在专题讨论区发表、交流对专题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成果。③自主探究。教师简要小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则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种。这个环节集学生语文表达、思维训练、人文社会、思想教育、综合实践于一身,同学们乐于参与,善于实践效果很好,帮助同学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后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变革。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大众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也正趋向网络教学,网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广大农村城镇中学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及教室网络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崭新的课题。
一、优化学习资源,激发语文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秋魂》的教学中,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与学生脑海中的秋天是否一样。而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天的肃杀、凄凉的景象也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这些光靠教师口头说说,学生是领会不了的。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二、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情境――探究”方式 和“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语文课的特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交际和人文素养。因此它能及时吸纳现代科技,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循序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我是这么处理的,由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明确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网络教学借助虚拟的网络,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
六、利用网络环境,拓宽作文空间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1:长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题目.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1.建立医学英语写作多媒体资源库
各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既包括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包括经常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专业教师以及经验丰富的学报编辑,甚至计算机教师,共同创建医学英语写作多媒体资源库。资源库里的文字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内容既要避免过于深奥,也要避免过于科普,要充分顾及到学生的专业需求和接受程度,合理取舍。目前国内一些医学英语论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或是过于注重语言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或是过于强调内容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这种片面性无法给学生以全面的指导。所以,课程设计者可以在充分借鉴这些教材中有关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专业知识的同时,从Nature、Scienc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国外优秀学术期刊网站上下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论文进行实例分析。
资源库里不仅要有大量医学英语论文的文字材料,还应该包含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材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课程设计者可以利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教学幻灯片,把论文的篇章结构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插入声音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医学论文的固有格式———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IMRAD格式)以及国外学术期刊上医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课程设计者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对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的词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医学论文写作中举一反三,熟练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利用电视录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在医学英语写作课上,教师在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可以链接一些国外大学医学部的生物医学课堂视频,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台、美国杨百翰大学BYU电视、美国普渡大学等。这些在线课堂内容在网络上极易获取,笔者本人就经常在线观看,里面不乏医学论文的相关内容。这不仅可以补充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国外大学课堂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
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到学习平台进行医学英语写作的学习。首先,学生必须要下载并安装“学生客户端”软件。然后,利用自己的学号登录自主学习平台,填写个人信息以作为学生在该课程结束后的课程统计信息。
虽然网络学习平台具有开放性、辅和交互性的特点,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但是,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应该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而不能完全替代课堂学习。[2]所以,教师可以将与医学英语写作相关的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学习。课程设计者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创建一些有助于提高医学英语写作水平的权威网站的链接,如AmericanMedicalWritersAssociation、TheMedi-calEditor、AmericanJournalExperts等,这些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医学英语写作方面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医学英语写作与国际接轨。在学习平台上,学生既可以浏览教师的视频讲解,做学习笔记,进行提问和讨论;也可以进行内容测试和写作练习,还可以下载相关学习资料。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学习进展情况表,实时传送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对情况表进行汇总分析,对学生在医学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集中辅导。
网络学习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主动地发现、思考和解决医学英语写作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医学英语写作是一个跨课程、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很多问题是单一课程无法解释或解决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寻求相关领域教师的帮助。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英语老师寻求语言方面的帮助,或是向医学教师寻求专业方面的解释,甚至可以向资深编辑就论文格式和写作风格寻求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