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技术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机构体制改革的变化,很多农机管理服务设备并不齐全,管理人员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缺少培训的场地和设备,有时候由于落后的各种设备和交通工具使得推广人员并不能切实落实培训传达工作,对工作的实施拖拖拉拉,使得农机技术的推广得不到时效的推广。
2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途径
2.1加大宣传力度
当今宣传成了让大家了解一种东西的最好方法,为了让广大农民重视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我们就要大力宣传农机技术推广创新的重要性以及会给农民带来的广大利益。我们要真确制定宣传的内容,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惠民政策,让广大农民真正意识到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们要正确利用媒介技术的宣传,比如电视网络等的宣传,也可以组织宣传人员下到农村中亲自宣传,切实增强宣传工作的高效性。
2.2建立新的体系制度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要想推广农机技术就要建立新的体系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比如: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给予相应的政策辅助和资金保障,并且落实到个人身上。同时,建立以农机化技术为主体,各种农民专业合作共同发展,农机科研、生产和培训广泛参与的农业体系,农机化各部门要切实履行上级的指导,为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建立法律保障,提高可行性。
2.3增强推广队伍的素质
推广人员是农民与国家的沟通桥梁,推广人员应该把上级传达的任务指标切实传达给农民,不偷工减料,不从中谋取利益;同时也要真正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然后切实把信息反馈给上级。然而要真正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就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比如:不断教育推广新技术的知识给推广人员,可以让他们在专门的机构学习培训,也可以让一些重要组织者外出专门学习新的技术经验。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学的新的技术经验切实传达给其他成员,这样才可以全面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
2.4加大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
推广人员在推广农机技术时,不能光靠组织者的语言宣传,要结合典型的事例,让农民真正懂得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效益所在。比如: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结构,将典型成功的农技推广事例给农民展现出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技术的伟大性。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人员来给农民亲自讲授,将农机化技术将给农民,做给农民,教会农民,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国家的惠民政策,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工作中来。
3小结
1.1腕带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分析
信息技术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无疑是给医疗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腕带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工作机制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在自身的工作平台上,对病人的所患病症进行选择,然后通过电脑上某个软件的诊断程序自动化的按照先前建立好的条码规则,将病人的病症信息规则的打印到腕带的某一指定区域上。与此同时,病人的个人信息也会被随之打印上去。
1.2建立腕带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案
将腕带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腕带的“信息化”,而如何建立起腕带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案,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电脑条码的应用。条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字信息表达方式,它所特指的文字信息来自于医学数据库。在对条码进行索取的时候,要将医学数据库中指定的某一条码解码成文字,然后再将文字回传到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找出对应的信息,以此来达到获得病人信息的目的。在目前的电脑条码中,有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之分。一维条码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并不广泛。相反,二维条码在医学事业中的应用却是极其的广泛。二维条码是一种空间上的信息保存条码,它的技术已经达到了日趋成熟的地步。于是,它在腕带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过程当中,也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自动辨别的技术。自动辨别也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对条码的辨别、对光的辨别和对生物的辨别这几种技术。虽然,这几种技术都能够实现最终的目的,但是在现代医疗事业中,应用最为普及的仍然还是对条码的辨别技术。对信息进行识别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文字信息进行转化,让它们变成电脑里的有效数据,再将这些有效数据传送到某一指定的软件中,最后通过这个软件来对这些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和保存。
1.3探究腕带技术在医学事业中的发展前景
将腕带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腕带技术的“信息化”,也可以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对腕带技术在医学事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探究,可以做出以下结论。对病人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腕带上放置一块超导芯片,这种超导芯片可以对病人的血压、温度、和心率进行实时的监控,然后让这块超导芯片与电脑上的某一指定软件相关联,医院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操作电脑上的指定的软件,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区域报警和定位功能。在腕带上面设置区域报警器,并将它与电脑上的指定软件相关联。病人一旦离开了本病区或者是休息区,那么腕带上的区域报警器就会自动报警,以提醒病人已经离开了医院所规定的活动范围。同时,报警传感器也会通过电脑上的定位系统将病人此刻的位置显示出来,以达到医院工作人员对病人的行踪有所了解的目的。腕带的循环利用。在腕带上设置清除系统,当病人出院之后,医院工作人员可以对腕带上的信息进行清除处理,然后就可以将腕带给下一位病人使用。对腕带进行循环利用,可以降低医院的成本,也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总的来说,腕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医疗事业中的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只要医院工作人员对腕带技术加以很好的利用,不仅可以达到对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2结语
塑料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有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以东西走向为宜,长60m,宽9m,高2.7m。两端建三墙长9m,底宽1.2m,顶宽0.8m,中点高2.7m,两端高1.2m。预制水泥中柱长3.1m(埋深40cm),需用水泥中柱19道,水泥拱架长6.3m(埋深40cm),需用水泥拱架19道,水泥拱架每3m栽1道,拱架顶端与中柱顶端用Φ14﹟铁丝捆绑连接牢固。在水泥拱架两侧距地面1.4m处,用Φ14﹟钢丝拉第1道横拉筋,从第1道横拉筋向上每隔0.5m拉1道横拉筋,共拉19道。2道水泥拱架之间架设3道竹竿拱架,间距0.75m,每道竹竿拱架用3根竹竿孔扎成拱形,需用竹竿180根,竹竿接头处要用布条绑扎不能露出竹竿头,防止刮破棚膜。在塑料大棚东西的山墙外侧距墙30cm处挖长7m、深80cm、宽30cm的地锚坑,埋入直径12~15cm的水泥预制件或檩条,预埋件上绑6根长1m的Φ8﹟铅丝作为横拉筋固定端点(要求端点高出地面10cm),预埋件放好后填土时每20cm夯筑1次。在塑料大棚两侧每隔3m挖一地锚坑(长50cm×宽30cm×深50cm),共挖40个,在坑里埋入直径8~10cm的木棒,将长60cm的Φ8﹟铅丝绑扎在木棒上,铅丝露出地面10cm,作为地锚线固定端点,地锚线用Φ14﹟钢丝分别固定在每个地锚端点上。选择晴天无风的中午扣膜,先将宽幅10m的棚膜扣在拱架上铺展,用长1.5~2.0m的木椽5~6根,把棚膜两端卷起拉紧,固定在东西两端的山墙上,最后将大棚北侧棚膜压在土槽内,埋土压实,再将窄幅2.5m的棚膜扣在大棚的南侧,上边掺入宽幅膜之下,下边压在土槽内,埋土夯实。扣好膜后,在膜上每隔2m系1道压膜线,共拉29根,压膜线的两端固定在大棚南北两侧的地锚线上,拉紧压膜线防止大风揭膜。
2控制适宜温湿度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温为18~25℃,要在冬季和早春达到这一温度,可在大棚内套中棚并盖地膜,力争棚温白天达到25~28℃,夜间5℃以上,最低温度0℃以上。但出现30℃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土壤湿度以保持40%~60%为宜,过大过小均会影响草莓根系活力和果实正常的生长发育。
3肥水管理
塑料大棚草莓结果期长,为防止脱肥早衰,要重施基肥,及时进行追肥和经常喷施叶面肥。在施肥上要掌握适氮增磷钾(生长弱时增施氮肥,结果多时增施钾肥)。一般基施腐熟栏肥30t/hm2,配施复合肥450kg/hm2,钙镁磷肥1500kg/hm2。中后期结合喷药,可喷叶面肥(200倍绿威18),以促进中后期果实的发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草莓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求水分充足,开花期土壤可稍干些,在草莓生长旺盛期和浆果膨大期需水就较多。灌水可结合施肥进行,将肥溶于水中配成1000倍左右溶液施用。在土壤湿度大不必灌水时,可将肥液直接通过管道施入土壤,在土壤干燥时,可将肥料稀释到4000倍,也采用管道灌水的方法,既省工又方便。翌年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生产速度加快,为避免草莓果实酸化,应增施钾肥,施0.3%硫酸钾75kg/hm2左右。
4摘叶疏果
结果期及时摘除下部衰老叶,并及早去除匍匐茎。另外,在开花前后疏除一定的高级次花果,不仅可降低畸形果率,也有利于集中养分供应低级次花果发育,使果个增大,提高整齐度。
5综合防治病虫害
防治大棚草莓病虫害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即通过采用脱毒壮苗、高垄栽植、地膜覆盖、水旱轮作及避免干旱、高湿等措施预防病果、烂果的发生。田间发现病烂株叶和果实要及时清除,严防扩展蔓延。药剂防治要注意开花前后不用药,以免影响授粉,使畸形果增多。采果期要尽量少用药,必须用药时应选择残毒低的药剂,并且喷药后2~3d内停止采果,防止果实残毒影响人体健康。6适时采收
塑料大棚草莓果实以鲜食为主,必须在70%以上果面呈红色时方可采收。冬季和早春温度低,要在果实8~9成熟时采收。早春过后温度回升,采收期可适当提前。采摘应在上午8~10时或下午4~6时进行。不摘露水果和晒热果,以免腐烂变质。采摘时要轻拿、轻摘、轻放,不要损伤花萼,同时要分级盛放并包装。
论文关键词:塑料大棚;草莓;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从大棚建造、温湿度控制、肥水管理、摘叶疏果、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塑料大棚草莓栽培技术,以供草莓种植户参考。
参考文献
[1]冯琳,韩彩娥.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62,64.
关键词胡萝卜;青菜;马铃薯;甜瓜;复种
胡萝卜与青菜、马铃薯及甜瓜的间套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资源,促进生育期与有利气候同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近年来,射阳县耦耕镇示范推广的近666.7hm2多效多复种田,年均净产值达12.795万元/hm2(胡萝卜4.5万kg/hm2×0.8元/kg、越冬青菜2.4万kg/hm2×1元/kg、春小青菜0.6万kg/hm2×0.8元/kg、马铃薯2250kg/hm2×1.4元/kg、甜瓜3万kg/hm2×2元/kg)。其复种要点如下:
1科学选地布局
选择地势高爽、排灌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于胡萝卜、马铃薯播栽前,结合耕翻基施优质腐熟粪肥2.25万kg/hm2、腐熟饼肥9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硝酸钾300kg/hm2;再进行深沟高畦种植,畦宽3m,胡萝卜秋播时全田撒播,苗距13cm,留苗60万株/hm2;马铃薯每畦2组合,每1.5m组合春植3行马铃薯,薯间行距45cm(留60cm空幅栽甜瓜,其空幅先种一季春小青菜),平均行距50cm,株距20cm,植9.9万株/hm2;甜瓜每畦2行,行距1.5m,株距40cm,栽1.65万株/hm2左右。
2优化选用良种
胡萝卜选用优质高产、耐热抗病、质脆味甜的扬州红一号等(须用当年新种15kg/hm2);春小青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上海小叶青等(需种5.25kg/hm2);冬青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寒的矮杂2号等(需种2.25kg/hm2);春马铃薯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克新四号等(以脱毒种薯为好);播前30d再选择表皮光滑、色艳形正、芽眼饱满、匀称的无病(伤)薯切块催芽(需种2.1kg/hm2);甜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运的雪美、翠蜜等一代杂交厚皮种(需种0.75kg/hm2);就近销售者也可选用肉脆、汁多、味甜的海冬青等青皮绿肉型薄皮甜瓜。
3合理安排季节
据试验,长江、淮河流域胡萝卜于8月初择晴天抢墒均匀稀播;11月中旬采收。越冬青菜于10月上旬撒播育苗;11月中旬即胡萝卜采收时随即挖墒畦。选壮苗进行低沟套种栽植(东西向);春节前后上市,2月底采收完毕。春马铃薯于2月上旬栽植,随即于甜瓜预留空幅间撒播小青菜;4月下旬采收。甜瓜于3月20日左右选择晴天营养钵薄膜育苗;4月下旬(5cm地温15℃以上)待苗龄30~35d、有3~4片真叶时选择晴天进行地膜移植;6月下旬开始采收,7月下旬采收完毕。
4注重精细管理
4.1胡萝卜播前搓去刺毛,播时掺适量干细土,播后浅耧拍实,趁墒情好时用48%氟乐灵1875ml/hm2对水600kg/hm2均匀喷于土表(用药后随即浅耧),灭草保苗。齐苗后结合松土锄草,及时疏苗、间苗2~3次;定苗后用腐熟粪肥9000kg/hm2对水浇施,隔20~25d再施1次腐熟稀粪水,配施适量磷钾肥,催苗促长;肉质根膨大期经常浇水保湿,以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要。
4.2青菜须适墒播种,播后浅耧拍实,保墒出苗。因青菜为速生型蔬菜,生长期间须注重肥水管理,轻浇水、勤浇水,通常每5~7d追施1次稀粪水,因苗配施适量速效氮肥。冬青菜于越冬前施用腐熟人畜粪2.25`万kg/hm2对水浇施,结合盖草,有条件的最好在严寒来临前用遮阳网浮面覆盖,以御寒防冻,护苗安全越冬。
4.3春马铃薯地膜栽培(每组合3行覆1m宽地膜),播前先开沟一次性施足肥水,后下种覆土、喷药化除(用50%赛克津750g/hm2);有条件的在催芽前再用膨大素165g/hm2对水30kg/hm2喷拌切块,堆闷24h后上床催芽;盛蕾初花期因苗喷施1~2次多效唑(即15%可湿性粉剂247.5g/hm2对水750kg/hm2),以抑制地上部营养生长过旺,合理调节植株体内光合产物的运转,促地下块茎迅速膨大。4.4甜瓜在地膜(膜宽50cm)移栽前一次性施足肥水,喷药化除(用50%扑草净2.25kg/hm2);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培土保湿。生长期间应注重植株调整,待幼苗有5片左右真叶时摘心,实行双蔓整枝,即每株选留2条健壮子蔓;待子蔓长至5~6叶时进行摘心,每子蔓选留3条健壮孙蔓结果(余者全部摘除);待孙蔓基部细果坐稳后留3片叶左右时进行第3次摘心,每一孙蔓留1果,每株留果5~6个,使其成熟期早而集中,果形大小均匀一致。伸蔓期因苗追施1次坐果肥,用腐熟粪肥9000kg/hm2,配施硝酸钾150kg/hm2对水开塘追施;结合坐果前期叶面喷施植物活力素1000倍液,以利早熟增产。生长期间注意查治黄守瓜、红叶螨及霜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遇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以起到防渍保苗,促进生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春强,廖平安,靳文奎,等.小麦、甜瓜、棉花复种高效种植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30.
[2]蒲国年.大蒜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J].农技服务,2007,24(2):18.
1.1环境条件;适应于10度以上积温3000度以上,无霜期150-165天以上的露地春播区,产地内3公里内无污染愿,大气,灌水质量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大气,水质标准。
1.2选择土壤疏松的沙瓤土,具有保肥,保水能力,土壤ph值7.0左右,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土壤质量标准。
2栽培技术
2.1播前准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抗病能力强,的红薯品种,在我镇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早熟品种白天草,晚熟品种红皮红瓤瓜。
2.2育苗;在3月12-20日开始育苗,选择薯块均匀,无病无伤,皮色鲜亮的红薯做薯种,在上苗床前进行消毒处理,方法可用50%甲基托布净500倍液侵种10分钟,防治薯苗病害,苗床架势3-4天后在进行放种薯,在种薯上床后3-4天内用30-32度的高温进行催芽,后降到25-30度继续催芽,苗高10工分后降低温度到25-28度中温长苗,拔苗前5-6天降低温度到20度进行低温炼苗,壮苗的标准是,茎要粗壮,节间短,剪口处多白浆,叶片肥厚而且大水要适中,顶叶要平齐,苗高20-25公分,苗龄25-30天。
3施足底肥,深根起垄
底肥一般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或料15-20公斤,均撒入垄底。起垄做到垄距,垄沟深浅一致,垄面要求。早熟品种垄宽60—70厘米宽。晚熟品种80厘米垄高20厘米。
4短期移栽,合理浇水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栽植,早熟品种每亩3600—3800株,晚熟品种每亩3200—3400株为宜,在栽植时应大小苗分开栽植,防止大苗欺小苗,移栽完及时浇透绶苗水。以后看苗的长势来浇水。
5加强田间管理
5.1及时杳苗补苗保证全苗。
5.2及时中耕除草,在载后及早进行中耕除草,以促进根系发育,一般进行2—3次。
5.3科学浇水和施肥红薯前期以促根分枝为管理目标,田间持水量为60%—70%为好,在伸蔓期亩追尿素5—10公斤。以促壮株生长。红署块澎大期,可喷施二氮钾2次,以促薯块膨大。
5.4茎蔓管理。在甘蔓茎时出现旺长的地块,用20%必壮喷施茎叶,可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间隔15天左右,共喷2—3次,甘著茎叶生长旺盛,易消耗养分,应及时提蔓1—2次,提蔓时应轻提轻放避免茎叶损伤,有利于提高产量。
6病虫害防治
病害:甘著黑斑病: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漫苗可有效防治叶病。虫害:地老虎可用7.4%狂龙劲树在傍晚喷施于地面秧基部,也可用60%辛硫磷拌细土撒在垄面可有效防治。
在中后期豆虫食叶为害时,用2.5敌杀死每亩30-35克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
农机技术培训是指由相关培训部门向农民朋友传授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和新的农业工具,以提高我国农村的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朋友在接触和基本熟悉农机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将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为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当前的农机技术培训内容依旧沿袭着传统的培训内容,缺乏对时展需求的分析,导致整个培训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农机技术培训在确定内容阶段就必须保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农机技术培训内容,在务农技术和务农工具的选择上尽量要保证安全性、节能性、适应性、环保性和先进性。此外,对当前的农机技术科研成果也应及时更新,完成新陈代谢过程,充分发挥出农机技术培训的重要作用。在创新和发展农机技术培训内容时,不仅要重视务农技术的创新,还要重视务农机具的创新。只有从这几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农村农机技术培训取得良好成效。
2农机技术培训方式的创新及发展
农机技术培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对农机技术培训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则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反之则不然。目前,我国相关农村农机技术培训部门在进行技术培训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短班强化法和以会代训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均难以保证农机技术培训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导致最终的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由此可见,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来源,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机技术培训方法的创新问题。通过将传统的短班强化和以会代训等方式转变为由委托培训、专家指导培训、学研用培训以及厂家经销商与院校一体化培训等方式。如由有实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委托培训,由基层农业发展公司或农机培训主体进行学研用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的综合使用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加一体化、专业化[1]。农机技术培训方式方面的新举措,使得农机技术得到广泛普及,提高了农村农机技术培训的效果,也提高了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水平。
3农机技术培训师资力量的创新及发展
我国农村农机技术是否能够得到顺利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农机技术培训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培训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机技术的培训质量,还对农机事业的发展和日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必须努力强化自身的培训师资力量,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的质量问题。整个培训过程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应用相结合,不仅要保证培训质量,还要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培训人员还应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创新培训体制。由当地政府部门领导整个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产业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的优势,实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新培训体制的完善不仅能够推动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能激发农机产业的潜能,促进农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应针对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引进合适的先进农机技术和设备,确保在培训结束后,农民朋友能够利用这些农机设备和技术对所培训的知识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保证农机技术能够得到顺利发展。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还应时刻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必须围绕市场需求采取充分合适的发展形势。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农机技术的重要作用。
4结束语
选用熟期早、单株结薯多、薯块大小均匀、薯形美观、表皮光滑、食味好的品种,如红红1号、心香、浙薯13号等。①浙薯13:薯块外型美观,商品性好,口感粉,食味甜,鲜薯可溶性糖8.00%,薯块烘干率35.80%,出粉率21.96%,可作为食用、淀粉加工和烤薯加工用品种。②心香:薯块干物率34.50%,淀粉率20.00%,可溶性总糖6.22%,粗纤维含量6.22%,鲜薯蒸煮食味佳。③红红1号:薯块外型美观,商品性好,食味香甜可口,鲜薯可溶性糖10.0%,薯块烘干率33.50%,出粉率18.90%,可作为食用、淀粉加工和烤薯加工用品种。
2地块选择与整地
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或土层厚、土壤疏松、通气性好的沙、壤土进行深耕晒白。采用高畦栽培,扩大根系活动范围,增大昼夜温差,为番薯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一般要求畦宽(连沟)70~110cm,畦高35cm。
3育苗管理
3.1种薯选择
选择无病种薯,种薯种前用2000倍80%402溶液浸种5min。
3.2苗床准备
选择避风向阳、肥力较好、管理方便的地块作苗床,畦宽150cm,畦高16~25cm,用腐熟栏肥作基肥,平整床面,四周开好排水沟。
3.3育苗
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育苗,也可适时早育。排种时,要求薯块斜放,顶部向上,尾部向下,相邻薯块间隔3~5cm,排好后浇稀粪水再覆土3cm,然后搭棚盖膜。
出苗前,保持床土湿润,床温28~30℃;出苗后,控制床温在25℃左右。如膜内温度超过35℃,要通风散热。种薯萌发后浇施人粪尿;苗高10~13cm时,再用人粪尿或复合肥加水浇施;苗长15cm以上、有5~7张大叶时,可以剪苗扦插,每剪1次苗,浇水施肥1次。
4大田栽培及管理
4.1整地
要求在晴天深耕整地。采用宽垄双行或窄垄单行栽培,宽垄距110~120cm,窄垄距75~80cm,垄高25~35cm。作垄时,用腐熟有机肥15t/hm2条施于垄心,然后做直、做平垄面,便于扦插。
4.2扦插
永嘉县山区以5月中旬至6月上旬扦插为佳,地膜覆盖的可适当提前。采用浅平插或斜插法,最好采用斜插法,扦插时种苗与地面成35~45°,斜插入土3~4节,有利于早生快发,结大薯。6月上旬扦插,宽垄双行株距25~30cm,窄垄单行株距20~25cm,扦插4.5万株/hm2左右。根据永嘉县山区易旱的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结合本品种个体长势旺的特点,5月中旬扦插,单行株距扦插适宜密度3.45~4.20万株/hm2,即株距28~33cm。扦插成活后立即查苗补苗。
4.3施肥与除草
施肥要少施氮肥,宜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一般用有机肥22.5t/hm2+45%~48%复合肥150~225kg/hm2穴施作基肥,第1次在薯苗延藤时进行,以后每隔10~15d进行1次,共2~3次。扦插15~20d后,施硫酸钾型复合肥450~600kg/hm2。在生长中后期,选晴天露水干后提蔓,次数和间隔时间以防止不定根发生为准。宜在插后40~50d,结合提藤和中耕,施磷钾肥为主的复合肥300kg/hm2,为块根膨大期提供足够的养分。
5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黑斑病、紫纹羽病。防治方法:选择无病种薯,育苗排种前用80%的402药剂2000倍液浸5min,扦插苗可用25%多菌灵1500倍液或50%托布津2000倍液浸10min。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番薯叶甲。斜纹夜蛾可在6月下旬用10%除尽1000倍液、5%抑太保800~1000倍液或48%乐斯本1000倍液喷雾。番薯叶甲可在薯苗扦插30d后,用20%三唑磷乳油600倍液或2.5%敌杀死4000倍液喷雾。
6收获与贮存
早中熟品种8月底9月初开始收获,迟熟品种10月中旬开始收获,最迟收获期在降霜之前。禁止雨天收获。收获时要轻挖、轻装、轻运、轻卸,防止薯皮和薯块碰伤。贮存要求温度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贮存场所应清洁卫生,做好防鼠、防毒工作。同时要有保温措施,防止冻伤和挤压,并注意通风散热。
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支约2万人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科技队伍,其中有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生物技术专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研究开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继1996~1997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上市的之后,预计在2003~2005年我国将出现生物技术产品上市的第二个。由此可见,与其它高技术领域相比,我国的生物技术总体水平及产业化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在我国重要的高技术领域中,从目前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态势来看,生物技术最有希望取得创新性进展,最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力。因此,建议国家将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21世纪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突破口”。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力争在21世纪的前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选择发展模式总体战略
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应改变以往跟踪为主的战略,实施积极创新为主集成应用的战略方针。基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水平和能力,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宜采取“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关于集成应用,主要是指把现有的已成熟的先进技术(不管这些技术源自何处)组合集成起来运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充分借助和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其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1)战略目标
21世纪初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在:努力提高生物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争取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生物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2)发展模式
我们认为,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产、学、研的结合是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科技长入经济,提高研究开发效率的良好方式。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为保障生物技术及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对全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各类各层次不同机构的研究开发工作给予重要的引导;对于一些重要的领域,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企业界、金融界以及地方政府的资金和支持,各方面力量形成的合力将加速国家目标的实现。
高技术是基于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而高技术产业则必须加上科学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发展高技术产业只有以企业为主,才能有效地将分离的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产品与市场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合运作。没有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生物技术产业将难以迅速发展。
3主要对策
1)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整体协调、形成优势集成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尚没有全国性统管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组织管理机构,缺乏全局性的战略部署。目前国家各类科研计划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基础性创新性研究,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选择短期能产生效益的研究项目,导致创新的源头匮乏。更为严重的是,各类计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各部门、地方自成一体、封闭运行,导致科研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而且造成低水平重复。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期。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同时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采取“两弹一星”+利益捆绑的新机制,盘活我国技术、设备与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优势系统有效地集成;必须同时调动国家、地方和企业以及科技人员的内动力和凝聚力;必须下决心解决部门地方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的顽症。为此,建议国家适时成立全国性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全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从而做到整体协调,避免多头指挥和政出多门,实现决策、协调和实施系统的统一、简便和高效。
2)进行战略布局,形成产业聚集区
国外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一些地理、交通、信息、政策等环境较好的地域,容易形成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的“聚集区”。这种“聚集”促进了不同研究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加速了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聚集”进一步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起到了“聚集”带动“聚集”的作用,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循环。根据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结合现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可选择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投资环境好并已有一定生物技术产业基础的上海、北京、广东(深圳)、长春等地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给予更为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集中力量有选择地发展3~5个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如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聚集区、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聚集区、以深圳为中心的粤港聚集区、以长春为中心的长沈大聚集区等),发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尽快形成较大的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对上述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界的积极性,以国家重大项目为纽带,促进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逐步形成既有合作(包括跨国和跨地区合作)又有竞争的社会化的生物技术研发与生产的格局。
3)选择部分重点产品,目标定位国际市场
对于某些我国有较好基础、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是我国有资源优势的技术领域,例如转基因动物反应器、转基因植物、功能基因组、生物芯片、组织工程、中药等领域,应选择部分重大项目,目标瞄准国际市场,通过运用优势集成、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操作方式,加大协同攻关力度,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增强并确立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
4)建立国家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孵化器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制约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生物技术因其自身的综合性、多学科特点,生物技术转化更具有特殊性。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孵化器的作用尤为重要。孵化器的作用是,通过与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并有力地引导企业介入,密切生物技术上下游的结合,有效地使单一技术的突破尽快孵化为成熟配套的技术和工艺,向产业进行技术转移和辐射,从而加速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和产品尽快形成商品化和产业化。为此,应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择优建立数个生物技术国家重大项目孵化器,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特性的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工程的实施,力争在5~10年内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生物技术产品,同时走出一条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之路。
5)加强生物技术产业相关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及国际化
我国在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仪器、设备、试剂等支撑技术与装备方面十分落后,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在国外,生物技术的支撑技术与装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其产值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0%以上。生物技术的支撑技术与装备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交叉;二是绝大多数生产经营专用仪器、装备的公司都拥有国际市场,只有占有国际市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自主研制和生产并占有国际市场的能力。因此,对重要的生物技术仪器、设备和装备,应采取“桑塔纳”模式,走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的发展道路。第一步通过合资合作,引进建设组装线或生产线,这样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与外国公司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第二步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加大国产化比重,同时加强新型号、新设备的研制开发,进而逐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此方面,应注意避免自己闭门造车、封闭发展,所开发的产品性能不稳定,测出的数据不可靠,别人不用,自己也不用的尴尬局面。6)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中介组织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中介组织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介组织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大力发展从事生物技术信息咨询、技术评估(包括生物安全评估)、专利(特别是国外专利)、投融资等方面的中介机构。
我们认为,应尽快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协作,有利于规范市场和公平竞争,亦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逐步形成社会化发展的格局。协会组成以企业法人和高级主管为主,吸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管理、营销专家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协会进行全局性组织协调工作。
7)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特殊的地理、气候、人口、人文、历史以及多民族等原因,使我国具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遗传资源,包括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宝库,为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大量的生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甚至一些重要的资源流失严重。例如,我国虽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但由于资金和管理上的一些因素,导致研究、保藏和开发工作都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也没有一部微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象重视人类遗传资源一样高度重视对所有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方面应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各类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健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藏及服务体系,其中包括细胞库、菌种库、毒种库、种质库、信息库等。此项工作可在相关计划的基础上,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但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不开放就没有出路。高技术需要在合作和竞争中求发展。一方面是在合作中竞争,另一方面又要在竞争中合作。国际上,企业间的联合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国外政府间和民间的合作与交流。此外,还应利用国内巨大市场的吸引力,积极与某些大型跨国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国内合作建立合资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发展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要充分重视利用海外资源,特别是信息及人才资源。在这方面,即使是十分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十分重视利用国外的信息,并吸引别国的优秀人才为其服务。我国除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吸引海外留学生和科学家回国为国效力外,还应选择重大技术领域,在国外建立联合工作站。863计划生物领域在“八五”、“九五”期间已试行,效果良好。实践表明这是实现技术跨越的有效途径。国家应积极引导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特别是企业在国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这样将会大大提高信息采集、技术引进、智力引进、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乃至产品出口的效率。
1.1养羊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羊的养殖分布十分广泛,饲养绵羊多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和青海等西北部地区省份,而山羊的饲养多在河南省、山东省等中部省份。根据2007年的统计,我国的绵羊和山羊的总数量分别位于世界第一;羊肉产量位于世界第一;羊毛产量位于世界第一,我国仍是最大的羊毛输出国之一。近年来,我国已经引进了更多优良的肉羊品种,为我国的肉羊养殖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
1.2我国养羊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遍的养羊方式仍然比较落后,饲养范围过于分散,饲养的方式较为落后,这些都制约了养羊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虽然近年来已经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但总体上的品种良化程度仍然较低。在养殖环境方面,由于近年来草场退化较为严重,加上原本单位面积的产值就不高,导致了养羊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除此之外,我国在养羊业方面的科研进展数量质量都有不足,新的科研成果在养羊业各个环节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所以综合来讲,我国羊类的养殖业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一些领域甚至可以说是形势严峻。
2科学建立养羊场
2.1选地与盖建厂舍
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养羊场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交通便利,市场条件等因素。充分考察当地的草料资源,在优质秸秆产量充分且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建立大规模的养羊场。选择好合适的地点后,要对厂舍进行全面的消毒。注意厂舍的房顶要留有排气孔,以防空气不流通。羊舍外要设有运动场,在运动场中设置饲槽。
2.2选择合适发展的品种
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选择。另外还要考虑当地市场对于羊皮、羊毛或羊肉的不同品种的需求量和市场规模。首先应选择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的品种。选购羊只时要注意检查“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种羊合格证”和耳号等必要环节。
2.3选择合适的杂交模式
要根据国内的羊类杂交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考虑,从肉羊的角度举例,对波尔山羊3槐山羊杂交及夏洛莱3小尾寒羊杂交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最后可以得出应选择夏洛莱或无角陶塞特3小尾寒羊的品种杂交模式。
3保障养羊正常经营的措施
3.1尽量降低羊的饲养成本
在优质秸秆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种草养羊和青贮技术,从而能够降低饲料方面的成本压力。比如引进鲁梅克斯、墨西哥玉米、皇竹草由于它们方便种植,成本低的特点,有效缓解了优质饲料价格高的难题。另外要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秸秆青贮技术。
3.2重视羊群疾病的防治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羊场中,羊群数量多且活动范围有限,传染病等严重威胁养殖场的正常经营。合理用药、科学使用疫苗对于规模养殖场十分关键。要与具备疫苗运输保存条件的厂家合作。另外还要对寄生虫病加强防范,定期对厂舍进行消毒和驱虫工作。在发现羊有发病症状时要及时治疗,出现问题时要做好隔离的措施。对病死羊的尸体尽量深埋或焚烧,从而切断病源,防止流行。
3.3尿素的利用
尿素含氮量高,可以用来给饲料作物进行施肥。
4提高羊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
为了提高每年养羊场能够出售羔羊的数量,要尽量提升羊群的繁殖率及繁殖成活率。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4.1编号和记录
羔羊生下三天以内,应该给羔羊刺耳号。对每只羊编号和登记,防治羊群发生近交;对怀孕的母羊进行分群或隔离,防止母羊发生意外的流产。编号还能对羊群进行统计时更加方便。还可以利用编号进行分群饲养,这样可以科学管理,针对羊群优化饲料配方。
4.2换季补青
冬季饲养时由于缺少绿色饲料,要通过加强补青的方法及时补充羊体内所需的维生素等养分,通过提升羊群的健康状况来改善羊群的存活率。
4.3改善厂舍
对养殖场内的通道、运动场等地方进行优化改进,避免羊群活动时发生严重的挤压,从而降低怀孕母羊流产的风险。比如将单扇门改进成双扇门,拓宽通道等方法。
4.4控制羊群比例
将羊群中的公羊母羊比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同时要减少空怀母羊的比例。要及时发现羊群中不或者无法怀孕的母羊,对它们及时治疗或者处理,以减少空怀母羊的比例。
5各类羊的饲养管理
5.1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的品牌作用十分重要。要挑选种性特征明显、体格雄壮、运动灵活、身体各部位结实的公羊。对种公羊的饲料要保持肥瘦结合,蛋白质含量充足,合理搭配的饲料能够改善羊群繁殖中的受胎率。所以可以在配种季中可以给其饲料中增加鸡蛋、骨粉等高蛋白成分。非配种季也要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另外,要保持种公羊每天能够有足够大的运动量,保持其体格健硕,精力旺盛。
5.2母羊的饲养管理
摊铺机保养要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动力机械要按主燃油消耗量确定保养周期,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养,达到技术保养标准,确保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摊铺机的保养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机车的高级保养应在机务管理人员指导下在室内进行。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五净(油、水、气、机器、工具)、六封闭(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配套机具要实行常年修理,做到三灵活(操作、转动、升降灵活)、五不(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不缺件)、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
3摊铺机日常技术保养
(1)清洁摊铺机:清除摊铺机表面堆积的泥块、粘沙和沥青等;清除发动机、液压元件和其他部件表面上的尘土、油垢。注意,切勿将污物弄进各加油口和空气滤清器内。
(2)检查并排除各部位的渗漏。
(3)检查摊铺机各零部件的连接和紧固情况,特别是左右履带梁和机架、熨平板、分料装置和刮板输送装置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或断裂,必要时予以紧固或更换。
(4)检查加热系统的喷头、连接管、气罐和各开关。
(5)检查发动机的机油、燃油、冷却液以及液压油的数量,并按规定加入新油至油标指示刻度。
(6)检查各电气插头是否有松脱现象。
(7)检查螺旋分料装置的叶片是否有裂纹,如有应更换。
(8)检查集中装置中脂是否适量。
4周期性技术保养
(1)磨合50h后的技术保养内容
投入使用前,摊铺机应进行50h的试运行,否则不得投入使用。对50h的磨合运行,应按发动机使用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磨合试运行结束后,须按以下内容进行技术保养:
①更换柴油机机油:热机时放尽旧机油,然后注入新机油;经短期运行后,立即检查机油油位是否在规定的高度。②更换分动箱和所有减速机(包括行走、分料、输料减速机)的油;热机时放尽旧油,然后注入新油。③更换机油滤清器滤芯。④更换柴油精滤器滤芯。⑤检查液压油是否达到规定量。⑥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液位,如不足应加至规定量。⑦检查加热系统的喷头、连接管、气罐和各开关。⑧检查橡胶履带板是否有裂纹,如裂纹长度大于50mm,必须更换。⑨检查各液压系统是否有渗漏现象,如有须排除。⑩柴油机每工作50h,必须清理一次空气滤清器的滤芯。检查螺旋分料装置的叶片是否有裂纹,如有应更换。检查自动找平装置是否正常。检查各工作缸是否有渗漏现象,如有应排除。
(2)每工作100h的技术保养内容
①进行日常技术保养的全部项目。
②按柴油机使用说明书中100h的技术保养项目进行保养。
(3)每工作200h的技术保养
①重复100h的技术保养内容。
②按柴油机使用说明书中200h的技术保养项目进行保养。
(4)每工作500h的技术保养内容
①重复200h技术保养中的全部项目。
②按柴油机使用说明书中200h的技术保养项目进行保养。
③检查机架、油箱等各重要部件的焊接处有无裂纹,履带梁有无变形。如有予以解决。
④检查各操作开关、操纵监视装置的电气线路是否正常,如损坏须立即修复。
⑤检查分料装置的磨损情况。
⑥检查蓄电池的基本情况,如两极的氧化情况等。
(5)每工作1000h的技术保养内容
①重复200h时技术保养的内容。
②按柴油机使用说明书中200h的技术保养项目进行保养。
③更换液压油滤油器滤芯。
④更换柴油机机油。
除以上介绍的周期性技术保养外,在每年的冬季须对摊铺机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修,必要时更换各减速机和分动箱的油。
5长期停放的技术保养
如果摊铺机将停放3个月,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保养:
(1)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作长期停放的技术保养,并作防锈处理。摊铺机的随机附件在清洗后在做好防锈处理,并放在干净通风的房内。
(2)长期停放时,主机上只能装有熨平装置、分料装置的基本段部分。将熨平板用木块垫起来。对摊铺机各点加注新油或脂
(3)将机器内外表面、料斗、熨平板、螺旋分料装置和刮板输送装置等清洗干净。应尽量停放在库房;若放在露天,应放在通风处,并用帆布盖好。料斗、找平缸要全部收回,并涂上脂。
【摘要】本文探讨了摊铺机的技术保养问题。
【关键词】摊铺机技术保养
参考文献:
[1]LTY7.5全液压摊铺机使用说明书.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与石油物探特车厂,1997.
蛋鸡经过育雏、育成阶段后才能表现其经济效益,为确保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以及维持其产蛋高峰的时间,因此各阶段的分期饲养管理尤为重要。根据蛋鸡生产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培育目标,一般将蛋鸡饲养管理分为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18周龄)、产蛋期(18周龄~淘汰)三个阶段。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体温调节能力差的特点,但生长速度又很快,抗病性差,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感染疾病。
1.2温度控制
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对环境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适宜的温度是雏鸡成败的关键。育雏鸡舍应提前升温,雏鸡的适宜温度在33~35℃,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鸡群的状态调整温度。如果雏鸡集聚在热源附近,并发出“叽叽”的叫声,说明鸡舍温度过低;如果雏鸡张翅、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则说明温度过高;温度适宜的判断标准是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面均匀,采食正常。
雏舍需保持温度适宜、均匀,舍内各处温度相差应≤1℃,特别注意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另外,温度过渡要平稳,基本按照每三天降1℃的规律进行。
1.3密度控制
密度不仅关系雏鸡的活动、饮水和采食,而且关系到舍内气体的污染和交换、地面的污染程度与啄食癖、应激等问题。密度过小浪费地方,保温电力和设备费成本提高;密度过大雏鸡活动范围小,常互相践踏,食睡不安,弱雏争食不到,会引发啄癖。另外,密度大,雏鸡排出粪便多,鸡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湿度过大,空气污染会影响雏鸡生长速度和群体均匀度。因此合理的密度是鸡群发育良好,整齐度高的重要条件,通常第1周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60只;第2~3周龄,每平方米30~40只;第4~6周龄,每平方米20~30只。
1.4光照控制
照明时间的长短对雏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有较大影响,一般前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勒克斯以上,使雏鸡适应环境,学会饮水和采食;2周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8~9小时或自然光照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5~10勒克斯。1.5雏鸡免疫及环境消毒鸡群的免疫可分为个体免疫和群体免疫两部分。首次免疫时,应使用个体免疫的方法,以确保免疫质量,保证抗体的均匀度。二次免疫及之后的免疫可采用群体免疫,但也应注意根据雏鸡的健康状况来确定。免疫程序要科学合理,疫苗严格按照要求保存使用,消毒程序要规范化、制度化。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1育成期的生理特点
育成鸡处于骨骼和体重的快速增长期,内脏器官增长和消化功能的增强使得鸡群的采食量迅速增加。转群及频繁的免疫接种会使鸡群长时间处于强应激状态,所以必须注重全面的营养供给。育成期的培育目标是鸡群体型发育良好,体重增长符合标准,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能适时开产。
2.2育成鸡体型均匀度管理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基础上的正常体重,是骨架和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高产性能和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均匀度反应育成鸡的质量,如果性成熟时,鸡群达到标准体重且均匀度良好,则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维持时间长。
体型和均匀度的管理目标是体重周周达标,为产蛋储备体能;鸡群每周均匀度达到85%以上;8周龄骨骼发育完成80%,13~14周龄发育成熟。鸡群体重不达标时,应确保环境稳定、饲养密度适宜;适当增加饲喂量,同时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能力、微量元素含量;采取分群管理,体重超标的限制饲喂,体重低的增加营养。
3.产蛋期饲养管理
3.1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产蛋前期的管理目标为体成熟和性成熟保持一致,储备体能,适时开产,具体措施如下。
换料:产蛋5%以上时,更换高峰期饲料,以确保早熟的鸡能摄取到充足的钙质,有利于其骨骼的发育及顺利开产。
体重:每周监测体重,及时分群管理,确保体重达标。
光照:从18周龄开始,每天供给13h光照,以刺激产蛋,之后每周增加30min,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6小时为止。期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若体重不达标,可延迟增加光照;若体重超标,则可提前增加光照。
3.2高峰期饲养管理
高峰期饲养管理目标是鸡群产蛋率高且持续时间长。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喂料管理:饲料质量稳定,不随意更换饲料,饲料的营养水平要符合品种要求,特别注重各种营养的全价性和平衡性。
光照管理:产蛋率与光照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光照程序对产蛋率、蛋重及产蛋期的死淘率有着极大影响。总体原则是确保16小时的光照时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强度褐壳鸡每平方米3瓦,粉壳鸡每平方米2~2.5瓦。
温湿度管理:适宜温度为15~20℃,最适宜湿度50~60%左右,温度高于25℃或低于5℃都会对产蛋产生影响。
环境:产蛋期一定要给鸡群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产生存环境,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消毒和防疫管理:做好定期环境、带鸡消毒工作,并关注鸡群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3.3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要求基本与产蛋高峰期相同,其中关键点分别是根据产蛋率变化调整饲料营养、适时淘汰低产鸡和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三种措施。
3.4环境控制
规模化养殖的禽舍环境控制目标包括光照、空气、水、噪声以及有害气体的控制,因此需要标准化、现代化的鸡舍设计来满足当前的环境控制目标。其中,鸡舍规范化选址必须符合当地的土地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宜建在地势高燥平坦、采光足、排水好、隔离好的地区;距离风景区、水源保护区、化工厂、矿场、屠宰场及其他畜牧场至少3公里;距离城市、居民区至少1公里以上,且位于下风向。
二、小结
1.1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的概念和用处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各级部门对于在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环境问题、能源方面都有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建筑的舒适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的提升,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了很关键地作用。这将对于人们对影响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一些因素,有了可靠的数据资料去证明。作为一种工程设计和实施的参考,能够有效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一些地形、地貌很偏僻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得真实的数据,这是人为不能进行测定的。
1.2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
以前,我们要想了解一片区域或者是地形的特征,就必须不怕艰难险阻,通过实地手动进行测量,才能实现,现代社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地形测量中,注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优良地科学技术分析仪器,很有效地就完成了测量。而且数据更加地精确。人们也逐渐开始将自动化与地形测量相结合进行研究了[1]。
2.地形测量与测绘自动化技术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随之而来的就是在测量仪器方面的技术改革,这些已经引起了在测绘自动化方向的发展。3S技术即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这三大技术,是集成技术的核心。
2.1GPS技术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大家所熟知的全球定位系统,这个系统是美国在20世纪研制成功的,现在已经全面建成了导航卫星系统,可以用来测量时间和距离,能够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进行系统的定位和导航。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一种测绘工具。与其他的地面测定系统比较,它拥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功能多、保密性能极强、抗干扰性能优良,应用的范围及其广泛。具有观察的时间短的特点,在操作方面简单,容易操作,易学,精度准确。特别是在水上定位,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的水准。随后的GPSRTK技术,则是一种更加新型的测量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定点的位置,体现实时动态的效果。
2.2GIS技术
采用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和数据库的相关的知识理论,来对地理空间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其内部蕴含了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和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将这些综合在一起,提高了其综合性能,最后利用计算机很直观地进行展示。GIS的特点主要是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的基础,有多维的结构特点,实行的是数字化技术,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于现代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新的进步。现在,GIS地理信息一定会准化、多维化、系统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在工程建设、矿区开采以及其他的一些工程项目中,适当地运用此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开陈满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地质队河北张家口075100展工作。
2.3RS技术
遥感RS技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它不回直接接触要研究的对象,而是通过一种电磁波的反射、或者是辐射来对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获取数据信息的一种方式。在这个遥感技术中主要涉及摄影、陆地、卫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内容。同上文中的GPS技术差不多,RS技术的发展也是主要运用到了航空技术当中,这项先进的技术主要是采用人造地球卫星上所搭载的相关技术设备,从很远地地方对地球表面的物体进行发射相关的信号,这个信号有短波的红外线、可见光、电磁波谱等,该系统对此进行接收、识别、处理和判断,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数据进行测绘。通过红外线或者是可见光,都可以很有效地完成对所测区域真实地地貌。与此同时,也能够对这个地区的土地中的成分进行测定,提供大量的信息[2]。
3.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自动化应用时所存在的问题
3.1使用这些技术时,资费较高
先进的仪器设备的使用,带来了科技地飞速发展,但是,同时也有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资金的问题,引入新的技术时需要花费钱的,不是免费获得的,国家对于一部分的使用是由政府部门承担一部分,但是,剩下的这部分资金,则是需要单位自己出资的。因此,很多规模不大的小型测绘企业,为了减少单位的开支,基本上不会使用这么昂贵的仪器设备。这样他们的测量准确度依然是停留在了以往的状态,并没有获取到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非常不利于测绘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进步。
3.2自动化地形测量测绘技术有待提高
根据前面的叙述,目前,GPS、RS等技术在地形的测量与测绘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优势作用。虽然有着很多的优势,但是,在其实施的时候,总是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气候对它的影响,还有就是环境对它的影响,这都是很关键的因素。因此,这样测出的数据很有可能与真实的情况,差别很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及时地找寻出GPS、RS技术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提升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准确度。
3.3地形测量与测绘技术人员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
现代科技更新地很快,对于这部分测绘人员,要不及时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他们的那点知识根本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实施。所以,要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文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要多参加一些新技术培训会,多学习新的技术,为自己的工作多努力。同时,也要多关注一些技术方面的网站,多进入网站学习新的技术和资源,丰富自己的阅历。
4.测绘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随之发展的网络技术,迎来了我国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在测绘技术自动化方面,3S技术及集成技术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库的使用,现在出现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入,这些都使得测绘自动化技术加剧了。
4.13G技术及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测绘方面多普及3G技术,改掉技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将3G技术中的集成技术进行改变,提高它的准确性,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地宽泛。我国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主要是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中进行使用的,这种集成技术可以将数码摄影测量引入进来,更加使得测绘技术趋于自动化和数字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数字摄影测量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势必带来在这个方面的技术变化,智能化的手段的使用,使得测绘技术不需要员工亲自过去,便能获取信息资料。
4.2测绘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
加强数字地形测绘软件研发、测绘软件使系统更加高效、灵活、功能齐全,使测绘的软件技术在地形测量中扮演了非常主要的角色。完美的信息数据库进行有效地更新,将测量数据直接转换为数据库的信息,在查询数据方面,非常便利,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全球的数据,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同时扩大空间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实现科学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的测量数据,测绘数据传输网络,多样化、社会化,测绘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实时数字化。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功能,使得我们的测绘技术与日俱增,带来了新的时代,进入了一个有高新技术作为基础的电子信息化的时代。这是我们所需要的测绘状态,在这里,人们可以很轻松地进行测绘,无论是高难度的、偏远应关注节点的设置、搭接的宽度,铺膜后膜的状态等内容。第六,焊接前做好焊道的清理工作。复合土工膜的防渗结构的设计在膜面上下一般包括各一层保护层,而焊机在行走过程中有可能造成保护层沙土或粘土粘接在膜面上,大风天气下造成膜面不干净等等都可能造成焊接强度的降低,因此一般焊接时都应安排专人负责焊接膜面的清理,保持膜面的干净整洁。最后做好焊接质量的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复合土工膜焊接工序的检验作为确定焊接质量的关键工作应认真组织,发现问题及时标记并按时处理,避免问题的遗漏或缺失。
新疆纬度高,无霜期短,春季气温回升慢,稳定性差,常有倒春寒,秋季降温快,棉花品种选择必须以早熟为前提。因为有机栽培不化控,因而对株型有较严格的要求。选用的品种棉株需节间短,结铃集中,零式或I型果枝最佳。随着新疆棉区棉花枯黄萎病不断扩散,虫害也对棉花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有机栽培对农药限制使用,因而棉花需选择抗病虫的品种。有机栽培的原棉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应注意品种的纤维品质,选择主体长度29~33mm、比强度23~25cN·tex-(ICC标准)的优质品种。
2合理种植密度
新垦荒地,土壤肥力低,棉株的个体发育较小,在前2~3年内应靠群体增加总铃数。因此,一般采用高密度种植方式,栽19.5~22.5万株/hm2;第2年,栽18万株/hm2左右;达到中等肥力时,应栽12~15万株/hm2。
3灌溉方式与水量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棉花有机栽培首选灌溉方式。新疆棉花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生长调节剂,运用膜下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合时合地、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用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播种时滴灌毛管铺设在地膜下,1根毛管灌2行棉花,播种、铺管、覆膜一次完成。全生育期滴水12~13次,总灌水定额为2700~3000m3/hm2。出苗水:部分地块墒情差,播种后不利于种子萌发,难以做到一播全苗。采用膜下滴灌,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适量给水,灌水定额为150~195m3/hm2。花前水:苗期棉株叶面积较小,气温较低,一般少灌或不灌水;蕾期营养体生长较快,干物质积累多,叶面蒸腾加快,此期间灌水3次,每次在180m3/hm2左右。花铃水:从开花至盛铃,气候炎热干旱,棉株正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时期,且植株蒸腾快,故此时应及时灌水,缩短灌水周期,隔6d左右灌1次,共灌水7~8次,每次灌水225m3/hm2。吐絮水:8月中下旬,为防止早衰而又不能贪青,根据气温、土壤水分及棉株长势可灌水2次左右,每次225m3/hm2。
4施肥与打顶
有机棉栽培培肥地力以绿肥轮作和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棉花与草木犀或苜蓿豆科绿肥作物套(轮)作。每年6~7月灌水前在棉田套种草木犀或苜蓿,棉花收获后草木犀或苜蓿越冬,第2年春季棉花播种前翻入土壤。施用棉籽粕或畜禽粪等有机肥。棉花播前基施棉籽粕6000kg/hm2或牛羊鸡粪肥7500kg/hm2以上。另外,备用棉籽粕1500kg/hm2(堆制腐熟),于棉田灌第1次水前开沟追施。在棉花生长发育时期,运用滴灌技术追施液态生物肥、液化有机肥。在有机栽培条件下,水肥调控为主要手段,但也必须结合打顶整枝。打顶较一般棉田早3~4d,7月7日左右据苗情开始打顶,7月12日前打顶结束。再根据长势去叶枝、整枝。
5病虫草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剔除带病种子,可用温水等物理方法处理种子,以杀死病菌。改变灌溉方法,如运用滴灌,以减少土壤潮湿面积,高湿度是疾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在病害严重时,用一些无机杀菌剂进行防治,如波尔多液、植物源制剂等。还可通过合理轮作控制疾病、通过生物防治控制疾病、接种棉花根际真菌来抑制黄萎病的发生。
5.2虫害防治进行秋耕冬灌,降低棉铃虫、地老虎等蛹的越冬基数。适时定苗、中耕除草、整枝打杈、剔除虫株,可消灭部分害虫的卵和幼虫。采用棉花与玉米、小麦、油菜、高粱等地块邻作,或在棉田内、田边、沟旁点种玉米、高粱等诱集作物,为天敌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利用微生物杀虫剂防治害虫,如Bt、核多角体病毒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对人畜、农作物和天敌无害,不污染环境,对害虫毒性较高,不易产生抗性。或利用性诱剂诱捕成虫。棉田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在棉铃虫羽化盛期,杨树枝捆成束竖立在田间地头或渠道两旁诱集棉铃虫成虫,每天日出前用网袋套住枝把捕捉棉铃虫成虫。苗期可在棉田周围间隔20m处放糖浆瓶1个,诱杀地老虎成虫。棉田周围和中间渠埂放置黄色胶板诱捕蚜虫。在棉花受到直接威胁时,杀虫皂(钾皂)和植物性杀虫剂,如除虫菊酯、鱼藤酮、鱼尼丁、沙巴草、茶、苦木制剂、苦参碱等可用于防治害虫。
5.3杂草防除
对种植地灌溉促使杂草萌发,然后在种植前翻耕1次,清除萌发的杂草。另外,适时进行机械与人工除草;膜下滴灌能够抑制杂草生长;轮作覆盖作物,如苜蓿抑制杂草萌发;使用真菌除草剂。同时要科学发酵有机肥,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有利于杀死杂草种子和一些病虫休眠体。
关键词:概念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市场
一、产品概念设计与市场
概念设计是工业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大公司的产品设计部门包括:1)(Conceptdesign)概念设计;2)(Detaildesign)详细设计;3)(Manufacturingdesign)制造设计。由此可见,产品的概念设计的主导地位和重要性。
1概念设计的内涵
概念的设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概念产品是一种理想化的物质形式。下面以概念设计教学实例之一来说明其涵义:给出一个概念“断药”,让学生进行座椅的开发设计。步骤是,首先向学生讲述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暗示心理,并分别举出一个“安乐死”实验和一个“挽救少女生命”的文学名著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暗示对人的健康的影响;然后运用一个“民间故事”阐述如何将“断药”的概念物化到具体的产品上。因为,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将一把断了的钥匙用红线穿上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取“断钥”的谐音“断药”暗示常生病的孩子挂上“断钥”这挂项链之后,就断了药,从此不再吃药,这也意味着孩子走向健康。所以,将一把断了的钥匙(断药)的概念物化到具体的产品上来为健康做设计时,用折断了的钥匙做椅架为主题,由学生创意出现了形形的座椅开发设计方案(其草图、效果图、视图等技术说明从略),于是就有了一种新型的专用座椅的概念设计。其应用场合为疗养院、医院、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等。
这是传统的产品概念设计。当然,产品的类型不止是这种无障碍设计思想指导下的专用座椅。产品即人之观念的物化,设计是一种思维行为。在这种思维创造活动中,产品概念的构思是丰富的,人的创作智慧是无穷的。概念产品的类型更是多种多样。
2概念设计与产品市场
完成概念设计只是第一步,能不能进行第二步Detaildesign,第三步Manufacturingdesign,甚至投放市场为开发商或企业带来效益等,这是个风险问题。设计师的概念设计毕竟与难以预料市场变化有着许多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是以往概念设计者的难题。在开发设计的许许多多产品中,只要一百件产品中有几件能够投放市场见效益就是成功。在追求“百分之几”的见效益成功的过程中,如何减少做“分母”的被动,扩大见效益的百分比,仍是最关键的,是公司管理决策人士和设计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3虚拟现实技术促使概念设计的市场化
为了更好地接近产品的市场需求,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故事版情景预言法”的概念设计,就是将所要开发的产品置于一定的人、时、地、事和物中进行观察、预测、想象和情景分析,其形式是以故事版的平面设计表达展示给人们。于是,产品在设计的开始便多了一份生命和灵气。然而,设计表达在信息时代已是多元化的展示形式,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已使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表达如虎添翼;可以想象面对一种虚拟的“故事版情景预言法”设计出的产品,让人更多了一种直观的、亲切的及交互的感受,这样开发设计的产品与传统相比,就大大减少了投放市场的风险性,也为企业决策人寻找商机、判断概念产品能否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更好的依据。虚拟现实技术能模拟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保证产品开发一次性成功,加快开发进程,甚至使设计者和用户融为一体,设计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
二、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产品
1虚拟现实系统(VirtualReality,VR)
虚拟现实系统又称为虚拟现实环境,是指计算机生成的一个实时三维环境。使用者可以在这环境中“自由地”运动,观察周围的景物,还可通过各种专用的传感交互设备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操作。用户看到的是全彩色景象,听到的是虚拟环境中的音响,感觉(手、脚或皮肤等)到的是虚拟环境所反馈的作用力,从而让使用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虚拟现实环境的方法有:
1)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Method,MM)这种方法产生虚拟环境的步骤为:
①用放置在不同地点的多个摄像机将某环境或事物记录下来;
②利用计算机的视频技术抽取出环境或事物的三维模型;
③从虚拟摄像头的视角展示获得模型。具体的做法是:获得数据标度摄像头分离对象建立模型嵌入颜色交互回放。
2)基于图像的方法(ImagebasedMethod,IM)一般做法是:
用摄像头连续扫描周围空间来获取某一区域完整的景物图像,将获取的景物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按坐标映射到图形工作站的虚拟全景屏上,用户载上头盔显示器就可以看到所摄周围景物环境。
2虚拟现实系统的常用设备及要求
虚拟现实系统常用设备有:三维鼠标(也称鸟标)、数据手套、数据衣、头盔显示器、立体声耳机等。对虚拟现实系统的要求除了应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软、硬件)外,还必须有下列关键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能以实时的速度生成具有三维全色彩的、有明暗、有阴影、有纹理的、逼真感强的景物图像;(2)头盔显示器能产生高分辨率图像和较大的视角;(3)能高精度地实时跟踪用户的头和手;(4)能对用户的动作产生力学反馈。
3虚拟产品(VirtualProduct,VP)
虚拟产品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的产物,是一个数字化的产品。它具有真实产品所必须具有的特征。通过对产品实时的仿真,设计人员或用户就能够像使用真实产品一样使用虚拟产品。由于产品的设计过程是数字化的,因此节省了传统方法中需要制造的物理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模拟实验模型、外观模型和生产模型等)的时间和物质。在计算机中由于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反复设计、分析、干涉检查、模具设计等过程,使设计绘图的工作量比传统的绘图工作量大大减少。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概念设计中应用前景
在概念设计中,如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方案创意时,可以将体验设计思想更好地融于其中,也就是更多地关注产品使用者的感受,而非产品本身。比如,针对不同用户及爱好者的要求,在不同的虚拟环境中,让他们亲自体验修改模型的感受;利用触摸屏来选择产品的造型、色彩、装饰风格等许多可选部件。在渲染和生成十分逼真的三维模型时,充分感受了自己所喜爱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真实”情况。甚至还可根据用户的建议,邀请部分用户直接与设计者一起对模型提出修改意见,观察设计和修改过程,直至大多数人满意为止。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设计厂家不能坐等用户找上门订购产品,而应该主动把自己厂家的产品推向市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做出虚拟产品的动画广告,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来游览设计厂家的设计产品,并能直接在虚拟环境中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外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实时交互、了解、观察;同时,还可以通过Email对产品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厂家参照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和完善所设计的产品。这样可提高设计厂家的竞争力,为设计厂家谋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若用户对厂家设计的产品引起购买的欲望,通过网上游览,将信息反馈到各商家,商家则会主动争先与厂家联系,网上定货,使厂家的产品提前占领市场。由于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地研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军等虚拟现实中虚拟景象产生的技术初探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6
2熊曼辰等数字化与概念化工业设计ICME2000论文集
论文摘要综合介绍了树状同株多色月季栽培技术,包括砧木的选择与培育、接穗的选取、嫁接、嫁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为树状同株多色月季的扩繁提供技术参考。
树状同株多色月季,是由一个直立树干通过园艺手段产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月季类型。树状同株多色月季砧木干性强,接穗造型美观多变,可任意修剪成型,又可在其上嫁接多个花色的品种;花朵数量和花色繁多,可形成绚丽多姿的景观,颇具立体感,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为满足人们审美意识及观赏水平提高的需要,自2000年以来笔者对树状同株多色月季的栽培进行探索和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砧木的选择与培育
1.1砧木的选择
1.1.1基砧的选择。选当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直径0.7cm以上的多花粉团和无刺蔷薇作砧木。砧木可用实生苗,也可用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培育。实生蔷薇培育应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摘心措施加快茎粗生长。同时在嫁接前1周最好浇1次透水,使其生长旺盛,树液流动更快,利于嫁接愈合。
1.1.2中间砧的选取。选择干性强、长势旺、分枝多、树冠扩展快、冠形好的茶香月季、丰花月季等优良品种的幼株或中年株,取其中部生长健壮、芽体饱满充实的当年生枝条作接穗。冬季修剪时剪下的枝条可进行湿沙贮藏备用,也可随采随用。
1.2嫁接
1.2.1嫁接时间。不同地区嫁接时间有所差异,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因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亦有所不同,以砧木树液开始流动尚未萌芽为宜。
1.2.2嫁接方法。以带木质部嵌芽接为例,选砧木的光滑处,然后由上而下地斜切一刀,刀口深达木质部,再在切口上方2cm处,由上而下连同少量的木质部往下削,一直削到下部刀口处。通过所削的这上下两刀,可取下一块约2cm长的砧木片,接穗切削与砧木切削的方法相同,先在接穗芽的下部向下斜切一刀,而后在芽的上部由上而下的连同少量木质部往下削到刀口处,2个刀口相遇,芽片即可取下,芽片长约2cm,其宽度视砧木和接穗的粗细而定。要求接穗芽片大小和砧木切去的部分基本相同。双方接口上下左右的形成层对齐,然后包扎。用宽8cm、长20cm、弹性较好的地膜连芽带芽片同时缠紧(芽片上有芽的部位用单层地膜缠紧,其余部位用多层地膜缠紧)。多年实践证明,接芽可自行破膜,且生长良好。
1.3培育
1.3.1补接松绑。一般接后10d左右检查成活率,若接芽已萌发或芽片鲜绿,表明已成活,否则未成活,若时间允许未成活的可以补接。当接芽长至20cm以上时,及时解除绑缚物,否则易形成“蜂腰”,影响砧木和接芽成活后新抽枝条的加粗加高生长。
1.3.2培养主干。砧木萌蘖应及时抹除,以保证接芽正常生长。当主干长到一定高度时会出现花蕾,此时高生长暂停。这时应采取摘蕾接干法修剪,剪去主干梢部以下2个节间;剪口下长出的侧枝,选留最上部的1个芽,让其直立生长,其余采取折枝、扭枝或刻伤控制生长,待最上部芽长成强壮主干时,再将下部侧枝全部剪掉。当主干长到要求高度时(150cm)只摘蕾不剪枝,促其萌发主枝、侧枝和副侧枝。
2接穗的选取
在主干(中间砧)上嫁接多个花色花型的树状月季,这样构成了接穗间养分、阳光、空间等的竞争,然后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有优势的接穗越长越强,而弱势的嫁接枝却越来越弱,造成长期营养不良,最后连生长空间都被占领。因此,在同一株树状月季上进行多色月季培育,选择接穗时注意所选品种的长势强弱要一致,这样二者较快愈合恢复,才能进行树体正常的生理代谢。总之,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化配置品种,使树状月季不仅有更高的观赏价值,也能使接穗健壮生长3嫁接
采用带木质部嵌芽接,接后在距接芽上方0.5cm处剪砧,每株嫁接3个以上品种,红、黄、白、橙、粉、蓝、绿、二重色、复色合理配置。接后10d左右检查成活率,对未成活的接芽及时补接。待接芽长到20cm以上时松绑。
4嫁接后管理
4.1设立支撑柱
树状同株多色月季在嫁接成活后的初期,冠大干细,不抗风;新生木质部与旧木质部还未融合,生长不牢固和嫁接枝承重力差,遇风雨易折断,所以要及时设立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距主枝7cm左右,直径粗4cm以上,插入地下部
分要防腐,缚绳的松紧要恰当,过紧易损坏树干。
4.2土肥水管理
土壤解冻后、雨后、灌水后及时松土除草,全年施肥2次,第1次在落叶后封冻前,株施充分腐熟的鸡粪8kg;第2次在第1轮花谢后7d,株施腐熟人粪尿液(人粪尿3000kg、饼肥50kg对水后发酵腐熟)5kg。结合病虫害防治,于4月下旬以后,每隔15~20d交替喷施1次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液、PBO微量元素叶面肥250倍液。雨后及时排水,每次施肥后根据土壤墒情合理灌水。
4.3整形修剪
采用无主头自然状树型,成型后树高190cm左右,主干高130cm,全树共配置主枝4~5个,侧枝8~10个,副侧枝16~20个。第1年生长季节修剪:接芽成活后,新抽枝条现蕾时及时摘除花蕾。促抽侧枝,同时摘除侧枝上的花蕾促发副侧枝,保留副侧枝上的花蕾,让其开花。谢花后将残花及时从梢部往下数第2片小复叶腋芽的上方0.5cm处剪除。体眠期修剪:剪除冠内的病虫枝、直立枝、横跨中部枝、交叉枝、重叠枝及梢顶部的小分杈。对构成骨架的各级分枝留2~8个腋芽短截,其余分枝有生长空间的,并根据生长空间的大小,分别留2~4个腋芽短截。第2年生长季修剪:继续剪除残花,疏除冠内的内向枝、挡光枝和梢部分杈枝。对冠内有空间的直立枝摘心,促发分枝。无空间的分枝采取拿枝、扭枝等方法使枝条平行或下垂,以占领一定的空间。体眠期的修剪与第1年相同。通过2年的整形修剪,无主头自然状树型同株多色月季基本形成,这种布局把各主枝、侧枝、副侧枝和冠内的各个分枝均匀地分布在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每个分枝都能充分利用阳光、雨露和空气,都有其充分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