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范文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煤矿安全生产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第1篇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特大安全事故率长期居高不下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的瓶颈。仅仅依靠政府问责的手段,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预防机制、管理机制、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保证煤矿的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煤矿安全生产机制

2.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和行为制度。制度是办事的规程和行为准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石。人作为生产的主体,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主、以物为辅,充分展示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制度监管人的方式,变为以人为主导的自主监督型,明确职责和分工,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完善安全检查制度: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要求做到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不能将检查流于形式,切实做好检查记录,本着谁检查谁负责的态度,同时过后要对本次检查的结果给以总结,并以公告的形式张贴。提出好的和不好的方面。做到好的要继续发扬,不好的要召开班组会议进行讨论,切实使每个人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不足,防患于未然。做好安全处罚奖励机制:做到处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不能制定没有奖励只有处罚的制度。同时过分的处罚只会引起职工的逆反心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甚至打消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只奖励管理人员,只处罚车间工人的现象。只有正确的做好安全处罚与奖励机制才能使安全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2.2煤矿安全生产预防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人、设备、原料、生产环节和生产方法等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人不仅仅是设备的操作者,还是各个环节的执行者,人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不同工种的在岗职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规作业,对于变换工种的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严格做到持证上岗。(2)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具。(3)对所处环境的危险源了如指掌,同时现场配备相应的救援装置。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当遇到紧急危险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并不定期进行相应的演练。(4)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上级组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过各种事故,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几种常见的问题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吸取血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建立独立的应急部门和专业的救援队伍也是必需的,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发生危险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2.3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进入煤矿生产厂区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条幅,但是天天面对这样的安全警示条幅,有几个人从心底里去认真思考过、重视过。所以煤矿事故并没有随着这些警示条幅的悬挂随之减少。这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职工个人要从自己本身去理解企业的安全培训,并且认真对待这件事,把它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努力做好。首先,必须提高所有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安全与自身的息息相关性。要把安全当作每个人应负的责任,既是对自己负责又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要知道安全面前无小事,一次小小的马虎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从思想上重视才是保证安全的根本,做到把安全当成一种习惯。这就要求企业从多方面不同角度不断培养职工的这种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方式方法很重要。传统的学校式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已经让人感到厌烦和抵触,这样的方式虽然投入很大却收不到相应的效果,实在是事倍功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用新颖的方法,比如采用视频、现场模拟教学等方式,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吸引职工的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不断吸取专业培训机构的经验,甚至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职工进行培训。

2.4安全生产保险制度

煤炭作为国家生产生活能源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安全生产则是国家一直以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迫在眉睫。在发达国家,为了保证企业的事故伤亡率,社会保险机构建立了工伤预防基金,把企业的事故伤亡率和企业需要缴纳的工伤保险税费相结合,企业事故伤亡率越高其缴纳的保险税费就越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去通过升级生产设备,提供安全培训等方法去降低事故伤亡率,从而减少税费的缴纳。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一种风险抵押金制度与保险金制度,这种制度同发达国家实行的工伤预防基金相似。事实证明,该制度对促进煤矿企业发展和事故率的降低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制度还能抬高煤矿的开采准入门槛,把那些生产设施落后,安全保障不健全的小煤窑排除在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矿的事故率。抵押金或保险金一般要由煤炭企业自有资金支付,按时足额存储。抵押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否则要依法处置。

第2篇

1)露天煤矿产煤量占煤炭开采量比重低。2013年全国煤矿数量1.2万处,原煤产量37亿t,据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我国目前生产和在建露天煤矿230多处,煤炭产量3.8亿t,约占全国煤炭产量10%。

2)露天煤矿开采比例远低于德奥印美等主要产煤国家。国外露天开采比例分别为:哈萨克斯坦90%,印尼90%,德国88%,澳大利亚89%,印度89%,美国69%,俄罗斯58.2%,南非52.9%,波兰29%,我国10%的比例远低于国外标准,井工开采仍然占绝对数量,从中也反映出我国煤矿开采事故多发、伤亡大的另一客观原因。

3)产区高度集中。露天煤矿产量超过1000万t的省区有内蒙古25246万t、山西5109万t、云南2100万t、新疆1800万t和黑龙江1000万t,占全国露天煤矿产量的97.7%。

2露天煤矿事故特点

从国家煤矿安监局网站对2000年-2013年以来的露天煤矿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特点为:14年里共发生19次事故,共死亡32人。按发生事故的煤矿类型分:10家国有大型煤矿,死亡15人;1家国有地方煤矿,死亡1人;8家乡镇煤矿,死亡16人。事故类型统计见表1。对2000年-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进行统计,如图1,14年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3046起,死亡或失踪58159人。

3露天煤矿安全生产危险因素分类辨识及致因分析

依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等标准,对露天煤矿生产场所的环境和开采工艺的穿孔、采装、运输、排土4大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辨识分类,并对其造成各类危险事故的原因、发生场所、造成的伤害进行了分析,主要如下:

1)机械事故。露天煤矿的所有生产环节都离不开机械的运用,当现场出现人为的误操作或设备的失效失控等故障,机械设备(部件)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机械事故发生的场所:剥离过程、凿岩及凿岩台阶、设备检修场所、破碎过程、运输过程等。机械事故造成伤害:主要是造成人员伤亡,其次是对物件的损坏。

2)滑坡及坍塌事故。露天煤矿滑坡(坍塌)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现象,常发生在排土场和边帮,直接威胁到露天矿采剥工作面、运输通道和工业广场的安全,造成设备毁坏,人员伤亡。

3)放炮(爆破)事故。露天煤矿放炮(爆破)事故是指在爆破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一旦发生,波及范围广,造成的伤亡程度比较严重。

4)运输事故。由于露天煤矿4大生产工艺环节决定露天煤矿运输设备多,运输车辆大,车辆作业线路长,致使运输事故成为露天矿最易发生的事故,造成的伤亡也最多。

4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防范体系建设

露天煤矿的危险本质上讲主要是有害物质、能量、设备的失控或超过临界值,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环境状态不利4个方面,而且一起事故的发生总是在直接因子的导致下和间接因子的诱导下共同作用造成的,所以露天煤矿的安全生产防范体系应是以致因类别划分优先级别的,优先防范直接危险因子,其次是防范间接危险因子。

5结语

第3篇

企业中很多人不了解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和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档案意识薄弱,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有的人甚至认为档案管理可有可无,可强可弱,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各项工作影响不大,因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中处于边缘化状态。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过去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企业所有制形式多元化,产权结构不断变动和调整,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如果部分企业领导仍然缺乏应有的档案意识,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就难以保证强化档案管理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等条件。如果档案管理人员也普遍存在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身岗位定位不准的问题,满足于“看好门、管好物,交什么、收什么”的管理方式,强化档案管理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企业档案管理应该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与安全生产和企业各项工作紧密配合,实现档案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档案管理与中心工作存在脱节现象,档案管理人员对服务中心工作缺乏主动性,满足于看门守摊得过且过,很多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

档案资料中的科技档案就包括了生产矿井瓦斯、水文地质资料。档案管理部门有责任收集、保存生产矿井瓦斯、水文地质资料,并为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分析、利用提供服务。从保障安全生产的角度来说,档案管理工作理应与企业同时诞生和同步发展,同时企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包括矿井瓦斯、水文地质资料在内的不少值得保存的资料,无法全面收集保存到档案部门,其中流失和散存于个人手中的为数不少。在采取得力措施尽可能广泛全面地收集矿井瓦斯、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保护好和利用好现有档案资源,认真总结分析档案查阅的规律和特点,针对直接服务于安全生产、利用率较高的矿井瓦斯、水文地质资料的特殊重要性,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手段,拓展服务方式,更加注重开发利用,激活休眠中的档案资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更为专业、具体、周到的服务。企业档案工作创新要有融入企业全方位管理的“大档案”思想,一是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企业各项工作“互联”,解决企业档案工作的“孤岛”问题;二是企业档案工作者必须从社会和企业的大视野中,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跳出档案圈子看档案。改变过去与企业其他部门缺少交流、沟通,导致很多人都不了解档案工作的状况。今后档案部门必须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把档案管理工作融入企业主体,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共同策划。同时,档案工作者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到档案利用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目前仍然存在的档案分类繁琐、查阅手续复杂、规章制度不合时宜和服务方式不适应等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推行工程建党工作与工程计量工作相结合的做法来保证重点工程档案的及时归档,积极主动加以整改。

三、积极作好档案宣传工作

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各级领导、中层干部到全体职工都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档案管理与各项工作特别是安全生产的密切关系,在工作中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从而增强全员档案意识。要通过深入宣传,把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上升到企业生产安全、员工生命安全和干部政治安全的高度,促使各级干部和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重视发挥档案工作在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各项工作提供利用,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在保管好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尤其要特别注重收集事关安全生产的矿井瓦斯、水文地质资料,使档案资料更多地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服务。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编研活动,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加工,编写各种专题汇编,为利用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有实效、有价值的信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地为相关业务部门提供专业、专题服务,在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热情接待基层单位和专业人员查阅、利用相关档案资料,使档案资料在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继续教育

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化成功的根本,决定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时代文件的自动登记、辅助立卷、归档、著录、检索、信息网络传递和安全利用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1.要进一步提高档案意识。

要正确贯彻落实国家档案法和有关的规定,提高和增强重点项目参加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法律观念。可以通过拟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办法,通过用制度的方式约束、监督、指导档案管理人员。

2.要建立保障档案数字化制度。

明确目标,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把档案工作纳入与工程建设同步发展的轨道,将其写进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之中。通过电脑数据汇总,建设指挥部很快将整个工程的案卷目录编排和打印出来。一方面,大大加快了档案室整理、编目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电脑保存的案卷和卷内文件2个层次的条目数据,可一次输入,多次输出,既能满足业主、使用单位、建设单位的要求,还能满足城建系统不同格式的打印需求,为工程档案的移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为档案的利用打下了基础,为集团创建档案目录中心提供了原始数据。

3.要建立重要档案数据库,保证档案数据的安全。

针对重点工程施工情况复杂的特点,建设单位要制订与工程建设同步发展、相互促进与制约的档案管理机制。要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任何档案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法》及行业内的档案管理办法。

第4篇

【关键词】机电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与安全管理中,要结合传统管理理念与安全模式的应用基础上,创新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方式,尤其是在机电技术与实际运营的结合中,打破传统的高风险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注重机电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综合作用,对于提升煤矿的综合管理都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

1.1机电技术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在煤矿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严格执行中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因此,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整体运行都有很大的推动性。其中,在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煤矿安全运行与管理机制不科学,没有制定出现场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也没有形成现场管理的综合管理机制,在机电管理体系的运行中,没有全面落实到实际安全生产之中,从而导致机电技术与煤矿安全生产运行秩序上的混乱[1]。

1.2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中,没有充分考虑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因素,尤其是在矿井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对于机电设备管理的综合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机电基础管理的效率也相对较差,在注重煤矿地下采掘现场的设备管理中,没有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由于机电设备运行不规范、安全措施不到位产生的事故相对比较多,其中,在运输设备的安装、运行以及检修与调试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人员触电事故,因为没有严格进行设备的检修,也没有做到详细的综合管理。

1.3机电管理技术人员素质不到位

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因此,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煤矿企业要注重对人员素质的整体培育。但是,有一些机电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全面,管理水平也不是很高,煤矿企业也没有组织专门的培训,因此,在整个技术管理与运用中就会出现与实际管理相脱节的现象。同时,在坚持相应的考察抽查管理中,也没有对整个管理形成科学化的模式,因此,在机电设备操作路径中,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对于整个管理都将有很大的反作用。在多种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有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技能不强等影响,就会给整个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差,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2]。

2构建机电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方式

2.1加强管理,突出机电设备的综合运用效果

在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在全面构建规范化的管理路径中,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条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相关政策,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全面落实管理机制的相关责任,解决现场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一是要落实责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奖罚等机制,对于安全意识强、机电技术强、责任心强的员工,要给予积极的奖励。二是要加大对设备的综合投入。在不断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投入过程中,形成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开支,对于机电设备的主要维修以及相应的改造,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形成设备更新管理模式,并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三是要结合实际需要更新设备。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并加强对新技术的管理,增强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效益。

2.2提升素质,加强对人员的综合培养

在机电技术的综合管理过程中,要进行定期培训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培养。因此,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全面实现机电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在进行岗前培训、岗中培训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机电设备技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煤矿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在注重综合培训的基础上,定期选拔优秀的人次进行技术培训,在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整个专业技能以及基本业务素质训练,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构建多样化的培训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将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不断转化为成果的运用。在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的路径中,强调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了更好的拓展整个技术工作思路,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基础上,形成讲座、现场指导等培训模式,并加强与高校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沟通,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注重好宣传,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采取积极有效的绩效评定方式,形成相应的奖励管理机制,更好的调动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人才,更加有利于提升煤矿机电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综合作用[3]。

2.3落实制度,形成全程跟踪管理模式

首先,煤矿企业要制定出技术管理针对性考核文件,并严格落实该考核文件中所规定内容,使机电技术管理操作更具规范性,从而提升整体管理质量,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其次,针对机电设备相关检查制度方面,可采取上岗检查制,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点定位于各关键岗点及要害场所,当岗位轮换之后,需实施全方位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此外,煤矿企业还需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所有工序均要编写安全管理计划与具体管理流程,并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实施跟踪全程管理,而对于部分重点生产区域,还应由相关领导深入到现场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与相关流程标准相符合,以此方式提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整体质量水平[4]。

3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路径中,要注重对煤矿综合管理效能的全面运用,在注重机电设备综合效能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注重将安全文化注入到每一个管理之中,同时,对于整个管理的综合应用,要搭建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推动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

作者:苏飞 单位:山西兰花同宝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帅彪.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4,(03):237.

[2]马国庆.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5):40.

第5篇

碱沟煤矿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周边,属于乌鲁木齐市矿务局所管辖范围之内。该煤矿的矿井占地面积约为8.3km2,在倾斜跨度上超过1800m,东西方向上的长度超过4500m。据地质勘探查明,该煤矿的水平地层煤炭储量超过20亿t。为了提高碱沟煤矿的防灾水平,该工程在西四区和6区进行了相应的通风防尘、防瓦斯爆炸等大量工作,例如,设置了可以每分钟通过530m3的U型通过竖井,有效排除瓦斯气体;在开采过程中,采用全部机械化的回退式综合采煤系统,并实时监测在工作空间内的瓦斯浓度含量,主要包括对一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监测,一旦超标,立即停工检查。由于煤炭开采区的工作区域主要是变质程度较低的长焰煤,这类煤炭的特点是着火点较低,每开采3个月或半年就有可能发生自燃,再加上回采作业时形成容易漏风的采空区,一旦易燃气体进入后,发生爆燃的几率就会非常高。为解决这一难题,碱沟煤矿安全技术部门在工作区域设置了D50mm防灭火管道,管道布设在工作路面,与此同时也安装了吸尘装置、喷雾设备以及喷水设备,其目的就是使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立即降落到地面,防止其浓度升高。以上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该煤矿生产过中可能的危险因素,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防范了大型事故发生,但仍难以避免一些小型事故发生。

2一通三防的实施措施

根据碱沟煤矿目前的安全防护现状和已经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建议该煤矿在通风、防尘、防瓦斯和防火灾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在原有的KJ66煤矿安全通风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先进的系统评价模型,分析人和机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将人和机器的操作过程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影响进行定量化研究,并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2.1通风措施

通风系统可以将地面上的干净空气不断输送到煤矿开采区,同时再将煤矿内部含有瓦斯、甲烷等有害气体的空气通过循环管道输送至开采区外。通风系统的构成如下:通风动力装置、风速监测装置、流向监测装置、通风管道等。2.1.1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是煤矿通风措施的重要方面,是衡量通风措施的可靠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可以快捷地找出设施中的问题环节,并进一步改良和优化。通风工程的安全评价指标包括两个方面:1)通风系统方面。通风系统图纸的指标值为0.028,通风合理性指标值为0.015,开采工作面指标值为0.054,回流通道指标值为0.074,风速指标值为0.049。2)通风装置方面。通风装置的正常使用率为0.324,通风动力装置为0.156,通风设施维修率为0.004,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情况为0.147。2.1.2通风安全建议由于通风系统中对于各个分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一旦某个分系统出现问题,其他系统的通风效率会明显降低。因此,应该在合理布设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理论,建立相互独立的通风系统,保证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矿时,在考虑通风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开采,不能够在通风能力不达标的情况下盲目开采,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2.2防尘措施

煤矿粉尘不仅可能引发爆燃事故,对于采矿工人的呼吸道伤害也非常严重,甚至会引起尘肺病。防尘上面需要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综合防尘措施和防暴措施要完善,防尘洒水管道必须正常运行,设置合理的粉尘含量检测点,定期冲洗开采工作面,做好采掘工作面的综合防尘和监测。运用一通三防定期检查采矿工作区的通风系统是否完善,利用洒水系统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不间断的喷洒,防止粉尘浓度过高;增加作业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此外,对于在矿井下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劳保防护用品,如口罩、风罩等,降低粉尘对工人身体的损害。

2.3防瓦斯措施

煤矿采掘过程中瓦斯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需要严密防范。瓦斯中主要的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和甲烷。研究表明,当气体中甲烷含量达到5.3%时,一旦遇到明火,在密闭空气中就会引发爆炸。2.3.1安全性评价煤矿瓦斯安全性评价主要通过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来衡量,包括:瓦斯排放系统指标为0.315,瓦斯气体含量的等级指标为0.147,报警装置的指标为0.5,瓦斯气体的安全监测装置的指标为0.197。2.3.2防瓦斯安全建议防止瓦斯浓度过高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1)防范瓦斯气体。对于矿井内部可能发生甲烷或一氧化碳聚集的部位,必须做好通风措施,并且防止已经抽出去的瓦斯气体再回流到矿井中。2)防范明火。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明火的因素有:静电、电火花、碰撞火花等。在矿井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章制度操作,最大程度上减少明火的产生。3)阻隔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瓦斯气体爆炸的部位,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爆防水隔断措施,比如:水幕墙和隔水爆棚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减少通道的转弯,清理逃生通道,方便发生意外时快速逃生。

3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做好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通风除尘、防尘防瓦斯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安全措施经费的合理到位。在订购安全设备时,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部门需要共同商讨设备的技术要求是否达到本煤矿的安全防护条件;对于已经老化的陈旧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对于质量低劣的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淘汰。平时加强管理,做好设备维护备用措施和方案的编制。

4结语

第6篇

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是一个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过程,其综合决策分析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参与,而现有的煤矿信息系统往往缺乏时空维度的决策分析工具,如拓扑分析、缓冲区分析、密度分析、叠置分析、时间和空间趋势探测分析、时间/空间关联分析、时间/空间自回归分析等。煤矿安全生产内涵丰富,既包含了日常性事务性的风险超前预控管理,又包含即时性的风险识别、监测、预测乃至预警,这就给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类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满足监控实时化、系统集成化、数据海量化、分析决策在线化和智能化,这些都是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短板。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没有本质的好转,诸多信息化建设成果(硬件、软件)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也没有起到预期的成效。

2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系统

2.1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大数据分析

是指数据量急剧积累迅速超出主流软件工具和人类思维处理的极限,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比较起来,有四大特征: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更新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大数据分析需要全新的数据处理理念和分析工具,洞察发现海量高速增长信息中潜藏的价值[4]。从理念上,大数据分析与传统数据分析有三大转变: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针对大数据,既有的技术架构和分析工具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全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这其中包括:(1)大数据分析可视化方法;(2)大数据挖掘算法;(3)预测性分析能力;(4)语义处理能力;(5)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技术。

2.2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建设

根据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理念,煤矿安全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建设目标包括:数据综合集成、安全知识集成、三维虚拟可视化展示、煤矿安全动态分析诊断。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煤矿安全综合数据库。建设煤矿安全大数据分析诊断系统,首先要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全面综合的数据集成,将基础空间和属性数据、在线监测的实时性数据、专业业务系统的事务性数据综合集成起来,构建煤矿安全综合数据库。(2)基于专家系统的煤矿安全专家知识库。针对知识集成的目标,整理规范规程体系中的经验或者理论知识(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三违行为知识、隐患界定知识、评估模型、设备操作规程知识、工种操作规程知识),构建煤矿安全动态分析诊断的专家知识库。(3)建设三维虚拟矿井可视化平台。针对信息和知识三维虚拟矿井可视化展示分析,主要的建设内容是基于高精度地质模型理论研究开发三维虚拟矿井平台,实现地层建模、钻孔建模、断层建模、工作面建模和巷道建模等工作。然后,基于三维虚拟矿井平台,实现数据和知识可视化、煤矿安全生产活动可视化、分析和决策过程可视化。(4)研发煤矿安全动态分析系统。针对基于专家知识库的煤矿安全生产分析决策,需要利用煤矿安全综合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以及事务性数据,根据煤矿安全专家知识库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推理和演绎,动态分析诊断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与趋势、预测未来,并针对煤矿应急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响应对策。

3结语

第7篇

1.1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怎样在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煤矿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该加大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而在进行培训时一定要确保所有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可以进一步掌握机电装置的有关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能。当前大部分煤矿企业中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偏低,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整体管理水平。对此,一定要对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

1.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不健全。需要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加强煤碳企业机电技术管理的对策

2.1制定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

从机电设备的全过程周期管理、组织保障、流程规范、管理职能的发挥、考核等方面论述建立怎么样的管理体系。现阶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对此,煤矿企业必须改进与完善安全生产中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机电装置管理章程,保证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有章可循[2]。不断强化现场机电装置的检查与维修力度,从而形成一套体系。定期完成机电装置运行温度的检测,组织高规格电气合理试验,充分运用节假日针对大型机电装置完成检修与养护,解决装置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要定期对采矿工作与变电所等进行测试,从而确保机电装置的安全运行。

2.2加强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怎样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煤矿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应该加大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干部职工互相交流培训”的培训机制,而在进行培训时一定要确保所有机电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可以进一步掌握机电设备的有关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能。通过开展机电设备“四检制”(班检、日检、周检、月检)、“机环双检制”等,加快故障快速诊断和预知处理等技术,加强设备的备品备件动态管理,积极开展设备寿命周期管理,不断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开机率,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安全系数,使设备始终处于良性工作过循环状态,提高安全系数。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碳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3.1建立科学合理的机电系统是确保煤矿机电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与根本基础

在煤矿企业机电系统方面而言,必须确保电网精干和稳定,保证电源可靠。在进行设计时为了可以提升安全与可靠性,一定要选择双电源与双回路完成供电,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中可以具备两路相对独立的电源线路。针对瓦斯的抽放泵和通风机等按照规定应该选择专用双回路,科学选取供电电源,确保电源的稳定与可靠性。

3.2在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中加大科学技术的运用

机电管理技术的滞后是造成煤矿机电事故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而煤矿企业的机电安全管理主要以提升安全管理为目标,依据详细的状况,合理、有效的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确保煤矿机电安全运行。另外,还应该加大科研的投入,必须加大煤矿机电安全的科学研究投入,合理编排专项科学研究经费,充分运用在改进安全生产方面,确保资金有效运用。同时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生产机构一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改进所有的规章体系,不断强化施工团队的建设,注重科学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

3.3对煤矿企业机电安全、稳定运行实施严格监控

从煤矿机电系统方面而言,应该配备机电装置的监测与监控系统,完成电网安全参数与装置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从而提升煤矿企业机电装置的自动化水平。煤矿企业的资源条件比较繁琐,而且各个煤层的厚度存在差异,无法完成煤炭的大规模生产[3]。这样,可以在煤矿企业中积极推广大量节能装置,同时配置安全监控与安全风险的有效评估系统,不但可以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水平,还能够提升煤矿企业产量与总体效益。

3.4制定煤矿机电装置安全体系

建立相对完善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体系,确保所有制度可以有效实施,提升所有制度的落实力度。煤矿企业相关机构必须注重安全体系与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加大实践过程中新状况与新问题的科学研究力度,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另外,加强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强化管理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强化安全绩效体系的考核力度以及安全生产的有关责任,确保所有安全体系可以落到实处。积极开展和组织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讨论与竞赛活动,从而提升所有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4结束语

第8篇

在大量需求的情况下煤炭逐步放开经营,在此环境里投入问题显露了出来,国家在投入机制调控制度和扶持政策六面彰显出不足。承包的一些煤矿在短期里拼命开采,致使矿山资源缺失,无可持续发展性,政府为其结果买单,造成了恶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因诸多的管理层多对工人阶层安全的轻视,从而没意识到高危行业应以预防为主。安全意识薄弱是比投入不足更可怕的存在。“安全责任重于山”也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对国家法律法规无视抗拒执法,只为追求高利润的煤矿矿主,证照不全不按规定组织生产,越层越界开采。根据调查,我国58起矿产特大事故中有8起是越层越界开采的原因。矿产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和技术、一线有经验的工人严重流失,矿产企业人才严重不足。没有这些专业的人员某些煤矿直接不绘制开采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而且采区不做采掘工作设计,不准备采掘作业计划和规程,一些煤矿不安规定施工工程;石门揭煤、巷道打通、过新段层和采煤工作面的最初的一些工作没有制定专业技术措施;不重视专业技术,采掘布置不合理;一些明显具有突出矿井、水害严重和煤尘具有爆炸可能性的矿井,没能采取具有实质性的防突、防治水和防尘的具体办法。

2煤矿安全生产的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要着重强调安生生产在煤矿开采施工中的重要地位,制定多种措施才能确保工人施工的安全性。煤矿岗位安全知识要求工程施工人员都充分掌握,对本岗位的安全保护技能熟悉,管理层做好约束广大职工的安全行为和把规章制度做到实位。只有大力的推动煤矿生产安全化,努力制造安全化氛围,才能做好深入煤矿安全化宣传教育。这样一来矿产企业的员工就能加深安全情愫,强化了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意识,使各岗位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安全化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安全化的必要性,从而使各岗位职工能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安全现状加以改正。为确保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就要在公司内部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安全化环境,从决策层、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要按照安全规范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加强矿井的抗灾能力,必须安排完善的机构制度。开采煤矿的同时要做到不以牺牲、无视人的生命、健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确实的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有一定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安全投入、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准一定做到实位,落到实处,从而对才能解除煤矿安全隐患,做到对具有危险的设备、工程及时进行处理,监管监察应进行的彻底,安全管理切实到实位。要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引进新技术的投入,加强矿井的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的能力,对以前具有隐患的煤矿技术大力度改造。实行集体化的进步、改进,就要汇集经济、法律和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来加强对中小型煤矿的整合改进。鼓励大型矿产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大力推广中小型煤矿技术改进,对于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和浪费资源、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进行整顿,证照不全、违法经营的小型煤矿坚决取缔。鉴于瓦斯危害严重、防水、防尘做不到位的小型煤矿逾期整治,仍不符合标准的限期退出。

3结束语

第9篇

(一)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基础

从实践中可以证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要从安全文化、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同时,企业要把发展眼观放得长远,积极配合国家监察机构的工作,服从国家提出的关于设备换代、技术升级等有利于企业生产安全的要求,把以前欠下的“安全债”还清。

(二)企业的自我管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看到的更多是利益而不是安全,这是因为安全的管理是要以时间为检验标准,不会马上就看见效果,很多企业不希望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与资金。但是,在追求短期利益时,就显得积极又主动,可见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要求比对安全的要求要高出很多,这就导致从领导层至生产基层的安全意识相对缺乏。同时,一些企业对在岗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内部管理不到位,安全救护设备配备不健全,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的安全,阻碍着安全管理的推进。

二、强化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煤矿生产企业一定不能吝惜人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只有把开采现场的软硬件条件都做好才能切实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要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不仅是企业方面的事情,更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才能把“安全”二字放大到极限,这就还需要地方政府与国家政策作为支撑,做到企业自主寻求生产的安全之道,同时有政府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作后盾,实现理论推动实践,实践让理论不断完善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二)将“本质安全”提升到新高度

在煤矿坚持安全管理的生产理念之中,“本质安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种安全对企业来说是战略布局层面的,要实现本质安全就不单单要考虑作业的设备是否可靠,现场环境是否布局科学合理,更必须将人在作业中的状态放进考虑范畴,这是将煤矿生产安全提升至一个全新高度的理念。本质安全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安全及物的可靠,从安全管理上着眼,我们可以把人员、设备、环境放在一个层面,共同考虑,从人因学的角度对施工环境与设备的操作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掌握生产现场的人员在施工活动中的细节,这样便可有效预防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三、结语

第10篇

1.井下工作条件复杂,安全系数低

煤矿生产的大部分工作是在井下进行的,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的生命线,幸福线,没有安全,生产就得不到保障,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安全性能高的煤矿生产才能够提高提高煤炭产量,才能够为企业的生存保驾护航。但是从山东古城煤矿的井下工作状况来看,其工作条件较为复杂,现有的矿井设备运输路线过长,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运输力才能够完成。同时,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致使矿井设备比较成就,一些设备已经老化,致使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导致井下工作不能够正常进行。而在维修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致使维修往往跟不上生产的需要,不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应对起来也比较费时、费力,导致煤炭生产任务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从而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同时也给井下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对井下维修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管理

当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就要求负责维修工作的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检查出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进而保证机器设备的维修不会给生产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从山东古城煤矿井下维修工作人员队伍的发展实际来看,维修人员队伍架构单一,低端实践人员较多,而能够适应现代化大型设备的高端综合一体化人才较少。大家都知道煤炭井下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危险的工作,这就要去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的矿下工作技术与经验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井下工作环境更为复杂,这也给维修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提高维修工作人员素养,才能够为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利于不败之地。

3.井下生产管理水平滞后,生产能力不足,安全性能低

山东古城煤矿赖以发展的源泉就是高效率的煤矿生产。但是从其井下生产管理机制来看,大部分还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理念与制度,生产系统成就、落后,致使现有的生产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煤炭生产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煤矿生产设备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机器老化程度严重,再加上缺乏有效管理,致使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且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井下生产是一个危险性极高的工作,一个细节就会给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机器故障的频繁出现也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二,山东古城煤矿生产系统尽管也运用了现代网络技术,但是利用率极低,各部门之间相对比较独立,缺乏有效沟通,生产信息难以达到共享。

二、优化煤矿生产系统,实现生产的高效安全

1.优化井下生产运输系统

为了做大做强煤炭企业,古城煤矿公司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效益为中心,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持续改造系统装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企业走上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对井下生产运输系统进行优化时,可以把运输系统维修人员与皮带司机以及调度监控信息化进行链接,做到减人提效,无人值守,也就是将原来需要专职司机,电工,机修人员的工作环节,在系统采用自动化控制等一系列的升级改造后,按照一岗多能,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技能提升和业务培训融合的方式,成功实现三岗变一岗。即由一个集输送机司机证、电工证、机电维修工证等三种特殊上岗证于一身的综合维修人员一人通过配合信息化调度视频监控进行巡检,从而成功实现了技术提升、科技创新,减人提效的发展思路。仅这一项目就成功为10条主干运输岗位减掉60个岗位,节约人工费用超过每年360多万元,为古城煤矿大大降低生产系统运行成本,并为当前低迷经济环境下提高竞争力提供可靠保障。目前,古城煤矿准备继续深入开展此项系统升级改造,使之深入延伸到各种特殊之中,例如刮板输送机、变电站、泵房、煤机司机等等需要特殊上岗证的岗位,届时估计可节约超过200个以上岗位,到那时古城煤矿将会真正实现内质上的高产高效。

2.优化设备运营线路,提高设备运行率

在规定的备用件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库存占款,采区取增设井下主要生产水平小型维修仓库,曾加备件转运灵活度,设备及备件统一化,标准化,便于通用,还可以减少备件运输环节。此外,还要增强设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达到减人增效的作用。最后,加强维修队伍管理,调整队伍结构,建设精兵强将式的队伍。这样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率,保证了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使该矿获得了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有效竞争力,同时培养了队伍,实现精细化的设备管理。

3.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实现智能化生产,推动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引进国外先进的千米钻机,施工大采深地压释放钻孔,取代泄压巷到巷施工,千米钻机施工能够按照要求改变钻孔方位,可以节省巷道,降低成本。仅去年一年,节约特设泄压巷道900多米,节约材料成本500多万元、人工成本540多万元。(2)采用全岩综掘机施工改变井下生产环境,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摆脱岩巷施工进度慢对煤矿生产的制约,有效地缓解和扭转了开拓布局和采场接续紧张的局面。(3)引用大倾角皮带,提高主采取的生产力,实现生产的集中化,使生产布局更加科学合理。(4)对生产设备实行严格的进、出入归类追踪责任制管理,建立岗位责制等多项系统管理制度,通过“台账户籍”式精细化设备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了设备的带病入场、作业和循环流转,建立适时退出机制,提高设备在“工况点”运行保障。通过以上手段和措施有效提升了煤矿生产运输环节的设备运行率和安全系数,从根本上实现了本质安全性发展思路和理念。

三、结语

第11篇

1.1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灾害预报

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遇到一系列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有人为造成的,也有自然原因造成的。而自然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往往与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存在较大关系。要想有效地对这些由地质问题所引发的灾害加以预防,就应当充分借助煤矿地质测量的力量。从煤矿地质测量的功能性来说,其无法对地下的所有地质情况进行完整的、全面的测量,单凭煤矿地质测量是无法对井下开采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采取预防措施的,但是由于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可以对地下的水文情况实施有效的把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开采过程中水患灾害的发生,减少水患灾害对煤矿开采所造成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地质测量工作越来越精确化,能够对井下的储水层予以准确定位,这对于提升煤矿开采工作的质量发挥着积极作用。

1.2为矿井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矿井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矿井加以适当的选址,还会涉及到矿井的设计等工作,而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是上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借助于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对相关区域内的地质特征的有效的测量,并通过数据的形式将其有效地展现出来,才能保障煤矿工程设计的正确性。同时也只有通过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展开,才可以科学地确定所选区域是否适合煤矿的建设,这对于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煤矿的选址出现问题,不仅将导致煤矿企业在经济效益上受到影响,并且由于地质环境上的不确定,还会对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在进行煤矿地质测量的过程中,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方面,提供基础的地质预测信息。基础的地质预测信息主要是对煤矿选址进行初步的确认,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包括对煤层储量、开采难度、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基础的测量。另一方面,对相关部门的资料进行整合。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并不是一项单方面的工作,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最正确的结果。因此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有关测量人员不仅要对地质进行一定的测量,还要与其他部门进行一定的沟通,将各部门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以保障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在进行部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测绘人员尤其要注重对设计部门以及施工部门资料的搜集,这对于确保煤矿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要进行针对性的精密测量。为了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后,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人员会对地质情况进行精密性的测量,这部分的工作一般是为了完善回采工作面的设计,通过确定具体的煤层情况以及地质构造,确保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的正确性,保障煤矿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生产。

2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2.1重视准备工作,搞好基础测量

鉴于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有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对测量的基础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首先要重视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往往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要对测量器材、测量技术进行充分的准备,其二则是要对测量人员开展系统化的培训,此类培训主要是侧重技术的应用以及设备的操作,确保测量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要搞好基础测量。基础测量是一切工作展开的基础,所以,在测量的过程中,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人员应积极地搞好基础测量,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煤矿地质进行测量,以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强化技术应用,注意设备更新

煤矿地质测量由于是对地表下方的地质的测量与预测,这便要求测量工作人员借助大量的设备与技术以弥补人力上的不足,为了保障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强化技术的应用。煤矿地质测量用到的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为了让技术在煤矿地质测量中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工作人员应积极地对测量技术进行一定的管理,全面认识到技术本身存在的弊端,通过内部创新、外部引进等方式保持技术的先进状态,减少测量技术不足对煤矿地质测量工作造成的阻碍。同时,还应当注重设备的更新。在煤矿地质测量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测量设备,这些测量设备是针对人力自身的不足而制造的,可以实现对地下环境的测量。因此,务必要注重设备的更新,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并减少外界环境对设备带来的影响,保持设备处于灵敏状态,使其更好地为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服务。

2.3严格测量标准,维护企业利益

我国政府部门以及煤矿企业都对煤矿地质测量制定了许多测量标准,这些标准对于规范煤矿地质测量、修正煤矿选址等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测量人员应当重视对国家相关标准的了解与掌握,严格测量过程中的测量标准,并时刻注重对企业利益的维护,加强测量过程中的严谨度,逐步形成有效的自我修正体系,通过企业监督或个人反省等方式,来强化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第12篇

为了使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还需要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重视对工作面质量要求的评估与分析。结合采掘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的安全质量要求可以归纳为工作面支护、煤壁与机道、机电设备、采高与资源回收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工作面支护的角度上来说,为了保障采掘作业的安全可靠,工作面支柱需要打直线,偏差值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支柱间距也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对于工作面新设置的支柱而言,其初撑力的控制标准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控制:对于单体液压支柱而言,8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60.0kN以上,1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90.0kN以上,同时还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巡查工作面,杜绝缺梁少柱问题的发生。针对相邻的支架而言,相互之间的高度偏差也应当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从避免支架发生相互挤咬的角度上来说,顶梁高低台阶所对应支架高度应当控制在2/3*侧护板高度的范围内,且相邻支架的空隙应当满足≤200.0mm的基本标准。

其次,从煤壁与机道的角度上来说,工作面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都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做到“三直一平”: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能超过50.0mm;工作面伞檐长度不大于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0mm(薄煤层为200.0mm),伞檐产犊大于1.0m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0mm(薄煤层为150.0mm);端面距按照≤34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煤壁片帮超宽时及时超前移架(或打设贴帮柱)进行支护。

再次,从机电设备的角度上来说,结合采掘工作面恶劣的环境条件来看,机电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电气设备上方有水的情况下,需要重点做好防水保护方面的工作,增设必要的防水设备,确保其防水性能的稳定与可靠。同时,闲置设备应当和材料放在安全出口20.0m以上距离的地方。对于采掘工作面输送机设备而言,需要确保其能够与顺槽输送机合理搭接,运行期间杜绝出现底链牵拉回头煤的问题。同时,采掘期间需要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输送机铲煤板、挡煤板以及螺栓等相关部件的完备性进行检查,保障管路敷设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杜绝胶带输送机运行期间出现胶带跑偏的问题。

最后,从采高与资源回收的角度上来说,采掘工作面采掘作业实施期间所产生的煤炭不能够随意丢弃,而应当集中堆放后做合理处理。同时,在采高作业期间,其高度应当遵循一定的控制标准,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将采高误差控制在100.0mm范围以内。杜绝支架间隙出现浮煤炭堆积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要求上分层综采面人工假顶铺设,金属网的要求网和网之间应该横向相对接,纵相接的搭架应该按照≥30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端头的两个网头要链接好,防止出现网之间的相互牵扯;联网丝应该用网钩旋转30圈左右,钉牢固,以防脱落。

2.结束语

第13篇

摘要: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效益—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矿工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煤炭行业和矿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的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现阶段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1、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

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企业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2、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3、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你说我听,你打我通”,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会议室设立“全家福”牌板,把每个家庭对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恳谈会,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4、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加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 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5、落实制度“严”字当头。

人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交织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实,使广大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经过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做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教育员工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要狠抓一个“严”字,要“严”当头,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作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暴光、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第14篇

【关键词】 煤矿;安全文化;安全生产;重要性

在提倡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讲求人性化的当代社会,人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近年来,虽说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但纵观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安全生产事故还时有发生,重大、特大事故还在出现,这其中有诸多因素。本文就煤矿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作一探讨。

一、煤矿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没有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文化就无从谈起,反过来说,煤矿安全文化又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推动力,他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建设好煤矿安全文化,才能真正实现煤矿无事故、无伤害、无损失的目标。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

我们知道,煤矿安全生产不是靠一句口号、几条标语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将煤矿安全文化的理念贯彻到煤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灌输到每一个职工的潜意识中。煤矿职工安全意识的牢固树立及防护能力的全面提高,必须靠管理创新来实现。对于一个煤矿企业来说,抓好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就是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因为煤矿安全文化关乎煤矿职工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所以,煤矿安全文化创建活动要以煤矿职工群众为主体,营造浓厚的煤矿安全文化氛围,进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现代煤矿企业职工有自己的价值和道德观念,也有自己对安全文化的理解,故要形成煤矿全体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和安全文化观念,就必须从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入手。

煤矿职工自身的安全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安全思维、行为、意识、法治观念和技术水平。由于煤矿职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使职工对煤矿事故隐患分析与判断存在偏差,导致事故隐患经常存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现在煤矿企业已经意识到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推动力,认识到通过煤矿安全文化可以改变安全生产现状。煤矿安全文化代表了煤矿职工的利益,我们相信煤矿安全文化的形成,必将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软实力

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文化软实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安全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研究与实践的成果,煤矿安全发展需要煤矿安全文化。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如果一个煤矿安全文化是这个煤矿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是被该煤矿职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的话,那么这个煤矿的安全文化就是该矿职工价值观的灵魂。可以说,煤矿安全文化好比是软件,代表着一个煤矿企业的形象;煤矿安全生产好比是硬件,代表着煤矿的实力。只有软件硬件协调联动,配合有序,才能使该煤矿的效益始终走在同类煤矿的前列,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煤矿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生产有促进作用

安全文化是人们安全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的总和,对人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有着深刻的影响。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除了加强传统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之外,还应该从煤矿安全文化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和开展安全工作。一位教授说:“安全文化才是解决意外伤害事故的金钥匙;建立和形成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安全行为,是实现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产活动的根本所在;养成和塑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都必须依赖于安全教育,依赖于安全文化的传播,受益于安全文化的熏陶。”

我们从安全生产的理论上来讲,要搞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得从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入手。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备,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就是要用文化的力量将现代先进的安全文化灌输于煤矿方方面面,使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内化于心,付诸于行,进而使煤矿安全文化成为煤矿生存的精神动力。因此,只有培育出优秀的安全文化,以优秀的安全文化为基础和氛围铸造安全盾牌,才能保证和推动安全生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煤矿安全文化对人本安全的推动作用

人本安全是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安全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本安全,二是人本安全。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人本安全就是从人的角度来认识要达到本质安全所需的条件。人的本质安全指出人的安全素质不仅仅是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还取决于人的安全意识、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因素。认识了人的根本性的素质,就自然而然得出要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就需要利用文化的力量,需要用文化的力量塑造本质安全型人。因此,加强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只有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煤矿安全文化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形成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对煤矿安全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煤矿职工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无论是出现在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还是使用阶段,也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只有煤矿安全文化在职工脑海中根深蒂固,才能使职工在生产中安全意识始终处于警戒状态,才能使安全事故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做到按时整治,切断事故隐患根源,进而使煤矿生产永远处于安全状态。

【参考文献】

[1] 彭玉敬.安全文化知识读本[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4.

[2] 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经验汇编.2013.6.

[3] 山西省煤矿新标准汇编.2012.7.

第15篇

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办法的改革根据时间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在这三个不同的时期,各有相应的指导政策颁布出台。第一个时期是从2004年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员会,以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颁布的《关于印发煤炭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开始算起,这是国家部门和煤矿管理部门第一次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问题加以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在这项政策的文件中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费用的计算方法出行了初步的规定,文件中规定应该按照吨煤标准计提所需要的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还应作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第二个时期是在2008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在这项通知中,对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作为安全生产的相关费用需要单独列出,明确表示,对于其他的费用记录方式等也有了新的规定。第三个时期,是在2009年,财政部再次下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规定,煤矿产业,作为一项高危行业,除了需要将安全生产费用作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以外,还需要计入专项,资金的来源是从专项资金中扣除。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不断变革,现在,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各个煤矿内部的安全防范设备逐渐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在各个煤矿也逐渐应用起来,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煤矿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是由于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办法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颁布,不断的改革,还处于改革中期,没有形成完整的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系统给企业在财务管理、财政收支、缴税纳税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完善,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如记录方法的混乱会导致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不符,严重危害到企业的管理和行驶相应的决策,在税收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体系的有效实施,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体系还比较混乱,没有一个清晰的流程,这就给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麻烦,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危险。

二、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解决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计算问题,采取如下建议可能会有成效:首先对于安全生产费用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由于现行的一些政策只是要求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核算,而对具体的安全生产费用的分类并不明确,这就导致了在计算安全生产费用时,一些相对模糊的项目,如维修费、煤矿生产后期处理费用等相关内容不知道是否应该计算在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应为应该,而有的人则觉得不应该,这些都不应该有某一个人说了算,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应该将需要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先上税,后扣除,因为这部分费用不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理应先上税后扣除,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出于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情况考虑,可以直接在税前扣除。关于这个问题除了在2009年国税局的领导给过相关的解答后,没有明确的表示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所以应该颁布新的政策,明确指出如何进行处理不同情况的扣除问题。还有,应该完善计提折旧的计算方法,应该对折旧的项目进行单独记录,最会进行统计,以便会计对公司财务进行结算时有明确的账目可查,而不是像以往的政策中要求的那样,一次性折旧,以后便不再提及。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