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施工管理论文范文

施工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施工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施工管理论文

第1篇

建设单位在招投标的同时也会提供标底的工期,作为施工单位,除了参照建设单位的标底工期之外,我们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企业盈利为目的,结合自身的优势,确定出自身的计划工期,并且要实时进行监控,每周要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偏差,积极寻找原因,落实责任,追赶施工工期,但是,我们也要尽量避免赶工期,要使得工程项目在计划中有条不紊的进行,一切在我们施工管理人员的掌控之中。

2施工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其重要性,对我们而言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决定着一个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能否能够确实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我们要想使得一个项目施工的成功,其利润率是一个相当重要指标。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作为施工单位,首先要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就是要求成本最低化,与此同时,还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全企业、全员工、全过程进行控制,关于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实质性内容为核心,落实到各部分、各单位的责任,防止人人不管的场面出现。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葱整个施工项目的开始一直到竣工,在施工之前要确定好成本的控制目标,使得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实时进行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并且在施工项目竣工后,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进行相应的总结。在施工项目开始前,要明确成本目标,成本目标一定要合理化,充分考虑到自身因素和外在的条件,如此一来,通过层层把关,工程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应该与成本目标相差无几。

3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过程中,始终要以“安全第一”为首要目的,确实做到安全生产,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全面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进行明确的界定,将安全隐患消除,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以及物质材料的损失,并且我们要通过与各级相关人员和各单位之间层层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发生安全事故要严格追求责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此外,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违反安全施工各项要求的个人一定要严格处理,并且定期地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场所,一定要勒令整改到位,确保安全生产秩序的正常运行,要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施工企业主要做好以下的工作:首先就是对现场的安全管理要严格控制,制定一系列相关的安全措施用于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其次就是完善好责任的追求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通过责任追究来提高各级生产人员安全生产的责任心,再一个就是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于违章作业的行为我们一定要严肃追究责任,并且,作为施工企业,应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和灾害,消除安全隐患,居安思危,保证在发生重大事故时或者突发灾害发生时的紧急关头能采取到正确的措施,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结语

第2篇

加强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确保管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本文结合获得全国首家燃气工程行业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并占深圳燃气工程市场主导地位的深圳市燃气工程有限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总结了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燃气工程施工的重要作用。

1燃气工程企业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燃气工程普遍具有项目多、分布广的特点,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无论在软件还是在硬件方面,都会遇到工业企业所不存在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燃气工程企业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居安思危,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我们必须规范工程行为,严格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这无疑是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2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文件

在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中,《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的模式》是与燃气工程密切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是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起来的,由三个层次的文件构成,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包括各种表格和质量记录)。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因而就要明确对过程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管理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所需要的资源,把这些用文件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形成了本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

2.l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是阐明公司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概述质量体系的第一层次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中须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组织、质量职责和程序概要等内容,对ISO9002规定的19个质量要素的要求作了基本的描述。质量目标是可实现的、高水准的具体目标,质量方针是对质量的总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质量方针是:每项工程,力求完美;每位客户,称心如意。

2.2建立系统有效的程序文件是质量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

程序文件是将与质量要素有关的一切活动和过程程序化并以文件的形式予以保存,它详细描述了为实施质量体系要求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我们在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体系之前,已执行着一些管理制度,诸如档案台同、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工程验收等管理规定。上述管理项目中,有几种管理的内容与ISO9002质量标准的某些质量要素要求相重叠。如何正确对待以往存在的管理规定,将ISO9002质量标准与这些管理规定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协调好,是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程序文件的难点。根据ISO9002质量标准对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19个要素都应有相应的程序文件,结合要素的要求及公司对应活动的复杂性,每一个要素可以由一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也可以由几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程序文件必须切合实际,有明显的针对性,切勿造成文件写得好、实际难做到的情况。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写所做的、做所写的。如在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管理不适用于材料仓库的管理;施工现场的不合格品的标识不适用于在厂内的不合格标识;需作业指导书规范的文件不要上升到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必须在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描述的要点也不能列在作业指导书中。这里仅以其中一个要素过程控制为例说明程序文件的编制。为完整描述这一要素,先确定了生产过程中可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七个控制要点,它们是深圳市燃气工程施工过程的关键。针对这七个要点,形成了描述这一要素的七个程序文件,见表1。

2.3作业指导书和表格规范了具体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和表格是质量体系的第三层次文件,是用以指导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形成中最详细的工作文件。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的质量活动。表格在使用之后连同报告,就形成了质量记录,作为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据。表2摘录了涉及到施工安全的部分作业指导书。

3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施工的重要作用

我们建立的质量体系,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确立了职责和权限,处理好了接口,使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通过几年来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它在规范工程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3.1规范了施工行为

(1)表3中列出了我们推行质量标准前后深圳市燃气工程验收时,对管道进行压力试验的相关参数。以往地上管强度、水柱、气密试验压力参数和强度试验的保压时间以及埋地管气密试验压力参数,都存在与设计说明或施工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质量体系的实施才纠正了这项不规范的质量活动。

(2)质量体系如何规范施工行为,低压管道的验收情况也很有说服力。在对低压管道进行5KPa水柱试验时,国家规范和设计说明对抽查比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多年来沿用抽查总户数10%的习惯做法缺乏理论依据。但总结我们的实际经验,证实这一习惯做法是可行的。因而,我们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对这项质量活动进行了规范。在此,我们也希望设计单位能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

3.2保证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提高

焊接是燃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在实施质量体系之前,焊工在焊接过程中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影响焊接质量的一些关键参数缺乏规范统一的指导书。实施质量体系后,我们制定了指导焊工和管工操作的焊接工艺卡(见表4),将不确定的参数明确下来,使以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并使焊接质量有了稳步地提高。图1显示了从1995年至2000年我们的焊缝经X射线无损探伤检查,所评定的焊缝质量等级的变化情况。

3.3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显著提高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关系到管道的使用寿命,深圳地处沿海,管道的耐腐蚀性尤为重要。推行质量体系后,我们对管道沟槽、管道内外表面除锈、涂刷底漆、绝缘胶带缠绕直至安装、回填处理等作业均设计了作业指导书和有关的质量记录,同时对影响防腐绝缘质量的间接因素进行了规范,从余土清运、沟坑围栏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标准。图2显示了我们在实施质量体系前后通过电火花检测管道绝缘防腐的破损点的情况。

3.4提高了对高难度项目的施工能力

推行质量体系,对一些高难度项目施工有了质量组织保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运作程序。表5是我们近两年完成的超高层商业楼宇燃气管道工程的两个代表项目。通过对有关技术参数的分析,严谨科学的质量体系为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

3.5促进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结合质量体系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和质量审核报告提出的容易产生不合格的质量难点,我们实施了整改措施,以满足质量体系要求。表6摘要了部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情况。

3.6拓宽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范围,完善了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追溯性、可见证性和系统性。在没有建立实施质量体系之前,所有的质量记录都只限于深圳市档案馆所规定的燃气工程竣工资料。实施了质量体系以后,根据质量体系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做了的就一定要有记录这一基本要求,对所有质量活动,即使该记录在竣工资料中不要求存档,也应有相应的质量记录。例如,对PE管焊接质量的检验目前在国内还缺乏有效的测试手段格钢管的焊接质量可以利用X射线无损探伤来检测X只有通过外观检查和试压来判定。因此,竣工资料对其质量记录未作存档要求。但按照质量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使用了江E管焊接记录入将相关的焊接参数(如时间、温度、电流)、焊接位置、操作人员等记录清楚,从而使我们的质量记录更加科学、真实、全面。表七摘录了实施质量体系后建立的部分质量记录。

3.7人员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质量体系19个要素中专门对培训作出要求,明确了培训需求及培训对象,在质量活动中我们作出了培训计划并保存培训记录,将培训教育、素质提高纳人到质量活动之中。表8说明了1996年和2000年施工人员持证的情况。其中,管道工全部由市劳动局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获得职业资格技术证书,这在全国燃气施工行业还是首批。

4影响质量体系实施的一些重要因素

质量体系确保了施工工艺、工序的会理性、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保管以及检验和试验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保证所有质量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几个因素是人、机、料、法。

4.1所有的质量活动关键在于人

质量体系明确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员工履行职责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推行。同时,凡是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特殊工种(如电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4.2施工机具设备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具设备的购置、检验、使用、保养和维护贯穿质量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质量记录。

4.3工程材料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基础

工程材料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工艺要求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及领用、发放,以确保投入使用的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4.4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推行质量体系过程中,须根据实际需要对局部的程序文件按规定进行修订,保证质量体系的科学、规范。

第3篇

煤气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包括现场管理、财务管理和技术管理。其中技术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施程的安全。煤气工程施工的专业性较强,有其专业特点,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技术管理工作。根据我们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看,由于各单位专业人员有限,有时从事煤气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给煤气工程的施工带来一些问题,如技术标准不明确,施工记录、技术档案不健全。施工期的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使用期·的技术管理和生产操作,近几年我公司在气源工程施工中加强了施工期的技术管理,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煤气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随工程进度分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施工前的技术管理,以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为主;二是进入现场期间的技术管理,以技术档案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技术协调等工作为主;三是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以验收和调试为主。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与这三个部分密不可分,技术管理工作的疏忽和不到位,都有可能埋下安全隐患,造成施工质量事故,使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受损失。

l、施工前的技术管理工作

(1)首先要求参与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了解该工程的工艺特点,掌握有关规范,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技术专家或设计人员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前期培训,学习掌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我们在沈阳市炼焦煤气厂2#焦炉的施工中采取了这种方法,收到了显著效果。

(2)其次施工单位在收到施工图后,要组织专家对关键性部位的设计进行复核,以免出现严重的设计问题,并要按设计要求明确验收标准。由于气源工程的施工要涉及到冶金、石化、化工等专业标准或国外标准,这些标准对同一项目的要求有时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明确验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在施工后期验收时甲乙双方出现标准分歧,在这方面我们深有体会。另外,要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双方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到场。设计单位要向施工单位详细说明设计依据、执行规范、及特殊的施工方法等,施工方如有疑议,建设单位应组织双方进行深入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并且施工单位应对双方提出明确的施工要求。

(3)技术资料和档案的整理。在接收订购设备时,应及时整理收集设备说明书、合格证,认真研究特殊设备的说明书,尤其是对有些设备的特殊安装要求和使用方法应给予重视。如是进口设备,则要立即组织人员翻译外文资料。所有设备必须具有相关部门出具的合格证,否则不能安装。按设计要求核对订购设备。如是包工包料工程,应对施工单位购进材料的材质单存档,并按材质单的要求抽检材料,不合格材料不允许使用。

(4)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对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资格审查,如特殊工种的操作资格证。施工方案中是否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对特殊设备的安装和现场设备的保护措施是否得当。施工单位提供的材料用量是否合理。还有方案中的施工方法和检测技术参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5)为能更直观地掌握施工进度,节省工时,避免交叉作业带来的混乱,应根据工程情况及各专业施工的要求编制施工进度网络图。这一点对大型的气源工程及工期要求较紧的工程尤为重要。下图(1)是施工网络图编制的主要顺序:

上图是一般施工的正常顺序,可以根据气源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着先地下后地上,隐蔽工程优先的原则;先设备后管线,先辅助后主体(有些主体工程需先具备辅助条件)的原则随时进行调整。确定施工主体工序后,要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工序分析厂确定每一道工序的紧前工序和紧后工序,明确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绘制施工网络图,计算作业时间。找出关键线路有助于在施工中抓住关键工序,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编制一个完善的科学的施工网络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避免以往施工中凭经验决定工期的不科学性,能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节省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力量,有利于交叉作业。对某些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工程,如设备基础、炉体砌筑、系统打压等工程,都要合理安排施工季节。

(6)建立现场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指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考虑和做出质量保证的安排。在设计阶段,要在设计准则、设备技术规范中落实质量保证的规定,并制定以检查为基础的质量保证计划。在施工阶段,实行质量检查计划和质量文件制度,对施工中有特殊要求的工艺加工制定程序和规定,对现场检查订立制度,并广泛开展质量监察。

我们在近几年的施工中除制定相应制度外,还采取了大的煤气工程技术人员岗位负责制,将煤气工程按专业或工程量分解到每一位技术人员。还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全面分析,绘制了因果分析图,在施工中使用效果较好,可以作到有的放矢和防患未然,提高了事故的分析速度和分析水平。见图(2)

在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如果事先将其做成因果分析图后,将会十分简洁明了,其中每个影响因素都可以展开做进一步详细分解说明。

(7)对涉及进口设备,外方人员参与施工的项目,尤其要注意明确双方的技术管理范围,双方执行的规范要符合我国有关部门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1)进入施工现场后,技术人员就应当对施工放线进行复核。对于气源工程一般含有许多分项工程,各项建筑物和设备的定位放线都是相互参照的,如果有一点出现误差,则贻误全局,将会对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材料要进行质量复核,对成品构件、设备.等都要按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复核,检验出厂合格证书。

(3)对隐蔽工程(即基础、承重结构、地下管线、防水等)进行检查验收,合格者办理验收手续和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4)对主体工程的设备、管线、控制系统及辅助工程的安装施工,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含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并对设备、管线的清扫、试压、检漏、试运行等项目进行检查和签证。

(5)从近几年的施工经验来看,我们认为在技术管理中建立技术讨论会和质量抽查制度是非常必要。根据施工的情况和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由各方面的技术人员参加,定期对施工中的难点进行专题讨论,制定或修订施工方案。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主要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抽查,防止在煤气工程中使用不合格材料。

(6)做好现场施工记录等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对施工记录、设计变更等技术资料要有专人及时整理归档。目前有的煤气企业施工时对技术档案重视不够,致使施工技术资料归档不及时,或存放个人手中,或丢失,不便查阅,有时甚至给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7)对引进的技术项目,中方一定要达到合同中要求的技术条件,满足进口设备施工安装及调试的要求,便于双方顺利执行合同。施工中中方应有专门的技术人员配合外方工作,一是协调和熟悉外方的施工情况,掌握合同的执行状况,二是为下一步开车做好技术准备。

(8)为加强技

术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给予现场技术人员一定的管理权限。对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的做法和施工材料,技术人员应有一票否决权。该停工、返工的应坚决执行,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避免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同时要对现场技术人员奖罚分明,有功则奖,有过则罚。

3、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工作进入施工后期,整个系统装置形象已经完成,这时切不可松气,更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工。

(1)要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核对施工与设计是否相符,是否有施工遗漏和失误。对重点设备和工段应进行重点检查。

(2)要注意管道系统的清扫和打压。在现场施工中,管线中常常带有污物和施工残留物,应及时清扫,否则会对阀门、设备、仪表带来严重的损害。管道在安装前后都要进行清扫,要焊一段清扫一段,这样可大大减少系统封闭后的清扫工作量。清扫后可对系统进行整体或分段打压,检验系统的强度和气密性。这里要注意季节对打压工作的影响,如在寒冷地区,冬季一般只打气压,打水压易造成管道内结冰,如打水压则要采取一定的防冻措施。打气压要对系统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打压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方案中要注意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和明确的现场通讯方式,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方案中除明确每一个具体的操作外,还要考虑对突发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案。

(4)做好施工后期的竣工资料的整理工作,为整体验收做好准备。同时根据项目的大小等情况,在施工的前期或中期就应对操作工进行技术培训,编制操作规程,为系统的调试、试车、正常生产做好准备。

第4篇

对于石材幕墙施工工艺来说,其出现的时间并不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石材幕墙施工工艺,并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具体来说,早期的石材幕墙施工工艺主要就是应用湿贴法进行施工,而随着石材幕墙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随后出现了干挂法石材幕墙施工工艺,该工艺的使用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石材幕墙施工的效果,也进一步的促进了石材幕墙施工工艺的应用范围。

1.1湿贴法石材幕墙施工工艺

湿贴法是我国早期常用的一种石材幕墙施工工艺技术手段,无论是对于工程项目内墙还是外墙大多采用这种湿贴法进行石材幕墙的施工,这种湿贴法石材幕墙施工工艺在早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促进了石材幕墙施工的发展,但是在后期逐步的应用过程中,其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首先,采用湿贴法进行石材幕墙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墙面石材泛碱,进而就会造成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墙面美观性受到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石材幕墙的使用效果;(2)其次,采用湿贴法进行石材幕墙的施工还会在较大程度上容易出现开裂或者空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对于幕墙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3)最后,采用湿贴法进行石材幕墙的施工还会因为其具体的施工流程导致其整个的石材幕墙重量增加,进而给具体的施工操作带来麻烦,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层建筑来说,施工难度更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1.2干挂法石材幕墙施工工艺

随着湿贴法石材幕墙施工问题的不断出现,必须要针对相应的石材幕墙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完善以提升其施工效果,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干挂法石材幕墙施工工艺应运而生,并且在具体的石材幕墙施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干挂法石材幕墙施工工艺,顾名思义,主要就是采用悬挂的方式来达到构建石材幕墙的目的,其主要的悬挂着力点有建筑主体结构或者是龙骨上,进而确保其悬挂的稳定性,保障石材幕墙施工工艺的效果,其应用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来说,其施工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采用干挂法进行石材幕墙施工能够有效地避免空鼓、开裂等施工问题的出现,保障石材幕墙施工的质量;(2)其次,减少石材幕墙出现泛碱的问题,进而最大程度的保障石材幕墙的美观性,这也是当前石材幕墙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点要求;(3)采用这种干挂法进行石材幕墙的施工建设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施工效率,尤其是对于工程进度的提升具备较为突出的作用。在当前的干挂法石材幕墙施工过程中,其最为常见的施工方法有两种,即金属件背固定法和金属件边固定法,这两种具体的悬挂方法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石材幕墙施工的效率,应用范围也都比较广泛,可以在具体的石材幕墙施工中进行恰当的选择。

2石材幕墙施工管理要点

2.1加强对于施工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对于具体的石材幕墙施工过程来说,其最主要的一个管理要点就是施工材料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对于石材幕墙施工材料的管理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施工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施工质量来说具备较强的价值,具体来说,这种施工材料的管理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必须加强对于石材幕墙施工材料类型和规格的恰当选取,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选择合理的石材幕墙施工材料,尤其是对于石材幕墙的大小和类型进行优选,保障其施工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对于石材幕墙的选择应该尽可能的选取火成岩石材进行施工建设;(2)其次,针对石材幕墙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进场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重点针对其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购买的数量符合相关的施工要求,对于质量来说也应该进行严格的管控,详细检查相应的质量报告,确保其进场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3)最后,对于施工现场中的幕墙石材来说,也应该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尤其是对于即将投入使用的幕墙石材来说,进行施工现场的实际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保障后期安装过程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其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2.2加强石材幕墙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对于石材幕墙施工过程来说,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管理核心内容所在,对于这一阶段的施工管理来说,最为主要的就是应该针对其实际安装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保障其安装的规范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标高一些尺寸等问题进行详细的控制,确保其施工操作的准确性,避免因为石材幕墙施工参数设置不当问题导致其安装效果受影响,此外,对于石材幕墙施工中的一些隐蔽工程更是应该加强积极地关注,确保其施工的准确性。

2.3加强相应的事后检查工作

在具体的石材幕墙施工管理中,事后的检查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所在,尤其是对于石材幕墙施工的质量保障来说具备着极强的价值,从这一点上来看,做好石材幕墙施工的事后检查工作应该重点针对其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参照相应的标准和施工设计图纸规定进行详细的查验,针对整个石材幕墙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予以及时指正,并且勒令修正,确保其最终石材幕墙施工的质量。

2.4石材幕墙施工安全管理

对于整个的石材幕墙施工管理来说,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建筑外墙中的石材幕墙安装施工操作来说,这种安全性更是极为必要,尤其是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保障其安装施工的安全性更是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关注,具体来说,这种安全管理应该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1)首先,从具体的石材幕墙施工人员入手,提升其安全意识和施工技术能力,避免一些危险操作的出现;(2)另外,还应该重点针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解决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安全施工打好基础。

3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室内装修起火原因原因分析防火对策

一.目前状况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由此也带来了室内装修业的空前繁荣。从宾馆到饭店,从商场到舞厅,从店铺到住宅,从高楼到地下,几乎所有的建筑都用辉煌来装点自己,而且越来越高档、豪华、气派。然而,在创造辉煌的过程中--室内装修施工中存在大量的火险隐患,曾引起大量火灾。

据统计,90年至96年发生了四十二起室内装修施工重大火灾,共损失四千六百多万元,死亡162人,伤93人,其中90年4起,91年2起,92年5起,93年9起,94年9起,95年10起,96年3起。

另外,家庭室内装修热方兴未艾,特别是非正式装修的工程人员多为农民或下岗人员,无装修经验,不懂防火要求,造成火灾较多。如抚顺市98年发生的火灾80%是居民火灾,装修施工中的就占17%。由此可见,就室内装修施工中火灾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防火对策,对实际消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起火原因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在民用建筑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以及固定家具、窗帘、幄幕、床罩、家具包布、固定饰物等;在工业厂房中包括顶棚、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装修中使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且动用电气焊等明火多,造成大量火灾。我就以上四十二起重特大火灾及部分其它火灾从火灾统计角度统计了主要起火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违反安全操作规定

1.电气焊割

此类火灾发生频率最高,四十二起中就有十七起,占40%。有十五起是因焊渣落在可燃物上引起的,其中90年4月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发生的火灾损失858、9万,93年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火灾损失401、2万,死81人,伤54人,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另外,由于电焊机过负荷及装饰物受焊接传热着火的火灾各一起。

2.易燃易爆气体处理不当

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油漆、防水涂料、稀料产生的易燃易爆气体由于通风不良,不易挥发,易在局部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火花会引起爆炸。99年抚顺市工商银行地下金库作冷防水时,工人着的化纤服装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事故,两名工人当场死亡。

(二)违反电器安装和使用安全规定

1.线路安装不当

电线应该穿阻燃管的用一般绝缘管代替,或干脆不穿;有的装了接线盒却不装盖子,有的甚至连接线盒也省,从而引起短路打火。此类重特大火灾有五起,如94年潍坊娱乐宫室内装修中将切断的电线埋设在夹墙内,短路过火引燃夹墙填充材料,损失113万。

2.灯具安装使用不当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3.1.11规定,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工人用200W照明灯烤物品、挂在易燃装饰物墙上,轨道灯安装不当,灯具开关打火引爆可燃气体等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如92年英国温莎堡装修工将聚光灯抬起烤燃窗帘,损失600万英镑。

3.配电箱安装不当

配电箱安装在可燃物上或安装不牢也可引起火灾。如95年乌鲁木齐水产公司就因施工震动导致配电盘绝缘破坏引起短路,火灾损失42万,死52人,伤6人。

(三)吸烟

负责装修施工的人员中烟民众多,常在作业时吸烟及遗留烟头。例如93年长春华亿大酒店就因工人在闷顶内安装吊灯时吸烟引起火灾,损失134万;96年广东四会银苑酒店因装修工人遗留烟头着火,损失250万。

(四)生活用火不慎

工人吃住在工地,炊事用火及灯火管理不慎会引起火灾。如武汉百货大楼装修工地就因工人做饭时燃油起火,损失32万。

三、火灾原因分析

以上列举的起火原因只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其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我对此进行了一点粗浅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法律观念和消防意识淡薄

有的装修单位只重视经济效益,片面强调企业自主经营权,漠视国家宏观管理和《消防法》、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对装修改造工程设计方案不申报就投入施工。还有的单位领导持“重经营、轻安全”、“早装修、早开业、早受益”的观点,对火灾的发生抱有侥幸心理,宁愿出血本搞豪华装修,也不愿拿出一点钱来做防火保护。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行政干涉多,以权代法,个人意见取代消防法规,甚至支持部属和有关单位违章进行装修,埋下了严重的火险隐患。

(二)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较低,队伍素质差

目前,国营、民办及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承办的装饰工程公司众多,还出现了一些跨省联营与港台地区的装修公司和施工队,这些装饰工程公司中,许多没有消防部门办理的“装修装饰工程施工许可证”,如重庆市只有30多家单位申办了证书,还有注册的300多家公司没有办理许可证,却也照常设计和施工。而且实际工程中远不只这300多家,许多黑施工队通过关系揽到工程后,找几个朋友帮忙,干完活拿钱就走,管你隐患不隐患。即使是正式注册的施工队,人员主要是农民,也有下岗务工人员,多数未经上岗培训,不懂消防知识,无证上岗,如95年发生的上海寿国际有限公司火灾中担任风管安装的6位民工没有一位是正式焊工,也没有劳动部门核发的执照。另外,施工队缺乏灭火预案,发生火灾时不能有效的组织扑救初期火灾。

(三)擅改设计,多层承包

装修单位不向消防机关报审就擅自装修。即使报审通过设计,为降低成本擅自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改阻燃物为可燃,偷工减料,如用普通涤纶化纤品代替防火阻燃织物,木龙骨代替轻钢龙骨;该刷防火涂料的不刷,该刷三遍的刷一遍,如此等等,大大降低了装修工程的耐火、抗火能力。另外,为了赶工期进度,通常将工期分割承包给若干施工队伍,如“攀枝花宾馆东楼”施工中最多同时进场的施工队伍达13家之多,致使防火安全工作层层脱节,责任不明确,均为火灾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

(四)施工期间管理混乱

1.“三边”工程多

“边施工,边装修,边营业”,导致火灾隐患多,人员复杂,工人日常吃住在工地,不利火灾预防、人员疏散及灭火战斗,如95年九江“大中大”商厦在内部装修未结束的情况下,1至5层就对外营业,形成所谓的“三边”工程,其实“三边”工程不是不允许,但有两个原则,即一是要绝对保证工程项目的防火安全,二是绝不允许降低工程中消防设施的要求,而大中大商厦恰好在这两个原则上违反消防法规,无证工人安装轨道灯不当引起火灾损失130多万,10死1伤的悲剧。

2.可燃易燃易爆物多,电器多

在一些装修施工现场,锯末、刨花、纤维板、宝丽板等堆放杂乱,堵塞通道;气割气焊的氧气、乙炔气钢瓶随意放置无人管理;做防水、打蜡及喷刷油漆稀料会产生松香水、苯油等易燃易爆气体,用火不慎或工人吸烟乱扔火柴棒,便会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设备多,电动工具线路零乱,线头。94年山东东营装修公司电工乱拉电线引起过负荷,火灾损失近百万。

3.违章作业,疲劳上岗多

施工中现场动用明火不办许可证,无人员监护,焊渣飞火易引起火灾。尤其是多个施工队交叉作业,上面电焊下面刷漆,火险隐患大,如95年上海福海大厦装修工地对切割风管的动火操作有效期竟达半月,而且起止时间、现场杂物清理、监护措施等都未能很好落实,油漆、胶水等随意堆放,最终因电焊熔珠引燃塑料,发生火灾。还有有的工人“艺高人胆大”存侥幸心理,冒险作业。另外,为了赶工期,追求效益,经常加班加点,工人超时劳动,疲劳上岗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事故造成伤亡。

4.破坏消防设备,隐蔽工程多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3.3.14规定室内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和疏散指示标志及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而许多装修公司不懂现代消防设备的防火技术性能,在做电气线路、穿管、管道保温材料隐蔽的同时,擅自将火灾报警电路切断、隐蔽在吊顶中或吊在吊顶下悬起来,圈埋消火栓,没有足够的疏散出口、事故照明设备及现场灭火器材。

(五)消防部门监督管理不力

从客观上讲,装修装饰工程众多,施工队良莠不齐,施工范围广,令消防监督部门确有防不胜防之势。然而也有个别监督单位工作效率低,审核时间长,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对规范中的材料不熟悉,审完图就不管中期管理,令施工中火险隐患恣意横生。

(六)阻燃材料的发展跟不上装修热潮

装修中一味追求豪华、高档,违反规范,擅改设计,使用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而且固定家具和装饰织物多为可燃材料,着火后发出大量有毒烟气,是导致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市场上较常见的装饰材料多为纸面石膏板、矿棉板、胶合板等,可供人们选择的装饰材料少。阻燃材料价格昂贵,且成熟的品种少,市场上很少经销。对于新型材料无法判定其属于哪一级,按规范应送检省级以上的专业检测机构,又存在受权检测部门少,距离远,检测时间长等不利因素,得不到消防监督部门的认可,即使经销也无合法手续。

四、防火对策

针对以上装修过程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有关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几点防火对策。

(一)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逐级落实安全责任

消防监督部门要不定期的召开有关装修装饰部门负责人会议,督促其抓好装修行业中设计、施工、监工、竣工验收和合理布局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装修队伍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技术水平。装修公司和施工队应认真贯彻消防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中心责任,总承包单位应对工地防火负总责,单项转包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对本项工程安全负责,并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凡因装修原因而造成火灾事故的,不论工程使用与否,也要追查施工队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依法严肃查处,用法律手段推动消防安全工作。

(二)整顿装修市场,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

从事装修施工的单位要主动到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登记备案,接受审查。公安消防部门要联合各级建委对施工单位进行调查摸底,严格按照要求审查其设计资格和施工水平,合格者颁发“消防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合格者予以取缔。

(三)严格施工管理

1.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要对施工人员,尤其是下岗临时务工人员、从事电焊、油漆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消防知识培训,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懂得本工种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和扑救措施,合格后方能上岗。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适时进行实地灭火演练,提高灭火扑救的能力。

2.严格按消防部门审核后的图纸施工。不能擅自改变工程防火设计,如确需更改的,要报请原审核部门同意。

3.建立健全严格的用火用电制度,把好“三关”

“明火操作关”,动用明火要有许可证并有专人看管;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如必须的则由总负责单位进行现场协调。

“电气设备安装关”,做到定人定设备,按规范注意电气线路套管的选择、导线的连接方式及灯具的选择和布置。

“易燃材料管理关”,设专人管理,控制其数量防止堆积过多与堆埋道路,易燃物应每日清扫。

4.管理好生活用火。施工现场办公室、宿舍、仓库等临时工棚一律不得使用电炉及使用大功率灯泡或碘钨灯烘烤取暖。施工现场禁止吸烟,可单独设一工人吸烟室,以防吸烟引起火灾。家庭装修也应尽量避免工人吃住在现场,尤其是在做防水、喷漆、地板打蜡、家具上光等有易燃易爆气体出现时。

5.不得冒险作业。承接任务时,领导和技术人员必须向职工下达防火安全事项,职工有疑问时,应现了解清楚方可施工。所有施工人员必须遵守防火安全规定,不得冒险作业,施工单位领导不得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6.做好隐蔽工程的保护和记录。对被隐蔽的电器线路、接头、穿管、管道保护材料及其它装饰、吸音、隔断等,应严格按照规范设置,并配以相应的防火保护措施。同时应做好记录,以利于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

7.保护和完善消防设施。有些工程,尤其是吊顶装修,会改动一些消防设备(如探头、喷淋头等),应事先取得消防机关及装修单位的同意和配合,不得擅自行动。对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应配置通风系统,并采用防爆电器。工地应按规范规定留出人员疏散的通道和出口,不得占用和封堵,更不得借口便于管理而将出口锁死,并要设疏散指示标志及事故照明设备。另外,现场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灭火器材。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工程面积100m2左右,配两只手提式灭火器合适。也可按保护对象火灾所适宜的灭火器种类,一般每50m2配一只灭火器为宜,以扑灭初期火灾。

8.各级消防监督部门加强检查。一是,面积较大较复杂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建审及负责消防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在施工中期到工地检查,最好在装修主体材料施工完,裱墙纸、贴镜面、涂防火涂料等二次装修前及隐蔽工程封盖前分两个阶段进行。二是,稽查大队对装修工程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必要时下达《消防监督意见通知书》,责令改正。

(四)按规范限制使用易燃可燃材料,开发防火性能好的装饰材料,并大力推广。

如图1所示,95年《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住了此类火灾,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设计施工人员对规范中材料的了解程度,并要求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进行选材,新型材料要有专业检测机构评定的燃烧性能等级的检测报告。各大科研单位应加大新型防火装饰材料的开发力度,研究出价格低廉防火性能和装饰效果好的装饰材料。另外,对不同生产厂家的防火材料不能混用,应严格按照防火材料说明书和防火设计进行施工。

(五)利用火灾案例大力开展防火教育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专门的场所,如建材装修市场及劳务市场、建材商店、施工工地等,利用报纸、广播、传单等形式开展装修防火宣传,使之深入人心,从而减少装修火灾。

结论:

综上所述,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室内装修施工中火险隐患众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十分严重,因而对此类火灾提出预防对策十分必要。

2.我们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加大室内装修施工过程中防火教育力度,增强装修行业的消防安全意识。

3.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严格施工管理。

4.联合科研单位开发更实用的阻燃材料,并大力推广使用,争取将此类火灾的发生与蔓延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李采芹主编:中国火灾大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群众出版社1993~1997

任松发主编:火灾调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于洋:建筑设计施工消防技术指南吉林大学版社1994

公安部: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公安部: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第6篇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第7篇

合理控制路桥施工技术和质量,首先施工前期安全宣传工作应当到位,加强对全体员工质量控制宣传教育,增强每个队员的安全和质量意识。保证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序高效的开展,建立并完善质量监督体系。

1.以企业为主体的情况

1.1完善施工的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施工的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进而便于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实行,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出发,根据企业技术的管理流程和实际情况,完善路桥施工的技术与质量控制系统。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需要通过多方面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一套可以适用于工程企业所有施工工程的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并且可以找出施工单位的不足之处后完善、改正。比如:对于施工技能薄弱的企业,建议市场进行员工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完善技术和质量控制工作结束后,要注意在后期工作中对施工的管理效果进行验证和分析,及时修改管理体系中的不当之处,使得企业的路桥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系统更加的完善,以便保证施工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标准。

1.2严格管理路桥施工过程实施

现代路桥技术和质量管理是当代路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企业应当采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合理的实行技术和质量的控制工作,从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施工前,企业应当根据合同的要求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需要严格控制监督的关键环节,避免出现质量通病。比如,需要在施工进行中严格控制好路基的压实度、基土摊铺厚度等,或加强管理压路机操作员的技术水平。

2以员工为主体的情况

2.1熟练掌握理论知识

掌握好路桥施工制技术与质量控制的前提是熟练现代路桥施工理论,其中尤其是知识理论和管理方式。施工队员在施工前应当熟悉对质量控制有影响的每一细节,提前预算好预防质量失控的方法,文明施工的同时,保证施工高质高效的进行,尽可能减少返工次数。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第一,严格监督施工过程,监视施工的操作规范和操作程序,保证施工过程所使用的工具的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补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安全和质量的“双赢”。第二,严格监督施工队员,施工队员是施工质量实践者,他们的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及职业道德感都会关系到施工的技术和质量,如果施工人员技术达不到标准或没有职业道德,那么再好的工程师制作的施工方案都是白费的,所以,要注意培训员工的施工技术,加强队员思想工作,提高队员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第三,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会潜移默化改变员工的心境,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而不良的生活环境则会干扰到施工人员的工作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施工技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应当尽量为施工队员提供一个少噪音、无污染的环境工作。

2.2熟练施工技术

保证路桥施工质量,要注意很多容易出状况或难以控制的几点。第一,控制好路面技术,保证路面的较高的安全性、舒服的行驶感觉、强大的通行能力是路面施工的基本要求,另外还有路面的承载力和平稳性也很重要。对于路面的质量控制,要注意控制路面的强度、平整度及舒适性、耐久性。要控制质量的还有路面的底层和垫层,防止路面水破坏和裂缝的出现,当路面受到损害产生积水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积水极容易渗透到地面下,会腐蚀路面,造成更大的路面破坏,所以,设计合理的排水程序是很有必要的。路桥路面可能产生的裂缝主要由于两种原因产生,一种是由于路基的开裂产生路面升温,导致路面开裂,产生的裂缝就称作非荷载裂缝;另一种是由于车辆超载对地面压力过大产生的地面裂缝,称作荷载裂缝。所以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路面材料很重要,另外还要准确预估出公路将可能承载的重量。第二,保证路桥钻孔注桩的质量,控制较慢的速度钻孔和保证夹带有透水层,可以预防孔壁的塌陷。控制桩距大于3.5倍的桩径,注意施工程序的先后,使用控制时间法和跳打法减少干扰,能够防止断桩。在成孔作业时增大泵的流量可以防止缩孔。第三,控制基层平整度,控制路桥工程基层的平整度工作中,把握好含水量的最佳时刻进行碾压工作,及时保养路面。第四,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保证水泥、砂、卵石等材料的质量,还有混凝土中加入的外加剂的质量也要加以重视,其次保证保证模板的科学支立以及混凝土的黏聚性、流动性、保水性。

二、结语

第8篇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第9篇

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就要在充分施工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进行反复论证、超前策划,不断优化。在充分认识工程特点、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安全质量控制目标和建设工期的要求等对施工工法、施工组织安排、施工重点和技术难点的对策、资源配置等方面重点研究,编制技术方案策划书,作为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之一。技术方案是地铁车站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技术方案的论证时必须同时进行经济比较,制定的方案应真正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约工期、保护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

2各工序的施工准备

地铁车站施工系统性强,施工工序多,工序转换频繁,每道工序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施工的顺利进展。每道工序开工前都应认真梳理准备工作的内容与相关要求,施工技术、测量、试验、物资、设备、劳动力等各个方面都应能满足各工序施工需要。

3深基坑稳定、变形与渗流控制

深基坑工程是一门复杂的与多方面因素相关的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包含了支护、防水、降水、挖土、支撑等环节;深基坑工程也是土木工程领域最为复杂的技术领域之一,涉及到岩土和结构两方面的知识以及土力学中的稳定、变形、渗流三个基本课题,需综合处理。深基坑工程技术上的进步主要反映在基坑支护结构和开挖方法上。

3.1深基坑支护体系施工管理

基坑支护体系是一门系统工程,在设计与施工时,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的变形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采用何种支护方案,除了与基坑深度直接有关外,更主要的是根据地层土质的好坏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案。深基坑支护结构根据地质水文情况和周边环境以及功能要求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根据地质水文情况不同,适用范围各异;地下工程需要重点解决水的问题,止水效果如何也是选择支护结构形式的重要依据。一般应在考虑地质水文条件适宜性、止水效果、经济、技术、设备对场地要求等方面因素后综合比较论证确定。支护体系的施工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基坑安全,在选择了合理的支护体系后,加强施工过程控制至关重要,重点做好成槽(桩)垂直度、深度和槽(孔)壁稳定、钢筋笼加工与吊装作业、接头处理、墙(桩)间止水、支撑安装精度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3.2地下水控制

地下水主要有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三种类型,地下水对工程施工产生的影响较大,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会产生渗流、涌水、涌砂、坍塌等工程问题或事故,同时地下水使基坑内作业条件差而影响工程正常施工。地下水控制是地下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之一,主要方法有集水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根据土层情况、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种类等综合考虑后优选。

3.3降水控制

一般情况下常用到的方法是基坑降水,降水是伴随开挖深度控制的,始终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基坑底以下0.5-1m,方可保证基坑安全;对承压水应设降压井以确保坑底稳定;同时还要监测基坑变形情况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地表变形情况,防止出现因降水原因,导致周边建筑物沉降或倾斜。开挖支撑施工是决定深基坑工程成败优劣的关键工序,施工中要科学地解决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在地下水以上的稳定地层或在含水软弱地层中,都要求基坑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二是基坑开挖中不可避免地引起程度不同的坑周土体应力释放和地下水流动,从而导致支护结构体系和坑周地层的位移而造成周围建(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设施变形。

4深基坑施工管理

处理好开挖、支撑与结构施工之间的关系是施工组织的关键所在。合理基坑分段,每一段基坑施工时在确保基坑稳定、变形和渗漏受控的前提下,加强设备等资源配置,随挖随撑,快速开挖到基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施作车站底板结构,既是基坑安全控制的需要,也是进度控制的重点环节。基坑开挖与支撑架设阶段成本控制重点在钢支撑等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加快后续结构施工进度,提高钢支撑等的周转次数,对降低成本将会有较大的贡献。因此,基坑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对安全、工期、成本等控制至关重要,施工中应不断优化。

5结构与防水施工管理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划分施工段,设置纵向、横向施工缝,合理组织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是施工组织的关键所在,也是工程进度控制的重点;结构钢筋、模板支架、砼浇筑、防开裂是车站质量控制的重点,结构施工是在地下空间内施工,施工质量受作业环境等影响较大,如:可能的渗水和积水、净空、钢支撑、侧墙单面支模等,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很重要;也应看到,结构施工成本控制重点环节之一,由于结构施工主材和周转材料数量大、劳动力密集、工序转换频繁且互相影响等方面的特点,使得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但同时也是降低成本的主要环节,从降低钢筋超耗、模板与支架体系的优化与管理、合理的施工组织以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等方面都有通过加强管理和优化方案,都有降低成本的空间。充分发挥施工监控量测信息化施工技术的作用基坑开挖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开挖过程中,包括某些土质参数在内的各种参量,如侧土压力、结构压力、土体应力及变形等都在变化,而其变化规律还未被充分掌握。这就产生了设计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从而可能引发各种工程风险。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技术是密切联系的,在设计方案优化后,通过动态计算模型,按施工过程对支护结构进行逐次分析,预测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性状,例如位移、沉降、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结构内力等,并在施工过程中采集相应的信息,经处理后与预测结果比较,从而做出决策,修改原设计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以指导施工。

6施工生产中应重视的几点问题

(1)车站施工场地“动态”布置是影响车站施工组织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根据车站分阶段、分区域施工的特点,施工场地应综合考虑各阶段的施工特点和需要,合理划分地块用途、动态布置、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方便施工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地块。

(2)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根据建设工期的要求和施工组织安排、施工技术方案等合理筹划安排计划,过程中严格控制,均衡生产,同时也应根据工程进展进行动态调整,确保生产目标的完成。

(3)加强参建各方的沟通与协调,为施工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和内外部环境。

7结束语

第10篇

1.1绿化施工规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比如庭院的园林绿化工程,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型的绿化施工工程。对于此类工程,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开工前没有详尽的规划设计方案,对现场存在的一些限制因素不能很好地把握,大部分规划设计仅有效果图。简单的设计图不可避免地使绿化工程中的元素材质、单元规格等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规划设计师和具体的施工人员在前期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没有对园林景观思维及整体效果统一理念。恰恰因为这种随意性和不统一性造成园林工程监理员缺乏管理上的依据,只能临场应变,从而导致绿化施工体现出来的效果与规划设计所想表达的景观理念产生较大差异,严重的会导致返工,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浪费。

1.2大多数园林绿化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我国多数从事园林绿化施工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和业务操作上缺乏经验,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绿化施工,导致规划设计图成为摆设,由于工程施工人员看不懂设计图纸,或者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最后使园林绿化施工的效率降低。此外,由于园林绿化工程较多,施工季节集中在春季,园林工程施工队伍又多为临时组建,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缺乏相互配合的经验,很难保证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保持一致。因此由非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的施工无法达到合格标准,导致多数的绿化工程植物成活率较低,或者生长态势不好,达不到规划设计要求的标准。

1.3园林绿化施工的管理人员水平低下

由于对园林绿化施工队伍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只是为了丰厚的行业利润,对员工专业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得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很高的返工现象。返工又会拖累工程施工的整体进度,影响工期,造成了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

1.4没有严格按照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人员水平不高、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不严格按照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造成了绿化施工的整体效果不符合要求。例如,在施工时忽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的地理位置都有自己的小气候特点,而不同植物栽培时所要求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差异,栽培不考虑植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不能使二者相互进行统一,导致绿化植物生长过程中长势不好,生命力较弱,产生一些病害和虫害,严重的会逐渐死亡。其原因也可能是由于设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不了解植物生长的习性,盲目追求美观效果,达不到适地适树的要求。此外,在绿化施工时对地形不加以处理,对土壤质地不进行改良,也影响绿化工程的质量。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土地要进行整理,在实际的施工中为降低施工成本,加速施工进度,不按照要求来施工,同样会使植物生长状态不佳。特别是对局部换土和全面换土的地方,没有进行换土,或换土不到位使土壤的理化性质恶化,尤其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存在大量的石渣或混凝土残渣,造成土壤透水能力差,根本不具备植物生长基本要求,最后导致绿地内植物生长状况不良。

1.5绿化植物的后期养护工作管理不到位

园林绿化施工的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也是常见的现象。例如:对于树冠较大、树木较高的植物不设支撑或支撑不合理,极易造成树木的倾斜倒伏;后期管理中不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导致绿化地带的杂草丛生;不按时进行浇水、施肥,造成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不足;管理不当也会使土壤发生板结现象,绿化植物产生各种缺素症状,植物抗性降低,病虫害严重,影响绿化景观的效果。

2解决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提高现场施工管理能力

充分掌握规划设计图纸的意图并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绿化栽培植物的生态习性,对于设计中不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区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尽早提出,根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复核,并提出修改建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期的确定,清理好施工现场中的垃圾,平整土地,为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注重植物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对不适宜栽培的土壤进行换土,建设垃圾较多的往往碱性较强,必须要调节好土壤的pH值,使土壤pH值在6.5—7.5之间。采集各方数据来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做好定点放线、给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现场施工管理首先是对施工队伍管理,绿化项目能否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和施工队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管理上要安排施工期间必需的生活设施,如食堂、宿舍、厕所等。对工人的管理要做到有松有弛、赏罚有度,提高与施工工人的亲和力。管理人员多去施工现场,认真了解、听取工人们的建议和方案。施工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减少或避免由技术原因而产生的错误。如发现施工中的违规、违章事件要及时纠正,避免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2.2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规划设计的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搭配展现其独具特色的生态美。因此,设计是园林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绿化工程的施工将随意种植,不严格按图施工,不能体现出整个规划设计的理念,最终影响绿化、美化的效果。因此要求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共同了解掌握和沟通绿化设计的意图,并严格按图施工,保证施工后达到设计的理念要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效果好坏,决定于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目前,大部分园林绿化工程多以承包的形式进行,施工队伍基本是临时组建。他们在苗木栽培方面的技术较低,不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栽培,致使许多种植苗木不合理,达不到技术上的要求,最后造成许多苗木的死亡。作为绿化工程的施工方,要求施工队伍必须具备扎实的园林绿化专业功底、基本的职业操守,这样才能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在园林绿化行业中,有“三分设计、七分施工”的说法,不言而喻说明了施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在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并掌握园林树木的种植技术,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其次,加强施工管理,明确生产岗位责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有效分工,各司其职,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科学、合理、实效,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完成。

2.3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严把采购苗木的质量关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投入材料的质量,也是决定绿化施工质量的关键,如栽培土壤质量、种植苗木规格、需要的各种管线、铺装材料等,如不能严格控制绿化材料的质量,就不能保证整个绿化施工的工程质量,因此,严格控制绿化施工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绿化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苗木的栽植工程最为重要。苗木的规格、质量和生态适应性将直接影响着绿化施工的质量。绿化工程所需要的苗木种类较多,品种和规格比较繁杂,栽植时间相对集中。施工时本地区苗木有时供应不及时或无法满足需求,必须从外地调运补充,这就要求所调运的苗木不能存在病苗、弱苗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以免造成苗木的质量下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使绿化工程的成本大大提高。

2.4加强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

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园林绿化公司从工程竣工到工程移交需要2年的时间,因此在2年期间内必须保证栽植绿化苗木的成活率,生长状况较好。后期养护管理最重要的是水分管理、苗木的施肥管理、苗木的病虫害防治以及进行苗木的修剪等。植物的水分管理除了在苗木定植时浇透水外,在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过程中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及时补充水分。在植物枝叶萌动、生长旺盛和干旱的季节要适量、适时地进行灌溉,保证种植的树木随时都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另外,夏季炎热,灌溉时要注意避开正午时段,一般选择在上午9—10点和下午4—6点左右时进行灌溉;也可配合叶面施肥进行叶面喷水,通过植物的茎叶吸收养分和水分。在降雨量较大的雨季要适当排涝,避免因积水过久而使植物死亡。苗木在定植前、定植时和定植后期,要适当施用一定的肥料。施肥的方式有基肥、种肥和追肥。基肥的施用一般在定植前使用,原则上以长效的有机肥料为主,能满足苗木一年内营养需求,施肥量占整个施肥量的50%左右;种肥的施用结合栽植时进行,主要满足前期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施肥量在10%左右;后期施肥为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满足植物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施肥量占整个施肥总量的40%左右。由于苗木本身的原因,特别是周边环境的影响,园林植物不可避免还会发生病虫害,因此,在后期养护期间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发生要及早治疗。绿化苗木容易发生的虫害有天牛、介壳虫、木虱等;易发生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一旦发现有病虫害产生,又不能够确定其病因,要及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和防治。在整个防治过程中除了用药物防治外,还要经常清理染病的枯枝枯叶,并注意保持清洁和通风透光。

3结语

第11篇

信息技术是做好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在将信息技术引入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时,既要了解该环节有没有与计算机技术产生联系,还要顺利解决在日常管理中可能面临的难题。例如,如果企业的每个部门都采用了计算机,但是在部门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并没有以计算机为载体,而是仍然以传统的纸作为交流载体,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说完全发挥出了信息技术的作用,更不能说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以计算机为重要载体的现代化施工管理能够及时、准确地存储、修改以及使用海量的施工管理信息,同时还可以不受外界因素,如天气、人为失误等的影响,保证施工能够按预期完成,同时保证施工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实际上从某一角度来讲,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取决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况,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有效地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

二、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

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应用与发展,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建设施工的效率,同时还极大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资料与信息交换所耗费的时间。例如现今使用频率颇高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一系统就是在计算机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还有招投标系统,该系统涉及到了多方面内容,如工程量计算以及标书制作等。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管理系统,包括项目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使用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也开始在施工管理中崭露头角。CAD技术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今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的引入保证了基坑施工全程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保障。除此之外,凭借着信息技术,人们还顺利完成了建筑物沉降观测以及工程测量工作,同时还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材料检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存档,为之后的搜索与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业管理中

在处理建筑行业的管理问题中,现已进入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与网络建设的初步阶段,使各种资料的整理、存储以及使用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调查资料显示,国内将近有450个实体建筑市场已借助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把多个企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建筑施工相关规范等多种信息存储至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中。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区域性联网。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应用问题上,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自主对借助计算机控制与辅助管理技术来管理施工组织作深入的研究与尝试。他们试图以网络为重要载体把施工现场每一时刻的情况汇报至总部,从而使总部领导层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施工现场状况,进而及时下达指令。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能够实时收到上级下达的施工指令与任务。而技术专家坐镇总部,随时解答各个环节施工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保证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

三、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应用的不足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与施工技术。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还降低了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工作强度,而且项目质量也获得了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以计算机为重要载体的施工项目现代化管理,及时、全面地对施工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存储,方便了各个施工步骤的跟踪与管理工作。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小,现阶段仍以项目建设管理前期阶段为主,如招投标以及造价控制等。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则狭隘,例如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等,仍依赖于施工人员,需要人为完成;单机版应用软件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这一软件只发挥了计算机处理数据效率高的优点,并未构成网络,也未实现信息共享,不仅如此,信息的使用效率特别低;目前还没有将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包括网购以及信息交换等,也可以说建筑行业的电子商务还未得到实现;开发软件的过程中选题相似的情况十分普遍,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与规划,同时开发经费不足也是导致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

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一)从自身出发,制定战略计划

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对于各大建筑企业来说,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反映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建设项目规模往往比较大,员工人数也比较多,加之会有国际项目,项目资料种类多、数量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引入并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施工具有七大特征,即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管理系统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技术集成化、信息利用科学化。因此,各大建筑企业要从自身建设现状出发,以上述信息化的特征为参照,制定符合现状的战略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而加快我国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

上面已经讲到,新时期建设项目的工程文件种类多、数量大,如设计图纸、采购合同以及检测报告等。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项目信息管理都是以纸为重要媒介的,而且交流方式也常采用书面沟通方式。这一交流方式具有多层次、高成本以及低效率的特点,而且还特别容易受到信息交流失误的影响,最终为企业带来了损失。西方国家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由信息失误造成的项目成本偏差的比例在4%左右,而使用错误设计图纸引起的偏差则大约占三分之一。数据显示,英国平均每年为传递项目管理所需文件与图纸而花费的快递成本高达6亿美元,其中项目成本中的2.5%都会用在复印与传真方面。除此之外,研究还表明,所有的施工项目参与者在竣工阶段掌握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记录文件少之又少,仅占总文件的62%。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资源,企业项目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必然趋势。

(三)加大应用系统的开发力度

加大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应用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等的开发力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效提高升项目管理的水平。实际上建筑企业引入信息技术的关键就是要不断以互联网为重要载体对项目施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将建立数据库与网络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将网上采购以及网上会议等变为现实。除此之外,还要借助建立网上虚拟组织来将纵向信息交流方式改为平行交流方式,从而有效地增强信息交流准确度,并将信息共享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及时获得合理、有效的决策。

(四)推广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控制软件

第12篇

1工程概况

该微波通信塔采用刚框架结构,高75m,基础采用四根人工挖孔桩,桩与桩之间在地面高程以承台梁结构相连。挖孔桩为端头扩大头的灯泡型,其主要设计参数为:桩长6.8m,上部长4.1m,内径1m(不含混凝土护壁厚0.1~0.2m),下部长2.7m,扩大头直径为2.8m(没有混凝土护壁)。桩内设主筋为16φ18的钢筋笼,桩上部设1.4m×1.4m×1.2m(高)承台,并预埋成品地脚螺栓与塔身相连,混凝土等级为C20。该工程于2002年10月开始施工,濒于当月完成。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在正式施工前,应具备以下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必要的地下水位资料;桩基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建筑场地地下管线(管道)资料;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治资料;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桩基钢筋混凝土所用建材(水泥、砂石、钢筋)的质检报告。

2.2施工前要制定周详的质量管理措施。在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位置;指定施工工序检查程序;制定不良天气(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2.3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安全措施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应做到以下措施保障:孔内设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吊笼、电葫芦等应有安全可靠的自动卡紧保险装置;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配有通风设备;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造成安全影响;要注意安全用电,井下照明应采用12V以下安全灯。

3施工过程

3.1人工挖孔的施工

3.1.1开始挖孔前,要平整好场地,清除地表松软土层和一切杂物,布置好控制网,根据监理复合过的桩基位置,采用十字交叉法订立每一孔桩的位置,并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

3.1.2根据设计桩径及护壁厚度在地面上放出开挖线,然后向下挖深1m,浇筑混凝土井圈第一节护壁。井圈应高出地面20cm,且应加厚10cm。而后将桩位纵横中心线测放到井圈上,并测出孔口控制高程,以利于下部掘进的高程控制,且要求第一井圈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cm。井圈高出地面还有利于防止地表水在施工过程中进入井内。

3.1.3修筑钢筋混凝土井圈应保证护壁的配筋和混凝土浇筑强度。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c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宜养护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止造成事故。该工程中原设计护壁为C10素混凝土,厚度0.1~0.2m,考虑到设计强度低,在施工中改为C20素混凝土施工,这样经过24小时后拆模强度可达3mpa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5度以上),增加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3.1.4进行第二节井孔土方开挖时,先从井口用垂球吊线找出井孔中心点,并在井孔底部打一短木桩,将桩中心投影到木桩顶上,以此为据进行第二节护壁的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地质状况的变化。

3.1.5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挖土护壁的工作,直至桩底设计高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以每一节护壁为验收步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节的开挖施工。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有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和孔底的渣物,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混凝土的浇筑。

3.1.6该工程人工挖孔桩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下部扩大头的施工,其上部施工同其它挖孔桩一样,但其下部开挖要特别注意开挖的进度和施工安全,因为该桩下部扩大头部分高2.7m,扩大头直径为2.8m,孔壁成倒坡,且没有混凝土护壁。扩大头完成后,清渣、验收和浇筑混凝土要求工序紧凑,可减少土层坍塌的机率。在施工中还安排专职技术人员监督开挖土层的地质状况,并备有人员应急上爬梯,遇见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由于本工程前期地质勘探准确,设计开挖扩大断面合理,没有出现土方坍塌事件。

3.2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成孔后及时施工。关于钢筋笼的加工、制作和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桩头处理,等同于其它常规灌注桩的施工,在此不再赘述。只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应使用串通,从桩的一侧下料,人工摊铺并振捣;在有地下水时可用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本工程混凝土浇筑的特点在于桩上部承台的浇筑,因承台上有塔脚垫板和地脚螺栓埋件,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要再次校正各桩的相对位置以及埋件与桩中心的相对位置,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3.3成桩质量检验

在施工中我们要求做到每根成桩应该具有钢筋加工检验记录,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记录,混凝土试块资料及桩身完整性检测资料。因为本工程的桩属于抗拔桩,所以未作承载力检验。通过对有关试验资料的分析,证明该工程挖孔桩施工质量是优良的。

4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4.1地下水问题。

地下水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影响最大。当地下水位不大时可进行单桩桩内抽水;当地下水位较大时可采用多桩同时抽水法来降低地下水;如果桩设计深度不大时可考虑在场地四周设置井点排水。

4.2流沙层问题

人工挖孔桩在开挖时,如果遇到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发生井漏,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在流砂情况较轻时,可缩短挖孔层深,正常的1m左右一段改为0.3~0.5m,并随挖随检随护壁;在流砂情况较严重时,常用下钢护筒的方法,钢护筒同钢模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为4-6段圆弧。

4.3淤泥质土层问题

在遇到淤泥质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木板模板支档,同时缩短开挖深度,并及时验收浇筑混凝土护壁。

总之,人工挖孔桩施工时,一旦遇到不利的地质条件,除制定单桩的施工措施外,应该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顺序,对减少施工难度起到重要作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依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在可能的情况下,先施工较浅的桩,后施工深一些的桩,先施工(或迎水部位)的桩,后施工中部的桩。

第13篇

1.1设计参数

小湾水电站1#、2#导流洞均布置于左岸,进口底板高程为988.0m;出口底板高程为984.984m;两条导流洞平行布置,中轴线间距48m。1#、2#导流洞各由30米长进口渐变段,60米长的堵头段和标准断面组成,两洞长分别为861.592m、980.922m,底坡分别为0.3627%、0.3172%,衬砌断面为16×19m及16×19.5m(顶拱不衬段)城门洞形。隧洞开挖及支护断面根据地质条件共设六种形式,开挖标准断面尺寸有17.3×20.2、17.4×20.25、19.4×22.2、20.4×23.2四种;隧洞沿线边墙、顶拱进行系统喷锚支护;不良地质地段挂网喷25cm钢纤维砼,增设工字钢拱架加强支护。

1.2地质条件

本工程两条导流洞埋深均为30~230m,最大埋深约260m,围岩以微风化~新鲜岩体为主,少量弱风化和卸荷岩体主要分布在洞室的进、出口段。围岩岩性主要为黑云花岗片麻岩及角闪斜长片麻岩,二者均夹片岩。围岩类别为Ⅰ~Ⅴ类,其中,Ⅳ类围岩分布在进口洞段,1#、2#导流洞Ⅰ~Ⅲ类围岩分别占总长的81%、83.8%,Ⅳ、Ⅴ类围岩分别占总长的19%、16.2%。洞身还分布有一条Ⅱ级断层(F7),4条Ⅲ级断层为F11、F5、F19、F23等。还有若干分属Ⅳ级结构面的小断层、挤压面和节理组,断层影响带岩体破碎。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潜水为主,水位一般高出隧洞顶拱30m~200m,围岩多具微透水性。

1.3主要工程数量

石方洞挖65万m3,喷砼1.4万m3,锚杆3.3万根,挂网76t,钢拱架1096t。

1.4施工进度

小湾电站导流隧洞开挖支护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进口施工支洞计划开、竣工时间:2002年4月1日~2002年7月31日;实际开、竣工时间:2002年4月1日~2002年7月20日。

出口施工支洞计划开、竣工时间:2002年6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实际开、竣工时间:2002年5月30日~2002年12月20日。

洞身计划开、竣工时间:2002年8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实际开、竣工时间:2002年7月20日~2003年11月30日。

两条渐变段上半部的开挖及支护月平均开挖强度5000m/月;洞身I层开挖支护平均强度56m/月,II层开挖支护平均强度78m/月,III层开挖支护平均强度166.26m/月;F7断层段开挖支护平均强度28m/月。

2施工支洞布置

由于导流洞进出口工作面受上部干扰较大,前期无法施工,经业主监理统一协调安排在上、下游各设一施工支洞进入主洞进行施工。进口施工支洞为进入导流洞进口段上层工作面的施工支洞,全长339.899米,与1#、2#导流洞相交于导1#0+54及导2#0+85桩号;下层支洞长277.16米,与1#、2#导流洞相交于导1#0+135.266及导2#0+166.263桩号;出口上支洞总长837.543米,与1#、2#导流洞相交于导1#0+793.76及导2#0+861.613桩号;下支洞长163.628,与1#、2#导流洞相交于导1#0+755.76及导2#0+823.613桩号。

3洞身开挖支护施工

3.1施工总程序

洞身自上而下分三层进行开挖支护。Ⅰ层开挖考虑到开挖机械性能及支护施工的需要,确定开挖高度约为8~9.55m;Ⅱ层开挖高度为10.5m;Ⅲ层主要为保护层开挖,开挖高度1.7~3.15m。

单洞开挖施工程序依次为Ⅰ层Ⅱ层Ⅲ层。Ⅰ层开挖支护完成后进行Ⅱ层开挖,Ⅱ层开挖支护完成后进行Ⅲ层开挖。

各层均利用施工支洞进入主洞后分别向上、下游进行平行作业,其中从上层施工支洞进入完成导流洞洞身Ⅰ层开挖支护;利用下层施工支洞在主洞内向上、下游升坡10%至Ⅱ层底面,完成导流洞洞身Ⅱ层开挖支护;从下层施工支洞进入导流洞底部进行Ⅲ层的开挖支护。

3.2施工队伍配置

进、出口各配置一个开挖队伍,每个开挖队各设一个台车钻爆班、一个手风钻钻爆班和一个支护班。

3.3常规洞段开挖支护施工

常规洞段共1386米,占导流隧洞洞身开挖总开挖段长的75.4%。

3.3.1施工程序

常规洞段即I、II、III类围岩段横断面开挖程序见图1:

1)洞身第Ⅰ层开挖施工程序:中导洞超前贯通后进行周边扩挖,初期支护滞后30米进行,与后循环开挖平行作业,Ⅲ类围岩视危岩情况及时进行局部支护。

2)洞身第Ⅱ层开挖施工程序:边墙用手风钻预裂4.5m,中部液压潜孔钻垂直钻孔梯段爆破。初期支护滞后30米进行,与后循环开挖平行作业,Ⅲ类围岩视危岩情况及时进行随机支护。

3)洞身第Ⅲ层开挖施工程序:两侧边墙手风钻预裂到底,Ⅲ层采用手风钻及凿岩台车分半开挖,底部光爆,初期支护滞后30米进行,与后循环开挖平行作业,Ⅲ类围岩视危岩情况进行随机支护。

3.3.2施工方法

1#、2#导流洞Ⅰ层导洞开挖采用两台三臂台车进行两个工作面的开挖,其余工作面开挖采用手风钻开挖。

Ⅰ层扩挖主要采用两台台车进行开挖,部分采用人工在三层平台架上8~10台手风钻钻爆。

Ⅱ层开挖各工作面采用手风钻造4.5m深预裂孔超前爆破,液压潜孔钻梯段拉槽先行贯通后用凿岩台车进行两端保护层水平扩挖,周边光爆。

Ⅲ层开挖采用手风钻两边墙预裂到设计底板高程,凿岩台车及手风钻水平扩挖,底部光爆,出碴采用3m3侧卸装载机配15t及20t自卸车运输。

Ⅰ层及Ⅲ层开挖出碴主要采用3m3侧卸装载机配15t及20t自卸车运输。Ⅱ层开挖出碴采用4m3正铲配15t及20t自卸车运输为主,辅以3m3侧卸装载机配15t及20t自卸车运输。

洞身支护以凿岩台车造孔为主、砼喷射台车湿喷工艺进行喷锚施工;安装锚杆采用人工配合凿岩台车进行,挂网采用人工在平台车上进行。

3.4一般不良地质段开挖支护施工

小湾导流隧洞分布有一条Ⅱ级断层(F7),4条Ⅲ级断层为F11、F5、F19、F23,还有若干分属Ⅳ级结构面的小断层、挤压面和节理组。实际施工中除F7断层、进出口不良地质带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施工外,其余小断层带开挖支护均采用与常规洞段大致同一种方法施工,不同之处是:小断层带开挖时Ⅰ层中导洞开挖时顶拱喷护5cm厚C20进行支护,Ⅰ层扩挖及Ⅱ、Ⅲ层保护层开挖后立即素喷5cm混凝土封闭岩面,部分系统锚杆及时跟进,剩余支护适时跟进。

3.5F7断层开挖支护施工

导1#0+160~0+237及导2#0+215~0+287范围为F7断层出露洞段,F7破碎岩带总宽约25.2米,其中主裂面有4个,总宽约0.5m~2m,由断层泥、糜棱岩组成,其余为碎裂岩、碎块岩等,结构紧密。顺断层影响带一般具弱透水性,为地下水赋存及运移通道,沿影响带常有集中滴水现象。

F7断层部位开挖断面为20.5×23.35的城门洞型,F7段层破碎带纵向开挖程序与一般洞段开挖相适应分三层开挖:第一层开挖高度9.70m,第二层开挖高度10.5米,第三层开挖高度3.15米。

3.5.1F7断层Ⅰ层开挖支护施工

1)施工思路及原理

采用新奥法施工理论为指导:“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紧封闭,勤量测”。

利用三臂凿岩台车和砼喷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实现了断层部位I层全断面一次开挖、及时支护、快速循环的先进施工工艺。

关键之一:开挖后要及时对周边围岩及掌子面实施一层3~5cm的素砼封闭,以形成初期简单的柔性支护环,同时抑制围岩的进一步风化,增长围岩的自稳时间。利用掌子面的素喷封闭措施,保持开挖掌子面与洞轴线大致垂直,以方便了大型机械作业,加快循环进度。

关键之二:素喷后要及时打设一定数量的系统锚杆,尽早发挥其悬吊及支承拱作用,进一步的加强围岩的稳定,同时快速的利用反铲配合人工进行工字钢拱架的安装,系统喷混凝土跟进;剩余的系统锚杆适时打设。

2)施工程序

顶拱及边墙超前锚杆施工全断面开挖进尺0.5~1m初喷5cm钢纤维砼支护,掌子面周边2m范围内素喷5cm厚C20砼封闭初期支护锚杆及钢拱架固定锚杆施工安装钢拱架分层喷钢纤维砼至设计厚度剩余系统锚杆支护

3)主要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

a.超前支护

顶拱超前支护主断层带采用Φ32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长4.5m,环向间距0.5m,外插角5°~15°,排距2m;断层影响带顶拱超前支护使用Φ25砂浆锚杆。

边墙超前支护采用Φ32砂浆锚杆,长4.5m,主断层带间距1m,断层影响带间距2m,外插角25°~30°,排距3m。

b.系统支护

F7断层带的系统支护采用I20a工字钢拱架,其中主断层带的间距为50cm,断层影响带的间距为80cm。工字钢拱架加工制作及安装方便快捷,易于及时支护跟进;同时由于F7断层跨度超过20m,使用工字钢拱架仍具备一定的柔性。

系统锚杆主要采用6m长、Φ32的砂浆锚杆(部分锚杆长度为9m);间排距主断层带为1m×1m,断层影响带为1.5m×1.5m;主断层带造孔比较困难部分采用Φ32自进式锚杆代替砂浆锚杆。

F7断层范围内边顶拱均喷25cm厚C25钢纤维砼。

c.主要施工方法

F7断层的施工,超前支护钻孔主要采用三臂凿岩台车、自进式锚杆灌浆采用注浆机;开挖主要采用三臂台车钻孔;支护以多臂凿岩台车造孔为主、砼喷射台车湿喷工艺进行喷锚施工;工字钢拱架的制作采用液压型钢弯曲机。

3.5.1F7断层下部开挖支护施工

为保证上下游交通畅通并确保施工安全,F7二层开挖分为两小层并分半施工,三层开挖分半施工。半幅开挖支护完毕后再开挖另一半。

各层施工程序为:

边墙超前锚杆水平钻进2m素喷5cm钢纤维砼封闭部分系统锚杆及锁脚锚杆打设钢拱架接腿分层复喷到位剩余系统锚杆打设(适时进行)。

开挖采用凿岩台车水平钻进,周边密孔小药量光爆,排炮进尺1m,每排炮后及时喷护5cm钢纤维砼封闭岩面,抑制岩体进一步风化剥落;开挖3~5m后进行一次系统支护,实际施工中由于边墙超挖较大,喷砼施工难以实施,采用同标号钢纤维砼现浇,以加快支护进度。

3.6渐变段开挖支护施工

1#、2#导流洞进口渐变段长均为30m,相应桩号范围均为导0+000~导0+030,渐变段底板为水平段。开挖断面尺寸从洞口0+0.00桩号25.4×25.2m渐变到0+030桩号20.4×23.2m的城门洞形断面;渐变段边、顶拱进行系统锚杆+I20a工字钢拱架+25cm钢纤维砼一次支护。

渐变段主要分布少量弱风化和卸荷岩体,围岩岩性主要为黑云花岗片麻岩(MV-1)夹少量片岩,块状和次块状岩体,IV级结构面的小断层(f)和挤压面(gm)较发育,主要有四组节理相互切割,围岩多具微透水性,属IV类围岩,围岩稳定性较差;加之渐变段最大开挖跨度达25.4米,且顶部大部分平直,未形成拱;所以开挖成洞稳定问题较突出;为此,渐变段施工中应采取有效垂直加固措施,防止洞顶塌落,隧洞开挖严格按“新奥法”工艺施工,开挖钻爆按照“先支护(强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以确保围岩成洞稳定及施工安全。

3.6.1开挖前的垂直加固方案

开挖支护施工开始之前必须完成以下超前加固工作:

1)由于渐变段所处位置岩石破碎,IV级结构面较为发育,多组节理相互切割,围岩自稳性较差,为有效的稳定开挖面,拟对1#2#导流洞渐变段洞顶部位EL.1036平台布置6排辐射灌浆孔进行固结灌浆,孔径110mm,灌浆采用孔口循环,全孔一次进行。

2)由于渐变段跨度大,大半部分顶部平直,仅两侧起拱,开挖后围岩难以自稳,所以顶部除了灌浆加固外,拟采用悬吊锚筋桩从上部将洞顶拉住,具体方法如下:

灌浆前每个孔内先置入25m长3ф32锚筋桩,然后再进行孔口循环灌浆。

3)增加水平支护:在洞口顶部开挖线以上1m外增设2排长度18m的3ф32环向锚筋桩,间排距3×3m,矩型布置,伸入弱风化底界内。

渐变段开挖前围岩超前加固方案见图3。

3.6.2渐变段的开挖支护方案

渐变段I层开挖方案采用4×4小导洞超前,洞口10m大跨度段分两半分别进行开挖支护,其余20m段全断面一次扩挖到位。渐变段的支护参数与F7断层近似,采用自进式超前锚杆、工字钢拱架、钢纤维砼;施工方法也与F7断层近似。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开挖下部时,收敛观测资料显示2#洞右边墙变位较大较快,发现后及时在整个2#洞右边墙增加了125KN级9m长预应力锚杆支护,间排距1×1m,有效抑制了边墙的进一步变形。

预应力锚杆采用特制水泥卷,锚固段采用快凝型水泥卷,自由段采用慢凝型水泥卷;锚固段和自由段药卷式注浆体一次注入,锚杆安装完毕后7.5~8.5小时内进行张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同时药卷式注浆容易保证注浆饱满度。

3.7导流洞出口开挖支护施工

导流隧洞出口穿过f19断层,并受f23断层影响,结构面较为发育,地质条件较差,施工中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1)1洞出口12m段及2#洞出口20m段由洞挖改为槽挖,将f23断层切除,二次衬砌支护改为明拱。

2)1#洞出口30m段采用地质钻在洞内沿顶拱造斜孔进行灌浆固结岩体。

3)导流隧洞出口30m段采用2×2m小导洞超前贯通,摸清隧洞准确的地质状况。

4)均采用超前锚杆、钢支撑及超前锚杆支护,开挖方法与F7断层近似。

5)出口5m段自外向内分半开挖支护,开挖前洞脸设双排预应力锚杆锁口,洞脸边坡布六排锚筋桩及4排1000KN级系统支护。

6)出口30m段洞内系统支护均由原设计砂浆锚杆改为9m预应力锚杆。

4结语

小湾水电站导流隧洞开挖支护分采用“新奥法”施工,安全、快速的穿越了F7断层、进口大断面渐变段不良地质段、出口不良地质段。

第14篇

1.1现场勘验

按照施工图纸,对施工线路进行踏勘,检查线路是否合理、有没有影响施工的障碍,例如线路是否经过有腐蚀性、机械振动或外力干扰的区域,线路有没有穿越公路、管道、桥梁等。再根据踏勘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对不合理之处应向设计单位反馈,以寻求改进和完善设计方案。

1.2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员、材料、机械,特别是事故预想和安全风险分析,使方案具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重要地段制定控制性方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对跨越管线、公路的施工方案详加考察,权衡采取顶管施工还是开挖施工。还要考虑雨季施工的影响。工期安排尽量紧凑,并保持连续施工,但也不能忽视施工对周边居民及环境的影响,所以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如避开交通高峰时间段等。敷设距离较长时,应分成多个区段,并从中间向两头施工,便于接头制作和减轻长度误差引起的不利影响。

1.3人员准备

在开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交底,使其明确安全、技术和质量要求,对施工难点以及需注意的问题了然于心。

1.4现场材料、工器具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复核电缆型号、电压、规格、长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电缆有无外伤,并测量电缆绝缘电阻以确认电缆完好。检查照明、通信设施,根据地形布置牵引机、电缆输送机和配电装置。检查电缆沟、排管、隧道等土建工程是否完善,沟底、排管内壁是否有可能损伤电缆的坚硬物体、锐利边棱毛刺等,有的话应仔细清理。

2施工期间的管理

电缆敷设方法不少,但目前最常用的是直埋敷设、排管敷设和隧道敷设三种,下面就以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单芯电缆排管敷设为例谈谈施工期间的管理。

2.1穿管和固定

穿管前必须清管和验盘。清管就要彻底清扫并保证管内干净,为避免管道受潮,安装前要使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管。验盘是检查电缆盘质量是否满足设计需要,检查时应组织电缆供应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方的代表现场作证,同时安排专人拍照并记录存档。为了防止穿管时其他意想不到情况发生,可采用一条旧电缆试穿,确定没有问题了再使用新电缆穿管。由于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不采用铠装保护层,穿管易损伤外绝缘层,所以必须加强保护:一是可在电缆牵引绳及牵引头上安装棉布头保护;而是进口采用喇叭口保护;三是采用滑石粉以减小阻力;四是在每一个井口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发现较严重损伤,例如刮伤深度超过2.5mm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继续施工。此外。还应注意:直线段敷设时,2台输送机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50m,并且不超过3m间距就应配置1台直滑车;遇有转弯段,输送机必须布置于直线段;电缆通过上下坡时,应在坡顶和坡底布置环形滑车,斜坡段布置直滑车;电缆下井进入隧道时应在井口布置井口滑车,并在井底布置环形滑车。为安全起见,雨天不进行穿管施工,并且牵引、输送设备也不能被水淋或浸在水里。电缆固定在金属支架上应加橡胶垫和橡胶防护套,以避免电缆外绝缘层受到损伤。

2.2接头施工

电缆接头的制作与安装质量不仅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而且接头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所以电缆接头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首先,严格控制电缆接头加工环境,气温宜控制在10℃~30℃,相对湿度在70%以下,同时保持通风和洁净,备齐必要的防火器材(热缩接头需要加热)。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施工,一般电缆要先上架,接着制作接头,核相无误后再截断电缆。电缆架一般固定在井壁两侧,但有中间接头的井因为接头尺寸关系电缆架设置在井的中心线上,同时考虑到电缆温度机械力效应问题,电缆必须留有裕度才能上架。核相时先要对照井壁电缆管的标示图,再核对施工图,没有问题以后再截断电缆制作接头。接头制作应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特别注意加热温度控制以及剥离时彻底清理半导体屏蔽层,以免影响电缆绝缘性能和电气性能。

2.3现场试验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电缆头制作前后的相关试验,例如电缆头制作前各层的绝缘电阻、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电缆安装完毕后的绝缘电阻、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相位检查、整体耐压试验、系统交叉互联试验等。通过试验可以检查各道工序的质量,并分清责任。发现异常时必须查明原因,否则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4成品保护

每一道工序完工都要重视成品保护,避免损伤电缆。电缆不允许踩踏,也不允许使用尖锐物体碰撞电缆或光缆,电缆也不允许使用铁丝之类的金属线绑扎。已完工部位采用防护网遮盖,防止重物坠落损伤电缆或光缆。盖板支模、拆模时,严防损伤电缆或光缆,严禁以电缆、光缆及其附件作为绑扎的着力点,还要采取措施防止工器具坠落损伤电缆或光缆。

3施工安全管理

3.1健全施工安全体系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必须建立施工安全体系,以确保施工全程按照施工规程制度办事。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岗位、职责确定各自的安全职责,实行分级控制、层层把关。同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施工现场。

3.2安全督查

应建立从上至下的安全督查网络,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并掌握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督促安全规程和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安全网活动,发挥各级安全员的督导作用。定期公布安全检查结果,并对表现出色人员进行奖励,对安全违章人员进行惩戒。

3.3施工安全措施

在施工现场做好交通标识,并在各个控制点采取防坠落、防火、防水、通风以及安排专人盯井的安全措施。电缆穿管、展放施工作业实行统一指挥,采用统一的信号。设备电源线、控制线保持干燥状态,控制人员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操作。电缆输送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触摸,以防发生不测。此外,对施工人员使用的绝缘手套、绝缘棒、保险带等安全用具不超过半年校验一次。对电缆接头人员定期安排身体检查,防止铅中毒。

4结语

第15篇

【关键词】航道测量施工组织质量控制管理

航道是重要的水运基础设施,要发展水运,必须加强航道的维护和开发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水运事业蒸蒸日上,作为水运基础设施的航道必将有新的发展。为满足水运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船舶安全航行的需要,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现行航道进行常规性的维护测量。

桂江(昭平电站至京南电站段)自我单位1975年进行过全程航道测量后,30多年来未进行过较大的更新测量工作。近十年里,该河段内相继建成京南、金牛坪、下福等多个航运水利枢纽,现存航道图已完全满足不了航道规划、使用和正常维护的需要。为此我单位自2005年9月开始,着手对该河段航道进行更新测量。笔者参加了该施工作业,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下面谈谈在测量施工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工程概况

测量范围为昭平电站至京南电站的航道全程(全长86km),测量内容包括:平面控制,高程测量,陆上、水下地形,助航标志、航行障碍物、码头、锚地、航道站、整治建筑物、临河、跨河、过河建筑物、城镇和其他重要地形、地物的位置或轮廓等。

2.优化施工组织管理是关键

2.1作业施工准备

为保证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投入足够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RTK-GPS两套(2基准站+2移动站)、全站仪1台、测深仪2台、水准仪3台,以及完备的测量使用船只。所使用的仪器除送有关单位进行年度合格检验外,在开工前还进行必要的校核。

做好测量前准备工作,对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熟悉任务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根据任务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计划,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多个作业方案,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制订各种管理目标和保障措施。

2.2精心组织施工

针对本次作业面广、线长、点多的特点,结合作业人员和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精心组织施工。在施工组织编排上除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外,其他作业内容均采取了分段开展,段内流水作业方式进行,分段点根据流动驻点情况决定,为方便生活和后勤供给,流动驻点选择在乡镇或较大的村庄。段内流水作业分组为:二级平面控制组、水准组、地形A组(RTK—GPS)、地形B组(全站仪)、水深组。该作业方式既保证了作业的合理性,资源(包括人、仪器设备和时间)利用的最优化,又避免了长距离转移和流水作业可能出现的间断。

2.3“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

测绘管理是一项复杂烦琐的系统工程,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

1)根据作业队员的不同性格特点和技术专长,合理的搭配,优化组合

测量作业最讲究的是团队协作和配合。团队内部心理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团组的工作效率和效益。为此,在进行作业分组时,我们便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性格和以往配合情况等,合理搭配,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

测量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员工们的技术水平是影响作业的进度和成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于是我们根据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专长,做到扬长避短,优化组合。由于组队合理,队内人员在作业时都配合得相当默契,工作有序高效,表现出团结一致、朝气蓬勃的良好精神状态。

2)推行人性化管理机制与严格要求技术干部相结合

参加本次任务的技术人员和测工均以青壮年居多,他们具有表现活跃,讲究个性张扬,喜欢独立思考,有很强进取精神的特点。在施工作业中,我们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机制,尽量满足他们的好表现欲望,创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鼓励员工对各项工作决策的参与,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大胆采纳或予以认同。对技术干部,则明确责任,在技术上严格要求;同时,在不偏移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赋予其(特别是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自,为其能够自由发挥创造一个更广阔空间,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干劲。

3)兼顾公平和效率,充分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考虑到本次任务的性质和单位的情况,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实行责任与利益挂钩,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为进一步挖掘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推行目标管理制度。参考以往的工作效率和本次任务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工期,以此作为奖罚的时间量化标准。

4)结合作业环境,丰富生活,消除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厌倦心理

对于该河段,我们的作业人员除了几个船员外,其余基本上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因此,对作业环境新异倍感好奇。于是,我们便以此为契机,把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作为引子,丰富队员们的精神生活,使得许多作业人员都觉得自己并不仅仅是在工作,同时也是一次自助徒步旅游。在连续战斗的几十天时间里,虽有点背井离乡的伤感,却多了份酷似旅游的乐趣,这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以往容易出现的厌倦心理。同时,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互相交流的机会也多了,在情感沟通中队伍的凝聚能力和战斗力也不断增强。

2.4仪器设备的优化配置

航道专题地图测量自动化、数字化的最好模式是DGPS测深系统、RTK-GPS和全站仪结合,所投入的仪器设备完全满足该测量模式的要求。而如何进行优化配置、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切实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是顺利完成各项测图任务的关键。为此,我们着重对RTK—GPS、DGPS测深系统、全站仪三种仪器的不同作业方式和优缺点进行比对,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分析仪器设备、人员分工与环境利用的协调配合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作业内容、进度控制、其他船泊机械设备等)探索仪器相配合测量的解决方案、实测技术以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既保证测图精度,又在施工作业中能合理利用各测量手段的优点,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5实行动态的作业管理

为了对施工作业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的全过程实行了动态监控。首先,实行每天一小结制度,每晚技术人员均要对当天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简短小结,管理负责人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运用网络技术,动态判断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灵活调整作业顺序。其次,实行段段总结,每完成一个工作段,均与既定计划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以及对后续工作和总进度的影响,采取措施及时纠正。第三,保持作业的连贯性与争抢零碎作业时间相结合。即在作业的安排上,尽量避免每一个工作组作业内容和作业人员的变动,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使工序衔接顺畅,作业紧凑有续,争抢一些诸如工地转移、开工准备等零碎作业时间。

3.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是基础

3.1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该工作是后续测量的基础,其成果质量要求相当高。由于收集的资料相当陈旧,经实地踏勘,可作为起算的控制点相当少,为满足任务书和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1)在选择作业方案方面,仍按照先高级后低级两步走的方法。而怎样将高级控制点降至D级GPS点和布设二级点,则可以采用:每两待测点与两高等控制点组成独立的多边形(如图l所示);或以大地四边形方式推进,前后分别与两高等控制点附合(如图2所示)两种作业形式。

图1

图2

前者每待定点均与高级点连接,有利于精度条件的满足。但由于各独立网间缺少联系,整个控制点之间点位精度难以一致,相邻点极可能会因不同在一网内而造成相对中误差超限;而且每测量两待定点均要在距离较远的高等控制点上置站,不利于作业的开展。后者则整个控制网连成一体,点位精度均匀。但会因为推进时不可避免的短边与长边相接,组成强度极差的大地四边形,从而随着不断推进,精度将逐渐降低,但可以通过首尾强制附合措施解决。通过比对,优于前者,最后选择了后者。

2)在控制点布设和优化设计方面,则先进行内业选点,根据河流的走向,选择最优的布设网形,尽量避免采用强度差的大地四边形,然后实地踏勘,选点埋点。

3)在外业工作中,要求各观测组严格执行规范,认真细致观测,力求准确无误,杜绝违规,避免返工。完成一天的外业工作后,均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3.2水下地形测量

目前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最常用和最先进的方法是GPS测深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动态实时定位,真正实现平面定位和水深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为此,所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

1)在如何提高精度方面,由于GPS测深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平面定位与水深测量的不同步问题已经迎刃而解,所以影响水下地形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仪器的安装、测深船航行姿态(船航速、横摇与纵倾)和数据后处理的方法(水位改正等)。因此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办法和技术措施。比如:为克服测深船航行姿态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选用稳定性较好、灵活的船只作为测量船;要求测量航行速度尽量保持均匀;为避免产生过大的横摇与纵倾,针对不同河段采取相应的测量布线工艺。其次,为防止漏点,对存在碍航礁石或疑存礁石区域、航道边线均进行加密测量。最后,根据水情变化和水位站的分布情况,在内业水位改正中选用合理方案。

2)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根据GPS测深系统可以对测深船的精确导航定位,实现有规律、有目的的水深测量工作特点,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外业工作前便事先在计算机内划定测量区域和规划布设好测量航迹线,保证测量时测线间距均匀并满足规范要求。作业时对测深船船位(即测量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发现航迹偏移立刻修正,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测、超测,防止漏测。

3.3加强技术资料管理

测量的成果主要体现和载体为数字数据、图纸和电子文件等,为此做好技术资料的管理显得犹为重要。在资料的收集中,为确保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强调作业与记录同步,杜绝事后补记,谁收集谁负责,签字确认,记录格式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为防止资料的遗失遗漏,要求包括与本测量任务有关的仪器检测、观测数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等技术记录均要归档管理,实行全员负责和专人负责相结合,既要求每一位作业技术人员要对自己所收集的技术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又有专人负责进行系统的汇总、分类、归档管理。

3.4科学地开展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在整个测量施工作业过程,我们实行了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首先,加强测量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工作水平,特别对单位内部临时抽调的员工均实行作业前短期技能培训。其次,采取全程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执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的“三检”制度,针对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和影响全局质量较大的重点环节实行重点监控,如控制测量、GPS基准站设置、水位观测和改正等环节,作重点检核。第三,加强质量的事前控制,认真做好技术交底等作业准备工作,针对以往经常出现或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制定了相关的质量监控和质量预控措施,对作业方案和方法做认真的比较与筛选。最后,运用PDCA循环等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科学地对质量实行全面的管理。

4.结语

桂江航道测量施工管理实践表明,我们所采取优化施工组织对进度控制是有效的,各种质量控制措施是成功的,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JTJ203—200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