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服务业论文范文

服务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务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服务业论文

第1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在与同级别沿海省份的比较重仍然相对落后。当与山东省服务贸易发展作比较可以看出,这两个省服务业贸易发展的TC指数均是集中在(0,0.3),显示辽宁省和山东省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微弱竞争优势。而且辽宁省基本上每年的TC指数都是略低于山东省的。从图中显示辽宁省服务贸易指数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大幅度的下降,之后又开始不断回升。在2007年达到了近几年内的最高点0.19,2012年辽宁省的服务贸易回升至0.11,说明辽宁省整体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距离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还很远。然而从与中国整体发展来看,辽宁省的服务贸易要高出中国服务贸易的平均发展水平,位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中上层。

二、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服务业贸易总体水平增长平缓按贸易方式的不同分类,2012年辽宁省一般贸易额达到295.6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32.6%;加工贸易233.7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16%左右,则比去年下滑了3.8个百分点,主要是2012年辽宁省的来料加工装配贸易额严重减少,说明目前辽宁省服务贸易增速还不能够持续稳定进行。同时,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8667.6亿美元。而辽宁省则仅占2.7%,这说明省内服务贸易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比重还是较低的,其服务贸易发展仍以货物贸易为主。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辽宁省服务业贸易出口集中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较为密集的传统行业当中,根据辽宁省服务贸易数据的获得局限性,本文均采用辽宁省第三产业作为依据。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13》显示,辽宁省批发零售业对国民经济增加值从2005年的820.35亿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2191.1亿元,增长速度达到21%。而2012年辽宁省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加值只有9460.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紧随其后。通过数据比较表明,辽宁省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贸易上,发展结构很不合理。

(三)主贸易国过于集中在统计辽宁省2012年发生服务贸易往来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其与日、美、韩、德、澳、俄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贸易额已经接近总贸易额的一半,其中与日本的贸易往来所占的比例高达15%,与美国、韩国的贸易比例达到了9.8%和8.6%。除此之外,辽宁省的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主要集中在大连、沈阳、鞍山、营口等主要城市地区。辽宁省服务贸易过度集中的贸易结构将直接制约其服务贸易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2篇

1.1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服务化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如GE的财务公司业务,IBM的咨询业务,XEROX的文档管理业务等实质上都属于这一范畴。Vandermerwe和Rada(1988)最先提出服务化一词,他们认为,制造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或物品与附加服务向“物品-服务包”转变。完整的“包”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并且服务在整个“包”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来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顾客满意”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制造业企业服务外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其核心产品的价值,制造企业由提供物品到提供服务转变。制造业领域企业围绕主业向价值链高端服务环节延伸,或通过外包制造环节转型为服务企业,即“制造业服务化”过程。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在制造业内部自发演化出服务业务,并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来源。由于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易被模仿,而服务环节尤其是研发、设计、营销、售后服务等不易被模仿,能够获得较长时期的差别化竞争优势,因此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以加工制造环节为起点,向研发、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导致服务化现象的出现。总而言之,制造业服务化,就是制造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产品总是容易同质化,服务比较容易差异化。制造业服务化更有助于帮助传统制造寻找到自己的不同点,从而实施差异化竞争。因此,制造业服务化实质上成为制造企业提升和不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2服务业产业化

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融合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服务业产业化。服务业产业化,是指将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并坚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并不是简单的完全市场化,而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引导下,各类服务机构(包括提供公共商品服务机构和提供个人商品的服务机构)依照投入产出原则,从市场获取产业发展要素,在扩大市场供给需求的过程中实现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系统性社会再生产。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一家一户的零星生产到形成以分工协作为纽带的产业群体的过程。服务业领域企业利用其研发设计能力或市场营销网络向制造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独立的服务产业,促进了生产业集聚和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服务业产业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外化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数量增加、规模扩张和分工细化的过程,并建立起行业体系框架,形成完整的服务配套体系,进而形成产业规模。从一个更广的视角来看,也只有产业化才能形成强大的生命力,为制造企业提供大量服务需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撑,满足社会经济日益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需求。

1.3分工深化下的“服务外包”与“制造外包”

随着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外包”和“制造外包”两种方式互动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分工深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影响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演进的最根本因素。从分工角度来看,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良性互动,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内分工的融合,二者也会出现新的融合态势。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环境、生产要素的差异决定了两类外包企业在成长机理的形成和演化等机制上存在差异。从交易成本角度来看,制造外包企业比服务外包企业的交易成本结构简单、稳定。制造外包企业核心资源的整合模式是从有形的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到无形的技术发明、品牌等资产的整合;而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资源整合是从无形的信息、知识、文化到无形的品牌及技术延伸。制造外包企业通过市场创新、新生产要素来延长全球价值链;而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商业创新和技术增值服务来延长全球价值链,从而获取价值链治理能力。

2、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现状分析

从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表现形式与发展趋势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制造业升级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二者的互动融合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制度和历史的原因,造成我国生产业对于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渠道。

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使得产业的发展缺少源动力,制约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由于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的不到位,在企业中还普遍缺乏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缺少自觉从事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激励机制。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法律保证制度还明显不足。自主创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创新活动都是难以进行和持久的。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偏低,创新人才不足,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的产品比重低,尤其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同时,国际经济中的产业壁垒和技术封锁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继续寻求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加之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最大的问题。

2.2制造业盈利能力不强:以加工贸易为主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

根据微笑曲线原理,参与分工合作的企业,由生产最终产品转变为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成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最终产品的生产,经过市场调研、创意形成、技术研发、模块制造与组装加工、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中间制造环节的比重越来越小,附加值更多的体现在两端的设计与销售环节。对于我国的制造业来说,在实现经济结构快速转型的同时,“大而不强”的情况十分突出,增加值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业长期处于微笑曲线中间,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面临着长期处于低端的尴尬局面。我国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却远超发达国家,许多行业还存在着“贫困化”增长的现象。在参与全球国际分工过程中,低成本劳动优势加大了现阶段低技术生产出口密度,迫使我国在过度追求“量”增的同时,表现出“质”劣的贸易条件恶化格局,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获利能力不断缩小。从全球生产供应链布局来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优化的生产布局,将产业链延伸到各个角落,这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制造企业只是构成跨国公司整体运营过程中相对比较封闭、单一的环节,产品线和产业链延伸不足。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的研发、服务、营销等高增值环节都在外,跨国企业利用当地的低成本制造优势,进行加工组装,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动力,使得我国制造业长期锁定于价值链低端,很难与服务业形成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2.3虚拟经济畸形发展:产生过度投机化、超前虚拟化与人为空心化。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虚拟经济侵蚀实体经济的现象。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力,以代工制造为主业的实体经济。同时,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的自我循环、自我创新、自我膨胀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不配套,产业资本源源不断的脱离实体经济,流入金融市场。由于盈利丰富,民间借贷吸引上市公司、国企参与,吸引企业家退出实业进入了金融业,资产投资、资源投机和大宗产品炒买炒卖领域,产业资本逐步转化为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更进一步转化为了投机资本,出现了实体经济空心化的趋势。虚拟经济虚胖必然助推金融资本、资产的泡沫化,同时也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经济出现过度投机化、超前虚拟化与人为空心化的现象,制约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3、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模式:协同创新

我国目前己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应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我国制造业集群发展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打破服务业与制造业供需低效平衡,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并没能同时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度仍然较低。我们认为,要想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必须实现二者的协同创新。我国发展服务业需要探寻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

3.1协同创新机制“四位一体”,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协同创新是指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集自主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组织创新“四位一体”的创新协同过程,实现协同创新需要创建新的体制和机制。目前,一方面我国自主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组织创新总体创新不足,创新条件不具备。另一方面,这四个子系统各自独立运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因此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和组织创新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起到化学作用,导致我国创新能力不强。强化协同创新正是破解这个的困局的方式与方法。首先是自主创新协同。自主创新协同分三个阶段:知识创新、研发设计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这三个阶段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同时也是递进的关系。要具备创新的知识,激发创新的思维,再通过产权等制度法律保障,进行研发设计开发,最重要的是将研发的产品推入市场,转化成生产力,通过市场的考验,即产品市场创新。其次是自主创新机制的协同。包括创新成果的有偿使用机制(例如购买和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集成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风险投资、股权激励等)。再次是与自主创新相协同的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自主创新并不是创新的一个具体类别,而是强调创新的自主特性,这种特性在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创新中会得到体现。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长期以来奉行“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错误理念,这种态度无论是对于制造业还是对于服务业的自主创新都是非常不利的,最终必然会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最终影响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协同创新的关键在于协同,产业创新与自主创新之间协同在于形成自主的技术范式和技术路线;制度创新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协同在于形成具有独特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规范;组织创新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协同在于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组织架构。

3.2协同创新产业间有所侧重,现代服务业侧重组织创新,制造业侧重技术创新。

制造业相对于服务业来说,其技术创新成果能够在市场中得到直接验证和利润自哺,因而创新激励大、效率较高。但其组织创新受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难度较大,营销创新容易被模仿,这客观上造成制造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创新方面。从产业层面上讲,制造企业的组织关联渠道相对狭窄,即使能产生组织创新也难以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有效的扩散,因此从总体上说,制造业创新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是比较合理的。服务业技术创新由于其组织关联互补性大,组织创新更容易在产业内和产业间扩散,因而组织创新是服务企业和产业最有效率的创新方面。Edwin(2006)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创新倾向和对组织程序变革的欲望对服务业创新有更大的影响,而研发强度则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更大。激发生产业的组织创新,可以弥补制造业组织创新的不足;而推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又可以带动生产业的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其组织变革。两者分别在各自最有效率的方面加强创新,并通过产业互补增强彼此之间的需求联系。这种螺旋发展的良性互动,对生产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是大有裨益的。

4、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与协同创新的政策选择

基于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现状的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生产业发展,发挥生产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

4.1建设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

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与核心。建设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是发展生产业和制造业升级的关键纽带。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中国已经进入可以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自主创新已成为提高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以及制造业升级的动力。加快建设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当前,中国制造业升级与发展生产业相互结合的关键纽带在于加快建立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4.2适时进行产业政策调整,使企业由过去的做大转变为做大与做强并重。

首先,要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开始,进一步构建国家价值链,努力培育和构造中国的跨国公司。构建基于本土市场的国家价值链的领导型企业,就是要求我们努力培育和构建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培育跨国公司的同时,还要从深化改革、改变市场环境、优化税收入手,做活做强中小型企业;从强化政府的产业标准执行和完善市场机制入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产业升级正常机制。其次,调整外资外贸政策,提高制造业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放宽外资外贸管制,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引导FDI流向,支持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改革出口退税政策,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断降低“两高一资”行业产品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这些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另外,要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鼓励工业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生产过程中生产投入和外包的比例,充分利用生产业FDI,提高内资工业企业生产效率。

4.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

生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服务功能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深化体制改革,改变部分生产行业垄断经营,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较低的状况;进一步加大垄断性生产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分离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加快实行企业化经营。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生产业发展,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改革进程,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具体来说,一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将政府职能从市场准入规则的制定者和审批者转变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二是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降低门槛、鼓励竞争。三是推进关键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如水、煤、油、电、气、环境补偿等,为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制定鼓励企业进行服务和产品创新的财税、政府采购等政策,为制造业的服务增强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

4.4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移转型进展,规划引导好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协同定位。

第3篇

目前,我国在营改增的试点工作上,不仅是出于减少现代服务业的缴纳税率,避免企业重复纳税的现象与优化税制结构上考虑,其主要是推动我国服务产业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在GDP上的占有率,以达到我国在金融危机后进行的经济转型的目的。目前,现代服务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值上大概占到50%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落后性,因此,加大对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亮点。而监理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相关企业只有抓住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市场上的需求,利用此次国家在税费方面的改革,加强企业在工作业务方面的能力,提高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走向国际市场,把企业做强做大才能够在如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

二、对监理服务业企业应对营改增政策的相关建议

1.以遵循营改增政策为前提进行业务调整

目前,我国主要在部分现代服务业上对营改增进行试点工作,在相关的试点上由于出于实施经验层面的考虑,在某些方面有着特殊的政策。而随着我国即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工作,监理服务业企业要在此刻抓住机会进行适时地业务调整,以便于企业面对未来的发展环境,更好的屹立与市场之林。(1)监理服务业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理时,往往需要相关的高新科技设备,而随着试点工作在监理服务业上的实施,相关企业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在设备购买等固定资产投资上加大脚步,利用好现有固定资产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政策,降低企业在纳税方面的缴税额,为企业在资金利用方面扩大空间。(2)我国在相关的税收政策上明文规定,如果纳税人在所销售的货物、所提供的劳务活动以及其他的应税服务上同时具有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一般要根据税率进行分类并核算,而无法分开核算的部分,则要求以最高的适用税率为基准来计算缴纳。所以,建立服务业企业要在根据企业本身特点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相关业务进行合理与科学的重组工作,降低由于企业核算混乱的问题而导致税所缴纳税额增加。(3)目前,我国对监理服务企业营改增的试点工作上,一般要求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核算工作。因此,企业在进行相关物品选购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要在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的商家里选购,进而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

2.企业内部要加强对政策的学习提高

(1)监理服务业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上,可以通过不定期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与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在面对营改增的政策上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2)在目前实行的增值税的规定要求中,有部分项目与事项是不可以进行抵扣,而这些都需要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与财务会计人员熟练于心,以达到在相关业务上能准确的进行掌握,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额度,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空间。(3)监理企业还要做好增值税发票的取得与保存工作,以便在往后有税务部门进行税费核算工作时有实际依据,避免“人为”的出现逃税的现象。

3.其它方面

目前,我国在监理服务业营改增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监理企业在享受营增改所带来的福利。例如,监理服务业一般纳税人可供抵扣范围较小,因此希望我国在相关政策上能进行一步完善。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