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测量职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测绘工程中的进度控制难
测绘工程的作业进度对后续的建筑工程等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从目前测绘工程的实际来看,测绘作业进度控制难度较大,大部分的测绘工程都是在最后的测绘结果上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发现的问题只能重新施工,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耽搁。进度控制上的难题也会对测绘结果有重要影响,由于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继而还会导致建筑工程等的施工发生损失,严重的还有可能要返工。
1.2测绘工程中检查力度弱
在目前的测绘工程中对于测绘过程的检查大都还是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检查,检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少,因此在检查结果上难以确保合格,人员的检查存在着较大的任意性,有时还会受到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指示,存在包庇问题的现象,也难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可信性。测绘工程中的检查工作不但关乎测绘质量和施工质量,还关系到物资的消耗和成本的控制,因此有必要在测绘工程中加强检查的力度。
1.3专业测绘单位和机构的不足
当前各类施工对于测绘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测绘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并没有引起测绘专业单位和机构的饱和,当前还十分缺乏专业的测绘单位和机构。有些施工单位还只能依靠自身成立的测绘队伍开展测绘工程,这种临时成立的队伍不但专业性不强,也存在着管理上缺失,无法保证测绘质量。
1.4测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偏低
测绘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较快,但是专业人员的技能提高却相对滞后,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偏低,使得测绘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给测绘工程和后续施工留下隐患。
1.5测绘结果缺乏统一性
在一些大型的测绘项目上往往通过多家测绘单位联合作业的方式完成,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测绘单位在作业过程中采用的测绘技术可能不同,导致相互之间业务差异大,最终形成的测绘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杂乱的测绘结果也给应用带来了许多障碍。
2提高测绘工程质量的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在测绘工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影响测绘工程质量和后续的施工质量,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全面的综合措施加以控制,确保测绘工程质量的高标准,为建筑工程等施工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和保障。
2.1建立健全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
测绘所得结果的质量对各类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质量控制体系中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测绘管理办法和规范的测绘程序,确保每一环节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将所得到的测绘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分析、存储和传送,将准确规范化的测绘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或单位。其次,还要在测绘质量控制体系中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测绘作业标准,对当前各个独立运行的测绘机构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从而有效控制测绘质量。最后,一个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还应当包含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在测绘质量控制体系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对测绘工程过程进行监督和对测绘结果进行检查。
2.2加强对测绘工程数据的检查
测绘工程数据检查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内容的检查,具体如下:第一,加强对图像数据的检查,测绘工程中的图像数据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对后续工程施工具有最关键影响的数据,因此一定要确保图像数据的准确性。图像数据检查的重点在于对图像数据整理和转换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缺边、悬点等问题,作为检查部门或者检查人员一定要做到严格仔细,才能通过检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第二,加强对风格的检查,风格检查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数据的完整性的检查,对于大型测绘工程而言,由于不同的测绘单位在测绘工程中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在一些符号、表达方式等方面可能造成无法匹配,还有的测绘施工单位与检查单位的符号库之间无法对接,都有可能形成测绘平台的下线型、线宽以及颜色等测绘图像数据之间无法联合使用,因此在检查环节就要整合编码要素,解决由于软件原因造成的数据风格无法兼容的问题,力求能够进行顺利的风格转换。第三,加强对拓扑的检查,同样是由于测绘所使用的软件不同,拓扑关系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作业阶段就要求测绘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拓扑检查,确认拓扑关系的准确性,对于发现存在问题的拓扑关系要及时的进行调整或者有必要时要进行重建。在检查阶段也要对拓扑关系进行检查,对于发现问题的要反馈测绘作业环节进行调整或者重建。
2.3加强对测绘工程过程的质量控制
测绘工程的实施环节对质量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此加强对测绘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测绘经验认为,在测绘过程控制上最关键的是要由测绘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测绘工程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数据记录输入和输出,在测绘图像绘制过程中对各项数据进行检验和必要的修正,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下一阶段的检查和验收环节进行依据的查询。
2.4加强测绘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测绘工程的重要性决定着测绘工程的质量要通过多环节进行控制,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验收阶段也是对测绘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最后控制的一个环节。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准确的检查方法和一套全面的技术标准,还要对具体的技术参数进行确认、对测绘使用的技术设备的精准性进行参考,有必要时还要对其进行检验机构的检验,确保测绘工程施工中所得出的数据是准确的;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还包括对测绘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进行审核,确保各个环节的数据形成和传递没有差错。
3结论
1.1质量管理。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浪潮中,我国现代化工业水平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对产品的要求也逐渐上升,所以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就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我国当前对测绘工程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保障测绘工程质量可以贯穿工程的全部过程,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对系统的控制,重视测绘工程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增加对质量管理的力度,保障测绘工程的质量符合工程标准,从而促进测绘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同时在对测绘工程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提升测绘工作人员的个人意识和专业素养,增强工作人员的测绘观念,从而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促进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1.2系统控制。系统调控指在测绘工程进行过程中,对工程区域进行统一有效的协调监督,对测绘工程运行的每一环节进行合理掌控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保障测绘工作的精确性和实用性。工作人员可以将国家控制网与城市控制网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提高系统控制的有效性。此外,在系统控制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测绘区域的地点特征、高度等因素,把握测绘的投影长度符合现实地理环境,从而进行有效的测绘。由此可见,系统调控主要就是要把握测绘的实际情况,可以调控测绘中发生各种突发状况,从而改善不符合测绘工程进行的现实情况。1.3重要性。测绘相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可以有效的获取工程信息,保障测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有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推动信息化进程。同时,加强质量管理与系统调控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工程全面发展进步,有利于对测绘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推动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强化对测绘工作的管理与综合调控,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2.1准备工作。测绘工程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明确测绘的具置,掌握地理环境因素,观测天气因素,筹划施工材料和装备,制定明确的测绘目标与方案,检测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检查和监督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从而保障测绘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企业要保障测绘工作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符合安全标准。测绘工作进行前,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条例与合理的系统控制与检测方案,保障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可以被应用于测绘工作之中,让工作人员可以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从而完美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保障测绘工作质量符合标准,运行环节合理有效。2.2增加工作人员的观念意识。测绘工作在对质量工作人员和系统控制人员选择的过程中,要保障工作人员可以具备高水平的测绘工作能力,具备专业的设备使用知识,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保障在测绘工作正式进行之前,可以对测绘设备进行有效的检修校对,保障对设备的使用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保障测绘工作不会因为设备故障而不能正常进行。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便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让其在测绘培训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经验,可以对测绘系统和测绘地点有明确的了解,可以有效的检测信息,收集测绘数据,绘制测绘图像,从而保障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还应不断调整系统管理制度,保障测绘管理和系统调控的专业性和灵活性,保障测绘工程体系的健全性,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不断提升。2.3增加对测绘工程的控制与管理。加强对测绘工程的控制与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从而保障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调控可以有具体的依据。测绘工程需要一定的体系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而对测绘质量进行管理主要就是对工程中质量检验、质量审核、质量调控、质量使用成本、保障质量的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保障工程质量符合标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在对工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充分了解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从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测绘工程合理有效的进行,对各种突发状况和不完善的工作环节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便于及时解决测绘工程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困难。要及时根据市场发展的信息进行相关的政策调控,并积极借鉴先进的测绘工程管理方式,促进测绘工程的有效进行。2.4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我国要想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系统调控,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对测绘工程进行强有力的法律制度规范,要保障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测绘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针对意义,具有可操作能力,完善《计量法》、《质量法》、《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对测绘工程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和管制,从而保障测绘工程的有效开展,保障测绘工程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
3结束语
测绘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其质量管理和系统调控都是十分重要的,而这项工作的难度也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促进我国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江,陆济璞,黄志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青藏高原1:2523万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管理的做法及体会[J].南方国土资源,2013,(12).
[2]杨生德,陈建强,马明霞,等.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定在测绘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5).
[3]陈中林.龚建辉测绘项目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四川测绘,2015,(6).
由于检测市场化运作所带来的竞争压力,部分检测机构为了生存,运用超常规手段来承揽任务,如超资质承接检测项目,或为了维护委托方的利益随意更改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而检测机构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时所建立的一套严格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使得检测报告的公正性、可靠性遭到了质疑,这正是由于对检测机构及检测项目的监管不力造成的,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完善对策
(1)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在原有基础上,出台一些实施细则,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以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行为,强化行业的自律能力。另外,还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对进入水利检测市场的检测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与信用评价,对出具虚假检测数据、检测报告的机构进行严格查处。
(2)通过良好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来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从而保证水利质检工作的从业人员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此外,对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进行实时的培训,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以避免质检行业的虚假检测结果出现。
(3)完善硬件条件,提高检测能力不断加大检测管理的投入力度,对陈旧、老化的检测设备进行及时更换,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大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验室建设,保证检测设备能够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检测的配置要求;定期对实验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和测试,保证检测仪器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改善质量检测的作业环境,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提升检测机构的竞争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检测市场需求。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监督和引导检测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实施独立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转变工程质量检测的不良现象,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市场需求。
(4)统一管理,建立内部约束机制结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网络化检测监督与管理,从取样登记到领取报告,实行全程的网络化统一管理。对检测过程、检测数据以及各类检测信息实施上传及监督机制。尽快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实现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互通,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成果,科学而准确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在质量检测费用标准方面,应该尽快形成与成本挂钩的行业检测价格标准,对检测市场进行严格控制,严禁随意压价或抬价的行为。从而保证水利检测市场形成一个开放、统一而有序的管理环境。
(5)推行第三方检测模式,在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当中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是整个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内容,也是进行质量检测的中心环节,该质量检测是保证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其工程质量能够保证其使用寿命正常的基本保障,也是其他相关单位对其进行检验的基础元素。同时业主和监理单位可以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但是由于以上双方在利益方面是对立关系所以其质量检测的公正性难以保证,所以通过第三方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能够提高质量检验工程结构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与此同时,对于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能够有效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准确度的影响,从而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所以,积极推行第三方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能够很好的从根本上解决其质量检测中现存的问题,并且有利于建筑施工行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3结语
1.1桥梁基桩
之所以要对铁路桥梁基桩质量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检验基桩上的混凝土是否完整。铁路桥梁基桩工程质量检测细则如表1、图1所示,从中可知钻芯法通过对混凝土的直接检测,能够判定存在疑问的基桩。例如,某铁路桥梁工程的365桩长为55m、桩径为1.4m、C30,,412桩长为55m、桩径为1.2m、C30。若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365桩与412桩进行检测,则可能会因波速与桩底清晰度而导致测试判断出现失误,从而使得缺陷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将声波透射法运用其中并结合钻芯法,则会减少或消除误判、提高检测效果,从而为桩体的质量提供了保障。随着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日益明显。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测试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从而使得其存在一些隐患,提高了工程的风险性。而声波透射法虽然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局限性与缺陷,但是其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是有前提限制的。测点的声学参数概率分布是近似为正态的分布即是声波透射法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前提。因此,目前我国铁路桥梁基桩方面的质量检测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图1铁路桥梁基桩工程质量检测细则施进行解决。
1.2地基处理桩
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在地基处理方面通常是采用地基处理桩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的。地基处理桩的桩型被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碎石桩、PHC桩以及CFG桩等。当前,一般是采用抽检方式对桩身的承载力与质量进行检测,且不同的桩型其检测的方案也大不相同。其具体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与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预制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压能力与完整程度进行检测;另一种是通过采用钻芯法和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粉喷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载能力与完整性进行检测。其中,前一种情况虽然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因受接桩部分的影响而使得检测出现误差,达不到检测要求。因此,应采用载荷试验法或高应变法对有问题的桩体进行验证。
1.3路基填筑
当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路基填筑方面已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能够全方位的对路基填筑进行检测,其中检测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路基填筑的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质量检测评价方面。目前,铁路工程中路基填筑的质量检测存在一个误区,即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路基检测的滞后,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对压实效果的反映程度。由于路基试验开展时间受现行规范的规定,若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强化对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则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和现场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协调,并共同完成试验工作。
1.4隧道及挡土墙
目前,我国铁道工程中对隧道及挡土墙质量检测的技术并不成熟,其采用的是检测方法主要是借助地质雷达技术来对其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局部检测与整体检测。当前,铁道工程中隧道质量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竣工验收、既有线隧道质量评估以及阶段性检测等。由于其他部分的检测条件还不够成熟,从而严重影响了检测信息的准确度与有效性。同时,对挡土墙工程质量的检测也因此而使得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2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在铁道工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项新技术,它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质雷达检测方法不仅测试的速度更快,而且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虽然如此,但是在铁道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被现场检测人员忽视,从而使得检测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里程的标记、雷达波速的标定以及缺陷中空洞的准确定位等。下面来分别对里程的标定问题与空洞定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里程的标定问题
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对铁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时,因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无法确保天线一直是呈直线工作状态而使得其不能保证里程数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检测的效果不佳。所以,现场检验人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里程数的准确性。
2.2空洞定位问题
为了确保铁道工程中隧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般会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来对其进行检测。由于当在检测线附近存在空洞等缺陷时,会使得地质雷达图像上出现相应反应的不准确,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的效果。因此,现场检验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空洞定位的准确性。
3结束语
1.1材料检验交通工程的质量检测是为了保证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后的交通运输的舒适和安全,材料的使用和选择对交通工程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交通工程的质量监测工作中,对材料的检测十分重要。交通工程在进行建设时,使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也会选择更加方便合适的材料,但是对进行交通工程建设使用的材料品质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我们进行交通公职梁检测的工作就必须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测和选择。在交通工程建设中,我们选择材料需要遵循的一个标准就是进行就地选材,这样既便利还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对保证交通工程建设完工之后的现场处理也会有一定的便利。材料检测就需要交通工程检测人员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勘测,选择可以使用的材料,抽样进行检测,并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抽样检测等。
1.2施工标准检测交通工程建设先进已经有了一定的建设标砖,因此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也应该根据这一标准进行相应的的监测工作。在2010年3月我国就出台了《关于公路水路工程试验检测专项治理活动情况通报》所以在交通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管是公路交通还是水运交通都应该遵循这一标准的相应内容进行建设。在交通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遵循一定的安全施工标准,另外,交通工程建设也应该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建设,保证工程在建设完工之后能够顺利投入使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很多标准都关系着道路投入使用之后的年限,所以进行施工标准的建设十分重要,不论是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标准还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标准,都应该有一定的检测。交通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生较大的偏差,应该立即整顿停工,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施工。
1.3抽样检测道路交通工程的抽样检测工作也是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使用,没有一定的休整期,所以道路工程建设中就必须要对正在建设和已经完工的交通工程进行抽样检测。针对建设过程中的抽样检测,检测主要环节应该是对施工原材料的检测,还有对路面路基施工的密实度的强度进行检测,还需要对路面的沥青强度进行抽样检测。这些抽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道路工程建设中,是否否按照一定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而且适当的抽样检测能够保证道路交通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针对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的交通工程,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抽样检测,全面了解交通工程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
2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2.1保证交通运输的顺畅交通工程的建设与施工与我们将来的出行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交通工程的质量监测工作。交通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有利于保证交通运行的顺畅,还能够保证交通道路的建设符合人们的出行标准,减少因交通建设不到位造成的交通事故,进一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交通工程的建设也需要进行的一定的规划与设计,质量检测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设计和建设符合一定的标准,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建设。开展交通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人们对道路安全的后顾之忧,便利人们的出行,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放心的交通环境。
2.2保证各种建设过程操作符合国家标准交通工程的质量监测工作能够保证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是在国家相关标准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的说服力,能够增加民众对交通工程安全的信服力。在交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质量监测工作,能够保证前期工作和后续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在掌控之中,进一步减少后续建设中的工期拖延和质量问题。对交通工程的设计图进行检测,能够减少在后期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知道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在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任何一项工作的质量监控都是在一定的标准下进行的,所以我们能够更加顺利的而进行建设工作,也能保证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完工之后的安全使用。
2.3降低交通工程建设成本道路交通建设有一个标准就是使用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就地取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和降低成本,但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交通工程的质量,就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进行交通工程的质量检测有利于江原材料进行科学的鉴定,从而更加科学的判断施工材料的性能,从而使选择的材料更加符合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需要。质量检测能够进一步减少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还体现在,使用更加适合的技术和器材,在保证交通工建设安全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质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预算的检测,进行详细的质量检测之后,选择更加适合的材料,工程技术和工程器材,使用最少最合适的人力物力进行交通工程的建设,从而减少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满通工程建设的需要。
2.4减少交通工程投入使用后的风险交通工程的而建设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大事,因此质量检测就显得更加重要,进行一定的质量检测能够保证交通工程建设完工之后的质量符合一定的标准,能够满足使用,从而减少使用之后的风险。交通工程质量检测能够减少在道路使用之后的问题,减少因为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安全事故,减少建设过程中设计建设等不符合安全标准造成的使用年限较短和频繁维修的情况,保证交通安全和道路安全。质量检测工作还能保证交通工程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出原因进行维修等,进一步保证交通工程的使用安全。
3结语
1.1检测设备精度问题
路桥施工作业原材料的检测精度和设备仪器的先进程度高低有着重要关系。我国目前普及使用的材料检测设备相对落后,不少材料检测精度不高,这也就会造成原材料质检结果出现一定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治理,相关责任单位应争取向上级批准材料检测设备的建设经费,以尽快对设备仪器予以更新,从而才能保障材料的质检结果可靠,增强材料的检测精度,将各项数据的误差控制在可控范畴内,为工程结构的质量性能稳定提供充分保障。
1.2规范取样问题
质量检测人员工作业务繁重,基本工作业务流程执行的工作量较大,所以有部分人员考虑到自身工作量繁重,往往未能按照行业规范来约束己身,在材料取样工作处理时不够规范,未能依据技术规范进行取样,从而导致了检测结果和实际材料属性检测数值差异较大,无法衡量材料的质量性能是否可靠。针对这一问题治理,工程材料质检人员应能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意义,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和职业判断能力,以能真正认识到作业原材料的质检工作执行的重要性,从而才能严格约束己身,能够按照行业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范取样,以确保材料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依据性。
2路桥工程主要原材料的检测策略探讨
2.1水泥的检测
①要对水泥原料的出厂信息、规格、等级、仓号、型号等进行验收,同时在复验环节时要重点检查水泥原料的强度、细度、安定性等指标参数是否可靠。比如,细度检测需要利用负压筛析仪,要确保其压力数值达不到4000Pa,而待筛析程序结束后则要清理筛子与外壳。如若确实见到有试样残留、堵塞在筛网上,则需要将筛网倒置在筛析仪上并盖紧筛盖进行一段空筛;同时,在空筛进行时要掌握好力度,否则会损伤筛网。对于筛网进行清洗时要杜绝用弱酸浸泡,否则会明显影响其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对硅酸盐和其普通水泥的细度要以比表面积表示。同时,试块务必要均匀,其制备流程一定规范、严格、标准,首先要经过0.9mm方孔筛,然后要处在110℃±5℃条件下进行烘干1h,并需要在干燥器中完成冷却过程。
②如果检查水泥出厂信息时发现水泥原料已经出出厂90d,则需要及时和质检中心组织机构取得联系予以重新质量检验。对于以水泥原料为主的半成品钢筋混凝土则要重点检查其成分是否存有氯化物存在。
③水泥取料进场时需要控制每批水泥不超过200t,特别是型号、等级、出厂信息都一致的水泥品种。
④对于水泥样本采集工作执行应依次进行不同部位的抽样检查。
⑤水泥混合料要充分与均匀,且要将检测水泥放入防潮器具中,且混合水泥质量应为12kg以上。
2.2钢筋的检测
钢筋作业材料在进驻到作业现场时,应确保钢筋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指标参数符合相关技术规范需求。同时,在进行样本取样时,要选择同一批、同一厂家、同一等级的钢筋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具有可比性。此外,对于每批次的取样样本要至少选取两根拉伸试件和两根弯曲试件,确保拉伸件长度控制在450~500mm范畴内,而弯曲件则应当控制其长度处在350~400mm范畴内。当然,由于各个单位对于钢筋原料应用的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导致钢筋取样的长度检测要求也有所差异,所以具体在取样检测时要结合实际需求并向有关质检机构予以及时咨询。
2.3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凝土指标检测重点是控制其压实非均匀性。实际调查也发现,在发生压实非均匀性的区域一般只是密度小,空隙率较大,但是没有明显的集料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在这些位置,虽然混合料级配、沥青含量没有发生大的变异,但是其空隙率较大,混合料没有压实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结构,这些区域同样会过早出现各种早期病害,如车辙,松散剥落、裂缝等。因此,对于沥青混凝土质量检测时,一般主要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和易性以及耐久性。抗滑性主要考虑磨光值、道路磨耗值等指标参数的检测;和易性主要结合混合料性质、气温变化、工艺条件做好性能检测;耐久性主要采用孔隙率、饱和度以及残留稳定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2.4外加剂的检测
外加剂是保障各种拌和骨料性能可靠发挥的作业原料之一,具有早强、抗冻、防裂、控水以及缓凝等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对外加剂质量进行检测时,需要重点考虑检测其抗压强度、抗腐蚀性能、抗冻性能、抗裂性能以及减税率等指标参数。同时,在检测外加剂进行之前要获得其厂家生产许可,并出具合格证书等,从而才能检测抗压强度、减水率等重要参数。另外,要配套做好必要的适配实验,用以检测外加剂是否具有可靠的适应性。
2.5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属于多种骨料制配成的混合作业原料,主要以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制配而成。考虑到混凝土整体性能是否满足桥梁施工作业所需,所以要对其组成原料进行逐一检测。其中,水泥要重点检查细度、安定性等。至于砂石则重点检查细度模数和含泥量。即砂、石原料是混凝土拌和的主要骨料,在检测时一般会以检验其细度模数、含泥量、云母含量等指标参数为主。而除却常规的含泥量和云母含量检测,应能重点加强对细度模数的检测,如配套应用筛分法予以检测等。当然,细度模数检验一般会要求其控制在2.5之上;至于含泥量一般不会超过3%总含泥量,云母含量也尽量控制在1%之内;另一种对特殊混凝土的要求如抗疲劳、耐磨等,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应小于8%。此外,石料又分为卵石和碎石,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卵石和碎石中都不得掺有树根、炉渣等杂物;同时也需要采用硫酸钠溶液法对其坚固性也要进行测定,尤其是在冬季进行施工时,此项试验必须进行。至于水的选用也不容忽视,可采用自来水或是其他能够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水中不应该含有有害杂质例如油脂、糖类等,这些杂质容易影响水泥的正常凝结与硬化,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的搅拌不应用海水,因为有好多矿物质,会腐蚀砂石。
3结语
关键词检测,行业,现状,对策
1.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建筑业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正处在十分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处在市场竞争极不规范,问题丛生:首先是导致压级压价、回扣、垫资“三把刀”盛行,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抬头;二是建筑领域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法律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不配套,与国外先进模式相对差距较大;三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建筑队伍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1]。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整个建筑业的冲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事业是入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以及与建筑领域相关的各项中介服务。在WTO协议中建设事业所属领域属于服务贸易协议的范畴。从服务贸易协议的内涵看,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基本处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从总体上讲,差距比较大。我国加入WTO,必须按照WTO有关协议中关于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阶段,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成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成长发展。
行业概述
2.1行业背景
2.1.1检测行业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分额约20%。
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2.12.1.3检测行业特点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
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
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检测行业体制单一
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第二章行业困境
3.1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3.1.1政策风险
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3.1.2入世的挑战
从行业形成到发展到今天,检测机构中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导则25来管理实验室[2],而对于国内的检测机构来讲导则25的管理要求不仅仅是陌生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中的管理思想是完全全新的体系,我国的检测机构在这种管理模式的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整个行业正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的阶段。
3.2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作到有的放矢。
3.2.1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3.2.2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在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3.2.3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第三章行业对策
建筑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全国质量意识提高,检测行业充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作到:
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树立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检测市场化的推进,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树立人才观
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小结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应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前和转变中的探索中,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也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更应清醒的认识到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在入世后的转变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更大,但是检测行业应该积极应对,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我国的检测行业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拖欠工程款;建筑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41-01
在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是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会给企业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
一、提高对拖欠工程款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一)工程款数额巨大
从业内诸多建筑单位的现状来看,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数额巨大。小额的拖欠不太常见,在大规模工程中往往会出现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二、拖欠时间久。单位拖欠的工程款各单位的欠款通常会拖至一年或两年,部分甚至会长达八年或九年,以至于最后成为死账、坏账。三是政府单位拖欠比例高。通过对以往的工程拖欠款的构成进行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各级政府占的比例最高,占到六到七成,其次是开发商和业主。四是拖欠案例逐年上升。
(二)拖欠因素繁多,外部环境因素为主
由于建筑市场上施工队伍众多,多于建筑项目所需,因此很多业主就会要求施工方现行垫资开始施工;其次,国内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没能很好地坚守诚实信用原则,造成了后来市场上诚信和商业道德意识的缺乏,发展到现在滋生了工程款拖欠的问题。从建筑单位的内部环境来看,企业自身存在着管理漏洞,生产方式也存在着弊端。一是缺乏可行的自律手段。有的企业为了得到项目,恶性竞争,白行垫资用低价中标,这就给工程款的收回留下了隐患。二是企业人员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存在“阴阳合同”,这就使得工程结算阶段容易出现问题。二是一旦出现业主拖欠款项的时候,施工方不懂得使用法律手段维权,害怕由于官司会得罪到业主或者是当地政府,对以后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三)后果严重,危害巨大
拖欠工程款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结果。一是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单位若是积压了大量的工程款,会使得单位可用的资金出现紧张局而,只得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来维持运转,增加了不必要的产值,却得到较低的效益,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最终会拖垮企业。二是拖欠行为会造成一系列的拖欠“链”,扰乱市场秩序。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拖欠链模式如下:在业主、建筑承包商与分包商、农民工二者之间形成拖欠链。由于施工单位被夹在拖欠链中间,进退两难,只有把风险转嫁给两头,或是转向原料和设备供应商,或是转向农民工。二是对农民工的利益造成损害。处在这个链条最低端的农民工是最为弱势的群体,但也正是这个位置,往往会导致出现影响社会安全的行为,影响社会稳定。
二、施工企业多管齐下,做好清欠
1.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清欠。对于需要进行清欠的单位,应当制定自己的清欠奖罚制度,按照清欠工作的完成情况对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和惩罚,根据清欠款项进行度量。2.依命群众参与清欠。进行清欠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费时费力,单位拥有的专职人员有限,清欠计划的进行需要整个单位参与进来。若有必要可以从那些待岗、下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中招募清欠人员。3.对陈年老帐实行招标清欠。清欠工作中,最难解决的往往是陈年旧账,若是硬是让员工完成指标,通产无法达到目的。因此,可以让员工白行发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清欠。4.借助社会力量。善于利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或者拥有影响力的人参与到清欠工作中来,利用社会舆论和媒体力量向欠款单位试压,从而达到催回欠款的目的。5.领导干部牵头。对于部分难以解决的欠款,可以让公司领导参与清欠计划,既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让拖欠单位引起重视。6.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清欠。灵活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单位的权益,通过诉讼,利用法庭判决强行执行清欠。若有可能还是尽量用非诉讼的方式解决。因为通过法院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算胜诉,执行阶段往往会遇到阻力。让律师向拖欠方进行试压,若对方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那么将大大提高清欠工作的进行。7.保全债权跟踪清欠。部分无法讨回的款项,可以通过资产抵押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解决,单位需要长期保持持续有效的债权,对债务方的资金动向实时掌握,跟踪清欠。
三、企业清欠,预防为主
(一)建立自己的信息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市场的招标投标活动应进行控制。单位应该自行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其中包括开发商、施工方的信息,方便今后进行信息跟踪和录入,对业主做到知根知底。
(二)投标前要摸清情况
单位在进行投标活动之前,应当做好调研工作,包括对建设方的信用状况和资金实力的考察。项目本身也需要经过多方的论证,确定其拥有完整的法人资格,能够按合同落实资金,拥有各项股权认证。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要仔细查看合同条款,防止合同中存在漏洞,造成后期的拖欠行为。
(三)第三方担保,防止出现拖欠
为了预防拖欠,业内普遍的做法是由业主或者第三方提供担保工程款的支付,法律责任由业主担保方承担。这就保证了施工企业权益,就算业主或开发商没能支付工程款,担保人也会根据合同进行赔偿。
(四)强化合同管理.防止出现拖欠
这项措施的实施,对整个企业施工各个过程中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加强施工管理和过程控制,认真履行合同,确定工程质量和按期完成任务,同时还应搞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及时完善各项基础资料和签认手续,避免“纠纷”拖欠。
(五)加强自律,维护市场秩序
企业自身应该对白己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办事依法进行,依靠自己的真实实力和信用来竞争,在业内树立起正而的市场形象。作为施工企业,应建立起一套集合市场开发、合同签订、施工管理、决策和工程款清欠的内部控制机制,以防止和减少出现工程款拖欠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瑞君,展庆林,拖欠工程款,前清后欠,包袱沉重[J]山东审计,1996(3):52-53.
[2]汪光焘,统一思想抓住重点综合治理拖欠工程款[J]建筑,2004(2):10-13;9-4
关键词:工程质检;不确定度;测量模型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以下简称工程质检)包括对常用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混凝土、砌块等)的性能检测,对建筑制品(PVC管材、电线、电缆、门窗等)的质量检测,以及对建筑室内环境质量(非金属材料的放射性、装修材料中游离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苯的释放量等)的检测。这三类检测都对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起重要的作用。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的主体结构包括地基基础的安全息息相关。而水管、电线、门窗的质量涉及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室内环境质量则由各种装饰材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多少决定其污染值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是住户时刻关心的问题。
1 工程质检不确定度评定的项目
从原则上来说,凡是有定量检测结果的项目,都应当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使得测量结果具有完整的意义,便于与其他实验室在相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为此,我们初步选择了钢筋抗拉强度、水泥胶砂强度、混凝土试块强度、水泥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砌块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电线电阻、PVC管维卡软化点温度、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仪器分析等11项进行测量不确定评定。有些项目,例如:砂、石的颗粒级配试验,由于材料本身的不均匀性很大,标准中累计筛余(%)的区间又比较大,一般都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碎石的质量标准,没必要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另有的项目,例如:“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所依据的测强回归曲线的相对标准差已达er≤18%。因此,评定回弹值的测量不确定度意义不太大。
此外,外窗的透气性、透雨水和抗风压性能的检测结果虽然结论是属于定性的(外窗的等级),但如果所施加的空气压力或水压力偏差足以影响外窗的等级判定时,也应考虑空气压力、水压力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以便对外窗更准确地作出定性检测结论。
2 工程质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测量模型问题
(1)建立测量模型时,首先要明确测量的目的。在工程质检工作中有两类目的。一是检测“产品”(制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例如,对公称直径为d=25mm的带肋钢筋判定其质量是否合格,一般要测量其屈服强度σ1、极限强度σ2及断裂时的伸长率。测量屈服强度及极限强度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1)
(2)
式中:F1,F2分别为钢筋受拉达到屈服强度及极限强度时的拉力(N)
d-钢筋的标称直径(mm)
由式((1)按不确定度的传播律,可求得σ1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式中u(d)为钢筋直径的标准不确定度,一般采用:
式((4)中di-钢筋直径的观测值;d-钢筋的标称直径;n-对钢筋直径重复观测次数;u(d)-钢筋直径的测量标准差。
采用标称直径d按式(4)计算s(d)欠妥,应采用钢筋直径的n次观测平均值d,才符合统计学意义(即符合贝塞尔公式)。然而在建筑工程上人们所关心的是该标称直径为d的钢筋所能承受的拉力F1,其屈服强度σ1不过是通过拉力F1,除以标称面积d2/4来表征其合格性。例如:对标称直径d=25mm的带肋钢筋要求屈服强度σ1≥335mpa,才算合格,即所能承受的拉力应为:
F1≥σ1 d2/4≥335(25)2/4≥164.4KN
至于实际的直径di比标称直径d大一点或小一点,则不是主要问题。因建筑工程对钢筋直径的允许偏差较大,不象机械工程对圆棒直径要求那么精密。所以,不必评定钢筋直径d的测量不确定度。另一方面既然计算屈服强度σ1是以标称直径d为基础,而不是以di,的算术平均值d为基础,也就没必要计算s(d),而只需在σ1=F*4/d2
式中把4/nd2看作是F1的乘数即可,于是:
u(σ1)=u(F1)*4/d2(5)
或u(σ1)/σ1=u(F1)/F1 (6)
对极限强度σ2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同样可用式(6),只不过式中F1改为F2,σ1改为σ2。同理在检测砌块的产品质量时,如其抗压强度或抗折强度是以砌块的标称尺寸为基础,则不需要评定这些标称尺寸的不确定度。工程质检还有另一类目的,就是测量材料的某些“参数”来判定该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例如:测量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其测量模型是:
σ=F/ab(7)
式中σ-混凝土试块(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MPa)
F-试块破坏时作用在试块上的压力(N);a,b-分别为混凝土试块受压面的两边长(mm)。由于试块不是直接用于建筑工程上的制品,只是通过它来检测混凝土的强度σ。因此式(7)中的输入量F,a,b都要测量准确。由式(7)不确定度传播律,可得:
式中u(σ)/σ-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F)/F-混凝土试块受压破坏时作用在试块上压力F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a)/a,u(b)/b-分别为试块边长a,b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当然,除F,a,b,对u(σ)有贡献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对u(σ)有贡献的因素。同理,对钢材、砂浆试块、水泥胶砂强度检测也属于对材料参数的测量,都要计及试样的尺寸的测量不确定度。
(2)在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中常常是检测一组样品(试件)而不是单个样品。例如:检测混凝土强度,要检测同一搅拌机同一配合比的硷同时拌制3个试件。检测砂浆试件强度时,则要检测由6个试件组成的一组。
试件强度6,的测量不确定度应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是测量仪器计量性能上的局限性及读数存在的人为偏差引起的不确定度u1(6i)第二是试件材料的不均匀性引起的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所以同一组的各试件强度一般不会相同,其相应的不确定度u2(6i)。
由式(8)得:
由于u1(6i)与u2(6i)互不相关,于是单个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6i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为:
对于一组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强度代表值)6的标准不确定度则需按不确定度传播律计算,得:
式中n――组试件的个数
目前,有一组试件强度代表值的测量不确定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来评定,即令
采用式(12),似有欠妥之处,其理由是:第一,合并样本标准差是指n个被测量6i在重复条件下均进行m次独立观测,观测值分别6i,1"6i,z'....[i,m其单个被测量的m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为,其n个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的分散性用合并样本标准差〔式(1明来表征。这与一组试件强度检测不是一回事。因试件强度是一次性破坏性的测量,不可能进行m次独立观测;第二,f)i不是直接观测得来的,而是通过观测压力F及试件受压面的两边长a,b而计算出来的,即6;本身已有测量不确定度。如要按式((1}计算那就要按不确定度传播律来算。以至计算复杂而不实用。所以笔者认为宜按式((8),(9),(10),(1l)计算u(6)。
3 工程质检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3.1钢筋下屈服强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现以WE-l000型,最大示值误差196的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标称直径d=25mm的月牙肋钢筋进行拉伸试验,测得其下屈服点的拉力F1=163KN,由((1)式得下屈服点强度σ1=4F1/πd²=4×16300/π(25)²=332.1Mpa考虑到F1只能进行一次破坏性测量,所以只能进行其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构成u(F1)的分量有三个:
第一,试验机的示值误差0.O1F1,可认为是矩形分布,于是所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1(F1)=0.O1F1/=0.O1×16300/=941.1N
第二,试验机校准源的标准不确定度:u2(F1)=0.003F1/K=0.003×16300/2=244.5N
式中K一包含因子,K=2
第三,试验机读数盘的分辨率引起的不确定度:由于实测下屈服强度时常常出现应力与延伸率之间的初始瞬时效应,以致读数盘的指针有所摆动,导致读数误差为读数盘的1分格,即1000N,这种误差也是矩形分布,所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3(F1)=1000/=577.4N
此外,试验是在室温下进行,加荷速率严格按规范规定,所以温度和加荷速率对不确定度的影响都可忽略不计。由于u1(F1),u2(F1)及u3(F1)互不相关,所以u(F1)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F1)==1130.77N由式(5)得由实测拉力F1引起的下屈服强度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U1(σ1)=u(F1)×4/πd²1130.77×4/π(25)²=2.30MPa
再者,构成σ1的不确定度的另一分量是计算结果的数值修约的影响。根据规范GB/T228-2002的规定,在200MPa
U2(σ1)=2.5=1.44MPa
同理,u(σ1)与u2(σ2)互不相关,所以u(σ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σ1)==2.71MPa或u(σ1)/ σ1=0.82%
现采用包含因子K=2,得下屈服强度σ1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
U(σ1)=2×2.71=5.42MPa(置信概率95%)
3.2建筑砂浆杭压强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现以NYL-300型,最大示值误差为1%的压力机对一组((6块)建筑砂浆试块检测其抗压强度。取一块砂浆试块(第一块),在立方体最小的断面处用两把游标卡尺分别测受压面的两边长a,b值,各测10次,测量结果如下:
a(mm)71.00,70.90,70.80,70.90,70.90,71.00,70.90,70.80,71.00,70.80
b(mm)70.90,71.10,71.10,71.00,70.90,71.00,71.10,71.10,71.00,71.10
计算得a的算术平均值=70.90mm,a标准差・s(a)=0.8mm
b的算术平均值=71.03mm,b标准差s(b)==0.08mm
将该试块置于压力机上施压,测得试块破坏时的压力F=48.5KN
由式((7)算得该试块的抗压强度:σ1=F/ab=48.5×1000/70.90×71.03=9.63MPa.现分别计算F、a及b的测量不确定度:
考虑到压力F只能进行一次破坏性测量,所以只能进行其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构成u(F)的分量有三:第一,压力机矩形分布的示值误差,引起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1(F)/F=1%/=0.58%
第二,压力机校准源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2(F)/F=0.3%/2=0.15%
第三,试验机读数盘每分格为1KN,分辨率为1/5分格,所引起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3(F)/F=1/5/48.5=0.41%
由于u1(F),u2(F)及u3(F)三者互不相关,故压力F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为:
u(F)/F=
=0.73%
受压面边长a的测量不确定度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的随机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可用标准差表示。前己算得:
U1(a)=s(a)=0.08mm或u1(a)/a=0.08/70.9=0.11%
第二,所用的游标卡尺的分辨率为1/4游标分格,
即1×0.02/4=0.005mm所引起的误差为矩形分布。于是u2(a)/a=0.005//70.9=0.004%;显然与u1(a)/a相比可忽略不计。
因此,u(a)/a=u1(a)/a=0.11%
同样,可算得u(b)/b=u1(b)/b=s(b)/b=0.11%
现以u(F)/F、u(a)/a及u(b)/b各值代入(8)式得第一块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1(σ1)/ σ1==0.75%
此外,考虑到抗压强度值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其数值修约引起的最大误差为0.04Mpa,相应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2(σ1)=0.04/=0.02Mpa
在本例中σ1=9.63Mpa,因此
u2(σ1)/σ1=0.02/9.63=0.21%
于是,第一块砂浆试块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σ1)/ σ1===0.78%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步骤,检测另外5块砂浆试块,但边长只测量一次,采用第一块的边长测量不确定度作为B类评定,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数据,算出一组试块的强度算术平均值:σ=6=9.86MPa
试块编号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F(RU) 48.5 52.4 44.8 51.6 52.3 47.6
a(mm) 70.90 70.65 70.75 71.00 71.02 70.90
b(mm) 71.03 70.80 70.96 70.80 70.80 71.04
σ(MPa) 9.63 10.48 8.92 10.26 10.40 9.45
u(F)/F 0.73% 0.71% 0.76% 0.71% 0.71% 0.73%
u(a)/a 0.11% 0.11% 0.11% 0.11% 0.11% 0.11%
u(b)/b 0.11% 0.11% 0.11% 0.11% 0.11% 0.11%
u1(σ1)/ σ1 0.78% 0.76% 0.81% 0.76% 0.76% 0.78%
ui(σi(MPa) 0.08 0.08 0.07 0.08 0.08 0.07
由于试件材料不均匀性引起的测量结果分散性相应的标准不确定,由式((9)得:=0.62MPa
注意到u1(σi)与u2 (σi)相比,可以忽略,于是单个试件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62MPa,而一组试块强度算术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则由((11)式得:u==u2(σi)/=0.62/=0.25MPa
4结 语
(1)在工程质检工作中引入测量不确定度是检测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检测实验室能通过国家认可的要求,所以要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凡是有定量检测结果的项目都应当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2)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要求来恰当地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把计量学上的原理与建筑材料检测规范要求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检测,行业,现状,对策
1.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建筑业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正处在十分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处在市场竞争极不规范,问题丛生:首先是导致压级压价、回扣、垫资“三把刀”盛行,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抬头;二是建筑领域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法律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不配套,与国外先进模式相对差距较大;三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建筑队伍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1]。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整个建筑业的冲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事业是入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以及与建筑领域相关的各项中介服务。在WTO协议中建设事业所属领域属于服务贸易协议的范畴。从服务贸易协议的内涵看,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基本处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从总体上讲,差距比较大。我国加入WTO,必须按照WTO有关协议中关于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阶段,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成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成长发展。
行业概述
2.1行业背景
2.1.1检测行业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分额约20%。
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2.12.1.3检测行业特点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
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
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检测行业体制单一
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第二章行业困境
3.1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3.1.1政策风险
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3.1.2入世的挑战
从行业形成到发展到今天,检测机构中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导则25来管理实验室[2],而对于国内的检测机构来讲导则25的管理要求不仅仅是陌生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中的管理思想是完全全新的体系,我国的检测机构在这种管理模式的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整个行业正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的阶段。
3.2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作到有的放矢。
3.2.1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3.2.2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在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3.2.3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第三章行业对策
建筑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全国质量意识提高,检测行业充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作到:
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树立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检测市场化的推进,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树立人才观
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整体认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我们应了解做为建筑工程,其工程质量的特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以及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一)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5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英语单词分别为:Man、Machine、Method、Environment,因此,工程界常称之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人(Man)的因素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等有关人员的素质,都将或多或少地对工程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业内实行经营和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材料(Materia1)因素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工程材料的合格与否,都将直接影响构刚度和强度外表及观感、使用功能及安全,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机械(Machine)因素机械设备在工程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组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二是指使用中的各类机具设备。机械设备的质量的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方法(Method)因素工艺方法是指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包括组织方案,它们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对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环境(Environment)因素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地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
(三)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业内公认,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起主要监督作用的是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质量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核心的原则;重点控制有关的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要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质量;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加强过程中质量检查和控制;质量标准的原则;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括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生产或供应单位的质量责任。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的质量责任如下: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主办单位,应对项目的质量管理负责。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服务和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进行招标选定。
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工程任务,提供的勘察、设计成果必须真实、准确、详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工程,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年承担监理任务.并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文件,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并承担责任。
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应对其生产和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所供应的配件和设备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技术规定或者合同规定。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比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经过调查就发现了有的房屋因为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而导致倒塌,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三)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而且对参与建设各方从总体素质上予以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私下交易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途径
(一)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订不少和实行,但这些法规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因此必须积极持久宣传贯彻《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重点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严厉查处质量事故责任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强化企业管理,重点是加强企业的资质管理,必须坚决制止无资质施工队和低资质施工企业与较高资质施工企业之间乱挂乱靠的现象。要切实推行工程总承包制。总包单位必须对工程质量负有全部责任,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杜绝包而不管和管而不力、管而不严的现象。
(三)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各工种作业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树立创优意识和为用户着想的思想,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坚决消除工程质量通病。
(四)必须有效控制建设单位行为,禁止不合理压价和垫资或变相垫资施工,禁止肢解工程和层层转包工程:禁止以速度压质量的行为。
(五)加强材料检测工作,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要严格实行质量双控,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要实行建设单位监理有见证的材料送检制度,要加强现场抽查制度。
(六)加强图纸会审制度,要提高工程方案会审和施工图纸会审质量,把工程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未进行图纸会审先开工的行为,同时也要防止图纸会审走过场的现象。:
(七)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要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必须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通过监督检查推动施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总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壮大,只有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中,质检实验室作为质量检测单位,应该要对自己检测的工程项目负责,并确保客观公正的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测。在此过程中,其可以依据的质检评定的凭证主要有在质检目标、国家相关规定以及投标合同等,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依据与凭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实验室的主要工作范围主要是对企业的资质进行有效认证,到建筑工程的实际检测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并成立一定的质量检测组织结构。另外,在具体的质检工作中,实验室必须要谨遵客观、公正的检测原则。对所收集到的凭证应该报以客观的态度,和公正的作风。若质检员本身参与到该项目中,那么其就不应该再参与到质量检测工作中。所有的质检工作都应该按照一定的秩序规范完成。
2质检实验室工作环节
2.1做好计划以及准备工作。
质检实验室将整个一年的检测管理内容都做好计划,该计划不仅要包括管理目标,同时还应该包括检测凭证等,为了确保检测计划真实完整,具有可行性,质检实验室应该设置一个评审团,专门来负责此项工作,对各项计划内容进行评审,同时该评审团还需要负责分工以及分配责任等,以此为后期的正式评审提供条件。
2.2进入评审阶段。
评审阶段主要包括如下环节:首场会议,一般都是由评审团团长来主体,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此次评审的内容进行介绍,同时介绍评审时间等内容,通常首场会议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半个小时即可,而正是开始之后,评审工作者要认真的观察以及检测,并且随时询问,与项目负责单位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现场评测、现场碰头等环节都在评审工作者有所体现,最后一个阶段是最后会议。
2.3编制质检报告。
评审工作主要是以质检报告的方式呈现,该报告中既要包括评审内容,同时还要包括报告最终的结果等。尤其要注意将符合评审以及不符合评审的内容都明确的标准出来,并且配以专业性的分析,便于查看人员了解原因。质量报告必须要规范合理,能够定量化的内容一定要定量化。
2.4进行跟踪性实施。
建筑工程质检报告中所评审不符合规格的部分,施工单位必须改进,保证安全的进展下去,此时质检实验室应该排出专业评审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地跟踪监督,分析纠正违规部分的情况,并且应该记录好报告。
2.5结论。
质检工作室的人员完全按照操作流程去工作,首先做好工作计划和准备工作,然后开始评审,编制建筑工程质检报告,最后进行跟踪性实施。当完成这些后,质检相应部门就会根据该年的评测情况,全方面的进行评测,评测主要包括计划制定的合理性,评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急需改进的方案。
3管理评审工作流程
3.1制定流程与目标实施。
建筑工程质检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记录评审工作笔记,这样在展开工作时有依据可循,有所指导。该流程主要有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在评审范围内,严格规范,组织工作结构,然后评审人员就可以确定,之后制定规划,目的是确定评审基本目标,对评审的工作内容作好记录和分析笔记,最后还需要编写评审报告,在报告中标注公众出现的不符合规格的质量问题,还需要质检人员跟进工程改进,跟踪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2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建筑工程质检实验室组织的管理评审活动,应按照资质评审规则以及管理规则,在有计划的情况下完成
3.3确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标准。
质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负责项目工程质量的核定工作,他们的岗位职责是执行各项技术规程、施工规范等,要求他们对工作质量负责,保证其准确安全率。建筑施工质检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通过统一培训,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业的地位日益突出,质检工作人员贯穿始终,建筑质检工程师必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4施工中参照管理评审记录。
将建筑管理评审的过程记录完善,并将其进行整理、归纳做出报告,把报告作为质检实验室的的工作理论依据。
3.5归纳评审过程中的文件。
将评审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进行综合归纳,如程序和标准以及记录等,归纳时要保持文档的齐全,以及形式规范、保存的完善。
3.6质量问题纠正。
质检实验室在评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必须记事纠正,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工程进度问题。纠正的同时要继续跟进监督工程实施,防止同样的错误第二次出现,需要工程施工人员与质检实验室评审人员各部门协调工作,来共同实施工程,做到良好的监督。这些对工程的总质量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4结束语
以特定要求为目标,政府和建筑企业研究和测评建筑工程及其质量的过程就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通过力量资料的收集和查阅,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和总结:
(1)合法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以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为法律依据。
(2)公正性。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检验机构受相关利益者的委托检测建筑工程的质量,以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因而,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更公正、公平。
(3)真实性。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是检测和评估建筑工程的真实情况的结果,因而,具有真实有效性。
(4)准确性。检测机构的检测以质量工程质量的法律规定为原则,保留了所有检测的凭据和资料,因而具有准确性。
(5)独特性。建筑工程检测报告的质量评估是针对某一工程而进行的,因而建筑工程具有差异,某一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估只能代表本工程的质量检测结果,所以决定了其特有的性质。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内容与技术措施
2.1外观检测
因为从直观上看,工程的整体可以从建筑工程的外观上展现出来,所以,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过程中,检测建筑的外观其中的重点。就工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构造方面来看,墙面坑洞及裂纹、结构疏松和混凝粗糙等都是外观检测必须包含的内容,从这些方面上来看,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都可以在质量问题上体现出来。其中,外观的检测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尺寸度量,它是分析建筑结构中多方面的基础构建,其中包含有工程结构中支柱的直径何高度、墙体侧面深入地下的深度等内容。正是因为这些准确的数据测量,因而建筑工程的外观施工能够严谨的完成得到充分的保证。另一方面,估算测量的内容包含有测量和评估精确度不明的部件,不但确保控制好工程部件尺寸的变动幅度,而且保证了按照要求设计建筑工程的外观。
2.2钢筋保护层的检测
工程建筑结构的抗压强度,也就是检测钢筋的保护层,直接决定了其稳定和巩固的程度,所以,充分保证工程的质量重视工程结构抗压强度的重要性。测量工程建筑抗压强度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静态抗压检测和动态抗压检测,它主要是利用雷达或超声波等工具检测工程结构的脉冲压,推导结构部件的抗压强度是通过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的脉冲波形质检异同的比较完成的。其二是共振测定和钻芯取样法,前者判断结构强度利用的原理是将适当的振幅和频率的检测波发射到工程构件上,进而得出工程构件以及检测波产生多大的共振,最终得出判断。另一种钻芯取样则就是在钻孔检测直接检测主体结构的强度得出结论。但是因为多样化的建筑结构,同时缺乏完善的检测手段,因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和建筑工程本身相适应的检测方法,这样才能得出精准的工程结构抗压检测结果。
2.3混凝土的检测
(1)回弹法。回弹法测量工程结构质量采用的重锤必须具有一定动量,进而通过对结构表面锤击的方式得出测量结果。工程结构不一定能够吸收所有捶打的动能,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外界振动的影响,工程结构的混凝土只能吸收一部分,而重锤受到其余部分的动能产生反弹,从工程结构的表面离开。接着在比较重锤的反弹高度并与重锤的初动量的测量结果之后得出工程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例如,通常使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回弹法的抽样检测,抽样检测必须选择不少于十个检测构件进行。如果是检测区域比较大的结构,可以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域独立存在。如果样本容量尺寸为4.5×0.3m以下的构件,那么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部分。测量的过程中,测区位置的安排要以构件的类型为依据,同时,要保持在2m的范围内布置测区。回弹仪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持水平,测区的面积最好不能超过0.04㎡的范围,还要根据不同的区域记录相应的数据,避免出错。
(2)超声回弹法。超声回弹法的方法原理是以回弹法为前提,充分运用超声的优点,以超声仪器为测量工具,将待测物体中的传播时间以及超声在物体内的传播速度都计算出来,而且在上述基础上测量主体结构表面的硬度参数,最终主体结构的硬度参数就在结合回弹值和声速两者的计算中得出。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超声回弹法的特点较为突出,尤其是利用超声回弹法,主体结构中的水分不会再成为测量的影响因素。因为现在建筑结构基本上都是利用混凝土建造主体结构,所以仅仅使用其中一种方法,主体结构中的水分很容易影响测量。因而必须结合超声检测法和回弹法,保证检测结果尽可能不受主体结构中水分的影响,进而保证主体结构检测的准确性。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管理措施
3.1建立监督小组
保证测量的精确度不但需要正确的检测方法,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测量的监督,做好监督工作可以充分保证有效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和具体的质量验收相比,监督工作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但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也可以有效的借鉴监督的结果。监督工作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在检测工作中反映的有效性,同时,监督部门要对随机抽查实体建筑检测结果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检测时产生的损害建筑主体的行为,并及时遏制这种检测手段的实施。和具体的质量检测有所不同,监督检测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有效的检测手段,对实体质量验收的具体效果充分掌握。通常由监督部门专门建立监督小组,利用精密的仪器,采用正确的测量手段,有效处理和检测现场产生的问题。
3.2根据结构的形式抽样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手段必须科学、合理,以此确保产生准确有效的检测结果。一般而言,利用抽查的方式检测数量较大的待检对象,其中抽样数量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抽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而必须以待检结构的形式分类抽样,进而准确测量主体结构质量。例如,抽样检测不同的结构类型,包括检测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要测量砌体结构,其中,每一个结构中又有具体的结构类型划分,分别进行抽样检测。
3.3根据检测物的容量选择合适的样本容量
选择合适的样本容量也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时必须重视的。按照相关的规定,监督部门必须检验检测方式的合理性,一般而言,只要要选取待检物总体容量的10%以上的容量作为样本容量,若不满总体容量的10%,则可信度不高。
4结束语
关键词:土木工程;房建工程;控制策略
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和项目的总体设计,若是想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管还有施工的质量问题那就要先解决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存在着的质量问题,并且制定出一套相应的管理方案。如果想要严格掌控施工的进度及安全质量就要解决房屋建筑过程中的一切质量问题,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以加强房屋建筑的质量。
1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存在的基本问题
1.1施工前缺少准备工作
由于我国工业化不断加快进步的情况下,人们对住房和产品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我国施工团队由于被传统的施工想法所限制,只追求施工进度,所以在施工前对安全方面缺少了全面的调查,尽管现在很多的施工团队做了施工管理计划,但缺少质量风险的控制方案,导致许多问题在施工中才被发现。正是因为对施工的质量管理不足,才会让施工的环境以及天气各个方面都会成为施工障碍的问题之一,因为缺乏了合理的分析及防范,所以让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瑕疵,导致施工的质量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基础之一。
1.2施工期的质量管理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质量问题,是因为大多数的施工团队只为了追求施工进度,从而忽略了房屋建筑的质量问题。我国目前的施工团队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还有对于施工的进程以及项目质量缺少了及时的跟踪与记录。有些施工单位会为了一些个人的原因而采购廉价并且质量存在安全风险的施工材料,严重的降低了房屋的安全性。还有另一方面,有的施工人员由于施工技术的不足,总体施工水平偏低导致了房屋质量没有达到安全标准,施工团队不仅没有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进行奖励与惩罚的规章制度,反而是极力的掩饰着问题不被发现,从而加重了房屋的质量问题。
1.3验收环节的不重视
房屋作为一种需要出售的产品,它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它的价值,因此国家严格的要求着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的把控最后的验收环节。但是由于有些公司缺乏工作责任感,在并没有全面检查房屋安全性的情况下就草草的签了验收合同,大大降低了对房屋安全质量的保障。还有对于施工团队的管理制度也过于放松,让施工人员无法意识到工作的责任感,使其无法真正了解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所以会出现质量问题。
1.4施工人员缺乏的基本素质
我国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目前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也缺乏相关的施工知识的了解,仅凭借着自己以往的施工经验,会给房屋建筑的安全问题留下了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施工团队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很大一部分的施工人员并不是合同工,薪资是每日结算的,在施工团队人手不足的时候可能会去雇佣临时工。这些临时雇佣的人员相对来说责任感也会更差点,水平也低一点,更谈不上施工的基础知识了,对施工项目的安全问题也不够重视,没有太强的工作责任感,导致了工程质量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
2新时期加强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的对策
2.1施工前做好计划
施工前需要举办一次有关于此次工程的会议,围绕着整体施工的设计和质量展开密切的讨论。在所有的意见一致后,以文本的形式开始实施讨论后得出的管理制度。土木房建工程的这些企业只追求规模,在正式施工前缺少了对当地环境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勘察,对项目质量的管理不足是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对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并且一定要进行岗位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也要让施工人员为自己的工作添加一份责任感,为土木工程房建工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2施工期间加强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清楚施工中质量问题会给公司以及房屋质量带来的有害风险,以此来减少质量风险,需要派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监管人员,监管人员需要熟知施工中的技术,带领专职的质量监管团队,按照施工质量的管理制度,对施工流程进行监管,并且做项目进度跟踪,还有对施工的材料进行全方面的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比来决定哪种施工材料会更好,并且监管人员要做到及时跟踪,及时发现房屋建筑中会存在的风险。
2.3完工后做好验收与审核工作
工程的造价管理以及质量检测是完工的主要表现,相关人员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排查,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混凝土质量、防水设施等功能,确保监管工作落实到每个施工方面。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工程的造价会有一些起伏,这也是工程中会出现的基本现象。只要施工的质量可以保证,那工程造价出现的小幅度也是可以接受的,资金的投入也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只要资金投入的相对多一点,那施工的质量不言而喻也会更好一些,这也需要施工前对这比资金严格控制,合理运用,不能浪费资金的情况下,要确保工程环节能有效的把控。在完工以后验收的环节,施工人员有可能会身心疲惫,出现懈怠的表现,可以说这是质量管理不足的地方,那这时候就需要提高施工人员对于生产的工作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要有相对的奖励与惩罚,可以的话,从中选出一位可以胜任工作,具有工作责任感的管理人。在这期间,可以对精神方面或者金钱方面对其进行奖励,从而达到完工验收的质量管理。
2.4加强施工团队的素质
加强施工团队的素质是加强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之一。在施工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位培训,使其了解施工要点。要让房建工程人员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让施工人员充分学习房建工程的技术也是管理房屋质量的基础之一。与施工人员签订合法的用工合同也是有必要的,这样能使其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房屋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如果出现了房屋质量问题,找出相关的负责人,找出具体原因,要求立刻返工。让施工人员意识到安全质量在房屋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引入先进设备,雇佣优秀技术人员参与到工作中,对施工人员进行指点,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节;质量问题;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建筑业也取得惊人的进步,一大批工业、民用和公共设施等建筑工程项目相继动工兴建,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同时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被投入使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尤显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将给我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给工作人员带来重大伤亡。我国一再强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高度注视工程质量,谨小慎微,建设出安全、放心的优质工程,进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接下来笔者就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工程、砌体结构工程以及混凝土结构工程等三个方面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处理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2、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
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不够,使地基产生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或整体剪切破坏,导致建筑物的结构破坏或倒塌。针对该问题,要求在建筑物的各类荷载组合作用下,作用在地基土上的设计荷载应小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以保证地基不会产生破坏;第二,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值较大,导致建筑物产生裂缝、倾斜甚至倒塌,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和安全。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首先应保证建筑物在各类荷载组合作用下,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不能超过允许值。第三,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灌注桩缩颈、夹层、沉渣厚度较大现象经常发生。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漏振和蜂窝麻面等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笔者认为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旦发现桩身存在质量缺陷,应运用超声法对桩身进行质量扩检,从而判定桩身是否完整,必要时还应采用静载试验进行确认,并要确定其极限承载能力,根据测试指标及时向设计者反馈桩身缺陷的工程桩数量、桩位、承载力等相关数据,随后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有加大承台、承台梁截面尺寸、补桩或进行压力注浆等。
3、砌体结构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
对众多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表明,地基不均匀的沉降、地基不均匀的冻胀、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是砌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工程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第一,设置沉降缝、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及时处理不良地基来预防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第二,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设置伸缩缝,以此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
混凝土结构工程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问题是由材料特性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造成的。
4.1、材料特性引起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有材料自身的性质引起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产生各种裂缝,如塑性裂缝(见图4.1)、干缩裂缝(见图4.2)、温度裂缝(见图4.3)、凝缩裂缝(见图4.4)。
图4.1塑性裂缝图4.2干缩裂缝
图4.3温度裂缝图4.4凝缩裂缝
对于干缩裂缝处理办法,如果混凝土依然保持塑形,应及时在抹一遍浆或进行重新振捣,再加以覆盖养护,如果混凝土已经硬化,可向裂缝内注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湿润;对于凝缩裂缝,由于其一般对强度没有影响,故不用做处理,也可抹一层砂浆以增强美观效果。
4.2、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笔者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阐述如下:第一,浇筑混凝土进行振倒时发生漏浆,这就导致浇筑构件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漏浆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孔洞、漏筋,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选配合适的模板系统以符合不同的浇筑结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第二,模板拆除以后,混凝土梁、柱、板出现向外鼓出或翘曲变形等,这对外表美观以及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有时甚至要拆除重新浇筑,为工程建设带来不便。为防止这类事情发生,在进行模板及支护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浇筑环节中各种荷载作用(如:混凝土自重、施工荷载、钢筋自重、模板本身自重以及浇注及卸料所产生的侧向压力等),并对这些荷载作用进行最合理、最安全的荷载组合;第三,浇筑好的混凝土构件出现主筋现象,在侵蚀介质的作用下,钢筋容易产生锈蚀破坏。露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重的质量缺陷,要认真处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如下对策,对于不严重的结构表面的露筋,在刷洗干净后,用1;2.0或1:2.5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加强养护;对于露筋较深的部位,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5、结尾
要对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在掌握导致质量问题的基本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各种墙体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针对质量问题实施责任追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工民建筑的质量安全。另外,为了有效的改进和防止质量通病,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质量的相关制度,职责分明,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及时沟通,互相监督。
【参考文献】
[1]《基础工程》(第2版) 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