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眼科临床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鼻窦与眼眶的上壁、内壁及下壁相隔,其中额窦外侧及底部为眶上壁,为眼眶结构最薄处;筛窦与眼眶内容物仅隔一块菲薄的筛骨纸板,筛窦后下方与视神经孔仅隔一薄层骨板;眼眶底部即为上颌窦的上壁,眶下神经及眶下动静脉穿过上颌窦上壁内的骨性管道;蝶窦上壁前方有视交叉,是神经孔位于蝶窦上壁及外壁交界处。眼眶基本上2/3被鼻窦包绕,所有的鼻窦炎症都可能引起眶内并发症,感染扩展方式以窦壁损害最为常见。一般认为眶内并发症以额窦炎引起最多,筛窦次之,上颌窦又次之,蝶窦最少[4]。眼与鼻窦相邻,两者的感觉神经同属三叉神经,鼻窦的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眼神经分支中有鼻睫状神经和额神经,鼻窦病变可通过神经反射把疼痛反射到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引起前额、眉弓、球后疼痛及眼胀等症状;当鼻窦炎引起眶内并发症也可表现出相应的眼部症状。眼、鼻窦的血液循环也有其特殊性:两器官血管彼此相通且静脉无瓣膜,眼上静脉及眼下静脉与眼睑、鼻窦之间有交通支,并流入海绵静脉窦;所以鼻窦炎的化脓性炎症可通过血行传播至眼睑、眼内或眶内炎症,甚至引起海绵静脉窦感染导致死亡。
2鼻窦炎的眼部表现
临床上鼻窦炎的炎症扩散波及临近结构可引起泪器感染,眼眶感染;化脓性炎症通过血行播散可以引起眼睑水肿、急性或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筛窦、蝶窦的炎症往往导致眼球后面的隐痛、复视等;筛窦及蝶窦的炎症波及视神经孔时则引起球后视神经炎;鼻窦炎的疼痛常发射至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引起额部、眉弓部、眶周及球后部疼痛。
3治疗
一、普及儿童青光眼知识
有助于早期诊断社会大众对儿童青光眼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儿童增大的角膜使得儿童眼睛看起来更大更亮,尤其是畏光、流泪、不愿睁眼可能是早期表现,部分家长不会将其与疾病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很大一部分患儿在前来就诊时角膜直径大于14mm,视盘杯盘比0.8以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未能在早期接受治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对社会大众普及儿童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和相关知识,能够使家长更早地注意到儿童青光眼的眼部改变,及时就诊,有助于及早进行干预。
二、全面采集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及治疗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患者,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所限,不能与家人及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要求接诊医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患儿的发病情况。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明确发病年龄。发病年龄不同预后也有较大差别,所需要采取的治疗策略也有差异。需要询问家长发现角膜增大的时间,如果家长难以确定,可以让其找出患儿以往照片,进行角膜大小对比。新生儿角膜直径>11mm或1岁以内儿童角膜直径>12mm都应引起高度怀疑。询问患儿出现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角膜混浊及结膜充血的时间,综合考虑以确定发病的大致年龄。同时,需要与结膜炎、泪道阻塞等疾病进行鉴别。(2)询问儿童在出生时有无产钳伤,产钳伤导致的角膜混浊应与儿童青光眼区分。(3)儿童青光眼有一定遗传倾向[3-4],因此需要询问有无儿童青光眼家族史,父母是否近亲。(4)儿童青光眼可伴有其他疾病或发育异常,问诊时需注意儿童是否有身体及神经发育迟滞,是否患有白内障,是否因其他疾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的儿童面霜。(5)眼部外伤(包括产伤)、炎症、眼部手术史及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均需详细询问。(6)由于部分儿童青光眼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这就要求其他科室医生,如神经科、皮肤科、产科等记录脑部血管瘤、颜面部血管瘤(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产钳伤等情况,并能认识到其与青光眼之间的联系,及时请眼科会诊,及早诊断治疗。
三、儿童患者眼科检查需要技巧
儿童青光眼尤其是婴幼儿青光眼患者在临床检查时配合度较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一些方法让儿童配合检查。对于婴儿患者,应嘱家长下次就诊前调整婴儿睡眠时间,保证其到达诊室时处于较易入睡的状态,便于在哄其入睡后进行检查。若仍难以入睡或较易惊醒,可适当使用镇静药剂。对于幼儿患者,应在每次接诊时与患儿互动,与患儿熟络后较易进行检查。若患儿仍拒绝检查或较难接触,可采用上述婴儿检查手段。对畏光较重的患儿检查时还可关闭或调暗诊室灯光,使患儿易于睁开眼睛,便于检查。同时,由于儿童患者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及检查可能造成的影响与成年患者多有不同。(1)眼压测量在儿童患者较成年患者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儿童眼压较成年人低,直至青春期才增长至成年人水平。儿童患者眼压测量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配合度、麻醉剂的应用、眼压计的类型等等。因此,眼压增高仅能用于辅助诊断,也不能在随访时作为可靠的病情变化指标。(2)由于婴幼儿患者的配合度较低,术前全面了解患儿病情需要进行全麻下检查,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角膜直径、Haab纹、房角改变、杯盘比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等。但是对于儿童患者,麻醉风险较成年人为高,麻醉可能与注意力、语言处理、认知障碍有关,会增加神经发育缺陷的风险[5-6]。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缩短麻醉时间,减少麻醉次数,以避免可能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对于在视力发育关键期的儿童青光眼患者,需要时刻注意患儿的视力,因为这一时期的异常视觉经验、双眼屈光参差、单眼角膜混浊或术后遮蔽都有可能引起弱视。另外,眼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视野检查在年龄稍大的患儿可尝试进行,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四、儿童青光眼的治疗
儿童青光眼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延长患儿高视觉质量生存的年限。儿童青光眼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且不能持久,最终往往只能诉诸手术治疗[7]。但儿童患者的如下特点使得手术难度更大、术后并发症更多、手术失败风险更高[8-9],这些特点包括:患儿眼球扩大,巩膜薄而软,在术中易发生前房塌陷及后房前移,导致虹膜及玻璃体脱出,术后易产生低眼压等并发症;愈合能力较强使得滤过泡迅速瘢痕化或堵塞青光眼引流管;儿童患者在接受检查时配合度较低,术后滤过泡及引流阀埋入后的不适会降低患儿的配合度,使术后对手术效果的监测更加困难,难以及时针对病情变化做出有效的评估和处理;麻醉风险高于成年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滤过手术或引流阀植入术后,眼部外观会发生改变,这对于处于学龄期的儿童心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青光眼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生随访和(或)用药,尤其儿童患者,在一生中常需要进行多次手术。一旦确定要进行手术,术式选择时不仅要考虑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还要考虑对后续手术的影响。目前用于儿童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小梁切开术、房角切开术、Schlemm管成形术、小梁切除术、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等。小梁切开术被认为是先天性青光眼的首选术式,在其他类型的儿童青光眼早期,也可尝试采用该术式控制眼压。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2例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共50眼,中位术龄6.25个月(1~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24~228.5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24、36、60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5.2%、68%、60.9%。术龄在3个月到3岁之间手术成功率较高。若首次小梁切开术不能完全控制眼压,且该术式有一定降压效果,可再次进行小梁切开术。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房角切开术更适用于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但有研究表明,两种术式效果相当,唯一不同的是,房角切开术对结膜没有扰动,而小梁切开术的实施不受角膜混浊的干扰。但小梁切开术在进行过程中需要精确定位Schlemm管,在解剖结构变异的情况下,错误的定位往往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无论小梁切开术还是房角切开术,其共同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次手术可能不足以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而多次手术会增加儿童麻醉风险,并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因此有学者提倡进行360°小梁切开术,导丝前端的信号灯可以指示前进方向,全周成形术可以省去再次手术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对于先天性青光眼患者,1年手术成功率达83.3%,最常见并发症为前房积血(1%~6.1%),而低眼压等少见[10]。但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对于较为严重的儿童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大幅度地降低眼压,但在儿童青光眼患者,由于解剖结构变异,手术难度较高,术中、术后更容易发生眼内出血、玻璃体脱出、术中眼球塌陷、晶状体损伤或脱位、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滤过泡瘢痕化等并发症。术后不良滤过泡也可能造成眼部外观改变。近几年兴起的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可以简化小梁切除术的操作步骤,节省手术时间,降低麻醉风险。由于无需小梁切除及虹膜切除,也减少了手术风险。在成年患者,1年手术成功率70%,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降眼压幅度及滤过泡形态均与小梁切除术相当[11]。但应用于儿童青光眼的效果还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有学者认为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能达到更好的降眼压效果,但尚无大样本临床研究证据证实这一观点。笔者更倾向于当儿童青光眼患者解剖变异较大,难以确定Schlemm管的确切位置或小梁切开不确切时,才转行小梁切除术,以避免二次手术。另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例如Ahmed引流阀植入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儿童青光眼的治疗。1年手术成功率约80%,成功率同样随时间而降低[12]。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低眼压,可通过引流管结扎或管腔内放置支架等方式来限制引流速度,以减少低眼压的发生。与小梁切除术及Ex-press植入术相同,引流阀植入术同样需要形成滤过泡来维持眼压,因此也存在滤过道堵塞的问题,一旦堵塞则需要行滤过泡周围包囊切除等再通术。近几年,微创手术的概念在青光眼治疗中兴起。儿童青光眼具有患儿眼球结构变异,愈合能力超强,配合程度极低,麻醉风险较高,常需再次手术,术后外貌会影响心理发育等特点。而微创手术创伤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部分术式不存在滤过道瘢痕化的问题,结膜扰动较轻,便于再次手术,手术时间短,麻醉风险低且几乎对外观没有影响。因此微创手术可能是儿童青光眼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除经典的小梁切开术及房角切开术外,其他微创手术还包括Schlemm管扩张术、Schlemm管支架植入术、小梁旁路微型支架植入术(iStent,Hydrus)、穿巩膜下腔微型支架植入术(AquesysXen)等[13]。但目前这些术式用于儿童青光眼的疗效还缺乏临床试验进行证实。由于儿童青光眼患者的眼球解剖结构异常,眼球壁菲薄且硬度不足,使得术中难以确定巩膜瓣切开位置或Schlemm管位置;在菲薄的巩膜上形成巩膜瓣及保证小梁切除术或引流阀周围的水密性也较为困难;伴随的其他异常如Axenfeld-Rieger综合征、先天性无虹膜症、Sturge-Weber综合征所致的巩膜血管扩张、小睑裂、眼眶小等也会增加手术难度,使学习曲线较长。同时儿童青光眼首次手术治疗往往最容易有较好的效果,因此青光眼医生需有较为丰富的成年人青光眼手术经验或者每年行20例以上儿童青光眼手术[14],行儿童青光眼手术才较有把握。
五、重视术后随访及用药依从性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是患者的视网膜发阻塞引起的一类眼科疾病。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的主要病理是各种原因牵引器的脉道淤阻而出现血溢脉外。年事已高者,肝肾亏虚,虚火上炎等干扰目窍或者是肝阳上亢气血上逆导致血脉瘀阻发生外溢;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气机失调,可致气滞而血脉瘀阻;亦可因饮食偏嗜,过食肥甘,痰湿内生,痰凝滞血瘀于脉道而病生。血不通畅则是水之因,痰湿加上水饮,导致患者的病情缠绵,因此化湿利水应该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治疗方法。日久体生虚热也会造成郁结,因此在对化瘀的同时应该清除患者体内的虚热。
2目达明方加减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症
在中医学上属于“络损暴盲”的范畴,目达明方式治疗眼部玻璃体积血等眼科血病的有效方法。其具体的药物组成主要包括:生地黄、仙鹤草、玄参、黄芩炭、茯苓、三七粉、白术、丹参、怀牛膝、蒲黄粉、炙甘草共11味药物。在这个药方中生地黄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玄参味苦甘咸,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的功效;黄芩炭为甘苦,性寒而涩,具有清热止血的功效。这三味药物的都具有清热凉血和止血的功效。仙鹤草味甘、性平,具有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的功效;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通血、通心包络、治疝痛的功效;怀牛膝味苦酸,性平,具有补肝肾,逐瘀通经,强筋骨,引血下行的功效;蒲黄粉“味甘,性平,具有主心腹膀胱寒热,止血,消淤血,利小便“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的功效;三七粉味甘、微苦,性温,具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这五味要都具有止血化瘀的功效,在化瘀的同时又不会造成血气动。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健脾益气。炙甘草建中而调和诸药。这三味药都具有益气、利水、健脾胃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提高身体的血气。目达明方综合了止血祛瘀、活血通络、益气和生血气的功效,因此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种疾病时具有十分有效的治疗功效。在治疗的过程中酌情的增加郁金和牡丹皮能够达到行气解郁、清热解烦的作用。对于缺血型的静脉阻塞患者,其病理主要是痰湿淤血互结,这类患者一般病程都比较长,出现的并发症较多,并且预后不良。对于这类患者治疗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是可以采用目达明方加赤芍、川穹等活血化瘀功效强的药物,同时还可以加用泽泻、益母草、路路通等化瘀、通络、利水以及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的药物,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联合使用眼底激光广凝进行治疗。在患者出现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症的时候,应该增加手术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无论是否伴有严重的并发症,都可以将患者的病情归结为“:眼底出血是标,体虚精亏是本”,在治疗的过程中增加补精养血、柔肝明目的药物,例如:枸杞子、覆盆子、黄芪、黄精等。
3具体病例治疗效果分析
病例1,患者女,48岁。与2013年1月9号来我院接受治疗,患者自己病情描述,就诊前半个月视网膜视物模糊,在2012年12月26例在当地医院就诊,以患者眼底出血为主要症状,给予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2],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为:左眼视网膜视物模糊,体型偏胖、头晕、面色潮红、口渴、饮食正常、舌苔微黄腻、脉玄数。断定患者为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治疗方法为:治血化瘀、健脾明目。对患者采用目达明方治疗7d后,加郁金、路路通、决明子、花蕊石牡丹皮等治疗7d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基本痊愈,通过采用复方血栓通血胶囊进行巩固治疗之后,痊愈。在治疗过程中所有药物的都是采用水煎服的方式服用,每天服用一剂药物。病例2:患者男,57岁,经商。来我院就诊的实践为2013年5月6日,患者自己对病情介绍是右眼视物模糊持续时间长达1周。在1周之前患者由于生意繁忙,过度劳累之后右眼视物模糊于是来我院就诊。患者来院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为:右眼视物不清、重影、身体壮实、性情急躁、面色潮红、口不渴、饮食正常、舌苔微黄、脉玄数,断定患者为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非缺血性),治疗方法为:治血化瘀,利水明目。对其采用目达明方增加炒白术、山药以及钩藤进行了7d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之后增枸杞子、山药、路路通以及黄芪治疗7d。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病情明显基本痊愈,之后对患者加用丹参、郁金、白、益母草进行7天的巩固治疗,患者痊愈。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