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校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而数学教学课时量不充足,专业课和实训课占用了大部分的课时,特别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数学内容得不到系统的讲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笔者利用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在上课之前为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视频,让学生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条件下自主看视频,并完成相关练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教师和同学的协助下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一、微课程“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授圆锥曲线椭圆这节内容时,通过录制视频,着重让学生看视频的动画内容,初步学会根据动画,发现规律,得出椭圆的定义。以学生为主,学生把理论内容和视频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自主学习。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仔细揣摩理解,这相当于教师就在身边,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预习。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真的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一般,自觉性一般,如果让他们利用传统的预习方法,预习效果达不到老师的理想要求。如在讲解“圆柱体体积”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资源来展示玻璃杯的盛水量,并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明白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及预习作业的情况进行分组,好生与差生进行有比例的搭配,并选好小组长。在整节课上,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长的反馈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这样分组,进行资源整合,有利于课堂进行分层次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课堂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讲授内容上,微课程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活动时间。将原先需要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后,课堂上增加了学生交流讨论答疑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恰当地应用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
1.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微课程视频内容微课程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从而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学生可以多次反复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观看,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微课程的视频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很多视频内容时长在10到15分钟,每个视频都是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而制作的。
2.视频内容和自主学习任务传递要明确一致微课程“翻转”教学视频既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对应的教学内容,甚至有相关的动画演示,还有教师板书的数学符号和公式,并慢慢地显示,就感觉像老师坐在你身边辅导你一个人一样。自主学习的任务内容一定要和视频相吻合,以利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把视频内容和学习任务的一致性。
三、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量表,主要调查了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市的1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其中,省属学校4所,市属学校3所,县职教中心3所。共发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91%。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设定1至5分,得分越高,代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测定效果越佳。经过对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抽样,运用SPSS17.0剔除缺失值、变异值等非正常数据外,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取较为显著的影响因子,通过类平均法,采用皮尔逊相关对数据资料进行聚类分析,一共归纳出教学素养、教学艺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个影响因子。
二、模型构建及修正
从CFA模型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经过对问卷数据信度、效度检验,KMO值大于0.8,巴特利统计值显著(sig=0.000),该模型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观察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整理,运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测量、识别、修正。本文最终得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教学验证性因素分析标准化估计模型。化估计值模型(注:通常情况下,通过AMOS统计分析软件,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的估计参数等指标,是不显示小数点前“0”的,这是软件默认的。比如,图中的“.67”=0.67。)该模型变量总共27个,观测变量12个,潜在变量15个,内因变量12个,外因变量15个,模型自由度df=46,卡方值降低为38.261,显著性概率值P=0.784>0.05,接收虚无假设,表示本文问卷数据所导出的方差协方差S矩阵与假设模型导出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获得支持。GFI值=0.968>0.900,RMSEA值=0.000<0.050,AGFI值=0.945>0.900,表示该模型的整体适配情况良好,本文所构建的假设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适配。
三、影响因子分析及讨论
本文构建的模型,经修正后进行标准估计。标准化回归系数,在CFA模型中,也称为因素负荷量,代表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解释程度。该值介于0.05至0.95之间,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良好。其值越大,表示潜在变量能被观测指标解释能力越强,指标变量能够更有效地解释潜在变量的具体含义。在以问卷和量表作为主要工具的基础上,笔者收集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相关资料,拟构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AOM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整体拟合指数较为显著,得出影响四个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和各路径的因子载荷。其中,作为被试对象的教学素养,观测指标变量个人素养、教学行态、教育知识对教学素养的因素载荷分别为0.807、0.847、0.818,影响较为显著。教学行态特征在其他观测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标准差,教学素养增加0.847个标准差,其影响程度大于其他两个观测指标,是教学素养的第一影响因子。笔者认为,专业课教师作为中职学生最直接的行为导师,其职业设计、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学行态很容易被模仿,具备较强的影响范式。相对于个人素养和教育知识指标,教学形态指标的得分最高,对教学素养的解释力度更大。在不断加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个人素养,深化教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应重视教师教育形态的影响,树立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以身传教,以德育人。在潜在变量教学艺术的观测指标中,情感沟通、教学魅力和教学机智的结构系数分别为0.670、0709、0.678,存在中等强度关联。其中,教学魅力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笔者认为,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专业课教师的人格、气质、性格、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教学魅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共鸣。乌申斯基关于“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的论断,精辟地点出教师魅力的影响。具备较高教学魅力的教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效率,学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课堂效能感和成就感。无障碍的情感沟通,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都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升,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浓厚的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影响专业能力4个观测指标中,实训组织对专业能力的直接效应为0.870,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高于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和教学设计。本文认为,中职学生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中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制度保障。实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前景。实训组织指标得分较高,与蒙福特针对低动机和低能力的学生能够从持续时间长的培训中获益较大的论断相一致。
四、结语
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一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低,教学效果也很差,然而,有的学生由于个人的勤奋努力学习,平时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由于家长的得力辅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很高。也有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较高,但少数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愿努力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一个教学质量很好的教师和教学质量很差的教师,他们遇到不同的班风、学风和学生整体面貌差距很大的班级,同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取得不同的成绩。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当然有责任教育学生,但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光靠任课教师是完全不能解决部分学生不愿学习的问题的。这个问题需要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风教育、班主任工作、团队的活动、家长等几个方面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质量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要深入分析研究形成不同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工作的不同质量做出准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公正的评价,也才能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公平竞争力,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果学校管理者以自己的主观臆断和个人的私情及利益关系为出发点,光把文化成绩作为唯一的依据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就会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那些思想品质低劣、师德差、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低的人,搞投机钻空子,而让那些思想品质好、师德高、具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二、近年来
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出现的不公正、不科学、不符合教师本人实际和学生实际的、片面的、错误的评价,导致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公正、不科学、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错误性评价。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片面性的错误评价,导致了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这就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给教育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