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红色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红色文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提取

ComprehensiveExtractionofSafflorYellowfromCarthamustinctoriusL.

Abstract:ObjectiveToselecttheoptimumextractingmethodofsaffloryellowfromCarthamustinctoriusL.MethodsByusingbackflowextractionbasedonsinglefactorandorthogonalexperimenttostudythecomprehensiveextractionofsaffloryellow.ResultsTheoptimumextractingprocedurewasasfollows:thesolventwaswaterandthematerialwas1:14,thesoakingtimewas30min;thebackflowextracttimewas20min.ConclusionThismethodissimpleandaccurate,andissuitablefortheextractionanddeterminationofsaffloryellow.

Keywords:CarthamustinctoriusL.;Saffloryellow;Extract

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俗名草红花、红兰花和红花菜[1],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和药用历史。新疆地产红花占全国总产量的80%,是中医传统的活血化淤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及脑溢血等疾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2]。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在干花中含量占20%~30%,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水溶性成分,被认为是红花的主要效应物质[3]。为了提高红花的利用价值,本实验综合考察了各种单因素及其综合因素对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1仪器与材料

7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水浴锅(HHS11-2);循环水真空泵(SHBⅢ,郑州长城科工贸公司);离心机(LD4-2A);回流提取装置;超声清洗机;布氏漏斗。新疆产红花,购自乌鲁木齐新医路百草堂大药房,干燥后粉碎,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标准。

2方法与结果

2.1分析方法由于红花黄色素在波长401nm下有特征吸收峰[4,5],所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401nm。吸光度值的大小可以直接表明红花黄色素的含量。

2.2回流提取的单因素实验各取5g红花粉末,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测定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逐个考察各单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2.1料液比的选择合适的料液比,不仅影响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对生产成本也是一个大的影响因素,本实验考察了以下5个水平的情况。

表1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略)

由表1可以看出,提取得率并非随料液比的增大而一直增大,而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由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得到的黄色素较佳料液比为1∶15。

2.2.2浸泡时间的选择在设定的5个浸泡时间下,得到表2中的结果。

表2浸泡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略)

结果表明,较佳浸泡时间为30min,随着时间的延长,红花黄色素含量先增大后下降。

2.2.3提取时间的选择考察不同的提取时间与提取效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见表3。

表3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略)

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率先是增高,之后又开始下降,可能是提取时间对黄色素造成的破坏所致。

2.3回流提取的正交实验上面讨论了各单因素的影响,但实际操作中各因素相互交叉影响。为了全面考察影响因素,仍以提取液中黄色素的得率为指标,选取溶剂倍数、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在其最佳条件范围内设计正交实验,每个因素3个水平,见表4。综合以上各单因素及水平,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L9(34)[6],根据测得的吸光值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案及结果见表5和表6。

根据表4中的直观分析可知,3个因素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的影响程度不同,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A>C>B,即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浸泡时间。最终确定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2,即浸泡30min后,所加水量为14倍量,提取时间为20min。通过进一步的方差分析可知,影响提取效果的显著性因素是加水倍数和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影响不显著。

表4因素—水平(略)

表5正交设计表及结果(略)

表6方差分析(略)

3讨论

本实验的提取过程综合考察了黄色素的得率,通过对红花中黄色素提取的单因素考察,并结合进一步的正交实验,达到了提取条件的优化,得出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14倍量,浸泡时间为30min,提取时间为20min。

红花中的黄色素不仅是理想的食品添加剂,还是高档的化妆品、纺织品的染色剂,且对人体有抗癌、杀菌、解毒、降压及护肤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郭美丽,张汉明,张芝玉.红花本草考证[J].中药材,1996,19(4):202.

[2]赵刚,王安虎.红花的资源及药用价值[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3):24.

[3]杨志福,梅其炳,蒋永培.红花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6):131.

[4]郁晓艺,刘红,李炳奇,等.均匀设计优化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97.

第2篇

[论文摘要]颜色词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最容易辨认的红色和黑色包含着丰富的感彩和文化内涵,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含义,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一、引言

红色和黑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具有物理的本质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物理、生理或心理上的种种原因,不同的风俗和语言表达习惯,红色和黑色在语义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它们不仅反映着其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又由于民情风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红色和黑色的感受不可避免地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中,红色和黑色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二、红色和黑色在中西文化中的联想与差异

1.red与红

(1)象征喜庆。

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的日子有关。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民间的喜庆活动都要使用红颜色。例如在春节民间要挂红灯、披红布;长辈给未婚晚辈的压岁钱或长辈在初见新婚夫妇时赠送的见面礼金称为“红包”;旧时春节后开始营业时的商品价格称为“红盘”,都是为了图个吉利。在中国生孩子当然也是件大喜事,所以民间生孩子的人家要用“红蛋”分送亲友。在英语国家,用red也象征喜庆,但远不如中国的“红色”使用广泛。a red- letter day(用红字标明的日子)是指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因为古时候天主教会用红色的文字把节日和神圣的日子写在日程表上;red carpet(红地毯)是迎接贵宾用的,表示隆重欢迎。

(2)象征顺利和成功。

汉语中的“红”有时象征顺利、成功、也含有受人重视、欢迎的意味。如“红运”、“开门红”、“满堂红”等都可表示顺利、运气特别好;如果你的名字上了“红榜”当然意味着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如果你演戏演红了,成了“红角儿,或者唱歌唱红了,成了“红歌星”,说明你己很受观众或听众的欢迎。而在英语国家,red极少有这种内涵。英语中有二red shirt一词,但不是代表成功者,而是指美国大学中成绩较差而体育技能较优秀的学生。

(3)“红”在中国有受欢迎的内涵,而red在英语国家中,往往表示“不受欢迎、为人讨厌”,这类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

①red eye指廉价低劣的威士忌,喝上少量的这种酒,眼睛就会发红,故称“红眼”。当然这与汉语的“红眼病”完全是两码事。

②red chicken指粗制的海洛因,俗称“红鸡”。

③red tape(红带)是指繁文崛节、官样文章。

④red flag是指使人生气的事。

当然也有例外,英国工室法津顾问给办案成绩卓著的律师的赠品是red bag(红色公事皮包);天主教的红衣主教在教会中享有很高的权力,这种红色自然受人欢迎。

(4)象征示警与抑制。

红色可起示警和抑制作用,提醒人们警惕,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令人不安。这一点在中国与英语国家是相同的。

十字路口的“红灯”(red light)是停止信号;当然挂在妓院门前的“红灯”,城市中妓院及其他下流场所集中的地方“红灯区”(red- light district)中的红色也是一种禁令,这种禁令是深层的,即为性冲动的禁令。

财务人员记帐时记录亏损差额是用红墨水,于是“赤字(red)”一词即是表示亏损,如:a red month(赤字月),go into red ink(出现赤字),这种红色是一种警示。

在英语国家,空袭的预备警报称为yellow alert,而red alert一出现,则是空袭紧急警报,这里red是紧急状态的代名词。另外red flag经常用作危险信号或停止信号的示警红旗。

美国州际商务委员会规定应在易燃物品及其托运文件上贴示red label(红标签),这一点在中国也表现得很明显,诸如“高压危险”、“易燃易爆品”、“小心火灾”等警示标语都是使用红颜色。另外英语中:red line是表示仪表上的最大安全界限或危险点。

在球类比赛中,队员严重犯规,裁判要出示“红牌”(red card),违反法律、章程的单位或个人也要被出示“红牌”或亮“红灯”,以示警告。

(5)象征旺盛热闹。

以“红”象征叶盛和热闹是汉语所独有的,英语中的red没有这种象征意义。“五月的石榴花,越开越红火”这一句中的“红火”是“旺盛”之意;“联欢晚会节日很多。开得很红火”这一句中的“红火”则是“热闹”之意。旧时称繁华的社会为“红尘”,也含“繁荣、热闹”之意。

2.black与黑

(1)黑色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代表阴暗、龌龊、暴力、仇恨的含义。

百年奥运会本应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举行,但是申办该届奥运会的过程中,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抢去了主办权,因而有人把该届奥运回称做“黑色奥运”。百年奥运会本应公德圆满,可不期而至的爆炸事件还是让人想起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12名运动员被杀的悲剧,“黑色奥运”(the Black Olympic Games)的残酷再次浮出眼帘。在这里,黑色代表了阴暗和暴力。

(2)黑也可比喻为倒霉、不走运。

比如It' s a black day for us.(今天我们不走运);the balck letter day(不吉祥的日子)。有趣的是,black还与好几个表示星期的词结合在一起,表示倒霉的意思。比如:B1ack Monday(黑色礼拜一),因为这一天通常是放假后开学的第一天,这是学生中颇为流行的一种叫法;B1ack Tuesday(黑色礼拜二),指1978年10月19日(美国星期二),那天华尔街股市崩溃,随后世界各地股市也随之崩溃。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要算B1ack Friday(黑色礼拜五)了,因为它有三种解释:A、耶稣受难日,因在这一天牧师等神职人员都穿黑色祭服,故名。B、泛指发生灾难或不幸事件的星期五。C、特指美国经济恐慌开始的日子。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黑色星期五”指1869年9月24日,美国黄金价格瀑跌,造成证券市场大恐慌。另外还有B1ack Saturday(黑色礼拜六),指因己预借完工资而无钱可领的星期六。由此可见,black一词在英语中将其倒霉、不走运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3)黑也可指秘密的、非法的、不正当的。

中文里的词组如:黑经(暗中出黑点子),黑店(旧时指杀人越货的客店,今指骗人、敲诈的商店);黑钱(用非法手段得来的钱,或为逃税而不向政府报告的收入);黑社会(指社会中包括盗贼、骗子、流氓、妓等在内的社会阶层),等等。

英语中恰有如下词语可以之对应。如:black ball(指秘密反对票);black programs(秘密级的程序);black guard(流氓);black trail(勒索);black markt(黑市);black money(黑钱)等等。

(4)“Black”在西方文化中常常与不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尤其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比如:死者的灵车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而参加葬礼的人.必须穿黑色衣服,男子系无花黑色领带或根据当地习惯臂带黑纱,以示对死者的哀悼。

(5)在美国,black可指黑人,占美国人口百分之十一的黑人,大部分是十七至十九世纪从非洲西海岸运来的黑人奴隶的后裔。因为其社会地位低下,致使这个词在英语中带有轻蔑的贬义。

(6)“B1cak”虽然与中文的黑字在意义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许多带black的习语中,并不都表示黑。比如:black tea(红茶,而非黑茶);be beaten black and blue(指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而非黑一块蓝一块);black coffee(指不加牛奶的咖啡);black lie(不可饶恕的谎言);black stranger(完全陌生的人);black in-gratitude(忘思负义)等等。

(7)其实“black”也不是完全指不好的事物。在经济上,我们说企业亏损、则政上出现赤字是in the red;而 in the black则表示赢利;black figure nation指国际收支顺差国;interest in the black指应收利急;darkhorse(黑马):比喻那些出人意料的获胜者,特别是常被用在政治领域中,指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候选人在竞选中赢得提名或选举,成为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三、结语

由此可见,不同文化之间红色和黑色的象征意义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红色和黑色表达的感情意义也得到不断地丰富,从而使得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掌握红色和黑色关联的词汇在英汉语言中的深层涵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语言障碍,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7,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郭维成.“察言观色”学英语[J].大学英语,1998(11).

[4]高芳.颜色与文化[J].河南大学学报,2002(4).

[5]李肖雨.颜色含义知多少[J].大学英语,1998(11).

[6]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第3篇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400047)

[摘要]中华民族是热爱色彩同时也善于使用色彩的民族,在众多的色彩中,“红色”无疑是一颗闪亮的明星,是我们的祖先传承给我们的,包含了中国文化心理的色彩精华。“红色”在我国拥有重要的地位,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运用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传统,本文通过研究“红色”在中国的文化背景,探讨红颜色在我国重要的人文地位及国人“尚红”的原因。

关键词 ]红色;中国;文化背景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98

1前言

世界上爱“红色”的民族很多,但只有中国人将“红色”全面运用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红色”对中国人来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生活中重要时刻的点点滴滴:是外婆为保佑我们平安长大给我们戴的红虎帽,穿的小红鞋;是过年时响彻天际,怪兽“年”也要闻声而逃的红鞭炮;是新婚时身穿的红礼服;是节庆时全家团聚,围坐着共同分享的红色的吉祥食物;是远古时期,原始人端起的第一只红陶罐;也是满清王朝,康熙大帝使用的精美的“郎窑红”。这些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将这种热烈华丽的色彩“红色”根植在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并最终使“红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色彩表征。

2“五色体系”确立了“红色”在传统文化中的“正色”地位

“五色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色彩理论体系。人类色彩意识的萌发,大概是在距今15~20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当时的人民已经开始在器具上涂抹红色,显示出了最初的色彩意识。到周代,冠服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不同阶级的人们要穿不同颜色的服装,出席不同的场合,也要穿戴不同的颜色,色彩开始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成为了尊卑、等级的象征。此外,不同的时代也有各自崇尚的颜色,如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等,这些色彩观念都为“五色体系”在西周时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五色体系”的形成是继承了远古人类的单色崇拜,再结合中国人自己的宇宙观——“五行说”,逐渐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古代先哲将世间万物划分为五种构成元素,称其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认为这是天地万物的物质构成元素和运行法则”,这五种物质统摄时令、神灵、服色、音律、方向、食物、道德等,以至于帝王的系统和国家的制度”,它们之间又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组合成庞大的五行体系。五色就被认为与五行是一一对应的,如“春为木,位在东方,其色青;夏为火,位在南方,其色赤;季夏为土,位在中,其色黄;秋为金,位在西方,其色白;冬为水,位在北方,其色黑”(班固《白虎通》)。这种五行与五色的对应赋予了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更多的哲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五色体系”提出了“正色” 和“间色”这两种色彩概念,“正色”就是“红、黄、青、白、黑”,“正色”以外的其他颜色称为“间色”。“五色体系”认为“正色” 是尊贵和权力的象征,而“间色”是卑贱和下等的象征,色彩作为等级贵贱的区分标志是“五色体系”在中国古代运用的一个重要特性,在当时,正色只允许统治阶级使用,下层民众只能穿“布衣” 、“皂衣”,因而被称为“白丁”、“黔首”,说明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用色的等级观念始终是非常严格的,使色彩赋予了尊卑等级的文化内涵。

“五色体系”的建立不仅推动了我国古代色彩艺术的繁荣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色彩观的形成。它赋予了“红色”在传统色彩文化中的 “正色”地位,使“红色”逐渐确立其尊贵的象征。

3儒家色彩观为“红色”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无法磨灭的作用,“仁” 是儒家思想的政治纲领,“礼”是儒家思想的等级标志。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儒家思想大兴“礼乐”,从表现官职等级不同的礼,到祭祀天地山川,社稷宗庙的礼;丧事的礼;个人生活准则礼以及人格修养礼等,制定了一整套的生活法则,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至汉代,“三纲五常”更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人生活礼仪规范的准则,色彩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打上孔孟之道的印记,为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服务。

儒家的色彩观念是极为维护和推崇周朝建立的色彩制度“五色体系”的,把“红、黄、青、白、黑”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彩定为间色,并且赋予了正色尊贵,间色卑贱的等级意义,分别代表君臣上下关系,在礼教社会,色彩就是身份的象征,是绝不能混淆的,一旦错用,就是重罪。《后汉书·服志》也载:“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可以说,儒家思想在伦理道德上加强了红色的正色地位。

儒家思想不仅赋予色彩以社会伦理道德的意义,同时也肯定了色彩的美学价值,“比德”就是儒家美学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比,即从不同的角度联想和想象自然,德,即政治,伦理,德行,品格等,“比德”就是以自然事物比拟人的道德品行,孔子所谓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就将自然界山水的不同特性与人的不同思想个性联系起来,是“比德”思想的代表,儒家虽然没有色彩“比德”的直接描述,但也给我们以启示,“比德”是自然特性的人格化,道德化,那么作为自然特性之一的色彩当然也可以用来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事实上,儒家思想认为色彩之所以美,正是因为它暗示了人的美德和品格,这也符合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即文采,指外在表现,“质”即实质,指内在的仁德,“彬彬”即配合得宜,孔子认为文胜质不美,质胜文也不佳,外在表现要与内容实质搭配得宜,方为“君子”,正因为儒家这种对内外表现一致性的要求和“比德”的类比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才常用外在的色彩来表现人内在的品格,这使中国色彩观形成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我国京剧脸谱,不同色彩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暗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品行,如:黑色表示刚直不阿,所以在戏曲中包公就是一张大黑脸,红色表示忠勇,如关羽、姜维、岳飞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关公的“红脸”正是暗示其忠诚勇敢,品德高尚的个性品质,“红色”外在色彩之美暗示了人物内在品格之美,而人物内在品格之美又反衬出“红色”外在色彩之美,儒家“比德”的美学思想在赋予“红色”美好的象征意义的同时也就肯定了“红色”的美学价值,使“红色”在中国不仅仅是尊贵的象征更是美的象征,“红色”的美在儒家思想中不仅仅是外在的表象,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偏爱红色,正是因为对“红色”之美的认同,所以结婚要穿红色的礼服,过年要用红色装饰,人走运了,是走“红运”;受上级重用者是“大红人”;美丽女子为“红颜”;小姐住的是“红楼”,这桩桩件件都反映出“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情感和美的象征意义。

儒家思想不仅维护了“红色”的正色地位,更肯定了“红色”的美学价值,为“红色”在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地位提供了理论基础,使“红色”在传统文化中地位更高,应用更广,更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事实上,若要选择一种颜色来代表儒家思想,似乎也没有比“红色”更适合的了,因为红色有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同儒家的入世思想吻合,特别是紫禁城宫墙的那种“红色”,其“沉着而不失艳丽,温暖又带着正气”的色彩效果某种程度上与在封建社会里长期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十分契合。

“红色”如同中华民族一样,承载着沉厚的文化背景,又不断的努力向前发展,这使它不但没有被时代抛在身后,反而在与时代的共同发展中通过影响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影响着时代的发展进程。在当代社会,“红色”已不仅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更成为中华民族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成为中国精神和文化的直观展现,对“红色”的探索、整理、继承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其拥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关注与努力。

参考文献:

[1]谢缘.“红”的视觉效应——红色在当代视觉传达中的运用[J].新视觉艺术,2012(1).

[2]王大治.“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J].美术观察,2011(8).

[3]黄芳芳.“中国红”色彩的文化意蕴及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