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88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port
LIN Guibing, GE Fei, LIU Yong, LIU Youer
(School of Pharmacy,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Objectiv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on the employment, the time arrangement, the ratio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factors and explore the reason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Conclusion: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rs and decision-maker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业设计(论文)是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1]为了较好地把握本校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情况,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文从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考研的影响、时间安排合理性、师生比例、是否申请优秀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反映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现状和问题,分析研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1 毕业设计(论文)抽样调查基本情况
本调查问卷设计指标包括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对考研、就业的影响,时间合理性、满意程度、师生率、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等情况;为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作参考,也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依据。本次抽查范围是本校药学院2016届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26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40份,无效调查问卷9份,未收回调查问卷11份。本调查问卷选择根据不同专业,按照不同专业人数比例发放相应地问卷数量,调查问卷完成后立即收回。
2 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分析
2.1 毕业设计(论文)对考研、就业的影响
调查问卷设计中毕业设计(论文)对考研、就业的影响,包括有很大影响、有一定影响、没有影响和不清楚四个层次。通过统计数据分析,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考研、就业有一定影响的人数占抽查总人数的48.33%,有很大影响的占总人数的25%;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中与考研、就业有矛盾冲突,在抽样调查中比例达到73.33%。占调查总数的21.67%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影响其考研、就业。有极少数毕业生(占总人数5%)表示不清楚是否影响到考研、就业,表明对毕业设计(论文)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2.2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是实验研究性质的,论文的撰写和时间分配对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有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对于考研的毕业生在临近毕业答辩时才匆匆忙忙赶写毕业设计(论文),经常出现格式五花八门、错别字多、数据分析深度不够等问题,且不论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完成怎样,但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就撰写这一环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毕业生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本调查问卷将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研究完成时间、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所需时间等问题。在问卷结果分析中,占调查总人数36.67%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环节用了近1个月,有46.67%的毕业生用了2-3个月时间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有11.67%的毕业生用了仅1周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也存在极少数(占5%)的毕业生用了超过4个月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实验过程。调查分析中,完成毕业设计实验有超过半数的毕业生用4-5个月,占总人数的58.33%;有35%的毕业生用了2-3个月完成毕业设计实验。极少数学生用1个月左右时间完成,占人数6.67%。在时间安排上,有73.33%的毕业生在大学三年级开始毕业设计实验,有21.67%的学生更早;这与从调查问卷中占43.33%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实验的调查情况吻合,有40%毕业生利用学校安排的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实验。部分人在寒暑假期,特别是暑假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实验,这部分人占抽查总人数的31.67%。因在调查问卷表中,有些学生既用了毕业实习安排时间,又利用寒暑假以及其他课余时间来完成毕业设计实验。即便如此,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时间不够,占调查总人数的33.33%;很少人认为时间有多余,约占总数的6.67%。
2.3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以及满意度的抽查分析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有少数毕业生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占抽查总人数的10%。由于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很严格,答辩前后往往需要修改多次,甚至毕业后还有要求修改的情况,所以许多学生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临近毕业这段时间活动多,时间紧等,影响了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热情,这不利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调查问卷中存在有对毕业设计(论文)非常满意的,但没有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毕业生。在教师指导毕业生人数上,有占56.67%的教师本届指导2-4名毕业生,有26.67%的指导5-8名毕业生,极少数教师指导1名毕业生或9名以上本科毕业生。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的指导教师一届指导5-8名学生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与申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有一定比例要求有关。抽查数据表明,申请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所有毕业生对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态度是满意甚至非常满意的。
3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策略及建议
3.1 科学合理优化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模式
鉴于多数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时间与精力不足影响到其考研、就业。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下,适当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论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暑寒假,在本校“双惟摇篮班”培养模式就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是规模人数有限。在调查问卷中,部分学生利用二、三年级课余、部分寒暑假时间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环境,参与老师课题,为自己独立开展课题奠定基础,这部分人在毕业设计(论文)上准备充分、时间精力足,课题开展、论文撰写技巧等都有一定的基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相对较高,也为后面考研、就业等争取到更多时间精力。当然针对这部分学生如果能高质量、高效率提前完成任务,已经达到本科毕业生水平要求,可适当允许其提前1-2个月答辩,提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避开答辩“高峰期”。或者在毕业生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在毕业答辩时间段分批次答辩,让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部分毕业生先答辩,为后面答辩的毕业生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低的情况,有老师带教的毕业生较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指导,这样指导老师与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缓解了后期时间紧、任务重、事情繁杂,影响学生毕业、就业和考研从而被迫降低质量的现象。
3.2 建设指导老师团队,注重过程指导,以培养能力为中心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教师任务重,时间较长。通过以学科组教师为基础的指导团队,在毕业设计过程指导(如选题、任务书的填写指导、审核、中期检查)由教师指导团队完成,达到了老教授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的帮、带作用,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避免指导教师单打独斗,精力有限等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
在学生毕业设计一开始,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必要性,思想上引起师生重视,并讲解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制定指导教师团队与学生之间定期集体讨论、及时沟通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这既可以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也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从而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奠定基础。
3.3 建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师生激励机制
通过申请、选拔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制度,把符合规范、创新性强的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评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这可以提高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程度,有利于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整体提高。不但要对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师生实行精神鼓励,予以表彰,还要在优秀指导老师的绩效考核上适当地体现更高权重;对优秀学生也实行一定的物质奖励,让他们在毕业最后一项重要综合性任务中展现他们的风采,令人印象深刻、难忘。这样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也有助于形成教师都愿意而且都能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学生积极主动、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良性循环。
3.4 其他建议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意见和建议。笔者统计了反映较多的两点:(1)毕业论文格式。有较多学生反映了统一的格式不清楚或说明不够详细。这导致毕业论文后期修改格式上消耗时间和精力不少。部门管理者均发放有统一的毕业论文设计(论文)格式,而许多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后来发现格式不符合要求时才引起重视。因此在上交毕业设计(论文)之前需要特别强调格式模板和标准。(2)毕业论文软件系统。论文软件系统困扰部分毕业生,有建议最好开放,方便大家自己论文,自己修改。同时网络上存在乱收费情况,权威性不够。毕业论文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影响。
4 结束语
近年来,大规模扩招给高校有关部门和学生带来了较大压力,也是许多普通高校要面对解决好的问题。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环节,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此抽查分析中,调查问卷设计存在欠缺与不足,抽样的数据不够全面、详细,有待深入、补充和完善。但也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依据,也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者与决策者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
*通讯作者:刘友儿
基金支持: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课题(NO: 2013jzzy-5)
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情况以及接受能力,难度要适中。目前,让本科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有突出的成绩且具备很高的科研素质,往往是不现实的,因为本科生缺乏基本的科研经历,并且受到专业知识结构的限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选题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要求太难过高,不仅预期效果没有达到,反而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反之,选题过于简单,学生只是简单地重复以往的工作,毕业设计的效果就得不到很好地发挥,而且还浪费了毕业设计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及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是设计一个大的框架,以已有基础为依据,把这个较大的课题分成几个互相联系的较小的课题,交给能力不同的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面对任务时会更快的着手,而且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重点培养科研能力
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阶段,实际上是很重要的阶段,培养学生早期科研能力以及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定期检查与指导是很重要的。对于毕业后不想进修的学生,要更加珍惜这段时光,因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步入最后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的磨练,对步入社会、接触实际有很大帮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1.综合运用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每一个零件的选取,每一个结构的合理设计,都要既有理论的依据,又要符合实际的需要。这就需要学生对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回忆与梳理,将理论知识转变成实践的应用,这也是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指导学生重点运用哪方面的知识,强化哪方面的基础,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毕业设计服务。2.合理利用文献资料。科研的必备能力之一是文献检索与应用,熟知前人的成果、降低低水平重复的必要手段是合理有效利用文献资料。由于涉及领域的发展在近几年来十分迅速,选题较新,因此期刊杂志上的论文较多,与此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的专著论述以及文献资料较少,这就要求要合理利用文献资料。学生的能力及时间有限,资料检索和分类工作不可能大规模进行,以便于学生迅速进入毕业设计状态中,往往指定学生对关键性的一些专著和论文进行阅读和翻译。这样学生迅速入题既能够得到保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阅读更多相关资料,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发挥。检索是对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并吸取其精华,同时也是对现有经济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及对比的主要手段,其在拟订基本发展路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依据。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的检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培养,将更快地适应、融入社会并了解国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动态,增强现代化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毕业设计,不仅是本科生学习阶段的一个总结和深化过程,而且对不少学生来讲,是其从事科研活动的起点。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目标的指定,每一个环节的指导,教师都应以提高科研能力为主要的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科研活动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创新能力是对劳动者的根本要求。由于本科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较为有限,所以,毕业设计的重点主要还是在于巩固和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毕业设计就是低水平的重复。教师选题时也要考虑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能把毕业设计的内容规定得过死,应给学生积极探索科学新知、发扬创新精神的广阔空间。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要有意识地加以鼓励和引导。例如有位2013届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思维较为活跃,喜欢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对权威的文献资料提出质疑。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肯定其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分折想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若确实可行,就鼓励其确定研究思路并付诸实施。学生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设定本科生任务时目标不能太高,科研工作不能太难,但是还是有必要锻炼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完整的小系统的能力。只有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科研的门径才会向学生们敞开,学生才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的最终任务是唤醒潜藏在深处的创新意识,而不是告诉学生们怎样去创新。
三、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 评定指标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法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预定学习目标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选题、开题、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奠定基础。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等全面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回顾和总结。经历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科学研究基本素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提高毕业设计的一些方法。
一、毕业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1.学生主动性不足
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课题教学,不进行考试,因此很多学生更本不用心对待。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经历了课程设计等内容,他们对这种实践课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不正确的认识(不用认真对待),对于毕业设计也是抱着这种心态。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时,觉得随大流过去就行了,心思放在了找工作、考研复试等方面,主动性比较差。
2.毕业设计时间不能保障。
学校的招聘会定在3月中旬,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心思未放在毕业设计上,加之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同学要不时地出去找工作;找到工作的同学,需要去新单位实习;考研的同学需要准备研究生的面试。以上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存在抄袭现象
大多数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较为单一,同时高校的扩招造成毕业生人数较多,相应的每个老师就要带10人以上的毕业生,从而导致老师对学生的监督不到位。部分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为了赶进度,直接将其他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模板“照猫画虎”。
4.教师指导时间有限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教师严重短缺。有些指导教师要指导将近二十名学生,再加上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很多教师都没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设计,这些都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5.考核指标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设计的考核指标包含设计说明书、答辩两部分,设计说明书的差异不大,难易判定,只能通过答辩情况来断定,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因此,在答辩的过程中会存在教师提问的问题难度较难统一,答辩过程中,问题的重复率不能太高,所以有些问题会展开提问或增加深度,从而造成得那些毕业设计很积极,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好学生,遇到一些刁钻的问题,造成毕业答辩成绩不理想;而一些学生毕业设计不积极,专业知识一般,但是被提问的问题较简单,答辩成绩反而较好。与此同时,各答辩组的教师会存在着性格上的差异,有的过于严肃使学生紧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的心情和答辩的发挥。
二、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突出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是指从学生选题、开题、撰写论文等直到毕业答辩的过程,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锻炼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等方面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过程管理的中心是学生,重心是设计室,因此应建立健全的设计室管理制度。学生的毕业设计应在固定的教室进行,并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行设计。每天对学生的考勤进行严格管理,并对学生的进度进行抽查,并将考勤、完成进度情况记入最后的毕业设计成绩。同时,学院教务办公室人员不定期抽查考勤情况,并配合学校进行中期阶段普查。对缺勤3次以上的学生进行警告,并将他们定为二次答辩人员,对于缺勤5次以上的学生取消其毕业设计资格。
(2)过程管理的负责人是指导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毕业设计目标,应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数进行控制(10人以内)从而保证其充分的精力。尤其是毕业设计初期,必须对学生的方案设计进行严格把关,为保证学生毕业设计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在后面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对毕业设计进行阶段性的规划,制定每周的设计计划,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阶段性成果。
2.建立合理的答辩考核体系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建立合理的答辩考核体系,可更准确的表达学生的答辩情况。因此,采用模糊评价法能避免评价过程中主观性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根据模糊数学原理,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建立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进行模糊评判的主要步骤如下 (以一级指标为例):
(1)确定评价指标集,U={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成绩};
(2)建立评价尺度集,V={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根据表1中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并运用公式(1)和(2)求得相应的隶属度向量,并根据公式(3)确定最终的隶属度等级。因此,按照上述评分体系,计算可得xx同学最终答辩成绩为90.4分,优。通过实例表明,该评价体系的评判过程更为详细,使得交界处有争议的评判结果更为精确、合理。
三、结论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影响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的因素比较多,有针对性地进行过程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同时,建立合理的答辩考核体系可更真实的反应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并调动学生认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文彬.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5):85-87.
[2]卢红琴,李雪红,叶燕华,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践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up.):251-252.
[3]杨雪华,杨姝,蒋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1):141-143.
[4]丁军霞,常建梅,冯怀平.提高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教师观点,2012.149-150.
[5]王英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成绩评定标准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up.):38-39.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质量 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全面衡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素质的重要尺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搞好毕业设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就目前来讲毕业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所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一、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就业与研究生复试带来的时间冲击。
一般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大都安排在第8学期,而这一学期又刚好是毕业生择业的高峰期,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很多学生的考研复试也在四月底悄然而至,由于复试的权重越来越大,学生们不敢掉以轻心。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2.选题带有盲目性。
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既不了解设计内容又不完全了解自己能力,仅凭兴趣进行选题,结果往往出现不切实际的情况;部分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等等。
3.管理制度不健全,过程监控、指导不到位。
高校的扩招和学生毕业找工作等因素,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从而使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日常考勤、请假、质量过程监控等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学生所有理论课程已结束,而某些课程又安排不紧凑,松松垮垮,拖延了学生的毕业时间。其次,由于指导老师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质量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再次,由于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生扩招的进度,从而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和指导不到位;此外,未对学生明确提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方法,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判习惯于采取宽容的态度。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科学选题。
(1)提前公布设计选题,实行双向选择。
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由指导教师向所在系提交毕业设计选题申报表,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及研究内容和要求。按照学校的规定,原则上一个学生一个题目,即使多个学生做同一个题目,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准备的选题数要多于当年所带的毕业生数,以便给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系里对上报的选题组织评审,通过后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流,实现双向选择;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由系里针对选题过分集中或较少的现象进行平衡协调。
(2)与用人单位结合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市场经济和毕业生的择业形势使学生更关注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后工作的相关程度。因此,广泛地与用人单位联系,把当前亟须解决的技术问题适当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是促使毕业设计内容联系生产实际的有效途径。这种做法还可借助用人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毕业设计模式。
2.高质量的开题。
开题环节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因为学生在准备开题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与题目相关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对即将开始的整个设计工作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对毕业设计中所要涉及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对毕业设计整个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有一个全局的考虑,对毕业设计中的难点问题有一个提前的预判。另外,通过准备开题报告,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起来,对于缺少的知识点通过自学来弥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学生只会等、靠、要的主观意识,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指导。
首先,毕业设计伊始,应组织毕业设计的学生开个见面会,主要阐明毕业设计的意义,宣布毕业设计期间的纪律,介绍毕业设计的一般流程、写开题报告的意义和开题报告的内容、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其次,约定每周汇报制度。汇报会上,每个学生都要讲明自己在过去的一周中主要完成的工作、收获、存在的问题,还有下一周拟解决的问题等。每周汇报制度,既是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一种督促方式,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一种很好的交流渠道,同时还大大地锻炼了学生对材料的组织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汇报会是一种双向交流,导师不只是听汇报,还要指出或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因此师生都要有工作日志手册,学生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凡是与设计题目相关的信息、资料、想法、下一步的工作等等,都要随时记录,及时整理;教师要详细地记录每位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具体的指导内容。
4.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指导教师应认真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并给出指导意见及评分;毕业设计(论文)还应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1名以上教师认真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评分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答辩组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论文)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放过。
总之,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关口。深化毕业设计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世钊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广西高教研究,2002,(3).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080-05
Abstract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check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graduate training. At first, a variety of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n,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is calculated by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re applied to calculate graduation design scores. Finally, a set of complet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graduation design is designed, and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e rationa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quality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ussy comprehensive method
1 前言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基本置于学生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能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后在其工作岗位上的能力发挥,也能对毕业生的择业或继续深造起到很大的影响。客观公正地评定毕业设计的成绩,是保证学生对毕业设计一直拥有热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鉴定过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即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者依据学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态度分别打分,然后采用综合平均法给出一个精确的分数,再以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进行等级划分。这种单一的质量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而也显得不够科学合理。因此,本文研究多种质量评价方法,选择最合理的评价方法,并详细制定出适合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2 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
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在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方法上做了很多深入的探索。
崔颖[1]、马士宾[2]、邓宗伟[3]等人根据我国许多高校沿用传统评价方法评价毕业设计质量的缺点,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设计了一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中信息量丰富,但是对权重的确定主观性较强,对于多目标评价模型的计算过于烦琐。
曹柬、龚峰等人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递阶层次结构,制定出质量评价指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求出各项指标权重,并通过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该方法在解决非结构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当某层上的评价指标过多时,思维一致性难以保证[4-5]。
刘引涛[6]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毕业设计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添加动量因子和变步长的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现了毕业设计综合评价模型。该方法自适应能力强、精度高,但是神经网络的结构没有完整理论的指导。
杨俊辉[7]分析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要素,确定了样本评价矩阵和评价对象灰类,计算灰色评价权矩阵,最后确定毕业设计质量。该方法不仅评定了毕业设计等级,还能进行优劣排序,但是评价指标对结果影响很大,并且对分辨率的选择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
因此,本文通过调研南京林业大学这几年毕业设计的实际过程,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分别设计出指标适量的评分表,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保证结果的一致性。考虑到单人评分与多人评分的差异,采用传统方法与模糊分析法这两种评分方法,单个指导教师评分采用传统方法,指导教师团队、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评分均采用模糊分析法。这样既弥补了模糊综合分析法主观性太强的缺点,又增加了质量评价体系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成绩评定过程科学合理。本文通过实例来证明该体系的可行性。
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 南京林业大学多年来都是依据传统的评分标准(指导教师评分占总分的30%,评阅、答辩教师评分占总分的70%)来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主要是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真实工作过程,只看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过程而给出一个分数显得尤为主观,所以会造成极大的不合理。
因此,本文在综合考虑毕业设计过程和答辩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各方面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后,设计出三类不同的质量评价表,分别为指导教师评价表、指导教师团队评价表和评阅及答辩教师评价表,其中评阅和答辩过程由相同教师团队执行,因而共用一张评价表。每类评价表都分为单个学生毕业设计与团队毕业设计两种模式,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针对独立指导教师和团队指导教师给出不同的计分方法。对于独立指导教师,采用传统方法,这里定义为方法1。即首先将毕业设计中质量评价各个因素作为不同的指标列出,本文将选题质量A1、设计质量A2、学生态度A3、学生能力A4定为一级指标;将实际价值A11、创新性A12、难度A13、工作量A14定义为一级指标A1下的二级指标;将论文结构A21、文字表达能力A22、检索文献能力A23、外文翻译水平A24、图纸/编程质量A25定义为A2下的二级指标;将任务完成情况A31、工作态度A32定义为A3下的二级指标;将发现/解决问题能力A41、语言表达能力A42、运用知识能力A43、创新能力A44、软件应用能力A45定义为A4下的二级指标。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评价,还可以定义三级指标等。
各指标都按满分100分进行打分,并且每层指标都通过层次分析法给出不同的权重。计算分值时将每个一级指标内的二级指标值乘以权重求和,再将每个和乘上对应的一级指标权重求和,最后的分数作为指导教师给出的评价分数。
对于团队指导教师,则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定义为方法2,即构造模糊评价矩阵,求出指标与评语隶属度之间的模糊关系,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等级,并转化为百分制。而对于评阅和答辩教师的计分方法均采用方法2。整个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权重 质量评价体系初步设计完成后,确定评价方法和设计出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评价指标。设计出完整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需要确定各指标权重。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指标权重的确定均采用层次分析法,先构造判断矩阵,再利用方根法,最后求得各指标权重。
以评阅、答辩教师一级指标为例,具体方法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将选题质量A1、设计质量A2、答辩表现A3、学生能力A4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
其中aij为Ai(前者)与Aj(后者)的重要性相比标度。标度的确定如表1所示。如a21=5,表示设计质量比选题质量明显重要。
2)方根法。确定权重采用方根法,本文利用制作Excel表的方式来计算权重,如表2所示。
表2中:①为对每行乘积开n次方,n为矩阵A的阶数;②;③;④;⑤;⑥;⑦为。λmax即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W=[w1 w2 w3 w4]T即为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RI的取值如表3所示。
在表2中,若CR
3 评分原理
方法1评分原理 本文设计的质量评价体系有4个一级指标,由层次分析法算出每级指标的权重后,即得出一级指标权重向量W和4个二级指标权重向量Wi。指导教师对每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打分,形成4个分数向量:X1、X2、X3、X4。则指导教师评分计算公式为:
方法2评分原理
首先,确定毕业设计评语集为V=(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并规定优秀在[90,100]区间,良好在[80,89]区间,中等在[70,79]区间,及格在[60,69]区间,不及格在[0,59]区间。根据各评语区间的均值,对毕业设计评语集赋值为N=[95 84.5 74.5 64.5 29.5]。
其次,在评阅、答辩教师对学生按表格进行打分评价后,对每个一级指标中的二级指标都构造一个模糊评价矩阵R。如对第一个一级指标A1,构造的模糊评价矩阵为:
其中,r111即为一级指标的第一个二级指标对评语“优秀”的隶属度,也就是“选题质量”的“实际价值”对“优秀”的隶属度;r132即为“选题质量”的“难度”对“良好”的隶属度。同理,其他三个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为R2、R3、R4。根据模糊综合法可以确定各一级指标内的二级指标与评语隶属度之间的模糊关系B1、B2、B3、B4,即Bi=Wi・Ri,从而一级指标对评语隶属度的模糊评价矩阵为R=(B1 B2 B3 B4)T。
最后,确定一级指标与评语隶属度之间的模糊关系B=W・R。对B归一化处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等级,则将评阅、答辩教师评分转化为百分制,分数V=B・NT。
4 实例计算
以单独指导教师指导的单独完成一个毕业设计的学生为例,指导教师评价指标如表4所示,评阅、答辩教师评价指标如表5所示。
1)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先通过专家讨论建立判断矩阵。对于指导教师指标,判断矩阵为:
对于评阅、答辩教师指标,判断矩阵A1、A2与指导教师指标相同:
利用方根法求出各指标权重,并都通过一致性检验。指导教师各等级指标权重为:
5 结语
本文设计了适合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计算各指标权重时采用方根法,利用Excel表格计算,简单便捷。并且,这套质量评价体系为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类型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方法,增加了毕业设计体系的灵活性,使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更为公正合理。当然,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各院校应根据各自情况建立适合本校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崔颖,王力纲.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62-163.
[2]马士宾,王丽杰,张彩利.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16-17.
[3]邓宗伟,唐葭,严晓.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体系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4):60-70.
[4]曹柬,方学礼,徐世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评价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20):30-37.
[5]龚峰,陈明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4):769-771.
(一)明确任务
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让学生明确本次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依据研究任务和内容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多种方案,优选最佳方案,最终确定本设计的方案。
(二)确保进度
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规定检查日期,定期召集学生了解设计进度情况。由于现在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一部分学生还处于找工作阶段,如何加强日程管理,成为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严格考勤纪律,督促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毕业设计上。
(三)重视中检
毕业设计期中检查时间大致为5月上旬,督促本科学生按任务书规定的时间和任务在期中检查时略提前完成前半部分的任务,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的设计和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奠定坚实基础,保证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四)耐心指导
由于学生在大学四年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锻炼,对论文写作格式和要求不够清楚。为此,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等各项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同时,针对学生实践知识缺乏等特点,自己动员一切可利用的关系,联系学生下厂参观、学习,让学生增加实践知识,为搞好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五)模拟预答
在正式答辩前,由本人及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对所指导的本科生按照正式答辩的要求进行预答辩,指出毛病,挑出不足,并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逐一指导,并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正式答辩奠定坚实基础。
二、结语
【关键词】土木专业 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 现状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2016教学改革基金项目(YB201603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6-01
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更是一次贴切实际工作的大操练。
“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亦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一次较为系统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调查研究、查阅、获取、分析、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
(2)方案论证、分析比较的能力。
(3)设计、计算、绘图与标准规范的正确选择的能力。
(4)本专业常用手段、设备的应用及相关实验数据的获取及分析处理能力。
(5)外文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6)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报告的能力。
(7)语言表达、思辩能力,阐述观点准确、清楚回答问题的能力。
二、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和难点
土木专业的教学具有理论综合性、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合格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坚实完备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相当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对土木专业人才的需求。毕业论文环节一般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因此不同于之前的每一个学期,这个阶段具有如下特点:
(1)时间短,任务集中。通常毕业论文阶段最多安排14周(国际班为3周),除去后期的评阅、答辩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是12周,这中间还包括上半年的各种节假日(清明、五一、端午等共计3天)。
(2)不安定因素相对集中。毕业前夕,正常情况下学生们完成了全部的课程学习,面临继续深造或走向社会。各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复试今本上的都安排在每年的3-4月份,恰好是毕业论文(设计)启动阶段,鉴于目前越来越大的考研竞争压力,有机会参加复试的学生,都会全力以赴准备复试而无法集中精力于毕业论文(设计),至少会影响两周时间。如果在异地外校复试,还可能更长。部分学生还面临着找工作的现实问题,同样会分散精力和时间。同时,即将毕业走向社会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慌心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投入程度。
(3)参与主体的特点。首先,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参与主体――大学准毕业生们,经过大学本科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基本具备了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必要的实践技能,能够在科学的殿堂里登堂入室了。其次,同学们聪明、热情、好奇、精力旺盛、富于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作为科研队伍的新分子,他们思维敏捷、不受惯性思维的禁锢,出其不意的思想火花甚至会给指导老师以有价值的启发,从而促进课题的进展和深化。
如果说前面两个特点是不利因素的话,那么学生们所具有的特点将会成为他们能够顺利地、并且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潜在有力保障。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大学期间综合性最强的实践训练,时间短任务重,圆满完成毕业论文的任务几乎不允许有明显的失误和偏差,其难度可想而之。
三、我国教学及改革研究现状
土木专业是我国理工科高校的龙头专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历来都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不同历史时期,围绕这一环节开展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层出不穷。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教学资源紧张, 专业课程的学时相对缩减,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 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 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精力投入不够, 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各高校的教育者分别从宏观管理和微观操作,对本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不断的进行创新完善的探索。
四、结语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和创新,虽然各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毕业设计工作也必将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不断探索毕业设计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力求使毕业设计环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途径,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场持久战。只有学校、学校基层单位、教师和学生各方面都予以重视,多投入时间和精力,保证各项制度完善,才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各校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标,进行“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2]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2016年)
关键词: 湖南省高校 生物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改进建议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加强教学管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提高教学质量,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2010年底组织了对全省普通高校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查工作,抽查对象包括来自湖南省19所高校(含二级学院)的普通全日制生物工程专业。我作为评审专家之一,参加了这次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查工作。从各高校提交的1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原件和反映教师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及评阅、评分等情况的相关材料,以及学校关于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相关规定等各方面总体来看,各高校对学生的毕业环节工作非常重视,对毕业论文(设计)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工作手册或规范要求,毕业生文档材料齐全,成绩评定基本合理;部分学校还有详细的指导老师指导记录;有的学校除毕业论文正式稿以外,还留有教师批改痕迹的修改稿;有的学校还备有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光盘电子稿;中南大学的送检材料中甚至有英文撰写的毕业论文,等等。但是,通过抽查也发现了一些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对此我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供同行参考。
1?郾湖南省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方面
生物工程专业隶属工科办学专业,属于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学校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然而,在检查中我们发现19所学校中仅有中南大学等3所提交的材料中显示有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同时,生物工程专业在办学的学科定位上,应该既有别于生物科学专业,又不同于生物技术专业。然而,在提交的毕业论文中,我们发现部分地方院校存在对上述3个专业定位认识不清的现象,论文选题除了存在过于简单的一般性问题以外,甚至存在脱离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要求的原则性问题,例如某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竟然是教学实验室保存的蛙类标本的比较研究,又如某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是关于该校学生膳食结构的问卷调查分析,等等。
1.2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方面
上述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指导老师的素质及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指导老师应当在学生开展毕业环节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都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一些地方院校教师由于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少,科研和教学经费不足,再加上招生规模大,未能做到一人一题,某高校甚至出现了同一名教师指导的三名学生同题的现象,更为恶劣的是三名学生论文中仅有的一张凝胶电泳实验结果图也是相同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不仅仅体现在选题方面,还体现在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程监控方面。尽管有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毕业环节的质量监控,专门绘制了教师指导学生的记录表格,要求教师对于每次的指导情况进行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的详细记录,但是,从材料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少数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和中期对学生无指导、在毕业答辩前突击多次指导的现象,实际上没有实现对学生毕业环节全程指导和监控。
1.3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方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本次抽查的重点之一。学生是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对待毕业环节的态度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各高校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及规范都有具体要求,但是在抽查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学校规范的地方,除了前面提到的论文选题不恰当以外,还有论文中研究背景介绍(即综述部分)篇幅大而正文部分篇幅小、内容空洞、存在东拼西凑的现象、论文字数未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设计图纸绘制及标注不规范等问题。
1.4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方面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院校均制定了一套评定标准,并且大多数院校都实行指导老师评阅、评阅老师审阅和论文(设计)答辩三重打分评定,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成绩要求呈正态分布,优秀比例一般控制在10%―15%。但是,在抽查中我们发现各高校评分普遍存在偏高的现象。另外,在评语撰写方面,许多学校的评语均采用通用性语句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过程、论文撰写质量及答辩效果等方面进行描述,如该生实验工作积极主动、论文书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思路清晰等,缺乏对学生具体工作的个性化评价。
2?郾改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建议
2.1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
选题是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原则上,选题应避免过大或过小、过易或过难。学生进入毕业环节前,各院校应根据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实验室规模及师资队伍情况,确定分别开展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公开征集专业教师甚至学生自己的论文(设计)题目并进行认真审查和可行性分析。然后将获得批准的题目及相关指导老师情况向学生公布,让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要做的题目及相关指导老师,并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微调。这样既可以避免选题不符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情况发生,又可以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加强指导老师队伍的建设
指导老师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选题和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进行修改及成绩评定等,因此,对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存在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部分院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工程方面知识背景的教师,造成无法开展毕业设计,只能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主观因素则是有些指导老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认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学生做不出什么成果,不愿意花费精力对本科生进行认真指导。因此,各院校一方面应当根据自身师资队伍结构现状,适当引进能够指导毕业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适应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制度管理,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杜绝毕业环节教学事故的发生,同时制定适当的奖励措施,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2.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都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不仅时间较短,而且往往受到学生考研复试、求职应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或不太负责任。指导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意识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能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后一项标志性作业,也是对自己四年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提高的一次难得机会。另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到生物工程相关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通过真题真做,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同时也为学生开辟就业的绿色通道。
2.4完善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应当做到全面、客观、公开和公正,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即指导老师从学生开展毕业工作中的表现等方面给予的考核成绩,论文(设计)评阅教师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撰写质量方面给予的书面材料成绩,以及答辩委员会教师对学生毕业现场答辩表现给予的打分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从众多毕业论文(设计)中评定出真正优秀的代表作品,在使应届毕业生心悦诚服的同时,对于下一届毕业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环节也有辐射示范作用。另外,教师在撰写评审意见时应当注意:既然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人一题,毕业答辩时回答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对学生的评语当然应该具有针对性,切忌使用过多俗话、套话等没有实质性内容的通用性语句,这也是对学生历经数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一种尊重与肯定。
3?郾结语
湖南省许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属于新办专业,都处于积累办学经验的起步阶段,正因如此,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选择了生物工程专业作为2010年的重点抽查对象,对毕业论文(设计)开展了抽查工作。虽然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已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反馈给了各高校,但我觉得毕业环节当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可能具有普遍性,因此将参加抽查工作的心得体会撰写成文,供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同行参考,希望共同促进我国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新时期的生物工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勋,周海梦.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27-29.
[2]杨宇,柳建设,周洪波等.生物工程新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7,14:8-9.
[3]惠明.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147-149.
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是指从事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等中的规则。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社会性。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有重要价值的发明和发现(包括科学中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提出),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之外,几乎都是在他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创造而来的;几乎都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绝大多数也都要使用公共资源。即使是完全由个人辛勤探索获得的成果。要成为被他人承认的知识,也需要一个由人们进行独立判断并决定是否接受的过程。这种社会本性决定了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在于公认的学术规范平台上。
2.学术规范可以减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易错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之所以容易犯错误,一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极为复杂,且又不断发展变化,任何研究都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二是因为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都受着自身条件的制约,如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个人情感等等的局限,这就使得个人对研究课题的认识和把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和错误,因此需要相应的规范,需要学术共同体来共同努力以尽可能减少这些偏差和错误。
3.学术规范可以消除个人机会主义倾向。如果没有必要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不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可能想方设法地去走捷径、去投机取巧地多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甚至会出现种种越轨的行为,如伪造、作假、抄袭、剽窃等等,必将严重地损害个人、单位以至整个研究领域的声誉。
二、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考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规范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虽然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研究目的,导致研究过程差别很大,但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毕业设计还是有一套通行的研究方法,通行的毕业论文研究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或确定研究对象;文献研读分析,提出研究问题;围绕文献进行综述,论证研究现状和本研究的起点;(2)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模型构建,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案;(3)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分析,解答各研究问题;(4)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分析等。由此可见,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必须应该将毕业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规范、研究过程的方法介绍等,以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我国每年有大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通过,但在国际、国内引用的却很少,原因就在于所用得研究方法不明确,所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合理正确就很难判断,只有清晰合理的研究过程才是证明其研究结果有效性的主要尺度。
2.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建设。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至少应包括:(1)选题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对于论文的质量和价值具有决定意义,着眼于选题的质量,主要是看选题是否有新意。(2)观点规范。观点是否鲜明、正确,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性。(3)论据规范。论据是否充分、翔实,论据要具有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正确性,要能有力地阐述观点。(4)论证规范。论证是否严密,富有逻辑性。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言之有序。天衣无缝。做到概念判断准确,有层次、有条理地阐明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5)结构规范。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绪论、本论、结论各部分的主次详略要得当,段落划分要合适,全文要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6)语言规范。语言是否符合论文的语体风格,是否准确、简明、平易、通畅。(7)格式规范。格式是否规范、项目构成是否完整。毕业论文应由以下项目构成:封面、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每一项目都应符合规范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3.加强指导,实施指导教师责任制。职业技术教育指导教师责任制是指负责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包括:(1)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选题,确定研究方向,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存在问题;(2)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查阅相关文献,介绍查阅方法,搜集该选题前沿资料及相关信息;(3)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分析等;(4)负责设计调查(实验)大纲、实施方案,分析是否切实可行;(5)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实验研究方案)的撰写,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帮助本科生立论和分析调查(实验)结果;(6)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按规定格式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如毕业论文结构规范,中外文摘准确,参考文献引录正确等;(7)本科生撰写完成毕业论文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毕业论文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问题,写出有针对性的鉴定意见;(8)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论文答辩,针对毕业论文答辩中提出的问题,指导本科生进行修改;(9)通过答辩后,负责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按考核标准和答辩情况评定最后成绩。
4.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过程制度的规范建设。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评审中,由评阅人和专家共同构成学位论文评阅组,评阅组人员的组成中通常至少应有一名同一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送审到提交评阅意见应保证评阅人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评阅论文。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当聘请同行专家和校友作评阅人,增强了论文的认同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各职业技术高等院校对于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应该采用量化的方法,在本科生学士学位评审过程中,分项、分栏列出对论文评阅的要求,对毕业论文选题的先进性、论文结论的正确性、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主要贡献、论文的错误及有待讨论的方面、对论文的修改意见等分项评审给出鲜明、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这种量化的做法使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更有依据,一方面要求作者综合考虑论文的各个方面,不应忽视论文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激励评审人尤其是专家提出具体中肯的意见,使论文评审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师生 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51-03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教育部于2004年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然而,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扩招带来的资源紧张和管理难度的不断增大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1]同时,论文购买、、伪造数据等问题的曝光,以及学士论文抄袭剽窃[2]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受到社会质疑。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各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作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主体的高校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和行为将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江苏高校师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行为和需求,为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文章以江苏省普通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为问卷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3月~5月先后在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工学院、常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南京市大学生招聘会现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师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上的时间精力投入、沟通交流、认知态度,以及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条件保障等。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3.2%;理工类、经管类、文史法哲教育类、农林医药类学生分别占46.1%、34.1%、11.7%和5.9%,艺体等其他类别学生较少。运用SPSS建数据库,对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认知、行为与需求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在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工学院和江苏大学对教师进行实地访谈,共访谈教师17人,其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6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人;受访教师的专业类别主要为理工类和经管类。
二、主要结果
(一)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态度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60.9%的调查对象认为本科最后一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实习或找工作,其次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复习考研,这分别占18.5%和17.5%,还有约3.1%的调查对象选择通过补考等其他事项。尽管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但调查对象中,74.1%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为无所谓和没必要的分别占15.2%和12.7%。在教师访谈中,教师普遍认为有必要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一位教师在访谈中说:“有必要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多一个教学工作流程。”
同时,问卷调查对象对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到定稿的预期完成时间差异较大,平均值为64.2天,标准差为50.6天,预期时间分布为:1个月以内占37.4%,1~2个月占25.3%,2~3个月占16.4%,3个月及以上占20.9%。而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预期收获,巩固专业知识居首位,占71.8%,其次是训练科研能力,占51.0%,再次是提高写作水平,占49.9%,认为能增加交流能力、师生了解、团队合作和接触社会现实的比例在30%~40%之间,只有3.8%的人认为没有收获(详见图1)。
图1 大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预期收获
(二)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准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前期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积累的综合体现。在1183名调查对象中,16.3%的调查对象没有课程设计 / 论文写作经历,61.4%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竞赛实践活动。在有前期课程设计 / 论文写作或竞赛实践活动经历的调查对象中,参与课程 / 竞赛训练次数不多(详见表1)。在日常学习中,只有25.8%的调查对象经常关注搜集相关学术论文资料,60.7%的调查对象偶尔关注,13.6%的调查对象几乎不关注或从没留意。调查还发现,41.9%的调查对象参加过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讲座 / 课程,其中,认为很有帮助、有帮助和有点帮助的比例分别为6.9%、27.8%和55.9%,只有9.4%的调查对象感觉说不清或没有帮助。
表1 调查对象参与课程 / 竞赛训练情况
(三)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情况
调查时,93.7%的调查对象已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确定方式以师生双向选择居多,占47.8%,其次是统一指定,再次分别是学生选教师和教师选学生,还有2.1%的学生不知道是如何确定的(详见图2)。指导教师的职称以高级职称居多,教授和副教授各占30.9%,讲师占30.7%,助教占0.7%,另有6.8%的学生不知道指导教师的职称。实地访谈结果表明,各高校、同一高校不同院系导师确定方式不同,有低年级就实行导师制的,有双向选择的,也有统一指定导师的。通常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项目的学生会继续跟着指导教师做毕业设计(论文)。
图2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确定方式
调查对象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导师指定和自身兴趣,两者分别占37.8%和36.0%,来自导师科研项目的占15.0%,来自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占6.4%,2.6%尚未确定,其余来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其他选题。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沟通方式多样化,以当面指导为主,占69.7%,电话指导和网络信息比例相当,分别占31.4%和30.0%,尚有0.8%的调查对象未与指导教师联系过。访谈中,教师也表示:“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有网上、信息、电话、QQ交流”。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从程序、选题、字数、格式、参考文献、外文翻译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要求。
(四)主要问题
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时间投入不足,这占调查总体的57.1%。其他突出问题有:不知如何写论文,占44.5%;外语翻译困难,占29.3%;自己重视不够,占24.6%;经费设备有限,占22.5%;缺乏教师指导,占20.7%;不知如何选题,占17.7%;抄袭/同学,占3.3%;其他的如专业知识不足等,占0.3%。对突出存在的时间投入不足、不知如何写论文两类问题深入分析表明,不同专业类别学生之间差异显著。理工类学生自认为时间投入不足的比例最大,文史法哲教育类学生次之;而农林医药类学生不知如何写论文的比例最大,文史法哲教育类学生次之(详见表2)。实地访谈结果表明,尽管多数高校明文规定每个教师最多带6~8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但有的院系由于师生比偏高,存在一个教师带20多名学生的情况,加之教师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繁忙,导致无暇顾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访谈中,教师也多次提到“现在的学生不重视不努力,论文质量下去了,日常教学也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最主要取决于导师的责任心”。
表2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主要存在问题的列联分析
注:*表明在0.05显著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
(五)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希望指导教师在研究方法、知识运用和创新思维三方面予以指导,选择比例分别为39.9%、38.0%和30.2%,而选择需要格式规范方面指导的比例仅为12.8%。实地访谈显示,教师最大的需求是学校优化管理、认定实践竞赛指导教师工作量、打通实践竞赛与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多数高校采用或即将采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过程管理,但在网上提交材料的同时往往需要教师提交纸质材料,教师认为“系统、纸质材料都用,工作量大,没有体现优势”。有的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没有工作量,教师坦言“没有工作量,教师积极性不高”。同时,打通实践竞赛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利于学生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撰写高水平毕业设计(论文)。教师表示“有了前期投入,后期好做多了”。
三、结论与建议
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工作,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本次研究中高校师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行为、存在问题与需求,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教育,深化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尽管74.1%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但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列为大四学年最重要的事情,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一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由此造成大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而相关研究表明,整个过程没有三四个月踏踏实实地工作,很难做出高水平的毕业设计(论文)。[3]因此,学校、教师要加强教育,使大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处理好实习/找工作、考研和毕业设计(论文)三者间的关系,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必要的时间精力投入。
第二,夯实基础,强化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理论与实践能力。
一方面,有41.9%的调查对象参加过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讲座 / 课程,且九成以上的参与者认为指导讲座 / 课程对毕业论文(设计)有帮助;另一方面,六成以上的学生没有参与过竞赛 / 实践活动,近两成的学生没有课程设计/论文写作经验,导致学生前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准备不充分,缺乏撰写高水平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借鉴基于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构建的本科毕业论文训练体系[4],建议高校将课程论文常态化、学年论文制度化。同时,打通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关联,使毕业设计(论文)建立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第三,优化管理,发挥教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引领与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条件和质量保证。[5]高校要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境,一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另一方面精简管理程序,减轻教师负担,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中。同时,应认定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竞赛活动的工作量和业绩,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此相应,教师应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深入实地调研,开展原创性、应用型研究工作,在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积极主动发挥作用,根据不同专业类学生需求和各阶段工作特点,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水根.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6):78-79.
[2] 何方永.高校学士论文抄袭的原因与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68-70.
[3] 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11(11):56-58.
各院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 34 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2020]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规范管理,科学引用文献资料,杜绝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学校决定对部分 202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采用“中国知网”大学生系统进行检测。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测范围
按照2021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5%抽检毕业论文(设计),覆盖全部本科专业。具体抽测学生名单由教务处按学生学号统一抽取(见附件1)。
二、检测方式与要求 1、待检测论文(设计)的格式应符合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撰写要求,学生以 word 文档形式提交毕业论文(设计)全文电子版。
每篇论文电子版文件名命名格式为“学生姓名_学号_ 论文名称.doc”,例如“张三_117XXXXXXX_XXX.doc”。
2、各院系将被检测的毕业论文(设计)全文电子版报送教务处,教务处在三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反馈给院系本科教学办公室,并由本科教学办公室反馈给学生。
三、相关工作安排
1、4月30日(周五)前,各院系将本单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具体要求报教务处备案。
2、5月6日(周四)前,各院系将抽取的毕业论文(设计)全文电子版、附件1(补充论文题目)提交到教务处。
3、重复率检测结果仅作为评判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参考依据。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复制率超过本院系要求的、需经修改再次进行重复率检测。
4、如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由院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最终审议。
5、教务处将重复率检测结果通报各院系,对于重复率较高的专业予以重点关注并加大下一年的抽检比例。
希望各院系广大师生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共同维护我校本科教学良好声誉,促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短短几年内全国各高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数量有了数倍的增长。通过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了高校体制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结构调整。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科与专业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暴露出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呈下滑趋势因此,因此,必须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一、构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师资、设备、实验室和图书等教学资源紧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有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各个高校都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和各类资格考试的认证中去,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时间补修其它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教学单位也非常重视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也重视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学历、职称的提高,对学生无从顾及。可以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瓶颈因素。
(二)教学经费、资源不足。虽然各个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师资,加强硬件建设,但是相对学生数量的骤增,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匮乏已经是各个高校暴露得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学生,刚刚留校的助教就开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实验室容纳几十人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绝不可能提高。
(三)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生数量大,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多样,学校采用笼统、粗放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形成针不同专业的“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案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抄袭、代做等情况不能完全无法控制,也是各个高校出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估工作只局限于学校的层次,没有形成校、院二级评估机制,而且评估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真正发挥评估工作的真正作用。
(六)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选题、答辩考核是否严格、公平和公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同时如何能更准确、更规范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总之,抓好毕业论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渐完善它。
转贴于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2]
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组织系统。要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职责清晰的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通常由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它主要包括校长、分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起着决策指挥、管理执行、监督评价的功能,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第二层次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第四层次是学生,通过学生反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3]。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制度系统。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与优化的建设机制,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应根据教育规律、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以及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政策,而且学院也应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文件,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系统,涵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方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反馈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对于能否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可分为管理反馈信息、教师反馈信息、学生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来自于管理层,主要是学院级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者;教师反馈信息来自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来自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通过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开展阶段式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存档检查)、建立多层次的反馈渠道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教育理论问题,又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在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涉及到学校中很多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教师和一届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受他们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监控正常运作。要使质量监控正常运作和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建立质量监控的评价标准,可以使质量监控能有的放矢;建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积极性。另外,要优化质量监控环节,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体系。
(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任务,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同时,应该随时掌握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四)分阶段实施,实现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形成长效管理。
总之,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设计(论文)的质量。全国各类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深入、持续的创新,不断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静年,潘小帆.走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3~4
2.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66~68
关键词:毕业设计;数学类专业;教育研究;理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07-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数学类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养、提高本科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数学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锻炼,这必然会影响到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已有一些文献考虑了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相关问题。[1][2]等探讨了如何改进高师数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3][4]等分析了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构成。本文以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设计为例,分析了(理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设本科毕设课、毕业论文部分盲审等改进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以多年来指导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为基础,结合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作者发现(理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指导教师不够重视本科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成绩与学生的就业、再深造关系不大,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过关即可,没有认真对待。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不严格,也是学生、指导教师忽视该环节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因此要想学好必须付出努力。然而,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觉得可以完全放松了,没有目标,学习懒散,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从而没有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以至于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文献看不懂,理论分析、数值实验都有困难。
(三)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时间冲突
本科毕业设计大多从第七、八学期开始,此时正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间。学生真正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四)选题不适合学生
有些毕业设计的题目太难或太简单,太难的题目学生很难完成,太简单的题目不能有效地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设计的题目大多是导师指定的,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不感兴趣。
三、改进措施
针对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本科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科学性,因此要想较好地完成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必须尽早做好前期准备与积累。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在授课时,要加强对课程背景、应用的介绍,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2.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让学生学会使用常见的中文、英文数据库查阅所需的资料与文献。
3.在某些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考核中设置Project环节,锻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小论文的能力。
4.第五学期开设关于毕业设计的介绍说明会,向学生说明毕业设计的意义,基本步骤,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等,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也可以早做准备。
(二)提前毕业设计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大部分从第七或第八学期开始,此时正值学生考研、找工作,严重占用了毕业论文的时间。因此,可以适当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时间,在第四学期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始毕业论文。具体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应努力将教学与科研结合,介绍一些相关的科研问题以及研究状况,上课期间多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合适的问题。如果学生有兴趣,则可以此为基础,开展毕业设计。
2.在三年级开设学术讲座,请各位老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介绍相关的学科前沿问题及研究现状,有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加入老师的研究小组,尽早开始毕业设计。
3.多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或数学建模活动,以此为基础,完成毕业设计。
(三)在第七、第八学期开设毕业设计课程
毕业设计期间,学生无统一管理,如一盘散沙,是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如果开设毕业设计课程,加强平时管理,会大大改善学生平时不努力,答辩前临时粘贴拼凑论文的现象。
由于毕业设计选题的任意性,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依据学科方向,每个方向选择1个老师,由这些老师共同任课。作者认为,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的意义,撰写数学论文的方法,常见的英文数学词汇,学生轮流汇报毕业设计进展。
(四)完善毕业论文的选题模式、健全评阅与答辩制度,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管
以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为例,毕业论文的选题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通常首先由教师给出题目,学生进行选择。然而由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有限,往往对所给题目的方向不了解,只是稀里糊涂地选择。因此,在选题前最好由老师对自己的题目进行介绍,便于学生选择,也会有利于后续的毕业设计工作。此外,为了保证毕业设计题目难度适中,各教研室应对本教研室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依据理工科院校数学系学生的知识结构,去掉太难或太简单的题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评分的公平、公正,毕业论文的评阅应由院系统一按照学生的论文方向指定教师,还需要在制度上约束评审老师,杜绝应付行为。此外,要严肃评阅、答辩纪律,对于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应延缓答辩。
学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应加强。虽然多数学校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查,但往往仅限于检查论文的格式。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最好每年抽查一部分毕业论文进行校外盲审。
参考文献:
[1]刘小松.高师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论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54-55.
[2]栾庆芳.关于高师数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若干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25-28.
[3]李开慧.关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引起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1):93-95.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大多数学生面临考研、就业的压力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分析了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本科毕业设计的本科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一点建议,用本硕科研协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论文);本科教学改革;本硕科研协作;教学质量
在日益竞争的高等教下,高校的教育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与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还是学生从事电力相关行业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最初尝试。毕业设计的学习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增强理论知识还能进一步了解行业标准、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软件,认识行业市场,最终提高其专业素养。通过方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和尝试,正确引导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毕业设计成为学生深造和就业过程中提升能力的良好平台,也是增强学生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教育环节。
一、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选题环节具有盲目性。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与价值。选题需要学生在大量查阅本专业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毕业去向选题,才能使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而学校往往在公布各位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题目后,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选择自己的题目,对于从未从事科研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了解毕业题目涉及的内容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在选题方面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盲目性。
其次,毕业设计时间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指导教师对学生“一对多”式的指导与监督难以在短期内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1]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包括调查研究、检索中外文献资料、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研究、试验数据处理、论文的撰写、绘图等工作。对于刚刚尝试科学研究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逐一把关,详细指导。由于时间短师资力量的匮乏,使毕业生还没来得及了解选题就开始盲目实验或计算;研究结果未经过多思考就要开始撰写论文,使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毕业论文水平差强人意。
最后,毕业设计过程中缺少团队的配合精神。培养团队精神是当前高校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必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毕业设计撰写过程中反映了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中缺乏团队合作训练的这种弊端。在根据老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立的搜索、整理、分析材料,整个过程缺乏相应的配合与协调,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有所下降。[2,3]
二、教改分析与实施计划
随着每年毕业生考研数量的增加,我院每年升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比例增加。在研究生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新生入学后学习效率普遍较低,专业知识不扎实,不能尽快了解导师的研究课题。为了夯实研究生入学后的专业基础,提高其科研能力,有必要使一部分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在辅助指导毕业设计导师完成本科毕业指导的过程中,做到温故知新,为深入本专业科研领域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鉴于以上分析,本教改研究小组提出基于“本—硕科研协作”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第一,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为学生精心讲解毕业设计的基本知识。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及难点内容,组织研究生与本科生讨论,要求学生做有准备的发言,并建立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一对一”学习模式,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水平;并对指导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动性。
第二,“本—硕科研协作”的毕业设计指导体制可以淡化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概念界限,充分鼓励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动性,让研究生参与设计过程,更深入的了解其导师的研究方向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长,并增强了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在兼顾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和毕业生市场需求和岗位技能的前提下,建立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互动,及时吸取研究生学习的经验,拓展视野。
第四,“本—硕科研协作”的毕业设计指导体制可以减少本科学生选题的盲目性。根据固有的毕业设计模式下,这一指导体制缩短了本科学生在了解题目内在内容必要时间,并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检索文献,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研究、试验数据处理、论文的撰写、绘图等工作。避免了毕业生还没来得及了解选题就开始盲目实验、计算或者未经过多思考就要开始撰写论文;不会导致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三、教学改革探索初步成果
经过这次教学改革探索,使我校的2014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受益匪浅,在访问毕业生学生中一致认为“本—硕科研协作”为基础的毕业设计模式,协作体现在教师协作指导,学生协作学习;这样的体制指导,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及时的吸取研究生的经验,拓展视野,提高能动性、创新性、写作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团队配合精神。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查阅资料—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其他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同时,也增加了研究生的学习,能深入的快速的进入老师的研究团队中,也充分发挥了指导教师的专长。这一体制的改革获得学院领导以及校领导的一致认可并初步打算在全校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辉,张记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分析及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王娜,西凤茹.本科设计(论文)改革思路[J].中国冶金教育,2011.
毕业设计是数学类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养、提高本科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数学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锻炼,这必然会影响到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已有一些文献考虑了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相关问题。[1][2]等探讨了如何改进高师数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3][4]等分析了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构成。本文以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设计为例,分析了(理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设本科毕设课、毕业论文部分盲审等改进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以多年来指导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为基础,结合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作者发现(理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指导教师不够重视本科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成绩与学生的就业、再深造关系不大,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过关即可,没有认真对待。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不严格,也是学生、指导教师忽视该环节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因此要想学好必须付出努力。然而,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觉得可以完全放松了,没有目标,学习懒散,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从而没有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以至于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文献看不懂,理论分析、数值实验都有困难。
(三)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时间冲突
本科毕业设计大多从第七、八学期开始,此时正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间。学生真正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四)选题不适合学生
有些毕业设计的题目太难或太简单,太难的题目学生很难完成,太简单的题目不能有效地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设计的题目大多是导师指定的,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不感兴趣。
三、改进措施
针对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本科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科学性,因此要想较好地完成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必须尽早做好前期准备与积累。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教师在授课时,要加强对课程背景、应用的介绍,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2.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让学生学会使用常见的中文、英文数据库查阅所需的资料与文献。3.在某些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考核中设置Pro-ject环节,锻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小论文的能力。4.第五学期开设关于毕业设计的介绍说明会,向学生说明毕业设计的意义,基本步骤,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等,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也可以早做准备。
(二)提前毕业设计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大部分从第七或第八学期开始,此时正值学生考研、找工作,严重占用了毕业论文的时间。因此,可以适当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时间,在第四学期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始毕业论文。具体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应努力将教学与科研结合,介绍一些相关的科研问题以及研究状况,上课期间多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合适的问题。如果学生有兴趣,则可以此为基础,开展毕业设计。2.在三年级开设学术讲座,请各位老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介绍相关的学科前沿问题及研究现状,有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加入老师的研究小组,尽早开始毕业设计。3.多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或数学建模活动,以此为基础,完成毕业设计。
(三)在第七、第八学期开设毕业设计课程
毕业设计期间,学生无统一管理,如一盘散沙,是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如果开设毕业设计课程,加强平时管理,会大大改善学生平时不努力,答辩前临时粘贴拼凑论文的现象。由于毕业设计选题的任意性,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依据学科方向,每个方向选择1个老师,由这些老师共同任课。作者认为,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的意义,撰写数学论文的方法,常见的英文数学词汇,学生轮流汇报毕业设计进展。
(四)完善毕业论文的选题模式、健全评阅与答辩制度,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