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技能论文范文

护理技能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技能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理技能论文

第1篇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本组护士护理技能各维度及总分与全国常模评分比较

2.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士护理软技能评分比较

3讨论

3.1护理软技能的重要性护理软技能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关键。周向萍认为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开展护理软技能,能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真正达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目的。张建梅等认为强化护士护理软技能培训,可提高其综合素质、职业情感和主动服务意识,有助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顺利开展。护理专业是一个服务性的专业,需要高度的情感力。软技能在提升护理品质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首次运用软技能测评量表,对南昌市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以了解护士软技能现状,对以后的培训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3.2护理软技能总体水平状况本组护士人际关系技能、组织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职业情操维度评分及护理软技能总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一方面由于目前护理队伍学历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因本研究抽取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医院的护士,随着软技能培训的增多,提高了护士护理软技能能力,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3影响因素

3.3.1工作年限工作年限<10年与16~20年者组织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职业情操评分呈增高的趋势,但工作年限≥20年者职业情操技能减少,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护士不断积累经验,各方面护理软技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组织管理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但工作年限≥20年者年龄普遍偏大,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弱,加之领导不重视,其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影响职业情操的因素很多,赵芳芳等认为护士对工作态度与工作负荷重有关,且工作年限越长,越易出现工作热情下降,从而导致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

3.3.2婚姻状况未婚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组织管理技能及自我管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已婚者(P<0.05),说明已婚护士与未婚护士相比,在工作外需承担家庭责任、经济压力,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对工作的积极性均弱于未婚护士。

3.3.3受聘形式正式在编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组织管理技能评分高于合同聘用制护士(P<0.05),与以往调查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正式在编护士培训、进修机会及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多有关。而合同聘用制护士年龄小、工龄低、接触社会时间短、社会阅历少,不善于利用和支配周围有利的资源,其组织管理能力稍差。

3.3.4医院等级三级医院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人际关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及职业情操评分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P<0.05),一方面在入院选拔时,三级医院对新护士的整体素质要求较二级医院及其他医院高;另一方面,三级医院后期培训严格,定期会组织各种培训和考试,不断引进新知识来提高护士的整体水平。二级医院患者及病种较少,对护士要求较低,故二级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护士培训,增加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其学习意识。

3.3.5文化程度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组织管理技能及职业情操评分均呈增加的趋势,文化程度高者综合素质较高、理解分析问题能力强,学习课程类型范围面较广,为进入临床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进入临床后能迅速适应环境,加上求知欲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其护理软技能较强。护理管理者应挖掘每个人的优势和潜力,为低学历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提升其护理软技能的能力。

4小结

第2篇

职业技能竞赛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岗位能力来命题的,它将国际最新执行标准引入竞赛的评价体系,竞赛的评分标准注重与临床接轨。职业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主要有:有利于选择教学内容;有利于改革实训方式;有利于更新课程模式。职业技能竞赛教学法让学生分别担任竞赛者(护士)、病人、评委,教师担任总评委,学生在竞赛及角色扮演中学习知识,既锻炼了语言交流能力,又能从角色中领会到该项护理操作技术的含义,为将来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基础,并且在设疑、提问、讨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单项灌输,而是一种双向互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选择我校2010级中职三年制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完成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正在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在该年级12个护理班级中整群随机抽样,抽出2个班,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组,共60名学生;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共59名学生。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学习态度、生源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方法

两组学生均由同一教师授课,在护理学基础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理论课学习结束后进行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对照组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教学法。2.2.1传统教学法该教学法是在护理技术实训课前,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用物,按程序上实验课,即教师组织教学—目标展示—讲授新课—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归纳总结—课堂反馈—技能考核。上课过程中强调程序精确、操作规范。2.2.2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教学法(1)教师准备。教师在职业技能竞赛实训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周密的课堂设计,包括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明确教学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竞赛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不同护理操作,引进全国各地护理技能竞赛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或使用广西卫生厅出版的《护理技术操作55项》选择案例,复印后发给全班学生,提前7天做好引导预习。(2)人员组成。由任课教师、实验员及实验组学生组成。(3)明确任务。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时向学生说明该项护理技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注意事项,围绕该项护理技术向学生提出环境布置及实验要求并设疑。如氧气吸入疗法技术中,哪些病人适合高流量氧气吸入?哪些病人适合中流量氧气吸入?哪些病人适合低流量氧气吸入?氧气吸入过量会出现什么症状?要求每位学生书写提纲,交给教师审阅,预习准备时间为7天。(4)划分竞赛小组。根据学校实验设备情况及条件来划分小组,每组学生人数3~6人不等,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做好本小组的分工和协调工作。(5)场景布置。模拟医院布局,根据不同护理操作来设置,如急诊抢救室、住院部、治疗室等,环境布置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6)职业护理技能竞赛演示。以组为单位,组员轮流扮演竞赛者(护士)、病人(与病人进行沟通,但操作是在高端模拟人身上进行),其余组员当评委(负责评价本组护士及病人的优缺点);教师和实验员是总评委。(7)教学反馈。竞赛教学结束后,先由小组长汇总本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学生报告本组实验课的学习情况、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简明扼要地总结实验操作要点、沟通的注意事项并进行评估。(8)技能考核。根据实训课的学时及内容要求选择考核方式,如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疗法等每位学生必须考,分别选取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及实验员当评委;又如口腔护理抽一个组的一位学生操作,教师、实验员及全班学生当评委,成绩记为平时成绩,并作为本组其他学生的成绩。

2.3评价方法及统计学方法

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单项技能考核标准参照全国护理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如从用物准备、仪表仪容、案例评估、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分析和处理问题、操作流畅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分。本次主要选取两组学生氧气吸入疗法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将数据输入SPSS10.0软件包,计算均数和标准差,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检验,取α=0.01。(2)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医院护理专家(10人)、同行教师(15人)及学生评委(40人)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采用描述性评价。问卷从教学态度、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设计[1],共包含18个子项目,每个项目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经统计汇总得出结果。

3结果

表1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氧气吸入疗法技能考核成绩高(P<0.01),可见实验组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表2显示,竞赛教学法(实验组)的教学效果评价优于传统教学法(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4讨论

4.1竞赛教学法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4.1.1有助于学生学到专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职业技能竞赛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岗位能力来命题的,将国际最新执行标准引入竞赛的评价体系,竞赛的评分标准注重与临床接轨。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新的医学护理技术不能及时转化为实训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内容脱离临床的现象,导致中职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及工作中很难适应临床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只有把护理竞赛内容引入实训教学,学生才能学到临床发展的前沿技术。4.1.2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护理技能竞赛将新的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相结合,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不注重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现象。为贴近临床护理工作,技能竞赛引入病例分析,学生结合病例分析病人的需要,在操作中注重护患沟通,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这需要学生有判断、分析能力,需要护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4.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竞赛教学过程中,需要角色之间的配合、语言交流与沟通,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及社会交往能力。4.1.4有助于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竞赛教学法通过创设与临床护理工作相类似的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并通过角色扮演缩短了学生与病人、学生与护士、学生与临床护理工作之间的距离,学生既学习到了相关的护理知识,又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其今后工作的开展与实施。4.1.5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竞赛教学法设定情境,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使学生进入角色,发散思维,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激发想像力,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4.1.6有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评判性思维是当今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护理技能竞赛设定情境、模拟病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何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从而使学生形成评判性思维。4.1.7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职业技能竞赛体现出的对职业教育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要求,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容,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及临床实际,精心构思设计,在学生竞赛前、中、后期做好引导。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有利于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2竞赛教学法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不足及对策

(1)在竞赛教学实施之初,由于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短时间内不能适应,甚至一些学生认为教学过程中存在“时效矛盾”,即在预习时需要“浪费时间”查阅资料,对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影响教学的实施。发现问题后,教师应积极找出问题的关键,组织学生座谈,积极引导学生,详细解释竞赛教学的优势,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还有少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或学习较被动,教师积极引导,后经不断实践,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应加大教学宣传力度,引导学生,使其逐渐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2)实施竞赛教学法时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在实施教学前,教师应做好课前布置,如根据学校的设备、课时给学生分组,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的重难点、竞赛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不同护理操作,引进全国各地护理技能竞赛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且选择的案例、设疑都要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临床要求,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引导不同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及奉献精神。

5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单元,多元文化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护理操作技能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来华投资、旅游、交流、留学、探亲的境外人士逐年增加,涉外医疗市场进一步扩大,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以人为本的多元文化护理成为人们健康的保障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是提供文化照顾及注意“文化安全性”的前提。而我国的多元文化护理起步较晚,护士的多元文化护理水平亟待提高。我院目前有2个护理单元开展了涉外医疗,为使护士更新护理观念,增强多元文化护理能力,适应现代护理中的新要求,从2006年开始对我院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个涉外护理单元的护士53人,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28.8岁。学历:

中专21人,大专8人,本科24人;职称:护士23人,护师19人,主管护师11人;工作年限:1~年27人,5~年7人,10b年12人,21~23年7人;英语水平:

三级以下30人,三级6人,四级17人。1.2方法1.2.I培训方法I.2.I.1引导护士广泛接触异域文化材料,提高人文素养①在科室开设学习园地,摆放一些涉及各国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的报刊、杂志、书籍,让护士可以在闲暇之余加强阅读。②提供关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文地理知识的光盘,一旦收治来自这些国家、地区的患者,护士可立即查阅到相应的风俗、礼仪。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民族地区的习俗、人文地理等来缩短相互的差距,了解他们的需要,促进有效沟通。③每2个月举办1次文化专题讲座,介绍有特色的中外文化,会后展开讨论。

1.2.1.2狠抓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护士长或护理骨干每2周进行1次专业知识小讲座和护理技术操作演示,护理人员观摩后自行练习,相互指正;利用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分期分批安排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护士到胸外科、神经外科等专科跟班学习,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②加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训。将英语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外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时要求必须使用英语;开展英语护理个案查房;并将常用的护理用语放在科室计算机桌面上,便于随时查询、取用;用餐时间在员工餐厅播放英语新闻和英文电影、电视剧等,如英语连续剧“实习医生格雷”等;开设护理英语学习,每周1次,时间18:30~19:30,为期半年;轮流选送护士参加医学院组织的英语提高班的半脱产学习。③礼仪与沟通技巧培训。邀请航空公司职员或星级宾馆服务明星等到我院对涉外病房的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礼仪、服务礼仪、外交礼仪和民族交往礼仪等。④加强涉外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学习涉外医疗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在护士交班本的首页张贴涉外医疗紧急救援流程、在华的国际救援机构代表处的联络方式、各种国际医疗保险文书、出入院和转院办理程序及国际支付结算方式等。针对涉外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组织分析、讨论。⑤加强交流学习。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到涉外医疗服务开展比较成熟的医疗机构参观学习,每半年1次f积极参加市内重大涉外事务的医疗后勤服务;选派优秀护士到国外培训学习。

1.2.1.3培养对外协作能力①组织护士进行涉外紧急救援全过程的角色模拟演习,让她们分别扮演涉外紧急救援所涉及到的旅游、交通、金融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使他们感受与各单位协调配合的重要性。②每年举办1次工作联谊会,邀请涉外宾馆、机场、银行等多家单位参加,通过交流熟悉对方的工作流程,密切联系,创建畅通、高效的服务流程。

1.2.2评价方法在多元文化护理系统培训前(2005年)、培训后(2008年),分别从3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①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采用自行设计的试卷,内容包括多元文化的基本理论和英语运用能力,满分100分。②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常规护理操作技术、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于年终考核,得分≥80分为合格。③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就诊流程、健康知识教育、住院环境和后勤服务5项,共有25个题目,满分100分,凡综合评分≥90,该试卷视为满意。培训前后分别调查206例和320例患者。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2.1培训前后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培训前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水平得分为84.4士4.1,培训后为91.8±2.9,培训前后比较,£=6.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患者满意率为90.3%(186/206),培训后为95.9%(307/320),培训前后比较,Y2=6.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培训前后护士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比较。

三、讨论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对涉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涉外医疗机构提出了全方面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涉外医院的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标准,在对疾病认识和护理关怀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多种文化并存的现实不容忽视,任何文化强加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了解这些患者的文化背景,分析文化差异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注重隐私权、风俗禁忌、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就医体制和环境等方面内容,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进而提供文化一致的护理。一方面要掌握本国人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知晓他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等,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克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差异,知晓护患双方在健康与疾病、尊重与亵渎等观念上的差别,避免因护患文化差异给患者或其家属造成误会,甚至伤害。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P<0.01),说明对护士实施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是有效的。语言是交流的第一条件,因为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没有障碍才能谈及有效沟通。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有针对性地对中外护理文化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开展专题讨论,通过对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其类似点、不同,由此消除在交流中来自母语文化的干扰,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顺畅地进行多元文化护理并在实践中理解对方,提高理解护理对象的能力,可为成功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打下情感和理论的基础。结果显示,培训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

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转归。外籍患者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中,居前两位的就是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由于涉外医院是一个综合性的部门,收治的患者跨度大,从儿科到老年科,从内科到外科,病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要求护士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不但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精通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及各种急救技术,因此,要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的训练,成为全科型的护理人才。培训后,护士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o.05,P<o.01)。

涉外医疗涉及面广,国际影响大,涉外医疗工作所反映的绝不单单只是一个部门的水平,它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医疗救护水平和对国际友人的态度。所以加强与医院内部各部门合作的同时,也要主动与旅游、交通、金融等多方机构联系,积极协调有关救援信息的传递、救援力量的参与、协调、联系、合作,医疗单位的动用,伤病员境内外的转运等事项的各有关方面。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协调一致才能营造出有序的工作环境,创建畅通、高效的诊疗流程,提供优质的涉外医疗服务。因此,需注重培养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大局观念。

总之,涉外医疗的发展使得以人为本的多元文化护理模式成为必然趋势。护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良好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为在华就医外宾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以满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21-129.

[2]胡军。浅谈多元文化护理及。文化安全性“问题[J].护理杂志。2005。22(12)t82-83.

[3]彭幼清。刘薇群。李佩珍,等。特需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4)。10—12.

[4]孙全冬。浅谈多元文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3):183-184.

[5]朴玉粉,王志稳。吴晓静,等。外籍人员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1.中国护理管理。2007,7(9):28—29.

[6]周艳,钟玉杰。刘淑香。中国多元文化护理lo年回望[J].现代护理。2005.11(16):1293-1294.

第4篇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会组装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常见故障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学好本课程对将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本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不关心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分析其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1.1教材内容陈旧

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较快,而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很多教材仍是好几年前的版本,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滞后于现实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课本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1.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借助多媒体设备讲授教学内容,或者借助硬件实物进行演示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本课程的实际需要。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应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上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1.3实验实训条件较差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实践性强,对实验实训条件要求较高。然而,由于高职院校财政经费问题导致实验实训条件较差,实验实训所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教师上课有时只能重理论轻实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只能按照教师授课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只能学到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动手锻炼的机会,实践技能不能得到较好的提高。

1.4课程考核模式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训条件的影响,本课程考核模式过于单一,大多采用理论和实践各占50%的方式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对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课来说,传统的教学内容、实验实训环境、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过硬本领。

2教学改革探索在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针对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2.1结合市场需求,制定教学大纲

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市场调研,以市场需求能力为依据,强调实用为主,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在实验实训大纲的制定中,突出能力培养,明确实验项目内容与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包括:

(1)硬件组装与测试;

(2)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安装;

(3)硬盘实用程序Ghost、PQ、DM的使用;

(4)计算机故障分析与解决等。通过完成实验实训项目内容,使学生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选用合适教材,完善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特色,在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适合教学目标需要、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图文并茂的教材。教师在授课时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材内容,不要照本宣科。由于计算机部件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较快,因此教师应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补充计算机新知识,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如上网查阅有关计算机技术,去计算机销售市场了解和搜集最新硬件发展情况等。另外,在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和支持教师建设精品课程的今天,计算机专业组教师也可以尝试将此课程建设为一门精品课程,将教学用的教案、教学视频、习题、实验实训等内容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课后学习,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2.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原则,弱化理论教学,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既可以采用“讲授、观摩、实践、讨论”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层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1)任务驱动法。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比如,在教学硬件组成及组装模块时,在理论课前教师可以先将教学内容所需素材准备充分,将计算机硬件组成部件、组装方法和步骤制作成课件或视频。然后在理论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教学任务就是学会组装计算机硬件。理论课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训达到完成目标任务的目的。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既可以使授课内容形象化,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行为引导法。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使用必要的书本、工具与材料,学生在具体实践场所中主动摸索、探究、建构知识,掌握技能,从“做”中学习,教师则起到启发指导作用。比如,在软件安装与测试教学中,可以采用行为引导法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安装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通过亲身体会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软件安装水平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通过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集思广益,实现教学相长,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讲授常用故障分析与解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对计算机主板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机房中有故障的主板作为教学案例,在开始上课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案例疑问一边思考一边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路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这种双向互动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的自身提高。

(4)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法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互助,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2.4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实训是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人人都能动手操作,多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此,学校要有专门的实验实训场所,配备计算机的DIY部件及配套工具。

2.4.1学校领导重视,改进校内实训条件

作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高职院校,学校领导要重视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努力改进实验实训条件,建立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实验室,让学生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完成实验实训操作。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应安排专人管理实验室,开放计算机的一切权限,允许学生拆装计算机零部件,允许学生做“破坏性”操作,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操作技能。

2.4.2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外实训环境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为当今高职教育比较热门的教学模式之一,它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本课程教学中,学校既可以组织师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参观学习,也可以聘请企业电脑专家来学校为学生授课。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训教学,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鼓励企业参与学校师资培训,使专业教师不断积累实作经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企业和学校共赢。

2.5改变考核方式,体现综合能力

考试作为教育的一种辅助方式,它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结合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在职业能力课程考核方面应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将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出勤率等纳入到平时考核中,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可以分为平时考核、期末理论考核和期末实验考核3个部分,每个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40%。平时考核重在检查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和态度,期末理论考核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实验考核重在检查学生的操作技能。然后,在这3部分成绩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综合评定成绩。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做好每个学生的出勤记录,以及每次实验实训的完成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心思放在平时学习上,端正学习态度,发展个人特长,不要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一时突击,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3结语

第5篇

网络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超10亿,中国达3.6亿部。预计2014年将达到12亿部,中国将达5亿部左右。智能手机使用者中青少年占绝大部分,尤其高校学生,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一切要求,高校大学生手机现在持有率几乎为100%,而且使用的手机价位和更换手机频率都较高,使用手机上网率高、上网内容丰富。在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率已经达到八成,更有15.1%的大学生已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者,除了睡觉时时刻刻要查看手机,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睡眠。国内三大运营商对高校智能手机市场的热情有增无减,在新生入学之初,运用存话费送手机、送上网流量,保底送机等营销策略使学生达到人手一机,甚至一人拥有不同运营商的两部手机或以上。

2高职高专学生智能手机课堂使用现状

在以上背景下,几乎所有学生都会携带手机进入教室,课堂玩手机就成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发现,在课堂上最令人头疼的是不再是睡觉、说话,而是玩手机和玩手机带来的接打电话、课堂积极性下降等。据调查显示,高校近七成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低于本科生,所以玩手机现象更为严重。而真正使用手机查看新闻资讯丰富自己知识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学生,并且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认真听课,使用手机的概率也很小,大部分玩手机的同学是在发短信、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看空间和微信等娱乐活动。

3外科护理课堂教学特点及学生课堂智能手机使用现状

外科护理学是医学类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因高职高专医学护理类学习时间为三年,而本科为四年或者五年,所以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课时比较紧凑,课堂内容相对较多,再加上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科目,某些疾病只凭理论讲解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趣,这就为学生课堂玩手机提供了条件。正常情况下,外科护理学一节课中会发现有1/3学生在玩手机,特别是讲解比较难的疾病时,老师授课方法如果过于呆板,听不懂的学生就会玩手机。一些基础医学知识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讲解步伐也会停止听讲去玩手机。有些玩手机的学生遇到好玩好笑的游戏或者电影就会拉上旁边听课的学生一起玩,再加上有的老师对玩手机现象的漠视和放任,致使玩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学生会一整节课玩手机。

4智能手机对高职高专外科护理课堂管理的影响

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也存在缺点,对课堂产生消极影响。

(1)课堂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学生因玩手机无心听课而影响学习,直接影响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课堂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会干扰课堂秩序。授课过程中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或者耳机声音过大会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和老师授课,如果为了制止这种现象老师停止授课,将打断老师原有思路,耽误上课时间进而影响外科护理学授课进度。

(3)课堂使用智能手机会疏远师生关系,使老师不愿掌控课堂管理。玩手机多为家庭条件好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从小养成了自尊心强、不体谅人的性格,受到老师批评,多会反抗和顶撞,致使老师对这个班的印象大打折扣,疏远师生关系,使教师不愿在此班上课,不愿管理这样的课堂秩序。

5外科护理学学生课堂智能手机使用的对策

(1)教师以身作则,课堂上绝不使用手机。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用手机上网、接听电话或收发信息,学生会产生一种“连老师上课都玩手机,我为什么不玩”的心理,即使学校有相关规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也不会有内疚感和自责感,甚至不惧怕教师的批评与教育,结果导致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越来越普遍。

(2)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借鉴他人新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可以采用病例分组讨论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提问法等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美化自己的课件,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3)教师要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加以正确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智能手机还有很多利于学习的作用,比如遇到难点和重点,可以随时连接互联网搜索知识和答案;重点内容和课件可随堂传送至学生手机;平时也可通过QQ或者微信进行知识的交流;学生上课也可使用手机拍或录像照功能储存重点知识。

第6篇

本文作者:陆爱琼工作单位: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邀请医生参与培训,分组训练,各组人员不断轮换角色,探讨最佳配合方案,然后反复练习,直至考核合格,每天培训Zh,共50次。评价方法由培训考核小组进行培训前、培训后考核。理论考核培训前后进行相同内容、相同难度急救理论知识测试。单项技术操作考核包含徒手心肺复苏、紧急吸氧、简易呼吸囊使用、紧急输液、心电监护、吸痰六项急救操作技能,每项总分100分。考核分值为六项操作平均分,大于等于90分以上为合格。综合能力考核根据模拟现场,山考核组提出险情,对护士的急救技术操作、抢救配合能力、应变能力、应急流程执行能力进行考核。根据《综合考核测评标准》由培训员、护理部技术操作考核人员及配合医生点评打分,配合护士互评计的方式进行考核,总分100分。考核分值大于等于90分以上为合格。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培训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业务学习从以前的一个人讲:改变为现在人人参与,促进护士的主观能动和创新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分阶段培训解决了科内训练对象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层次不均的矛盾,既能照顾低年资护士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的迫切需要,又解决了中、高级护士急需掌握新业务、新技术操作能力的愿望,接受训练后,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急救意识明显增强,急救配合能力大幅度提高,明确抢救流程,各层次护士均能有效配合抢救。整合操作演练将常见各种急重症抢救流程中的所有项目和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抢救中各项操作的轻重、缓急将原来的多个抢救流程整合为2一3个操作流程,形成新的护理路径,进行培训。如整合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A护士负责吸氧、吸痰、上呼吸机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操作:B护士负责静脉输液、抽血、导尿术,及术前准备,C护士负责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对外联络及书写护理记录。在培训中及实际工作中,护士在操作前进行综合评估,遵循操作原则和顺序整合准备(摆放)物品,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充分考虑先后缓急顺序);减少护士反复评估患者、多次洗手(记录)、来回走动准备物品的时间;同时对完成操作的时间有一定的约束,有利于护士时间观念的形成。规范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培训使护士的理论知识、单项护理操作操作水平以及对各种急救药品、抢救仪器的熟悉程序明显提高,通过情景模拟整合操作演练,使护士明确急救时各自岗位的准确定位和职责。保证急救时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缩短抢救时间,成功率明显提高。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当病人心脏骤停发生时,如果能早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国外有文献报道;院内抢救成功率始终保持在15%左右,临床护士常不能实行有效的复苏。大量实践证明:对心跳、呼吸骤停,如果4min内进行有效CPR,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而n,成功率仅为4%,IOmin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可能更小。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救治,才能掌握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结果表明:全科各阶层护士经专科训练后,各项急救技能及抢救综合能力较训练前有了显著提高,故开展分阶段培训及模拟情景整合操作训练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第7篇

EBN是近年来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改变了临床护士凭经验和感觉进行护理的习惯和行为,而是以科学的证据指导实践,使患者获得科学、有效、最佳的护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影响,与社会心理关系密切。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危害严重,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泌尿论文,妇产科论文但因其病因复杂和医疗水平有限,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高血压的预防显得更加重要。已有诸多研究证实,积极干预高血压可逆转也可改善血糖、纠正血脂等。文章针对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A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每组各5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77~88岁,平均8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病期以及血压上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  治疗方法:①对医护人员进行难治性高血压、循证护理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以求护理人员能够掌握这些技能知识。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泌尿论文,妇产科论文在循环护理阶段,医生要准确确定高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所要求的循环护理问题,这就需要从血压的测量、心理上、护理认知能力等方面着手[2];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泌尿论文,妇产科论文②指导患者学会一些基本上的护理。一是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身体状况等方面原因,可以教这些患者使用血压测量器;在体重上,引导他们适当的控制体重;对于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适当的结合他们圣体状况采用,尤其要戒烟限酒。

1.3  观察指标[3]: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仔细观察两组患者在体重上的控制、使用血压测量方法、遵守医嘱等方面的变化。遵守医嘱所包含患者的心理改善状况、自我控制能力、戒烟戒酒、户外运动时间、饮食等方面。判断的标准:平均分为50分,以上的为较好,以下的为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8篇

【关键词】 PBL 护理科研 管理 成效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需在科研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理论。护理人员只有将5%-10%的工作量用于科学研究[1],才能真正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中,这是一种探索式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我院自2007年1月采用PBL学习模式对护理科研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的科研状况,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现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全院有职称并在护理岗位上的护士119名,其中>40岁有15名,>30岁有50名,<30岁有54名;高、中级职称48名、初级职称71名;现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69名(本科9名、大专60名),中专学历49名。整体情况分析,护理人员年龄偏小,对外界知识接受能力强,整体理论知识较扎实,自我要求较高,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年轻队伍。

2 实施方法

2.1 指导科研思路、制定科研计划:①分层管理[2]:科研是护理部管理工作中必抓质量之一。根据护士对科研认识,科研态度与科研水平,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但缺乏科研水平者。第二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但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并缺乏科研水平者。第四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并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最为难管理的人群,尽量避免其消极态度影响他人。第四类是最为优秀的人群,选出第四类人群做组长,尽量让其展示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护理队伍的科研氛围。总之,分别针对不同类人员进行管理。②成立科研学习小组: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培养一批科研能手,成立多个科研学习小组。首先从主观上消除对自身职业的误解的误区,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从客观上尽量创造受教育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护理教育是护理科研发展的基础,只有教育跟上了,护理科研才有学术保障[3]。护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1]。护理教育提升可采用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讨论等各种措施。③制定计划:大组长将研究课题分成几个问题,检索文献,筛选并分类,制定教学科研目标及方法,联系场地,经费预算。科研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4],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规范护理科研的管理。院部建立科研基金库,专门为科研提供部分费用支持。使科研的范围能探讨的更大,更深。

2.2小组组讨论会及个别指导:小组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员汇报课题进展,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讨论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设计了课题目录,搭建内容框架。还比如在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现场,小组成员共同解决调查中面临的沟通问题。病人学历、年龄、手术情况等都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影响因素,沟通需因人而异。组员先按要求进行独立调查,遇到问题由组长示范,然后讨论,组员再独立调查,组长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再汇总讨论。此外,针对有的组员思路活跃,主动学习兴趣高等特点,组长也进行个别指导。

2.3查阅资料、利用院内网站、资源共享:①建立每周“论文导读”制度:论文导读流程分为六个步骤。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第五步交流讨论,第六步总结。②订阅核心刊物,建立书刊借阅制度: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搞护理科研太深奥的想法。通过阅读文章,对护理科研论文撰写有所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经常超负荷,下班又陷入沉重的家务劳动,造成视野变小,信息量少。通过借阅制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提供最便捷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动态。③建立随身小手册:护理论文的选题来自平凡的护理工作[5],在工作中要善于提高科研的意识,培养科研的灵感,随时发现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以“为什么”的形式记录在随身小手册,作为论文立题的依据。通过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最终,提高全院护理水平。举例: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有利于小组成员提高沟通交流及调查研究能力。聊天护理是一个新型未成熟的概念,有文献报道是指将朋友聊天、拉家常等沟通方式贯穿于患者住院诊治的全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地将患者的躯体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技术融为一体,适时适地适度地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6],联想到将之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④培训利用计算机医学文献检索的技能: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已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发展到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并存的时代[7]。各科室出资购买《中国知网》知识服务卡CNKI,培训护理人员在家也能轻松上网查阅文献。⑤拟建立院网“英语角”:外语水平直接影响护士对外国文献的查阅,影响对国际护理发展动向和本专业情况信息掌握的水平。医院建立“英语角”英语交流的平台,使年轻护士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有提高英语水平的场所。

2.4撰写论文、投稿与发表:①定时督促论文撰写的进程。制定初步撰写论文的进度表,第一季度初步完成“立题”,第二季度完成资料的收集,第三季度完成数据的整理,第四季度完成论文的撰写。②定人管理杂志橱窗内杂志和参考书籍,定期更换阅读橱窗内杂志,保持橱窗内书刊整齐,无积灰。

2.5科研效果评价与考核:①富有竞争力的奖励制度:[Ⅰ]院部有专项奖励制度。分别对科研获奖事项,文章撰写的数量、发表在何类杂志都有明细的奖励规定。每年年终总结将个人科研获奖及情况作为评定的重要指标。[Ⅱ]根据“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心理理论,满足优秀人员的各自理想的实现。使优秀人员能更自觉的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中。②通过以上工作,科研组每位工作人员树立个人的科研发展目标。年终根据个人计划进行考核。每个人明确自身优点、缺点和存在的差距,自觉地加强自身培养。尽量拉近与第四类人群的距离。而第四类人群再接再厉,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带动全院科研工作和树立榜样。

3 结果

“PBL模式”实施前后论文撰写情况比(表1)

.

*表示P值﹤0.05

“PBL模式”实施前后科研获奖情况比(表2)

.

表1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撰写论文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高学历的年轻护士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成为护理科研强有力的新生力量。表2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护理科研的获奖次数明显增多。有些护理单元正积极申报市新技术引进奖,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欣欣向上的科研氛围。

4 讨论

4.1 “论文导读”提高护理人员群体科研素质

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渠道的文献查阅,既掌握文献查阅的技能,又了解当今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挑选最为适合交流,对临床护理工作又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和研究。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锻炼口述者在大场合的口头表达能力。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共同学习回顾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和要点。第五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寻找是否有可写的新论题。第六步总结。通过每周的论文导读,了解各种论文撰写的“格式”,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通过论文交流,开拓立题的思路,了解护理的最新动态,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4.2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

护理人员有无科研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强弱、自觉性的高低,是开展护理科研工作的首要条件。以往,虽也订阅许多护理杂志,但由于部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错误认识,护理杂志被作为摆设,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现通过“PBL模式”的管理,了解到科研的选题就是来自平时的临床工作。护理科研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其实身边有许多可以立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正确认识到只有科研才能促进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4.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PBL模式”的管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很明确的努力目标,鞭策自己不断往前。只要有空暇就借阅护理刊物,从以前“要我读”到现在“我要读”。 立题方面,从以前“没题可写”到现在“来不及写”。 撰写论文从以前“我不想写”“不知如何写”到现在“我想写” 、 “原来可以这么写”。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轻松的积极向上的科研气氛。

5.小结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强调从问题着手,学习者需要去探索哪些是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总之,运用“PBL模式”在护理科研管理中,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改变了以往的科研面貌。使全院护理队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学习气氛。

参 考 文 献

[1]胡江雁,胡文娟. 困扰我国护理科研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护理研究,2006,6(20):1495-1497.

[2]纲目编著.现代管理“五常法则”.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179.

[3]刘明.邵薇薇.我国护理科研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0,15(9):646-648.

[4]牛小玲,韩忠福,秦力君,等.抓护理科研 促学科发展[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10):686-687.

[5]徐晓霞,许红霞,等. 护理科研管理的方法与成效.护理管理杂志.2005.Vol 5 .No6:39-40.

第9篇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究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究、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究、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究”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究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究的选题有无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究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究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究、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第10篇

一、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养教育和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低和熟练程度是医院水平的体现,医务部、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抓好日常技能培养,并且于每年6月和12月底分别组织开展全院性技能考核评比,医院对优秀个人和科室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将考核成绩纳入科室年终优秀评比条件之一。

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根据《四川省继续教育条例》和《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等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是所有医、技、护理人员学校毕业后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必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是所有医、技、护理人员职称考试、聘任,执业资格考试、注册,年度考核等的必备条件。

1、医院定期不定期组织本院专家或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回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讲座。主要介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新检查、新诊断、新治疗以及疑难危重病案讨论等,原则上每月组织一次。

2、临床医技科室应定期不定期组织本科人员进行学术小讲课,新技术、新方法讨论以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3、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邀请外地专家、教授来院讲学。

4、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并撰写论文,但所有对外交流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经医务部、护理部审核签字并交科教科登记、盖章后方能交流发表,交流发表后持刊物原件再次到科教科登记。否则不报销发表费用,不评选优秀论文以及计算继续教育学分。

5、所有医、技、护理人员每年必须要有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5分,且初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5分;中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10分;高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15分。

6、无论是全院性或是科室学术讲座、讨论医技小讲课等均应有记录、参加人员签字、教案等备查。

三、严格外出培训进修学习监督管理

1、医务部、护理部及科教科应严格审核监督管理外出进修学习、培训及学术论文交流、发表。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培训及学术技术交流等,努力培养医疗护理高新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2、外出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专委会会议、短期培训,原则上一年内不得重复参加,外出进修学习原则上三年内不得重复参加,若因病、因事临时不能参加者,未经院领导同意不得随意转让参会资格。

3、凡外出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专委会会议、参观学习短期培训学习结束后,由参加者持院领导审批同意书、到财务科填报差旅费审批单,经院领导审批报销差旅费。

凡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超过一月,脱产、半脱产“专业证书”学习以及读研者学习期间生活费领发、路途车费报销按财政部门及医院有关规定进行。

财务科在审核填报差旅费前务必认真审核是否有领导审批及医务部、护理部及科教科审核签字。凡不按规定程序外出者,医院不报销任何费用,并按旷工等有关规定追究不假外出责任。

4、凡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专业证书学习及读研者不遵守进修学习医院或主办单位规章制度,无故终止学习或被退回单位者,其进修学习费用概由本人负责。情节严重者医院将追究其责任,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11篇

1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双人单独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科研状况518名护士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护理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参加培训率仅为41.9%;对护理科研知识需求强烈,愿意参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护龄护士科研培训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识比较见表1。

2.3不同职称、学历护士护理科研情况见表2、表3。2.42010年、2011年科技局、卫生局三所医院医疗、护理立项情况。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大部份放在质量管理上,缺乏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撰写论文的指导,护士只是应对临床工作而忽视了论文撰写[2],而早在1996年就有专家提出,护理部工作量的5%~10%应该用于科学研究[3],从调查中发现,参加过科研培训者217人(41.9%),知道护理科研步骤者175人(33.7%),知道科研种类、科研选题者分别是202人(39.0%),和176人(34.0%),护理科研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护龄、职称、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目前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303人(58.9%),通过业余时间获得了护理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215人(41.9%),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者被调查的三所医院均没有,护士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在职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科研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被重视。基层医院在职称评审时只有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才要求科研立项。但尽管如此,表中显示职称学历高者仍是护理科研的主角。由此,护理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科研的发展,市卫生局、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在为护士提升学历的同时,应加强护理科研的培训,培训内容有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概念、步骤)及技能(文献查阅、科研设计、资料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注意事项等),同时加强在职教育,外请专家讲学,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等育人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科研能力。

3.2护士有撰写论文的愿望,期望在质量高的护理期刊上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但困难大,实际行动者少,愿意主动撰写论文有387人(74.7%),不愿意者有33人(6.4%),无所谓者98人(18.9%),动机均为晋升职称者多,其次是迫于医院下达的科室论文完成的任务。护士平时在单位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里又要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留给自己学习提高的时间可想而知,造成护理科研知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严重缺乏,再者是经费缺乏,投稿困难等,本院2010年13篇,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提示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在人员、时间、经费、设施和科室合作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才能营造有利于科研的良好环境,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4]。提高科研知识的储备,为其进行护理科研奠定基础,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3.3改变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助手的观念,不能只机械的注射、给药、执行医嘱,要善于观察,勤于用脑,依靠平时的点滴记录,评判性思维把临床中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制订护理措施和处理护理问题时寻找科学依据[5],那么,就需要护士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等方式增强自我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上网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

3.4医院要成立护理科研小组,小组成员要有创新性思维和超前意识,主动捕捉科研信息,提出科研攻坚方向,协调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查新,确定立项课题,以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保证人人参与,护士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帮助也是制约护士开展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有科研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有护理科研小组,但近5年只进行过二次科研知识的培训。

3.5基层医院护理科研与医疗科研有很大差距,从表4可看出,2010年、2011年三所医院护理科研立项5项(医疗24项,为护理的4.8倍),其中市科技局立项4项,市卫生局立项1项,2011年三所医院护理立项0项,可见护理科研开展数量少,与医疗科研的开展存在很大差距,这与护士学识、学历、科研能力的不足及对护理科研内涵的认识偏差,上级护理主管部门对护理科研缺乏指导有关,与谭成群等的调查相符[6]。应引起市、医院护理管理部门的重视,给予及时的指导,加强医护合作,以医带护,全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 学生,护理;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要求本科护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社会实践的综合和自我检验,是各门课程考试所不能代替的一种考核方式[1],也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一种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我院首次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实施毕业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通过专家的评审、学生的答辩,发现很多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就其质量作以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右江民族医学院2006届护理本科毕业生共有85人均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并按规定参加了答辩。

1.2 成绩评定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制定。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2∶5。

1.2.1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成绩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共五个等级。

共同要求如下:论文具有统一的书写格式和语言规范,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已由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2]进行写作。分级标准:①优秀(90分以上):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医疗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②良好(80~8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③中等(70~79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较明确,分析比较深入;论文选题较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医疗问题;论文中心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据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流畅。④及格(60~69分):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医疗工作;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⑤不及格(60分以下):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论文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1.2.2 评阅成绩 这部分成绩由论文答辩小组成员给出。论文答辩小组成员对指导教师的初评成绩做再度评审,以确认成绩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该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

评审成绩的主要依据和条件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是否合理;对初评成绩的认可程度如何。

1.2.3 答辩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具体答辩情况给出成绩,并写出具体的答辩意见,这部分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

优:论文答辩中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思路敏捷,重点突出,言简意赅。

良:论文答辩中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并对论文中表述不到位处加以补充。

中等:论文答辩中尚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及格:论文答辩中基本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不及格:论文答辩中不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1.3 问卷调查 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8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内容,见表1。

2 结果

2.1 论文类型 本组85篇论文资料中,基础研究类课题5篇,占论文总数5.88%,其余为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等共80篇,占论文总数94.12%。

2.2 格式存在的问题 见表2。

2.3 评审结果 见表3。

表1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问卷调查内容(略)

表2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不规范(略)

表3 2006届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分布情况(略)

2.4 问卷调查情况 85人共有70人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有68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提出了修改建议,其中建议修改论文内容的有57人次,建议修改格式的有23人次;有30人在学校时参加了科研论文写作的课程学习,15人在学校参加了讲座的学习;仅有12人认为答辩时专家的问题尖锐;75人认为通过答辩将对今后的科研论文写作有促进作用;从论文的设计到完成有4人用了近1年的时间,有2人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从资料的收集到完稿的整个过程;只有36篇有老师参与了论文的设计;指导教师有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

3 质量问题分析

3.1 低分原因 本组资料中优秀论文较少,仅占7.06%;中等的比例相对较大,占45.88%;及格占15.29%。得分较低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简单的经验介绍或总结。由于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对理论性的问题钻研不够深入,因而在分析现实的具体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整篇文章泛泛而谈。②虎头蛇尾。即题目大内容小,有的主题包含两个或多个中心,导致论文内容重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论文质量。③存在抄袭现象。虽然不敢整篇抄袭,但有明显的摘录几篇他人同类文章的内容拼凑加工而成,这无论在哪一部分的评分中都大打折扣。④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较大的作业来对待,用十天或十几天就很快完成,应付了事。⑤答辩准备不充分。答辩前没有对所写的论文相关的文献进行仔细查阅,没有预见到答辩时专家可能提及的问题,以致答辩时茫然无措。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格式不规范 从表2中看出,共有51人次格式存在缺陷。问卷调查中,虽然有70人承认自己在查阅文献资料时注意到了论文的标准格式,但真正在自己撰写时却疏忽了各个层次、段落的规范格式。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括号在文中没有按要求放右上角,计量单位不规范,图表不形象直观,不能正确绘制统计图、三线表,参考文献的标点使用混淆不清等等。

3.2.2 论文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①学院没有明确说明本组学生在下临床实习时要求写毕业论文,以致很多学生在心里上没有任何准备。在实习的最后三个月,学校才下通知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大部分学生才开始着手准备,因而有创新性的论文很少,护理经验介绍、护理体会的论文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是不言而喻了,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少部分学生有意识参与科研活动,所以他们一到临床,就主动要求带教老师从选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这些学生的论文花的时间近乎一年,均为科研方面的论文,完成得也比较满意。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本组论文准备时间正是学生求职择业高峰,为了找到接收单位,很多学生将毕业论文放到了次要地位;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来说,普遍认为毕业论文对将来就业已经影响不大,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写作,很多用人单位也要求已签订或意向签订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抱着通过就行的想法对待,其完成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了[3]。论文的资料准备,论文中论点与中心思想的阐发主要来源于丰富的数据、实例的说明与支撑[4],但本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缺乏数据的支持、实例的佐证,特别是各种说服力强的资料。

3.2.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本组的指导教师几乎是从事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这些教师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还要照顾家庭,对指导学生的写作有一种顾不过来的感觉,显得精力不够。当然也有部分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从论文的形式和文字上作一般性的指导。

3.2.4 指导教师资历不够 从问卷中得知本组指导教师中,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32人,护士14人,其他2人。资历较高的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占的比例不足一半,而护士作为指导教师的人数却为数不少。作为低资历的护士,连自己也难写好专业论文,怎么能去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呢?按规定,护士和护师是没有资格当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而校方或院方却没有加以管理和控制,致使一些学生在自己写好初稿之后随便请本专业的人员作些指点,这些人员不知不觉之中被冒充了他们的指导教师就事出有因了。

4 讨论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从更深层次分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5]。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因此学校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4.1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开端,教师出什么题目,学生选什么题目,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只有学生对选题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好奇心和进取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就有可能做到创新。本组中有5名学生因为对科研产生兴趣,他们从始至终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投入研究,论文具有创新性,质量也较高。

4.2 把好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规划,相当于工程中的设计图,对毕业论文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书必须明确规定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间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的时间、答辩时间、约定指导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及联系方式等)[6]。

4.3 把好制定试验(调研)方案关 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完成。指导老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及信息,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制定好可行性方案,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理清线路。

4.4 把好试验(调研)关 试验(调研)是实施试验(调研)方案,为毕业论文(设计)取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注意收集相关的数据、实例,归类记录清楚,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4.5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关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是对整个专业思维的物化,也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关,对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写作前应对学生进行一次写作格式标准化教育,使其格式与国际化接轨。指导教师要负责指导学生按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论文的规范格式、理论观点、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润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指导,使论文达到格式规范、观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数据统计方法适当,文字书写正确、表述流畅。

4.6 把好毕业论文的答辩与成绩评定关 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而且答辩前才给学生10min时间对答辩问题作准备,专家提出问题后学生要立即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事先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相关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并注意培养自信心,减少不必要的紧张[7]。成绩的评定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避免指导教师作为答辩专家。杜绝答辩流于形式,对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辩。

4.7 把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关 加强和完善管理,一是调整毕业论文的准备及撰写时间,避免与求职择业时间冲突;二是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上,应安排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对他们作论文各个阶段的具体责任做出明确要求,还应将教师在指导论文写作中付出的劳动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三是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中期检查制度,检查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等;四是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推荐发表,并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评定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美萍.电大护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 2006,12(14):1353.

[2] 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3] 陆富彬.对教学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10:59.

[4] 刘振军,张君维,赵志伟.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5):125.

[5]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08.

[6] 叶志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力求“五位一体”[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3):110.

第13篇

关键词:小组考核法 护理技能 实训教学

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工作者为人类健康服务必须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因此受到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实训是技能形成的基础,考核是促使技能掌握的催化剂,也是检验技能掌握程度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虽然技能考核十分重要,但是占据了宝贵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校护理系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考核办法,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练习,将技能考核绩效与小组成员密切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使个体与小组成员融为一体,大大激发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两个班级,各52人,均为统一招生的学生,年龄17~19岁。

二、方法

1、分组情况:将全班分成10个固定小组,5人一组,其中有2个小组为6人一组。每一项实训内容均以小组的单位进行练习,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辅导。

2、技能考核方法:每学一项技能操作,训练完后即考。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每次考核均由护理教师抽签选定小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考核,并严格按照考核进行评价,其考核成绩作为所在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各小组每次每项随意抽考的一位成员的考核成绩通过平均计算后即为该小组每位成员最终技能操作的成绩。技能操作成绩低于80分者视为不合格,并作为衡量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标准。

3、效果评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问卷均以陈述题的方式,以是、否作答。发出问卷104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96%。

三、结果

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见表1。

表1、100名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

教学效果

答“是”的人数 百分比%

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

92

92

提高了训练的自觉性

95

95

技能训练比原来刻苦

98

98

训练中更注重精益求精

85

85

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效果

98

98

关注小组同学的技能掌握情况

90

90

关注小组同学的技能考核成绩

98

98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88

88

训练中能相互指导、纠错、督促

90

90

训练中能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

82

82

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小组同学

93

93

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95

95

四、讨论

1、发挥了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功效,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从表1可见,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一致认为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90%的学生在训练中相互指导、相互切磋、相互纠错、相互督促;82%的学生在实训中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主导者。不仅如此,教师在实训辅导过程中,也感到轻松省力,工作负荷得到了减轻。这种生生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从表1中可见,92%学生认为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85%的学生在练习中更注重精益求精,说明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习目标。同时训练完后即考,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平时的练习效果与考核的结果密切相关,懂得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小组其中一位学生的考核,及时细致地了解每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情况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

3、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品行和团队精神。

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合作特性的工作,在履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的神圣任务中,不仅要与同行密切合作,还要与其他医务人员有机地配合。采取小组合作性实训与考核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会合作的平台,使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能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有利于小组其他成员,而其他成员的努力也有利于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从表1中可以得知,对于改革后的训练与考核方法,93%的学生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小组同学,从而注重平时的实训效果。

从小组成员中随意抽考一位,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资源,而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相互纠错,其操作与所规定的标准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技能成绩的方法比较合理并能够代表自己的成绩。当然,在技能考核中确实存在少数同学平时练习很刻苦,操作也很规范有序,但在考核中因心理紧张等因素影响了考核成绩,以致波及小组其他同学的成绩,因此,这种方法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认真探索和商榷。

参考文献

[1]石敬萍 《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实训与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7,14(6):37-38。

[2]郭明贤 李烦繁 崔艳 等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43—644。

[3]李辉 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62—64。

[4] 陈巧力 于红霞 杨彩风 曹迎凤 李娜 田芬霞 徐志钦 谢秀茹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开展分段考核探索[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 2010(15)。

[5]傅晓艳 丁明星 胡勇 小组合作学习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9(1)。

第14篇

2013年12月~2014年1月根据318名学员留底的邮箱联系方式,进行实名问卷调查,1周内未回复者采用电话联系调查,调查者向各学员承诺本研究对其工作无伤害性及自愿原则,并详细告知问卷填写方法。本次发放问卷318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讨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使护士的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本次调查中11.67%的专科护士在培训后担任了护士长职务。通过调查分析后认为,手术室安全、质量等管理类培训课程为其提供了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了现代手术室管理理念,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为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基础。专科培训后更多的人员成为业务骨干,担任专业组长和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调查显示,专业技术类的培训课程与操作训练使工作能力相对培训前有明显提高,管理者和同事的认可使其得到更多职业发展空间。培训后专科护士也开始注重自己科研能力和论文水平的培养,通过报刊、网络等不同途径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资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论文数量和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次调查中,92.0%的专科护士常查阅专业资料,重视自身发展,76.67%的专科护士开始尝试论文的写作,并在护理期刊上发表。她们认为专业课程的系统讲解和实习医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开拓了科研视野,培训期间“小讲课”与论文写作训练更拓展了论文写作思维和方向。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目标是经过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的职业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能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3]。四川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依照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科培训的思路,针对地方医院特点和条件设置培训课程,在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前提下,•6•临床护理杂志2015年4月第14卷第2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员的护理管理意识和学术科研思维,并在临床实习中感受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和护理前沿动态,从而有利于培养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4]。由于个别医院制度的缺陷和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差异,部分专科护士培训后从事工作岗位较前无明显变化,并未担任专业组长成为专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也未有参与手术室护理教学与培训,不能体现专科护士的优势力量。在本次调查中,19.0%的专科护士反应,培训后在工作岗位和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较前没有变化,与黑龙江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调查分析结论具有共同特点[5]。专科护士对没有变化的工作现状感到不满意,对培训的价值产生怀疑,培训后的雄心壮志与激情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同时,有10名专科护士离开手术室护理岗位,失去了参加培训的直接意义和价值。学员培训后回到所在医院除了个人能力得到提高外,并未在手术室专业工作岗位中体现专科护士的价值与优势,这是值得护理学会和医院管理层重视和反思的问题。

3展望

第15篇

关键词:精英;应用型;护理;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73-03

随着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的迅速发展,老龄化社会对护理的刚性需求,人们对护理品质的期望,社会急需高品德、高智能水平、创新精神强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而这些正是精英化人才的重要特征。中国本科护理教育自1983年得到恢复,至今已有30年,护理本科毕业生数量已得到了大量补充,而护理研究生数量有限,他们大多成为护理教学的师资,因此在护理实践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可见当下在第一批护理本科院校中开展精英化教育的探索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护理本科毕业生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原因分析

当前,护理本科生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人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目前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体系陈旧僵化:我国招收第一批本科护理专业的学校大多拥有国内一流的临床医学专业,并且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专业的基础医学教育在师资和教学模式上几乎是完全重叠的,这种在临床医学框架下开展的护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尤其是早期没有体现护理特色的基础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作为一级学科的护理学学科发展,培养体系落伍于“全人护理”的现代护理理念,因而导致了护理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优势不显著,达不到精英化人才的要求。第二,护理毕业生大量流失:高考后进入第一批本科院校的护理生大多为专业调剂生,因此专业思想极度不稳定,加之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偏见[1],家人对专业的认识不足等等,使得她们的专业认同度低,因此毕业后很多学生通过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或者通过在其他行业就业等方式,达到改变未来职业门类的目的,最终导致了护理毕业生的大量流失。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改革将这些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培养成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在工作中发挥其领军性人才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以人为本”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即以“以人文本”为灵魂开展教育改革[2]。“以人为本”必先尊重学生的选择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同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高要求,即以学生的素质、需求为基础,针对市场中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现象,结合学校教学资源设定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他们对未来职业价值的认可,使他们未来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成为护理骨干。

三、以有用教育和专业情意培养结合的教育理念,构建“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所谓的有用教育就是不仅教授学生现在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传授学生未来可能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也是精英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之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健全的人格。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教育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给予他们人性的关爱,关注护生的身心发展,认识护理职业价值,感悟“恪尽职守、关爱、奉献”――护理专业情意。构建以有用教育和专业情意培养融合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体现护理教育整体观的课程体系,社会活动和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融知识、能力、情意于一体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平台建设,师资的一体化建设。

(一)体现护理教育整体观的课程体系,加大教学改革幅度

打破传统的基础-专业-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知识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护理专业课及实践环节的联系。早期教育注重促进学生专业主体意识的萌动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后期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的专业主体意识的强化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专业知识能力循序发展中,同时经历专业认知、专业认同、热爱专业的思想历程。

1.优化整合基础医学课程知识,凸显护理特色。通过基础医学和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的整合,增强基础知识的有用性[3]。将解剖学和护理学基础进行部分整合,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护理理论,将生理活动与整体护理概念相结合,并和护理学基础、健康教育部分课程内容整合,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等活动与内容[4]。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在提高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专业认知、对职业价值的认可。

2.建立综合实验实践课程群,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情意。从1―4年中,在每门课程开设的综合实验或综合实践课基础上,开设高度综合的形态学和机能学实验[5],以及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专业创新思维训练、护理人文社会素养等综合实践课程。机能学实验紧紧围绕护理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教育特点设计实验,形成生命体征的评估与生命活动、肝、肾损伤及治疗、急救与护理等专题。综合实践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为依托,在学校、医院、社区中开展社会服务、护理实践、护理研究。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最大程度激发了学习、研究、创造、主动实践的潜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知识、能力、情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精英化培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为手段,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PBL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社会活动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体系,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优化学习过程[6],促使学生内在知识的建构,以成就感促进专业认同感及专业热爱的培养。另外,通过节点教育和课堂人文环境的塑造,切身感受人性的关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和态度。科学地评价教育结果,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肯定并鼓励他们的付出与学习结果,采用多形式的考核方式:科普小论文、知识竞赛、学生讲课等。在学年综合测评分中充分体现学生课外的学习成果,如、专利申请、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形成结果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

(二)融知识、能力、情意于一体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设(见图2)。

1.课外个性化培养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设计,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特色方向。通过开设国际护理的全英文课程,邀请美国注册护士授课,为有志于国际护理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开展职业道德、前沿护理理论和技术、老年护理、长期照护、麻醉护理等专科护理课程的系列讲座;通过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港澳台校际间活动,上述措施为学生成为精英化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培养平台,并且拓展了学生对护理的认识,提升了专业认同感,更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2.健康校园活动和校内开放实验室制度。针对群体人口健康,倡导健康促进校园,开展校园的健康教育活动;以项目为载体参加市级各项与健康有关的公益活动;利用所学知识理论,借助教学标本,通过每年“5.12”国际护士节进行健康宣教、优生优育宣传活动。课余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创新的场所。学以致用,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培养了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情意,而且专业价值得以体现,提升了护生的成就感。

3.搭建学生实践、科技创新的平台。服务社会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与周边社区合作,搭建以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慢性病护理为特色的社区服务、社区实践平台;借助教学、实习医院的病源、病种资源,搭建临床护理实践、研究的平台。以课程的课外训练任务、毕业论文为导向,鼓励学生在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在临床实践的教学管理中,采用实践任务管理模式,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相互补充的实施策略,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创新的空间和时间,提高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三)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培养人才的保障,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结果,只有在基础医学师资和护理专业师资在护理教育整体观、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树立精英化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理念,并将该理念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精英化应用型培养体系实现预设的培养目标。

1.师资队伍的融合。打破基础医学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间的学科界限,同进共退,组建相互渗透的教学团队,护理专业教师早期就参与如生理学等课程的教学活动,基础医学教师在后期也参与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教学活动。这种共同参与基础医学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使教师间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相互衔接、延续性及课程整合。

2.科技创新导师制、毕业论文导师制、课程课外训练导师制。①毕业论文导师制:国内大部分护理专业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10年前我们将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纳入了教学计划,学生在第四年进入临床实习时就配备论文指导老师,实习中期确立论文内容,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交流和评比,优秀论文推荐发表。②课外课程训练导师制:学生通过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课外训练任务配备专门的辅导教师。③科技创新导师制:根据1~4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设计了不同级别的创新活动(见图2),而且创新活动的难度呈阶梯式提高,创新活动的原则是提升专业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形成了学生间的循环接力运行流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专业实践中形成自主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以具有护理特色的项目为载体,组建以高年级为主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创新活动。创新团队成员带领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与项目相关的活动,引导低年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设计和兴趣。周而复始。

四、结语

高质量人才培养应符合三个基本要求:即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科技文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教育者构建的培养体系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获得了社会、学生共同认可的培养体系才有存在的价值,只要让护生在我们构建的体系中享受学习、享受实践、享受创造的感觉,让社会得到真正需要的护理“人”,才能实现高等护理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护理人才流失的分析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08).

[2]席成孝.从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看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安康学院学报,2013,(01).

[3]杨艳艳,杨桂染,闫瑞霞,赵文涛.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

[4]邱丽颖.通过解释生命现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5]李英.开发医学综合实验对护理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培养[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6]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