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软件论文范文

会计软件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软件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软件论文

第1篇

一、风险在电算化会计中存在

如果会计信息网络化在该单位一旦公开,不仅仅所有人都可以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无限制地浏览会计信息、全面控制会计网络系统,更担心的是会破坏参数设置账务表格及体系科目、修改会计数据库,能使会计系统陷入瘫痪;另外的问题存在就是为了便于工作,各终端用户公开相互密码,会计信息导致丢失、信息被篡改等不愿看到的严重后果。更为厉害的是,某些会计单位不遵守规定,违犯规定,或受人数不多的情况限制,一人兼纳多种不相容岗位,既办授权、算作账,又复核、搞结账。当然,除了不完善操作制度、分工的内部岗位不科学、权限管理不严格之外,不当操作和也是会计人员实际使用中面临风险的重要原因。系统维护和数据共享中存在的风险。许多事业单位纷纷展示和推介自己的方法是借助计算机网络,会计系统的开放和数据共享手段是网络财务。辅助分析、预测等功能是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料越来越多地为多方共享。不能界定电算化会计信息共享中应防备的问题,在有些单位中没有合理规划出共享信息范围,或从内心就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共享数据不设数据加密等相关的保护性限制措施,设定访问密钥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网络防毒等,结果是造成信息数据盗用、信息篡改、密钥丢失,给单位经济活动和商业信息秘密、理财设限秘密被公开、网络病毒入侵等后果,加大了会计共享资料丢失的风险。软件维护与系统存在风险。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是软件维护的主要内容。诊断和改正错误是正确性维护的具体过程,单位的会计工作发展变化是在适应性维护时,为适应而进行的修改活动而进行的相关措施;为了改善软件已有功能做出的完善性维护是满足需求而进行的软件修改活动。目前在许多地方的市场上出现的林林总总的各色会计软件,不断的完善、开发、改造和升级是其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某些企事业单位中,所采购的大多是不注重软件的售后服务,软件性能大多数缺乏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新业务不断出现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升级改造的系统缺乏必要的考察论证,改造的盲目或对二次开发软件,造成许多防不胜防的新问题不断涌现,给我们的会计信息化工作造成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防范风险的路径和措施

在配置硬件设施、购买软件资料等环节上。要运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准确的建立计算机网络,努力做到信息资源健全共享和会计数据实时有效处理。所以,实现会计软件高效运作、信息共享、数据交换、良性循环是计算机硬件配置的必备物质条件。另外,会计信息化单位在购买财务相关的软件时,应注重所购软件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技术指标应该满足使用单位的需求,符合特殊行业核算的要求和会计信息化的特性,软件功能具有长远性,并且能保证会计资源性数据无懈可击。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系统管理人员是保障。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都要靠人来使用和操作,所以,懂电脑知识,又精通财会业务,是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发展的根本要求,这对于降低电算化会计的风险,具有着直接而且关键的作用。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必要纲领。岗位分工职责明确,信息化工作操作流程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要求,明确从事会计信息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在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上加大对所涉计算机设备的保障力度,确保会计信息资料以及系统的准确性、保密性。隔离非指定人员操作计算机及财务软件,以保证安全,对机内的程序和数据设定密钥,加强隔离保护。密码是对非操作人员技能限制、对操作人员身份检查的一道防线,管理好密钥,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所以,要严格管理操作密码、定期实行更换。坚决杜绝会计软件未经授权人员操作,防止非会计人员越权使用会计信息化软件。离开机器时,操作人员应执行相应的命令退出会计软件。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设专人、专机、专柜保存上机操作记录,同时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并与软件中的“日志管理”相比较,开展日志审计。

作者:朱芸

第2篇

关键词:会计软件、反记帐、使用限制条件、数据处理

无论在手工会计还是在电算化会计中,都要根据已审核的记帐凭证登记帐薄,称之为记帐,而反记帐则是将已经登记入帐的会计数据予以取消,使之恢复到记帐前的状态,它是记帐的逆操作,也是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才有的一个概念。会计软件中要不要设有反记帐功能,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因此即使会计软件界在功能设计上借鉴成风的今天,反记帐功能却遭遇迥异,金蝶第一个吃了螃蟹,在其“会计风暴”中加上了反记帐功能,而用友、安易等老牌会计软件商则不以为然,拒绝反记帐功能在其软件上“安家”。他们认为会计数据记帐后就不能修改,唯其如此,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在人们对电子会计数据能否作为审计依据还存在种种争议的情况下,反记帐功能将更加给人以一种不安全感。笔者认为,反记帐功能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经济业务处理结果发生错误时予以修正的理想方式,只要在设计时能充分考虑到其各种不足,对其使用设置严格的限制条件,就完全可以使其成会计软件功能的一部分。

—、反记帐功能的作用

反记帐功能在下述情况发生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大量的错误凭证被登记入帐这种情况在电算化会计系统投入使用初期,尤其在试运行期间,非常容易发生。如果没有反记帐功能,则只能编制大量的错帐更正凭证予以更正,从而导致帐薄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当审计人员查到一笔又一笔的错帐时,它们也许在后续的凭证中进行了更正,这种情况大量出现时,会使审计人员对错弊产生麻痹思想,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查错能力。如果有反记帐功能就可以先取消记帐,把错误凭证全部修正后再重新记帐,帐薄中的冗余信息就可以大大减少,帐薄信息就会简洁明了,便于利用。

2、帐证不符手工会计中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常常发生过帐错误,导致帐证不符,这时一般利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记帐实质是将记帐凭证库的有关数据转入帐簿数据库中,而且正式过有误,则不管帐簿记录是否正确均应先取消帐簿记录数据,再对错误凭证一一进行修改,审核无误后重新登记入帐。

3、记帐过程意外中断在手工会计中,这也许不成为一个问题,记帐人员只须随后续接下去登记就可以了。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记帐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当意外断电、病毒侵袭等非常事件导致核算基本功能规范》也规定,会计软件“应当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者由于强行关机及其他原因引起内部和外部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这里的最近状态就是对最后一次记帐进行反记帐后的状态。

二、反记帐功能使用条件设计

反记帐功能显然不是一个常用的功能,它只有在前述特殊情况下才能使用。如果滥用反记帐功能,则不但影响会计处理的严肃性,也会大大增加工作量。许多人就是以此为反对在会计软件中设计反记帐功能的理由。因此,对其使用必须严格限制。其限制条件至少必须包括:

1、操作者必须是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的原记帐人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记帐人员应对帐簿的正确性负完全责任,谁记帐有误就只能由谁负责修正。反记帐功能的目的,就是取消部分甚至全部的错误帐簿记录以后重新正确记帐,从本质上讲,它也是对错帐的一种更正行为。为了保证记帐操作的严肃性,避免滥用反记帐功能,操作者必须同时得到系统管理员授权才能实施反记帐。

2、只能在结帐前进行结帐就是在本期经济业务全部处理完毕,并被认为正确后予以封帐,使本期的经济业务固定下来。进行结帐操作就意味着本期已经没有经济业务需要处理,因而不但不允许输入本期的记帐凭证,也不允许对本期经济业务进行记帐和反记帐。

3、只能按凭证号或日期逆序连续进行记帐是按日期和凭证号顺序进行的,只有按其逆序连续取消帐簿数据库的记录,才能保证重新记帐的正常进行。这就意味着,反记帐的范围应该以帐簿数据库的最后一条记录或者说是最后一张已记帐凭证为起点,依逆序前溯定位,来确定反记帐的记录数,而不能允许从帐簿数据库中间任意抽取几条记录(不管是否是连续)作为反记帐的范围。

三、反记帐过程的数据处理

反记帐是记帐的逆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记帐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在设计上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在所有会计软件中,记帐都是必备功能,根据一般的说法,计算机回到未记帐凭证库中去,应该转回的记录就是反记帐的范围。一般来说,这个范围应该由反记帐执行人员根据需要指定。但是对于记帐过程意外中断而进行恢复到记帐前状态这种情况,会计软件应该提供自动定位的功能。现有会计软件的解决方案是在每次正式记帐前先将帐薄数据内容备份到硬盘某一固定文件中去,如本次记帐被意外中断,则以备份文件恢复帐薄数据库文件,由于每次备份到硬盘的文件名是固定唯一的,所以恢复只能对最后一次记帐进行,也只能进行一次。而且这种备份和恢复是对月内帐薄数据的完全备份和完全恢复,如果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量较大时,在月度较迟时间进行记帐和反记帐,就会耗费较长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设想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3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会计信息载体以磁性介质为主,纸介质为辅,而磁性介质上数据的修改无法象纸介质那样留下可辩认的痕迹,以为日后审计等工作留下应有的线索。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会计软件中设置了各种日志文件:操作日志、控制日志、系统与程序修改日志、数据资料使用日志及业务日志等。这几种日志文件的作用都是通过真实记录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各种操作,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但由于这几种日志文件的内容及作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因此,目前国内的会计软件绝大多数只设计了操作日志文件。

操作日志是指对进入会计软件中的所有操作进行跟踪记录,从而确保所有经授权或未经授权的接触和修改活动都留有痕迹,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其内容应包括操作日期、进入时间、推出时间、操作内容等。

为了进一步实现内部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操作日志包括机制操作日志和手工操作日志,前者是由会计软件系统自动生成;后者则应由上机操作人员手工如实填写。

在笔者参与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过程中,发现操作日志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会计软件自身的不足,使机制操作日志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是用户对操作日志重视不够,集中表现在手工操作日志的不健全。

二、机制操作日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机制操作日志查询权限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操作日志要由专人保存。目前软件中机制操作日志的查询权限几乎都没有限制,在权限划分内容中,很多软件根本未考虑有关机制操作日志权限的设置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查询上机操作日志,个别会计核算软件、甚至个别ERP软件中的操作日志内容还可以进行修改,这完全背离了设置操作日志的初衷。

笔者认为,机制操作日志应当仅授权系统管理员、会计主管进行日常的查询功能,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进行机制操作日志的打印输出、机外备份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机制操作日志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2、机制操作日志记录内容问题

操作日志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操作人、进入时间、退出时间、操作执行的功能、操作状态等。

考察机制操作日志的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有如下几种:

(1)操作记录内容不全面,有的软件仅仅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缺少操作执行的具体功能;

(2)操作时间记录过粗,有的缺少年月日记录,有的仅记录到分,或只记录有进入时间,而没有退出时间;

(3)操作执行的功能记录不够具体,未能记录到基本模块;

(4)缺少软件操作的状态,如正常通过、或未有通过等。

分析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记录内容的不全面造成机制操作日志可用价值不大,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操作时间记录得过粗,使我们看到有些操作者在同一时间进入,又在同一时间退出的现象;操作执行的功能记录不够具体,一旦出现问题不便于核查问题;没有操作状态的记录,容易引起误解,以及日后查询工作上的不便和其他一些工作不能很好的完成。例如,笔者所接触的一家软件,出现了下表所示的操作日志记录。

操作人姓名进入时间退出时间操作内容……………………

杜玫筠99/03/1209:23:4599/03/1209:26:12制作凭证

李传茂99/03/1510:13:4999/03/1510:26:34制作凭证

李传茂99/03/1510:26:3799/03/1510:27:02审核凭证

李传茂99/03/1510:27:0999/03/1510:29:56制作凭证从操作日志的时间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传茂同志在制作完凭证后,即刻对凭证进行了审核工作,是否存在软件允许自己审核本人制作的凭证呢?经过询问我们了解到,李传茂在试图审核自己制作的凭证时未能通过。由此,我们看到操作日志对操作内容做了如实地记录,但是,由于记录内容过于笼统,以致造成误会。在此笔者认为操作执行功能的记录应该具体基本功能,同时记录操作执行的状况。例如,制作凭证记录到凭证编号,审核凭证记录到所审核的记帐凭证编号等,执行功能通过与否,诸如此类的具体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落实责任,究查问题,真实全面的反映会计人员操作情况,也便于日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制操作日志备份、打印问题

操作日志的备份工作同样未能引起重视,许多软件的数据备份内容中并不包括机制操作日志的备份,甚至一些软件鉴于机制操作日志文件过大,在月末结帐后自动进行删除,或没有提供机制操作日志备份的功能。

笔者认为会计软件的备份功能不仅包括会计数据的备份,而且还应当包括操作日志的备份。当然,随着软件系统的规模增大,尤其是网络版软件,操作日志文件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而变大,然而,当今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存储容量不再成为问题,加之财务部门使用的机器要求专机专用,备份的保存工作应该说是完全能够做得很好的。

同时,软件应该提供机制操作日志的强制备份功能,即依据一定时期,或依据机制操作日志文件的大小,适时提示进行备份工作或强制自动进行备份工作,机制操作日志的删除要有权限限制,绝不能在做尚未备份和打印机制操作日志的情况下就删除日志。机制操作日志的打印一般来讲是由系统管理员每月打印一次并装订成册,年末与手工操作日志、其他会计档案一并送交存档。

三、手工操作日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手工操作日志的记录内容是从机制操作日志中抄录而来的。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手工操作日志流于形式,未能起到设置手工操作日志的真正作用,要求上机填工操作日志是从另一方面保证上机操作记录的真实性。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加以足够的重视。

单机版软件的手工操作日志,一般用一个记录簿就够了;网络版软件的手工操作日志问题较复杂些。目前许多使用网络版软件的单位普遍未进行手工操作日志工作,或仅仅用一个手工操作日志记录簿。笔者认为,仅采用一个手工操作日志记录簿远远不能达到设立手工操作日志的目的,不能全面如实的反映上机操作的真实、完整情况。针对网络版软件的特点:工作站在都分散于各处而不集中,笔者认为每个工作站可以采用分别设立各自手工操作日志的办法加发解决。按月或按季由系统管理员将所有操作日志收起保存,待日后装订成册(按年)入档。

手工操作日志的记录工作应当贯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克服应付、敷衍、图省事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认真作好手工操作日志的记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