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空间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

第1篇

土楼的院落空间集合了虚与实、个体与群体,单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单体建筑,进入里面呈现在眼前的是伟大的家和微缩的国,体现了整体与个体紧密连接、相辅相成。圆楼是一个环形空间,中心是祖堂为议事之处,外圈为居住,房间几乎是同样形状、大小,整齐划一,从动静功能分析上来看比较合理,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合理协调规划。在一个空间中的中心位置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有着重心、集聚、领导的作用,在土楼当中,公共空间被安排在了重心位置上,因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从空间规划上来讲对于每个房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利于人群的集中与疏散。土楼公社打破传统的“圆中圆”方式,采取“外圆内方”的院落布局,“e形环体”内部的方形和外部的圆形体量交错产生的庭院空间,这一系列庭院空间形成土楼公社里最主要的公共交往空间。中心方形院落做为主要公共空间与其他的公共空间和屋顶平台组成园区内公共空间的系统。土楼的院落布局为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依据,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首先要考虑到使用者是哪些人群,他们的需求有哪些,应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考虑院落的布局。对于传统土楼的布局方式在当时的特殊环境要求下得以形成,而当时的要求已经不适应于现在,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创新保留。空间的组合方式,形体的穿插关系以及未来使用者在其中的流线都是关键因素。

二、建筑空间设计应用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大多数布局具备以下特点:①中轴线明确,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线上,其他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也是如此。②以厅堂为核心。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③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土楼中间居住的不是一户人家,而是一个家族,所以在内部空间规划上来讲,具有其独特性与复杂性。而圆楼的精髓所在就体现在占地少,空间大,适应山区地形。圆形土楼空间在合理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空间价值:①圆楼内部空间不存在“死角”。②圆有平等均等的特点,好坏差别不明显,利用房间的分配和家族的和谐。③圆楼的内院空间大。④由于圆楼空间消除死角,对于木材用料更为节省。⑤圆楼具有更强的抗震能力,更加安全。土楼公社在建筑布局上首先就是打破圆形的封闭格局。设计最终采用了e字型的平面方式,开放性的入口的设计。体量上采用一个螺旋形上升的姿态,既保持传统的圆楼形象又能有效打破其封闭平淡的缺陷,使其脱离传统民居的局限为创造丰富多变及活跃的现代建筑风格打下基础。住宅及旅社沿周边均匀分布,中心作为一个公共活动空间为住户提供一处休息交流的平台,整个建筑由廊道贯穿其中,四通八达,传统布局为新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功能空间设计应用

单从功能布局上来分析,传统土楼的功能主要是群居性的自我防护,正因为当时的这种需求才形成了现在的经典。所有土楼集体住宅,首先是聚族大厦,其次才是单家之居。整座土楼的核心是中堂或祖祠,大门厅、中堂、天井、祖堂等这些空间都在整座建筑的中心或前面位置,而所有的房间似众星拱月般围绕这个中心。这种排布体现了土楼的向心性、匀称型的关键,也表明了土楼的集与个、公与私的构成规律。祖堂作为土楼的精神内核载体,无论建筑规划和形式如何变化,祖堂始终都是土楼空间主要轴线上最宏大、最富丽的空间。土楼公社在建筑功能布局上尽量做到齐全,楼内的主要公共空间就是中心方形庭院,底层用作自行车库和消防车道,除了设备房和公共用房之外还设有公共活动空间,如乒乓球室、阅览室和管理用房等。为了考虑亲友来访首层入口处安排部分商业零售。在其楼里设计了日常生活所需的空间,让人们在闲暇之余有可取之处,这些全面的考虑得以借鉴与传统土楼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功能布局,关上大门,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社会。

四、向心性与封闭性对人的交往关系影响

土楼的这种以家族为单位的居住组织,为等级制度创造了条件,它的空间分布以及独特的内向空间形式在社会组织上具有有效的交往优势,与此同时,强化了中心和家族全力,与封闭、等级、强权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宅。传统土楼作为一种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房间沿周边均匀分布,与现代集体宿舍的建筑类型类似,但较现代板式宿舍更具亲和力,有助于社区中的邻里感。土楼公社在内部空间布局增添了新内容,并且在每一层都会有活动空间,为住户提供一处开放的交流空间。在当今这个冷漠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远了,信任减少了,向心性为现代建筑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与交流。土楼的封闭性将周边恶劣的环境予以屏蔽,内部向心性同时又创造出温馨的集体小环境。

五、结语

第2篇

一、银行营业厅的功能分区与空间组成

(1)从我国银行的自身体制以及相关业务的特征来说,现有银行业务功能大部分设置在银行营业厅范围之内,具体功能分区主要分为客户活动区、职员工作区及营业操作区三个区域。[1]基于银行自身的功能需求,将营业厅划分为顾客使用活动区和职员的工作区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通过银行营业区隔离开来。营业区自身的长度对银行业务的范围及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2)营业厅的整体空间组成分为围合空间、行为空间与知觉空间三个层次。第一,围合空间,就是营业厅周围的主要维护构造、相关机器设备、陈设等空间。[1]目前国内外金融建筑以幕墙体系居多,笔者参与设计完成的厦门银行泉州分行项目也是以玻璃幕墙作为营业厅的主要维护结构。第二,行为空间,就是银行业务空间,主要涵盖了客户与职工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空间。[1]各功能空间分区应明确,避免不同流线的交叉。第三,知觉空间,就是可以满足人们自身的心理及生理等相关生活需求的空间。[1]这种空间主要是基于人们自身的视觉及听觉要求展开的,设计因素是营业厅的整体空间形态、光影,相关界面色彩的质感,空间自身的开放性及封闭性,并对其加以整体控制。另外就是人们的听觉要求,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营业厅自身的噪音以及整体的环境音质。行为以及知觉空间的整体设计,就是工作人员、客户对环境的整体感觉,以及相关行为活动与其产生的相关情绪状态的整体认知感受,并结合其具体的实际功能、空间而进行设计。这些因素对银行营业厅的空间尺度、形态以及整体的舒适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基于人们实际需求的金融建筑空间、人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及整体环境的构成来进行设计,要避免过分地依赖建筑设计资料集及以往所学的设计原理导则,而要与时俱进,根据具体的营业功能以及实际的活动行为需求对其进行充实,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因素对其进行完善与调整。同时保证其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内在知觉需求,也可以进一步为环境质量提供一个科学参考依据。笔者参与设计的营业厅空间大小就根据业主单位对分行的定位及策划机构的详细计算而进行维护结构,并根据相关设备的具体要求开展设计,具体的行为空间则根据银行顾客、员工实际行为模式及具体的活动范围来明确空间尺度。

二、金融建筑空间设计应用

1.柜台空间设计

由于国内金融建筑“安防”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内银行柜台的主要形式为封闭柜台模式(图1),在设计上一般尽可能地降低柜台的高度,使客户可以在旋转椅上对业务员展开一个相对较为平等的对话,业务人员要保障自身的心态柔和,笑容亲切。同时适当地增添人性化的隔断设计,要尽可能地把横向柜台进行分割,使其形成多个U形空间,[2]进而保障客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隐蔽性,避免各种不法行为的出现。但封闭式柜台使业务人员与客户有了隔阂,无法做到怡人、亲民等知觉空间感受。国内“消防”“安防”相关法规秉承以“防”为主的原则,而西方发达国家相关法规是以“救”为主,故而柜台空间以开放式居多(图2),环境心理学在银行营业厅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1(4):82-84.柜台内外设计高度差,柜台高度以站姿服务为宜,可保障现金操作的私密性。同时开放式柜台空间可消除业务人员与客户的“隔阂”,形成更加怡人的交流空间。笔者希望在柜台空间“亲民”尺度的设计与“安防”法规上进行平衡,希望相关法规可根据科技发展、市场经济需求进行优化修订。柜台空间的设计可充分借鉴我国港、台及国外的银行柜台设计方式,打造出亲民、怡人的公共服务空间感受。

2.等候空间设计

营业厅客户在等待的过程中,其位置会习惯性地选择一些靠窗、靠墙,或者一些有隔断的位置,对于中间位置不做过多的考虑,[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重视。营业厅在设计的时候要通过科学的空间设置,保障一定的空间分离,避免人们出现过多的接触,进而使其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外国的设计布置方式(图3),营业厅中的座位布置尽可能地通过电视、媒体广告等形式提升人们的视觉焦点,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紧张感。同时增加配套服务设施,饮水、咖啡、洗手间等应合理布置。

3.个人理财空间设计

个人理财空间与等候空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涉及大金额相关交易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提升对顾客私密性的重视。[2]同时要对个人理财空间进行一定的装饰,通过具有地域色彩或者与银行金融文化理念相契合的设计因素对其进行系统的装饰,在缓解人们内在思想,提升私密性与安全性的同时彰显银行的价值与品位。

4.保管箱业务区设计

第3篇

1.1小型建筑空间组成

对于小型建筑而言,其空间主要包括公共活动空间、交通空间、私人空间,在住宅空间中,还包括家务活动空间等。其中,公用活动空间指的是居住成员进行自由活动的公共场所,如餐厅、居室等多功能空间。而交通空间即人们自由活动、交往的通道,如走廊、过道、门槛、入口。在住宅建筑中,私人空间即为主次卧室、储藏室;家务活动空间即为卫生间、厨房等。在小型建筑空间具体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空间性质、功能,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合理设计,满足人们需求。例如,在主卧室设计中,在我国住宅的规范标准中,主卧室面积应不小于9平方米,以此保证在设置睡床、其他家具后,卧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性、采光性[2]。因此,在主卧室空间设计中,要以日照充足为主要选择。同时,厨房空间设计中,由于厨房是进行烹饪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将采光朝对食物的影响、通风性等因素考虑在设计中,保证居住的舒适性。

1.2小型建筑空间设计现状

在目前的小型建筑空间设计中,其必须要处理的问题是空间的局限性,如采取何种方式变狭小为灵动等。但是,现有的小型建筑空间设计重点多集中在增加面积的视觉效果方面,设计缺乏创新性[3]。例如,在较为古典的小型建筑空间设计中,由于建筑占地面积小,为了吸引用户,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重点考虑增大视觉效果,在视觉上给人冲击。同时,随着房地行业的快速发展,小型建筑逐渐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型建筑设计、建设越来越多,这样,在空间设计中,设计模仿存在,设计缺乏创新性,空间功能单一。在此背景下,小型建筑空间创意设计成为必然,需要将新元素注入现代建筑中,寻找新的突破及视觉,充分考虑小型建筑自身特点,有机结合建筑各组成空间,融合周围环境,体现小型建筑空间的时代感,增加环境亮点。

2小型建筑空间的创意性设计策略

2.1满足用于心理需求,设计舒适空间

小型建筑空间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家居尺度、人体基本活动、心理满意度等。例如,在人体基本活动需求方面,地下室、阁楼、楼梯顶高等均需考虑人体高度,通常情况下,采取男子人体身高幅度上限1.75,并考虑20mm的自鞋子厚度,要求建筑最低空间应大于1.8m。而案板、吊柜、楼梯踏步、洗漱台等应按照较低人体空间尺度进设计,采用女子人体平均高度1.57m,另加20mm鞋子厚度,即1.6m[4]。除了人体基本活动需求外,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品质追求,在满足国家规范标准的同时,还应满足用户心理需求,保障个人活动空间的舒适性、公共交往空间的舒适性等。例如,在个人活动空间中,要考虑人体心理的领域感、私密感。在人体活动中,其要求具有自己的领域、范围,不愿被注意、打扰。因此,应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尺度量化空间领域范围。如果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独立作业,则桌子高737mm、宽914mm、长1829mm是最强领域感。此外,在公用交往空间中,入口是联系两个空间的重要因素,是不同空间领域之间的转换。当一个人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后,其入口根据不同心理需求充当不同角色。根据这一特点,可在住宅建筑中设计缺口入口,将一定的遮蔽物设置在入口空间上方,缓和建筑内外对立关系,以表示对人的欢迎,如图1所示。

2.2丰富建筑功能,实现功能复合设计

其中,利用同一个平面,复合相关的功能房间,对不同时间不同需求进行满足即为二维平面复合,以此控制套型面积、缩减空间数量[5]。例如,在小型居住建筑空间中,功能复合主要包括厨卫盥洗空间的复合、餐厨复合、起居室与卧室的复合、阳台与卧室的复合等。实现起居室与卧室复合、交通空间与厨房操作空间、玄关复合,从而使空间布局更为紧凑,节约空间。此外,三维空间层次上的功能复合主要包括在三维空间层次上复合功能房间和从三维的角度分层室内空间两种形式。例如,在三维空间层次上的复合功能房间设计中,可在同一房间内复合工作空间、起居空间、就寝空间等,采用上床下铺或双层床家具形式,规划两个房间的学习、起居空间。而在空间功能复合过程中,还应合理设计回路空间,缩短交通路线,提高空间利用率。如合理布置门洞位置,避免过多门洞在同一墙面出现。同时,当两个卧室共用一个阳台时,应在空间设计中确保阳台、卧室具有足够进深,从而增设门洞。此外,还可将厨卫阳台布置在同一直线上,以此使家务流线缩短,并在套内各功能空间没有多余洞口设置的基础上形成空间回路。

3结束语

第4篇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是作为人们可以自由出进,同环境和他人交换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地点。因此,公共空间必须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才能让公共空间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作用。除开单一的公共空间,双重的公共空间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最要选择。公共空间作为人们交流互动的场所,“开放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然而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将公共空间变大,此时,双重的公共空间就成为了设计师常常选择的方向。双重的空间设计,是指在建筑物设计时,摆脱传统建筑中底座与整体建筑中持平的效果,而是常常选择将底座抬高,形成一个在半空中漂浮的平台。建筑师利用传统的建筑手法,在建筑物的设计时做一种巧妙的处理,便使得传统建筑物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在传统建筑物中,大部门的企业公共空间,常常被安置在顶层,而在双重空间设计中,位于半空的公共空间则是悬浮在半空中。这种半空平台下设计的公共空间,不仅能够展示出一种极富震撼力的建筑美感,更能使得平台由原本被限定的空间大小呈现出无限可能,在气势恢宏的同时也显得更为人性化、形象化。由荷兰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位于深圳的深证证券交易所,就是建筑行业在双重公共空间设计作品中的杰出代表。

二、多重的公共空间

在建筑学领域中,公共空间的作用极其重要。在信息时代下,人类的温饱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便开始追求更进一步的生活,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的存在,不仅仅只能成为单一的生活空间,更应当成为人类共同生活的多重公共空间。如同人类的肺可供呼吸,公共空间在一个整体建筑物中,也发挥着类似于肺的功能。因为公共空间的存在,从而让整体建筑物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而多重公共空间的出现,就可以让一个建筑物出现多个供人们交流沟通的场所。这样,在解决了传统建筑中公共空间作为交通的职能之后,也会为建筑物带来一种多维的效果,令人震撼。一般说来,多个公共空间设计其中,不仅能够使得空间呈现出无限可能,就只单纯得把它们串联在一起,从而形成的流动通畅的感觉,就会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无限美感。在多重的公共空间中,电梯的存在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的复合空间中,以传统的机械工具来作为现代设计中作为节点存在的虚空的连接,让人们在体验层高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其带来的空间流动感。例如在西雅图,有一个公共图书馆新馆,被建筑师合计为折板状的外形。利用这个外形,建筑师将公共空间做复合设计,多重折叠产生的美感不仅能够容纳更多的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人们对它探索停驻的兴趣。

三、结语

第5篇

1.1空间组合灵活

建筑空间的组合与设计必须是灵活的,多样的,这样也是保证建筑有效便捷使用的途径这样也就能够保证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满足一个长久的使用需求。因为不灵活的建筑空间设计,只会给人们的使用带来诸多的不便,,也就容易遭到一些不必要的破坏。同时空间的灵活性设计,必须要根据空间使用的不同人群,以及施工人员的不同有所灵活的改变,这样在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的适用性;通过不同的间断,分隔设计,也就能够产生出一定的界限,提高建筑的作用,这在交通建筑中的作用也非常有效的。

1.2整体设计经济性原则

建筑的空间设计也是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性的,因为建筑建筑设计中处处体现着经济性,经济性可以作用到建筑的各个方面,也就能够改变建筑的一些特性。由于多样经济性的存在,导致建筑有可能会出现空间上的分散现象,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性,也就影响到建筑的节能使用效果。空间的整体性较差,建筑的结构紧密性就不好,建筑的使用就会有种种不便,比如:采光不好,隔热不好,通风不好,照明难设计的问题。

1.3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的设计本就是为人服务的,不管是交通建筑也好,还是不同的工民建筑也好,建筑的设计都需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满足“遮风避雨”,更多的是应该要发挥出建筑的价值,要能够适应人的居住,更加宜居,更加舒适,能够为人带去更多的舒适性和价值。

1.4绿色环保原则

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近年来开始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我们的建筑设计中,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我们如今的建筑设计都要开始考虑绿色和环保的设计。尤其是如今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趋势是非常惊人的。这就导致巨大人口压力下,我们的建筑设计中工作中要开始考虑到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和生态破坏的影响,要更多地关注人在建筑中的健康状况,要对人的健康有益。

2地铁空间与城市文化融合与再生探索

其中,某城市的地体一号线,是该城市的重要旅游线;所以在建设该一号线的地铁站时,就不能仅仅是根据现代化的设计来进行,必须要考虑该城市的一些文化背景,和古迹景点元素,并有效合理的统一。

2.1传统形式,现代演绎

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所说“老的东西不会再生,它也不能完全消失,曾经有过的东西总是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现”。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进行原文化的“重建”,不是简单地一个场景构件,不是一个照片图画的构件,更多的应该是文化内涵,文化理解之上的现代艺术在加工,是要通过一些设计灵感,然后把这些灵感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才能够展现出一种新的文化效应。该地铁站的入口,就是运用了一些玻璃和现代钢材,结合了了山西居民建筑的风格,形成了一个透光性好,有简洁素雅的风格,也就能够和当地周围的建筑很好的进行衔接,同时通过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也符合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2.2功能至上,以人为本

地铁站内部,就采用了比较先进的交通建筑设计理念,根据地铁站实际要求满足的客流量,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布局,也通过空间的有效分割,形成了对客流的有效分流;设计中包含所有的售票设施,安检设施,工作区域,候站区域等。整个站厅采用的主要是一个楼廊式设计,在站台上设置了楼廊夹层。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分流客流,减少空间的拥堵情况出现,同时乘客选择方向的余地也就比较大,增加了乘客的便利性,增加了整个候车厅和售票厅的通透性,增加人的舒适性,也就减少了地下空间本有的压抑感出现。

2.3源于生活,引导设计

在地铁的内部空间设计中,设计者往往会被鼓励充分地运用想象力和其建筑构造技巧,以此获得对内部空间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地铁车站的设计不单单是要满足技术标准和基本使用要求,还应创造性地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车站建立起独特的个性。设计者要做到将文化和车站设计相互贴合,做到各元素连贯性与多样性的平衡,从而保证车站这一系统可以有效的服务于乘客,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这样更可能使其成为一种硬质文化,而非简单的构筑物体。标准化设计元素的使用途径很多,如灯光及信号,可以使乘客感到舒适及便利;而具有创造性的结构和主要设计元素的表达,如站台、墙壁、栏杆等,则能是设计者有机会反映出车站所在地区的地方价值、文化特色等。在这些表达思路中,移情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手法,它的原则是将各种视觉信息通过选择与组合,以具象的视觉形象来象征某一抽象概念,与体验者产生一种精神交流,满足其区域定位的要求。地铁空间设计可以将移情作为一种符号化的语言,在现有技术设备和空间结构基础上融入具有地域文化象征意义的语言。地铁候车厅双面坐休息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老成都最具特色的茶具————青花盖碗,休息椅造型设计力求简洁大气,圆弧形轮廓可提高安全性,靠背细节处运用回纹镂空纹样,宛如一只玲珑青花碟自然生出,古意盎然,给人无限遐想。传统语言通过设计实践转换为符号化的语言,使之具有现实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3对发展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的建议

在今天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人们对于美的观念和想法也是飞速的变化着。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想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对于欣赏美的需求,就必须要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的特点,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本身就是建筑整体的一部分,是为建筑整体风格服务的。因此,在进行空间创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的特点,进而实现整体的协调完美。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把建筑的主体牢记于脑中。这样设计时的每一个创意的产生都是与建筑整体紧密相连的。最终的创意设计才会适合、不突兀。空间创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始终是设计师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必须要更多的考虑环境因素,因为周围环境是建筑还是绿地,都是会影响到整个建筑设计的效果的,只有考虑建筑的周围特色,才能能够增加建筑的实用效果。只有这样,建筑与环境才能相得益彰,实现环境烘托建筑,建筑为环境增加亮点,达到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

4结束语

第6篇

1)绿色环保。现代的都市化建设虽然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但是这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环境问题。现代的都市人生活在一个钢筋与混凝土包围的城堡,根本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气息,人们只能在回忆和电视上才能记起脑海中那残存的一抹绿色,不知不觉中我们和大自然的距离愈来愈远,人们只能生活在灰色的都市之中。在这样枯燥的工作环境之下怎会有高质量的工作。对于这种现象,环保绿色的设计理念便被提了出来。在设计高层办公的建筑物时,设计师一定要将环保绿色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尽量为办公人员创造一个绿色的、贴近大自然的办公环境。

2)以人为本。现代白领普遍具有巨大的压力,有来源于工作中的,有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起到缓解压力,舒缓人心情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者要注意在设计时将人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人的感受。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人应该作为设计的首要考虑对象,设计者务必要为办公人员打造一个舒适、方便的工作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办公人员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2设计优化

1)设备布置的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智能化办公设备也慢慢融入了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这给办公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不合理的设备布置不但没有给办公人员带来方便,还妨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合理的办公设备布置很重要。比如在光缆、配线箱等中继装置的布置上要做到每个楼层至少设置三个,以方便办公人员的操作和使用。随着智能化办公的应用,电脑已经成为日常办公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网络方面的布置,务必在每个楼层都设计多个电脑网络管道井,这样便于在出现网络问题时能够及时的维修。另外对于楼梯间、卫生间等这类对于灯光要求不高的地方,可以将它们放到靠外侧的位置,这样可以直接对自然光进行利用,既增强了通风效果,又节约了照明所需的能源,这也体现了国家可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2)优化功能空间。现代的办公对于高层建筑各部分的功能要求非常高,所以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将功能要求放在重要位置。由于楼层的大小有限,所以在区域的划分上要做到合理、方便。在这方面首先要考虑行政区的设计,因为行政区是主要的办公地点,所以行政区要有单独的,安静良好的办公环境。在设计时,要将那些可能会制造噪音的的区域与行政区隔开。对于会议室、餐厅这些地具有公司代表性的地方来说,应该设计在高层,这样在设计外形时也可以将其设计的别具一格。另外要把健身房这类休闲放松的区域放到靠近员工餐厅的地方,这样才能方便办公人员的身体锻炼。在对办公路线的设计上要追求横向设计,这样既能紧密的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又能增加工作人员在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中的了乐趣。

3)人员健康优化。智能化办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工作的便利,随之而来的还有健康问题。由于办公人员长期处在电脑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辐射环境之下,这就引发了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各种问题,所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就需要从改善和优化办公人员的工作环境入手。当下最流行的便是将环保的设计理念融入到高层办公的建筑中去,将办公建筑和谐的建设在自然环境中,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所以在设计高层办公建筑时,应该添加多种绿色元素,比如在办公室添加一个小型花园,这样既可以美化办公环境,又可以减少办公室的辐射。除此之外,对于办公室内部的采光要尽量采用太阳光照射,所以要增强办公室的透光性,尽可能的让阳光能够进入办公室。对于办公室的通风性,设计者要通过改善窗户的大小来调节,这样不但增强了办公室的空气流动性,也节约了原来要用在这方面的能源。这些都是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4)安全疏散的优化。无论任何时候,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个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都应该非常重视意外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大空间设计的高层办公建筑一定要选用双向的或是环形的通道,这样可以避免单向通道在危险出现时人员的疏散拥挤问题,同时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双向的通道也可以缓解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压力问题。对于安全通道的设计,设计者要注意将其布置在靠近出口的位置,以方便人员的逃生。对于疏散楼梯来说,至少要设计两个不同方向的楼梯。如果建筑物内部的面积有限不能设计内部疏散楼梯,设计者也可以考虑室外的疏散楼梯,这样既实用又经济。对于那些面积较大的建筑最好设计两个双向的疏散楼梯。在对于火灾的应对上,每个楼层都必须设置消防设施,每个办公室都应有小型的灭火装置。

5)能源利用的优化。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这就对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不能因为对建筑物外形过分的追求而浪费大量的建筑材料,同时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建造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尽量采用简洁实用的结构设计。

3结束语

第7篇

从现代主义形体与空间的几何还原性里,我们认识到体量与空间的自明性存在依赖于几何形的限定,这不仅意味着具有体量的外形有着明确的界限,而由这外形围合而成的空间必然也是清晰而肯定的,甚至是封闭而内敛的,这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整体而独立的特征不谋而合。但是,极少主义倾向的空间设计与极少主义艺术又不一样,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它所依赖的“几何学是秩序的隐喻”,它“将房屋与宇宙联系起来”这意味着极少主义倾向的空间又是开放而有序的。首先,极少主义倾向的空间不仅能确定其自身的存在,而且能够很好地与外界环境融合。几何学原理作为其存在的基础,必然使得空间的围合物一一建筑一一呈现出还原与约减的面貌,而这种还原与约减的程度又是与包含在其中的空间的,开放度紧密相连。虽然处理好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是建筑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对于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来说,其几何还原的特征使得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加大。因此,形体与空间的独立开放性在此苛刻的条件下就显得尤其突出。

二、场所精神的统治感与和谐性

(一)场所精神的统治感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与环境是分割不开的,这个道理可以用图底关系来阐明。图底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即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在一定的场所内。人们总是有选择的感知一定的对象一一有些突显成为图形而有些退居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当图底对比明显时,图形与背景界限分明,容易被感知。之所以我们会对现代主义空间设计的特征有如此敏感的觉悟,皆因为它们突显于环境。而“极少主义”作为对这种设计倾向的概括,也是在与其周围环境的比对中得到确定的。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图底关系具有互易性,即图形与背景互为存在而存在。究竟哪一方占据主导地位是由主观决定的。因此,图底关系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产生意识,并且能感受到意识的能力。对于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与其环境来说,通过对比,其自身的形式特征得到加强,场所精神也得到展现。

(二)场所精神的和谐性与统治、突出相对,现代主义空间设计的场所精神还具有统一、和谐的一面。这种和谐表现在空间形体与环境的融合,并通过审美的意境来体现。和现代主义空间的精神内涵一致,统一、和谐的精神体现仍然是以追求空间与形体的本体意义为核心的,它拒绝多余的手段和语言,崇尚自然的生成客体。虽然这客体具有几何抽象的极少主义形式特征,但它不是突兀,不是强调,而是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种淡薄和宁静的心灵体验。这与赫尔佐格和德•穆隆那种相对肤浅的视觉轰动所不同,这种平静感的表达调动了人类多重的感官,通过深层次的文化诉求作用于人的心灵。所谓深层次的文化诉求,在现代主义空间设计中即是对与之融合的“地域元素”的追求和表现。所谓“地域元素”,指的是自然、物质和社会现实的映像,是对特定自然、地理、景观、地方材料、技能和文化模式的表达和体验。1但是,这些元素在空间形体中的具体表现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而非生硬地挪用。同时,传统文化也并非由这些所谓的地域元素构成,当它与文化相融合时,文化便会逐渐成熟并沉淀下来,成为一种事实和信仰,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因此,文化属于无意识的运行,并且不能从外部来控制。对于空间设计与环境的融合来说,它成为“融合了有意识的意图和无意识的限制、记忆和体验的创造性结。

三、结论

第8篇

关键词:学生公寓;居住空间;行为;心理;情感化

大学生的起居生活在都在学生公寓进行的,当然不止起居,它还是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依附场所。所以基于学生公寓的空间设计相对于其他会有不同的特殊的情感需求,空间功能布局更趋于人性化。

一、大学生公寓居住空间设计的现状

1.建筑形式及内部功能布局单一:着眼全国高校公寓建筑,基本都是一种模式复制下来,其内部各类使用空间功能不完善,进而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储存、个人空间也不完善,嘈杂拥挤的居住空间环境很难满足当代各专业学生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2.整体空间布局不适用:上下布局,即学生全部在上铺休息,生活设施等都放置在下铺,下面的书桌、书柜、衣柜等功能设置能够满足的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上铺由于距离墙顶较近,学生在铺设被褥等极为不便,所以怎样人性化的考虑这种使用关系我么应当考虑的。空间纵向布局,动静皆宜,空间较为开敞,学生休息学习互不干扰;缺点是学生缺乏私密性的领域,集体共占整个公共休息空间。如果横向布局,优点是学习区域不仅光线好,剩余的空间还可作为研讨、相互交流和娱乐等集体性活动的地方;不足之处是两个床铺之间的空间较紧密,储藏空间严重缺乏,学生生活起居等行为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国内大学生对公寓居住空间设计的情感需求

1.大学生特殊的生活方式

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融入集体独立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在进行大学生公寓空间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结合他们的情感,进而有方向、有指示的完善他们目前的居住环境。“如果没有另外一些兴奋点让他们从这些个人忧虑当中排解出来,仅靠心理辅导是作用不大的。这个公共生活的欠缺如果继续存在的话,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当代大学生的课下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充满一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青春精神”。从客观上看,大学生活中,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相关条例去进行时间上的安排,上课学习与休息、娱乐的时间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从主观上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时间是由自己支配和把握的,从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社会交流与人建立沟通的能力等。所以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按行为科学来分析,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规律性与多样性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学生公寓是重要的课余生活区域。学习、休息、集体活动等均在生活区内进行。大学生的生活有其规律性,学习与起居的时间学校是有明确规定的。同时,大学生活也是丰富而多姿多彩的。所以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导致行为的多样化。然而这就要求提供多种设施与这些行为活动相适应,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可能。(2)集体性与私密性大学生不仅在指定的教室进行集体学习及研讨,在日常生活中,集体的生活对学生全方位兴趣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社会非常注重团队精神,不要说公司,就是在大学你搞研究,都是形成各种各样的团队。有些人很有天分,但是他不善于与别人交流,也就不善于与别人合作,这就无法担当大任。”因此,学生公寓的设计要创造多种层次的集体交往空间,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集体需求。虽然大学生活中应注重集体协作精神,但是大部分时间是靠个人支配的,需要有私密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及钻研。我们比较常见的在学生公寓中学生安装布帘的现象映衬了私密空间设置的必要性。

2.大学生在公寓空间中的心理特点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与心理发展的理论,“需要的层次越高就越涉及他人与社会。”大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自我意识逐步成熟:“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随着自身身心的发展,他们不愿因循守旧,勇于变革创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旺盛的精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注重社会交往: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18-25岁是容易接受别人亲密关系的时期。所以这一阶段是大学生进行周边关系交往的最佳时期。

三、大学生公寓情感化设计体现

1.适宜大学生生活交流的空间布局以及功能分区

大学生在居住空间内进行的多样化的基本活动也就体现了着他们居住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以及多样化,需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具有较开放的集体公共空间和较为私密的个人空间,创造出动静皆宜的空间。从使用的频率基本上来说包括休息空间、集体学习空间、娱乐空间、个人生活空间(储藏空间等)和生活辅助空间(包括阳台和通道等)。为了更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它们当中可以有重叠和穿插。

2.情感化空间设计考虑婚姻情况

2004年教育部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校大学生只要符合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即可结婚。因此,学校应考虑已婚在校大学生在使用学生公寓空间功能布局上和其他学生的不同,适当为已婚学生公寓进行人性化设计,例如增添一些必要的生活空间以及必要的生活设施,例如厨房等空间以方便已婚学生生活的需要。“已婚和未婚的学生分开居住,便于校方后勤管理,也是人性化制度的体现。”

3.情感化空间设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情感化的居住空间设计,理工科专业和艺术专业的性格各异,这就要求我们挖掘他们各专业的兴趣点,在居住空间设计的色彩以及功能布局、家具配备上都体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能够满足他们对自己起居空间的基本需求。可以适当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住宿分配上能够科学的分配一起,例如,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和视觉传达的学生如果能在一起生活学习、一起交流,便于这种多学科进行交叉性学习,更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总结通过对大学生公寓环境,生理和心理,行为不同方面的影响,考虑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特性,讲究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人性化进行方案的设计。

作者:秦方 郜四勤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曲毅,我国高校学生公寓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分析[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传统民宅;伦理文化;传承

1传统民宅建筑中的伦理文化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成为文化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的演变历程。没有哪个国家的建筑在功能认识和处理上能够具有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强烈的伦理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建筑从来都不只是单纯为了居住、使用,而是秩序、权力、礼仪、道德的体现。

1.1天人合一的伦理观念

“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富康安逸。”无论在晋中,还是在皖南,传统村落大多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格局。这些讲究对于村民的实际生活未必会起到多少实际的作用,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山环水绕、藏风聚气则是天地保佑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就在于建筑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

1.2以“礼”为核心的伦理秩序、

古代宗法制度下,封建礼教伦理的教化功能实质上超过了建筑的实用价值,传统庭院式住宅严格的格局布置实为社会礼仪、等级秩序等礼制文化的深刻体现。以华北地区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北京四合院为例,主要建筑物如厅、堂、长辈住房等,排列于中心主轴线上,附属房则位居次轴,轴线上的房屋布局一般以“前公后私”、“前下后上”、“正高侧低”为原则,其方位设置并不是出于考虑朝向与通风,其用途安排也完全不必顾及动静、洁污、主辅分离的功能结构,甚至其名称也与实际的使用无关。一切秩序只恪守一个唯一的标准,那就是严格的伦理分区,其特点就是明确体现尊卑、长幼有序,男女、内外有别的人文伦理秩序。

1.3美轮美奂的伦理意境

中国传统的伦理与美学思想强调“形神兼备”、“气韵神动”,以“意境”作为各种艺术作品(包括民宅建筑作品)追求的目标。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构思,尤其注重将建筑的客观功能与人的审美心理相融合,借助建筑的形式畅神达意,抒怀。我国传统民居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意味深长的情境给人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独特印象。她的魅力,既表现在个体外部形象的构造形式、也表现在变幻万千的整体组合气势,以及生动绚丽的色彩、装饰和细部构件的巧妙精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韵味的美学风格。

2缺失的又化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住模式国际化已成潮流,世界各国以户为单元的普通住宅楼已无本质上的差异,仅是建造标准因经济状况而不同。又由于大部分住宅建设项目给出的设计条件大同小异,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有些设计者不作深入的项目研究,不去挖掘项目的特点,而是盲目地照抄照搬相似的工程设计,导致住宅千楼一面,缺乏个性和本土特点,失去了地域性的标志,失去了几千年来形成的地方建筑风格,也淡化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这其中西风盛行,尤其是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似乎非洋不可,甚至连名称都洋了起来,这在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较深的城市尚有情可原,但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璀璨的历史名城却难以让人接受。还应该指出的是,一些项目的盲目抄袭不仅失去了应有的特色,也背离了建筑项目应有的内涵,更无建筑文.化可言。

由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因而提出了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的课题。梁思成先生等老一辈建筑家将中国建筑史引向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但这个课题还不曾解决。经历了30年代的“中国固有形式”、50年代的“民族形式”和后来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等建筑文化的探索,其前景仍旧不明朗。而近来,住宅楼市强劲的欧陆风更是虎虎吹来,一时间,美式洋房、北欧风情、法式设计纷纷登场,大有席卷整个楼市之势。这使得复兴传统建筑文化的道路更加漫长而艰巨。建筑是属于社会的.属于人民大众的。因而,要建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需要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开发商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合作。梁思成先生曾对建筑系毕业生说过:“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得到最高的发达。……如社会破除(对建筑的)误解,然后才能有真正的建设,然后才能发挥你们的创造力。”

3传统伦理文化在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虽然将传统建筑文化与当前规模化生产的住宅相结合的理论还不充裕,但通过透析蕴含在传统民宅中的伦理功能,加之大量的创作实践,我们还是可以探索出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可供参考。

3.1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伦理观

像古村落这种山水田园般的人聚空间和生活场景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的景观层次和生存品质,在今天,这仍然是都市人的理想王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观念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住宅设计中,要体现可持续发展主题,就必须推行可持续传承的文化主题,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绿色思想等都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新课题。住宅不仅是生活中的购物大件,更是人类文化主题中极其重要的创造地及承载区,只有在挖掘先人文化瑰宝的同时,融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主题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当前及未来住宅发展的新趋势。

比如.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尽量保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尽量靠近生态公园、山坡,充分利用项目的地理优势及景观资源。为居住者打造一个自然、绿色、环保、生态的居住环境;在建筑设计上将绿色引入庭院、引人住宅,比如将多层住宅的门厅扩大而布置成空中花园,把传统的庭院由室外地面移至室内和空中。不但可以很好地实现庭园绿化从室外到室内的延伸,还有利于客厅和餐厅通风换气、采光和降温等室内微气候的调节,改善了居室的居住环境;或者将花草丛中带有微型水景的小品引入厅堂,既方便实用,给居住者带来了绿色,又经济实惠,避免了因制造庭园绿化而带来的建筑面积。

3.2以“礼”还“理”的伦理秩序

如果说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伦理秩序是封建礼制的产物,是古代民居建筑布局设置的宗法体现,那么,在今天,传统的“礼”应顺应时代要求,剔除不合理的家族伦理观念,取而代之的应是以人文本、合理有序的“理”性秩序,变“礼”为“理”。在住宅建筑的格局、平面空间中,这个“理”字主要体现为——尺度要适当合理,功能分区要清晰合理,交通路线要便捷合理。

3.2.1尺度适当合理

住宅是居住休养生息的安乐窝,其尺度应小而宜人,富有人性化和亲和感,不宜尺度过大,尺度过大形成的大面积、大空间不仅加大各项开支,造成个人经济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失去了家庭应有的温馨感。普通标准的家庭住房面积在120平方米左右.如设计合理就已很舒适了。住宅的进深与开间应根据住房面积的大小测算出最佳合理值:进深太大,内部空间采光通风条件差,进深太小出房率低,结构浪费,不宜保温隔热,室内空间也不好划分:开间以大为好,可灵活布置各功能空间,大的程度要符合结构上经济性的要求,开间过小室内空间窄长使用不便。各功能房间的面积分配要均衡合理:各功能空间除确保最低使用面积之外,还应使房间平面的长宽比例合理、房间形状方正,以方便使用。层高则应根据户均住宅面积和套内最大功能空间面积来确定。

3.2.2功能分区清晰合理

公共活动区、私密休息区、辅助区要分区清楚、位置得当,避免使用中的交叉干扰、视线干扰、噪音干扰、气味污染。要争取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的“四明”,保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住宅的卫生质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住宅功能空间将进一步细化。比如,随着家庭办公的出现,要求住宅中增加相应的工作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专用的家务室已成必须;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家庭中设置阳光室供老年人休闲已成时尚;如此等等。

3.2.3交通路线便捷合理

合理地安排各功能空间的位置,可缩短户内的交通路线,减少交通所占的套内面积。交通路线的长短还与住宅的进深与开间的尺度比例有直接关系,当比例得当时交通路线最短。

3.3富有地域特色的伦理风格

中国传统民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我们应从民居建筑中继承经过长期检验后留存下来的宝贵设计遗产,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营造应用现代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工艺、满足人民群众现代生活方式、体现传统建筑风貌的现代风格建筑。

第10篇

1.楚文化概念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成,当然也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是楚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锻造了楚文化的诞生。楚文化在继承商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其艺术品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在楚文化的美术中,常常是通过一系列神秘古怪意象的组合来表达楚人的文化精神,给人以自由、生动的想象。通过考古的发现,楚文化物品的造型严谨,花纹细致,对铜器制作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楚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楚文化诞生于荆楚地域,荆楚地域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荆楚地势呈现多样复杂。并且荆楚处于我国比较中心的地位,长江横贯其中,交通格局阔达。虽然荆楚地带有封闭性的一面,但开放性才是楚文化的主流。

2)进取性

楚人具有积极的处世态度,并且拥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凝练出楚文化的最基本精神——自强进取。在诸侯的争夺战中,楚国人自强不息,以自己的坚韧精神应对着历史的挑战,在战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楚国人不仅拥有艰苦创业的自强精神,还有自主创新的进取精神,并且楚国人拥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这些优良的传统对于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被发扬光大。

3)浪漫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讲求生活中的浪漫气息。浪漫主义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楚文化中的浪漫色彩,在屈原的文学作品《风》、《骚》,马王堆汉墓的帛画等代表中都有所体现。将浪漫融入到主题酒店空间设计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关于主题酒店空间设计中主题的选择

1.主题选择的原则

酒店是商业化产物,因此,酒店的经营需要实现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低投入高收益原则是商家提倡的投资方式。因此,主题酒店作为酒店的一种,在投资的时候也要坚持这一原则。

2.选择主题需要考虑的因素

(1)文化理念适用的群体

每种主题酒店其消费的理念不同,因此其针对的消费对象也不同。文化主题酒店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的作用将酒店的物质功能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进而通过文化精神层面增加物质环境的附加值。定位好客户群,选择正确的文化主题,是主题酒店盈利的关键。城市文化状况一个主题酒店所在城市的文化状况对于主题酒店能否长久经营下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文化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对主题酒店的接受能力,并且城市文化的丰富与否还直接关系到外来人口的数量,二者成正相关关系。

(3)文化的真正内涵

文化作为一种智慧的积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题酒店在选取文化主题的时候,一定要对选定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如果曲解了文化的内涵在酒店建设中就会出现偏差,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酒店的印象。这类事件的出现,对于树立酒店的良好形象及对酒店品牌的打造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楚文化与主题酒店空间设计的融合

主题酒店的空间设计贵在对主题的定位,一旦酒店主题定位下来,就必须致力于酒店的全方位建设,让消费者可以从酒店的一草一木中感受到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1.借助主题酒店建筑外观造型传承楚文化

主题酒店的建筑外观造型对消费者来说是消费者与酒店最直接的联系,其对消费者的吸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消费者是否选择入住,因此以楚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必须要挑选最富有楚文化特征的建筑符号来展现酒店的文化,使酒店富有历史文化的人文气息,传递楚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

2.通过酒店内部装饰传递楚文化

作为人们真正居住使用的酒店房间内部环境,对楚文化主题的体现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主题酒店讲求的是文化内涵的统一,所以内部装饰主题要与建筑外观相互衬托,达到整体的统一,并且要突出楚文化的特征。酒店内部的设计是以空间为载体带给消费者感官上的视觉效果的,要让消费者置身在酒店的文化主题之中。在酒店的内部装饰中要注意细节,合理搭配房间的事物,巧妙地将楚文化要素融入到主题装饰物品中,达到各个功能区都充满楚文化气息,带给客户美好的楚文化主题体验氛围。

3.巧妙融入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屈原是楚文化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充分的展现了楚文化的深刻内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励志的名言激励着很多中国有为人士不断奋发向上。楚文化充满正能量,而社会的进步需要正能量的推动,因此在楚文化酒店的空间设计中要将屈原这种楚文化代表性的人物融合其中,通过其文学作品烘托酒店的文化气息,传承楚文化的进取性。

4.尊重楚人信仰

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不美好的事情,因此人们总是对充满正义感的故事充满兴趣,需要有自己的信仰。楚人在战争中磨练了意志,拥有坚定的信仰。在信仰的支持下,楚人拥有顽强的斗志,他们勇敢、智慧,这是楚文化的深刻内涵之一。楚人的信仰是火神祝融和太阳,这两大信仰都充满能量。在主题酒店空间设计中要将楚人的信仰融入其中,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楚文化的博大。相信楚人的信仰文化,对于主题酒店的空间设计可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第11篇

(1)主题餐厅的发展史。1)滋长。然而并非所有的主题餐厅都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多重原因导致主题餐厅“关门大吉”,很多餐厅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主题环境里,包括餐厅内部装饰、精美的菜单设计、餐具的选择等,但是在菜式上并没有精心准备。现代社会讲究的是个性消费,主题餐厅要做到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能够使人放松下来,慢慢享受用餐的快乐。餐厅越发迎合客户的口味,那么餐厅的口碑也会提升,这样才能实现主题餐饮的重要目标。2)成熟。遵循着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探究出了丰厚的实践经验,提高了主题餐厅的知名度,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餐厅想要吸引更多的顾客关注就必须推出全新的用餐体验,有的餐厅通过吸引人眼球的娱乐项目来招揽顾客,比如舞台演出、创意DIY等常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现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并流行了一些稀奇古怪、颇具趣味的主题餐厅,如动漫主题、卧室主题、空中餐厅主题等,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2)现代主题餐厅是一把“双刃剑”。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才畅谈主题餐厅的优势时,往往忽略了它的劣势。我们可以先说说它的优势,通过一个主题氛围,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知名度;然而这也正是它的劣势,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人们往往只是出于新奇而去消费,但是新鲜感逐渐褪去,餐厅的生意也就平淡了。面对这样的考验,流线造型主题餐厅必须时刻注重餐饮环境、服务工作、菜品创新和宣传广告等,这样才能迎来新顾客,留住老顾客。

2流线造型主题餐厅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1)设计理念。流线造型设计是美国二十世纪中期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以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作为最主要的象征,圆滑、流畅是流线造型的特点。最初主要运用在工业设计中,例如汽车的造型设计,到后来风靡全球,几乎所有的产品设计中都会运用流线造型,流线造型逐渐成为当时最时尚、最流行的设计元素。(2)设计原则。1)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流线总是能给人以轻松、便捷的心理暗示,而我们现代人口中的“时尚”一词就有予人轻快简明、方便快捷的意思。在功能方面,流线不能只是一种摆设,不仅要涉及必备设施,还要想人所想,为人所用,以人为本。2)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主题餐厅的初衷就是要给客户营造一个难忘的用餐体验,目前市场上的普通餐厅也越来越注重独特的装饰设计,那么流线造型主题餐厅凭借什么样的独特魅力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呢?答案就在于“与众不同”。现如今“个性”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面对大众口味趋于个性化的需求,流线造型主题餐厅不仅要在室内装饰设计上采用流线,在餐厅菜系上也要下功夫,从而增加餐厅的趣味性,完全区别于其他餐厅。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有文化底蕴的餐厅是非常受人关注的,它跟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样的,尤其是现代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内涵也就越来越高。可想而知,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他的交际范围通常会很广阔,因为人们愿意接触这样的人,也会耳濡目染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于主题餐厅也是一样的,通过提升餐厅的文化内涵,会吸引更多的顾客。

3卓尔不群的流线设计

第12篇

首先,老年人更愿意和同龄、同阶层的其他老人交往,并且由于兴趣的不同,表现出同性聚集性;喜欢和活泼的孩子们交往,渴望和子女交流,又担心和他们有隔阂。其次,老年人参与的多为低运动量的活动。由于身体上的衰退,老人们活动的范围一般比较小,多数集中在住宅附近。最后,老人对空间的私密性要求更高。当老人在进行坐憩、下棋等不希望被打扰的活动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私密感较强的安静的小空间。同时,老年人极其念旧,喜欢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活动。

2促进老年人交往的空间特征

行走不便、视力下降等无法抗拒的因素,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需求。因此,老人们对住区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比一般人更为显著。

2.1易于到达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他们的活动空间必须是最近的路线就能安全到达的场所。万邦伟将老年人的出行活动分布圈划分为基本生活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市域活动圈和集域活动圈等。其中基本生活活动圈一般为自家内院、宅间绿地、单元入口等。这个圈子是老年人最容易抵达的地方。将活动设施尽可能布置在家附近的位置,更能引发老年人活动的兴趣。

2.2亲切宜人的尺度

老年人对空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心理上,尺度适宜的空间能让老人更深切地体会到亲切感和安全感。扬•盖尔认为,在尺度适中的城市和建筑群,人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空间中的活动,而那些巨大的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生理上,小尺度的空间使老年人能清楚的看见空间的细部和其他人的活动,并且不需要费很大精力就能去想去的角落。

2.3易于识别的空间

老年人视力和记忆力的衰退导致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过多的信息。为了不使老年人迷失方向,住区户外空间设计必须是易于识别的场所。例如单元入口的设计可运用不同的材质和强烈的色彩进行区分;中心广场可以在空间中增加醒目的标志物帮助对焦,增强老年人对空间距离的感知;在拐角处以及高差变化的地方要用不同的色彩和材质,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识别空间的变化。

2.4完善的空间层次

奥斯卡•纽曼在《可防卫空间》一书中提到了关于空间层次的关系,即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组织模式。在住区内,交往空间的层次主要体现为,中心广场、绿地———小区道路———组团绿地、院落活动场地等———单元入口、室内。由此给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方式,这样有助于老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交往模式,既可以参加聚会活动,可以与偶遇的人聊天,又可以在花下小坐、对弈。

3促进老年人交往的户外空间设计

3.1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住区中老年人户外活动最重要的空间之一,是住区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广场应设在住区较为中心的位置,方便住在各个角落的老年人到达。广场的尺度在满足活动需要的同时,不可太过空旷,尺度适中的广场可保证场地的亲切感,同时避免夏季的日晒和冬天的猛风对老人身体造成伤害。广场周围应保证一定的绿化率,否则容易造成老人迅速通过或只是呆在广场边缘,不愿意投入活动。茂盛的植物和多样的设施既可避免广场单调乏味,又可以让老年人一边活动一边欣赏风景,使老年人觉得心情舒畅。

3.2步行空间

为了老年人的安全考虑,住区内的道路宜采用人车分行,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步行空间包括中心绿地、广场和各级道路的人行道。步行空间设计得是否得当对老年人出行的频率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道路必须通畅平整,采用防滑材质铺地。过于曲折或高低不平的道路会对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其次,道路要富于变化,避免景观重复性,增加层次感,让老人散步的途中不感到单调乏味。再次,对于记忆力衰减和感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道路的可识别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道路节点或拐角处设置小品、雕塑等识别物,可以增强老人对道路的识别度。此外,步行道的沿途需要设置休息空间,方便老年人随时休息。

3.3单元入口空间

单元入口空间是连接室内和户外的过渡空间,是衔接私密和公共空间的半公共空间,方便老人进出室内外在此适应环境和调整心理。同时也是出入的必经之地。扬•盖尔认为:“紧靠宅前哪怕是很小的户外区域,也比不易到达的较大娱乐区域有更多、更广泛的用途。”单元入口不可过于狭窄,除通行之外要有一定可以活动的区域,并设置可休息的空间。入口处要设置雨棚,有利于室内外更好的融合,同时方便老人在天气恶劣的时候既能躲避风雨,又能欣赏外面的景致。

3.4健身活动空间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空间主要包括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运动场地包括各种球场、跳舞等集体活动场。场地之间可用灌木分隔,避免互相影响,又不会遮挡视线,注意周边景观的设计和场地的朝向,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安逸的健身环境。健身设施可结合运动场地布置,活动设施应具有多样性,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尺度和运动强度,并使用防滑材质。活动空间的周围应提供休息的座椅,方便老年人长时间逗留,并促进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的交谈。

3.5无障碍设计

恰到好处的无障碍设计,既可以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得到很大的便利,又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在出入口、亭子等有高差变化的地方,除台阶之外,还应设坡道和扶手,方便坐轮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安全活动。坡道和台阶的设计要平缓,过陡的坡道和过高的台阶都会对他们的行动产生阻碍。要注意的是,坡道并不是阶梯的替代品,要同时考虑到坐轮椅和不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需求,因为对于不坐轮椅的老人来说,坡道反而更危险。

4结语

第13篇

居住空间是人们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创造的人居环境空间。是人们长时间逗留和休息的场所。如今,人们为营造更加舒适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在入住前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装修和装饰。近年来,关于居住空间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引起越来越多的担忧和重视。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对当地居住空间环境质量参数进行采样研究。发现不管是从物理环境方面还是装修装饰材料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影响人健康的因素。然后就在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关参数标准。由于官方标准比较完善,居住空间环境治理在国外起步较早。在我国,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委员会起草了关于室内装饰材料的10项环保标准,该标准从保护人体的健康出发,首次全面规定了室内空气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四类共19个指标的限量值。同年环保部门也对外开展监测服务。对甲醛、苯、二甲苯、氨气、氡、放射性物质、可吸入颗粒物等项目进行监测,每年对外监测500户左右。可是这些措施及效率显然不能够对现实的情况进行改善。在监测研究方面,我国室内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监测控制手段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现场采样品,然后使用精度不高的实验室仪器进行分析。测得数据的效率太低。人力财力成本也相对较高,不利于居住空间环境控制系统的推广和普及。近年来,雾霾天气成为城市环境问题的新话题,虽然政府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投入很大,但是成效并不明显。由于建筑材料的围隔,使得室内空气有别于室外。强调大气污染的控制的同时,也应该将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问题提到足够重要的高度。如果设计师忽视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物理环境,以及装修过程中给业主带来更多非健康的后续问题,将会造成比雾霾天气更大的危害。

2界定居住空间设计中健康标准的重要性

完善和健全居住空间健康标准已经迫在眉睫。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也日趋加剧,健康问题将是21世纪的重要命题之一。居住空间中健康标准的构成应以标准化的考核来界定,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科学数据参照,还对居住空间组成因子要求的更加完善。

1)人体健康的要求。

健康是每位家庭成员关心的问题,而居住空间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因子,更是会激化人与居住空间之间的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增大,人会自动的远离环境或改造成新的环境。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特殊人群要求会更加严格,例如:患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结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这类人群对空气质量比一般人要求会更高。

2)整体(社会)节能减排需求。

居住空间由不同属性的客观物质构成,有些则是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的规划和科学的利用的角度使用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同时也能节约物质资源,减少和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社会在不断地向前进步,家庭中不利于健康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最终将会被拆除丢弃,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建筑环境垃圾。若从设计开始就将观念与标准植入其中,就无形中节省了社会的物力、财力和资源。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们的意识观念在不断地向前推动,对居住空间中的客观物体标准也会更加严格,提前做好健康标准界定,不仅在发展方向领先世界,同时也在资源上做到节约。保留那些暂且不开发物质资源为后代的需求留有余地。

3居住空间中健康环保指标的构成

1)空气质量。

空气在所有空间中扩散流动,是人们密切接触的生活要素。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出,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面积相对较小,加上空调通过降低通风率来维持原供暖和制冷的做法,会导致室内与室外空气的交换量减少,使居住空间内一些污染物的浓度甚至高于室外。居住空间中的空气污染如今也像外环境污染一样,给人们带来许多健康危害。所以居住空间的空气质量是健康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通风量。

通风量即从外界进入空间的总气流量。居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建筑的围合空间,需要被输送一定量的新风以改善居住空间空气质量。保障通风量是改善居住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所以,将通风量引入居住空间的健康指标是很恰当的。保证居住空间中所需的通风量不仅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及时的排出,引进新鲜空气,加强空气流动,而且,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期间也有一定新鲜空气的交换和补充。营造更加健康良好的高品质居住空间环境,有益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3)采光量。

采光量即空间所进入的光通量。居住空间的采光可以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白天大多来自自然采光。柔和的光线和充足的采光量使人从视觉和心理上切实地感受到居住空间的和谐与温馨。太阳光可以杀死居住空间空气中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如今大量的装修设计随意封闭窗户或者减少开窗面积带走了明媚的阳光,居住空间中的采光并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居住空间中的采光量是衡量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重要组成元素。

4)装修及装饰材料污染控制值。

装修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质量。通常有毒有害的装修材料是居住空间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就当前充斥在中国市场的各个品牌的装修材料来说,很多都不能达到环保标准,污染物含量及物理性能等项目超标问题很普遍。目前市场状况并不乐观。要想真正还原健康的居住空间,就必须细化装修材料的控制标准并将其作为重要指标加入健康标准的界定中。这样不仅能在行业中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材料生产上所忽视的问题。

4在设计中具体的实施要求

1)设计观念的转变。

从居住空间的设计上来说,健康标准的界定不仅仅是对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具体把控,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在设计开始实施阶段就把健康和环保理念作为出发点和目标运用到设计中去。因为节能、低碳、环保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

2)自然元素的还原。

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界定还应该强调自然元素的还原。将人们所感受到的自然元素要最大程度地得到还原。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考虑窗户的开启面积,经过不断的采集数据并将这一数据做到科学化、合理化,以保障日照采光及通风换气的基本要求。比如居住空间内的自然采光系数即室内全天光照度与室内距离采光窗中点地面1m高、1m远的采光天然光照度应不小于1%,居住空间的窗地比不应小于1/8等等。

3)装修及装饰材料合理选择及使用。

居住空间在入住前都要进行装修和装饰。而现今大多数人在此方面往往过度装修,只顾追求居住空间的奢华与美观,而很少考虑布局和材料应用的环保性能,致使一些危害人健康的装修材料像隐形杀手一样进入居住空间。不论是像花岗岩这样的自然材质,还是经过加工的合成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天然的大理石具有很强的放射性,运用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会对人的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另外,在装修中常常被用到的三夹板、人造板等板材,甲醛是作为粘合剂的重要成分隐藏在板材的夹层中。随着室温的上升,甲醛释放到空气中的浓度就会增加。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对身体的损害都是致命的。设计师应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知识。在设计中推广绿色设计。把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间环境作为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优先选用有环保标志的绿色环保材料,并进行绿色施工,改革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

4)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与考核。

居住空间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在设计初期和施工前期就可以加以控制的。国外的一些小学在施工和设计中都非常重视过程中的材料考核与检测。在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制定一系列的环保健康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在居住空间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合理的采纳这样的模式,依照具体完善的健康指标,将这一合理的数据真正的运用到居住空间的健康环境建设中。

5期待行业标准的出现与未来展望

第14篇

人的情感需求可以分成低级情感需求和高级情感需求,优越的物质条件可以满足人们的低级情感需求,例如,安全的环境、不冷不热的天气、没有被污染的空气、能享受充足的阳光等等,使人们的最基本简单的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除此之外,还会使得人们觉得心情很好,感觉很舒服,精神也放松下来。人的需求是不会停滞不前的,当低级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开始追求高级情感需求了,这就需要有非常深刻的精神内涵,不再是简单的享受环境了,思想也会受到启迪,会受到一些熏陶,产生一些共鸣。研究人的行为习惯,结合人体的生理结构,按照一般人的心理情况和思维方式,在进行设计时尤其注意以上这些问题,在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不能抛弃的基础上,优化建筑空间和设施,让人们感觉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舒服,适用,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另外,精神需求也得到了很好的满足。这样更好的尊重了人们的需求,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关怀。大家通常说的设计“人性化”,主要是指,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对形式和功能有了更多的符合人们性格特点的考虑,使设计物给人感觉具有人的性格特点,同样,也和人一样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通过有形的物质形态展现出无形的精神形态就是设计人性化的目的所在。

2共享空间的意义

当代建筑基本的功能空间在过去已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于公共活动的共享空间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这里所说的共享空间是由著名的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设计的美国亚特兰大海特·摄政旅馆而推出,因而“共享空间”也被称为“波特曼空间”。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共享空间从酒店中庭设计逐渐延伸到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它的形态也从开始的中庭模式发展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灵活多变的空间,它为大众提供休息、娱乐、交往的场所,具备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双重属性,是人们娱乐休闲,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所以说,共享空间是建筑空间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它在城市空间体系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共享空间的形式多样化,建筑空间也比较自由开放,因此人们在这里行动自由,停留和交往不受时间限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它是向社会大众开放,为大众所共享的场所,也往往成为一个建筑的点睛之笔。

3人性化共享空间的设计方法

在一个特定的建筑空间内,人们看到的色彩和光线,感觉到的材料质感,房间里家具摆放方式,以及花草、树木、装饰物等等所有要素形成了客观的空间环境。房间所营造的氛围,就是客观环境给人带来的感官的作用所在。人性化空间设计的要求就是使人在这一建筑空间内物质功能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功能需求也得到满足,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

3.1空间形式营造

空间形式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官和气氛自然也不同。通常,严谨规整的几何形式空间使人觉得端庄平稳、肃穆庄重,例如,方形、圆形、八角等形状,不规则的空间形式使人觉得随意、自然、流畅、无拘无束,封闭式空间使人有内向、肯定、隔世、宁静的感觉,开敞式空间让人感觉自由、流通、爽朗,平面范围巨大、高耸的远大于人体尺度的空间让人有雄伟开阔、崇高肃穆的感觉,更接近人体尺度的低矮水平的空间,会让人们觉得亲切温暖和富于人情味,过于低矮、狭窄、黑暗的空间会使人感到压抑、恐惧。建筑设计师在面对不同性质的项目时,应根据其建筑功能、地形条件等因素塑造不同的共享空间。如法院、政府办公楼、教堂等建筑其共享空间多采用封闭式、半围合式、规整的几何形状来营造庄重、肃穆的气氛;商业广场、酒店、展览建筑等其共享空间多采用开敞式、不规则流线型设计追求活泼多样、引人入胜的空间形态。除单一的中庭式共享空间外,现在很多的综合体建筑中是将很多空间形式的巨大的复合空间融合在一起,包括了大空间和小空间,同时又是一个不定空间和一个流通空间。如:万达购物广场、北美新天地等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在具体设计中,大到空间尺度的把握,小到景观小品甚至家具饰物的设置,建筑师都应仔细揣摩建筑物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用不一而足的空间形式和高技术手段相结合来塑造更加理想的共享空间形式。

3.2色彩与心理感受

色彩对于环境来说非常重要,色彩对人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在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眼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希望通过色彩使室内设计更加形象生动,使其具有性格、层次和美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和色彩打交道,看到红、橙、黄色等高明度色、暖色就会想到太阳和火,感觉很温暖;看到蓝、白、绿、紫色等低彩度色、冷色就想到冰雪、水和森林,觉得非常寒冷;除此之外,能展现出扩张感和动感的是暖色,能展现出收缩感和静感的是冷色。由此可见,室内气氛和色彩关联非常大,设计师通过不同色彩的温度感、性格感、重量感、距离感和尺度感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也可以通过这些色彩特性来调节空间环境氛围。

3.3光环境营造

只有有了光线才能看清楚空间里的摆设,没有光线,这些都免谈。其中,光可以分成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建筑外立面采用不同的开窗形式,从而使射入建筑室内自然光线产生不同的效果,再加上在室内装修中那些具有高反光性能的镜面、抛光不锈钢和铝合金等材料的应用,通过光展现材料质感,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空间里有光线,不单单是为了让人们看清楚里面的摆设,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有不同的空间情境出现,不同的光线给人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利用光来创造的空间情境的详细介绍。欢愉:现代很多公共建筑的大厅都采用成片大落地窗的设计,增加室内外空间的渗透。比如,太原凯宾斯基酒店大堂,充足的阳光透过大面积落地窗照射在房间里,明亮的环境使人们感觉心情非常好。在下班后放松心情,在节日里相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由充足的阳光及色彩明亮的建筑材质所营造的愉悦欢快的空间环境成为人们调节情绪的理想场所。温馨:光色的变化和室内环境的氛围也是有很密切的关联的。比如,餐厅、咖啡馆和娱乐场所,通常都会使用很多暖色粉红色等,是为了让空间看起来很温暖、欢乐、活跃、温馨。神秘:要想创造神秘的空间情境,就要使人感觉搞不懂,很难猜测是怎么一回事,比如,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不朽之作郎香教堂,他的墙体和屋顶就非常奇特,而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看似随意设置的洞穴式空洞外窗所带来的神秘的光线通过彩色玻璃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简洁的空间因变幻的光影的渲染而创造了一种古朴、神秘的效果。神圣:光具有很强的心理功能。光照可以让人们看清室内的一切东西,此外光线具有很强大的作用,不同的光线可以创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它可以在黑暗的对比下激发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从而营造神圣的空间氛围。比如,由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通过大面积混凝土墙体与十字形狭长开窗的对比,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装饰就创造出肃穆、神圣的效果。

4结语

第15篇

公共建筑总体空间的整体环境布局是一项具有一定全局性的问题,在分析中应该从建筑设计的整体入手,在综合考虑环境和空间中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使这些因素能够在建筑中进行有机结合,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单体公共建筑对于整体环境布局来说是一项局部性的内容,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实践中通常应该先从整体布局的设计思想入手,通过对各要素的合理分析和利用,解决全局性的建筑问题,继而对局部布局产生影响,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单体公共建筑设计有据可依。同时,随着建筑设计中整体环境布局问题的深化发展,也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总体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和补充,使总体与局部布局能够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反复推敲之下,随着设计师设计思路的不断延伸和发展,设计师有可能在公共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在实际建设布局的刺激下爆发出新颖的设计思路和灵感,进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捕捉更为优秀的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实践表明,在公共建筑设计实践中只有对整体环境特色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在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设计室外环境与空间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只有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才能在建筑中取得紧凑的空间组合效果、良好的建筑通风和采光条件以及便捷的交通等优秀公共建筑的必备条件。同时,科学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也能够保证公共建筑与建筑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性,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此外,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能够妥善处理好公共建筑中整体建筑与个体建筑在空间、造型、体量等方面的内在关系,使建筑在建成后能够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既保证了公共建筑本身的实际功用和优美的造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建筑环境的艺术性。

2合理利用公共建筑整体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总体环境布局,特别是在建筑室外环境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在长期发展演进,中国内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建筑经验。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环境中固有特色的思想来表现一种建筑设计中的全局性设计理念,通过对空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合理的提炼,能够充分为我国当今公共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也就是说,对造园学说中“因”与“借”的辩证统一关系加以明确和分析,才能真正发挥造园学说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思想指导作用,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因”和“借”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要兼顾两种思想,才能充分利用建筑整体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保证建筑设计质量。如若只强调客观的因而对主观层面的借有所忽视,在建筑设计中以自然条件为支配,则必然会使总体建筑环境布局陷入到自然主义的僵化思想中;同样,若重视借而忽视因,也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所忽视,在设计中追求推理自然环境的抽象设计思想,就会使室外空间布局设计产生一种矫揉造作之感,影响设计质量。所以,必须准确把握建筑设计中的因借关系,掌握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的正确方式,在充分考虑建筑本身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建筑周围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使建筑与环境水融,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建筑设计整体艺术境界。对于室外环境的具体空间组合来说,在设计中应该对建筑周围的具体规划、交通情况和其他建筑群体的设计效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因地制宜地将公共建筑设计与周围建筑整体布局相融合,保证城市整体建筑设计的艺术效果。例如,当公共建筑建设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交叉路口时,为了兼顾这一地段、交通、主要街景等整体环境的特殊要求,建筑设计师一般在不损害本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以此特殊环境的自身特征为主要设计依据,比较自然的对建筑的空间和形体进行科学的处理,使建筑能够与室外环境真正达到和谐统一的建筑艺术效果。

3依照建筑设计构思图对建筑环境进行创造

对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整体布局环境进行设计,应该在利用建筑环境中有利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建筑环境中的个性景观特色,尊重设计者的创新构思需求,在适当的加工和改造之后,使环境传达出的精神情感,能够为公共建筑设计的总体设计布局服务,这在建筑室外公建的科学组合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特定的建筑环境必然存在一定的设计局限性,在某些层面上可能会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相违背,甚至有时固定的环境现状会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相冲突,此时,设计者就应该在保留建筑整体环境中有利因素的情况下,着力改造环境中与设计者设计意图不相符的因素或不利因素,以实现整体建筑空间布局的和谐性。例如,我国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就为了充分表现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威严崇高地位,在室外空间设计中,创造性的建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布局。从正阳门一直到太和殿,长达1700m的距离,陆续设计了五座城门和六个风格面积迥异的封闭性空间。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和环境布局的手法,是利用长、横、方等不同形状的园林院落与不同形体的公共个体建筑相配合而完成的,构成了具有不同建筑氛围的封闭性空间,使人们在欣赏中能够有节奏地由一个院落过渡到另一个院落,获得弦弦相应、步步紧扣的空间效果。在这一空间构图的序列设计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相对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对称性的廊子,构建出一个低矮、狭长的空间;北端是一个相对开阔的横长院子,矗立着高大威严的天安门。可以说,北京故宫在空间和环境氛围的营造上,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经典案例。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