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思想政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如同生物有机系统,“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相应的功能”[7],社会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子系统组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自身存在和运行的有机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次的结构和子系统构成和运行的,其中教育者(老师)和受教育者(学生)是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系统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师生信任结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子系统之一。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如前所述,社会系统的组织和结构形态决定了社会系统内诸结构和子系统的形态和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是由师生信任结构的高一级结构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内通过课堂和课后的人际交往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交往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贯穿于人的发展过程的始终”[8],人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因而师生信任的产生、维持和发展过程都是在高校教育空间内完成的。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逐渐时代化,其教育的空间已经开始由相对封闭向比较开放转变,但是校园空间仍然具有封闭型空间所具有的一般特点,高校校园仍然与外界具有物理意义上的界限,“其教育对象和内容也是相对特定的某一部分人群和内容”[9],这些特定的受教育者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空间都是在校园场域内进行的。因此,受教育者在校园空间内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面向是向内的和稳定的,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交往的空间是向内化的。一方面,在这样的空间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形成较为稳定的师生熟识、互惠关系,学生就能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基于高熟悉度和良好情感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在校园内与学生的长期交往,教师能够在长期的教学和管理中,“以理以德服人”[10],通过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使学生充分信任自己,树立起自身的权威。此外,基于长期频繁的沟通交往和内心情感的师生信任关系也会进一步催生校园共同体意识,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更加稳固和持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也就是校园)就如先生所说的“熟人社会”[11]9,在这样的“熟人社会”的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向内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具有了情感和人格的属性,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师生交往的过程趋于单一、重复和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如同“熟人社会”具有了“传统性”,而在这样的组织空间中,特殊主义信任结构即基于人内心情感的人格化信任是其主要的信任形态和特征。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具有的“传统性”即以特殊主义人格信任为主要形态的“熟人社会”的特性决定了其系统内师生信任的结构具有同样的内涵,这种特殊主义人格信任结构是一种基于主体间品质、情感的人格化信任,具有人格与“人性”。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师生系统信任结构
现代教育已不再像早期教育生活那样具有高度的自为性,“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12]43,“大学更多的是其环境的创造物,并与它们的环境一样,始终处于运动中”[13]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完全独立和封闭的教育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现实环境的影响。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现代社会不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越发开放化、复杂化、多元化,这都对校园空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师生之间依靠传统“熟人社会”中情感维系的人格信任关系受到巨大挑战。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现代性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以“灌输”为手段、“背诵”为目的、“强制化”为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适应新的时展而逐渐向开放化、主体性、生活式的现代性教育靠近。在一个信息“快餐化”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子系统总是与它所在的环境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表现在现代大学中就是社会大环境与大学小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14]。当社会流动变得更加广泛,信息获取变得更加简便的时候,学生获取知识、讯息变得轻松快捷。正处于转型期阶段的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易发、多发,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和速度快捷。当社会的信息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发生不对称甚或是矛盾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权威就会逐渐被各类诸如腐败、贪赃枉法、自私自利等失信、失范行为和现象所解构,教师权威的流失便是可以理解的,最终师生之间信任关系也因此受到侵蚀而渐渐式微。其次,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和学生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得不到应有重视,这也很难让广大学生去认可和信任。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合乎最广大人民即统治阶级所要求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把社会认可的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这些教育内容一部分是现实生活直接抽象化的知识,而另一部分是超越当下现实的与现实存在“距离”的知识和观念,正是这些知识和观念使得学生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发现矛盾和反差,因此学生就会质疑思政课的内容及教师的权威,最终影响到教师的被信任度及师生信任关系。众所周知,内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然而,在现代化程度高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面向是向外化的,人际交往的广度空前增加而深度却逐渐减少。交往的广泛和频繁使得任何一个想要追求好的效果的教育活动都不能仅仅止于对传统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专注。课堂教学虽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传统阵地,但师生间的课后交往和互动越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按照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模式变量”的划分,根源于现代社会的广泛流动、传统个体权威的消失和总体生活面向的向外化,现代社会必须建立起基于普遍主义的信任规则才能稳定、高效运行[15]58-67。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现代性教育色彩的逐步增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权威的逐渐流失和信息社会中师生生活面向的向外化与多元化,仅仅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单一的师生课堂交往对于建立师生之间稳固的信任关系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建立基于师生频繁交往互动和内心情感的人格化信任关系,师生之间还必须建立起能够适应新的时代背景的系统信任结构,即构建独立于师生人格和情感之外的抽象化的信任。诸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吸引力和落实校内外与广大学生切身生活和学习关系密切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管控和积极引导社会和网络媒体等系统化信任变量。只有全面构建现代性社会环境下的普遍化信任才能稳固持久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由单一的人格信任向既是人格信任又是系统信任的双重性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信任既是一种立足于人的内心情感的人格化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正在走向普遍主义的系统信任。
三、结语
(一)从教育内容上看,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即时性、全球性的特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直接便利,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可以发表言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的特点,改变了人们传统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使得大学生能够非常方便主动地寻找所需信息。新媒体的开放性特质,使得每个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接受教育。新媒体特别是快速发展的网络,如今已融入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并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新媒体所固有的特点与属性,也使其成为现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并丰富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二)从教育形式上看,扩展了教育的空间
新媒体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阵地。新媒体生动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契合了当今大学生平等交流的心理特征,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微博、微信等媒介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更加宽泛了。突破时空的局限,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走向动态,新媒体以其所具有的灵活、快捷、互动的特点,使得现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由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在服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需求的同时,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渗透其中,将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从教育效果上看,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实行的多为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而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育变成双向的、交互的、开放的教育,因此更能吸引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新媒体构建了网络虚拟化的平台,介入其中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交流中也更容易将自己与对方置于平等地位,容易拉近人际交流中双方的心理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真心交流,实现畅所欲言。这不仅有利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同时将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解答和疏导,有的放矢做好工作。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将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当然,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鱼目混珠,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猎奇心理,对此也要予以特别关注。
二、新媒体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新媒体自由、开放、参与性强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得个体发表意见和观点的空间增大,学生个体受众成为新媒体的核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与否选择媒体内容。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保持传统教育工作方式的同时,必须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改进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发挥挖掘新媒体的巨大潜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创新教育途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进网络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强调思想理论灌输性质的教育,采取“讲授式”、“填鸭式”的教育形式,把大学生放在一个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地位,忽略了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强化阵地意识,大胆运用互联网这一新载体,如建立立场鲜明、观点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网络,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站及相关网页,为大学生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开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都会在网上有所折射。但同时,网络社会不是现实生活的复制版。因此,网络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通过网上引导、网下教育的方式放大教育效果,采取“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战略,把网络教育功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育手段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与促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召力。
(二)创新教育方法,倡导新媒体手段
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以往,传统的课堂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手段大为丰富,可以获得网络中的视频课程、电子信箱、论坛讨论以及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的支持。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载体,在方便的时间、地点,获取所需的知识与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新媒体了解最新的知识素材,方便快捷地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资料,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将文字、声像等元素融于一体,应用于理论课教学实践,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接准确。
(三)创新队伍建设,搭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首位意识教育。坚持不懈地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紧紧抓住财务人员的思想脉搏,结合业务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深层次思想问题。教育引导财务人员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必须首先讲政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选配财务人员时必须把政治思想放在首位,保证在政治上合格。加强财经法规教育。把财经法规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学习财经法规不能只停留在几个“不准”上,要重点解决“知”和“行”的问题,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教育财务人员不能把违反规章制度看作是一般的工作行为,而要当作政治素质高不高、思想作风纯不纯的问题来认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财务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准则,严于律己,在钱物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做到廉洁奉公,一尘不染,“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引导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凡工作岗位和财务事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全面加强财务人员自身建设,努力做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树立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加强服务意识教育。坚持“尊重”“、关爱”“、信任”服务理念,着力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在遵守财经法规的前提下,努力为教职员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不仅要尽“力”,还要尽“心”,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微笑服务。认真履行职责,不搞“关”、“卡”“、压”,保证办事环节畅通无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抓创新,在坚持多种路径上下功夫
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少说多做,多为财务人员办实事、办好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不同人员思想状况采取相应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人员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坚持虚功实做。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加强财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相得益彰,促进中心工作全面完成。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既当业务工作的指导员,又当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克服说和做“两张皮”现象。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得越紧密,财务人员就越拥护,实际成效就越明显。坚持典型示范。加强典型宣传,坚持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方面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感染教育和引领财务人员。以典型做旗帜,用先进做标杆,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应,使财务人员从先进典型身上得到认同、启迪和借鉴。学习推广典型经验,以先进典型为标尺,确定更高标准和要求,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做到学有先进、比有榜样、赶有方向、超有目标,努力营造“学、比、赶、超”的浓厚氛围。坚持发展创新。创新教育方法,在“小”、“快”、“活”、“实”上求实效。“小”,就是教育的口子要小,求深、求细、求准“;快”,就是紧跟形势、围绕中心,抓住动态中的苗头,把握变化中的脉搏,体现超前性和适时性;“活”,就是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使之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实”,就是要求真务实。创新教育理念,善于利用现代传媒和科技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时效性、开放性、互动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抓制度,在探索建立机制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