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心电学论文范文

心电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心电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心电学论文

第1篇

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c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也可以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代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第2篇

本论文在xxx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渐进,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在此我向xxxx学校xxxxxxx专业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三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三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三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一个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感恩之情难以用言语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他们,报答他们!爸妈,我爱你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大学论文致谢词

感谢我的导师###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M国的C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大学论文致谢词

本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本科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大学,###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

大学论文致谢词

踉踉跄跄地忙碌了两个月,我的毕业设计课题也终将告一段落。点击运行,也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虚荣的成就感在没人的时候也总会冒上心头。但由于能力和时间的关系,总是觉得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功能不全、外观粗糙、底层代码的不合理……数不胜数。可是,我又会有点自恋式地安慰自己:做一件事情,不必过于在乎最终的结果,可贵的是过程中的收获。以此语言来安抚我尚没平复的心。

第3篇

作为一所本科院校,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能力,能从事电子与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指导思想,按照“夯实基础,拓宽专业面,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增强毕业生适应性”的原则,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层次性,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科研生产实际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电子工程、信息工程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二、当前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虽然近些年综合性的实验有所增加,但总体看仍是重在理论验证,没有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考虑,因此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仍嫌不足。第二,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分开,没有建立有机联系。学生的知识点是孤立的。各门课程实践环节比较独立缺乏相互衔接及综合运用的环节。基本上都期望到毕业设计时再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但这种效果不是很好。第三,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客观存在,体现为理论教学学时仍明显多于实验教学学时,在实践教学中缺乏更加科学的考核检查方法,使部分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第四,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所开设的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多自主设计实验少、封闭性实验多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第五、实验教学尚未能真正地自成体系。学生在实验中难以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激发更多的创造灵感。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培养目标上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工科专业,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应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最终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整体目标、分期目标及各个实验环节,形成了分层次、分阶段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三、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科技创新层,整个系统呈金字塔结构。一是基础层,基础层实验主要包括电子工艺与装配实训、电工基本技能、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和专业应用软件等专业技能基础训练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等课程的验证型基础实验,是金字塔底座,影响面最大、最广、最深。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其掌握基本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二是提高设计层。提高设计层的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层课程实验中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编程应用器件实验、系统仿真及虚拟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DSP技术及应用实验等。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具有独立完成各种小系统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应用开发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的训练主要包括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工程设计等环节。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较为综合的设计与开发,具有设计和开发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系统的能力,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四是科技创新层。位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最顶层。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坚持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统一,除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外,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使其工程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

2.创造条件开放全部或部分实验室

为了充分挖掘本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资源的潜力,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提供环境与时间保障;也为了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进行课外科技创新实验或自主实验,以调动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行科技创新的空间;本专业实验室在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之外,积极创造条件全天候开放实验室,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的良好环境,提供了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训练基地、创新实践训练场所,促进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开放实验室在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小结

结合我校学科、专业方向及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专业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长期不懈地加强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它方面的改革,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形成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使我们的毕业生在电子设计技术和实践技能上占有优势。为不断提高学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实践教学的模式和内容,形成我校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特色。

【摘要】针对我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明确实践教学的改革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并树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将实践教学的体系分为基础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科技创新层等层次,构建了一个多元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子信息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华君,程正富,朱家富,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75.

第4篇

目前对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

一、电视新闻学形成的原由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1)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2)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3)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2、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新的编辑艺术和技术

现在许多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多少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怎样进行新闻编排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编排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电视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

“声音总能引出一个画面,而画面从不引出一种声音”。声音在电视节目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节目中声音的把握也应该具备较高的造诣。有声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听觉信息,是新闻现场重要的素材。在动态感强烈的新闻事实中,声音的作用更是十分明显。

第5篇

目前对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

一、电视新闻学形成的原由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1)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2)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3)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三、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2、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新的编辑艺术和技术

现在许多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多少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怎样进行新闻编排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编排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电视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

“声音总能引出一个画面,而画面从不引出一种声音”。声音在电视节目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节目中声音的把握也应该具备较高的造诣。有声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听觉信息,是新闻现场重要的素材。在动态感强烈的新闻事实中,声音的作用更是十分明显。

第6篇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实验教学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实验室中,先进行教学内容的现场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学内容,从视觉与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最后让学生动手进行范例验证。这时,要求老师进行现场试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通过这种互动式与试验验证式的教学方法,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兴趣与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自然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际的工程知识与技能穿插在其中,活学活用,让学生的基本技能在不断反复使用的过程中达到熟能生巧。如讲电阻元件时,先讲电阻的基本特性,再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然后讲欧姆定律的含义与使用条件,最后以实例讲解电阻功率的计算。那么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如何判断一个电阻的大小?从而引出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的问题。

教师通过边使用边讲解万用表测量电阻值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示范完后,让学生按照万用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一次电阻值的测量,教师在旁边现场指导。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作业试验效果分析,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成绩考核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期末考试分为实做与笔试两部分进行。平时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末笔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这种考核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考核,提高了学生的试验水平,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教师要关注教改动态,不断获取新方法;动态选用教材,适应教改发展,更新教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第7篇

关键词:普遍服务;大众市场;利润;价值;网络均富

1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

传统经营者都千方百计把有钱人的腰包当作主要市场目标,因为赚富人的钱更容易。于是就有了专门为少数有钱人建造的总统套房和几百万元的高级轿车。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这种高端市场策略在许多领域越来越遇到麻烦。因为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沿着物质生产的直线模式无限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市场从短缺经济进入了全面过剩,经济萧条可能是未来社会长期的表现形式。当高端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获得满足以后,社会生产力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这是有远见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网络产业领域,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的转变趋势更加明显。根据网络经济法则,网络的使用价值与用户的平方成正比。根据信息流通规则,如果一个信息网络只有少数有钱人使用,谈何信息流量?有差异才产生信息流通的势能。在电信发展史上,已经有过不少采用高端市场战略而失败的教训。像可视电话、“铱星”系统和新加坡的CDMA等等,仅靠少量高端用户难以支撑一个必须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网络,其结果是要么公司破产,要么把新建的网络全部拆除!

2资源稀缺和欲望无限

传统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欲望无限前提下的理论体系,基础资源是钢铁和能源。网络经济的基础资源是沙子(硅)和信息,资源不再稀缺,欲望也不再无限。网络服务的成本构成与价值实现形式正在给传统理论带来严重的挑战。

虽然早就有人提出过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但是直到20世纪末,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才使人类真正意识到过去的“康壮大道”已经不能再走下去了。

经济实践证明,未来社会不是物欲无限膨胀的社会。因为人类的理性迟早会认识到,传统经济的病根主要在于金融资本盲目投资生产大量物质产品,反过来遭受资源耗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双双恶化的严重报复。人类最终只能依靠网络生产力对物质资源的代替效应,以更低廉的社会成本直接投资全民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

3经济个人主义和网络协同精神

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在200年前就提出一个悖论:人类在追求私人目标时,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操纵下,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和增进社会福利。也就是相信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市场规律又天然具有一种平衡约束力,使每个利己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后被西方经济学称作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这个最优状态在整个西方经济实践中并不存在,传统市场经济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完全依靠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形具有“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偶然性”。假如经济生活中仅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话,那末自由竞争结果更多的是低效率。前美国总统顾问斯蒂格利兹指出:“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市场本身会带来有效而公平的结果,华盛顿将这些观点奉为神明。其实,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之所以看不见,原因是它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的确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取消一切管制,市场同样无法运行”。

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纳什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人们在非合作博弈中的平衡状态。最后的结论是,在人们的相互交往过程中,每个行为主体的完全利己主义决策结果肯定是低效率的。它实际上证明了亚当·斯密200年前提出的每个人自私自利就可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的假设的不可实现性。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信息的日益透明,摆脱这种困扰的机会终于来临。人们在多次交往或者重复博弈后发现,遵循平等合作规则要比通过欺诈获得少数几次不义之财更有利。一个新的经济学观点正在形成,那就是:乐意给予者自己将获得最多,只有为他人谋利益,自己才能获得合理利益。

与过去不同的是,网络创造了平等、协作的刚性气氛,网络协同精神受到青睐。也就是说,在网络环境中,唯利是图者越来越没有市场,损人利己者会很快得到报复。只有持平等合作态度,并为他人提供了有用价值者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

4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一直是传统经济教科书的一条刚性定律。“企业目标就是创造超额利润”,“办企业就是要为股东赚钱”等口号也被写进我国许多企业家们的施政纲领。在这样的理论氛围和经营模式中,企业家最关心的是年度利润指标,所谓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导致企业短视。甚至不顾本企业实际条件,看到人家干什么赚钱就要干什么。当一种业务利润下降,就盲目转向另一种业务。

从近期的产业实践来看,往往越是急于获取高额利润,越是离利润更远。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经营者很可能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经营者很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甚至制造信息不对称),在价格上大做文章。结果,国内外有许多企业由刚成立时的超额利润,到若干年后走向亏损和破产,就是因为沿袭传统经济的企业目标,急功近利而陷入困境。

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社会越来越进步,现代企业目标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股份制的初期阶段,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就是要赚取利润,利润率越高,越能吸引股东们的进一步投资。在中期阶段,股东越来越多,董事会成为实际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主要是由一些经营专家组成,这些经营专家最关心的是企业品牌和企业业绩,股票升值还是贬值。股票持有者也希望股票升值而不是利润分红。发展到第三阶段,一个重要标志是股权继续分散,监事会成为企业的实际最高权力机构。监事会的首要责任是约束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在不污染环境、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

网络经济一个重要规律是梅特卡夫法则,就是网络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换句话说,就是网络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财务收益。所以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要首先认识到微利时代的到来,进而还要以价值最大化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合理利润只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自然结果。

5收益递减和收益递增

传统经济受资源、能源和交易费用的约束,单位生产成本总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一个消费者占有实物财富越多,每增加单位财富对他的使用价值也会下降,从而形成收益递减效应。网络经济较少受资源、能源和交易费用约束,单位服务成本总是随着服务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一个人占有的信息越多,每增加一条信息对他的有用性才越大,因而形成收益递增效应。收益递增会造成某些小企业快速无边界扩张,形成新的集中垄断,比如微软公司、英特公司。在新经济领域,垄断可以看作是收益递增规律的逻辑性结果,但它又是破坏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和企业内部非效率性的罪魁祸首。因此各国在产业实践中一方面实行政策性管制,一方面培育竞争对手以限制这种垄断的力量,以寡头形式实现有效竞争。现在看来,过于分散的小企业和过度集中的大企业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网络时代的最后赢家是大型、分布、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企业集团。

6数字鸿沟和网络均富

由于网络经济具备一种正反馈效应,也就是先期占有网络资源者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后进入者则难以立足从中获利。换一个角度,一个人已经获得了大量信息,再增加一条信息对他产生的价值概率就高,相反,一个不掌握任何信息近乎的人,给他一条重要信息也毫无价值。也就是更容易造成新的贫富悬殊。

另一方面,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因为优先发展网络产业,利用信息均富效应,很快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据联合国在落后国家的调查,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高级网络服务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价值远比大城市高,那里的居民在特定情况下愿意支付高于城市的通信价格。当大运营商们对广大农村电信市场还不屑一顾的时候,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看到这里孕育着重要的潜在市场。

从自然属性看,工业商品在于内部性和独占性,信息服务在于外部性和共享性。也就是说,信息价值与价格(趋于成本)取向是相背离的。所以总体上讲,工业经济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网络经济更能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出现数字鸿沟的主要问题在于按照传统市场经济规则使价格与价值脱节,要想使农村的潜在市场变成显在市场,社会尚缺少一种为穷人服务也有利可图的制度安排和机制。

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制度,以专项基金方式贴补边远地区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过高部分,也就是形成一种服务穷人也不吃亏的制度安排。

第8篇

中职电子商务是一门既重理论又讲究实践操作的学科,其主要知识点包括Internet应用、网上支付、信息安全、网店开设推广、商品知识、网店美工、电子商务物流和客户服务等等。例如电子商务物流中不同材质商品的包装,为了防止因商品包装而产生的客户投诉甚至退单的情况发生,不同类型商品均有其打包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如易变形易碎品需使用轻质填充物防止商品变形打碎,还有首饰类、衣服、鞋包、电子产品、液体类、书刊等商品,在教学中都会进行商品包装实操训练。因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教师在全班演示操作后,不可能令所有学生看清楚并马上掌握,大多学生即使在课堂上领会操作要点,但过后又可能忘记,还得再次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教育理论表明,知识的掌握在于重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后要及时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教师在组织电子商务项目教学时,可以利用微信的语音或图文功能将学习任务的主题、要求和学习要点发送给学生,学生在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开微信查看图文,重听教师的讲授内容,从视觉和听觉上开拓学习思路。这样既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上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将不同商品包装的教学演示视频短片发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拿出手机观摩复习。学生反映,他们通过微信可以将课外的零碎时间利用来学习,如车站、厕所、宿舍、公交车、床上等都是他们学习的好地方,这对于学生熟练掌握初步习得的技能是非常有利的。

二、加强互动教学,拉近师生情感

中职电子商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教学,然而在课堂中学生不可能和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即使在课外也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交流。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愿意和教师或同学面对面交流,加上中职学校教师一般都担任多个班级的课程,工作量较大,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和解答学生的疑问,师生之间缺少实时互动与交流。反而有很多学生喜欢通过微信与老师交流,教师利用微信的互动功能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解答学生的问题。微信可以将通讯录中的一部分人组建在一起群聊,群成员的发言,其他成员可以及时听到看到,还能一起对讲,群聊中被人@到,也会收到提醒。教师在进行电子商务项目分组教学时,同组学生组建一个微信群,并给微信群起个响亮易记的名字,教师也是这个微信群的成员之一。成员可以随时联系,互相探讨学习任务,教师在微信群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小组的任务完成进度,随时解答学习小组的疑问和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还要组建一个班级微信群,将所有学习小组的成员都拉进群,并邀请电子商务行业的专家加入。

在班级微信群,学习小组互相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还可以通过语音、图文和拍照等功能形象生动地提问,并及时得到行业专家、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答,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客户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微信的语音交流功能,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接待客户来电咨询”、“处理客户退换货”的电话客服的教学。学生在不同地点分别扮演客户、客服、发货员等不同的电子商务角色,创设出近乎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师和其他同学还能够在现场监听语音内容,分析比较学习任务的完成效果,更好地改进学习。利用微信的语音功能,行业专家、老师和学生都能听到对方亲切的话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对方的热情,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良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挖掘学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动机,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

三、拓宽知识面,延伸知识深度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不可能在课堂中讲授更多的电子商务最前沿的知识,也不可能在课堂中熟悉所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做到因材施教。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造就了诸如O2O、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等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然而,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受到教材、设备和教学软件更新速度过慢的影响,同时中职学校电子商务的专业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本专业出身或由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财经类专业的教师担任,这二个原因导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时更多只能停留在教材内容范围,根本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更谈不上以就业为导向了。微信的公众平台即微信公众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获取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公众号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服务号是企业开展业务、信息的公众服务平台;订阅号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与读者之间更好的沟通模式。因此,学生通过关注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号或订阅号,比如“卖家吧”、“腾讯电商那些事”、“网迷电商”等,这些服务号或订阅号都会定期推送电子商务最新的消息和技术给关注的微信用户,教师和学生通过查阅这些消息就可以很方便地了解电子商务前沿新闻和最新动态,及时把握电子商务发展动向,有意识地拓宽学习的视野,往更深层次地理解电子商务知识。

基于微信订阅号对个人开放申请和良好的互动模式,教师在微信公众平台申请用于电子商务教学的订阅号,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添加此订阅号,教师就可以很方便地在网页版的微信公众平台或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助手的群发功能,将电子商务内容及时快速地推送到每位学生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教师还可以通过公众平台的编辑模式设置“消息自动回复”和“关键词自动回复”,学生向订阅号提问或回复,就能自动获取想了解的电子商务内容,而且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例如,笔者申请开通了电子商务学习的订阅号“studyec”,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添加并关注,笔者在用户管理后台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按不同年级和知识层次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按分组群发图文、语音和视频等形式的教学内容。比如使用语音方式布置课外作业和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用心学习,设置自动回复消息开设O2O电子商务模式的专题知识拓展,学生只要回复相应的数字,即可获得相应的知识内容或知识难点,延伸了课堂。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了,主动性也提高了,也能把零散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分享学习成果,反思学习过程

微信朋友圈将微信的圈中好友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朋友圈,能够分享图文、语音、视频和链接,圈中好友点击阅读、参与评论。在学习电子商务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晒”照片、谈心得、分享学习成果,圈中好友评论、回复,在分享和评论中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式方法。例如,在学习签名邮件和加密邮件收发的项目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如何收发签名和加密邮件以及操作过程中最该注意的问题,分享学习的喜悦,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总结Outlook和Foxmail软件进行签名邮件和加密邮件收发的优缺点,师生们踊跃发言,或提出疑问,或解答迷惑,一个无形而卓有成效的分享讨论圈就此展开。

五、轻松点赞,收获评价

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得如何?学习成果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通常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教师预先按照制定的评价量规设计学习过程或学习成果评价表,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他评和教师评,最后统计评价结果。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观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常常得到圈中好友的点赞,点赞越多,证明信息越受好友欢迎,越能体现信息主人的成就。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微信点赞的功能,快速有效地组织教学评价。例如,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签名邮件和加密邮件的学习成果,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赞和评论,最后要求学生将点赞和评论结果截图发送给老师和班级微信群,老师和全班同学都可以及时了解评价结果,反思和改进教学。点赞和评论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和老师,点赞的个数相当于定量评价,文字评论相当于定性评价,体现了评价的趣味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评价方式的全面性。

六、微信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应用的注意问题

第一,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微信。

微信虽然给电子商务教学带来便利,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电子商务还是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微信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教学中需要运用微信时一定要计划周详,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前提。

第二,加强信息的管理和更新。

微信毕竟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聊天交流工具,因此在利用微信进行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控制学生使用微信时不偏离学习内容而转为娱乐,要经常监听学生发送的信息是否合法合理,绝对不允许胡言乱语和发送不切实际的信息。教师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时千万不能因过分强调群发功能,却忽视了电子商务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互动,还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否则就和垃圾邮件、垃圾短信没什么区别了。同时,要注意教师订阅号的信息更新,如果长时间不更新订阅号的电子商务信息,粉丝就会流失,就会失去订阅号的互动教学功能。因此,定期更新电子商务的新知识、新闻、动态,甚至电子商务人物的故事案例,对于师生用好微信教学都是极为关键的。

第三,尽可能使用语音交流,利于增进情感。

第9篇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电子信息专业课创新性

1引言

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与国内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大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新知识,并且具备相当的终生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式的教学与这些要求是有距离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高年级的选修课中到课率普遍不高,其原因在于经过低年级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并且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因此不再满足于学习内容在师生之间的机械移位。帮助他们利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技术创新更是产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电子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学校毕竟不能等同于科研机构,没有必要的研究设施和科研经费,只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促使学生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进行学习,其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能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国近10年来进行的主体性教育实验证明了学生发展的核心是他们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目的。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课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自己调查并得出研究结论,体现出他们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使人类主体的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认识世界,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学习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我国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不能很好地将人类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研究性学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从实践方式看,传统教学主要是演练式、实验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认知、主动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验证—体验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主动、愉快、积极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感情;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这三种能力的形成。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治学之道、知晓做人之理。治学之道与做人之理是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做人之理的形成需要他们治学之道的支持。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良好作风。

3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内在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的弊端在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作用,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创造力;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在进行重复性劳动,教学强度非常大。这样教师就无法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脱身来进行研究工作。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及取得创新性成果,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加速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是必由之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应具有发现问题、解决实际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光靠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不能实现的。而且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这是高校教学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在模拟“问题情景”中通过研究和探索去获取新知识,产生创造性成果。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强调系统性的实践,在科研实践中发挥自主性潜力,因而满足了形成创新精神和产生创新成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性学习对创新的形成起催化促进作用,大学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现实舞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中还包含有课题组研究的形式,强调课题组集体的合作和配合,这种协作精神的锻炼对后续的科学创新有积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研究中学到知识,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的锻炼是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弥补大学生的先天不足,可以给他们一方容量极大的“用武之地”,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发掘学生科学研究的潜质。通过参与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被动思维发展到主动思维;从单一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从平面思维发展到立体思维;从静态思维发展到动态思维;从封闭思维发展到开放思维。因此,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提出独立见解,潜能会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为进行科学创新奠定基础。

研究型教学使得考核结构发生了变化,适当分离基础内容考核和创造性的考核是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公平的办法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在解决了认识问题以后势必有更多的学校、老师会去作进一步实践。在打破一校一课的局限以后,如何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摸索出合适的形式,确定合理的目标和工作量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可以相信研究型教学将会对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起示范作用。

4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电子信息专业所涵盖的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教学的互补,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电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电子信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2)学习内容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特别是电子信息专业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它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便可以在相当宽泛、相当灵活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这符合电子信息专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没有一定要达到的绝对标准和程度,而是视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处置把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方向,这些选择都是合理的,都能够有效地体现和达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没有高低之分。

(3)学习策略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选择研究或调查对象;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或其他程序规则的限制,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4)学习评价的设计。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指,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信息,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中所引起的学生认知行为上的变化,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为研究性学习的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总是呈现出种种阶段性结果,它们既是总结果的分支,同时又是学生在学习中预测总结果的反馈体。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即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设定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在课题设定阶段,考查学生设定课题的能力;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阶段,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在开展课题研究阶段阶段,考查学生的课题探究能力;制作成果检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性、创造能力;在自我评价阶段,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

5结语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正在面对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终生学习能力,在专业课中通过设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会思考问题以及分析和处理教室以外的实际问题,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控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

2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第10篇

微电影具有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制作周期、微时放映的“四微”特征。因其成本低,成为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纷纷进军的领域;因其免费、灵活、短小精悍的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得到了年轻观众的青睐;因其能将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得到了众多广告主的青睐。微电影已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宠和新的掘金热点。

针对微电影的以上特征和发展现状,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作以下预测:1.重视内容和创新。现在的微电影多是噱头大于创意,但是好的微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创意。内容上不仅要新鲜有趣,也要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2.避免过度商业化。尤其在各大网站相继开辟微电影疆域的当下,微电影数量每周甚至每天都在增加,如何保证品质,让广告的植入适度,应成为网站和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3.各网站应差异化经营,打造不同的微电影品牌。品牌效应将带来更长远的收益。可以打造网站自身的品牌,如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优酷出品”、“奇艺出品”,也可以利用明星、导演的品牌效应,还可以通过改编微小说、畅销书、名著来形成品牌效应。4.培养微电影人才。微电影的创作从剧本到导演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特别是品牌营销类的微电影,要求创作人员兼具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更高。5.实现规模盈利,走产业化道路。除了依靠广告、点击率,还可开拓周边产品、微电影版权、艺人经纪、微电影节等获利渠道。同时,还应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实现自身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盛大旗下的华影盛世已经开始了好的尝试。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崔兆倩)

新闻网站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决定着网站的发展前景和效益。本文选取兰州市12家新闻网站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调查兰州市网络编辑人才的基本情况和职业认同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在职业构成方面,兰州市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男女比例大致均等,绝大部分网络编辑的工龄在3年以下;以具备“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中高等文化程度者为主体,占73.8%;学科背景以人文学科为主,其中与网络编辑密切相关的新闻传播专业占48.8%;36.3%的网络编辑从事这份职业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17.5%的网络编辑是“被动选择”,因为“其他工作不好找”。

在对职业的认知上,78.8%的网络编辑认为未来5年的发展空间“不太好”或“非常不好”,20%的网络编辑认为前景“说不清”,只有1.3%的网络编辑认为前景非常好;77.5%的网络编辑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66.3%的网络编辑认为工作量比较大或非常大,52.6%的网络编辑认为工作压力较大或非常大。

在福利待遇上,60%的月收入在1000到2000元之间,17.5%的网络编辑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22.4%的网络编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87.5%的网络编辑为聘用全职,仅有8.8%的网络编辑的人事关系为国家编制。

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网站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桃)

从风险社会视角解读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两面性

在现代化风险社会当中,传媒担负着呈现风险状况、传达风险预警、提供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知识、规避和化解风险危机等职责,同时,传媒也可能因为在风险呈现过程中出现偏差,使其自身成了已有风险的放大镜和助推器。2011年日本地震后,中国随即发生了全国范围的抢盐风潮,罪魁祸首便是疯狂散播的“碘盐防辐射”谣言。在此谣言的散播和消灭过程中,新媒体尤其是微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其在谣言传播、辟谣传播中的一负一正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播效应。

当一种风险似乎要来临时,人们对之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个体经验和所具有的知识。但风险的不可感知特性和人们知识的缺乏,使这个判断在短时间很难科学理性。当这些缺乏理性思考时间和能力的人成为微博用户时,微博即时传播和转发传播的特点就加速了谣言风险的普及。

第11篇

论文摘要:随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简要分析了新随笔繁荣的原因,结合新随笔作品着重从题材分类、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探索性论述。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随笔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定义,但这并未妨碍随笔在黯淡多年之后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股热热闹闹的“随笔”潮占据了各类报刊,蔚为壮观。面对这种悄然而至的“随笔”热,人们与二三十年代的随笔相对应。称之为“新随笔”。目前,与新随笔引人注目的创作实绩相比,随笔的理论建设却贫乏得几近空白。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关注和研究,使得新随笔这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在基本特征、创作特色、思想深度、创作意识、发展趋向等方面的论述多是片言只字,散见于创作谈一类的文字中,没有多少真正令人欣慰的理论成果。固然,理论常常是灰色的,随笔的创作者也会说“走自己的路,不被形形的规范设计所羁绊”;或者说“还不如索性让‘随笔精神’氤氲于混沌之中,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时或从作者心底流露笔端的好”。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真正的理论探讨,除却能帮助引导读者更好地“接受”新随笔之外,对随笔自身的创作和发展也是大有意义的。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拟就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评述。

首先,有必要对新随笔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加以简要剖析。与新时期曾经出现的“诗歌热”、“报告文学热”等相类似。新随笔的兴旺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随笔自身独特的文体特性密切相关。首先,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开放、宽容的环境基本消解了昔日那种“我花开罢百花杀”的大一统局面,社会空间能给不同的“声音”留出一席之地。正是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宽容的文化氛围里,作家们找到了“自我”,不再担忧“我手写我口”的作品会异化为“吾丧吾”的证明。其次,由于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现象开放带来的多元认识、多向思维增强了人们选择的迷惘和困惑。带来了认识判断的渴求。这样,随笔正好以其轻松平易而又睿智深刻的特点,承担起了引导人们思想开放之任,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构成复杂。新随笔的文体特征尚在形成演变阶段,因此,要想完整、准确、全面地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作出总结可能为时过早。但是,在对新随笔作品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新随笔已初步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

首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到社会变革、世象管窥,小到个人生存感慨、酸甜苦辣,都成为新随笔的“关怀”对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对此。新随笔敏锐地作出反应,并且以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为其底蕴,对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存在迅速发言评判。对世态人心的升降沉浮以及现代人形而上的思想迷惘,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考。换种角度来看,这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思考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如果按照题材内容来归纳,新随笔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读书类随笔。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主要是知识阶层人士,特别是人文类知识分子更是随笔创作的主要力量,而读书写作几乎是中国读书人展现自我精神世界的传统方式,所以,读书类随笔就自然构成了新随笔作品的重要部分。值得重视的是,这类大行其道的读书随笔已不再停留于传统的“读后感”模式,“读”常常只是作者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起点,以阅读为契机来展现作者“自我”才是读书随笔的本质。如王蒙的(从‘话的力量’到‘不争论》,传达的是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而周涛的《读(古诗源)记》,则以新的视角表达了对传统诗歌的阐释,对人生的理解,足以令人回味咀嚼。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随笔名家由读书而写出的系列作品,如费振钟的“堕落时代”系列、丁帆的“江南士子悲歌录”系列和李国文的名人之死系列,都是既有文采,又有内涵的读书类随笔佳作。二是社会随笔。社会随笔以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评说为主,如果说读书随笔的生成主要由于心灵和书本的碰撞契合,社会随笔则是世象万态在人们思想的海洋里激起的浪花。社会随笔的内容往往是大众都不陌生的现实话题,表达的是一种对缤纷的社会现象理论性的观察、机智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从吸烟禁烟到通货膨胀,从反贪倡廉到道德建设,上自国际风云,下到居家琐事,都是社会随笔述说的对象。由于社会随笔的内容贴近生活,也是普通百姓关注的话题,所以更受到大众的喜欢。如温铁军的《“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历史的、理论的深刻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思考的话题。三是思想文化类随笔。有别于社会随笔直接关注“问题”,思想文化随笔则主要抒写当代社会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思考,更多地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辨。对此,三联书店《读书》的编辑们将其称之为“后学术”或学术性随笔,颇为传神和精当。思想文化随笔展现的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呼唤和交流,反映着对人生、生命、理想和价值等重大问题的独立思考,因此,本质上思想文化随笔更近似于西方哲人帕斯卡尔等的“随想录”,从而更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和个性意义。如韩少功的《性而上的迷失》、叶秀山的《没有时尚的时代》及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系列作品等均是近年来思想文化随笔中的力作。需要指出的是,此类随笔主要展现的是作者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见解,具有浓厚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譬如在《性而上的迷失》里,作者以文化人类学、哲学的眼光,对自古至今形形的性现象、性迷失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剖与辨析,表达了作者对“性”的形而上思考。四是生活随笔。生活随笔似随手拈来的抒情性散文,或记人,或写事,或抒写个人喜怒哀乐,常常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小事入手,主要袒露人生的心灵,诉说生活的感慨。生活随笔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情入理,浅入而深出,向读者毫不遮掩地展示那个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我”。唐达成《头发的悲喜剧)、王蒙(我的饮酒)和韩小惠(体验自卑》等便是生活随笔的成功之作。

其次,不求雕琢、自然天成是新随笔突出的风格特征。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序文中说:“意之所至,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固目之日随笔”。新随笔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但这种“意之所至”的自然风格却未完全改变。当然,不求雕琢、随意自然决不意味信马由缰,随意而为,优秀的随笔离不开厚实的思想和文学修养,古人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对于随笔的这种风格特征,日本作家石原正明也曾揭示道:“随笔是将所见所闻的事、所言所思的事随心所至而述下……然因其无修饰之故,能见作者的才华与气量,实为很有兴味的作品。”纵观近年来的新随笔作品,其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从心所欲,不蹈袭,不做作的创作特征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新随笔自然天成的特点除了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外,还反映在思想内容上不受制于某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正如随笔名家舒展所指出的:“随笔的天敌是禁锢和做作,随笔的灵感源泉是自由与自然。”如张中行先生的随笔集《顺生论》,以娓娓道来的笔法,绵密自然的论证,条分缕析,推本溯源,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式”的人生见解,既没有虚张声势,也绝无教条色彩,从文风到意蕴都充满了自然和率性,开人眼界,启人胸襟。与随意自然的风格相伴,新随笔作品也充分展露了作者的性情和写作风格,真正可谓文如其人,绝少干人一面现象。如汪曾祺的平实自然、张中行的严谨古朴、周涛的雄浑崇高、舒展的大胆泼辣等等,既无掩饰,也无矫情做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作者完全的本色、真实、自然的灵魂,这也是新随笔所以受到读者厚爱的原因之一。

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新随笔鲜明的审美感受特征。随笔的文体特点不易确定,但在仔细品评过新随笔作品后,我们便不难发现,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成功的新随笔作品突出的审美感受特征,也是新随笔艺术魅力的奥秘之所在。余光中先生在分析散文的知性和感性时曾形象地描述道:“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其实,我们用这种比喻来说明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也仍是颇为妥贴的。近年来,文学界一方面有人刻意追求“纯粹”散文,一味抒情,陷入感情的沼泽,媚而无骨;另一方面,一些散文以载道说教自居,矜博炫学,读来每每寡淡无味。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新随笔摒弃了上述偏颇之弊,达到了感性和知性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理趣和情趣的互不偏废效果。当然,在新随笔的具体作品中,感性和知性决不是人为的搭配、生硬的焊接,每篇文章到底是以感性抑或知性为重,还得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总体而论,多数随笔作品以理为重,以情济理;也有部分随笔作品以情为重,以理显情正是与这种重于知性而又不废感性的创作特征相一致,新随笔作品自然达到了既有理趣也不乏情趣的审美效果。当然,新随笔所表现出的丰富而深刻的“知性”(理),往往不是依靠长篇大论,或学术论文般的逻辑、推理来加以揭示,而是在夹叙夹议中自然点出,完全是作者思想智慧的自然流露。同时,随笔中的“情趣”与诗歌、抒情散文所抒写的单纯情感也不相同,随笔的“情趣”每每和“理趣”相交融,它所抒发或蕴含的感情常常也不是直露的,而是经过升华或折射的,情难以割裂开理而独立存在。如周涛的《塔里木河》方方的《和平日子的恐惧》等就是新随笔中以情济理的佳作。另外,对于不同秉性的作者来说,其作品知性、感性的重心,情趣、理趣的追求也直接呈现了个性色彩。如周国平的随笔常显哲学的思考,而史铁生的随笔则展露的是人生的精神深处和心灵空间。

最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是新随笔的个性品格中越来越凸现和强化的创作特征。就篇幅而论,新随笔作品属于文学大军中的“小人物”。但是,由于适合于表达创作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或者说新随笔易于展现知识分子“精神自治”的特点,故而,一批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之中,加上当代文坛的一批中青年佼佼者,就使得新随笔创作较好地克服了自身的“小气”现象,不仅具有出神入化的文字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出了沧桑的生命感悟和独特的思想品格,成为一种“智者文学”。如金克木先生的《告别词》,面对日渐老去的生命,以智者的从容达观地吟唱了一曲挽歌。值得我们思考并学习的是这批前辈以耄耋之年,在信手拈来、直抒性灵的同时,却没有因对传统经旗烂熟于心所带来的陈腐之气,相反,作品中时时闪烁的是科学、理性的光芒,是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剖析。在他们的笔下,康德、罗素和孔子、老庄均是活灵活现可亲可敬的人物,绝无陈腐老朽气,只现老辣醇厚味,突出体现了新随笔的价值精髓和思想要义,这从张中行先生的《顺生论》等作品中能得到充分证明。

第12篇

从事少儿声乐教育已有五载有余,,虽然在学校学习的声乐专业比较成人化,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摸索和实践,我从基本的音乐教学到少儿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些许体会,为将来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少儿歌唱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关注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出自于好奇心,即探究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对有关事物的兴趣(如学习兴趣)。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感到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学习一定活动的爱好,导致能力的锻炼和相应的发展,发展了的能力在活动成功上有积极作用,而成功又反转来‘强化’爱好和兴趣。”可见,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少儿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较高,那么让孩子维持这样的心理并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是为下一步的训练必要的充分的准备。我对同年级的两个班做过半年的实验,一个班的整体音乐天分教高,对节奏和音准的把握较好,乐感也较强,学习歌曲的速度很快,而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另一个班相对在各方面都差一些。在对两个班做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我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较好的班按照正常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而对较差的班级则加以更多的关注,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唱、演、欣赏等各个方面入手,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不仅只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结果这个班的整体水平上升很快,音乐表现力反而比另一个班有更快更大的进步。所以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有时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而且不会因为老师的忽略丧失可能出现的好苗子。

2、 让孩子乐唱

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坏嗓子,由于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使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这样可以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所以在学习之前,要制造出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歌唱状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励,抓住学生点滴的进步加以表扬,让学生始终维持那种高涨的精神状态中,调整到最佳的歌唱状态。教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十分重要,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也能起到让孩子乐唱的目的。对于处在变声期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有让孩子“禁声”的说法和做法,特别是男孩子。其实,让变声期的孩子“禁声”是不可取的消极措施。因为即使在歌唱中让他们禁声,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不可能禁声的,他们需要说话,需要交流,他们在体育课上打球运动时也会大喊大叫,岂不知大声喊叫一次对声带的损伤却比歌唱要严重得多,而积极的办法应该是帮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声带,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非但不必要求他们禁声,相反应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歌唱训练及演唱活动中,不要“剥夺”他们的演唱权利。正确的演唱方法反而能相对地缩短变声期,对他们一生都有好处。

3、 在歌声中体验情感

孩子们的歌声是那么清脆、稚嫩、纯真、迷人,这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可是,仅仅只是爱好唱歌是不够的。著名作家傅雷在指导儿子傅聪学习钢琴时说:“单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有很大弊害的,我觉得你需要多多跑到大自然中去,也需要欣赏造型艺术来调剂,假定你每月都郊游一次,上美术馆一次,恐怕你不仅精神更愉快,更平衡,便是你的音乐表达也会更丰富、更有生命力、更有新面孔出现。” 综合多种艺术表象进行歌唱教学,就能使童声二度创作的空间更为广阔,效果更为显著,使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被开发出来。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比其他艺术影响更为迅速、更为强烈,常常是几个乐句、几句歌词、几个音符就能使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变化,产生情绪,引起共鸣。同时把艺术通感运用到儿童声乐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的通感,美术及文学作品促使儿童情感产生共鸣。歌曲中的所有力度、速度及强弱等记号都是为了表达音乐形象、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服务的,指导孩子们唱歌,我们首先要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深刻地感受歌曲所要抒发的情感。在此,文学无疑是最佳的途径。因为它不受技能技巧的限制,特别能启发人的想象和联想,它不仅仅局限于形象的叙述,而且还深入到人的思想领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回忆和联想,把形象和情感化为一体。运用艺术通感,合理综合美术及文学艺术与音乐,能使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善于歌唱。如在学习《兰花草》时,我让学生观看兰花的图片,了解兰花的特性,虽然没有牡丹的富贵,的娇媚,却朴实、清新,芳香宜人。再通过朗读歌词,知道词意,了解主人公对兰花的依恋和喜爱。孩子们用他们甜美的声音将一首听似普通的歌曲表现得出神入化。

第13篇

1.1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针对性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存在针对性不足的问题。电子通信专业教学通常为教师讲述电子通信知识、电子通信理论等,学生单方面进行聆听、记录,教师就学生所收获的教学成果进行单方面评价。这种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模式将学生掌握电子通信知识作为主要出发点,对学生充分理解、感悟电子通信理论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将来生活工作的实践中。

1.2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倡导注重学生情感、主观的体验,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但终究会因为大部分教师不明确长期系统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仅仅停留在体验上,而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在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获取一技之长。他们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凭借所学的专业技能便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职校学生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很难有效展开。

2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2.1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满足新课改需求

目前,我国教学领域正受到新课程改革主、客观强势的冲击。结合国内外课改经验教训不难发现,教学领域相关问题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营造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是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的创新策略,满足新课改需求。因此,务必要将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作为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的重点工作,促进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有机融合,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2.2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可优化低效的教学现状

虽然高职院校教师们尽全力地进行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工作,但仍旧出现了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教学效果不佳表现为课程秩序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及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等。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面向每一位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着力于提升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效率,彰显教师的辛勤、智慧及策略。

2.3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从每位学生身心特征出发,让学生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主动地思考问题,创造出自己思维方式,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例如,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电子通信专业教师采用竞争奖励的方式能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能有效解放学生天性,让学生思维得以开拓散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现阶段,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探索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务必要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对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进行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1注重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电子通信专业知识,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将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整合,构建符合学生生活逻辑的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认知火花,提出灵活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2全面塑造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应当重视教师、学生相互之间合作交流的学习结构,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电子通信专业教师提出一个电子通信问题,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并交换见解,让学生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提升自身学习自信心。培养具备宏观把握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亦是开展科教新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3.3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对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结构进行整合优化,教师要把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深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堂上的问题,要有自身的理解,不能只是浅显听教师的讲述。重视社会生活体验,老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通过对社会生活中问题的讨论,再次让学生回顾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的所学内容。

3.4灵活应用评价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反馈是重要内容。教学评价应当摆脱传统教学评价观念束缚,构建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师生互评等相结合的多方面综合评价标准。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身体素质,还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技能、反馈情况进行启发性的示范与讲解,并给予“授之以渔式”的建议,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新的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总结,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反馈,最终以良性的反馈、评价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

4结语

第14篇

(一)基层电大层面

1.专业设置缺少规划,课程设计不够合理

基层电大办学规模的稳定乃至扩张,固然有成人教育整体态势发展良好的原因,但也不排除基层电大的盲目扩张。为了扩大招生、留住学生,基层电大有专业即招,致使很多专业一季招生的人数在十人乃至五人以下。以笔者所在学校两季招生专业及人数为例,十人以下班级数占比44.05%,其中,五人以下班级数占比20.5%。这些人数少的班级很多集中在工程造价和数控技术等专业性强、操作要求高的几个专业上,而这恰恰是独立存在的基层电大的弱项。学校缺少该类专业的教师,缺乏专业的实践操作场所,基本以外聘或外借为主,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加上本身就较少的班级人数导致相关几个专业的学生到课率极其低下,进而直接影响了这几个专业的教学质量,考试课程通过率普遍低于其他专业。通过研究学校2013年两学期的课程及格率情况,发现学校25%左右的课程及格率低于全省水平,而这些课程又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工程及个别经济类课程上。此外,基层电大的课程设计也不尽合理。如我校有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教学规范和制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推行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形成了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制度。同时,学校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和督导评价,极大地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教学规范也有其自身硬伤,单一化的教学规范很难适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以一门纯理论课和实践操作类课程的教学类型和教学具体形式比较为例,理论课的教学类型主要有面授辅导、网上导学、自主学习,教学具体形式则有教师主讲、学生自学、网上导学、课堂讨论、答疑。操作性课程的教学类型和教学具体形式基本类似,分别是面授辅导、上机实验、网上导学、自主学习和教师主讲、学生自学、网上导学、课堂讨论、答疑、实践。文科类专业和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理工类课程使用同一教学规范,其不合理性不言而喻。

2.教学资源传统单一,教学服务被动滞后

基层电大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上级电大:纸质资源主要是教材、教学指导书等;网络资源则主要体现在中央、省级电大在线的相关资源上。但基层电大对资源建设又有很大的能动性,会对上级电大的资源进行整理过滤重新整合供学生使用。以本校为例,电大在线要求教师统一上传规定资源,资料的基本内容、结构形式、上传时间有统一的规定。如开学前一周上传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内容;教学辅导按周逐个上传,作业和参考资料与教学同步上传。同时对具体内容有详细规定,如教学辅导必须包含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与学的方法、教学具体内容、课后思考与练习。可以看出,学校的资源建设还是非常规范有序的,但就资源本身而言又是非常传统单一的,大部分的资源均是WORD形式的文字资料,在信息泛滥的数字化时代,这样的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使用是值得思考的。从具体的数据看,教师的资源建设较好但学生的使用率较低。笔者随机抽取两门课程,发现针对教学大纲、课程说明的这些资源,学生的点击率极低,平均点击率不到十个点(点击数/学生人数)。相比较而言,作业答案、复习资料的点击率则较高,作业答案的点击率高达242.9%,复习资料的点击率也达到175.7%。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另一主体,又是我们必须服务好的对象。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基层电大对学生的服务都非常到位,手段也很多样化。但是,也不乏个别基层电大在对学生服务方面存在态度的被动和手段的滞后。

3.教学管理有待规范,教师队伍需要规划

教学管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多年的办学经验和每年的教学检查使基层电大的教学管理越来越趋于规范。以本校为例,从第一堂课如何传授、如何上好仅有的面授课到如何建设网上资源、如何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等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操作流程,但是,鉴于校情、学情,教学管理只具有普适性,特殊专业、特殊课程则难以适应。如面授课安排,只能大致地规定几个大类,如文科类安排9—12课时,财经类安排15—24课时,理工英语类安排24—30课时。可以看出,理工、英语类的面授课时相对较多,虽然这几个专业学生的到课率极低,但因为学校传统及考虑到教师考核,这中间的矛盾始终未找到很好的方法加以解决,也成为学校面授课管理的软肋。近几年,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基层电大的教师多为“双肩挑”的身份,忙于事务性的行政工作,对自身发展少有规划,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甚重视,因此,整体实力无论是师生比、专业配置还是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上级电大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师生比,基层电大基本在1/20,越到县级电大比例越高;专业配置,基层电大的教师专业配置极其不平衡,经常存在“专业课无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却无课上”的情况;业务能力,从全省电大的教学竞赛、科研立项、论文课题评奖等均可直接反映出基层电大与上级电大的差距。

(二)学生层面

1.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态度欠端正

市场经济下的学习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学校曾经组织学生座谈、班主任调研,60%的学生明确表示,来电大读书就是为了拿文凭;15%的学生表示,既想拿文凭也想学点知识;15%的学生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来干啥,家长叫来读就来了;只有10%的学生表示确实想学点知识,因为知识更新换代太快了,一个专业有时感觉工作上会力不从心,希望拓宽自己的知识范畴。学习目的的不正确直接导致了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很多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面授课的到课率也是新生的时候较好,老生基本也就维持在33%左右;完成网上作业、纸质作业均是比较被动,有些甚至由教师、家长全权代劳。

2.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技术不熟练

近几年,电大的生源越来越倾向年轻化,很多学生来自职业中专院校。这些学生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看,属于学习能力较差的一类,到了电大,以自主学习为主,其学习能力的弱势就更加明显地显现了出来。他们无法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融入成人学生学习的氛围,只能被动地跟着班主任、学校的要求逐个打折扣地完成任务。电大远程教育的很多教学环节需要在网上完成,但是,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较差,使用各教学网站的技能不熟练。学校曾经进行过学生网上学习能力比赛,参赛的四十位学生均是班主任从各个班级中优选出来的,但是面对一些常规的教学平台,很多学生还是不知该如何使用。

3.自我管理不到位,归属意识不强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极其缺乏

年龄层次、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对于如何安排生活、学习、工作,如何实现成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淡薄且能力欠缺。由于面授课的减少,师生之间的直接见面机会不多,学生来校的时间也有限,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不仅体现在对学校活动参与的不积极、对学校教学要求的不理解,也体现在毕业后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不够。从最近上级电大的几次毕业生调查来看,很少有同学会主动承认自己是电大毕业的,对于学校的一些调查要求也是持消极态度。

二、“微创新”理念

“微创新”一词来源于互联网。周鸿祎在一次互联网行业论坛上如此定义网络发展的新趋势:“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从此,“微创新”一词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可以由政府部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以保证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可以由专家引领,以发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及应用。但这些都不能直接解决学校、教师每天遇到的具体问题。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对于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同样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当然,这不够宏观,也不能一时成为体系,所以,较之宏观层面的教育改革,我们称之为“教育微创新”。相对于中央电大的顶层设计,基层电大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每天所面对的问题更细微更实际,这些都是“教育微创新”的切入点。如上所说,基层电大教学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不乏上级电大的原因,如平台的多样化和不成熟、系统的统一性禁锢了地方的独特性、体系内政策的多变性和问题解决的不及时等等。这些对于基层电大而言,只能反映却无力解决。因此,从基层电大的实际出发,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推进“教育微创新”,才是提升基层电大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三、提升基层电大教学质量的“微创新”举措

(一)集中专业设置,优化教师队伍

基层电大位于电大金字塔系统的底部,力薄人稀,其专业设置不宜过多,应该集合学校优势,选择历年招生情况较好同时有本地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师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与已有专业相一致的教师重点培养,其余教师则努力引导一专多能,利用业余时间辅修专业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相关资格证考试,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至于生源稀少的小专业,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奥鹏”网络教育学习,成功实现电大招生零流失。

(二)规范常态教学,尝试特色教学

1.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预约教学

人数少的专业适合此种教学模式。开学初,根据教学计划和要求,学校给出一个建设性的上课次数提案,在取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双方协商上课时间,可以由学生自定,也可以学校安排出时间供学生选择。这样做,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平衡学生的工学矛盾,进而提高到课率。从实施的三个学期来看,效果很好,小班预约的平均到课率高于学校整体的平均到课率,个别课程的到课率甚至达到75%以上。

(2)答疑教学

在面授课到课率低下的情况下,文科相关专业可以采用少安排面授课乃至不安排面授课,再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答疑的教学模式。开学初,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布置教学任务,下达课程学习任务通知,分阶段通过答疑的形式验收学习成果。如果前期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下一阶段则可继续沿用此教学模式,如若情况不理想,则可中间临时安排面授课,解决答疑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3)讲座教学

学生多且涉及专业多的公共思政或时政类课程、教育前沿课程、经济前沿课程等适合采用讲座教学,以讲座代替常规教学,突出课程重点、难点和特色。学期初,根据课程性质,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圈定专题讲座的主题,使其既不偏离课程基础知识点,又不局限于文字知识,以3—4次讲座理清知识脉络、串联前沿信息,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4)案例教学

法学、教育、工商等专业适合此种教学模式。如法学专业的案例教学可以以到法庭听审而后讨论的形式进行,也可直接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就一具体案例进行辩论,找出案子疑点深思进而扎实知识。工商专业的案例教学则可以通过学生案例大赛的形式进行,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比赛规则,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本地实际案例收集与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知识不再是教材上枯燥的文字,而变得更加鲜活。

2.引导性的教学方法

毕业论文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大事,尤其是论文答辩,很多学生在面对答辩时会有一定的焦虑情绪,经常会咨询教师各种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可以尝试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在正式答辩前几天,各专业先找一位学生进行模拟答辩,同时进行拍摄录像,所有的流程要求跟正式答辩完全一致,然后把录像上传到学校网站供学生观摩学习,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答辩。笔者学校进行过这样的尝试,效果良好,录像的使用率极高,人均点击达到3.6次,学生论文答辩的质量也明显有所提升。

(三)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服务

年轻的学生更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手机开一开,微信扫一扫,一段微课教学就实现了,这既是未来成人教育资源推广的一种必然趋势,也逐渐在有些基层电大成为现实。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型的教学平台,还要能吸引学生选择使用,因此,提升教学服务成为必然。电大的教学平台较多,而且很多平台之间不兼容,新的平台又很不完善,给学生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服务可以尝试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新生入学的教学平台培训,应把每个平台的要点、学习方式现场给学生演示,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二是校方应对各教学平台进行图片制作,把每个平台使用过程一步一步截图留存,制作成实际操作的PPT或微课,上传在学校相关页面供学生下载观看,方便学生的使用和随时学习。提升教学服务可采用如下方式:一是课程QQ群。针对个别学生参与面大、网络技能要求高的课程,学校可专门开设课程QQ群。操作上,该群设管理员1人,主要负责群设立、管理等工作;专业教师1人,主要负责专业指导、答疑、教学材料上传及实时、非实时的讨论等工作。通过此举,增加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体现网络教学与面授辅导、自主学习与信息交互的结合。二是特殊课程AB班设置。以《经济数学基础12》为例,该课程涉及学生较多,但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属于学校重点关注课程。从历年成绩分析来看,会计专业学生明显基础较好,但工商、电商专业的学生却相对较差。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该课程可以尝试AB班授课制。入学时,学校对新生进行该课程的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打乱专业实施AB班分班制教育,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学生学习任务通知书的发放。学校和学生是一种实际半分离的状态,学校的很多教学要求没法及时传达给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此,学校可以设计一份学生学习任务通知书,把一学期的学习信息在开学报到时传达给学生,方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学习任务通知书可包含以下内容:本学期开设课程、每门课的面授时间安排、网上导学安排、作业形式、作业次数、考试形式及其他教学要求。

(四)以技能促能力,转态度明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技能。整体而言,电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偏弱,自主学习能力更弱,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校方的原因。仅有的几次面授课,教师都是急于将教学重难点加以传授,而对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引导就略显单薄。为此,基层电大可以另辟蹊径,以各项学习技能比赛吸引学生参与,通过比赛提升其学习技能,进而提升其常规学习能力。

1.自主研读教材的能力

临到期末,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教材还是新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没时间看书;二是面对厚厚的教材不知道从何下手。可见,学生自主研读教材的能力非常薄弱。为此,基层电大可以尝试开展“我来读教材,用心记笔记”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赛。学期初,每班确定1—2门课程为比赛科目,全体学生参与,期末前上交教材原本及学习笔记,由专业教师组成专家组选评,教材原本主要看学生对教材的使用度及教材上的学习点滴反映(如划线是否为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内容边上有否一定的学习体会、感受或疑问等);学习笔记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能完整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一般的学习笔记应包括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具体内容、学习体会或思考等。通过每学期多门次这样的比赛,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2.熟练进行网上学习的能力

与自主研读教材能力相匹配的还有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较强的网上学习能力是电大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之一,网上学习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熟练使用网上教学资源的能力。电大的教学资源大部分展示在各教学平台上,学生在自主研究教材的时候必定以各平台的资源为依据;二是熟练完成各教学平台教学任务的能力。目前,上级电大的教学平台很多,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较多,没有熟练的学习技能则无法适应电大这种远程学习模式。为此,基层电大可以开展以“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多样化,有网上查阅资源的、有开展网上导学课的、有平台学习过程展示的,等等。主要目的还是在于通过一系列教学平台的演示和操作,培养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推动各教学平台的有效运用,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通过多层次、多途径的各种技能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加强人性关怀,搭建校生平台

基于电大的教学特点,校生之间的疏离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这也成为基层电大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一个障碍。因此,在既有现实面前,如何改善这种现状,拉近校生距离,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是每个电大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此环境下,各地基层电大纷纷出奇招想妙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进人文关怀,其中,搭建校生平台成为各种选择中的最佳。

1.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最佳方案应该是各种特色学生墙的设置和展示。学生是学校绝对的主角,在一个布满各种特色学生墙的校园内,不仅能展示学生的各种成果,更能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生墙可以分主题布置:如“学生活动墙”,可以是临时性的,随季节随活动而变;而“毕业生墙”、“优秀学生墙”则可以是永久性的,既有纪念价值,更有激励意义。

2.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设定三个主题,分别为“新生季”“毕业季”“青春季”:以“新生季”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可以包括新生开学典礼、迎新第一课、迎新联欢等,使教学活动和文娱活动有机结合;“毕业季”可以包括毕业典礼、证书发放、毕业照留念、毕业感言、毕业狂欢活动等;“青春季”的主题则有感于电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可以以娱乐为主,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校园鹊桥会等形式均可。主题可以固定,内容则时常可以更新,既符合学生的青春动感,又不失学校的文化主题精神。

3.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第15篇

(1)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是包含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及后勤人员的人生档案,内容涉及到家庭背景、政治面貌、职称、业绩、考评成绩等等综合指标。人事档案数据庞大、琐碎并复杂,使用频繁。因此,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学校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引起档案管理工作革命性的改革和创新,在学校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面临着缺乏资金投入以及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力资源缺乏等多种问题。同时,由于学校涉及的工作内容单一,行政机构简单,教师的人事管理不太规范,人事档案管理是比较欠缺并容易忽视的部分,尤其是档案管理电子化更需要普及和优化。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落后,手段单一,缺乏互通性,无法共享。大部分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输入,再加上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处于一个初级的操作水平。虽然有的单位做了一些改变,投入资金改进了设备,但多是应付检查,或者没有给予重视,更不用说普及了。在学校中,管理人员采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wps、powerpoint等软件处理数据,整理档案,数据零散,无系统的数据资源库和集成软件,使用者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导致重复工作极多,任务繁重。

(2)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较差,各类档案目录、内容兼容性不强,无法互通使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资源不共享,规定不统一,并不能全面实施、进行标准化的工作。档案资料的科学性、数据性、可查询性和共享性未能达到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档案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档案电子信息化,对其管理的人员是核心,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能力,未能达到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水平要求,对办公软件操作不熟悉。目前大多人事部门职员都是教师兼任,对行政工作不精通,也有的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学校没有专职技术人员,对档案信息管理都是临时兼职,缺乏系统培训和专业知识,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业务培训,不能满足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操作软件,因此对档案信息管理不能胜任。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和法律效力有待巩固和加强。电子文件的存储基础是硬件,而传输软件是网络,因此对网络管理尤为重要,与传统笔录方式比较,信息网络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以下弱点(即使现代网络加强了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可能被复制和盗取;数据可能丢失和无法复原;数据可能被恶意乱用等。因此,这些弱点给保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纸质文档形成后,一般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不易被篡改,而电子文档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篡改、伪造新的文档不是难事,纸质文档变成电子文档后,原始性被破坏,相应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也令人质疑。而纸质文档通常带有法律效力,而电子文档在这个方面大打折扣。

二、如何加强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在学校人事档案管理

(1)学校要培养先进的现代信息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意识。思想决定命运,意识决定成败。说明意识的重要性,意识的提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应用与实践。有专业意识的人一般是专业的人员,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工作,其意识会比普通人高,如设备管理和操作,软件维护和开发,完善这些都需要人才的引进和利用。使各类档案信息数据能相互转化,资源共享,简化教师管理流程,给学校管理提供可靠、真实、快捷的依据。同时制定使用规范制度,让软硬件开发和使用有依据,成规范,尽量没有漏洞。

(2)学校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当前,学校许多人事专员不精通专业知识的技术,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对专业人员进行定期专业素质培养,有计划和针对性地组织人员外出进修,让他们综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学、档案学、信息网络技术、数理统计、管理学等知识,掌握信息管理技术,这才是健全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核心要求。

(3)学校要提高电子设备投入。如可以采购先进的电脑、数码设备、扫描仪和专业软件,在硬件方面达到数据库管理的需要;同时应用专业的管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管理。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设备和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4)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电子数据文件容易被修改,如果没有对修改操作进行专业处理外,电子数据改动在计算机不会残留任何改动痕迹,虽然我们可利用电子信息安全技术为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或者将电子文档利用水印技术处理,但是实现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后,这些数据通常会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在网络上进行传递就有被非法截获的风险,所以对在网络中进行传输的档案数据必须进行多次加密,确保电子档案数据安全。如果将已完成的电子文稿用“只读”和加密的模式保存,电子文稿不能被轻易改动,就能跟纸质文档一样规范,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在维护电子档案数据时,要与时俱进,不能注重了安全性之后,过于陈旧。因此,要保持严谨、严肃的态度,不断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电子化的手段可以很方便地达到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