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通管理工程论文范文

交通管理工程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交通管理工程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交通管理工程论文

第1篇

交通工程成本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阶段,成本管理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一直存在,可以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交通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进行成本分析,例如单独对项目的管理成本进行分析,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分析,也可以从项目管理的某个阶段进行分析,例如单独对施工阶段分析组成成本的不同类型的线性规划,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从施工阶段的成本内容进行分析。对于交通工程的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用,机械费用,现场管理费用,管理成本和税金组成,下面就对各个费用进行简单介绍:(1)人工费:人工费=实际工日单价×实际消耗定额(2)材料费:材料费=现行的材料市场价格×材料消耗量。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投标者应随时掌握材料的价格行情,及时把握材料价格信息。(3)机械费:机械费=机械台班费×机械台班消耗量。(4)现场管理费:现场管理费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它与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关,与施工企业现场环境情况,气候情况,施工工艺难度等有关,但对于现场管理费用,一般可以根据人才机的费用确定,一般不允许超过人才机综合费用的6%~8%。(5)项目部管理成本:这部分费用为工程总造价的2%~3%。这部分成本的控制也需要严格审定,禁止超过预算费用。(6)税金:税金也是按照项目的工程总造价进行计算,项目成本预测力求做到准确,详细。

二、线性分析对成本控制的模型构建

线性规划就是针对某些变量数值,将他们进行线性约束,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最终令某一个函数值取最值,这个值可以是最大值,也可以是最小值,组成函数的各个变量可以是非负的条件约束,也可能是无非负的条件约束,约束条件可以是方程,也可以是不等式。线性规划的最基本问题形式如下:求:目标函数:EMBEDEquation.3\*MERGEFORMAT约束条件:EMBEDEquation.3\*MERGEFORMAT许春善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其中EMBEDEquation.3\*MERGEFORMAT为决策变量,EMBEDEquation.3\*MERGEFORMAT,EMBEDEquation.3\*MERGEFORMAT,EMBEDEquation.3\*MERGEFORMAT均为常数,EMBEDEquation.DSMT4\*MERGEFORMAT。并假设EMBEDEquation.3\*MERGEFORMAT≥0。这种问题称为(LP)问题。针对本文第二节中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的费用组成,现将成本管理问题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分析,将施工阶段的总成本费用作为目标函数,将各个成本组成,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作为变量,将费率取值作为常数c,因此就构成了成本最优化的成本函数:目标函数:总成本的最小值=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6%~8%现场管理费+2%~3%项目部管理成本+税金针对此函数可以看出,要想使总成本取得最小值,就必须设法降低成本的各个组成费用,要想使总成本的各个费用降低,对于各个费用的费率降低量比较小,因此,只有可能降低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才是最佳途径。而人工费的又同时是人工工资和消耗量定额的函数,此时人工费受到人工工资和消耗量定额的约束,人工工资降低和人工消耗两个方面也就成了我们降低人工费的最佳途径。人工工资不能降低的前提下,就尽可能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消耗,提高人工的有效工作时间。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同时会带来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带来管理人员工资的提升,因此,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同时会提高总的成本函数。由此可以看出,线性规划的一般数学模型是一个总的函数取值的问题,而组成函数的各个变量也会彼此影响,相互制约,要想完成总的目标函数,不仅仅是求得最小值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最优化的求解问题,如何能够在诸多变量中取得最优化的结果才是我们线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三、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1责权结合的考核

制度施工项目经理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独立经济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题是项目部全体人员。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费,管理费,利润等进行全额量化管理,层层分解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工序,对施工企业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对相应完成好的路桥企业,要及时进行物质奖励,争取做到有人有责,控制到位的全方位管理制度。这种责权相等的管理才有可能激发施工企业人员的积极性,才有可能降低路桥工程的施工成本。

2提高工艺水平对项目管理层次的管理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也就是作业层的管理力度,这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路桥施工中,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让职工的工作量与经济收入成正比,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工人的潜力,在工序上点滴的改进和提高,都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3从费用组成上控制

成本根据本文的线性规划函数,此函数是成本费用组成的函数,其费用组成主要是人材机和管理费用等,上面我们分析了降低管理费用的方法和措施,下面我们就路桥工程中组成成本的直接费的费用组成进行分析。对于路桥工程的成本控制,无论是定额控制还是清单控制,基本上可以分为对材料、机械、人工费的控制和对其他费用的控制。(1)人工费用的成本控制随着人工成本的日益提大,对人工费的控制也日显重要,在人工费的控制中,一定要遵循节约开支的原则,以预算定额和取费定额作为人工成本的核算依据,遵循劳务市场规律。实行内部竞聘上岗制度,将工人的工效和收入挂钩,做到人人有事做,有事做就有工资发的原则,严格控制生产工人的和管理人员的比例,尽可能的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2)对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路桥工程的材料费用包括内容较多,有构件,其他材料,周转材料,机械等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消耗比例非常大,几乎占到工程总成本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之一,除了市场价格波动之外,还受到采购,质量,运输,验收等环节,这就更加重了材料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材料的选购过程中,一定要货比三家,选择优质低价的材料,同时做好材料的使用和储存,尽可能的减少二次搬运,有效的降低材料的损耗。

四、结论

第2篇

针对本文第二节中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的费用组成,现将成本管理问题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分析,将施工阶段的总成本费用作为目标函数,将各个成本组成,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作为变量,将费率取值作为常数c,因此就构成了成本最优化的成本函数:目标函数:总成本的最小值=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6%~8%现场管理费+2%~3%项目部管理成本+税金针对此函数可以看出,要想使总成本取得最小值,就必须设法降低成本的各个组成费用,要想使总成本的各个费用降低,对于各个费用的费率降低量比较小,因此,只有可能降低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才是最佳途径。而人工费的又同时是人工工资和消耗量定额的函数,此时人工费受到人工工资和消耗量定额的约束,人工工资降低和人工消耗两个方面也就成了我们降低人工费的最佳途径。人工工资不能降低的前提下,就尽可能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消耗,提高人工的有效工作时间。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同时会带来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带来管理人员工资的提升,因此,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同时会提高总的成本函数。由此可以看出,线性规划的一般数学模型是一个总的函数取值的问题,而组成函数的各个变量也会彼此影响,相互制约,要想完成总的目标函数,不仅仅是求得最小值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最优化的求解问题,如何能够在诸多变量中取得最优化的结果才是我们线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2、路桥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2.1责权结合的考核制度

施工项目经理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独立经济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题是项目部全体人员。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费,管理费,利润等进行全额量化管理,层层分解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各个工序,对施工企业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对相应完成好的路桥企业,要及时进行物质奖励,争取做到有人有责,控制到位的全方位管理制度。这种责权相等的管理才有可能激发施工企业人员的积极性,才有可能降低路桥工程的施工成本。

2.2提高工艺水平

对项目管理层次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也就是作业层的管理力度,这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路桥施工中,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让职工的工作量与经济收入成正比,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工人的潜力,在工序上点滴的改进和提高,都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2.3从费用组成上控制成本

根据本文的线性规划函数,此函数是成本费用组成的函数,其费用组成主要是人材机和管理费用等,上面我们分析了降低管理费用的方法和措施,下面我们就路桥工程中组成成本的直接费的费用组成进行分析。对于路桥工程的成本控制,无论是定额控制还是清单控制,基本上可以分为对材料、机械、人工费的控制和对其他费用的控制。(1)人工费用的成本控制随着人工成本的日益提大,对人工费的控制也日显重要,在人工费的控制中,一定要遵循节约开支的原则,以预算定额和取费定额作为人工成本的核算依据,遵循劳务市场规律。实行内部竞聘上岗制度,将工人的工效和收入挂钩,做到人人有事做,有事做就有工资发的原则,严格控制生产工人的和管理人员的比例,尽可能的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2)对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路桥工程的材料费用包括内容较多,有构件,其他材料,周转材料,机械等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消耗比例非常大,几乎占到工程总成本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之一,除了市场价格波动之外,还受到采购,质量,运输,验收等环节,这就更加重了材料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材料的选购过程中,一定要货比三家,选择优质低价的材料,同时做好材料的使用和储存,尽可能的减少二次搬运,有效的降低材料的损耗。

3、结论

第3篇

加强对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以让参加交通建设所有的施工人员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施工设备机器使用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同时交通施工工程的可检查性也可以达到提高,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缩短建设时间,还可以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人员进合理的安排,针对一般施工员和技术员进行工作的分配,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形成一支稳定并具有高效率和高素质的施工队伍,进而也可以提高施工队的声誉,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每一环节实施监督,可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对于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能及时的监督和防御,整个施工团队的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

2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的管理现状

2.1比较传统。

现目前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管理上还出于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还不全面,比较粗犷,主要的工作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技术文件的管理上,另一方面是对施工参数的控制上。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体现施工管理技术的作用,也达不到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

2.2管理水平限制。

现今的许多公路设施的分包商在施工的技术管理上,还不健全,管理水平也有限,不能对施工技术进行很好的管理,严重影响了承包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使公路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3对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几点建议

3.1明确交通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交通施工技术管理的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施工作业方面。包含了对交通施工作业的方法、具体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施工企业的规定而言,承包企业想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企业的标准就一定要高于作业方法和施工程序两个方面,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双方所签署的合同为依据,按照合同上的规定,使用对应了技术标准。第二,合理分配人员。要做好计量器的工作,对于施工人员按照工作岗位和技术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定期对使用工具和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所使用的工具和现场工作开展的准确性。第三,建立和健全原始技术资料。做好原始资料在工程施工设计的变化、设计交底的记录、相关图纸的审核信息、施工中所用到的器材检查信息、建筑材料信息等的记录,并要求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第四,加强对信息和技术档案的管理。由于我国公路建设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技术和新器材的使用月越来越多,这些设备的运用对提高施工建设工程的质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信息和技术档案的管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施工图放样的工作,把工作落实到人的身上,要求相关负责人专门负责。

3.2改变传统,严格遵守交通施工技术管理规范。

交通实施工程的质量是施工工程的命脉,也是施工技术规范的主旨。因此,在施工之前施工队要对技术规范引起重视,对施工工程质量评定中相关参数的要求都要知晓和熟悉。同时,对于工程的建设量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把关,对整个工程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遵守相关制度,对团队进行合理的分工,对施工控制和施工过程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违章施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实现末端管理到瞬间控制的转变。在队伍施工之前,对于工程建设中,要使用的材料从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对厂家要有一定的了解,确保材料的质量问题;在工作人员上,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强调,让施工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树立责任意识,对于准备工作不合实际不能确保工程质量的,不允许动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制,要求从基础工作人员到项目负责人对工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建设工作人员要向上级进行详细的的报告,树立员工的责任意识。

3.3保证工程进度,健全收工制度。

对于道路的标志和路面标线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标识,制定大城市的进出口、慢行车辅道。完善高速公路的防护栏、隔音墙、监控系统、通讯系统等的建设,以及公路中人行天桥和地道、线旁车辆停靠的建设。在国道建设中实现建设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在县级以上的公路做到标志和标线齐全,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要按照规定建设好分隔带各慢行车辅道。同时,还要建设起过境汽车的同行环道,减少城市中的过境车辆。

3.4注重对施工队伍的人才培养。

人才的建设是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施工企业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不断的挖掘出人才,不断地对人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这对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来说,是很有效的。同时,要想留住人才,还得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薪资,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水平,让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4结语

第4篇

交通工程对减少交通事故率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发挥交通工程的作用,加强交通工程技术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立高素质施工队伍,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明确技术人员的分工,合理配置机械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施工人员按照严格规范、施工方法来完成相应的工作,精细化的管理使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其二,增强综合优势,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能够使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根据自身的优势来使用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确保了施工活动的可靠性。经过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成本不但可以得以节约,施工工期缩短,施工质量也得到了更好地保证,施工单位的综合竞争优势大大提升;其三,预防安全质量隐患,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将施工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现,进而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保证施工工序的有序,确保施工单位能够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

2.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有了更清晰地了解,为此,就需要提出相应的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2.1确保工程进度倒排工期法是常见的工程进度推演法,在实际开工之前,施工队伍需要利用这种方法来对工程进度予以控制,编排合理的总工程进度计划,在此基础上编排更为细致的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进度调整工作,以确保工程总工期能够实现。

2.2加强人才培养要提高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人才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疏失导致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有限,施工质量、进度都收到了很大影响,综合竞争能力大为下降。前车鉴之,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善于挖掘人才,组织培训,改善技术管理人员的生活,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培育更多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员。

2.3控制工程成本工程中标价与成本的差额就是工程的利润,工程中标价是相对固定的,只有降低工程成本,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利润最大化。为此,企业应该坚持以成本为中心,加强对工程项目内部市场的管理,充分调动市场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完善成本核算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杜绝任何特权,在成本管理上坚持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按照标准、计量、定额完成管理,不断延伸成本工作的内涵。

2.4检查施工过程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可变因素,对施工过程予以检查作用十分显著。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认真核对施工图,确保设计的要求都得以实现;其二,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方法、顺序予以贯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成施工;其三,检查与复核测量防线等施工过程,按照图纸的规定,严格控制误差,将其处于标准、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其四,检查合格证明文件,对材料、设备等的合格证明文件要予以检查,确保进场之前产品的型号、样式正确;其五,检查隐蔽工程,根据质量检查的要求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2.5执行技术规范施工的质量是工程的核心,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就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完成施工。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要加深对技术规范的学习和掌握,对各种检验参数都要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出质量评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部要为质检部门提供相应的检验和实验工具。此外,施工队伍还需要加强项目内部自检,即使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导致质量事故的因素要建立追踪机制,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进行处理、整改。

2.6完善验收制度根据交通工程的特点,施工队伍根据施工质量标准对工程进行验收,尤其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更要谨慎,如此才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就以往的经验来看,要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严格执行工程的验收制度,只有不断改善工程的验收工作,建立完善的工程验收机制,才能避免工程日后的安全、质量问题,这对于交通工程有着长远的影响。

3.总结

第5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lso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people, and for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higher requirement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raffic engineering safety accident occurrence frequency is higher, presents the trend has been increasing, to many families bring great losses,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remise; At present in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efforts, security management made some progress, but there's a problem, so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hould cause us enough value!

Key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最近这些年来,交通工程行业新开工的项目数量迅速增加,使交通工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怎样提高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降低交通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是我国交通工程企业发展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我们知道,在交通工程施工控制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交通工程危险的各种因素做好充分的认识和打算,同时还要针对重大的交通工程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危险关键因素,进行重点的控制。因此为了将交通工程的安全事故降低到最小限度,运用科学的、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已经迫在眉睫。

1.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内容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也是很复杂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交通工程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交通工程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而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为交通工程施工安全保驾护航的,因此与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按照目前的分类,可以把它的特点分为以下三点:第一,由于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生产岗位不固定,流动作业多,作业环境不断变化,作业人员随时面对各种新的威胁和隐患,同时人员流动性大,作业技能参差不齐,因此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困难很大;第二: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内容多变,主要表现在同一工种,但不在同作业时段,不同作业部位的作业内容常常不同,因此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繁杂性。第三,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包作业多,总,分包之间以及各分包队伍之间的企业安全文化不同,容易导致管理冲突!因此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多样性。

其内容主要由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全国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情况,针对隐患问题,切实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完善村镇建设工程的安全巡查制度,确保交通工程施工安全;二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专项安全检查。同时抓紧完成交通工程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发证工作,启动开展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核与发放工作,确保在指定的日期前完成;三是加大交通工程安全监管力度,提高执法能力,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监督。四是加强建设单位对项目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组织、协调、监督,切实强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树立交通工程单位投资工程安全生产的社会形象。

2.交通工程企业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造成交通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的缺陷和失效。

首先是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企业没有真正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没有按照要求将安全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和重要议程。一些建设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协调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本不懂安全工作却要领导和协调这方面的工作,以致只能应付任务,造成所管辖范围的安全工作滞后于质量管理和资质管理,而有些交通工程企业的领导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应有位置,看不到安全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不落实,甚至还有的管理者认为“交通工程施工死人不可避免”,片面强调妨碍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客观原因, 忽视或开脱自己的主管原因和责任。

其次是相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建设主管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专职监管人员少、监督覆盖面小、监管力度不够、责任不落实,主要体现在:与有关部门沟通不力,事故处理不当,造成了很多同类事故在同一个地区屡次发生,发生后又不能及时结案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 部分建设主管部门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还未能落实在行动上。如有多起事故发生时施工单位却没有按照交通工程市场的规定办理交通工程施工手续,照样施工,对此建设主管部门有监管不到位的责任;对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村镇建设工程以及房屋拆除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监管盲区。

再次是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三违” 现象时有发生,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一些建设单位,包括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部分监理单位对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对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及时做出应有处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理责任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最后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从目前交通工程业的总体情况来看,操作工人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多余劳动力,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普遍缺乏。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使用的职员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招来即用,这部分人员目前占操作者的绝大多数。他们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不具备起码的安全意识。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伤亡者也是这部分人。

3.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有重要作用。

首先应该要求生产班组每天上班前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及时做好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交底要有针对性的内容;施工员、安全员每天对作业面上须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对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落实执行人员和整改期限;项目工程部每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由安全员及时做好台帐;检查要有重点。

其次要讲究实效,并建立项目整改书面通知单,及整改反馈档案制度;项目要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的管理及有关记录,对较大隐患在短期内不能及时整改的,应采取紧急措施并向上级请示;对操作班组或个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制度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以相应的奖罚措施制约。凡承包单项工程的承包人,在签定合同时,必须签定安全责任合同,对自己所管辖的民工生命安全负责,如发生伤亡事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均由承包人自己负责,与公司无关系。

最后要认真开展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一切施工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凡违反规定或冒险作业,发生伤亡事故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由自己负责,与他人无关。所有的起重指挥和挂钩人员,在未操作之前,必须环视周围和楼下,有无人员工作,要求做到一要看,二要喊,三离开后,才能指挥起重,做到人生安全,否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完全由肇事者负责赔偿。塔机人员,一切操作必须按规范执行。凡不听指挥,违章操作,造成人生伤亡事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由塔机工负责赔偿。

4.结语

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事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交通工程企业的信誉,我们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其重要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交通工程不断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丽丽. 浅论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方向[J].中国当代交通工程,2010,(7).

[2]曾小贤. 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新对策 [M].中国交通工程安全,2011.(9)

第6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程建设也与时俱进地向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交通工程建设管理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资料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问题,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或者设备进行交通工程建设还可以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交通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2.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为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其基本功能表现在:

2.1信息采集功能。这一功能通过数据层来实现。数据层从各子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共享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

2.2信息融合功能。根据各个子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交通管理决策。

2.3信息提供与功能。这一功能通过客服端来实现。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规定的格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

3.交通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

3.1交通工程质量管理

交通工程的质量管理贯彻于建设的整个过程。一是工程质量用表的填报。施工单位相关人员根据施工的准则与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如实填写,然后由信息工程师对填报的施工数据进行审查核实。二是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保证员(监理工程师)必须到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处理。三是为了体现了现代信息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施工单位对某些施工项目采用GPS定位系统全程监控工程的施工进展。

3.2交通工程建设进度管理

一是采用PROJECT等先进的报表软件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施工计划报表进行审查;二是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到工程施工地点进行现场勘察,拍摄施工进度照片或者录像报给业主,以此来验证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表,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3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所以说对工程的安全管理要贯彻施工的始终。一是对潜在隐患或者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工程师应该及时的拍摄标注拍摄日期、地点、拍摄人员等重要信息的照片(录像片),并及时的将图片发送给各有关单位查找原因,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进展。二是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GPS定位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也可以起到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交通工程的财务管理

在审查各类支付报表时将对各报表中的所有编码(合同号、编码、项目号等)进行审查,对不符合业主颁布的有关编码规则的编码进行修正;上报财务支付月报表时,除提交纸质资料外,还应按要求同时提交用Excel制作的财务支付月报表。

3.5交通工程的文件管理

各单位必须按照业主颁布的编码方法与编码内容对每份文件进行文件编码,编制的各类工程文件,在工程文件首页的显著位置并以黑体字明确标识文件编码;所编制的文件中如引用其他记录在案的文件,均同时标注出所引用文件的编码;参照业主颁布的相关编码方法编制业主颁布的各类表格;各单位上报业主的所有往来文件,在提交纸质文件的同时,提交电子文件,工程文件中非文本文件、图片等,文件经电子化后一并提交给业主。

3.6交通工程的风险管理

首先是沟通风险,众所周知,作为项目经理,与客户保持紧密又良好的沟通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客户既无法准确地获得项目目前的进度情况,也无法向领导汇报,最终可能导致客户不满。然后是范围蔓延和进度控制,一个项目计划制定之后,免不了因为前期某些需求不定或者领导的某些主观意愿需要修改或者增加某些功能,导致范围变更,从而需要在已有计划中插入或者修改部分活动的进度,导致进度滞后,影响关键路径上的进度,造成整体工期延后。由于项目工期的较长,就会有人员心理疲惫的风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强,再加上如果没有合理的鼓励机制,就有可能造成项目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的流失,对项目风险极大。

4.信息管理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4.1工程信息的平台

2003年11月开始建造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工程信息的上就形成了大桥指挥部、监理和承包单位三方面的信息传递平台。相关单位均可以通过此平台来工程新闻、会议、公告、天气预报、技术信息等,并且在权限允许的情况卜还可以通过手机短息的发生来通知有关人员,保证能使得消息在第一时间通知到个人。通过建立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大大的节约了承包单位和业主的夠沟通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能极大的较少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4.2施工数据采集系统运用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有价值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和存储归档,并向业主提供查询,检索所需数据的手段,为将来可能的扩展应用(如桥梁健康管理系统,各种数据分析系统,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其涉及各个方而,包括质量、进度、安全、资金等,数据类型包括文档、图片和视频。参建单位可以通过此系统,将工程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及时上报给业主和监理。同时业主和监理对上报信息进行处理和汇总,以达到交互的目的,它是大桥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以后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施工数据采集系统还可将承包商,监理方产生的原始数据记录(包括电记录和扫描后的纸而记录)以附件形式连同结构化的施工数据一同汇总和保存。

5.未来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趋势展望

移动的数据采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4G的大面积推广和5G网络的推出,很多的工程信息采集将会在现场实时采集,信息的丰富程度会大大提高,文本、声音、图片、影响、重要指标将会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移动采集。

无处不在的感知: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等信息将会依托大量的传感器,诸如温度、湿度、变形、位移、厚度、材料的识别、质量检测结果的数据,将会实现设备间的无干扰传输和共享,让信息造假无处存在,让科学管理的决策基础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可靠。

零容忍的数据处理: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对于大容量数据,尤其是设计文件、影像数据的分析处理,将会是无感觉的处理完毕,让工程管理者等待结果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可视化的分析展现:随着空间GIS的普及、BIM技术、工程管理分析模型的成熟,未来对工程管理将会是更加信息化、智能化。

第7篇

1.1合同履约不严现象严重

违反建设程序建设与施工、监理的关系实质上是合同关系。目前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设对施工、监理的合同履行情况把关不严,比如对人员的无序调换不能及时加以制止,没有按照合同要求进行违约处理,对调换人员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仍予以批准等等,这些都是不重合同管理的表现。我市有多个交通项目早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合同执行中存在随意变更等问题,工程结算审价争议久拖未决,以致每年有农民工上访现象。特别是有的建设财务控制力量不足,债务负担过重,资金周转困难,历年累积的应付工程款欠款严重。历年来工程款支付环节引发的社会矛盾屡见不鲜,所以,近年来建设管理部门等对合同管理特别是农民工支付保证金加强了控制管理。2013年版本的建设合同条款中单独对工程款支付和合同变更作出了详细的解释。

1.2基础资料不全,竣工验收拖延

按规定要求,公路项目通车试运行两年后应进行竣工验收,但我市大部分已到期的项目无法及时竣工验收。原因有档案资料不全,财务决算未及时完成等等。前几年已完工的多个项目竣工结算还未全部完成,有的项目尚在诉讼中,导致财务决算无法编制、竣工验收无法进行。建设由于管理人员不懂工程的管理程序,没有及时整理档案资料,后续再补有困难。建设程序中要求的以“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近年政府主导下的内部专业化分工,统一领导。各司其职,有效地提高了公路建设管理效率。市发改委、财政等部门也成立了基本建设项目综合验收领导小组,大大推动了项目综合验收的进度。

2推动交通工程建设专业化管理的策略

2.1严格控制准入门槛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按法律规则办事,交通工程项目招标的时候,要深入调查竞标的能力水准、技术水平,对相关项目负责人的专业资格标准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进行严格把关,将组织机构的组建、人员配置的标准明确化,如此措施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实现工程建设管理团队管理的专业化。依据相关准入条件,对眼下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检测、衡量,把不符合标准的进行及时的变动,将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替换。新项目的问题上,一定要严格按标准展开。

2.2要把好制度关,推进规范化管理

作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项目法人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招标投标、质量标准、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材料采购、工程变更、资金拨付、廉政准则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建立财务竣工决算、综合验收、档案管理制度,做好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政府部门也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扎实督促建设建立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并能有效实施,提高管理效益和成果。

2.3要把好考核关,落实好建设管理责任

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效能。要将建设管理能力与项目建设的适应性纳入动态监管,重点考核机构和人员变化、履约能力、履职效果、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要素,及时修正管理偏差。对社会投资项目,还要加强对资金筹措、履约能力的监管,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对工程实施管理不力、现场管理混乱、容易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建设,应责令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及时撤换。

3结语

第8篇

1)交通建设设计环节造价管理的问题。在设计环节,设计单位通常较为重视造型新颖、技术先进、安全使用产品的设计,注重设计产值,但却往往忽视产品的经济性。与此同时,设计单位承担着新材料、新技术在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内的推广与使用,但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却普遍存在着技术不成熟、产品无规模等问题,并且他们的费用还要传统材料及技术要高很多。

2)交通建设招投标环节造价管理的问题。在环节中,一些工程项目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标,从而使预算存在偏高的问题。还有一些单位出于种种考虑而私自将招标流程简化,更改招标方法,同时,一些工程项目还存在着内定、串标、围标的问题。此外,虽然有一些交通建设项目进行公开的招标,然而建设材料和部分附属工程却依照暂定价格处理,并未纳入到招标考核当中,这大大降低了项目中标的竞争性,同时也增加了日后项目管理以及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难度。

2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交通建设前期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并且极易产生问题。所以,在交通建设前期工程中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1)促使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的论证准备工作实现规范化。在交通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研究中,建设单位需要综合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客观及主管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备的工作计划,防止由于决策原因而产生损失。与此同时,交通建设单位还应该准确分析、研究出原材料的具体供求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各类建筑原材料的需求数量及其供货成本,方便整个交通建设工程实施全面、详尽的项目预算工作,提升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减少甚至防止由于建设前期决策所造成的损失,一旦在交通建设前期工程产生了决策失误的情况,那么不论以后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怎样认真、细致,都不能改变这一损失的现实。此外,政府投资建设的交通工程项目需要根据已经获批的设计资料进行实施,禁止私自更改工作规模、准则以及其它原则性内容。

2)进一步优化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的设计,并实行限额设计。在我国,交通建设工程设计取费一般根据标准投资额比例进行运算,这使工程造价越高,相应的收费就越高。采用此种取费方式,很难主动使设计者减少工程造价、节省投资成本,同时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必须将设计工作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实现有机结合,并且在既有设计计费的前提下,给予那些由于设计工作而节省投资的行为一定的提成和奖励。此外,由于变更设计而增加的投入也应该按照一定比例透彻设计费用,并将工程造价控制理念贯彻于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实行限额设计应根据标准可行性分析文件及投资预算控制初步设计,并根据获批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技术以及施工方案设计,在确保工程项目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分配投资限额来设计,集中管理并控制那些不科学的变更行为,最终确保投资总限额不至于被超出。

3)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管理。对于满足政府规定规模标准的投资建设项目,一定要将其引入到招标市场中去,然后实施公开交易,其中招投标以及采购工作中所有数据信息应该最大程度向外公开,引导并鼓励市场合理竞争行为。对于那些无图纸及技术文件的工程项目,不能以暂估的形式将其列入到主体工程的招标活动中。与此同时,还应切实提升交通建设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和谨慎性。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交通建设单位人员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状况进行全面且细致的了解,避免对后续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3结语

第9篇

在我国建设部主持下,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联合编写了《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2007),该指南文件系统说明城市地铁建设风险管理技术,从工程风险辨识、分析、评估到控制全过程实施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1-3].为此,2007年在苏州轨道交通建设伊始,苏州轨道建设有限公司就十分重视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实施,针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特点,开展了3项基础性科研课题,内容涵盖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车站深基坑建设风险管理和区间隧道建设风险管理,同时,委托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分别开展了具体的课题研究任务.为了系统地研究工程建设风险,承担课题的研究单位在苏州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的领导下,依据《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2007)开展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全部车站基坑的土建技术风险研究,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开展了研究分析与风险控制措施建议,工程风险管理工程中提供了多项研究成果,具体包括:1)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系统地辨识了1号线基坑建设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方案和周边环境中潜在的风险,提交的成果有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清单.同时,为了便于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的实施,利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编制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管理指导手册,制作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辨识与评估精简报告.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车站基坑事故风险分析汇编,评估了工程建设潜在的重大风险,为1号线工程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了车站基坑土建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并协助编制了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抢险物资配置清单,成立了工程抢险队伍和应急预案,为应对工程突发风险事故提供了保障.2)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地层不确定分析,系统地辨识了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建设中潜在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方案和周边环境等风险,提交的成果有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清单.同时,为了便于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的实施,编制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管理指导手册.与科研单位联合,根据现场的试验与监测,制作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辨识与评估精简报告.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事故案例调查,汇编了国内地铁区间隧道风险事故案例与分析,并评估了工程建设潜在的重大风险,为1号线工程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了区间隧道土建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并指导成立了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抢险应急救援队,为应对工程突发风险事故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力量.3)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技术风险管理现场实施方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为了在1号线建设现场实施风险管理,课题研究单位在苏州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的领导下,编制了内容涵盖安全管理现场培训,项目进展工程例会制度,重大风险源上报、管理及制度,重大风险源交底与现场跟踪制度,工程现场巡查登记制度,工程风险事故处理及上报制度,工程风险管理资料汇总存档制度等,从而首次系统编制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2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

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4-10]是1号线建设风险管理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苏州轨道建设有限公司联合课题研究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共同成立了现场风险管理小组(见图1),绘制了现场风险管理实施技术路线图(见图2),编制了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现场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现场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内容.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2.1工程建设现场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1)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例会制度.每周参加工程例会,风险管理小组通报上周安全状况,违章处罚情况,宣传近期有关安全教育文件,分析本周安全风险形势,点评工程施工中潜在的风险源及防范问题,强调风险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施工方在周例会中应总结上阶段土建工程进展情况和现场风险控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下阶段工程进度安排的基础上,对相关土建技术风险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2)现场风险告示制度.对于三级及以下风险,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区域的醒目位置树立“危险作业每日告示牌”,予以提醒和警示(见图3).3)重大风险管理PDCA制度.针对重大风险源(四级及以上),引入PDCA(Plan、Do、Check、Action)管理方法.要求工程设计方、施工方与建设指挥部等单位共同完成潜在的风险识别,并完成重大风险点汇编.随后,由设计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设计,施工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施工组织,我方编制专项技术指南.最后由施工方制定相应的风险施工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相关责任人,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区域的醒目位置树立“危险作业每日告示牌”,予以提醒和警示.要求在工程例会上进行前期部署和后期总结.4)日常巡查与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安全风险管理检查制度,对施工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进行检查.对现场进行巡查,巡查过程中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拍照留存,并予以上报.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召开安全工作碰头会,交代隐患事实,要求落实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以整改后附照片进行闭环回复.

2.2现场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

1)施工风险管理责任明确.结合工程施工管理与参与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责任如下:①建设单位工程风险管理采用分级管理策略.建设单位是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协调与组织主体,负责统领工程施工现场风险管理,对工程施工各参与单位的风险管理方案实行审查,监督实施施工过程风险监控、安全状态判定和风险事故处理.对重大安全事故,及时上报上级主管单位和政府部门,启动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工程现场抢险.②设计单位负责完成重大安全风险源的辨识、确定其安全专项设计.结合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要求进行重大风险的专项设计交底、变更交底等.③施工单位承担工程风险管理实施责任,主要负责施工准备期和施工过程中风险源的补充识别与动态风险评估,编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和具体风险控制措施,执行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及风险事务处理等.④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承担合同中约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责任.⑤技术风险课题组,承担工程施工风险察勘责任,主要为工程建设单位进行现场施工全过程的风险动态察勘,汇报现场风险管理现状,预测下阶段风险管理的重点及发展趋势等.⑥工程风险管理小组由总师室负责组织成立,主要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技术风险课题组分派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施工风险管理的组织、督促与协调等责任,同时协助工程风险事故的应急决策与组织.2)风险管理人员权限,包括:①获得现场技术资料.各相关单位应予以提供相应的现场技术资料;②现场巡查.风险管理人员有权进入现场进行巡查,对风险点进行跟踪,定期、不定期地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进行巡查,作好记录并向总师室汇报;督促施工单位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③现场监测数据.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和及时提供给风险管理人员,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准确;④信息上报.现场风险管理人员在每周末、每月末,依据监测数据、工况进度和巡查情况,总结分析和预测所负责范围内的风险源和工点的安全状态变化情况,形成周报和月报,经负责人签字,报送总师室和工程部;⑤周报和月报文件记录;⑥参加工程例会.风险管理人员应参加每周的工程例会,将本周风险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施工进度以及相关风险点,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

2.3现场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内容

1)现场查勘及风险补充分析.工作内容包括:①现场查勘.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小组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定时和不定时地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风险查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核查与补充调查: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或是与原勘察报告中有重大不同的环境情况,应上报总师室和工程部,由总师室和工程部联合安排相关单位进行核查及补充调查.工程施工动态查勘: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展及相应动态变化进行查勘,从而能够密切关注并跟踪风险点是否有新增、转移或是风险等级变化,为补充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施工对环境影响变化的查勘: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跟踪其变化过程及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变化动向.②风险补充分析.通过现场查勘,总结与技术相关的重大风险点的新增情况与变动情况,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补充分析,并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制定《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修订表》,报总师室和工程部审核.2)施工过程现场巡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的风险管理.通过现场巡查,了解施工进度、施工情况及风险源现场风险控制的落实情况.同时跟踪风险点,及时掌握风险点的变化情况.3)监测数据分析整理.每日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向风险管理小组提供当日的相关监测数据,并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风险管理小组应及时整理当日监测数据,并对数据做有针对性的有效分析,从而确定当日的施工情况是否存在风险,并预估次日的风险情况,如存在重大风险及时呈报总师室和工程部.4)资料分析处理和信息上报.①资料分析处理.将一周内的现场查勘、巡查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土建技术方面风险的针对性分析,结合第三方监测数据的分析,将每周的工程进展情况、风险管理情况汇总、下周风险管理重点以及风险管理情况建议汇总,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周报》.将一个月内的4次周报进行分析,必要时补充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编制《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月报》.②信息上报,包括:周报,将上述编制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周报》以一周为周期向各分段管理公司总师室和工程部提交;月报,将上述编制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月报》以一月为周期向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师室和工程部提交.5)风险响应.①预警预报.现场施工应建立一套系统的风险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特别是对于工程重大风险点,应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发展状态,编制《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监控数据分析表》.具体工作包括: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过程中的风险特点,配合确定合理的工程监测方案,根据施工要求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制定风险预警标准;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监测结果和风险事故建立对应关系,以便使用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风险事故进行预判;确定基于监测结果的风险评价等级;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的动态评价;如果发现异常或超过警戒值,应及时进行风险报警,采取规避措施,做好风险事故处理准备工作.②风险事故处理.风险事故发生时,风险管理小组现场人员:及时了解事故现状;立即向风险小组负责人上报事故情况;立即向工程总师室和工程部上报事故情况;事故处理后,风险管理小组应如实记录,内容有风险事故情况、风险事故处理方法、风险事故处理效果、风险事故损失情况;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建设进度,按照项目要求按期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记录表》.6)重大风险源的专项风险管理.①重大风险源的专项分析.对于施工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重大风险源,应要求设计方、施工方、风险咨询方共同识别并完成重大风险点汇编,做出针对性的专项风险分析.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清单》和《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等级表》所汇总出的重大风险,有针对性地选择重要风险事故进行风险决策、管理和控制,制定土建施工技术风险事故“一说明三处理”方案.由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技术人员填写表格,并由监理专家和总师室、工程部进行审核.根据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研究,最终形成如下成果:《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说明》、《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预防处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征兆处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后处理》.②重大风险源的专项管理.由设计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设计,施工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施工组织,技术风险课题组编制专项指南.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重大风险源的专项分析结果,以工程进度和具体分部工程为节点,风险管理小组现场进行高密度的巡查,确保各项施工保护措施的实施.如实填写《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表》.同时确保及时跟踪重大风险源的动态变化状况.③重大风险源的专项控制措施.由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风险咨询单位和专家小组共同对工程中重大风险源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重大风险源专项控制措施《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在重大风险点相应分部工程施工前,制定《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跟踪表》,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如实填写《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表》.④重大风险事故的专项处理.若有重大风险事故发生时,应及时上报工程总师室和工程部,由总师室和工程部组建的重大风险事故处理小组赴现场进行事故了解、分析并决策形成处理方案.风险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形成事故情况、事故处理方案、事故处理结果和事故损失情况的记录备案,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记录表》.

3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公安机关 交通管理 行政处罚 程序

当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何正确行使行政处罚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但我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程序存在着处罚缺乏透明度,告知程序存在不规范,陈述申辩制度缺乏有力保障,处罚过程重处罚轻教育等问题,文中仅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一、处罚缺乏透明度

《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公开、公正原则是依法执法的基本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涉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的一些词语:“偷拍”、“钓鱼执法”1 、“养鱼执法”2等等。这些词语在网上炒得很热。无论是“偷拍”、“钓鱼执法”其实都是违背公开公正原则的现实表现,其所实施的行政处罚行为十分容易因非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而宣告无效。交通执法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特别指出要在警务中全面公开的项目,在执行交通安全的警务活动中,用躲在角落或树丛后偷拍的秘密执法手段,于法无据,所获的证据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二、告知程序存在不规范

《行政处罚法》第41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的规定向行政相对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但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执法实践中 ,往往忽视告知程序,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告知时机不合法。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行政处罚的过程中,有些交警在案件调查结束后,未经核审和审批就超前告知,还有甚至是在送达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的事后告知,这种违反法定程序的做法在无形中剥夺了当事人的权利。

告知的内容不具体。有些交警在行使行政管理处罚权过程中往往在告知中拟作出处罚决定的内容时,只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处罚的上下线,这使得行政相对人不能知晓将要受到行政处罚的具体内容,不愿陈述,也不敢申辩。有的交警甚至不告知拟作出的处罚种类和罚没款的具体金额,只告诉相对人一个罚款的幅度。

告知送达未遵循法定顺序。有些交警在行使行政处罚权过程中,其告知文书送达并未按照按照规定的先后顺序执行,尽最大可能送达到当事人手中。即能直接送达或委托送达的不邮寄送达,能邮寄送达的不公告送达。有的直接夹着车辆的玻璃上,也不考虑行政相对人是否切实收到,知晓自己受处罚的事实。

告知复核未及时。在法定的陈述、申辩期限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对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内容和复核情况要有详细记录。行政相对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办案机构应予以采纳。只有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行使陈述、申辩权,才视为放弃此权利,才可以按程序下发处罚决定书。但现实中,有些交警在行使处罚权过程中,很少耐心地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诉,更有甚至直接不告知行政相对人拥有这项权利,更无法谈上说有陈述、申辩权了。

三、陈诉申辩制度缺乏有力的保障

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有利于督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正确运用行政处罚手段,减少和防止错误的行政处罚决定,充分保障和维护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伴随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沟通能力的提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如行政告知内容增加“证据、自由裁量的主要因素和拟定的具体法律责任”等内容;允许行政相对人既可以向案件处理人陈述和申辩,也可以向处理案件的行政机关法制部门陈述和申辩。但在现实执法过程中,行政相对人权利受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侵犯确基于未能提供足够便利的程序而无法行使该项权利。如:我们常了解到,行政相对人在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后,由于维权成本高、或者嫌麻烦等原因很少有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其陈述、申辩权在因复杂而被迫放弃。

四、处罚过程重处罚轻视教育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 3 条:“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采取“沉默执法”的方式,其实这也是 “养鱼执法”一种表现,导致许多人在车辆年检或驾驶证年审时才得知有违章记录,且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加处滞纳金,累积金额让其难以承受。曾轰动一时的事件有北京“杜宝良”一案。3在这一案例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明知其违章上百次却不予告知,而是采取守株待兔,不教而诛,一罚了之的做法,最后导致天价罚款,无疑为社会矛盾的激化埋下了隐患。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罚代管的做法也备受质疑,没有做到“依法执法”,更没有做到“执法为民”,更无法体现行政处罚的预防和教育作用,违背执法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极大地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吉光,程峰.公安交通非现场执法模式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年第2期

[2]于春全.公安交通行政执法中的几个问题[J].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

[3]刘轶.论公安行政处罚告知程序的法律适用[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

[4]武塑.交通管理中公安部门非现场执法问题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5]杨杭.对完善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模式的思考[J].公安学刊,2005年第6期

注释:

1 见2009年10月14日上海浦东的“孙中界事件” 司机孙中界本是好心搭载“路人”,却被认定“非法营运”,遭遇“钓鱼式执法”,18岁司机孙中界愤而断指自证清白。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第11篇

一、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特点

1、性质。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是把道路、车辆和人以及与此三者有关的环境综合在统一的体系中一起进行研究和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学科多,社会科学方面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数学、动力学、物理学、汽车学、预测学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特点。交通工程学从其研究内容及应用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l)系统性:交通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大系统,因此交通工程学是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3)动态性:交通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即交通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因此在交通状态分析过程和控制中,应注意进行动态分析;4)实践性:交通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多来自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实践,交通工程理论的形成是不断反复实践的结果,因此,交通工程学的应用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交通管理和工程实践。

3、问题的提出。《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应用的一门技术学科,通俗地讲是研究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学科。因此,在交通工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应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应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特另纵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更应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交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把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用于交通管理实践,使行车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是学习交通工程学的根本目的。随着现代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急需优秀交通管理人才。因此,交通工程学的教学工作不仅要传播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综合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一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形式化的知识向内在化的能力转变。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交通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实践

由于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是新建专业,没有经验可言,但在(交通工程学)教学中设置实践环节却是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致的意见。我们借鉴了一些学校的教学方法,如西南交通大学在教学中增设交通调查,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在教学中增设课程设计……,我们即在教学中增设了“城市交叉通调查”,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相互协作的精神,培养同学们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年的交通工程本科生(99级1、2、3班共87人)《交通工程学》教学中,特别安排出8学时交通调查。内容: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措施:在选定交叉口人口道设置4组(每组5一6人)交通调查点,对交叉口的汽车交通量作连续人工调查。地点: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时间:2001.11.9(星期五),上午8:00一下午4,00。要求:在调查结束后

1.每组交“统计结果表”一份;

2.每一交叉“交叉通量”图一张(A4);作“1日内(8小时)交通变化图”1张(米格纸);3.每一交叉口写出“交通调查报告”论文1份;(3000字);4.每一同学写出与调查内容有关的“交通调查报告”1份。(要求800字以上)

四、教学实践效果

1、突出合作性。进行交通调查是在事先选择好的交叉口进行的(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均为十字交叉口,每一人口需5一一一6名同学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准确、完整的实验数据,任何一名同学或几名同学配合不协调,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不能反映实际交通状况,只有共同合作,分工到人,认真对待才能圆满完成调查任务。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数据整理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教学实践实质上也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这对进行交通管理工作是个很好的基础训练。

2、巩固基础知识。教学实践和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所学基础知识准确掌握,如果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就无法正确进行交通调查,更谈不上完成高质量的论父写作。通过实际操作与现场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师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可当场进行指导,通过现场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3、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学生在搜集原始资料、统计调查资料、制图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论,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各步工作独立完成的教学实践基本要求。这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4、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社会需求及教学要求来看,都应该重视并提高这种能力。社会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需要的是懂理论,懂技术、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因此,教学实践又是一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有效的必要手段。

5、增强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资料统计及实际交通状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这无疑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12篇

1、性质。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是把道路、车辆和人以及与此三者有关的环境综合在统一的体系中一起进行研究和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学科多,社会科学方面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数学、动力学、物理学、汽车学、预测学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特点。

交通工程学从其研究内容及应用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l)系统性:交通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大系统,因此交通工程学是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3)动态性:交通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即交通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因此在交通状态分析过程和控制中,应注意进行动态分析;4)实践性:交通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多来自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实践,交通工程理论的形成是不断反复实践的结果,因此,交通工程学的应用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交通管理和工程实践。

3、问题的提出。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应用的一门技术学科,通俗地讲是研究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学科。

因此,在交通工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应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应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特另纵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更应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交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把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用于交通管理实践,使行车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是学习交通工程学的根本目的。随着现代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急需优秀交通管理人才。因此,交通工程学的教学工作不仅要传播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综合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一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形式化的知识向内在化的能力转变。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交通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实践

由于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是新建专业,没有经验可言,但在(交通工程学)教学中设置实践环节却是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致的意见。我们借鉴了一些学校的教学方法,如西南交通大学在教学中增设交通调查,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在教学中增设课程设计……,我们即在教学中增设了“城市交叉通调查”,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相互协作的精神,培养同学们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年的交通工程本科生(99级1、2、3班共87人)《交通工程学》教学中,特别安排出8学时交通调查。

内容: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措施:在选定交叉口人口道设置4组(每组5一6人)交通调查点,对交叉口的汽车交通量作连续人工调查。

地点: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

时间:2001.11.9(星期五),上午8:00一下午4,00。

要求:在调查结束后

1.每组交“统计结果表”一份;

2.每一交叉“交叉通量”图一张(A4);作“1日内(8小时)交通变化图”1张(米格纸);

3.每一交叉口写出“交通调查报告”论文1份;(3000字);

4.每一同学写出与调查内容有关的“交通调查报告”1份。(要求800字以上)

四、教学实践效果

1、突出合作性。

进行交通调查是在事先选择好的交叉口进行的(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均为十字交叉口,每一人口需5一一一6名同学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准确、完整的实验数据,任何一名同学或几名同学配合不协调,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不能反映实际交通状况,只有共同合作,分工到人,认真对待才能圆满完成调查任务。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数据整理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教学实践实质上也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这对进行交通管理工作是个很好的基础训练。

2、巩固基础知识。

教学实践和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所学基础知识准确掌握,如果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就无法正确进行交通调查,更谈不上完成高质量的论父写作。通过实际操作与现场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师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可当场进行指导,通过现场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3、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学生在搜集原始资料、统计调查资料、制图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论,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各步工作独立完成的教学实践基本要求。这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4、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社会需求及教学要求来看,都应该重视并提高这种能力。社会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需要的是懂理论,懂技术、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因此,教学实践又是一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有效的必要手段。

5、增强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资料统计及实际交通状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这无疑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论文评审及实践总结

由于该实践环节要求小组写出总结性论文,每一同学写出与实践相关的调查报告,不规定具体的报告形式和内容要求,所以同学们写出的论文丰富多彩,即有紧扣调查内容的报告,也有发现其它问题的报告,如交通管理、信号装置的配置、接近交叉口的停车场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违章行驶、交警执法存在的问题等等,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从现场发现间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交通工程教学实践结束两周举行论文讲评工作。指导教师对优秀的文章在全班进行讲评,内容包括实验方法、资料收集、数据及结果分析,特别是对论述深度、层次、逻辑、结论的正确性及路口几何尺寸图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一般的文章指出不足之处,目的是通过优秀与一般文章的比较,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讲评还针对有些同学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展开讨论,既为提出问题的同学找到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评价指标,又让更多的同学开扩了思路。

总结:该次教学实践为交通专业第一次教学实践,实习刚一开始,同学们兴趣很大,但3小时后有些组的同学就出现了情绪波动,一方面室外天凉,有些同学衣服穿少了,感觉很冷,即出现退逃;另一方面,有些同学认为数车没有多大意思,出现厌倦情绪,而中途离岗,导致一小组无法完成任务,最终使整个交通路口的调查工作陷人瘫痪。通过教师说服教育,大家认识到了自已的错误,主动提出重测,小组及大组成员密切配合,最终圆满完成了教学实践任务。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3S技术,城市规划,城市管理

 

13S技术及各部分功能简介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有机集成,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1】。

2 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综合利用

在城市规划领域,GIS 技术已被用于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工程选址等工作,以及城市管理的规划控制、辅助决策等工作。

2.1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利用

GIS功能强大,在城市空间数据的输入

编辑、空间数据处理、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表面分析、流域分析、3D分析方面,帮助规划人员解决城市规划中所遇到的综合和具体问题。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形数据是建设实施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之一,在地形数据完备的情况下,最关键的工作则是对收集掌握的地形数据进行分析。运用GIS技术地面数字高程及坡度坡向分析模型,可以生成三维立体地面景观,生动形象地模拟出现实世界的城市地表起伏现状城市管理,从而根据建设实施的要求,利用DEM数据估算建筑工程中需要挖填的土石方量,对实施工程的费用进行预算,从而对基地进行合理改造以节省工程成本。

城市的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GIS的运用可以为工程选址、交通线路配置、地下各种管道配置等提供更为定量的分析,为规划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例如,GIS的网络分析功能能根据网络拓扑性质,在交通网上的两点之间分析出最短路线及其长度和相关的具体信息,也可以比较分析各种管道的配置方案,确定最佳的地下管道布局方案。同时,GIS技术不仅能在规划工作前期为规划提供分析功能,而且能在规划实施之后,对规划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从而为规划提供改进和修整依据。例如,城市交通的发展常常落后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和不合理,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的交通现状进行网络分析功能对交通的可达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交通的改造工程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非城市用地划拨为城市用地,GIS可以在城市规划改造、道路扩建、管道埋设等领域得到充分应用,如可以运用GIS定距离空间搜索功能和邻域分析功能对道路的扩建工程提供指导,在道路的扩建过程中,可以基于道路的现状数据进行领域分析,得出需要进行扩建的区域,提取区域内拆迁的居民住房和商店等的信息,对拆迁的补偿费用作出预算等。利用定距离空间搜索功能,可以对多种道路改线方案作出分析和评价比较,计算速度快,可以节省城市规划的费用。

GIS的发展是基于地图数据库的,同时GIS解决了地图数据的存贮和可视化的矛盾,解决了大容量数据与高速查询之间的矛盾城市管理,大大提高了地图分析的灵活性,缩短了地图更新的周期,扩大了地图的应用范围及研究领域【2】。利用GIS的可视化表现功能可以高效地在专题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界线、工厂、道路、商场、管道、建筑物、公交站点、绿化用地的分布位置,并区分和显示出保留的和规划的部分。对于工程设施的综合图而言,GIS可以方便的标明各项管道的分布位置、标高、坡度、各个管道在空间的相互关系。

2.2 GPS在城市规划中的利用

城市规划的前期工作大都是基于城市基础数据的,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是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cssci期刊目录。传统的测量工作耗费的人力大,工作周期较长,使城市规划工作的效率无法大幅提高。GPS的精确定位功能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数据收集工作中,它能方便、快捷、精确地定点测量高程数据,是城市规划基础数据的重要来源。

GPS导航功能已经被普遍运用到飞机、汽车、船只的日常运作中,提供了全新的导航和调度管理服务。如GPS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对汽车行进进行正确指导等方面,对交通进行合理的疏导,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减少城市堵车现象,在城市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GPS技术也为医疗、公安、保险、银行等各类业务车辆提供了监控、调度和安全管理手段,因而有助于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2.3 RS在城市规划中的利用

RS技术用光谱扫描仪或红外扫描仪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光谱或温度特征进行记录,通过计算机的数据或图像处理分析地表特征[3]。RS信息作为原始数据,通过RS技术获得的航空影像和各种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可以快速、准确、及时、真实地提供城市规划方面的大量信息。城市规划工作者可以对获得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判读和解译,从而快速提取城市的基本布局,了解城市建成区内各项建筑设施如工厂、学校、居民住房、商场以及水域、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的分布现状,这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结果检查规划的实施状况,快速找出非法建设用地。

遥感技术在对城市环境的监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监测的区域面积大,获取环境信息快速准确。例如利用被动式遥感,根据不同水质在遥感图像上显示的亮度差别,可以及时发现陆地淡水和海水的污染情况,提取污染范围,所获得的环境动态观测数据,通过GIS的快速处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环境的变化城市管理,便于采取相关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空中的气象卫星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观察同一地区,为城市建设者提供实时的天气信息,指导工程的实施工作。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地震、洪水、干旱等对我国的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失。今年年初的西南大旱给西南五省广大地区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主动式遥感可以及时调整监测区域,第一时间获取受灾地区的具体情况,对抗灾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指导,最大可能地减少损失。我国青海玉树县的地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在无法通过人员直接掌握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的时候,通过及时的航空遥感影像可以快速提取出受灾地区的真实情况,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及时开展救援工作。

3 结语

3S技术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几乎可以应用到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每一环节中,对提高规划管理的质量、效率来说,作用是明显的。如果将3S技术更为紧密地联合起来处理规划具体问题将有力地推动规划的严密性,决策的科学性,规划的合理性和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3S技术的发展势必会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香云.“3S”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J ]. 能源与环境, 2009, 27:125.

[2]郭达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3.

[3]梅安新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第14篇

关键词:交通管理与控制;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就业竞争力

一学科竞赛的具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

由于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配时方案设计、交通仿真、交通仿真实践四门课均安排在第5学期开课,所以本次比赛安排在上半年进行,参赛对象为大三学生,鼓励跨专业、跨学科组队参赛。学期初成立竞赛工作小组,并由工作小组公布比赛方案,动员学生组队参赛,学生自由组队,每队不超过5人;学期中,各参赛队伍确定参赛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参赛作品;学期末进行比赛答辩,由企业资深工程师及交管部门技术人员从方案的规范性、创新性以及现场表现三个角度进行评分表现优秀者可当场获得企业带薪实习机会,经过论证的优秀方案可在所研究路段实际执行。

(二)组织安排

竞赛相关组织工作均由竞赛工作小组负责,本着“学生自治”的原则,竞赛工作小组由学生自愿者组成。竞赛工作小组负责竞赛方案的撰写、竞赛宣传、报名登记、参赛题目初登记及变更登记、竞赛答辩组织、赛后总结等工作。必要时,由专业教研室老师负责协助竞赛工作小组完成相关工作。

(三)竞赛内容安排

以珠海市港湾大道—金凤路交叉口至港湾大道—唐淇路交叉口约5公里长路段为研究对象,该路段包含5个交叉口,其中2个十字型交叉口,2个T型交叉口,1个不规则交叉口,含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以及4个公交站点,道路沿线以企业园区为主,部分园区停车需求巨大。该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流量较大,个别交叉口行人过街需求较强。珠海市交警支队负责提供该路段一天24小时连续交通量以及各交叉口全天信号配时方案,所有数据随竞赛方案一起公布。各参赛队伍根据所提供的数据以及自行组织的现场调研,自拟优化方案,并运用仿真手段进行评价分析。

(四)竞赛结果

此次比赛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交通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为参赛主体,共计14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2支队伍为跨专业组队,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参赛比例高达93%。14支队伍的参赛题目涵盖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连续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优化、过饱和状态下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设计、流量波动性对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影响分析、停车场组织优化、公交站点位置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分析、园区无障碍交通系统设计等话题。充分运用了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动态交通仿真技术、交通影响评价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交通工程设计等专业相关技术。经过企业资深工程师及交管部门技术人员点评指导,2支队伍的参赛作品撰写成论文投稿,1支队伍的参赛方案被交管部门直接采纳,一批表现优秀的学生获得企业带薪实习机会。学生普遍反馈此次比赛提升了专业学习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学科竞赛对提升“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质量的作用

通过引入学科竞赛,将相关课程的教学串联起来,学习与竞赛融为一体、教学与竞赛指导融为一体,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1)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通过素质拓展学分、企业带薪实习机会、比赛奖金等内容吸引学生参加比赛,通过比赛将枯燥的知识与身边实际案例相结合,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带着问题听课,大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由于比赛内容与课程的联系较紧,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而是积极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对课堂关注度大幅度提升,课后主动联系任课教师答疑解惑,学习效率明显提升。(3)课后学习时间得到保证,对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补充。为了突出方案的创新性,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对相对成旧的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弥补了知识短板,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4)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将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科竞赛的参赛门槛,改变了竞赛只有优等生才能参与的局面。参赛队伍只有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发挥团队成员特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绩。学生的团队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5)多方参与,教学相长,提升了专业知名度。比赛得到珠海市交警支队、相关企业大力支持,企业除了提供高额的比赛奖金、带薪实习岗位之外,还结合自身业务经验对参赛方案进行专业点评,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知名度均得到巨大提升。

三学科竞赛对提升“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质量效果的总结

本文所提教学改革方法将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依托学科竞赛,打通课上与课后、理论与实践之间间隙,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锻炼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理论与实践零间隙,教学与就业零过渡”的“三零”目标。

第15篇

关键词:“现代交通管理理论”;课程建设;研究生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229-03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习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更离不开新形势下的课程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还应当通过适度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高技术战略产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同样,交通工程研究生的培养应适应我国大城市交通由“建设”向“管理”的转变趋势,掌握破解城市交通发展难题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因此,在“满足需求、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下,交通工程研究生教育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课程。本文以面向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现代交通管理理论”课程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十三五”时期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以期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奠定基础。

一、建设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机动化的推进,城市交通在供需关系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交通问题。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现代交通管理理论”课程着重培养能将中国交通“国情”与国际化理论、方法、知识、能力有机结合,具备使用国际成熟理论与方法分析中国交通问题,并在技能与专业交流能得到提升的国际化交通管理人才,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及对交通管理感兴趣的社会人员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该学科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设思路。基于此,本门课程建设的意义是坚持服务需求、深化改革、立德树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有利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提供稳固支撑。

二、交通管理发展历程

交通管理的研究随车辆与道路交通的发展而产生。随着社会及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管理的目的与技术措施也在不断变化。初期的交通管理,其目的是保障交通安全。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道路上出现了交通拥挤阻塞现象,因此,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求交通管理达到疏导交通、保障道路畅通的目的。随着城市现代化、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拥堵、排放污染和能源消耗三个方面。新问题对交通管理理论、方法、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国内外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交通管理的产生与传统交通管理。汽车交通出现初期,交通问题主要体现为交通事故的预防。治理交通的目标是建设适合汽车行驶的道路,在交通管理上,主要是克服频繁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是针对性的分道行驶、限制车速、避免发生交通冲突等。随着汽车交通总量的增长,交通拥堵逐渐成为主要交通问题,增建道路以满足汽车交通需求的增长,逐渐形成了以“按需增供”为主要特点的传统交通管理方法。

第二阶段:交通系统管理。进入20世纪70年代,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交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这些社会、科技背景下,治理交通问题的理念从增建道路满通需求转向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效率为主,即从“按需增供”的传统交通管理方法变为“按需管供”的交通系统管理方法。交通系统管理的特点是:将人、车、路、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从系统角度探求使现有交通发挥最优效益的交通问题综合治理方案,从而避免交通问题的转移。

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在汽车交通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在治理交通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仅仅通过增建道路提高道路交通效率永远满足不了交通需求的增长,反而会刺激潜在交通需求,并增加交通污染的严重程度。因此逐步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从历来由增建道路来满通需求的增长转变为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需求总量和优化出行结构,以适应已有道路交通设施能够容纳的程度,即改“按需增供”、“按需管供”为“按供管需”,达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四阶段:智能化交通管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对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智能化交通管理的特点是:在基本不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增加交通供给能力来满通需求,使交通供需平衡,以解决交通问题。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纵观交通管理的发展历程,可知交通管理的内容、方法、技术手段等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和丰富“现代交通管理理论”课程内容,根据学科发展,交通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发展和交通管理人才需求变化,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凝练,重视通过对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和前沿研究进展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强化研究生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同时加强方法论学习与训练,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从课程组织结构来看,由“特性分析―基本理论―策略研究―实施方法―评估保障”这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全部内容,并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如下图所示。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教学模式。从课程特点来看,交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猎面广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在已有教学经验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化的教学思想,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大胆提出了有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改革方向。(1)问题导向式教学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法)是指基于一些真实交通问题和实际任务,将学生放置到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启发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习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与理论,并掌握具体的分析方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新知识与新方法。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上,研究组结合丰富的项目经验,在讲授每一章的内容之前,都会选择一个与该章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引子”,从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出发,引申出讲解主题。如在讲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理论与实施方法”这章内容时,可以选择交通拥堵问题较严重的区域,让学生们思考采用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是否可以解决该区域的拥堵问题。学生若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交通拥挤收费的概念、类型、机理以及如何定价等相关内容。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讲解;同样,学生也带着对疑惑与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授课中来,积极讨论和探索问题的答案。(2)启发式教学法。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交通管理理论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和注入,但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能完全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听课中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互动。而研究生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学应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从单向接受式教学发展为双向互动式教学,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章节特点采用如小组讨论法、专题研究法和学生参与讲解法等不同形式的授课形式。(3)经典案例教学法。经典案例教学是将理论联系实际、抽象到形象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交通管理理论课程中进行经典案例教学,就是使学生从模仿案例中积累经验、掌握知识,最后能摆脱模仿,独立地进行交通问题分析。此外,经典案例教学法对研究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可模仿授课案例所使用的规范步骤,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独立查阅文献,进行理论分析、模型构造、软件使用和规范写作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训练,最终完成学期论文。

2.教学形式。为了保障上述教学模式能够灵活地实施,本次课程建设在教学形式上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1)形成理论完备、案例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大学课堂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但过去大部分课件都是课本的复制,缺乏对教学内容深刻的理解以及生动、形象的展示,并未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然而,教师的课件应“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即以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合理的主线贯穿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以经典的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适合教学的实时的面对面的方式。建立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方式,和以案例分析与项目研究为主的线下教学资源。线上学习,以学生自主看视频为主,学生自主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线下以实践应用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是一种对课程内容的拓展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别敦荣,易梦春,李家新.“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83-90.

[2]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尚明.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73-77.

New Thinking of "Theory for Modern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Course Construction

CHENG Xiao-yun,WANG Jian-jun,LONG Xue-qin

(School of Highway,Chang'an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