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范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移动互联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移动互联网论文

第1篇

在新形势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思想上不重视,理念上不更新,措施上不跟进造成的。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技术基础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忽视了对网络技术发展的研究,就不能敏锐地捕捉到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资源利用开发的全方位的改变,就不能及时地提出并实施应对措施,长期以往,就会逐步丧失进一步发展的机遇。目前对于移动互联网对网络远程教育影响的研究,很多网校重视不够,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对新情况、新诉求漠然置之。虽然在现阶段,传统模式还能够维持网络远程教育的运转,但措施将越来越不得力,服务学员的能力和质量也将越来越不能够得到保证。

2新形势下创新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面对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各个网校应该抓住问题的本质,创新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开发的手段,适应新形势,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学员:

(1)重视趋势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各个网校都应该认真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对网络远程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这个大趋势,才能够把握网络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才能在网络远程教育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各个网校更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方便学员,提升教学质量。

(2)完善服务平台,为学员提供全面的网络技术支撑。作为网校,一方面要完善传统网络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为桌面系统的访问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更要大力建设网络远程教育资源的移动互联网访问平台,为学员提供友好的界面操作,兼容包括Android,iphone,ipad在内的移动终端。网校通过整合好各种网络平台资源,以适应各种访问方式,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访问方式,方便学员的登录学习。

(3)革新课时体系,为学员提供碎片化学习的授课模式。在总教学量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有的以课时为核心的授课模式,变革为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授课模式,即将网上的授课视频以一个课时为单位变为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进行授课内容的组织,将每个学习视频的时间缩短为10~20min。通过革新,一方面使每个视频的知识内容更具完整性,另一方面也适应了一般大学员一次适宜的移动学习时间为5~30min的调查结论。通过学习更新,有利于学员充分、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积少成多,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课程学习,避免了没有延续性闲暇时间所带来的困难。

(4)及时更新内容,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课件资源。教育资源质量的高低是吸引学员接受、参与网络教学的关键,网校一方面要有优秀教师担当主讲老师吸引学员,另一方面更要有好的教学内容,最新的学科知识留住学员。这就要求网校要不断地遴选优秀主讲老师,创新教学形式,更要不断借鉴其他网校和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适应在职学员不断提高的学习需求。

(5)构建交流平台,为学员提供资源共享的畅通渠道。网校可以重点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便捷的学员与老师共同参与的交流平台,如建立BBS、微信群、QQ群等,在平台上可以进行实时咨询、答疑、交流学习心得,共享学习经验和课外学习资料。交流平台的建立,使得传统网络远程教育枯燥的单向授课变成了丰富多彩的群体性共同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想更容易出现了碰撞,产生新知识、新经验,使网络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更好地促进学员主动学习。

第2篇

在人机交互系统中,人通过感受器和显示器来获取机器的状态,通过效应器和控制器来进行机器操作,人与机器通过界面来进行交互。人类行为可简化为三个部分:感受器、大脑和效应器。因此,根据人机交互模型以及人类不同行为的费力度可将交互成本划分为感觉成本、认知成本和操作成本。

1.感觉成本

视觉是人接收外部环境信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人获得的80%的信息都来自光线。听觉是人类对声音检测的结果,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我们通过响度、音调和音色来对不同的声音进行区分,不同的声音会给带来愉悦、欢快、紧张、焦急等感觉。触觉是体表机械接触(接触刺激)的感觉,由压力与牵引力作用于感受器而引起。从信息量的大小来看,视觉、听觉、触觉依次减小。我们通常使用听觉和触觉来辅助视觉上的设计,比如提示音和手机的震动。

2.认知成本

认知或认识(Cognition)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把认知分成两个系统:推理和直觉。推理系统通过理性思考和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资源,认知成本较高但结果精确;而直觉系统则主要依赖情感、记忆、经验和直觉迅速做出判断,认知成本较低但是结果相对粗略。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习惯进行费力的思考,而是满足于相信一个可以快速进入其脑海的似是而非的判断。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激活大脑皮层的大量区域,比如语言、决策、学习、抽象思维、情感、自主运动等区域,认知成本较高,而在执行一个熟悉的、习得行为时,大脑的认知更像是骑自行车滑行下坡,认知成本较低。

3.操作成本

在人机交互系统中,人用手指、手掌敲击键盘,滑动鼠标,按下按钮,在触屏手机和平板电脑表面触摸和滑动,在显示器前挥动游戏控制手柄。除了通过动作与机器进行交互之外,声音也是一种重要的交互形式,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语音交互作为一种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在移动智能终端上迅速普及。用户可以通过声音来与移动智能设备上的语音助手进行交互,除了语音输入短信和邮件,还可以实现查询餐厅,询问天气,语音设置闹钟等操作。眼睛除了作为感受器之外还承担着效应器的职责,眼控技术可以通过眼睛发出一系列连续型的操作命令,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眨眼来控制GoogleGlass拍照收发短信和查询天气、路况。

二、基于交互成本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原则

1.移动应用设计中降低交互成本

不同的交互成本需要耗费不同的脑力资源。从人机工程学视角来看,不同种类的交互成本耗费的资源从多到少为:认知成本、感觉成本、操作成本。在移动应用的设计中可以通过费力度较低的操作成本来代替费力度较高的认知成本。降低用户行为的交互成本可从降低感觉成本,降低认知成本和降低操作成本三方面进行。

(1)降低感觉成本

首先,根据格式塔原理来优化我们的视觉,通过视觉上的编组将功能相近的对象归为一类,划分功能组、逻辑层次以及从属关系。其次,降低视觉噪声,专注目标信息,通过删除,组织,隐藏,转移来保留界面的核心元素,以保证其被快速浏览。再次,使用低频用色保证信息易识别,利用视觉对比度来突出重要信息。

(2)降低认知成本

首先,保持界面、交互、操作的一致性,简化用户心理模型;其次,依靠识别而非记忆,通过信息的适时呈现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引导,确保交互行为的顺利进行;再次,使用图形表达功能,抽象的图形可以比文字表达更多的内涵,更具趣味性和识别性。

(3)降低操作成本

首先,增加手势操作的流畅性,注视焦点转移的流畅性以及界面转场过渡的流畅性。其次,转换输入方式,自动保存用户的操作结果,让用户选择而非输入。再次,充分利用移动智能设备的传感器,使用语音、扫描识别(二维码、条形码、文字等)、LBS技术来降低操作成本,增加用户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2.游戏设计中提高交互成本

与移动应用的设计相反,游戏设计往往通过提高交互成本提升挑战难度。游戏需要玩家仔细思考,在屏幕上四处搜寻,用键盘或其他设备瞄准并射击敌人。为了达到游戏时的心流状态,许多游戏增加了不止一种交互成本,例如有的游戏同时具有感觉和操作的挑战难度。

三、结语

第3篇

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广泛发展,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升,目前服务经济大力兴起,服务经济已由传统行业向制造业或者是其他行业发展,而营销贯穿在各行各业中,在目前市场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服务与营销的组合,更能体现出差异化。目前,由于电信运营商在面对严峻的竞争中大力切实对3G网络进行建设和推广,对手机上网资费进行调整,在终端机的引入与推广方面积极与相关厂商合作,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市场需求被激发,用户购买热情和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同时,手机应用商店模式的推出,将大量的开发团队和个人整合在一起,对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手机应用进行大力开发,手机应用数量大幅提升,极大的丰富了用户的体验感受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得到快速增长。同时,国家为了全面建成信息化社会,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是格外关注,对相关提供电信服务的厂商进行规范,进行了一系列的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在电信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使国内电信市场形成了多家电信服务运营商竞争格局。相关电信运营公司不仅要满足数量庞大的用户群对相关移动互联网产品服务的需求,而且还要保证在公司与其他对手的竞争中不落后,因此需要采取服务营销策略积极拓展市场,以服务营销理论为基础,大力加强自身的服务营销体系的建设,树立积极的服务意识,为公司的顾客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来推动公司发展。

二、积极创新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促进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发展

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移动互联网产品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需要做好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工作,他们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从横向看,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是多种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的综合,纵向看是关系到产品一生的服务。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能够使用户获得相关优质产品、移动数据接入,还能使用户获得一种购物带来的了解产品信息、购买过程、购买场地与人员服务等一整套的客户服务体验的过程,使用户对企业有较高满意度。本文从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的构成要素出发,在相关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过程中,对3G时代移动互联网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的创新进行分析。

1.售前服务中的创新。

1.1在广告宣传层面上对传统的宣传方式进行创新。可以从宣传手段方面进行改进,例如在宣传过程中充分体系移动互联网业的优势,利用相关技术,在相关热门应用如微信、微博或者公司的客户端中进行广告宣传,采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做好最新产品的推广内容,保证在传送过程中不仅不让相关用户反感,而且还要让用户对产品信息和内容等产生极大兴趣,达到宣传目的。

1.2在售前制度层面上进行创新。在3G时代的售前服务中,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是很重要的,相关产品技术复杂,如果仅仅依靠相关企业原有的一些普通业务员进行业务推广,做售前服务显然是无法有效进行的,因此,要改变售前服务制度,积极吸引高素质人员加入,对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与待遇,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思维的严谨度,提升售前服务水平。

2.售中服务中的创新。做好顾客购买产品关键阶段的售中服务,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售中服务一方面是为了促进顾客进一步了解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和优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此过程中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使顾客精神上感受到得到重视,从而提升他们的购买激情。例如中国联通公司在营业厅中提供3G网络体验,使客户在对移动终端体验过程中享受到高速度的网络服务,对相关应用能及时下载到终端中并进行试玩,而且在微博应用或者是微信等应用中通过技术手段,只要用户安装了相关应用并登录,便会得到中国联通公司的关注,并且会发送相关问候语给用户,使用户在试玩过程中精神上得到重视,而且在试玩过程中服务人员会为用户提供各种帮助,及时为用户解答相关疑问,提升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

3.售后服务中的创新。在3G时代,售后服务在一体化的服务营销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这是因为传统的营销过程中的售后服务仅仅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吸引客户购买产品的一种手段,而新时期,售后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客户对公司的认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客户。售后服务现阶段的创新主要有:

3.1不定期回访。不定期回访能及时获取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使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得到关怀,提升对公司的认可,增加后续购买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愿望。例如中国联通公司在产品售出之后的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两年还会采取电话联系、邮件寄送或者客户端中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用户的使用感受或者疑问进行调查了解,并就相关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公司的业绩也在不断提升。

3.2建立服务失误补救以及投诉处理机制。在服务营销过程中,服务传送时任何一个服务接触若产生服务失误,会使客户有负面的反应。采用服务补救措施能弥补和改善服务中的不足。建立投诉处理机制,能促使相关售后服务人员更好的履行职责,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在最短的时间响应客户,提升客户对公司服务能力的认可。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3G、4G的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下的关键趋势。技术仍在进步,移动互联网创新方兴未艾,正颠覆人类日常生活方式。学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机构更应该把握时机。一方面,“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方针目标要求教育机构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国内教育体制专注死记硬背知识记忆等应试内容,导致教育机构普遍忽视创新资源,尽管学生个体愿意进行创新活动,但缺乏外部资源支持使创新实践往往难以实施。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技术和工具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新思路。

2创新人才的内涵

关于创新人才的内涵尚未有统一界定,多数研究依据各自的研究视角对创新人才的界定也不相同,如顾明远认为创新人才是运用已知求未知,去创新、开拓的人;纪宝成指出具有创新型思维的、能在任何岗位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能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局面的人才即为创新型人才。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健全的创新人格是人才创新性的两个先决条件。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设定七项评价创新人才的标准,如对新的环境能够很快适应并利用与自我创造;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可应用于实践;善于时时学习,能适应科技的发展需求,人才个性的多样化。西方国家不仅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样强调个体的个性化和综合化能力发展。笔者认为创新人才不是指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是指在某一领域能够运用理论去实践思想,既有创新精神也有创新能力的个体或群体。

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人才特征

3.1问题滞后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人才的第一我国教育缺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历史上一直存在的问题。而尤其严重的是,“这样造成的问题,在中国中小学教育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不能显现出来,到研究生期间,创造性能力问题才明显暴露出来。也就是说,由中国中小学教育提倡、培养和选的好学生的心态、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到进入科学研究前沿时,就暴露出很大问题”[1]。吴康宁认为,大学之所培养不出真正意义的创新人才或培养工作乏善可陈,重要原因在于大学自身尚不具备或十分欠缺创新人才培养所必须的一系列精神品质。正如吴康宁教授提出大学应有“引领社会进步的魂灵”、“关注所有大学生创新潜能的眼光”“鼓励多元多样的开放胸怀”以及“拒绝依附的脊梁”,[2]才能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

3.2信息即时性: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手机终端、各类技术迸发盛行的时代,创新人才除了基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掌握即时信息的速度与质量的标准也有要求。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相互结合,用于以移动终端接入无线移动通信网络(2G/3G/WLAN等)的方式访问互联网,[3]信息的获取便捷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资源,打开网页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得信息,过程一般不超过十秒。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人才在获取理论知识和创新技能的途径上更为简便,即信息能够以很快的速度传至手机或PC终端。

3.3学习移动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均发生颠覆性变化。由于信息获取接口有多个终端,因此电视媒体等传统信息传播媒介逐渐被网络端口所取代,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PC段网站的日军覆盖人数基本保持在2.3亿仁慈上下并趋于停滞,而移动端APP的日军覆盖人数则呈现持续上涨接近2亿,移动互联网的日均覆盖超过互联网成为必然。[4]教育领域中像Coursera、Udacity、edX等一些知名的MOOC课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学习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随地随地能够学习。

4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培养是一项系统完整的工程,包括理念、目标、内容、制度等内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应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四个方面左着手,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4.1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的宏观目的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应关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与基础是人才培养。特里林和菲尔德认为人才应学会运用21世纪技能法去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首先提及学习与创新技能,即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与革新能力[5]。采取行动前,首先在理念上有所转变。一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成员,应明确“创新”植根于自身,尽管因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限制而被压抑,但创新作为与生俱来的天性并未泯灭,只不过是处于“冬眠”状态而已。每个人生来就有创新性,都有机会成为创新人才,因此就某种程度而言,创新人才是不能培养的,而只能激发、发现潜藏的创新天性,予以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以及相应资源去培养创新人才。

4.2目标时代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变化速度快,教育领域中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紧随时代变化,以变应变,以保证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互联网时代的独特之处在于各类IT技术的应用,这要求创新人才必须追踪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人才必然是掌握各类技术的创新型人才,而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为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机构应通力合作。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善,这一阶段谈论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切实际,但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创新精神应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如家长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儿童善于提出新问题,让儿童适度接触电脑、ipad等设备引发好奇心;在中小学阶段,各类课程学习占据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利用课堂随机化教学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是教育重点,如教师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告知学生计算机“0-1”算法;在高等教育阶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者的实践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如鼓励大学生参与机械模型创新设计大赛。

4.3制度保障化:创新人才除了技术等物质资源支持,还有培养制度支持,确保人才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在教育事业中,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只针对学生群体,也包括教师以及创新实践中的相关人员,在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时,他们均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对象。首先,建立教师创新理论水平提升制度,鼓励和完善教师参与创新活动的相关制度,并将其与教学考核相联系,调动教师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创新理论水平;其次,建立师生合作的创新活动制度,一方面高校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另一方面在紧跟科技脚步上学生更胜一筹,理论与新型技术的结合必然促进创新实践活动的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增加。就各教育阶段而言,学前阶段的创新活动是以教师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为主,这一过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中小学阶段试行科学或技术知识的讲授制;高校应实行导师负责制,让导师对学生专业课程的选择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进行指导。实行弹性学分制,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对在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学生,学校给予相应成绩加分[6]。

4.4评价多元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因此,保证培养评价的规范性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限定,创新人才多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应进行多方面评价。培养是否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细化的培养目标与宏观的总目标间有哪些不同等问题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应从由多方进行。评价主体不仅限于学校教师,还包括家长以及社会人员,评价内容既有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要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和理论知识的评价,在测量创新能力方面要书面汇报与活动实践相结合等等。总之,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技术的重大进展,信息化工具的大量普及,ipad的广泛使用,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机遇正在我们面前。在机遇面前,势必要做出选择而非逃避。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让我们看到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给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融合以启迪。移动大数据的产生将构建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学与技术的深入融合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创新人才的培养必然需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相互协作,才能保证移动互联网时代培养的创新人才能迎合社会期望,最终立足于社会以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者:包钰 单位:南通大学

参考文献:

[1]饶毅.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N].人民日报,1999-04-17(06).

[2]吴康宁.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3(01):11-15,50.

[3]吴吉义,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2015(01):47.

[4]杨崑.2013年移动互联网回顾与展望[J].电信技术,2014(01):7-9.

第5篇

尽管互联网保险发展迅猛,增速喜人,但不可否认,现阶段的互联网保险存在诸多问题。

1.互联网保险产品不能满足多样性需求互联网保险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商机,用户对保险的需求层次是立体、丰富的,而目前,互联网保险主要以易于销售、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同质化严重。对寿险产品而言,大多是个人意外险、医疗健康险以及部分简单的长期寿险产品,各家公司的产品大同小异,责任单调,尚且不能适应互联网用户的多样性需求。产品的附加服务也未能有效挖掘。附加服务是一种差异化服务,是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除基本保险责任外的额外服务,能够体现保险公司的服务特色和水平,其目标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电商平台建立客户信息库,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制定出适合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服务体系无法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客户服务来看,现有互联网保险主要集中在投保流程和相关服务,后续的部分保全、理赔还需要通过保险公司柜台来完成。保险公司也未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尚未实现精准化,不能按单一客户需求来推送服务,也未能实现和客户的完全互动。保险公司把自己能提供的服务发送给客户,而客户却无法直接按自己的想法通过互联网销售平台向保险公司定制服务。

3.技术水平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消费行为越来越多的通过互联网实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处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而保险公司的技术水平尚难以与之匹配。无论是网销平台功能、准客户数据获取、客户数据深度挖掘、精准分析,还是客户服务体验等方面均不够理想。

4.商业模式未能与互联网保险需求相匹配目前,主流的互联网保险销售途径有两种:一是保险公司自建电商平台,二是保险公司“借力”第三方平台。自建平台推广范围窄,宣传渠道有限。第三方平台虽能够较快捷地获取目标客户群,但会损失一定的销售控制权且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通过自建销售网站,保险公司可以对营销方式、产品定价、费用收取等有完全控制权,有利于维护企业形象、贴近消费者,但网站建设、维护、产品推广、客户培育等都需要企业付出较多资金和精力。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意味着将保险产品真正搬到互联网的大环境中,细分保险标的和风险因素,实现产品责任及定价的差异化,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线上线下无缝融合,达到全流程覆盖,并能切实解决各类风险问题。

5.尚未能有效应对来自互联网自身及保险的双重风险互联网保险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蕴含着风险。互联网保险的风险主要来自互联网自身和保险两方面,集中体现在信息安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在保险公司追求速度,依赖技术的同时,对数据的精准性的要求更高,需要用金融知识和数据分析技术来对描述客户的数据进行精细摸索、严谨验证。随着数据越来越多,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算法越来越复杂时,风险也越来越大,人们容易相信算法而忽略算法的缺陷,特别是风险控制、成本估算等算法出现疏漏时,就会产生严重问题。

二、移动互联网保险营销模式创新

目前传统保险营销模式依然占据主流,但却不能与变化的市场相适应,更不能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技术水平相匹配。为有效顺应市场,必须创新保险营销模式,引领消费者,不仅要将保险做成综合金融服务与生活保障服务的必需品,更要将其做成每个家庭的首要选择。

1.创新理念秉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借助动互联网应用,利用大数据优势,以多元化、差异化营销模式,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保险业务的飞速发展。像众安在线这种新型保险公司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保险业正在向多元化发展。行业中加入了新鲜血液更能激发各大保险公司的热情,有助于保险业整体向上发展。众安保险的优势在于“三马”三家不同业务公司的强大背景,有效融合了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搜索门户三巨头的优势,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庞大的用户数据、广泛的用户基础和专业管理,来实现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创新发展。如今的市场格局已重新划分,传统保险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营销模式创新,提升自身的精准营销技术和应用水平,突破现有僵局。

2.内外环境在互联网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传统销售体系遭遇高成本低利润瓶颈;互联网催生消费者的新需求,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迫在眉睫;保险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需要市场突破;以个人人为主的销售模式需要移动技术支持;互联网已得到成熟发展的内外环境作用下,移动互联网正在重构互联网服务模式与生态环境,并成为影响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宏观环境。(1)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成熟工信部《移动互联网白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移动互联网可同时提供语音、数字、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能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各种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成熟。目前,手机使用率已超越传统个人电脑使用率,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牢不可撼。移动用户规模也已远超传统互联网用户。而移动应用已渗透各行各业。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已渗透至社交、搜索、定位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理财、支付、阅读、音乐、电视、多媒体互动等诸多领域,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沟通交流类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已催生更多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有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2)移动互联网优势明显移动互联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其自身优势密不可分。①入口便捷,用户可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②聚合资源,实现了社会资源更自由、更广泛的调配和更快速、更便捷的流通。移动互联网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链不断丰富,已融合了包括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移动终端厂商、平台供应商、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广告商、支付提供方、用户等多层次的节点资源。这些资源经过融合聚合,影响和改变着信息社会中人们数字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会产生蝴蝶效应。③大数据为风险控制和个性化定价提供了可能。随着对大数据分析、应用的逐渐成熟,精准控制每个投保标的风险成为可能。丰富、多维度、低成本的数据被系统的提供给保险行业,让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可以把保险标的颗粒化,分散成可单独定价、单独核保、单独理赔的最小粒度,以便快速调整产品策略和费率,从而掌握市场竞争优势。

3.移动营销构建全流程的“移动营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讲求实现裂变的链式反应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保险营销需要重点考虑好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定业务模式。包括渠道策略、合作模式、产品设计、盈利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支付模式、财务预算等一系列关键点。传统企业尚不具备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无法以互联网的视角来从事保险业,而要打造具前瞻性的移动营销模式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2)重新搭建架构。移动互联网销售和传统销售渠道差异较大,因此重新搭建架构尤为必要,成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公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既可以避开原有庞大架构的阻力,克服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弊端,又能够以全新的视角、优秀的团队和专业的技术来做到最好。新搭建的架构还能够帮助传统渠道加快完成技术的升级改造,培养移动销售专业人才,使电子商务公司与传统销售公司实现“双赢”。(3)完成流程再造。移动互联网平台颠覆了传统渠道的客户选择方式,是由平台带来客户数据,据此开发产品并衍生出销售队伍,再配置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流程限制,打造适合互联网销售的新流程。(4)选定合作伙伴。要想在移动互联网吸引众多客户眼球,获取丰富的客户资源,仅靠保险公司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势必要选择拥有广大客户群体的成熟的社交类、购物类或信息服务类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合作关系。例如BAT,百度拥有强大的用户搜索数据,阿里巴巴的买家数据及其浏览轨迹、购物偏好颇具价值,腾讯的QQ、微信用户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通过合作伙伴,有效利用LBS和SNS,可快速广大目标客户范围。(5)扩大宣传渠道。将企业形象、产品、促销活动、销售网点、销售专员、售后服务等信息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在互联网移动应用上展现。渠道应包括除保险公司自身之外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形式与内容则应根据合作伙伴的特点做针对性设计。例如,和携程等旅行网站合作时,可重点推出短期意外险、责任险产品。(6)甄选销售人员。至于销售人员可来自两方面:一是在传统渠道内挑选合适的销售队伍,授权经营;二是根据需要招募新的符合条件的销售人员。对于销售人员的素质、能力,专业性、可靠性,商家都应有较高要求。在以客户为中心的驱动下,可以将销售人员分类分级,供消费者进行菜单式选择。还可将历史客户评价作为选择参考,使客户掌握主动权。(7)创新产品设计。大数据时代,用户行为、个体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均能被有效记录、分析,这就使得基于大数据进行保险产品定制化设计成为可能,从而根据一类人群的特征,推出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互联网保险产品应有别于传统保险产品,可实现产品责任的定制化,产品定价的差异化,产品组合菜单化。此外,保险产品在营销设计上,要充分使用易于吸引用户眼球的设计,抓住消费者的心理。(8)实现个性定制。提供菜单式下单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包括服务网点、销售人员、服务要求、售后等相关配套服务内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在于便捷性,和传统寿险营销的区别在于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传统保险营销主要靠保险人上门服务或保险产品推介会来实现主动销售,但由于信任度问题,相对于广阔的市场空间,保险展业还存在着较大阻力。而互联网移动营销则能在线定制服务,将主动权完全移交给客户,实现客户的自主选择,对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是一个双赢的局面。(9)实现精准营销。“精”,即科学细分,包括市场、客户和服务的细分都要精;“准”,即准确把握,包括信息采集分析、品牌培育划分以及服务投放量都要准。移动营销能把最准确的营销信息以相对准确的时间投放到准许的、愿意接收的移动用户的手机上,用户可随时查阅,故基于手机的精准营销最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精准。为实现精准,就需要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对获取的用户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找出有价值的数据内容,建立目标客户群体,细分市场,进行精确定位。在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密切沟通,不断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建立稳定的企业忠实客户群,实现客户链式反应,从而达到企业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目的。(10)完善客户体验。移动互联网时代,保险产品更注重用户体验。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客户和保险公司的互动变得简单高效,再配合视频采集、语音呼叫等技术平台,可很方便地收集到客户需求,完善客户体验。此外,销售人员也能够参与到客户的社交网络,以朋友身份,关注客户的日常生活,淡化销售色彩,捕捉客户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11)完善运营支持。互联网移动营销需要完善的在线服务与之相适应,保险公司应从客户角度出发,针对移动营销建立、完善承保、退保、收付费、保全、理赔服务的电子服务流程,使得客户通过移动终端购买保险产品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和服务体验。(12)提供金融服务。和合作伙伴实现跨界融合,纳入健康、理财、游戏、社交等元素,并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从而构建保险生态圈,促进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切实为客户管理和关注各类风险。(13)评估销售成果。包括流量分析、访问点击、用户黏性、用户来源、搜索关键词、访问与下单比、下单与支付比、服务满意评价、客户推荐率、销售人员动态与收入、合作伙伴收入及盈利等内容,详细、全面的评估有助于逐步改进、提升和巩固销售成果。(14)加强信息安全。保险公司应提高信息安全能力,有效应对安全风险。包括提高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抗压能力;构建强大的IT架构,提高硬件可用性及数据灾备能力;提高鉴别客户身份的识别能力,解决客户认证与法律保护问题;提高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的保护能力;搭建全面的互联网防护策略、严格的网络隔离与监控策略。

第6篇

1.1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1.1信息来源

信息主要来源于提供商和个人用户。这里提供商又分为服务提供商,以及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即通常是指在移动网内运营增值业务的社会合作单位。它们为终端用户提供一系列信息服务,如娱乐、游戏、短信、彩信、WAP、彩铃、铃声下载、定位等。内容提供商通常是指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内容服务的社会合作单位。信息内容来源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本单位自行开发制作的,另一类是依法或依约定从某些版权拥有者获得授权或邻接权,比如音乐歌曲影视作品等。而个人用户由于移动互联网交互式服务以及用户参与水平较低,目前来自个人用户的信息相对于Web2.0互联网网站来说少得太多。

1.1.2信息资源类型

按照资源属性进行划分,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包括时事新闻、公共信息、商业信息、交互信息和个人信息。时事新闻即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时事新闻重在描述事件发生的事实,时间性和空间性很强。公共信息是指大家都能自由获得的信息,比如12580和12114等声讯平台提供的各种信息。商业信息是指比如移动商城、手机证券等移动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关于商业方面的信息。交互信息就是常见的手机QQ、微博以及短信等相互交流沟通的信息。个人信息则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注册信息、电子邮箱、个人账户信息、位置信息等隶属于信息用户个人的一切信息。按照信息种类进行划分的话,移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可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等。由于终端设备的特殊性和显示屏的局限,目前移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种类还是以文字为主,图片、音频和视频信息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但是与互联网相比,这些类型的信息由于需要较高的设备性能作为支持,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数量和比例都相对较少。

1.2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1.2.1增值信息服务

随着3G信息时代到来,传统的通话服务进一步减少,移动网游、移动动漫、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增值信息产品逐渐融入百姓生活,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其商业模式将更加多样化,并为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多的盈利模式。

(1)一般增值信息服务。一般的增值信息服务有手机网游、移动动漫、移动商务等。手机网游的优点就是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但在网络条件、平台建设、付费渠道、盈利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同样,目前我国手机动漫也存在内容稀缺、产品质量偏低、产品稀少、主题单一等问题;移动电子商务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增值信息服务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把WEB、WAP和SMS三者结合起来,既能继续使用2G时代原有资源,又能把现有资源延伸。但目前的手机支付业务大多体现的是“便民”性,而对于用户来说,“利民”性可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2)农业信息增值服务。面向农村的信息增值服务在各大运营商的服务版图上也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分量。比如,中国移动与农业部在三农信息服务、农机调度信息服务、农商对接平台等项目开展了重点合作。其中,“12316三农信息服务”由农业部门提供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由中国移动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通过语音热线、短信咨询等方式为全国农民提供市场行情、农业技术等专家咨询服务。比如在广西已有近两千名专家通过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3)移动金融信息服务。移动金融信息服务有望实现用户、ARPU双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0年网络炒股用户规模为7088万人,同比增长24.8%,而随着国内3G用户的高速增长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金融信息服务将保持高速增长。

(4)位置信息服务。互联网地图和GPS手机整合点之一就是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位置服务是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通过通信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位置服务的一种新型业务。众多通信运营商、地图厂商、软件开发商加入了LBS的行列。LBS是一个位置服务协作平台系统,目的是为了实现具备可以随时、随地、为任何人、任何事提供的各种移动信息服务,如个人位置信息搜索、推荐服务和个性化地图构造等;任何人通过平台可以方便、多向互动地为虚拟组织中的其他人提供的各种移动信息服务。其中终端用户的功能包括:基于位置的信息查询、位置感知的信息查询、系统消息推送、黄页查询、群组协作、传统通信、用户管理等。由于位置信息服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因此目前各方面都不成熟。

(5)面向教育的增值信息服务。面向教育领域的信息服务有移动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等,如手机一卡通之类,将校园卡和手机绑定,便可以通过手机的网络服务进行电费网费的缴纳等活动。教育领域的信息服务还有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移动图书信息服务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

1.2.2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

按照工信部的统计,截止2013年8月,我国移动电话的用户数达到11.96亿,而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8.2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电信运营商切实推进3G网络建设和推广,调整手机上网资费,引入明星终端,极大刺激了市场需求和用户购买及消费意愿;另一方面,手机应用商业模式成功整合大量个人开发者和团队,使得基于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手机应用数量大幅提升,极大丰富了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黏性和体验度。从用户的认知角度分析,目前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工具类应用的认知较高,其次是娱乐类应用。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认知将延续互联网应用用户认知的过程,由此预计未来移动互联网商务类应用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移动互联网用户具有移动性、个性化等特点,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所在。任何一个手机号码背后代表的都是一个用户,用户的行为和消费习惯都可以通过手机这个终端“暴露”出来。但是实际上,许多用户是在自动开通GPRS情况下被动上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形成用手机上网的习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网民。而且由于手机键盘小,输入存在障碍,很多用户不愿意使用手机上网。

1.3信息人才现状

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可以促使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现在的信息社会由于具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因此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共同努力才能谋求发展。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当前信息人才的现状是:传统的固网运营人才比重偏高,新兴的3G、NGN、IPTV等方面的运营人才稀缺;网络型和技术型人才比重偏高,业务型和经营型人才比重偏低;执行型人才比重偏高,战略型与规划型人才比重偏低;专家型人才比重偏高,复合型人才比重偏低。而四类短缺的人才正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实施战略转型所必须具备的,因此信息人员的这些现状不容乐观。

1.4信息技术现状

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信息技术除了基本的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新技术需要特别引起关注。①Web2.0技术:Web2.0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标准互联网运用模式。以博客、内容聚合、百科全书、社会网络和对等网络为代表的Web2.0应用已被用户广泛接受和使用。伴随手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该类技术应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②云计算: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服务,并且能够实现按需支付的需求。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Web2.0提供了云计算的接入模式,也为云计算培养了用户习惯。随着云计算平台的建立,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和运营成本会大大的降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了新的生命力,运营商需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找到合适的定位才能创造出比互联网时代更多的价值。

1.5信息安全与保障现状

移动互联网来自于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可谓是取之于传统技术,而超脱于传统技术。但是不可避免地,移动互联网也继承了传统技术的安全漏洞。此外,移动互联网由于本身的特点,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安全问题。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移动通信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扁平网络、丰富业务和智能终端。不同于全部由运营商管理的单一业务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承载的业务多种多样,部分业务还可以由第三方的终端用户直接运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引入了众多手机银行、移动办公、移动定位和视频监控等移动数据业务,虽然丰富了手机应用,但也带来更多安全隐患。移动互联网服务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用户信息(如位置信息、消费信息、通信信息、计费信息、支付信息等)交换,如果缺乏有效管控机制,将导致大量的用户信息滥用,使用户隐私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会出现不法分子利用用户信息进行违法活动。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垃圾信息的传播空间将大大增加,垃圾信息的管理难度也会不断增大。

2我国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移动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快捷的信息,高速发展的时候,同时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移动互联网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

2.1移动信息服务市场欠缺规范

服务市场欠缺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很多移动服务现在还处在开创阶段。业务种类从短信、彩信、手机上网、无线音讯互动服务到彩铃、手机游戏、手机电视、移动支付、移动即时通讯、移动电邮、位置服务、二维码等,种类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进入的SP企业数量得到了快速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数量为21291家。随着进入门槛降低,经营企业良莠不齐的情况非常明显。很多企业为了快速发展业务,追求短期效益,采取很多违规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用户权益。②具体表现在服务收费标准不明确,存在消费陷阱。

2.2用户信任问题

有些移动运营商只在乎自己是否盈利,而忽略了用户的需求,使得用户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从而流失了一部分用户。另外移动运营商还存在欺骗顾客的现象,使得顾客在制定了信息服务后却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这就使用户对其的信任大大下降,妨碍了移动互联网健康快速的发展。

2.3信息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定位于一个开放的信息承载网络,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质疑。首先,智能手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移动终端在向平板电脑、上网本、电子书等便携式终端扩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因而使移动互联网安全面临更大挑战。其表现为智能终端病毒及木马病毒大幅增加,从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出现对电子商务的安全威胁。其次,来自传统互联网的恶意代码、僵尸网络、垃圾信息等问题,以及来自新业务模式的移动电子商务中诈骗、隐私泄露等问题将越发严重。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大,节点自组织能力强,同时涉及大量的私密信息和位置信息,因此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攻击和信息发掘,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及其对于特定群组的敏感信息搜集等。此外与固定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恶意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具有即时性、群组的精确性等特点。

2.4信息资源质量问题

“信息爆炸”现象严重,移动互联网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常常被大量无用信息所淹没,因而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洪水”中搜寻有用的信息,搜索过程难免造成大量信息流失,从而造成信息的极大浪费。另外,大量的不良信息充斥着移动互联网,如果等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治理,难度更大,代价也更高。

2.5移动通讯行业监管问题

目前,我国对移动互联网的监管还比较薄弱。我国监管机构缺乏法律的充分授权,由于立法相对滞后,监管部门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综合管理的机制尚未形成。其次,技术上防范难度也比较大,移动互联网违规发送内容和频次的多变性、隐蔽性以及跨地域的传播使得调查取证困难。另外,移动互联网的监管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技术、经济、公民权利、社会价值的判定等诸多领域,需要公安、工商、新闻、文化、电信等在内的多个管理部门和企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通力合作,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综合性治理。

3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对于移动互联网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要制定出一些对策来改善这些问题,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信息服务的规范有待进一步加强。①应该加强政府监管。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市场准入对经营者提出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承诺;服务质量通告,定期通报违规信息服务企业信息;通过年检手段,清理不规范的经营企业;开展各项专项治理活动,提高电信服务质量;还要着手建立和完善业务评测机制、信誉机制以及退出机制。②基础运营商在提高改善电信服务质量中应承当相应责任。基础运营商给信息服务经营者提供了业务接入网络平台,如果信息服务经营者内容上有问题,从法律责任上讲应该由经营者自己承担,但实际上这些消费者都是基础运营商的客户,基础运营商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因此对信息服务经营者的监管是基础运营商无法推卸的义务,基础运营商应从制度、手段两个方面入手,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和审核流程,理顺信息服务经营者准入及退出机制,严抓信息服务经营者服务质量问题,这将有助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经营者的经营行为。③还有加强行业自律、信息服务经营者也应自身提高服务质量。④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监督作用,尤其要利用媒体的力量对电信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第7篇

我们打开网站,往往看到的是满屏的标题。读者浏览这些互不相干的标题,不会像看纸媒一样,找到目标就会陷入“深阅读”。网民浏览网络标题时,目光停留时间的不确定,就像当年电传稿件时,电缆会随时出故障,而使传输中的通讯稿中断一样。因此,通讯稿写作中的“倒金字塔”方法,移植到网络标题的制作中,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这只是一个网络标题制作中最基本要求中的一个。其实,网络媒体和其他媒体的不同,是技术造成的不同。例如,点击网络中的图片或视频,也同样能达到点击文字标题一样的效果――看到文章主题或一个新的网页,这是网络技术直接带来的。网民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形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是网络技术间接带来的。本文从10个标题入手,揭示网络技术带来的标题特点,以及从网民阅读角度提炼标题的诀窍。

1、进“传媒论坛”I进“IT论坛”

点开这个网络标题的左半部分,进去的不是一般网络文章的细览页面,而是笔者就职网站的“传媒论坛”。点开右半边进去的是笔者就职网站的“IT论坛”。也就是说,这两个标题起的是“友情链接”的作用,因为这两个论坛也在显著位置链接了笔者主持的互联网频道。这比“友情链接”中单纯列出某媒体或某媒体的一个频道的名字,要效果好得多。这个标题是用了网络标题中最普遍的链接和拼接技术。

2、圈:微软今IE8评:中移动谈回归A股

这个标题,是分四部分的。点开“图:”,看到的是新华网互联网频道“图说往事”栏目的概览页面。点开“评:”,看到的是新华网互联网频道“尖锐观点”栏目的概览页面。单击这两个栏目中各个标题的名字,就能看到各个文童的细览页面了。之所以链接这两个概览页面,是给网民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点击“微软今IES”,看到的是这个标题的细览页面,再说一句题外话,就是这个细览页面的最上面是“IE8简体中文下载”的链接。点击“中移动谈回归A股”,看到这个标题的细览页面,这个细览页面的最上面的链接里就包括“专题:3G,撬动中国通信市场的杠杆?”。

3、中新网:河南打首个3G电话向3G之母曹淑敏报喜组图

点击“中新网”,能看到以“中新网”为关键字、以“新华网”为搜索范围的“新华搜索在新华网搜索到的”页面,这让网民了解在这个栏目,转载了多少中新网的稿件。点击“河南打首个3G电话向3G之母曹淑敏报喜组图”,看到的就是这个标题的细览页面,在标题末尾添加绿字的“组图”,是告诉读者这个稿件的细览页面里有不少于3张的图片,也能估计出来有“曹淑敏”的照片。为了看看这个“3G之母”长什么样子。也会点开标题的。“3G之母”用红色,一是为了醒目,二是为了代替引号,从而省几个字符(颜色的符号是不占字符的),不至于因为转行,让一个标题占两行的位置。这个文章当时还被设置为图片标题,图片下面的说明为“河南向3G之母曹淑敏报喜更多组图”,其中的“更多组图”是一个单独的链接,点击“更多组图”打开的是“漫画组图”这个栏目的概览页面。

4、下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点开这个标题,看到的不是下载页面,而是一段短文,而这段短文的最上面是下载的链接,短文本身也是一个可以点开的链接,点击短文的任何一个字,都可以直接链接到下载页面。包含短文的细览页面如下:

下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昨天(2月18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4亿,而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已超过1.176亿。

CNNIC称,就在2007年,中国手机上网的用户数总量还在5000多万,仅仅去年一年的时间,其用户总数增长就超过100%,目前在用户总数中,男性约占74.6%,预计在未来5年内,女性手机上网用户将和男性持平。

5、下载:MSN9 HOT更多下载

不止这个标题,这个栏目下的每个标题的前两个字都是绿色的“下载”,这是一种美。统一这个栏目的标题格式,更是为了让标题变得醒目,统一的绿色,吸引网民查看。用html语言写出红色的“HOT”点击这个英文,不能打开任何页面,因为这不是一个链接,是告诉网民这是一个大家热衷的下载,从而唤醒网民的从众心态。后面的“更多下载”是一个单独的链接。点击这四个字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看到“下载”这个栏目的页面,这个页面包含了这个网站的所有下载。

把下载写到标题中,还因为网民从百度或google寻找软件时,一般都会用“下载”这个关键词。这种从网民角度出发,以方便网民用搜索引擎查找,从这一点说,从网民需求角度出发,就不完全属于“网络技术带来的标题特点”,所以,第5个标题包含了“从网民角度提炼标题”。以下5个标题就是从网民角度考虑制作的。

6、“3G+GPS:每个好友的位置都可显示在手机上”

这个标题,是作者转载文章时改写的,原标题是“3G即将正式商用GPS增值业务大战率先打响”,原标题是告诉大家的信息比较概括,中心词是“3G”“商用”“GPS增值业务”,这些词与其说是写给网民的,不如说,是写给专业人士和商家的。网络标题要用浅显的词汇告诉网民具体的信息,这些信息应该是全文中网民最关心的部分。改后的标题,和网民贴得更紧,关键词是“好友的位置”“显示”“手机”,都是浅显的词汇,并告诉大家关心的信息――能及时了解好友在哪里。

7、[职场热字]“公务员应届生召回热职业”、“风险投资关注三大产业:互联网、传媒和通信”

这两个标题用关键词组成标题,正是因为网民都在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网络的眼睛。网络标题就需要做到“便于被搜索引擎收录”。最容易被搜索到的就是“关键词标题”。例如新华网互联网频道中各个“关键字”栏目中的关键词,如“马云”、“联通”、“病

毒性营销”、“尚邮”。因为,大家搜索的时候,最多的就是输入人名、公司名、地名和带有疑问的新词汇。另外,用文字做标题、用图片做标题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不能把文字做成图片来当标题――许多新闻网站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因为这样的标题是不能被搜索引擎收录的。

8、王治郅抵京|向球迷道歉渴望为国效力|专题评

这个标题由5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王治郅抵京”:链接的是这个消息的快讯《快讯:王洽郅10日晨抵京》。第一个句子主谓完整,对正确理解这个组合标题很重要。点开第二部分的视频标志,是王洽郅在飞机场的视频《视频:王治郅抵京机场接受采访吐露心声》。第三部分“向球迷道歉渴望为国效力”是主题的延伸,链接《王治郅已乘飞机回国最晚10日凌晨抵达北京》。第四部分是“专题”,第五部分“评”链接的是网民对《王治郅已乘飞机回国最晚10日凌晨抵达北京》的回帖。笔者制作这个标题时,如果版面一行能容纳更多的字节数,就会再加上两部分。一是用“论坛”两个字链接新华网论坛中关于王治郅回北京的讨论,二是用“网评”链接本网对这个消息的评论文章。只是这样的组合标题容易引起歧义,制作时要注意。

9、“灰太狼”为何成女白领择偶标准?网友列十理由

流行词“灰太狼”进入标题,这和名人、著名的地名写到标题中是一样的道理。“灰太狼”一词开始出现在电视和同名电影《灰太狼和喜羊羊》,其实,网络上的流行词更多的来自网络。例如“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以及“木子美”“芙蓉姐姐”。“网友”与其说是流行语,还不如说,是和网民的互动,提到“网友”也是吸引网民点击并回帖互动的重要手段。

我们打开网站,往往看到的是满屏的标题。可能有网友说,也有图片和视频,及其说明。其实,说明就是标题,图片也是标题,因为点击图片,也同样能像点击文字标题一样的效果――看到文章主题。

10、网上“象形文”情书:如何翻译让人抓狂组图美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这两个标题用了引号和冒号,标点用在标题中,一方面,使标题在视觉上分成几部分,这样分段阅读,比较容易理解,阅读和理解起来也比较快。另一方面,有几个标点符号的标题,在一推标题中,是比较显眼的,也起着调整满屏标题的沉闷页面的作用。

重要新闻采用简短的新闻摘要或图片标题的形式,也能达到调节页面风格的效果,但是,带摘要的标题虽然弥补网络新闻题文分开的不足,但会占据3条以上文字标题的位置,而且往往在重要的版面。所以,几乎所有的网站拒绝采用。图片标题一般都用小面积、小字节的图片。大的、清晰的图片只会出现在非商业的新闻网站中。

第8篇

(湖北大学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打破了固有的市场格局,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消费者参与已经从PC端转向了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与此同时全球的手机行业也正经历新一轮的洗牌。目前国内市场上以苹果、三星为主的国外品牌占据了较大的高端市场份额;以中兴、华为、联想等为主的国产品牌则牢牢把控着中低端市场。在此背景下,小米手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的异军突起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针对小米手机的成功崛起,文章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顾客参与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粉丝参与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小米公司基于顾客参与的粉丝营销策略。针对小米公司粉丝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小米手机;粉丝营销;参与感;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7.015

收稿日期:2015-02-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生产+销售”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模式;依靠系统、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获得顾客忠诚。目前,我国手机行业的竞争大多集中在价格层面,各大手机企业试图通过激烈的“价格战”抢占市场。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手机整体产量达到16.3亿部,同比增长6.8%。377家国产品牌手机厂商共推出智能机2.86亿部,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7.5%,这其中又以华为、联想、酷派等大型厂商为主。但这些强调规模的大型手机厂商毛利只约10%,仅能够覆盖公司的日常运营成本。而小米的净利润率高达10%,这意味着小米手机2014年净利润超过60亿元人民币,小米模式的成功引得其他手机厂商纷纷效仿。在此背景下,笔者试图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和客户参与理论分析小米公司的营销创新实践。为互联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占得先机提供借鉴。

1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概述

1.1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互联网用户,较2013年同比增长了5%。根据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14年全年中国手机市场累计出货量为4.52亿部,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54亿部,占手机总出货量的78.3%。根据赛诺的零售监测数据,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约为3.87亿部,相比于2013年3.76亿部的销量增长2.9%。从2003年智能机走俏到如今“手机当成电脑使”的10年过程中,国内手机市场日趋成熟,逐渐从曾经简单的抄袭模仿走上了如今自主研发、自力更生的道路。国产品牌手机中,华为手机依靠高质量的硬件设备和流畅的操作系统形成独特优势;小米手机依托新型营销手段在国内市场占得先机;联想、魅族等手机也各有千秋,国产品牌手机市场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但可观的销量背后,国产品牌手机在利润方面仍然与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存在一定差距。

1.2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特点

1.2.1 三星、苹果垄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手机奋力追赶

在智能手机市场,苹果手机依靠时尚的外观设计和极致的用户体验吸引了大批果粉。三星手机在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各个层级市场的产品,不仅在高端市场给苹果手机造成巨大冲击,在中低端市场上也牢牢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诺基亚被微软收购之后,在2013年10月一口气了六款新品,基本完WindowsPhone8产品线的布局。但目前来看,诺基亚WP8机型尚未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索尼与爱立信分开,再次轻装上阵后,快速更新产品,以求稳固在市场中的地位。但因推广力度、功能创新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产品在市场中并未掀起大的波澜。联想、华为、酷派等国产手机奋力追赶,力求缩小与三星、苹果的差距。2013年成为国产品牌手机集体尝试高端市场的元年。

1.2.2 国产手机阵营崛起,用户关注度三年实现三级跳

开放的Android操作系统为国产品牌手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013年国产手机阵营快速崛起,其品牌关注度上升势头猛烈。ZDC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国产手机关注度达到40.8%,较2011年大幅增长了26.3个百分点。国际品牌手机关注度则由2011年的85.5%,降至2013年的59.2%。在品牌方面,联想、华为、小米成为国产手机阵营的领先者。国产品牌手机金立也在品牌宣传推广上推陈出新,重新塑造品牌形象,成功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OPPO、vivo等国产智能手机也不断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的新品,外观设计和产品性能都得到很大提升,获得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1.2.3 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重点

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谓并驾齐驱,智能手机终端的风靡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载体,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则是智能手机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增速的催化剂和驱动力。从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重点,手机厂商在推出手机产品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其生态系统即应用的发展。

2 小米手机的营销战略

2.1 小米公司简介

小米科技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手机软件开发的移动互联网运营公司。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独立研发的一款高端智能手机,产品坚持“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将全球最顶级元器件供应商的产品和最新的移动通讯技术运用到每台手机。通过公司网站在线销售,超高的性价比使小米每款产品都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2.2 小米手机的市场细分

小米手机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国际品牌长期占领中国中高端手机市场的局面,其相对低廉的价格不仅适合在一线城市销售,也适合进军国内二、三线城市。小米手机着眼于手机发烧友,18-40岁的消费者都是小米手机的消费主体。小米的整体风格更适合年轻人,强大的娱乐功能吸引着年轻消费者。在心理因素方面小米手机以其国产手机的身份对消费者更具亲和力。

2.3 小米手机的市场定位

小米手机将产品定位于高性价比的发烧级智能手机;将消费者定位为年轻、时尚的玩机人群和极度敏感的中收入人群,其中以学生一族为消费主体;将个性定位为跟随时尚潮流的人群和手机发烧友。

2.4 小米手机的目标客户群

小米手机将自己的目标客户群设为三大类:一是习惯网络购物和从网络获取信息的人群,社会上这种易接受新事物的人群较多;二是宅男宅女们,习惯依靠互联网生活,这些人长期接触并依赖网络,对新事物也会有较为开放的心态;三是对价格敏感的中低收入人群,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使该类群体对所消费产品的性价比提出更高的要求。小米手机的价格和产品性能同时满足了这类群体的需求。

3 小米手机的“粉丝营销”策略

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但小米手机却能异军突起,在成立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成为关注度排名第3的手机品牌。究其原因是小米手机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粉丝营销传播生态系统。小米手机在对目标顾客的深入洞察基础上建立了以顾客需求为内核、以新媒体为主要用户沟通渠道、以娱乐化和偶像化为主要内容的粉丝营销生态系统。这套生态系统帮助小米手机获得了目标顾客的喜爱。

3.1 粉丝营销的含义

粉丝营销(Fans marketing)是指企业凭借其独具竞争力的产品或特色服务吸引消费者,进而将消费者培育成产品的忠实粉丝,借助粉丝间相互传播的途径对企业产品和文化进行宣传,最终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粉丝营销的核心是在准确分析粉丝心理诉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让粉丝信仰和追随的理念,从而在心理层面上达到与品牌的情感共鸣,通过品牌的理念增加用户的情感认知。

3.2 粉丝营销的相关理论

3.2.1 顾客参与理论

顾客参与理论是指顾客参与企业产品或服务生产、传递过程的程度,或者顾客对企业生产或传递产品、服务过程中的贡献。顾客参与的动机包括内部和外部利益,有形和无形利益,具体的动机包括: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收益、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财务收益、声誉获得及其他社区相关利益。

3.2.2 “粉丝营销”的深层心理解构

小米手机从品牌发展的开端就一直强调“用户就是驱动力”、“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在品牌理念之中第一强调用户的尊崇感,第二强调产品的性能,加之低廉的价格,很快成为目标顾客的首选品牌。但仅将营销停留在定位上还不够,必须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建立用户与品牌的情感连接,通过粉丝来进行品牌营销。CIC与群邑智库联合的中国年轻人网论观察白皮书《探究中国年轻人社会化媒体生活概况》显示“年轻人会选择帮助他们社交与表达、学习、娱乐的媒体,现阶段的年轻人更多地将媒体看做身份构成要素、人际关系调节工具,以及社交资本”。将年轻族群的需求进一步分解得出为年轻族群创造价值、实现自我表达将是整体粉丝营销重要的内核,社交媒体成为主要的用户沟通渠道,而娱乐化方式、偶像崇拜将成为主要内容。小米手机的粉丝营销很好地构架了三者的完整传播生态系统。

任何成功的品牌,本质上都是为用户创造一种可供消费和追随的文化,形成具象的准信仰,这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交易过程。小米通过构建稳固的粉丝群,打造集群社区,通过同城会、米粉节等不断深化社区的活力与磁场,藉此形成了一种文化与人格上的感召力与粉丝认同的共振感。MIUI是目前众包程度最高的手机OS,它在打造过程中有大量来自用户的意见,MIUI社区针对不同的产品体验会有丰富的票选过程,令用户可以全程参与到产品升级迭代中。这些用户还按照参与度分成不同的等级,最高等级的用户甚至可以参与到小米重大产品的前期规划与决策过程,这种参与感伴随着MIUI的成功,为粉丝创造了巨大的精神价值。小米甚至在品牌上都已加入了参与机制,米粉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米粉的喜好会主导小米的形象及传播,“因为米粉,所以小米”是一句实实在在的品牌运营准则,而不是一句口号。同时小米在仪式感上的表现形式更克制、收敛,更注重务实,更面向年轻人,更适应后现代社会中的解构文化。所以它去意识形态、去使命口号,但更偏向简单、直接可感知的个性抒发,更喜欢剧场式会上的沉浸感。这种从系统到品牌建立起来的参与感,为粉丝带来巨大的精神鼓舞,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

3.3 小米手机的粉丝营销

3.3.1 顾客参与产品设计和研发

在与用户的沟通过程中,小米手机不仅将用户视为产品的使用者,而且更将粉丝视为品牌塑造的中心,在小米手机的开发者眼中粉丝也极有可能成为小米手机的开发者。在产品的设计中,小米手机创新性地引入了用户参与机制,给予发烧友用户参与产品创造和改进的机会。在小米手机论坛上,每周都能读到数千篇顾客反馈的帖子,其中也不乏来自粉丝的深度体验报告和心得。在部分重要功能的设计和确定上,小米手机的工程师们充分挖掘并利用隐藏在论坛中的强大的粉丝力量,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及投票的方式征询顾客的意见。这种将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融入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做法无疑为小米手机创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小米在各大媒体社交工具上都保持零距离贴近顾客,包括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在内的公司高层管理者每天都会亲自做一系列的客服工作,耐心解答用户部分提问。在小米每周更新的四五十甚至上百个功能中有1/3就是来源于米粉。收纳海量的用户意见进行软件设计和更新,与粉丝一起做好的手机,这才是小米最大的创新。2013年10月15日,小米VIP特权中心正式上线,每个小米VIP认证用户在此拥有专属自己的VIP用户个人主页,享有各种尊贵特权,并可以领取手机勋章,享有比普通小米用户更多的购买优惠和服务待遇,这是小米与用户进行价值连接的关键环节。小米不是利用消费者的炫耀心态,而是尊享心态。所谓尊享,也就是消费者购得产品后的一种尊贵享受的感觉,米粉之间因为小米手机而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

3.3.2 重视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营销是指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对于小米手机而言,独特的内核还需要合适的宣传方式才能发挥作用。对此,小米手机在网络媒体上建立了“微博拉新、论坛沉淀、微信客服”的粉丝维护体系。首先通过微博平台将小米手机的信息进行广泛传播,将有潜力成为核心粉丝的用户导入小米的社区平台。第二步,在小米官方网站建立小米社区,将有共同爱好、共同价值观的粉丝进行聚拢,并在小米社区平台引导粉丝进行内容创造,并与核心的粉丝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以及尊崇体验带给核心粉丝更高的溢价。最后一步,通过微信平台对粉丝遇到的产品售后问题进行维护,解决产品设计缺陷可能产生的粉丝流失问题。小米手机的新媒体营销,借助微博、微信和论坛的力量使粉丝与手机开发者完成零距离互动,在娱乐化的互动过程中也增强了粉丝对产品和品牌的信任。

3.3.3 强化互联网渠道

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强势崛起。而互联网作为新型营销渠道,从销售成本到物流供应再到最终价值链的闭合完成都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渠道。从销售成本上看,互联网营销规避了设立和进入传统销售渠道的巨大成本;从物流供应上看,互联网营销借助科学的物流供应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品供应链的实时监控,保证终端市场的消费供给;从价值上看,互联网销售依靠大数据的支撑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实现了顾客需求信息的及时反馈,整合终端需求,实现按需定制生产。对于小米手机来说,在互联网上通过论坛、微博等网络社区聚集米粉,通过与粉丝的频繁互动获取粉丝需求,向粉丝传送产品信息,从而在互联网上完成手机销售的核心过程,这也是小米的粉丝营销实现价值的根本环节。在互联网上,小米完成了品牌的价值变现,直接向米粉销售产品以及服务,完成商业的闭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最大限度地省去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和终端销售价格;去除了线下多级渠道的盘剥,帮助小米突破了原有渠道的藩篱,这对于国产品牌手机无疑是一次充满创新的尝试。

4 小米手机“粉丝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4.1 新用户的粘性不强

小米的底气就在于积聚着海量有超高忠诚度的小米粉丝,可通过持续打造粉丝与顾客社区而面向未来。但小米的问题也在于当用户数量增长出现天花板时该怎样培育新用户。当新的社会断裂出现后,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在自媒体迅速发展、自我意识日益崛起的今天,固有的社会层级体系逐渐被瓦解,并且新的社会形态正向个性化、集群化发展,这些基于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而聚集的群体一旦出现分裂的态势后,小米基于发烧友的极客消费文化会不会被取代?下一个或下一批更适合小米文化调性的社群又是什么?小米手机能够飞起来源于其恰好处于一个屌丝文化盛行的风口,凭借着细节与营销战略创新固化了外部市场和用户形成的惯性认知。可当屌丝长大后,这一身份是否会变成令人“羞耻”的标签?未来用户是否依然崇尚”屌丝”文化并以自嘲为荣来寻找社会认同感?同时,对于小米手机粉丝而言,超出期望是米粉的心理预期,因此如何持续为粉丝带来惊喜成为小米手机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小米在4G这个重要发展段位被卡住了咽喉导致产品失势,粉丝有可能粉转黑,带来粉丝效应的反面作用甚至更加恶劣的影响。所有的答案都充满不确定性,这也就意味着小米手机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才可能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

4.2 品牌管理的“快餐化”处理

粉丝在市场竞争中无疑是一个利好因子,借助粉丝的认同和追捧能带来附加价值;但另一方面,粉丝文化是将传统意义上的品牌管理施以“快餐化”处理后的产物,截取了品牌资产建立过程中的捷径,仅仅保留并极致浓缩了“与客户建立亲密关系”这一环节,本质上有着取巧成分。粉丝基于感性诱因而产生,是一种情绪化的价值认同。在那些处于顺风口的场景里,粉丝能够表现出高度驯化的言行,然而一旦脱离这种舒适区,粉丝在价值观上的蜕变也将毫无阻力。因此,如何对品牌资产进行可持续的扩张、建立品牌信誉的高效评估机制等成为小米手机在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5 小米手机“粉丝营销”策略的改进

5.1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粉丝营销在某种意义上是价值观营销和情感营销,因此植根于消费者深度价值认同的营销方式必须跟上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小米手机的目标顾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不同的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因此,在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要同客户建立牢固的纽带,采取长期跟踪式调查,及时掌握客户在各个阶段的文化需求特点,建立情感连接和价值连接,在最有效的时间内满足顾客需求。

5.2 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价值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如果没有它,就无法正确定位产品的发展方向。小米公司的业务重点是小米手机,但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却着眼于小米手机线下服务网络体系的搭建,这也是小米手机培育长期顾客忠诚、提升顾客价值感知的有效手段。让顾客认识到小米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保持零距离接触,第一时间倾听他们的诉求。用户对产品的真正体验,不是紧靠产品本身实现的,顾客获取产品本身并不是最终目标,这只是顾客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满足需求的载体;所以,顾客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对所购产品的使用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因此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价值才能稳固客户关系,建立顾客忠诚。

5.3 强化品牌竞争力

顾客是企业竞争的根本,产品则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产品的竞争力是获取顾客信赖并建立长期顾客忠诚的核心。小米要进入顾客价值链,融入粉丝群体的生态圈,将品牌核心竞争力与顾客需求完美结合。既能提供“优质低价”的产品,又能带给顾客无上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5.4 大力打造网络社区商务

现阶段的小米手机有两个重心:其一,构建顾客社区,这是根基所在。所以,小米需花大力气发展小米网和同城会,开始布局小米之家和云服务。其二,沿着顾客数字生活方式延伸终端设备,并把产品线的短期延伸重点指向对传统厂商的替代。当这两块业务的根基进一步稳健,小米会进入计算机领域,将目标对准联想,从而构建完整的数字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形成类似苹果的十字模式。人们对苹果的赞叹不是iPod、iPhone、iWatch,而是你不知道它还会创造和颠覆什么。苹果有非常多的机会围绕顾客的数字生活方式去整合技术、产品和服务,进行延伸。小米也一样,要认识到构建顾客社区的价值,这将让小米具有坚实的顾客基础。

6 结论

通过对小米公司粉丝营销策略的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小米手机的“粉丝营销”策略将目标顾客的自我实现需求与产品开发过程完美结合,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创造了长期的顾客忠诚和强大的品牌资产。

(2)互联网渠道为小米手机完成产品的设计、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提供了可能和支持。

(3)客户关系管理和新粉丝的培育是小米手机的“粉丝营销”策略持续发展必须攻克的难关。

(4)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开展的“粉丝营销”策略只有满足客户需求,努力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形成持久的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黎万强.参与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 李旬东.小米公司核心顾客群关系管理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邓璐楠.社会化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4 朱丽娟.基于认知的手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5 张露.感性消费时代下媒介市场推广新模式[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6 何倩倩、张路.浅析饥饿营销策略[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2010

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转型;服务平台;信息管理系统

一、转型背景

图书馆储藏着各种类型,涉及各种知识体系的书籍。在图书馆可以查阅到生活中学习中学习获取不到的信息和知识。图书馆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最早推进信息化的重要行业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资源的日益完善,获取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图书馆开始通过与移动互联网相接轨,在图书馆不仅能看到图书,还能通过网络查询信息,比如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论文免费下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便利广泛的途径。图书馆由以往的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為中心,最终目的是为了为阅读者提高更优越的学习环境。通过现代科技的推动,可穿戴移动设备、云计算、关联数据等新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促使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系统向现代服务系统转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和期望也逐渐升高。这也加快了图书馆管理系统向新型服务系统转型的步伐。

近年来,图书馆提供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怎样高效准确地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借还、盘点成为困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问题。GAO图书馆管理系统使用先进的RFID技术,为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盘点模式,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了图书盘点及错架图书整理效率,使错架图书的查找变得更为快捷便利;RFID安全门不会产生误报,安全门摆放距离更加宽阔,使读者进出更加自如,有效简化了读者借还书手续,提高了图书借阅率,避免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发生不必要争执,融洽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该系统得到了广大人士的欢迎。

在国内未来开展下一代图书馆主要集中研究RFID技术、SOLOMO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研究,移动图书馆的智慧及数字图书馆,图书馆2.0与智慧图书馆的区别等方面。如鉴别最新互联网运用模式SOLOMO理念,构建自助图书馆服务设备,对可穿戴设备在图书馆的运用进行探讨。在高校校园中RFID技术也得到了大量的实施和研究。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变化,将网络关联将会变成现实。随之向平民化转型将成为图书馆系统管理的最终归宿。

二、新型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不足

1、顶层设计与规划不充分。通过在国内对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具体实践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顶层设计还有一些缺陷。我们就以大学的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在学校充当的角色是信息存储、文献存储的场所。普遍是为大学里的学生所服务的,一般都在教学范围和科研范围之外,也就很难纳入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再造工作中。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大学图书馆没有全面的把自己纳入的学校的学术评价之中,对学校科研研究工作缺乏直接是文献资料支持;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存储区域,没有充分有效的将信息数据、文献资料利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面对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应怎样将新技术纳入到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缺乏创新理念和推广力度。

2、新趋势下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图书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度来分析,在业务流程方面还比较缺乏,在图书馆的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在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要加强完善标准化体系。

3、信息化的渗透力欠缺。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基于数据分析的业务管理和文献服务机制还没有形成,决策系统使用较少。下一代管理系统应该全面整改信息资源,,推动图书管理系统向人们的需求趋势发展。

三、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特点

下一代图书馆信息系统将会向着平台化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平台化、整合、新技术。

1、平台化:下一代图书馆要能够实现更好的服务和管理,拥有重要系统的框架是必要的前提,平台型框架应围绕着‘资源’和‘服务’两个核心进行整合。这两个核心同时还应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这两个基础平台上,利用新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把互联网信息关联起来,扩宽信息覆盖率,为学校学术研究和科研方面做出更有效的作用。

2、整合:图书馆主要是为人们查询信息资源,文献资料服务的,所以将资源和服务相整合,才能更好的为读者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下一代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是密不可分的,不仅要有广博的信息资源还要有亲民化的一系列服务,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带动下一代图书馆不断的升级和发展。

3、新技术:图书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技术的推进,新技术的更新会吸引到读者的关注和兴趣的提高。吸引更多的读者是关注各种先进的阅读方式,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

四、对下一代图书馆发展趋势特点的分析

1、下一代图书馆应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分析读者的需求特点和方向,实现更加接近实际需求的优质服务,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灵活部署各项服务的能力。应支持订购一揭示一服务一统计一评估的全流程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2、为“数字校园应用服务”的下一代图书馆系统

图书馆的核心任务离不开资源支撑,平台上的封闭数据不能重用,重用封闭数据会制约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图书馆还在缺乏自己的服务应用平台,需大力的整合数字资产管理、读者管理、服务应用管理3大模块,打造图书馆业务管理的后端工作平台及前端服务门户,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直观的面向数字化校园的教学与科研应用图书馆服务门户。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需要重点面向数字文献资源的管理、面向读者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建设开放、可定制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3、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特征

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业务已不只是管理纸本资源,还包含着庞大的电子资源。数据导航、机构知识库建设、虚拟学习环境营建、科研数据存储等等,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价值的体现。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应该从读者、高校所需要的服务诉求作为指导方向进行创新和改造,才能使图书馆的改变顺应高校发展的步伐。下一代图书馆应把相互联系的文献集合在一起,把典型常用的文献集合在一起,并开设一个自由交流的场所,让读者对图书馆的资料需求,需要图书馆改进的地方就行建言献策,然后根据读者需求及时更新文献,为读者搭建一个满足读者个性化发展的系统框架。下一代图书馆未来管理系统的发展应把读者的需求作为参照物,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精确和贴心的服务。

下一代图书馆在高校科研发展方面,应在满足师生日常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大力考察了解学院、实验室,了解学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建议和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在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中,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科研发展过程中的价值。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