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铁道工程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第1篇

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明,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重点。同时也指出,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教、文、卫、体事业也相应快速发展,同时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完成我国教育改革规划目标,高职院校逐渐将相应的改革措施落实到教学和技能实践当中,以强化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人才型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因此,如何以专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为突破点,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索技能教学实践,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二、设置鉴定科目与技能实训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设置鉴定科目和技能实训时应以为培养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通常包括技能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创新、专业知识、相关岗位法律法规运用等;方法能力一般包括自我控制与管理、关于计划、时间、决定等管理、再学习能力等;社会能力涵盖人际交流、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心、团队协助、职业道德及自信心等方面内容。根据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跟踪调研结果,可以将其专业岗位群分为:(1)以个人素质和工作需要为依据,分为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及工程组织等各种各样技术管理人才;(2)从事地下铁道桥隧、铁路轨道施工的施工员、从事铁路工务设备的维护工作养护员等现场施工与养护管理人才;(3)从事资料员、后勤技术员、设计员等从事小型工程项目人才。此外,又可以根据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各个岗位群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将技能实训和鉴定科目类型设置为:(1)综合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通常包括顶岗实习、综合试验强化训练、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等内容;(2)基础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主要内容有基础写作技能、计算机基本技能及外语基本技能等;(3)单项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一般有课程设计实训、专业课实训、课内实训等。

三、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方法

1.合理安排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教学,重视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具体安排如下:(1)针对新生的教学安排。应设工程制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技能奠定一定的基础。并根据各门基础课程的特点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配套辩论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口才与应变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道德观;又如工程制图可以设置CAD制图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可以设置计算机操作实训等。(2)对于大二学生,应侧重安排本专业专业课程,并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例如,在施工测量课程中穿插安排测量实习;在工程力学应用课程中穿插工程力学试验环节;在地基基础施工与检测一课中安排土工试验课程。以学年结束前3周为施工实习周,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由实习教师组织学生深入施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教学。

2.实现实验实训课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有机结合

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不仅要抓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的教学环节,还应结合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使其与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有机结合,这样还有利于职业素质教育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渗透,在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中落实。此外,还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提升自我,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

3.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训

综合应用能力实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内容包括综合试验强化、顶岗实习等内容,通常安排在毕业学年最后一个学期,以交叉进行的形式开展。顶岗实习是组织学生到实际施工企业一线亲身参与现场施工,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强化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专业试验知识的掌握,包括试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资料收集与处理等,使学生获取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所需的试验职业技能;毕业实习是由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认识和掌握专业技术施工环节,为设计毕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做准备;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立可以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所学知识和毕业实习所学到的内容,经过整理与分析,进而深化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核心 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17-02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可以说,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目前土木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建立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无法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的专业实践教学,更谈不上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校2000年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联办五年制铁道工程(地下工程)技术专业;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社会紧缺人才的培养, 2002年设立石家庄铁道学院职业技术分院齐齐哈尔校区,开设铁道工程技术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2005年增设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从此,我校走上了交通职业的发展之路。从2002级学生入校时起,我们就开始探索建立职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跟踪土木类专业技术的发展,开展实践教学,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努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实践(含实验、现场教学)、课程设计(专项实践)、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集中实践)等内容。 就土木类专业而言,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确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并组织和鼓励师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从而建立起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学期专项实践为补充,实习集中实践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具体方案如下:

“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架构是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从实践教学的时间上考虑的,主要体现“全过程实践”的原则,是指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实践的时间不断线。以“密切联系实际”为原则,安排教学实践。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时间进行分解,在“三年不断线”的框架下,安排好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时间,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在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活动中,按照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1∶1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如: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培养学生专项实践能力。

在第二、三学年的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适时增加和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第三学年现场实践环节,提出“结合实际自主选题,根据现场实践内容拟定题目,努力提高现场实践质量”的要求,由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综合培养目标和教育要求,结合岗位选题。对指导教师的资格严格把关,要求指导老师对选题、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都要认真审阅、指导和签署意见。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开展实践教学,是其实现自身价值、达到适应岗位的需要。由于所选课题切合实际,既深化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建设

(一)提高认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确立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的核心地位

“职业教育要培养二十一世纪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应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003年起,我们首先在铁道工程技术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两个专业进行试点,削减理论教学学时,并对理论课进行整合,加大实践课的学时。当然,各专业普遍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必须有足够实验实训基地才能满足教学要求,面对这样的形势,我校逐渐认识到建立实验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决心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并达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对实践课时的要求。

2.加大实验实训设施的投资力度,突出职业特色,强化实验实训手段。

职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要求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为了走好职业教育之路,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几年来,学校每年投入资金数百万元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职业教学手段。

职业教育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因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看,交通工程既需要一批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将设计图纸转变成产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这正是我们培养人才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原有的一些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新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并对各专业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我校现有校内测量实训基地两处:水平角观测基地、全站仪观测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三处:牙克石实习基地、碾子山实习基地、市郊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基地”、“铁道工程信号实训基地”、“土木工程实训基地”。我校土木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及实训岗位详见表1。

(2)突出测量、CAD绘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交通工程的飞速发展,测量、CAD绘图的广泛应用,我们非常重视发挥测量、CAD绘图在各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测量、CAD绘图训练课针对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多利用仪器、模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学习兴趣小组的动手实践,让同学们体验“专业成就感”。重视技能课,对于基本技能如测量、专业识图、绘图等定期举行技能大赛。这些都使学生可以具有岗位竞争力,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学生上岗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需要。

同时,我们注意在实践教学中开发教学课件及自制施工录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我们配合认识实习购买了“土木工程概论”课件,同时,结合桥梁工程和铁路轨道课,自制了“铁路预应力后张梁预制” 和“线路维修”施工录像,不仅节约实践教学的成本,又很好地达到了实训的目的。

另外,我们更重视发挥实物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已建成工务实训基地、桥梁实训基地、涵洞实训基地、道路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社会岗位发展变化很快,校内的实习实训条件不可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而且也不可能搞大而全。让学生到生产岗位进行实训、比模拟岗位更加具有真实性,可以使学生更快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更加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可以补充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和缺陷。为此学校建立了几十个校外实训基地。

(二)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五双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的“双纲”并举;理论教学课堂和实践教学课堂并行的“双课堂”制;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学教师结合或两者兼能及专兼教师结合的“双师”施教;学生实行“毕业证”加“岗位资格证” 的“双证”齐发;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重的“双轨”同步。

1.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我们在制定理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同时,制订了各种实验、实习、实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生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包括实习、实验、实训在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完成相应的报告,单列成绩的实验课(实践课)要进行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验(实践)技能、实验(实践)报告质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这些成绩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升留级以及毕业。

2.实行双课堂教学方式

我们在校内设有实习基地,在实习和技能培训期间随时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这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交替进行,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能否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与是否能建立和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紧密相关。一方面我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引进和转培的形式加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鼓励一些文化基础课教师选修第二专业和培训一项技能,还鼓励专业教师到现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技能培训教师证。在政策的鼓励下,学校大多数专业教师都获得“双师证”,他们多数都能兼任两门以上课程。另一方面,我们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如派到现场进行培训。此外为了弥补实践教师不足问题,学校还积极引进和外聘部分现场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建立了外聘教师人才库,充实实践教师队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行“双证书”制度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积极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通过学校学业考试和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两个方面的考核,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我校是黑龙江省测量职业技能鉴定站,除负责本校的学生技能考核外,还承担着全市七区九县中职对口升高职的测量技能考核任务。我们从2006年开始在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试点,拟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进行测量工、绘图员、桥隧工、线路工等中、高级工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学生实行“毕业证”加“岗位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

四、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我校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渐形成,为培养土木类专业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其成效从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充分体现出来,我们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每年就业率高达95%以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观念切合实际,愿意到现场一线工作,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正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就业率高,所以近几年,我校土木类专业的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重视集中实践环节,轻视课程实验的现象,平时教学与现场实际仍有脱节现象,专业课时略显不足,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质量。由于学生自主选题,相应地增加了管理难度,对指导教师及学校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总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验,我们有如下思考:

1.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界对于职业教育的特色基本形成了共识,其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的实践教学。可以说,没有实践教学体系就不能称其为职业教育,也就没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立足之地。

首先,我们的学生仅仅知道一些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是毫无用处的,也是毫无岗位竞争力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还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的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掌握了测量技术和CAD技术,就业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几年来,我校的土木类专业毕业生已在工程局及路局享有良好的声誉。

2.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社会需要大量交通技术型人才(实用型,技术应用型),这些人才正是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那么,如果作为职业学校没有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培养不出合格的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通过对工程部门的调查,现场缺乏大量一线的能解决现场问题的技术型人才,可以讲,这类人才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时,碰到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我们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不仅是为了解决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加强实践教育,也绝不是否定理论教育的重要性,而是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发扬成绩,弥补不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第3篇

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群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下设铁道工程、智能交通、道路与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铁道电气化、铁道通讯、工程测量、工程造价、智能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设备等符合交通土建一线需要的多种学科。多年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土建专业群通过“人才质量求高,教育模式求新,打造品牌求优,专业文化求实”的“四求”战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打造出了交通土建专业的精品。

人才质量――求高

专业发展走势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高校交通土建专业的发展有两个走势:一种是保持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一种是走“大交通、大土建”的路子,与国际接轨。作为铁路运输工科高等职业院校,何去何从?通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学校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一是专业定位应审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国际化的发展形势。专科学校交通土建专业在地位上处于本科与中专学校相关专业之间,发展服务空间亦受到两者的夹挤。随着高校扩招及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市场的供求形势及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金字塔人才结构(塔顶为重点院校本科尖子,塔底为中等专业人才)逐步被腰鼓形人才结构(两头分别为重点院校和中等学校人才)所代替;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品牌、师资、设备、资金等优势,通过“商业存在”和“境外消费”等形式,将相对过剩的交通土建工程教育力量向刚入世的我国转移,与我国高等学校争夺招生和就业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一般专科职业院校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所面临的教育竞争与日俱增。

二是基层单位交通土建工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各地方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急需大量的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原有的以培养尖子和骨干为主的交通土建工程精英教育,向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大众化教育转变,原来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将由接受了高等交通土建工程教育并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高等交通土建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承担。

三是专业建设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交通体系方面,根据交通部制定的交通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今后30年我国的交通建设目标是公路总里程超过300万公里,高速公路8万公里;国家铁路体系方面,铁道部提出至2020年路网总规模达到10万公里,在现有7万多公里的基础上,新增客运专线1.2万公里,其他新线1.6万公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交通土建专业人才。

四是专业建设离不开学校自身的实际,应重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专业定位过程中,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交通、地方、基层、应用技能型”等要点,进一步确立了“立足河北、依托行业,服务河北、服务铁路,为基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技能型高等交通土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人才质量标准

人才定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交通土建专业群将人才定位在基层一线。科学的质量观应该根据基层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来定义和确定其质量。对于培养面向基层的交通土建应用技能型人才来说,应该在具有较宽知识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与基层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技或几技之长,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综合素质高。

培养计划

对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应进行动态优化。

一是专业口径扁平化。按交通土建大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统一基础课程的教学,在专业教学上设置教学模块,实行主辅修制度,鼓励学生选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专业或专业模块课程。

二是课程体系优质化。通过“整合、精简、增加”,使课程体系更好地符合知识结构的要求及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如已将“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课整合为“工程力学”;将“公路勘测设计”、“城市道路设计”、“高速公路”合并为“道路勘测设计”;将“土力学”、“基础工程”和“桥梁”聚合为“桥梁工程”;将“弹性力学”和“路面力学”课由原来的必修课“精简”为任选课;增加了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是实践能力技能化。从1998年开始,在实习内容中增加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训;在实训课内容中增加了综合型实训、设计型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目前,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安排了实训课或计算机应用实践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时间占教学总时间的40%。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与理论教学平等对待,单独考核,成绩单独进档登记,作为学生毕业评级的依据和指标。

技能训练

2000年12月,由河北省劳动厅批准,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所五年来,在河北省劳动厅及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先后开展了工程测量工、建材实验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电脑操作工及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等工种的鉴定工作。其中,铁道工程技术、智能建筑和现代测绘技术三个专业被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批准为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直接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近几年,有5000多名学生获得了中级或高级技能证书,毕业中高级工占60%,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培养模式――求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模式新,才能不断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几年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院进行了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和两种管理方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3+2”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院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联合办学,试行“3+2”的“专科+技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三年完成预备技师培养要求,在企业二年综合考评达到技师要求。五年培养计划,方案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统一管理。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院近几年重点探索的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提前到学院预选人员,提出培养目标;学院按照企业的要求变更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对所选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有些课程学生直接到企业去,边工作边学习。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用人单位学习期间,根据实际从事的工作,在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定题目,“真刀真枪”地做。在考核方式上,学院也改变以前一卷定终身的做法,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用人单位的绩效考核占30的比重。目前与学院签订订单式培养毕业生的单位已有15个之多。

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举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在开设联合新专业上做了积极的尝试。如智能建筑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综合应用新技术。学院与沈阳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内高职院校中较早开设智能建筑专业。该专业于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项目。由此而开展的《校企联合开设新专业模式的探讨》教改项目已被列为河北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省级立项项目。

“2+1”和“2.5+0.5”培养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学院就实行了“2.5+0.5”方案,即学生在基层实习半年,结合生产任务,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的教学过程,取得较好效果。2006年,学院还选择了地下工程与隧道专业实行“2+1”模式:前2年在校完成必需专业课的学习,提前预分到工程局结合现场和重点工程实习一年,以熟悉工程,培养能力,最后一年返回学校再予提高,进行针对性毕业设计。

管理模式

“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在“政府监督、社会监控、自我监控”的管理体系中,政府监督是导向,社会监控是保障,自我监控是基础。自我监督的作用表现为自律、自省、激励,能够更大限度地弥补不足,更正失误、鼓励创新,最终保证教学质量。多年来,学院和各系都专门制定有教学督导条例,每年组织专家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备课、教研室业务活动,学生学习风气、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教学管理等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质量等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学院还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委员会”,对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检查和指导;在校外聘请了有名望的资深专家对办学条件、教学投入、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及人才培养质量等独立地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向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以及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教学目标管理制为基本,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寓于教学目标管理工作中,坚持教学目标管理制度不动摇。通过教学目标管理,进行动态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管理的PDCA循环。在开展教学目标管理活动中,坚持“质量出自计划”的教学管理理念,将教学计划工作放在教学质量管理的首位,通过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管理目标。在实施中及时加强教学检查(特别是期中检查和期末检查)、监控和评价。

打造品牌――求优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其最终目标都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影响教学质量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师资。专业建设中最应强调的重点是师资建设、以及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

以“双师”为师资建设理念

从“双师”和“名师出高徒”的教育管理理念出发,学院提出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造就名师”的思路,采取培养、引进、稳定、整合相结合的方式,师资队伍水平大幅度提高。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采用自培、引进等多种方式增加高层次师资规模。截至2006年底,教授达到26名、学科带头人16名,专业带头人30余名。

二是学历结构大大改善。到目前为止,博士后2名,博士8名,博士和在读博士后占教师总数5%,硕士占教师总数的75.6%。

三是双师队伍形成规模。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到2006年底,80%的教师达到“双师”要求,60%教师持有工程师、监理师、经济师、会计师、建筑师、物流师等多种证书。

四是教师的科技成果明显增多。近两年,获得各种奖励56项;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科研学术论文525篇,其中,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80篇(其中被SCI、EI、ISTR收录论文20篇)。

课程建设力争形成“重点群”

在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基本形成“重点群”。具体措施:

一是“测量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课,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在理论教学中通过案例法教学和形象教学融思维能力与工程实验能力的培养于一体,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工程项目加强实验锻炼等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测量工程”、“隧道工程”已成为国家级精品课。

二是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力学系列课,建立“以知识板块为主线,加强工程应用”的教学内容新体系,通过“保、删、增、合”等措施,使教学内容“精、新、强、宽”,改“整齐划一的教学”为“按大类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开设创新性讨论课,探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课教学试点等。另外,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目前,“理论力学”和“土力学”课程被评为部级优秀课程。

三是对“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基础课除通过开发(或利用)CAI课件(或制作电教片)加强形象教学外,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面上还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工程制图”课教学中融计算机绘图、构形设计与传统的工程制图于一体,按知识模块组织教学;“工程测量”课教学中开展经过劳动部认定的测量工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以新结构、新规范为依据拓展教学内容,增加了“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等新结构的教学。

四是对工程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系列课,以“四新”即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法规(规范)为主线,并结合交通土建工程技术经济特点,对传统经济模式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五是毕业设计教学中结合学校承担的公路、桥梁勘察设计工程测量选题,采取派出去(即派学生到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结合对方的设计任务,由对方派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开展毕业设计)和请进来(即聘请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来学校指导毕业设计)的方式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在指导过程中,采取答辩检查、毕业答辩、校督导组答辩抽查的室(系)、校三结合的毕业设计检查考核新模式,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以“一流”为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交通土建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有亚洲第二、国内第一的智能建筑实训中心,同类院校中水平最高的无线远程道桥健康检测中心,进口了一大批具有当代最新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与设备(设备总值1000万元),实训中心和建材实训中心也具有先进水平。

校园文化――求实

通过政策导向,合理配置人才

各工程局都承担着繁重的铁路交通建设任务――钻山沟、住帐篷、工作流动性大、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因此,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十分突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铁路基建工程技术人才的基地,毕业生基本上面向铁路工程局铁路施工第一线。因此,解决需求与培养输送的矛盾,是学院工作重点之一。

针对这一情况,学院积极推进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通过政策导向,合理地配置铁路基建所需人才。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学院与用人单位联系制度,让工程局直接参与招生就业计划的制订。学院成立了由20个工程局和工厂组成的校企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协调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就业事宜,从而提高了培养针对性和毕业生就业到位率。

二是根据铁路发展与改革需要,根据工程部门担负的任务情况,不断调整各专业的招生数量。长线专业有的暂时停招,有的减少招生数量;短线专业则尽力增加招生数量。

三是为工程局单独建立“人才市场”,每年都专门召开只有铁道工程单位参加的“双向选择”会议,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早见面,效果非常显著,“成交率”每年稳定在95%。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学院的毕业生能够在铁路施工第一线安家落户,建功立业,主要得益于严格的实践教学和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学院平时对学生的管理培养,注重和坚持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所学专业与国家铁路需要紧密结合;科学灌输与自我教学紧密结合;把艰苦创业志在四方教育、热爱铁路建设事业的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使其在大学阶段牢固树立为祖国铁路建设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思想。每年新生一入学,学院就注意上好“三堂课”:一是铁路行业和所学专业教育;二是严格的新生军事训练;三是艰苦创业,志在四方校风教育。学院还建立了以铁路各工程局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基地,结合课程进展、毕业设计、毕业实习,适时地组织学生到铁路建设工地同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一道钻隧道、架桥梁。

第4篇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

从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的开通情况来看,一部分的线路雷击事故还是较为频繁的,雷害导致的跳闸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铁道运营里程的快速发展,重载以及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从而减少因接触网发生雷击故障而造成的事故发生,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我们可以利用电气化的几何模型来分析回流线对于接触网雷击的屏蔽效果,并通过仿真软件分析雷击回流线的时候接触网上所感应的电压。并深入研究高速铁路 AT 供电的方式以及接触网避雷线的保护情况,从而推导出高架桥单线与复线铁路的避雷线设计高度。

一、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应考虑牵引高铁线路的结构等级与所经过的地区的雷电灾害频率,所经过的土壤所含电阻率与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情况,共同来设计牵引系统所进行的防雷设计。欧洲率先就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之一,它对雷击的接触网造成了牵引性的供电系统灾害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设计的标准是一年时间之内 100千米牵引网将会遭受雷击的次数来做为评定的标准,只是采用牵引变电的配带综合性自动重合闸与避雷器来限制雷电电压过高,避雷器不能够减少因雷电的侵入而减少损害接触网的次数,只能够对接触网的过电压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无论是对于欧洲的气候条件还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考虑高铁的接触网进行有效的避雷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国内接触网防雷接地设计的概况

我国铁道接触网的防雷设计主要是依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与《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来进行规定的。根据雷电日的数量来分为4个等级管理区域:年平均雷电日在20d及以下地区为少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20d以上、40d及以下地区为多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40d以上、60d及以下地区为高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60d以上地区为强雷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规定重污染或是重雷区以及高路基、隧道口等重要的地段接触网应该增设氧化锌避雷器。接触网中的防雷设备主要是指接触网上所安装的避雷器,为了减少对综合接地系统上其它电气设备的影响。

三、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的措施

(一)接触网安装形式

现有高速铁路一般是采用AT供电方式,AF线与PW线安装位置,此时的PW线安装位置在AF线下方。采用电气应为:几何模型与先导发展模型的应计算该安装形式下的接触网线路来直接减少落雷的闪络概率,将它调试为自然雷中的90%为负极性。雷击闪络的次数和线路的暴露宽度 D( I)以及地闪密度是息息相关的。再乘以地闪密度即可以求出线路的年雷击闪络次数。PW线位置提高后还可对AF线与T线产生屏蔽,AF 线与T线直接落雷的次数将会大大的降低,但PW线落雷的雷电流幅值较高的时侯还是会造成AF线与 T线绝缘子的反击闪络,另外AF线与T线绝缘子仍存在雷电感应闪络的可能。

(二)合成绝缘子的采用

雷电所造成的接触网重合闸失败,将会导致供电的停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绝缘子受到了工频续流电弧烧蚀后的炸裂、破损,线路绝缘不能自行进行恢复,重合闸就会失败。如上所述,为了防止绝缘子的烧蚀损坏,一定要防止线路闪络与工频电弧建立。目前,我国输配电线路中所采用的绝缘子有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与合成硅橡胶绝缘子,线路所具备的重合闸条件,而非瓷绝缘子烧蚀后的伞群已是完全脱落的。合成绝缘子在工频电化烧蚀之后,硅橡胶材料的成分将会发生变化,材料中遇热的易分解成分完全挥发,合成的绝缘子对提高线路 重合闸成功概率有一定的优势,并不能够完全解决线路的防雷问题,建议作为其它主要防护手段的辅助手段规避。

(三)接触网防雷接地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对于国家级的会堂、大型展览与博览建筑物、国家级档案馆的重要给水水泵是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应该划为第二类的防雷建筑物。对第二类的防雷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应接地设置,相应同时设定方闪电感应、内部防雷、电气与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装置建设,雷击时都会成为雷电流的引下线路。当采用综合性的接地系统时,综合性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能够大于1欧姆,在综合性接地施工的过程中要及时施工完成,还应实测接地的电阻,如果达不到建网的要求,应该采取可靠有效的降阻措施。

四、结论

鉴于高铁的雷电防护问题它从原理上是无论采用何种措施,都只能够减少雷电所引起的故障概率或是跳闸概率,AF线悬挂的采用合成绝缘子,应认真做好接触网的防雷接地措施。我国目前的规范都只有相关的措施要求,但是没有接触网系统的耐雷水平与跳闸率或是故障率等具体的规避标准,防雷设计的深度不容易把握。总而言之,建议完善我国高铁的接触网系统的耐雷水平、跳闸率或是故障率等具体指标,应积极设定科学合理的规避方针,铁路综合性接地系统便是极好的雷电引下接地装置,应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 冯金柱.世界电气化铁路概况[J].世界铁路,2003,(3) :14-15.

[2] 于增.接触网防雷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1,1:89-94.

[3] 梁曦东,陈昌渔,周远翔.高电压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靖.牵引网雷击跳闸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

[5] 范海江,罗健.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研究[J].铁道工学,2008,8(119):1006-2106.

第5篇

(①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昆明 650500;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昆明 650051)

摘要: 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涌现出很多关于地下工程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地下水的布局以及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来分析地下水渗流-应力耦合的效应影响。

关键词 : 地下水;地下空间利用;岩土体;效应

中图分类号:TU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77-02

作者简介:王帅(1984-),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基础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工程难度越来越大,伴随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研究表明,在地下施工过程中,存在地下水渗流场和地应力场耦合作用问题,主要表现在岩土的变形引起岩土渗透性能的改变,导致流体孔隙压力发生改变;流体孔隙压力的改变使得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同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大量的地下工程研究和实践表明,在地下岩土体开挖中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地下工程地下水及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吸附水或称约束水;另一种为重力水。而重力水与岩土体的作用是工程实践中考虑的重中之重。

1.1 对岩土体的力学作用 ①岩土体接触面上静水压力分布。在多孔介质中,渗流对某一接触面上的静水压力,服从流体的静水压力分布,即任一点上的静水压力p为:p=rwh。式中,rw为水的容重;h为计算点的水头。②骨架间渗流作用力。颗粒表面上的力一般可概括为两部分:一是垂直颗粒周界面的水压力;二是与颗粒表面相切的内摩擦角即切力。这两个力的合力fo称为渗流作用力。该力作用在每个颗粒骨架上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如果考虑体积为V的土体,则可将其中各颗粒骨架所受的力fo求和后再除以体积V,即可得到单位土体中颗粒骨架所受的渗流作用力:

1.2 地下水对岩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对岩土体强度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①地下水通过物理的、化学的作用改变岩土体的结构,从而改变岩土体的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值;②地下水通过空隙静水压力作用,影响岩土体中的有效应力从而降低岩土体的强度;③地下水通过空隙动水压力作用,对岩土体施加一个推力,即在岩土体中产生一个剪应力,从而降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

2 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基本理论

2.1 渗流场主要方程

2.1.1 平衡方程 根据渗流场中微元体的平衡可推得空隙流体的静力平衡方程即:

3 实例分析

3.1 工程简介 某市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北土城东路站区间隧道在设计里程范围内下穿小月河及樱花西桥。小月河自西向东横穿樱花西桥,河床两侧为浆砌片石挡墙,河床底部为素混凝土基础;隧道走向与小月河的一致,地层从上之下一次为:填土、粉质粘土、粘土夹粉细砂等。由于小月河对地层水的补给作用,此段地层含水饱和,水位埋深为3.2~4.8m。

3.2 桥基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3.2.1 计算模型 为了计算建模方便,计算模型中未考虑降水井模型,而是采用等效的方法来模拟降水效果。

3.2.2 分析结果 ①水位下降10m时,可降至隧道底部,达到设计要求,此时地表最大沉降为21.37mm,桥基最大沉降为19.56mm,地层和桥基的变形基本一致,桥基之间的差异沉降不到2mm,相对控制标准而言,累计沉降?燮40mm,差异沉降?燮10mm,降水期间桥基没有安全隐患。②计算分析表明,在该地层中,每降水位1m,引起的地表和桥基的沉降值约为2mm,实际降水深度变化时,可以根据此进行重新估算,降水所引起的差异沉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③通过与实际的监控测量数据比较,分析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及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所取得的分析成果为施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

4 结论

通过实例的验证,我们可以知道,地下水的渗透对隧道施工的重要性。对于地下工程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特别是地下工程的时空效应,地下工程群洞效应的研究,地下工程的耐久性等。只有这样不断的研究才能形成更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吴波.城市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2008:118-120,131-133.

[2]黄家祥,张晓春.城市地铁工程的地下水问题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7,11(1).

[3]纪佑军,等.考虑流-固耦合的隧道开挖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1,32(4).

[4]鲁志鹏.考虑地墙渗漏影响的地铁基坑安全性状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2).

[5]王国权,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9,7(1).

[6]杨宇文,等,非饱和土的流固耦合理论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7]梁冰,等.低渗透地下环境中水-岩作用的渗流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5).

[8]介玉新,等.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原因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07,21(2).

[9]庄乾城,等.地铁建设对城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4).

[10]毛邦燕,等.地铁建设中地下水与环境岩土体相互作用研究[J].人民长江,2009,40(16).

[11]文全斌.地铁施工中关于地下水治理问题的分析[J].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2009(4).

[12]王建宇.对我国隧道工程中2个问题的思考[J].铁道建筑技术,2001(4).

[13]张向霞.考虑渗流应力耦合的地基变形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12).

[14]朱洪来,等.流固耦合问题的描述方法及分类简化准则[J].工程力学,2007,24(10).

[15]刘云贺,等.流体-固体瞬态动力耦合有限元分析研究[J].水利学报,2002(2).

[16]刘庭金,等.水位下降对地铁盾构隧道的影响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8.

[17]张琳.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计算[J].TRANSPORT STANDARDIZATIONG.1 HALF OF MAY,2009(196).

第6篇

关键词:岩溶地区 工程地质 勘察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作用时,以化学溶蚀为主,水的机械作用冲蚀、潜蚀等为辅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的总称,也可叫做喀斯特。因为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喀斯特地貌。目前许多的研究者已经对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在岩溶地区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在进行工程勘察时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虽然工程技术人员在勘察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是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繁杂多样,地质勘察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岩溶地基的类型

岩溶在发育的过程中,可溶岩的表面常常会出现石芽、溶沟,并且表现的参差不齐,在底下的溶洞又常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岩溶的覆盖土层又受到溶水动力的变化而产生开裂、沉陷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的方面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因此,对岩溶地基的类型加以区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按照碳酸盐岩出露条件和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可将岩溶地基分为以下三种:

1.1埋藏型的地基

在碳酸盐岩之上覆盖着的厚度大小不一的非可溶性岩,当其厚度和强度能够支撑起建筑物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对于下部所发生的岩溶情况可不加以考虑。

1.2型的地基

型主要指的是由于地表只有较少的植被和土层覆盖,碳酸盐岩大部分在地表的情况。按照具体的情况细分,它又可以分为石芽地基和溶洞地基。

石芽地基:它所形成的的原因是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碳酸盐岩,在节理、裂隙溶蚀的扩展作用下形成的。这种石芽主要分布在山岭的斜坡上、岩溶洼地的边坡上和河流谷坡,石芽的表面表现的非常陡,而且溶沟和溶槽的深度有超过10米的,且与下部的溶洞裂隙相互连在一起。这就大大的导致了地基的不稳定,加重了施工的困难。

溶洞地基:它主要是由溶洞顶板的稳定性来决定的,而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又主要是由岩石的性质、顶板厚度洞内充填情况以及溶洞形态和大小等决定的。

1.3覆盖型的地基

根据碳酸盐岩所覆盖的泥土,如风成黄土、残坡积红粘土等的厚度大小,可分为深、浅两种覆盖型。这种类型的存在对地基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塌陷、不均匀沉降等,要稳定地基需从建筑荷载和土洞的共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2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现状

在进行岩溶地质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本身岩溶发育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用随着桩基础,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在面对这些麻烦时,不少的方法和经验在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总结下得以形成。比如,对于弹性体内存在的孔洞,受双向均匀应力场作用所形成的应力集中现象,有的学者采取用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进行对溶洞的分析。有的学者和专家通过对覆盖型岩溶区的桩基础进行分析,找出适合建筑工程稳定性的最佳方式。这些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出现,在对于我国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上,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合理的勘察方法。

3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方法

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非常的复杂,在进行勘查工作时,已经不能单凭槽探、坑探等传统的方法进行,只有在详细的了解岩溶地区的不同情况下进行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的的过程中,必须先进行地质的勘察。那么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进行勘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3.1采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用来探测识别目标物的整个发展过程的一种技术,主要运用电磁辐射的理论,将远距离的目标物辐射成电磁波信息,经过探测器的接受,传到地面的接收站,最后由接收站加工成具体的图像或数据资料。这个过程综合应用了现代物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和地学规律的相关原理。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范围的将岩溶地貌形态显现出来,而且遥感图像能够从宏观上具体真实的将地表特征和地表的现象的关系显示出来,特别是在对岩溶层组划分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特别的适用。

3.2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到工程地质的勘察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节省成本费用以及加快勘察工作的进度。它主要是对岩溶场地的各种参数进行详细的地质解释,因为人工的或天然的物具具有一定的“透视性”。这种方法也可以简称为“物探”技术,适用于地面、地下的测量和地下与地面之间的洞穴的测量。

3.3采用静力触探技术

静力触探技术的应用,可以精确的确定软土、粘性土以及砂类土的承载力,特别适用于对覆盖型岩溶工程的勘察。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这种技术主要是用来查明第四系的覆盖层中的隐蔽土洞的有无、规模、位置和疏松裂隙带的分布、范围。静力触探技术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代替物探技术,在探明隐蔽土洞和扰动土层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

4结论

综上所述,对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进行有效的勘察是非常有必要的。岩溶地区的喀斯特发育状况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它的不确定性及隐蔽性加重了技术勘察上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时,我们必须针对具体的工作情况,在现实的地质地貌条件下,结合相应的地质勘察技术,详细的了解和地岩溶的相关变化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但是,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会出现,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以前我们从来都没有遇见的,用现有的技术也无法加以解决的。面对这种情况时,只有不断地加强技术方面的更新以及寻找出新的技术方法,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专利数据库 中国标准数据库 国外标准数据库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 Springer期刊数据库共找到 10 条

[1] 李东,肖涛.新形势下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A].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2] 林济南.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探讨[A]. 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6

[3] 蔡少峰,朱光喜,韩永琦.瞬变电磁测深法在铁路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A]. 2006年铁道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4] 张举贤.浅谈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对物探的配合[A]. 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 2006

[5] 甄秉国.青藏铁路羊八井隧道出口水害工程地质勘察及治理[A]. 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6] 梁水泉.梁场选址、软土地区移梁基础处理初探[A]. 中铁五局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施工论文集[C]. 2010

第7篇

关键词:PDCA循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划

作者简介:鲍学英(1974-),女,宁夏中卫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教授,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恩茂(1968-),男,甘肃庆阳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12097)、兰州交通大学校教改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GSGXG110)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25-03

一、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开展特色专业点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其主旨在于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支持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2]兰州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于2010年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铁路高校和较早设置的工科大学,我校从建校之初就肩负着西部铁路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任;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

2001年6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建设。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西部特别是西北路网规模加快扩充,敦煌、嘉蒙、西延、神延、太中银、哈木、精伊霍、兰渝、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藏铁路延伸线等相继建成或在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支撑条件。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西部“筑路期”的背景下,为了发挥区域行业高校特色专业的比较优势,面向西部艰苦地区铁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确定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3]

二、规划及实施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能建立起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到反馈、改进,形成自成一体的管理体系[4],这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设与管理来说,是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用“PDCA”循环进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如下:

(1)计划(P)——调查社会行业需求,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详细的教学计划。

(2)实施(D)——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并付诸实施。

(3)检查(C)——评价实施的结果,可通过社会反馈、企业调查、学生考核等手段,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处理改善(A)——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于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纳入人才培养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

2.实施措施

(1)教学计划。在深入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勘察院、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中铁七局等企业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反映特色,努力汲取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安排上既要体现大土木工程技术背景,又要体现西部地区和铁路建设的特色,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甘肃省特色专业,教学计划在特色人才培养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设置了“铁道概论”、“交通土建工程结构”、“交通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等特色课程,体现了铁路特色和优势。同时,着眼于向公路、建筑工程、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与项目管理方向拓展,保障学生在较宽的领域中领悟到大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向社会输送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师资队伍。目前校内在册的专业教师人数共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 9人,助教1人。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有35人次取得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执业资格,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概预算、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结合青藏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公路的建设,有80%以上教师参加了相关科研项目,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更好地适应了高等工程教育对师资培养的要求。还有教师走出国门承担了刚果(金)国家一号公路的改建设计、中石油土库曼斯坦专用铁路设计工作。专任教师大都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善于按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用工程质量事关重大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树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聘请20余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扎根西部、胜任工程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课程建设。课程安排侧重于“铁路技术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对铁路技术类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学生对所学工程技术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有效融合。按照“精简必修、增加选修、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单门课程建设转向重点课程群建设,“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被列为校级重点课程群,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立项方式开展系统改革与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从事国内外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着重将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教学内容注重删繁减旧,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普遍采用基于工程案例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性教学方法。“工程经济学”、“工程测量”、“交通土建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4门课程成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教师在教材编写、专著出版、毕业设计、教案讲稿、学生实验等方面注重铁路特色。王恩茂、鲍学英、顾伟红、祝连波等教师编写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安装工程概预算》、《铁路工程计价》等30余部特色教材,其中《铁道线路工程施工》、《桥梁施工》、《交通土建工程概论》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教学、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模块构成。

1)设立“创新教育”必修环节。学生需在四年大学期间完成32个标准学时的相关学习内容,通过相关考核且成绩合格后,获得“创新教育”两个学分。创新教育课由多个独立板块组成,借助开放式教学管理平台,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分析、制作、操作、发明等方式,完成创新教育课程的学习。学院制定了创新教育实施办法,从管理机构、竞赛组织、创新实验、论文撰写、学分认定等方面设有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障了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实施。

2)开展创新性实验,建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和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另建有甘肃省“土木工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以及工程管理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0000多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1500多台(套),总价值3000余万元,必修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以教师教改基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保障,以全国、省、校三级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申请创新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拟定实验方案、撰写科学总结报告,由教师根据实验及报告情况给出评分并推荐优秀报告发表到相应科技期刊上。其中,2011年王恩茂老师指导的“秸秆复合式保温墙体材料在农村地区的推广”项目获得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2011年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验”顺利通过验收,和课题组学生李信一起撰写的论文《论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在教学中的推广》发表在《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期上。2011年靳春玲、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分别获得甘肃省二、三等奖。

3)校企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先后与中国中铁、中铁二十一局、中铁西北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一局、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68011部队等单位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已建成1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4个校内实习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技术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4)组织开展专业交流及各类竞赛活动。2012年组织举办了首届甘肃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交流会,有来自8所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交流。连续多年举办算量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作品竞赛并取得包括国家铜奖在内的多项奖项。

(5)教学管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重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重视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土木工程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院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新办专业评估、重点课程群达标评估和教学督导等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与效果。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教学督导体系,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改革研究及校内各项评估、课堂教学调研、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教学文档的规范管理等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院对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教育等实践环节的管理制定有详细的管理办法。以制度的形式确保教授和副教授登讲台为本科生上课;严格执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究会议,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长期坚持学生评教与领导及同行专家评教相结合的评教办法。建立院、系领导听课制度。院、系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三次,对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予以分析和指导。完善考试制度和考试管理。考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为此学校制定了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制度覆盖试题(必修课建立试题库)、考场布置、监考、阅卷、存档的各个环节。

(6)社会服务。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从设立之初,就积极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1995年开始,工程管理系承担了“甘肃省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培训”、“注册建造师培训”、“甘肃省建筑与房地产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等培训任务,为提高甘肃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对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甘肃水利水电设计院、兰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铁路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及技术干部进行了工程管理知识轮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同时,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地方重大重点项目的前期决策论证、招投标评标、技术咨询等工作,对甘肃省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7)思想及身体素质培养。开展爱国爱路主题教育,激励学生投身到祖国的铁路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校园建成置有詹天佑塑像、青龙桥车站的“天佑园”主题教育公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肩负历史新使命”被评为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精彩一课”。在每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生恳谈会上,老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黄土高原安身立命无悔追求的动情讲述,新一代青年校友扎根西部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中青年教授、博士科研足迹遍布黄土沟壑、高原冻土、西部荒漠乃至无人区域的现身说法,感人至深,教育和激励着一届届毕业生,循着中国铁路建设先驱者的足迹,并以学校教师和优秀校友为榜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

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拔河、越野跑等各类体育比赛,开展以“了解西部、关爱西部、建设西部”为目的的兰州徒步行,开展“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野营远足活动。公共体育教学专门设立了“野外生存训练课”,教学内容包括山地定向越野、远足、沙漠旅行、高原野营等内容,每年至少举行两次穿越山地和荒原的长距离定向比赛,学生学会了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身心素质、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学生毕业时体育达标率为100%。这一专项选修课目为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实施效果

1.专业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2010年,工程管理专业顺利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水平评估,是全国第27个、甘肃省第1个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专业。2011年6月被评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我校是省内首家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在甘肃省按照一本进行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许多“985”、“211”高校的认可,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均接收我校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学科水平和专业排名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2.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具备了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类竞赛和各种考评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历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根据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很多单位都愿意吸纳我校毕业生,并采取“3+1”资助培养模式,使双方受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铁路局、铁路勘察设计院、中国中铁公司、中国铁建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技术负责人,专业毕业生在全国行业高校中自愿服务西部的比例最高。广大毕业生以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勤朴笃行,艰苦创业,在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太中银、精伊霍、兰渝铁路、玉树抗震救灾道路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为我国铁路特别是西北铁路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3.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及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达到60%以上,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1人入选“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1 人获“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3人获得教学优秀奖,4人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奖。

4.学科学位建设迈上新台阶

1997年,在“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下设置了“建设项目管理”方向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下设置“工程与项目管理”方向并招生,2008年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自主设置了“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单独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取得“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并于2011年开始单独招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EB/OL].http://,2007:1-26.

[2]刘长久.特色专业建设与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5-28.

第8篇

【关键词】新奥法;施工原理;工程;应用

1.新奥法简介

1.1新奥法的概念

所谓新奥法,就是奥地利隧道施工新方法的简称,英文为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简写NATM,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L.V. 拉布西维兹、米勒-菲切尔等隧道专家提出的一套隧道施工理论和方法,它迅速为各国工程界所接受并获得广泛的应用。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的的理论,充分利用岩体的自支撑能力,结合现代量测监控技术,采取柔性支护的手段来达到隧道或巷道的稳定。

1.2新奥法的发展

新奥法与传统矿山法都属于钻爆法,它最早是应用于隧道工程。拉布西维茨1934年尝试在地下工程中使用喷浆支护。在1942~1945年建造的洛伊布尔隧道中首次采用了双层薄衬砌。1948年,他提出了量测工作的重要性。在1953~1955年修建普鲁茨-伊姆斯特电站的有压输水隧洞时,按拉布西维茨的建议采用锚杆支护而获得成功。1963年拉布西维茨将这种施工方法正式命名为新奥法。1964~1969年他又提出了在岩石压力下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强调采用薄层支护,并及时修筑仰拱以闭合衬砌的重要性。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推广,新奥法日趋成熟,在山岭隧道中被普遍使用,并已广泛用于其它岩土类工程。中国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推广喷锚支护,到80年代新奥法已被广泛采用于矿山井巷、隧道等工程。

2.新奥法施工原理和技术

2.1新奥法的岩体力学原理

传统矿山法依据的是“松弛载荷理论”,该理论是泰沙基和普罗托奇雅可诺夫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它认为,稳定的岩体有自稳能力,不产生载荷;不稳定的岩体则可能因松弛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承,作用于支护结构的载荷就是围岩松弛范围内可能坍塌的岩体的重力。而新奥法依据的是“岩承理论”,该理论认为,围岩稳定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限制,则围岩仍然能够进入稳定状态[1]。可见,这种理论非常重视过程和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是其基点。

2.2新奥法的支护技术

与新奥法的力学原理相适应,新奥法摈弃了刚性支架的大量使用,如木支架、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支架、钢支架、整体混凝土支护和砌石支护这些靠支架强行支撑松弛围岩的传统支护方法,而是采用柔性支护来加固围岩,如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锚网支护、锚喷联合支护、锚杆注浆支护、锚喷网联合支护等,并且要恰当掌握支护时机,支护结构尽量形成闭合的薄壁圆桶结构,可以和围岩一同产生有限的变形以释放应力而获得更高的自承能力。新奥法把岩体既看作产生载荷的原因也看作主要承载结构,支护结构和岩体要形成统一体并共同发挥承载作用。

2.3新奥法的量测技术

新奥法是掘进施工由经验和定性走向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工程的地质、规模和施工要求,要制定合理的量测计划和确定量测项目。量测项目主要有位移、应力应变、接触应力等三大类。可以采用水平仪量测围岩表面垂直位移和地面沉陷,用伸长计量测围岩在不同半径处的变形,用收敛计量测收敛变形,用压力盒测定接触应力,等等。通过记录、整理、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围岩的稳定性分析,用于调整施工方案或指导施工,故而新奥法是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方法。

3.新奥法施工

3.1新奥法施工原则

新奥法的施工原则可以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少扰动”就是在进行掘进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因此,要优先选用机械开挖,如单臂掘进机、全断面掘进机、掘锚支综掘机。采用钻爆法时要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控制循环进尺和及时支护。

“早喷锚”是指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使围岩的变形进入受控状态,既可防止围岩松弛坍塌又允许适度变形以产生自承能力。若围岩稳定性较差时可以采取超前支护。

“勤量测”指采用量测仪表来量测围岩位移、应力应变和接触应力等,通过数据来分析围岩的稳定性或变化趋势,以便调整开挖方法、支护方法等。

“紧封闭”是指尽量采用喷锚支护,避免围岩暴露而致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要适时对围岩施作封闭性支护,使围岩和支护结构处于良好的共同工作的状态。

3.2新奥法施工程序

新奥法施工程序如下图:

4.新奥法在各种工程中的应用

4.1新奥法在井巷工程中的应用

新奥法由传统矿山法演化而来,是传统矿山法的推陈出新。井巷掘进在矿山工程中占40~60%,对矿山的生产、安全和开采成本影响很大。在矿山井巷工程中,有些使用期很短,如矿块天井、凿岩巷道、拉底巷道、装矿巷道等采切工程;有些使用期较长,如主副井、斜坡道、通风井、主溜井、主要硐室、石门和阶段运输平巷等开拓工程。对于采切工程,一般采用传统矿山法施工就可。对于开拓工程,尽量采用新奥法施工,但要求明显比隧道低。

矿山巷道除特殊情况下一般采用直墙拱顶,多数不设仰拱不闭合。除了主副井外,由于巷道断面较小,很少采用再砌或再喷混凝土的复式支护。多采用钻爆法开挖,有条件时可采用掘进机开挖,岩层极为松软时可以人工开挖。钻爆法施工时一般分掏槽眼、辅助眼和周边眼,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按照掏槽眼——辅助眼——边帮眼——底板眼的顺序进行微差爆破。根据围岩的稳定性和地压力的大小,用工程类比法确定初选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一般用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锚网支护、锚喷联合支护、锚喷网联合支护等。在施工中,根据量测监控的数据来分析判断初选支护方案是否恰当,用逼近法或抽稀法来调整以找到最佳支护方案。迄今为止,依据岩体力学理论计算而得出的锚喷支护方案仅供参考。大姚铜矿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锚喷网联合支护掘进阶段运输平巷,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4.2新奥法在采场中的应用

新奥法提出的岩承理论和柔性支护理论,在采场地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非金属矿山还是金属矿山,只要采取地下开采,都需要处理采场地压问题。在地采矿山中,特别是采用空场法和采后充填法来开采水平和微倾斜矿床、缓倾斜矿床或倾斜矿床,都会面临采场顶板控制问题。在顶板坚固性和稳定性差的时候,常常采用系统锚杆、锚网联合、锚杆桁架、锚带网等支护方法来处理顶板或局部不稳的地方,以保证回采期间顶板的稳定和采场安全。在露采时,常常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锚网、锚索等支护方法来加固边坡或平台。其实际效果往往远胜木桩、挡土墙和砌石加固,且造价更低。

4.3新奥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新奥法起源于传统矿山法,成就于隧道工程。由于隧道工程断面较大、长度较长、穿过的岩层较复杂、要求更高,是新奥法应用最彻底的领域。从开挖方式上,隧道掘进可以采用钻爆法、全断面掘进机、盾构法等多种手段。钻爆法时可以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施工,尽量减少开挖对围岩的破坏。如围岩稳定性较差,开挖前可以采用锚杆、小导管或管棚超前支护[2]。从支护手段上,隧道初期支护可以采用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锚喷联合支护或锚喷网联合支护,并且往往做成封闭的薄壁圆桶结构(设仰拱),并进行注浆封水或导管排水,还常常进行二次衬砌或复喷混凝土支护(起安全储备和美观作用)。如地压过大时,可以采用钢纤维、钢拱架或钢筋格栅混凝土支护。大箐隧道采用钻爆法正台阶施工、锚喷初期支护、模筑钢筋格栅混凝土二次支护的方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4.4新奥法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新奥法在公路工程中也有广泛应用,在开挖深路堑、处理高陡边坡、稳定路基方面都发挥作用。对稳定的石质边坡,可以进行喷浆覆盖以防止风化;对不稳定的石质边坡,可以采用沙浆锚杆加固,可以用锚喷加固,可以用锚网加固并防止落石。还可以用位移量测和变形量测手段来分析高陡边坡的稳定性,可以用长锚索来加固边坡或填方路基。在昭待公路的修建过程中,用长锚索来加固边坡或填方路基得到大量使用。

4.5新奥法在其它工程中的应用

此外,新奥法在国防工程、水利工程、水电工程、地下铁道、地下建筑都有一定的应用。重要的地下弹药库和地下军事基地都使用新奥法施工。蔓湾水电站左岸的高陡边坡坍滑治理就大量采用锚喷支护和预应力锚索支护而取得成功。新奥法的二次支护方法在地下建筑和地下铁道建设中也被大量采用。

5.新奥法施工的注意事项

当然,新奥法也非万能和唯一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矿山法,它的施工技术更复杂,设备要求更高,成本也更高,施工速度更低,而且,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复杂或软弱地层中,不适于新奥法施工。在下列情况下,不适于或需要采取适当的辅助措施才能进行新奥法施工:①涌水量过大的地层;②因涌水产生流沙现象的地层;③围岩破碎使锚杆钻孔和插入都极为困难的岩层;④工作面不能暂时稳定的岩层;⑤沙石、碎石、沙砾层[3]。

6.结论

新奥法将岩体力学理论和工程施工紧密结合,从开挖、支护和量测监控的系统的思维出发,确保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有很广很强的适用性。随着锚杆材料、喷浆工艺技术、光爆技术、量测技术等的发展,新奥法将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施工成本会不断降低,施工速度会不断提高,而施工质量和安全却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于书翰,杜谟远主编.隧道施工[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第9篇

关键词:地铁轨道;钢轨;轨枕;道床 ;围护结构;辅助铺轨基地

轨道是地铁确保良好运行的先决条件,满足列车自动驾驶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列车自身的重量,运行过程中的动荷载对于轨道的强度、稳定平顺性和弹性也是具有相当大地考验的。而且,钢轨的铺设也要做到与道岔和道床保持一定的绝缘性,确保通车以后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但是,具体的地铁轨道施工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和探讨一下。

一、地铁轨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地铁轨道的施工是至关重要的,轨道铺设的精确性对于工程质量的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整个工程的“轨通”时间也主要受制约于轨道的施工。通常,轨道的构造主要由钢轨、轨枕、道床、联接零件、防爬设备、排水沟以及边坡组成。那么,地铁轨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非就是在于这些构件质量、施工环境以及一些人为等因素。

1.1 钢轨的性能和焊接:

钢轨是地铁配件的主要标志,对于其型号和性能的合理运用和掌握,是对地铁轨道施工质量的一个保证。而且,钢轨的焊接也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务必将钢轨段之间合理的焊接以达到各项力学指标,并达到使钢轨连接部位具有与标准钢轨段一样的连续的滚动平面的目的。钢轨以每米的标准重量可分为重轨与轻轨两种,它在地铁中的功用是满足列车自动驾驶,并承受传递列车自身重量和行驶带来的动荷载,所以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对于使用钢轨的性能指标的判定必须严谨。然而,焊接钢轨的工作在实际中总是会各种各样的缺陷,诸如接触焊不良引起钢轨断裂、铝热焊不良引起钢轨折断、气压焊不起引起钢轨断裂等等,这就要求施工方雇用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焊工,做到施焊前熟悉焊工岗位职责、熟悉焊接技术措施、严格作业施焊,以确保钢轨焊接工作的合格完成。

1.2 轨枕的铺设:

轨枕的功用主要在于支承上部的钢轨,保持钢轨的几何位置和方向,将钢轨所承受的巨大荷载传递给下部的道床,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比较平顺连续的滚动面。这就要求轨枕要具有一定的刚度、弹性和柔韧性,四两拨千斤,以自身的变形缓冲上部荷载对它的冲击和破坏。虽然,枕木的优点很多,但是现行国内轨道施工最常用的还是钢筋混凝土轨枕。混凝土枕轨以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式和双块式两种,其中双块式最常用且被视为是一种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相比较木枕而言,它的稳定性好,工作寿命长,养护需求较少,材料损失率低。缺点在于造价高昂且施工条件具有局限性,如在不稳固的特殊路基处、冬季冻胀地段和铺设道床条件复杂的地段都不宜采用。由于制作构件的材料、加工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存在,枕轨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使用中出现裂缝、弹性不好、质量过大等等。似乎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尽量减少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从根本上讲,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的。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的精确性,配备合格的施工技术工作人员。轨枕铺设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艺流程,主要是进行研究论证、设计优化、再设计、审核批准几个阶段,然后最终确定现场的技术交底。这一过程要注重科学合理性,然后由项目总工程师审核交由技术负责人员向施工队伍技术交底,确保施工队伍掌握施工要点,保质保量进行施工操作。

1.3 道床的铺设:

道床铺设于轨枕和路基之间,主要功用是支撑轨枕,将来自列车和轨枕自身重量以及列车运行中的动荷载均匀传递给下部的路基上,以避免过大的荷载对于路基的破坏,使得列车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道床分为有砟道床、沥青道床和混凝土道床三类。道砟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利用块石之间的空隙和相互作用力,使得轨道具有一定的弹性,很大程度上缓冲了列车自身重量的荷载和运行过程中的动荷载,轨道的使用寿命也会得到延长。而且,道床与轨枕之间保持一定的摩擦力可以稳固的保持轨枕的既定位置,防止轨道的偏移和胀轨,避免导致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地铁轨道大部分采用整体式、支撑式的道床,此种形式的道床又可分为换铺法和直接铺轨法。整体道床是沿着隧道方向逐段施工的,问题随之而来。第一,整体道床在浇筑混凝土时预留缝的位置不对,就有可能致使由于整体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道床开裂。施工工程中可以考虑将预留缝留置在与隧道结构缝同一平面上。第二,在实施道床混凝土浇筑时,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可能由于与钢轨的碰触原因,导致整体结构变形,施工质量大大受损。因此,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必须与钢轨置离,独立搭设、拆除。第三,由于浇筑混凝土要进行水化作用和凝固成型过程,浇筑混凝土过厚、水化作用时间不足,导致道床施工质量不良,降低设计承载能力。故而,浇筑混凝土要进行适当的分层,通过特疏的施工工法进行分台阶浇筑,并合理振捣振实,以便发挥成型后最大的承载能力。整体道床的现场工作面很小,而且工序复杂繁多、相互之间的干扰大,所以必须按照《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加强调度指挥,合理有序地流水施工。

1.4 基坑的围护结构:

地铁基坑的维护结构主要分为工字钢桩围护结构、钢板桩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深层搅拌桩挡土结构、SMW桩五类。工字钢桩围护结构主要适用于地质比较疏松的地下环境,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较大,不宜在居民区附近施工。钢板桩围护结构的强度好,桩与桩之间连接起来构成连续桩墙,可以有效隔水并能多次反复使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多采用机械泥浆护壁钻孔,适用于在居民区附近施工,原因在于它这种施工工艺恰恰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深层搅拌桩挡土结构是利用搅拌机械将混凝土和地基土拌合,浇筑成桩,作为阻挡基坑边坡的挡土结构,连续的深层搅拌桩也可以起到隔水作用。SMW桩构造比较简单,利用型钢布置围护结构,隔水性好,且施工进度快,节省材料。地铁基坑的围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桩体变形。桩体的水平位移变形对于轨道的施工可能是致命的,对于桩体水平位移变形的检测事关重要。首先要做好监测点的布点预案。继而再做检测点的的埋设工作并提出合理的技术要求。

1.5 辅助铺轨基地的布置:

辅助铺轨基地的主要作用是扩大轨道施工的工作面,施工现场中我们可以寻求合适的地点加设辅助铺轨基地。辅助铺轨基地的设置非常关键,涉及的因素很多,如地铁线长、施工工程环境和施工工艺水平等等。一般将辅助铺轨基地设在场地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段,如停车场。为了更进一步便于施工,我们尽量将辅助铺轨基地设置为沿轨道线路方向的规则矩形。在辅助铺轨基地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它包括以下几个区域:材料堆放场、材料加工区、办公生活区和轨排组装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场地大小合理分配和布置各个区域。完成以上工作,后续工作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结语

承包地铁的施工单位在轨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地铁轨道工程自身具有特殊性,不同工程就有着不同程度的施工难度。但是,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和未来,不论施工过程中遇到何种困难,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被新工艺、新技术所攻破。

参考文献

[1] 蒋全;《武广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中南大学,2007.12

[2] 周厚联,李金良,丁淑霞;《北京地铁5号线宋家庄停车场轨道铺装施工技术》;《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 第十期

第10篇

【关键词】铁路工程;现场管理;施工技术;安全控制;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10年12月22日,我国的宜万铁路在恩施举行首发仪式,这标志着全长377公里,总投资额225.7亿元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这段铁路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历经7年的修建,完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难度铁路工程,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的铁路建设已位列世界前列。铁路工程施工是非常复杂而且繁琐的过程,对施工中现场的质量和施工安全要严格控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铁路工程中,不仅仅要做好预防,同时还要注意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理早确认、早检查早监督,通过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手段的加强,才能保障铁路施工工程的质量达标和施工现场安全。

二.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分析。

1. 安全生产。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施工中最值得引起注意的因素。安全生产的提倡和落实,不仅仅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同时对于提高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有积极作用。

在进行铁路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安全分析评估,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对安全评估结果和处理措施要记录在案。同时,要在施工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通过购买保险,分散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对各施工部门的组织架构进行明确,健全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对安全目标责任要明确到专人负责。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立宣传栏,对施工现场有关生产的安全规范和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等资料进行宣传教育。在组织设计中,要建立紧急事件处理流程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急处理措施。施工前,要加强对特种操作从业人员的技术考核和上岗证明的查验,要做到人、证相符,对特种从业人员要按要求进行体检和年审。铁路施工技术人员要将施工工程有关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交底时,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对特别的安全事项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铁路施工单位要健全安全监管检查制度,要组织至少每月一次的安全检查,对每次检查结果要进行记录,并做好存档。 安全监管机构要组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技术培训,对培训内容和教育情况要进行考核,对考核不达标的,要进行再培训,多次考核不达标的不得安排上岗。施工班组在施工现场要每天举行班前安全活动,对当地的天气条件和当天作业中不安全因素进行说明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各班组要对宣导内容进行记录,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班组安全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和管理。

在施工现场较危险的区域,要设置明显的安全提示牌。安全提示牌要表述清楚,要揭示明确,同时对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理和联络人要进行明确。

在铁路施工单位,要设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施工现场要储备一定的医药和救护物资,要保证应急物资、车辆和器材随时能用,对施工现场的通讯要保证畅通。一旦发生事故时,要开展应急处理预案,同时要及时对上级进行报告,要做好施工事故现场的保护,要积极抢救伤员,要主动配合有关单位的调查处理。

在施工前,要建立安全质量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质量组织机构要编制铁路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认真编制安全管理资料,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监督特种操作员的指证上岗,对施工班组开展班前的安全教育活动,对施工班组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从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在操作岗位悬挂操作规程指导书。

2.文明施工。

在铁路工程施工前,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编制文明施工的专项方案,专项方案要包括搭建临时设施、围挡墙、现场容貌、卫生管理、环境保护和消防等内容,将方案编制后,交由铁路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审批。

在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要根据需要设立彩色喷塑压型钢板组成的围挡墙,在围挡墙内外要保持整洁,不能堆积物料和其他器具,也不能用围挡墙做挡土、挡水墙的支撑体。施工单位要建立对围挡墙的巡查制度,尤其是在恶劣天气,要加强巡视和重点检查。

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要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的作业区将、加工区和生活区等合理利用安全警示牌,设置安全警示牌时规格要统一,标志要符合规定要求。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要设立“三戴”(戴安全帽、戴安全手套、戴安全绳)的提醒,并安排专人进行查看监督,发现违规的要及时进行纠正处理,避免出现因未佩戴劳动保护器具而发生事故。

对施工现场搭建的临时设施要加强检查,要保证设施建设的稳固,对临时建筑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施工人员宿舍要施行单人单床,对每间房屋的居住人数要进行限制,要适当改善居住水平,做好消毒处理工作,避免传染病的出现。施工单位要设置合理的是施工人员作息制度,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

3.技术应用及质量安全。

铁路工程施工是技术应用较多而且复杂度高、难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都对铁路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在铁路施工中,不仅仅是要加强质量的宣导,更要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控制,对施工质量要进行监督管理,对施工管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改善。

(1)施工中,在进行路基开挖作业时,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挖掘方式,要严禁采用掏底挖掘。在进行开挖作业和装运作业时,要错开进行,禁止出现双层作业的情况。开挖时,要及时清除已经松动的土和石块等,要严禁在开挖作业下方的弃土和滚石危及范围内的道路出现人员或车辆,在道路的醒目处要设立警示标志。对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路段和主要便道要进行洒水作业,避免出现尘土飞扬。在特殊路段的路基施工时要尽量避免雨季作业,作业现场要做好排水工程,保证排水的顺畅,同时要注意检查地基和已经填筑的路基不能被水浸泡。在容易出现危石滚落或石块堆积地段,路基施工时要注意预防岩石坍落,要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在地下水发育地段,要特别做好排水处理工作。在路基施工中,要保证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在各类沟槽基坑挖掘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封闭,要避免雨水的浸泡,在地基上的电缆槽、预埋管线等要尽可能同路基一起施工,要防止因为其他施工导致路基损坏的情况。

(2)尽量选择在少雨季节对基坑进行施工,在基坑开挖前,要在基坑顶面做好防水、排水设施。在土石容易松动的地层、细砂层开挖基坑时,要对土质松软层进行支护。基坑开挖时,如发现顶面出现裂缝、坑壁涌水、涌砂时,要进行加固处理后才可施工。当基坑开挖位置在居民区附近或位于现场的通道时,要在基坑的边缘设立护栏,并且在夜间设置红色的警示灯。

(3)要保证桩基作业区域的平整度,要设置警示标志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员的出入,在桩基地面孔口的四周采用钢筋焊制防护围栏,在停止施工时,要用盖板盖好,在孔口周围设置围栏、警示灯和标志。在挖孔桩时,孔口附近不能有重车经过,要及时清除堆集在孔口周围的土渣和杂物,孔内要设置半圆形防护板,防护板要随着挖掘深度的下移而移动。在挖孔达到较深的区域时,要对孔内气体进行检测,如果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允许值或者挖孔深度达到10米时,要做好通风工作,适当时要加大通风量。在孔内作业人员要按照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在孔内要搭设应急用的安全绳和软梯,要根据孔深放置长度达到作业面上。孔内人员上下时,不能采用人工拉绳的方式运送人员。在两孔洞距离较近且一个孔位在进行浇筑或爆破时,另一孔作业人员要撤出到孔外,防止孔洞坍塌。

(4)隧道施工前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同时要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在隧道进洞施工前,要做好现场的污水处理工作,要保证洞内外污水处理达标,在隧道内外的工作平台要牢固搭设,在平台上要铺满底板,平台周围要设置栏杆。在隧道内,要假设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设备,保证内外通信畅通,在隧道洞、施工区要设置消防器材,并明显标识,对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出现压力不达标的要立即更换。在隧道内,不得存在炸药、雷管、导火索、汽油、煤油等易燃易爆物品。要做好隧道洞内的通风工程,洞内照明要保证亮度,照明设备要根据作业面大小和位置合理布置。要在作业现场内要准备充足的救援物资,在隧道洞口要设置专人负责出入管理和出入登记,要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改善地质条件不好的洞口, 在施工期的雨季之前要完成洞口的排水系统施工。

(5)施工用混凝土要根据实验结果合理调配配合比,配合搅拌完成后,要进行离析性能分析,搅拌时,要对粗细骨料进行严格的筛选,要控制砂、石的含泥量。水泥使用标号要符合要求,混凝土强度要达标。要保证混泥土搅拌设备性能符合要求,要加强对混凝土配比的规范,对混凝土保护层的耐久度要提高重视。在进行钢筋连接时,要保证连接度。

(6)现场物品进行装卸时,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进行,采用大型装卸设备的要有专人负责指挥。装卸材料要符合堆放规定,要将各类物资按照品种、规格进行分类摆放,在堆放钢板时,要在每层采用垫木隔开,且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米。存放压缩气体瓶时,要避免日晒,选择干燥、无油污、通风好的室内摆放。

(7)轨料装卸和搬运时,一般尽量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轨料装车不能超限、超载。堆放时机械堆码不超过30层,在每隔5-7层的垂直方向上要设置支垫木枕。在进行人工铺设轨道时,桥上铺散枕木要保持纵向,适当留出行人通道。人工钉道要将各工序错开,减少相互的干扰,同时要注意工序不得错乱,钉道时不得使用抡锤,而要使用抱锤,在每盘捶要错开3根枕木的距离,其左右股错开要在4m内。在安装钢轨底部垫板、胶垫以及安装接头夹板螺栓时,不得将手深入枕轨之间,不得手摸螺栓孔眼。施工中,如出现邻线来车时,要立即停止施工,及时撤出限界以外,待确认来车通过后才可继续施工。

采用机械铺轨时,轨节场布置要合理,各车及作业不得发生干扰,在卸车时不能进入限界内。电源线和龙门吊机接触线和轨顶距离要超过7.5米,电源线不能横跨股道,在现场中变压器和配电室要保持在同一侧。铺轨机铺轨时,前进速度要控制在5km/h内,对位时要把速度控制在1km/h内。龙门架走行轨时必须要保证支垫平稳。在宽枕轨道起道作业中,要采用工字钢和抬轨钳等起道工具,一般宜采用支承点稳固的起道机,采用起道机时,与轨腰接触部位要加垫硬木板。采用单枕法在新线上铺设长钢轨时,吊装所使用的龙门吊要统一起吊,要保持步调一致,运输时要固定牢固,要采用专人监视的专列车组运输。牵引长钢轨时,要设专人保护,轨头要准确的送入推送机构,在拖拉是要保持平稳。

(8)线路整修。

在新铺设线路未交付使用前,要及时进行整道。在大、中桥等部位重点整道前,要设置临时的避车台,经过重点整道后的线路要及时补碴整道。在已经卸车的碴堆上,不能混合其他轨料。起道时,起道机要稳固的安放在道碴上,起道机用完后,要远离道心或钢轨。

4.施工现场管理。

铁路施工现场管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标准、方法和制度,对施工现场人员、机械、设备、物料、环境和信息等进行科学有效规划,进行综合的管理。这要求在施工现场要制定作业标准,要杜绝出现无效劳动。铁路施工现场繁杂,施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正因为如此,越发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三.结束语

铁路工程施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施工工程质量关系到行车安全和经济损失。在工程施工中,要通过加强预防意识,进行安全防护和技术培训,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对施工结果进行监督,发现施工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施工后要注意质量的检查,通过这些措施,可提高铁路工程施工质量,做好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 徐永阳,铁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 [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15期

[2] 杨进际,确保铁路施工质量安全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24期

[3] 汪贵忠,铁路施工的标准化管理探索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0期

[4] 赵伟,哈尔滨西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探讨 [期刊论文] 《铁道经济研究》 2012年5期

[5] 蔡庆华,CAI Qing-hau 依靠科技.加强管理确保铁路建设质量安全 [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ISTIC PKU 2000年10期

第11篇

关键字:地道工程;MIDAS;数值模拟;承载力

Abstract: through the shortcomings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nalysis of City Road Box Culvert underpass road in, taking Yining city bridge north approach across the tunnel project as the background, 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MIDAS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structu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flexural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by numerical,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method has the possibility of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romotion.

Key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MIDAS; numerical simulation; bearing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快速发展,如何在设计、施工中快速准确的确定结构受力状态,已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软弱地层中施工时。数值模拟在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的干扰,其结果必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如何利用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准确掌握结构内力变化情况、确定危险截面,已是现代施工技术的核心。

本文结合伊宁市一桥以北桥台引道下穿地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在地道施工中应用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结构内力,得出在基本组合、短期组合、长期组合下的正负弯矩值以及剪力值,并取基本组合下数值模拟得到正负弯矩值进行截面抗弯能力验算,其结果满足规范要求。提出此方法,目的就是为从事设计、施工的人员提出简便可行的方法,了解内力变化情况便于指导施工。

1工程概况

伊犁河一桥引道下穿地道工程位于一桥北引道路面以下,地道连接北引道一侧公园路及另一侧地块。地道长30m,采用闭合框架,结构高度7.5m,横断面布置为:0.8m(侧墙)+1.0m(检修道)+7.0m(车行道)+1.0m(检修道)+0.8m(侧墙)=10.6m,其中车行道净空为4.5m。此工程位于伊犁河谷右岸,属河漫滩地貌单元。其自然地势开阔,地形平缓,由西向东倾斜,地表平均坡度约1.8%,地面高程在605.16~606.45m。

2数值模拟

2.1计算参数的选取

2.1.1混凝土

C40 防水混凝土:弹性模量:3.25×104 MPa;剪切模量:1.3×104 MPa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18.4 M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1.65 MPa;泊松比:0.2;线膨胀系数: 1.0×10-5/°C;容重:γ=25.0 kN/m3。

2.1.2普通钢筋

HPB300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250MPa,标准强度fsk=300MPa,弹性模量E=2.1×105MPa;HRB400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330MPa,标准强度fsk=400MPa,弹性模量E=2.0×105MPa。

2.2计算荷载取值

环境类别:II类;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自重:钢筋混凝土26 kN/m3;沥青混凝土24 kN/m3;钢材78.5kN/m3;填土20kN/m3。荷载取值如表1.1所示:

表1荷载取值表

2.2.1荷载组合

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组合及土侧压力荷载安全系数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进行组合为:Sud=1.2SGd+1.4SQd。

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采用以下两种效应组合:

1)作用短期效应组合:Ssd=SGk+0.7SQk。

2)作用长期效应组合:Sld=SGk+0.4SQk。

2.2.2结构型式

(1)地道结构形式

地道采用闭合框架结构形式,闭合框架结构顶板厚度0.8m、侧墙厚度0.8m、底板厚度1.0m~1.243m。闭合框架结构上梗腋设50×150cm的倒角,侧墙处下梗腋设30×30cm的倒角;地道结构高度为7.5~7.743m,地道宽10.6m,地道最不利净空高度不小于4.5m;车行道设1.5%横坡。

2.3数值模拟计算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2 (V8.0.5 Release NO.1)进行数值模拟。

2.3.1计算模型

取结构纵向1延米长,作为平面刚架结构进行计算,以控制地道框架的配筋。其中,施加荷载按表1荷载取值;同时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及m法,计算结构底土层刚度,施加边界条件。根据地勘,地道在圆砾层上,取m=30000kN/m4 ,模型底板单元划分为1.0m*1.06m,根据此计算基底水平刚度为166950kN/m,竖直刚度为181140.75 kN/m。

共划分67个单元,66个节点。有限元模型如下图。

图 3 1有限元模型图

2.3.2数值结构内力图

(1)基本组合结构内力图

图 3 4结构弯矩图 (单位: kN-m)

图 3 5结构剪力图(单位: kN)

(2)短期组合结构内力图

图 3 6结构弯矩图 (单位: kN-m)

图 3 7结构剪力图(单位: kN)

(3)长期组合结构内力图

图 3 8结构弯矩图 (单位: kN-m)

图 3 9结构剪力图(单位: kN)

(4)结构内力汇总

表2 结构内力

对基本组合下正负弯矩进行截面验算,计算得Mu=2.003×103(KN·M),取ro=1.1,负弯矩下ro×Md=1.1×727.4=800.4(KN·M),正弯矩下ro×Md=1.1×690.6=759.66(KN·M),由规范可知当Mu>ro×Md时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3结论

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结构内力、弯矩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其计算结果可用于验算截面受力情况,实践证明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MIDAS-GTS理论分析,北京:迈达斯公司.

[2]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3]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 龚晓南.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刊岩土力学与工程论文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5]高贺.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省交通科技,2007(1).

[6]王宝君.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规划刊,2001(2).

[7]曾伟,王志华等.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新理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5).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是建筑施工企业以建筑原材料为劳动对象, 以完成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内容为 目的,以国家强制性施工规范 , 验收标准为依据, 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 , 综合调动企业管理、 技术、劳动力、 机械设备等资源, 于特定的施工环境, 通过科学的施

工管理、 严密的工序活动把建筑材料转化为建筑产品的物质生产

化过程和终结。建筑工程是一项多专业、 多工种的 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使工程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 , 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统筹建设施工全过程、 促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及优化建筑施工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基建投资项 目的不断增加 ,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论文参考网。但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 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用户利益,提高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避免对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损失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

建筑施工项目有其自身的质量体系,在多数项目上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体系仍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具体表现是: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缺乏针对性, 施工作业指导书不能紧贴作业面。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 致使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被使用; 工程技术交底笼统、 形式化; 过程检验不规范, 作业人员以完工为 目的, 不注重质量, 而项 目质检员又未能尽责 ;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 不规范,关键 、 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客观、不及时。工程质量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作为为施工者必须高度重视,确立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一、注重提高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建设管理人才 , 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 ,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 掌握高科技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视抓好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注重加强对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政治素质和政策观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 政策 , 遵守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 , 坚持原则 ,公正廉洁。 要加强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使其不断在建筑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锻炼 , 以提高人员的决策能力 、组织能力、 指挥能力、 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了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 加上实施工程全程管理和加大工程质量监督与执法力度 , 就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我国的《建筑法》用法律的形式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从建筑的总体上讲师十分可用的,但还没有对建筑工程做详细的规定,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制定与建筑工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 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对建筑工程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 , 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管机制。因此, 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管力度, 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三、加强技术管理。要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对在小区建设初期, 框架结构易出现梁柱部位与砌体之间的抹灰开裂问题 ,采用砌体二次砌筑并加钢丝网的技术措施。根据工程特点, 经专家研究, 统一制订并编制小区住宅工程做法。在屋面的节点做法上,施工单位因地域上的差异, 做法不统一,而产生了问题, 通过小区统一做法这 一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有效地控制质量通病 。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 , 对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一是在选定施工方案后 ,认真考虑施工工序、 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再制定进度计划 , 使施工单位上报计划与实际施工计划相符合。二是既要考虑单项施工, 又要结合分部、 单体工程,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支持加强技术攻关 ,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根据住宅楼的特点 , 对疑难、 易出现的问题多次组织专题进行研究, 分析影响质量的主、 次原因,总结出一整套办法, 有效地防止问题再一次出现。楼地面空鼓 ,由原来的砂浆找平改为细石混凝土拉毛, 后期就能杜绝空鼓问题。

四、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程项 目的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是达到质量 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 在每道工序开工前, 应对各工序的具体准备工作、 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进行检查落实; 严格工序交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 ;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计划要求或施工规范操作, 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坚决行使质量否决权。

五、强化配合与协调。 在推进工程建设速度, 确保实现工程 目标 的同时,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施工工种工艺控制标准, 组织好建筑工程的施工 , 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各部门同时要形成严格把关、 密切配合与协调的工作格局。要确保前面施工为后续施工提供条件 ,土建施工为安装工程施工提供前提, 后续工种施工做到不损坏主体结构, 保护已经施工完成的成品和半成品, 做到既省工, 省料又 能确保各专业工种的施工质量 , 达到提高施工工程的经济效益的目的。论文参考网。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 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六、优化施工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 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论文参考网。所以我们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 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又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相关, 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以保证工程质量第一。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 同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紧密相关, 建设方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运用合理的工程管理手段 ,建立工程控制程序, 各专业密切配合, 为工程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建雄,山西建筑,2007,33(5)

[2]黄志伟.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4(1)

[3]李旭伟、经济师,2003(9)

第13篇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千米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万千米以上。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大规模的铁路网建设和铁路的自主创新,需要学校提供大批适应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更要建立灵活的、能快速响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大众教育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到来,学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问题。一是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日趋明显,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知识含量的企事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二是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高校毕业生的选择和去向日益多样化。三是高等院校的入学对象日趋多样化,大众化阶段走进高校大门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求学意愿和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需要学校改革传统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际工程教育相衔接的需要。为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做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准备,同时为了探索建立我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2006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学校积极参与认证工作,先后有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等多个轨道交通运输类相关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在专业认证过程中,学校认识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相结合”,建立“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相衔接专业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在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需作出调整应对。

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在广泛调研国内外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充分吸收各项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优势,加强学分制模式下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了契机,指明了道路。通过研究,学校认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解决学校所面临问题的良方。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材施教,特色鲜明”的教育理念,快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工程人才。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思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思路是:在轨道交通特色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的指导下,按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通过科学的培养体制、合理的组织形式和高效的运行机制,构成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受教育者掌握教育内容,成为既定目标所规定的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根据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学校在原有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初步构建起“3+X”和“4+X”两个体系、六种类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①根据行业对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设置“3+3+3”本硕博贯通和“3+5”直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培养的特点,突破传统培养阶段的界限,将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贯通,统筹设计课程体系。以“3+3+3”培养模式为主渠道,少量优秀学生采用“3+5”培养模式,前三年不分专业,研究生教育从第四年开始进入。该模式具有三大特点: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大类培养和强化工程基础教育;突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②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灵活设置与企业联合培养的“3+1”和“5+0.5”模式。学生前3年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第4学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设专门课程,并让学生进入企业结合岗位开展实习和毕业设计。

在“5+0.5”模式中,根据用人单位对急需人才的需求,从相关专业选拔大四学生在寒假和第8学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寒假完成特定的课程学习,第8学期进入企业结合岗位开展实习和毕业设计。③根据行业对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设置“4+2”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在工程大类公共课平台上进行工程基础教育和在打通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上进行专业培养,第4年主要针对铁路行业需求,结合工程现场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第5、6年结合企业创新需求进行研究生阶段培养。④根据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设置“4+1”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在第一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的基础上,开展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如工程管理、工业工程、公共管理、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如“工学+工程管理”的双学位模式,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现场对综合技术、管理能力的要求,对传统工程管理的教学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学生用四年时间取得本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同时延长一年时间完成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与论文,取得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颁发的工程管理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快速响应高速铁路国际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10年瞄准我国高速铁路大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大好机遇,我校以“3+1”模式与6个铁路局联合培养了44名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与养护的卓越工程师;以“5+0.5”培养模式,与北京铁路局联合启动了“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培养了50余名国际化的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和20余名“一专多能”卓越工程师,他们已在沙特工程现场担当重任。根据铁路单位对国际工程现场的需求,我校以工学+英语的“4+1”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31名卓越工程师。今年,根据铁路单位对一专多能技术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又以工学+工业工程的模式培养了70余名卓越工程师。根据铁路行业部门,尤其是铁路设计院和工程局对专业能力精深的高水平工程人才的需求,按照“4+2”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0年和2011年,我校与11个铁路单位依托此模式,联合培养了200余名轨道交通领域工程技术类拔尖创新人才。#p#分页标题#e#

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国际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学校瞄准中国在沙特等国家的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对高速铁路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需求,于2010年1月与北京铁路局联合启动“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对签约北京铁路局的50余名2010届毕业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师素养和外语能力强化培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阿拉伯语的基础训练和高速铁路专业外语能力的强化。在学校培训结束后,学生将到北京铁路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将赴阿拉伯国家参加国际工程实践锻炼。近年来,学校已先后与铁道部客运专线、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等多家用人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采用“3+1”(前三年采用大类培养,后一年与企业共同制定特殊培养计划)订单式联合培养的方式,陆续开办了动车司机、牵引供电、铁道工程、高速铁路司机、地铁等培训班,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数百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为培养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打造国际化的教师队伍。

学校通过选拔具备国际化背景的优秀师资以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考察学习、参与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研究和到国外工程现场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和国际实践能力,同时面向国内外聘请高水平专家为学生授课,充实高速铁路人才师资队伍。为办好首届“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学校专门聘请了阿拉伯语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为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师资保障。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优势,组织专家为高速铁路人才培养编写国际化培训教材和讲义,开展双语教学。完善组织机构,科学构建高速铁路国际化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长效机制。学校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指导下,成立了“茅以升学院”和“詹天佑学院”。“两个学院”实行“大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学习”的“新三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不分专业,做大人文、自然科学和工科基础的大基础,中间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强化专业特点。

其中,茅以升学院侧重于培养拔尖类研究创新型人才,以“4+2+3”培养模式为主,培养本科、硕士、博士贯通的高速铁路工程科技博士型卓越工程师;詹天佑学院则主要面向轨道交通(包括高速铁路),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以“4+2”培养模式为主,培养本科、硕士贯通的轨道交通应用型、研发型卓越工程师。学校专门成立了教授团,为学生开设研讨型课程,引导学生将专业与科研结合起来学习,注重专业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压缩课堂教学内容,至少有1~2年时间在实践教学基地或单位完成学习,突出实践能力锻炼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1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科技管理

1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工作坚持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着力发挥科技对施工生产和管理的护航作用。几年来,共承担集团公司级以上课题1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认可社会力量科技进步奖9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工法13项。编制地方标准和规范2项。应用《津秦客专特殊桥梁结构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课题成果施工的津秦客运专线跨京哈铁路特大桥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铁路斜拉桥双向非对称拆除》施工技术通过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搭建3组平台,激发创新内升动力

2.1健全创新体系,搭建体制机制平台。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管理的组织保障,而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是科技管理的政策保障。建立了以总经理为核心的科技进步领导小组,负责科技创新的总指挥和领导;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引领,科技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等业务部门为首,各项目部总工程师为成员的组织实施体系(技术中心)。坚持以工程项目、业务管理、企业发展作为技术创新工作的立足点,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完善,构建起了以公司为核心、以项目部为主体、以工程为依托的上下三层次、纵向多条线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几年来,在科技进步领导小组及技术中心的带领下,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对科研课题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的制度基础,形成了体系规范化、覆盖全面化、流程清晰化、职责明确化的动态科研机制。2.2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搭建奖励促进平台。为调动广大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先后出台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及科技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以及科技奖励力度,“十二五”期间,共计发放科技奖励121万元,有效激发了广大员工参与和投身科技创新的动力和热情,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2.3强化内外科研资源,营造创新氛围平台。对内,为进一步发挥技能人才示范作用,为技能人才开展管理手段创新、业务营销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搭建平台,工会、工程技术部、科技部、安全质量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创新工作室,组织引导了广大员工岗位成才,促进了员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创新工作室针对钻孔桩桩头控制、循环吊筋、桩头凿除等施工技术开展了立项研究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推进了施工现场创新创效的实施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对外,通过多渠道筹集课题经费等方式深入推动科技研发。坚持加大对外联络力度,积极与天津市科委、股份公司、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之间构建交流互通渠道,为科研课题的申报提供了条件。几年来,先后立项研究各类课题23项,争取外部资金支持232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发的进展和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各类科技培训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我们先后与市科委、市建委、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区科委、区知识产权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培训联系,积累了一大批客座专家资源。围绕科研课题立项申请、科技进步奖申报、科技创新点提炼、工法编写及修改、专利写作与申报、论文撰写及发表等方面,邀请多领域、多专业的客座专家为广大技术人员进行了数十次培训讲座。也通过考核选拔等方式,积极选派精干技术人员参加由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建委等部门组织的课题、专利、工法专题学习,有效保证了随时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施工技术。

3夯实六大技术领域,提炼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3.1铁路既有线施工及高速铁路、重载铁路修建技术。一是依托重点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既有线施工、大型铁路枢纽建造等传统优势施工技术领域实现再创新和再突破,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二是重载铁路、既有铁路运维综合技术实现新提升。开展重载铁路研究及营业线养护维修技术研究。参与研究探索30t以上轴重重载铁路建造技术和技术标准的研究。三是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实现新跨越,同时进行高速铁路维修改造技术研究。开展350km/h有砟轨道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研究;开展400km/h及以上高速铁路成套建造综合技术及400km/h高速铁路道岔施工技术研究,不断加强复杂环境及地质条件下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研究。3.2特殊桥梁结构修建技术。一是开展3.0m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潮汐河流下水中墩基础施工技术以及柔性拱钢桁梁成套制造安装施工技术研究,其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钢桁梁厚板整体节点制造、钢桁梁大悬臂拼装、台风环境下拼装安全、钢桁梁线性与应力监控、梁上柔性拱竖转合龙安装技术。二是开展临近铁路既有线大吨位转体斜拉桥大型铰座安装技术、多点转体施工技术、斜拉桥既有线旁基础施工技术、超薄主梁施工技术、主梁线型和精度控制技术等研究。3.3隧道、地下工程修建技术。以在建项目为载体,着力培育新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的技术和工艺。一是围绕复杂环境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山岭隧道、城市地铁开展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根据所承建工程情况,针对天津地铁软弱地层及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开展滨海软土地区地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加快提升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依托在建重点隧道工程,大力推广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技术,以提高隧道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障项目工期和效益安全。三是超前探索城市地下管廊施工技术。通过参与建设地下管廊,掌握修建技术,提升在地下管廊建设方面的竞争力。3.4工程测量技术。一是确保测量人员持证上岗数量满足现场需求,严格落实“三级管理,三级测设、三级复核”的测量管理制度。二是以掌握行业内先进技术为目标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集训或轮训,确保培训率达到100%。同时针对股份公司技能大赛考试重点开展专题培训,力争在该项大赛中进入前五名。三是加快推进测量工作信息化,实现内业外业数据超限开启报预警功能,避免测量事故发生。四是开展工程测量数据库课题研发,将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监控量测、工程测绘、变形监测、GIS技术进行统一整合,保证内外业技术安全。五是逐步开展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等业务板块的研究,推动工程测量资质升级。3.5绿色低碳技术。一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推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节能减排与企业管理的充分融合。二是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作用。坚持以科技促进节能减排理念,推动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导项目通过优化施组和施工方案促进降耗增效,实现“四节一环保”。三是持续深化示范工程建设。力争在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和绿色示范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四是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月活动及日常宣传工作,以加强业务培训为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水平。3.6BIM技术以地铁Z4线为依托,将BIM技术进行推广应用,BIM技术所需的2台工作站、4台移动客户端配置齐全,相关配套软件已调试完毕,配备的3名专职BIM人员均已到位。BIM模型将与设计图纸同步发送到项目技术人员,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业主批准后,根据施组编制的施工进度,按照进度要求逐项分拆模型,匹配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报验采用移动端上传报验过程,与BIM模型匹配。检验批、试验报告也需与BIM模型进行关联。在进行方案汇报时,将施工方案过程进行建模模拟,验证施工方案可行性,寻求最优的方案。同时在汇报时,将模拟的施工动画作为汇报素材,形成一个施工方案的全过程的动画演示,真正意义做到结构物的三维空间展示。

4构筑两条通道,点燃科技引擎

4.1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厚植核心优势。几年来,以承建的既有线改造工程、客运专线工程、城市轨道工程及桥梁工程等为依托,围绕完善专利布局的核心出发点,结合科研课题立项,深入挖掘了施工技术,在现有施工工艺上进行了再创新,并及时提炼总结,撰写申报了一大批科研专利,为各项科技创新成果的归集转化提供了条件。同时,根据科研课题的实施周期,提前规划和拟定了专利的研究方向,实现了关键技术专利组合的加速构建、实现了专利申请数量、质量的“双升双提”。在日常的专利管理实施中,紧密围绕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建立了专利信息数据库,在框架桥顶进施工领域形成了专利集群。这些成果的取得也为日后各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总结提炼的《一种非爆破拆除桥墩使梁落地的施工方法》、《公铁两用车》、《箱体顶进过程中止水带设置方法》、《斜交顶进过程中在偏转端利用顶镐进行纠偏的箱体顶进法》、《一种先顶进后加固线路的框架桥顶进施工方法》、《一种普速铁路下地道改造及新建高速铁路联合施工方法》等专利成果保护了核心施工技术,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4.2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为辅,发挥创新作用。以技术中心为依托,加强了对外研发交流,与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传统专业院校建立了交流渠道,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津秦客专戴河大桥工程、大里营斜拉桥非对称拆除工程,津保高铁引入天津西站三线矮塔斜拉桥工程、13孔道岔连续梁工程、滦县福州路框架桥顶进等工程中,积极加强与各高校的沟通、技术交流,充分引入了各大高校的技术支持,提高了科技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5拓实三种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5.1狠抓科技先导促进,助推经营增量。几年来,先后获得市专利试点企业、区创新团队、区知识产权先进单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顺利成为集团公司范围内首个省部级专利试点企业;获得省部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资格,为下一步冲击市政工程特级资质申报奠定了基础;丰硕的科技成果在市诚信企业评比、投标活动中为企业做出了加分的贡献;此外,以科研课题及科技成果为有力支撑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国家级高新企业的申报工作。5.2狠抓科研成果落地,助推生产增质。针对承担的重难点工程,如津秦客运专线大里营斜拉桥拆除工程、津保铁路13孔道岔连续梁工程,积极成立科研课题组进行技术攻关,通过专家论证,方案研讨,确定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现场监测点布置,通过理论计算、受力分析、线性、应力控制及施工工况模拟等方法总结出相关参考数据,进一步指导了现场施工,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顺利完工。5.3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上下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科研成果开发,绝不仅仅是为了成果数量的增长、资质维护及扩展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加快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健全机制,加快实施。相关管理系统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办法,加强引导,重点扶持,尽快形成良性推进局面。要对近年来取得的各类科技成果进行梳理,明确转换指标、责任主体和应用流程,抓好新技术、新工法、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真正把科技创新成果落实为现实生产力。三是要精于借鉴,善于吸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内部科研成果为生产服务,实现内部共享;另一方面要善于引进、消化和吸收行业内成熟的技术成果,使其为我所用,避免盲目立项和重复研发。

6注重培养,强化使用,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交流、激励机制,及时发现和大胆使用优秀人才,加快建立创新人才梯队,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后继有人。一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健全内部评价考核和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各级专家选拔培养力度,大力加快专家梯队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待遇激励和条件创造,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取证,以满足企业产品实现和发展的需要;瞄准行业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从适应发展向努力赶超转变,大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再创新培训和技术研发攻关项目的专题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层次的技术专家人才队伍。二是做好人才使用工作。引导各级专家加强技术指导和推广,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积极参与培训教材编写和各类培训授课,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各类专家后备人才和技术骨干。把技术创新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才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中的积极作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技术人才到重点工程、主要科研项目挑重担、长才干,使其成为优秀的技术拔尖人才和技术带头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7结语

本文从围绕一个中心、搭建三组平台、夯实六大技术领域、构筑两条通道、拓实三种能力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对施工企业科技管理的意识形态以及方式方法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可以为同行业相关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作者:张志伟 单位: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15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various ways are used to solicit the landslide experts' opinions and establish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slide treatment engineering. The index system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dslide governance, so as to provide good support for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many complex landslide treatment engineerings in Chongqing area and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关键词: 滑坡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landslide governance;performance evaluation;indicator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42-04

0 引言

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地域性特点,作用因素的多样性和变形机理的复杂性,至今还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论证大型复杂滑坡和高边坡病害的勘察、设计和实施的方法,用以指导和优化病害的防治,减少灾害损失。

国内的郑明新[1]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滑坡整治工程评价体系,该体系集工程地质理论、工程设计原理、现代数学方法于一体,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对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房锐[2]针对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边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问题,分别从效果评价的方法、标准以及基于GIS平台的评价系统研发等几个方面开展了细致工作。田欢欢[3]结合滑坡的工程地质理论、结构理论、监测技术、数值模拟以及模糊数学等多种方法对公路滑坡的处治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综合评价。孙华中[4]通过现场钻探分析、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滑坡监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对中龙园山体滑坡的成因、稳定性分析、滑坡治理加固效果评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以上研究成果,丰富了滑坡灾害的评价方法。但这些研究主要局限于滑坡治理工程中单一措施防治效果的评价,如某种抗滑结构抗滑效果、加固支护效果、施工监测和处治效果以及采用各种软件数值模拟滑坡的稳定性的研究等,缺乏统一的评价方法、指标和准则,有的对评价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总得来说,滑坡治理效果的评价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尝试对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做探索性研究,拟以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为主线,以阐明本文采取的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从而为奉节地区以及三峡库区众多复杂堆积体的稳定性问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可为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1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概述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是以治理效果为目标,借助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业已完成的滑坡治理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与成果、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与成果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客观系统的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以指导和优化病害的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从而为滑坡治理效果提供更好地保障。

滑坡治理工程的效果评价与前期评价存在较大的差别,具体如表1所示。与项目前期评价相比,滑坡治理效果评价还具有现实性、全面性、探索性、反馈性和合作性[5]等五个方面的特征。

2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在实际的滑坡治理工程项目综合评价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评价指标不宜太多,也不能过少。评价指标过多,存在重复性,会受干扰;评价指标过少,可能所选的指标缺乏足够的代表性,具有片面性[8~10]。

因此,在建立滑坡治理工程项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工作中,一般应该遵循系统性、一致性、可比性、可测性、相对独立性以及科学性等基本原则。同时,还应考虑以下特殊原则:①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必须密切结合滑坡地质勘察结论;②滑坡治理工程设计以当时设计规范的控制指标为依据;③滑坡治理工程实施以工程合同、技术规范的质量标准为准绳以及以抗滑结构监测数据为基准。

只要坚持以上基本原则和特殊原则,才能更好地构建适宜的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使评价结果更能反映滑坡治理工程项目的真正面貌。

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

针对滑坡治理效果评价多因素、多层次的特点,必须合理地构建一个适宜的滑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使大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层次化、条理化[6~9]。然而,要建立滑坡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难度较大,评价指标的数量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坚持适度原则。所选定的指标必须反映滑坡治理过程的某种特征,应该在对滑坡治理过程总体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能全面反映滑坡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为管理部门、勘察设计部门等所接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过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在制定滑坡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搜集分析基础资料,提出项目评价的目标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因素,筛选评价指标并明确各个指标之间的层级关系,从而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专家调查法,经过几轮专家咨询、意见反馈、统计分析和归纳等环节[7、10],最终以最后一次咨询确定滑坡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2.3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滑坡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众多指标组成的指标系统。在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滑坡治理不同阶段的某种特征进行度量,以全面反映构成滑坡治理工程的效果。因此,对于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进行评价,应充分考虑各实施单位是否满足相应资质、符合文件精神、规范要求等;对滑坡性质和成因是否有正确的和恰如其分的认识;确认的滑动带(面)是否定位准确;采用的工程方案是否可行、设防位置是否合理、工程措施是否经济;关键部位实施质量效果如何及工后监测质量如何等以综合评价滑坡治理效果。

根据以上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所应包含的评价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滑坡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了滑坡治理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

3 工程实例分析

3.1 滑坡概况

重庆奉节至云阳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G42的一部分,是连接我国东部、中部及西南地区的重要横干线,总长70.67km。

挖断村滑坡位于重庆奉云高速B9标段内(里程:RK85+930~RK86+170)[12],该路段共发育有四个滑坡:古滑坡、老滑坡、浅表层滑坡及新生滑坡(如图2所示),本项目主要针对挖断村新生滑坡治理进行探讨。

针对挖断村滑坡性质的复杂性,通过边坡坡率调整,治理措施采用了支档、锚固、排水三种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包括抗滑桩、锚杆框架、仰斜排水孔和截排水沟以及附属工程(如图3所示)。本工程于2007年11月开始实施,2011年3月工程完工,总治理费用4000余万元。

3.2 依托指标体系评价滑坡治理工程效果

针对重庆奉云路挖断村滑坡,从该滑坡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及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系统分析了该滑坡的治理工程效果。

工程勘察评价:通过对中交一院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对挖断村滑坡的性质、成因、稳定性等有了正确的认识。挖断村滑坡的坡体结构异常复杂,先后经历了数次构造运动和后期地貌改造。勘察资料(图4)显示,该滑坡的主要滑体物质为古滑坡堆积物[12]。同时,认为挖断村滑坡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作用下的产物,其中地层岩性破碎是滑坡形成的根本条件、工程活动是滑坡变形的主要原因、地下水的影响以及连续降雨是滑坡产生的激发因素。

工程设计评价:中铁西北院凭借其丰富的滑坡治理工程经验,针对挖断村滑坡性质的复杂性,通过边坡坡率调整,采用了支档、锚固、排水三种综合治理工程措施[13],包括抗滑桩、锚杆框架、仰斜排水孔和截排水沟以及附属工程。特别是对抗滑结构的选择和布置从技术、经济角度做了合理的选择(表3为国内典型滑坡治理费用对比),其受力也是显而易见的。经众多部门、专家的反复论证研究后,决定采用“一次根治、分期落实”的治理措施理念,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效果,降低了工程造价。

工程实施评价:中铁十三局在施工过程中,以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为准绳,严把质量关,使工程施工有序进行。工后由西北院及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奉节挖断村滑坡的20根抗滑桩进行了基桩检测,经室内分析计算,其中Ⅰ类桩12根,Ⅱ类桩2根,Ⅲ类桩6根(如表4所示)。通过宏观的现场调查和对地表和深部位移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如图5所示),挖断村滑坡治理工程质量从整体上看,效果良好。滑坡的变形是一个缓慢、持续、长期的季节性、间歇性较强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挖断村滑坡产生如路面裂缝变形,部分桩身、锚索质量遭到了破坏,随季节变化个别桩的位移变形速率增大等现象,需长期观测其动态及地质条件的变化,将动态设计与后续动态施工紧密结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加固措施,如锚索补张拉,设置排水隧洞,增设支挡工程等。

总之,经历了历史上构造作用以及后期滑坡的改造,挖断村滑坡坡体结构比较复杂,新生滑坡发育在古滑坡体上,主要由路堑施工开挖造成的,是典型的工程诱发滑坡。通过采用支档、锚固、排水三种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工后2年变形监测表明,该滑坡整体治理效果良好,坡体逐渐趋于稳定,主体抗滑支挡结构工作状态正常,但个别结构存在损坏现象,应引起运营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4 结论

①建立了以滑坡体本身作为一级评价指标,而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实施作为二级评价指标,以及以15个三级评价指标为方案层的滑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现场的专家调查证明,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一致性较好。②依托指标体系对挖断村滑坡的治理效果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对挖断村滑坡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及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系统分析,表明该滑坡整体治理效果良好,坡体逐渐趋于稳定,主体抗滑支挡结构工作状态正常,但个别结构存在损坏现象,应引起运营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郑明新.滑坡防治工程效果的后评价方法研究[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4:5-10.

[2]房锐.公路边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系统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道路与铁道工程),2009.

[3]田欢欢.公路滑坡处治效果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质工程),2009.

[4]孙华中.中龙园山体滑坡失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D].大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构工程),2013.

[5]刘岚.风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 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6]邓煜阳. 铁路编组站运营工作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7]杨晶.基于 3S 技术的黑龙江省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

[8]赵红菊.包头第二热电厂建设项目后评价[D].华北电力大 (北京),2009.

[9]彭前程.高速公路旧水泥砼路面结构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10]王征.煤炭发电项目建设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D].天津大学,2007.

[11]李静.工程起重机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2007.

[12]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方分院.奉云路 B9合同段挖断村滑坡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西安: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方分院,2008.

[13]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奉节一云阳高速公路挖断村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R].兰州: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

[14]王宏,钟宁,王志超.重庆奉云高速公路挖断村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