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阅读文化论文范文

阅读文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阅读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阅读文化论文

第1篇

一、搭建阅读平台,构建阅读的文化

幼儿喜爱阅读,把阅读变为一种习惯,除了要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营造阅读的环境和丰富阅读的材料,还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身为阅读者的快乐和收获。在我们班级营造的书香文化中,我们精心为孩子、家长搭建了多种的阅读活动平台,鼓励和带动全体家长、孩子积极地参与到阅读的活动中,一贯坚持地阅读着、感受着,使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同吃饭喝水一般自然。1.班级阅读活动(1)教师专题讲座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和交流活动。每学期教师举办阅读专题讲座活动,向家长宣传读书意义,讲解幼儿阅读的方法,推荐适合班级年龄段孩子适宜的图书。(2)开展家长观摩活动在观摩中引领家长走进图书的世界,感受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从而为家长开拓新的阅读思路。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小兔子表达爱的创新点子及大兔子对小兔子语言的重复,在对爱的具体事物进行对比后,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表达爱的其他点子,思考出许多表达方式。语言所到之处,就是一个孩子的思考所到之处,这种思考不仅促进了孩子语言的发展,更使孩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更完善———这是成为社会人的根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3)班级阅读活动我们将阅读纳入正常教学活动外,用教学活动的形式呈现阅读的内容、方法和快乐,还将阅读活动穿插在幼儿每日活动中进行,饭前十分钟、放学前十分钟以及活动等待环节等比较零碎的时间都可以组织幼儿自主阅读。(4)同伴互助阅读活动鼓励幼儿在区角与同伴一起感受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并提倡幼儿之间合作学习、合作阅读,共同探讨和交流自己对同一本书的看法和理解,这种交流中存在的共鸣和争论,势必对幼儿的阅读产生进一步的探索和需求,从而让幼儿彼此影响和引导,共同沉浸在阅读的愉悦中。2.家庭互动阅读(1)书香家庭申报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孩子们在家庭中自由、放松地阅读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刻的,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积极踊跃投身到书香家庭的申报活动中,积极丰富自家的藏书、用心创设家庭阅读角,营造自家阅读室的氛围;认真填写自荐表,将自己家里的阅读故事与他人分享;将亲子阅读照片展示出来,表达了自己创建书香家庭的做法和决心。书香家庭评选吸引了许多家长的积极参与,在这种大家相互学习、不断促进的状态下,既感染了其他家长,对自己也是一个激励和鞭策,从而使阅读真正融入家庭中。(2)亲子阅读笔记交流亲子阅读笔记是让家长和幼儿共同记录下读书的点点滴滴。把家长和孩子易趣读书的故事,读书的心得,读书的快乐以及与读书相关的一切收获都记录下来。(3)家长阅读交流沙龙通过亲子阅读沙龙与答疑让家长交流各自的亲子阅读心得,解决了家长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交流阅读笔记,大家互相交流与分享,互相借鉴。(4)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幼儿和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让幼儿在家庭中也置身于书香与亲密情感中。

二、阅读展示活动,活跃阅读文化

1.班级故事大王比赛比赛活动中幼儿大胆自信、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很好地展示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功底。2.自制图书活动幼儿阅读图书后,进行续编和创编故事,并用图文的形式做成故事书展出,与同伴交流讲述。3.亲子阅读表演在亲子活动中,幼儿和父母创作表演的绘本、童话剧,有趣的背景、可爱的服装道具、活灵活现的表演,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更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4.阅读宝贝展示秀孩子们模仿主持人,把阅读到的新闻、故事、童话等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活动开展以来,促使孩子们多阅读,多寻找多形式的表演素材。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长和孩子真正感受与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家长、孩子对阅读的认同感,积极投入阅读活动中。书香班级文化创建以来,我们动员教师、家庭、幼儿的力量,开展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大家播撒阅读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大,从班级延伸到校园、家庭乃至社会,感动和鼓舞着更多的人参与到阅读中,助力全民阅读的快乐,从而真正使阅读改变了我们人生的宽度与深度,收获人生的丰富多彩。

作者:袁海涛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宿迁学院附属学校幼儿园

第2篇

文化背景与英语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换句话来说,是否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将会影响到自身对阅读的理解。本文简单举三个例子,来阐述一下中西方文化对英语阅读的影响。例一,在英语当中“Runalresidents”,用中国文化背景下理解,就会认为这单词指的是在偏远地区的经济不富裕人。但是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是知道住在郊区的一般都是有钱富人,因此这个单词不可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其在西方当中,这词意思为运行居民。例二,以“LastnightIwenttovisitJohntwice”为例,这句话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昨天我去了两趟厕所。但是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西方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John”的意思就是“厕所”。从这也可以看出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能够影响到英语阅读翻译的。例二,“房东”这个词在中国文化当中,是指那些将自己房屋出租给其他需要居住的人,并且从中获得相应的报酬。但是由于中国历史的原因,就造成对“房东”这个词理解成指那些拥有土地然后去压榨劳苦大众。在西方国家,对于这个词理解是没有其他什么意思,就只是单纯指一种身份状态。通过上述三个例子的研究,不难知道英语背景知识是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有着比较强影响。所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二、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文化知识的作用就是能够使得阅读理解更加方便。简单来说,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是能够帮助学习者在阅读理解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这也就需要英语教学者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来加强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训练。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述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需要结合英语现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阅读材料本身相关的资料,将其进行合理的输入与输出,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理解印象。这也就需要英语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并且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样,这也需要英语教学者,能够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抓住阅读训练当中的重点,从其阅读中的重点来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

(二)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意识

通过上述论文的研究,不难发现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存在着一定关系。所以想要更好学习英语,就需要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就是说,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保证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对英语教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加强直观的视频资料环境的熏陶,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记忆。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文化背景知识引导,来吸引学生对其文化产生兴趣并进行学习。英语教学者是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英语语句进行了解,还需要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时候,就需要培养关于西方的历史、教育、社会、科学、经济等方面知识。

(三)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第3篇

1.1有利于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美誉度、识别度和认知度如何让阅读推广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脱颖而出并且更有实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实施品牌建设策略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因为,好的品牌具有向心力、识别力和辐射力的强大作用。其中,向心力可以增加工作团队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使全体团队成员为提升竞争力而共同努力,有利于提高活动美誉度;识别力可以使活动与其他校园活动有显著差异,增强读者参与活动的识别度;辐射力则是一种扩散力,好的品牌使读者热切关注、向往,不仅提升活动价值,还能吸引学生精英,能够有效集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活动认知度。

1.2有利于促进形成校园阅读文化一般而言,每项读书活动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经历从推出创意到退出读者视线整个过程,包括投放、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实施品牌策略有利于跟进读者群体特性变化,通过改进措施或创新内容来保持品牌个性始终如一,延长活动生命周期。同时积累读者对它的认同和偏好,使品牌从开始依附在活动身上慢慢地发展到与具体活动相对独立开来,逐渐形成一种无形资产、一种师生共同的阅读价值取向和阅读行为方式,进而积淀形成校园阅读文化。

1.3有利于提高阅读资源利用率大量资金投入到高职示范校建设使校园阅读资源(包括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阅读学习场所、网络化数字化设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已从外延式发展(如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向内涵式发展(如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等)过渡。顺应内涵式发展要求,高职阅读推广工作也应从“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单一目标过渡为“提高校园阅读资源利用率”的多元目标,从“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过渡到“为人找阅读资源,为阅读资源找人”。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吸引并引导师生发现并利用校内阅读资源,实现阅读资源的合理有效调配,提高阅读资源使用效益,为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2以品牌建设为推手的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策略

2.1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凸显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和主导地位阅读推广活动具有系统性、时限性和目标性等特征,符合项目管理特性。阅读推广项目管理模式即组建以图书馆为主导,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校领导、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上下交互、纵横联动的工作团队,通过论证主题、控制过程、协调资源、监控质量等手段实现全校阅读资源优化整合和调度调配,有效降低活动成本,提高活动效益,为构建示范性高职校园阅读文化提供后勤保障。实施过程中,图书馆采用“资源发现、服务展现、智慧闪现”的工作思路主导活动发展方向。“资源发现”即整合全校阅读资源并引导学生发现及利用,促进提高资源利用率;“服务展现”即为活动提供“一对一”跟踪指导和信息服务,将活动主题贯穿始终,展示馆员信息服务水平;“智慧闪现”即馆员与主创人员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闪现智慧,鼓励学生大胆设问引发信息渴望,不断完善措施,提高活动质量。

2.2“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团队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图书馆在学校机构设置中长期处在“教辅单位”序列。因此,即使有了组织机制保障,但在实际动员和调度二级学院群工办老师、团队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方面仍有较大困难。而这些群体又恰好是阅读推广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和重要参与者。挖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规定动作即由图书馆提出某次活动主题,并对主题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表述;制定活动有关要求和评价标准;为参与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跟踪指导;同时对划拨活动经费有决策权。“自选动作”则是指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参赛单位、社团组织、班级等活动承办单位(参与者)根据活动主题自行拟定活动方式,对划拨经费有自主使用权。“自选动作”给予承办单位很多想象和发挥空间,符合“80后”“90后”年轻群工、团队工作人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特点,切合了“00后”学生喜新、怕约束的性格特征,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持续保持活动新颖性和吸引力。

2.3构建阅读推广效益评价与反馈机制构建阅读推广效益评价与反馈机制有利于了解读者阅读需求、文献资源需求和设备需求,有利于合理制定阅读推广工作方案,增强阅读推广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降低阅读推广投入成本,为打造高效益的品牌阅读推广项目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帮助工作人员总结经验,找准不足、改善管理、越办越好;阅读推广效益评价主要内容包括:①反映阅读推广规模的保障条件指标(如经费来源、活动场地及设备等);②反映阅读推广运行机制的指标(如活动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二级单位合作程度等);③反映阅读推广宗旨的指标(如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标语及写真设计);④反映阅读推广成效和影响力的指标(如参与人数、参与深度、图书借阅量、到馆人次等);⑤反映阅读推广发展的指标(如占用经费比例、资源利用率等)。

3案例分析

3.1活动背景自2006年起,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始终坚持“宣传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和优质服务项目,帮助同学们树立‘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理念,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和内涵”的活动宗旨,共组织了包括9届大型读书节活动、8届新生读书报告会和1届诗歌朗诵比赛的阅读推广活动。共举办了读书沙龙、检索技能竞赛、书海拾贝、有奖征文等56项读书活动,因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效互动,全校师生广泛关注并踊跃参与。在2011年,随着活动深入开展,该校阅读推广活动出现“创意迭出、种类繁多”的现象,部分读书活动进入“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个别活动则遭遇“悄悄地,活动结束了,不带走一本书”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持续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如何沉淀活动精髓使之成为大家认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如何促进形成校园阅读文化等问题成为深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图书馆在众多读书活动项目中进行筛选和评价,选择个别项目给予更多品牌建设经费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产出校园阅读文化精品。“盛享好书”读书沙龙活动即是校园阅读文化活动品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3.2活动概况“盛享好书”系列读书沙龙活动是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举办的56项阅读推广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的校园阅读文化精品活动。它在2011年作为第六届“好书伴我行”读书节子项目首次亮相后,立即成为了校园文化热点,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评价。此后,在“由创意到品牌,由品牌到精品,由精品到阅读文化”的阅读推广工作发展思路指导下,经过4年品牌淬炼,该活动脱颖而出成为一项校园阅读文化精品,为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阅读文化起到了示范作用。该活动以“盛享好书”为主题,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通过经典话剧、原创话剧、情景朗诵、舞台剧、小品等活泼的舞台表演形式演绎读书心得、传达读书乐趣、强化“读好书、爱读书”意识,共同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进图书馆,迈向健康、向上、乐观的学习生活轨道。如果说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比赛等常用读书活动项目是通过口语表达的形式让读者感受演讲者的读书心得,体会读书乐趣,引导文明阅览,引发读书渴望,那么读书沙龙活动则是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舞台表演形式向读者传达同样的意图。4年来,共有近60个参赛剧组(不含海选)、千余名学生演职员和两万人次学生观众直接参与了读书沙龙活动,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也给参与其中的学生留下了难忘的青春记忆。

3.3活动优势与经验

3.3.1组织机制灵活有效按学校“精品意识、精准措施、精细管理”的“三精管理”工作要求,以项目管理方式,设置了以分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为负责人,以党委办公室(宣传部)为指导单位,以校图书馆、校团委为主办单位,以二级学院和各学生社团组织为协办单位的组织机制。该机制采用了突出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各单位上下交互、纵横联动的团队合作组织方式,确保活动始终贯彻“盛享好书”的主题,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保障了活动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3.3.2“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使沙龙活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持续保持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规定动作”即是围绕“盛享好书”的主题,将读书心得、读书趣事、读书感想等通过舞台表演形式演绎出来,万变不能离题,彰显活动的知识性。“规定动作”要求主创人员要认真思考活动主题,在收集、筛选和评价大量信息后创作演出脚本(剧本)、设计舞台动作、合成音乐效果,最终形成知识产品通过舞台展示出来。“自选动作”则是由参赛单位根据活动主题自行拟定题目和选定舞台表现形式。题目自拟,使选材范围广泛,鼓励原创但也允许演绎经典;自选舞台表现形式则包括了话剧、情景剧、小品、相声、诗文朗诵、歌舞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自选动作”给予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可以将知识、趣味、时尚、潮流各种现代元素融合到舞台表演中,发挥学生在文学创作和表演艺术方面的潜能,持续保持活动关注度和影响力。

3.3.3开展“一对一”跟踪指导和信息服务,保障活动主旨落到实处活动期间,图书馆围绕“资源发现、风采展现、智慧闪现”的工作思路,整合馆藏信息资源、场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为各剧组提供了“一对一”跟踪指导和信息服务,显著地提升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资源发现:即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促进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在剧本创作期间,通过“走进信息空间”资源培训和系列专题图书展示引导学生发现本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在排练期间,整合图书馆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吸引了大批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场地资源进行剧本讨论、排练和彩排。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共有105个团队、216场次、11240人次使用了图书馆场地资源开展读书活动。风采展现:图书馆派出馆员与参赛队建立“一对一”联系,为各剧组提供信息咨询、节目指导等服务,负责贯彻落实“盛享好书”活动主题,鼓励学生使用QQ、微博等微媒体平台与图书馆进行互动,促进了馆员和读者融洽沟通,展示了馆员少为人知的另一面,尤其是在文艺方面的风采,提升了图书馆美誉度。智慧闪现:馆员有意识地和主创人员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碰撞火花,闪现智慧,激励学生大胆设问引发信息渴望,小心求证,提高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在不断完善剧本、提高节目质量的过程中提升了综合素质。

3.4活动评价“盛享好书”系列读书沙龙活动主题明确,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工作思路清晰,切合了校情、学情和馆情。随着活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散,4年来活动经费预算从5000元逐年增加到15000元;参赛规模从仅校学生会和校级社团组织参与发展到12个二级学院团总支全部参与;评奖方式从直接决赛评比发展到要分为班级海选、二级学院初赛到校级决赛3个阶段进行;产出了《图书馆之夜》《时间都去哪了》《我们约会吧(书籍版)》《逃课奇遇》《听,花开的声音》《卖火柴的小女孩》《与书相伴共同成长》等众多学生津津乐道的原创优秀节目。“盛享好书”系列读书沙龙活动以其新颖性和灵活性使之成为每届学生热议的话题,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有着良好的口碑,为校园阅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示范作用。

3.5不足之处该活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些参赛单位对活动主题解题不够到位,相对放小了知识性,放大了娱乐性;在剧本(脚本)编写中出现个别雷同现象;学校现有灯光、音响、幕布等设备相对落后陈旧,不能很好展现剧本想要表达的意图;缺少专业老师对表演艺术方面的指导,节目表演质量有限。

4展望

第4篇

如《春到梅花山》一文写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看花的情景,虽然这没直接写梅花的美,可从人们观花的动作、神态中,处处都流露出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更爱如花盛世这一思想感情。但如何让学生透过游人拥挤的赏花场面来感受花潮的美,理解盛世的美呢?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从读中感受。进行“美读”示范时,我除了情感激昂外还注意语调的变化,轻重音,节奏快慢的掌握,面部表情的显露等,一句话就是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再通过“美读”练习和背诵练习,使文中的诗情画意,在头脑中浮现出来,形成美的定格,学生会深深感受花潮美,盛世更美,学生沉醉在这种美的享受中,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歌颂如花盛世的思想感情。

二、入境分析理解美

培养理解美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化的高一层次的要求,理解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如教学《花潮》一课时,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海棠花和观花人的,是怎样凭着“花潮”歌颂这似海的春光,如花的盛世,那就需要让学生对字、词、句、段进行细细地品味分析。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整体了解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海棠花的,然后通过录像观察远处的海棠花,进一步理解作者把海棠花色彩鲜艳浓烈比作“红云”“红海”,是为了突出海棠花的多、美。近处的海棠花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拟人句:“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及有风时、无风时,阳光照射花的不同姿态来感受海棠花的形状和影子。最后通过听花下错综复杂的声音(录音),结合比喻句“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海棠花的繁茂之美。这样深入地组织学生欣赏品析,使学生感受到了花形似“潮”,花影似潮,花下的声音似潮的绝伦境界。在写海棠花之后作者又着重写了人们看花、爱花的情形。写得很有顺序,让学生通过细细阅读,理解人们看花方式虽不同,可“好、也好、更好”这些层层递进的词却把人们赏花、爱花的美好心情写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课文的层层剖析、品析、欣赏,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优美语言,培养了学生赞美大自然的美,祝愿祖国的繁荣、昌盛的美好情感。

三、结语

第5篇

1、源于《课标》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课标》中的这段有关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那么,可以这样说,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造就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无疑地,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2、源于“语文”特点的思考

“语文”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唐承彬老师说过,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含有不少科学因素的,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牵涉到许多无法定量定序的变项,语文教师个人的特点,往往比某些规定的东西更实际,更重要。这番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在理性的传授知识、探索规律的同时,又应该求异、创新,以独特的教学个性,求得多彩的教学风格。

3、源于“主体”的思考

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他们有着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的差异,在每时每刻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们稚嫩的心灵,更要欣赏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力,求得每一个学生多角度的发展。任何一个学生到学校来学语文,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带到课堂来的有他的生活与经验。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这个角度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唤起、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不断地帮助他们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并使其照亮自己的语文学习的过程。

4、源于“教学者”的思考

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特征的个体,都有着个性魅力,有着独立意识、创造能力和人格理想,有着独特的人文素质。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愈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只有教师充满个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才能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出课文深层的生命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一定要亮出个性,亮出“自我”。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需要教师的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例如,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配合《观舞记》,用欢快明丽的松林、清溪之曲伴读《山中之友》等等。通过激情导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触发创意,促进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学习《观舞记》时,观看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我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说明你的理由。这无疑掀起了课堂的,同学们兴奋不已,交头接耳议论着,最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不同的词汇,可谓精彩纷呈。“恐怖”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空气凝固了一秒中,我内心也一惊,这么美妙的舞蹈竟有这种感受,故意捣乱,不是,你看他一脸坦诚,于是我不断引导其说出其根据,原来都是那盏铜灯惹的祸,马上有同学提出异议,说这是印度宗教色彩的体现。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阅读教学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对文章主题感受体验的独特性,又要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诸如“为什么?”“你最喜欢什么?”“你的观点有哪些?”“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放开思维空间,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你争我辩,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在质疑释疑中挖掘教材,开启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

2、需要平等和谐

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索的愉悦,课堂也就成了一个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要求我们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沟通心灵,用尊严赢得庄严,用爱心激励爱心,用生命呵护生命,用自由唤醒自由,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上快乐着学,坦露内心,畅所欲言。譬如,在教学《马》这课的教学中,主人给马戴上黄金链条,将其项鬣编成细辫,打扮得那么漂亮,为什么说是对马的侮辱?这一提问掷地有声,同学们纷纷思索,展开讨论,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结合自己的体验,有的自喻,最后感悟出马非马,人非人,这是最大的侮辱。由此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脉搏的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从而使思想境界也得以升华。

3、需要旁征博引

文言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怎么办呢?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讲解《马说》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毛遂自荐”与“自高自大”本质区别,我讲了一个例子,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一次世博会上,中国人急中生智打碎国酒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推销了自己。这则故事帮助学生领悟了学习《马说》的现实意义——别在等待伯乐的时光中,自我蹉跎,而要自主地推销自我。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个性化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就会生成很多的教学细节。我们要随机应变,用语文教师所有的敏感去捕捉、发现课堂的生成点,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引申、深入教学。用我们的智慧,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在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得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我们得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储备、敏锐的思辨、良好的语感等等。

参考文献:

1、黄瑞槐《解读“创造性阅读》

2、吴振华《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山西教育

3、程芳《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湖北教育

4、彭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教学课例与解读》云南教育

第6篇

1.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疮。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2.阅读实践的探究性。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而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必须对此来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提升和发展。

3.阅读过程的调控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综合(与实际联系的应用)四个阶段。这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还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从而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4.阅读结果的差异性。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由于阅读主体大脑贮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文本,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选择与相似匹配,进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可以说,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教学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语)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1.引导批注阅读,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以《麻雀》一文为例,我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得快而猛”;有说态度的“真勇敢、坚定、果断”;有论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评用词的“简炼、生动、形象”;有议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提读法的“‘落’字要读得重而快”。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

2.强化“阅读反思”,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

一般地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等等。以此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动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让学生每读完一段,都想想: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读完全文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以此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中逐渐深入、逐步全面。

第7篇

比如在讲解《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阅读之前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秋天相关的视频,特别是展现秋天魅力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秋天到了有收获,秋天到了有美景,引导学生在接触阅读文章之前先走进一个秋的天堂。当学生在秋景图中看到并感受到秋天的一草一木,感受秋天的喜悦与欢乐,自然会将个人情感与秋天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秋天,会强化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开展,让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秋天。

二、引导个性化探究发言,呵护星星之火

自主探究与发言,是让学生产生个性化阅读想法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建立起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将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们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阅读学习。先入为主的观念剥夺了广大初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个性化阅读之前教师所作的讲解,往往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独立地进行阅读与思考,通过发言来肯定与呵护学生的个性化想法。星星之火得到呵护,才能推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广泛开展。比如在讲解《理想》的时候,教师没有必要在教学前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对理想的看法等,而是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阅读学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与讨论,并于探究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出,“通过阅读,让我联想到理想与梦想,前者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而后者实现的机会较小”,学生提出“我们需要有理想,有了理想,生活与学习才能有动力”等看法。这些个性化阅读的星星之火,让阅读课堂更加活跃与充实,同时让学生找到了主人翁的学习地位。

三、开发个性化教学资源,呵护星星之火

初中语文课堂是初中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但绝不是全部。课文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冰山一角,要将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有效实施,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扩展视野,推动学生提高阅读量。大语文教学观的推广,让越来越多地语文教师认识到学生阅读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当代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搜集要打破课本的限制,科学地将课内外的阅读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扩展自己的视界,建立现代化的阅读学习观。学生读得多了,见得多了,就会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追求与阅读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比如在讲解《丑小鸭》这一泛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出发点,进行阅读扩展。一些学生喜欢动物类的文章,那么教师为让其课下搜集一些动物类的优秀文章,通过阅读与复述与大家进行分享。一些学生喜欢安徒生童话,让教师就鼓励学生开展童话方向的课下阅读,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资源,会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实施。

四、结语

第8篇

培养兴趣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面对艰涩难懂的文章会感觉吃力,从而产生不愿学习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利用图片、录音、视频等资料增加教学亮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离骚》学习中,教师可以播放《屈原》相关视频片段,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对屈原有深刻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视频吸引,阅读中脑海就会出现相关的片段,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的重要性。文言文一般具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读”的作用。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朗读时间,通过吟诵和纠正,首先让学生读准,然后读懂词义,最后读懂句意、段意、文意。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先让学生反复阅读,对其中字词的大概意思有所了解,形成整体语感,然后针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文言文的诵读还需要注意节奏,重视停顿,教师要在旁指导。

(三)转换文言文文本语境

目前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有非常高的鉴赏价值,很多文言文虽然字数较少,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考虑到学生文言文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要进行文言文文本语境的转化,设定特定的历史条件,让学生用白话形式将文章复述出来。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模仿文章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复述,展现廉颇、蔺相如鲜活的人物形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夯实基础

在文言文教学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前提,虽然不主张过分强调字词,但是必须要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要求,对文中的虚词、实词等进行分析,字词的分析和积累是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形成长期的训练和检测机制,对错误率较高的字词要加强强调。另外,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对文言文中常见字词加强教育,以便学生在所有文言文阅读中能准确掌握意思,品味意境。

(五)加强知识拓展

第9篇

(1)语文教师的教授态度不正确

很多语文教师因为过分考虑考试分数,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出发,而是一味要求学生枯燥地学习。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对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教师的教授态度需要进行改善,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及基本素质培养出发,才能为学生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2)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过少

部分语文教师因为课时安排较少,所以造成课程安排非常急促,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将课堂交流时间大大压缩,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交流非常少。这样就严重抑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并且在根本上造成创新教学受到阻滞。

2教学建议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速率与质量,从而帮助师生在课堂上进一步的交流,使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都得到综合发展,从而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2.1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共鸣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来实现小学语文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语文教师就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反馈等内容的情况下,引入提升想象力的课程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整体的上课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这种品德教育的引导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符合多媒体教学的宗旨。因而才能真正做到以特殊的行为方式建立多媒体教育体系。

2.2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

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充分融合,扬长避短,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由过去的被动式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要求学生大胆的表现,从而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更加正视语文阅读教育的态度外,还应该进行自我充实,为自己的教学观念注入更多的创新意识,这样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从而主动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教师在学生胆怯的时候,不仅不会责怪,反而要多多表扬学生敢于表现,这样才是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2.3保障对话理念下多媒体教学的可持续性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的可持续性,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时候,需要遵照可持续原则来进行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并且及时地反馈问题与信息,保障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的正确开展。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地方的财政支撑,还需要从经济市场当中寻求帮助,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师生都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中来,这样才能够为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在不断的更新与提高中,才会获取进步。

3结语

第10篇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善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多媒体技术为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了新的途径,教师要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在导入时,我播放一首MV《我的父亲》,营造阅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情绪;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亲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为阅读学习做好充分铺垫。这样不仅快速地进入阅读学习主题,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的趣味性。

2.创设生活化阅读情境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文学作品是作家基于生活的感悟,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尤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积累与阅读经验。在学习《我的第一本书》时,为了帮助学生调动阅读学习积累,我先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第一本书,以及这本书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经历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与作者形成强烈的共鸣。

二、丰富文本朗读形式,以读促进理解

1.注重朗读层次

朗读要有效促进语文阅读学习,注重朗读的层次,做到层层推进,重点突出。阅读学习中,怎么读成为语文教师迫切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阅读课堂时间紧,必须要优化文本朗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充满激情,必须借助读方能体会文章的妙处。我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形成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来读。例如文章的结尾部分:“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外,读一读文章中语句优美的句段,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辞藻美;读描写的句段,文章中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对突出人物形象与文章中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物形象,深化文本思想情感理解;读议论抒情的句段,可将作者的情感直接宣泄出来,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2.注意引入赛读

初中生大多争强好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赛读形式。《海燕》这篇散文诗,在具体朗读操作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个体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促进学生朗读的优化意识。学生对朗读的投入,实质上是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的过程。学生在朗读揣摩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正是因为深入文本,才很好地领会到文章的精妙之处,与作者形成共鸣,读出了文本的“味道”。散文集《朝花夕拾》,学生多阅读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赛读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推动学生自主“预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朗读中得到有效激活。

三、重视方法指导,挖掘主体潜能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优化初中阅读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1.基于阅读学习规律指导阅读

阅读作为一项语文学习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学习规律,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阅读学习的一般规律,将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小说时,先引导学生自主“预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通过预学,解决阅读学习中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创作背景及作者有关知识,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与初步认识;课堂基于单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将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从整体感知情节,再局部细探,分析人物描写,分析作品思想主题与写法;最后,进行文本质疑与释疑,从而把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形成阅读感悟,大大提升学生小说阅读学习效率。

2.基于文本特点指导学生阅读

第11篇

一、师生平等,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观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发挥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在对话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要摒弃陈旧的“师道尊严”的教育信条,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不要一味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自己的教学设想之中,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做到平等对话,秉承开放、灵活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参与到与文本、编者的对话之中,让阅读对话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意义的过程。

例如,鲁迅的《祝福》讲述了祥林嫂不幸的一生,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当与学生探讨“祥林嫂善良能干,但是最终被一步步逼向死亡,谁是杀害祥林嫂真正的刽子手”这一问题时,学生义愤填膺,众说纷纭。为了深入挖掘主题,我带领学生一起从文章的整体内容出发,与课文展开对话。

首先,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概括祥林嫂的一生;再启发学生思考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逐步分析总结是哪些人、事将祥林嫂一步步逼向死亡;最后再深入挖掘悲剧的社会根源,通过再读课文以及一个个问题对话的启发,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必然联系。利用一个个的问题启发学生与课文进行对话,让学生的思考得到升华,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阅读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说教,而是更富有生命意义的师生共同探索与学习的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真诚的沟通与对话。

二、明确主题,开展有效的阅读对话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对话的话题,让学生明确地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对话交流,因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话题,要以具体的问题或是主题呈现出来,教师设置的对话话题不能太空,也不能太大,要基于学情,指导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开展阅读对话。

例如,讲《秋水(节选)》一课时,我设置了问题:“从本文中,你能看出庄子有哪些思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提问后,学生对此问题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从哪些地方思考。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考虑到学生事先对庄子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之后,我先带领学生了解庄子的生平和著作,以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在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在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阐发庄子的思想。

再如,讲《鸿门宴》时,阅读习题上有一个问题:“请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在收到学生的作业后,我发现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实际上,出题人的真正意图是让学生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而由于表达不够具体,导致问题涉及的范围太大,学生无法把握答题的方向,就不能做出具体明确的回答。后来我将问题改为:“请分析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对话作为一种媒介,必须要围绕有一定的主题,如此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理解,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对话。

三、适时点拨,展开深入的对话交流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更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主题进行对话交流,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对学生的回答要能够适时点拨,帮助学生阐明思想,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学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文中作者设置“艺术学校里设立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回答:“这是为了对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行径表示控诉。”显然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了错误,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我提示学生:“学校本应该是学习知识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地方,但是纳粹政府却将纪念碑建在学校里,他们是否是别有目的呢?”经过我的提示,学生明白过来,认识到:原来这是纳粹分子在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减少“说得不错”这样无意义的教学评价,或是对学生的回答立马否定的行为,并减少当学生的观点与自己观点符合时大加赞赏的行为。较好的做法是在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比较各回答的优劣,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在阅读对话中,教师既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也是课堂阅读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学生阅读遇到障碍时,教师要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优势,促进学生进行阅读对话,深入理解文本。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对话。

(2)以少数学生为中心,多数学生当听众的对话。

(3)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有效对话的意义

(1)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样,“对话式阅读教学”便成为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实践研究的重头戏。

(2)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传递式学习,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需要。

“对话教学”的理念是先进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对话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想追求,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的束缚,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主体与文本的对话”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

(3)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基本模式和各种有效策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的需要。

一方面,教育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在吸纳各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得到了不断的修订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学实践的研究却显得成效不足,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从教师研究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课堂,以教学的实践、观摩和评论为主要手段,开展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有效对话的途径

(1)师本对话。所谓的师本对话,就是指“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探询“作者的笔法特点、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情怀”。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参的提示作用。虽然语文教师接受过正规的教学培训,有相当的文学积累,也有相当的教学经验,对各种文体的特点已有相当的认识,教师在初读课文后已能掌握文章大意、了解课文篇章结构及作者大体的思想感情等粗线条的内容。

(2)生本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学生单凭自身的理解能力难以完成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这就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主要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翻来覆去地读,先学生之前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其次,作为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情和见解。同时,朗读对语言的积累也为长效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在教授《听听,秋的声音》时,利用多媒体朗读,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学生自己去尝试着读出那种秋天的美的感情。《陶罐和铁管》的对话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对话表演,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说话时的语气。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能让人感受,朗读也富于了作品生命。学生通过朗读,内化语言文字,消化、吸收最后可以增加到自己的阅读储备中去。

(3)师生对话。在有效的阅读对话中,教材是凭借,是对话的资源,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发展才是中心。因此,为了刻意突出“人文性”,刻意突出“主体性”,刻意突出课改的精神,教师该问的不问,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不引导,片面地理解了对话的实质。教师的适时点拨、引领,使学生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的对话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的认识有了升华。

第13篇

相对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图画书有独特的体裁特征,通常由“图像”和“语言”两个符号系统共同呈现,是“图画”和“文字”结合而成的“复合”文本;图画书作品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与文化,具有教育学、美学、文学的内涵,反映作者和绘者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艺术个性,图画书艺术的新颖、独特、广阔、丰富与深刻,决定了图画书的阅读、图画书图画和文字的解读、理解、判断和评价,需要建立在所欣赏图画书作品的文本特质基础上。三年级的一个班实验了图画书作品《黎明》的班级阅读指导。《黎明》描绘的是山中湖边的黎明以及黎明到来的过程,凭借水彩画及水墨晕染的技法,作者刻画了空旷中隐现的山影树影,水面逐渐升腾的雾气,近岸的水草和岸边的小船,盘旋空中的蝙蝠与伫足树枝上的小鸟,呈现出黎明渐近时分,光影明暗中各种物象影影绰绰的轮廓与朦朦胧胧的美感,极具化境写意的神韵和艺术感染力。诗画一体是《黎明》鲜明的艺术特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从设计上就注意把握了这一特点,首先以一小段古琴曲让学生安静下来,然后自己舒缓轻声地一页页读出文字,学生很快调动自己的感官,沉浸到作品的情境中,虽然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没有夸张趣致的人物,他们仍然饶有兴致地仔细观察、体会、想象,当“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画卷打开,全班都情不自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配合这一文本,教师介绍了《黎明》的创作背景,指出作者的创意灵感源自中国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并将诗歌全文呈现出来,指出作品清新隽永的诗歌品格与韵致,以及表现出的中国诗画明净空灵、疏朗开阔的意境与风范。因为是中年级的学生,教师没有对此加以更多的阐发,而是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开始重复阅读、小声讨论,让课程自然结束。教师总结这一课程时特别提到事先查阅文献的重要性,认为把握作品特点可以让阅读指导密切结合文本内容,突出特点,讲出特色,应该通过了解图画书作品的创作时代、作家背景,参照导读、书评在内专业评论与评价,确定作品阅读的重点、难点及兴趣点,进而设计出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阅读教学指导方案,并预留调整与策应的空间。

二、图画书的阅读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其实,由于图画书多以图为主,形象而直观,儿童读者有兴趣也能够完成自主阅读,而图画书艺术又有其特殊性,在图文共同又分别讲述故事的前提下,读者本来就需要在阅读中连接图文内容,整合和构建故事系统,许多作品要表现的内容包含在图画画面细节中,或隐含在包括扉页、环衬、封面封底在内的装帧设计里,需要读者主动感知与关注,获取、加工其中的视觉信息,体味和领略其中的奥秘与趣味。儿童具有读图的天赋,他们能够调动 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很快进入图画书的艺术空间,我们的图画书阅读课应配合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阅读主体,策动他们进行自主发现与探究的阅读。二年级的一堂图画书欣赏课选择了《娃娃》。《娃娃》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本土原创的图画书作品,曹文轩认为图画书与文学文本一样,传达思想情感与美,不应认定其必须以图画为主,减少文字量或弱化故事,所以这个作品具有长篇的文字,图文配合方式也较为传统。针对这一文本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采用自己读出文字学生一边聆听一边阅读图画的基本方式,有意放缓翻页的节奏,不时通过停顿或静默让学生自由讨论。从整体阅读过程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自然进入了作品图文的阅读,他们对图画书整体与局部,包括色彩与构图、媒材与装帧设计都有仔细的关注,从现场的学生反应可以看出,《娃娃》深沉意蕴与真挚情感打动了他们。事实证明低年级的学生班级,在教师的有效策动下,能够自主开展并完成文字量大、有长度和深度的阅读。阅读讨论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设计问答环节时要谨慎而节制,避免一问到底、发问不止,要对应作品的阅读要点或阅读难点进行必要而有效的发问,略去平行的无关紧要的细节性追问,一方面不干扰学生阅读的连贯过程,另一方面也留下一些他们自主发现的空间。学生的主动提问更有价值,合并学生自己的个性化回答,会生成自由而充分的讨论,是图画书阅读指导课最必要也最有意义的部分。《娃娃》阅读课堂就以学生提问为主,看到封面他们就提出了“娃娃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叫娃娃的问题”,教师没有回应,而是悬念推进阅读,不久学生在过程中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整堂课教师很少提问,只在作品最重要的戏剧到来之前,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该不该将第108个娃娃送给那个小姑娘”,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愿望回答后,教师没有评价,而是翻过书页,念出作品的文字。在学生的感动和震撼中将阅读课堂教学也推向。显然这样的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活动,能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所有参与者获得阅读成就感及自信心,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学生课后非常出色的图画或文字形式阅读回应证明了这一点。

三、图画书课程应以阅读为核心

第14篇

中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少,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不丰富,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与不良诱惑的影响,误入歧途。议论文阅读不只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与方法,重点在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的完成倾注了作者对事件的观点与看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对事件的论述过程中,不断发现事物新的闪光点,引发作者新的思想共鸣。所以,学生通过阅读议论文,能体会作者论述思维的严密性、结构的紧凑性,从而形成逻辑思维的思考模式;通过阅读作者给出的论据,引发自己的想象与思考,发现自己与作者观点的不同之处,从作者的角度重新认识作者所表明的观点,丰富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议论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议论文写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所以,学习议论文写作也就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成功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就要先学习他人议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这些方法的获得无疑需要通过议论文阅读来实现。通过阅读他人的议论文,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发现看问题的新角度,发现看问题的新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议论文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议论文阅读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议论文阅读,高效吸取阅读所带来的精神财富。下面是我对议论文阅读教学几点新策略的归纳。

1.系统地理解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议论文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只有明确了议论文的结构与内容,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真正掌握议论文的知识,完成议论文的阅读。议论文构成的三要素有: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议论文的论述中心,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是支持论点的资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主要有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论述语言不同于描写类文章和抒情类文章,要做到准确、严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2.培养学生议论文文体的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要求中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外,更注重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近几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固定,议论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大方向也随之确定。在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比如:(1)学会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某一段的分论点。(2)根据作者给出的论点及论据,补充新的论据以支持作者的论点。

3.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各个击破

第15篇

一、让学生有所创造的阅读

阅读要有创新,必须学会质疑,树立批判意识。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尝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训练。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学生质疑的层次也会深浅不同。笔者的办法是让学生在课文预习时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篇章结构或是字句理解方面,情感表达抑或是表现形式方面,以梳理后的问题为线索组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共同来解答问题、探讨文本。阅读教学完成之后不忘回过头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评点打分,而评点的过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该如何提出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质疑能力,又让学生在阅读中展示了个性,大家更愿意相互解答周围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不再人云亦云,在阅读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争论、答辩,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课外阅读可以带领学生穿越历史、遨游宇宙;可以让学生积淀语感,超越自我;可以形成学生谋求自我发展的主动与自觉,从而读出自己创造性的观点,实现阅读的个性化。一句话,就是要想让学生有所创造的阅读,就必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将“老师要”变成“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完成阅读创造性的任务。

二、让自主性和激励性原则结合

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让学生充分自读,亲历阅读过程。自主的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深入探究、自主思考、自主体验、相互合作。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读书思路,主动设疑,明确读书指向。我们不强求教师必须按顺序从第一课教到最后一课,而是由实验教师和学生任意选择课文进行研究教学,教师起调控和指导作用。课内是个性阅读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但课外的阅读对课内的阅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课内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复述,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倡导学生在课外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和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兴趣,自主选择内容、方法,自主阅读,巩固和实践课内知识,提高课内阅读的水平,发展学生持续阅读能力。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营造出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的课堂氛围环境。

我们进行个性阅读教学就是要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能动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或由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要求,利用特定的文化语境,现实语境和“阅读期待”去感悟阅读对象的新的意义,并由此产生自己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体验、见解、感悟。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让学生质疑解难,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充分体现课堂上的民主气氛。个性阅读让学生畅所欲言地抒发个人的见解、感悟、体验,必然会有不合理、偏激甚至错误的见解,教师不能任其自然,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表扬其积极大胆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优点。让学生体会到课堂阅读以后确使自己在课堂上有收获,体验到阅读后的喜悦,感受到积极答问的荣耀,这样才会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才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三、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