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封面设计论文范文

封面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封面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封面设计论文

第1篇

中国传统绘画主张“作画贵在立意”,封面设计同样需要重视立意。立意的高峻、深远、奇巧,往往直接决定了封面整体形象的品位与格调。绝妙的立意不仅能体现出书刊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还能展现出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艺术美感。封面设计的立意来自书刊内容,反映着书刊的主题精神,这就需要设计者充分熟悉书刊的内容、主题、性质、特色和风格,认真寻找故事和情节之中同封面设计相关的主要信息,精心概括和凝练书刊的主题,按照自身的创作方式,将其进行萃取和升华。设计者越是对书刊内容、主题理解透彻、深入,就越有自由、丰富的创作空间去设计封面。这就是所谓的“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封面设计的立意还需要以情动人,寄情写意。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表面看来,艺术形象是“无情物”,实际上无一不包含着艺术家感情的因子。一个封面设计者,只有在书刊中找到能够激发和唤醒自身情感的形象,才能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进而完成艺术创作。所以说,正是基于设计者对书刊内容描绘形象的情感共鸣,封面表现出的艺术形象才拥有感人的魅力。

二、封面设计的构图

如果说立意是为了给封面设计确定主题思想,创造美妙、深邃的意境,那么构图就是将这些思想和意境落实在一张或大或小的纸的平面空间内,使其以形象化的符号展现出来。通俗地讲,构图就像是建筑物中由钢筋和水泥搭建的主体结构。好的构图,必须如实而充分地体现封面设计者的艺术情感和意境空间。在封面设计中,如何实现成功的构图,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规律:

1.解决平面空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

在封面设计的构图中,将组成平面的各个部分有机分配,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分散和呼应”、“比例与权衡”的方法使其形成整体效果,产生整体效果大于局部效果的作用。

2.形象组合力求删繁就简,讲究疏密得当。

在构图时,对于形象和元素的选取和运用,务必做到删繁就简。封面构图的形象和元素越精炼越好,要以简练的艺术语言达到准确表达立意的目的,所谓“妙语者不必多言”。但需注意,若将删繁就简当作简单粗暴地做减法,就会使构图失之空洞无物。在整体布局的规划中,还需要注意将形象和元素安排得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疏处要“一马平川”,密处能“间不容发”。

3.打破有限空间,构建无穷意境。

封面的平面空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现设计者无限的艺术境界,正是封面设计中构图工作的要义所在。封面设计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往往要到封面形象和元素之外去寻找,那种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独特意境,突破了封面构图的有限空间,带给人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三、封面设计的形式

第2篇

文字是封面设计中传达信息的重要内容,也是准确传达书籍意境和格调的元素。封面设计中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这些文字不能随意设置、摆放,而是需要设计者运筹帷幄,将所有文字的字形、字号、字距、排列方向、组合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设计者要通过阅读、了解书籍的整体内容,并通过对书籍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对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形象的设计。例如,书名的设计并非只能运用某一种字体、色彩或字号来表现,如果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体、色彩、字号加以组合会让人耳目一新。在封面有限的展示空间里,书名文字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手法和组合方式,都应该突出书名的主体地位,在这里主要从字体的选择方面对书名所用文字的设计作详细的介绍,一般用于书名的字体包括书法体、美术体和印刷体三大类。其中,书法体一笔一画间显示出无穷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此外,书法体字迹很多都出自社会名流之手,因而赋予其名人效应,深得读者的喜爱。美术体可分为两种: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规则美术体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点变化统一,且外形要求规整,具有易于阅读、设计起来比较简单的特点,但其形式缺乏变化,比较呆板。不规则美术体则与之有所区别。它强调变形自由、随意,不管是从点划的处理或是字体的外形方面都要求体现出不规则的变化,具有形式丰富、个性明显、设计感强、装饰性突出等特点。不规则美术体较之规则美术体和书法体而言,具有更鲜明的个性,且更具有适应性,所以被许多书刊优先选用。印刷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早期的印刷体与规则美术体有些类似,比较呆板、僵硬,现在的印刷体则有所改进,融合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印刷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其形式感上的不足。不同种类的书籍对文字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少儿读物类书籍使用的文字要求生动活泼,具有稚拙感和趣味性;工具类书籍使用的文字要求工整、严谨,具有较强的秩序感,等等。在书籍设计中,将文字进行变形和组合设计,可以形象地传达书籍的内容信息,并让读者体会到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

2封面的图形设计

图形具有丰富的内在含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是强化主题的重要元素,也是封面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画面中往往占有很大的面积,成为视觉中心,所以图形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书籍出版的整体效果。优秀的封面图形设计应该是在具有美感的同时让读者过目不忘、为之震撼。如果想让封面图形设计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就必须使设计出的图形与书籍内容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一般的休闲类书刊。例如,时尚杂志、女性杂志,其标准是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要求与时尚接轨,所以会选用当红影星、歌星等的图片做封面;科普读物选择封面图片的标准是具有科技性、知识性。因此,通常选用与先进科技成果相关的各种图片;新闻杂志常选择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作为杂志封面,其标准不是时尚,也不是饱含科技性,而是具有新闻价值;美术、摄影类刊物通常选用有代表性的、优秀的艺术和摄影作品作为封面,其标准是具有艺术价值;而体育杂志则会选用体坛风云人物的图片作为封面。优秀的封面图形设计不仅仅是图案元素的华丽拼接,而是书籍内容形象化地再现,可以提高书籍的整体格调。

3封面的色彩设计

封面的色彩设计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拿捏有度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目光。色彩的运用要做到与内容相适应,要善于通过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来表达出内容和思想的不同。同时也应注重在对比中求协调、统一,这就需要用间色互相配置,使对比色统一于和谐的整体之中。书名色彩的运用在封面上应略微突出,必须具有一定的纯度,这样才能显著夺目,让读者一目了然。此外,在封面设计中既可以运用绘画色彩,也可以运用装饰性的色彩来表现。在封面色彩设计中还需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书籍,其色彩的运用应有所差别。例如,儿童读物的封面色彩就不适合用于教科书。色彩,不需要明确的轮廓勾画,却极富情感表现力。色彩元素地融入,可以引导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书籍之美,但只有与书籍主题内容相协调的色彩设计,才能获得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认可并接受。

4小结

第3篇

期刊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书脊,本文仅从封一和书脊的设计探讨对阅读和馆藏的影响。

1.1封一

1)色彩运用过重。

期刊封面设计是由文字、图形、色彩等通过点、线、面的巧妙连接与组合而使封面达到美化的效果。色彩是封面设计的要素之一,是第一视觉语言,信息的首要传递者。有道是“远看颜色近看花”,封面色彩具有强于图形和文字的表达作用。科技期刊也较为重视色彩的运用,有的期刊为突显自身的学术性,使其高雅、沉稳和大气,封一采用的色彩比较浓重。如《生命的化学》2014年第1期,封一为深蓝,《中国细胞生物学报》2014年第1、2期,封一为深黑。深蓝、深黑对读者阅读影响不大,但影响了期刊的管理。因为期刊到馆后,在每期封一上需要加盖部门印章,标注分类号,以示期刊身份和类别。红色印章、黑色字迹在蓝色或黑色的背景下不易显现,给管理带来麻烦。

2)图片过大。

一些科技期刊为引人注目,将与本期内容相关、色彩鲜艳的写实图片放到封一中,有的占据整个版面。由于内容之别,同种期刊其图片的图案、色彩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如2012年《大自然》第2期是一幅大海蓝天、高山白云的图案,封一主色蓝白相间,色彩明快;第3期是一只雪鸮鸟在黑色的夜空中的图画,封一主色为黑,色彩黑暗。这种极具不同封一的色彩,将影响期刊的辨别和归类。还有期刊因图片色彩浓艳、图案花乱,而掩盖、冲淡期刊的前景标志。封面前景包括刊名、刊期、刊标及各种封面造型的色、块、线等,封一前景是固定不变的部分,是识别同类与区别他类的重要特征,被掩盖、冲淡后,也会影响期刊的辨认和查找。

3)文字设计失当。

期刊封面文字是期刊与读者之间信息传递的视觉桥梁,是识别该刊与他刊的基本要素,是期刊内容的重要提示,它包括刊名、刊期及其他文字和数字等,是查找、阅读、订购、验收、登记、分发、装订的依据,是封面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元素。而一些科技期刊为了美化和级别提升,却淡化了文字的使用功能。一是刊名字体设计不妥。一般期刊封一名称使用宋体、楷体或其他容易认读的字体,而有些科技期刊为了美观和高雅,封一采用不易认读的美术体或名人题字。这些字体的采用并不为过,关键是有的不易辨认。如2014年《合成纤维工业》中的“维、合”字不易认出,2014年《日用化学工业》中的“日用”和《化工新型材料》中的“化工”都不易辨认;又如《科学24小时》中的“4”字需要定神琢磨才能识别。二是期别号设计不当。期别号是指期刊封一所标注的年月卷期号,是阅读和管理所需的重要信息,它仅次于刊名的作用,应位于赫然醒目位置,标注要简捷、直观。有的期刊为了使封一美观、艺术,设计的期别字不便认读。例如:《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4年第1期中的“1”字,既不像“1”也不像“7”;《中国建材》2014年第2期,封一另有“2013”和“5”字样的背景,与“2014”和“2”期别号容易相混;《中国动物检疫》2014年第2期,将“2014和2”设计成封一图片中的日历本日期,看似设计巧妙,但不易被发现。三是外文刊名设计失当。有的期刊为提高自身的档次与级别,将期刊中文版改为英文版,而封一只有英文刊名却无中文名称注释。这样装订时,因装订员英文水平有限,将数十个字母的英文名称烙在刊脊上,错、漏、添字母常有发生,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错的名称给查阅、归类带来很多麻烦。此外,有的期刊由于封一英文刊名缩写字母字号太大,如2014年的《遗传学报》、2014年的《植物分类学报》,其封一刊名缩写字母“JGG”和“JSE”设计得特别大,掩盖了全称刊名。装订时,有的把缩写名称写在书脊上,严重影响查找和阅读。

1.2书脊

书脊是期刊封面的一部分,是期刊厚度的显示,虽为方寸之地,但有着封一的功用。GB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规定:“期刊的单册和合订本,其书脊厚度大于等于5mm时,应按照GB/T11668的规定,在书脊上排印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份;若书脊厚度小于5mm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排印上述信息时,可将其排印在封四上距订口不大于5mm的范围内。”笔者调查发现,书脊名称并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1)书脊名称标注问题。

一些科技期刊在书脊名称标注方面没有严格执行标准规定。有的书脊厚而无字,有的薄而有字,还有的时标时不标。如《分子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88页)、《统计与管理》2013年第5期(192页),其书脊厚度都超过5mm,但未标书脊名称;而《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年第1期(52页)、《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14年第1期(62页),书脊厚度都小于5mm却标有书脊名称。又如《中国果菜》2012年2~12期都有书脊名称,只有第1期未标注。这种设计,不仅影响期刊的美感,而且给查阅带来不便。

2)书脊字样设置问题。

一些科技期刊的书脊名称字体、字号既不符合人的视觉审美观,也不便认读。例如:《中国果树》2013年各期,书脊字大小随期刊厚薄而变,最厚的第5期比最薄的第3期的书脊字大好多,放在一起不协调,也不美观;《中国食品工业》2014年、《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年书脊字小而笔画粗,字间距小,不易辨认;《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4年第1期、《病毒学报》2014年第1期,书脊字太小,与书脊宽度不协调,既影响美感也不好认读;《通讯技术》2013年各期书脊的字体、字号2期一变,格式大不一样,严重影响识别和归类。

3)书脊色彩问题。

书脊颜色方面有2个问题:一是同种期刊书脊颜色不一致,例如:《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3年第4、5、11期,书脊为白色,其他书脊为淡蓝色;《无线电通信技术》2013年一期一色。这样的期刊放在一起不仅不美观,而且影响辨认。二是书脊颜色与书脊字之间色差小。例如:《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年各期,书脊为深红,字是黑字,不能突显;《世界林业研究》2013年各期,书脊为绿色,字为黑色,不易辨认;《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第1、2期,书脊为蓝色,字为黑色,也不易识别。

4)边缘名称标注问题。

边缘名称虽然不类属书脊名称,但期刊立放刊盒时,起着书脊名称的作用,所以在此一叙。GB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规定:“若书脊厚度小于5mm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排印上述信息(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份———笔者注)时,可将其排印在封四上距订口不大于5mm的范围内。”笔者统计发现,无书脊名称的期刊大多也无边缘名称。在无书脊名称的期刊中,有边缘名称的期刊只占29.4%,但标注规范者只有17.6%。如《微型计算机》边缘名称写在封底右上角,字小,间距也小,刊名不醒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建议

1)色彩运用要恰当。

封一、书脊浓墨重彩,虽能撩人眼目,但不是读者、馆员所需,只有方便阅读、便于管理才能赢得人心;因此,封一、书脊设计不要企求以色装扮,要注重实用、方便:一是若封一色彩浓重,要设有突显印章、分类号的色块,以便管理;二是同种期刊的书脊色彩要一致,便于查找归类;三是字与底色差要大,切忌黑红、黑蓝、白黄、灰绿色相搭配,否则难以识别。

2)图片使用要得当。

封一图片不宜占据整个版面,应只占封一的一部分,这样,无论图片的色彩、图案怎么变化,也掩盖不了封一前景标志,使期刊易于辨别和归类。若图片过大,其图案不要太花、太乱,要突出期刊前景标志,以便辨认。封一色彩格调要一致,期刊一期一色、一期一个面孔的设计样式不可取。

3)文字标注要直观。

第4篇

所谓意味深长,是指以设计的文字、图形和色彩为基础,利用比喻、联想和想象等方式,体现出来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而中国艺术创作素来有寓意的传统,很多创作者都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体现出了这种寓意特点,从而获得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联想是指从一个事物推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其能够给欣赏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使设计的深意得到突出表达。如话剧《赛金花》的封面设计选用了一座大炮对着老北京城墙的图案。赛金花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面对八国联军的侵华,为保护北京城和北京市民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此处用一门大炮来代表八国联军,用古老的北京城楼代表赛金花和她的生活环境,使人不禁联想到了当时环境的复杂和危险,设计者以此来体现对赛金花所做贡献的肯定。

比喻是把甲比作乙,甲和乙在本质上有着相同的特征,通过这种比喻能够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曹辛之所设计的《九叶集》,其是一部当时九位进步诗人的诗歌合集,曹辛之别出心裁,用略带抽象的手法画出了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枝干粗壮,枝叶繁茂,而且恰好有九片叶子,而且每片叶子造型各不相同,曹辛之以此来比喻这九位诗人,告诉读者他们的诗歌创作是植根于生活这片热土的,所以才能够枝繁叶茂,而且每个人的诗歌都是独具特色的,各有各的风格。

象征是指用甲表现乙的形式。鲁迅的《坟》创作完成后,很多设计者的封面设计都难以让他满意,原因在于多数设计都过于直白,没有象征意味,不能和杂文本身相配合。最终封面还是选定了陶元庆的设计,此设计的画面使用两个土灰色的三角形作为坟墓,将几个细长的圆锥体作为坟地里的树木,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一个棺材的侧影。单看画面,我们难以看出其描绘的是一座坟墓,但是联系到书籍的名字,就能够体会到设计者的深意:其描绘出来的是一个象征的坟墓,即封建文化的坟墓,令人回味无穷。

2.中西合璧

时期,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现代艺术思潮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发生了交融,使得书籍封面设计走进了一个兼容并蓄和多元发展的时期。面对这种形式,鲁迅、丰子恺、陶元庆、郑川谷等都纷纷开始了关注西方现代美术和中国传统设计的融合,并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找到了一种平衡,使作品呈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面貌,大大扩展了意境的审美表现。

如丰子恺为《护生画集》所设计的封面。其选用了莲花,并将和蜻蜓作为主要的表现素材,将莲花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并将画面底部中央的一朵莲花上的长方形空间作为题写书名处。而该长方形两旁的莲花则是左右对称的,这表现出一种整洁的美感。而且为了防止这种整洁过于规整,设计者又画上了几只蜻蜓穿插在连花丛中。之所以选用莲花,是因为其在日本留学时期,对日本艺术中莲花的含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其正好和画集本身所表达出的意境相一致,体现出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和圣洁唯美的感受。

又如,叶灵凤为《戈壁》所做的封面设计,就明显表现出了一种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倡导将迷惑、错觉、灵感等无意识或下意识用形状表现出来。而这幅作品中充满了各种黑色的、不规则的形状,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多边形等无所不包,让人摸不透其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而且耐人寻味的是,戈壁本是寸草不生的荒漠,此处却使用了浅绿色来表现,体现出了一种矛盾、复杂的心理。再如,曹辛之于1945年创作的《江之歌》封面设计。其先是用抽象主义的手法画出了一条河流,以三条1厘米宽的波浪线以斜构图的形式描绘出了河水的湍急。而在这湍急的“水流”之上,却是三个纤细的宋体字,即书名“江之歌”。如果说采用表现主义手法表现出的是河流的湍急,给人以震撼之感的话,那么这三个纤细的宋体字则给人以清新和飘逸的美感,两者在变化中呼应、对照,这种构图、色调给人一种明朗、深远、视野宽广的感觉。所以说,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并没有在文化的碰撞中走向极端,而是充分挖掘两者的优秀质素,使封面设计呈现出了一种中西合璧之美。

第5篇

1.1刊物字体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能够体现刊物的不同精神不同的字体会营造出不同的气氛,比如正楷体现了庄重,而行书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流畅,电脑宋体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规律和严谨等等。在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刊物字体的编排和加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不同期刊的特色。

1.2图案的选择要能够体现出期刊本身的一些特色图案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视觉符号语言,因为其所展示的各种不同的个性化的效果而体现着不同期刊的办刊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用比较巧妙的构思来丰富期刊的展示效果,良好的设计不仅仅可以通过丰富的图案深刻的揭示出期刊的主题,同时可以提升期刊本身的审美价值。《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就特别设计出了一种能够表征期刊本身特点的图案凹凸雕刻般的地球,并将这个设计固定在期刊的封面构图之中。这不仅十分清楚的表达了科技期刊所应该具备的个性美,同时还能够将内容和形式、简单和深刻很好的融入到一体,这使得科技期刊的封面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的深刻,也更容易被理解。

1.3不同的色彩能够在期刊封面设计中创造出不同的效果不同颜色的应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封面设计效果。比如红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中主要体现的是严肃和庄重,而黄色相对红色来讲要更加的跳跃和柔和,会给人一种希望和光明的感觉。目前很多科技期刊的封面案例采用和改造简单别致的色彩形象来揭示出较为丰富的内涵,这些都打破了创作者自身的思维定式,进而创造出更加生动和独特的艺术形象来。

2结论

第6篇

关键词:封面设计文字形式美创新思维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封面设计是书籍的脸面及外衣,大多时候可以说是封面把书籍卖给了读者,因为好的封面就像招贴画一样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21世纪的书籍已经是一种文化商品,这就要求书籍设计也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进行创新。一本书有再好的内容,但如果没有好的面貌──一个能使读者一见倾心的封面,也会被埋没在书架中,因此,书籍与读者见面首先就依赖于封面。读者对封面第一眼的感觉非常重要,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过目不忘,有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封面这块有限的空间里,通过文字、图形、色彩以及材质把书籍内容的信息传达给读者,而文字要素是封面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封面设计中的文字既有语言意义,同时又是抽象的图形符号,它具备了最基本的形态要素的点、线、面,以此进行组合构成,作用于封面设计。因此,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以文字为主以图形为辅,特别是书名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封面上可以没有图形,但绝不可以没有文字,文字在封面设计中应占有显著的位置。下文就文字要素在封面设计中的构成展开论述。

一、封面设计中文字的构图形式

设计封面文字内容要根据书籍内容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行考虑。封面设计中以书名为主体,作者名称、出版社名称等文字为辅的构图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垂直构图书名文字垂直排列,常见垂直构图有居中垂直、上居中、下居中、居左、居右,或较长的书名以垂直错位的方式出现。垂直构图具有严肃、庄重、高尚、刚直的风格。

水平构图这是一种常用方法,一般有水平居中、水平居上、水平居左、水平居右。书名在中间让人感觉沉稳、古典、规矩,在书的上部令人感觉轻松、飘逸,居左靠近书口的一边有动感,有向外的张力,在下部让人感觉压抑、沉闷。水平构图给人以平静、安定、稳重的感觉。

倾斜构图人们常用倾斜方式表现动感,打破过于死板的画面,以静求动。书名文字的倾斜排列令画面活跃有生气,运用合理有助于强化书籍主题。

聚集构图书名文字聚集排列,能呈现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并能增强视觉冲击力。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紧张密集的感觉,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封面设计中字体设计

封面设计中的字号选择因大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书名一般选用较大的字号做到主题突出,而作者名和出版社的名称可以作为线的概念用较小字号。封面中所运用的字体除了选择恰当的字体外,笔划也要清晰醒目,容易识别,具有可读性,不要选择不容易读懂的字体。随着时代潮流不断演变,字体也随之变迁,像大篆、小篆、钟鼎文现在只成为书法家的专用,广大读者对其认识很少;草书、行书、繁体字对现代大多数人来说,识别率也很低。对现代创意的字体,在运用时也要注意其识别性,不要只注意形式美感,而忽略了传递信息的功能性,否则会影响书籍与读者的交流及书籍在市场上的流通。封面设计中文字可选用多种形式的字体设计,如书法体、美术体、印刷体等。利用书法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美术体则又可分为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两种,前者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外形的规整,点画变化统一,后者具有变化丰富、个性突出、适应性强、富有装饰的特点。印刷体则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用丰富了表现力,弥补了个性不足的特点,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之,无论运用何种字体,都要与书籍内容和表现风格做到统一,字体首先作为造型元素而出现,不同字体造型具有不同的独立品格,给予人的视觉感受和视觉诉求力也会不尽相同。

三、封面设计中文字的形式美

书籍封面的字体既具有可阅读,又具有装饰。既然有装饰,就具有它的形式美感。首先是每一个字的形式美感,除了选择或创造每一个字体外,还有对笔划点、横、竖、撇、捺局部地进行创意和设计,使文字图形化,从而使封面设计形成文字与图形的有机结合,增加读者对文字的记忆。其次,文字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形式美感还体现在文字的排版、大小的对比、笔画粗细对比、疏密关系以及文字在空间上的运用。封面设计中的文字要注意把握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读者在视觉感受中体验到美感。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决定文字排列的形式,调节节奏的强与弱,调节字体形式的点、线、面抽象形式的律动,使视觉不断有新的感受,并体现出书籍的总体风貌与特色。如果书籍封面有图形和文字配合,字体的处理就应考虑和图形的呼应关系,根据图形的大小,复杂与简单的程序处理字体的视觉强弱效果。文字设计与图形设计要有主有次,有强有弱,要做到层次分明,合理地运用封面有限的空间。

四、封面文字设计与设计师的创新思维

第7篇

目前船舶动力舱通风采用常规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结合循环冷却装置通风、射流通风三种方式。三种通风方式各有特点,不同的船舶根据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国际上将空气射流通风技术的设计思想普遍应用于船舶通风系统设计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欧美公司,如ABB公司、约克公司、荷兰H&H公司,均在其设计的船舶机舱通风系统中采用了此类通风技术。其中瑞典ABB公司在空气射流通风技术原理上开发出的Dirivent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船舶货舱、机械舱室和机舱的空调通风或机械通风系统中。目前国内水面船舶机舱通风系统设计主要有三种形式:全新风系统、循环冷却加新风系统及射流通风三种设计方法。无论哪种形式,通风的目的均在于一是排除舱室的热空气,使温度满足设计要求;二是满足机器和工作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求。

二、机舱通风系统设计

1.舱室通风量的计算

一般考虑主机、发电机、排气管辐射热及其它设备的散热量之和Q,船型较大时,还考虑舱壁传导热。带走此部分热量所需的通风量。

2.通风形式的比较

(1)全新风系统全新风系统设计顾名思义,利用风机将舱内污浊空气排出至舱外,将舱外的新鲜空气引至舱内。总风量的确定一要满足排出舱内热负荷,二要满足换气次数的要求。也就是3.1中两种计算方法中的较大者。机舱内进风大于排风的设计,为正压设计。对于有舱内进气要求的机舱,一般采用正压设计。无进气要求时,为防止机舱高热高湿气体进到其它住舱等舱室,一般机舱采用负压设计,即排气量略大于进气量的设计。全新风系统设计由于大量新风进到舱内,在排出机舱内设备发热量的同时,可以保证舱室的新风量。但由于风量较大,需单独设置进排风风机室,独立的进排气围井通道,占用较多的总体资源。由于风量较高,风机噪声较高,风管内风速也较高,整个舱室内的通风噪声相应升高。由于机舱内发热设备较多,空间布置紧凑,采用风管送排风时,容易造成机舱内空间布置特别紧张,局部区域风管无法送至,造成局部温度过高。部分水面船舶设计中,未设置进排风管,仅设置了进排风室,风机将外界空气吸入至机舱顶部某一个部位(首部或尾部),另一端设置排风风机将舱内热空气排出。此种设计更难保证机舱内布风及温度的均匀性。

(2)循环冷却加新风系统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空气大,利用海水将舱室内发热量带走的方式必然可以减少舱室通风量,从而降低舱室风管大小及降低风速,减少噪声。某型船上,采用了两套循环冷却通风装置,同时采用风机进行机械通风处理。由于海水的温度常年在20℃左右,而外界环境温度则波动较大,一般在外界达到35℃左右时,海水还能保持在25℃左右。因此此种方式,可大大降低机舱内的温度。外界新风虽然较全新风设计有所减少,但换气次数仍可保证15次/h左右,满足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求的同时,仍可保持舱内的污浊物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有闭式循环冷却,在外界新风切断的情况下,仍可保持舱内温度最高温度不超过50℃左右。此种形式的设计有利于在需要保持密闭的情况下进行对外关闭[2]。

(3)射流通风射流通风系统的设计主要在于布风形式上,其原理是通过射流喷咀本身的特性,射出高速气流,诱导和驱动其周围的空气向前运动;并通过喷咀的布置及方向,对舱内气流进行组织,从而确保机舱内的温度分布均匀及良好的通风效果。射流喷嘴出口流速可高达40m/s,理论上1倍的空气可诱导带动10倍以上空气流动,因此射流通风可大大减少舱内的风管大小。同时,由于末端射流风管较小,喷嘴可调,大大增加了布置的灵活性,使得舱室内很少出现通风死角[3]。但是,目前射流通风多是全新风设计,需要较大的围井,较大的进风风机,排风风机,较高压头的射流风机,较大的进风风机室,排风风机室,同时还要考虑消声降噪。在减少机舱内风管布置位置的同时,增加了风机室、围井等的总体资源。

三、总结

机舱通风系统的三种形式,无论是哪一种,均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针对不同的船型,要根据具体的船型及各自总体规划和要求,来决定具体选用哪一种设计形式。

(1)机舱全新风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进排气道设置,提前规划,并充分考虑气流组织问题,避免气流短路而出现局部高温。

(2)对于特殊情况下有密闭要求的水面船舶,可采用循环冷却加新风系统设计。

第8篇

文字在平面设计作品的内容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设计师可以通过一两个字的运用就将设计精神传达出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一般来讲,平面设计中极简主义的文字表现手法主要有文字本身的简约改造和文字图形化的简化创意两种。

(一)文字本身的简约改造

1.象形表意文字。汉字是中国平面设计行业乃至全球视觉艺术领域最常使用的象形表意文字,它从自然界物象和人类认知的图形抽象而来,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设计师通常借助汉字点、横、竖、撇、捺、折等笔画的形态展开平面设计,利用点、线、面、结构、疏密的简化,使其拥有形式美和意象美。如中国美术设计院的形象设计,就采用了汉字“国”,通过去掉左右两竖的简约改造呈现出大方、简洁的现代感。

2.字母文字。字母文字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文字,它本身就具有非常简洁、抽象的特点。字母文字能够单独构成圆、方、弧、角等几何结构,可塑性极强。如,某商业机器公司的企业形象设计就只采用了该公司英文名的三个首字母,设计师通过蓝色线条的拼接打造出了三个新颖、大方、深邃、沉静的标志图案,使人很容易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严谨、科学的发展理念联系起来。

(二)文字图形化的简化创意字体设计可以超越语言的功能限定,通过图形形象精准有力地展示信息。通常,设计师可以通过图文混排或文字变形的方式来实现文字图形化的简化创意。

1.图文混排。这种方式的文字设计是指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将文字与图案进行创意组合排列从而实现简化视觉效果的方式。如第二届靳埭强基金奖获奖作品《笔》就采用了图文混排的方式,设计师将简体字“笔”和繁体字“筆”进行了拆分和拼接,简化掉二者相同的竹字头,然后用毛笔将其余部分进行连接,形成了一个笔形的文字图案,画面风格简洁,十分传情达意。

2.文字变形。这种方式是指将文字的笔画进行简化改造和抽象,使之更易于与图形、图片相结合,从而实现信息传达。设计师可充分借助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实现笔画各种形态的变化,赋予变形文字新的造型、肌理、结构,实现字体图形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例如某品牌杀虫剂广告就将商标字母进行了笔画变形,构成了一个昆虫图案,字母两段压缩,中间隆起,非常形象地构成了昆虫躯体,使人既记住了广告内容,也记住了组成昆虫的品牌名称,整个画面除了主体物象昆虫别无他物,但却达到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艺术效果。

二、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图形语言

图形作为极简主义风格展示的一把利器,一直都是设计中经久不衰的语言要素。设计师可将要表现的内容提炼为图形形象,然后以高效快速、简单明了的方式传达给受众,这种方式既超越了文化障碍,又实现了文化传输,对作品内涵表达意义重大。极简主义设计中少即是多的图形语言可通过以下三种手法实现:

(一)极简的图形创意手法在进行极简风格的图形创意时,设计师首先要关注事物本质,选择恰当的创意手法。设计师需根据平面设计的目标对图形进行剔除、舍弃等消减视觉噪音的处理,使其还原刻画对象更本来的面貌。具体而言,设计师可采用解构手法处理图形,将原有素材进行打散、重组及整合,去掉旁枝末节,突出主体对象的个性特征,从而达到设计创意的简约效果。如,平面设计大师刚特•蓝堡制作的土豆文化海报,画面中的主体物象土豆被以不同方式切割,余外并没有其他设计元素参与,整幅作品非常简洁,最大限度地强调了“土豆”这一表达对象。另外,设计师也可采用同构手法,即运用具有相同物质、肌理、特性的简化物象图形取代另一种物象相对繁杂的图形,使之能够在同一逻辑基础上传达新关系、新概念的图形极简方式。如,2012年大学生公益招贴大赛的节约用水公益广告《最后一滴水》,设计师将水龙头与人的手指进行同构设计,让食指状的“水龙头”滴出了一滴鲜血,用以警告人们节约用水。画面风格简洁明了,不加修饰地传达了主题,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二)“简约不简单”的图形语意设计师在进行图形的极简主义设计时要注意,元素的配比简单并不意味着语意传达的匮乏,在对素材斟酌的过程中,要对能够充分展示设计意图的部分选择保留,尤其是本身具有文化语意和象征意义的图形更要留下令其“担当大任”。如,靳埭强先生设计的中国文化招贴作品《笔•墨•纸•砚》就选择了具有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四个物象担当画面的主体,画面中,物象没有经过任何装饰和改造,呈现出最简朴、最古色古香的美。设计师仅仅是通过版面之间的微调便丰富了作品的形态,这种极其追求图形语意表达的方式为作品提供了绝佳的文化载体,不用语言和文字,实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目的。又如靳先生的另一幅公益招贴《爱护自然》,画面中绷带包裹着石块,石块被赋予了自然的涵义,绑带上的血迹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整幅作品物象简单却充满涵义,简约地传达了爱护自然的本意。

三、以一当十的极简主义色彩搭配

色彩作为视觉元素中最直观的成分,能够迅速对受众产生心理暗示,进而勾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在极简主义设计中,设计师充分利用色彩的视觉效果,对色彩的选取与搭配进行简约改造,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一般来讲,色彩的极简主义风格可通过以下两种手法实现:

(一)采用无彩色“无彩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色系。这一类色彩低调朴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极简主义风格,同时它们又能与任何一种彩色进行调和,风格包容度极高。此外,无彩色还能削弱平面设计中其他干扰信息的表达,极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无彩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黑、白,这两种色彩极致、抽象,于简约中透露出色彩的神秘感。正是这些固有属性的存在使他们成为设计师理念表达的“常客”。在苹果公司某音乐产品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就单纯采用了黑、白两种色彩,通过简单的黑白色彩互补塑造出三种乐器图形,很好地呼应了设计主题,整幅画面十分简约却极富表现力,充满现代气息。

(二)简化色彩关系极简主义风格的色彩运用理念认为,平面设计中参与设计的色彩并非越多越好,色彩之间的关系也并非越复杂越好,色彩使用过多过滥反而会削弱整体的传播效果,造成画面杂乱无秩序,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色彩之间的搭配关系应建立在最简约、最纯朴的基础上,力求以少胜多,以最合理、巧妙的手法唤醒大众兴奋点。设计师通常可采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补色对比这三种色彩对比关系来实现色彩关系的简化。

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能够使画面色彩更加鲜明,产生令人活跃的视觉效果,通常参与色相对比只需两三种色彩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如某快时尚服装的品牌设计就只采用了红、白两色,设计师用套嵌的方式将色彩进行色相对比,使简洁的英文商标字体越发显得青春活泼。

2.明度对比。这种对比关系广泛存在于无色系中,简洁的色彩加上简洁的对比关系,能够使极简风格发挥最大优势。如威利藻爵士乐队的队徽设计就采用金、灰、黑等色彩进行了明度不同的对比,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3.补色对比。这种对比关系通常只需两种色彩参加,可谓简约到了极致,补色间高对比度的关系能够在吸引受众目光的同时提供心理平衡感,因而常被用于巨幅招贴中。如电影《挪威森林》的宣传海报就采用了红、绿两种色彩展开补色对比,强烈的反差并没有令人觉得不舒服,反而加深了受众的印象。

第9篇

今天所讲的风格通用与各门艺术类别中,主要用来指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相当于外来语style。风格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可以细分为个人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等。这里探讨的现代平面设计的用色风格,就是在借鉴中西方先哲们对艺术风格的见解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偏重于一个整体的范畴,指的是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作品在色彩运用方面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形象特征、艺术风尚和审美趣味。

二、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运用的“自由主义”或“个性化”风格

在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中,个性化的、自由的色彩运用随处可见,把我们生活其间的社会装扮得五颜六色。我们现在所生长的环境,就是一个色彩审美自由、可以全方位运用、享受、表达色彩之美的时代。这种自由化、个性化的用色风格,既包括色彩选择自由又包括色彩表现自由的色彩观。

1.平面设计色彩选择的自由

从今天设计逐渐国际化的趋势来看,最新色彩发展趋势中的模式,将最终进入和极大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师本人在这场设计运动中是真正的领导者,他们自由的寻找现代社会适当的色彩,而且从中获取灵感,他们实际上是色彩的塑造和管理者,使色彩可以吸引或愉悦消费者的眼睛。在这个全球信息沟通非常迅捷的时代,平面设计师可以迅速了解和适应最新的色彩趋势,并做出色彩预报。由于色彩选择使用的自由,所以近年来平面设计艺术行业发明了许多有创意的和独特的视觉组合,色彩陆续在各种地点“轰炸”公众,从商店到印刷精美杂志、报纸、产品手册和户外广告牌,以及无处不在的MTV时尚报告,娱乐频道与流行网站……而在作品中自由的色彩表现的结果,是使消费者体验到这些色彩后,比过去更加有理性,他们希望在更多产品中看到新的视觉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公众的态度和兴趣,不仅仅通过娱乐和时尚偶像,他们所关心的重要社会问题,需要、希望、恐惧、幻想在自由色彩观的天空下不断促进最新色彩趋势的发展,同时设计师为了保持在色彩设计发展潮流中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自主地从纯粹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以及生活方式中的许多方面,寻找刺激色彩趋势发展的因素,这便为设计提供更了广阔的空间。

2.色彩表达的自由

创意是一个设计师的灵魂,没有意念的色彩设计,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躯壳。当平面设计走向程式化之后,设计的创意和视觉表达就更应具有能自由表现自己个性精神的个性化风格。创造新事物,创造者必需超脱于所知,有身心的自由。个性化是设计师对设计的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基于对传统的理解通过视觉传递的模式,去无限超越自我,随心所欲的表达。当然,我们所说的设计色彩表达的自由并不是对自由的放任,更不是设计师个人风格的随意发挥。对那些喜欢张扬个性的设计师来说,设计师的自由也许就变成了滥用自由,纵观我们今天的设计领域,那些发挥自由个性的劣质设计作品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在设计师发挥自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自然也要考虑一些客观因素,如:受众群的特点、需要,乃至政治、民族的差异。“目标受众”是为消费者、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更方便与高品质、高享受的视觉设计作品和设计自由发挥的基本前提。

三、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运用的“简约主义”风格

社会纷繁复杂,而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简约主义”的设计风格却蔚然成风。简约主义的平面设计作品喜好简单的色彩和简单的搭配,简单的色彩指的是他们大多选用单一的色彩运用到设计中,或者选择色环的邻近色中的两到三色进行设计。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已经是深入人心,雪碧的绿色同样也相当鲜明。走进可口可乐的专营店,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物品都用统一的红色白色进行设计,那种视觉冲击力和标志性是其他品牌无法比较的。为什么现在的标志设计都选择单色或者比较少的颜色,就是因为简单、鲜明的颜色识别度高,而且让人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方便读者的再次联想。在平面设计作品当中,这样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波士顿的克拉克·高沃德的信笺设计,设计者选用的是绿、紫、品红、橘黄、土黄及其明度轻微调整的色彩分别进行设计。轻松的色彩对比给了画面不太强烈的对比,营造了轻松、典雅的视觉效果,由近似色的搭配得到了更多的搭配方案,供使用者选择。黑利·约翰逊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理查·德波顿为马特尔公司设计了《马特尔公司信笺》,在设计之前考虑到该公司的主要营业内容是播放15秒到30秒的电视节目。黑利·约翰逊这样理解这组设计作品:为了与电视结合更紧密,突出公司的整体形象。理查·德波顿分别使用了红、黄、蓝这电视的三原色进行设计,在图形上,选用了大部分老观众们都很熟悉的老式电视测试图形设计,采用凹凸压印的方法制作出电视的外轮廓,让标识和地址要从钻孔或压有凸饰的原孔中投射出来。钻孔和凸饰圆孔象征着聚焦,也使人联想到摄影师是从旧式的孔聚焦摄像机中取景拍摄。由设计师兰妮·萨姆斯设计的一副环境保护海报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色彩,只有黑和白。这张画面复杂精细的海报,正形和负形交织,长36英寸,宽24英寸,描绘了宾西法尼亚洲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设计师兰妮·萨姆斯力求艺术化地展现各种动物的外形和相互关联。在绘制的时候,萨姆斯首先将已经整理出来的物体外形周围顺势勾勒出一些形状,在形象与形象之间用黑色进行填充,同时保留间隙,萨姆斯仔细地分割树叶、树枝、树干的边缘以及保留出海报四周剪切的边缘。形态之间的部分用线条圈成小块分割,以达到从黑色看到树形的正负极效果。两种效果同时存在,也增添了画面的欣赏程度和情趣。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论述“简化”时曾特意说明:“结构特征是为了总体式样而确定的,局部成分的特征、色彩越少,其总体结构的特征、色彩的数目反而可能会越多,换言之,局部越简单,整体反而可能越复杂,”因此“简洁主义”绝非“简单主义”。对于平面设计艺术来说,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使人在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往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这才是“简约主义”用色风格的真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连生.色彩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

[2]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摘要]色彩运用是设计的重要环节,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往往会在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现代平面设计的色彩运用呈现出两种明显的风格特征:“自由主义”与“简约主义”。其间我们可以窥见时代的审美心理。

第10篇

关键词:图形化,视觉化,易读性,商品化

 

1.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封面设计是人们对书籍的最初印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它的作用不光是保护、装饰、美化书籍,而且更重要的是承载书籍形象、反映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而在所有的视觉信息当中,图形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凸显方式,纵观市场上可以看到的书籍封面设计,无不充斥着以图形为主流的形式,宣告着读图时代的到来。

图形是书籍封面设计中能够强化主题的一种重要元素。好的封面图形设计应该在审美的基础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让人耳目一新。在书籍封面图形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研读封面图形与书籍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读者审美要求、具有时代感的封面设计。不能仅仅只是图片的华丽拼接,而是书籍内容精髓的视觉形象化的再现体现作品气质,使作品得到升华。因此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的潜力是巨大的,好的图形是一本书形象的体现,对书籍封面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应用的形式

图形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其表现的形式,只有变化翻新的图形应用手段,才能不断的刺激读者和消费者的视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满足人们视觉更替的需求。才能真正抓住当代设计的脉搏。论文格式。然而在书籍封面设计的领域图形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此体系之下,具体对以下几种应用形式进行分析。

2.1规则及不规则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一般情况,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规则和不规则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有着格式塔心理学上的深层依据。规则的图形倾向于稳定、静止、秩序、规律,但一味强调规则会导致画面语言的单调和刻板;不规则的图形倾向于活泼、生动,但走向极端就会干扰正常的视觉秩序。秩序感是人们审美知觉活动中的一条最基本心理学原则,在这种知觉过程中,过于单调常见的图像引不起人的知觉兴趣,太杂乱的图像又使人茫然,因此书籍封面图形设计的审美要求就建立在这种简单与复杂、规则与不规则之间。论文格式。所以不规则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灵活应用可以让其变的灵活多变。很好的应用规则及不规则会让书籍封面设计产生活跃的气氛,会带动阅读者的情绪。论文格式。巧妙的应用规则及不规则图形会让封面整个版面的气氛活跃起来。

2.2正负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正负图形是平面设计设计所特有的设计手段,以自己独特的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简洁图形语言传达多重信息,通过逆向思维深化读者印象。这种图形之间巧妙、奇特的构合,要比精确地描绘物像更为不易,在全神贯注于一个物形的同时又能注意到之外的空白处所形成的负形,让视觉进行多重阅读,在图形中寻找、回味,领略其中的妙处,是图形创意特有的亮点。将这样的视觉语言引入到书籍封面设计当中,必然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视线,不仅如此,读者还会在图形的寻找、玩味过程中体会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更加完善的理解设计主题。

2.3变异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设计师们除了运用写实图形﹑变形图形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外,还常常运用变异图形这一比较特殊的构形手法来表达自己特有的设计意图。在图形设计中循规蹈矩的美丽图片虽然因能轻松的给人和谐,安定的视觉享受,而被广大读者所接受,但是在视觉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沉闷缺乏变化的形象难以激起人们了解它们的愿望,大脑会把司空见惯的常规信息处理掉,而把更加新鲜有趣,人们未经熟悉的需要学习了解的信息储备起来。变异图形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图形,是在传统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异的一种图形,由于其反传统的思维方法、超常规的构形方式,对于夸张、变形和奇特的形象,视觉和大脑都会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记忆将它存储的可能性显然更大。变异图形设计正是利用了视知觉的这一特点,把寻常的东西设计成与我们的习惯性思维相背离的不寻常形象, 它的反常立刻吸引人们的注意,复杂怪异的形象使人产生某种联想并给予其个性化的寓意和象征,使审美境界又上了一个层次。在消费市场上也在不断的获的认可。

2.4文字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是以文字为基点从而进行的设计,把文字进行图形化的设计,是以文字的意思和大体的造型,来体现的,所以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会让文字有另一种新的视觉表现,突破他以往的造型,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视觉表现。

使文字的图像化设计具有文字传词答意的准确性的同时又同时具有图形语言表达的抽象性。文字的图形化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同样也能够达到精准的传达书籍内容信息的意图。把文字本身当作一种图形来对待,再加上其本身的文字内涵进行图形变化含义的延伸。在汉字结构上的图形化,创意化,让人们对已有的汉字熟悉的基础上想象变化后的另一种含义。

3.书籍封面设计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的结合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书籍封面设计要想融入国际现代设计的大舞台,更好地与世界设计进行交流、沟通,成为世界艺术舞台上的一朵奇葩,就必须在加快熟悉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的同时,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两者进行有益的补充、结构、重组。传统图形(纹样)在书籍封面的应用让书籍封面变的有内涵,体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统的图形加以视觉的表现手法,从新的打散、分割后就变的非常现代化,非常的新颖。传统的图形与现代的图形相结合本身就非常符合中国的国情,会让书籍封面设计本身就非常的具有表现力,很有穿透性,视觉冲击力强。

4.结论

图形设计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起到了很大帮助,因为他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功能,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将书籍封面设计图形化,视觉化,在第一时间就引起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而使书籍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只有把图形设计依附在书籍封面设计,才可能使书籍被人们记住,因而图形在书籍封面设计的应用是有很大前景。

参考文献

[1]岳虹.平面设计之图形设计浅谈.西北美术出版社,2005.

[2]刘赞爱,刘婷.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装饰,2004.

[3]孙彤辉.书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王友江.平面设计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5]邱承德,邱世红.书籍装帧书设计.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第11篇

《形势与政策》期中论文

题目:xxxxxxxxxxx

指导教师:温丽(写负责教师姓名)

学院专业:xxxx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x

团队分工及姓名:

资料查询者:xxxx

封面设计者:xxxx

撰写论文者:xxxx

????

(团队可自由组合,建议以宿舍为单位,最多不超过5人,每小组为一个写作团队,共同完成一份论文,团队注意分工,根据承担任务不同,小组成员得分略有差异)

(此页打印、可增加图片、色彩设计)

正文要求:

题目:xxxxxxxxxxxx

(关键词:经济强国、经济实力地位、技术创新) 任选其中一个为关键词撰写论文,题目自拟。

论文摘要:xxxxxxxxxxxx

关键词:xxxxxxx(不少于三个)

正文:xxxxxxxxxxxxxx

Xxxxxxxxx(不少于3000字数,手写)

参考文献:xxxxxxxxxx

注意:

本课程论文占学生最终成绩的20%(平时成绩20%,期终论文占60%),比例较大,希望同学们认真撰写论文,通过撰写论文锻炼大家的思考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在20分的论文中,封面设计、论文格式占5分,内容质量占15分,希望同学们在构思论文内容的同时也注意论文格式的规范,以及精彩封面的设计,我们希望通过格式要求和封面设计,培养大家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好习惯以及审美情趣 ,最后祝大家撰写出优秀的、令自己满意而不遗憾的论文!

上交论文的时间为:本学期第12周星期三下午15:00——16:00之间(5月18日).由班长或者学习委员收齐后,交到B区主楼7楼“学院图书资料室”,任课教师现场收取。超过规定时间将酌情扣分或者取消成绩。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11年春季

班长或者学习委员要求:1.附未交学生学号及姓名

第12篇

关键词:镂空;书籍封面设计;审美

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书衣”,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书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浏览书籍内容,首当其冲的就是封面的设计构思。作为实用的装饰艺术,封面的设计形式、格调与美学品位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封面也是书籍内容的精华凝练,更是书籍精神意蕴的形式化体现。因此,充分了解书稿的风格与内涵,合理开发新的封面设计形式,做到构思新颖独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设计的最终目的。随着近年来镂空艺术在各类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其独特的立意风格能为现代设计带来独特的审美形式。不断挖掘传统韵味,反映时代精神,从而折射出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及对形式美的追求与创新。

1镂空的表现手法

书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须服从此书的精神内涵与装帧的整体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与书籍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读者审美要求,具有时代感的封面设计。镂空是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体空间内进行挖透的一种艺术手法。传统民间工艺剪纸就是比较常见的镂空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书籍封面中的镂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镂空为主,不同于整体镂空,局部镂空仅限于单个页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细节表现。在局限的封面上进行镂空设计,除了位置、形态与大小,镂空部位与封面上的图形、文字的结合以及与周围页面的关系均需考虑,设计师应根据书籍封面的材质特性,有意识地对镂空形态进行调整。若镂空面积过大,可能会破坏封面的整体效果,也不易于存储。此外,镂空线条交接处的处理也需注意,可将原本复杂的形状简化,或放大镂空形态之间的链接处。根据镂空形态、位置、大小的不同,观者更容易从视觉、触觉上理解设计师所表达的意图,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随着激光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引入,这门技艺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镂空形态变得愈加多样化与精致,也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镂空的审美趣味

2.1体现传统韵味,丰富视觉语言

书籍封面设计首先要符合书籍的整体风格,可根据内容匹配传统的镂空形态。例如,曾被评为最美的书的《蓝印花布》摄影集(图1),不同于传统的书籍封面设计模式,不是单纯使用蓝印花布吉祥图案来填充封面,而是在局部做了蓝印花布纹样的镂空工艺处理。封面中透出的一块块蓝色花卉实为扉页的底色,体现出书籍整体的纸质工艺与镂空艺术的传统韵味,是蓝印花布技艺的微型直观体现,很好地传达出这门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清新之美,素雅宁静,独具匠心。由于镂空之后的页面会被分割成形态各异的部分,每部分的面积大小、疏密对比形成了一定的节奏与韵律。镂空后的空白之处与封面上的图文版面之间形成虚实对比,整体视觉效果上的不完整性打破了原本沉闷的单一化的设计方式,改变了观者对传统书籍封面的视图方式,加强了书籍自身的可塑性,丰富了书籍整体视觉语言。图2的中式菜谱封面,采用了阳刻剪纸镂空的工艺手法,将轮廓线以外的面积除去,线线相连,流畅地体现出图案的负形,整体效果玲珑剔透,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体现出中式菜品的品种精细与精美烹饪。这种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嵌入也是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的回归。

2.2虚实光影,营造空间层次感

好的封面设计应在内容的安排上繁而不乱,层次分明。镂空的形态与其在光线下所形成的影子可产生光影呼应的形式美感。书籍的形态亦由原本的六面体变成多面体,由此带来了更为立体的视觉效果,让设计师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镂空的一个重要语义即“透”,不仅透出了各种形态,也能透光、透气。图3的书籍封面使用整齐的镂空线段营造出一个鲜明形象的囚笼空间。扉页的人形似乎透过囚窗向外呐喊,直观的设计表现方式与封面传达的语境信息一致,有一种打开封面即可解救的冲动。通过镂空页面去探索书中未知的知识,纵深感强烈。图4的规则圆形重复排列本是单一与秩序的表现,通过局部镂空丰富了封面的层次变化,浮浮沉沉,让点具有了灵动跳跃性,增添了封面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局部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由此可见,镂空元素所体现的负空间可以营造出空间层次感,好似在一个拥堵的密闭空间中出现的透气口,让观者感受到另一种视觉空间,极大地发挥了镂空的互动效果。

2.3主体形象突出,激发想象力与趣味性

镂空的形态除了常见纹样之外,字体也是很好的选择题材。书籍封面设计中对字体的选择与设计,都是基于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文字在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但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使寓意符号化,是图形元素的组成部分。将书名进行大胆的镂空设计,不但强化了可读性,同时又深化了形象感与趣味性,通过个性特征传达了书籍内涵,增强了视觉效果。例如,图5《给力,奔!》,此书封面的镂空形态是一个“奔”字的创意字体变形,异常醒目。部分笔画解构重组,线条圆润和谐、厚实有劲,紧扣本书标题。“奔”与“跑”不同,“奔”是一种积极勃发的强势运动状态,封面设计中突出了这种动势感,视觉冲击力强烈。此外,镂空技法的运用让原本单一的平面性具有立面透视感,内里的留白赋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两层相叠造成了错落有致的凹凸肌理,部分笔画的分解形似箭头,而箭头具有方向指引性,目标明确。整体封面设计没有过多修饰语言,简洁明快,以传统中国红色为主色调,热情而鲜明,红色犹如热血沸腾,具有勃勃向上的生命力。作为一本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教学论文集,有力地体现了勇于创造大好空间,展示自己所能开创辉煌明天的积极进取态度。通过镂空部分塑造主体形象,主动引导观者去感受封面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这种减法造型能够保留主体形象并使其更为醒目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书籍封面设计往往要求设计者首先了解书里的内容,总结出核心概要,再融入封面设计,使封面与内里完美结合。图6《小红人的故事》,封面是一个呼应主题的镂空形式红色小人,通过装饰外形的线条切割,使得“小红人”与整个封面既有分离又有连接,用这种对称的人形作为生命的符号,整体造型朴拙童趣、纯朴浓郁,与书中展现的神秘而浓郁的乡土文化浑然一体,极具个性特色。传统镂空艺术在造型的处理上既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又要做到形态连接自然,因此必须形象鲜明突出,将书籍特有的内容以情绪化形式表现出来,借此传神,这种表现形式与在平面上直接描绘图形相比更具特色,在视觉上与触觉上分别带来了不同的韵味,激发了想象空间。

3结语

书籍封面不仅能保护、美化书籍,更重要的是能传达书籍的内涵信息,承载书籍形象。优秀的封面设计犹如锦上添花,语言顺畅、立意明确,既能体现书的内容与性质,又能带来完美的视觉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阅读兴趣。而镂空艺术独特且空灵的美学价值符合现代审美要求,是千百年来艺术工匠在美学实践中的宝贵财富。作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为书籍封面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与创意思路。镂空的平面看上去有一种似断非断,穿透却隔离的特殊效果,镂空面上出现的“缺口”能够形成封面中的视觉焦点,引导读者目光的聚集,使书籍传达的信息更为醒目。镂空不仅是一项工艺,更是一种引导视觉作用的形式。其“透”和“空”的独特技法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营造出多种维度的视觉感受,带来丰富多样的形式美表现力,表现出虚实相互转化的形式美感。若单纯采用镂空元素势必会引起审美疲劳,可尝试将镂空与印刷图案充分融合,设计关联图形,从而进一步提升书籍封面的审美趣味。当然不论何种形式表现,最终都要达到概括总结书籍内容、浓缩书籍精髓的目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对镂空艺术的造型特征和独特的视觉特质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对镂空的图案进行创新与运用,从中找寻书籍封面所需的设计元素与创意灵感,为书籍装帧设计注入崭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费佳鑫.镂空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赵媛媛.剪纸艺术中的镂空工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沈伟伟.浅析海报设计中的镂空形式的意义[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沈伟伟.剔透之美——书籍设计中的镂空艺术[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第13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图形语言对于书籍设计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书籍设计中的图形因素已成为读图时代传递文化信息的“超导体”。 

    书籍艺术与图形图像的结合源于书籍的产生。中国上古“结绳契刻”应算得上是最早的书,它以图形的形式传达原始的信息。清叶德辉《书林清话》中称:“古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图与书自有书以来息息相关。书籍与书籍艺术中的图形因素无疑成为读图时代与文字表达包融并进中传递文化与信息的“超导体”。 

    一、封面设计的图形与主题 

    封面设计中主题图形的编辑运用,重在“尽意”,即浓缩主题而“以象生意”。主题图形的运用,是设计师对图形的艺术性及社会性的综合认知,是对图形的理性的选择、提炼、编辑加工及研究探索的过程,能直接体现“翻译”书籍的主题思想。用在封面中的主题图形以插图和摄影作品最为常见。 

    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的封面设计,以近乎“形而上”的形态出现:佛光、祥云、日、月、天、地万物合一,混然天成。在图形被视觉感知的同时似可聆听到一种图像与宇宙的声音,这一“世界万物照应剧场”给读者以广博、深邃、具象与抽象、现实与神交集融汇之感,一种神秘的思维遐想和视觉愉悦。 

    斯洛文尼亚的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在其所着的《图像时代》中有一句话值得深思:“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图形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体现在封面设计中还有利于书籍的国际交流、艺术交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书籍的世界性版权贸易。 

    二、封面设计中的“设计图形” 

    设计图形是艺术性与科学技术性相结合的图形,与前面所提到的“自然图形”相对,亦称“人工图形”。主要包括具有象征意义和形式的创意图形、符号和纹饰等。设计图形具有强烈的文本性、艺术性、针对性和表现力,是设计师借用造型艺术的思维和联想,归纳、演绎,提取一般性中的特殊性“抽象”而获得的 “有意味的形式”。从“书籍设计学”角度来看,设计图形对提高书籍的艺术品位、欣赏层面、阅读功能、收藏价值,都具有独特意义。 

    设计图形在封面上的应用还可解决对“书装”这一领域的模糊认识问题,当今的“封面设计”、“装帧设计”、“平面设计”等混乱称谓也反映了设计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三、纹饰、符号的运用 

    纹饰、符号可称为“纯粹艺术”形式,且东西方差别明显,各自特征鲜明。我国出版的典籍、文献、文学艺术类书籍,具有较高精神内涵的书籍,设计师可依类选择,合理运用。

    中国的传统纹样大都出现于器物与服饰之上,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云纹、水纹、火纹等,或纯正质朴、神秘狞厉,或雍容大度、典雅秀丽,是非常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设计语言。从传统器物、纹样、服饰中提取这些纹饰或根据某一因素演化、设计出的艺术语言,其装饰效果最能出神入化。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尤其是高品位书籍,很多都运用了纹饰装饰。巧妙、合理的运用,对烘托书籍的文化气氛,增强书籍的书卷之气,表达内容主题,以及弘扬民族艺术都有极大的帮助。 

    西方书籍是最早使用纹饰装饰的。中世纪时期的羊皮书,其插图分三种类型 :一为首写字母装饰,二为框饰,三为插图,其中框饰部分多由纹饰组成。我国书籍设计的封面设计纹饰因素从“五四”开始,常规的封面形态也主要源于西方。从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作品系列《书影》中不难看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封面作品已开始采用纹饰装饰。 

    符号在书籍设计中也较为常用。“符号学”中的“能指”和“所指”对艺术作品设计创作以及作品识别、寓意、信息等功能和形式有重要意义,因为符号亦是一种语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严羽论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书籍设计的书脊与书口设计也是如此。 

    书脊又称书背或背封。中国传统书籍“包背装”具备书脊特征,传统线装书订口与锁线露于外面虽无书脊特征,却构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书籍的艺术风格,传达了中国书籍文化的个性信息。今天的精装书、简装书为书脊设计提供了信息与设计平台。杉浦康平曾形象地把书脊比喻为封面与书底间相互关联的“意向箱” :从设计角度看,它连系了封面与封底的整体性 ;从表达信息的功能看,封面与封底的信息因素通过书脊一并表达。书籍竖立于书架上,给人第一印象、传达第一信息的便是书脊,可谓“方寸之地,包容万物”。 

    设计讲究的书脊立于书架之上,能够传递给读者多种信息。书脊设计选取的图形、饰纹及符号等设计语言的意义远在文字表达之外,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书脊已越来越受书籍设计师的重视。 

第14篇

论文关键词:书籍设计 图形语言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图形语言对于书籍设计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书籍设计中的图形因素已成为读图时代传递文化信息的“超导体”。

书籍艺术与图形图像的结合源于书籍的产生。中国上古“结绳契刻”应算得上是最早的书,它以图形的形式传达原始的信息。清叶德辉《书林清话》中称:“古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图与书自有书以来息息相关。书籍与书籍艺术中的图形因素无疑成为读图时代与文字表达包融并进中传递文化与信息的“超导体”。

一、封面设计的图形与主题

封面设计中主题图形的编辑运用,重在“尽意”,即浓缩主题而“以象生意”。主题图形的运用,是设计师对图形的艺术性及社会性的综合认知,是对图形的理性的选择、提炼、编辑加工及研究探索的过程,能直接体现“翻译”书籍的主题思想。用在封面中的主题图形以插图和摄影作品最为常见。

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的封面设计,以近乎“形而上”的形态出现:佛光、祥云、日、月、天、地万物合一,混然天成。在图形被视觉感知的同时似可聆听到一种图像与宇宙的声音,这一“世界万物照应剧场”给读者以广博、深邃、具象与抽象、现实与神交集融汇之感,一种神秘的思维遐想和视觉愉悦。

斯洛文尼亚的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在其所着的《图像时代》中有一句话值得深思:“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图形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体现在封面设计中还有利于书籍的国际交流、艺术交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书籍的世界性版权贸易。

二、封面设计中的“设计图形”

设计图形是艺术性与科学技术性相结合的图形,与前面所提到的“自然图形”相对,亦称“人工图形”。主要包括具有象征意义和形式的创意图形、符号和纹饰等。设计图形具有强烈的文本性、艺术性、针对性和表现力,是设计师借用造型艺术的思维和联想,归纳、演绎,提取一般性中的特殊性“抽象”而获得的 “有意味的形式”。从“书籍设计学”角度来看,设计图形对提高书籍的艺术品位、欣赏层面、阅读功能、收藏价值,都具有独特意义。

设计图形在封面上的应用还可解决对“书装”这一领域的模糊认识问题,当今的“封面设计”、“装帧设计”、“平面设计”等混乱称谓也反映了设计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三、纹饰、符号的运用

纹饰、符号可称为“纯粹艺术”形式,且东西方差别明显,各自特征鲜明。我国出版的典籍、文献、文学艺术类书籍,具有较高精神内涵的书籍,设计师可依类选择,合理运用。

中国的传统纹样大都出现于器物与服饰之上,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云纹、水纹、火纹等,或纯正质朴、神秘狞厉,或雍容大度、典雅秀丽,是非常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设计语言。从传统器物、纹样、服饰中提取这些纹饰或根据某一因素演化、设计出的艺术语言,其装饰效果最能出神入化。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尤其是高品位书籍,很多都运用了纹饰装饰。巧妙、合理的运用,对烘托书籍的文化气氛,增强书籍的书卷之气,表达内容主题,以及弘扬民族艺术都有极大的帮助。

西方书籍是最早使用纹饰装饰的。中世纪时期的羊皮书,其插图分三种类型 :一为首写字母装饰,二为框饰,三为插图,其中框饰部分多由纹饰组成。我国书籍设计的封面设计纹饰因素从“五四”开始,常规的封面形态也主要源于西方。从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作品系列《书影》中不难看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封面作品已开始采用纹饰装饰。 转贴于

符号在书籍设计中也较为常用。“符号学”中的“能指”和“所指”对艺术作品设计创作以及作品识别、寓意、信息等功能和形式有重要意义,因为符号亦是一种语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严羽论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书籍设计的书脊与书口设计也是如此。

书脊又称书背或背封。中国传统书籍“包背装”具备书脊特征,传统线装书订口与锁线露于外面虽无书脊特征,却构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书籍的艺术风格,传达了中国书籍文化的个性信息。今天的精装书、简装书为书脊设计提供了信息与设计平台。杉浦康平曾形象地把书脊比喻为封面与书底间相互关联的“意向箱” :从设计角度看,它连系了封面与封底的整体性 ;从表达信息的功能看,封面与封底的信息因素通过书脊一并表达。书籍竖立于书架上,给人第一印象、传达第一信息的便是书脊,可谓“方寸之地,包容万物”。

设计讲究的书脊立于书架之上,能够传递给读者多种信息。书脊设计选取的图形、饰纹及符号等设计语言的意义远在文字表达之外,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书脊已越来越受书籍设计师的重视。

第15篇

广义的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和封四,具有保护、装饰、达意和广告的作用[1]223224,这里讨论的医学期刊封面系指狭义的封面,即指封一。目前,医学期刊封面设计已有改观,不乏优秀的作品,但仍存在创新不足、审美观念老化、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优秀的医学期刊封面设计,要迎合医学专业读者的审美心理,符合其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在进行封面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项要求。

1.1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期刊传播的文化信息决定其封面创意的轨迹,封面是内容的表象和含量的外延[2]。医学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临床医学又包括内科学、外科学等,各个学科又细分为不同的专业,每一学科和专业都有各自研究的对象和特点;因此,确立期刊封面的设计思想、主题和风格,应从期刊的专业特点和读者定位出发,设计出与之相一致的表现形式,或庄重严肃,或含蓄蕴藉,或淡雅脱俗,或明快简洁,或新颖奇特。封面的形式及风格,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办方和编辑出版者的办刊理念和学术追求,以及刊载内容的学科专业范围、属性、特点和特定的作者、读者群的定位[3]。新版《放射学实践》封面简洁和谐,朴实亲切,每期都会刊载各种不同的影像图片,配以重点论文的主题,引导读者关注数字化、微创化、远程诊断等影像医学发展趋势的最新报道,激发读者对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技术、新知识的探求,在展现医学影像学奥秘的同时,展示了科学的美丽,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4]。

1.2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医学期刊的学术属性决定其封面必须有一定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必须有一定的格式,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要按GB/T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在封面指定的位置上依次注明刊名、刊名汉语拼音、英文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主办者,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及条码等。这些规范化的格式,有利于光盘网络数据库的检索,也反映了期刊的连续性艺术;但是,如果所有的期刊都是同一张严肃的面孔,缺乏个性,就会显得十分乏味。封面设计艺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读者第一印象的好坏,是对读者视觉的审美传递,也是艺术与文化通过封面作为载体的创意和个性化表现,不应将其理解为各类视觉元素的简单构架,要“赋予其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表现,以极为强化的形象展示给读者,以期达到刊物的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及全新的视觉效果”[5];因此,应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对封面进行艺术的加工,以突出医学期刊的个性,只有期刊的规范化与个性化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成功的封面。《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每期封面均刊有名画,并在文中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从艺术的角度吸引读者,使本来枯燥的专业期刊变得十分活泼、高雅,让人过目不忘[6]。

1.3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结合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有其延续性和稳定性,医学期刊的封面设计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既能稳定基本的读者队伍,又有利于期刊品牌与风格的形成。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的“国际”系列,如《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等,曾是《国外医学》系列,原就采用统一、相对稳定的封面设计,更名后这类期刊封面设计方案仍保持一致,庄重大方,突出系列杂志的整体效应和品牌效应,封面上3个相连的花环意义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医学期刊虽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但数十年不变的面孔,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读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会对专业期刊提出新的要求,而不再停留在“温饱水平”,希望在阅读期刊内容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因此,医学期刊的封面设计应是一个基于基本风格,进行不断调整、创新、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还应关注市场和读者的反映,给予读者以第一时间的打动。刊名好比人的面孔,色块、图案好比人的衣服,可以在刊名字体、字号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更换色彩、图片,以增强期刊封面的新鲜感和艺术魅力。

1.4整体与局部和谐统一期刊的封面设计是借一定大小的纸张幅面所提供的空间而进行的,在封面的方寸之间,设计者应用均衡、统一、节奏、对比、重复、重点和动势等基本原则对文字、图形、色彩等封面视觉元素进行组织架构,使得各视觉元素整齐、连贯、映衬、呼应、严密、平衡、一致[7]。设计时要安排好封面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使封面各个视觉元素构筑成最终有组织、有系统的视觉空间,做到整体协调统一,局部呈现韵律和变化。《眼视光学杂志》在封面的右上角镶嵌着一只经过放大处理的蓝黑色眼睛,顾盼有致,眼睛的右上角嵌有一橘黄色块,封面的主基调为黄绿色,设计者用具有中国韵味的黑色书法体刊名将原本分离的色差较大的色块有机地连在一起。这样既可把握封面设计的整体性,又使局部画面充满生机活力,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整体与局部和谐统一后给人带来的那份艺术视觉冲击力。

2医学期刊封面设计的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是以视觉可以认知的表现形式阐述信息的过程,它借助于视觉图像来传达信息的设计,以文字、色彩、图形等为视觉认知语言的基础元素进行艺术表现[8]。

2.1文字语言平面设计的字体大致分为2类:一是以西方文字为代表的字母文字,如希腊语系文字;二是以东方文字为代表的独体文字,如汉字[9]。文字既具有语言意义,又是抽象的图形符号,它是点、线、面设计的综合体,如一个字可以看成一个点,一行字可以看成一条线,一段文字可以看成一个面。文字设计主要从字体的使用、字号的选用以及在封面中的位置等方面来进行。封面所用的字体主要有印刷体、手写体和美术字。印刷体可应用于所有文字;手写体可用于刊名;美术字变化多,可用于刊名和要目等。医学期刊除刊名外其余文字宜使用稍小的字号,给人以理智、冷静的感觉。文字在医学期刊封面中的位置主要有三段式、对角式和一角式[1]229等。刊名的设计是刊物的点睛之笔,是读者鉴别期刊的重要标志;因此,这里主要讨论刊名的设计。封面的上半版比下半版更具强势,刊名通常应以横排形式固定在封面的上1/3位置,这样可以获得醒目效果。也有期刊,如《中华医学杂志》采用竖排形式。刊名字体型号的选择,应与刊物性质和内容的搭配密切相关。医学期刊的中文刊名字体可以采用印刷体和书法体,书法体可以美化封面,增强艺术感染力。刊名的字号大小可以不一致,其中需要强调部分所用字号可以稍大一些。如《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其刊名为黑色、规整的印刷体与红色的书法体(“中西”)结合而成,“中西”2字比其他字要大一号,排列错落有致,既有现代感,又有民族特色。刊名要与封面其他文字具有强烈的对比,产生层次感和节奏感,避免封面元素均衡。可以对刊名在造型、笔画和构架上进行装饰,如把刊名做成立体浮雕状,并在名字下加上投影,从而产生空间感,增强视觉冲击力;也可将字体反白,字的四周用重色烘托,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感;还可以借鉴英文字体编排的艺术手法,体现设计中的自由风格[10]。此外,刊名在较长周期内要保持一贯的风格,以保证其稳定性。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汉字还是英文,都具有俊秀、浑厚、奔放、飘逸等各种风格,能让读者去品味体会。字母文字比汉字更具形式感,更便于设计。例如中华医学会“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封面左侧35mm宽的深色块内均印有3个CMA(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的首字母)的字样,顶左底右,CMA这3个字母被适当地变形,并用连接的艺术手法在各个字母加边线,将其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美观的统一体,既形象地代表了中华医学会这个品牌,又具有现代韵律感。但是,目前国内医学期刊利用英文字母的特性对封面进行设计尚较少,若能把国外字母字型艺术变化的手法应用到国内医学期刊上,将会给期刊封面带来全新的感觉。

2.2图形语言图形是人类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是人类视觉语言的基础,比文字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在一瞬间便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图形的形式有黑白画、彩色插画、摄影照片等,表现方法有抽象的手法、图案的手法和写实的手法等[1]231。

2.2.1写实的手法医学期刊封面图形多采用此法:1)在封面构图中融入医学元素,期刊专业特点一目了然。可选取与期刊主题或本期专题相关的医学类图片,如《解剖学杂志》每期都选用内文中重点文章的一幅图片作为封面图形。2)融入民族元素,体现民族特色。如《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医杂志,英文版)选择青花陶瓷作为标志性的构图元素,恰好又符合当下流行青花瓷的时尚。3)刊登专业会议的新闻图片或本领域内的名人照片等,如《人民军医》每期封面都以一位人民军医的风采吸引读者的眼球,内文并配有封面人物简介。4)刊登广告图片,既能美化封面,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医疗卫生装备》在刊名下方刊登大幅广告,广告图不但没有抢占风头,反而将刚劲有力的红色书法体刊名托到读者眼前。

2.2.2图案的手法医学期刊的封面也可设计一种能表征期刊属性或者专业特点的图案和符号,参与封面的构图。如《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以2个肾、2条输尿管和1只膀胱连接起来勾勒成泌尿系统的一个剖面图作为封面图案,直观而形象地表征了期刊的专业特点。还可以根据刊物特点设计新颖而有代表性的刊徽,点缀封面,增强稳定性。如《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封面在墨绿的底色上配以黑色刊名,显得有些灰暗,但刊名下方一枚金色的白求恩头像徽章,一下子打破了这种沉闷。

2.2.3抽象的手法医学期刊也可以采用这种手法设计出能反映专业特点的艺术构图。如《沈阳医学院学报》封面的主体是一条“S”(刊名第1个字母)形路,路面则以富有医学含义的DNA双螺旋样图形铺就而成(颜色由紫到蓝渐变),由封面的左下角向上向前蜿蜒开去。整个构图抽象而富有含义,“路”由近及远寓意了学院的发展和未来,亦可理解为学院中“教师”和“学生”2大主体的共同发展,或理解为医患关系的和谐。DNA双螺旋则表明基因工程已成为医学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造福人类健康的作用是无限的,医学生任重道远,而双螺旋的向上延伸宛如升腾在科学上空的瑰丽彩带,令人神往[11]。

2.3色彩语言色彩是视觉效果中极敏感的因素,最引人注目[12]。期刊的封面色彩应该与期刊的内容和品牌气质协调一致,医学期刊的内容严肃、庄重、权威,底彩一般不宜过浓,以淡冷或暖色为基色。任何一种彩色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3大属性,期刊封面设计的色彩处理也主要从这3大因素来进行,同时要考虑色彩的冷暖、面积、数量、调和、呼应等因素,才能使色彩协调。

(1)色相即每种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橘红等。医学期刊封面在配色时应以一种主要颜色集中或分散地占有相当的面积,再从中点缀小面积的其他颜色。这样主调鲜明,并能产生色彩变化,使整个设计既显得统一庄重,又不乏对比变化,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与审美乐趣。如《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的封面以蔚蓝色作为底色,封面顶部开白窗,黑色书法体刊名横排于其上,封面中下部左侧是色彩丰富的竖排风景画,右侧为本期主要论文的题名,以白色字竖排,形成一条条白色的竖线,与右侧的风景图片形成呼应的关系,左下角开白窗刊印条码,与刊名呼应,右下角黄色的刊徽和橘黄色的年份及期号与图片呼应,整个构图点、线、面协调统一,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典雅优美、清新自然、对比鲜明的视觉冲击。

精品推荐